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工电子学》第6章习题答案

《电工电子学》第6章习题答案

《电工电子学》第6章习题答案
《电工电子学》第6章习题答案

第6章习题答案

6.1.1 选择题

(1)在LC并联谐振回路谐振时,若电感的中间抽头交流接地,则首端与尾端的信号电压相位 B 。

A. 相同

B. 相反

C. 90 。

D. -90 。

(2)在LC并联谐振回路谐振时,若电感的首端或尾端交流接地,则电感其它两个端点的信号电压相位 A 。

A. 相同

B. 相反

C. 90 。

D. -90 。

(3)自激振荡是电路在__B___的情况下,产生了有规则的、持续存在的输出波形的现象。

A. 外加输入激励

B. 没有输入信号

C. 没有反馈信号

(4)正反馈是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__A____。

A. 必要条件

B. 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5)在正弦波振荡电路中,能产生等幅振荡的幅度条件是__A____。

A. B. C.

(6)正弦波振荡电路的起振条件是__B____。

A. B. C.

(7)在RC型正弦波振荡器中,通常是利用___B______来自动的稳定振荡器输出的幅度。

A. 线性特性元件

B. 非线性特性元件

C. 电抗特性元件

(8)在题图6.1.1所示电路中,谐振回路由___A______元件组成。

A. 、

B. 、

C. 、、

题图 6.1.1

(9)在题图6.1.1所示电路中,电路的谐振频率____C_____。

A. B. C.

(10)电路如题图6.1.2所示,设运放是理想器件,,为使该电路能产生正弦波,则要求____C_____。

A. (可调)

B. (可调)

C. (可调)

题图 6.1.2

(11)对于LC正弦波振荡电路,若已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则反馈系数越大,__A______。

A.越容易起振

B. 越不容易起振错误

C.输出越小

6.1.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括号中画上“√”或“×”。

(1)在反馈电路中,只要安排有LC谐振回路,就一定能产生正弦波振荡。(ⅹ)

(2)对于LC正弦波振荡电路,若已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则反馈系数越大,越容易起振。(√)(3)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输出的谐波成分比电感三点式的大,因此波形较差。(ⅹ)

(4)正弦振荡的幅值平衡条件是|

?

i

X|=|

?

f

X|。(ⅹ)

(5)电路当中只要存在正反馈,就一定会产生振荡。(ⅹ)

(6)在正弦波振荡电路中,只能引入正反馈,不允许出现负反馈。(ⅹ)

(7)负反馈放大器的自激振荡与正弦波振荡器的振荡物理本质是一样的。(√)

6.1.3 试指出题图1.1.3中(a)、(b)、(c)、(d)所示正弦波振荡器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解:在题图1.1.3图(a)中的错误是:(1).静态时基极被L2 短路,三极管截止;(2).L2极性接反,不能满足振荡的相位条件。改正:在1、2 点之间加电容;调换L2 的极性。

图(b)中的错误是:(1).静态时,集电极对地短路;(2).电容CE 使反馈信号短路。

改正:在1、2 点间加电容;去掉CE。

图(c)中的错误是:LC 并联谐振时阻抗最大,反馈信号很弱,难以满足自激振荡的幅

值条件。改正:将LC 并联电路改为LC 串联电路。

图(d)中的错误是:静态时L 把集电极和基极短路。改正:在1、2 间加电容或3、4

间加电容均可。

题图 6.1.3

6.1.4 填空题

(1)自激振荡的相位的条件是,而幅值条件是。

[答案:( n = 0、1、2 …) ,

(2)一个完善的正弦波振荡器由、、、组成。

[答案:放大电路、正反馈网络、选频网络、稳幅环节]

(3)振荡器中选频网络的作用是。

[答案:选出单一频率的正弦波信号 ]

(4)LC 并联选频网络的振荡频率是,当发生并联谐振时其最大,且呈性。

[答案:;阻抗最大,呈电阻性]

(5) LC 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结构常有三种,它们是、、。[答案:变压器反馈式,电感三点式,电容三点式]

(6) RC 串并联正弦波振荡器的振荡频率是。

[答案: ]

6.1.5 由集成运算放大器和RC 并联谐振电路组成的振荡器如题图6.1.5 图所示,已

知R=160K?,C=0.01μF。试问:

(1)若R1=3K?,求满足振荡幅值条件的Rf 值; 为了使电路可靠起振, 起振时Rf 应比计

算值大一些还是小一些?为什么?

(2)估算振荡频率f0。

题图6.1.5

6.1.6 用下列元器件能否构成正弦波振荡电路?

(1).16K?电阻三只,27K?的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一只,集成运放一只, 10K?电位器

一只,0.01μF 电容器两只。

(2).1K?、5.1K?、15K?的电阻各一只, 0.1μF 的电容器两只, 300PF 的电容器一只,变压器一只

6.1.7 题图6.1.7是用集成运放构成的音频信号发生器简化线路。

(1) 试分析电路是如何满足振荡的相位和幅值条件的?

(2) RP1,RP2 为双联电位器,可从0 调到14.4K?,试分析该振荡器频率的调节范围。

(3) R1 大致调到多少方能起振。

题图 6.1.7

6.2.1 题图 6.2.1 是一简易触摸开关电路,当手摸金属片时,发光二极管亮,经过一定时间,发光二极管熄灭。说明其工作原理,并问二极管能亮多长时间?(输出端电路稍加改变,也可接门铃、短时照明灯、厨房排烟风扇等)

题图 6.2.1

【解题过程】这是一个由555定时器组成的单稳态触发电路,当有人触摸金属片时,相当给出一

个触发信号,触发器翻转,发光二极管亮。经过一定时间后(暂稳态持续的时间),触发器又回到原来的状态,发光二极管熄灭。发光二极管能亮11s。

6.2.2 由一个555定时器组成一个单稳态触发器,已知电阻R=500k,电容

,

试求:

(1)画出电路图;

(2)已知触发脉冲的波形,画出相应的电容电压和输出脉冲端波形;

(3)输出脉冲的宽度

【解题思路】555定时器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的特点是:只有一个稳定状态,在外来信号的作用下,由稳定态能翻转到另一个暂稳态,维持一定的时间后,主动返回到稳定状态。

题图6.2.2图

【解题过程】(1)由555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电路如题题2图所示。

(2),波形如图所示。

(3)输出脉冲宽度为

【提示】减少电阻R时,其他参数不变,将减小,当时,单稳态触发器不能正常工作。为使单稳态触发器正常工作,应保证。实验室中,若为序列脉冲,通过减小波形的占空比或增大RC乘积使其正常工作。

6.2.3 由555集成定时器组成的电路如题图6.2.3所示,该电路完成的功能是(C )。

(A)单稳态触发器(B)双稳态触发器(C)多谐振荡器

题图6.2.3

6.1.8 已知两个电路中L=0.4mH,C1=C2=25pF。判断题图6.1.8中(a)和(b)两个电路能否产生正弦振荡。如能振荡,估计其振荡频率。

(a)(b)

题图 6.1.8

解:(a)不能振荡。本电路欲构成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共射放大器是基本放大器部分,同时具有选频功能,电容C1、C2构成反馈网络。但当LC并联谐振回路谐振时,ΦA=180o;又知,ΦF=0o;从而有ΦA+ΦF=180o,不满足振荡的相位条件。

(b)能振荡。本电路属于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选频放大器是共基极组态,LC并联谐振回路谐振时ΦA=0o;又知,ΦF=0o;从而有ΦA+ΦF=0o,满足振荡的相位条件。

其振荡频率:MHz

25.210

5.1210

4.028.61

π

2112

3

2

1210≈???=

+=

--C C C C L

f

*讨论:在进行正弦波振荡器的相位平衡条件判别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区别正弦波振荡器类型。不同的振荡器在判别中的方法和依据是不同的,所以必须加以区别。

各种振荡器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它们的选频网络。RC 振荡器的选频网络是由电阻、电容组成的。进一步区分:桥式振荡器的选频网络是RC 串并联网络;移相式振荡器的选频网络是RC 移相式网络。LC 振荡器的选频网络是由电感、电容组成的谐振回路。进一步区分:变压器反馈式振荡器的反馈网络是依靠变压器实现的;电感三点式或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中的谐振回路由两个相同性质的电抗和一个与前者性质相反的电抗组成。晶体振荡器中应包含晶体,并且晶体一定在其中起到选频作用。

2. 将振荡器分作基本放大器和反馈网络两部分,再分别判断ΦA 、ΦF 、ΦA +ΦF 。

3. 正弦波振荡器具有选频功能,选频网络可以设置在反馈网络中,也可以放在放大器中。要明确的是,由于选频作用,电路只能在某一频率上满足正弦波的振荡条件,只能在一个频率上产生振荡。

4. 在进行正弦波振荡器的相位平衡条件判别时,所涉及的是交流信号,直流电压源应视为短路;除LC 并联谐振回路中的电容之外,其它的如:耦合电容、旁路电容也要视为短路。

6.1.9 试判断题图(a)和(b ))所示电路是否有可能产生振荡。若不可能产生振荡,请指出电路中的错误,画出一种正确的电路,写出电路振荡频率表达式。

图(a) 图

(b)

【解题思路】

(1) 从相位平衡条件分析电路能否产生振荡。

(2) LC电路的振荡频率,L、C分别为谐振电路的等效电感和电容。

【解题过程】

图(a)电路中的选频网络由电容C和电感L(变压器的等效电感)组成;晶体管T及其直流偏置电路构成基本放大电路;变压器副边电压反馈到晶体管的基极,构成闭环系统统;本电路利用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稳幅。静态时,电容开路、电感短路,从电路结构来看,本电路可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若参数选择合理,可使本电路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动态时,射极旁路电容和基极耦合电容短路,集电极的LC并联网络谐振,其等效阻抗呈阻性,构成共射极放大电路。利用瞬时极性法判断相位条件:首先断开反馈信号(变压器副边与晶体管基极之间),给晶体管基极接入对地极性为的输入信号,则集电极对地的输出信号极性为一,即变压器同名端极性为一,反馈信号对地极性也为一。反馈信号输入信号极性相反,不可能产生振荡。若要电路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只要对调变压器副边绕组接线,使反馈信号对地极性为即可。改正后的电路如图(c)所示。本电路振荡频率的表达式为

图(c) 图 (d)

图(b)电路中的选频网络由电容C1、C2和电感L组成;晶体管T是放大元件,但直流偏置不合适;电容C1两端电压可作为反馈信号,但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晶体管集电极信号)没有传递到选频网络。本电路不可能产生振荡。首先修改放大电路的直流偏置电路:为了设置合理的偏置电路,选频网络与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时要加隔直电容,晶体管的偏置电路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固定基极偏置电阻的共射电路,另一种是分压式偏置的共射电路。选用静态工作点比较稳定的电路(分压式偏置电路)比较合理。修改交流信号通路:把选频网络的接地点移到C1和C2之间,并把原电路图中的节点2连接到晶体管T的集电极。修改后的电路如图(d)所示。然后再判断相位条件:在图(d)电路中,断开反馈信号(选频网络与晶体管基极之间),给晶体

管基极接入对地极性为的输

入信号,集电极输出信号对地极性为一(共射放大电路),当LC 选频网络发生并联谐振时,LC网络的等效阻抗呈阻性,反馈信号(电容C1两端电压)对地极性为。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极性相同,表明,修改后的电路能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电路有可能产生振荡。本电路振荡频率的表达式为

6.1.10 在调试题图6.1.10所示电路时,如果出现下列现象,请予以解释。

(1)对调反馈线圈的两个接头后就能起振;

(2)调、或阻值后就能起振;

(3)改用较大的晶体管后就能起振;

(4)适当增加反馈线圈的匝数后就能起振;

(5)适当增大值或减小值后就能起振;

(6)增加反馈线圈的匝数后,波形变坏;

(7)调整、或的阻值后可使波形变好;

(8)减小负载电阻时,输出波形产生失真,有时甚至不能起振。

题图 6.1.10

【解题思路】

根据变压器反馈式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工作条件解释题述现象。

【解题过程】

(1)对调反馈线圈的两个接头后就能起振,说明原电路中反馈线圈极性接反了,形成了负反馈而不能起振。

(2)调节、或阻值可改变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调、或阻值后就能起振,说明原电路的工作点偏低,电压放大倍数偏小;而调整工作点后电压放大倍数提高,故能起振。

(3)原电路中的太小,使电压放大倍数不满足自激振荡的幅度条件。改用较大的晶体管可使电压放大倍数提高,易于振荡。

(4)原电路中的反馈强度不够(太小),不能起振。增加反馈线圈的匝数可增大反馈值,使电路易于起振。

(5)适当增大值或减小值,可使谐振阻抗增大,从而增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使电路易于起振。

(6)反馈太强使晶体管进入饱和区才能稳定,故而波形变坏。

(7)调整、或的阻值可使静态工做点合适,放大器工作在靠近线性区时稳定振荡,所以波形变好。

(8)负载过小,折算到变压器原边的等值阻抗下降,晶体管的交流负载线变陡,容易产生截至失真,故波形不好;同时使输出电压下降,电压放大倍数减小,故有时不能起振。

模拟电路习题答案第6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题解

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自测题 一、在括号内填入“√”或“×”,表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若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负,则引入的反馈一定是负反馈。()(2)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与组成它的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量纲相同。() (3)若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则负载电阻变化时,输出电压基本不变。 ()(4)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耦合电容、旁路电容越多,引入负反馈后,越容易产生低频振荡。() 解:(1)×(2)√(3)×(4)√ 二、已知交流负反馈有四种组态: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 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下列空格内,只填入A、B、C或D。 (1)欲得到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2)欲将电压信号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电流信号,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3)欲减小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增大带负载能力,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4)欲从信号源获得更大的电流,并稳定输出电流,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解:(1)B (2)C (3)A (4)D 三、判断图所示各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若引入了反馈,则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若引入了交流负反馈,则判断是哪种组态的负反馈,并求 A 或f s u A 。设图中所有电容出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f u 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图 解:图(a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 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 u A 分别为 L 3 1321f 32131 R R R R R R A R R R R R F u 式中R L 为电流表的等效电阻。 图(b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并联负反馈。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 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 u A 分别为 1 2f 2 1R R A R F u 图(c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 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 u A 分别为 1 1f u A F 图(d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正反馈。 四、电路如图所示。

模电试题及答案1-2

《模拟电子技术》复习题综合(第1、2章) 一.选择题 1、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 D 价元素,形成N 型半导体。A.二 B.三 C.四 D 五 2、在P 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浓度 C 空穴浓度。A.大于 B.等于 C.小于 3、本征半导体温度升高以后, C 。 A.自由电子增多,空穴数基本不变 B.空穴数增多,自由电子数基本不变 C.自由电子数和空穴数都增多,且数目相同 D.自由电子数和空穴数都不变 4、空间电荷区是由 C 构成的。A.电子 B.空穴 C.离子 D.分子 5、PN 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A 。 A. 变窄 B. 基本不变 C. 变宽 D. 无法确定 6、稳压管的稳压区是其工作在 C 。A. 正向导通 B.反向截止 C.反向击穿 7、当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发射结电压和集电结电压应为 B 。 A. 前者反偏、后者也反偏 B. 前者正偏、后者反偏 C. 前者正偏、后者也正偏 D. 前者反偏、后者正偏 8、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将 A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都有可能 9、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如果当I B 从12μA 增大到22μA 时,I C 从1mA 变为2mA ,那么它的β约为 C 。A. 83 B. 91 C. 100 D. 10 10、晶体管是 A 器件。A.电流控制电流 B.电流控制电压 C.电压控制电压 D.电压控制电流 11、在正常放大的电路中,测得晶体管三个电极的对地电位如图所示,试判断管子的类型和材料。图1为 D ;图2为 A 。[基极电位总是处于中间] A.NPN 硅管 B.PNP 硅管 C.NPN 锗管 D.PNP 锗管 12、场效应管是 D 器件。 A.电流控制电流 B.电流控制电压 C.电压控制电压 D.电压控制电流 13、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中,基极电阻R b 的作用是 A 。 A.限制基极电流,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并防止输入信号短路 B.把基极电流的变化转化为输入电压的变化 C.保护信号源 D.防止输出电压被短路 14、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中,集电极电阻R c 的作用是 B 。 A.限制集电极电流的大小 B.将输出电流的变化量转化为输出电压的变化量 C.防止信号源被短路 D.保护直流电压源E C 15、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中,输入正弦信号,现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u o 和晶体管集电极电压u c 的波形,二者相位 A 。A.相同 B.相反 C.相差90° D.相差270° 16、NPN 管基本共射放大电路输出电压出现了非线性失真,通过减小R b 失真消除,这种失真一定是 B 失真。A.饱和 B.截止 C.双向 D.相位 17、分压式偏置工作点稳定电路,当β=50时,I B =20μA ,I C =1mA 。若只更换β=100的晶体管,而其他参数不变,则I B 和I C 分别是 A 。 A. 10μA ,1mA B. 20μA ,2mA C. 30μA ,3mA D. 40μA , 4mA ① 0V 5.7V 图 1 ① 9V 2.3V 图2

模电第6章习题答案

题6-1说明存在哪些反馈支路,判断反馈极性;直流反馈或交流反馈.若为交流反馈,分析反馈 的组态. (a) (b) (c) R F →级间交直流 电流 并联 负反馈, R e1→交直流 电流 串联 负反馈 ? R e2 、 C e →直流 电流 串联 负反馈 (d) R F →级间交流 电压 并联 负反馈, R e1→交直流 电流串联负反馈 (e) R F →级间交直流 电压 串联 负反馈, R e3→交直流 电流串联负反馈 (f) R b 、 C 3 →级间交流 电压 并联 正反馈, R e →交直流 电压 串联负反馈 习题6-2 判断反馈极性和组态 (a) 电压并联正反馈 (b) R F1电压并联负反馈 R F2 电压串联正反馈 (c) 电压并联负反馈 (d) 电流串联负反馈 (e) 电压串联负反馈 (f) 电流并联负反馈 习题6-5:满足深度负反馈条件,估算电压放大倍数 (C) 电压并联负反馈 (d) 电流串联负反馈 (e)21R R A F uuf += (f) e e F C uu f R R R R R A 1)(+=

习题6-13:按要求引入适当的反馈。 (1)提高从b1端看进去的输入电阻 应引入级间串联负反馈,即接R F从e3到e1 (2)减小输出电阻 应引入电压负反馈,即接R F从c3到b1 (3)R c3改变时,其上的I o (在给定U i情况下的输出交流电流有效值) 基本不变。 应引入电流负反馈 即接R F从e3到e1 (4)希望各级静态工作点基本稳定 接R F从c3到b1 或接R F从e3到e1 (5)希望输出端接上负载电阻R L后,U o (在给定U i情况下的输出交流电压有效值) 基本不变。 应引入电压负反馈,接R F从c3到b1 习题6-9 判断反馈极性和组态 习题6-19 判断能否产生自激 (a)产生自激振荡(b)不产生

第六章习题与答案

第六章习题与答案 1.何谓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有哪些类型?其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 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从一国角度出发,国际直接投资也被称为对外直接投资或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 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划分,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不同的类型或形式: (1)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合作开发等形式。独资经营是指完全由外商出资并独立经营的一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合资经营是指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投资者在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共同商定各自在被投资企业的股权比例,并根据东道国的法律,通过签订合同举办合营企业,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一种投资方式,这也是在国际直接投资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合作经营与合作开发都是以签订合同或协议为基础的国际经济合作形式。合作经营企业一般不以股份确定产权,不按股权比例分配收益,而是根据合同规定投资方式和投资比例分配收益并承担风险。当然,合作经营企业本身是一个统一的经营实体,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合作开发则通常是由拥有特定资源的国家,通过招标方式与外国投资者签订合作开发协定或合同,并联合组成开发公司对东道国资源进行开发。 (2)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的方式,也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和非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按照这一标准,独资经营属于全部股权参与式投资;合资经营属于部分股权参与式投资;而投资者没有在东道国企业中参与股份,以其他一些形式如许可证合同、管理合约、销售协议等进行的直接投资,均属于非股权参与式的直接投资。 (3)按照投资者是否建立新企业,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创建新企业与控制现有国外企业两类。一国投资者到国外单独或合作创办新的企业,或者组建新的子公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均属于前一种形式;而通过收购国外公司或与国外公司合并以获得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权,则属于后一种形式。 (4)按照投资主体与其投资企业之间国际分工的方式,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水平型投资、垂直型投资和混合型投资。水平型直接投资也称为横向型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企业到国外进行投资,建立与国内生产和经营方向基本一致的子公司或其他企业。这类子公司和其他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生产和销售,与母公司或国内企业保持水平分工关系。垂直型直接投资也称为纵向型直接投资,一般指一国企业或跨国公司到国外建立子公司或附属机构,这些国外子公司或附属机构与母公司之间实行纵向专业化分工协作。混合型投资则是一种水平型和垂直型相结合的直接投资方式。一般来说,目前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并不单纯是水平型投资或垂直型投资,而是两者兼有,进行混合型投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划分国际直接投资类型的方法,即按照投资主体的性质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私人直接投资和国家直接投资,二者有时也被分别称为民间直接投资和官方直接投资。 2.战后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其最根本的原因可以从国际资本流动本身的规律来考察。一般情况下,国际资本流动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世界市场的成熟而从

模电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当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发射结电压和集电结电压应为( B )。 A.前者反偏、后者反偏 B .前者正偏、后者反偏 C. 前者正偏、后者正偏 (2)N 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以下物质后形成的( C )。 A.电子 B.三价硼元素 C .五价磷元素 (3)为了减小零点漂移,通用型运放的输入级大多采用( C )。 A.共射电路 B.乙类放大电路 C .差动放大电路 (4)高通滤波电路可以用于( A )。 A . 滤除低于某一频率的无用信号 B. 滤除高于某一频率的无用信号 C. 让低于某一频率的有用信号通过 (5)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抑制零点漂移的主要原因是( C )。 A.采用了双极型电源 B.电路和参数对称性好 C .引入了电流串联型负反馈 (6)、电路如图所示,其输出电压u O 等于( B )。 A.i2i1u u - B .i1i2u u - C. i2i1u u + (7)当信号频率等于放大电路的f L 或f H 时,放大倍数的值约下降到中频时的0.7倍,即增益下降( A )。 A .3d B B.4dB C.5dB (8)( B )运算电路可将三角波电压转换成方波电压。 A .同相比例 B .微分 C .同相求和 (9)PN 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A )。 A . 变窄 B. 基本不变 C. 变宽 (10)OCL 功率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当u i 为正半周时,则( A )。

A. T1导通T2截止 B. T1截止T2导通 C. T1,T2导通 (11)整流的目的是( A )。 A. 将交流变为直流 B. 将高频变为低频 C. 将正弦波变为方波(12)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D为理想元件,输入信号u i为如图所示的三角波,则输出电压u o的最大值为( B )。 A. 5 V B. 7 V C. 2 V 二、填空题:(总16 分,每空 2 分) (1)、一只晶体管在放大电路中,用万用表测出管脚对地电压分别是:A脚为12伏,B脚为11.7伏,C脚为6伏,则该管为PNP型锗管,A为e 极,B为 b 极,C为 c 极。 (2)工作在放大区的晶体管,当I B从10μA增大到20μA,I C从1mA增大到2mA,它的β为 100 。 (3)由于不易制造大容量电容,集成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放大方式。

模电二三两章习题及答案

1、(1) 输入端a点的电位接近于0,若把a点接地,试问运算放大器能否正常工作?为什么? (2)输入电流接近于0,若把输入端a断开,试问运放能否正常工作?为什么? 2、用集成运放设计出能完成以下功能的电路 (1) uo=2us1-us2 (2) u0=5ui 3、如图,已知Ui1=0.5V,Ui2=-2V,Ui3=1V, (1)A1、A2构成何种单元电路?(2)求Uo (3)确定R3的大小 4、试求电路的输出电压

1、二极管的正向电阻( ),反向电阻( ) a)大b)小 2、锗二极管的导通电压( ),死区电压( ) 硅二极管的导通电压( ),死区电压( ) a)0.7V b)0.2V c)0.3V d)0.5V 3、二极管的导通条件是外加电压U D( ) a)U D>0 b)U D>死区电压c)U D>击穿电压d)U D<死区电压 4、当温度升高后,二极管的反向电流() a)增大b)减小c)基本不变 5、稳压管工作在()状态 a)正向导通b)反向截止c)反向击穿 6、在并联式稳压电路中限流电阻的作用是() a)作为负载b) 提高电压c)限定工作电流 7、稳压管电路如图,U Z=6.3V,正向导通压降U D=0.7V,其输出电压为() a)6.3V b)0.7V c)7V d)14V 8、稳压管电路如图,U S1=7V,U S2=3V,其输出电压为() a)0.7V b)1.4V c)3V d)7V 9、稳压管电路如图,U S1=U S2=7V,正向导通压降U D=0.7V,其输出电压为() a)1.4V b)7V c)10V d)14V

2.已知一个BJT的ICEO为200μA,当基极电流为20μA时,集电极电流为1mA,则该管的ICBO 约等于( ) a)8mA b)10mA c)5μA d)4μA 3.NPN管工作在放大区时,三个极的电位特点是( ) a)UC>UB>UE b)UCUB

管理学第六章习题及答案.doc

一、习题 ( 一 ) 填充题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____ 逻辑延续 _____。 2、计划的编制过程,既是决策的___组织落实过程______,也是决策的更为详细的检查和修 订的过程。 3、所有层次的、不同职能的管理人员都要做计划工作,这反映了计划的___普遍 ______性;同时计划工作要求纵向层次性和横向协作性,这反映了计划工作的____秩序 _____性。 4、计划工作的目的就是使 ____所有的行动保持同一方向 _____,促使组织目标实现。 5、计划工作的普遍性中蕴含着一定的秩序,最主要的秩序表现为计划工作的____纵向协作性_____和 ____横向协作性 _____。 6、在衡量代价时,不仅用时间、金钱或者生产等来衡量,而且还有衡量____个人和集体的满意程度 _____。 7、计划是将决策实施所需完成的活动任务进行____时间和空间 _____上的分解,以便将其具体地落实到组织中的不同部门和个人。 8、根据综合性标准,可以把计划分为___战略性计划 ______和 ___战术性计划 ______。 9、根据 ___职能空间 ______标准,可以把计划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 10、战略性计划是战术性计划的_____依据 ____。 11、战术性计划是在战略性计划的指导下制定的,是战略性计划的____落实 _____。 12、常规计划包括___政策 ______、 __标准方法 _______和 ___常规作业程序 ______,所有这些都是准备用来处理常发性问题的。 13、 ____面向未来 _____和 _面向行动 ________是计划的两大显著特征。 14、目标结构描述了组织中各层次目标间的___协作关系 ______。 ( 二 ) 选择题 1、 ____AB_____的计划是有效率的。

模电第6章课后答案

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 (1)对于放大电路,所谓开环是指。 A.无信号源B.无反馈通路 C.无电源D.无负载 而所谓闭环是指。 A.考虑信号源内阻B.存在反馈通路 C.接入电源D.接入负载 (2)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若引入反馈后,则说明引入的反馈是负反馈。 A.输入电阻增大B.输出量增大 C.净输入量增大D.净输入量减小 (3)直流负反馈是指。 A.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所引入的负反馈 B.只有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 C.在直流通路中的负反馈 (4)交流负反馈是指。 A.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中所引入的负反馈 B.只有放大交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 C.在交流通路中的负反馈 (5)为了实现下列目的,应引入 A.直流负反馈B.交流负反馈 ①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 ②为了稳定放大倍数,应引入; ③为了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应引入; ④为了抑制温漂,应引入; ⑤为了展宽频带,应引入。 解:(1)B B (2)D (3)C (4)C (5)A B B A B 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A.电压B.电流C.串联D.并联 (1)为了稳定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应引入负反馈; (2)为了稳定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应引入负反馈; (3)为了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负反馈; (4)为了减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负反馈; (5)为了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引入负反馈; (6)为了减小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引入负反馈。 解:(1)A (2)B (3)C (4)D (5)B (6)A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填入“√”或“×”来表明判断结果。 (1)只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就一定能使其性能得到改善。()

华南理工大学模电试题(附答案)

B 选择题(在题末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的号码。每空1分,共14分) 1. 已知常温下26mV T U =,二极管D 正偏电压U D =0.6V ,电流I D =0.8mA ,其交流电阻 r D =( )。 A. 750Ω B. 32.5Ω C. 375Ω D. 16.25Ω 2. BJT 放大电路中,测得三个电极①、②、③对地电位分别为12V 、12.2V 、0V ,据此 可判定BJT 为( A )型三极管,其三个电极中①为( D )极。 A. PNP B. NPN C. 发射极 D. 基极, E. 集电极 3. 图1所示共射放大电路,设静态时CQ 5mA I =,晶体管 饱和管压降CES 0.6V U =,当输入信号幅度增大到一定值时,电路将首先出现( )失真,其输出波形的( )将削去一部分。 A. 截止 B. 饱和 C. 顶部 D. 底部 4. 在图1所示电路中,已知晶体管的100β=, be 1k r =Ω,i 20mV U =;静态工作时BEQ 0.7V U =,CEQ 5V U =,BQ 20uA I =, 相应的电压增益为( )。 A .u 1003 3001A ?=-=-& B .u 1001.5 1501 A ?=-=-& C .u -352502010A =-=-?& D .u 57.140.7 A =-≈-& 5. 根据不同器件的工作原理,试判断( )可以构成复合管。 (A ) (B )(C ) (D ) 6. 在设计两级放大电路的过程中,要求输入电阻i R 约为150k Ω,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 u A &约为100,第一级电和第二级电路应采用( )。 A. 共集电路;共射电路 B .共基电路;共射电路 C. 共集电路;共基电路 D. 共射电路;共射电路 7. MOS FET 构成的两级放大电路,总电压增益u 2000A =倍,其中第一级的电压增益

模电第6章负反馈答案

习题 6.1 试判断题图所示各电路的级间反馈类型和反馈极性。 解: 电路(a)为串联电压负反馈。 电路(b)为串联电压负反馈。 电路(c) V 1与V 3间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电路(d)为电压由V 3的射极经R 6至V 1的射极组成了电压串联负反馈。 U i (a) CC (b) (c) U CC (d) 题图

6.2 试判别所示各电路的反馈类型和反馈极性。 解:电路(a)为电压并联负反馈。 电路(b):经A 2、R 2组成电压并联正反馈电路;经R 3组成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 6.3 一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其基本放大器的电压增益A u =100,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B u =。 由于温度变化,A u 增大到120,试求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变化率uf uf A A ?。 解: % 54.1)1(1 ≈?++??= ?v v v v v vf vf B A A A A A A 或 % 8.111 ≈+??= ?v v v v vf vf B A A A A A 6.7 某放大器的放大倍数A(j ω)为 6 1011000ω ωj )j (A += 若引入F=的负反馈,试问: U i U o R 3 (a) U i 题图

(1)开环中频放大倍数A I ?f H =? (2)闭环中频放大倍数A If =?f Hf =? ()MHz ..f FA f ..FA A A )(kHz .f ) dB (A )(H I Hf I I If H H I 751211021591119 90100001011000 1221592102601000136=??=+==?+=+=====π πω解: 6.8 电路如题图(a)和(b)所示。试问: (1) 反馈电路的连接是否合理?为发挥反馈效果,两个电路对R S 有何要求? (2) 当信号源内阻变化时,哪个电路的输出电压稳定性好?哪个电路源电压增益的稳定性能 力强? (3) 当负载R L 变化时,哪个电路输出电压稳定性好?哪个电路源电压增益稳定能力强? 解:(1)图(a):第一级是电流串联负反馈,第二级是电压并联负反馈,第一级对第二级相当于恒流源激励,对第二级是合理的;对第一级要求恒压源激励,以使电流串联负反馈起作用,即R S 越小越好。 图(b):第一级是电压并联负反馈,第二级是电流串联负反馈,第一级对第二级相当于恒压源激励,对第二级是合理的;对第一级要求恒流源激励以使电压并联负反馈起作用,即R S 越大越好。 (2)图(a):输入端是串联负反馈,R if 大,R S 小,而且R if >>R S ,当R S 变化时,源电压增益的变化不大,即稳定性较好,输出电压当然也就稳定。 图(b):输入端是并联负反馈,R if 小,R S 大,而且R if << R S ,当R S 变化时,源电压增益不稳定,输出电压也不稳定 (a) CC CC + o + U o (b) 图

第六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

第六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 6.1 下表给出了美国1960-1995年36年间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X 和个人实际消费支出 Y 的数据。 表6.6 美国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和个人实际消费支出 (单位:百亿美元) 注:资料来源于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数据为1992年价格。 要求:(1)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收入—消费模型; t t u X Y ++=221ββ (2)检验收入—消费模型的自相关状况(5%显著水平); (3)用适当的方法消除模型中存在的问题。 练习题6.1参考解答: (1)收入—消费模型为 t t X Y 0.93594287.9?+-= Se = (2.5043) (0.0075) t = (-3.7650) (125.3411) R 2 = 0.9978,F = 15710.39,d f = 34,DW = 0.5234 (2)对样本量为36、一个解释变量的模型、5%显著水平,查DW 统计表可知,d L =1.411,d U = 1.525,模型中DW

**9484.07831.3?t t X Y +-= )8710.1(=Se (0.0189) t = (-2.0220) (50.1682) R 2 = 0.9871 F = 2516.848 d f = 33 DW = 2.0972 查5%显著水平的DW 统计表可知d L = 1.402,d U = 1.519,模型中DW = 2.0972> d U ,说明广义差分模型中已无自相关。同时,可决系数R 2 、t 、F 统计量均达到理想水平。 93661372855 017831 31 ...?=--=β 最终的消费模型为 Y t = 13.9366+0.9484 X t 6.2 在研究生产中劳动所占份额的问题时,古扎拉蒂采用如下模型 模型1 t t u t Y ++=10αα 模型2 t t u t t Y +++=2 210ααα 其中,Y 为劳动投入,t 为时间。据1949-1964年数据,对初级金属工业得到如下结果: 模型1 t Y t 0041.04529.0?-= t = (-3.9608) R 2 = 0.5284 DW = 0.8252 模型2 20005.00127.04786.0?t t Y t +-= t = (-3.2724)(2.7777) R 2 = 0.6629 DW = 1.82 其中,括号内的数字为t 统计量。 问:(1)模型1和模型2中是否有自相关; (2)如何判定自相关的存在? (3)怎样区分虚假自相关和真正的自相关。 练习题6.2参考解答: (1)模型1中有自相关,模型2中无自相关。 (2)通过DW 检验进行判断。 模型1:d L =1.077, d U =1.361, DWd U , 因此无自相关。 (3)如果通过改变模型的设定可以消除自相关现象,则为虚假自相关,否则为真正自相

模电试卷题库(含答案)

1.某个处于放大状态的电路,当输入电压为10mV,输出电压 为6.5V,输入电压为15mV时,输出电压为7V(以上均为直 流电压),它的电压增益为( C ) a、700 b、650 c、100 d、-100 2.当输入信号频率为f L或f H时,电压增益的幅值约下降为中 频时的( B ) a、05. b、0.7 c、0.9 d、1 3.当输入信号频率为fL或fH时, 电压增系下降了( B )。 A、2 dB B、3dB C、4dB D、6dB 4.某放大电路在负载开路时的输出电压为4V,接3KΩ的负载 电阻后输出电压降为3V,这说明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为 ( C ) a、10KΩ b、2KΩ c、1 KΩ d、0.5KΩ 5.用两个AU相同的放大电路A和B分别对同一个具有相同内 阻的电压 信号进行放大,测试结果输出电压VOA>VOB,由此可知A比B ( B ) a、一样 b、差 c、好 d、无法判别 6.用两个放大电路A和B分别对同一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当输出端开路时V OA=V OB ,都接入负载R L时,测得V OA

模拟电路习题答案 第6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题解1

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自测题 一、在括号内填入“√”或“×”,表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若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负,则引入的反馈一定是负反馈。( ) (2)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与组成它的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量纲相同。( ) (3)若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则负载电阻变化时,输出电压基本不变。 ( ) (4)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耦合电容、旁路电容越多,引入负反馈后,越容易产生低频振荡。( ) 解:(1)× (2)√ (3)× (4)√ 二、已知交流负反馈有四种组态: A .电压串联负反馈 B .电压并联负反馈 C .电流串联负反馈 D .电流并联负反馈 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下列空格内,只填入A 、B 、C 或D 。 (1)欲得到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 (2)欲将电压信号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电流信号,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 (3)欲减小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增大带负载能力,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 (4)欲从信号源获得更大的电流,并稳定输出电流,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 解:(1)B (2)C (3)A (4)D 三、判断图T6.3所示各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若引入了反馈,则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若引入了交流负反馈,则判断是哪种组态的负反馈, 并求出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 u A 或f s u A 。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图T6.3 解:图(a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 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 u A 分别为 L 3 1321f 32131 R R R R R R A R R R R R F u ?++≈++= 式中R L 为电流表的等效电阻。 图(b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并联负反馈。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 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 u A 分别为 1 2f 2 1R R A R F u -≈-= 图(c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 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 u A 分别为 1 1f ≈=u A F 图(d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正反馈。 四、电路如图T6.4所示。

模电试卷题库含答案

1.某个处于放大状态的电路,当输入电压为10mV,输出电压 为6.5V,输入电压为15mV时,输出电压为7V(以上均为直 流电压),它的电压增益为( C) a、700b、650 c、100 d、-100 2.当输入信号频率为f L或fH时,电压增益的幅值约下降为中 频时的( B) a、05. b、0.7c、0.9 d、1 3.当输入信号频率为fL或fH时, 电压增系下降了( B )。 A、2 dBB、3dBC、4dBD、6dB 4.某放大电路在负载开路时的输出电压为4V,接3KΩ 的负载 电阻后输出电压降为3V,这说明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为(C) a、10KΩb、2KΩc、1 KΩd、0.5KΩ 5.用两个A U相同的放大电路A和B分别对同一个具有相同内阻的电压 信号进行放大,测试结果输出电压V OA>VOB,由此可知A比B( B ) a、一样 b、差 c、好 d、无法判别 6.用两个放大电路A和B分别对同一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当输出端开路时V =V OB,都接入负载R L时,测得V OA

a、虚短 b、虚断c、虚地d、以上均否 8.如图示,运放A为理想器件,则其输出电压V0为(A ) a、0V b、3V c、6Vd、9V 9.如图示,运放A为理想器件,则其输出电压V O为(C) a、9Vb、6Vc、0V d、3V 10.设VN、V P和V0分别表示反相输入端、同相输入端和输 出端,则V0与V N、V P分别成( D) a、同相、同相 b、反相、反相 c、同相、反相 d、反相、同相 11.若要将幅度为±Um的矩形波转变为三角波,则应选用( D ) A、反相比例运算电路?B、同相比例运算电路?C、微分运算电路 D、积分运算电路 半导体 12.N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以下物质后形成的( D)。 a、电子b、空穴c、三价硼元素d、五价磷元素 13.半导体中有两种载流子,它们分别是(C) a、电子和受主离子b、空穴和施主离子 c、电子和空穴 d、受主离子和施主离子 14.在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的浓度主要取决于( B ) a、温度 b、杂质浓度 c、掺杂工艺d、晶体缺陷 15.在室温附近,当温度升高时,杂质半导体中浓度明显增加是(C ) a、载流子b、多数载流子c、少数载流子d、正负离子

模电答案第六章

第6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自测题 一、已知交流负反馈由四种组态: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 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选择合适答案填入下列空格内。 1.欲得到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B )。 2.欲将电压信号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电流信号,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C )。 3.欲减小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增大带负载能力,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A )。 4.欲从信号源获得更大的电流,并稳定输出电流,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D )。 二、判断图T6.2所示各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若引入了反馈,则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若引入了交流负反馈,则判断是哪种组态的负反馈,并求出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uf A 或usf A 。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a) (b) (c) (d) 图T6.2 解:图(a)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分别为:13123F ui O R R u F i R R R = =++; 12313 O O L uf L I F u i R R R R A R u u R R ++==≈。 式中R L 为电流表的等效电阻。 图(b)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并联负反馈。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

大倍数分别为:21 F iu O i F u R = ≈-; 2111 O O O uf I I F u u u R A u i R i R R ==≈=- 图(c)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 大倍数分别为:1O uu F u F u = = 1O O uf I I u u A u u =≈= 图(d)所示电路中引入了正反馈。 三、电路如图T6.3 所示。 图T6.3 (1)正确接入信号源和反馈,使电路的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减小; (2)若20o u i U A U = =,则R f 应取多少千欧? 解:(1)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如解图T6.3所示。 (2)因1 120f u R A R ≈+ = ,故190f R k =Ω。 解图T6.3 四、已知一个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基本放大电路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T6.4所示,反馈网络由纯电阻组成。试问:若要求电路稳定工作,即不产生自激振荡,则反馈系数的上限值为多少分贝?简述理由。

第六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练习题及答案 录入:管理员 2009-12-4 人气:42 第六章短期资金筹措 一.单选 1、企业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不会导致实际利率高于名义利率的利息支付方式是( B ) A、贴现法 B、收款法 C、补偿性余额 D、分期等额偿还本利法 2、具有简便易行、成本相对较低、限制较少等优点的筹资方式 是( B ) A、发行债券 B、商业信用 C、发行股票 D、长期借款 3、某企业按年利率10%向银行借款10万元,银行要求保留20%的补偿性余额。那么,企业该项借款的实际利率 为( B ) A.10% B.% C.20% D.15% 4、某企业需要借入资金60万元,由于贷款银行要求将贷款金额的20%作为补偿性余额,故企业需要向银行申请的贷款数额为()万元。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因为借款金额=申请贷款的数额*(1-补偿性余额比率),所以,本题中需要向银行申请的贷款数额=60/(1-20%)=75万元,选项A是正确答案。 5、下列各项中,与丧失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呈反向变化的是()。 A.现金折扣率 B.折扣期 C.信用标 准 D.信用期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丧失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现金折扣率/(1-现金折扣率)*360/(信用期-折扣期),可以看出,现金折扣率、折扣期和丧失的机会成本呈正向变动,信用标准和丧失的机会成本无关,信用期和丧失的机会成本呈反向变动,所以本题应该选择D。 6.某企业年初从银行贷款100万元,期限1年,年利率为10%,按照贴现法

付息,则年末应偿还的金额为()万元。 答案:C 7.商业信用筹资的特点不包括( ) A.容易取得 B.若没有现金折扣或使用不带息票据一般不负担成本 C.期限较短 D.在放弃现金折扣时成本较低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在放弃现金折扣时商业信用的成本较高。 8.短期负债筹资的特点不包括( )。 A.筹资速度快,容易取得 B.筹资富有弹性 C.筹资成本较低 D.筹资风险较低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短期负债的筹资风险高,主要是因为需在短期内偿还,要求筹资企业在短时期内拿出足够的资金偿还债务,若企业届时资金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 9.下列有关抵押借款和无抵押借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抵押借款的资本成本通常低于无抵押借款 B.银行主要向信誉好的客户提供无抵押借款 C.银行对于抵押借款一般还要收取手续费 D.抵押借款是一种风险贷款

《模电》经典题目-含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试卷及参考答案 试卷三及其参考答案 试卷三 一、选择题(这是四选一的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共16分) 1.有两个增益相同,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不同的放大电路A和B,对同一个具有内阻的信号源电压进行放大。在负载开路的条件下,测得A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小,这说明A的() a. 输入电阻大 b. 输入电阻小 c. 输出电阻大 d. 输出电阻小 2.共模抑制比K CMR越大,表明电路()。 a. 放大倍数越稳定 b. 交流放大倍数越大 c. 抑制温漂能力越强 d. 输入信号中的差模成分越大 3.多级放大电路与组成它的各个单级放大电路相比,其通频带()。 a. 变宽 b. 变窄 c. 不变 d. 与各单级放大电路无关 4.一个放大电路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1-4所示。当信号频率恰好为上限频率或下限频率时,实际的电压增益为()。 a. 43dB b. 40dB c. 37dB d. 3dB 图1-4 图1-5 5.LC正弦波振荡电路如图1-5所示,该电路()。 a. 满足振荡条件,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b. 由于无选频网络,不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c. 由于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不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d. 由于放大器不能正常工作,不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6.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如图1-6所示。已知静态时,V o=V c1-V c2=0,设差 模电压增益 100 vd = A ,共模电压增益mV 5 V mV, 10 ,0 i2 i1 c = = =V A V,则输出电压o V为()。

a. 125mV b. 1000 mV c. 250 mV d. 500 mV 图1-6 图1-7 7.对于图1-7所示的复合管,假设CEO1I 和CEO2I 分别表示T 1、T 2单管工作时的穿透电流,则复合管的穿透电流CEO I 为( )。 a. CEO2CEO I I = b. CEO2CEO1CEO I I I += c. CEO1CEO I I = d. CEO12CEO2CEO )1(I I I β++= 8.某仪表放大电路,要求R i 大,输出电流稳定,应选( )。 a. 电流串联负反馈 b. 电压并联负反馈 c. 电流并联负反馈 d. 电压串联负反馈 二、判断下列管子的工作状态(共10分) 1.测得各三极管静态时三个电极对地的电位如图2-1 a 、b 、c 所示,试判断它们分别工作在什么状态(饱和、放大、载止、倒置)。设所有的三极管和二极管均为硅管。 图2-1 2.电路如图2-2 a 、b 所示,分别指出它们工作在下列三个区中的哪一个区(饱和区、夹断区、可变电阻区)。

分析化学第六章 习题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章习 题参考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4e271148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第六章 习题参考答案 1 解:C 6H 5NH 3+ —C 6H 5NH 2 Fe(H 2O)63+—Fe(H 2O)5(OH)2+ R-NH 2+CH 2COOH —R-NH 2+CH 2COO -(R-NH-CH 2COOH) 2解:Cu(H 2O)2(OH)2—Cu(H 2O)3(OH)+ R-NHCH 2COO -—R-NHCH 2COOH 4 解:(1) MBE: [K +]=C [HP -]+[H 2P]+[P 2-]=C CBE: [K +]+[H +]=[HP -]+2[P 2-]+[OH -] PBE: [H +]+[H 2P]=[OH -]+[P 2-] (2) MBE: [Na +]=C [NH 3]+[NH 4+]=C [HPO 42-]+[H 2PO 4-]+[H 3PO 4]+[PO 43-]=C CBE: [Na +]+[NH 4+]+[H +]=[OH -]+[H 2PO 4-]+2[HPO 42-]+3[PO 43-] PBE: [H +]+[H 2PO 4-]+2[H 3PO 4]=[OH -]+[NH 3]+[PO 43-] (3) MBE: [NH 3]+[NH 4+]=C [HPO 42-]+[H 2PO 4-]+[H 3PO 4]+[PO 43-]=C CBE: [NH 4+]+[H +]=[OH -]+[H 2PO 4-]+2[HPO 42-]+3[PO 43-] PBE: [H +]+[H 3PO 4]=[OH -]+[NH 3]+[HPO 42-]+2[PO 43-] (4) MBE: [NH 3]+[NH 4+]=C [CN -]+[HCN]=C CBE: [NH 4+]+[H +]=[OH -]+[CN -] PBE: [H +]+[HCN]=[OH -]+[NH 3] (5) MBE: [NH 3]+[NH 4+]=2C [HPO 42-]+[H 2PO 4-]+[H 3PO 4]+[PO 43-]=C CBE: [NH 4+]+[H +]=[OH -]+[H 2PO 4-]+2[HPO 42-]+3[PO 43-] PBE: [H +]+[H 2PO 4-]+2[H 3PO 4]=[OH -]+[NH 3]+[PO 43-] 5 解:(1) HA(浓度为C A )+HB(浓度为C B ) 混合酸溶液的PBE:[H +]=[A -]+[B -]+[OH -] 因混合酸溶液呈酸性,故[OH -]可忽略。 [H +]=[A -]+[B -]= ] [][] [][+++ H HB K H HA K HB HA ∴ [H +]=][][HB K HA K HB HA + (1) 若两种酸都较弱(C A /K HA ?400, C B /K HB ?400),则可忽略其解离的影响,此时:[HA]≈C A ,[HB]≈C B (1)式简化为:[H +]=HB B HA A K C K C + (2) (2)NH 4Cl 105 141 106.5108.1101---?=??==b w a K K K , H 3BO 3 Ka 2 =5.8×10-10 因 C 1/Ka 1?400, C 2/Ka 2?400; 由(2)式得: [H +]=151010101.11.0108.51.0106.5----??=??+??L mol pH=4.96 8解:(1)HF Ka=7.2×10-4 C SP ?Ka =0.050×7.2×10-4=3.6×10-5?10-8 故能用0.10mol?L -1NaOH 直接准确滴定。 滴定反应 HF+ NaOH=NaF + H 2O 计量点时pH 取决于NaF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