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人学思想

浅析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人学思想

浅析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人学思想
浅析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人学思想

浅析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人学思想

摘要:与马克思后期的作品一样,青年马克思撰写的博士论文中也有着丰富的人学思想,以人的本质和人的自由与解放问题为探讨的主题,只是从探讨的思路来看与后期不同,是从人的自我意识出发来展开对人的问题的思考的。博士论文中的启蒙意识带来了人的出场,通过对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中存在的差别的探讨,提出了以自我意识为特征的人的主体性哲学,体现了马克思认为人是创造性存在的人学思想。

关键词:马克思博士论文自我意识人学思想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e late works of Marx, there are also rich humanistic thoughts in the young Marx’s doctoral dissertation. As the discussional theme of the paper, the viewpoint about hominine essence and hominine freedom and liberation is just different from the late point of views at the side of the thinking start which is self-awareness of people. Marx discuss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 emocritus’s and Epicurus’s natural philosophy and brought forward the philosophical think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self-awareness. All these represent Marx believed the human beings are creative existence in his humanistic thoughts.

Keywords: Marx Doctoral dissertation Self-awareness Humanistic thoughts

一般认为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包括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人学思想虽然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被提出,但贯穿于马克思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博士论文作为马克思从事理论活动的开端,就已经致力于对人的研究。本文在对博士论文的文本阅读基础上,挖掘出马克思在其中展露的人学思辨,进而展示出青年马克思的宏伟抱负。

一、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存在本质差别——人学思想的自然基础的论证

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中确立了人在哲学中的中心地位,其中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批判束缚人性的宗教。马克思肯定了伊壁鸠鲁站在无神论的立场上反对整个希腊民族把天体神化的观点,用普罗米修斯精神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只要哲学还有一滴血在自己那颗要征服世界的、绝对自由的心脏里跳动着,它就将永远用伊壁鸠鲁的话向它的反对者宣称:‘渎神的并不是那抛弃众人所崇拜的众神的人,而是把众人的意见强加于众神的人。’哲学并不隐瞒这一点。普罗米修斯的自白‘总而言之,我痛恨所有的神’就是哲学自己的自白,是哲学自己的格言,表示它反对不承认人的自我意识是最高神性的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不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并列。”①由此可见,此时马克思所理解的人是自我意识的人,人是自我意识的代表和化身,从而把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对神的存在的证明不外是对人的本质的自我意识存在的证明,对自我意识存在的逻辑说明,”“因为自然安排得不好,所以神才存在。因为非理性的世界存在,所以神才存在。因为思想不存在,所以神才存在。”②从马克思驳斥关于神的存在的证明可以看出,他反对旧的理性主义的神学,开始关注宗教观念和现实世界的联系,反对宗教对个人的压制,要求人的自由与解放。通过对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探讨,马克思带着以自我意识为基点的主体性色彩展开了他的人学思辨。

马克思分析并批判了对伊壁鸠鲁哲学的种种歪曲和贬低,纠正了把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这两位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的自然哲学等同起来的传统偏见,阐明了他们在自然哲学方面的差别,揭示了伊壁鸠鲁原子学说的独特的积极的意义。

二者自然哲学的本质差别集中体现在他们关于人的感性知觉的可靠性以及偶然性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p12

②同上书p101

与必然性的对立上。德谟克利特站在怀疑论的立场上,把人的感性知觉当作人的主观假象,他“认为是真实的那种知识是没有内容的;而那种能向他提供内容的认识又没有真实性。”③相反,伊壁鸠鲁则采取独断论的态度,相信人的感性知觉,认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驳倒感性知觉”,“概念也不能驳倒感性知觉,因为概念依赖于感性知觉”④。他们二者对人的感性知觉的不同观点,揭示了他们关于“人”的不同哲学观。在马克思看来,德谟克利特否定人的感性知觉的真实可靠性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生活现实中的完整的人的否定,是一种从人的现实生活之外去寻找“真实的知识”的逻辑路径。而这种基于现实生活之外去追问的思路,必然会导致他将这种形而上学的存在当作一种必然性。所以,尽管德谟克利特自己穷尽毕生的精力去探索这种必然性,必然性始终像神秘的“自在之物”一样操纵着人生和历史。最终,德谟克利特只能以决定论看待历史,以悲观痛苦的心态对待人生。所以在马克思看来,德谟克利特对人生和历史的这种哲学观本质上是抹杀了人之为人的根本点———以“自我意识”为根本特征的人的主体能动性。相反,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则充分信任人的感性知觉。由于人的感性知觉往往带有极强的个体色彩,所以伊壁鸠鲁对感性知觉可靠性的确认就是对个人主体地位的一定程度的肯定,由此也导致他对偶然性、任意性的强调。他说:“被某些人当作万物的主宰的必然性,是不存在的,宁肯说有些事物是偶然的,另一些事物则取决于我们的任意性。”⑤而人的感性知觉是人的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所以伊壁鸠鲁对感性知觉可靠性的确认,也就是主张从人的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像德谟克利特那样从人的现实生活之外去发现哲学。这样,伊壁鸠鲁既从生活中获得了哲学,又从哲学中获得了生活的自由,从而人生在他看来是享受和幸福,历史是开拓和创造。总而言之,在马克思看来,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在感性知觉的可靠性上,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上,体现了二者在“人”的哲

③同上书p201—202

④同上书p200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p204

学观上的对立:德谟克利特的哲学观是决定论,它掩盖了完整的人的主体能动性和自由本性;伊壁鸠鲁哲学则是对人的主体能动性、自由本性的呼吁和对神性的否定。

伊壁鸠鲁原子论的独特意义在于他用“原子脱离直线作偏斜运动”的论点纠正了德谟克利特的机械决定论,打破了命运的束缚,从而从自然的角度来阐明人的自由意志、个性的自由与解放。马克思指出,“原子脱离直线作偏斜运动”不是伊壁鸠鲁物理学中的一个特殊的、偶然的规定,而是被赋予了普遍意义的原子运动规律,它贯穿于伊壁鸠鲁的整个哲学。马克思虽然承认伊壁鸠鲁的抽象个别性的自我意识取消了真正的科学,但对待德谟克利特的态度却不如伊壁鸠鲁,这就是因为德谟克利特缺乏自我意识的能动原则,忽视了人的感性知觉的重要性,将一切只看作必然;而伊壁鸠鲁与德谟克利特相反,肯定人的自我意识的能动原则,认为人的自由与解放就在于奋起反抗宗教势力,像普罗米修斯一样。

二、人的自由的实现——对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自我意识哲学的发展

马克思突出了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历史重要性,并借此表达自己的哲学观:哲学根源于人的现实生活,而不是人的生活之外的玄想;哲学的功能在于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并使人在自我意识中获得人之为人的主体性和自由;哲学的特征在于从怀疑和批判中学会思考,树立自我意识。当然,马克思在高扬伊壁鸠鲁的同时也看到了伊壁鸠鲁哲学的局限性,他并不赞成伊壁鸠鲁把自由理解为脱离现实世界的自我意识的心灵宁静的看法。马克思认为,不能抽象地理解自由,不能通过把人同周围环境分开并把二者绝对对立的办法来实现自由。只有当人不被看作是抽象的个别性,而是从人同周

围环境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来考察人的时候,自由问题才能得到解决。马克思深刻地分析了人和客观现实、哲学和世界的辩证关系,指出:“在自身中变得自由的理论精神成为实践力量,作为意志走出阿门塞斯冥国,面向那存在于理论精神之外的尘世的现实,——这是一条心理学规律。”⑥

此时的马克思受黑格尔哲学、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并通过与现实的对照,不断批判各派思想得失,自觉探索、反思自我,创造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青年黑格尔派哲学是庞大的黑格尔哲学体系解体的产物之一。这种哲学从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出发,以反宗教的面目跻身哲学舞台,提出人的自我意识哲学,即人不是绝对观念自我运动和实现的工具,相反,绝对观念可以而且只有在被人自觉意识到的时候,它的实现才能完成。这种哲学的人学意义在于,它突出了人在绝对观念的历史运动中的主体性作用,不再将人当作作为必然性的绝对观念实现自身发展的一种工具。它的现实意义在于批判了基督教德国对人性的禁锢,对人的自由的压制。这与马克思所赞扬的伊壁鸠鲁自然哲学在本质上的高扬人的自由和精神解放是一致的,因而得到马克思的认可,“自我意识”理论也成为马克思关注的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哲学依据。

博士论文中马克思所讲的人的自由的实现显然只是他关注人的初步理论尝试,这里的“人的自由”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即存在的自由,是人摆脱客体从而使得自身存在起来。“抽象的个体性只有从那个与它相对立的定在中抽象出来,才能实现它的概念———它的形式规定、纯粹的自为存在、不依赖于直接定在的独立性、一切相对性的扬弃。须知为了真正克服这种定在、抽象的个别性就应该把它观念化,而这只有普遍性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p75

才有可能做到。因此,正像原子由于脱离直线,偏离直线,从而从自己的相对存在中,即从直线中解放出来那样,整个伊壁鸠鲁哲学在抽象的个别性概念,即独立性和对同他物的一切关系的否定,应该在它的存在中予以表述的地方,到处都脱离了限制性的定在。”⑦人的自由的实现如同抽象的点扬弃线的定在一样,人的存在要摆脱自然的定在,进而自己从自身中解放出来。“而事实上,直接存在的个别性,只有当它同他物发生关系,而这个他物就是它本身时,才按照它的概念得到实现,即使这个他物是以直接存在的形式同它相对立的。所以一个人,只有当他与之发生关系的他物不是一个不同于他的存在,相反,这个他物本身即使还不是精神,也是一个个别的人时,这个人才不再是自然的产物。但是,要使作为人的人成为他自己的唯一现实的客体,他就必须在他自身中打破他的相对的定在,欲望的力量和纯粹自然的力量。”⑧抽象个别性的实现过程,是自我意识在内在矛盾推动下外化的过程,原子的偏斜体现了人的自由的实现。

最后,人的自由的实现,是在哲学与世界的双向运动中进行的。马克思认为:“这些个别的自我意识始终具有一个双刃的要求:其中一面针对着世界,另一面针对着哲学本身。因为在事物中表现为一个本身被颠倒了的关系的东西,在这些自我意识中表现为二重的、自相矛盾的要求和行为。这些自我意识把世界从非哲学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就是把它们自己从作为一定的体系束缚他们的哲学中解放出来。”⑨这个解放过程伴随着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的双向运动。马克思分析道:“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哲学的实现同时也就是它的丧失,哲学在外部所反对的东西就是它自己内在的缺点,正是在斗争中它本身陷入了它所反对的缺陷之中,而且只有当它陷

⑦同上书p35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p37

⑨、⑨同上书p39

入这些缺陷之中时,它才消除掉这些缺陷。”⑩实际上,这个双向运动的过程就是实践,当然,这个过程也是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的过程。哲学的实现意味着告别旧哲学,这和人要求摆脱束缚,实现自由解放是一致的。

三、结语

尽管博士论文既不像《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那样,提出了唯物史观思想,也不像《资本论》及其各份手稿那样,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甚至因为博士论文中马克思的唯心主义倾向而得不到挖掘,但博士论文充分显示了马克思的哲学造诣,这种造诣是马克思能够在后来的著述中取得一系列思想成果的前提条件。其中闪耀着“自我意识”光辉的人学思想代表着马克思思想的开端前沿性。博士论文中,马克思试图在对亚里士多德之后的自我意识哲学的研究中,认识黑格尔哲学之后自我意识哲学新形态:人的自我意识成了人自身,成为人自由和解放要求的支撑点,代表着一种对宗教和对现实国家中的人的存在处于宗教精神枷锁和封建政治奴役的、彻底顽强不屈的主体性人本主义批判立场。虽然马克思后来很快告别了“自我意识”的“抽象人”,但作为其人学思想的开端,是他以后思想的指引,马克思的自我批判精神也使他的思想不断发展创新,远离了僵化。

参考资料: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

2、[德]弗·梅林著;樊集、持平校.《马克思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3、鲁露.《马克思博士论文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5

4、何建津. “青年马克思的人学思考之变迁———从《博士论文》到《德法年鉴》时期

的文本解读”.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4期

5、陈琳.“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人学思想解读”.江汉论坛.2007.4

美丽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学依据

“美丽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学依据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提升到“五位一体”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①党将生态文明置于人民福祉的高度,从人民幸福出发,建设生态文明,既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观、尊重自然的思想,又凸显了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美丽中国理论的提出是党的发展理念的革新,是符合人的本质力量发展、具有更高境界的新思想。但是,一个更深的理论问题突现出来:美丽中国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依据何在?有学者认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建设美丽中国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好生态文明;有学者认为:“建设美丽中国,要靠制度先行”②。抽象地来讲,这些观点并没有错。但是他们把生态哲学思想仅仅理解为自然、自然的运动规律,这种理解由于离开了历史的实践着的活生生的人而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说是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③对人的生活本质的批判性透视,对人的自由主体性的高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性建构,是美丽中国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最内在的精神关联,是美丽中国理论的哲学根据。因此,对美丽中国的哲学根据的追问就只有到马克思主义的人的科学中去寻找。 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丽中国的物质前提 在当今社会,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环境困境,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威胁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美丽中国必须把新型工业化和发达生产力作为物质前提。有人仅仅从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等处理自然生态问题层面上来理解美丽中国,这实际上把构建美丽中国当成了解决局部矛盾与阶段性问题的应对之策、权宜之计。笔者认为,当代中国生态自然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仍然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的30多年就是体认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历史的最终决定力量并把这一体认运用于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过程。可以说,生产力持续高速稳定的发展既是美丽中国的内容又是它的前提。 马克思的历史观高度重视生产、生产力的发展。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他还强调:“任何历史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注意上述基本事实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并给予应有的重视”④。马克思把生产活动、生产方式、生产力置于历史的最基本层次。不仅人的肉体生存,而且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社会形态变更、社会政治革命都由生产力所最终决定。马克思在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2:39. ②孙秀艳.人民日报.2012.11.26.第017版.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272.

读马克思博士论文有感

读《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有感 地理科学专业蔡嘉欣 12303003 一、写作背景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是马克思就读于普鲁士柏林大学法律系时写的博士论文。马克思在毕业之前,把休学一年做了十余万字笔记凝聚而成的业余爱好的自学成果《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四万余字的研究论文作为哲学博士论文,提交给距柏林大学直线距离220多公里外的另一大学----耶拿大学。“该博士论文证明该候选人才智高超,见解透彻,学识渊博”,这是耶拿大学法律系主任巴赫曼博士在推荐书上的评语。马克思顺利获得耶拿大学的哲学博士文凭。 二、内容概括 文章论述了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证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不是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翻版,而是它的创造性发展,强调了伊壁鸠鲁关于原子自动偏斜学说的深刻意义,论证了个别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和能动性,论证了自由的个人在对周围现实的关系上应采取的积极态度。文章还高度评价伊壁鸠鲁的无神论思想,批判各种对伊壁鸠鲁无神论思想的曲解和攻击,批判力图证明上帝存在的各种错误理论。文章也指出了黑格尔哲学的缺点,并批评了青年黑格尔派对待黑格尔哲学的不正确态度。博士论文的基本观点是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但它不仅表现了马克思“反对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的革命民主主义和彻底的无神论倾向,而且表现了反对因循旧说,力图超出黑格尔的独创精神。 三、个人感想 在书中,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并非伊壁鸠鲁是没有学识的人,而是那些以为到了老年还得背诵少年人以不知为可耻的东西的人,才是无知的人”。我很同意这一个观点。老年人是一个宝贵的资源,他宝贵在拥有丰富的经验,宝贵在拥有一份看尽人间浮华的淡然。老年人也需要与时俱进,但是他们并不需要赶时髦,不必刻意去学、去背一些青年人流行的话语或其他东西。 对于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物理学上的差别,则是伊壁鸠鲁认为有一种运动起于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西塞罗对伊壁鸠鲁的观点持强烈反抗意见,还讥笑伊壁鸠鲁说这个观点的提出是他为了掩饰若原子做直线式下坠而不能碰击另一原子而造出的谎言。然而,他却又同意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都共同赞成的原子直线式运动和原子冲击运动,这不是很矛盾吗?如果要在原子都做直线式下坠运动的前提下发生原子冲击运动,必然要有原子发生偏斜运动,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

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力。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从原始公社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个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真题回顾】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2014下半年全国统考)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D.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答案:A。 【相关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考察社会物质生产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时所提出的关于人的发展问题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思想是: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而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1)指人的物质生产、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2)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3)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4)指人的自由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我国教育目的确定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对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方面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方法论指导。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都曾提出过应使人的体力、智力和道德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问题。但是他们的论述都是脱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只是从“神的意志”或“人的本性”出发来说明和解释人的发展。到了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等人也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没有从根本上说清人的发展与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条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为考察和说明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的方法论。它要求在规定人的发展的同时,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人的发展“既和他们生产什么相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相一致”、“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用这种科学的人的发展观作指导,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人的发展的社会必要性和社会制约性,在确立和实现教育目的中把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从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大工业生产发展对

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在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中处于指导地位,是主流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国家运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虽然我们提倡市场经济,但我们现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国家,我认为,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双轨制经济制度,即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而且对于私营企业没有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没有竞争力和没有影响力,践行马克思主义,就应该全面发展,避免短板效应,早日富国强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论体系按劳分配合理性当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在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的今天,这个结果确实发人深思。在人类社会刚刚走过的1000年中,思想大师群星璀璨。马克思逝世已100多年了,而他的思想依然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表明马克思主义的无穷魅力,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已经有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正如邓小平所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横跨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经过不断的学习,我们应该对马克思主义有更深刻的认识。首先,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正如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也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我们知道,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但不可避免的就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这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这种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这显然

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来批判“人性自私”的错误的观点

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来批判“人性自私”的错误的观点。 根据本学期目前学到的内容,我明白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很多知识。 人性自私”的命题从本质上说,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为了论证资本、利润和生存竞争的天然合理性而提出来的。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种原因,这个问题却在当今中国又变得时髦起来。因此,我们在这里必须针对现时代的人生实践所面临的一些新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再思考。在关于马克思哲学上我们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有几点: 1.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2.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首先,第一点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关于人性的本质的学说,有一个共同的根本性错误在于离开人所生存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谈论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从分析费尔巴哈入手,批判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彻底否定了抹杀人的社会性、阶级性和历史性,并从这种抽象的、一般的、孤立的单个人出发,将人的本质归结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观点。马克思并不完全否认人类具有某些共同性,而是反对将这一共同性抽象化,反对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考察人的本质。 第二点,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集中体现为阶级关系的,所以,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每个人一生下来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否则,一旦脱离社会关系,丧失社会属性,就会和徒具人形的“狼孩”一样,无论先天有多么发达的大和健全的躯体,都不可能具备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本质的学说,从某种层面上论证了人性自私的错误观点. 人性的发展不外乎先天与后天二者. 先天对讲, 对于每个新生命体, 因为没有价值观念,所以不存在孰是孰非. 所以说,"人之初,如玉璞”.初生的生命体,如同一块未打磨的玉一般,并不存在社会上所各种品质. 从这一论点出发,"人性自私"已经算是不成立了. 你会说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子是坏蛋吗? 不能, 你说,他将来会是坏蛋,但是后天的环境却是决定性因素, 在温馨的环境下生长,他就是一个好孩子; 在不好的环境下,他很可能就会变坏. 你还可能说,他的爸爸是坏蛋,所以他会跟着变坏? 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问题并不在此, 爸爸是坏人,孩子跟着变坏,只能说明也是后天孩子在爸爸的环境下,被影响变坏了.如果,爸爸是坏人,但是孩子却并不在爸爸身边,或者在妈妈身边,那么结果可能就有很大的差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现实不是从来就有的, 作为人的精神活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性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在社会的作用下,才有了社会意识。例如,出生的婴孩不知道什么叫卫生, 但是长大后, 因为社会的影响才会让他知道干净,也才会搞起个人卫生。假如人类在某一时刻静止, 例如所有新生体刚出生下来,不存在社会关系,社会处理原始状态,那么所有的规则就要重新制定. 正是因为上一辈到下一辈的传承, 才使价值观有所延续. 也正是有了,欲望的追求,才使人们有了差别.欲望本身没有错,错的在于人类追求欲望的限度以及克制能力. 有些欲望是允许的,出于本能,但是欲望却不能超出社会所允许的范围,超出了这一范围,就变成了恶,或者说,如果欲望对他们造成坏的影响及伤害,那么这种欲望就是错误的欲望. 自私是允许的,私有制也是允许的,但是要放在社会的角度和框架下去做评判. 如果自私的限度对社会造成危害,就是有害的.共产主义建立的基础在于物质生活极为发达之上,因为物质已非常发达,那么人类对于物质的需求就会不再那么迫切. 而去追求更高一级的精神追求了,例如,你不会去要一个普通打工仔品味有多高,才艺有多么丰富,因为他们在为自己的基础生活到处奔波。你会认为有钱的富人去追求高雅和才艺是理所当然的。相反也是如此,有钱的人就会更向上的追求,而没钱的人只会关注与自己当前的主要生活的问题,也就没有这些方面的追求。社会就是在这种看似无序但是有条不紊的发展。

马克思博士论文说了什么

马克思博士论文说了什么 马克思博士论文 ----马克思哲学体系大厦的第一块奠基石研究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到底说了什么 内容提要: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主要差别是机械片面论与对立统一论的差别 谌谋盾

1841年3月,马克思时年23岁,是个在校还没结婚的小青年。就读于普鲁士柏林大学的大四法律系本科。并且即将毕业,领取法律本科毕业证书。在毕业之前,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把休学一年做了十余万字笔记凝聚而成的业余爱好的自学成果《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四万余字的研究论文作为哲学博士论文,提交给距柏林大学直线距离220多公里外的另一大学----耶拿大学。35年前的耶拿是拿破仑的幸运之地。1806年10月举世闻名的拿破仑率军在耶拿取得惊人的胜利,导致普鲁士的跨台。35年后的耶拿同样是马克思的幸运之地。“该博士论文证明该候选人才智高超,见解透彻,学识渊博”,这是耶拿大学法律系主任巴赫曼博士在推荐书上的评语。马克思顺利获得耶拿大学的哲学博士文凭。普鲁士的文凭系列与今天中国的文凭系列并无不同。先读学士,再读硕士,然后再读博士。中国现代教育制度本来就是从西方拿来的么。马克思确实有两把刷子。四年时间,学士、博士一起扫走。不服还真不行。如果读者诸君不服,你也去读一个四年本科,拿一块学士、一块博士双料文凭来?当然这只是说说玩玩。 言归正传。那么这篇重要的论文到底说了些什么?历史上那么多哲学家,年轻的马克思为何独对这两个人的思想具有特殊的兴趣?这是我

们非常感兴趣的。 马克思的论文把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370年,此公长寿,高龄90岁,但是比不上我外祖母,我外祖母今年95岁还到处走动)的自然哲学观点与他的传承者另一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公元前341—270年,此公也算高寿71岁)的哲学观点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他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在通常人的眼里,经常把他们两人的哲学观点等同起来。马克思通过研究发现实际上二者的哲学观点是不同的,但是这种不同极为隐蔽,似乎只有用显微镜才能发现。 历史上大家一致认为伊壁鸠鲁的物理学是从德谟克利特那里剽窃来的。伊壁鸠鲁饱受责骂和痛恨。马克思的这篇博士论文为伊壁鸠鲁平了凡,翻了案。因为马克思发现这两个人除了原子和虚空这两个原则是相同的外,一切方面他们都是相反的。从三个方面指出其一般差别。从五个方面指出其细节上的差别。先说一般差别的三个方面。 认识的真理性和可靠性方面相反----一 个认为世界是主观的,一个认为世界是客观的。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心得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独有的先进的思想武器。其政治性、革命性和先进性的特质决定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有特殊的规律值得探寻的,重要的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掌握和应用具体地、辩证地统一起来。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神奇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认识现在和预知未来的武器”。共产党人所从事的活动从来就不是简单的自发的行动,它从开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自觉的活动。这一自觉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强大并保持先进性的思想根源。“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力量,就在于它给党以可能来在任何环境中确定方针,来了解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来预见事变的进程,来不仅知道事实在目前如何发展和向哪里发展,而且知道事变在将来如何发展和向哪里发展。”我们今天强调理论学习,就是要通过研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使我们获得这种了解事物并把握未来的神奇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首先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迈入研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门的必经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特殊性,突出表现在,他从来没有把理论当作纯粹的理论来研究,而是为了改造世界的活动来建立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总是针对着、配合着一定的现实任务,都是为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它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应用是对理论的具体把握。要通过读书学习,把理论书籍里学取的基本原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重视把握现实规律 要以唯物主义的态度进行学习和研究。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的每一种事物现象都有它自身的必然规律,我们必须依据它们自身的这些规律解决现实的各种问题。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标准并不在于从书本上学习了多少,而在于能否了解把握自己所要改造的周围环境的规律。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实质。回顾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够给共产党人以在任何环境中确定方针的可能,就在于它是要掌握而且能够掌握一切环境中事变的具体规律,就在于能使我们依据这些规律来预见事变的过程。 要掌握观察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原著中的一切个别结论和原理,必须注意到这些结论和原理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之下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必须把这些结论、原理和它所产生的环境条件联系起来研究。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怎样依据自己环境的实际情况获得自己的理论结论和原理。我们要学习“他们观察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立场与方法”,学习他们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实质。 要进一步全面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要努力找出实际情况中各方面的发展规律,否则,“正确的立场和方法”仍只能是主观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要在不断的实际应用中才能够存在的。如果一时一刻停止了实际应用,那仍然是唯心的空论,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理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必须使我们学习掌握的理论当中包含丰富的现实环境和历史规律知识,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特点来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离开具体工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实践的一个要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为了实践,服务于实践,而且以一定的实践的立场为立场的。任何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是为着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而建立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成立是紧紧地依赖于实际的,它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必须以理论

浅谈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必要性

WORD格式整理版 海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实践教学论文 (二○一五至二○一六学年度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论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 学生姓名:暨巧莹 学生学号:20141602310007 所在学院:信息与科学技术学院 年级专业:201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任课教师:丛德生 完成日期:2015 年 11 月 21 日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制

论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化,现代大学生在就业、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正在承受着莫大的压力,快节奏、新问题、新状况的不断涌现,常常使大学生在思想觉悟和认识上感到迷茫、无力。因此在新的文化发展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要与当今社会同肩并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开创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而对思想教育工作最有利的基础思维方式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的必要性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现状所决定,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批判错误思潮的需要。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必要性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世纪中期,此时,西方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英国率先引起了第一场工业革命,随后德国、法国等国家相继也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社会生产力有了跨越性的提高。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浮出水面,经济危机爆发,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增强。 随着大批的工人起义,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这个大舞台。针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弊端,时代发展呼唤一个新的科学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摘要: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对待各种事物和处理各种关系时, 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 大学生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一个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总的看法, 用这样的看法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 因而对人生产生了一系列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这样就形成了人生观。人生观不同, 对人生许多根本问题的态度也不同。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至关重要的。这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作为整个中华名族的综合素质最高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不仅仅简单涉及大学生群体自身的问题,而且必然还要进一步涉及到整个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人文精神发展的社会问题。新的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以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的指南,是大学生提高知识能力的锐利武器。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马克思主义 正文: (一)世界观的概述 一、世界观的释义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世界观的特点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种观点是生活实践的结果,在一般人那里往往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思想家进行自觉地概括和总结并给予理论上的论证,才能成为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对世界观也有一定影响;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有鲜明的阶级性。各种不同的世界观,归根到底不是唯物主义的,就是唯心主义的,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的联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任何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要利用先前遗留下来的现成的思想材料,这样,新世界观和旧世界观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的继承关系。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

马克思论文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机械6班 0901106022 涂吟轩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唯物主义的高级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J.狄慈根1886年出版的《一个社会主义者在哲学领域中的漫游》一书中,狄慈根用这一概念表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后来G.V.普列汉诺夫也是这样表述的。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在讲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时,还用过完备的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等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互相渗透密不可分的,它们的有机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客观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的自觉反映。它看到物质的原因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基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它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一高度组织的物质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又是彻底的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它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因,是一切现象自我运动的根据的客观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认识发展史的科学总结,它建立在现代科学和先进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并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和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产生和发展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中贯串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同时也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辩证唯物主义是对哲学发展中积极方面,即唯物主义因素和辩证法因素的吸取、发展和升华。 辩证唯物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打破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保守的哲学体系,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革命的因素,即联系和发展的思想,矛盾是发展的内在动力的思想,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摒弃了它的社会历史观、宗教、伦理的唯心主义杂质,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成功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科学地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详尽地分析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发现了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通向社会主义的唯一正确道路,由此创立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形成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论证的统一过程。 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恩格斯在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中,特别是通过对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和《精神现象学》的批判,已经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但它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交织在一起。真正作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马克思写于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其中,马克思对实践作了科学的解释,批判了否认实践能动性的直观唯物主义,也批判了抽象地发展能动性的唯心主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提出了自我意识主要关注于客体与自我的关系,实现了对希腊哲学的超越;提出了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完善了自我意识结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论文篇一论马克思博士论文对黑格尔哲学的继承和超越 摘要: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提出了自我意识主要关注于客体与自我的关系,实现了对希腊哲学的超越;提出了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完善了自我意识结构;提出了自我意识必然面对和解决不同的时代问题。马克思博士论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头和马克思公开出版的第一部著作。本文立足于文本,具体分析了马克思通过博士论文究竟在哪些方面批判继承了黑格尔哲学,又在哪些层面实现了对黑格尔超越。 关键词:马克思博士论文;黑格尔;自我意识 一、马克思博士论文中自我意识哲学的提出 人们对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的地位评价并不高,称其为马克思“不成熟时期”的作品,也不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这种观点的理由在于,虽然马克思在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下开始用个别自我意识来冲破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也闪现了一些零星的实践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比如提出了“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是哲学的世界化”来说明哲学的世界批判意义,但是这种尝试仍然是在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基础上开展的,所以总的说来这时马克思还是一个彻底的黑格尔主义者。 事实上马克思已经在《博士论文》中,对黑格尔哲学及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展开了批判的考察。所以,与其说《博士论文》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马克思的不成熟著作,不如把他看成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一次尝试性突破,这对于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史前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博士论文》开始就讨论了关于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主义、怀疑主义三大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定位,在马克思眼中,希腊哲学看起来似乎遇到了一出好的悲剧所不应遇到的结局,即平淡的结局。在希腊,哲学的客观历史似乎在亚里士多德这个希腊哲学中的马其顿王亚历山大那里就停止了。 马克思认为,这样一种理解显然割裂了罗马哲学与希腊哲学的内在关联。这正是他要区别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和伊壁鸠鲁原子论差别的一个重要动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是外在的,只是量上的相互组合和凝聚,以这种眼光看待希腊哲学与罗马哲学,势必会得出上述的结论。而伊壁鸠鲁的原子则是原子自身的各种变化,是原子的本质与存在的关系,是内在的关系,以这种眼光看待希腊哲学与罗马哲学,结论很显然,所谓的罗马哲学不过是希腊哲学的新的形式。所以,希腊哲学的死亡就如英雄之死:英雄之死与太阳落山相似,而和青蛙因胀破肚皮而死不同。太阳的落山不过意味着新的旭日东升,希腊哲学死亡之处,正是新哲学重生之地。 《博士论文》中对自我意识哲学的肯定,这一点是和青年黑格尔派一致的。在第一部分中,马克思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基本差别,即对人的知识的真理性和确定性上、对待学问的态度和实践上,以及对反思的形式上。 在对知识的真理性和确定性方面 马克思认为,在对人的知识的真理性和确定性上。德谟克利特采取怀疑的、不确定的、模糊不清的态度,伊壁鸠鲁则采取独断的态度,坚持一切感性直觉都具有客观真实性,感性知觉是唯一客观的现象,“一切感官都是真理的报道者”。①因此,在马克思看来,德谟克利特怀疑感性世界,伊壁鸠鲁则肯定感性世界,“哲人比大家高明之处,正在于他对自己的认识深信不疑”②。也就是说,对伊壁鸠鲁来说,唯一真实的东西就是人的感性知觉,这是唯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有感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现今已有150多年历史,它深刻地改变了并继续改变着整个世界历史的面貌。对于我们这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时代下成长的青年人,马克思主义教育更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这个内容的学习,由浅入深、从远到近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必然联系,让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更加深了理解,受益匪浅。 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关于马克思主义,早在学生时代就有所学习,但那时的学习是为了考试而学,比较被动,导致学习不够深入,曾片面的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次学习,老师给我们讲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并介绍了这些着作产生的历史背景,当时的政治环境、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激化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完整理论体系,让我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它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也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历史学、法学、伦理学等等内容。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三者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运动的普遍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阐发经济运动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转变为更高的社会形态的客观必然性,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依据,论证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学说,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旗帜,是全人类走向理想社会的旗帜。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强盛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从狭义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已不止是创立阶段的马克思主义,还包括其随之发展的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理论,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不管形势如何变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人们实现目标和任务的手段、方式、途径,可以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强盛的生命力。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如果生搬硬套地将马克思主义用到我国的国情,就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思想。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借用毛主席的话:“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 义理论教育,才能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在当今复杂多变的 国内外形势下,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如潮水般涌人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使一些大学生的理想变得模糊。因 此,应充分认识现阶段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根据现阶段大 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对策,使现阶段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取得显 著效果,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 的共同思想基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如何更有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 大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问题,深 刻揭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内容。 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的教育,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是三位一体的教育,是难度最大的 教育。只有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才能确保理论武装头脑的工作卓有成效。 目前,在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着轻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有些同学认 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没有必要,以后也用不上,只要考试能过就行了。 特别是在一些理工科院校中,同学们甚至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用处。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都不重视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学习,这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现代最先进的科 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 大学生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其思想道德 素质 当今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构成了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

马克思主义论文

苏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课程试卷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主题: “理论实践面对面” __ 专 业: _________________ __ 学 号: _________________ __ 成 绩: 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年 月 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院 别: 学生姓 名:

—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探讨 主题: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探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目的:学习运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剖析和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揭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提高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报告: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竖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马克思主义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它的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所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息息相关。而在中国,由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经济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着巨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稳定和蓬勃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充分证明了马克思理论原理的科学性和发展观。同时我国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也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土壤。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又必将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现实意义。 1.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人的哲学,研究对象是现实的人。 2.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 其包括以下四个层次,人和世界的关系;群体和世界的关系;个人和文化世界的关系;个人和主观世界的关系。 3.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产生是时代的呼唤和现实的要求,因为人类进入19世纪以来出现了三重危机—首先是资本主义制度和世界造成的弱势群体的生存危机;其次是整个人类生存面临的现实危机;最后是每个个体出现的生存意义危机。可以说人的生存在当代出现了全面性的危机,关注人的生存和解决人的生存危机就成为当代哲学的主题。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7个: 现实存在论;具体人性论;自我塑造论;实践生成论;生存价值论;自由解放论;全面发展论。 1.现实存在论: 现实的人存在三种基本形态:人类全体.社会群体.人的个体。 现实的个人实际就是人类,社会群体和人的个体的统一。也就是说,现实的个人不同于人的个体,因为它不但以个体形态存在着,而且还必须以社会群体形态与人类全体形态存在着。 2.具体人性论: 具体人性论的研究必须对人的本质做“应然”“实然”划分,对狭义的人性也必须做“应然人性”“实然人性”的区别。人性论回答人的本质问题,这里的具体指的是多种规定性的统一,指的是用矛盾辩证法把握这种具体的人性理论。 3.自我塑造论: 马克思主义人学也承认人是自我塑造和自我生成的,是在创造客观世界过程中自我塑造和自我生成的。人类是再创造人化世界中生成的,群体是在创造社会制度过程中生成的,个人是在创造精神世界过程中生成的。 另外,在人的自我塑造和自我生成中,理想信念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为人的自我塑造提供形象,但是不能夸大理想信念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人学一方面认为人的自我塑造和自我生成离不开理想信念的作用,另一方面认为对人的自我生成和自我塑造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活动。 4.实践生成论: 实践观点是马哲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人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