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开大学2017年度硕士研究生科目“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考试大纲

南开大学2017年度硕士研究生科目“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考试大纲

南开大学2017年度硕士研究生科目“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考试大纲
南开大学2017年度硕士研究生科目“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考试大纲

南开大学2017年度硕士研究生科目“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考古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型)专业课入学考试是面向全日制考古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入

学资格考试。目的是通过本考试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本校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学科攻读硕士学位,本学科将根据该专业课的考试成绩,结合政治、外语成绩的总分选择参加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意在测试考生对考古、文物、博物馆学科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考试范围包括本大

纲规定的考古、文物、物质文化、文化遗产、博物馆学等学科的相关内容,用以测试考生对考

古、文物、博物馆学科领域基础知识掌握的水平及其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而考察考生

的科研潜力。

三、考试基本要求

1.具备一定的考古、文物、博物馆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并有相应的历史学等辅助背景知

识。

2.对考古、文物、博物馆学科领域有较强的兴趣和爱好。

3.具备宏观思维、细致表达及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

4.统一用汉语答题,逻辑清晰、语言流畅、书写清楚。

5.答题时,要求考生用钢笔、圆珠笔、水笔等清晰地书写在答题纸上,尽量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内容不得透露任何与考生有关的信息,否则以0分计。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闭卷,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既强调考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察其对于综合知识的驾驭能力,同时还可对考生的逻辑

思维、语言表达及科研潜力等进行测试。

五、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考古学史与理论、考古学著名人物、中国各期段考古、田野考古、最新考古

发现和研究动态、古代墓葬考古与研究、古代陶瓷考古与研究、古代青铜器研究、古代玉器研

究、古代建筑、古代石刻、古代书画作品与画家、古代宗教文物与遗迹、古代家具、科技考古

基础知识,物质文化基本理论、中国各期段物质文化史、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中外博物馆历

史、博物馆理论与实务、文博考古工作的相关法律和法规等。

本考试包括两大部分,即名词解释与问答题,总分300分。名词解释8-12题(具体题目数

量视答案内容多少及难易程度而定),均为必答题,计120分,答题时间约60分钟。问答题4-6题(具体题目数量视答案内容多少及难易程度而定),计180分,答题时间约120分钟。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试题要求在开列题目中选做其中若干题,如答案超过规定选做数目,从分数最低的算起(例如规定6选4,考生只能选择其中4题作答,如所答超过4题,则以得分最低的4题计分)。

试题的具体内容基本如下。

1.名词解释。8-12题,计120分。

要求考生准确掌握考古、文物、博物馆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对于最新考古动

态、中国考古、专门考古、物质文化、文物研究、文化遗产、博物馆等内容有概念性的了解。

题型采用名词解答的格式,要求考生根据不同名词做出准确、全面的解答。

2.问答题。4-6题,计180分。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考古、文物、博物馆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对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动态、

中国考古、专门考古、物质文化、文物研究、文化遗产、博物馆等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考生对试卷所提出的问题,须做出全面综合的解答,要求思路清晰、表达清楚,语言流畅、书写清楚。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三维建模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三维建模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考古遗址发掘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遗迹、遗物信息,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但是文物遗迹在长期的保存过程中,面临逐步自然消亡的危机。同时,考古遗址中很多重要的迹象,在发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所丢失。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地获取考古遗址中的各类相关信息,长期以来都是考古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传统的绘图、照相、摄影以及文字记录手段限于某种因素,无法准确而详细地记录遗迹、遗址的几何信息和三维形态,为后来的研究、展示等应用需求提供完整的资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全站仪、GPS、数字相机等一些新技术手段在考古发掘中的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古遗址信息获取的能力。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些手段仅仅满足了考古信息采集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层面的需求。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考古遗址的相关信息,首先,需保证所获取的资料科学准确;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以保证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同步记录相关信息;第三,其生成的基础数据要具有多种应用可能,以满足考古发掘、保护、研究和展示等各层次的需要。实践表明,在考古遗址应用三维数字建模技术,不仅可以完全满足这些要求,同时,将会是考古信息获取和资料后期整合、分析手段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变革。 三维数字建模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它通过高速激光扫描测量的方法,以被测对象的采样点(离散点)集合──称之为“点云”的形式获取物体或地形表面的阵列式几何图像数据。可以快速、大量的采集空间点位信息,为快速、精确地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并进而建立起科学准确的数据模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正是基于这些优点,三维数字建模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航天、航空、水利、制造等诸多领域。近年来,在文物考古领域也开展了一系列三维数字建模技术应用实践工作,如故宫博物院正在开展的古建筑数字建模项目,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利用三维技术建立的数字档案。这些实践工作为三维数字建模技术在文物考古领域的进一步深入开展都是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而二号坑遗址三维数字建模项目的工作实践表明,在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引入三维数字建模技术,对考古遗址的相关信息进行同步采集和处理,并进而建立数字模型,不仅可以满足考古发掘过程中科学、准确获取遗址各类信息的要求,同时也为后期研究、保护、考古资源管理、公众教育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号坑遗址总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俑坑内不仅出土有兵马俑、青铜兵器等大量的文物,还清理出较完整的棚木层、战车等珍贵的遗迹。因此,在该遗址应用三维数字扫描及建模技术,不仅可以科学、准确地获取遗迹、遗物的相关空间信息,同时因遗址面积较大,发掘保护工作正在进行,且各类迹象和出土文物的类别及形制等较为丰富,这些大体代表了一般性考古遗址的主要特点和信息获取工作要求,因此,二号坑数字建模项目的实践,为探索三维数字建模技术的在考古遗址深入应用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号坑数字建模工作的基本流程为三维数据采集、点云数据处理和拼接、三维模型的建立、纹理镶贴和色彩还原。首先在遗址现场布设球状拼接标志点,对大场景进行扫描,并将扫描数据进行了初始拼接,建立初始点云图。然后针对遗址中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考古学方法论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田野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从事田野考古的基本方法。 1、基本理论:考古地层学、类型学、聚落考古学 2、基本方法:考古调查的基本方法、考古发掘的基本方法、室内整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一、地层学定义 所谓考古地层学,就是研究文化遗存堆积关系的学说。指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在考古发掘中判明地层和遗迹的相对年代关系。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内诸遗存堆积层次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学说。它们有一共同的认识,就是遗址是由不同层次的堆积由早到晚渐次堆积而成,而不是无规律,杂乱无章。我们只要按照由晚到早的次序逐一揭露这些堆积,才能弄清与这些堆积相关连的诸遗迹、遗物的相对早晚关系。据之而重建已消失的各时期的古代生活图景。 二、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1、遗址中的文化层堆积层次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堆积形成的。即从相对年代而言是有先后之别的。 A、叠压关系 一个堆积层积压于另一个堆积层的现象叫“叠压”。根据大面积的地层叠压,可以肯定下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一定早于上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 叠压关系又可区分为直接叠压关系和间接叠压关系两种情况。 直接叠压关系是文化层和遗迹之间的直接重叠。 间接叠压关系表示的是文化层和遗迹之间并不直接重叠,而是 经过第三者的过渡而间接发生关系。如A叠压B,B叠压C,A和C之间就形成一种间接叠压关系,A必晚于C。在实际的考古学研究中,间接叠压关系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层位关系的研究之中。 B、倒装地层。应当注意,有时在破坏原生文化层堆积过程中会形成再生的“倒装地层”。如在坡度较大的或断崖陡壁地带,高处原有的多层地层堆积,因雨水冲刷或人工大面积堆土而逐次破坏移向低处。虽然形成下层早,上层晚的堆积层次,但包含物的实际年代却是下层晚,上层早。 2、遗迹和遗迹堆积的形成是和一定的地层面相联系的。

南开大学文物学即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考研试题(史上最全)共12页word资料

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考试试题(2001~2012) by chenych 2012年 考试科目:721 中国文物博物馆学及物质文化 一、名词解释(必答,每题10分,共120分) 1、大溪文化 2、漆烟墨 3、谯斗 4、春山秋水 5、唐寅 6、铊具 7、垂花门 8、郎世宁 9、史墙盘 10、歙砚 11、龟兹五铢钱 12、珐华器 二、论述题:(选答其中四题,每题45分,共180分;多选按得分最低题计算) 11、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工艺特色 12、1950年以后汉长安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13、博物馆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产生的影响

14、评述我国釉陶的发展过程 15、宋元取得的科技成就及原因 16、春秋以来西晋地区的青铜器的地方特色及其原因(大意,具体记不 清了) 2011年 考试科目:721 中国文物博物馆学及物质文化 一、名词解释(必答,每题12分,共120分) 1、徐渭 2、三角缘神兽镜 3、解谪瓶 4、平安帖 5、六齐 6、南宋四家 7、曾昭燏 8、营造法式 9、筌蹄 10、御土窑 二、论述题:(选答其中4题,每题45分,共180分;多选按得分最低 题计算) 1、山东新石器文化的传播和影响 2、两周玉器的特点 3、简述二里岗青铜器特征

4、两汉都城礼制建筑考古发现 5、汉到唐农业耕作方式及农具 6、龙泉窑考古发现并简述龙泉窑瓷器特征 7、评述并展望中国博物馆志愿者工作 2010年 考试科目:721 中国文物博物馆学及物质文化 一、名词解释(必答,每题10分,共120分) 1.、陵阳公样 2、火烧山 3、新砦遗址 4、艺文类聚 5、吴门四家 6、范宽 7、淳化阁法帖 8、戗金锥刻 9、独乐寺 10、博物馆管理办法 11、永通万国 12、中国青铜时代 二、论述题:(选答其中4题,每题45分,共180分;多选按得分最低题计算) 1、概述东周时期各地王陵的考古发现并分析其陵寝制度

研究生考哪些科目

对于很多想考研的小伙伴们来说,首先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研究生考试到底考哪些科目。全国硕士研究生一共考4科,500分:外语、政治、专业课1、专业课2或数学。 1、研究生要考哪些科目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考试科目: 必考科目:专业课、英语、政治 具体为:考研初试共五科,满分为500分。各个专业考试科目不同,一般为政治+英语+2门专业课(或者数学+1门专业课),不是所有专业都考数学的。理科及管理类一般都考,具体考试科目请参考自己拟报考招生院校历年招生专业目录。 全国统考公共课有政治(满分100分)、英语(满分100分)、数学(一、二、三)(满分150分);全国统考专业课有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农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满分均为150分)。除此之外,其它专业课均为招生院校自主命题、阅卷。 2、考研考试科目有哪些 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一般考四个科目,分别是政治、英语、专业课一和专业课二,总分为500分。 政治是所有考试必考的科目,分数为100分。而且考研政治只有一种类型的试卷,即所有考生的政治试卷是一样的。

英语,分数也是100分,但英语分为英语一和英语二两种试卷类型,不同专业的考生,试卷类型不一样。 专业课一(一般指的就是数学)分数为150分,分为数学一,数学二和数学三这三种试卷类型,不同的专业试卷类型不一样。 专业课二也是150分,是由所报考的院校自主命题的。所以报考不同的学校,专业课二是不同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 3、研究生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要求报名时通过学信网学历检验,没通过的可向有关教育部门申请学历认证。

4.3.3微生物学实验三微生物测微技术 南开大学

(三) 微生物测微技术和计数 及T4噬菌体的效价测定 (实验6,10) 一)微生物测微技术 目的要求: 1. 掌握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的使用方法。 2. 学习在显微镜下测量微生物细 胞的大小。 实验原理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由于菌体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来测量。 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其中央刻有精确等分的刻度,有刻成为50等分的,或刻成100等分的。 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同,同一显微镜在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下,其放大倍数也不相同,而目镜测微尺是处在目镜中,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不随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仅与目镜的放大倍数有关,只要目镜不变,它就是定值。 显微镜下的细胞物象是经过了物镜、目镜两次放大成象后才进入视野的。即目镜测微尺上刻度的放大比例与显微镜下细胞的放大比例不同,只是代表相对长度,所以使用前须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正,以求得在一定放大倍数下实际测量时的每格长度。

镜台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刻有精确等分线的一块载玻片,一般将1mm 等分为100格,每格长0.01mm( 即10微米)。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目镜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 操作步骤 ?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1)将目镜测微尺刻度朝下,置入目镜内。(2)将镜台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 (3)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镜台测微尺。(4)旋转目镜测微尺并移动镜台测微尺,使 两者的刻度平行,并使其中一垂线重合,然后由这条线向右观察,直到找到另一重合垂线,并数出两重合垂线间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 (5)用同样的方法求出在高倍镜和油镜下目 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例如目镜测微尺10小格等于镜台测微尺4小格,已知镜台测微尺每小格为10微米则4小格的长度为4×10微米=40微米,那么相应地在目镜测微尺上每小格长度为:4×10微米/10 =4微米 教学内容 1. 低倍镜下,高倍镜和油镜下: 目镜测微尺(?)格数等于镜台测微尺(?)格数 2. 低倍镜下,高倍镜和油镜下,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3. 球菌、杆菌、酵母菌大小的测定 二)微生物计数目的要求: 1.了解血球计数板计数的原理。 2.掌握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中国地理》考试大纲 ( 科目代码:845 )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及水平要求 《中国地理》是我校地理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专业课之一。考试目标是检测考生的基本素质和学科水平,要求考生: ①能够正确认识中国地理的基本格局、主要过程及其由此形成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能够准确把握中国不同地理分区的资源基础、区域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方向; ③初步具备运用地理学的思维、理论和方法分析当代中国重大发展问题的能力。 合格考生应当达到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地理学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水平。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地理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 试卷结构:考试满分为150分,试题分为简答和论述两部分,具体为: 简答题约60%

论述题约40% 第二部分考察要点 一、中国地理区位 自然地理意义上的中国区位;人文地理意义上的中国区位。二、自然地理格局 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态。地质构造运动、特征及其效应;主要地貌类型、结构及分布等。 气候条件与水文特征。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及其成因;中国水系构造、成因及效应等。 土壤类型与植被分布。主要土壤类型、性质及其分布;植物区系结构、分布及成因等。 环境变迁与自然灾害。自然地理要素演化特征与中国环境变迁;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分布及成因等。 三、人文地理过程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环境因素对人口增长、分布和迁移的影响;城市化的时间变化、空间变化及其地域模式等。 资源开发与工业化。中国工业化的时空进程及特征;农业资源、矿产资源、特色资源开发与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等。 环境保护与生态化。当代中国环境变化特征与重大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大环境工程等。 文化发展与现代化。中国主要地域文化类型及特征;当代文化发

南开大学微生物及生化药学2012-2019真题-703分子与细胞生物学

一、名解 1. Continuous cell line 连续细胞系 2. Plant protoplast 植物原生质体 3. Snp 单核苷酸多态性 4. CDNA library cDNA文库 5. Intron 内含子 6. Apoptosis 细胞凋亡 7. Meiosis 减数分裂 8. RNA interference RNA干扰 9. PD-1 程序性死亡受体1 10. Gluconeogenesis 糖异生 11. Cytoskeleton 细胞骨架 12. Extracellular matrix 细胞外基质 13. Oncogene 癌基因 14. Mitochondria 线粒体 15. 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半保留复制 16. Epitope 表位;抗原决定部位;抗原决定基 17. Metastasis 转移灶 18. Pseudogene 假基因;假性基因 19. Transposon 转座子 20. Endocytosis 内吞作用 二、简答 1.制备目的基因的方法和过程。 2.影响mRNA稳定性的因素 3.顺式作用原件和反式作用因子是如何影响基因表达的。 4.G蛋白偶联受体分类和作用机制 5.同源重组的分子机制 6.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 7.细胞内微管的功能有哪些? 8.简述细胞凋亡的途径有哪些? 9.密码子的偏好性。 10.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过程。 三、论述 1.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以及转录后的加工过程。 2.什么是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为什么基因工程中既需要克隆载体也需要表达载体?他们各需要哪些功能元件? 3.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在肿瘤诊断及个性化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4.结合信号假说,蛋白分选信号介绍糖基化分泌蛋白翻译后转运的过程。

分析化学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 人们对古陶瓷的认知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通常对一件古陶瓷器来说,主要是通过对它的造型、纹饰、款式、釉彩、工艺、胎釉等方面进行研究[1]。研究的基础是将研究对象和一系列经排比的标准器物进行比对,这些研究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直接依靠人眼来进行的,由于牵涉到的历史、美术及工艺等知识较多,研究成果的取得需要有较长时期的积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的测试方法问世,物体的结构、化学成分、热特性、密度、元素化学状态以及对热、光等的反应特性等等都可以成为分析测试的对象。在这些分析对象中,有很多是人眼不能分辨和察觉的,它们与颜色、质地、纹饰等一样都是物质的属性 一:古文物的年代研究 1 X荧光成分分析测量陶瓷器年代 x荧光能全面分析古器物的钠、镁、铝、硅、铅等16种微量元素的组成和变化情况,通过和标准样本的数据作对比,判断检测品的真实性。x荧光能谱分析已广泛应用于古陶瓷研究、古陶瓷元素分析、产地辨别及古陶瓷真伪鉴别等考古、文物领域。热释光是磷光体受到辐射作用后积蓄起来的能量在加热过程中重新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物理现象。利用这一现象,可以测定陶瓷器和砖瓦等物体的烧制年代,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考古、测年技术¨J。热释光是陶瓷器中放射性物质和周围环境发出的微弱的核辐射通量长期作用在陶瓷器矿物晶体中产生的一种效应。影响热释光信号的外界因素有高温加热,人工辐照,光照作用等。早在1989年,Trowbridge和Bubank做过试验:他们把天然荧石加热,排空它们在地质时期积累的热释光,然后用x射线辐照,在没有光的情况下观察辐射剂量与发出的热释光的关系,基本确定热释光由辐照产生。可见热与x射线辐照都会影响或一定程度上改变本来的热释光信号强度。在一般的热释光现象中,激发的方式有很多种。由摩擦或者研磨激发的称摩擦热释光,由电场传输的能量激发的称电子热释光。通常讲的热释光指由紫外光子和电离辐射激发的热释光. 2 中子活化分析 中子活化分析方法(INNA)在古陶瓷学上常被用来研究陶瓷器的产地。INNA是一种应用于成分分析的放射分析物理方法。活化分析的基础是核反应,以中子或质子照射试样,引起核反应,使之活化产生辐射能,用^y射线分光仪测定光谱,根据波峰分析确定试样成分;根据辐射能的强弱进行定量分析。其典型的测试灵敏度可达10曲(ppb)级别,某些元素的灵敏度达到了10-12(ppt)级别。 3 化学组成分析在判别古陶瓷年代中的应用 通过古陶瓷元素成分分析来辅助古陶瓷年代判别的工作进行了已有几十年了,但直到近年才开始进入实质性的系统发展阶段,主要原因是:古陶瓷的化学组成与制作年代没有直接一一对应的关系,判别必须依赖完善的化学组成数据库,而建市数据库的工作量非常大;另外通过化学组成来辅助古陶瓷判别的科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构建古陶瓷化学组成数据库的基础卜,经过一段时问的摸索,我们在甄别现代仿品和推断瓷器年代方面有了几个成熟的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所有古陶瓷判别的工作中,给出肯定性的结论只可能是相对的,如:仿品胎釉的化学组成这一属性与真品相符,并不能说明它在其它各属性上也与真品相符,需要多重证据(如纹饰造型、热释光特性等)支持才能有更精确的判定。但如果仿品在某些特征性的属性上与真品不符,所给出的否定性的判别结论则是可信的。 二:文物的无损研究 无损检测技术是在现代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学科的基础上发

南开大学微生物学历年考研真命题

南开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微生物遗传学部分共50分) 一.名词解释(6分) 1.Cointegrate 2.lsogenic Strain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一株E.coli经一种诱变剂处理后,表型为lac-pro-,可能的原因是(1)或(2),如果要证明是哪一种,可检测这株菌的(3)。 2.无论是(4)还是(5),所有的原噬菌体都与寄主染色体同步复制。 3.真核微生物基因中有(6)和(7)之分,证明基因是不连续的。 4.严格的讲,应将能引起普遍性转导的噬菌体称为(8),能引起特异性转导的噬菌体称为(9)。5.在微生物中,突变型的诱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紫外线诱发突变为例,至少有五个步骤,它们依次是: (10)、(11)、(12)、(13)、(14)。 6.S.Benzer巧妙的利用了噬菌体T4rII突变型的(15),及(16)与野生型的T4有明显的区别而设计了互补实验。通过比较突变基因的(17)和(18)的表型效应来确定一个(19),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20)。 三.问答题(34分) 1.以粗糙麦孢菌为例,叙述其在有性生殖方面与高等生物的区别及其用于遗传学研究的优越性。(8分) 2.在进行λ噬菌体感染实验时,通常加入微量的麦芽糖培养细菌,请解释实验原理。(5分)3.有一株F+的E.coli,基因型为lac-/F-lac+,将其涂布在含有IPTG和X-gal的平板上,将平板分别放置 30°C和42°C培养,培养48小时后观察两组的实验结果发现:30°C培养的平板,其菌落大小正常均为蓝色菌落,而在42°C培养的平板中仅发现极少的菌落,虽然也是蓝色,但菌落很小。请从遗传上解释这些蓝色小菌落形成的原因。(5分) 4.Lederberg能发现并解释E.coli的接合重组现象,原因是设计出了第一流的实验,请从客观和主观上分析他成功的关键。(6分) 5.控制沙门氏菌鞭毛相变异,即鞭毛蛋白成分由H1型变为H2型或反之的现象,是一种特殊的基因调节方式,解释这一调节机制的学说称为翻转机制(flip-flop mechanism),请描述这一机制。(图是亦可)(5分) 6.E.coli的局部二倍体细胞laxA-/laxA+,仍然无SOS应答能力,说明laxA-在这一局部细胞中呈显性。解释这一实验结果,并解释laxA 基因的作用机制。(5分) 南开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微生物生理部分共50分) 一.解释下列词语及缩写(16分) 1.CspA 2.SRPR 3.RNaseD 4.CheA 5.Cold box 6.PapC 7.Eucaryotes 8.Cooperative feedback inhibition 二.问答题(20分) 1.肠膜状明串珠菌经何种途径利用葡萄糖?此途径的特点和终产物是什么?

浅谈地质学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浅谈地质学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考古学,是一门透过重建与分析古代人们的物质文化与环境资料,包括器物、建筑、生物遗留与文化地景,来研究过去人类社会的学科。它可以被认定为一门科学与一门人文学院,在美国,它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在欧洲则是一门独立学科。考古学需要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所以它仰赖跨学科分析,需要多学科协助,一般来自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地理学、地质学、语言学、物理学、化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学科,本文重点讲述地质学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地质学,是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表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考古学最初是受到地质学的启发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将地质科学中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和一套描述记录方法应用于历史学中。 地质学应用于考古学的发展史 中国现代考古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虽然从始于北宋的金石学吸收了不少养分,但是这一学科还是从西方传入的。而西方考古学的前身是西方的古物学,但西方的现代考古学不是古物学的自然延伸,而是地质学、生物学的一些理论、方法渗透到古物学中的结果。从地质学中借用过来,并经过考古学家不断修订,使其适用于研究考古遗存的层位学,至今仍是考古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法国矿物学家(A.Damor)博士,于1864年分析了一批凯尔特人使用的硬质石斧,以后几年又分析了黑曜岩制品,并探讨了其可能的来源,开创了地质学者研究考古遗存的先河。 1784年,后来曾担任美国第三任总体的托马斯﹒杰弗逊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发掘一个印第安墓葬时,首次提出发掘时应注意地层关系。 十八世纪末期到十九世纪早期,地质学家威廉﹒史密斯曾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准备,建立了一连串的地层系列,并证实了该地层系列可以表明年代,根据是不同地层里的不同化石。 1871年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将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一套描述记录方法应用于特洛伊古城的发掘中,建立了该古城的考古文化层序,考古地层学自此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

考研初试考什么

考研初试考什么 1、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过程。 启航考研龙腾网校老师介绍到初试考试科目包括政治、外语、数学(数一、数二和数三)和专业课(统考和非统考专业课)。 复试内容包括专业面试、专业笔试、外语口语、听力等内容,考试内容由各学校自主命题。 2、初试主要考察你的理论实力;复试是在你通过了学校的入档分数线后参加的各自学校的考试,面试成绩、外语综合和专业课成绩加起来就是复试成绩。复试就不仅考察你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考察你的临场发挥的能力,也就是看你的综合能力。 3、初试的内容和分值: ①公共课:政治、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各科的考试时间均为3 小时。 政治理论课(马原22 分、毛中特30 分、史纲14 分、思修18 分、形势与政策16 分)、 英语满分各为100 分(完型10 分、阅读理解60 分、小作文 10 分、大作文20 分)、 数学(其中理工科考数一、工科考数二、经管类考数三)满分为150 分。数一的考试内容分布:高数56%(84 分)、线代22%(33 分)、概率22%(33 分);数二的内容分布:高数78%(117 分)、线代22%(33 分);数三的内容分布:高数56%(84 分)、线代22%(33 分)、概率22%(33 分)。 这些科目的考试知识点和考试范围在各科考试大纲上有详细规定,一般变动不大,因此可以参照前一年的大纲,对一些变动较大的科目,必须以新大纲为准进行复习。 ②专业课统考专业课: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科目包括:西医综合、中医综合、计算机、法硕、历史学、心理学、教育学、农学。 最后启航考研龙腾网校老师表示其中报考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者,考专业基础综合(满分为300 分);报考农学门类者,考农学门类公共基础(满分150 分)。

南开大学 18秋学期(1703)《微生物学》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18秋学期(1703)《微生物学》在线作业 细菌的形状取决于() A.它们染色体中含有的遗传物质 B.它们细胞壁的构成成分 C.是否形成芽孢 D.它们细胞质中的细胞骨架位置 正确答案:A 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你认为形态学特征在以下几类微生物中的哪一类分类鉴定中显得更加重要( ) A.病毒 B.细菌 C.酵母菌 D.霉菌 正确答案:D 病毒复制过程中可产生RNA-DNA杂交体的是 A.dsRNA病毒 B.+ssRNA病毒 C.dsDNA病毒 D.逆转录病毒 E.-ssRNA病毒 正确答案:D 芽孢是芽孢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结构,属于( ) A.无性孢子 B.繁殖体 C.休眠体 D.营养体 正确答案:C 连续培养时培养物的生物量是由( )来决定的。 A.培养基中限制性底物的浓度 B.培养罐中限制性底物的体积 C.温度 D.稀释率

正确答案:D 将裸露的噬菌体DNA转入其天然受体菌中 A.会包装出完整的噬菌体 B.转入的噬菌体DNA能复制但不能组装噬菌体 C.转入的噬菌体DNA不被降解但不能复制 D.所有转入的噬菌体DNA被细菌降解 正确答案:A 大肠杆菌的鞭毛类型属于( ) A.单端极生鞭毛 B.两端极生鞭毛 C.周生鞭毛 D.丛生鞭毛 正确答案:C 微生物代谢中,何时硝酸盐和硫酸盐可作为电子受体() A.无酶时 B.无ATP时 C.无氧时 D.由细胞色素时 正确答案:A 对于治疗菌群失调症,应使用 A.类毒素 B.抗毒素 C.生态制剂 D.维生素 E.抗生素 正确答案:C 大规模液体深层通气搅拌培养技术的成功是由于以下有一种发酵的推动,即 A.谷氨酸 B.单细胞蛋白

数字考古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潜力—以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工作为例

数字考古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潜力--以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工作为例 孟中元 从1974年3月秦兵马俑坑考古发现以来,秦始皇陵园及兵马俑坑的考古调查、发掘、研究、保护工作就有计划、分步骤的展开。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非常重要的秦代文化的物质遗存,对于研究秦汉时代的政治、历史、军事、法律、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都提供了真实的实物资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考古工作是通过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室内清理、研究,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搜集获取信息,为学界及时提供第一手考古发掘资料信息,使研究人员借助考古发掘资料信息、历史文献对历史、文物、考古进行深入细致研究,还原展现秦代历史社会的方方面面,以达到学术研究的目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许多技术被应用于考古工作中,与考古工作密切结合,促进了数字考古这门学科的发展。数字考古为考古信息的全面获取、科学管理保存、广泛传播、深入研究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强有利的技术支持。 二、数字考古涉及到的范畴及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潜力 考古学在学科自身的发展中不断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相关领域汲取营养,考古学发展到今天,已经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文科,它打破了传统的文理界限,而是一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一切有助于帮助释读遗存的手段和技术,一切有助于理解古代社会的方法,都可以而且应该拿来。因为学科的任务是阐释古代社会,而古代社会又是如此丰富多彩。自然科学相关学科被引进到考古学研究中,主要在两个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是开辟了在以往的考古学研究中不能涉及或忽略涉及的研究领域。二是进一步提高了考古学研究的效率、精确度和科学性。 考古学研究借鉴和利用了自然科学许多学科中的手段与方法,科技考古作为现代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数字考古是作为科技考古研究的一个领域。数字考古也称为计算机考古,它是将自然科学中的计算机相关技术应用于考古学研究中,具体来说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考古调查、勘探、发掘、考古信息采集存储与管理、信息重组、信息分析以及信息的传播,对考古工作进行结构性重组,使考古工作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数字考古涉及到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多个领域,这个领域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数字考古是一门应用技术,采用了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的硬件和软件,是将考古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解决考古研究工作中的问题,把涉及到的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各方面的高新技术和考古工作密切结合,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发掘信息,通过数字化达到永久保存,并通过对考古信息的科学管理、分析处理、研究应用等为学术研究服务。计算机技术可对考古文献、博物馆藏品、地理信息和考古学资料进行管理。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古代社会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这些遗迹包含地面上的和埋藏在地下的,只有通过科学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才能全方位多角度的采集历史遗留下来的信息。数字考古通过对考古信息采用多种手段采集,涉及到多个层面,从技术复杂度层面来说,分为基础性简单应用、深入性开发应用。考古工作离不开对信息的采集,如发掘日记、发掘记录、拍摄照片、考古遗迹遗物绘图、考古现场摄像记录。这是通常用到的考古资料信息记录的手段,对考古资料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须用到与计算机相关的硬件与应用软件。如彩色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全站仪、GPS、数字化仪、三维激光扫描仪等数字化采集硬件设备。应用软件方面除了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支持外,还涉及到与处理多媒体信息相关的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动态影像处理、三维建模工具、GIS开发工具等软件。以下从考古信息数字化采集和建立考古信息系统入手,以秦陵兵马俑考古工作为例,从技术的角度阐述中数字考古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潜力。

人文类博物馆与历史学和考古学发展的关系

人文类博物馆与历史学和考古学发展的关系 近几个世纪以来,博物馆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博物馆蓬勃发展,而人文类博物馆与历史学和考古学的发展始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的博物馆绝大部分是历史类博物馆,博物馆藏品的来源,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发挥都渗透着历史学和考古学。 一、博物馆离不开历史学、考古学这两门学科的指导。 依据我国国情,从过去到现在建立的博物馆中,历史类博物馆占大多数。在这些历史博物馆里,收藏陈列的多以考古藏品。要想高质量、高水平地发挥历史类博物馆的作用,不仅需要用博物馆学理论进行指导,而且必须用相关学科(历史和考古)的理论和实践指导。王绵厚同志在《博物馆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代序)》一文指出:“作为博物馆虽然与多处学科发生联系,但是一般看来,博物馆学与历史学、考古学的关系,这是在大部分博物馆中最亲密的两个学科。无论是中国通史博物馆,还是地志性或遗址性历史博物馆,都离不开历史学、考古学理论与实践的指导。而且由于大部分历史博物馆的工作者,都出身于历史、考古学者,如同中国的近代工人,大部分来至农民一样,更加深了历史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的‘血缘’关系。对这三门学科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打一个不一定完全贴切的比方,就如同一个人,历史博物馆考古藏品好比骨头和肉,历史唯物论观点好比血液,在外边包裹着骨肉和血液的皮肤就如同博物馆。也就是说,在历史博物馆里,收藏和陈列着历史材料和考古实物,同时也贯串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这是历史博物馆存在的最基本条件。正是这些基本条件,共同实现着历史博物馆的功能,去说明历史,表现历史的进程和规律。因而,要想把历史博物馆办成高水平、高效益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地,除了发挥基础作用外,还要深人研究历史学、考古学,研究博物馆与这两门学科的内在联系,研究这两门学科的理论和实践,以便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博物馆的工作进行全面指导。 二、博物馆与历史学。 众所周知,我国的博物馆学起步很晚,它从一开始就隶属于史学家整体的史学体系。博物馆的本质是什么?这里所用的提问方式是史学的,回答的正确与否,也一直以史学标准衡量。从博物馆学所确立的基本问题上,已清楚地显现出博物馆对史学的依附。这一问题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而且将来也未必有明确的答案,以至于这个问题被大多数博物馆学者所放弃。这不仅是因为这个向题本身的难度,而且因为这个问题即便被解答也缺乏现实的意义,缺乏面对现实的力量,似乎只是在玩一种逻辑游戏。史学家对博物馆的关注是因为博物馆对他们治史有益,他们只是史学家而不是博物馆学家。迄今为止,博物馆未能有独立的形态。传统的惯性使博物馆一如既往地随着史学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历史学者分析某些史事偏重于选择史的原因是处于“人类经历的各条道路的起点上”,“处于根源部位上,处于人类与万物混杂中感受到自己与世界的亲密关系这一点上。”毫无疑问,史学一直影响着博物馆学,对博物馆研究大有裨益。然而,如果博物馆只是生来就为史学服务,去达到史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又何必要费劲把博物馆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呢?博物馆只是反映论的一部分。博物馆对经济的依附等诸如此类的命题,令人对博物馆学顿生轻视之心。如此简单地套用反映论,正证明了史学理论的苍白。反映论的合理性和应有域限需要博物馆去证明,但博物馆对反映论的套用却使自身丧失了本性。 博物馆似乎只是为着史学而生存着。其陷入困境是必然的。对博物馆的本质作没有结果的探讨,由于是一种探素,是对智慧的追寻,是对现存事物秩序的认识,因而具有了价值。然而,在讲究实用,注重功利性的今天,那种没有结果的探讨是不可能具有价值的。对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或社会伦理方面特别有价值的东西,在这种伦理型文化氛围中生长的中国人,对学问、知识的选择往往出于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功利目的。诸如“我为什么要参观博物馆”,“博物馆于发展经济有什么用”等等问题及其对博物馆冷漠、陌生、与市场经济直接相关,但同时反映出博物馆依附于史学的结果是远离现实,成为空中楼阁。因为史学的目标与博物馆的目标并不一致。何况现代博物馆也已走出空洞的思辨,直接参与现实和生活。所以,长期以来博物馆对史学的依附是使博物馆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南开大学微生物专业历年生物化学试题

(生物科技行业)南开大学微生物专业历年生物化学 试题

南开大学壹九九九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试题 1.举例说明垂体激素和其它内分泌腺的关系如何?(10分) 2.试述K m的意义及常用的求K m的方法。(10分) 3.B族维生素缺乏将影响哪些代谢?为什么?(10分) 4.脂肪酸β-氧化的产物及其代谢的命运如何?用代谢途径表示其中的俩条代谢去路。(20 5.某同学在用醋酸纤维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时没有得到预期的分离效果,请帮助他分析原因。(10分) 6.何谓联合脱氨基作用?用结构式表示出联合脱氨基作用的主要方式。(10分) 7.为什么说电泳法,离子交换纤维素层析,分子排阻层析可用于分离蛋白质?(10分)8.DNA体外重组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的方法步骤是什么?(10分) 9.试比较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10分) 南开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试题 壹.壹双链DNA分子的壹条链中的[A]=0.3,[G]=0.24,问 1.该条链中[T]和[C]是多少? 2.该条链的互补链中,[T],[C],[A]和[G]应是多少?(10分) 二.按下表要求比较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和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10分)

三.请举俩例说明反馈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10分) 四.壹线性双链DNA分子中的胞嘧啶由于脱氨基而转变为尿嘧啶,问进行壹次半保留复制后所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中该部位的核苷酸对应是什么?俩次复制后呢?(10分)五.根据下列资料推出某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10分) 1.完全酸水解得到Phe,Pro,Glu,(Lys)2,Met,NH3 2.用FDNB试剂处理得到DNP—Phe 3.用溴化氰水解此肽得到壹个以高丝氨酸内酯结尾的四肽和壹个二肽 4.用胰蛋白酶水解可产生俩个三肽 5.用羧肽酶A或羧肽酶B处理都不能得到阳性结果。 六.DNA重组技术中使用的工具酶有哪些?详述它们的作用特征。(10分) 七.用反应式表示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是如何产生的?(10分) 八.用代谢途径表示出甘油在肝脏中可能的代谢去路。(15分) 九.下表数据是在没有抑制剂存在或有2mM的抑制剂存在时测得的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情况:

南开大学微生物考研初复试经验分享

南开大学微生物考研初复试经验分享 我2011年被南开大学微生物专业录取,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复习心得吧,希望对2012年想考南开大学微生物专业的学弟学妹有帮助。 南开大学微生物虽然在其研究生网站上公布的参考书目只有沈萍版的《微生物学》,但实际南开大学微生物考试的范围和内容远不止这些。即使你把沈萍版《微生物学》看得再透彻,复习得再仔细,充其量你最多拿个50分。因为南开大学本科生所开的课程还有真菌学、生理学、遗传学和免疫学,它们各占25分,沈萍版《微生物学》占50分,总分150分。所以,要真想考上南开大学的微生物专业,必须有它的课件,否则,说实话,很难。 南开大学生物化学所用参考书是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自己出版的《普通生物化学》,由黄熙泰、于自然等编写。但是2008年又增加了王镜岩的《生物化学》第三版作为参考,但我觉得2009年生物化学试题基本上没有出《普通生物化学》这本书的范围,只要看看它的生物化学课件还有这本书,问题不大。 再说说复试。今年参加复试的总共有43人,最终录取21人,保送11人。复试是3月31号下午2:30报名,4月1号复试。南开今年复试形式与为往年相似,分为三环节:笔试、面试、实验操作。笔试就是翻译nature上的某篇文章上的一部分内容,挺简单的,专业词汇不是很难。但是,今年的面试似乎加大了比重。去年面试总共只有5分钟,1分钟英语自我介绍,4分钟包括本科学习成绩,本科实验等等。 今年复试面试时间明显加长,分两组,每组进行8min。一组进行英语口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测试,另一组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测试。英语口语能力测试是1min自我介绍,我当时还一个老师用英语问到说说对南开有什么印象,我简单的用英语做了回答。至于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因为有一位老师曾来过我的学校,所以对我的学校的课题比较感兴趣,他问我本科做什么毕业论文,我都一一给了比较详细的回答,我当时还听到一个老师说我思维能力非常清楚,当时心里还挺高兴的。在这组中,我是第3个进去的,所以我只知道前面两个人被问的问题,一个被问到怎么样降解农药,另一个被问到转基因植物方面的问题。 另一组面试中,我觉得很轻松,四个老师,大概跟我聊了5分钟就完了,问我哪个学校的,什么专业,学校在哪个城市,本科学习成绩如何,喜欢自己原来的学校么,为什么选择南开,家乡哪里,如果录取,想做哪方面的研究等,我也觉得很奇怪,一点专业问题都没有问我。其他人有被问到PCR原理的,有被问到蓝白斑筛选的,有被问到HIV病毒入侵过程的,有被问到如何从土壤中筛选目的菌的等,问题都比较简单。面试顺序是根据初试成绩顺序确定的,一组按单数顺序,一组按双数顺序。下午,我进行实验考核。实验是测菌体大小,用的是酵母菌。主要考查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使用、接种操作、制片操作、显微镜操作等,比较基础。 复试成绩第二天上午就出来了,我当时是上午9点到的生物楼,成绩就已经出来了。我觉得南开大学很公平,大家想考南开大学的话,只要付出努力,肯定没有问题!最起码,不会因为暗箱操作而被刷掉。

田野考古学-课程笔记

田野考古学-课程笔记

田野考古学之定位 一、学科诞生的标志 发掘是田野考古的核心内容,是考古学诞生的标志,是考古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 能否独立主持、科学完成田野发掘、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工作,是界定是非考古学家的标准。田野考古的基本内容:田野发掘、资料整理和田野考古报告的整理 考古学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利用考古文献来研究问题 二、学科发展的基础 1、材料基础 获得考古学研究的材料,遗存是通过发掘获得。从考古材料出发,被考古材料牵着鼻子走,以材料为基础。 例子:张忠培: 60年来,中国考古学的巨大变化:考古材料,考古发现的积累速度与规模已远远超越了考古研究的速度与程度 田野发掘材料的爆炸性增长,研究滞后于考古材料的发现

2、实证基础 考古发掘对解决学术问题的争论 仰韶文化与山东历城城子崖龙山文化的早晚 河南安阳后岗小屯殷墟商文化 30年代梁思永先生发掘安阳后冈三叠层,从根本上解决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早晚问题。 安特生“仰韶文化西来说”—中国文化西来说40年代,夏鼐在甘肃宁定阳洼湾进行田野考古发掘,根本上否定了安特生提出的中国文化西来说的理论。在齐家文化的墓葬填土中发现两块典型仰韶文化的彩陶片。得出仰韶文化早于齐家文化。 3、理论基础 考古学许多理论的形成是从田野发掘中得来的。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考古学基础理论——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建立在田野考古学不断科学化和蓬勃发展基础之上的。 (考古学文化定名理论、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

论、文明发生发展道路理论是中国考古学的核心) 四、学科交叉前沿 埋藏地下的遗存进行田野考古发掘,与地质学、地理学、环境学、测绘学 全部遗存都是以物质形式存在。因此许多用来进行鉴定和检测的仪器设备都有可能运用考古学中。 自然遗存对考古学以外的学科提供研究材料 文化现象对许多人文学科有研究,蕴含多方面的文化内容 技术手段 五、公众关注的热点 电视传媒关注的热点节目之一 社会成功人士对考古工地和文物库房产生浓厚兴趣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受民众关注 以社会大众为服务对象的《公众考古学》出现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 简答题

简答题 1)简述安特生在中国的考古活动 2)简述考古学的分支 3)三星堆祭祀坑发现的意义 4)简述河姆渡文化的生产工具组合 5)简述汉代冶铁业的主要成就 6)简述热释光测年的基本原理 7)简述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主要生产工艺特点 8)何谓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 9)动物考古研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0)简述古环境和资源的研究意义 11)简论洹北花园庄商城的发现及意义 12)简述西周墓葬形制、基本特征与埋葬制度 13)举例说明食谱分析在生物考古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14)简论我国史前冶铜遗存的发现与研究; 15)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与展望。 16)简述安特生在中国的考古经历。 17)简述苏秉琪对中国考古学的贡献。 18)简述细石器文化。 19)简述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 20)简述尖底瓶的考古发现和形式演变。 21)简述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概况。 22)什么是黄肠题凑? 23)简述镇墓兽的定义与考古发现。 24)简述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 25)列举10个以上与考古学相关的其他学科并说明理由。 26)简单总结在考古勘探中遥感探测地面遗迹的应用原理。 27)在渭河岸考古现场出土饱水木质文物时应如何处理? 28)简述文物存放环境的控制与调节在文物保护中的地位。 29)现代文物分析技术与传统文物的研究的信息来源有何不同? 30)巴蜀地区出土陶器经常会出现酥粉现象,分析形成原因在库房保管中应注意什么? 31)简述中国细石器时代细石核的分类并画出形态示意图。 32)简述环境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 33)简述陶器在考古学中的意义并绘出五种三足陶器的草图。 34)简述先秦时代青铜礼器的分类,并写出10名称 35)简述汉代玉器的分类 36)简述镇墓瓶及镇墓文 37)简述东晋南朝帝陵的基本特征 38)简述西安地区唐代墓葬中出土的瓷器的分期及特征 39)简述中国细石核的我分类并列举5处典型代表遗址。 40)齐家文化的年代、分布及基本特征,列举5处代表遗址。 41)简述商周时期的的族墓葬制度,并列举5处公墓遗址。 42)简述西夏王陵的基本布局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