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观察生物结构复习知识点学生版及老师版

第二章 观察生物结构复习知识点学生版及老师版

第二章 观察生物结构复习知识点学生版及老师版
第二章 观察生物结构复习知识点学生版及老师版

第二章 观察生物结构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

2

3、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植物细胞:

细胞壁------有 和 的作用

细胞膜------ 的作用

细胞质------不停地 ,加快

细胞核------内含 ,传递

叶绿体------ 的场所

线粒体------ 的场所,提供细胞的生命活动的

液泡-------内含 ,溶解着多种物质

(2)动物细胞:

【注意】

1、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有 。有叶绿体的细胞有: 。

2、 a 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 ;切西瓜流出的红汁水是 ,它来自 于

b 、高大的树木“顶天立地”--- 中具较强支持作用的纤维素;

c 、菠菜放在开水中煮过后水的颜色变绿,原因是 受热透性被破坏,叶绿素渗出。

3、绘制生物图应用,注意:①图形大小,要适当,②用点的表示明暗,较暗部分应用来表示。③标注结构名称时,一般在图的引出水平指示线④在图的写出所绘图形的名称。

考点:

①喷洒在蔬菜上的农药很难进入细胞内部,其主要原因是。施肥后,肥料中含氮的无机盐进入细胞,主要是由控制的。

②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细胞中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结构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二、临时装片的制作:

1、制作过程

擦片

洋葱表皮细胞滴

滴水目的是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滴()取料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撕取一块薄膜

刮: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先用漱口。用消毒牙签在轻刮

展:把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

放料

涂:把牙签在载玻片中央的生理盐水中均匀的几下。

方法是。

盖片

目的是。

染色染色时用染色,只有细胞中的能被染上颜色

2、草履虫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的实验说明: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是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例题:

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洋葱表皮细胞没有的细胞结构是

4.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化器是,植物物细胞中的能量转化器是

第二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一、知识点

1、细胞分裂: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2、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然后分到两个中,使新细胞内的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

生物长大的原因:细胞分裂,使细胞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增大。随着细

胞和,生物体会逐渐长大。

3、细胞分化:经产生的新细胞,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和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

4、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

5、组织:相似,相同的细胞组成的叫做组织,

6、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细胞群,即。

7、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西红柿果肉、叶肉等)、(西红柿皮、苹果皮等)、(导管、筛管等)、(旺盛分裂能力的细胞组成,如木本茎中形成层、根尖中分生区、叶芽中生长点等)。

8、动物的几种基本组织:(人皮肤的表皮)、、、(血液)

9、正常情况下,分裂产生的新细胞,除少量保留分裂能力外,其余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化,不久就变成成熟细胞,不再进行分裂。但是,细胞的分裂可能会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失去控制,不断分裂而不分化。例如:癌的形成与癌细胞能有关

④细胞的与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考题:

(1)图中ABC表示细胞的 _ __过程,图中D表示细胞的__ __过程。

例题:

1、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首先从开始。

2、“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物体之所以复杂,主要是的结果

3、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3、体细胞分裂后,新细胞遗传物质与原体细胞相比

4、5、细胞分裂受细胞中的控制。

第三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器官:由不同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叫做器官。

是最高等的植物,有六大器官:,其中根、茎、叶属于,花、果实、种子属于。(如:马铃薯、藕等都是茎,地瓜、胡萝卜是根,黄花菜、菜花是花,白菜是叶。)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皮肤就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

2、系统:由多个按一定的组合起来,共同完成生理功能,构成系统。

如:人体有八大系统:呼吸、运动、消化、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

3、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4、哺乳动物各系统间的关系:既独立,又相互,密切,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

5、区别:与动物体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没有

初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实验1显微镜的使用 目的要求: 1、识别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和作用 2、初步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 3、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材料用具:显微镜、擦镜纸、纱布、载玻片、盖玻片 1、方法步骤:1取镜2放镜3安装目镜与物镜 认识显微镜的构造 1、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 2、仔细观察目镜和物镜的特点 3、转粗、细后观察镜筒位置变化 4、转动反光镜, 辨别两面的区别5、观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 显微镜的使用: 1、对光A转粗升B转转换器低镜对准通光孔C转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D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知道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1、安放装片 2、观察A从侧面注视物镜2毫米处B左。缓缓上升C缓缓移动装片,注意物象移动方向 3、整理和存放 A实验结束后,先提升镜筒,取下装片。B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干净如果目镜和物镜弄湿或弄脏,用擦镜纸擦干净C最低竖立D原处 讨论: 1、显微镜构造中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2、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过程主要包括哪些步骤? 3、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象与装片上的实物相比,在大小、形状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2、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目的要求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细胞的结构2、初步学会画细胞的结构 材料用具:显微镜、稀碘液、生理盐水、清水、消毒牙签,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洋葱 方法步骤: 根据下面提供的两组实验,分组(或自由选择)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交流实验结果和体会 1、制作临时装片 2、观察细胞结构A观察视野内参照图找细胞及各部分结构B画图并标注名称 讨论1、制作临时装片大致分为哪几个步骤?2、人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比较他们的异同。3。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 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认识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 材料用具:草履虫培养液,牛肉汁、食盐、载玻片、吸管、放大镜等 方法步骤 1、在洁净的载玻片左侧A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虫的活动 2、在载玻片右侧B处滴一滴牛肉汁,用吸管划通A、B形成连桥,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 3、在牛肉汁外侧边缘放数粒食盐,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 讨论:草履虫怎样运动?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草履虫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 4.观察水绵 目的要求:通过显微镜观察水绵的结构 材料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标本瓶、滴管、水绵等 方法步骤 1、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夹住少量的水绵放在水中,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将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注意观察每一条水绵的形态。 3、对照课本上的图片,一个水绵细胞的结构 讨论: 1、水绵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水绵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3、影响实验观察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5.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 目的要求 1、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 2、了解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部位 材料用具:有分枝的植物,透明塑料袋,细线等 方法步骤 1、取一株生长健壮的绿色植物,选出三个枝叶相似的枝条,分别做以下处理:甲去掉全部叶片,乙去掉部分叶片,丙不做处理 2、用三个不透气的塑料袋分别罩上选出的枝条,用细线将袋口扎紧 3、将植株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塑料袋内的现象 讨论:1、各塑料袋内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为什么要对三个枝条做不同的处理?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 观察生物 知识点.

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1.放大镜的构造: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功能:具有放大观察物体的功能。观察到的是被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2.观察蜗牛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有冬眠和夏眠的生活习性,它的主要食物是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对农林作物有害。蜗牛有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组成,蜗牛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没有听觉。 3、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区别是:有无生命。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是①. 有②. 能 ③. 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④. 一般由细胞构成(除病毒)⑤. 能生殖和发育⑥.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 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的区别:获取营养方式不同,①动物需要,自己制造营养。 第二节细胞 1、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细胞的大小一 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 2、细胞学说基本内容是: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4

细胞结构:(1)细胞膜(2)细胞质(3)细胞核 (4)液泡(5)叶绿体(6)细胞壁 5、显微镜的构造:(1)(2)(3)(4) (5)载物台(6)通光孔(7)遮光器(8)压片夹(9)反光镜 (10)镜座(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13)镜臂(14)倾斜关节 6、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 (1)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左前方。 (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反光镜(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七上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2)非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叫做非生物。 (3)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A.生物的特征:○1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2能生长、发育和生殖;○3需要营养; ○4能呼吸;○5具有严整的结构;○6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 ○7能进行新陈代谢;○8具有遗传和变异;○9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B.非生物的特征:与上述相反。 C.注意:○1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是否具有生命(或能否进行新陈代谢-----生物基本特征) ○2有些生物在死亡后就不再是生物,如生鸡蛋是生物,而熟鸡蛋是非生物 (4)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 生物与非生物共同构成了自然界,非生物是生物生存的条件,没有非生物就没有生物,生物最终转化为非生物。 2.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 (1)蜗牛的生活习性: 蜗牛是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昼夜伏处(夜间活动),要夏眠和冬眠,所以在春秋两季易找到;吃作物茎叶,属于农业害虫。 (2)蜗牛的结构: A.放大镜的使用:要想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可以将放大镜适当靠近被 观察的物体,然后移动放大镜或物体;如果所要观察的物体不能移动, 可以同时移动自己的头部和放大镜。 B.蜗牛的结构:包括壳、触角、眼、口和足。 ○1壳:螺旋状,具有保护作用; ○2触角:有两对,前一对较短,后一对较长; ○3眼:在较长一对触角的顶部,能感受光线的强弱; ○4口:内有齿舌; ○5足:运动器官,足的下面有足腹,能分泌黏液,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所以蜗牛爬过的玻璃片上会留下痕迹。 (3)蜗牛的感觉:视觉、触觉(触角最灵敏,其次是足和壳)、嗅觉和味觉。但蜗牛和蚯蚓都没有听觉。补充: 3.动物与植物 (1)动物和植物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 ①动物:由于细胞中无叶绿体,自身不能制造养料,要摄取食物来获得营养。 ②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利用阳光、水、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2)植物是整个生物界的基础,是动物生存的基础,而动物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4.观察生物的方法:先观察外表、再观察内部、然后观察一些变化。

(最新整理)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的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测试题及答案复习过程

第二章《观察生物》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 1.动物和植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 动物会运动,植物不会运动 B 植物自身能制造养料,动物自身不能制造养料 C 动物需要营养,植物不需要营养 D 植物是绿色的,动物不是绿色的 2.下列各项中,属于器官的是…………………………………………………………()A 心脏 B 血液 C 神经元 D 软骨 3.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的特征…………………………………………………………( ) A 新陈代谢 B 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C 进行生命活动时需要能量 D 能运动 4.洞穴中的鱼类,终年不见阳光,则它哪种器官有可能退化…………………………()A 触觉器官 B 嗅觉器官 C 视觉器官 D 鳍 5.植物的叶一般都是绿色的,但有些植物的叶不是这样,如红枫的也呈红色、橙黄色或黄绿色,但我们仍说它是植物,这是由于………………………………………………()A 不能动 B 能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养料 C 没有呼吸作用 D 能生长 6.下列特征不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是…………………………………………………()A 胎生、哺乳 B 体表被毛 C 体温恒定 D 牙齿分化 7.具有外骨骼的动物是…………………………………………………………………()A 蜗牛和田螺 B 龟和扬子鳄 C 河蟹和对虾 D 甲鱼和蛇 8.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 水生还是陆生 B 有无脊椎骨 C 有无翅膀 D 体型的大小 9.草履虫、蚯蚓、海星、水母分别属于………………………………………………() A 原生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扁形动物 B 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 C 原生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腔肠动物 D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10.利用冰箱保存食物的方法属于……………………………………………………()A 真空保存法 B 干藏法 C 加热法 D 冷藏法 11.下列动物中属于体温恒定、卵生、体内受精的是………………………………() A 青蛙 B 蛇 C 兔 D 家鸽 12.分类等级越高,所包括的…………………………………………………………() A 生物种类越多,相互之间的共同点越少 B 生物种类越多,相互之间的共同点越多 C 生物种类越少,相互之间的共同点越少 D 生物种类越少,相互之间的共同点越多 13.下列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的是………………………………………………………()A 酵母菌 B 细菌 C 霉菌 D 香菇 14.某同学把玉米、柳树、杉树分为一类,把水绵、地钱、蕨类分为一类。他的分类依据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遗传-----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3.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4.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5.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6. 转基因生物------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7. 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8.如图是“显微注射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示意图,分析图片后回答下列各 问. ①请把上述图片的序号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A→D→B→C ②在上图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 ③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④这个实验的结果是小鼠变成了大鼠,这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 ⑤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分析:此题通过转基因超级鼠的出生,证明了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结合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过程及其图示进行分析解答. 故答案为:①A→D→B→C ②鼠的个体大小 ③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⑤控制性状的基因 点评: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资料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整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其生命活动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方能完成;对于非细胞生物(病毒)而言,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即寄生生活。 (注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衣壳)所构成。 ②一般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 ..生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三大类)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其中最基本 ..的生命系统: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 注意:①单独的物质(如水)并不能表现生命现象,故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②植物组织主要包括分生、营养、输导(导管和筛管)和保护组织,没有系统;开花植物 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③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既可以属于细胞层次,也可属于个体层次。 ④动物的组织包括上皮、肌肉、神经和结缔组织,其中血液、韧带为结缔组织;血管则属 于器官。 第一章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 ..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 ...、无核仁;无成形的细胞核,被称之为拟核; 遗传物质为裸露的DNA分子,不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 ...、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为DNA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结合成染色体; 除核糖体外还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注意: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也有统一性,即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且遗传物质相同,均为DNA。 2. 细胞生物种类: ①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等②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等。 注意:①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细菌分为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球菌(葡萄球菌)和螺旋菌(霍乱弧菌);真菌主要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如蘑菇,木耳等) ②藻类中只有蓝藻(念珠藻、颤藻、发菜)是原核生物,水绵,衣藻,红藻等为真核生物;但它们均为光能自养生物。 3. 细胞学说的内容: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 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③ 新细胞是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 在共同的结构基础 ..,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们之间都存在 ..提供了依据 .......;也为生物的进化

第2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第2章观察生物(孙2017.10)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1、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体最终可分为生物和非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 生物的八个基本特征:①能呼吸②能生长对刺激有反应③能繁殖后代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应激性和反射)⑤能遗传和变异⑥能进化⑦能进行新陈代谢(即需要营养物质)⑧绝大多数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2、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 最主要的区别是获取营养方式的不同(动物直接摄取食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3、观察生物的方法:先观察外表、再观察内部、然后观察一些变化。 (用放大镜)观察蜗牛(蜗牛是腹足纲的软体动物),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 蜗牛外有壳(具保护作用),身体柔软,有2 对触角(两对上长下短),1对眼(在长触角顶端),有口(内有齿舌),有能分泌粘液的足(在腹部)。它有哪些感觉:蜗牛有触觉(触角部位最灵敏),有嗅觉,有视觉,有味觉,没有听觉。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食物主要为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因此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所以是农业的害虫。 第2节细胞 1、细胞学说创立的历史:一位荷兰人制造出了第一台显微镜, ①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发现了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壁。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②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③19世纪40年代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主要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④20年后,德国科学家魏尔啸进一步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和发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细胞学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2、细胞的结构及作用:细胞的基本结构分别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细胞质(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遗传有关)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细胞质(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遗传有关)除此以外,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及作用如下: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保护与支持植物细胞;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有叶绿素;液泡:内含细胞液。 3、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共同点是: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的细胞中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一般还有大液泡,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4、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 4、学习使用显微镜;学会制作简单装片;绘制细胞结构简图。写出显微镜每个结构的名称:目镜、镜筒、粗准焦螺 旋、细准焦螺旋、镜臂、物镜转换器、物镜、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遮光器、反光镜、镜座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 (1)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将显微镜安放在接近光源,身体的左前侧。 (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张开,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光线强: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大光圈、凹面镜。) (3)放片:1)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要观察的部分对准通光孔;2)从侧面观察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4)调焦: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有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然后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物像清晰为止。(先粗后细,先低后高。)(5)观察。(左眼观察,右眼睁开,便于记录。) 注意:①慢慢移动载玻片,可发现目镜中的物象移动方向跟载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这说 明显微镜中看到的物象是原物的倒像。 ②使用显微镜时:向内旋转粗准焦螺旋,物镜会快速上升;向外旋转细准焦螺旋,物镜会慢慢下降。 ③要改变视野的明暗,可调节显微镜的什么结构,怎样调节?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细胞中的元素含量(鲜重) 主要元素是: C H O N PS基本元素是: C H O N 最基本元素: C(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Fe、Mn、B、Zn、Mo、Cu(铁猛碰新木桶) 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 O 其次是C,H,N 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是: C其次是O,N,H. ⒈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⒉组成细胞的元素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水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 三: 化合物的鉴定: (1)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①常见的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②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 斐林试剂乙液:0.05g/ml CuSO4;③斐林试剂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1:1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④该过程需要水浴加热;⑤试管中颜色变化过程:蓝色→棕色→砖红色;⑥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含蔗糖,蔗糖不是还原糖)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①双缩脲试剂A液:0.1g/mlNaOH;双缩脲试剂B液:0.01g/ml CuSO4②显色反应中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后形成碱性环境;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脂肪﹢苏丹Ⅲ→橘黄色;脂肪﹢苏丹Ⅳ→红色; 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淀粉﹢碘液→蓝色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 ⒈组成元素:C、H、O、N(主);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共8篇)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共8篇) :知识点会考初中生物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图 篇一: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申请精华)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

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七(上)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1、观察蜗牛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以植物茎叶为食。 2、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但无听觉。 3、生物:①.有应激性②.能生长③.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 ④.一般由细胞构成(除病毒)⑤.能生殖和发育⑥.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的区别:获取营养方式不同,①动物需要摄取食物;②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利用水、二氧化碳,在光照条件下,在植物体内的一个结构——叶绿体中合成自身需要的营养物质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 5、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细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 6、细胞的结构: 植物细胞细胞壁由纤维素组 成,保护、支 持细胞 动物 细胞细胞膜 保护细胞并控制细 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内含叶绿素 液泡内有细胞液 7、细胞学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8、细胞结构:(1)、(2)、(3)、(4)、 (5)、(6)、 9、显微镜的构造:(1)、(2)、(3)、(4)、 (5)、(6)、(7)、(8)、(9)、(10)、 (11)、(12)、(13)、(14)、 10、显微镜的使用包括: a.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左前方。 b.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反光镜(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c.放片: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要正对通光孔; d.调焦:①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②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1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 12、显微镜里看到的像是倒像。(上下左右全颠倒)注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如果物象在视野的左下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将装片往左下方移动。13、使用高倍物镜的方法: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正中心,然 后转动转换器, 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进一步放大的物像。

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第二章 观察生物知识点 第一节 2.观察蜗牛借助 进行观察。蜗牛喜欢生活在 的地方,有冬眠和夏眠的生活习性,它的主要食物是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对农林作物有害。蜗牛有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组成,蜗牛有 ,没有 。 3、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区别是:有无 。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是①.有 ②.能 ③.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④.一般由 构成(除病毒)⑤.能 ⑥.有 的特性⑦.能 4、动物与植物的区别:获取营养方式不同,①动物需要 ;②植物能 ,自己制造营养。 第二节 1、罗伯特。胡克 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 细胞壁 ,细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 。 2、细胞学说基本内是: 。 4、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所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结构:(1) (2) (3) (4) (5) (6) 5、显微镜的构造:(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 (1)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左前方。 (2)对光:转动 ,使 正对通光孔,再转动 ,让 对准通光孔。 通过目镜观察, 同时睁开,调节 (光线亮时用 ,光线暗时用 ),看到一 个 视野。

(3)放片:把观察物体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要正对通光孔; (4)调焦:①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动,使镜筒慢慢,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②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使镜筒慢慢,直到看到,再转动,使物像更加清晰。 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X ;显微镜里看到的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注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如果物象在视野的左下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将装片往移动。 9、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①用纱布把载玻片擦干净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③用镊子撕下一小片洋葱内表皮④把洋葱内表皮浸入清水中⑤盖上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另一边以45o再慢慢盖上)防止气泡产生⑥在盖玻片一侧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 10、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注意:在载玻片上滴一滴,(避免上皮细胞吸水胀破)染色:滴加 11、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应该重新制作装片,把洋葱表皮展平;有黑色圆圈,可能是因为装片中有气泡,应该重新制作装片,避免产生气泡。 第三节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1)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时,最显著的特点是母细胞核内会出现(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最后它会到两个子细胞中。 (2)细胞生长:刚分裂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它们能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的过程)其结果是使细胞体积增大。 (3)细胞分化:细胞分裂成子细胞后,有的子细胞长大后继续分裂,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的细胞,即形成不同的组织。 3、许多相似,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形成同一种组织。 4、植物组织 A B C D E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细胞中的元素含量(鲜重) 主要元素是: C H O N P S 基本元素是: C H O N 最基本元素: C (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 Fe 、Mn 、B 、Zn 、Mo 、Cu (铁猛碰新木桶) 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 O 其次是C,H,N 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是: C 其次是O,N,H. ⒈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 ⒉组成细胞的元素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水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 三: 化合物的鉴定: (1)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①常见的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②斐林试剂甲液:mlNaOH ; 斐林试剂乙液:ml CuSO 4;③斐林试剂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1:1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 液,再加B 液); ④该过程需要水浴加热; ⑤试管中颜色变化过程:蓝色→棕色→砖红色;⑥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含蔗糖,蔗糖不是还原糖)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①双缩脲试剂A 液:mlNaOH ;双缩脲试剂B 液:ml CuSO 4②显色反应中先加双缩脲试剂A 液1ml ,摇匀后形成碱性环境;再加双缩脲试剂B 液4滴,摇匀; 脂肪﹢苏丹Ⅲ→橘黄色;脂肪﹢苏丹Ⅳ→红色; 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 淀粉﹢碘液→蓝色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 一: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AA ) ⒈组成元素:C 、H 、O 、N (主); ⒉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种) 必需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8种,婴儿有9种);非必需氨基酸:12种 ⒊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见右图) ⒋通式的特点: ①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 2)和一个羧基(-COOH ) ②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 ③一个以上的氨基和羧基都位于R 基上,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 基的不同 注意: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水中的H 一个来自氨基,一个来自羧基,O 来自羧基 R ∣ NH 2—C —COOH ∣H

第二章观察生物的结构复习

第二章观察生物的结构复习 【上节知识回顾】知识判定! 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下层 2.不同的生物栖息地的环境一定相同 3.用温度计测量森林中的温度低于草原的温度是测量法进行的统计 4.经调节使物像更加清晰的结构是粗准焦螺旋 【错题回放】你这次会了了吗? 1.一台显微镜,它有三个目镜分别是5×、 10× 、15×,两个物镜分别是10×、40×,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最小和最大的放大倍数分别是( ) A 50和100 B 100和200 C 50和600 D 400和600 2.小王同学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右图,细胞甲作为主要观察的对象,他应将玻片( ) A.向左上方移动 B.向右上方移动 C.向左下方移动 D.向右下方移动 【复习新知】知识要点回顾 一、临时装片的制作 【注意】 1.为什么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液体时,甲组要用清水,乙组要用生理盐水? 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如何在盖盖玻片时尽可能地防止气泡产生? 先让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液滴,盖玻片和载玻片成一定角度,然后缓缓放下 3.在取口腔上皮细胞前,用凉开水漱口的目的是什么?可避免刮下食物残渣,影响实验效果 4.气泡和细胞的区别:气泡有黑边,中间亮,轻按变形并移动。 二、动植物细胞 1.细胞的各个结构及作用 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它紧贴细胞壁且非常薄,不易被观察到。 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测试题及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测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 1、动物和植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 动物会运动,植物不会运动B 植物自身能制造养料,动物自身不能制造养料C 动物需要营养,植物不需要营养D 植物是绿色的,动物不是绿色的 2、下列各项中,属于器官的是…………………………………………………………() A 心脏 B 血液 C 神经元 D 软骨 3、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的特征…………………………………………………………( ) A 新陈代谢 B 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C 进行生命活动时需要能量 D 能运动 4、洞穴中的鱼类,终年不见阳光,则它哪种器官有可能退化…………………………() A 触觉器官 B 嗅觉器官 C 视觉器官 D 鳍

5、植物的叶一般都是绿色的,但有些植物的叶不是这样,如红枫的也呈红色、橙黄色或黄绿色,但我们仍说它是植物,这是由于………………………………………………() A 不能动 B 能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养料 C 没有呼吸作用 D 能生长 6、下列特征不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是…………………………………………………() A 胎生、哺乳 B 体表被毛 C 体温恒定 D 牙齿分化 7、具有外骨骼的动物是…………………………………………………………………() A 蜗牛和田螺 B 龟和扬子鳄 C 河蟹和对虾 D 甲鱼和蛇 8、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 水生还是陆生 B 有无脊椎骨 C 有无翅膀 D 体型的大小 9、草履虫、蚯蚓、海星、水母分别属于………………………………………………() A 原生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扁形动物B 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C 原生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腔肠动物D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复习纲要

第2章观察生物复习纲要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应激性生殖发育遗传变异适应环境生物有能能有能有能 非生物无不能不能无不能无不能根本区别:生物能新陈代谢,即生物有生命。 二.动物与植物的区别: 能否进行光合作用细胞内有无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动物不能无 植物能有 植物与动物的最主要的两个区别是: ①能否进行光合作用(根本区别)。植物可以,而动物不能。 ②能否自由或快速地运动。动物可以,而植物不行 三.蜗牛: 蜗牛的身体:壳、眼、触角、口、足

蜗牛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有触觉(触角)、视觉(眼)、嗅觉、味觉(口),但没有听觉;腹足用来爬行,爬过的地方有粘液。 四.放大镜的使用 第二节常见的动物 一.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无脊椎动物 单细胞(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 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涡虫、血吸虫) 多细胞有口无肛门 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水母、水螅、海蜇) 有口有肛门线形动物:身体线形,不分节(蛔虫、蛲虫) 环节动物:身体有许多体节(蚯蚓、蚕) 软体动物(有贝壳):身体柔软,有贝壳(蛤、螺、蜗牛、乌贼) 棘皮动物:体具棘皮(海星) 节肢动物:身体、足分节,有外骨胳(蝴蝶、虾、蜈蚣)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是动物中种类最多的;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二.对生物的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进行,并由于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第三节常见的植物 一、植物的分类: 被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花、果实(苹果、豌豆) 种子植物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松、侧柏、水杉、苏铁、银杏) 种子裸露

第二章 观察生物结构复习知识点学生版及老师版

第二章 观察生物结构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 2 3、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植物细胞: 细胞壁------有 和 的作用 细胞膜------ 的作用 细胞质------不停地 ,加快 细胞核------内含 ,传递 叶绿体------ 的场所 线粒体------ 的场所,提供细胞的生命活动的 液泡-------内含 ,溶解着多种物质 (2)动物细胞: 【注意】 1、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有 。有叶绿体的细胞有: 。 2、 a 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 ;切西瓜流出的红汁水是 ,它来自 于 b 、高大的树木“顶天立地”--- 中具较强支持作用的纤维素; c 、菠菜放在开水中煮过后水的颜色变绿,原因是 受热透性被破坏,叶绿素渗出。

3、绘制生物图应用,注意:①图形大小,要适当,②用点的表示明暗,较暗部分应用来表示。③标注结构名称时,一般在图的引出水平指示线④在图的写出所绘图形的名称。 考点: ①喷洒在蔬菜上的农药很难进入细胞内部,其主要原因是。施肥后,肥料中含氮的无机盐进入细胞,主要是由控制的。 ②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细胞中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结构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二、临时装片的制作: 1、制作过程 擦片 洋葱表皮细胞滴 滴水目的是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滴()取料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撕取一块薄膜 刮: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先用漱口。用消毒牙签在轻刮 展:把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 放料 涂:把牙签在载玻片中央的生理盐水中均匀的几下。 方法是。 盖片 目的是。 染色染色时用染色,只有细胞中的能被染上颜色 2、草履虫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的实验说明: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是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例题: 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洋葱表皮细胞没有的细胞结构是 4.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化器是,植物物细胞中的能量转化器是 第二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一、知识点 1、细胞分裂: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2、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然后分到两个中,使新细胞内的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 生物长大的原因:细胞分裂,使细胞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增大。随着细 胞和,生物体会逐渐长大。 3、细胞分化:经产生的新细胞,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和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