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17石头书第一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17石头书第一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17石头书第一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17石头书第一课时

17、石头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带着问题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4、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石头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2、看了课题,你后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

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勘探叔叔奇怪一册

足迹矿物刨根问底煤炭

地壳(qiao ke)好奇(hao hao)不禁(jin jin)

(2)指名逐个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多方面区分,读准字音。

(3)齐读生字词。

(4)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引导学生写好“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理清思路。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那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2)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训练

1、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文,思考:川川和磊磊在整件事的过程中感情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请在文中勾画出有关表示感情的词语。(好奇奇怪高兴)

2、导读第1、2自然段。

“好奇”是什么意思?川川为什么觉得奇怪?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4、过渡:勘探队员叔叔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心。那么,勘探队员究竟在干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作业设计:

1、读读写写

勘探叔叔奇怪一册足迹

矿物地壳煤炭刨根问底

2、比较组词

探()矿()刨()煤()

深()扩()炮()谋()

17 石头书

17 石头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和声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更积极。另外,好文章一定要多读,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提示语,读好对话。 2、知道勘探队员为什么说石头是书,了解“石头书”的作用。教学媒体使用:课件PPT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题目是:17 石头书 ⒉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⒈课件出示生字词。 ⑴指名学生试读。 ⑵开火车读,小组读。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⒉学生自读课文。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词语,让学生逐个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⑵指名解释词语: ⑷齐读生字词。 ⑸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⒊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⒌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 (一)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请在书中画出有关描写他们俩感情变化的词语。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17.古诗三首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古诗教学应是教师携学生之手共进的一次审美旅行。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对文字、音乐、绘画的赏析,锤炼学生的艺术思维。在声情并茂的描述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引导孩子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古诗的神韵,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前准备1.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预习古诗,制作生字卡。(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3.朗读伴奏音乐。(教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会写5个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境。 学前准备1.积累李白的诗歌,预习古诗。(学生) 2.制作《望天门山》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 1.师画简笔画,高高 的山,并叙述天门山的来 历。 2.板书课题和作者。 1.学生观赏老师画 画,并倾听故事。 2.齐读课题。 1.请默写一首你学过 的李白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了解作者,初识古诗(用时:10分钟) 1.老师介绍李白。 2.教师巡视,指导学 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指导书写:断、楚、 至、孤、帆。 3.学生听范读,画出 2.辨字组词。 至()断() 到()继()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节奏,比赛朗读。 4.初步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时:10分钟) 1.借助书本注释和工 具书理解诗意,用笔写下 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2.想一想每句诗里的 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 里? 1.学生自主学习,并 在书上批注。 2.学生交流收获和疑 问,并说说诗句里用的好 的词语。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 思。 中断:_________________ 回: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对出:_______________ 孤帆:_________________ 四、交流分析,理解悟情(用时:15分钟) 1.课件出示第一句思 考: (1)这句写了什么 山,哪里的水?你仿佛看 到了什么? (2)从画面中你感受 到天门山怎样?又感受到 水怎么样? (2)哪些字给你感受 最深? 2.课件出示第二句, 思考: 这一句主要写了什 么?水流到这里发生了什 么?通过“回”字你仿佛 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 么? 3.指导学生朗读。 4.引导学生总结学习 方法,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1.学生读诗句,结合 注释和教师展示的课件体 会每句诗的意思。 2.学生自主交流,体 会和感受。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 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17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 【课前准备】 课件;课外积累的诗歌。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生鼓掌。)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想象,领悟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17石头书教案苏教版(1)

17 石头书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弄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通课文;弄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17石头书” 2学生读题,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及不理解的词语。(2)读会生字词。(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指名试读课文,适时解释词语。

矿石:含有有用矿物并有开采价值的岩石。 刨根问底: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出示思考题: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1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2)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四、指导书写 1学生分析字型,找出易写字和难写字。 2讲解字形,范写生字。 左右结构。写时左窄右宽。“火”的第四笔要变成“点”,“甘”写在横中线以上,“木”要舒展。 3、学生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 17石头书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石头书"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石头书中到底有什么学问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石头书” 二、精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请画出有关的词语。2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那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3指名朗读课文3、4自然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17课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3、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难点 1、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3.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能读通读准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词,学习理解“钓鱼”部分内容,练习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读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这个课题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一样?这是一个人说的一句话。 学生质疑:这是谁说的话?(爸爸)(板书:爸爸)爸爸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2.小结:“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下面我们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二、预习展评 1.放声读课文,让老师听到你读书的声音。(生自学课文) 出示生字新词,指导读正确。 (1)正音:“垂、斩”为翘舌音;“遵”为平舌音;“铭、汤”为后鼻音。“竿”读第一声。 (2)认读生字“汤、钓、钩、拖、规、竿、毫”。 说说记忆方法。 ①以旧代新法:如“豪”代“毫”。 ②部件1﹢1法:如左边是“夫”右边是“见”合起来就是“规”。 ③儿歌会意法:如区别“钓”和“钩”:一点鱼饵钓钓钓,带上弯钩钩钩钩。 记忆“竿、拖、汤、规”:长竹用来当鱼竿,手儿拖起大鲈鱼,汤儿莫忘三点水,规定未见也执行。 2.出示生字词:必须汤姆铭刻允许从未见过钓鱼鱼钩鱼竿泛起涟漪遵守规定夜幕初垂小心翼翼斩钉截铁 读准生字新词,努力读得正确、流利。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比较:“钓”和“钩”“未”和“末”“允”和“充”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涟漪铭刻小心翼翼斩钉截铁允许必须 听老师范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三、整体感知 1.谁能在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句话中的横线上加一个词,爸爸是怎样说的?爸爸低沉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斩钉截铁语重心长意味深 长坚持自己的意见 2.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防掉。说了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请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 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后横线上各加一句话。 3.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交流。 在还没有允许钓鲈鱼的时候,汤姆钓到了一条大鱼,爸爸诚恳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后来,汤姆很不情愿地把鱼放掉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课文原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课文原文 17 石头书 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 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我在读书呢。”叔叔笑着说。 “书?哪里有书哇?”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感到很奇怪。 “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这书上有字吗?” “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磊磊问:“这书上有画吗?” 叔叔说:“有。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川川和磊磊一起问。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川川特别爱刨根问底。

“用处可大了。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 川川和磊磊高兴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流,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第一自然段:( 1 - 5 ) 写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第二自然段:( 6 - 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第三自然段:( 12-14 )写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不少,石头书的作用可大了。 课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与充满童真的对话之中,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儿童读物,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产生阅读期待。

《石头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石头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 二、设计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本课教材内容为依据,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有求知欲望的特点,通过展示各种美丽的石头,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石头,研究石头,获取信息,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习生字,理解本课字词的含义。 情感目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五、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科学的情趣。 六、教法选择:读议法、直观法。

七、学法指导:朗读——交流——观察——交流——总结。 八、课前准备:制作生字卡片,收集有不同花纹、斑点或奇形怪状的石头、下载各种石头图片,制作电脑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对比导入。 1.同学们,老师今天心里特别高兴,所以给大家带来了两种礼物,这第一种礼物就是:出示语文书。 “谁能告诉我们语文书有什么用吗?” “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 “说得真好,请大家看看老师带来的的第二种礼物是什么呢?” “石头” “其实这也是一种书,它同样教给我们很多知识,这叫做石头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篇新课文”。 2.板书课题:石头书(齐读课题) 3.当你们第一次读到“石头书”这三个字时,你们想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 (1)石头怎么是书呢?

(2)石头书和我们平常读的书有什么区别呢? (3)石头书的作者是谁? (4)石头书上有什么内容? (5)石头书有什么作用呢? 请同学们先从大屏幕上看看有哪些奇特的石头,可要仔细呀!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不少啊!(课件) 为什么说石头是书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里是怎么说石头书的。 (二)、初读指导。 1.先领读第一自然段,然后指名学生读该自然段。 2.仿照老师的方法朗读课文。 3.自学生字、词。可借助拼音、字词典帮忙。 4.检查自学情况。 (1)快速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提问,注意声调)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朗读词语,说说词语的含义。(课件) (4)书法描红练习(课文后)。 5.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17课 古诗三首 部编版

17古诗三首 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这些古诗都描绘了祖国河山的美好,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波澜壮阔的情景、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川的赞美之情和乐观豪迈的情感。诗人充分展示了其丰富的想象力,用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诗中用词精准,用“开”“回”“出”“来”四个动词描绘了四幅壮丽的画面。首句借山势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开”字仿佛让人看到了滔滔江水呼啸而来,听到了江水拍击山石的怒吼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大意是:高高的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次句写水波回旋,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大意是: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的“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在这雄奇的山水中穿过,更给人开阔壮美之感,大意是: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于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通过描写西湖的水光山色和晴姿雨态,赞美了西湖美景。诗歌前两句写景,写了不同天气下西湖的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了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后两句与前两句照应,用绝色美人比喻西湖,以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写出了湖山的神韵,既赋予西湖的美以生命,又隽永别致。作者认为西湖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不管是晴是雨,都独具神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17石头书第一课时

17、石头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带着问题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4、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石头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2、看了课题,你后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 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勘探叔叔奇怪一册 足迹矿物刨根问底煤炭 地壳(qiao ke)好奇(hao hao)不禁(jin jin) (2)指名逐个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多方面区分,读准字音。 (3)齐读生字词。 (4)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引导学生写好“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理清思路。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那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2)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训练

1、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文,思考:川川和磊磊在整件事的过程中感情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请在文中勾画出有关表示感情的词语。(好奇奇怪高兴) 2、导读第1、2自然段。 “好奇”是什么意思?川川为什么觉得奇怪?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4、过渡:勘探队员叔叔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心。那么,勘探队员究竟在干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作业设计: 1、读读写写 勘探叔叔奇怪一册足迹 矿物地壳煤炭刨根问底 2、比较组词 探()矿()刨()煤() 深()扩()炮()谋()

17、石头书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课时目标: 深入课文,理解“石头书“的含义,分角色读好对话,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热情。 教学进程: 一、精读训练 1、导读3、4节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队员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那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呢?齐读第3、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奇怪? 比较“奇怪”和“好奇”的异同。 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导读第5~13自然段。 启发思考:勘探队员叔叔的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呢?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上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思考)(1)比较句子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川川听了,“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三年级语文备课主备人:吕晓丹课时编号:056 (3)石头上的字指的是什么?画的是什么? (4)读第12自然段,联系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的? (5)“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这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引导学生结合全文的内容来思考这些问题) 3、导读第1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该怎样理解?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石头里竟蕴含了这么多的学问。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类似“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我们现在应该努力学习,掌握知识,长大了去揭示那些奥秘。 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17、《石头书》教学设计

17、《石头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书有什么作用?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是的,可是今天我们的这本书却有些奇怪,板书:石头书 ⒉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看看课后的生字表。(这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 认读生字新词。 这些生字中有哪些是你在读文章之前就认识的?是怎么认识的? 把自己在读文章过程中遇到的那些不认识的,或者感觉比较难读准的生字读几遍,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拼音去掉,用开火车领读的方式,读生字新词。 你们能为这些生字再找些新朋友吗?(学生说出与生字相关的词语、成语、诗句等均可,说后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聚精会神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理解“地壳”“矿物”“化石”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地壳: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冰冷的地壳,地球表皮。地壳里面含有大量的矿产,可供人类开采利用。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矿石:含有有用矿物并有开采价值的岩石。 (3)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 3.交流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 提出要求:朗读课文的同学要做到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其他的同学可以静静地听,也可以跟着默默地读。 (2)交流读书收获。

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呢? 4.写字指导。 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看看这些生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漂亮。 (1)交流汇报。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抓住一些比较难写的字进行范写,如 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2)练习临写。让学生选择几个自己感兴趣的或认为比较难写的字,描一描,临一临,在描、临的过程中体会它们的写法 ⒌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 ⒈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请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 ⒉朗读第1、2自然段。 ⒊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⒋过渡:勘探队员的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勘探队员到底在干什么?下节课学习。 四、作业: 1 练写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可以让学生先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川川和磊磊的问题,再一步步解决。

17 石头书

17 石头书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学情分析: 学生对化石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对地壳的变化比较陌生,学习这一课,让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课前再查阅一些资料,丰富这方面的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多音字“壳”,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反问句和因果关系的句子,练习说话。 3.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点: 明白石头书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 教学难点: 让学生对课题提出疑问:石头怎么能做书呢?石头书有多重啊?石头书的作者是谁?石头书上有什么内容?石头书有什么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弄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通课文;弄清文章脉络。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17 石头书” 2.学生读题,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及不理解的词语。(2)读会生字词。(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指名试读课文,适时解释词语。 矿石:含有有用矿物并有开采价值的岩石。 刨根问底: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出示思考题: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2)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四、指导书写 1.学生分析字型,找出易写字和难写字。 2.讲解字形,范写生字。 左右结构。写时左窄右宽。“火”的第四笔要变成“点”,“甘”写在横中线以上,“木”要舒展。 3.学生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石头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石头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 二、设计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本课教材内容为依据,根据小学 生好奇 心强,有求知欲望的特点,通过展示各种美丽的石头,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石头,研究石头,获取信息,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习生字,理解本课字词的含义。 情感目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思 想情感。 四、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理解本 课生字、新词。 五、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科学 的情趣。 六、教法选择: 读议法、直观法。

七、学法指导:朗读------- 交流---- 观察 ---- 交流总结。 八、课前准备:制作生字卡片,收集有不同花纹、斑点或奇形怪状的石头、下载各种石头图片,制作电脑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对比导入。 1同学们,老师今天心里特别高兴,所以给大家带来了两种礼物,这第一种礼物就是:出示语文书。 “谁能告诉我们语文书有什么用吗” “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 识……” “说得真好,请大家看看老师带来的的第二种礼物是什么呢” “石头” “其实这也是一种书,它同样教给我们很多知识,这叫做石头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篇新课文”。 2.板书课题:石头书(齐读课题) 3.当你们第一次读到“石 头书”这三个字时,你们 想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 (1)石头怎么是书呢

(2) 石头书和我们平常读的书有什么区别呢 石头书的作者是谁石头书上有什么内容石头书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先从大屏幕上看看有哪些奇特的石头,可要仔细 呀!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不少啊!(课件) 为什么说石头是书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里是怎 么说石头书的。 (二)、初读指导。 1.先领读第一自然段,然后指名学生读该自然段。 2.仿照老师的方法朗读课文。 3.自学生字、词。可借助拼音、字词典帮忙。 4. 检查自学情况。 快速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提问,注意声调) 开火车认读生字。 朗读词语,说说词语的含义。(课件)书法描红练习(课文 后)。 5.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最新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七颗钻石》原文及教案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七颗钻石》原文及 教案 【导语】《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以下是整理的(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七颗钻石》原文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原文】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花儿都凋谢了,草木都枯黄了,许多人和动物都因焦渴而死去。 一天夜里,一位小姑娘拿着一个木头做的水罐走出家门,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找哇,找哇,终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一个很小的泉眼。水从岩缝里慢慢地滴下来。小姑娘小心翼翼地端着水罐,一滴一滴地接着水,很久才接满一罐。 小姑娘抱着木水罐往家走。她看见一只小狗躺在地上,伸着舌头,呼呼地喘着粗气。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捧到小狗嘴边。小狗舔干了水,朝着小姑娘欢快地摇起了尾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木水罐变成了银水罐,进而的水还是满满的。 小姑娘回到家,把银水罐捧到母亲嘴边。就在这一瞬间,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母亲喝了水,感到精神好多了。 金水罐里还剩下一些水,多么清凉新鲜的水呀!小姑娘刚想喝一

口,看见一位过路人站在门外。他脸色苍白,有气无力地说:“小姑娘,能给我一点儿水喝吗?”“好哇!你比我更需要水,把它全都喝了吧。”说着,小姑娘把金水罐递给了过路人。 过路人接过金水罐。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闪闪发光的大钻石,金水罐变成了一个泉眼,涌出了一股清澈的水流。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天上,变成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教案】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从中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进行一个心理小测试。 2、由此,老师想到了一句话: 【课件出示】在自己处于困境中时,也能够想到处在困境中的他人,并且给予他无私的关爱和帮助——这,才是真正的爱心,它比钻石还要珍贵、还要闪亮! 3、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文中的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给予别人帮助的?(困境中) 师述:其实,那时何止小姑娘一人处于困境,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整个地球都处于困境之中。这个困境是指——(缺水)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石头书》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石头书》教案 【篇一】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题目是:22石头书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⑴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生字词。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让学生逐个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⑵指名解释词语: ⑶齐读生字词。

⑷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4、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6、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 1、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清在稳重画出有关的词语。 2、朗读第1、2自然段。 3、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4、过渡:勘探队员的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们,勘探队员到底在干什么?下节课学习。 四、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朗读课文3、4自然段。

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说课稿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说课 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板书)首先说教材 这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的科普故事。把比较枯燥的科学知识寓于充满童趣的情境和对话中。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石头书里的知识和学问。首先介绍了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然后重点介绍了书上的字和画。最后介绍了石头书的用处大、学问多。 二、说学情 三年级是小学语文的中间学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和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受到心智水平的制约,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从文本表面滑过去。特别是对优美生动的语言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还缺乏深刻细致的理解。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分析。 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遇事喜欢刨根问底,尤其对那些新奇有趣的事物,更是充满了强烈的探究兴趣。石头书,就是一个能够吸引学生眼球,吊起学生胃口的概念。尽管学生在生活中见的不多,但会通过科普读物或电视节目等渠道获得一些了解。这是对学生认知心理水平的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年段目标的要求,以及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识字学词。会认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奇怪足迹矿物”等词语。 2、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石头书里的学问,培养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兴趣。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石头里的学问 难点是:揣摩人物语言,从对话中获取知识。

17 石头书-要点梳理

17石头书 【基础须知】 1.我会解词语 勘探(kāntàn):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体位置、大小、形状、成矿规律、岩石性质、地质构成等情况。 聚精会神(jùjīnghuì shén):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奇怪(hào qí):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脚印(jiǎoyìn):脚踏过的痕迹。 足迹(zú jì):脚印。 化石(huà shí):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地壳(dì qiào):由岩石构成的地球表层部分。 刨根问底(páogēnwèndǐ):比喻追究底细,追根究底。 2.近义词 奇怪—奇特许多—很多脚印—足迹 高兴—欢愉学问—学识以前—从前 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刨根问底—追根问底 3.反义词 厚—薄高兴—悲伤长久—短促 缓慢—迅速特别—大凡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重点梳理】

一提到书,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古代的竹简、现代的图书甚至电子书,可是,你怎么也不会想到还有一种“石头书”。那么,“石头书”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读懂这本书又有什么用呢? 石头书就是一层一层的、像厚厚的书那样的石头,尽管它们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但是都有着书的特点——不仅有字,还有画。“字”指的是雨点、波浪等留下的各种痕迹和例外色泽、例外质地的丰盛的矿物。“画”指的是保存着树叶、小鱼等动植物遗体的化石。只要读懂了书上的“字”,我们就可以知道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蕴藏着矿石等;只要看懂了书上的“画”,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生物的进化过程、环境变化的特点和地质变迁的历史等。 【难点再现】 我发现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和其他课文存在着明明的例外,本课主要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叙述。这样写有哪些好处呢? 语言亲密,生动开朗。“呀、哇、吗、呢”这些语气词使用得亲密自然,充分表现了川川和磊磊的天真、开朗。文章条理十分清撤。透过人物的对话,我们依次了解到什么是石头书、什么是石头书上的字和画、读懂石头书有哪些作用等。

Removed_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巴邱小学 陈小红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关心父母。 教学重点:体会孩子们情绪的变化,学习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幻灯片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播放《生日歌》。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首什么歌吗?听到这熟悉的生日歌,你想到了什么呢?生答( )看,谈到生日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悦。可 是有一位老师却在课堂上谈论生日时,遇到了沉默。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17课《可贵的沉默》。板书并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会有什么疑问呢? 二、观察插图,指导说话,学习与图相关的内容。 刚才大家都说的真好,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一定都是善于观察,善于动脑、会学习的孩子。老师请大家来观察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出示图一) 1、仔细观察,说说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下面先请看第一幅图(出示图一)说一说,这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情景? 3、同学们打开书本第72页,在文中找出描写这幅图的内容,大声读一读。谁 愿意来读给大家听? 1、生读,师相机出示幻灯片,指导朗读。“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2、是啊,爸爸妈妈都十分重视我们的生日,又是请客,又是送礼,我们多么幸福啊!这时候的孩子们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感受爱 3、请同学们把这部分内容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4、那我们呢?平常生活中,我们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 (二)、 1、爸爸妈妈为你们做的,可真多啊!老师想现场采访一下,你们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知道的请站起来! 2、你们真是懂事、孝顺而又有爱心的孩子,老师真替你们的父母感到骄傲和自豪。 3、老师发现,坐着的同学都沉默了.老师也想来采访这些沉默的同学,你们刚才在想些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为什么老师说他们犯了错还可爱? 是啊,知错能改的孩子就是可爱的。你们也是可爱的。 (三)孩子们懂事了,他们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 1、孩子们的礼物是稚拙的,但父母却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他们在乎的,不是礼物,而是孩子们的心意! 2、讲到这里,老师不由得想起一句话。“懂得爱,回报爱是一个人的美德!”愿同学们都能做个这样的孩子。 3、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呢? 四、欣赏诗乐朗诵,升华情感,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回报。 1、配乐诗朗诵! 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爸爸妈妈啊说些什么,请写下来:“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3、汇报交流。 4、小结:是啊,爸爸妈妈这种无私的深情的爱,让老师和同学们感动,老师还想告诉大家,不仅有父母,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人在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都应该懂得回报。课后,老师讲送给每位同学一张这样的爱心卡,爱的方式有很多,这些只是老师的建议,老师期待着大家的行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可贵的沉默》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十七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温暖》原文及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温暖》原文及教 案 【原文】 小韩是雷锋班的战士。一天,他的棉裤被汽车电瓶里的硫酸烧了好几个小洞。小韩出车回来得很晚,又累又困,钻进被窝就睡了。 雷锋夜间值班回来,看到有的战士蹬开了被子,便轻手轻脚地过去给盖好。当他发现小韩的棉裤上有好几个小洞时,心想,天气风寒,可不能让小韩穿这样的棉裤出操、出车,就拿起棉裤一针一线地给缝补好,然后轻轻地盖在小韩的身上。 第二天出完操回来,大家围着火炉烤火时,小韩才发现自己的棉裤已经补好了,他惊奇地叫起来:“哎,奇怪呀!这是谁给我补的裤子?”大家你看看我,我瞅瞅你,都摇头说不知道。雷锋在一旁也不吭声,不住地用火钩捅炉子,把炉火捅得旺旺的。 过了一会儿,班里的一个战士终于告诉了小韩:“班长为了给你补裤子,半宿都没睡呢!” “又是班长!”小韩感动得一下抓住雷锋的手…… “这点小事,瞧你大惊小怪的。”雷锋边说边放下小韩的手,又拿起煤块往炉子里添。 炉火烧得更旺了,小韩心里感到暖烘烘的。 【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写本课10个生字,做到知音、知形、知义,能用硬笔规范地书写。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词句,体会“轻手轻脚”“一针一线”“轻轻地”“暖烘烘”等词的意思及在表达上的作用。 3、读懂课文,理解“温暖”的含义,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主动帮助他人的愿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初步培养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鼓励用硬笔书写。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的作用。 3、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人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师:雷锋的画像(挂图或影像资料)。 生:课前搜集雷锋的资料,如故事、日记、歌曲。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浅谈人物,激趣导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