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2010中国综合小康指数:69.7

2009~2010中国综合小康指数:69.7

2009~2010中国综合小康指数:69.7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2016年幸福继续教育部分答案

1.企业中“技能型员工”的比重越来越大,员工不再是为了生存而工作,他们渴望能力的充分发挥和更大的前途 正确 错误 2.针对高级人才,企业一般实行短期激励一种激励机制 正确 错误 3.河南兰考县的县委书记焦裕禄的职业价值观是螺丝钉精神、奉献精神 正确 错误 4.心理学家认为逆商往往就能延生出强大的磁场 正确 错误 5.兴趣不能发展成职业,只能当消遣和爱好 正确 错误 6.个人竞争力的强弱能决定我们核心价值的高低 正确 错误 7.我们要警惕职业光环背后的陷阱,不要去上班 正确 错误

8.在职场“磨合期”有很多关卡可能让年轻人丢失职业幸福感,进而造成人才流失 正确 错误 9.人际关系中交往第一条是志同道合 正确 错误 10.规划可以使人生更有目标和方向感 正确 错误 11.当我们的行为背离了自己的价值观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受到痛苦 正确 错误 12.管理知识和技能是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通用知识 正确 错误 13.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类职业将得到全面发展,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正确 错误 14.职业规划是一成不变的 正确

错误 15.孔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正确 错误 16.社交能力即社会交往能力,是指能觉察他人情绪意向,有效地理解他人和善于同他人交际的能力 正确 错误 17.没有爱自己的基础,即使爱其他的事物,也都是短暂的爱 正确 错误 18.职业生涯规划中,员工的任务是把自己的发展目标融进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并作出切实的努力,创造业绩,实现个人理想 正确 错误 19.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人生需求,特别是高级需求的满足程度 正确 错误 20.君子无德怨自修,小人有过怨他人 正确 错误

提升国民幸福指数

提升国民幸福指数—“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 一:GHN 国民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 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根据荷兰Erasmus大学的RuutVeenhoven教授对中国3次幸福指数的调查,中国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为6.64(1-10标度),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数据表明,即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也并不能保证国民幸福的持续增加。为什么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过去10年中先升后降,表现出与经济发展轨迹之间的非同步性。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初期,物质发展成效明显地呈现出来,那时社会分化程度还不大,社会成员在心理上更多是作纵向比较,与过去的生活水平相比,较容易产生满足感。最近10年,社会结构转型加速,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日益全面触及深层利益,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尤其是贫富差距凸显;在社会心理方面,随着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人们需求层次日益提升,且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因此,需求能被满足的标准相对提高了;而由于资源相对短缺和竞争加剧以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各种压力感大大增加,这一切都强有力地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感对于人的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为心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心理学家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探讨更多地来自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社会老年学三个学科领域。由于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应该说,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此外,对主观幸福的理解还涉及许多分析层面,主要包括认知与情感、个体与群体、横向与纵向、时点与时段,等等。 二:五年计划,五年规划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的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二个“五年计划”。 “计划”是指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规划”则是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计划变规划,是一个进步,表明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破除了。”

2020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考试满分试卷

2016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考试试卷考试科目:2016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考试时间:说明: 1.回答正确的题目显示为“蓝色”,错误显示为“红色”。 2.答案选项中“已勾选”的为考生的回答,“紫色”标识的选项为标准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2分) 1.建立学习型组织是提高组织效率、扩大组织影响、进而提高专业人才职业幸福 感的新途径 正确 错误 2.“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莫言是唯一一个“各个选项都满足、却不幸福的人” 正确 错误 3.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我们自己的价值观 正确 错误 4.职业价值观包含职业道德、职业准则、职业操守和职业幸福感 正确 错误 5.公益事业是一种有偿的行动 正确 错误 6.兴趣不能发展成职业,只能当消遣和爱好 正确 错误 7.为了顺利地跳槽到目标公司,咨询后、规划好再起跳,否则就会屡跳屡败 正确

错误 8.职业幸福感是同事和领导们给的,与自己的个人能力没什么牵连 正确 错误 9.管理阶层跳槽的原因都是因为薪资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 正确 错误 10.我们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暂时没时间陪家人也是可以的 正确 错误 11.我们不要盲目的攀比,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这条路要走的好,走的顺,就要选择适合的职业,做喜欢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职业幸福,才能取得人生成就 正确 错误 12.只有高强度的工作,出色的业绩,才能获得职业幸福感 正确 错误 13.“保持持久的学习毅力”是能够在工作中真正学到知识的重要方法 正确 错误 14.人们评价成功的标准是一成不变的 正确 错误 15.我们可以既爱自己也爱工作,爱自己和爱工作并不自相矛盾 正确 错误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关于我国小康指数的spass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期末作业 题目我国各省小康指数基于SPSS的分析院系 xx00xx00 年级专业

目录 一.数据来源 (1) 二.数据的处理及选用分析方法简述 (1) 三.数据分析 (2) 3.1描述性统计分析 (4) 3.2散点图的绘制 (5) 四.多元回归分析 (6) 五.非参数检验分析 (8) 六.总论 (10)

关于我国小康指数的spass数据分析 一.数据来源 二、数据的处理及选用分析方法简述 在数据文件建立好后,通常还需要对待分析的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加工处理,首先,为了便于数据的浏览,快捷的找到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同时,快捷的发现数据的异常值,先将数据按照降序重新进行排列;其次,为了粗略的把握数据的分布,实现数据的离散化处理和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和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利用spss软件中的分组功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组。鉴于本案例所涉及的变量为

多元变量,包括经济技术,生活质量,社会结构,人口素质,在用SPASS分析是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多元线性回归、非参数检验分析。 三.?spass数据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EXAMINE VARIABLES=x1 BY x2 x4 x5 x6 x3 /ID=dq /PLOT BOXPLOT STEMLEAF NPPLOT SPREADLEVEL /COMPARE GROUP /MESTIMATORS HUBER(1.339) ANDREW(1.34) HAMPEL(1.7,3.4,8 .5) TUKEY(4.685) /PERCENTILES(5,10,25,50,75,90,95) HAVERAGE /STATISTICS DESCRIPTIVES EXTREME /CINTERVAL 95 /MISSING LISTWISE /NOTOTAL. 以上过程是在spass窗口中定义ID和变量所得结果.

幸福指数

浅谈幸福指数 GDP通常被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而环境人文等其它因素却被忽视,纵然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经济发展最终还是为了人的幸福,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同时出现的问题如果单纯看到经济的乐观增长,而忽视了了人民的幸福水平,就会背离经济发展的目标,最终只能适得其反,事与愿违。所以衡量国家的生活条件状况,不能单以GDP来作为衡量目标。 幸福指数是反映人们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幸福感是由人们所具备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从形式上讲,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并不是某种转瞬即逝的情绪状态,而是基于主体自觉或不自觉地自我反省而获得的某种切实的、比较稳定的正向心理感受。从内容来讲,幸福感是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积极的存在与发展状态。幸福感是一种个体的心理体验,但幸福指数反映的则是一种社会事实,或者说社会现象,是一般人或特定的社会群体在特定时期主观生活质量的变化程度。 最早使“幸福指数”这一概念量化成为指标体系的是南亚国家—不丹,20世纪70年代,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国民幸福总值的指标。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

实现幸福为目标。他提出,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不丹国王提出GNN时并不引人注目然而20多年的实践已经引起全世界瞩目。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世界上不少著名的经济学家把目光投向这个南亚小国,开始认真研究“不丹模式”。 幸福是主观的,数字是客观的。幸福感量表就是将主客观成分进行适度的搭配。纯客观取向的幸福感测量,关注的是硬指标,包括人均GDP、失业率、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通货膨胀率等;主客观综合的测量法,除了上述客观指标外,还加入了人们的生活满意度调查;纯主观的测量基于一个假设,所有的客观因素已经通过认知影响到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了,人们对自身的主观幸福评价已经包含了这些客观指标。 世界上最具影响的幸福指数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罗纳德·英格哈特负责的世界价值观研究机构公布的。问题只有一个,而且非常简单,即把所有事情加在一起,你认为你是“非常幸福”、“比较幸福”、“不很幸福”还是“不幸福”。 中国与西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反映形式之一的社会心理都存在差异,因而对于幸福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感受幸

中科院《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展望》

中科院《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展望》 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处于下行通道中,预计全年GDP增速约为6.9%左右。展望2016 年,我国经济增长在面临国际国内诸多挑战的同时,也有深化改革带来的有利因素。预计2016 年中国经济增速仍将进一步减缓,全年GDP增速约在6.7%左右,呈现前低后高趋势,预计上半年GDP增速为6.5%左右,下半年GDP增速有望达到6.8%左右。当前中国经济需要重点解决产能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杠杆率过高与潜在系统性风险过大、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和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等核心问题。 近几年来,特别是2012 年以来,受国际经济形势总体复苏较慢、我国经济三期叠加的压力以及结构性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下行的态势。2015 年我国GDP 增长速度继续处于下行通道中。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2015 年前三季度我国GDP 为48.78 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三季度增长6.9%。虽然GDP 公布数据好于预期的6.8%,但目前的GDP增速已经是2009 年3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2016 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是年末岁初中国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 2016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6 年的经济表现,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十三五”各项经济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展望2016 年,我国经济增长既面临国际国内的诸多挑战,又有深化改革带来的一系列有

利因素。国际方面,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如美国、欧盟等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我国外需形势将有所好转;国内方面,产能过剩的局面尚未得到有效缓解,但经济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深化,产业升级逐步深入。此外,2016 年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一些经济政策尚不明朗,这为判断和预测2016 年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在分析开放经济下2015 年、2016年国际国内经济增长格局的基础上,从三大需求和产业发展的角度对我国2016 年经济走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2016 年经济增长速度和要素贡献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风险。预测结果表明,2016 年我国GDP 增速为6.7%左右,高于为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年增速6.5%的最低值。从时间看,预计2016 年我国经济增长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趋势,上半年GDP 增速为6.5%左右,下半年增速为6.8%左右。 随着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中国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密不可分。2016 年是中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要“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不断的开放,也意味着中国在国际经济格局的重塑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判断2016 年中国经济形势,首先需要在开放经济的视角下对当前国际经济格局进行分析和考察。 2015年,世界经济维持小幅温和增长,但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状况仍然持续分化。美国经济总体而言稳定复苏,延续了小幅增长的态势,第三季度GDP 增速从第二季度的3.9%下降至1.5%,略低于市场预期。欧洲经济在走出欧债危机的过程中,正逐步企稳复苏,欧盟和欧元区在2014 年的经济增长分别为1.4%和0.9%。在欧盟委员会最新发布的2015 秋季预测中,2015 年和2016 年欧盟的GDP 增速分别为1.9%和2.0%;其中,德国的GDP 增速为1.7%和1.9%,法国为1.1%和1.4%,英国为2.5%和2.4%,欧盟对其内部这几个大的经济体均有良好预期。新兴经济体经济状况出现分化,印度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而俄罗斯经济和巴西经济则出现负增长。国际权威机构对世界主要经济体2016 年的增长预期普遍高于2015 年。种种信息表明,2016 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整体将有所好转,特别是考虑到2016 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即将离任的奥巴马政府不会出台激进的经济政策,这意味着对中国经济影响力最为重大的国家的经济政策将保持相对稳定。因此,2016 年对中国而言是能够在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下着力解决内部经济问题的重要时期。 表1 国际机构对世界主要经济体2015年和2016年的GDP增速预测(单位:%)

2020-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深度预测分析

2020-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深度预测分析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分析 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2018年,全球47个国家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0.2万亿美元,占GDP比重的40.3%,平均名义增速为9.2%。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数字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未来,伴随着数字技术持续创新,加速向传统产业融合渗透,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愈发凸显。 各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但各国数字经济发展依然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美国数字经济规模蝉联全球第一,达到12.34万亿美元,中国依然保持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地位,规模达到4.73万亿美元,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分别达到2.40万亿美元、2.29万亿美元、1.73万亿美元和1.15万亿美元,位列第三至第六位。韩国、印度数字经济规模较大,超过5000亿美元。加拿大、巴西、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规模也都超过1000亿美元。芬兰、丹麦、挪威等北欧国家,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奥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等中欧国家,数字经济规模介于100亿美元至1000亿美元之间。欧洲小国立陶宛、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塞浦路斯等,数字经济体量较小,不足100亿美元。 图表2018年全球主要国家数字经济规模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19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排名 在2019年4月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中,中国城市数字经济百城排名榜单中,上海以89.8分卫冕第一,北京89.4分,由2018年的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

数字经济概念与发展体系

数字经济概念与发展体系

前言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 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 影响,不断提高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应用潜能全面迸发,数字经济正在经历高速增长、快速创新, 并广泛渗透到其他经济领域,深刻改变世界经济的发展动力、发展 方式,重塑社会治理格局。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2016 年,中国数 字经济规模达到22.6万亿,同比增长18.9%,占GDP比重达到30.3%,数 字经济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数字经济基础部分增势稳定,结构 优化,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融 合部分成为增长主要引擎,面向数字经济的社会治理模式在摸索中 不断创新。数字经济在各行业中的发展出现较大差异,数字经济占 本行业增加值比重呈现出三产高于二产、二产高于一产的典型特征。2016 年,服务业中数字经济占行业比重平均值为 29.6%,工业中数字 经济占行业比重平均值为17.0%,农业中数字经济占行业比重平均值为6.2%。报告编制了中国数字经济指数(Digital Economy Index,简称 DEI 指数)。DEI 指数表明,数字经济增速显著高于我国 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DEI 预警指数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冷热适中”,处于正常运行区间。预计未来我 国数字经济发展将在“正常”区间上部和“趋热”区间下部波动

调整。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发展数字经济还面临很多问题与瓶颈,主要是新型生产力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核心技术和设备受制于人,人才和投融资体制还无法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经济主要领域数字化转型仍存在较多障碍,国际化拓展刚刚起步,数字经济市场体系尚不健全,经济治理面临全新挑战,全球竞争和话语权争夺日益激烈。 未来几十年,是数字化改造提升旧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发展关键期,是全面繁荣数字经济的战略机遇期。发展契机转瞬即逝,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赢得发展先机。我国应准确把握发展大势,明确历史方位和发展方向,加强统筹谋划,借鉴国际经验,发挥大国大市场优势,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动力,深化改革,努力开拓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

国际宏观经济形势

第一章2016-2020年宏观经济形势总结 第一节2010-2015时期世界经济发展概况2010-2015期间,世界经济整体处于疲软态势之中,各国在复苏之路上走走停停。主要国家相继实施深度的政策调整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10-2015的五年期间,中国面临着高度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国际形势十分复杂,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时和势总体对我国有利。 一、2010-2015全球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2008年,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重创。此后,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但由于结构性问题的存在,导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化。2009年全球经济回升,但从2010年开始,增速明显降低。2011年至2014年,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到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形势基本得以巩固,但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 从世界经济具体表现来说,本研究分别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贸易、社会问题这五个方面着手,对2011年-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做出展望。 (一)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回暖 表1.2009-2015年(预测)世界经济增长趋势 单位:%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4年10月。 如表1所示,2009年世界经济经历严重衰退,于2010年反弹至高速增长状态。2011年,发达经济体平均增速、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速,以及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均比2010年各自增速降低1.3个百分点,说明2011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产出与发达经济体经济产出基本持平。 2012年-2013年,世界经济增速分别低于上年,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是由于自身总需求不足、市场信心匮乏;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则受到自身控制通胀政策的影响以及发达经济体拖累。 2014年,尽管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弱于预期,但增速相比2013年仍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家庭债务调整、缩小财政赤字工作取得进展,增长动力部分恢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则比2013年放缓0.3个百分点。 展望2015年,世界经济表现将略好于2014年,IMF预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为3.8%。 (二)全球就业情况略有改善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失业率大幅下降。2011年-2014年世界平均就业水平有所好转,但各主要经济体就业状况差异较大。此外,以欧元区为典型的青年失业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会导致诸多社会问题,还将长期制约劳动生产率提高。

从人民幸福指数看国民幸福感

从人民幸福指数看国民幸福感 摘要:日常生活总是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经常能够听见身边的人说,今天的某某东西涨了,而工资却没有涨,诸如此类抱怨的言语等等。人民的生活质量是提高还是下降了呢?生活的幸不幸福呢?人民幸福指数是指收入的递增/基尼系数×失业率×通货膨胀,本文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依次分析该公式中的因素及环境,是否会影响人们幸福指数。 关键词:人民幸福指数;国民幸福感 据专家预测,发达国家在2015年GDP增速将在2.58%,而中国2015年GDP增速将在5.81%。[1]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GDP的增速较快,并且引起西方国家的一度恐慌。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中国本来就是发展中国家,起点低,增速快,要想发展,这也是必然的趋势。因此,丝毫没有理由,认为我们国家强大起来了。除此之外,专家预测在2015年欧洲联盟的GDP增速将在1.67%,相对于中国来说也是较低的,然而据调查,欧洲国家的人民幸福指数要远远高于中国,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原因在哪里? 一、国民幸福感的概念定义 国民幸福感是指国民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或幸福的

感觉。从经济学上来说,国民幸福感可以用人民幸福指数来代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民幸福指数是否就能真的代表国民幸福感,这值得去探究。而人民幸福指数是由国民收入的递增、失业率、通货膨胀这几个方面组成。从宏观方面看,我国的国民收入是不断增加,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国民收入是人均收入。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大的国家,国家的大部分财富掌握在小部分人手中,小部分财富却被分给了人口的大部分。因此对于大部分人说,他们的收入并没有明显的增加。而据资料报道,我国近几十年的失业率也只增不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略微下降。因此接下来将讨论国民收入、失业率、通货膨胀这三个因素是否会影响国民幸福指数。 二、我国国民幸福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失业率增加 在我国,对于许多父母来说,孩子上大学就意味着将来有一个比较好的工作,不用跟父辈一样辛勤劳作。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寒窗苦读十几载,毕业后很可能找不到工作。那么失业是什么呢,它对生活有什么影响呢?需要刺激经济的发展。而据资料显示,近些年来,我国的失业率只增不降,实际失业率比登记的失业率要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这是导致国民幸福感下降的原因之一。每天早上起床,想想有好几万人在跟你竞争,害怕哪一天就被解雇了。

2016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2016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作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国内外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走势都十分关注。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分析看待中国经济形势,既要纵向比较,也要横向对比;既要看到增速变化,又要看到结构变动;既要观察运行状况,更要把握发展走势。从整体上看,“形有波动,势仍向好”,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的预期目标。 前三季度经济在波动中实现平稳增长,继续处于合理区间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其中,第一季度、二季度同比增长均为7%,发展平稳,而第三季度增长6.9%,虽有所回落,但稳中有进,仍然是在年初预计的7%左右目标内,符合全年增长预期目标。 纵向比较看,这个6.9%,是在我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情况下实现的,虽然增速比过去两位数时低一些,但实际增量已远超过去。从其他指标看,一是就业形势“稳”。前三季度新增就业已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9月份调查失业率5.2%左右,虽比前两个月稍有上升,但主要的25-60岁就业人员调查失业率是稳定的。二是居民收入“稳”。经济虽有波动,但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改善,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9.2%,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3个百分点。其中,连续3个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三是物价涨幅“稳”。前三季度,物价总水平(CPI)呈现前低后高态势,平均增长1.4%,既没有通货膨胀压力,也没有出现很多人担心的通货紧缩问题。 横向比较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虽继续增大,但与多数国家比,依然有许多亮点。前三个季度,世界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国际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加剧。世界银行、IMF、经合组织等主要国际组织都相继下调了今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值。IMF在10月份最新预测中,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由此前的3.3%下调至3.1%。今年第一、二季度,美国经济环比折年率分别增长0.6%、2.3%,而去年全年增幅是2.4%,今年能否达到去年增速尚存较大不确定性。10月14日,摩根大通将美国第三季度GDP预期由增长1.5%下调至增长1.0%。相比之下,中国经济以6.9%的增长率,依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实属不易。前三季度,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在30%左右,仍是世界经济的“稳定之锚”。 总体来看,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比较平稳,增速换挡比较平顺,继续处于合理区间,与年初设定的预期总量目标相比较,符合发展预期,第四季度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当然,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要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充分考虑经济运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短期困难,长期基本面依然向好 从传统统计数据和分析方法来看,当前经济运行的一些指标彼此间有些不匹配、不同步。比如,经济增速虽逐步放缓,但新增就业总体平稳;工业用电量增速较低、铁路货

2021中国睡眠小康指数调查结果

22中国睡眠小康指数调查结果 日前,由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生命时报社、求是《小康》杂志社等机构联合主办,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传播分会协办、浙江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睡眠小康指数(53538, 1.57, .2%)(53538, 1.57, .2%)调查发布仪式”在浙江安吉召开。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成的调查对象存在睡眠问题,而且女性睡眠问题比男性更为突出。 此次调查活动于XX年3月2日在北京启动,由《小康》杂志社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共同完成问卷设计及调研的主体部分,浙江和也科技补充数据采集,针对中国人的睡眠状况进行了长达近一年的大范围调查研究,旨在全面、真实地了解我国睡眠状况,更多范围内普及健康睡眠知识、唤醒更多人重视睡眠问题。 七成人“睡不好” 调查结果显示对照“入睡轻松、睡中香甜、睡后清醒”的标准,七成(76%)人认为自己存 在睡眠问题,仅24%的人表示自己不存在任何睡眠问题。在回答“决定睡觉之后,您通常需要多长时间入睡”这个问题时,42%的人表示自己的入睡时间在3分钟以上,其中38%的人需要3至6分钟的时间入睡,4%的人需要1小时至2小时的时间入睡,.4%的人需要超过2小时才能入睡。 当问及难以入睡的原因超五成人选择职业发展问题,而家庭关系、家庭财务和单位人际关系问题则分列导致难以入睡问题的二、三、四位。值得注意的是,六成受访者(6.2%)表示面对睡眠问题时,不会选择向专业类机构求助。 女性失眠问题比男性突出 在参与此次调查的女性受访者当中,仅51%的人能够在3分钟之内入睡;4.8%的人需要 花3至6分钟的时间入睡;5%的人需要用1至2个小时的时间入睡;.6%的人入睡时间长达2个小时以上。而在男性受访者当中,能够在3分钟之内入睡的人达到了六成(6.2%),比女性多出了1个百分点;需要花费3至6分钟、1至2个小时、2个小时以上时间入睡的人分别占比38%、8%、.3%,比女性则分别低了5、.7、.3个百分点。 从职业上来说,失眠患者多是财会人员、司机和文字工作者等;而失眠症发病最多的年龄段集中在35至55岁,因为这个年龄段在社会上承受的压力较大。业内专家总结失眠的四大发病因素分别为精神性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 七成人认为睡眠质量与寝具相关

国民幸福指数National Happiness Index

国民幸福指数(National Happiness Index,NHI)是衡量人们幸福感的一种指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居民生活与幸福水平的指标工具。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提升。政府注重改善民生,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经济状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当前,中国政府提倡释放改革红利,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所有这些都将有效促进我国国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National Happiness Index is not only an index which can measure the people's feelings of happiness, but also an index tool to measur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sident's livings, and the happy level of a nation or an are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to the masses' quality living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happy level. The government focuses on bettering the people's livelihood, making efforts to promote the masses'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satisfying the masses' booming needs of material culture. Currently,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advocates to release the revolution bonus, for letting the masses obtain more benefits. All above these will have more effects on lifting our National Happiness Index.

2016中国经济十件大事

2016中国经济十件大事 即将过去的2016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经济积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各项改革措施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经济结构日益优化,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盘点起来,这些成绩凝聚在了一个个值得铭记的大事当中。 1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 【事件】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均保持了6.7%的增速。全年看,中国经济2016年有望实现6.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水平,表现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总体态势。 【评析】“稳中向好”的表现让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特征在2016年进一步显现。2016年中国经济整体表现符合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基本特征,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进节能减排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条件。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指出,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在世界上仍属于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6.7%左右的经济增速明显高于美国、日本及欧盟等经济增速。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在这个基数上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量就会超过1000亿美元,相当于2010年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的增量。从这个角度看,2016年中国在低迷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中创造了耀眼的经济增长亮点。 2 供给侧改革见成效 【事件】钢铁煤炭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商品房待售面积持续下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回落,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0.24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向扶贫、基建、产业升级等领域倾斜……一年来,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全面推开,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评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作实实在在,“三去一降一补”在部分领域的成果超出预期。综合来看,五大任务取得的初步进展带来了生产和需求领域积极变化增多,市场预期明显改善,投资保持平稳增长,企业效益持续好转等积极因素,为接下来的改革奠定良好开局。 香港《大公报》文章指出,与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相比,供给侧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中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3 “营改增”全面推开 【事件】自2016年5月1日起,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全部纳入试点范围。数据显示,1至11月营改增累计减税4699亿元,全年减税总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不少企业都将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红包”。 【评析】“营改增”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着眼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中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施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举措。 全国政协委员张连起认为,“营改增”试点是一场硬仗。这一改革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减税效应、完善了增值税抵扣机制,另一方面也改善了市场的金融环境。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企业减负是尤其重要的,而“营改增”恰恰为降税减费、激发活力、培养税基起到了积

超美国11倍!麦肯锡176页报告解读数字中国领先全球的秘密【附下载】 智东西内参

超美国11倍!麦肯锡176页报告解读数字中国领先全球的 秘密【附下载】智东西内参 看点:到2030年,数字化将转变并创造高达45%的行业总收入。12月4日,麦肯锡发布了长达176页的中国数字经济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电子商务(2016年交易额占全球40%)和数字支付(2016年个人消费交易额交易额7900亿美元,是美国的11倍。)已经领先全球;独角兽公司数量占的1/3,独角兽价值约占全球43%;2014至2016年间风投金额达770亿美元(占全球19%)。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麦肯锡的数字中国调研报告,从国际地位、数字化进展、背后的驱动力,以及政策和商业环境五大维度出发解读国内的数字化生态及其潜力。如果想收藏本文的报告全文(MGI-Digital China: Powering The Economy To Global Competiveness),可以在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回复关键词“nc210”下载。以下为智能内参整理呈现的干货:数字中国引领全球 从一些传统的衡量方法来看,目前中国的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和普及率在全球仅仅居于中游,在2016年世界银行“数字技术普及应用指数”中位列50(共131个国家),“网络就绪指数”第59(共139个国家)。这是以以全国平均发展水平作为衡量依据的。然而,从数字化应用和创投体量来看,中国已

经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大国,在数字服务领域已经实现了净出口(过去五年连续保持年均100-15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并正在改写全球数字化的格局,并为远在海外的创业公司提供支持和启迪。▲中国的数字经济引领全球电子商务和数字 化支付方面:十年前中国的电商交易额还不到全球总额的1%,如今占比已超过40%,据估算已超过英、美、日、法、德五国的总和;移动支付在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中的渗透率也在迅速增长,从2013年的25%提升到2016年的68%,与个人消费相关的移动支付交易额高达7900亿美元,相当 于美国的11倍。▲中国对关键数字技术的风险投资位居世界前三创业和投资方面:全球262家“独角兽”中,三分之一是中国公司,占全球独角兽公司总估值的43%;在金融科技领域,全球每23家非上市“独角兽”中就有9家是中国企业,而且占据了全球金融科技企业总估值的70%以上;中国风投行业从2011-2013年的120亿美元(占全球6%)迅速增至2014-2016年的770亿美元(占全球19%),此间对外风险投资总额达到380亿美元(80%流向发达经济体,75%流入了数字化相关行业)。中国有多数字化? ▲中国各领域数字化指标(资产、用例和劳动力三大维度) 上面的麦肯锡的中国数字化指标,揭示了中国22个领域的5大数字化发展阶段:1、ICT(信息通信技术)、媒体(数字内容提供商和出版商)和金融(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等)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 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 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

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 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 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 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 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