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理论习题(DOC)

民族理论习题(DOC)

民族理论习题(DOC)
民族理论习题(DOC)

讨论

1:联系我国社会实际阐述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意义

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们建立了新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翻身解放;引导各族人民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确认五十六个民族成份,实现了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了空前的民族大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自治地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生产力,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历史性飞跃;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社会文化事业,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密切了党同少数民族群众的联系。新中国成立近六十年来,不管面对什么样的风险和考验,我国始终保持了民族团结、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党的民族政策,既全面考虑了我们这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事实,又全面考虑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在发展水平和文化风俗上存在多样性与差异性的基本事实;既深刻总结了我国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也积极借鉴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既保持基本原则、基本理念的稳定性、一贯性,又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充实、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因而具有历史和现实的科学依据,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我们党的民族政策,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处理民族问题的智慧和心血,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严格执行民族政策,直接关系到党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直接影响到党的民族工作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民族之间的信任和团结。历史经验证明,我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只有在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

民族政策的前提下,才能得以真正搞好和切实加强;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也只有在搞好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凡是民族政策执行得好的时候,民族关系就健康发展,民族团结就不断巩固;凡是民族政策执行得不好的时候,民族关系就遭遇波折,民族团结就受到破坏。

讨论

2: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论有何相同与不同?

答:

一、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民族定义,是由斯大林1913年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二、经过长期的思索与实践,2005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简述中提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三、斯大林基于欧洲和俄国众多民族及其存在发展为基础概况的民族四特征定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但并不能完全套用于中国的实际;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中外民族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现阶段提出的关于民族六特征理论、继承了斯大林关于民族四特征定义中“共同语言、共同文化”两特征,同时明确提出了民族还具有“历史渊源”、“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的共同特征,并强调了宗教在有些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讨论

3: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

1、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

(1)什么是民族同化?

(2)民族同化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民族组合?

(4)什么是民族融合?

(5)民族融合的特点是什么?

2、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

民族同化和民族组合的区别:

(1)民族同化是甲变成乙或乙变成甲,或者是甲乙的某一部分向对方的转化。但是,民族组合是甲、乙等民族或其一部分,组合成非甲非乙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我国少数民族发展中的异源同流就属于这种情况。

(2)民族组合中也许会以某一民族的特征为主要部分,再吸收其他民族的特征部分的内容,它毕竟与一民族完全同类化于其他民族的现象是有所区别的。

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的区别:

它们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范围、发生的结果上不同,实现的途径上也有所不同。(1)民族同化在民族的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它是个别民族的单方面的变化,结果只是个别民族的消失,民族数量的相对减少,而民族现象依然存在。民族融合是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实现的,是全世界一切民族的变化,其结果是人类的民族差别、民族界限的消失。民族作为客观实体自然消失,出现新的人类统一体。

(2)民族强迫同化是凭借暴力和特权进行的。民族融合不是凭借暴力特权的认人为结果,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自然力量的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

(3)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是民族同化。讨论

为什么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内容。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就是要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出发,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不能因某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就歧视或侮辱他们;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应由该民族的干部群众去决定,别的民族或个人不能强制或干涉;任何民族不能以自己民族风俗习惯为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的民族,也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去对待民族风俗习惯,去处理同风俗习惯有关的事情。实践证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由

此说明,各民族无论是保持还是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是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实质上是坚持各民族平等原则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对民族风俗习惯的侵犯,就意味着对民族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的践踏。我国刑法第147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正当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把“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归入“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其实质就是从法律上保护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

二是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每个民族对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往往把其他民族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看作是对本民族的尊重,把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轻视,看作是对本民族的歧视。因此,任何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言行,那怕是出于开玩笑,都容易刺激以致伤害民族感情,不利于民族团结。

三是有利于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本身就是以歌曲、舞蹈、体育的形式来表现的。许多民族往往通过自己的风俗习惯来保存和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例如,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自己富有特色的文学艺术,有很多是以唱山歌和讲故事的民间口头文学形式在群众中代代相传,并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有些表现在他们具有特色的日常用具、衣饰、建筑、手工艺品等方面。正是由于民族风俗习惯上的千差万别,构成了民族文化的多彩多姿,使文化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利于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如何尊重少数名族的风俗习惯

指的是各民族在衣着、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的总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条件和生活条件下逐步形成的,是

经过世世代代的演变流传下来的,它同各民族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表现了各民族的历史、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心理状态,反映各民族的不同特点。由于各民族的特点和习俗是长期形成的,所以一经约定俗成,就具有传统的公共约束力,于是就逐渐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广泛的群众性的风俗习惯。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就是尊重少数民族人民,尊重民族平等,尊重民族感情。在民族交往中,是否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关系到是否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维护民族团结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党和国家一贯实行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把它作为一项实现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措施。我国的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有明确规定: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受到法律保障的。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多选题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 )。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 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 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E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民族理论( ABCDE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 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C.社会属性 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BCDE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BCDE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文化 D.共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 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BCD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D )。A.民族特征 D.民族意愿 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ABE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E.跳跃式发展 2.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CD )。 A.社会生产C.内部交往程度D.外部交往程度 3.民族发展包括 ( BCD )等。B.经济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 4.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ABCDE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A.民族结构B.民族素质C.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E.社会环境 5.强迫同化是指丧失本民族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特征的变化过程是( ABCD ) 。A.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 B.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 C.是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D.是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 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 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B.民族利益的照顾 C.民族权利的保障 E.民族发展的促进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BCD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1.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BD )。A.普遍性 B.国际性 D.敏感性 2.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 DE )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D.民族的活动中E.民族的交往联系中 3.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 ABDE )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A.地域B.民族D.经济E.文化 4.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 BCDE )。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一些鲜明特点。 B.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C.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 D.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E.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民族宗教理论心得体会

民族宗教政策学习心得篇一 8月9日的“两学一做”学习活动,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几千年来,各族人民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团结,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建立了休戚与共的紧密关系,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全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行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真正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和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正确处理宗教问题,一是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二是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是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我们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不信仰宗教,但我们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要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积极力量。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是最好的。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是最成功的。实践充分证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继续坚持不懈

地在全社会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及民族基本知识的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强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新疆的良好氛围。 民族宗教政策学习心得篇二 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我我学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之后,感到受益匪浅,感触很深。通过学习我明确了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代表共产党员可以信教。我们党宣布和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这当然不是说共产党员可以自由信奉宗教。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是对我国公民来说的,并不适用于共产党员。一个共产党员,不同于一般公民,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成员,毫无疑问地应当是无神论者,而不应当是有神论者。通过学习我加深了对宗教本质的认识。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产生的社会现象。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对社会的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宗教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通过学习我加深了对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认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观点。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这是一项长期政策。我想,我们党之所以制定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基于对宗教本质的深刻认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 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 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 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 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D)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 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决定的。 A.结构 B.性质 C.社会基础 D.发展规律 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 A.平等 B.团结 C.互助 D.和谐 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 C.互助与互利 D.和平与发展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ABCE)。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ABCE)。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 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BCE)。 A.民族团结的实现 B.民族利益的照顾 C.民族权利的保障 D.民族经济的进步 E.民族发展的促进 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ABC)。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E.政治因素 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ABCD)。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 四、辨析题 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对) 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错,民族群体间的关系) 3.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对) 4.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错,民族平等有不完全性)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错,也会给民族关系带来一些消极因素的作用) 五、论述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里,我国各民族平等和谐、团结奋斗、繁荣发展,是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1)各民族间的交流增多,杂散居现象更为普遍,民族关系更加密切。 (2)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增多,差别性越来越小,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 (3)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兴旺发达。

民族宗教知识考试(一)

民族宗教知识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共有(B)个少数民族成分。 A、55 B、56 C、45 2、我国有少数民族自治区(B)个。 A、4 B、5 C、6 3、在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C )。 A、蒙古族 B、壮族 C、回族 4、中国宗教具有的特征是(A) A、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B、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C、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5、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C)起着重要作用。 A、文化 B、习俗 C、宗教 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宗教共同遵守的一个原则是(B) A、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 B、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自养、自传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自养、自传 7、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变本民族风俗习惯的( C )。 A、方法 B、理由 C、自由 8、《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指出,(C)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大原则。 A、和谐发展 B、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C、民族团结 9、现阶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A)。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B、增强民族团结 C、抓好民族地区的教育 10、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 A )。 A、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B、加快发展 C、团结互助 1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B)的分布局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A、高度聚居 B、大杂居、小聚居 C、小集中、大分散 1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为( C )。 A、民族自决 B、联邦制 C、民族区域自治 13、国务院分别于1988年、1994年、1999年、2005年、(B )年召开了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A、2010 B、2009 C、2011 14、民族从其本质出发,具有(C )、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等四个基本特征。 A、共同文字 B、共同习俗 C、共同语言 15、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广泛进行(A )的宣传教育,使之牢牢扎根在各族干部群众的心中,成为推动事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的强大精神力量。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英雄主义 16、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重大的(C )。 A、和谐问题 B、社会问题 C、政治问题 17、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 B )平等。 A、相对 B、一律 C、绝对 18、我们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我国宗教( B )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自主自养 B、独立自主自办 C、自传自治 19、( B )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们党对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A、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B、宗教信仰自由 C、尊重和保护公民 20、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自(A )起施行。 A、2004年11月30日 B、2005年3月1日 C、2006年3月1日 21、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 C ),努力使广大信教群众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等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 A、互不干涉 B、兼顾各方意愿 C、相互尊重 2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保护合法,(A),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A、制止非法 B、严禁非法 C、打击非法 23、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 A )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A、不同 B、相同 C、不相同 2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 )部门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行政管理。 A、行政执法 B、公安 C、宗教事务 25、宗教团体应当对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 B )。 A、相一致 B、相适应 C、相融合 26、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妨碍社会管理秩序,侵犯公私财产等违法活动,构成犯罪的,依法( C )。 A、治安管理处罚 B、追究民事责任 C、追究刑事责任 27、伊斯兰教最终取代佛教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的时间是( B ) A、公元14世纪初 B、公元16世纪初 C、公元15世纪初 28、最早传入新疆的外来宗教是(C ) A、佛教 B、道教 C、祆教 29、新疆现有宗教有(A ) A、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道教 B、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C、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道教 30、在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C)

民族理论考试题解

民族理论题目 吴松海 1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三股势力:就是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 3四个认同:一.强化祖国的认同,二.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 三.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四.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 4我国处理民族宗教的四个维护原则:必须坚持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5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色: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和谐。 6我国民族关系的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7我国少数民族干部的特点和优点: 8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是哪些?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成立)和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成立),还有30个自治州、116个自治县、3个自治旗。 9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级别?我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目前中国共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括号内为设立时间及行政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呼和浩特) (第一个建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15日,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银川) 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拉萨)(最后一个) 还有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此外,还建立了1100多个民族乡。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拥有广泛的自治权 10我国民族自治区是哪些?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11我国最最早成立和最密集最大的自治区? 12我国民族乡及其性质?民族乡是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在相当于乡一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的基层行政区域。民族乡是我国基层政权的一种形式,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重要补充。它是我国在不具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条件的少数民族较小的聚居地方建立由少数民族自主管理内部事务的乡级基层政权 13民族自治机关及其性质?各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是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的基础和前提。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成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14民族自主权?

民族理论习题库

第十章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资源开发 习题 一、单项选择 1.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是 A.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B.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 C.巩固民族关系 D.加强民族团结 2.自治机关民族化的核心任务是 A.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 B.巩固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 C.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教事业 D.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 3.年,延安民族学院创办,成为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的摇篮。 A.1941年 B.1942年 C.1943年 D.1944年 4.年,政务院召开会议,决定创建中央民族学院。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5.目前我国共有民族院校所 A.12所 B.13所 C.14所 D.15所 6.我国宪法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A.主任 B.副主任

C.主任或副主任 D.所有正职 二、多项选择 1.新时期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指导方针是: A.革命化 B.年轻化 C.知识化 D.专业化 2.下列人员中,哪些属于建党初期参加革命并加入党组织的优秀少数民族成员:A.邓恩铭 B.马骏 C.张伯简 D.乌兰夫 3.下列哪些民族院校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建立的: A.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B.大连民族学院 C.湖北民族学院 D.贵州民族学院 4.下列哪些民族类高校是在改革开放以前建立的: A.西藏民族学院 B.广西民族学院 C.广东民族学院 D.云南民族学院 5.1950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该方案确定的原则有: A.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各少数民族干部 B.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与技术干部为辅 C.以培养迫切需要的专业与技术干部为主,普通政治干部为辅 D.既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又要培养适当数量的从事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6.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族干部培养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培训体系,它包括:A.相关的正规院校 B.各民族院校民族干部培训班 C.党校、团校、干部院校等培训机构 D.社会办学培训机构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开卷)汇总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开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 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 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政治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B. 经济发展 D. 社会发展 2. 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 A. 1954 年 B. 1965 年 C. 1978 年 D. 1987 年 3. 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同化。 A. 自觉 B. 自由 c.自然D. 自愿 4. 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 A. 求同存异 B. 和平共处 C. 互助与互利 D. 和平与发展 5. 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是( )。 A. 民族平等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 民族经济发展 D. 民族文化教育发展 6. 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 )个。 A. 28 B. 35 C. 44 D. 55 7. 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 )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 彻底解决民族问题 B. 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 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 8.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 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A. 11 C. 13 B. 12 D. 14 9. 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 )。 A.原则性 B. 灵活性 c.原则性和灵活性D.前瞻性 10. 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 A. 自主、自立、自生 B. 自治、自养、自传 C. 自办、自收、自支 D.自立、自养、自强 二、多项选择题 1 1.民族理论( )。 A.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 是一门理论科学

民族理论习题库

第十章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 习题 一、单项选择 1.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会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A.2003 B.2004 C.2005 D.2006 2.新世纪新阶段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主题,其精神实质是: A.要进一步凝聚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B.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C.促进各民族的发展进步 D.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集中表现在 A.民族分裂运动的挑战 B.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强经济、文化发展 C.民族关系不协调、民族冲突频频发生 D.阶级矛盾 4.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的钾盐占全国的90%以上。 A.宁夏 B.青海 C.新疆 D.内蒙古 5.年,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面展开。 A.2000年 B.1999年 C.2003年 D.1998年 6.西部地区包括我国个省、市、自治区 A.11 B.12 C.13 D.14 7.我党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D.民族和谐 二、多项选择 1.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

A.共同团结奋斗 B.共同繁荣发展 C.发展民族经济 D.提高民族素质 2.胡锦涛同志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 A.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 B.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上来 C.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D.切实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A.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是现阶段中国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 C.是缩小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需要 D.是缩小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需要 4.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资金支持,需要: A.坚持以政策性投入与商业性投入相结合的原则 B.坚持以商业性投入为主的原则 C.坚持以政策性投入为主的原则 D.支持民族地区通过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5.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改革的中心任务是: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破除一切阻碍和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经济体制 D.破除一切阻碍和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旧的政治体制 6.民族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内蒙古的占全国的90%以上。 A.稀土B.铌C.钾盐D.煤 7.改革开放后,民族地区的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包括: A.建立了以资源为主体的门类基本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 B.建立了以粮食生产为主导的现代综合农业体系; C.建立了以铁路为骨架,以公路为支撑,协调发展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D.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的局面 三.简答题 1.“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的内涵是什么? 2.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四、材料题 X民族乡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某国家级贫困县,人口约1万人,人均耕地2亩。由于交通不便,山清水秀的X民族乡建国以来一直以农业种植为主,经济比较落后(2000年该乡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为700元)。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引下,2002年该县进行了大规模的资源勘探,结果表明X乡拥有一定储量的煤炭资源可供开采。为了尽快致富奔小康,该乡政府将煤矿开采权承包给东部开发商,在乡政府一路绿灯的支持下,该煤矿企业很快开始生产。三年后,在煤矿的带领下该乡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3200元,2007年更是增加到4800元(比全国农村水平稍高)。然而,该乡自然环境同时急剧恶化,因为煤矿排污一直超标,但相关监管部门毫无作为,权威专家评估后指出,短期内该乡生态环境难以恢复,而该煤矿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多选题

多项选择题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ABDE)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 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CE )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 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民族理论( ABCDE )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是一门理论科学 C.是一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 E.是一门新兴学科 5.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AC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C.社会属性 6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ABCDE)。A.血统B.生活C.语言D.宗教E.风俗习惯 7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ABCDE )。 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C.共同文化D.共同经济生活E.共同心理素质 8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ABCD )。 A.奴隶制民族B.封建主义民族C.资本主义民族D.社会主义民族 9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AD )。 A.民族特征D.民族意愿 10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ABE )。 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E.跳跃式发展 11.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ACD )。 A.社会生产 B.社会分工 C.内部交往程度 D.外部交往程度 12.民族发展包括( BCD )等。 B.经济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 13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ABCDE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A.民族结构 B.民族素质 C.民族关系 D.自然环境 E.社会环境 14.强迫同化是指丧失本民族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特征的变化过程是( ABCD ) 。 A.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 B.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 C.是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 D.是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 15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1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ABCE )。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 17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BCE )。 B.民族利益的照顾C.民族权利的保障E.民族发展的促进 18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ABC )。 A.自然因素B.民族自身因素C.社会因素 19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ABCD )。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D.民族间通婚情况

2019中央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2017中央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 1.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 )渊源和(族体 )渊源等。 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 次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 民族特征 )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 )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C)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朝 D.隋唐 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D )。 A.血统 B.语言 C.风俗习惯 D.自然力 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D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D )。 A.1954年 B.1965年 C.1978年 D.1987年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ABCDE)。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ABCDE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文化 D.共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 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ABCD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D )。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 C.现实依据 D.民族意愿 E.就近认同 四、辨析题 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还有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 五、论述题 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13 相同点: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不同点: (1)视野更加宽阔,更侧重于人类社会发展中从部落发展而来的民族,可涵盖现今的绝大数民族。

2017年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2015 2016 2017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填充题 1.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保障族籍权利)、( 参政权)、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2.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3.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4.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5.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6.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7.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8.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9.民族发展( 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10.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11.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P13)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12.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13、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过程中的产物。 14、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15、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16、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17、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18、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19.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P50)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 20.民族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21.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2.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 23.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24.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 矛盾)的状况,即民族问题。 25.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配)、文化发展的需求。 26.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27.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集约型)的、(素质和效益较高)的经济增长方式。 28.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标志)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前提)。

民族宗教知识答题

统战民族宗教知识答题 单位_____姓名_____得分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共有(B)个少数民族成分。 A、55 B、56 C、45 2、我国有少数民族自治区(B)个。 A、4 B、5 C、6 3、在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B )。 A、蒙古族 B、壮族 C、回族 4、中国宗教具有的特征是(A) A、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B、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C、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5、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C)起着重要作用。 A、文化 B、习俗 C、宗教 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宗教共同遵守的一个原则是(B) A、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 B、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自养、自传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自养、自传 7、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变本民族风俗习惯的(C )。 A、方法 B、理由 C、自由 8、《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指出,(C)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大原则。 A、和谐发展 B、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C、民族团结

9、现阶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A)。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B、增强民族团结 C、抓好民族地区的教育 10、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A )。 A、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B、加快发展 C、团结互助 1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B)的分布局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A、高度聚居 B、大杂居、小聚居 C、小集中、大分散 1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为(C )。 A、民族自决 B、联邦制 C、民族区域自治 13、国务院分别于1988年、1994年、1999年、2005年、(B )年召开了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A、2010 B、2009 C、2011 14、民族从其本质出发,具有(C )、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等四个基本特征。 A、共同文字 B、共同习俗 C、共同语言 15、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广泛进行(A )的宣传教育,使之牢牢扎根在各族干部群众的心中,成为推动事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的强大精神力量。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英雄主义 16、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重大的(C )。 A、和谐问题 B、社会问题 C、政治问题 17、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 B )平等。 A、相对 B、一律 C、绝对 18、我们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我国宗教( B )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自主自养 B、独立自主自办 C、自传自治 19、( B )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们党对宗教

民族理论08试卷A

注意事项: 1.考生将姓名、学号等信息写在试卷相应位置; 2.必须使用蓝(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规定位置答题; 3.注意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A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 A.1979年B.1952年C.1984年D.1956年 9.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有 A.44个B.45个C.46个D.47个 10.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 A.1947年B.1948年C.1949年D.1950年 11.到目前为止,我国共建立了民族自治区 A.3个B.4个C.5个D.6个 1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A.80%左右B.64%左右C.45%左右D.27%左右 13.做好民族工作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A.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B.正确执行民族团结政策 C.大力举办民族教育D.各民族一律平等 14.1999年由国家民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倡议发起的一项边境建设工程,实施范围是我国135个陆地边境县(旗、市、市辖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8个边境团场。这项工程的名称是 A.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B.兴边富民 C.国防建设工程D.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工程15.克拉玛依油田位于 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 16.旗袍是中国以下民族的传统服饰 A.汉族B.满族C.蒙古族D.瑶族 17.《阿诗玛》是中国以下民族的民间长诗 A.傣族B.苗族C.白族D.彝族 18.好来宝是中国以下民族的民间曲艺

A、哈萨克族 B、朝鲜族 C、撒拉族 D、蒙古族19.泼水节是中国以下民族的传统节日 A.京族B.壮族C.傣族D.苗族20.“那达慕大会”是中国以下民族的节庆活动 A.柯尔克孜族B.俄罗斯族C.塔塔尔族D.蒙古族21.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之一,他的民族成分是 A.汉族 B.蒙古族 C.满族 D.水族 22.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共有 A.8个B.9 个C.10 个D.12个23.“芦笙会”是中国以下民族的重要节庆 A.苗族B.瑶族C.畲族D.布依族 24.根据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1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情节严重的,其处罚为A.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B.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C.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D.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5.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自治州 A.30个B.35个C.25个D.20个 26.、作为中国现代杰出的革命军事家、战略家,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的粟裕的民族成分是 A.蒙古族 B.苗族C.侗族 D.土家族 27.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的共同因素 A.在逐渐增多B.在逐渐减少C.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D.正在消失28.除特殊情况外,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顺序是 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 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 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 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 29.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A.中央民族工作会议(1992年1月)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综合练习测试题(四)及参考答案

综合测试四 一、填充题 1.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统筹(),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因地制宜。 2.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国家帮助和()相结合 3 4 5 ( 6. 7. 制、( 8.)9.)、 10.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发展的内容之一,又是民族发展的()之一,而且文化发展常常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因而对整个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 的()。 11.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和(),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

1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和()的长期稳定。 13.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规律、()规律和()规律。 14.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民族本身()和()以及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 15 1.21 A. B C D 2 A B C D 3.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工厂企业,建设各种项目和基地,都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 A.有利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B.帮助和扶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D.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 4.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这一行动叫做()。 A.西部开发 B.手拉手行动 C.阳光工程 D.对口支援 5.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 A 6 量的( A. 7. A. 8. A. C. 9 A. 10 A.满、回 B.回、壮 C.满、壮 D.满、蒙 1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A.11 B.12 C.13 D.14 三、多项选择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