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电影未来

微电影未来

微电影未来
微电影未来

中国微电影发展困境及出路

卢伟张昆

2015年07月16日15:05 来源:今传媒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摘要: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信息传播碎片化、大众文化多元化、电影与广告的完美融合等因素,进一步助推了微电影的迅猛发展。微电影的发展前景看似一片大好,但在微电影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其潜在的经营困境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试着从盈利模式这个视角来探寻微电影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电影;微电影;盈利模式;文化产业

微电影(Short film)是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指的是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小型电影,是在电影和电视剧艺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小型影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观赏性。微电影的播映主要是运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并且适合于普通观众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欣赏。微电影最初来源于网络短片,从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和甘健出品的短片《我爸》《线索》,慢慢演变成了微电影。2010年末,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微电影的《一触即发》,引爆了中国的微电影市场。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视频市场上非常的火热,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作品良莠不齐,市场管理不规范,盈利模式过于单一,严重依赖于广告投资盈利模式等因素,制约了微电影发展。所以,如何探索出新的盈利模式成为中国微电影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微电影兴起的文化与市场环境

一种新的传播现象或传播行为的产生是有着其深刻的文化与市场环境以及内在的驱动因素[1]。微电影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兴电影形式,其快速发展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究。

1.网络信息化。目前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和创新,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模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产业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且日益重要的一部分。一方面,信息产业的发展促使各个国家对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以制造为主的经济产业到以信息为主的经济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几年来,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应用发展的异常火热,显示了网络信息产业所带来的巨大经济价值,网络信息产业变得更加炙手可热,以网络信息为依托的企业不断兴起;另一方面,数字信息技术的进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人们对于信息的接收、思考和反馈变得越来越重要,网络信息传播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数字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使其以前所未有的优势渗透到了

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网络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互动交流的新空间,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微电影是网络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数字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微电影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平板电脑、PSP等移动终端的功能日益发生变化,不再单纯的为了人们的通讯、消遣服务,其作为新兴媒介的即时性、互动性不断显现出来。移动终端的优势渐强,规模也不断扩大,移动终端上网用户将会逐渐超越PC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微电影借助移动终端传播,充分把握了新兴媒介互动性、移动性和碎片化的发展趋势[1]。

2.信息传播碎片化。当今社会,信息资源极度丰富,信息制造和信息传播量日益膨胀。人们通过网络媒体可以接受非常多的信息,但是很多情况下对接受的信息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没有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这不仅是网络媒体信息的重复、冗杂和繁多而造成的,人们目前接收信息时间的零散性、注意力的碎片化也是重要的一个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国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与国民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形成正比,人们的生活脚步不再轻松。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使得人们没有大块的时间进去休闲娱乐、获取信息,催生了人们休闲时间零散性和碎片化。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和移动终端的发展,携带便捷的手机、平板电脑、PSP等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在很多零散的时间通过移动终端来进行阅读,像排队、等车的无聊时间,茶余饭后的闲暇空闲都可以利用起来,以前零散的时间越来越重要。

由于时间的碎片化,使受众经常在短暂的空闲时间内进行快速阅读,注意力长时间集中的情况越来越少。他们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这就催生着新的传播方式来适应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微电影的出现迎合了现今社会受众的需要,通过便利的移动终端,利用琐碎的时间进行消遣娱乐,在形式上契合了受众即时消费的诉求,在传播方式上满足了“碎片化”需求。

3.文化传播的新发展。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文化的教化功能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国内一些代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影片宣传,城市纪录片、美食纪录片、党政纪录片、公益广告短片等渐渐丰富起来。其中类似《舌尖上的中国》《大国崛起》这些记录片传播广泛,被人们熟知。但还有一大部分短片,由于各种传统和现实因素的制约,传播效果并不理想。主题的限制造成了题材上的单一性、重复性,传统制约和非创意团队的制作则造成了电影美学上的平庸性、教化性。影片的宣教功能淹没了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这使得一部分“主旋律”影片在艺术上、市场上乃至意识形态教育上都没有获得想象中的传播效果[2]。

在市场商品化与大众文化流行的背景下,文化已渐渐摆脱了历史的重负,历史的、批判的、教诲的色彩越来越淡,休闲的、消遣的、戏谑的色彩越来越浓。追求休闲、渴望娱乐成为当下人们解除压力的最佳方式,无厘头式的搞笑、对信息的解构和对生存现状的追问成为微时代的独特现象[3]。这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微电影是微时代所需要的传播方式,微电影对于意识形态及理念方面的塑造功能较强,通过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快速的节奏使人们在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内不知不觉的接受文化的渗透。若微电

影自身的大众性、娱乐性能够与主流意识形态结合起来,在轻松娱乐的同时传递主流价值观、传递真善美,达到艺术与教化上的结合,将成为传递主流价值观的新的宣传途径。

4.宽松的政策背景。国家广电总局在2011年出台的“限娱令”限制了娱乐节目的播出和新版块模式节目的引进,需要出现新的影视或节目形式来满足人们对于这一空缺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的作品形式的出现和发展。广电总局于2011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对电视剧中插播广告的现象进行了多方面限制。影视剧中插播广告现象的减少,使得广告黄金时段的减少与市场需求的增长形成了矛盾,广告投放费用不断增长,2012年多家卫视广告投标的数额创下新高。广告费用剧增,而人们对于电视广告、植入广告的接受度越来越低,这需要一个新的营销模式来进行广告宣传。微电影将企业产品和品牌理念融入到影视创作中,开启了新的广告模式,推动广告创作走向全新的“微时代”。

随着科技进步,手机的普及和通讯网络的升级,未来微电影播放渠道将逐渐集中于新媒体上。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都强调,要加强新兴媒体建设,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中央的大政方针鼓励和支持了业界在新媒体这一平台上注入类似微电影的新鲜血液,这些行业都是微电影生存和发展的土壤[4]。

二、微电影的经营困境

微电影是广告和电影相结合催生的产物,在现在的发展阶段,微电影主要的盈利集中于广告商定制赞助、做贴片和广告植入,要想让优质微电影延续下去,就需要拓展微电影的商业运营模式。诸如:网络付费点击播放模式、版权购买模式、院线发行放映模式、有线电视双重盈利模式和其他盈利模式[5]。就中国当前形势而言,网络付费和版权购买是中国最需要开辟的道路,但这两种盈利模式的开辟也面临着极大的困境,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调整。所以短期内,付费观看、版权购买等盈利方式不稳定,微电影的主要盈利方式还是广告,广告仍是微电影盈利的必争之地。

1.商业广告盈利模式的局限。商业广告模式的转变和互联网视频交流模式的成熟是催生微电影的两个决定性因素[6]。微电影目前还没有成功的收费模式,概念与模式都不是特别清晰,要在激烈竞争的电影市场站稳脚步,只能先依靠广告来获取利益。目前的商业广告微电影大致分为两类:植入广告微电影和广告定制微电影,其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微电影的低制作成本、不受时限的影响、受众易于接受的传播方式都让微电影成为了广告主想要抓住的新的营销方式。微电影不仅能够在电影中宣传产品,还能够将品牌的价值理念融合到影片中,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品牌的价值理念,不引起反感,所带来的精神方面的渗透更是优于传统电视广告的一个方面。

图1 广告定制微电影模式

图2 微电影植入广告模式[7]

微电影与广告的合作互惠互利,对双方都是很好的选择。微电影虽然具有草根性和微投资的特征,但是充足的资金设备投入仍然是微电影质量的保障。同样时长的微电影,精良的制作团队、高额的投入、先进的设备自然是提高质量的关键。广告的投入能够为微电影提供更加充足的物质条件,所以微电影目前对广告的依赖性很大。

广告投入使得微电影的质量有所提高,然而巨额资金投入的背后,也难以避免地造成影视艺术与广告需求的冲突。广告商业微电影的商业属性破坏电影的正常叙事,大量与剧情脱节的、突兀的植入广告的存在,使得很多微电影更像是一种剧情较强的广告片而已[8]。目前大众对于广告商业微电影中的商业元素并不反感,其中的商业品牌价值观也易于接受。但是太过明显的广告痕迹,会消解故事情节的感人程度。不断出现的产品让大众慢慢开始抵制商业因素,到时候所产生的广告效益大大减弱,微电影的艺术性也被降低。

随着广告微电影越来越多的出现,大众对于广告因素会慢慢变得敏感。对于微电影中品牌价值观的传播,慢慢会出现审美疲劳。微电影最初以新颖的形式赢得受众的青睐,但随着其渐渐渗透入人们生活,刚刚入市的新鲜感不在,面对信息充盈的微电影市场,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大众的反感。

2.付费模式开发的困难。微电影是艺术与商业的有效结合。当前微电影有广告主投资拍摄的品牌微电影,也有视频网站自制的微电影,但是更多的素材来源于草根群体自发创作的微电影。很多优秀的微电影并没有受到版权的保护,这是微电影发展甚至是文化产业发展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微电影从版权保护、购买版权开始,走网络付费播放模式才是下一阶段的发展道路。然而对于中国的消费者而言,免费服务一直是大众的消费习惯,以至现今微电影尚未形成付费观看模式。

采用网络付费观看模式,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微电影作为营销手段的作用,为广告商创造利润;另一方面,视频网站自制的微电影或者是通过购买“草根”拍摄的微电影的版权,可以最大限度使视频网站进行差异化经营,激发“草根”一族的创作积极性,通过点击率的积累和付费模式迅速收回拍摄或购买成本(如图3所示)。在此模式运行中实现广告商、网站经营者、“草根”等多方面的互利共赢[5]。

图3 网络付费播放模式[5]

付费观看模式在国外属于主流的视频观看形式,我国引进的海外经典电影大多要根据对方的要求实行付费观看的模式。而国内视频网站目前主要以广告费用为主,很多视频网站负担过重,也试图采取付费观看的模式,爱奇艺、乐视、搜狐高清等都在尝试付费模式,有的还开辟了付费观看专区。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的付费观看模式的推出还是困难重重,用户数量少、续费率偏低、版权费过高等问题慢慢涌现。据了解,推行付费的视频网站并未发布任何付费的用户数与收入比例,主流的第三方咨询公司也尚未发布任何与视频网站付费业务相关的数据与报告,可见这块业务仍在缓慢的摸索期。优朋普乐董事长邵以丁表示,付费业务在PC端将是一项长期又辛苦的工作,这种现状是视频行业发展初期,不注重知识产权与用户习惯造成的,现在虽然各家都开通了付费业务,但是,用户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9]。国内用户习惯了免费播放的模式,大部分用户遇到需要付费才能观看的情况,一般都会选择去其他渠道寻找,找到免费的资源进行观看。不少学者表示,我国网络视频受众的惯性思维与付费观看的模式不一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成为视频网站的主要盈利模式。

由于国内的用户习惯和知识产权的现状,付费观看模式还需要长远的过程才能够普及,对于微电影来说,需要更加漫长的过程来进入到该模式中。在此期间,也许微电影会有其他变革也未可知,所以,目前来讲,付费观看模式对微电影来讲,还是困难重重。

3.版权保护的困难。在网络时代,突破版权保护的瓶颈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对于微电影来讲,困难的可能不只是在管理、制度、技术方面,关键是微电影制作者版权保护的主观意识不够强。随着微电影的发展,版权问题会成为其成长道路上的阻碍,若不能良好的保护微电影的版权,会打击微电影创作者的积极性,微电影的产量和质量也将受到影响。如何能

够让作为弱势的微电影创作者和真正的影视导演一样拥有话语权,这一点对于版权保护至关重要但却相当困难。现今在大学的影视课堂上和社团组织里,微电影是最适合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影视创作的方式。然而,就是因为微电影创作者多为以学生为主的尝试性创作群体,所以在版权的处理方面一直难以形成强势的氛围[10]。

微电影具有草根性的特点,很多草根制作者希望通过微电影来进行自由表达,将这种贴近大众的生活感悟传播出去,引起大家的共鸣。他们通过自媒体的方式或者上传视频网站来吸引用户观看,更多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递。例如学生拍摄的微电影,他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观看,但是并未想过版权保护的问题。而且,草根创造群体的专业技能有所欠缺,创作出来的作品不够精良。其结果是微电影作品良莠不齐,真正对得起电影这一称呼的微电影可谓是凤毛麟角。这样的作品,想要吸引购买版权的用户,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很多创作者将作品直接投放在网络上,放弃版权的争取。

微电影目前的盈利模式过于单一,其限制所带来的影响在微电影产品发展的过程中会越来越显著。很多对微电影产品感兴趣的年轻导演、影视爱好者们经过对微电影的试水,发现盈利方面的困难,从而消解他们的从事微电影制作的积极性,微电影的生机和活力也将慢慢消失。

三、微电影未来的出路

我国微电影发展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在盈利模式方面的探索还是困难重重,但是从市场和政府管理情况来看,行业前景比较乐观,政府对于微电影的政策支持也许能够成为微电影成长的新动力。

1.开设微电影频道,制作、选取优良微电影进行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微电影频道于2013年5月18日正式上线开通,是由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央新影微电影文化发展基金联合打造的中国第一个专业微电影互联视网平台[11]。

以央视微电影频道已经启动的《唐代诗词故事108部系列微电影》活动为例,该系列微电影以初唐、中唐、晚唐时期的唐诗背后的故事为主题进行创作,拍摄108部微电影,希望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手法进行完美结合。

该系列微电影的优势在于:第一,在制作方面,微电影的资金、剧本、导演、演员等都有拍摄单位进行负责,众多著名导演和演员加入了拍摄阵营。草根群体拍摄微电影时,经常因为人员、设备、资金等问题而影响微电影的质量,央视微电影频道所制作的微电影在这方面的困难相对较少;第二,在宣传发行方面,中央电视台的平台本身就受到大众的关注,此次微电影活动还能通过央视的力量进行宣传,如在《新闻联播》已经播出过该活动开启的情况。在发行的时候,通过央视的平台力量进行推广,会引起较高的关注度;第三,在创意方面,这些著名的导演、编剧本身对于剧本的创作和掌握能力较为出色,央视微电影频道还在网上发放了剧本征集函,希望能够得到大众的好的创意。如此集思广益,使大众参与到微电影创作中来,必然能够将大众文化在作品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2.举办微电影大赛或微电影节,推广符合时代主题的优质微电影。随着微电影的不断发展,大大小小的微电影比赛和微电影节涌现出来。中国大学生微电影节、中国国际微电影节、北京国际微电影节、九分钟微电影大赛、情系三农微电影大赛等微电影相关活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参与。微电影大赛的奖项设置是激励人们参与其中的一项因素,微电影创作群体如果创作出了好的作品,将获得一定的报酬。

目前的微电影大赛和微电影节可以以主题来进行分类,主要为以下几种类型:(1)以城市历史、城市建筑、城市美食等为主题,进行城市形象宣传;(2)以中华文化为元素,例如《中华孝道》系列微电影,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起来;(3)以社会热点或社会现象为主题,例如情系三农微电影大赛,主题结合当下的政策推行,能够增加大众对此的了解;(4)以情感为主题,通过对爱情、亲情、友情或一些细微情感的表现,来反映人们内心的情感诉求,引起人们的共鸣;(5)以品牌宣传为主题,比如中国建设银行微电影大赛,是通过故事来展现企业形象,希望能够将中国建设银行的理念融入到微电影中;(6)以自由创意为主,不限制主题。

政府举办微电影节或微电影大赛,可以与传媒企业、视频网站等进行合作,吸引大众进行参与。微电影的主题局限性小,传递真善美、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科学理念,甚至传递职业理念、珍惜时间等生活化的观点的,都可以成为良好的主题。

3.设立专项微电影基金。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十二五文化发展纲要”的精神和目标,政府应该设立专项微电影基金,支持民间草根群体的微电影创作,以资本化方式推动和打造新时期中国微电影产业发展和运行的独特模式[12]。微电影基金在使用上,主要对于民间拍摄的优秀微电影作品、人民大众喜爱的微电影作品进行基金支持,对于微电影产业抱有热情的有思想有能力的草根创作群体进行人才培养,使得中国的微电影产业生机勃勃,不断融入新的力量。通过国家专项基金的设立,还可以带动全社会对于微电影产业的支持,企业、民间也可自愿投入资金、设备、人力等支持,持续关注微电影的发展。

4.实施微电影人才培养计划,引导设立微电影协会。专业人才对于微电影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微电影人才培养计划能够为微电影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可以让微电影产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制定微电影人才培养计划,分期分批对微电影创作人员进行培养,通过高校学习、出国深造、定期交流等形式使微电影创作群体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创作出更加有艺术性和感染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在培养微电影创作人才的同时,引导业内设立微电影协会等社会团体组织,吸收民间的优秀人才,使微电影人才聚集起来,碰撞出更深层次的创作火花,并且通过微电影协会的建立,实现创作人员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对目前微电影市场混乱、作品良莠不齐的现象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5.增强微电影内容深度,创作出大众喜欢的作品。(1)通过问卷调查、网站统计、大数据调查的方式,对大众喜爱的影视作品和关注热点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了解大众真正喜欢什么,关注什么,想看什么。随着媒体网络的发展,大数据分析技术运用到影视艺术的创作中来,美国《纸牌屋》运用了这种新颖的方式,通过大数据来了解受众期待的题材、形式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之后根据受众需求来进行艺术创作,使作品完全抓住受众的心理,引起高度的关注;(2)微电影既要有接地气的生活化作品,又要有“高大上”的艺术性作品。一方面,微电影创作人员应该多深入群众、体验生活,多进行换位思考,从日常的生活中总结出规律和经验,创作出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接地气的作品;另一方面,创作人员又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宽广的知识面,要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新颖的艺术形式,创作出跨越时空局限、跨越历史局限、跨越种族局限的优秀作品;(3)借鉴国外的先进创作理念,学习优秀的创作经验,学习如何通过作品传递主流价值观。国外很多优秀作品传递出的价值观念经常能够引人共鸣,震撼人心。以最近火热的韩剧《匹诺曹》为例,在充满矛盾的故事当中,能够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深刻内在的教育。虽然该剧披着偶像剧的外壳,但它展现了韩国新闻行业发展中媒体与民众的种种冲突,能够引起人们的深思。近期在歌手姚贝娜逝世之后,很多人引用了《匹诺曹》中所出现的经典台词来对于不尊重死者的、没有道德素养的记者进行了讨伐,这说明该剧的意识形态传播已经深入人心,能够成为现实中鼓舞人心的力量。希望我国微电影创作者能够不断学习,将主流价值观融入到影视创作中,传递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总之,微电影作为新兴的文化传播形式,凭借自身的魅力在短短几年之内迅速崛起,对文化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微电影的发展,其中的一些不足也渐渐出现,暴露出微电影甚至是整个视频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微电影目前的盈利以依靠广告为主,盈利模式单一,付费观看和版权保护的实现非常困难,开发新的赢利点是微电影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但是在功利性的商业表达之外,顺畅的实现创作者自身人文关怀和审美表达的途径,是微电影健康发展的前提[13]。国家可以在资金和平台上对微电影的发展进行支持,引导微电影的发展,增强微电影作品的深度和对于大众的吸引力,从而促进微电影的可持续性发展。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摘要:随着国内娱乐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影文化产业正在不断改进与提高。电影正逐渐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家家户户把看电影当成一种放松的最佳途径。我国电影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数量的激增以及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中国电影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文针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现时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预计做了一定的分析,并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简史 从1905年中国出现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如今的2015年,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虽然颇为艰辛,但却是极有价值的。第一代电影人的出现,使他们成为了中国电影的拓荒者。黑白默片虽然在表演上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在内容上难免浅陋芜杂,艺术上也较幼稚,具有实验性特征,但其拓荒作用功不可没。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由萌芽阶段逐渐过渡到了起步阶段,迎来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第二代电影人”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在艺术上,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长。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使中国电影进入了“春华秋实两辉煌”的时代。而紧接着,在夹缝中生存的第四代电影人,虽然总是笼罩着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但他们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改革开放之后,第五代电影人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而现在,第六代电影人横空出世,他们带着年轻新潮的思想,力图在电影界闯出一片天。 中国电影这是在这六代电影人的步步努力推动下,才逐渐走向了今日的蓬勃发展。 二、中国电影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出现典型的“大片救市”特征,电影票房收入多集中于少数的几部影片,特别是大片。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比较萧条,直到2002年张艺谋所拍大片《英雄》上市,当年《英雄》票房收入达到了2.5亿元,这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让很多人看到中国人拍大片也能赚钱,于是很多人开始投资拍大片。到了2004年,中国电影产业出现了由大片推动的繁荣的发展态势。我认为中国电影大片主要呈现5大特征:题材封闭化(故事情节多与现实生活脱节,经常是自说自话)、故事幼稚化(有些故事情节已经幼稚到侮辱观众智商的地步,特别是一些历史剧,漏洞百出,台词“穿越”)、视觉平面化(很多大片片面追求视觉效果,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无法提供给观众任何精神营养)、审美低俗化(主题低俗化,充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等很多负面的内容;场景也低俗化,很多影片为了追求震撼效果,一再突破观众的审美底线,充斥着暴力、色情的画面)、营销过度化(很多大片炒作过度)。在这里,我要特别谈谈炒作过度的话题。有人曾经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产品比如电影,像股票一样一味通过炒作就能得到升值的话,便是一个国家电影文化悲哀的开始。”我们现在应该对过度炒作引起足够重视,毕竟电影不是物质产品,它是精神文化产品,如果电影的票房收入与其本身质量没有多大联系的话,这个市场就真的乱套了。我们现在电影市场不健康的表现之一就是很多电影都是“一锤子买卖”,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人先“骗”进电影院再说,而鲜有电影能拍得了续集,所以说,我国目前电影产业还没有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其次,文艺片不能获得国内观众的青睐。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消息,某某影片获得了某某国际上的大奖,但是在国内上映后票房却不容乐观。观众看完后都反映看不懂,不明白在说什么,转而又投向那些所谓的高成本大制作的电影。对我而言,看电影的目的不仅在于放松

微电影发展现状与未来

陕西省自学考试新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微电影-网络-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姓名:李中祥 准考证号: 指导老师:周 写作时间:2013年1月—4月 联系方式: 目录

摘要 (1) 前言 (2) 一微电影的产生与发展 (2) (一)微电影的定义 (2) (二)微电影的特点、分类、受众群分析 (3) 二微电影迅速发展的条件 (5) (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碎片化时代” (5) (二)受众因素和商业环境因素 (5) (三)技术及硬件条件因素 (6) 三微电影所引领的突破及其价值 (7) (一)微电影带来的突破 (7) (二)微电影所带来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9) 四微电影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及困局 (10) (一)微电影在商业广告道路上的同质化趋向 (10) (二)微电影在制作与创意过程中的瓶颈 (11) 五微电影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任重道远 (12) (一)短期利益与长期生存的兼顾 (12) (二)协调微电影的质量门槛与成本控制 (13)

(三)微电影在狭窄的营销渠道中求生存 (13) (四)微电影的规模化、产业化途径 (14) 六政策导向及行业监督体系 (17) (一)政策扶持及导向 (17) (二)行业监督与行业自律 (17) 七微电影发展的未来 (18) (一)主体多元化、题材丰富化 (18) (二)商业与艺术的统一 (18) (三)专业人才的“培养基” (19) 八总结与展望 (20) 注释 (21) 参考文献 (21)

浅析微电影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品质生活的不断追求,越来越多的新兴娱乐、文化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创造。微电影作为“碎片化时代”与“新媒体时代” 共同作用的产物,不仅具备传统电影的文化内涵,也融入了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是最具代表性的新兴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受众分析、社会及商业环境、广告营销方式等方面对微电影的产生以及发展进行较为简明的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揭示微电影对社会生活以及商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对传统传媒的某种挑战和启示意义,也将发现微电影发展过程中将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终探索微电影持续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微电影;碎片化时代;受众选择;广告与营销;新媒体时代 Abstract:Nowadays,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people`s constantly pursuit to the good quality life,more and more emerging entertainment styles and cultures have always been developed and created out.As the common product of“Era of fragmentation”and“New media age”,The micro film not only hav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films,but also it has the new age`s cultural spirit,It`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emerging cultural phenomenon.This thesis concisely analysis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ocro film through the Audience analysis,Social and business environment,Advertising marketing way,ect.Through these analysis we can reveals the mocro film`s huge influence to the social life and business develop,it is not only shows that the micro film has challenge and enlightening to the the traditional media,but also find that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Finally,find out the benign and continuous direction of the micro film`s development. Keywords:Microfilm;Era of fragmentation;Audience selectivity;Advertising and marketing;New Media Age

微电影的未来发展方式和对策

微电影的未来发展方式和对策 一、微电影的定义 实际上,目前对于“微电影”各界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可以广泛的认为,微电影是指片长一般在30—300秒之间,具备着与传统电影大片同样的高制作水准。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由于情节符合当下主流人群对于精神自由的进一步追求,碎片时间被充分利用,使得过去曲高和寡的电影艺术真正回归大众,因而受到广泛好评。 二、案例分析 接下来,本文挑选了三个不同类型的微电影案例,从是否达到传播微电影的目的效果作为角度考虑,选择了两个成功案例《一触即发》、《老男孩》和一个失败案例《不跟随》,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微电影的制胜之道和可能存在的失败因素。分析与对比分析:本文首先分析了一下《不跟随》没有达到诺基亚预期宣传效果的原因,然后对《一触即发》与《老男孩》这两个成功的微电影进行对比分析,探寻其制胜之道。(一)《不跟随》没能达到预期目的的原因。(1)故事性不强,过多强调画面的质感,很多观众评论说没有看懂。(2)缺乏原创性:该微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不跟随”,该主题贴合其所销售的诺基亚N9手机“不跟随”其他主流手机

采用安卓系统的精神,但是该微电影的画面与《刺客信条》的主题曲《IRON》的MV相似度很高,此举有悖于不跟随精神。(二)《一触即发》与《老男孩》的对比分析。制作效果:前者俨然是一部浓缩的高科技电影;后者手法细腻,它的纯净和真实达到了很好的情感营销的效果。前期宣传:前者明星效应,首创“微电影”概念,幕后花絮、剧透信息、全网首映从凯迪拉克官方微博爆出,各大门户网站“一边倒”正面传播;后者作为11度青春系列的微电影压轴作品,前期的10部微电影的播映和铺垫,首发通过新浪微博加V名人的转发出现在公众眼中。营销方式:前者病毒式营销、借助各大社交平台;后者口碑营销、情感营销、借助各大社交平台、视频网站。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一触即发》与《老男孩》一个是“微电影”的开山之作,一个是“微电影”的典范之作,但是就后期影响力方面,很明显《老男孩》带给大家的主动关注更多。加上“科鲁兹+优酷+中影集团”的三强联手合作不再局限于品牌方与视频网站之间,而是加入了制作方的支持。《不跟随》虽然启用了明星演员,但缺乏原创性的内容与配乐,成为被大家批评的焦点。那么明星演员与草根演员在微电影的领域孰轻孰重?什么 样的题材又能够深入人心?原创性是否非常重要呢?我们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一步探寻。 三、问卷调查

中国电影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世界电影史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攀升。人们的文化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影作为当代文化的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有了新的发展,每年一度的金鸡奖、华表奖、百花奖、金鹿奖等评选出的多部优秀影片,使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电影的非凡进步。这不仅仅延续了原来的经验和传统,同时也有当代人的开拓,创新。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现状的阐述,分析现今中国电影的优势和危机,然后据此引出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中国电影的现状简介 (一) 现今中国电影的危机 1.电影题材缺乏创意,喜欢翻拍 近年来,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掀起了一场翻拍狂潮。这其中就形成出了“翻拍成败两重天”的局面。比如成功翻拍的《画皮》,其取材于《聊斋志异》、,多次被搬上大屏幕,有分悦版的、温情恐怖版的,但是赵薇,陈坤等大牌明星主演的《画皮》仍大获成功。当然还有由《刺马》翻拍的《投名状》等。失败片中的《唐伯虎点秋香2》,被称为“搞笑不足,雷人有余”,还有翻拍《偷听女人心》的《我知女人心》,不仅照单全收原版的缺陷,而且在本土化过程中又添硬伤。新片不断,翻拍不止,翻拍片到底能否超越老片,这仍然有待考证,但是这种做法无疑展现出了国内电影人缺乏必要的创意。 2.中国电影畸形的商业化 人们说中国电影的现状是商业片庸俗化,艺术片低调话。现今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导演都开始拍摄商业大片,植入的广告日益泛滥,这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反感。比如冯小刚的影片植入广告就很多,《非诚勿扰2》更是如此,有观众开玩笑说:“不是看电影顺带看广告,而是看广告顺带看电影。”还有的人在看电影的时候专门是数广告的。甚至《唐山大地震》的植入广告都达到1个亿,很多观众指责此举严重降低了该片的诚意度。实际上和好莱坞的广告产业相比,中国电影的植入广告无论是数量还是市场份额,都是小巫见大巫。但即使这种“小巫”,观众认为中国电影过度商业化,拼命追求经济效益,置观众于不顾的感受,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但实际上这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恰好说明,中国电影看上去很商业化,其实离真正成熟的商业化还差得很远。 3. 对现实题材存在胆怯心理

微电影的生存现状及发展态势

微电影的生存现状及发展态势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电影作为“微时代 的代表产物,已成为网络新媒体的“主力军”。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微电影凭借其灵活的传播途径,全新的传播形式迎合了受众随时随地看电影的快餐化需求。本文通过认识微电影的特点及存在的冋题,提出了不断改进的应对策略,并对微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建议,做出展望。 、微时代的到来及微电影的现状 当今社会,信息碎片化、文化快餐化现象日趋显著,微 小说、微群、微聊、微信息、微交流、微传播、微视频等新兴概念相继出现,微文化大行其道,因此,媒体的表现也因受众的需要而不断改变。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受众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微电影作为一种免费的、灵活的、短小精悍的电影形式正符合了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这种收视心理。 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播放的、适合在移动 状态下观看的电影。它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拥有 完整的故事情节。微电影的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即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在互联网时代,微电影的传播主要借助视频网站和社交 网络,这两种媒介尤其是社交网络媒体的特性决定了微电影的独特传播方式和传播过程。例如中国年人均观影次数仅 0.14 次左右,平均每人10 年才进一次电影院,但卡地亚的真爱系列微电影,投放后网络点击量也很快超过51 万次,微电影以其惊人的传

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实现着裂变式传播,通过视频网站、社交网站形成关系网络,在受众之间形成口碑式传播。作为被传播节点的受众,对信息的接受也并非完全出于一种被动状态。当某一社交网络用户接受并继续传播微电影时,其他用户不仅主动扩散该用户传播的消息,而且还通过搜索引擎、视频网站等主动寻求更为详细的信息源。 从而在其积极参与下形成某一时段讨论的热点话题。另外,微电影所借助的传播媒介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在传播过程中具有高度统一度、保真性。视频的呈现形式,特别是微电影以视频的形式呈现,这就能够防止内容在传播过程中被随意修改,把信息直接传递给受众,避免了各种偏离主题的解读。 、当前微电影发展道路上存在的问题 微电影作为一种被张扬个性的非主流文化所充斥的表 达形式,它的快餐性、拼贴性及重视感官刺激的特性让我们 不得不思考它的生命力到底会有多久。从目前来看微电影的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 1、微电影内容构思简单 随着互联网上受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升,微电影的内容 构思尤其重要。执导微电影《纵身一跃》的蔡康永曾用震撼、提醒、讯息、启发四个词来概括微电影,如果微电影缺乏定的思考和人文关怀,那整部电影将成为广告的附庸,失去思考的力量和社会关注价值,继而失去观众兴趣,沦为庸俗娱乐。当前大部分微电影的创意思路还是过于狭窄,基本限于男欢女爱、商业竞争等小题材,常见情节就打斗、搞笑、飙车、暧昧,缺乏思想内涵,缺少人文关怀,立意很少从时代普遍的价值观中体现精神陶冶、升华境界、修养文化,展现手法过于简单,盲目求洋,取法外国,缺少新意,广告的成分有时也大大多于电影的艺术情节本身。 2、政策支持与监管 新媒体是微电影目前流行的主要阵地,有许多很难通过 传统媒体审查播出的内容通过新媒体呈现出来,由于相关领域国家部门尚未进行严格审查,营销性微电影管控的缺失也导致部分营销性微电影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摘要:这几年来,中国的电影文化业正在改进和提高,电影正在成为社会文化舆论的中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电影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中式大片在产量和社会效果两方面都越来越好,重新赢得国内观众的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出现持续上升趋势,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其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现状的阐述,分析现今中国电影的优势和危机,然后据此引出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正文: 一.中国电影的现状简介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虽然走得颇为艰辛,但毕竟还是很有价值的。从1905年中国电影的诞生,到第一代电影人的长成;从第二代的东方美学电影,到第三代电影人对民族电影的艰苦探索;从“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笼罩下的第四代电影人,到横空出世雄心勃勃地扛起家国重担的第五代,再到如今关注个体自我的第六代电影人,他们所做出的努力都经过了时间与人们挑剔的评价,得到了公众的认同。 这几年,大家可以明显感觉到,电影正越来越多,电影市场也越来越“热”。近十年来中国电影频频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亮相,让国际电影人和各国观众逐渐从知道中国电影到了解中国电影,再到关注中国电影,到现在喜欢中国电影。这些明显而迅速的变化,说明了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从近期几部电影的高票房也可看出电影市场的火热,从创下最高票房纪录12.6亿的《泰囧》到同样突破12亿票房的《西游降魔》,再到这两天票房持续增长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人不禁惊呼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迅速。来自中国国家新闻

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今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超过81亿元,同比增长39%。这些数据无疑给业界打了一剂强心针,现在国产电影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大量资本正往里涌。 (二)现今中国电影的危机 首先是电影题材缺乏创意,喜欢翻拍和跟风。近年来,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掀起了一场翻拍狂潮。这其中就形成出了“翻拍成败两重天”的局面。比如成功翻拍的《画皮》,其取材于《聊斋志异》,多次被搬上大屏幕,有分悦版的、温情恐怖版的,题材虽好但是看多了不免感到乏味。除此之外,中国电影还喜欢跟风拍摄,有一个题材的电影大热之后便一窝蜂的出现好多质量上良莠不齐的相同题材的电影,比如去年的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引发观影热潮后,今年电影市场上便出现许多类似的爱情题材的小清新的电影,就像最近上映的《分手合约》便是其中之一。 其次是中国电影畸形的商业化。人们说中国电影的现状是商业片庸俗化,艺术片低调话。现今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 导演都开始拍摄商业大片,植入的广告日益泛滥,这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反感。2002年创下205亿票房的《英雄》拉开了当下国产大片营销产业的序幕。为了争取高票房,越来越多的导演选择用明星来造势,用宏大的场景来吸引观众,而忽略了电影的本身。除了各种叫座不叫好的商业大片之外,影片中越来越多的广告植入也让人诟病。实际上和好莱坞的广告产业相比,中国电影的植入广告无论是数量还是市场份额,都是小巫见大巫。但即使这种“小巫”,观众认为中国电影过度商业化,拼命追求经济效益,置观众于不顾的感受,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但实际上这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恰好说明,中国电影看上去很商业化,其实离真正成熟的商业化还差得很远。 最后便是中国的电影渐渐的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现在的中国电影的一个趋势,就是西化严重,脱离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作。电影是一门离不开科技更新的艺术,对于西方发达的科技,我们应该借鉴。可是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我们引用的是他们的科技,借鉴的是他们的技术和方法,我们的电影故事还应该是我们自己的故事。中国大地上的故事,需要中国电影人们用影像抒写的还很多,又何必非得要中国人穿上西方人的外套像个小丑似的扮演他们的悲欢离合呢?中国电影更多面向的是中国观众,所以应该选择中国人的审美、娱乐取向,而不是一味讨好西

校园微电影的现状和发展

校园微电影的现状和发展 姓名:林少俊 学院:商学院 学号:0915070201 指导老师:马培锋

目录 一、前言 (3) 二、校园微电影的现状 (4) 1、校园微电影微电影的概念 (4) 2、校园微电影产生原因 (4) 3、校园微电影的现状与问题 (5) 三、校园微电影发展的建议 (7) 总结 (9)

一、前言 随着社会生活步骤的加快、新兴信息传播媒介的发展和网络视频业务的壮大,微电影的狂潮正在席卷全国各个角落,连校园也掀起了微电影热。从中学到大学,有的已经拍出了自己的微电影,有的也正在筹划微电影的过程中。例如科大已经拍出了自己的招生宣传微电影,并已经上传到优酷、腾讯等主要网站,泉州市培元中学也拍出了自己的励志微电影《天台》,并举行了首映式。由科大商学院学生自发组织并联合其他学院的微电影《青之斑斓》也正在拍摄当中。同时,不少校园也举办了富有特色的“微电影节”、“微电影大赛”,以校园微电影为评选范围,评选出不同的奖项,给各部校园微电影加冕绚丽的光环。例如,在5月份,福建中医药大学就举办了自己的首届微电影大赛,一部名叫《惜悟》的微电影独占鳌头,斩获冠军。在全国各地校园里,微电影层出不穷,发展状况可谓“微”机四伏。在不久,将有越来越多的校园微电影问世,将校园微电影的热度推向一个高潮。 本文将从微电影的产生原因、优势等分析出微电影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参考性建议。

二、校园微电影的现状 1、校园微电影微电影的概念 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而校园微电影更是将微电影的范围缩小在:由学校主办或者学生主导、以校园文化为背景、传播校园文化、散发校园气息的微电影,是众多微电影类型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类微电影。 2、校园微电影产生原因 2.1、微电影自身的优势。 微电影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是导致出现校园微电影的重要原因。学校弘扬校园文化、宣传校园精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但通过视频宣传的效果最佳。而传统的视频制作需要大量财力、物力等的支持,对学校的这方面的考验比较大,一般学校很难承受得住。而微电影门槛低、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低、发行方式相对简单的优势自然很受学校的青睐;互动性、开放性、娱乐性强的优势更符合学校进行宣传所要达到的效果的需求;创作环境自由、表达机会更多的优势更是提供了校园微电影发展的优良的土壤。学校的难处与微电影的优势相结合、相互补充,导致校园微电影的出现,并且上升势头迅猛。

纪录片的现状与未来

纪录片的现状与未来 冷冶夫 主讲人:现在有这么几个数字希望同学们知道,各位老师和同学需要了解的。一个是零三年到零八年,印度有个电影节。印度这个电影节现在是中国一些高校的学生送评奖作品的热门选择,现在以每年百分之十五的增长送评奖作品,这是什么概念呢?因为它是个国际电影节,其中除了有很多主流媒体往那送作品外,DV 作品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比如说二零零六年的法国的飞帕电影节,这个电影节是纯凭纪录片的,法国的两大电影节:一个是戛纳电影节,一个是飞帕电影节。这两个都在岛上,这个飞帕电影节叫真实电影节,实际上就是纪录片,我记得零六年有七个DV作品,到了零七年的时候是十二个,到了零八年是十九个。这个DV作品能入围国际电影节非常不容易,这不是你送去了它就可以入围的,那是在我们中广协会和法国电影节主席组成的班子一起评奖,投票,然后才能是这个节目进去。这个DV作品在对外宣传上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现在了全国有五百八十七个大学开了电视导演这个专业,这个叫电视系,其中主要专业就是编导,一百二十七个大学开了播音主持专业(有三十多个是理科大学)。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用什么来实习,那肯定是DV。全国有十一个单位开设DV课程。包括武警、公安、政法,以及城管都是用DV,执法必须使用DV,在判决的时候、在审判的时候、在录口供的时候必须是DV。那么这个DV的发展在六年前是以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十五的速度增长,那么在去年和前年是以百分之五十的速度增长。DV的增长速度是这么大,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过去十年里十个人出国,可能有一个人拿DV机,那么今天出国旅游的人可能十个有九个都会拿DV机,DV及这个盘子越来越大。它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它会里程碑式的改变中国传媒者的地位,或者说使传媒实现了大众化。比如说我们现在传播者是电视台的人,他们有摄像机,当你拿起DV机的时候,你就是社会上的传播者,当DV普遍发展的时候,就会实现传播者的大众化,而这种传播者的大众化会里程碑式的改变中国影像的话语权。所以说我们把DV看做是一个出作品的行当,会寻找工作的一个实验工具,很可能他以后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话语权。 现在了对于DV的兴起,我觉得可能有这么几个背景。第一就是个人使用的传播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二是群众主动参与的需求和欲望空前高涨;第三个就是列袭爆料人和网络博客的崛起;第四个就是大专院校和社会非正式化的小众传播;第五是社会各种评奖活动的推动。这五个因素使我们中国的DV迅速发展,而且我们的DV摄像机的水准已经远远超过法国和英国。我们现在总觉得我们的技术好像跟不上,其实不是那样的,我们由于是后发展DV的国家,所以买的设备都是最超前的。在法国和英国,他们使用的DV机中有很多都是老式的。那么DV的发展现在有这么一个观点:在去年十月份,人民网有一个直播节目访问我。DV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说DV怎么来创作。因为DV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个性化创作,那么个性化创作就有一个随意化的问题,有人就提这个问题说:“你创作DV是怎么来看个性化创作?”我在人民网上这样讲的,我说:“个性化不是随意化和自由化,但是我们不要求所有的DV作品都要拍红色的,但是你绝对不能拍灰色的,绝对不能拍底线的东西,DV的最大底线就是它还是个真、

浅析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成绩姓名程文杰 学号20100630102 青岛滨海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初探微电影》 完成时间2013年5月21日 课程名称大众文化研究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年级2010级

初探微电影 【摘要】随着移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视频业务的壮大,微电影引发的狂潮正在席卷全国。2011年,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大量涌现,各大网站也纷纷开启微电影计划。本文将从其基本定义、发展历史、产生背景、特征、发展趋势等方面探讨微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媒体微电影网络视频现状及趋势 一、微电影的定义 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虽然业内至今沒有一個公开且让各方都认可的完整定义,但它的微播出平台、微规模投资、微制作周期、微时放映的“四微”特征已被业界所公认。微电影的制作者非常庞杂 影视制作公司、视频网站、广告公司等各种势力都在以微电影制作者的身份出现 由于广告公司和视频网站的电影制作资源相对薄弱 而本已掌握专业影视制作团队的影视制作公司在微电影的出品中具有天然的优势。 二、微电影的发展历史 (一)微电影雏形:《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是中国自由职业者胡戈创作的一部网络短片,其内容重新剪辑了电影《无极》和中国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栏目《中国法治报到》。对白经过重新改编,只有20分钟长,无厘头的对白,滑稽的视频片段分接,搞笑另类的穿插广告。 在一个著名的娱乐场,工作人员倾城和王经理发生了关于工资问题的争论,最后大打出手,这时,一个神秘人物从天而降,杀死了王经理,离开了。警察奉命调查,发现这盔甲竟然是著名的真田小队长的,他们拘捕了真田小队长,可小队长说那天不是他。后来警察又锁定了小队长地部下昆仑,可是没有证据,警察束手无策。这时,贵公子无双站了出来,说是小队长干的,于是,真田小队长和倾城被拘捕了。在法庭上,昆仑突然承认是他干的,于是法官决定给他们判死罪,刑法由无双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无双拿起了一个馒头:告诉了他们一个秘密,这个阴谋是他策划的,而他是为了报复倾城... 许多人士认为这就是“微电影”的雏形。

日本电影现状与未来

在为数不算太多的电影大国中,日本是有较强实力的一个,它的故事片年产量曾创下世界最高纪录,它的电影质量曾代表着亚洲的最高水平,在电影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十部作品中也有日本电影的杰作。然而,近年来的日本电影业却处于一种十分险恶的状态中,不能不令人担忧。虽然日本电影的滑坡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但还没有出现过目前这种近于“四面楚歌”的严峻形势,而且经过几番痛苦的挣扎之后,仍然未见任何改观的迹象。三十年前,萎靡不振的日本电影业便被称作“夕阳产业” ,近来则出现了一种更为悲观的论调,认为日本电影已经病入膏盲、不可救药,离寿终正寝的日子为期不远了。电影是一门最年轻、最具有群众性、同时也应该是最有生命力的艺术,对于一门艺术的历史来说,百年应当只是短暂的瞬间,可是为什么它在许多国家却这么快就失去了勃勃的生机呢年代曾有人预言电影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日益繁荣昌盛。然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却是一副截然相反的景象。除了美国的好莱坞之外,几乎所有国家的电影业都在一条布满荆棘的崎岖小路上艰难地行进,而此路通向何方尚且不得而知。日本电影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 它的发展和衰落很有特点,值得引起关心电影命运的人们认真的思考。本文将简要地介绍日本电影的历史和现状,并尽可能客观地对目前困扰着日本电影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或可从中简略的回顾发现一点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应予避免的教训。 简略的回顾 电影在它诞生后的第二年便传入了日本,并很快被乐于接受外来新鲜事物的日本民众所喜爱。三年后,日本开始生产自己的影片。在最初的年代里,日本人只热衷于用摄影机拍摄传统的歌舞伎和从欧洲引进的新派戏剧。这种用固定机位一幕一幕拍下来的舞台剧几乎完全占领了银幕。这种状况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1922年和1923年,才由田中荣三拍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京屋衣领店》和《骸骼之舞》。称这两部影片有划时代的意义,并非它们有多高的艺术创造性,而是因为这是日本电影中最先真实地描绘了日本人生活的作品。《京屋衣领店》和《骼骸之歌》的出现为刚刚开始的电影革新运动竖起了一面旗帜。在此后的十几年间日本电影的质量有了很快提高,形成了十分鲜明的民族风格,涌现了一批艺术造诣较高的电影创作人员。1936年,日益军国主义化的日本开始实行严格的电影管制,电影被纳入了“为实现大日本帝国的国策服务”的轨道,电影创作自此进入了一个异常困难的时期。在军国主义思潮泛滥和法西斯军部的巨大压力下,大多数艺术家自觉地或违心地拍摄了不少吹捧军国主义、美化侵略战争的影片,一时间,银幕上充斥着诸如《军国摇篮曲》、《向支那怒吼》、《梦中的钢盔》、《上海陆战队》之类拙劣的“国策”电影。当然,也有一部分导演在迫不得已拍摄了一些美化侵略者的影片之余,创作出少量表现普通民众生活和情感的作品。在实行战时电影管制的十年中留下的优秀作品虽然很少,不过后来成为大师巨匠的黑泽明、木下惠介、今井正、山本萨夫、涩谷实等人都是此时进入影坛的,尽管他们还无法拍摄表达自己思想的作品,但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经受了锻炼,变得成熟了。日本从法西斯军国主义的栓桔中解脱出来之后,电影艺术家们终于得以在自由的空气中从事创作了。不过最初两年并没有出现什么振聋发馈的惊世之作,艺术家们都在深刻地反思和小心地摸索。 1947年山本萨夫、黑泽明、吉村公三郎等人导演了具有强烈反战思想和表达人类和平愿望的《战争与和平》、《无愧于我们的青春》、《安城家的舞会》等优秀作品,战后日本影片的创作高潮也随之到来了。在进入50年代时,日本电影已开始步入最辉煌的时期,然而与此极不相称的是,日本影片在国际上却仍然默默无闻,这是由于日本的电影企业一直武断地认为,外国人不喜欢日本电影的民族风格,无法接受那种节奏缓慢、构图呆板、长时间表现一家人跪在榻榻咪上拉家常或穿着木屐挥刀厮杀的日本影片。因此日本电影几乎没有机会输出国外或参加国际电影节。1951年,当大映公司勉强将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送往意大利的威尼斯时,甚至没有同时派一个人去参加电影节。孰料,这部制作精良、内涵丰富而颇具哲理性的影片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了金狮大奖。《罗生门》的获奖犹如一声春雷,极大地震动和鼓舞了

中国微电影发展现状

中国微电影发展现状 说起电影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说起微电影,恐怕还并不是那么足以让大众所熟知吧。所谓的微电影就是在常规电影的基础上更简洁的进行编辑拍摄,就像博客与微博的原理是一样的。但是微电影的现状却远不如微博发展的好。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微电影的盈利问题:现在的微电影界,可以盈利的应该还是寥寥无几,因为还只是个开始,就像网络广告刚发展的时候一样,新兴事物总需要去打开这个市场才行,另外就是模式,微电影的模式除了常规的广告植入和赞助商鸣谢以外,其他的方式基本上就没有了。所以,在广告投放选择上商家也会选择性的去投放广告,到底是投入到常规电影还是网络微电影中,而这最终决定权就在于谁的性价比高,微电影取胜的衡量标准就是他的受众,也就是网络点击率,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说他的宣传问题。第二,微电影宣传推广问题:常规电影都有大的投入,所以报纸啊电视台的报道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公关稿可以召开新片发布会等方式,只要宣传出去,然后进入影院就会有他的观众。而这也是网络微电影所缺乏的。因为微电影本身的投入并不大,少则上千多则数万即可。所以在宣传推广上就成了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当然,也可以像之前火遍网络的微电影《小悦悦微电影》一样,找著名网络推手青春弘志操刀执行,几乎一夜之间就占尽了各大网络媒体头条,一周宏观背景催生新兴业态 今年春节,一部以关注“过年回家”为话题的微电影《马格回家》在网上热播。面对自己的梦想、家人的期盼,大都市的诱惑、浓浓的乡愁,过年带回家的究竟是厚厚的礼包还是奋斗路上的辛酸?这一主题在网友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播出十天即达到了2000万次的点击量。

对此,最早涉足微电影产业、《马格回家》出品方的合润传媒董事长王倩向记者表示,微电影可谓当前的一种新兴文化业态。它的流行代表了 未来新媒体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潮流和方向。“这给我们的文艺创作和市场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过去,影院是电影的全部生存和回报空间。”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认为,“现在有了新媒体的平台,使电影收视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微电影与传统电影之间将会形成互补、互动的关系。” 事实上,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纲要》都强调,要加强新兴媒体建设,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王倩认为,中央的大政方针鼓励和支持了业界在新媒体这一平台上注入类似“微电影”这样的新鲜血液。据介绍,合润传媒一直专注于吸收引进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微电影产业的运作经验,经过近5年的本土积累和专业打磨,终于在中央将文化产业提升到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际“亮剑”。“应该说,现在是微电影发展的好时机。刚发布的《计划》也提到了要重点实现网络文化业和数字文化服务业的‘倍增’,这些行业都是微电影生存的‘土壤’。”王倩在谈到近期中央出台的相关文化政策时如数家珍。 产业前景几何? 微电影的商业运作模式在为业界打开市场空间的同时,也有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壮 大。有网络测评机构预测,与广告相融合的微电影,到2014年将可能达到10倍的增长空间。“小体积”的微电影,或将成就品牌随着今年“限娱令”“限广令”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执行,国对于传统电影来说,票房是其主要盈利模式,整个产业链也为此建立了一整套游戏规则和分账模式。然而,微电影的收视是免费的,合润传媒出品的《@爱》系列微电影,在拍摄设备和投入上都属于业内顶级水准,单集的制作成本约在百万元以上。王倩透露,合润在微电影商业模式上的探

微电影未来

中国微电影发展困境及出路 卢伟张昆 2015年07月16日15:05 来源:今传媒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摘要: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信息传播碎片化、大众文化多元化、电影与广告的完美融合等因素,进一步助推了微电影的迅猛发展。微电影的发展前景看似一片大好,但在微电影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其潜在的经营困境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试着从盈利模式这个视角来探寻微电影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电影;微电影;盈利模式;文化产业 微电影(Short film)是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指的是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小型电影,是在电影和电视剧艺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小型影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观赏性。微电影的播映主要是运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并且适合于普通观众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欣赏。微电影最初来源于网络短片,从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和甘健出品的短片《我爸》《线索》,慢慢演变成了微电影。2010年末,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微电影的《一触即发》,引爆了中国的微电影市场。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视频市场上非常的火热,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作品良莠不齐,市场管理不规范,盈利模式过于单一,严重依赖于广告投资盈利模式等因素,制约了微电影发展。所以,如何探索出新的盈利模式成为中国微电影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微电影兴起的文化与市场环境 一种新的传播现象或传播行为的产生是有着其深刻的文化与市场环境以及内在的驱动因素[1]。微电影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兴电影形式,其快速发展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究。 1.网络信息化。目前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和创新,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模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产业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且日益重要的一部分。一方面,信息产业的发展促使各个国家对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以制造为主的经济产业到以信息为主的经济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几年来,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应用发展的异常火热,显示了网络信息产业所带来的巨大经济价值,网络信息产业变得更加炙手可热,以网络信息为依托的企业不断兴起;另一方面,数字信息技术的进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人们对于信息的接收、思考和反馈变得越来越重要,网络信息传播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数字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使其以前所未有的优势渗透到了

微电影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微电影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根据CNNIC 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1.0%。另一方面,移动设备的增长和4G网络的逐步普及,意味着更高速完善的网络。我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人口势必会越来越多,微电影在抓取这类受众效果明显。各大视频运营商发现微电影是很大众化的娱乐产品,为吸引更多的流量,原创、拍客、微电影等视频产品遍地春芽。另外,作为高级娱乐形式,微电影门槛较低,吸引大量玩家加入,如大学生、青年创意人。微电影具有故事性,弥补了一般广告有情节无故事的缺憾,且叙述更艺术化,时长比广告充裕,受众以看艺术电影心理转换了看商业广告的功利心理,微电影往往比一般广告有更好的诉求效果。微电影很快就被广告主发现,作为一种不错的互联网广告的升级形式。2010年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作为历史上第一部"微电影",是源自“微时代”的产物,其剧本来自微小说《一触即发》,全片场面宏大,制作精良,堪称微时代的里程碑。 二、已有的研究成果 目前对微电影的研究主要有微电影综合性概况研究、微电影的营销方式探讨、微电影的传播机制分析、微电影的效果研究、微电影的制作研究等,理论研究较少。微电影的理论研究多为业界人士,如广告公司、视频网站、影视公司等。关于品牌微电影的文献主要有两类,一是品牌微电影的综合性概况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经验法等对其发展、定义、特征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二是微电

影广告个案分析,这部分文献以成功的个案阐释了品牌选择微电影的创意始末和制作程序,直接说明了微电影广告给品牌带来的利益。微电影的效果的研究主要有传播效果、营销效果、受众的认知态度。 三、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 社会意义方面,微电影兴起阶段一般被认为低门槛、投资少、收益大,大学生、青年创意人、广告导演等纷纷加入浩浩荡荡的微电影创作的队伍中,一时间微电影遍地开花,质量良莠不齐。从2010年到2014年中国微电影的热度已经消减了很多,但仍在慢慢发展,中国的微电影今后该很去何从,传媒的透明与放大让植入广告变得越来越显眼,商业广告的功利性让消费者觉得越来越乏味和无趣。那么,微电影作为品牌营销新模式能否促进广告传播效果和提高经济效益, 在学术价值方面,学界在微电影未来发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少。因此,深入分析研究中国微电影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认清微电影这一年轻事物的本质。同时,通过这一研究,也能对处于新媒体时代的受众选择机 1 制研究。本文旨在以中国近年来大热的微电影为研究对象,探究微电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状况、传播机制以及营销方式等,展望中国微电影发展前景,希望能为广告主以及微电影界提供学术性参考意见。 第二节关于微电影研究的文献综述 近三年来,关于微电影的影响越来越多,而直接与品牌微电影效果相关的文献较少。微电影的文献数量与微电影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微电影相关文献绝大部分刊登在期刊上,其次报纸。对于微电影的研究,院校的研究略多于业界。从主题词和关键词来看,微电影的研究多于品牌、广告、传播、营销相关。凯迪拉克《一触即发》《66号公路》、雪弗兰科鲁兹《老男孩》、佳能《看球记》、《四夜奇谭》系列是文献中援引次数最多的案例。文献研究技术多为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

论校园微电影的现状与发展

论校园微电影的现状与发展 学号:姓名:专业学院: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校园文化的日益丰富,校园微电影正在席卷全国各大高校。2012年5月23日,首届大学生微电影节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这是微电影届的一大盛事,也标志着微电影时代在大学校园中正式开启。接下来我将具体来探讨一下校园微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校园微电影;现状;发展; (一)校园微电影的概念。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1]而校园微电影则是指以校园为背景而制作的微电影,制作者大多为学生。 专家认为,微电影具有"微制作、微传播、微视角"的特点。"微制作"是指其篇幅和制作周期比较短,制作成本低。"微传播"是指微电影的观看不在电影院里,主要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可以在手机等手持移动终端上进行。"微视角"是指由于受到篇幅和观影模式的限制,微电影更多地体现出"微观视角",展现小故事、小角度、小人物。 微电影的出现,使得电影在经过100年的发展之后,重新贴近大众,成为人人都有可能参与、随时都可以分享的"草根的艺术"、"日常生活的艺术"。拍摄制作微电影可以没有明星、大腕,只需要广大网友的积极参与。因此,在各大高校大学生也拿起DV拍起微电影,一些高校还开展了大学生微电影评比活动。 (二)校园微电影的现状 对于微电影在校园里的兴起,我们不得不好好思考一下,为什么现在校园微电影那么火,在网上随便搜一下微电影大多就是关于青春校园的。我觉得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这不失为一种娱乐方式。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不得不承认,在大学里,就我目前知道的,只要是搞活动,要么就是农家乐,唱K,聚餐吃饭,或者是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