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教案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教案

第八章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教案

(理论20学时,实训6学时,共26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柴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了解柴油机共轨技术的特点作用、类型。

3.了解电控共轨柴油机的故障的诊断方法。

4.理解柴油机电控共轨技术的原理、工作情况和检修方法。

5.掌握柴油发动机各部件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6.掌握柴油机各种症状特征及检测方法。

讲授内容:

第一节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导入]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我国车用柴油机技术得到了长足进步,柴油车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2003年与1990年相比,我国柴油车产量增长达6.5倍,中、轻吨位以上载货车柴油机比例已高达73%以上。与此同时,我国柴油机排放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柴油机生产骨干企业的多种产品排放基本上达到了欧1排放标准,一汽-大众部分产品(捷达SDI、宝来TDI)更是达到欧2、欧3准。从总体上看,汽油车在我国汽车产品中的主导地位仍没有改变,从产业发展角度看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本次课开始,我们开始学习柴油发动机构造及一般的检修方法。

[主讲内容]

一、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和组成

1、功用

(1)贮存、过滤和输送燃料;

(2)根据柴油机的不同工况,以一定的压力及喷油质量将燃油定时、定量地喷人燃烧室,迅速形成良好的混合气并燃烧;

(3)根据柴油机的负荷变化,调节供油量并稳定柴油机转速;

(4)将燃烧后的废气从气缸中导出并排人大气中。

2、组成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由燃油供给装置、空气供给装置、混合气形成及废气排出装置等四部分组成。

3、燃油供给装置的工作过程

二、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

1.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结合校本教材图8-2讲解)

气缸内压力p随曲轴转角θ变化的关系曲线;当曲轴转到相应于上止点前的O点的位置时,喷油泵开始供油,随着供油压力急剧升高,当转到A点的位置时,喷油器开始喷油。喷油泵开始供油时刻的曲柄位置(O点)与其转至上止点位置时的曲轴转角称为供油提前角。喷油器开始喷油时刻的曲柄位置(A点)与其转至上

止点位置时的曲轴转角称为喷油提前角。因为供油开始时并不能立即喷油,所以喷油提前角略小于供油提前角。喷入气缸内的柴油要在曲轴已转到相应于B点的位置时,才开始发火燃烧。

通常将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按曲轴转角划分为四个阶段。

备燃期:指喷油始点A与燃烧始点B之间的时间间隔。

速燃期:指B、C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缓燃期:指从最高压力点C起到最高温度点D止的时间间隔。

后燃期:指从D点起直至燃烧停止时的E点的时间间隔。

2.柴油机燃烧室

柴油机的燃烧室容积由活塞顶与气缸盖底面包围而成。

柴油机燃烧室按其结构型式可分为统一式燃烧室和分隔式燃烧室两大

类。

(1)统一式燃烧室(直接喷射式)(结合图8-5讲解)

统一式燃烧室是由凹形活塞顶与气缸盖底面所包围的单一内腔,几乎全部容积都在活塞顶上。

(2)分隔式燃烧室(结合图8-6讲解)

分隔式燃烧室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活塞顶与气缸盖底面围成,称为主燃烧室;另一部分在气缸盖内,称为副燃烧室。主、副燃烧室之间由一个或几个孔道相连通。分隔式燃烧室的常见型式有涡流室式燃烧室和预燃室式燃烧室。

[小结] 本节讲解了柴油发动机的组成、燃烧过程和燃烧室的结构,希望大家能回去后认真复习。

[复习思考题] 请描述柴油机燃烧过程?

喷油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柱塞式喷油泵泵油原理

[导入] 上一次课,我们学习了柴油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那从这一次课开始,我们就来深入各组成部件,认识各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这次课,我们首先学习喷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主讲内容]

一、喷油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喷油器的功用是把柴油雾化成细小的颗粒,并分布到燃烧室中。对喷油器的要求是:

①应具有一定的喷射压力和射程,以及合适的喷注锥角。

②在规定的停止喷油时刻应立即切断燃油的供给,不发生滴油现象。

常见的喷油器有孔式和轴针式两种型式。

1.孔式喷油器(图8—7是柴油机所用的双孔闭式喷油器。)

孔式喷油器主要用于具有直接喷射燃烧室的柴油机。

工作原理:

装在喷油器体上部的调压弹簧7通过顶杆8使针阀紧压在针阀体的密封

锥面上,将喷孔关闭。由喷油泵输出的高压柴油从进油管接头17经过喷油器

体9与针阀体13中的孔道进入针阀中部周围的环状空间。油压作用在针阀的

承压锥面上,造成一个向上的轴向推力,当此推力克服了调压弹簧的预紧力

以及针阀与针阀体间的摩擦力后,针阀即上移而打开喷孔,高压柴油便从针

阀体下端的两个喷油孔喷出。当喷油泵停止供油时,由于油压迅速下降,针阀在调压弹簧作用下及时回位,将喷孔关闭。喷射开始时的喷油压力

取决于调压弹簧的预紧力,其预紧力用调压螺钉5调节。

在喷油器工作期间,有少量柴油渗入针阀体与针阀之间的间隙。这部分

柴油对针阀起润滑作用,并沿顶杆8周围的空隙上升,通过回油管螺栓1上

的孔进入回油管,流回柴油箱(见图8—1)。

提问:若喷雾效果差,如何进行调整

2.轴针式喷油器

轴针式喷油器的工作原理与孔式的相同。在构造上与孔式不同之处是:

轴针式喷油器的针阀下端的密封锥面以下还延伸出一个轴针,其形状呈倒锥

形(图8—9)或圆柱形。轴针伸出喷孔外,使喷孔呈圆环状的狭缝。喷油时喷

注呈空心的锥状或柱形。

常见的轴针式喷油器只有一个喷孔。由于喷孔直径较大,孔内有轴针上

下运动,喷孔不易积炭,而且还能自行清除积炭。

二、柱塞式喷油泵泵油原理(结合图8-10讲解)

图8—8 缝隙式滤芯构造及工作原理图8—9 轴针式喷油器针阀的工作状态

1-针阀;2-针阀体

当柱塞下移到图8-10a所示位置→燃油自低压油腔经油孔4和8吸入并

充满泵腔。

当柱塞自下死点上移→到柱塞上部的圆柱面→两个油孔4和8完全封闭

→柱塞继续上升→柱塞上部泵腔的燃油压力立即增高→克服出油阀弹簧7的弹力→出油阀开始上升。

柱塞继续上移到图8-10c所示位置→斜槽3同油孔8接通→泵腔内的燃油→流向低压油腔→泵腔内油压剧降→出油阀立即回位→喷油泵供油停止→柱塞继续上行至上死点但不再泵油。

[总结] 本次课讲解了喷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柱塞式喷油泵泵油原理,大家需要将其弄清楚。

[复习思考题] 请描述喷油器的结构。

Ⅱ号喷油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导入] 上一次课,我们学习了喷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柱塞式喷油泵泵油原理,先让我们回顾上一次课所讲的内容。

[主讲内容]

1、安装位置

喷油泵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一侧,由柴油机曲轴通过齿轮驱动,齿轮轴和喷油泵的凸轮轴用联轴节连接,调速器装在喷油泵的后端。

2、组成

(1)分泵(结合图8-11讲解)

分泵是带有一副柱塞偶件的泵油机构,其数量与发动机的气缸数相等。

分泵由柱塞偶件7和8、柱塞弹簧18、弹簧下座19、出油阀偶件10、12、出油阀弹簧15、减容器14、出油阀压紧座13等主要零件组成。

出油阀偶件

出油阀偶件位于柱塞套的上面,出油阀座与柱塞套的接触平面为密封面。拧入出油阀压紧座13,通过高压密封垫圈11将出油阀座10与柱塞套压紧,同时使出油阀弹簧15把出油阀12压紧在出油阀座10上。

出油阀2的圆锥面是密封面,阀的尾部同阀座内孔作滑动配合,为出油阀的运动导向。供油时油流通过阀尾的切槽4顶开出油阀。出油阀中部的圆柱面3称为减压环带,其作用是在喷油泵供油停止后,迅速降低高压油管中

的油压,使喷油器立即停止喷油。

图8-12出油阀

1-出油阀座;2-出油阀

3-减压环带;4-切槽

油量调节机构(结合图8-13讲解)

油量调节机构的作用是根据发动机工况要求相应改变喷油泵的供油量,并保证各缸的供油量一致。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转动柱塞,改变其与柱塞套的相对角位置,从而改变柱塞的有效行程来改变喷油泵的供油量。

工作原理:在柱塞4的下端压装着调节臂3,其端头插入固定在供油拉杆1上的调节叉2的凹槽内。调节叉数与喷油泵的分泵数相同。供油拉杆装在泵体的导向套管中,其轴向位置受驾驶员或调速器的控制。移动供油拉杆,柱塞就相对柱塞套转动,从而调节供油量。移动供油拉杆时,各分泵柱塞旋转角度相同,因此各缸供油量的变化相同。

图8—13 拨叉式油量调节机构

1-供油拉杆;2-调节叉;3-调节臂;4-柱塞

各缸供油量均匀性的调整,可通过改变调节叉在供油拉杆上的位置来实现。

提问:调整供油拉杆位置是同时调整油量还是单独调整油量。

传动机构

传动机构由凸轮轴和滚轮传动部件组成。凸轮轴的两端支承在圆锥滚子轴承上,前端装有联轴节,后端装有调速器。

泵体

泵体分为上体和下体两部分,由铝合金或灰铸铁铸成。分泵、油量调节机构及传动部分都装在泵体上。

上体上有纵向油道,即低压油腔。

在下体内加入柴油机机油,保证传动机构的润滑。

[总结] 本次课主要讲解了Ⅱ号喷油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大家回去后,重点复习其组成结构的特点。

[复习思考题] 出油阀偶件是如何工作的,若出油阀损坏能否单独更换。

喷油泵的速度特性及调速器的类型

[导入] 回顾上一次课的内容。

[主讲内容]

一、喷油泵的速度特性

供油量随转速变化的关系称为喷油泵的速度特性。

喷油泵每次的供油量主要取决于供油拉杆的位置,其次还会受到发动机转速的影响

当发动机转速升高→柱塞运动速度加快→柱塞套上油孔的节流作用增大,

当柱塞上移→泵腔内油压增加→供油时刻略有提前。

柱塞上升到斜槽与回油孔相通时→供油停止时刻略微延后。

喷油泵的速度特性对工况多变的车用柴油机是非常不利的。

(1)在高速或大负荷时,喷油泵在速度特性的作用下,会自动将供油量加大,促使发动机转速进一步升高,转速和供油量如此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出现“飞车”现象。

(2)在怠速工况下工作(如短暂停车,起动暖机等),由于喷油泵速度特性的作用,其供油量会自动减少,使发动机转速进一步降低。

如此循环作用,最后将使发动机熄火。反之,当机内阻力稍有减小时,柴油机转速将不断升高。

二、调速器的类型

汽车用柴油发动机的调速器按其功能可分为:两速调速器(只控制发动机的怠速和最高转速)、全速调速器(可控制发动机在怠速至最高转速之间的任一给定转速下稳定运转)和综合调速器(兼具两速和全速调速器的功能)。调速器按其转速传感方式可分为:气动式调速器(利用膜片感知进气管真空度的变化,自动调节供油量实现调速)、机械离心式调速器(利用喷油泵凸轮轴的旋转,使飞块产生离心力,实现调速作用)和复合式调速器(同时采用气动作用和离心作用进行调速)。

1、两速调速器

油泵凸轮轴带动飞块座11转动→飞块9铰接在飞块座上→滑动轴10可在飞块座孔中轴向移动。

工作原理:(结合图8-24)

当曲轴转速超过发动机的怠速转速时,飞块离心力的轴向分力大于低速弹簧5的预紧力,滑动轴右移并通过调速杠杆8使供油拉杆1右移(减油),发动机减速,直至转速降至怠速转速(400~500r/min),顶块2的球头碰到滑套3时为止。

若转速低于怠速转速,则飞块离心力下降,低速弹簧通过顶块将滑动轴、调速杠杆和供油拉杆等向左推(加油),使转速上升至怠速范围,从而保证发动机稳定的怠速工况。

当发动机在大于怠速转速、小于规定的最高转速之间工作时,由于飞块离心力的轴向分力小于高、低速弹簧的合力,所以滑动轴的位置将保持不变(使顶块2的球失右侧压在滑套3的左端),即调速器不起调速作用。在这段转速范围内,发动机转速的调节是由驾驶员通过油门踏板、操纵臂6等杆件控制供油量的增减来实现的。

当发动机超过规定的最高转速时,飞块的离心力大于高、低速弹簧的合力而使滑动轴推动顶块2、滑套3右移,并带动供油拉杆右移减油,从而限制了发动机的最高转速。

如使发动机熄火,将停车手柄扳到停止供油位置即可。

[总结] 本次课,我们讲解了喷油泵的速度特性及调速器的类型,大家复习重点应放在理解两速调速器的工作原理上。

[复习思考题] 请描述两速调速器的工作原理。

全速调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导入]上一次课,我们介绍了喷油泵的速度特性及调速器的类型,同时要求大家应能理解两速调速器的工作原理。

[主讲内容]

一、Ⅱ号喷油泵调速器的构造(结合图8-25)

1、结构

喷油泵凸轮轴22的后部固定有驱动锥盘21,其末端松套着推力锥盘26。飞球保持架18为一圆盘,从中心孔向外开有均布的六条径向直切口。由六个块状的飞球座16和12个飞球所组成的飞球组件分别嵌装在这六个直切口中,可以沿直切口作径向滑动。驱动锥盘的内锥面上有六个均布的锥形凹坑。六个飞球组件的左端嵌入此凹坑中,右端则顶靠在推力锥盘的内锥面上。

调节螺柱6上装有四个弹簧:校正弹簧24、起动弹簧2、低速弹簧4和高速弹簧3(统称调速弹簧)。起动弹簧和低速弹簧的后端都支承在可沿轴向滑动的弹簧座7上。起动弹簧的前座14支承在径向推力球轴承上,高、低速弹簧的前座15支承于起动弹簧前座的内圆面上。高速弹簧呈自由状态,端头留有一定间隙。校正弹簧座25可轴向移动。

2、工作原理:

发动机工作时,飞球组件产生离心力,使其沿飞球保持架18上的径向直切口向外滑动,由此产生的轴向分力推动锥盘26向右移动,从而带动拉板13使油量调节拉杆19右移,以减少供油量。转速下降后,飞球组件的离心力减小,在调速弹簧及自重的作用下,沿保持架上的径向直切口向内滑动,从而推力锥盘组件带动油量调节拉杆左移,使供油量增加,转速上升。

停机手柄27装于前壳17的顶部。壳体顶部和底部设有加油口和放油孔,分别用螺塞11和螺钉1堵住。螺塞11上钻有通气孔,以免壳内润滑油受热时所产生的蒸汽压力过高而造成漏油。通气孔道内有泡沫塑料滤芯,防止灰尘等脏物进入调速器。

二、Ⅱ号喷油泵调速器工作原理(图8-26)

调速叉10处于示某一固定位置,此时若柴油机发出的有效转矩正好与外界阻力矩平衡,因而转速稳定,飞球组件离心力所造成的轴向推力FA和调速弹簧作用力FB相平衡。拉板13和油量调节拉杆19处于一定的位置,并与调节螺柱6的凸肩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1。

若此时外界阻力矩突然减小,而驾驶员未改变调速叉的位置,则发动机转速将会升高,于是FA大于FB,使油量调节拉杆自动右移,供油量减小,发动机的有效转矩也随之减小,直至与外界阻力矩相等时为止,转速便不再升高,FA与FB取得新的平衡。此时柴油机以比外界阻力矩变化前略高的转速稳定运转,间隙△1也稍有增大。

相反,当外界阻力矩突然增加,发动机转速降低时,FA小于FB,使拉板自动左移,增加供油量,发动机有效转矩变大,直至其有效转矩与外界阻力矩相等,转速不再降低,FA与FB重新取得平衡为止。此时柴油机以较前略低的转速稳定运转,间隙△1也稍有减小。

油量校正装置

Ⅱ号泵调速器设有油量校正装置,其作用是在发动机短期超负荷时,使油量调节拉杆能再向左移,额外增加供油量,增大发动机转矩。

起动加浓装置

柴油机冷起动时,气缸内温度低,燃油蒸发条件差。为便于起动,调速器装有起动加浓装置。

停机

当需要停机时,转动停机手柄27,通过停机挡块带动油量调节拉杆向右移动到极限位置,使油泵柱塞停止供油。

[总结]本次课,大家需要掌握Ⅱ号喷油泵调速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复习思考题] 请描述油量校正装置的工作原理。

喷油泵的驱动与供油正时

[导入]回顾上一次课所将内容

[主讲内容]

一、喷油泵的驱动

喷油泵是由柴油机曲轴前端的正时齿轮1,通过一组齿轮来驱动的。

喷油泵通常是靠底部定位并安装在托板7上,用联轴器4把驱动齿轮2和喷油泵的凸轮轴连接起来。有的柴油机在其间串联了空气压缩机3和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器5。

二、联轴器

(1)联轴器的作用

①弥补喷油泵安装时造成的喷油泵凸轮轴和驱动轴的同轴度偏差。

②用小量的角位移调节供油提前角,以获得最佳的喷油提前角。

(2)联轴器的构成

三、喷油泵的正时

所谓喷油泵的正时,就是保证喷油泵对柴油机有正确的供油时刻。

调整方法:

①转动曲轴,使第一缸活塞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前规定的供油开始位置

②转动校验好的喷油泵凸轮轴,使凸轮轴上的从动凸缘盘上的记号与泵体上的记号对正;

③将联轴器前组钢片2上的两个弧形孔上的记号与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器1上的相应记号对正,然后用两个螺钉6将二者紧固连接。

④启动柴油机试车。

四、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结合图8-31,8-32,8-33讲解)机械离心式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器装在联轴器和喷油泵之间。

1、组成

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器由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和离心件(飞块)三部分组成。

主动部分:主动盘1(即联轴器的从动凸缘盘)的腹板上压装着两个销轴10,销轴上各套装有飞块9和弹簧座片2,飞块的另一端压有销钉3,在销钉上松套着滚轮内座圈4和滚轮8。

从动部分:从动盘臂6松套在主动盘1的内孔中,其外圆面与主动盘的内圆面滑动配合,以保证主动盘与从动盘的同心度。从动盘的毂用半圆键与喷油泵凸轮轴连接,臂的一侧做成平面和固定在销轴上的弹簧座片2之间装有弹簧5,臂的另一侧做成弧形面,滚轮8紧压在弧形面上。

离心件:飞块9安装在主动部分,通过滚轮和从动部分靠接,利用弹簧的预紧力迫使飞块收拢于原始位置,以保证静止或怠速时初始的供油提前角不变。

2、工作原理

发动机工作时,主动盘1连同飞块9受联轴器的驱动而沿上图6中(b)所示箭头方向旋转→两个飞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绕安装在主动盘上的销轴10转动→通过滚轮、从动盘臂迫使凸轮轴沿箭头方向相对于主动盘转动一个角

度△θ→弹簧的张力与飞块的离心力平衡→主动盘与从动盘臂6同步旋转。此时,供油提前角等于初始角加上△θ。△θ随转速的升高而增大,直到最大转速时为止。

[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内容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大家回去后应作重点复习。

[复习思考题] 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工作原理如何。

柴油机供给系的辅助装置

[导入]柴油发动机除了前面所讲的一些主要部件外,要想维持其正常工作,还需要其他一些辅助装置。

[主讲内容]

一、柴油滤清器

柴油的滤清一般都是过滤式的。滤芯的材料有绸布、毛毡、金属丝及纸质等,其中以纸质滤芯应用最广。

二、输油泵(图8-34、8-35、8-36)

1、作用

输油泵的作用是使柴油产生一定的压力,用以克服滤清器及管路的阻力,并以足够的数量(约为全负荷最大喷油量的3—4倍)向喷油泵输送柴油。

2、工作原理:喷油泵凸轮轴转动时→轴上的偏心轮1与活塞弹簧4配合→活塞3作往复运动。

当偏心轮的凸起部将滚轮、顶杆和活塞推动上移时→单向阀5关闭、6开启→柴油自内室经单向阀6流入外室。

当偏心轮越过最大升程后→活塞被弹簧4推动下移→单向阀5开启,柴油被吸人内室。与此同时,活塞下方的外室容积减小,油压增高,单向阀6关闭→外室中的柴油被压出→经输油泵出油口流往柴油滤清器。

当输油泵的供油量大于喷油泵的需要量,或柴油滤清器阻力过大时,油路和输油泵外室的油压升高。若此油压与弹簧4的压力平衡,则活塞停在某一位置,不能回到下死点,即活塞的有效行程减小,从而减少了输油量,并限制油压的进一步提高,实现了输油量和供油压力的自动调节。

三、柴油机的起动辅助装置

改善柴油机低温起动性能的方法:一是改善着火条件,使燃料易于燃烧

(1)电热塞加热

(2)火焰加热器加热

二是降低柴油机的起动阻力矩。

在柴油机上安装减压机构。

[总结]本次课我们讲解了,柴油机供给系的辅助装置的结构,尤其是输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希望大家可后多加复习。

[复习思考题] 请简述输油泵的工作原理。

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

[导入] 载货汽车和轿车的柴油机不仅随着转速改变喷油量和喷油时间,而且随着负荷的变化采用复杂的控制模型对温度、进气压力等参数进行补偿控制。进入20世纪80年代,越来越多的汽车柴油机采用了电子控制,而且电子控制的项目愈来愈多,这些技术在不同的柴油机上,在不同的条件下逐步实施,使柴油机的电控技术水平一步一步地提高,柴油机的电控技术一代又一代地向前发展。

到目前为止,柴油机电控燃油系统的主要类型有:电控直列泵、电控分配泵和电控共轨燃油系统。从本次课开始,我们来了解柴油机电控技术。

[主讲内容]

一、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柴油机电控技术是在解决能源危机和排放污染两大难题的背景下,在飞速发展的电子控制技术平台上发展起来的。汽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为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柴油机电控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位置控制、时间控制、时间-压力控制(压力控制)

第一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常规压力电控喷油系统)

优点:结构不需改动,生产继承性好,便于对现有柴油机进行升级换代。

缺点:系统响应慢、控制频率低、控制自由度小、控制精度不够高,喷油压力无法独立控制

第二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高压电控喷油系统)

改变了传统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主要以电控共轨(各缸喷油器共用一个高压油管)式喷油系统为特征,直接对喷油器的喷油量、喷油正时、喷油速率和喷油规律、喷油压力等进行“时间-压力控制”或“压力控制”。

特点:通过设置传感器、电控单元、高速电磁阀和相关电/液控制执行元件等,组成数字式高频调节系统,有电磁阀的通、断电时刻和通、断电时间控制喷油泵的供油量和供油正时。但供油压力还无法独立控制。

二、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1、改善低温起动性

电子控制系统能够以最佳的程序替代驾驶员进行这种麻烦的起动操作,使柴油机低温起动更容易。

2、降低氮氧化物和烟度的排放

采用柴油机电控技术,可精确地将喷油量控制在不超过冒烟界限的适当范围内,同时根据发动机工况调节喷油时刻,从而有效地抑制排烟。

3、提高发动机运转稳定性

采用柴油机电控系统,无论负荷怎样增减,都能保证发动机怠速工况下以最低的转速稳定运转,有利于提高其经济性。

4、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柴油机电控系统中,ECU根据传感器信号

精确计算喷油量和喷油正时。从而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

5、控制涡轮增压

采用电子控制技术可以对增压装置进行精确的控制。

6、适应性广

只要改变ECU的控制程序和数据,一种喷油泵就能广泛用在各种柴油机上,而且柴油机燃油喷射控制可与变速器控制、怠速控制等各种控制系统进行组合实现集中控制,有利于缩短柴油机电控系统开发周期,并降低成本,从而扩大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应用范围。

[总结]本次课,介绍了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以及柴油机电控技术的优点,请大家回去后上网查找与此相关的资料。

[复习思考题] 柴油机电控技术有哪些优点。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导入]上次课我们介绍了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和特点,这次课我们深入了解它的组成。

[主讲内容]

一、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功能

1.燃油喷射控制

燃油喷射控制主要包括:供(喷)油量控制、供(喷)油正时控制、供(喷)油速率控制和喷油压力控制等。

2.怠速控制

柴油机的怠速控制主要包括怠速转速控制和怠速时各缸均匀性的控制。

3.进气控制

柴油机的进气控制主要包括进气节流控制、可变进气涡流控制和可变配气正时控制。

4.增压控制

(完整版)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教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形式授课章节名称第二章第五节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教学目标了解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功用与组成;掌握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掌握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喷油器的检测方法 教学难点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 教学手段讲授法、图例讲解、小组讨论 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 柴油机供给系统 〖理论知识〗 一、柴油机供给系统概述 1.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功用与组成 1)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功用 2)柴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 (1)燃油供给装置。燃油供给装置包括柴油箱、输油泵、低压油管、柴油滤清器、喷油 泵、调速器、高压油管、喷油器、回油管等,如图5-1所示。 (2)空气供给装置。空气供给装置包括空气滤清器、进气歧管、增压器、中冷器和气缸盖内的进气道等。 (3)混合气形成装置即燃烧室。 (4)废气排出装置。废气排出装置包括气缸盖内的排气道、排气歧管、排气管、消声器和烟度限制器等。了解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功用与组成。

图5-1 柴油机燃料供给装置 3)燃油供给系统的油路 2.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 柴油箱贮有经过沉淀和滤清的柴油。柴油从柴油箱被吸入输油泵并泵出,经柴油滤清器滤去杂质后,进入喷油泵。自喷油泵输出的高压柴油经高压油管和喷油器喷入燃烧室。燃烧以后的废气经排气道、增压器排气通道、排气管、排气消声器排入大气。 输油泵的供油能力远远超过喷油泵的泵油量,过量的柴油从喷油泵的回油口经回油管路流回燃油箱(有的柴油机回油流入输油泵入口处),同时将渗入油路的空气随柴油带出,防止气阻现象的发生。 3.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 1)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方式 按可燃混合气形成的原理,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有空间雾化混合和油膜蒸发混合两种方式。 2)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如图5-2所示为柴油机在压缩和做功行程中,气缸内气体压力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曲线。当曲轴转到上止点前O点位置时,喷油泵开始供油;当曲轴转到A点位置时,喷油器开始 喷油。O点到上止点之间所对应的曲轴转角为供油提前角,A点到上止点之间所对应的曲轴转角为喷油提前角。 图5-2 气体压力与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曲线 二、柴油机供给系统的主要零部件 1.燃烧室 1)统一式燃烧室 统一式燃烧室是由凹顶活塞顶部与气缸盖底部所包围的单一内腔,几乎全部容积都在活塞顶面上。燃油自喷油器直接喷射到燃烧室中,借喷出油束的形状和燃烧室形状的匹配以及燃烧室内空气涡流运动迅速形成混合气。所以统一式燃烧室又称直接喷射式燃烧室。 2)分隔式燃烧室 分隔式燃烧室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位于活塞顶与气缸底面之间,称为主燃烧室,另一部分在气缸盖中,称为副燃烧室。这两部分由一个或几个孔道相连。分隔式燃烧室的常见形式有涡流室式燃烧室和预燃室式燃烧室两种。 2.喷油泵 1)喷油泵的要求掌握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 掌握柴油机供给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是指将燃料从燃料箱输送到发动机内部,经过一 系列处理、过滤、增压、雾化等操作,最终将燃料喷射到气缸内与空 气混合,完成燃烧过程的系统。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柴油机燃 料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燃料箱及输送系统: 燃料箱存储汽车需要的柴油,通过燃油管路输送到发动机。油箱内通 常内置油位传感器,当油位过低时,会发出警报。燃油管路由燃油泵、滤清器等组成,其中燃油泵一般选用柴油机高压油泵,用来将燃料从 油箱中抽出,并将其送往滤清器。 二、滤清器: 柴油机燃油的滤清器一般采用纸质过滤芯,可以过滤掉杂质和水分, 避免对高压油泵和燃油喷嘴等部件造成损伤。同时,滤清器还可以筛 选分离空气和燃油之间的气体,使燃油在高压油泵中的流体性能更加 稳定。在保持过滤器的有效过滤能力的同时,还需根据使用环境、使 用地点、传动形式等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滤清器,并定期更换。 三、高压油泵: 高压油泵是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高压油泵将由滤清 器过滤后的燃料送到喷嘴前的高压燃油系统中,并对燃油进行增压, 以确保燃油以适当的压力流入套管中,最终通过喷嘴进入气缸内。高 压油泵的压力可以达到几百兆帕(Pa),因此需要进行高精度、高强度 的设计。 四、燃油喷嘴: 燃油喷嘴是柴油机燃油喷射的关键部件,它起到将高压油泵喷出的燃 油喷射到气缸中并实现喷雾的作用。燃油喷嘴通过掌控油嘴和针阀的

喷油压力、流量、喷雾角度和喷射时机,可有效控制燃油的喷洒量和喷洒效果。在选择燃油喷嘴时,需根据气门和气缸间距、机油温度、电功率以及燃咳泵的最高压力等参数综合考虑。 五、进气管: 进气管内空气流速随着柴油机的转速变化而变化。发动机的加速速度越快,产生的气流就越强。为满足不同工况下的燃油喷洒需求,需要根据柴油机不同的工况(如负荷大小、转速、环境温度等)设置不同的进气管。同时,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和保护燃油系统,进气管上还装有一个空气滤清器。 到此为止,我们完成了对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介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同型号、不同品牌、不同环境的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具体设计和技术细节会有所不同。但是,本文作者相信,通过收集以上的描述,对于读者来说也能建立起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故障检修教案

一、组织教学10min 1、清点人数 2、查清迟到、缺勤同学原因 二、引入课题10min 提问:根据你对发动机的了解,谈谈柴油机产生故障与汽油机有何不同? 三、新课讲授90min (一)、喷油泵的解体和装配 1.喷油泵的解体 喷油泵解体之前,应用汽油、煤油或柴油认真清洗外部,但不得用碱水清洗。喷油泵解体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使用专用工具。 (2)零件拆下后,要按部位顺序放置。尤其是柱塞副和出油阀等零件,在解体和以后的 清洗时,更应该非常仔细,避免磕碰,同类偶件之间的零件不能互换。 (3)对有装配位置要求的零件,如齿杆、调整螺钉等零件,应作标记标明原来装配位置, 防止装配时改变原有的相对位置。 (4)喷油泵总成包括分泵、输油泵、调速器、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装置和泵体等零部件, 在解体时应先分解成部件,然后结合检验修理进一步分解。 2.喷油泵的装配 (1) 凸轮轴 在喷油泵装配过程中,应注意工作环境、工具、操作者和零件的清洁。装配过程必须使用专用工具,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 安装凸轮轴前,应首先确认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喷油泵凸轮轴的旋转方向。 凸轮轴装复后,应能灵活转动,轴向间隙应符合技术条件的规定;否则,可通过增减两端的垫片进行调整。 (2)滚轮组合件 滚轮组合件装入下泵体后,能上下灵活运动,不得有运动阻力过大的部位。滚轮上的调整螺钉不得外露过多。 (3)柱塞和出油阀偶件 柱塞和出油阀偶件在装入泵体前,应确认型号无误。 (4)供油量的调节机构 供油拉杆或齿杆装入泵体时,要注意安装位置。 (5)调速器 Ⅱ号喷油泵采用的球盘式离心全速调速器,其推力盘内的轴承轴向间隙应很小。 拉板与轴承内圈必须压牢。 (二)、精密偶件的检验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教案

第八章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教案 (理论20学时,实训6学时,共26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柴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了解柴油机共轨技术的特点作用、类型。 3.了解电控共轨柴油机的故障的诊断方法。 4.理解柴油机电控共轨技术的原理、工作情况和检修方法。 5.掌握柴油发动机各部件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6.掌握柴油机各种症状特征及检测方法。 讲授内容: 第一节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导入]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我国车用柴油机技术得到了长足进步,柴油车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2003年与1990年相比,我国柴油车产量增长达6.5倍,中、轻吨位以上载货车柴油机比例已高达73%以上。与此同时,我国柴油机排放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柴油机生产骨干企业的多种产品排放基本上达到了欧1排放标准,一汽-大众部分产品(捷达SDI、宝来TDI)更是达到欧2、欧3准。从总体上看,汽油车在我国汽车产品中的主导地位仍没有改变,从产业发展角度看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本次课开始,我们开始学习柴油发动机构造及一般的检修方法。 [主讲内容] 一、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和组成 1、功用 (1)贮存、过滤和输送燃料;

(2)根据柴油机的不同工况,以一定的压力及喷油质量将燃油定时、定量地喷人燃烧室,迅速形成良好的混合气并燃烧; (3)根据柴油机的负荷变化,调节供油量并稳定柴油机转速; (4)将燃烧后的废气从气缸中导出并排人大气中。 2、组成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由燃油供给装置、空气供给装置、混合气形成及废气排出装置等四部分组成。 3、燃油供给装置的工作过程 二、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 1.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结合校本教材图8-2讲解) 气缸内压力p随曲轴转角θ变化的关系曲线;当曲轴转到相应于上止点前的O点的位置时,喷油泵开始供油,随着供油压力急剧升高,当转到A点的位置时,喷油器开始喷油。喷油泵开始供油时刻的曲柄位置(O点)与其转至上止点位置时的曲轴转角称为供油提前角。喷油器开始喷油时刻的曲柄位置(A点)与其转至上 止点位置时的曲轴转角称为喷油提前角。因为供油开始时并不能立即喷油,所以喷油提前角略小于供油提前角。喷入气缸内的柴油要在曲轴已转到相应于B点的位置时,才开始发火燃烧。 通常将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按曲轴转角划分为四个阶段。 备燃期:指喷油始点A与燃烧始点B之间的时间间隔。 速燃期:指B、C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缓燃期:指从最高压力点C起到最高温度点D止的时间间隔。 后燃期:指从D点起直至燃烧停止时的E点的时间间隔。 2.柴油机燃烧室 柴油机的燃烧室容积由活塞顶与气缸盖底面包围而成。 柴油机燃烧室按其结构型式可分为统一式燃烧室和分隔式燃烧室两大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概述》教学设计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概述》教学设计 一、课前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第二版教材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对燃油供给系统的概述,它包含了柴油的性质与牌号、燃烧室的种类、柴油燃烧过程、柴油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与作用四个方面内容。其中燃油供给系统组成与作用、柴油的3种油路是重点,其它内容可以适当略讲。学习本课,为学生以后排除油路故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授课为工程专业75班学生,绝大部分文化水平有限,高深详尽的理论是听不懂的。他们的特点是勤于动手拙于思考,所以教学要以浅显直白的知识为主进行施教,重要又比较难记知识点反复强调。利用一体机,多媒体课件,专业视频等工具辅助教学,同时向学生提出恰当的问题进行思考,尽一切手段加强学生对所教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观看教材与课件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燃油供给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系统的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看到图像或实物能直接说出名字,大体了解其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实践动手等形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融会贯通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维修发动机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竞争的意识,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燃油供给系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设计 (一)教学重点: 1、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与作用。 2、柴油的3种流经路线。 确定依据:根据职校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以及应专业书籍相关要求,当给出实物或图片时学生能指出名称和它们的基本作用。 (二)教学难点:柴油流经路线,输油泵、喷油泵的区别与作用 确定依据:柴油流动路线经过的零部件较多,学生常常今天记住明天忘记,必须时时提醒,多次重复。而输油泵和喷油泵仅一字之差,作用原理都差不多,对粗心的学生常常容易混淆,故为本节的难点。

燃油供给系构造与原理

燃油供给系目录 第一章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的功用和组成第二章喷油泵和喷油器 第三章燃油供给系辅助装置 第四章供油管路系统 第五章供油操纵系统

第一章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的功用和组成 一、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的功用 供给系是柴油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整机的动力性、经济型、可靠性、耐久性都有较大影响。柴油机供给系的主要功用是:储存、滤清、和输送燃料,根据柴油机各种工况要求,将适量燃油以适当的供油提前角和喷雾状态,适时喷人燃烧室,与旋流状进入缸内的空气形成混合气后燃烧,满足内燃机功率、扭矩、转速、油耗、噪声、排放以及起动和怠速等方面的要求。 二、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的组成 燃料供给系一般由燃油供给装置、混合气的形成装置、空气供给装置和进排气装置组成。 燃油供给装置:柴油箱、输油泵、喷油泵、高压油管、柴油滤清器、低压油管及回油管等。 混合气形成装置:喷油器、燃烧室等。 空气供给装置:空气滤清器、中冷器、增压器。 进排气装置:进排气管道、预热装置、消音器等

第二章喷油泵和喷油器 一、喷油泵的功用 喷油泵的功用是根据内燃机的不同工况,定时、定量地向喷油器输送高压燃油。多缸内燃机的喷油泵应满足下列要求:供油顺序与内燃机的工作顺序相对应;供油间隔角度偏差不大-0.5°~+0.5°;各缸供油量均匀一致,不均匀度在额定工况下不大于3~4%;供油及时、停油干脆。 二、喷油泵的结构 喷油泵的结构形式很多,车用喷油泵按其结构和工作大体可分为:分配式、柱塞式、喷油泵油式和PT式等。 三、喷油泵的作用 将喷油泵的高压油以一定的压力、速度和喷射锥度,均匀成雾状喷入燃烧室,并适当地分布在燃烧室中,以利于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四、喷油器的分类 喷油器按其内腔与燃烧室相通的方式可分为开式和闭

第五章 柴油机燃料供§5-8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辅助装置

§5-8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辅助装置 一.柴油滤清器 柴油机低压油路一般装有粗、细两个滤清器。 滤芯纸质、毛毡等纤维滤芯。 限压阀,油压>0.1~0.15Mpa时,限压阀开,多余柴油自旁通孔回柴油箱。 二.输油泵 功用: 产生柴油压力,克服滤清器阻力,连续向喷油泵输送足够量的柴油。 膜片式、叶片式分配喷油泵的一级和二级输油泵, 型式: 柱塞式输油泵都与柱塞式喷油泵配套使用。 (一)柱塞式输油泵油泵凸轮轴的偏心轮驱动。 1.结构 装在喷油泵侧面,包括壳体、柱活塞、推杆、阀门及手动输油泵等 2.工作过程 活塞将泵体内腔分为前、后两腔。偏心轮转动,活塞在推杆及弹簧作用,作往复运动。

工作过程分述: (1)输油准备过程 偏心轮转动顶起滚轮体推动推杆,克服弹簧力使活塞前移,前腔容积减小油压增加,将进油阀关闭,出油阀开启,前腔的柴油经出油阀进入后腔。 (2)输油与进油过程 凸起部分转过滚轮,弹簧作用活塞后移,后腔油压升高,将柴油压入滤清器;同时,前腔产生吸力,吸入柴油。完成输油、进油两个过程。 (3)输油量的自动调节 喷油泵需油量减小或滤清器堵塞,活塞后腔油压升高,弹簧仅能将活塞推到与油压平衡位置,活塞与推杆分离。活塞行程减小,输油量减小;反之,满负荷需油量增大,活塞行程最大,输油量最大,自动调节输油量。 (4)手泵泵油 需排除低压油路中的空气时,可用手压泵泵油。手压泵不用时,应将其手柄扭紧,防止漏气。 (二)叶片式输油泵 装VE泵的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每次进油时间短、节流阻力大。因此VE泵配有膜片式、叶片式二级输油泵。叶片式输油泵装于油泵进油端,起接力加压作用,主要由叶片、叶片转子和偏心环等组成,原理如。叶片将转子与泵体间的月形工作腔一分为四。叶片转子转动,转子与偏心环间的容积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进行吸油和泵油。将油泵入VE泵低压腔。输油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柴油发动机是以柴油为燃料的发动机.本章重点研究的是柴油发动机的燃料供给系统,将对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零部件构造,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电控系统简介等几方面加以介绍。 第一节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学习目标 1。了解柴油机的功用和组成 2。掌握燃烧室的结构和特点 一、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组成 1。功用 ⑴完成燃料的储存、滤清和输送工作; ⑵根据不同工况的要求以一定压力及喷油质量,将燃油定时定量的喷入燃烧室,与空气迅速形成良好的混合气并燃烧; ⑶根据柴油机的负荷变化自动调节循环供油量,以保证柴油机的稳定运转,尤其是稳定怠速,限制超速; ⑷将燃烧后的废气从气缸中导出并排入大气中。 2.组成 如图7-1所示,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由空气供给装置、燃油供给装置、混合气形成装置、废弃排出装置四部分组成. ⑴空气供给装置:由空气滤清器、进气管道等组成,有的还有增压器; ⑵燃油供给装置:由喷油泵、喷油器、调速器、柴油箱、输油泵、油水分离器、柴油滤清器、喷油提前器高、低压油管等辅助装置; ⑶混合气形成装置:燃烧室; ⑷废气排出装置:由排气管道及排气消声器组成。

图7-1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1一低压油管;2一柴油滤清器;3一喷油泵;4一输油泵;5一柴油箱;6一回油管;7一喷油器;8一高压油管 当柴油机工作时,输油泵从燃油箱吸出柴油,经油水分离器除去柴油中的水分,再经柴油滤清器滤除柴油中的杂质,然后输入喷油泵。在喷油泵内,柴油经过增压和计量之后,经高压油管供入喷油器,最后通过喷油器将柴油喷入燃烧室。喷油泵前端装有喷油提前器,后端与调速器组成一体。输油泵供给的多余柴油及喷油器顶部的回油均经回油管返回燃油箱。 3.燃烧室 (1)定义:当活塞到达上止点时,气缸盖和活塞顶组成的密闭空间称为燃烧室。(2)分类:分统一式燃烧室和分隔式燃烧室两大类。 统一式燃烧室由凹顶活塞顶部与气缸盖底部所包围的单一内腔,几乎全部容积都在活塞顶面上。燃油自喷油器直接喷射到燃烧室中,借喷出油注的形状和燃烧室形状的匹配,以及燃烧室内空气涡流运动,迅速形成混合气。所以又叫做直接喷射式燃烧室。 (3)构造:缸盖底面是平的,活塞顶部下凹(ω型、浅盆型、球型、U型) ω型燃烧室(图7—2):柴油直接喷射在活塞顶的浅凹坑内,喷射的柴油雾化要好,而且要均匀地分布在空气中.要求喷射压力高,一般17~22MPa,要求雾化质量高,因此,采用多孔喷咀,孔数一般为6~12个。 优点:形状简单,结构紧凑,燃烧室与水套接触面积小,散热少,可减少热损失,热效率高,经济性较好. 缺点:工作粗暴,喷射压力高,制造困难,喷孔易堵.

柴油机的燃油供给系统

果柴油机的燃油供应系统,平时不注意技术保养,不管哪个环节出点故障,就会导致供油不畅或发动机不能正常启动,出现功率下降、耗油增大、冒黑烟等症状。柴油机燃油供应系统分为低压和高压两部分。低压部分包括柴油箱、柴油粗滤器、细滤器、输油泵和低压油管;高压部分包括喷油泵及调速器、高压油管、喷油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对柴油机燃油供应系统以下三大总成定期进行技术保养,才能有效地保证柴油机的油路正常畅通。1、柴油机油箱的技术保养(1)班次技术保养。每天工作前,先打开油箱下部的放油开关,放出少量沉淀油。加油前先将加油口周围的灰尘、油泥清理干净,打开油箱盖,抽出过滤网,用清洁柴油清洗干净后装回加油口,然后才能开始加油。(2)在三号技术保养时,清洗油箱。打开放油开关放出油箱牛全部存余油;拆下供油开关处的输油管,并将管口包好,以防脏物进入管路中。打开供油开关和油箱盖,从加油口加入清洁柴油反复冲洗油箱,直到从两个开关流出的油中不带脏物为止。清洗过滤网和油箱盖,关闭开关,加满柴油,上好油箱盖,再装上输油管。2、粗滤器和细滤器的技术保养(1)一号保养时,先打开细滤器的放气开关,同时拧开粗、细滤器的两个放油螺塞,放出粗滤器和细滤器中的沉淀物。拧紧放油螺塞,打开油箱开关,使新油充满粗、细滤器。用手压泵从放气开关排除供油系中的空气。 (2)三号技术保养时,清洗粗滤器和细滤器。关闭油箱开关,放出粗、细滤器中的全部存油。清洗粗滤器:拆下滤芯,放在清洁的柴油或煤油中,用毛刷将其清洗干净。用清洁柴油或煤油将粗滤器弹簧及壳体内腔清洗干净,然后将零件装复。清洗细滤器:拆下细滤器滤芯,如果脏污严重,则要更换。用干净柴油将壳体和盖的内腔及固定板、弹簧座等零件清洗干净,然后装复。 目前市场上有好多种类的电喷嘴清洁剂,但是种类多了,车主们就不知道应该选用哪种了?什么样的才是合格的呢?对此笔者咨询了驰耐普汽车美容养护专家。 驰耐普汽车专家说电喷嘴在汽车供油系统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电喷嘴被堵住了。就会使发动机动力下降,还会造成排放污染。 所以应该保养好汽车的电喷嘴。应该对燃料系中的电动汽油泵、计量控制阀、喷油器及油管等各部件有良好的清洁保护作用。定期清洁将防止不必要的分解养护和昂贵的修理,免除了维修难、买配件难的后顾之忧,是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的必用品。一个合格的电喷嘴清洗剂应该具有以下品质: 1、在驱动中清除油器中的胶质和沉积物,使喷油器保持最正确的喷雾质量,从而消除由于喷雾不好所发生的怠速不稳,加速不灵等故障。 2、清洁燃油泵、计量阀入燃油管路等部位,保持燃油供应系的供油状态。定期使用可延长喷油器等精密部件的使用寿命。 3、含有积碳吹除剂,可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去除燃烧室中的积碳,从而可防止爆震等故障的发生。 4、有助于各种废气的净化装置、氧传感器等相关部件发挥效能 5、可防止燃油及管路冻结,使燃油系中各部件防锈防腐。 笔者又咨询了驰耐普汽车专家,知道了合格的电喷嘴清洁剂是什么样子的了,可是应该到哪里去购买才会有保障呢呢?驰耐普汽车专家给大家介绍驰耐普“喷油嘴清洁剂”〔S-298〕,它对燃油供应系统特别是对喷油嘴有显著的清洁和保护作用,能有效清除油道、进气歧管、进气门结交、结垢和气门等等,增强发动机动力,降低排放污染,是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的常用必需品。建议驰耐普汽车专家建议大家去大型的汽车美容养护连锁机构,像驰耐普汽车美容养护连锁店!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一、柴油机燃油系的功用 (1)向柴油机提供工作过程所需的燃料。 (2)滤除燃油内的机械杂质、尘土和水分,以保持所有机件正常工作。(3)按照柴油机的工作顺序和规定的喷油提前角, 将一定数量的柴油,以一定的压力喷入各个气缸内。 (4)按一定的喷油规律和喷雾质量喷入燃烧室,以保证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燃料供给系最主要的作用是输送燃油 二、柴油机燃油系的组成部分 燃油供给装置有柴油箱、输油泵、柴油滤清器、喷油泵、喷油器等。 空气供给装置:空气滤清器、进气管道。 混合气形成装置:燃烧室。 废气排出装置:排气管道、消音器。 这个是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图 这是一个简单的燃油供给系统中的油路构造 下面看下各组成部分详图 这是一个排气管 这是直接喷射式的燃烧室 这是分割式的燃烧室 这是一个油箱 这是输油泵 这是喷油泵

这是柴油滤清器 这是喷油器 这是高压油管 三、柴油机的工作过程 油油箱在这个部位用来储存燃油 燃油从油箱出来后到达油水分离器 把燃油中的一些水分过滤掉 然后再到输油泵输油泵是保证柴油在低压油路内循环 并供应足够数量及一定压力的燃油给喷油泵 然后再到喷油泵部分将油从低压转换成高压 高压的燃油出来后到燃油滤清器 经燃油滤清器到喷油器 喷油器喷油后 多余的燃油再通过回油管流回油箱 低压油路:从柴油箱到喷油泵入口的这段油路中的油压是由输油泵建立的,而输油泵的出油压力一般为0.15MPa(兆帕)~0.3Mpa,这段油路称为低压油路。 高压油路:从喷油泵到喷油器这段油路中的油压是由喷油泵建立的,一般在10Mpa(兆帕)以上,故这段油路称为高压油路。 回油回路:由于输油泵的供油量比喷油泵的最大喷油量大3~4倍,为了保持进入喷油泵进油室内的油压稳定,喷油泵进油室的一端装有限压阀(又称溢流阀),大量多余的燃油经限压阀和回油管流回输油泵的进口或直接流回柴油箱。喷油器工作间隙泄漏的极少数柴油也经回油管流回柴油箱。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介绍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介绍 燃油供给系是柴油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噪声、排放等性能指标。 柴油机的燃料是柴油,由于粘度大、蒸发性差,故采用高压喷射的方法,将柴油直接喷入气缸并迅速形成可燃混合气。同时,借助接近压缩终了时形成的高温、高压条件,自行着火燃烧。因此,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功用是根据柴油机的工作要求,定时、定量、定压地将雾化质量好的柴油,按一定的喷油规律喷入气缸,并使其与空气迅速混合燃烧。 一、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一般由柴油箱、输油泵、柴油滤清器、喷油泵、喷油器以及高、低压输油管路等组成。 柴油机的燃油供给系如下图所示。 发动机的回转由联轴节或驱动齿轮通过提前器传递给喷油泵的凸轮轴,凸轮轴的回转能够驱动输油泵。 由输油泵从油箱内吸进燃油。燃油就通过输油泵,以1.8-2.5kg/cm2压力送

往燃油滤清器。 由燃油滤清器过滤的燃油通过喷油泵内的燃油腔送往柱塞。由于凸轮轴的回转,柱塞上行,燃油压力达到高压.通过高压油管和喷油器流入喷油嘴。 当送往喷油嘴的高压燃油达到喷油器规定的始喷压力以上时,就以雾状喷射于发动机燃烧室。 由输油泵送来的燃油量达到喷油泵最大喷量的一倍以上,当剩余燃油压力超过装配在燃油滤清器及喷油泵的溢流阀规定(设定)压力时,就回到油箱。 此外.润滑喷油嘴和喷油器内部的燃油就由喷油器的溢流接头部分回到燃油箱或燃油滤清器。 通过输油泵的手泵将燃油从油箱输送到喷油泵,对燃油管系进行排气。二、喷油泵 如图所示为P型喷油泵的结构。

泵体没有侧盖板,是完全的密闭式结构。如下图所示,柱塞和出油阀等固定于法兰套,成为一个柱塞整体部件固定在泵体上。 柱塞套由压入于法兰套的定位销定位,出油阀由出油阀紧座固定于法兰套,并且用螺母固定在泵体上。 法兰套外侧,为防止由于喷射终了时燃油反流而侵蚀泵体,用弹簧卡环装了挡油圈。 为防止漏油,出油阀上面装有用于防止高压漏油的金属密封垫,出油阀紧座装有O型圈。 柱塞与柱塞套装配在一起的同时,柱塞下部的扁块嵌入油量控制套筒槽里。 油量控制套筒焊有钢球,钢球进入L型拉杆的切口里。 喷油泵下部装有使柱塞工作的凸轮轴,凸轮轴是由发动机通过联轴节或驱动齿轮驱动的。 挺杆用以将凸轮轴的回转运动转换为上下的往复运动,使柱塞进行往复运动。 此外,柱塞弹簧用以将由凸轮轴推动向上行的柱塞向下移动。泵壳体底部有一块由许多螺栓固定的盖板。

汽车教案-汽车构造第六章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第六章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第一节概述 一.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 1、组成:柴油箱、柴油粗滤器、输油泵、柴油细滤器、喷油器、油管 2、工作过程 二.柴油 1、定义:是以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碳氢化合物 2、使用性能指标:发火性、蒸发性、粘度、凝点 (1)发火性 (2)蒸发性 (3)粘度 (4)凝点 第二节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 一.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1)可燃混合气的形方式 A、空间雾化混合 B、油膜蒸发混合 (2)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A、备燃期 B、速燃期 C、缓燃期 D、后燃期 二.燃烧室 1、统一式燃烧室 (1)、W形燃烧室:活塞顶部凹坑的纵剖面为W形,以空间混合为主(2)、球形燃烧室:在活塞顶部中央,有一大半球状凹坑,以油膜混合为主2、分隔式燃烧室 (1)、涡流室式燃烧室 (2)、预燃室式燃烧室 柴油滤清器 一.功用 1、柴油中的杂质有:尘土、水、及其它一些机械杂质,还有一些石蜡 2、危害:使柱塞偶件磨损 3、去除方法:用滤清器去除水分及杂质 二.种类 1、粗滤清器:片式、网式、纸质式 2、细滤清器:毛毡式、金属网式、纸质式 第四节输油泵 1、功用:保证低压油路中柴油的正常流动 2、种类:活塞式、转子式、滑片式 3、活塞式输油泵 (1)机械泵总成 A、构造:挺柱总成、推杆、活塞、弹簧 B、工作原理

A、组成:手油泵泵体、手柄、手油泵杆、手油泵活塞 B、工作原理 第五节喷油泵 对喷油泵要求 1、按发动机工作顺序供油,并且各缸供油量均匀 2、各缸供油提前角和供油延续时间相等 3、油压的建立和供油的停止都必须迅速以防出现滴漏现象 一、喷油泵的分类与系别 1、喷油泵的分类 (1)柱塞式喷油泵 (2)喷油泵——喷油器:将喷油泵和喷油器合为一体,直接安装在发动机气缸盖上,如PT燃油供给系统 (3)转子分配式喷油泵:只有一对柱塞副 2、国产系列喷油泵 A型、B型、P型、PDA型、VE泵等 二、A型喷油泵 (1)分泵 A、柱塞偶件 1>结构:柱塞和柱塞套 2>工作原理 B、柱塞弹簧 1>作用:保证柱塞回位 2>位置:紧紧压在下弹簧座上,弹簧座又支承在柱塞上 C、出油阀偶件 1>组成:出油阀、出油阀座 2>作用:出油迅速、停油也迅速 3>工作原理 D、分泵的工作过程 (2)油量调节机构 A、作用:根据柴油机负荷和转速的变化相应地改变喷油泵的供油量 B、调节方法:转动柱塞,改变柱塞的有效行程 C、工作过程 (3)传动机构 A、组成:凸轮轴和滚轮传动部件 B、凸轮轴:两端用滚锥轴承支承在泵体上,前端有联轴器 C、滚轮传动部件 1>作用:将凸轮的旋转运动,变为自身的往复运动 2>结构:滚轮轴、滚轮、滚轮衬套 3>工作过程 (4)喷油泵供油提前角的调整方法 A、调整联轴节或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器 B、改变滚轮传动部件高度

主机动力系统原理柴油机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一.主机动力系统原理 柴油机是一种利用燃油的能量做功的动力机械,因其热效率高经济性好,在各种工业部门得到广泛地应用。发电厂采用柴油机发电,汽车用柴油机作为发动机,以及一些工程设备使用柴油机作为动力机械。在船舶上,目前所使用的动力机械主要是柴油机,称之为船舶柴油机。驱动螺旋桨、为船舶提供动力的柴油机,称之为船舶主机,是机舱最重要的动力机械;驱动发电机为船舶提供电力的柴油机,称之为发电柴油机,即副机。此外,应急发电机原动机、救生艇艇机均为柴油机,应急消防泵、应急空压机的原动机也都有采用柴油机的。柴油机是机舱机械设备的心脏。船舶在大洋中各种复杂海况下航行,经常会遭遇大风浪,船舶的安全性直接取决于为船舶提供动力的柴油机的可靠性。船舶又是一个营运单位,其中一项主要营运成本就是燃料费用,柴油机运转状况的好坏决定着船舶营运成本的多少,柴油机又关系到船舶营运经济性。 柴油机是以柴油或劣质燃料油为燃料,压缩发火的往复式内燃机。燃油在柴油机气缸中燃烧做功,必须通过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五个过程才能实现,这五个过程称为柴油机的基本工作过程,进行了这五个过程就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接着又重复进行下一个工作循环。 船舶柴油机的结构比较复杂,它是由许多机构和系统组成。从工作原理上,柴油机动力系统主要由燃油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起动和操纵系统组成。 1.燃油系统 燃油系统由燃油供给系统和燃油喷射系统组成。燃油供给系统是把符合使用要求的燃油畅通无阻地输送到喷油泵入口端。该系统通常由加装和测量、贮存、驳运、净化处理、供给五个基本环节组成。燃油喷射系统由喷油泵、喷油器和高压油管组成,其作用是定时、定量地向燃烧室内喷入雾化良好燃油,保证燃烧过程的进行。 2.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的作用是将清洁的润滑油送至柴油机的各运动件磨擦表面,起到减磨、冷却、清洁、密封和防锈作用,保证柴油机的正常工作。对于大型低速柴油机通常由气缸注油系统和曲轴箱油系统两部分组成,而对于中小型柴油机只有曲轴箱油系统,也称之为机油系统。3.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由泵、冷却器和温控器等组成。船舶柴油机通常以淡水和滑油为冷却剂在机内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电子教案

章节名称第1章发动机总论 学时分配课堂讲授4学时;实践课学时 教学目标知识 目标 掌握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知道内燃机的编号规则 理解发动机常用术语的基本概念 掌握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能力 目标 掌握发动机的构造 掌握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重点和 难点 重点、难点: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1、明确教学目的:讲述章节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2、播放相关视频,进行总体介绍,引入课堂教学。 3、结合多媒体对个内容进行讲解,并进行拓展。 教学内容备注

1.1发动机总体构造 1.1.1发动机组成 1、曲柄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三部分组成。其作用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活塞往复运动的机械能,再通过连杆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而对外输出动力。 2、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由气门组及气门传动组组成。其作用是使可燃混合气及时充入气缸并及时将废气从气缸中排出。 3、燃料供给系统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和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由于使用的燃料和燃烧过程不同,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别,而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根据混合气的形成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传统化油器式和电控直喷式两种。其作用是将一定浓度和数量的可燃混合气(或空气)供入气缸以供燃烧,并将燃烧生成的废气排出。 4、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有水冷却系统和风冷却系统两种,现代汽车一般都采用水冷却系统。其作用是将受热机件的热量散到大气中去,从而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5、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的作用是将润滑油送至各个摩擦表面,以减轻机件的磨损,并清洗、冷却摩擦表面,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6、起动系统 起动系统的作用是将静止的发动机起动并转入自行运转。 7、点火系统 点火系统是汽油发动机独有的,按控制方式不同又分为传统点火系和电子控制点火系两种。其作用是按规定时刻向气缸内提供电火花以点燃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柴油发动机由于其混合气是自行着火燃烧,故没有点火系。 1.1.2发动机分类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