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之心理面面观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之心理面面观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之心理面面观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之心理面面观

一.标题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之心理面面观

二.摘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系统地记载了屈原和贾谊两位政治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人的生平事迹,在我们感慨叹息于屈原和贾谊的怀才不遇和悲剧人生时,细细品读这篇不长的列传,除了这两位主角,同时还涉及到多个人物,轻信谗言的楚怀王和孝文帝,嫉妒陷害忠良的小人子兰,郑袖,冯敬,巧骗楚王的张仪等等,本论文即是从一些主要人物中去以小见大剖析这些人的心理特征,从不同角度来赏读《史记》及史记中的人物。

三.关键词

屈原;强迫性人格;贾谊;伤怀悲观;嫉妒与谗言;利益冲突

四.正文

(一)引言

人类社会的历史离不开人的活动。一直以来我们对姿态各异、思想纷呈的历史人物,往往只用阶级分析方法来进行研究, 研究角度狭窄,过分强调政治因素和阶级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没有把历史人物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来研究,忽视了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因素对其行为的影响。近年来,我们倾向于运用心理分析方法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包括认识、情感、心理过程和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借以更进一步说明历史人物的行为及其与历史发展的关系,有助于于对历史及现代社会心理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文献综述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很大程度上已经具有了文学史的意义,并且其中文学史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已经表现出"场景还原"和"版图复原"的文学地理学思想。(雷陈生,2011)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我们研究屈原最重要的原始材料之一 ,但又是近百年来屈原否定论者攻击的对象。司马迁在这篇传记中写出了自己的思想困惑 ,同时也写出屈原和贾谊之间的时代思想差异。(赵敏俐,2001)

从司马迁到刘向,存在着战国自由精神到大一统专制的转变,应在此大背景下来探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而扬雄等人的屈原论,昭示着新一轮的战国精神的回归,士人精神道统发生企图挣脱朝廷政统、以求相对独立之倾向。(汪春泓,2011)

结合屈原的作品和司马迁的思想,可以看出,其传赞高歌了屈原热爱故国、坚守高洁和追求美政的精神,反映出司马迁对屈原的认识也受到贾谊的影响,但最终经过反思,仍然肯定了屈原殉国的崇高精神。(张庆利,2009)

(三)我的分析

1.屈原——强迫性人格

在《屈原列传》中,屈原由于楚怀王、顷襄王听信令尹子兰、靳尚等人的谗言而被革职放逐,“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原坚守的美德,是一种常人很难企及的极高的境界:闭心自慎,独立不迁,横而不流,无私且行比伯夷,具有完美主义的色彩。但这正是屈原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屈原理想的自我,屈原将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称为“美人”。

作为一种理想状态,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完美主义可以被人接受。但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完美主义则注定是要失败的!至少,完美主义者在现实当中将会受到重创。强迫型人格群体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完美主义。在现实生活中,成功者多追求完美。他们能在辛苦工作和克服千难万险以及无与伦比的细致中,体会到真正的快乐。而造成社会适应不良,神经质的完美主义者则不能体会工作的满足感,因为在他们眼里所有的事情都做得不够好,别人和自己都那么没尽到义务,不够负责任。

屈原正是强迫型人格的典型代表。最终屈原怀着极大的幽怨哀伤自沉汨罗而死,选择自杀的人,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社会适应不良。像屈原这种性格的人,在现代社会中是非常多见的。这类人过分认真,为自己建立严格的标准。在思想上呆板保守,在行动上拘谨、小心翼翼。自我怀疑,担心达不到要求而使神经常处于焦虑和紧张之中,得不到松弛。过分地注重工作,怕犯错误,非常容易感到挫折、心理非常脆弱。由于追求完美及博学,又使他们时常陷入情绪和思想的彷徨之中。

想到心仪“美人”也曾自喻“美人”的屈原,便也想到崇尚自然的庄子,屈原如果不是那样执着于美德,执着于美德像芳草一样香芬远播,为世人树立榜样,原本也还有其他的选择的。屈原也是有机会像庄子那样归隐山野的。

2.贾谊——伤怀悲观

司马迁对贾谊,首先就表现其才华过人,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便显现出郁郁不快之意,

“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还没到长沙就悲观自以寿不得长,这是多么消极的处世态度啊,自然也奠定了贾谊一生的悲剧基调,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一点不假。而《吊屈原赋》明明也就是哀悼自己,典型的一个伤怀悲己、柔弱无助的小儿女形象。

当他又被文帝召回并拜他为梁怀王太傅后,虽然他鼓动皇帝“削藩”以逐步弱化各地

王族势力的谏言没有被立即欣然采纳,但后来的历史也证明如果耐心点等下去,削藩还是很有希望的,年轻的贾谊在后来漫长年代里,仍然可大有作为。可是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梁怀王在骑马时坠地死掉了!贾谊的精神支柱似乎一下子就垮了,常常哭泣,一年后郁郁而亡,时年三十三岁。他可能觉得在文帝时代,自己难有大作为,本来寄希望于后朝,但他心目中的小皇帝也死了,于是悲痛欲绝,认为自己的绝世才华,再无施展的机会。

盛年而死的贾谊其悲比之屈原犹过。“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生不逢时的悲哀,却也是他消极悲观的处世态度所决定的,性格过于脆弱,天纵英才,早成大器,而经不起世事之坎坷磨难。历史上大器晚成,干出一番事业的名人数不胜数,年纪轻轻就如此伤怀悲观,空有满腹才情,只留给后人喟然长叹!

3.君王与小人——嫉妒谗言背后的利益冲突

所谓“谗言”,就是指毁谤别人或挑拨离间的话。屈原和贾谊都曾被小人大进谗言而被贬职,

而令尹子兰、上官大夫、灌婴、周勃之流为何要大进谗言?首先不可避免是出于嫉妒心理,当贾谊这样学识渊博又有革新思想的年轻知识分子在汉王朝崭露头角时,这些老臣显贵们一方面因他年纪轻资历浅而看不起他;另一方面又因他才华出众而心怀妒忌。他们就众口一词地攻击贾谊:“这个洛阳人,小小年纪,学识浅薄,一心想专擅权力,要把国家的许多大事搞乱了!”

但是我想更重要的应该是这些谗言背后的利益冲突。举个例子,秦惠王为什么听信谗言处死商鞅?我们知道商鞅变法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削弱原来贵族阶层的权力而强化王权。这种集权符合了秦王的利益,却损害了一大批人的利益。也就是说,商鞅之死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秦王要他死,而是触犯了“众怒”。在这种情况下,秦王为了解决他自身的公关危机,必须杀死商鞅以抚平贵族群体的强烈不满。杀死商鞅远比得罪贵族更为明智,很好地解决王朝与贵族间的利益冲突。汉武帝刘彻也曾以同样的原因杀死了他的老师晁错,以平息因独尊儒术带来的公众阻力。

这样看来,小人的大进谗言,君王的轻信谗言并不是我们一味抨斥的“不知忠恶之分”,利益冲突往往才是根本原因。

(四)结语

心理历史学是心理学与历史学两门学科互相结合的产物,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分析历史人物的个性行为,企图用这种心理分析方法说明或解释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通过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人物的性格心理分析,我们得到了对这些耳熟能详的

名人们全新的认识和看法,同时有了新的感悟,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历史,吸取经验。(五)文献综述

[1] 赵敏俐. 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的再认识———兼评屈原否定论者对历史文献的误读.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01.

[2]陈立强.论司马迁解读屈原悲剧的文化视角.渭南师专学报:自然科学报.1999.03.

[3]李桂荣.屈原悲剧中的“二律背反”臆证.山东社会科学.2003.05.

大学生心理经典案例

克服方法: 1提高认识, 用积极进取代替消极情绪,发扬拼搏精神,努力争取。要明白如果想让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看得起自己,要想取得一定成绩就必须付出一番代价。当然要多

2寻找自己的长处, 人无完人,找到自己的优点,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 3沟通倾诉 与同学朋友相互倾诉交流,可以从中得到安慰,从而消除心理压力。 通过其他形式如书信日志等宣泄情绪。,释放出自己的压力, 4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玩游戏,看电影,户外活动。如果朋友再向你介绍一下他如何摆脱抑郁心情的方法,你会得到一些处理的经验,同时也可分享他们战胜困难后的愉快心情。当然也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把自己的心情写出来,写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书面宣泄情绪的过程。我们收到不少人的心理咨询信,他们常讲到,我写完信发走后,有时信还没有发出心情顿时就感觉好多了。当然你也可以参加一些问题活动,听听音乐等,这样同样可以改善一下情绪。我们那些远离家乡的莘莘学子,迈入大学,社会经验很少,当你们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求助,离开家中亲人的你会感受到同学的特殊内涵。 如果没有找到正常渠道发泄,可能会沉迷于一些自己觉得是正确的事物上面,比如网络。这就需要周围的人群关注他们,给他们温暖,生活中有这种情绪的大学生也要多和身边的朋友谈心、交流,释放出自己的压力,以缓解这些症状,从而恢复到正常状态。 本来还有一个自杀的案例专题,由于大家一致认为没有自杀情节 大学生情感问题调查案例分析 谈到心理就不能不谈到现在在的大学生感情泛滥。现在大学生的情感里面夹杂了大多的功利、欲望、放纵在里面。每年毕业时,情侣们最后一顿饭,最后一次拥抱,最后一次亲吻,然后转身离开,踏上各自的旅途,从此把这段感情遗忘,就像从来没有发生一样。爱情只是被当成了一种需要。 有许多人要抓住爱情或是被爱情抓住。但是我希望你们的爱情是真诚的,是认真的,是纯洁的, 大学生谈恋爱存在的一些心理特点。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发展 第一讲答案资料

第一讲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 1.青春期 青春期(puberty)主要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反映的是个体在青少年时期生理的变化。主要指从个体第二性征出现到生育功能发育成熟的这一阶段。 2.青少年 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adulthood。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 3.发展发展是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连续的和系统性的变化,包括生理、认知和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变化 4.心理发展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与语言的发展、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等,其中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5.认知发展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6.社会性发展人格与社会性的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性格、道德品质、自我意识、社会行为的成长与转变。 7.心理发展特征:心理发展表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而且还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另外,心理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它具有普遍性的同时还具有差异性 8.生物性过渡个体一生经历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是从受精卵开始到一岁左右;二是在10-20岁的青少年期。青少年时期要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包括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加,体形与面部特征成人化,第二性征的出现,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育成熟等。

9.认知过渡是指感知运动阶段(0岁至二岁)、前运算阶段(二岁至六七岁)、具体运算阶段(七八岁至十一二岁)和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至十五六岁)四个阶段的过渡过程 10.社会性过渡随着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和思维能力的变化,他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青少年阶段也是个体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转折期,从这一时期开始,社会不再把他们看做是儿童,而是开始把他们当作成人来看待。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B)。 A.高峰期B.过渡时期C.迷茫时期D.黄金期 2.心理发展具有(C)与顺序性。 A.不平衡性B.阶段性C.方向性D.差异性 3.(A)是脑细胞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能保证感觉冲动的顺利传导。 A.髓鞘化B.突出修剪C.神经系统D.生物成熟 4.大脑最晚发育成熟的是(D)。 A.枕叶B.顶叶C.颞叶D.额叶 5.(C)思维保证了青少年能够运用科学的假设检验来解决问题。 A.逻辑性B.抽象性C.可能性D.具体性 三、填空题 1.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即__初中阶段___、青少年中期即___高中阶段___、青少年晚期即大学阶段。 2.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包括____生理成长_____和____心理发展_____两个方面。 3.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也具有___阶段性__。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 中等职校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然而,当前由于 应试教育模式、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不少中职学生在面对学习、就业以及人际交往 等诸多外界压力和内部矛盾时,容易出现许多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和把 握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职校教育工作者需 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普遍存有自卑心理,缺乏自信 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自感不如普通高中的学生,觉得低人一等,前途渺茫,有自卑情绪,上了职业学校,不好意思见人;看看自己学习成绩,又长期不理想,丧失了信心。个 别学生从小就学习基础差,常常自暴自弃,对前途缺乏信心,得过且过,缺乏上进心。父 母对他们抱有一定的期望,但对他们的表现却无可奈何。 二、对学习存在惧怕心理,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 职业学校学生对学习的惧怕心理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对整个学习生活的惧怕心理,表现在对各门课程的学习均缺乏兴趣,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他们通常是普通高中上不了;直接参加就业,既缺乏技能,年龄也太小;呆在家里家长也嫌烦,所以在家长的逼迫 下来到职校;另一种是有指向性的,即对学习某门课程存在惧怕心理,表现在对学习某门 课或某门课教师的恐惧感,如英语、数学等课程经常使他们无所适从。这在职业学校的学 生中比较普遍。 形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有社会的影响,有家庭的原因,也有 学校方面的原因。紧张枯燥的学习生活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某些教材内容过难,要求过高,或者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学生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成绩不理想,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 指责,甚至遭到家长的打骂,久而久之,不仅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对学 习产生自卑情绪和恐惧心理,而且这种情绪又会严重影响其思维活动的开展,造成情绪与 成绩间的恶性循环。 三、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逆反心理强烈 中等职校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十五岁至十八岁之间,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发生巨 大转变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及成人感迅速增强,表现为渴望独立,渴望摆脱对成人依附 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他们常常凭个人意志判断,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自 控能力较差,稍遇刺激,极易爆发,出现偏激行为。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 理和行为。 其次,职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绝大多数。他们从小就处在家庭的核心地位,受到父 母的百般呵护,特别是一些家庭中孩子俨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管不得,惹不起,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少年到青年初期的中职阶段,被人赞叹为“青春年华”,那是个无忧无虑的年华。但是人们也有另一种看法,认为青年期面临着心理发展的狂风暴雨,是一个危险期和困难期。正如教育家杜威说的:“十几岁的阶段是人生根本上左右为难的阶段,他们要生长,要成熟,还要安全。” 一、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中职学生,是指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5、16至17、18岁之间。从大多数的心理学观点来看,他们属于青年初期,是学生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各年龄发展阶段的最佳时期,又称为人生的黄金时代。 由于中职阶段心理发展的优势和各种矛盾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在智能方面,中职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很迅速。主要表现在推理能力已达到成熟水平,但辨证推理尚未完全成熟。由于经验不足,他们往往变为有成见与不客观的思考者,喜欢与人作不成熟的辩论,对各种抽象的原则如公平、正义、牺牲、忠心等常做出不成熟的批判。 在自我意识方面,水平有多方面提高。如自我评价水平,开始愈来愈多地从具体评价转向抽象评价。初中时能注意到自己的躯体发育状况或某些行为特点,到中职阶段更多的寻找自己的个性特征。有些学生不仅不断改善自己的身体素质,还注意自己心理素质的完善。 在情绪方面,明显不同于儿童期的外露、易变、冲动、肤浅这些特点。常处于一种无名的烦恼中,情绪常激动着,不能理智的控制。由各种不适应造成的内在紧张状态,引起各不相同的行为。此时女学生常爱哭泣,男学生常表示忧郁的沉默、冷淡、顶牛、暴怒,故意损毁东西,歇斯底里的哭泣、沮丧等。此时的中职生的行为都伴有情绪色彩,他们自己的思想、文字和行动都有一种情绪的基础,并以为别人的态度或行动也有情绪的意义。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赞许和亲热,他们实在很希望受人注意,但却表示着躲避或憎恨别人的注意,似乎不屑一顾,故意装出对别人的注意漠不关心的样子,因为他们害怕所期望的注意不能实现。在精神需求方面,中职生开始向高层次发展,各项课外兴趣爱好很少单纯地做为游戏、闲玩,而是有目的地追求,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过渡。如阅读方面,对科技书、哲理书、修养书则有了兴趣,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社会今后负有的责任,能理解和领会一些学习活动本身的社会价值。 在社会行为方面,亲子关系逐渐松懈。其所接触的社会,由家庭发展到较大的社会方面去,此时他们对家庭生活渐感单调,父母的约束也失去效力,在价值观上与父辈出现不同的认识(代沟);中职生们常常愿意参加一二个兴趣相投的团体,如择友得当,可养成各种社会品格,反之就非常危险。有些过度受保护的学生,他们渴望独立自主,有时急于谋求独立自主,甚至对忠告公然反抗,或采取极端的行为。中职生对同性朋友,能互诉衷肠,毫不保留,这些忠信的交换、友情的安慰非常有益;对于异性交往发生兴趣,也是正常的。在此时期,女学生特别注意自己的外貌与形态,并表示温柔、懦弱、胆怯,变得特别女性化;男学生则呈现男性化,表示着他们的勇敢、有力与刚毅。男女双方对浪漫的谈话、文学电影特别感兴趣,他们都设法去追求异性朋友,并做着未来家庭生活的美梦。 除上述的共同特点之外,中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还具有以下几个独特的心理特点。 (1)中职学生的智力发展通常比较好,不存在智力低的问题。吴福元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 AIS-RC)对中职学生进行了一项智力调查,结果发现中职学生的平均智商为116.08,属于中上智力或高智力水平。已故心理学家朱智贤主持的一项国家重点研究课题“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2)考试焦虑是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普遍性问题。所谓考试焦虑,是指与入学考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 一、课本分析 生活消费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容是:了解消费心理面面观、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从学生身边的消费现象入手分析消费心理的表现,怎么这是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同时又是对前面消费及其 类型的基本结构知识的提升,又是为后面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把握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展开铺垫 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当前社会上常见的几种消费心理及其基本特征;知道怎样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理解四大消费原 则的含义及其主要容。 (二)能力目标 在分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问题时,采用问题解答法,情境导入法等。同时能结合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现象,使学生认清其危害,从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分析、审视自己的消费行为正确。 教学重点二、教学重点: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三、教学难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四、学生分析高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对于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有所思 考,由于现代社会物欲横流,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突出,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 生价值观,对他们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图片展示、情景活动、视频播放、学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心理测试]同学们的压岁钱是怎么花的呢?下面三种方式中,你属于哪一种? [多媒体展示]: A.立刻去商店把自己一直想要的东西全买回来,反正是“意外”之财,花光也行。 B.列一份购物清单,买一些自己切实需要的东西,合理分配。 C.尽量不花,也许以后有急用,把钱攒起来。 [教师过渡]我们花压岁钱的方式,往往反映了我们是什么类型的消费者,同学们可以看一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 [多媒体展示]: A──大手大脚的奢侈型消费者 B──理智型的消费者 C──吝啬鬼型的消费者 [教师引导]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一个理智型的消费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受一些不良的消费心理所影响,从而走上不理智消费的道路。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就必须首先了解各种各样的消费心理,自觉克服不良的消费心理,把握正确的消费原则,树立良好的消费观。那么,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心理有哪些呢? 二、讲授新课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 [教师述]老师有一个朋友小A,最近特别烦恼,原因是他们家要买一辆小汽车。同学们也许 纳闷了,买一辆小汽车是一件很令人开心的事啊,怎么会烦恼呢?情况是这样的,他们家因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研究 1、学海方舟----大学生学习心理2013级语教2班廖述豪 一路经过过关斩将的学习、考试我们才进入大学校门,学习了能是我们最熟悉的领域,然而大学的学习却和中学的学习有了本质的却别。有关学习的心理研究引导我们主动思考为什么学习、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分析拖延的原因,同时探讨如何自我推动。 图书馆的偶遇 李斯是张帅舍友中唯一的英语系学生,也是学习最用功的一位。一天他在图书馆看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被迎面走来的老乡佳佳看到,笑他说:“哟,学霸又在努力学习了?”李斯笑笑,答道:“没有,随便看看闲书。”他赶紧合上了书本,问道;“很少看见你来上图书馆啊,今天是借书还是自习?”“马上英语小考了,当然是自习喽。唉,那还能像你一样不慌不忙的看闲书呢。”佳佳一脸无奈的坐在李斯的面前,打开让她头疼的英语书,开始掏手机、水杯准备背单词、、、、、、、李斯也在继续刚才的阅读,心理越来越疑惑,好好学习有什么用?听从父母决定学英语的我,真正要学的是什么? 分析:进入大学,放下高考重担的我们,是否也和李斯一样思考过大学对我们的意义?有些同学想过可能并没有主动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自由选择在带来责任感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焦虑。如果我们相信生活的意义是自我选择的结果,那么现在的空虚就是我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样的焦虑会更加严重。所以更多的同学的大学学习就像叔本华说的一样,“注定要在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

你为什么要学习? 学习对你的独特意义是什么? 学习和你的梦想是怎样的关系? 你今天学习和明天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联系? 要想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需要一把钥匙来解读学习发生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对李斯来说,大学的学习与他本身擅长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变化。高中的学习更倾向被动接受,而大学的学习更加倾向主动发现,需要更多地倾向性和认知参与。 1、学习的专业性 大学属于专业教育阶段,学习的内容围绕专业方向和需要展开。像李斯的英语专业,不仅仅是背单词、做习题,老师更多的是给个主题,让大家相关资料,需要仔细思考,并且课下看其他参考书。 2、学习的自主性 大学学习需要自己的自主性。如何选课,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何选择学习方式全由你做主。显然李斯的问题就是一时难以适应这样的自主。 3、学习的探索性 大学学习具有研究和探索的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前人积累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加需要主动探索和思考,加深知识与自己的关系,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知识。 4、学习的实践性 大学学习要学以致用。通过调动全身的多种资源获得更多地体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心得体会5篇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心得体会5篇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心得体会(一)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 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 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 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 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 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 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 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 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 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 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 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 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 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 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 A同学是某知名高校的一名学生。不仅品学兼优,而且善于唱歌主持,还能写一手好文章。自从上大学后,他的这些业余专长得到了充分发挥,大一第一学期就获得了“校园十佳歌手”称号,并且经常主持学校的晚会。由于能力出众,A同学很快就被老师任命为学生会干部,就在他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暗自高兴时,同宿舍的其他三位室友却开始慢慢疏远和孤立他。 A同学说。以前有他电话时,室友还会比较热情地帮他转一下,但是后来,明明他在宿舍,室友却说他不在,然后就擅自把电话给挂了。刚进大学时,室友们每次都结伴一起去食堂吃饭,可是后来。其他三个室友就把他冷落在一旁了,前两天,他上完晚自习回宿舍。大老远便听见室友们在聊天。可是他刚进门,所有的谈话立刻就终止了。他忍不住问了其中一个同学缘由。想不到对方竟然阴阳怪气地说道:“你是名人,我们哪能和你聊天啊。”气得他一个晚上也没睡好。现在,室友们几乎不和他说话,无视他的存在,有时候,A同学主动和他们搭话,他们也总是说些酸溜溜的话来刺激他。为此,他十分痛苦,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不知道如何才能和室友处好关系。 分析: A同学追求上进的态度是好的,他对生活有乐观积极态度。在校期间他把自己的特长都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学生。 但是A同学为自己取得的成就“暗自高兴”的时候,很有可能忽略了在自己进步的这个过程中,舍友可能产生的孤单、失落感,以及生活中舍友情感的变化,或许他的舍友在同一竞争领域上失败了,而A同学在不经意中表现出的自豪让舍友产生了反感。可能在自我发展中由于熬夜等原因,对集体生活的舍友产生了生活规律上的影响。他总是在忙自己的事情,没有去关心自己室友的校园生活,了解一下他们都在干些什么,也没有腾出时间和室友交流一下彼此的心事,更没有大家一起出去的时间,导致寝室关系逐步恶化。由于有了挺好的名声,所以招到了同房的嫉妒,这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是林海的问题,只不过他处在的社会是一个“仇视优秀之人,见不得人好”的变态社会。但面对室友的排挤,A同学所去做的就太少了。除了主动去找室友讲话外就没什么其他的努力。适当请吃饭、喝水、唱K都是可选择的。要很好的化解那些有刺的话的攻击,用自己的慷慨来重新得到朋友,并不要因为一点小挫折而放弃,真要到了无法承受时就直接申请换房,这也是努力后得到的结果。 A同学的室友存在一些自卑的心里,他们觉得跟A同学一个宿舍,光环都被他给夺去了,反倒自己成了他的陪衬。他们在对A同学有所意见的时候,不但没有态度平和的交流,而且进行了排外行为,这对宿舍其他成员构成了一种病态的团结,并且面对A同学试图重新融入的行为时,他们采取了冷暴力的方法,这不利于案件中所有人的身心健康。

中专生心理特点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浅谈中专生的心理特点 现在的中专生的特点.与一往的中专学生是有本质上的区别和差异的,过去的中专生.无任是从年龄.特长素质还是学业.都比现在的学生要强.学习成绩也好于现在的学生.而现在的中专生学习心理偏常.失调. 以及心理的障碍都非常明显.其一表现为:年龄的层次不齐.一般在 14~20周岁之间.年幼的幼稚好动贪玩.不肯学习的滞留的心理.靠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的依赖心理比较严重.年纪大的,喜欢冲动.爱打打架.对 某门学科不感兴趣,不爱学也不愿意学.甚至偏科的现象也非常严重. 对于学习的认识目标和态度非常不明显.学习的情绪不稳定.对学习没 有兴趣.学习成绩的波动性非常强.有的甚至产生厌学的现象.这些统 称为波动心理.对于学习有忧愁.烦躁.抵触.恐慌.惧怕的焦虑心理.容易 自我满足.不思进取的足心理.自认为无能.不如他人.自己轻视自己的 自卑心理.视学习为负担.讨厌学习.最好的还有不想读书的讨厌心理. 为性发育而苦恼.对好奇或对异性好感而引起地情绪不稳以至于影响 自己的青春期困扰心理.以上的怔状如果发生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可出 现不同的组合.在特殊的环境下与事件下.呈现并发的现象.其次,学生 的家庭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不同.绝大部分.80%的学生是单亲家庭.父母的离异.给学生的心理上造成巨大的伤害.他 们往往性格孤僻.内向.自卑.喜欢独来独往.不合群容易冲动.爱发脾气. 缺少亲人的关爱.情感上的依赖.不懂得尊重别人.以自己为中心.爱表现.中专生很大程度上是外地的.是学校的住读生.平时.父母忙于生计..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郭逸菲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是最近最为被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我认为主要有这几方面引起:适应能力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 今天我要谈的就是一个因人际交往问题而受心理疾病困扰的案例。我有一个表姐,从小学习成绩很好,我一直以她为榜样。正如家人所期待的那样,她顺利的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但在开学的半年后,噩耗传来了,姐姐得了抑郁症。从亲戚那里听闻,姐姐开学后一直披头散发,别人问她问题也不回答,一直低着头,家人这才发现她的不对劲,去医院检查后,得知是抑郁症。此后的时间她也必须依靠药物治疗。 根据家人的说法和我自己的分析,我认为导致她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开学初期产生了心理落差。众所周知,华东师范大学是一所名牌大学,能考入这所大学的学生也都能称之为精英。姐姐在高中时期一直担任团支部书记,成绩也保持在年级前列。但进入大学后,发现这里人才济济,遍地都是能人,心里难免会产生落差,或许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严重点的会对自己丧失信心。 2、与室友关系不融洽。在我的了解中,姐姐是一个各方面都很出众的人,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喜欢斤斤计较,也或许是因为这点,而导致了室友的不满,进而发展才能与室友相处不融洽,使得自己在集体生活中变得很被动。 3、没找到正确的排解方法。大学生活当然都有家里那么舒服,但大学也可以是第二个家,有问题可以找心理老师,辅导员,一直憋在心里,就会憋出毛病,憋出心病。 其实姐姐的这种问题在大学很常见,只是有些人程度轻,有些人程度重。进入大学之前,应该要做好时刻准备处理问题的觉悟。大学其实就是小社会,若还是带着初高中读书的态度面对大学生活,注定是要失败的。在大学生活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必须懂得,由于每个人有其不同于任何其他人的经历,有自己独特的情感、理解和利益背景,因此,人与人之间出现不一致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什么样的关系,也无论交往的双方关系有多么深刻、情感有多么融洽,都可能出现冲突。因此,我们在同任何人交往的过程中,都应对可能出现的冲突有所准备。 我现在也是一名刚踏入大学生活的学生,对于大学教会我的事还在慢慢摸索的阶段,前方依然很迷茫但不至于失去方向。我也有过沮丧的时候,受挫折的时候,但这是每个人必须独自面对的成长的道路,老师,家长只能作为拐杖,搀扶着我们前进,但决定不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都应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我相信,精彩的大学生活才刚刚开始。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更多的人们逐渐意识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并得到各有关方面的关注,大家普遍认为,现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急需改善,儿童青少年心理保健,对家庭、学校、社会及儿童青少年本身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在由上海市卫生中心、上海心理咨询中心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组织的一项对上海市的24000名4~16岁的儿童进行一项调查中发现,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0.2~14.5%。其中第一位是多动症占7%左右,第二位的是情绪障碍3%左右,占第三位的是社会交往问题1%左右。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保科的张劲松、沈理笑、许积德等综合医院心理门诊中的儿童病例分析,说明症状类型主要有:情绪问题、学习问题、行为问题,其中情绪障碍占34.25%;适应性问题占2.8%;多动性占11.65%;品行问题占3.9%;睡眠问题占1.7%;学习困难占8.8%;内趋力不足占13.3% 。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对2055名9-15周岁的困境儿童所做心理健康调查时,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的儿童有223名,占到10%左右。 一、儿童心理问题的特点: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大都存在发展性的特点,即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主要心理问题。通过调查显示: 1、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和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通过对全国22个城市26个单位的24000名4-16岁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后,指出4-5岁(学前期)主要为社会交往问题;6-11岁(小学时期)主要为注意缺损障碍;12-16岁(少年时期)主要为情绪障碍。 2、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在困境儿童的心理咨询过程中,统计出:0-18岁的儿童主要存在六类问题,比例从高到底依次是:行为问题(47.77%)、情绪问题(27.23%)、学习困难(23.21%)、多动(22.325)、科学育儿知识咨询(17.41%)、适应不良(6.25%),并且发现:11岁(尤其6岁)以下(含11岁)主要是"科学育儿知识咨询"、12岁以上(含12岁)主要以"行为问题"为主。 二、儿童青少年的研究课题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首先要从个体自身、社会、家庭、教育机构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必须坚持"社会-心理-生物"的综合模式,在社会大系统中形成医疗、心理、教育、福利等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网络,以早期干预、及时干预、系统干预、发展性干预等为原则,在干预策略上提倡直接干预与间接干预并重: (一)直接干预:对儿童直接实施咨询在咨询中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积极实施干预策略(如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矫正与塑造),另外还有通过教育、指导、训练,使其心理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儿童摆脱心理困扰。对特殊儿童,则更注意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从儿童需要出发来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另外还要积极联系社会工作者,对儿童给以社会性的关注和支持。 (二)间接干预:主要是进行儿童生存、发展环境的创设和优化,通过客观因素(尤其家庭环境)的完善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具体措施有: 1.社区建设:在社区建立心理辅导站,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的辅导工作,为社区儿童建立心理档案,通过家庭随访、专家咨询等,及时为家庭及儿童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技术支持。同时,利用社区力量进行儿童心理健康观念的宣传和普及,使心理健康成为社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2.校园建设:积极做好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包括配备心理辅导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健康科研等等,尽可能使学生在良好身心状态中获得发展。学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专家分析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在一种不成熟的状态下,凭着自己青春期的冲动,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很美好。他们缺少挫折锻炼,心理承受力 太弱。另外,在大学里,可能无形之中同学之间会有一个比较,比 如同宿舍的人都有男(女)朋友了,但是自己没有,那么可能就造成 一个心理落差,情绪上很不稳定,精神比较空虚。有的则是一旦失 恋后,就痛苦不堪,无法恢复自己正常的生活学习,好像没了恋人 就无法生活了似的。 小樊与小路是高校“夫妻部落”中的一员,两人在校园附近租下一套房子,过起了同居生活。两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双方对 未来都没有太明确的想法,目前生活在一起只是为了“相互取暖”。 最近一个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受调查的同学中,有13% 的人坦言大学期间有过性行为。 专家分析 专家分析 对于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这方面的监督,比如搞一些活动,让人的能量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转化。如果老师和学 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早点发现别人的不对劲,帮他缓 解问题,就可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2005年5月7日晚9时10分左右,北京大学理科二号楼一男子 从九层的天台坠楼,落在楼底天井的西北角。而在15天前,北大一 女生从同一座楼上跳楼身亡…… 专家分析

自杀是一种极端行为,原因有很多。现在大学生压力要比以前大得多,那么他们就想寻找各种方式缓解压力,比如跳舞、上网、交友等等。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渠道去进行缓解,可能就会产生人生比较失败的消极想法,也可能是从前失败的痕迹与现在的失败产生共振,让这样一种力量成几何扩大,最后把这样一种情绪放在了一个点上。可以说,愤怒的力量越大,压抑愤怒的力量也就越大,最后发泄出来的力量就越大。那么,在某一个时候,这种力量也会作用于自身,自杀成了自身的需要。还有的就是目标和自身能力产生差距,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摆正心态,那么负面心态一直积聚,到最后也可能完全否定了自己,而寻找自杀这种解脱方式。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没受过挫折,面临压力就会选择逃避,这也是一种很危险的心态。 看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的人还看了:

西安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

邮箱: 尊重 热情 理解 保密 中立 2018年10月10日是第27 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旨在通过多途径的宣传教育,让儿童青少年掌握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使家长、学校、社会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全社会共同维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 1、智力正常:正常的智力是生活和学习的最基本心理条件;

邮箱: 2、情绪协调稳定; 3、具备一定的意志和品质; 4、人际关系和谐:青少年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都和人际关系有关; 5、适应环境; 6、保持人格的相对完整; 7、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刚刚迈进新世纪之时,回顾上一世纪医学的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医学在战胜躯体疾病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但我们也痛心地看到精神/心理障碍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给社会发展和进步造成的阻碍并未得到有效的扼制,精神障碍和自杀已占到中国疾病总体负担的第一位。 心理健康为人们重视的程度是和社会的发达程度相关联的。一般来说,社会的发展程度越高,人们所承受的压力越大,心理健康问题越突出。 尊重热情理解保密中立

邮箱: 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已有很大改观。但相应地人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愈来愈大,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政府部门和广大的民众越来越重视和追求心理的健康。 近年来,在校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刘海洋残害黑熊事件、马加爵杀人事件使人们反思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应该如何开展。 一、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中国大陆18岁以下未成年人3.67亿,据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仅常见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病率即为(5.07±1.70)%,其中北京5.7%、湖南6.0%,据估计有30%会发展为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阅读障碍在北京为2.9%、湖南为3.3%。大学生中,16.0-25.4%的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根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北京16所大学学生10年中缀学原因的分析,1982年以前主要为传染性疾病,而尊重热情理解保密中立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案完整版

第1课心理健康促成长 教育目标: 1.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兴趣和重视; 2.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3.使学生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及内涵; 4.帮助学生初步分析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意 识,学会求助和自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兴趣。 2.教学难点: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困扰与心理健康保健的关系;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意识。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2课时 2.教学准备:课前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下载的有关资料 3.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激发兴趣:讨论青少年吸烟的原因,对吸烟的原因作出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讨,用一种健康合理的方式来代替吸烟。 (2)讲述心理艺术片《爱德华大夫》的故事,说明“人的心理问题与童年经历有关”。 (3)引入:我们身边的“心灵故事”。得出本课的主题“心理健康促成长”。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心理健康? (4)通过教材中吕晓雯的故事,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以及包含的内容。(5)针对教材“思考苑”中心理辅导的三个层次,让同学讨论这三个层次的心理辅导都分别适合哪些人群。 (6)布置教材中的“自我剖析”作为课后作业。

第2课心理健康哆来咪 教育目标: 1.正确对待心理问题,消除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 2.能够区分情绪问题和心理问题;以及两个问题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消除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了解心理健康对成长的意义。2.教学难点:懂得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变化;正确对待心理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体验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2.教学准备:课前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下载的有关资料 3.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设置导疑:让学生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辨识,感性的体会健康的含义。并进一步引出健康的含义。 (2)板书:心理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引导学生探讨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对心理问题进行说明。 (3)讨论:和学生一起探讨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剖析,以及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4)对教材中王佳瑶的故事进行总结; (5)布置作业:进行自我评价。 第3课心理发展你我他 教育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体会并分析自己身心理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2.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逐步培养自己成熟、理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开发自己的心理潜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体会并分析自身心理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掌握相应的发展策略。

消费心理面面观.

消费心理面面观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消费的有关内容。而调查表明当今社会的消费存在许多误区,因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十分有必要,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一主题。 那么同学们又有着怎样的消费观呢?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 请看大屏幕,虚拟消费: 1、现在正是换季大甩卖的时候,你会有什么行动? 2、同学们中留怪发型、拿手机等现象较多,请问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讨论,请同学起来回答。并互相评价各自的消费行为是否合理)刚才同学们实际上归纳了如下几种消费心理: 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家庭收入的增加,生活富裕了,手头的钱多了,怎样安排家庭生活消费,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而有的人认为“钱在我口袋里,怎样花是我个人的私事,与别人无关”;还有人认为“国强才能民富,我们的消费恐怕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或家庭问题”。你是怎么认为的?请看课本190~192页思考。请XX同学回答,个人消费和他人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二、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 3、消费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而要树立正确消费观,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怎样做? 三、做理智的消费者: 请看大屏幕调查问卷: 1、每个大周父母给你多少钱? 2、这些钱中,你打在饭卡上的有多少?你自己零花了多少? 3你的零花钱大多花在哪些方面? 4、你每个大周的钱有剩余吗? 5、大周末你和老师、同学借过钱吗? 6、你个人认为,在衣食住行方面,您的主要标准是: A. 以经济实惠为主 B.尽量追求高标准 C.兼顾实惠和高标准 D.不清楚 7、对自己的消费是否有计划? 8、你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看法是什么? 看大屏幕归纳出正确的消费观: 1、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2、结构合理,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3、消费方式健康,摒弃落后的生活习惯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 案例一: 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心病终需心药医,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更多地给予大学生一些心理关照和疏导,才能减缓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案例二: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 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 对待? 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 嫉妒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克服的方法有:1.认清嫉妒的危害,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2.克服自私心理。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3.正确认知。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

中职生心理特点分析

中职生心理特点分析 中职生是指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从心理学观点来看,他们属于青年初期,是学生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各年龄发展阶段的最佳时期,又称为人生的黄金时代。但是,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有的是成绩差没能升入普通高中的,有的是留守儿童(少年),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或经济困难的家庭,其内心世界是非常不稳定、不平衡的,具体表现为: 1.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不足。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追求自己内心世界中存在的“本我”,并将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开始把自己看做是“成年人”,渴望与成人一样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与权利,反对从属地位,更反对权威式的干涉。在心理上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要以独立人格出现。由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使他们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会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常让他们处于焦虑之中,如遇到不满或不平之事,就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这些情绪上的波动,使他们难以自觉控制。 2.自卑感严重,但反抗性强烈。中职学校生源的构成比较特殊,大多数学生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从小学到初中长期承受老师、家长的过多指责和同学们的歧视,有些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生活贫困家庭,缺乏真诚的关爱,久而久之形成了抑郁自卑心理,对学校、对社会充满冷漠、恐惧和仇视。同时,社会对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一定偏见,一些中职生认为自己与同龄人比较,未来似乎比较渺茫,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当自主性被忽略或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他们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无所适从、怪异和反抗,有时用过激的行为方式去掩饰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比如通过逃课、顶撞教师、打架斗殴等违纪违规现象,显示自己的勇敢。如果引导不好,个别学生渐渐就会形成了反社会人格倾向。 3.思想意识活跃但学习动机缺失。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他们没有升学的压力,因此,思想意识活跃,有广泛的兴趣受好。但是,一部分中职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并且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学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没有动力,有的学生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因为学不好而不想学,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和行为,并渐渐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形象,越不努力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想放弃。 4.渴望得到认可,但人际关系障碍。青年学生在心理发展阶段存在着坦率与封闭的矛盾,一方面期盼得到人们的理解,与知心人愿意敞开心扉,说话坦诚直率,另一方面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暴露出心理闭锁性,甚至产生固执、多疑与对抗,有时会因为看别人不顺眼而发生打架事件。中职学生特别渴望展示自己的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得到他人的认可,但是,他们不善于与人交往,为人处事能力较差,存在着社交障碍。分析原因主要有:第一,不良的心理品质,性格内向,以自我为中心,妒忌猜疑,偏激,报复性强等;第二,个人能力方面的原因,如言语表达力差,知识水平低,不会交往等;第三,曾有过交往失败的经历;第四,语言不通,没有共同语言等。 时代与文化的开放性使中职生在性格上表现出开放性,使他们愿意也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互相传递休息,但这更多的是在同伴群体中。中职生尽管需要得到成人的指导,但总觉得应有自己的隐私和秘密,更重要的是,他们觉得自己的想法家长和教书是不可理解或不关心的,所以不愿意将自己的心理话天然告诉家长和老师。但是,在心理咨询,很多学生却真诚地告诉心理咨询人员很多平时不会提及甚至羞于启齿是问题。这说明,他们的内心是想寻觅心理支持的,他们需要真诚的理解、关爱、呵护和帮助。 青春期的迷茫导致异性交往偏差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身心发展上的第二、第三性征相继出现。男女生的性别觉色意识进一步志强,有了解异性的好奇与冲动。再加上文化媒体的“催化剂”作用以及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性问题在中职生中前所未有地开放和透明。现在的中职生在异性交往上存在一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