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重点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重点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重点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重点内容

考点

1、公共事业管理:是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提供准公共物品的活动进行管理,提高活动效率,并进而保证社会公众利益实现的过程。

2、公共事业组织: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社会公共组织。

3、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或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或服务。

4、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如民办学校、幼儿园、培训中心等;卫生行业,如各类民办医院、康复中心等;文化体育行业,如各类艺术培训中心、运动俱乐部等;劳动类,如各类职业培训中心等;民政类,如各类民办敬老院、老人服务中心等;还有建设类、科技类以及各类社会中介机构等。

5、纯公共物品: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的物品。

6、事业单位法人的特征

所谓事业单位法人,是指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从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新闻等公益事业的单位。

(1)以公益为目的,而非以盈利为目的,所以事业单位所取得的利益只能用于其目的事业,不能分配给出资人。

(2)事业单位法人的独立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也可以通过集资入股或者由集体出资等方式取得。比如说民办大学、民法研究所等。

(3)事业单位法人从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新闻等公益事业活动。

(4)依照法律规定或者行政命令组建的事业单位,从成立之日起,具备法人资格;由自然人或者法人自愿组建的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办理法人登记,方可取得法人资格。

7、公共物品的特征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即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厂商或个人享用。

(2)消费的非竞争性。即某一个人或厂商对某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并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其他厂商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其他厂商享用的数量或质量。另一个表述方式是:当一种公共物品或服务再增加一个消费者时,其边际成本为零。

(3)受益的非排他性。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说这样做成本太高。不论个人或厂商是否为之付款,都能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提供中得到利益。

8、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来源

NGO主要有三大资金来源:一是政府的投入,二是会费及服务收费,三是社会捐赠。

政府提供的财政资金;公司赠款;项目捐赠和服务的收入;会费收入与俱乐部制度;专门活动;经营收入;电子慈善。

公共事业的内涵

一、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

(一)需要层次理论

1 人类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

自我实现需要。

2.需要分类

从需要的主体来看,需要可以分为个人需要、群体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

从需要的对象来看,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从需要的起源来看,自然需要与文化需要。

什么是公共需要?

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这种需要不是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共同利益,具有不可分割性。

公共需要的特点

1、公共需要是全社会(全地区)的共同需要,反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社会愈发展,生产力愈发展,这种共同成分愈充分,共同利益愈明显。

2、公共需要具有整体性,无法分割。公共需要不是人们个别利益的混合。

3、公共需要不以人们的地位和收入为分界限。

这与私人需要不同,私人需要是以地位和收入为界限的,不同收入水平有不同需要,富人和穷人的私人消费水平显然不同,而公共需要则不分富人和穷人。例如,在享受国防、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管理、防洪水利等利益方面,是完全平等的,同时也是机会均等的。

4、公共需要是一种有效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等同于政府需求。社会总需求包括政府需求和私人需求。各代表着一定的社会购买力。公共需要作为政府需求,是一种现实的购买力,代表着一定的货币流量和货币存量。

公共需要的范围

作为公共需要,有一定的范围。确定一种需要是否应归属公共需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判别:

1、符合公众共同利。

2、私人不能满足(或私人不愿提供)。

3、根据社会利益应该由国家提供或垄断

公共需要是历史发展的事物

决定着公共需要范围的物质力量

首先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其次,由社会生产关系状况和社会制度所决定。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共需要可以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刚性的公共需要(典型的公共需要),这类公共需要,基本上或全部由国家解决。例如,行政、国防、城市公共设施、基础科研、环境保护、义务教育。

第二类,有弹性的公共需要,职业教育、医院、交通、通讯、能源。

第三类,随机的公共需要。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对某些产业进行投资。

3.公共需要主要内容

现代社会的公共需要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与安全秩序的公共需要,如国防、公安、外交等;

第二,维护经济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的公共需要,如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公正司法等;第三,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设施与公共管理的公共需要,如公众医疗保健、义务教育、公共交通、公共图书馆等;

第四,建立社会保障与救济体系,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共需要,如公共组织的扶贫、社会保险等;

第五,公共资源与公共财产管理的公共需要,如国有资产管理、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第六,维护人权、自由等公民权利的公共需要。

(二)公共物品

物品的分类

1. 公共产品: 利益不可分割, 满足社会共同需要

2. 私人产品: 利益可以分割, 满足私人需要,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3. 准公共物品: 利益部分可以分割,满足社会部分成员需要

案例

公共地的悲剧

在某小镇上,该镇居民从事的最重要经济活动是养羊。镇上的许多家庭都有自己的羊群,并出售可以做衣服的羊毛来养家。大部分时间羊在镇周围土地的草场上吃草,这块地被称为镇共有地。没有任何一个家庭拥有这块土地,而是镇里的居民集体拥有。集体所有权很好地发挥作用,所有的居民被允许在这块地的草场上放羊。因为土地很大,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有良好草场的土地,长时间以来,允许居民在草场上免费放羊也没有引起问题。

时光流逝,镇上的人口在增加,镇共有地草场上的羊也在增加。由于羊的数量日益增加而土地是固定的,土地开始失去自我养护的能力。最后,土地变得寸草不生。由于共有地上没有草,养羊不可能了,而且,该镇曾经繁荣的羊毛业也消失了。许多家庭失去了生活的来源。思考题:

1.是什么原因引起这种悲剧?

2.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这种悲剧的发生?

公共地悲剧是指如果一种资源没有排他性的所有权,就会导致这种资源的过度使用。

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或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或服务。

私人产品的特征:

一是所有权上的排他性,即能够在财产权上明确这一产品只属于我而不属于他人,表明这类产品具有产权上的可分割性。

二是消费上具有的竞争性,即该产品不能公共消费,某个社会成员消费它以后其他人员就难以无偿消费。

3.公共物品的类型

根据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分类:

1、纯公共物品: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的物品。

2、准公共物品(混合物品):

①公共资源:既有非排他性,但又有竞争性;

②俱乐部产品:既有非竞争性,但又有排他性。

准公共物品

不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

拥挤性的公共物品:消费者达到一定规模后,消费产生

拥挤性竞争,如道路、桥梁、停车场等

价格排它性公共物品:在效益上可以定价、在技术上可以实现排他的准公共物品,如公园、文化遗址等

思考:拥挤性公共物品与价格排它性公共物品哪类公共性更强些?

4.准公共物品的类型

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医院、应用科学研究、体育、公路、农林技术推广等事业单位,其向社会提供的属于准公共产品。

实行企业核算的自来水、供电、邮政、市政建设、铁路、港口、码头、城市公共交通等,也

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围。

第三节公共事业的内涵

1.公共物品供给的特点

(1)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无效率

A无法解决“搭便车”的问题。

搭便车:是指某一消费者若他需要消费某类产品,他可不支付任何价格而消费,由此,决定了他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支付“无谓的价格”的。

B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要求这些产品必须免费提供,这也是私人企业难以接受的。(2)政府是供给公共物品的主体

公共物品的特点决定了私人部门不能有效供给公共物品,政府就成为供给公共物品的主体。

(3)公共物品的规模供给

公共物品是具有社会共享性的物品和服务,因此公共部门通常情况下不可能为单个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特殊服务,只能是规模供给、无差异供给。人们在接受时没有选择的自由。(4)公共物品的非均衡供给

由于缺乏准确反映人们对公共物品需求偏好的机制,公共物品供给等于需求的均衡状态难以实现。

纯公共物品往往规模巨大,投入费用高,一般由政府统一供给;市场为何不能实现充分供给?纯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

1、自愿捐献与成本分担

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水平。

2、强制性融资——解决搭便车问题

由于搭便车问题的存在,自愿捐献和成本分摊的合作性融资方式,不能保证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只有依靠强制性的融资方式(如征税)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案例分析】神木免费医疗能否复制

神木,因为在全国率先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一度被老百姓称为“离共产主义最近的地方”。但自启动之初,赞许和质疑之声便与神木全民免费医疗制度的实施相伴而行。

神木医改政策的主要内容

拥有神木户口的城乡居民只要参加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即统一实行门诊医疗卡和住院报销制,每人每年最高可报销30万。

设立了7所县级、5所省级、6所北京的知名医院在内的定点医院。

许多其他医院不提供报销的医疗项目也纳入了报销之列,比如安装人工器官,器官移植等特殊检查费、治疗费和材料费等等。

在乡镇医院、县医院、外地的医院花费分别达到200元、400元,3000元的标准线,即给予报销。

问题:

1.神木模式的政策内容

2.神木免费医疗制度实施后的情况

3.如何杜绝公共资源不受节制地滥用?

4.神木的医改模式能否被其他地区复制?

宿迁医改:80分还是20分

1999年,宿迁医改开始。2001年到2002年,宿迁大规模地“卖医院”,将全市134家医院卖掉133家,引起巨大争议。

在新体制下,原来的国有医院由民间资本控股,民间资本新建医院,或者是医生集体控股等。医院领导不再接受行政任命,医院直接互相竞争。

宿迁医改的“三分”原则:管办分离,医卫分策、医防分设

政府集中医卫的行业管理,开放有监管的医疗服务市场

集中财力,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建立覆盖到乡村基层的卫生防保体系

组织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障,包括向需方——首先是低收入人群——提供医疗补贴。

问题:

1.宿迁医改的背景与动力

2.宿迁医改的基本思路和模式

3.对宿迁医改评价的不同声音

4.宿迁医改对全国新医改方案的启示

一、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两种方式

(一)政府直接生产:纯公共物品和自然垄断性很高的准公共物品。

(二)政府间接生产:指政府利用预算安排和政策安排形成经济刺激,引导私人企业参与公共物品生产。

公共物品管理的政府行为

(1)体现国家意志的公共物品:如法律法规、市场规则、社会秩序、各级行政管理、司法、国防、军队、中央银行、宏观调控、造币厂等;

(2)与社会公平、分配目标有关的公共物品:如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基础教育、社会保障、保护穷人的收入再分配等;

(3)与社会发展有关的公共物品:道路、大江大河的治理,环境保护、基础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图书馆、博物馆、消防等;

(4)具有很强规模经济的自然垄断类公共物品:如电力、通讯、铁路、邮政、自来水、燃气等。

1、政府利用市场生产公共物品的原因

(1)公共物品的公共性的变化

(2)公共部门生产的低效率及浪费

(3)民众对于公共物品质量的关注上升及需求的多样化

2、政府利用市场生产公共物品的方法

(1)签订协议或合同(合同外包)

(2)授予经营权(特许经营)

(3)经济资助

(4)政府参股

二、改革政府在公共物品管理中的行为

1、合理调整政府的经济活动领域

2、完善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3、促进公共物品生产主体多元化

4、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引入市场机制

5、为非政府主体进入公共物品生产经营领域提供法律保护、财政支持和进行监管

6、明确中央与地方的分工

公共事业

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以不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它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

卫生、基础设施、公共住房、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事业。

公共事业的范围

我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三条规定:公益事业是指非营利性的社会事业。公益事业包括:“(一)求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活动;(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三)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四)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公共事业的特征

公共性

非营利性

规模性

超前性

非政治、非经济特征明显

判断是否为公共事业标准

不在于是否市场化或经济活动

不在于是否私人经营

在于是否与公众基本生活关联

在于是否首先满足公共需要和维护公共利益

案例:关于北京世界文化遗产门票涨价

思考:

1。故宫博物院等6个景点涨价申请理由是否合理?为什么?

2.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它的涨价是否符合准公共物品的性质,为什么?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义

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对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特征:公共性、强制性、非营利性、服务性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公共事业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参与者之一

案例一买断高考查分业务

2003年6月,全国高考江苏考区的阅卷工作全部结束,江苏省高招办召

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年考生只能通过声讯电话查询,短信查询业务取消。

因为通过电信、移动、联通三家公司竞标,江苏省电信独家承揽了今年的

高考查查分业务。

案例二政府是危机管理的主体

“非典”期间,国务院成立防SARS指挥部,地方各级政府成立应急处理小

组,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推行行政问责制,提高行政效率。

问题一:从管理的性质看买断高查考分业务是企业经营管理行为还是公共事业管理行为?为什么?

问题二:高考查分业务属于私人领域还是公共领域?应该如何操作更为恰当?

问题三:当遇到如非典、禽流感等大型突发性事件时,谁才能承担处理这些事件的主角?为什么?

第二讲公共事业组织

一、公共事业组织的含义

1、组织

非公共组织——市场组织

公共组织——政府组织等

2、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

公共组织分为政府组织和公共事业组织

二、公共事业组织

我国目前的社会组织可以分为五类:

政府组织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

1、公共事业组织包括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

三、为什么公共事业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1、为什么不能是企业?

这个问题必须从市场体制的优缺点说起,市场体制的优点自不必多说,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在信息传递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上,市场体制的效率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只看不见的手也有它自己的局限,这就是市场失灵。

垄断产生的过程中,社会公平就难以实现低利润甚至是无利润的社会服务职能就会缺失信息结构不对称的情况比比皆是,不对称是常态。

绝大多数的公共事业,比如文、教、科、卫等,带有很强的外部性,外部性会带来“免费搭车”的问题。

为什么公共事业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为什么不能是政府?

按照一般的经济学理论,市场失灵就证明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政府理所当然是纯公共产口的提供者,但是对于准公共物品而言,政府的优势就明显。比如,无法解决公众的偏好问题再有,政府本身的低效率及权威性(以管理为主,服务为辅),与公从沟通不好及阶级性明显等特点,也使得它不适合于作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公共事业组织能承担起这个责任吗?

公共事业组织的优势

在市场失灵的场合,人们不愿做或不能做的事,可以由政府来承担,但政府也有其不愿做或不能做好的事情,当市场和政府同时在某些领域都失灵的时候,公共事业组织的优势却显现出来了。

A、非营利性:从概念中就明确了公共事业组织建立就是不以营利为目标的。

B、沟通性:公共事业组织可以更为深入社会基层,贴近民众。

C、低成本:私人捐款的资助、结构简单、志愿人员免费服务。(发达国家的第三部门,应然状况)

因而事业单位一成立其使命就是服务性的,所以要求它必须贴近民众,了解民众的需要,所以沟通性是其做好工作的前提。

局限及克服

志愿活动的狭隘性:分散,受制于人力物力的局限,只能为某些特定人群服务,覆盖面狭窄。会受到捐资人的影响,有可能不为大众负责

业余,缺乏专业性。

克服:与政府合作。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共事业组织是一种最适合的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它的作用体现在。

三、公共事业组织的持征及与其他组织有区别

1、公共事业组织的特征

(1)组织性(8)自主性

(2)非政府性(9)使命感

(3)服务性(10)多样性

(4)沟通性(11)专业性

(5)非营利性(12)灵活性

(6)独立性(13)开创性

(7)公正性(14)参与性

第二节公共事业组织的作用——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一、现代市场体制的职能优势和局限性

1.市场体制的职能优势

(1)信息传递的效率。

(2)激发生产社会财富的创造力。

(3)有效组织社会经济活动。

2.市场体制的局限性

(1)市场竞争的不完全。

(2)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3)市场体制中,民间企业难以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

(4)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要求。

(5)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三、公共事业组织(第三部门)职能优势和局限性

1.公共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

(1)非营利性

(2)沟通性

(3)低成本

2.公共事业组织的局限性

(1)志愿活动的狭隘性

(2)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

(3)志愿组织的业余性

3.公共事业组织局限性的克服

四、公共事业组织的作用--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1、公共事业组织能承担政府部门具体的执行性,事务性的职能

2、公共事业组织能有效地为市场经济提供不可缺少的法律服务和监督规范企业行为

3、公共事业组织能有效地承担社会化服务,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4、公共事业组织可以有效地和政府合作,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功能:

(1)保证决策层令行统一, 政出一门,执行层有章可循。

(2)能及时发现各管理能级的故障,保证有效,持续地执行行政管理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3)符合管理智力和权力在质上递增,在量上递减的原则。

(4)职责明确,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瞎指挥,遇事推诿的弊端。

第四讲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二、公共事业管理改革发展的背景

生产力加速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公共事业社会化发展的客观基础(科教文卫支出1980

年为156亿,2003年为4506亿,科教文卫占财政支出比例在1980年为12.72%;1995年达到了21.5%;2003年为18.28%);

经济社会体制转轨: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管理体制的转轨;(小政府、大社会)

社区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作用加强:体现在深化体制改革、改善居民生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加强;

三、前期的改革举措

1、“放权”和“搞活”

本着简政放权的精神,政府逐步扩大各类公共事业单位的

人权、物权、事权、财权及其他各项管理自主权。

通过上述各项改革措施,大大增强了事业单位自我发展和

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与活力。

2、“创收”、“让利”和“免税”

这些改革措施,拓宽了各项事业经费来源的渠道,弥补了国

家事业经费的严重不足,大大增强了事业单位自我生存与发展

的能力,也增强了事业单位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动力和

活力。

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国家调整公共事业单位的职能范围,

促进原有部分事业单位实现企业化、产业化与市场化。

3、“开放”、“协作”和“联合”

这些改革措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各类事业单位的社会

化程度,增强了事业发展的活力,淡化了单一化的行政隶属关

系,减少了事业单位对于计划的依赖性,增强了事业单位对于市

场的适应性,有利于事业单位进一步转换运行机制。

4、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

鼓励和提倡全社会办事业,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

来筹集各项事业发展资金。这些改革措施,促进了各类国办事业与民办事业的发展。“一起上”措施,符合事业发展主体多元化的改革方向

5、“业余兼职”、“停薪留职”和“人才交流”

上述改革措施,改变了人们的择业与就业观,许多事业人

员纷纷走出单位大门、走向农村、走向企业、走向社会、走向

经主战场,开阔了眼界,经受了锻炼,找到了用“文”之地。充

分调动了广大事业单位人员主动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节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1、实行政事分开

(1)政事职能分开

明确政事职能范围,明确事业产权归属,引导事业单位走

社会化道路,将行政机关中的辅助性、技术性、服务性的事务

从行政机关中划出去,交由事业单位承担,将少量现由事业单

位承担的政府职能交还政府部门。如,卫生行政部门主要承担发展规划、资格准入、规范标准、服务监管等行业管理职能,从公立医院具体事务的微观运作中摆脱出来,加强全行业的监督管理。

(2)政事机构编制和规范分开

对政事合一的机构,在行政机构改革时或定为行政机构,

或将政府的职能分离出去,转为事业单位。弱化以至于最终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起一套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等级规格。事业单位在职责定位、机构设置、编制管理、运行方式等方面要与政府机关、企业组织区分开来,体现公益属性

(3)政事管理方式和机构名称分开

在管理方式上应坚持:运用法律手段,使管理更加规范;

通过年度报告制度,实现对事业单位的“跟踪”管理;将事业单

位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政事机构从名称上也要分开。事业单位的名称要突出体现

事业单位的特点,应简单明确、规范统一,做到名副其实。

2、实现科学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必须实现公共事业管理从经验型

向科学型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善公共事业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

制,对公共事业的领导制度和人、财、物管理制度等整个管理体

系作出新的制度安排,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效益

3、实现社会化

(1)兴办主体的多元化

根据区域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社会的公共需求状况,动

员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公共事业,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鼓励

国内外经济、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公共事业的发展,形

成多元化的公共事业发展格局。

(2)逐步对原有的部分公共事业单位进行转制改革

现有的部分公共事业单位要逐步用产权制度改革的办法实

行股份制和民营化,通过社会法人、自然人购买产权,实现公共

事业单位投资主体多元化,从而促进公共事业单位运行机制的转

换和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

(3)改变现有公共事业部门办社会的局面

现有公共事业部门依然承担着大量本可以由社会或市场承

担的工作,如后勤保障和服务。因此,应大力推进公共事业部

门的改革,以社会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为公共事业部门减

负,使之轻装上阵。

(4)要运用经济杠杆,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实行财政拨款、差额补贴和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公共事业财

政策。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1.实行政事分开,改革由管制向治理转变趋势。

2.实行市场化、社会化。

公共事业兴办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筹集社会事业发展资金,推动产权制度改革而实行股份化和民营化,降低管理成本,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3.实行科学管理。如形成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多元化的民主决策机制,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等

第四讲公共事业管理责任与伦理

一、涵义

本质一种公共责任,其特征在于体现追求公共性及相应效率

1、在此讨论公共责任的意义何在?

公共事业管理目标实现保证防止权力滥用有利于民主进步和社会发展

2、你认为公共责任具体表现有那些,请举例说明?

观点:国外有关公共责任(accountability)有三层意思:在行为实施之前,公共责任是一种职责(responsibility),负责任意味着具有高度的职责感和义务感——行为主体在行使权力之前就明确公共权力所追求的公共目标

在行为实施之中,公共责任表现为主动述职或自觉接受监督(answerability),受外界评判机构的控制并向其汇报、解释、说明原因、反映情况、承担义务和提供账目等

在行为实施之后,公共责任是一种评判并对不当行为承担责任(liability),撤销或纠正错误的行为和决策,惩罚造成失误的决策者和错误行为的执行者,并对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二、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控制机制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控制机制

含义:实现责任的一套制度安排或确保责任实现的途径

1、行政控制机制

科层制行政监督检查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双规”、“双限”、“双开”

2、立法控制机制

立法明确公共责任构建责任型政府(议会制、总统制、人大制)

3、司法控制机制

行政诉讼行政赔偿

4、公民参与控制机制

听证会制度民意调查制度专业委员会咨询审议制度相关群体或公民建议制度

弱势群体申诉或救济制度案例:我国上访制度的困境

5、信息公开控制机制

官员财产公开制度

官员配偶子女就业及财产公开制度

会议公开制度

行政决策信息公开制度

行政执行信息公开制度

行政效果信息公开制度

6、其他控制机制

媒体舆论监督机制问责制引咎辞职制

前三种机制是基本的、传统机制,但是没有民意的体现,驱动力不足,特别是在我国“议行合一”的体制下容易出现“官官相互”的现象,后三种机制在我国承待发展。

公共责任表现为什么?

公共责任控制机制包括哪些?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试题类型及分值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 (计10 分,每题1分) 二、填空题 (计30 分,每空1分) 三、名词解释题 (计10分,每题2分) 四、简答题 (计30分,每题6分) 五、论述题 (计20分,每题10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准公共物品:就是指部分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 2.准公共事务:就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就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与共同 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她性”。 3.公共事业管理:就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下,动员与运用有效资源,采取 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B 二、填空选择 1、公共事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公共性或公益性。(选)* 三、简要说明 1.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在内容与管理主体等方面有交叉,原因就是前者就是从管理对象与范围进行学科建构的,而后者则就是从管理主体入手形成学科的;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与对象上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答:1跨学科与专业化的统一;2学术性与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3、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公共事业管理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学科体系。公共事业管理通常的研究方法就是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与实验法。 4.当前学习与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什么意义?A1 答:当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就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开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与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并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一、名词解释 1.组织:就是特定的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使得相关资源有 机组合,并以特定结构运行的结合体。 2.公共事业组织:就是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 凭借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A1 3.事业单位:就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她组织利用国有资产 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B1 4.社会团体:就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 利性社会组织。 二、填空选择

公共事业管理测试试题_复习资料整理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_复习资料整理

————————————————————————————————作者:————————————————————————————————日期: 2

第一章 1、由于当代中国的公共事业,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问题不断增长和变化所促成的传统事业内涵和范围的扩大和公共性的凸显或公众公共性的觉醒而形成的,因而公共事业又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 2、公共或公共性:一般来说,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或地区内,一种共同性而非 私有性,一种共享性而非排他性,一种共同性而非差异性。 3、公共需要:具有公共性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共同体所具有的带有共同性、共 享性的需要。公共需要是一定社会中满足和保证公众基本生活的需 要。 4、公共事务的特征: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阶级性。 5、公共事务的类别:1、社会政治事务(社会公共层面上的政治事务)2、社会 经济事务(社会公共层面上与整个经济运行直接有关的事务)3、狭 义的社会事务(在社会公共层面非政治、非经济的事务,通常的社会 事务即在此)。 6、社会公共事务的三个层面:1、大概念,即公关部门管理的所有事物都属于社 会公共事务,内容包括上述以及社会公共利益或整体利益层面的政治 事务、经济事务和狭义的社会事务。2、中概念,即除经济事务外, 公共部门管理的其他事务,主要是社会公共政治事务和狭义的社会事 务。3、小概念,即除经济、政治事务外,公共部门管理的其他事务 都属于社会公共事务,也就是狭义的社会事务。 7、公共事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 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 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 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 目的的活动。 8、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 9、公共产品:也称公共商品、公共物品货公共品,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 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10、公共产品的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1、边际生产成本为零2、边际拥 挤成本为零) 11、公共产品的分类:公共产品一般可以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纯公共 产品是指完全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产品,如国防、行政管 理、基础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立法、司法、环境保护。准公共 产品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公共产品。 12、属于纯公共产品性质的事业产品: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研究和推 广、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 13、属于准公共产品的事业产品: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动植物检疫、出版、 广播、影视以及基础设施。 14、公共组织的类型: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准行政组织或准政府组织。 15、公共组织的特征(简答):1、公共组织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2、 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具有权威性3、公共组织受到高 度的公共监督4、公共组织的活动具有政治性5、公共组织的目标形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讲解学习

第一章导论 I.公共事业 1.公共事业就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创造条件或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活动。 2.特点:公共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服务性 II.公共组织 1.类型:政府(狭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 2.非政府公共组织特征:非政府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组织性 III.公共事业与公共事务的关系 公共事务包括政府工作和公共服务,概念大于公共事业的含义,公共事业是狭义的公共事务。 IV.准公共产品的特征 不完全的消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VI.公共事业管理 1.基本内涵:公共事业管理就是政府对公共组织的规范和发展,以及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创造条件或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种社会活动,所进行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双重内容,即管理客体既包括公共事业,也包括管理主体中的非政府公共组织自身] 2.公共事业管理要素:①主体:公共组织②客体:非政府公共组织,准公共物品领域③目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协调发展,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④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⑤方式:目标、绩效、战略管理⑥方法:多元化、市场化、社会化等 3.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①管理的目标不同,企业注重经济效益和利润最大化,公共事业管理注重公共效益和提高公众生活质量②管理权力的来源不同,企业来源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权力实质是公共权力③管理手段不同,企业管理可以将指标量化处理(如顾客满意度),奖优罚劣,公共管理则更多需要运用法律的、规制的、政策的手段④管理结果的衡量标准不同,企业围绕经济效益寻找提高管理绩效的参照系,确定绩效管理的标准数值,公共事业管理的标准往往不容易确定,无法设定刚性指标。 4.公共事业管理区别于行政管理:①管理主体不同:行政管理主体是政府机关(具有决策职能),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是政府、事业单位、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公共组织(主要是执行和服务)②管理对象不同:行政管理的客体包括了所有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事务以及一部分经济事务,主要涉及科教文卫体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社会事务③管理方法不同:行政管理的主要管理方式是行政方式和法律方式,有强制力,公共事业管理则是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在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传统管理方法的同时,更多的使用社会化的方法④管理主体的财政地位不同:行政管理经费依赖于国家财政,非政府组织在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5.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①管理范围不同,公共管理是广义的公共事务,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②对象不同,公共管理与政府职能、宏观调控、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相连,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主要是狭义的公共事务,主要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相连③手段不同,公共事业管理是刚性与柔性手段的并用,但在具体管理环节中柔性手段占主导地位,公共管理二者都得到广泛应用。 6.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①有利于整体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②有助于促进现代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③有利于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④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⑤有利于促进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形成。 第二章公共管理事业的主体 政府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存在市场失灵 I.市场体制的优势与市场失灵 1.优势:信息传递的效率,激发生产社会财富的创造力,有效地组织社会经济活动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

This world not accidentally, only has the necessity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试题类型及分值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 (计10 分,每题1分) 二、填空题 (计30 分,每空1分) 三、名词解释题 (计10分,每题2分) 四、简答题 (计30分,每题6分) 五、论述题 (计20分,每题10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准公共物品:是指部分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 2.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 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3.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B 二、填空选择 1. 公共事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是公共性或公益性。(选)* 三、简要说明 1.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在内容和管理主体等方面有交叉,原因是前者是从管理对象和范围进行学科建构的,而后者则是从管理主体入手形成学科的;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和对象上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答:1跨学科和专业化的统一;2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3. 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公共事业管理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学科体系。公共事业管理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验法。 4.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什么意义?A1 答:当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开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和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并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一.名词解释 1.组织:是特定的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使得相关资源有 机组合,并以特定结构运行的结合体。 2.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以独立、公正为原则, 并凭借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A1 3.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

公共事业管理期末复习题.doc

1、什么是公共问题? 公共问题:通常是指具有广泛性、复合性和不可分性等特征的社会问题,是关系到一个社会或一个地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的问题,是属于公共领域的共同性问题。 2、什么是社会公共事务?公共事务的类别?公共事务的特征? 社会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公共事务的类别:分为政治事务、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三个类别。政治事务:即社会公共层面上的政治事务…经济事务:即社会公共层血上的与整个经济运行直接相关的事务...社会事务:即在社会公共事务层而非政治、非经济的事务,也就是狭义的社会事务。 公共事务的特征:①公共性②劳务性③非赢利性④排他性 3、什么是公共产品及其特征? 公共产品:也称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求的物品或劳务。 公共产晶的特征:①非排他性:决定了公共产甜只能由政府或其他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来进行经营管理。②非竞争性:基本含义冇二:一是边际生产成木为零,二是边际拥挤成木为零。 4、什么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指的是国家或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建立事业单位,通过全面负责事业单位的运行,向社会提供一定形式的事业产品以满足公众需要的公共服务运行管理体制。 5、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前瞻性? 公共事业: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基木冃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捉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牛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公共服务活动。 公共事业的基木特征:①公共性②非营利性③规模性④服务型⑤前瞻性 6、准公共产品及其特点? 准公共产品:指貝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准公共产品的特点:①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性:表现为一是某些产品只符合其中的一个标准,二是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和竞争性。②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第三者的福利的影响。是指外部收益,表现为生产的匸外部性和消费的止外部性。 7、公共事业产品?有哪些属于准公共产品,有哪些 属于纯公共产品性质的事业产品:主要有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等。 属于准公共产品的事业产品:如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动植物检疫、出版、广播、影视,以及基础设施等。 8、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 公共事业管理:指在当代屮国,在一淀的坏境屮,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基本主体的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 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是一个具冇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管理过程。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①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公共性;②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强制性; ③公共事业管理具有非营利性;④公共事业管理具有服务性。 9、公共事业管理文化环境概念?如何影响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形式? 公共事业管理的文化环境:指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置身于其中的一定的社会思想意识、文化心态和观念形态的总和,它是一定区域内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长期积淀而形成一种较稳定的意识形态。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试题类型及分值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 (计10 分,每题1分) 二、填空题 (计30 分,每空1分) 三、名词解释题 (计10分,每题2分) 四、简答题 (计30分,每题6分) 五、论述题 (计20分,每题10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准公共物品:是指部分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 2.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 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3.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B 二、填空选择 1. 公共事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是公共性或公益性。(选)* 三、简要说明 1.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在内容和管理主体等方面有交叉,原因是前者是从管理对象和范围进行学科建构的,而后者则是从管理主体入手形成学科的;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和对象上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答:1跨学科和专业化的统一;2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3. 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公共事业管理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学科体系。公共事业管理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验法。 4.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什么意义?A1 答:当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开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和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并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一.名词解释 1.组织:是特定的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使得相关资源有 机组合,并以特定结构运行的结合体。 2.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以独立、公正为原则, 并凭借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A1 3.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 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B1 4.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

公共事业管理题库完整

作业 单选题 第1题 (2.0) 分在组织绩效管理中,核心环节是(C )。 A、绩效设计 B、绩效改进 C、绩效评估 D、绩效反馈 ( A)第2题 (2.0) 分直线职能制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组织结构,它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上级职能部门对下级职能部门: A、有直接指挥权 B、没有直接指挥权 C、有直接指挥权和建议权 D、两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第3题 (2.0) 分对非政府公共组织也可称作( C)。 A、第一部门 B、第二部门 C、第三部门 D、公共组织 第4题 (2.0) 分 1、新公共管理式产生于(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第5题 (2.0) 分政府只起“守夜人”作用,奉行“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的信条,这是哪一个时期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特征(B )。 A、前资本主义时期

B、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D、M 第6题 (2.0) 分在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中,(C )是根据公共组织目标、职能围在公共组织部进行职能配置和职能分工的结构,它是公共组织的核心,是提高公共管理效率的关键。 A、机构设置 B、权责体系 C、职能设置 D、人员构成 第7题 (2.0) 分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引入的市场化方法包括委托——代理、伙伴协作、(D )和绩效评定等。 A、价值分析 B、网络技术 C、线性技术 D、合同承包 第8题 (2.0) 分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式----公共行政式诞生的标志为 C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第9题 (2.0) 分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 B)。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操作性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一、填空题 1.公共产品的两大特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2.公共产品分类: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3.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保护模式、干预模式和市场模式。 4.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公共需求、主体意识、政府能力、社会发育程度。 5.“3E”指: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经济(economic)。 6.沃尔夫认为非营利组织的五个特征:(1)有服务大众的宗旨;(2)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结构;(3)有一个不致使任何个人利己营私的管理制度;(4)本身具有合法免税地位;(5)具有可以提供捐助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 7.萨拉蒙认为非政府组织的特征:(1)组织性; (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8.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和控制职能。 公共事业管理问题成立的4个条件:客观存在、被决策者所认知、具有公共性、紧迫性。 9.公众对政府的期待,5个方面:法治(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行为并负责)、胜任能力、弹性、回应和廉洁。 10.企业资金进入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主要方式(3种): BOT方式,即建设--经营--转让。BOOT方式,即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 方式,即建设--拥有--经营 二、名词解释: 1.纯公共产品 指完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的产品。 2.准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理论总体上属于公共产品理论范畴,而所谓准公共产品,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试卷6套含答案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一套试卷 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 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 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共事务的特征是()A A、公共性、政治性、劳务性、非营利性 B 、公共性、劳务性、阶级性、非营利性 C、公共性、劳务性、发展性、非营利性 D 、公共性、阶级性、劳务性、非营利性 2、下列事业产品都属于准公共产品的是()A A、社会科学研究、教育、卫生、出版 B、广播、教育、卫生、气象 C、基础设施、医疗、体育、动植物检疫 D、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广播、出版 3、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有()C A、问卷调查法、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B、问卷调查法、实践抽象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C、实践抽象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体分析法 D、田野调查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体分析法 4、下列不属于公共事业管理外部环境的是()。D A、政治B、经济 C、地理D、政府人员编制 5、生产力发展水平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不包括()。D A、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 B、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

C、公共事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D、公共事业管理的性质 6、下列不属于公共事业管理文化的是()。D A、公共管理的实践经验 B、公共管理的价值观 C、公共事务观 D、政治思潮 7、公共事业管理最本质的特点是()。C A、政治性 B、阶级性 C、公共性 D、经济性 8、下列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关系的最佳概括是()A A、前者决定和制约后者,后者利用和改造前者。 B、相互制约 C、前者利用和改造后者,后者决定和制约前者。 D、相互影响 9、公共事业产品的提供方式本质是:()B A、生产方式 B、消费方式 C、分配方式 D、整合方式 10、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可能的组合当中,所谓公共生产,市场提供指的是:()C A、由政府依靠公共财政支出,直接投资并组织公共产品生产,然后无偿向社会提供; B、由政府组织公共产品生产,并通过收费的方式向社会公共提供; C、由公共企业生产,按照营利原则定价,并向使用人收费的提供方式; D、即由非政府组织乃至私人部门生产,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由政府获得产品的所有权,并无偿地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 11、公共事业管理费用的资金可以分为公共支出和非公共支出两大类别,其中公共支出的主要来源:()A A、税收 B、企业投资 C、社会捐赠 D、溢余 12、公共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B A、政府资金有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B、政府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C、企业资金有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D、企业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13、()是指一些涉及公众整体利益,难以分割的技术研究和运用,如关系到气象服务、灾害研究等方面的技术和研究等。A A、公益性研究 B、应用技术研究 C、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D、基础科学研究 14、科技事业产品属()B A、纯公共产品 B、准公共产品 C、私人产品 D、企业产品 15、在以下的教育类型中,其中外部性最强的是()A

公共事业管理题库

作业 单选题 第1题(2.0) 分在组织绩效管理中,核心环节是(C )。 A、绩效设计 B、绩效改进 C、绩效评估 D、绩效反馈 第2题(2.0) 分直线职能制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组织结构,它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上级职能部门对下级职能部门:(A) A、有直接指挥权 B、没有直接指挥权 C、有直接指挥权和建议权 D、两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第3题(2.0) 分对非政府公共组织也可称作(C)。 A、第一部门 B、第二部门 C、第三部门 D、公共组织 第4题(2.0) 分1、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第5题(2.0) 分政府只起“守夜人”作用,奉行“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的信条,这是哪一个时期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特征(B )。 A、前资本主义时期

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D、M 第6题(2.0) 分在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中,(C )是根据公共组织目标、职能范围在公共组织内部进行职能配置和职能分工的结构,它是公共组织的核心,是提高公共管理效率的关键。 A、机构设置 B、权责体系 C、职能设置 D、人员构成 第7题(2.0) 分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引入的市场化方法包括委托——代理、伙伴协作、(D )和绩效评定等。 A、价值分析 B、网络技术 C、线性技术 D、合同承包 第8题(2.0) 分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C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第9题(2.0) 分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B)。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操作性 D、强制性 第10题(2.0) 分关于绩效管理对于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价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公共事业 1.公共事业就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创造条件或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活动。 2.特点:公共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服务性 公共组织 1.类型:政府(狭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 2.非政府公共组织特征:非政府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组织性 公共事业与公共事务的关系 公共事务包括政府工作和公共服务,概念大于公共事业的含义,公共事业是狭义的公共事务。 准公共产品的特征 不完全的消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公共事业管理 1.基本内涵:公共事业管理就是政府对公共组织的规范和发展,以及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创造条件或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种社会活动,所进行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双重内容,即管理客体既包括公共事业,也包括管理主体中的非政府公共组织自身] 2.公共事业管理要素:①主体:公共组织②客体:非政府公共组织,准公共物品领域③目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协调发展,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④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⑤方式:目标、绩效、战略管理⑥方法:多元化、市场化、社会化等 3.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①管理的目标不同,企业注重经济效益和利润最大化,公共事业管理注重公共效益和提高公众生活质量②管理权力的来源不同,企业来源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权力实质是公共权力③管理手段不同,企业管理可以将指标量化处理(如顾客满意度),奖优罚劣,公共管理则更多需要运用法律的、规制的、政策的手段④管理结果的衡量标准不同,企业围绕经济效益寻找提高管理绩效的参照系,确定绩效管理的标准数值,公共事业管理的标准往往不容易确定,无法设定刚性指标。 4.公共事业管理区别于行政管理:①管理主体不同:行政管理主体是政府机关(具有决策职能),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是政府、事业单位、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公共组织(主要是执行和服务)②管理对象不同:行政管理的客体包括了所有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事务以及一部分经济事务,主要涉及科教文卫体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社会事务③管理方法不同:行政管理的主要管理方式是行政方式和法律方式,有强制力,公共事业管理则是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在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传统管理方法的同时,更多的使用社会化的方法④管理主体的财政地位不同:行政管理经费依赖于国家财政,非政府组织在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5.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①管理范围不同,公共管理是广义的公共事务,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②对象不同,公共管理与政府职能、宏观调控、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相连,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主要是狭义的公共事务,主要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相连③手段不同,公共事业管理是刚性与柔性手段的并用,但在具体管理环节中柔性手段占主导地位,公共管理二者都得到广泛应用。 6.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①有利于整体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②有助于促进现代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③有利于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④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⑤有利于促进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形成。 第二章公共管理事业的主体 政府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存在市场失灵 市场体制的优势与市场失灵 1.优势:信息传递的效率,激发生产社会财富的创造力,有效地组织社会经济活动 2.市场失灵:①市场无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②市场自己无法纠正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经济活动的负外部

(完整word版)《公共事业管理》(高起专)练习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科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事业单位的核心特征是() A、非营利性 B、服务性 C、公共性 D、劳务性 2、公共事务的特征是() A、公共性、政治性、劳务性、非营利性 B 、公共性、劳务性、阶级性、非营利性 C、公共性、劳务性、发展性、非营利性 D 、公共性、服务性、劳务性、非营利性 3、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处于最重要主体地位的是() A、政府 B、社会 C、市场 D、三种机制并存 4、政府的基本属性是() A、阶级性和服务性 B、阶级性和社会性 C、社会性和服务性 D、阶级性和统治性 5、民办非企业单位区别于事业单位的最大特征是() A、公益性 B、民间性 C、非营利性 D、服务性 6、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方法可以分为() A、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 B、刚性方法和柔性方法 C、抽象方法和具体方法 D、经济方法和法律方法 7、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教师数量、教学设施等也就必须相应增加,从而使教育的总成本增加,即边际教育成本不为零,并且学生数量超过教育的容纳程度时,就会产生消费拥挤现象。这一现象表明教育事业产品具有() A、外部收益性 B、市场营利性 C、非排他性 D、消费竞争性 8、在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因素中,对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和制约最大的是() A、国家的政治体制 B、社会的经济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C、本国教育和文化传统 D、整个国家的全民教育水平 9、与狭义文化事业相对的文化产业主要指() A、物质性文化 B、经营性文 化 C、精神性文化 D、服务性文化 10、最早对体育教育进行完整而系统论述的是() A、斯宾塞 B、艾宾浩斯 C、布鲁姆 D、埃克森 11、下列事业产品都属于纯公共产品性质的事业产品是() A、气象、基础设施、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 B、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 C、教育、卫生、医疗、体育 D、动植物检疫、广播、影视、基础设施 12、下面属于公共组织的是() A、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准行政组织或准政府组织 B、团体组织、集体组织、社区组织

军队文职考试 管理学4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第一章公共事业管理基础 考点1.公共事业管理概述 考点2.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 考点3.公共产品 考点4.公共组织 考点5.公共事业管理模式 考点6.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分类 考点1.现代科技活动按目的和功能的类别划分 考点2.科技事业活动的类别划分 考点3.科技事业管理基本内涵 考点4.教育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 考点5.教育事业活动的类别 考点6.政府介入教育产品市场的必要性 考点7.现代高等教育的特征 考点8.文化事业活动 考点9.文化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 考点10.文化事业产品生产的制度 考点11.文化事业产品的提供制度 考点12.文化产品市场管理的基本内容 考点13.卫生事业产品 考点14.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 考点15.体育事业产品 考点16.现代体育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公共危机管理 考点1.公共危机 考点2.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 考点3.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考点4.公共危机处理 考点5.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考点6.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及其特征 考点7.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及表现 第四章考前预测题 公共事业管理预测试卷(一) 公共事业管理预测试卷(二) 公共事业管理预测试卷(三)

第四篇公共事业管理 第一章公共事业管理基础 考点1.公共事业管理概述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广泛运用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等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 考点2.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 公共管理学是以公共管理活动为基本对象,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管理什么、如何进行管理、管理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发展规律的学问。 考点3.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这样一种产品,在增加一个人对它的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长(他们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而排除任何个人对它的分享都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它们是具有非排他性)。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考点4.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指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组织。 考点5.公共事业管理模式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就是在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过程中,承担主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组合方式。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保护模式 时间: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时期 基本特点: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统筹,但其职能是极有限的,有限的公共事业产品 基本上由社会自行提供,市场也不介入这一领域。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干预模式 时间: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60年代前后达到高峰。 基本特点:政府依靠庞大的官僚组织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并垄断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或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市场对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是间接而非直接的,社会的力量的参与是极为有限的。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模式 时间: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是对公共事业管理干预模式改革的产物。 基本特点:在政府的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负责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政府与市场和社会分权,政府不再垄断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市场和社会对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参与是直接而非间接的。 考点6.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 1、公共需求:一个社会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是随着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公众公共消费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公共需求是决定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发展演变的根本因素。 2、主体意识:这里的主体意识,主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相关问题的认识,其中的核心是一定的主体对公共事业管理相关问题的认识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doc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概念 K公共物品(p6 ):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的货物。 2、公共事务(p6 ):狭义的公共事务指体现政府政治统治只能的活动,如国防、外交、内政、司法、治安等事务,通常更具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广义的公共事务指国家立法部门授权国家行政部门管理的所有与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有关的事务和活动。 3、公共事业(p7 ):指那些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基本目标, 直接或间接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 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4、公共事业组织(p37):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组织。 5、①人力资源(p56):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既包含正在充分发挥其智力和技能的人,也包 含具有一定智力水平、知识技能而未被充分利用和完全利用的人。 ②人力资源管理(p59 ):指公共事业组织为了更好的提供公共服务、 行组织使命,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其管辖类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考核、培养、奖惩激励、保障等一系列管理活动过程的总称。 6、绩效考核(p68):指按照事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标准, 考核员工实际完成的绩效情况的过程。 7、负债管理(p89 ):指公共事业组织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 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8、公共事业财务管理(p86 ):指公共事业组织对资金筹集、使用、分配等所进行的的计划、决策、调节、控制、监督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9、①项目管理(p"7):指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通过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所涉及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 协调与控制,以实现项目特定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和管理过程。 ②公共事业项目管理(p120):指公共事业组织为实现其满足公共需要、维护公共利益的宗旨,通过项目申请的形式获得资金、人力等社会资源,对 项目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价,从而达到预定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_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 1、由于当代中国的公共事业,就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问题不断增长与变化所促成的传统事业内涵与范围的扩大与公共性的凸显或公众公共性的觉醒而形成的,因而公共事业又就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 2、公共或公共性:一般来说,指的就是在一定的社会或地区内,一种共同性而非私 有性,一种共享性而非排她性,一种共同性而非差异性。 3、公共需要:具有公共性的需要,就是人类社会共同体所具有的带有共同性、共享 性的需要。公共需要就是一定社会中满足与保证公众基本生活的需 要。 4、公共事务的特征: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阶级性。 5、公共事务的类别:1、社会政治事务(社会公共层面上的政治事务)2、社会经济 事务(社会公共层面上与整个经济运行直接有关的事务)3、狭义的社 会事务(在社会公共层面非政治、非经济的事务,通常的社会事务即在 此)。 6、社会公共事务的三个层面:1、大概念,即公关部门管理的所有事物都属于社会 公共事务,内容包括上述以及社会公共利益或整体利益层面的政治事 务、经济事务与狭义的社会事务。2、中概念,即除经济事务外,公共部 门管理的其她事务,主要就是社会公共政治事务与狭义的社会事务。 3、小概念,即除经济、政治事务外,公共部门管理的其她事务都属于社 会公共事务,也就就是狭义的社会事务。 7、公共事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 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就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 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 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与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的活动。 8、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 9、公共产品:也称公共商品、公共物品货公共品,它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就 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瞧待的公共事务,就是与私人产品相 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10、公共产品的特征:非排她性、非竞争性(1、边际生产成本为零2、边际拥挤成 本为零) 11、公共产品的分类:公共产品一般可以分为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纯公共 产品就是指完全具备非排她性与非竞争性特点的产品,如国防、行政 管理、基础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立法、司法、环境保护。准公 共产品就是介于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公共产品。 12、属于纯公共产品性质的事业产品: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研究与推 广、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 13、属于准公共产品的事业产品: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动植物检疫、出版、 广播、影视以及基础设施。 14、公共组织的类型: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准行政组织或准政府组织。 15、公共组织的特征(简答):1、公共组织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2、公 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具有权威性3、公共组织受到高度 的公共监督4、公共组织的活动具有政治性5、公共组织的目标形式

公共事业管理期末复习提纲

公共事业管理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 一、公共性:指在一定的社会或地区内,同性而非私有性,一种共享性而非排他性。 二、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三、公共事业: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四、公共产品: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五、准公共产品:是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六、公共事业管理概念与特征: 概念: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特征:1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公共性。2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强制性。3公共事业管理具有非营利性。4公共事业管理具有服务性。 七、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1以公众为本原则。A,必须以维护和提高公众利益为管理的出发点,也作为管理的归宿。B,必须以公众的特点和需要水平为依据进行管理。C以维护和提高公众的利益为基本要求,激励管理者的积极性。 2服务原则。A,在宏观层面,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必须清楚认识到现代公共事业管理本质上是服务而非管制,服务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核和基础。B,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着管制的形式,但在根本上管制是服从于服务的,即管制是为了公众的基本生活质量和根本利益。C,中低层的公共事业管理机构面向社会,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其最基本的智能,管理就是服务具有最明确的体现,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3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A,在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的基础上,重视结果管理。B,在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重视外部管理。C,必须在对公共事业管理的评价中,将社会效益作为绩效评估标准的最重要的内容。 4法治原则。当代的公共事业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或者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而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事业管理也必然是依法进行的管理。 八、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区别: 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 第一,管理的对象和范围上的区别。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是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而行政管理的对象则是广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包括政治事务、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 第二,管理主体的区别。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而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整个的社会公共组织。 第三,管理方法和手段上的区别。行政管理的手段较单一,而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较丰富。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 第一,管理的母的不同。公共事业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进公共利益,其目的是公益性的。 第二,管理所依托的权力不同。公共事业管理的权力是公共权力,这一权力是基于公共事务的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社会权力的综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