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智慧城市建设的三大误区

浅谈智慧城市建设的三大误区

浅谈智慧城市建设的三大误区
浅谈智慧城市建设的三大误区

浅谈智慧城市建设的三大误区

以下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副秘书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张宜老师就智慧城市和物联网之间的关系发表的一篇论述,共享行业人士。

首先基本上大家提到智慧城市都应该是将物联网放在前面,智慧城市放后面。美国IBM 公司提出来物联网就是智慧地球。因为大家普遍认为物联网造就智慧城市。我还有一点不同的想法,我想智慧城市是一个大的,物联网实际是含在智慧城市中间的。我特意查了一下字典,智慧这两个词的解释,智表示建设,那建设从我们整个体现在什么地方?它体现在一个信息源。就是你掌握的信息越多,你的信息来源越新,你的信息越智能,那你的智也就是越大。慧表示聪明,信息怎么会使它变得聪明呢?那就是靠我们的智能化。就是说智慧加起来我们从信息的角度来看实现了智能化。它的服务对象是什么?服务对象是城市,是我们城市每一个建筑物,是我们城市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建筑。因此我们说实际上智慧城市最亮点在于信息化的应用和信息化的提升,以及附属于信息化的一些产业和技术。

因此,归纳为信息的主导它是从四个方面去考虑,也就是说我们信息首先要能够提供从各个智能化的单元来提供相关的信息。第二个我们信息要通过传递,要实现信息的互通,资源的共享。我认为智慧城市的目的就是要使得高度发展的信息得到一种合理的应用。

浅谈智慧城市

第一有三网融合的通讯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它的共享资源,在这个大的平台上有三个信息会聚点,首先是智能建筑。智能建筑包含了单体建筑和建筑群。

第二方面是智能家居,住宅同样包含了单体的住户和智能小区,另外还包含了社区、园区等等。

第三大块就是物联网。实际上整个智慧城市是由一个品牌、三个信息会聚点组成的。我个人是这么去理解的。

只有当这三个信息会聚点通过我们的三网融合平台进行互通、传递、共享的时候,我们城市才展现出它智慧的能力。

从我们建筑智能化来说无非就是体现这三大块:

第一就是信息通讯,这个信息通讯涵盖于人与人,主要是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通讯。在我们提出智能建筑初衷的时候并没有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所以智慧建筑的通讯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通讯。

第二大块就是设备管理。就是我们说的楼宇自控。通过一个系统对我们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控制和管理。对这部分体现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信息流通,也体现了物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

第三大块就是安防系统,这个相对来说独立性比较强。每一部分它在建筑物内起的作用

是不一样的。但是都是为我们人类创造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的环境。

对这个建筑群来说,如何对这些设备进行管理和监测,可以通过远程的方式和就地的方式。从智能建筑和建筑群来说,它主要是体现在一个固定场合的物联网管理概念。

我们可以看看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最大一个要点就是要设置一个智能家居终端,这个智能家居终端起到一个家庭信息和外部信息之间互通的作用,起到网关的作用。这个智能家居把我们屋内所有的信息可以和外部进行互通。对于智能家居来说同样包含了安保、通讯。但是又有它的两个特点,第一个是对家电的控制,第二表具抄送信息的传送。从家具控制,从表具抄送又贴近于物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但是在智能家居这个部分无限的应用发展越来越快。从智能家居这点来说,智能化建设来说,同样是通过我们大的信息平台和我们智能建筑进行沟通,和我们物联网进行沟通,另外它还可以进入社区,进入住宅小区。由单体的家具设置组成了住宅区的智能化。

不管是家具智能化和住宅去的智能化,它要考虑到他和大网之间的互通,从目前国家政策来说他们经常提到光纤入户,就是和布线还有关联。

物联网与三网融合

物联网,它和智能建筑,智能家居之间有什么不同呢?物联网主要分成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所谓感知层,它对我们物体进行哪几方面的感知呢,就是对物体预先设置的信息进行感知,就是说每个物体它有身份,有固定的信息源。对物体本身的信息源进行感知。

第二个感知对物体所处的环境进行感知,它所处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行感知。

第三对物体地址码,对物体所在的位置进行感知。

第四点对物体在变化过程中的路径和实体的变化进行感知。

从感知层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电子标签的应用。但是这个电子标签它的信息传送是无线方式。电子标签在物联网应用是智能建筑和智能小区所没有的。但是物联网它出来的信息传到哪去呢。他要通过网络传到它的感知中心,这网络可以是物联网自称体系的网络,但是更多的是通过三网融合的网络来进行互通。它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

另外物联网本身它自己可以组成一个网络,但是它的应用层可以是在不同的地点,它的应用层可以体现在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能小区。它的应用层是分散的。但是它的感知层相对来说是涵盖在物联网范围之内。

因此我们说的物联网感知有应用层感知,有自己物联网本身的感知,这两个部分通过网络就组成物联网的整体。因此我们说物联网是物体和物体之间信息的沟通,物体和人之间信息沟通。但是它并不体现人和人之间信息沟通。

最后是一个大的平台,这个大的平台就是我们所提出的三网融合。融合哪几个平台?融合的是通讯网络,计算机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把这三个网进行融合。但是现在有人说物联网是计算机互联网下一代延伸网络。我倒还不太赞成这种提法。我认为物联网和计算机互联

网有不一样的地方。

这三个网络的融合主要是什么呢?主要是解决人们传统的通讯业务和发展的通讯业务,主要体现在电话、数据、IT电话、IP电视,高清电视等等。三网融合的目的就是给我们每一个智能单元,每一个信息汇聚点提供更高速,更好的信息服务。

但是这个网络对于我们每个部分来说都有接入的问题,这个接入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因此我们说不管从智能建筑也好,从智能家居也好,从物联网也好,都要考虑和三网融合这个大网平台连接,这些连接就是目前大家所关注的标准制订。尤其对物联网来说,物联网跟大网之间的互通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对物联网一些标准制订主要是体现在接口上的标准。

另外我们说在三网融合这个大的信息通讯网络平台上,从智慧城市来说有三个信息源。第一就是我们应急指挥调度,作为一个智慧城市来说,如果没有针对突击法事件进行及时响应和反应的话我们城市就会变得不安全、不可靠。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是为政府、为城市安全服务。

第二大部分就是电信应用上提供的传统业务和增值业务。传统业务大家知道就是电话、计算机网络、数据终端应用。增值业务是在传统业务上开发的一些多媒体应用。

第三部分我们在智慧城市上建立一个信息源的中心,就是数据中心。这个数据中心不是由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去建立。它实际上建立了这个数据中心以后,主要起到三个作用。

一个是对信息的管理,一个是管理信息应用,一个是信息之间互通的应用,还有云计算。当我们的智慧城市信息量变得非常巨大,云计算就要起到它的作用,云计算帮助我们策划数据中心建设的规模。我们知道数据中心主要是由存储、交换、服务三大部分组成。一个城市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的信息实际上是给三个信息的汇聚点共享。但是它是建立在我们什么基础呢?是建立在我们三网融合大的平台基础上。

因此我们说有了这三块,有了信息源,有了三网融合信息网络,就组成了我们智慧城市构架。这个构架我认为是一个整体的构架,但是这个构架它的建设者,它的运营者、管理者可能都不一样。这张网络不应该是由政府去建设,应该由政府组织相关的力量,对智慧城市规划方案制订一些政策,但是这个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该是分布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业大家去同步建设,而且是逐步提升,逐步完善。

智慧城市建设的误区

我想纠正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一个不同的看法,我认为现在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几个误区。

第一由产品决定方案,我参加一些方案的评审都是产品生产厂家根据他的产品去提出一个方案建设,我认为是片面的。一个产品组成不了一个智慧城市。也许安防的产品生产厂家他会提出以安防系统组成一个智慧城市,以系统集成软件开发的厂家会提出来用我的软件去组成一个智慧城市,我认为如果通过产品去组成一个智慧城市,这个智慧城市是不完整的。我认为应该倒过来,应该先对智慧城市有一个总体的规划,你的产品只是在智慧城市中一个应用。

第二智慧城市必须考虑信息端到端的全程传送路径。我们任何信息的互通都是端到端的一个路径。在这个路径上会遇到很多相关联的技术、网络、产品,只有考虑了全程全网的概念,那我们的智慧城市就变得比较具体化。但是有了整体的规划,我们还要分布实施,同步建设。

什么叫分布实施呢?智能建筑也好,智能家居也好,物联网也好,它们有共性,也有个性。另外每一部分他们都有自己技术发展要点和前景。因此三部分的建设从目前来看时间是不完全一样,进步不完全一样。如何把这三个信息汇聚点的建设做到同步,也是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要考虑的。当然我们要分布实施。因为我们投资有限,我们政府政策有限,所以我们是同步建设,分布实施。

我们建一个新的网络,比如我们建设一个互联网,但是我们不能打破原有资源的利用。原有信息通讯网络已经为我们的智慧城市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尤其是目前无线的技术应用,为我们建筑的智能化,为我们物联网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但是这个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加以利用,而不是我们去做重复建设。我们只有把三个信息会聚点各自的事情做好,利用现在社会现存的一些资源,这个智慧城市才能真正完整的智慧城市。

浅谈安防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深度应用 刘跃卫

浅谈安防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深度应用刘跃卫 发表时间:2019-11-07T16:50:23.0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作者:刘跃卫1 刘丽2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病”成为困扰各个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难题。 1身份证号码:41112319860809XXXX;2身份证号码:41112319880315XXXX 摘要: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病”成为困扰各个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难题。为了破解“城市病”困局,智慧城市应运而生。在国家政策引领和支持下,我国各省市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纵观这几年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可以说相当程度上是由安防系统发展过来的,从城市公共安全防控延伸到交通、环保、医疗、教育、国土治理和监测。可以说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安防。 关键词:安防;大数据;智慧城市 引言 安防大数据作为智慧城市大数据时代的核心基础,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权重最高的大数据类型。服务于“社会安全立体化、行业安全智能化、民生安全常态化”的安防大数据通过各种形式的建设应用已从安全防护角度逐步延伸到了智慧城市大数据安全基础全生命周期中。在目前各地开建的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等项目中,安全感知网络已从常规的前端设备安全互联、后端平台安全边界设计发展到以智能设备物联网感知大数据、人脸识别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应用相切换。由此带来的这些应用现状正越来越凸显安防大数据本身的多维度安全防护之重要性。 1智慧城市下的安防大数据何去何从 视频图像数据是智慧城市数据的重要来源。视频监控系统可视化管理的手段在智慧城市的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其运行过程中产生了的海量数据,随着视频监控摄像机及物联感知设备覆盖广度、密度增大,视频图像及其他物联网数据量呈指数上升。这些数据呈现以下特点:第一,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第二,数据类型繁多,包括视频、图片等结构化数据以及视频结构化信息、地理位置信息、过车记录、RFID物联网等结构化数据。第三,价值密度极低,但数据价值高。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仅仅是其中一两秒的数据,但从这一两秒的数据里往往能提取到目标对象的行为记录甚至是直观的画面。第四,产生速度极快,一座中型城市一天产生的视频数据就能够达到PB级。在视频监控业务中,当前依然主要依靠人工看视频为主,公安领域曾经轰动全国的周克华案,先后调动逾万警力查看了5000小时视频,海量监控录像回放查找给许多安防监控管理人员带来了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挑战,同时存在错看、漏看的问题。安防大数据已经来临,依靠人眼去检索、查看所有视频图像数据已经不太现实,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视频图像模糊查询、快速检索、精准定位、预测预防,提升视频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效能,是安防大数据的应用方向。 2安防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中的疑难 2.1数据整合问题 不同来源的大数据,分别存储于相互独立的系统中,将这些数据集中于统一的平台是安防大数据实施的基础性工作,但行业、部门壁垒是最大障碍。即使是公安内部的视频数据,各省、地市也互不相通,想采集集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集中后,如何找到这些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也是难点。 2.2数据挖掘、分析算法的成熟度问题 对于安防数据中最重要的视频数据,对其进行智能视频分析和挖掘是很困难的事情。目前,除了车牌识别、人数统计等算法较为成熟外,对视频进行事件分析、人脸识别、摘要等技术都还没达到大规模的商用水平,这也极大地制约了安防大数据的实施。 2.3时效性问题 安防大数据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决现有安防系统内以事后查看、分析为主的数据(特别是视频数据)应用形式,还要增加以事前预警、实时处理,这对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实时性要求很高。这种时效性就决定了视频安防大数据的高运算量、高传输带宽的要求。 2.4信息安全与用户隐私问题 安防行业,特别是公安行业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这也是造成数据的区域隔离的重要原因。同时,在利用安防大数据上,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目前主要采用数据脱敏的办法。当务之急就是将安防数据安全级别需要有明确的分级定义,不能一味强调安全而各自封闭,否则必将导致安防大数据分析成为无源之水。 2.5视频图像数据挖掘的难点 一副图像或者一段视频可以有无数角度的标签属性去描述,什么才是我们需要的属性?这与我们需要得到的目的密切相关,这就需要公安图像侦察人才来归纳总结。识别算法开发难,由于是平面图像,因此特征的识别主要原理就是看图像区域中的轮廓、颜色、纹理与特征库进行比较。但是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监控角度的摄像头中显示出的轮廓都不相同,因此无法做到识别。大规模数据处理难,即使做到了识别算法,但是如果要通过数据处理服务器的形式对大规模的视频进行结构化处理,这个建造成本巨大,其能源的耗费也不切实际。 3安防大数据驱动智慧城市应用升级 3.1大数据促成智慧城市应用从传统信息化转向情报化 智慧城市除了满足治安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等需求,往往还要兼顾灾难事故预警、安全生产监控等方面对图像监控的需求,并考虑报警、门禁等配套系统的集成以及与广播系统的联动。所以,智慧城市注定是一个大的数据集合体,对数据的精准分析和高效利用也就至关重要。尤其在平安城市的建设中,事后查看到事前预警已成为公安、交通等各重点行业用户的迫切需求,但长期以来,视频的清晰度以及各项基础、分析技术的发展都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随着高清技术的应用以及IT架构、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依靠大数据分析技术,能从大量非结构化的视频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使事前预警成为现实,使得城市管理者得以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工作。 3.2从单维度应用向多源信息融合应用 安防行业随着视频技术的不断创新,业务模式的不断深入,行业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已不再是视频的简单查看和单一维度数据的检索应用,安防行业逐渐开启了“视频+”时代。大华多维大数据解决方案即以视频提取人、车、物、行为等结构化数据核心,同时融合城市数

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展望

试。2008年,IBM提出“智慧的地球”,将 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其中代表性的项目是在斯德哥尔摩为缓解拥塞所做的尝试[1] :通过新技术的支撑,分时段收费方案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城区的车流量降低了近25%,每天乘坐轨道交通工具或公共汽车的人数增加了4万,市区环境明显改善,废气排放量降低了8到14个百分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了40%。 在国内,随着IBM等公司在各地的宣传和推进,“智慧城市”成为了这两年最热的词汇之一,上海、宁波、无锡、深圳、武汉、佛山、成都等国内各大城市纷 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展望 ◎ 袁 峰 徐 昊 一、研究背景 目前,全球城市化进程已经是不可回避的趋势。据统计,目前全球人口已接近70亿,2005年,全世界近一半人口(32亿)居住在城市,而2050年,这个比例将上升到70%。城市的快速扩张也造成了很多问题。有限的道路资源、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城市管理资源等已经不能适应城市急速发展的需要,公共安全问题、交通问题、医疗教育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相继爆发,城市变得越来越不宜居。 新技术革命是拯救城市病的重要尝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智慧城市建设日渐升温。截至2012年6月,我国已有上百个城市和地区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和方案,“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信息化建设中的热门词汇。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也存在诸如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种种问题。本文就智慧城市的定义、评价体系、架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探讨,为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架构模型【中图分类号】TU984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中国发展至今,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其地位和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认识和重视。伴随着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根据智慧城市运营商贝尔信多年来对智慧城市的实践总结探索以及对城市现状的深度分析,深刻认识到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城市化进程使人口压力剧增 中国的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城镇人口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自动党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之后,从此揭开了中国城镇建设发展的新篇章,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依据目前的城市化速度,预计2035年,全国城镇人口数量将占总人口的70%,人口压力过大带来的贫困、贫富差距等种种社会问题,直到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总收入低于2万元的贫困人口近3500万人,低于2.5万元的低收入人口达6500多万人。 高资源消耗模式难以为继 由于城市人口季度膨胀,城市发展日益收到土地、空间、清洁水和能源等资源短缺的约束,高资源消费模式难以持续。城市快速扩张造成土地资源消耗过快,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建设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中国城市上班族平均通勤实践全球领先,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城市能源消耗急剧上升,据预测,2015年中国城市能耗将占全国的79%,2030年将提高到83%。 环境生态压力日渐加大 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外延发展模式使得城市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已经受到严重威胁。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城市水质为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占57.2%,同时存在城市地下水过度开采,地面加速沉降等问题。城市自然植被覆盖较低,钢筋水泥丛林面积不断扩大,城市湿地面积锐减,城市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仅有10%,生活多样性持续减少。 1/ 1

智慧城市案例分析

智慧城市案例分析 【篇一:智慧城市案例分析】 场景描述 我们的场景中的鹿特丹市建立了水广场来预防强降雨带来的洪水。 在干旱期,水广场可用作娱乐场所,比如儿童游戏场或体育运动场。在强降雨期间,水广场用于容纳过量的降水。城市水管理部门然后 以可控的方式将水排放到当地的排水沟中。 一个智慧城市指挥中心监视与水相关的事件,比如即将来临的强降雨。该城市机构必须迅速有效地制定决策,以主动防御城市洪水泛滥。他们必须考虑各种因素: 预测的降雨量已观察到的降雨量水广场目前的状态可用来帮助疏散 水广场人员的公共安全行政人员水广场周围的交通状况他们使用一 个城市门户,如图1 所示。该门户提供了一个指挥中心仪表板视图,以显示来自各个部门的 it 系统的信息。(查看图 1 的更大版本。) 图 1. 智慧城市指挥中心 解决方案的业务需求 在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场景中,城市工作人员制定的许多决策可使用 一个决策服务有效地自动化。我们的场景中的城市的决策服务具有 以下需求: 必须能够自动化复杂的业务逻辑 为规则管理流程的所有参与者提供基于角色的访问能力 必须使非技术性的业务用户能够维护业务逻辑 必须能够轻松地频繁更改业务逻辑,而无需 it 干预 包含审计和跟踪业务决策的能力 提供准确的执行报告 回页首总体解决方案 在我们的智慧城市指挥中心企业架构中,使用了一个 brms 来实现 决策服务。它提供了一个中央存储库来定义、修改和维护所有业务 规则。使用 websphere ilog jrules 实现一个业务规则子系统,可为 业务用户(也就是城市指挥中心人员)提供动态和按需定义和修改业务 规则的能力,而无需 it 人员干预。 websphere ilog jrules 允许我们将 brms 实现为任何其他子系统都 可调用的服务。它可使用 web 服务或服务组件架构 (sca) 来调用, 进而实现面向服务的架构 (soa)。在我们场景中的架构中,决策服务

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

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 ——专访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 专委会副主任、知名信息化专家王汝林 文/《中国信息界》记者李卫忠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一股挡不住的热流。在这种快速发展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本刊记者就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对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委会副主任、知名信息化专家王汝林进行了采访。 本刊记者: 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发展现状与水平? 王汝林: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我国城市发展转型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我国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战略选择,更是提升我国城市载体功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要求的有效措施。 智慧城市的建设,符合十八大关于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决策,顺应了人民群众要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新要求,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所指出的那样:“智慧城市的一个检验标准,就是要让老百姓感受到城市更有智慧,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的生活。”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6月,全国310多个地级市、150多个县级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170多个地级市、40多个

县级市完成了数字城市建设并投入使用,全国累计开发了设计国土、规划、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两千多个应用系统,这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精细化程度。在此基础上,全国已有95% 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 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30 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设智慧城市,计划投资规模近万亿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确定并公布了共计193个智慧城市区、镇试点名单。 至于你问到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水平,我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建设处在起步期、效果处在探索期和价值处在开发期。所以说智慧城市建设任重道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当前智慧城市发展实际来看,由于人们对于智慧城市的认识不一致,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智慧城市建设所包含的内容的看法往往不同。智慧城市犹如一个泥团,在不同人手里会被捏成肥瘦不一的泥人。本刊记者: 请您谈谈城镇化进程中的哪些问题可以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解决? 王汝林: 这个问题涉及到智慧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应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当前,理论界鲜有研究,政策上也还缺乏衔接和协调。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广乾研究员所指出的:“这可以说是国家战略层面的一个缺陷”。 由于智慧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不清晰,缺乏一个明白的边界和理性的解析,因此,极易造成重复开发、重复建

智慧城市思考与实践--之智慧民生

3 智慧民生规划与顶层设计 3.1 智慧民生规划与顶层设计 3.1.1 建设目标 图1 智慧民生建设目标示意图 ?信息海量集中、实时共享:利用城市级数据中心或云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集中存储海量的城市级基础信息资源,同时实现以政府为主体的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包括通过物联网络的信息采集,并实现同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的信息交换和存储。 ?信息化应用高效协同:以信息集成技术及标准化手段提高城市级各项民生领域信息化应用系统协同水平,实现以市民基本信息为中心,以活动信息为线索的一体化信息化生活环境。

随时随地的服务获取:以无线城市、宽带城市建设为基础,以各类通讯与信息化应用终端为载体,实现市民对各类信息化服务的随时随地获取。 3.1.2 智慧民生总体架构 智慧民生整体架构分为基础设施层、网络传输层、信息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和渠道层六大层次,同时包含管理体系和安全体系两大保障。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2 智慧民生建设重点示意图 基础设施层是智慧民生总体架构的基础,是信息资源获取、存储和处理的承载设备。智慧民生基础设施层的先进性在于,除了传统的硬件设备外,传感设备、移动终端和云计算中心等体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处理方式的硬件设备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络传输层是智慧民生总体架构的信息通道,承担着信息资源传输的重要任

务,智慧民生包括以城市物联网络、无线城市网络、互联网和政务外网为一体的、无所不在的高速传输光纤网络。 信息资源层是智慧民生总体架构的核心,是智能型信息化应用的实质,要实现智慧民生,必须实现以自然人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四大基础数据库为代表的政府信息资源的虚拟化集中存储、共享交换和按需应用。 应用支撑层是智慧民生总体架构发挥作用的支撑平台,在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以云计算技术为核心手段,实现面向门户支撑、认证授权、信息交换和基础服务的应用支撑。 应用层是智慧民生总体架构的最终应用内容,是智慧民生建设的最终目标。智慧民生应用包括政便民、安全与健康和城市文明三大应用方向,支撑政府实现市民幸福安康的最终目标。 渠道层是智慧民生总体架构的统一出口,是智慧民生一系列应用服务的获取渠道,通过统一呼叫中心、居民自助服务门户和政府公共服务门户实现智慧民生各项应用的集中供应和获取,面向市民提供全面的智慧民生服务接入渠道。 管理体系和安全体系是智慧民生总体架构的保障,从管理和安全两个维度实现外围闭环,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法规标准、人才培养和资金保障几大维度完善智慧民生建设管理系统,从安全策略体系、安全组织体系、安全运作体系和安全技术体系四大方面入手提升智慧民生建设安全水准,以保证智慧民生架构的落地和应用。 3.1.3 智慧民生建设重点 智慧民生建设重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图3 智慧民生建设重点示意图

中国某市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方案建议书(完整版)

xxxxx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xxxxx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一、概述 (6) 二、智慧城市概念 (8) 2.1.什么是智慧城市 (8) 2.2.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和作用 (8) 2.2.1.意义 (9) 2.2.2.作用 (11) 三、xxxx市基本情况与现状 (16) 3.1.基本概况 (16) 3.2.发展现状 (18) 3.3.存在问题 (18) 四、xxx市智慧城市发展目标 (19) 4.1.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思想 (19) 4.2.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19) 4.2.1.高标准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19) 4.2.2.高水平的城市数字化管理 (20) 4.2.3.高增长的城市信息化经济 (21) 4.2.4.高水准的城市数字化生活 (21) 4.2.5.高质量的城市数字化环境 (22) 4.3.智慧城市的建设原则 (22) 4.3.1.统筹规划、政府主导 (22) 4.3.2.需求导向、注重实用 (23)

4.3.3.以民为本、服务经济 (23) 4.3.4.统一标准、联合建设 (24) 4.3.5.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24) 五、xxxx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25) 5.1.智慧城市总体设计 (25) 5.2.建设主要任务 (26) 5.2.1.资源共享 (26) 5.2.2.服务民生 (27) 5.2.3.健康发展 (27) 5.3.重点项目规划 (28) 5.3.1.智慧基础设施 (28) 5.3.2.智慧政务应用 (30) 5.3.3.智慧民生应用 (33) 5.3.4.智慧产业应用 (36) 六、xxxx市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39) 6.1.云服务中心 (39) 6.1.2.政务云 (43) 6.1.2.1.建设目的 (43) 6.1.2.2.电子政务基础云平台建设关键 (44) 6.1.2.3.电子政务云平台整体框架 (47) 6.1.2.4.电子政务云平台云服务 (49) 6.1.3.电商云 (65)

智慧城市之智慧小区建设与意义

智慧小区建设及意义 智慧小区是智慧城市的最小单位,N个智慧小区组成智慧社区,N个智慧社区组成智慧城市,所以,建设智慧小区是建设智慧城市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智慧小区对于智慧城市的关系相当 于地基对于整座大厦;切实建造好智慧小区是智慧城市的根本,N个健全的智慧小区建成后智慧城市就是水到渠成。 我们想象中完美的智慧小区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所谓智慧小区,应该是利用物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搭建整个小区的大数据,居住在小区的居 民可以简单利用智能手机解决衣食住行等诸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想象你坐在书房里打开手机交所有该交的费用,物业费、水电费、小孩子的学费、保险费 等等,这些是不是给你的感觉已经实现了呢?是的,这是在很多地方都实现了的。 那么我们接着想购物的事是不是感觉大多也都实现了呢?是的,都实现了,缺的是细化和归总 而而已。比如周边商户的优惠促销信息,社区的便民信息还没有搭建好,但是技术是成熟的。 再说办事,其实我们在居住的小区还有很多在进行落后的物业工作,比如张贴公示公告,比如 催收水电物业费用,比如很多政府申请和审批程序,其实这些是不是也可以在智能手机就能实现,当 然需要相关单位支持网上办公和支持对接,其实技术实现也是完全具备条件的。 智慧城市大数据有什么好处? 我们简单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现在的医疗情况,比如一个病人去到A医院检查有检查报告,但是A医院不具备治疗条件或者说不专业;那么我们经常会选择换家医疗机构B,现在的情况是,B医院又要重复检查,不但浪费医疗资源,还效率低下,患者费用增加,最终检查结果一样,患者还要承受 时间、精神、金钱的成本;医疗资源紧缺的同时还严重浪费医疗资源,对患者也造成多方面的压力。 试想如果互联网+的情况下B医疗机构认同A医疗机构的检查结果,是不是对医患双方都是很大成本 的节约呢?

智慧城市发展论文

中小型智慧城市建设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基础,包含了众多领域,各个领域之间有机互联,互为整体,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如火如荼,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智慧医疗系统智能电网发展前景 一、发展背景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布,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智慧发展、五化融合。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八部委文件精神,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以人为本,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二)因地制宜,科学有序。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城市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信息

化基础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区域或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不断总结经验,再逐步扩大建设范围和领域,有序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避免贪大求全、重复建设。 (三)整合资源,统筹协调。进一步依托云计算中心及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等系统性软硬件设施,整合政企各方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统筹协调,减少不必要的资源重复及浪费,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四)市场为主,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五)可管可控,确保安全。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实责任机制,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确保安全可控。 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智慧城市概念及国内智慧城市分类

智慧城市背景介绍 一、智慧城市概念 1、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显现出来,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2、智慧城市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城市智慧型产业优势,集成先进技术,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物联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商务、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管理、城市交通、环境监控、公共服务、居家生活等领域建设,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努力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城市建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 3、智慧城市特征 (1)全面感测: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组成“物联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 (2)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 (3)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建议书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建议书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的新趋势。把**市信息化建设推向新阶段,全面建设城市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的综合水平,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智慧城市。 一、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 建设智慧城市,是促进现代化社会智慧发展面临的难得的历史机遇。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组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城市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具有感知、自动反应、主动服务、辅助决策等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实现城市各功能协调运作,使城市高效运转,为市民提供更高的生活品质,为城市中的企事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建设智慧城市,可促进信息技术在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资源配置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发挥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有利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市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争创发展新优势。**市应抢抓机遇,齐心协力,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二、建设智慧城市的优势 **市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龙头城市,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不断探索新路,战略性为智慧城市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智新兴产业迅速生根发芽。

过去几年,物联网在**市各领域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市得到国家*万元的物联网专项支持,**市投入资金*万元用于本地物联网相关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带动社会各行业投入*万元用于物联网发展,这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物联网基础。 过去5年,**市互联网用户达*多万户,宽带接入速率最高位8M,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多万,移动网络已经实现了100%覆盖,移动电话普及率达116%。同时,**市是国家电子政务发展试点城市,建成了国内第一个万兆全交换的政务外网基础城域网络。市政府也正式启动“无线城市”建设,**市共计建设WLAN AP热点3多万个,实现城市主要商业区、公共场所等区域高覆盖,信息网络已初具规模,这为智慧城市建立提供了信息网络的必要条件。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意味着**市未来将成为一座信息资源共享、城市运转高效、公共服务便捷的智慧之城。 三、建设智慧城市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发展仍是解决我国各项问题的关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发展智慧城市,应紧密围绕国家的创新战略,通过提升创新能力,用先进的生产力为人民谋福祉。 落实中共**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市将坚持城市智慧化的发展方向,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提升**市竞争力,使城市运行更安全有效,使市民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落实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推进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的通知,进一步推动城市信息化进程,更好地满足城市运行、管理与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需求,及时有效地为智慧城市探索与建设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决定组织开

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盐城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 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以盐城城南智慧新区为例 姓名吴倩 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级11(3)班 学号11273226 指导教师马随随 2015年6月6日

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以盐城城南智慧新区为例 摘要 随着当今社会的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与环境的失衡,城市问题日益明显。智慧城市是针对这一现状提出的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创新型城市 形态,是城市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度集成的结果。采用高科技手段去改善其核心系统,以最大效率利用各种资源。建设智慧城市是推动城市包容性和和持续发展的必 然选择,也是未来城市发展势不可挡的趋势。本文阐明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及发展过程,并借鉴智慧城市在国内外建设应用的案例,总结经验带来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突破传统规划的局限,对盐城市城南新区的现状分析,探讨与盐城市的智慧新区 建设情况相适应的的整体思路内容,及对建设过程的各种问题的解决对策。对建设 智慧盐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关键词】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城 南新区规划

Urban construction mode wisdom Background ——A Case Study of Yancheng District, south of wisdom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day's society economic benefits at the same time also caused the imbalance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 while maintaining the cit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urgently to be solved in China's urban development trend. Smart city is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in Internet technology as the core of innovative urban form, to the maximum efficiency of utilization of various resources by high-tech means to improve the core system. The wisdom of urban construction is to promote urban inclus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inevitable choice, but also the future of urban development is irresistible trend.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meaning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smart city and analysis based on smart cities 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urban construction case experience,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planning, bring a new concept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status of Yancheng Chengnan New District analysis, of yancheng City, the wisdom of the park construction the whole idea of the cont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variou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mart City;urban planning;south of the New District;the Top- level Design

浅谈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谈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发表时间:2016-01-04T14:26:59.4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9期供稿作者:任凤梅 [导读] 新疆印象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做好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分析工作,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提升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任凤梅 新疆印象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逐渐成为区域政府有关部门较为关注的问题。所谓的智慧城市是在智能城市和数字城市之后的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状态,也是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城镇化深度结合的产物。智慧城市的发展对于变革居民生活方式、转型城市经济、社会管理以及环境保护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但是,受到各种发展因素的影响,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活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选择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发展水平,为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智慧城市;发展建设;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已经经历了信息城市和数字城市等阶段,并朝着智慧化城市迈进。但是,智慧城市的发展作为较为复杂的一项工程,属于更新发展理念、革新信息技术、创新建设以及管理模式等。[1]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较多的难点。做好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分析工作,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提升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分析 (一)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从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来分析,智慧城市属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创新产物,也是以物联网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对城市经济、自然以及社会系统实施智能化改造的成果,主要表现为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能够通过高新技术和技术创新来实现。进行智慧城市的发展能够保证高技术产业规模得以壮大,逐渐提升这种高技术产业在整个城市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2]而且智慧技术对于一个城市的服务业和工业发展也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从而保证传统企业的组织、技术以及服务模式都能够实现创新发展,以较大的限度来提升传统企业的发展生产力,保证城市经济从“人口、经济红利”转变成通过“信息和知识实现创新发展”的大方向。 (二)贯彻并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要想保证经济社会实现永续发展,就要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城市经济朝着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以及低碳发展方向迈进,从而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主要的地位,将其融入到经济建设之中,从根本上促进生产空间高效集约、生活空间适度宜居。贯彻并落实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以及低碳发展的本质所在就是要尽可能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转变为资源友好型、环境节约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是以3S、物联网以及云计算作为核心技术支撑,这些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会带动区域信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大的空间,还能够引导信息和软件服务业、创意产业的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多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以及经济增长点。 二、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属于较为系统、复杂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能够发挥出政府所具有的先导作用,从而能够达到规划统一、循序渐进的发展目的。还要能够引导技术、资金以及人才等要素实现有效配置。受到市场竞争机制、成本预算约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建设效率相对低下。[3]而且社会群众对于智慧城市的发展内涵特征、战略意图的理解存在偏差,从而导致在实际建设中存在“过度重视项目、建设、模仿,轻视规划、应用、研发”等问题。“信息孤岛”要想能够实现整合,存在较大的难度,单纯地通过技术手段来进行城市治理难以实现。 1、传统建设思路影响严重 我国过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都是由政府部门引导下开展,相关部门通过建设工程设计来取代艺术设计,这种现象必然导致当前城市建设出现“过度统一”的局面。智慧城市建设属于创造性的发展层面,在全球范围之内都缺少可以参照的模式。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很容易出现继续使用传统建设思路和建设经验的现象,导致发展路径过度依赖,让城市的发展以及创新受到约束,从而诱发智慧城市的建设出现功能重复、大同小异、城市之间难以形成互补关系。 2、缺乏市场导向引导 个别地方政府过度追求智慧城市发展的形象以及政绩效益,希望通过巨资来购买信息量化效果显著的基础设备,通过产品技术所具有的领先性来凸显项目建设所具有的成效,但是,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市场发展的需求,让群众普及推广以及应用开发受到影响。配套制度和设施的缺位导致一些在本市具有发展前景的智慧城市项目不具有实际意义,设备无法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而且,传感器标签、物联网产品等产物成本相对较高,导致智慧应用难以实现进一步推广。在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速度不断提升的影响下,先进设备的使用周期逐渐缩短、更新速度开始提升,市场需求若得不到重视,必然导致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相对较低。 3、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要想实现智慧城市的顺利建设,就要能够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产物的支撑。但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领域中,我国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对外技术依存度相对较高,很多关键核心技术的都掌握在他国手中。一些智慧技术的研发周期相对较长、投入资金较多、风险较好,从而导致抄袭和模仿成为很多企业选择的发展技术路线。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对我国自出创新环境氛围的营造产生负面影响,让相关产品和技术面临着较多的安全漏洞,导致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较多的挑战。 (二)智慧城市发展措施 1、以满足市场需求作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 市场需求作为推动智慧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有关部门要能够充分重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利用自由竞争、价格杠杆等方式来创造个性化、多样化的应用市场,并且推动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4]首先,要能够确定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发展中的定位,并且从根本上处理好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关系。政府有关部门要能够从根本上摆脱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不良思想,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发展机制来引导智慧城市建设来满足需求发展;其次,还要能够强化企业在市场发展中主体地位,并引导企业参与到智慧项

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关思考和建议

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关思考和建议 建设智慧城市,是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机遇,加快向信息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智慧城市数量达1000多个,中国试点城市数量居世XX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先后于2012年、2013年和2015年公布了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全国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城市以上城市、45%的县级及以上城市已在政府工作报告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数量总计超过500个,总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自2010年以来,国家先后制定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6年)》、《关于组织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健康快速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法规。 从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各地政府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创造产业经济价值,改善民生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但整体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仍是一项综合性、创新性、探索性工作,要确保建设成效,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充分做好前期调研。"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在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尚无成功、可复制经验借鉴的情况下,进行智慧雨花建设首先必须做好充分调研,既要充分借鉴吸收各地先进有效经验模式,又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量身打造。可聘请第三方有资质的专业咨询机构,制定详细调研方案,一方面考察学习外地智慧城市建设先进优秀经验做法,另一方面详细调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所需要时间对有的城市来说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的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但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统一。 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分以下几类: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 深圳将建设“智慧深圳”作为推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突破口,以建设智慧城市为契机,着力完善智慧基础设施、发展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推进智能交通、培育智慧产业基地,已被有关部委批准为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并提出2012年实现宽带无线网覆盖率达到100%,组建华南地区的物联网感知认证中心等。 南京将提出要以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产业建设、智慧政府建设、智慧人文建设为突破口建设“智慧南京”。将“智慧南京”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载体、创新发展的支柱、跨越发展的动力,以智慧

城市建设驱动南京的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从根本上提高南京整体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 沈阳是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近年来致力于创新从老工业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转型。为此,沈阳市政府与IBM合作,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创新运用绿色科技和智慧技术,以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为基础,为沈阳市生态化建设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努力实现打造“生态沈阳”的战略目标。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武汉城市圈完善软件与信息服务发展环境,加快信息服务业、服务外包、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产业的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城市圈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建设,从而实现加快构建武汉两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生产了全球1/2的笔记本电脑和1/8的数码相机,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智慧产业,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宁波将以建设6大智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发展。6大基地分别为: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企业总部基地等。 3、以发展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为重点 昆山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包括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服务型电子政务等方面,从而为城市运营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指导能力和管控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