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责任教授和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简介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责任教授和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简介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责任教授和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简介

责任教授简介
杜文才,男,博士,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通信与信息系统重点学科责任教授。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杜文才博士海外留学、就业十余年后,于2002年回国。现任海南大学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澳门科大兼职博士生导师、格林威治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海南省电子学会理事长,纽康信息系统公司(海南)(中日合资)副董事长、海南海大信息产业园董事长。杜文才博士曾担任过多个著名国际学术会议的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例如IEEE和ACIS 2009SERA主席(中国)、IEEE和ACIS SNPD2010主席(英国), IEEE和ACIS ICIS2009程序委员主席(韩国)、CSTRWC2010主席(中国)、ICAIT 2010主席(中国); 担任Invertis J.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多个学术刊物客座编辑和编委;担任Signal Process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SPIJ)等国际学术期刊的学术论文审稿人。
目前负责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国家级项目5项,海南省重大项目5项,近三年年均科研经费达800万元。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2部、教材、学术专著10部。回国后,发表学术论文68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33篇);获省级科技成果进步奖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国家级发明专利一项。

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简介

李太君,男,1964年10月生,广东廉江市人,汉族,1987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Internet信息检索与传输研究方向带头人。现任海南省Internet信息检索重点实验室主任(海南大学),海南省海洋通信与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海南大学)。
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及应用》、《流媒体技术》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20多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主讲课程《计算机网络》被评为海南省高校第一批精品课程;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对网络通信和流媒体技术,多媒体信息检索与传输具有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网络通信与流媒体技术,多媒体信息检索与传输。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共1部(《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研究成果"Internet信息检索理论与技术应用开发"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3项。

杜锋,男,1962年10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现任海南

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助理,硕士研究生导师。网络控制系统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研究生课程《专业Seminar》、《线性系统理论》与《网络控制系统》, 以及本科生课程《物联网专业导论》与《Matlab语言及其应用》的教学工作。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在对网络控制系统随机、时变和不确定性时延补偿的研究中,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并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被EI收录35篇,参编出版教材2部,主持(或主研)的各级科研项目8项。

邓家先,男,1964年9月31日生于湖北钟祥,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空间通信数据处理与传输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30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数字图像处理、自适应滤波器设计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共1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4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4项。

张涛,男,1971年1月生,汉族,2004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先后主讲《通信原理与系统》、《光纤通信》、《模拟电子技术》、《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海域自由空间光通信(FSO)研究,千兆比无缘光网络(GPON)媒质接入控制(MAC)协议,千兆比无缘光网络(GPON)中DBA方案设计。
近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篇。主编教材1 部。参与海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南海海域环境下网络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研究。

周又玲,女,1965年5月生,湖南省长沙市人,汉族,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电子工程系主任,通信与信息系统学位点负责人。
主要从事《通信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无线通信原理》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20余年,海南省精品课程《通信原理》负责人,目前的研究兴趣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海洋通信等方面。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EI收录3篇,编写出版教材4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5项,现在研课题2项。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3完成人)一项,海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

李京兵,男,1966年7月生,河北邯郸人,汉族,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省"515"第二层次人才。2005.10-2006.10

在瑞士苏黎世大学人工智能中心做访问学者。2007年博士毕业于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理论与工程专业,1996年硕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自动化专业。
主要从事《人工神经网络》、《多媒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微机接口技术》、《单片机技术》等课程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信息安全、数字水印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控制。对多媒体信息安全、数字水印、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较深入的研究,主持完成省、教育厅等各级科研项目4项,现在在研的各类课题4项。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年来在数字水印研究方面获得四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第一发明人),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第一作者),EI检索5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2部。
项目"基于变换域抗几何攻击多数字水印算法研究"获2007年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获2008年度"吴多泰博士科研成果奖"二等奖;论文"A Novel Watermarking Algorithm Robust to Local Nonlinear Geometrical attacks [J]"获07-08年度海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C语言多媒体软件设计" 获海南省第九届多媒体教材(软件,CAI类)三等奖; 在海南大学(原)第三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沈重,男,1981年1月生,湖北省武汉市人,博士,教授,
硕士生导师,海南大学高层次D类引进人才。 2008年毕业于爱尔兰Cork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电子电信工程博士、2005年英国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电子电信工程研究硕士、2003年武汉大学通信工程本科,爱尔兰Tyndall国家微电子研究院博士后,英国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研究员。中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评审同行专家、IEEE/IET/IETF会员、欧盟ICST通信类项目评审专家、会议组织委员会成员、IEEE VTC/PIMRC/WiCom/ICC/、Sensors/IEEE VT magazine等20多个国际学术会议、期刊评委、英国MobileVCE 顾问。主要讲授"无线通信原理"、"电子工程导论"、"传感器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目前指导4名硕士研究生。作为负责人正承担海南省国际合作项目"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电网监控管理系统"编号(GJXM20100002)、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异构合成无线网络研究及网络应用"(编号610217),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热带农业信息服务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编号2009BADA1B05)、海南大学"211工程""海洋通信与信息岛"项目。
对无线资源管理、协议和算法的设计具有深入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研发经验。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检索5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或著作章

节3部。研究兴趣包括:无线通信系统、嵌入式传感网络和计算智能。

白勇,男,1970年生,籍贯河南,汉族。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成员、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成员、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审稿人。担任海南省精品课程"通信原理"本科专业课的主讲老师和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生学位课"数字通信"的授课老师。长期从事无线通信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工作。曾在国内外著名通信企业主持第三代和第四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移动自组织网络的研发。现在主要研究领域是海洋通信和移动通信相关理论和技术。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面向海洋渔业的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和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服务于南海渔业的新型移动通信系统研究"等。发表了20篇以上SCI和EI索引的学术论文,三部国际学术专著章节。申请了十项以上的国内和国际发明专利。部分成果已获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采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