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的科技发展战略

美国的科技发展战略

美国的科技发展战略
美国的科技发展战略

美国的科技发展战略

[日期:2008-04-18] 来源:武夷山博客作者:武夷山[字体:大中小]

美国的科技发展战略

武夷山文发表武夷山博客/2008年4月15日;学术交流网/美国经济评论/2008年4月18日转发

(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2003年第12期)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科技实力。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也与其独占鳌头的科技力量密不可分。然而,这个领跑世界科技发展的国家,却并没有完整、明确的科技战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研究员武夷山介绍说,由于受到政治体制的限制,可以说美国的中长期科技战略是“既有又没有”。

一方面,美国宪法规定每位总统的最长任期是8年,因此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便难以形成,美国至今仍未出台整体性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另一方面,透过美国历届政府的科技政策,我们却又能隐约感受到其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不动摇的——确保美国在各主要科技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这一点从其对科技研发的投资力度便可看出:美国的科技投资数额向来比日、英、加、法、德、意等六国科技投资的总额还要多;2002财年,美联邦研发预算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估计该年研发实际总支出为980亿美元;布什政府提交的2003财年科研预算草案中,研发投入总额高达1120.47亿美元,比上年度又增加8.6%。

虽然科技发展的整体战略并不清晰,但分析近几年美国政府的科研投资重点,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纳米技术和科技反恐已经成为美国新世纪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

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在美国国防部和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机构早年支持下渐成气候的因特网,都使美国在全球新经济发展中占尽先机。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在1995年至1999年期间已经达到1/3以上。虽然世纪之交全球信息经济发展放缓,对信息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信息技术仍然是美国科技战略中的重要一环。2003年,布什政府已经计划将本财年用于计算机、软件及技术服务的支出增加到581亿美元,比2002年的498亿美元提高了17%。

对于被称为“21世纪上半叶科技主宰”的生命科学,美国十几年来的强劲投入使其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遥遥领先。在1985年至2001年的16年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年经费增幅平均达到196%。布什总统在2002年的政府预算案中,又将生命科学研究经费增加了132%。在成功

破解了人类基因组图谱之后,2002年美国启动“后基因组”研究战略,资助包括蛋白组研究的“生命基因组”计划前期项目,参与启动国际遗传变异图谱计划。所谓“后基因组”研究,是将对人类生命奥秘的探索,从基因组测序转向基因功能和蛋白质功能的探测。美国生命科学的研究重心由此发生转移。

美国对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研究领域的支持,集中体现出其科技发展眼光之长远。自1991年开始,美国就把纳米技术列入“政府关键技术”,将其视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2000年初,克林顿总统宣布为纳米技术研究拨款50亿美元,同年启动了“国家纳米计划”(NNI),并将其称为美国科技研发的第一优先计划。美国政府对纳米科技基础研究的投资也从1997年的1. 16亿美元猛增到2002年的6.79亿美元。

目前,美国在对“国家纳米计划”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制定了新的战略目标:到2 010年要培养80万真正懂纳米科技的人才,纳米技术对美国GDP的贡献要达到1万亿美元。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对纳米技术的倾力投资是美国继上个世纪在微电子技术领域独领风骚之后,为在下一次以纳米科技为先导的工业革命中继续占据科技制高点而采取的又一重大行动。

“9·11”之后,美国的科技战略出现了新的变数——反恐。2002年,反恐成为美国科技界优先考虑的重点,科技反恐战略出台。科技反恐主要措施包括跟踪和保护可用于生化武器的材料,研制和开发生物反恐药剂和疫苗,改善紧急救援通讯等。2002年7月,美国国家科研理事会发表的《使国家更安全:科学技术在反恐中的作用》报告中提出,在充分运用现有技术为反恐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还要在政府资助下加强中长期反恐技术的科研。

据武夷山介绍,在倾力反恐的大气候下,美国联邦政府再次将研发重点向国防研发转移。2 002年美国国防科技研究经费已经达到529亿美元,占全年科技总支出的54%,比上一年增长了15.8%。布什政府又提出在2003年科技开发总预算中,将用于国防的科技开发投资再提高10.1%。在克林顿政府将科技发展重心转移到民用以后,布什政府重新回风转舵,如此高额的国防科技投入,令人不禁联想起里根时代国防优先的科技战略。

此外,美国政府在具有方向性意义的技术融合方面的新动向尤其值得关注。武夷山说:“美国人已经不满足于发展某一项独领风骚的科技,而是开始不断强调尖端科技的融合。这说明美国在科技发展理念上已经先走一步。”

2001年底,美国商务部与国家科学基金会联合召开了一个研讨会,讨论四大技术融合的问题,包括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认知科学(包括神经科学在内)。研讨会认为四大技术的有效融合,可使人类的健康状况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基本上还处于对新开发技术不断跟进或提高水平的

发展阶段。相比之下,美国的这种超前意识和做法,预示着它有可能在科技方面将其他国家继续甩在后面。

这次由政府牵头召开的研讨会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尽管是市场经济国家,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对于科技研究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引导还是相当重视的。大力倡导融合技术这一例子表明,美国联邦政府不甘心在重大技术的发展方向上完全追随市场意志,它力图有效地引导民间资金的科技投资方向。此举不妨视为美国新世纪科技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杨琳)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596313207.html,/blog/user_content.aspx?id=21692

学术交流网(https://www.doczj.com/doc/596313207.html,)/美国经济评论/2008年4月18日转发

论美国的科技发展战略(美国靠什么控制世界?)

——读美国科技发展史概要随笔

美国靠什么控制世界?不是他的价值观?也不是他的军队?更不是他的跨国公司?那么到底是什么呢?是技术!

美国用什么手段拥有了技术?那就是惊心动魄的、超乎所有国家相像的、以军事为目的战略发展计划。其结果,可谓一箭三雕,即军事巨无霸、技术制高点、推动经济发展。

一、曼哈顿工程。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1942年6月美国原子弹研制计划正式开始,总部开始设在纽约曼哈顿区,因此叫“曼哈顿计划”。是美国最高机密。是美国陆军主导,利用核裂变来研制原子弹。为了先于纳粹德国制造出原子弹,该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除纳粹德国外)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动员了10万多人参加,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迅速按计划制造出了两颗实用的原子弹,最后投仍在日本,迫使日本法西斯投降,最终结束了二战。“曼哈顿计划”成功的另一个方面是带动美国科学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顶点。这在开始许多美国人都没有认识到这点,后

来才大彻大悟。所以历代美国总统都不断演绎,而且一次次获得惊人的成功,确保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二、阿波罗计划。

即美国太空和登月计划。美国从1961年开始研究载人登月计划,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驾驶着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跨过38万公里的征程,承载着全人类的梦想踏上了月球表面。这确实是一个人的小小一步,但是,是整个人类的伟大一步。他们见证了从地球到月球梦想的实现,这一步跨过了5000年的时光,开始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工程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先后完成6次登月

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阿波罗计划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苏联的政治目的,其科研成果还带动了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和全世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测控技术、火箭技术、激光技术、材料技术、医疗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全面发展,把科技整体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整个阿波罗登月计划共获得了3000多项专利。在经济方面,据统计,在阿波罗计划上投入的每1美元平均带来了5美元左右的效益。使美国走向巨无霸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而苏联则处于较被动的地位。

三、星球大战计划。

即在太空部署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名为“反弹道导弹”,实为“部署弹道导弹”。窥测(诡测)全球,特别是苏联。1983年3月23日,美国前总统里根发表了血腥味的“星球大战”演说,首次对外宣称“21世纪将在太空建立战略防御系统”.1984年2月1日,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的国防报告里出现了有关内容。1985年1月4日正式公布,并将此项计划扩展到宇宙空间并涉及太空武器。故又称“星球大战计划”。主要内容为:美国将在太空或地面部署以定向能(激光、粒子束、微波等)武器为主、包括攻击卫星、反弹道导弹的多层综合防御系统,拦截并摧毁袭击美国的战略导弹。美国为实施此项计划成立战略防御计划局。美国国会先后拨出数百亿美元用于研制各种高新技术武器,总共动员了1万多名科学家参与研究、设计和武器制造工作。美国的许多盟国,包括英国、意大利、联邦德

国、以色列、日本等,也在美国的要求下参与了这项计划的部分计划。美国原打算从1994年开始部署防御计划的部分装置,到本世纪末建成整个防御系统。全部耗费预计为1万亿美元。此项计划,如同历史上的曼哈顿工程计划、阿波罗计划、航天飞机计划一样,目的是彻底拖垮苏联,并推动美国高技术进步。同时“星球大战”计划也带动了全世界,特别是美国信息技术、定向能技术、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等迅速发展,而且这些技术不仅能用于改进和更新战略进攻性武器和常规武器,而且还能广泛地应用于一般工业和农业,为振兴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即互联网。90年代初,克林顿政府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作为其施政纲领。1996年10月10日提出将

当前网络传输速度提高100至1000倍,以解决国际互联网过分拥挤的问题,将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应用作为增强美国国力和竞争力的基本手段。首先用于军事,其次是民用。其发展战略是:如何是发达国家的计算机网络建设更加完善,应用也更加广泛,并进一步开放市场、普及民众,推动技术向新的阶段发展,进而使全球实现互联网目的。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这一计划的快速发展。到2000年,美国信息化建设投资了大约为2000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和地方均有投资。美国商业部划拨用于资助学校、图书馆及社区的网络建设,而信息化研究与开发项目的经费由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等重点支持。随着以网络化为中心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超级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络的建设及其技术的发展。其最大的意义在

于,是民众了解到“网络就是计算机”、“信息化就是网络化”的概念,已被美国社会接受,并逐步推向全球。为此,1999年1月24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宣布,为了确保美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大大加快全球网络化的进程,从而使互联网功能,扩展到跨地域、跨国界的范围。实际上,以美国主导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它的真正意义使世界瞬间变小,使传统的国与国边界从获取信息的角度变的毫无意义,只剩下文化、民族、意识、习惯等这些无形的非物质财富还在苦苦的争斗。

五、导弹防御系统。

“911”事件后,美国提出了导弹防御计划。同时,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将在2004年前在阿拉斯加部署首批陆基拦截导弹。在首批拦截导弹部署完毕之后,

布什计划在2005年或2006年再部署10枚陆基拦截导弹,使美国全球雷达和感应器网络共同建立起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以对付远程导弹的袭击。分析人士认为,美国进行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制,实际上是在谋求战略核武器的控制地位,加强自己在全球的军事优势,借此占领全球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制高点。美国是杞人忧天,世界上现在没有那个国家是美国的对手。但是,美国为了控制世界,推行其价值观,它必须这样做,没有敌人,树一个敌人,再没有敌人,假设一个敌人,始终保持美国有一个可能对手对着干,政治家也好向美国国内人民交待,政治对手也有事可做,国会辩论也不至于没有内容而关门,这就是美国。想一想美国的的全球实力,非说伊拉克、朝鲜、伊朗这样的国家是威胁自己的敌人,如同姚明和一个三岁儿童打架,就知道美国要多无聊就有多无聊。

纵观美国的上述计划,其战略目标不言自明,而每一战略计划的实施,都达到了多层目的的作用:即取得了无与伦比的军事巨无霸地位,实现了科学技术全球制高点的地位,起到了拖垮对手的作用,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下面看看美国使如何实施这些计划呢?其思路和做法又是什么?

一、国家意识。

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目的,都要有强烈的国家意识或者民族意识,而这种意识还必须成为国民的意识和国民的一致行动。美国人的国家意识是非常强烈的。在“911”事件后,攻打伊拉克的战争问题上,就可看出美国人的国家意识。不要看现在有些美国人反对伊拉克战争,这只是个表像。实际上,当时美国大多数人支持攻打伊拉克。美

国在六十多年时间里,美国的重大战略目的的实现,都是以军事目的为前导带动其它目的的一并实现,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国家意识作为主导。

二、国家力量。

国家目的是明确的,国家意识已经形成,计划也是完整的,而实施这些计划美国就必须得动员国家力量实施这些计划。如何动员国家力量,他的理论基础又是什么?很简单,是用现代战争的理论指导上述计划的实施,即现代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不仅战争已扩展到参战国的全部领土,卷入战争的人员也由军队扩大到全体民众。在这种情况下,“战争和政治都应服从于民族生存,但战争是民族生存意志的最高体现。因此政治应为作战服务。”实际上美国的国家力量的动员

就是这样做的。

三、军事化管理。

把计划的实施置于高度集中控制的权利之下,贯彻协同、迅速、严密的原则。往往由军方牵头,陆、海、空三军协同,全国各行业无条件参与为前提,集中组织,集中财力,集中科研力量,突出关键点,选定最主攻目标,以军事化管理和系统工程的方式组织实施。这种办法是美国实施上述计划的最为成功的做法。军事化管理可以使资源达到高度集中统一使用,使各种力量在短时期集中在一个方向,使人力、物力、财力不因意见不一而不能有效使用。古往今来,成功者要成就大事,都是采用此道。

四、科技制高点。

美国目的就是占领全球技术和信息化的制高点。美国高科技在世界上已经无人匹敌,但美国主导的互联网技术,远远比美国高科技更有其深远的意义。互联网的发展将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于改变了人们信息内容传播的速度和人类沟通的方式。正如汽车的发明一样,使人们的生活半径大踏步的横向延伸,电梯的发明使人们的生活空间在纵向快速延伸,而互联网让的发展在时间和空间重新大大的浓缩。但是,我认为更加有意义的是:如专利发明一样,让科学技术身价成百倍增长,互联网也可以把信息的价值、知识的价值,尤其是人文知识和创意的价值极大极大地提高。为什么一个微软公司,一个比尔盖兹为首的信息产业,推动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长达十多年的持续发展而不衰。中国的精英分子已经意识到,一旦社会和经济的竞争到了最终的阶段,知识生产者

才是真正的主角。而且这个稀缺的知识资源不会像技术那样遵循摩尔定律定期更新换代,反而会随着时间的积淀散发出越来越强大的魅力。真正掌握知识资源,才是占领制高点的胜利者。美国已经站在了世界全球竞争的最终制高点上。知识资源以成为美国参与全球信息化竞争的有力武器。也就是说,实际上全球已经在美国的高技术和知识资源的控制之下。

五、主导策略

美国实施这些计划,始终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一定要有一个敌人或对手。曼哈顿工程、阿波罗计划、星球大战计划都是以苏联为对象,宣扬冷战,制造危机,扩大对立,寻找借口,获取科技发展的原创动力。苏联解体后,失去了原创动力,美国要搞导弹防御计划,没有明确的敌人,就要寻找一个对手作为美国的

敌人,如果这个敌人不愿意当敌人,美国就要千方百计的逼其为敌人,中国就被美国选择为最合适的敌人,尽管中国不愿意当美国的敌人,但美国非要你当敌人,真是没办法。后来“911”帮了中国的忙,美国暂缓中国当敌人的计划,因为美国还需要中国。美国使用这一手,达到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目的,也大大推动了美国科学技术大踏步的前进。这实际上就是中国人在2000年前就创造的“哀兵”战略。结果在2000年后美国人运用自如,效果卓然。

六、总统主导

“曼哈顿工程”是罗斯福总统亲自定板,并作为战胜法西斯的主要手段,决意用原子弹结束二次世界大战。“阿波罗计划”是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三届总统主导,与苏联对着干,最终在太空超越苏联。“星球

大战计划”是里根总统的得意之作,政治上拖垮了苏联,经济上成了世界巨无霸,科技上全球无人匹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克林顿总统亲自抓,戈尔副总统热衷于具体策划,并多次发表文章进行引导。最差劲的布什总统也搞了个“导弹防御体系计划”,预算创美国历史之最。美国以军事为目的的科技发展战略,使世界进入了无人竞争的军备竞赛,其它国家眼睁睁没有办法,最多发表些评论。历届美国总统主导的科技发展计划是美国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上战胜对手的最得意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杰作和别人学都学不会的大手笔、大谋略,是“善之善者”,而不是“善之善战者”。

银行信息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实施策略方案

XX商业银行信息科技战略规划实 施策略

目录 第一章信息科技发展目标、原则与实施策略 (3) 总体目标 (3) 指导原则 (3) 实施策略 (4) 第二章完善信息科技治理,明确信息科技发展方向 (5) 完善信息科技管理机制,凝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合力 (5) 制定和完善信息科技战略规划,提高信息科技核心能力 (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信息科技专业服务能力 (6) 加大信息科技投入,保障信息科技稳定发展 (7) 加强制度和标准建设,推进信息科技规范化管理 (7) 第三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8) 推进数据中心和灾备体系建设,保障业务持续发展 (8) 加强网络系统建设,保障网络系统安全 (8) 加强系统平台整合,提高信息科技管理水平 (9) 第四章推进应用系统建设,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9) 建设客户综合服务平台,夯实业务发展基础 (10) 加强电子渠道建设,贯彻惠农金融服务宗旨 (10) 持续完善各类应用系统,丰富农村金融服务手段 (11) 推进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夯实风险管理基础 (12) 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2)

第五章提高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信息科技风险 (13) 强化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高信息科技风险防控能力 (13) 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信息安全管理能力 (14) 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高业务连续性 (15) 加强运行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实现持续有效运行 (15) 加强项目规范化管理,提升应用系统质量 (16) 加强信息科技外包管理,防控外包风险 (16)

第一章信息科技发展目标、原则与实施策略 总体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以转变增长方式,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发展目标,将信息科技纳入银行整体发展战略,提高信息科技管理水平,推动信息科技创新,促进业务与信息科技的融合,推进风险控制、战略发展和流程银行再造,努力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推进信息科技治理体系建设,建立适应发展目标的信息科技组织架构与决策、监督机制,提升信息科技治理水平;推进信息科技管理能力建设,加快信息科技管理从粗放式向规范化、精细化转变;推进信息科技建设与研发,深化信息科技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推动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科技基础环境,夯实全面风险管理基础;充分发挥信息科技的创新作用,支持特色化金融服务和经营模式,为打造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优势明显的现代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信息科技支撑和保障。 指导原则 在此期间,我行信息科技发展应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原则。要通过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规范管理流程,落实管理措施,不断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深化信息技术运用,发挥信息科技核心竞争力。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XXX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3年发展计划 (一)公司整体发展战略 公司秉承“拼搏进取、求真务实、用户至上、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恪守“科技创新求突破,拓展市场谋发展,广纳贤才增实力,加强管理创效益”的经营方针,通过持续实施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等战略,全面整合各类资源,为客户提供卓越的系统解决方案和优质的服务,实现从区域品牌到优势品牌的转型,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 公司通过持续强化研发创新和科学优化项目管理两大核心竞争力,结合系统集成行业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高速公路机电”、“物 联网”、“智慧城市”建设等机遇,实施立足高速、服务吉林的发展战略,力争在三年内成为在高速公路机电领域中最优秀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公司将在巩固现有产品与服务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加大重点业务领域的研发投入,致力于完善并加强公司在高速公路通信系统、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及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所在领域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产品、技术、人才、管理、经营模式以及已有的客户优势,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将应用行业做深做透、市场地域做大做广。 公司将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实现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力争销售收入和盈利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公司综合竞争力在三年内进入省内行业第一梯队前列,实现销售收入3亿。 (二)主营业务发展计划 过去的几年,公司通过参与高速公路机电信息网等国家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为公司主营业务发展优势领域、树立企业品牌、积累项目资源起到了推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公司将坚持“区域扩张、行业拓展、服务延伸”的业务发展战略,巩固行业领先的市场地位。 1、在现有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优势的基础上,公司将重点围绕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领域,继续加大对机电设备控制技术、智能车牌识别技术、多媒体网络中控技术等的研发投入,始终保持技术的领先性与模式的创新性; 2、在业务领域上,公司将以高速公路机电项目、智慧城市建设、国家加大对东北地区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加大对政府机构、公共事业部门等公用领域的业务拓展,重点开拓具高附加值、高可靠性的系统集成市场; 3、在国内市场的拓展上,公司将完善和加强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网络建设,与产业链上下游客户协作共赢。依托骨干架构进行区域市场的扩张,强化与现有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以吉林为中心,东北地区为重点市场,辐射华北地区的营销管理格局。在此基础上,公司将选择合适的时机进入潜在市场,突破区域限制,实现快速拓展,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2020年(发展战略)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

(发展战略)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

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三) 邓楠(科学技术部副部长): 科技部是国务院主管科技的行政管理部门,主要的职能我归结为六条: 第壹,是科技发展的政策的制定。这个政策包括了科技发展的基本方针、战略以及法律法规这方面的问题。 第二,是制定科技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国家重大科技计划。这是科技部壹个很重要的工作。刚才大家谈到希望了解科技计划有关情况,我们“十五”计划,实际上就是“3+2”的科技计划:“3”,就是以项目为主的主体计划,壹个是863计划,壹个是国家攻关计划,壹个是973计划;“2”,壹个是科研基础条件建设的计划,壹个是产业化环境的计划。下面我具体介绍壹下: 863计划主要是由专家来管,主要是高新技术及产业化问题。这个计划“十五”期间的总经费是150亿元人民币,主要涉及六个领域(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资源和环境)和十九个主题,那么我们于“十五”期间863计划,主要是由重大项目和十九个主题组成的,重大项目当下安排了27项,占总经费的60%;十九个主题占总经费的40%。那么于主题里面,我们特别强调要拿出壹部分的经费来支持创新性的项目,就是支持交叉科学创新性的项目。 国家攻关计划,主要是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关键和共性的壹些技术。这个经费大概于“十五”期间每年是12亿元左右,经费不是很大,因为这壹块也是唯独“十五”没有增长的经费,或者是增长幅度很小的。这壹块主要的内容包括农业、工业、社会发展三大领域。攻关计划也是分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壹共32项,占总经费的60%;重点项目当下安排61项,占总经费的40%。我们863计划和攻关项目均是突出重点,加大强度,争取于五年的时间做出具体的成果来。攻关计划虽然经费比较少,

农商行科技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农商行信息科技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商业银行为加速向现代商业银 行转型步伐的加快,银行业的竞争更趋激烈。**农村商业银行面 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大力推进金融服务创新,要为农业 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要迎头赶上现代化银行发展 的潮流,必须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为进一步提升未来我行的 整体竞争力,根据我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全省农信科技信息化 发展的实际需要,编制本规划。 、、**农商行未来三年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以银监部门《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和省联社科技科技信息考核的要求为纲领,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服务“三农”,准确定位我行服务县域经济,立足成为**人自己的银行 的方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和保障我行改革与发展,推 动我行业务创新,建立现代化银行经营、服务、管理和监督的技 术保障体系与决策支持体系,全面提升我行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持续发展原则。努力把握业务发展与科技建设之间 的内在联系与互动规律,使信息化建设与我行改革发展相适应,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我行业务创新和流程再造,从组织与制度

上保证业务和科技的协调发展。 2、坚持创新和推广相结合的原则。要深入实施IT治理战略,把加快新业务系统、新金融服务机具推广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 为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基点,坚持开发与推广、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切实加强基础研究,重视原始性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 能力。 3、坚持安全运营原则。以银监部门《商业银行科技信息风险管理指引》和省联社关于防范科技风险的要求为指导思想,要加 大安全风险评估、科技信息内外部审计和监控指标体系建设力度,提高安全技术水平,提供安全、稳定的银行服务。 、、、、主要目标 **农商行未来三年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为:逐步完善现代 信息科技体系,实现业务品种多元化、服务个性化、渠道网络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和金融监管现代化,建立满足我行发展需要的科 学的制度体系及安全防护体系,经营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业务 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得到全面,在全省科技工作考核中名次明显 提高。 二、**农商行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一)、加强科技治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1、对科技信息组织、科技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以服务为导向、面向业务、分工明确、协作紧密、运作高效,满足我行改革和业务发展要求,适应建设现代金融企业发展步伐,合乎监管要求的信

科技创新对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影响

科技创新对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影响 摘要:科研与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不同类型的企业根据市场需要对科研和技术创新的内涵有不同的要求,科技创新能满足客户潜在要求,激发客户内在需求,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文章从科研选题、方法选用、经济性评价和社会性评价等多个方面解析企业科研和技术创新。 关键词: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协调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采用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技术、新的工艺对原有的成品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满足市场和客户需要的一种企业行为。技术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可以控制企业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从国家层面提出“技术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的理念,从顶层设计上明确技术创新的地位和作用。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市场对企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市场竞争从国内走向国际,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路。一个国际型的企业除了有完善的经营理念和管理体系,还应有较强的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已成为一个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1企业科研创新的路径 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决策,并从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理论创新、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等方面作了详尽阐述。企业的科技创新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进行创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1调整企业产业机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传统生产型企业由于产能受限,加之企业职工数量庞大,人均效能低下,在市场竞争中不能轻装上阵,很多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生产型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需要不断调整产业机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人员组成,做到减员增效,提高生产效率。 1.2重视科研机构和高校研究结构成果在企业中的运用 企业技术创新通常依靠技术研发部门,技术研发部门根据企业需求不断创新且提供研发成果。但是毕竟企业的目标是获取利润最大化,科技研发部门根据市场需要可能会不断引进创新需要的人才,原有的人才由于不能适应新技术革新的需要而闲置,周而复始导致企业研发部门膨胀。

创新与科技发展

创新与科技发展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我国科技创新的必要性,从而增强创新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创新思维训练,自觉从事创新探索与实践。 2、能力:学会把自己的好奇心转化为行动,初步尝试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技发展靠创新;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确创新对于我国尤为重要;懂得好奇心是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二、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认识到创新对于我们尤为重要,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责任感。 学习难点:正确把握好奇心,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学习过程 (一)阅读与思考: 1、如何理解“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 2、科技创新对我国发展和民族振兴有什么作用? 3、好奇心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4、好奇心怎样才能发展为创新? (二)预习展示 (把你预习问题的答案说出来,与组内同学共享) (三)交流探讨 2006年6月5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指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用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四)知识梳理(课堂上完成) 四、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计算机硬件的运行速度和信息容量不断增加。体积和耗能不断减小;软件从机器语言和高级语言程序发展到高级的系统集成软件;功能方面除了最初具有的数值计算功能越来越强外,还逐渐发展了信息处理、网络通信、控制管理和多媒体等功能。这一事实说明() ①创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②创新依靠科技发展③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④科技发展靠创新⑤计算机是瞬息万变的,人类永远跟不上它的变化⑥科学的本质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计算机的进步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⑥ D、②③⑥ 2、对创新的含义,你的认识是() ①创新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造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②是指创造任何一种新的事物③指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发明创新④指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⑤指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人云亦云、墨守成规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④⑤ 3、许振超,山东青岛港工人。他三十年如一日,立足本职,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带领团队两次创造了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扬名国际航运界。在新形势下提倡“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因为() ①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②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③创新是我们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④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4、2006年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国家之所以强调创新,追求创新,是因为()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③当今国际竞争是人才和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④中华民族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我国国防科技与军事的发展

“军事理论”课小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国防科技与军事的发展 所在院系设计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环境设计2班 姓名学号田雪 1305112220 任课教师刘新华 提交日期 2013年11月11日 人文社科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室

我国国防科技与军事的发展 国防科技与军事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领域。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一、军事上的需要是国防科技发展的动力 社会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恩格斯曾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同样的,作为整个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防科技,则是社会的特殊需要———军事需要的产物,而且这种需要比任何力量都更能把国防科技推向前进。 自从国家产生以后,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以及维护和获取国家的根本战略利益,便产生了国防和国家间的战争。为了巩固国防或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各国都力图掌握更先进的军事技术手段,于是便组织专门力量研制武器装备,国防科技便由此产生。由于新的武器的发明和使用可以造成军事上的巨大优势,所以各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国防科技对于军事及战争的重要影响。正如科学学创始人丁·贝尔纳所认为的:“自古以来,改进战争技术,一直比改善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学。这并不是由于科学家具有好战的特性,而是因为战争的需要比其他需要更加急迫。各国君主和政府不那么乐于向其他研究工作提供津贴,都乐于向军用研究工作提供经费,因为科学界能研制出新的装备,而这种装备由于十分新颖,在军事上极为重要”。这里如实地指出了为满足军事上的需要研制武器装备,是国防科技发展的动力和主要任务与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

科技发展现状战略及主要政策完整版

科技发展现状战略及主 要政策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中国科技发展现状、战略及主要政策国家计委规划司、科技司产业技术政策课题组 1998年3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已成为其国际地位和在国际竞争中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面向21世纪的中国,如何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立足现实国情,适时制订和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将是关键所在。 一、中国科技发展的环境 (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世界经济增长周期与科技进步浪潮的相关性看,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处于低速徘徊阶段,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有所降低,表明世界科技发展还没有产生新的重大突破,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尚在酝酿之中,预计到下世纪初,世界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仍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深入,仍将以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技发展和创新为核心。值得注意是:这些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仍然方兴未艾,日新月异,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明显缩短,传统观念上的研究、应用开发及生产间的界限愈加模糊,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技术淘汰率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在计算机领域中每六个月甚至更短的周期内就有新产品问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间的交叉日益突出,技术领域的创新更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及影响。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不再将科技项目按基础、应用和开发三个领域划分,而是按国家的战略需要划分为若干重大项目推动科技进步,以更便于调动和发挥一个国家的整体的综合优势。此外,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也进一步得到加强。鉴于高技术发展具有高效益、高风险和高耗资的特点,走国际合作之路已被纳入各国政府和企业界发展高技术的战略规划,如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欧共体12国参加的国际空间站计划,以及美国、欧洲同俄罗斯的空间合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强手之间甚至是国际竞争对手之间也展开了联合和合作,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多家着名微电子企业携手共同开发新一代动态随机存储芯片,以共担费用、共担风险,成为世界强手既联合又竞争的范例。 (二)中国科技发展的国内环境 中国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提出广泛的需求。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但是必须看到,粗放型增长方式仍在我国经济增长中起着支配地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主要是靠大规模投入自然资源、资金和劳动力来支撑;相当多的企业素质不高,科技开发、创新能力弱,技术进步缓慢,产品档次低、消耗高、质量差。目前,我国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很多处于世界60-70年代的水平,工业企业设备近20%老化,超期服役率达40%。资源消

信息科技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信息科技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工信部规划》),作为指导“十三五”时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发展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升未来公司的整体竞争力,依据工信部规划和公 司总体规划纲要,结合公司信息科技发展的实际需要,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8年至2020年。 一、未来三年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工信部规划和公司总体规划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以银监局《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要求为纲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和保障公司改革与发展,服务公司业务创新,建立现代化财务公司经营、服务、管理和监督的技术保 障体系与决策支持体系,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持续发展原则。努力把握业务发展与科技建设之间的在联系与互动规律,使信息化建设与公司改革发展相适应,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公司业务创新和流程再造,从组织与制度上保证业

务和科技的协调发展。 2.坚持创新和推广相结合的原则。要深入实施IT治理战略,把加快新业务系统、新金融服务推广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信 息化发展的战略基点,坚持开发与推广、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坚持安全运营原则。以银监局《商业银行科技信息风险管 理指引》和人民银行关于防科技风险的要求为指导思想,要加大安全风险评估、科技信息外部审计和监控指标体系建设力度,提高安全技术水平。 (三)主要目标 未来三年信息化建设的主要B标为:逐步完善现代信息科技 体系,实现业务品种多元化、服务个性化、渠道网络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和金融监管现代化,建立满足公司发展需要的科学的制度体系及安全防护体系,经营管理水平、服务质虽和业务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得到全面明显提高。 二、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一)加强科技治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1.对科技信息组织、科技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以服务为导向、面向业务、分工明确、协作紧密、运作高效,建立满足公司改革和业务发展需要,合乎监管要求的信息科技组织体系。 2.不断优化各项制度,参照银监局、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的标准,结

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公司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一、总则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企业生存与市场竞争的保障。因此,自企业成立以来就制定了企业科技发展规划,每五年为一个规划期限。公司制定企业科技发展规划的目的是为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健全和发展企业的技术领域研究开发体系,完善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展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流的科技研发中心,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人才支撑**公司成为“中国第一民族企业”是**公司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 二、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策略 1、企业科技创新研发体系的建设 逐步健全适合**发展的科技研发体系,强调基础应用技术、产品设计开发、工艺制造技术的均衡发展。建立并完善科技研发的绩效评价办法、激励和约束机制等科技研发机制。 2、关键技术研发 着重加强一些关键技术的深层次开发,建立可靠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模型。 企业在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支撑企业中长期发展需要的研究开发工作,特别要不断研究开发出具有强力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积极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进行综合集成和应用开发,建立可靠地巨头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模型,实现企业在这些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3、科技研发队伍、投入及研发方式 企业制定及适时调整企业人员配置,创造先进的研究开发条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的科技人才,增强企业对科技人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进一步壮大科技研发队伍,提高科研队伍的综合素质,优化升级科研队伍的人才结构。科技投入占当年销售总额的比重4%-5%,理顺科技投入的管理机制。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合作并重,灵活运用产学研合作的方式,积极主动地与客户、高等院校等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协同关系,有效组织和动用社会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服务;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开展战略性研究开发,推动企业高新产业技术的升级换代。提高研发效率。 4、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发展战略的决策 企业应具备技术和市场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判断能力,从技术机会和市场机会相结合的角度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规划,从而引导企业走向正

论国家信息化战略

论国家信息化战略 摘要:信息化是由计算机与互联网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国家信息化方针应坚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坚持教育优先,推进“头脑”的信息化,提高国民信息素质;坚持都市先行跨越,把大都市建成信息增长极和信息源。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战略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21世纪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信息化是由计算机与互联网生产工具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它包括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内容: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极端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离开了工业基础谈信息跨越只能是空中楼阁,信息化这种新经济现象是发达国家的事;我国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我们必须坚守传统产业,把注意力放在工业化上;我国在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和应用领域与发达国家都存在巨大差距,过分强调信息化,必然会产生泡沫经济;面对巨大的“信息鸿沟”谈“赶超”和“跨越”是不现实的,对新兴的信息产业只能慢步走。我们把这种观点称作“坚守——慢步论”,即坚守传统产业,慢步信息产业。 另一种观点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没有必然联系。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放弃夕阳工业,大力发展信息产业这种朝阳产业。 这种观点是“放弃——跨越论”,即放弃传统产业,在信息产业领域实现全方位的跨越。“放弃——跨越论”者关注的是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实行的放弃转移型战略。

20世纪50年代 (以下均指20世纪)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西德等国家转移,集中力量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 60、70年代日本、西德等国家转向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汽车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获得了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良机;80年代以后,出现了美国、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和一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向发展中国家的景象:笔者认为:“坚守——慢步论”的片面性在于忽视了我国信息技术的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而“放弃——跨越论”则过分强调新兴产业,忽视了传统产业的作用:笔者的观点是:我国要把发达国家近200年内完成的实现工业化进而进入信息化社会的过程.压缩到今后几十年内完成,必须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坚持以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应用为主导;处理好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坚持教育先行,用“头脑”信息化带动社会经济的信息化;处理好现代化的大都市与落后的广大农村的关系,坚持局部突破,都市跨越,整体追赶,率先把大都市建成信息化的发动机。 我们把这一战略概括为“应用主导、教育先行、局部突破、都市跨越”。“坚守传统产业,慢步或停步信息产业”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我国同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全球信息技术产业2000年度生产总值约为1.2万亿美元,美国信息技术产业2000年产值达到8220亿美元。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 略研究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摘要:全面分析电力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科技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创新载体等创新要素建设运行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电力企业科技创新战略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提出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凝聚科技创新资源、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三个方面的战略选择,为电力企业保持可持续的竞争力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科研项目 战略发展SWOT分析 一、电力企业科技创新情况 (一)现状 科技项目是企业广大员工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载体,部署实施科技创新项目是引导和带领员工推动电网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电力企业不断加大对科技项目的顶层设计、过程管控和指导,确保在电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和进展,并能切实有效地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不断鼓励创新,注重利益引导,通过加强科技成果管理和科技成果表彰,培育高层次科技成果,构建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科技创

新氛围,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在科研奖励、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以江苏为例,十二五期间,电力企业科技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项目总数超过600个,共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3项、国网公司科技进步奖59项;获得专利授权2144件,其中发明专利371件、其他1773件;1个实验室升级成为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实验室,新增1个实验室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实验室,新增2个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攻关团队,企业科研创新能力及科研成果水平均取得了较大提升。 (二)问题 笔者为了解掌握电力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现状,采取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技创新情况专项调研。完成13家地市电力公司、5家电力科研单位共计581人的问卷调查,分析各层级科技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创新载体等科技创新要素建设运行情况,分析主要存在问题。 科技管理队伍方面: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架构仍有待优化,在科技管理部门归口管理、业务部门协同负责的科技创新双维度管理体系、上下两级科技管理层级方面有待完善。在调查问卷中,技术人员希望科技管理部门“帮助在

信息技术公司2021-2030年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信息技术公司2021-2030年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20年5月

目录 一、公司定位、愿景与使命 (5) (一)定位 (5) (二)愿景 (5) (三)使命 (6) 二、战略规划目标与发展策略 (6) (一)第一阶段(2021-2023年,打基础) (6) 1、目标 (6) 2、发展策略: (6) (1)市场/客户方面 (6) (2)内部运营方面 (7) (3)学习与成长方面 (7) (二)第二阶段(2024-2025年,谋扩张) (8) 1、目标 (8) 2、发展策略 (8) (1)市场/客户方面 (8) (2)内部运营方面 (8) (3)学习与成长方面 (9) (三)第三阶段(2026-2030年,建生态) (9) 1、目标 (9) 2、发展策略: (9) (1)市场/客户方面 (9) (2)内部运营方面 (10) (3)学习与成长方面 (10) 三、总体发展思路 (10)

(一)市场化 (11) (二)集团化 (11) (三)国际化 (11) (四)核心优势市场 (11) (五)人工智能技术 (11) (六)行业化→产品化→规模化 (12) 四、企业文化 (12)

近年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良好,高质量发展初显成效。同时,随着技术红利、数据红利、应用红利等多重叠加,特别信息化创新从规划和基础研发阶段进入产业落地推进阶段,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未来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公司在高端技术、高级人才、科技项目等方面有较为广泛的、能够深入交流及合作的各类资源或渠道,外部资源丰富。多年来秉承较为稳健的经营策略,业务持续增长,资金较为充足,融资潜力大,同时具备较好的声誉,但技术资源及人力资源短板明显,存在人才断层的隐患。 核心能力方面,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角度出发,结合未来资本运营与实业发展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能力、专业服务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将成为公司未来发展最为核心的能力。当前公司除专业服务能力较强外,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本运作能力还需要快速提升,以支撑公司未来十年发展目标的实现。 综合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态势、内外部环境、资源能力及当前业务开展状况,公司要在未来十年的竞争中保持足够的竞争优势,需要继续面向主业,持续深耕行业,打造基于行业的绝对竞争优势,努力实现“行业化、产品化、规模化”,通过走“市场化、集团化、国际化”道路不断做强做优做大。

(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它既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凭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可以迅速占领市场。科技与经济交织在一起的激烈竞争在全球展开,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战略,都把企业技术创新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可观的利润,而且会涉及到相关的企业,从而形成众多企业相互竞争的创新浪潮,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加速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而且也是加速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的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对手是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跨国公司,企业要在这样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造就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是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在技术上具有别人不

能模仿的、持续创新并能持续保持领先的能力。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必须持续不断更新技术和产品。企业的核心技术,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有基础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行为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行为,基础技术成果是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支柱之一,产品的相关实用技术,产品化技术和产业化技术是支持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研发方向和市场定位,这对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十分重要。任何一个企业,不管其具体的产业及产品特点如何,都是一个多种技术有机组合而成的组合体。技术是企业生存的支撑,技术创新则是企业在竞争中发展,赢得和保持某种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所在。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是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买方市场基本形成,企业面临全面竞争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和下降趋势,分化、调整、改组加剧,大型化、规模化和小型化、专业化竞相发展,不少企业进入“二次创业”或“再次创业”的新阶段。技术创新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决定和统率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并贯彻实施合适的技术发展方式,不仅是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如日本企业所

科学技术论考试题目及答案

1、人类社会发展是一部科技创新史,我国的发展的战略怎样,有什么样的建议? 2、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充分了解 3、科学研究应有的三种类型,三种研究的特点,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4、科学发展三大发展规律:指数增长规律,带头学科、世界科技中心,对生活和学习的启示? 5、科学如何转化为生产力(一种横向: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一种纵向) 6、搜集科学事实的方法:文献资料发、观察实验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根据书本梳理. 7、科学事实的加工,科学抽象的含义,科学假设的含义 8、控制、反馈控制方法(含义、不足、如何弥补不足:前馈控制)。 一、为什么说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发展史? 1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 2科技创新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 1)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94年克林顿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报告:美国应当在“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保持领先地位”;日本政府重视开发研究,03年提出保护知识产权法规。现阶段东南亚地区为资本扩张(雁型经济模式)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94年克鲁格曼提出) 2)启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利益争夺,主要是基于技术实力创新能力的竞争,在全球化条件下,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生产因素的权重持续在下降。中国目前对外经济依存度为70%(超过30-40%就非常危险),可以说是相当危险。 3、中国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1)中国GNP(国民总收入),中国GNP处于微笑曲线的加工生产部分,是利润值最低的。对于中国来说科技创新很重要,自主创新更重要。中国过去一直是引进技术,但是引进技术不等于引进创新能力(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创新分为三种:原始性创新;集成式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再创新(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 2)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 3)经济发展面临的人文困境 4)收入不公与“M”型社会 5)中国经济发展的困境模型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日、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技术收入占GDP 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上。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日、欧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觉大多数。 3创新型国家和谐发展的新模式 1)创新型国家和谐发展的哲学基础 科学发展=创新与和谐 2)传统的“经济-科技”发展模式 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必将带来不稳定,必将激化社会矛盾,带来社会问题。创新型国家指科技(自然科学与技术)创新-依靠科技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3)创新型国家和谐发展的新模式 保罗.谢弗:这场经济革命是文化复兴,由“经济-科技”转变为“文化-科技”模式。创新型国家和谐发展就是要“文化-科技”的模式。

中国科技发展现状、战略及主要政策

中国科技发展现状、战略及主要政策 国家计委规划司、科技司产业技术政策课题组 1998年3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已成为其国际地位和在国际竞争中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面向21世纪的中国,如何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立足现实国情,适时制订和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将是关键所在。 一、中国科技发展的环境 (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世界经济增长周期与科技进步浪潮的相关性看,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处于低速徘徊阶段,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有所降低,表明世界科技发展还没有产生新的重大突破,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尚在酝酿之中,预计到下世纪初,世界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仍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深入,仍将以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技发展和创新为核心。值得注意是:这些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仍然方兴未艾,日新月异,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明显缩短,传统观念上的研究、应用开发及生产间的界限愈加模糊,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技术淘汰率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在计算机领域中每六个月甚至更短的周期内就有新产品问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间的交叉日益突出,技术领域的创新更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及影响。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不再将科技项目按基础、应用和开发三个领域划分,而是按国家的战略需要划分为若干重大项目推动科技进步,以更便于调动和发挥一个国家的整体的综合优势。此外,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也进一步得到加强。鉴于高技术发展具有高效益、高风险和高耗资的特点,走国际合作之路已被纳入各国政府和企业界发展高技术的战略规划,如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欧共体12国参加的国际空间站计划,以及美国、欧洲同俄罗斯的空间合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强手之间甚至是国际竞争对手之间也展开了联合和合作,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多家著名微电子企业携手共同开发新一代动态随机存储芯片,以共担费用、共担风险,成为世界强手既联合又竞争的范例。 (二)中国科技发展的国内环境 中国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提出广泛的需求。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但是必须看到,粗放型增长方式仍在我国经济增长中起着支配地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主要是靠大规模投入自然资源、资金和劳动力来支撑;相当

2020年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2020年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2020年9月

目录 一、公司发展战略 (3) 二、为实现战略目标已采取的措施及实施效果 (3) 1、积极进行技术研发并开展产业化应用 (3) 2、拓宽销售渠道,积极开拓市场 (4) 3、通过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公司研发实力 (5) 三、公司为实现未来发展目标将采取的措施 (5) 1、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强技术、产品的升级创新及产业化应用 (5) 2、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推进全国市场布局 (6) 3、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建设 (7) 4、完善公司治理规划 (7) 5、资本运营规划 (7)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在智慧城市领域的项目建设中,积累了大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究成果,在2019年被评为“大数据企业50强”、中国信息技术领军企业。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国家全面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工作,而公司前期在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积累与数字经济发展要求是非常贴合的。因此,公司将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机遇,在已有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基础上,加大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时空信息等技术在“数据治理、数据智能、数据流通”方面的应用研究和产品研发投入,通过数据智能技术为智慧城市各业务领域应用提供更智能、更全面的业务算法模型。同时,公司将持续提升智慧应用开发与技术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从而在应急管理、城市治理、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等主要业务领域为客户提供更智能、更智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以“根植福建、立足海西、辐射全国”为指导思路,开拓全国性、宽领域市场,争取5年内在数据要素应用服务领域的应用创新和服务方面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成为国内大数据高端应用领域的顶尖企业。 二、为实现战略目标已采取的措施及实施效果 1、积极进行技术研发并开展产业化应用 近年来,公司通过承建大量数据中心项目和各类大数据项目,梳理了城市、行业的各类数据,对各类数据和业务及其关联关系有深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