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声处理的技巧与话筒选择

人声处理的技巧与话筒选择

人声处理的技巧与话筒选择
人声处理的技巧与话筒选择

人声处理的技巧与话筒选择

话筒选择与人声处理的技巧你会吗?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话筒选择与人声处理的技巧,希望大家看后能有一些帮助,话不多说我们来一起聊一聊。

歌曲的演唱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演唱技巧,所以也就要求音响效果把不同风格的各种类型的演唱都完美地表现出来。美声歌曲是体现音色优美;民族歌曲是体现民族风味和地方色彩;通俗歌曲是体现深沉的情感;而摇滚歌曲则是体现强劲的激情。由于歌曲的风格有所不同,其音响处理的要求也就不同。

话筒的选择

1 、美声歌曲演唱话筒的选择

演唱美声歌曲时应该选用频率响应范围很宽的电容式话筒,安装在高话架上,进行远距离的拾音。在艺术舞台上演唱,话筒与口型的距离一般在20 -60cm 之间。在大奖赛演唱中,话筒与口型的距离一般为60 -80cm . 其高度在人脸与口型以上,这样可以将脸露出画面。这种远距离拾音有一定的混响反射声进入话筒,使音色变得混厚、自然、有弹性和空间感。之所以选用电容式话筒拾音,是因为电容式话筒的频率响应范围宽,神经质高频上限可达18-20kHz 。因为美声发声方法音色优美,它的泛音数量多,高频泛音频率很高,高音乐音的高频泛音可达10-20kHz 。所以,需要用电容式话筒进行拾音。因为这种话筒可以将歌声中所有的高频泛音的成分全部拾入话筒,并转换成音频信号。由于电容式话筒的灵敏度比较高,所以不可以用手持方

式使用话筒。如果话筒离口型太近,会造成话筒过荷失真现象。有些音响素质不高或缺乏音响知识的歌手常常不理解这个道理,一味追求口型离话筒过近,因而造成响度虽然很大,但失真度也变大,使凌晨色变得很差。

2 、民族歌曲演唱话筒的选择

民族歌曲的范围比较大,有些歌曲近似于美声风格,也有些歌曲近似于通俗歌曲的风格,所以其话筒的选择也各有所不同。在艺术舞台上演了民族歌曲时,也应选用电容式话筒进行拾音。但是,口型与话筒的距离要比美声歌曲演唱近一些,一般为20 -400cm , 且略低于口型位置。在歌舞厅演唱时可使用手持式动圈式话筒进行演唱。

3 、通俗歌曲演唱话筒的选择

演唱通俗歌曲时应选用手持近讲动圈式低灵敏度话筒,因为通俗歌曲是以深沉的情感为主要特点,所以应采用近讲、近距离拾音方式。这样就缩短了歌声音源与听音者的距离。从聆听心理学角度上讲,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用话筒与口型很近的拾音方法拾取的是完全的真达声,虽然感情亲近了,但是音色却变得很干涩,这就必须进行混响(REV )或者是回声(EVHO )的加工处理。处理以后才会使音色变得丰满、混厚;否则,音色显得干瘪、单调、乏味。所以,演唱通俗歌曲的人声必须要经过混响或者回效果处理,才会使歌声变得悠扬、深沉、混厚、感人。

几种典型演唱的调节

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演唱,在调音台上的四频段均衡器中对其音色进行频率修饰和处理方法:

1 、对男歌手的音色频率调节

男声基音频率在64-523Hz 左右,泛音可扩展到7-9KHz 。

要求男歌手的声音要坚实,音色要有力度,但又不至于造成模糊不清。因此,对男歌手音色频率调节要求在4 个频率段进行处理。

根据男声的泛音结构,依频谱曲线为据,对男歌手在 4 个频率段进行加工处理的手法是:

1 )对64-100Hz 做小的提升,其目的是为了增加一些浑厚感,也是男低音的音域;

2 )在250-330Hz 做大的提升,因为男声基音的主要频率在这个区域,提升此频段可增加基音的力度;

3 )对1KHz 左右频段做小的提升,这样可保证泛音的频率表现,增加凌晨色的明亮度,这个频段可延续至3-8KHz ;

2 、对女歌手的音色频率调节

女声基音频率在160Hz-1.2KHz 左右,泛音可扩展到9-10KHz 。因此,要使女声得到最佳音色表现,应在 4 个频率上进行处理。

女声音色表现为圆润、清晰、明亮。

女声歌手的4 个频率加工处理的手法是:

1 )160Hz 以上,频率低于女声音域,做不提升处理;

2 )250-523Hz 音区是女声主要音域,做不提升处理;

3 )对1-3KHz 频段进行提升,其目的是为了使音色结构的泛音表现出良好的频率导通特性,使音色更加完美,同时可增加音色的明亮度。

4 )10KHz 以上频率给予小的提升,目的是为了使音色的色彩有足够的表现力,可对音色微小,细腻的部分加以表现。

3 、对鼻音严重的音色处理

鼻音产生的原因有2 个:一是生理上的原因,生理机体有缺陷;二是发声方法或者训练方法不正确,而造成鼻间共鸣过强。

改善鼻音严重和方法应在四频段均衡器上进行频率处理,如图3 所示。

1 )对64-100Hz 频段进行大的衰减,以消除鼻音严重频带;

2 )对100-100Hz 进行衰减,以消除鼻音哼声;

3 )250-330Hz 频段略做提升,以增加语音的力度;

4 )3.3kHz 左右频段做较大的提升,以增加音色的明亮度、清晰度,

5 )对10kHz 频段做小的提升,为的是加强高频泛音的频带表现。

对音色和处理应切掉低音频率,这样就相应地增加了音色的清晰度。如果在3KHz 频段做较大的提升,也可明显地提高声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

4 、对业余歌手音域较窄的音色处理

有些没有经过训练的女歌手,其音色在高音区域范围很窄,声音单薄、刺耳,音色缺乏深度感。因此,对声带窄的业余女声演唱者可用四段均衡器进行音色处理。

对其音色处理着重于音色改善,提升基音区频率,以增加音色厚度;衰减中高音区频率,以消除高频噪声。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 )250-330Hz 频段应予最大的提升,其目的是提升基音区频率,增加凌晨色的浑厚度;

2 )1KHz 频段则不提升,以减小音色刺耳的中高频成分;

3 )4KHz 频段左右应进行较大的衰减,目的是消除尖噪的高频噪声;

4 )对10KHz 频段进行最大的衰减,消除由于声带音色不纯净而产生的高频噪声。

对业余歌手的音色改善应以明亮而不刺耳,圆润而不纯净而产生的高频噪声。

5 、对单声音色的频率处理

单声不分男声女声,与女声歌手音域基本一致,这时因为单声音域的频带与女声音域的频带相似,所以其调音的方法也和女声歌手的调音方法相仿。

演员口型与话筒的距离

演员与话筒的距离可分成三种,主要为近距离拾音、中距离拾音和远距离拾音。

1 、近距离拾音

话筒的音源的距离为1 -5cm , 适合于低语调的主持人和通俗歌曲的演唱者。

近距离拾音最适合低音语调主持人的语音拾音,其声音的特点是有较强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因为音源和话筒很近,是绝对的直达声,所以音色纯净、清晰度高。

对评阅进行均衡处理的要求:

1 )对100Hz 频段衰减3-6dB ,因为有近讲效应,话筒与口型很近,所以低音频率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2 )200-300Hz 频段提升3-6dB ,这是语言的基本音域;

3 )1-2kHz 频段提升3-6dB ,可增加音色的透明度,提高清晰度;

4 )8KHz 以上频段衰减3dB ,以减少高频率噪声,因为语音的高频泛音比歌声要少。

不使用效果器,使主持人音色具备真实感、亲切感。

2 、中距离拾音

话筒和音源的距离为5 -10cm ,适合于民族唱法的拾音。

中时语调的主持人话筒和口型相距5cm ;民族唱法歌手口型与话筒相距5 -10cm . 中音语调主持人声音特点是轻松、活泼、开朗、爽快,使整个歌厅的气氛比较活跃。

民族歌要求发声、吐字、共鸣要清晰、明亮、纯净,具备民族风格与特色。均衡器应进行如下调节:

1 )对100Hz 频段不提升不衰减,因为没有近讲效应;

2 )256-440Hz 频段应提升3-6dB ,为的是增加基音的力度;

3 )对1-3KHz 频段应提升3dB ,使音色清透,明亮;

4 )对10KHz 频段提升3dB ,以增加音色的表现力,提高音色的解析力。

3 、远距离拾音

话筒和音源和距离为10 -20cm , 适合于美声唱法的拾音。

顾名思义,美声讲究音色的优美,发声要经过专门训练,所以音色的泛音数量较多,幅度也比较强,整体音色的泛音结构比较丰满,因此,要求电声系统要有足够的宽频带,才能使低频泛音、中频泛音、高频泛音都不被阻拦地顺利通过。要使音响系统有良好的频率传输特性,可以作如下的频率处理:

1 )低频段应提升3-6dB ,这样可以增加音色的丰满度和浑厚度;

2 )256-315Hz 频段应提升3-6dB ,这样可增强基音的力度;

3 )1-2KHz 频段应提或3-6dB ,这样可以增加音色的明亮度

4 )10KHz 以上频段应提升3-6dB ,这样可以增加音色的高频泛音表现力,提高音色的解析力。

远距离拾音时,如果想用动圈话筒(CD 型),距离可为 5 -10cm ; 如果使用电容式话筒(CR 型),距离可为20cm 左右。

话筒角度的选择

1 )近距离拾音-- 多用于通俗唱法,话筒和音源的距离为 1 -5cm , 角度应为15 °-30 °,这样可避免低频气团的噗噗声。如果话筒与口型成0 °时,气流声很重,容易产生低频噗噗声;而话筒与口型成15 °-30 °时,音色的低频、中频、高频声带较为均衡。当话筒置于45 °-90 °时,语音气流掠过话筒振膜,使音圈振动减小,所以低频声音小,相对高频成分比例增大,但总音量变小。

2 )中距离拾音-- 适用于民族和美声唱法,话筒和音源距离为5 -20cm , 角度近似为15 °。

3 )远距离拾音-- 适用于美声和某些乐器的拾音,话筒和音源的距离为10 -20cm 以上。一般拾取多个声源,例如一个声部、提琴群声。话筒的辐射角的轴线应对准音源,即角度为0 °

关于话筒选择与人声处理的技巧这个问题,就先和大家聊到这里,如果您有其它方面的疑问和难题,详情请咨询了官方。

歌曲人声后期精细效果处理的方法与要点

人声后期精细效果处理的方法与要点 在人声效果的精细处理上,大多数人都是使用反复试探性调节的方法,以寻找音感效果最好的处理效果。此种调音方式的不足十分明显: (1)寻找一个理想的调音效果,需经多次猜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 (2)较好的调音效果常常是偶然遇到的,这对于调音规律的归纳总结没什么帮助,并且以后也不易再现。 (3)不同设备的各项固定参数和可调参数都不尽相同,因而使用某一设备的经验,通常都无法用于另一设备。 发展到目前的效果处理设备,用于改变音源音色的技术手段并不太多,其中比较常用的只有频率均衡、延时反馈、限幅失真等3种基本方法,然而这些效果处理设备的不同参数组合所产生的音色则大相径庭。 效果处理器的参数设置可以有很多项,尤其是延时反馈,这种模拟混响效果参数的设置理论上可达几十项之多。当然这些专业性极强的参数,大多数人都难以理解,也不知道如何理解。因此,大部分效果处理设备都只设置一、二个可调参数,并且其可调范围也比较狭窄。这种调整简单的效果处理设备容许人们在上面进行尝试性调整,而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但对于效果处理要求更为精细的调音场合,例如在多轨录音系统当中,则必须使用更为专业的效果处理设备,用以做出更为精细的效果处理。 频率均衡 很明显,频率均衡的分段越多,效果处理的精细程度也就越高。除了图示均衡,一般调音的均衡单元通常只有三四个频段,这显然满足不了精确处理音源的要求。为了能足够灵活的对人声进行任意的均衡处理,我们建议使用增益、频点和宽度都可调整的四段频率均衡。 多数频率均衡的可调参数只有增益一项,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两项参数不存在,而且这两项参数为不可调的固定参数。当然这两项参数设置为可调也并非难事,但这些会增加设备的成本,并使其调整变得复杂化。所以增益、频点和宽度都可调整的参量均衡电路,通常只有在高档设备上才能见到。 实际上,增益、频点和宽度都是可调整的频率均衡,几乎不可能使用胡猜乱试的方法找出一个理想的音色。在这里我们必须研究音频信号的物理特性、技术参数以及他在人耳听感上的对应关系。

常用乐器 人声均衡调节诀窍

常用乐器人声均衡调节诀窍 在许多情况下,一种乐器单独听起来很悦耳,但仍需进行均衡调节使之频响与其他乐器没有抵触、突出最亮丽的部分,从而融入到作品中去,这就是均衡调节的主要目的。 下面让我们看一下常用乐器及人声均衡调节的一些诀窍: 1.底鼓(Kick Drum):底鼓是一首歌曲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为它推动着节奏向前进行。这里我们讨论如何处理常见的三种底鼓:第一种我称之为“80年代蓬头底鼓”,你一定熟悉的:强而有力、富含中频、含有重击的"砰"声,想得到这种比较怀旧的底鼓声音,可以先过滤掉60Hz以下的频率,然后根据情况在78-84Hz提升3到6dB(Q值大约为1),使之听起来象是敲在你的胸膛上。接下来在1.5- 2.5kHz提升大约6dB来增加"砰"声(Q值在1.5-2.5比较适合),最后在120Hz降大约4dB(Q值1.0)。参数可以反复调节直至听起来象"White Lion"的作品。 第二种是当今最流行的"Bonham"摇滚底鼓,我通常在120-240Hz提升4dB或更多来得到这种声音,还需要过滤掉1.5kHz 以上的所有频率,有时候可能需要在80Hz略降低1-2dB、在60略提升2-3dB。 还有一种现在常用的底鼓:比较空、有摩擦声,想得到这种声音,你可以过滤掉100Hz以下的所有声音,在125Hz提升大约3dB,在250-350Hz提升大约4dB。然后过滤掉2kHz以上的所有频率。

2.军鼓:目前有两种使用最广泛的军鼓类型:一种紧凑、有力,另一种松散、比较长(通常用于ballads风格的歌曲) 首先,任何军鼓都不需要150Hz以下的声音,所以把它们过滤掉。军鼓的中心频率通常在1kHz附近数百Hz的频段内,所以在这一频段提升3-6dB通常会非常有益。 对于紧凑型军鼓,你可以尝试分别提升中高频(5kHz附近)、部分高频(8-9kHz),提升量可以从3dB开始逐渐上升,左右变化一下提升的频点直到得到理想的效果。过滤掉250Hz以下、11kHz以上的频率会使这种军鼓听起来很舒服。 对于松散型军鼓,需要在低端(250Hz附近)进行一些提升,我通常提升6dB。高频不用象紧凑型军鼓那样大幅提升,但在7kHz附近略作提升通常会有益处,再往上的频段可以过滤掉。关键是中频,先把提升的频点在800Hz-2kHz之间移动,找到那个能引起共鸣的频点,然后调整一下提升的幅度和Q值。对于这种军鼓,往往需要加上启动时间(attack time)较长的压缩、较重的混响来与之配合。 3.钹(cymbal):对于这些富含高频的鼓件,可以降低4kHz以下的频率,根据情况提升高频区(10-14kHz)大约3dB 4.沙锤(shaker), 手铃(tambourine), 手鼓(conga)、拍手(hand clap)等:沙锤(shaker)和手铃(tambourine)很相似,要明亮并且贯穿高频区,对于沙锤,我通常过滤掉2kHz以下的所有频率,略提升高频,比如在9kHz提升6dB;手铃要略带叮当声,所以我过滤掉800Hz 以下的频率,在1.5或2kHz提升4dB,在7kHz略作提升。

话筒的基础知识(1)

话筒的基础知识(1) hc360慧聪网音响灯光行业频道 2004-10-19 10:18:45 传声器俗称话筒或麦克风(Microphone 简写为MIC ) .按换能原理为电动式(动圈式、铝带式),电容式(直流极化式)、压电式(晶体式、陶瓷式)、以及电磁式、碳粒式、半导体式等。 .按声场作用力分为压强式、压差式、 组合式、线列式等。 .按电信号的传输方式分为有线、无线。 .按用途来分为测量话筒、人声话筒、乐器话筒、录音话筒等。 .按指向性分为心型、锐心型、超心型、双向(8字型)、无指向(全向型)。 以上分类为较全面,目前常用分类为动圈式、电容式二种。 动圈式传声器 主要由线圈、磁钢、外壳组成。当传声器接受声波时,作用在振膜上,引起振膜振动,带动音圈作相应振动,音圈在磁钢中运动,产生电动势,声音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动圈话筒使用较简单,无需极化电压,牢固可靠、性能稳定、价格相对便宜。在卡拉OK 方面仍广泛使用着。但它的瞬态响应和高频特性不及电容式传声器。 电容式传声器 主要由振膜、后极板、极化电源、前置放大器组成。电容传声器的极头,实际上是一只平板电容器,一个固定电极,一个可动电板,可动电板就是极薄的振膜。声波作用在振膜上引起振动,从而改变两极板间电容量的变化, 引起极板上电荷量的改变,电荷量随时间变化

形成高变电流,流经电阻R上在两端产生压降,在经过放大器输出高变信号。由于输出阻抗很高,不能直接输出,因此在传声器壳内装入一个前置放大器进行阻抗变换。将高阻改变成低阻输出。电容式传声器其实需要二组电源,一组为预放大器电源(约1.5V~3V)另一组是电容极头的极化电压(约48~52V)。现在调音台一般都有幻像供电,利用传声器电缆内两根音频芯线作为直流电路的一根芯线,利用屏蔽层作为直流电路的另一根芯线,由调音台向电容传声器馈电,这样既不影响声音的正常传输,又节约了芯线。所以称为幻像供电。 要提醒注意:当用动圈话筒时,调音台的幻像电源开关一定要关闭,否则话筒容易损坏。但当你用电容式话筒时,调音台的幻像电源开关一定要打开,否则话筒会无声。然而,当你的调音台没有幻像电源,或其它设备没有幻像电源时,可另购一只辅助电源也可使用。电容式话筒频响宽、灵敏度高,非线性失真小,瞬态响应好。也是电声特性最好的一种话筒。缺点是防潮性差,机械强度低,价格稍贵,使用稍麻烦。 信息来源:BVE

演出中话筒的选择和使用技巧资料

演出中话筒的选择和 使用技巧

演出中话筒的选择和使用技巧 为了使演出中各种不同种类的乐器及各种不同风格的演唱都能取得最佳音色的演唱效果,就需要选择最适合演出风格的话筒来进行拾音。 1话筒在音响系统中的重要性 话筒是将音源的声波转换成电能(音频电压)的换能器,为电声系统提供初始的音频信号。如果在拾音的过程中,由于话筒的技术原因使音源中的频率有所丢失或失真,后面的各级设备放大处理后通过音箱播放出的声音也是一个被放大的频率缺失和失真的声音。故话筒是音响系统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2话筒的分类及其应用范围 话筒的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舞台上有不同风格的演出。如交响乐、民族音乐、通俗音乐、摇滚音乐,其乐队由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等不同乐器组成;声乐中有美声风格、民族风格、通俗歌曲、摇滚歌曲等,其风格不同,演唱特点不同,音质也不同。所以要想使用一种话筒就把世界上的各种不同音源的最佳音色、最佳音质状态拾取进来是不可能的,音响工程师们就设计并制造出了各种不同结构的话筒,用来匹配各种不同音源。常用的可分为如下几种。 1) 动圈式话筒 动圈式话筒适用于语音、通俗歌曲演唱以及强声级的乐器拾音。 2) 电容式话筒

电容式话筒灵敏度高、频率响应范围宽、失真度小、噪声低,适用于美声歌曲演唱和弦乐器的拾音。 3) 强指向性话筒 由于强指向性话筒对音源的方向有选择性,因此多用于歌剧、话剧、戏曲舞台台口的拾音和新闻采访。 4) 压力区话筒(PZM话筒) 这种话筒是由一个话筒极头安置在一个反射区域内,所有的声波都要经过反射面的反射进入话筒的极头,所以也称之为反射型话筒。由于各种声波几乎是同时进入话筒的极头,所以就消除了由于多个音源而造成疏状波形的失真。 压力区话筒(PZM话筒)适用于歌舞晚会舞台台口拾音和某些乐器,如钢琴、大提琴的拾音和集合采访录音。 5) 驻极体话筒 驻极体话筒因其高频特性好,适用于某些中高音乐器拾音,如长笛、双簧管、萨克斯管、吊镲等以及语音的拾音使用。 6) 无线话筒 无线话筒的极头有三种模式,其应用范围与有线话筒相似。 (1) 动圈式话筒适用于主持人、流行歌曲和摇滚歌曲的演唱,以及大型文艺演出活动。 (2) 领夹式无线话筒适用于歌剧、话剧、戏曲艺术舞台的主要演员使用,也可以应用在小品艺术节目中。

人声效果的处理原理

人声效果的处理 唱歌录音,通常获取两个音源:一个伴奏、一个麦克声。其中伴奏是大家都一样的,因此制作的效果好坏,主要体现在人声的效果处理上,这一篇文章主要探讨一下人声效果的处理。 对人声效果的处理,大多数人都是使用反复试探性调节的方法,以寻找音感效果最好的处理效果。此种调音方式的不足十分明显: (1)寻找一个理想的调音效果,需经多次假设和尝试,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 (2)较好的调音效果常常是偶然遇到的,这对于调音规律的归纳总结没什么帮助,并且以后也不易再现。 (3)不同设备的各项固定参数和可调参数都不尽相同,因而使用某一设备的经验,通常都无法用于另一设备。 发展到目前的效果处理设备,用于改变音源音色的技术手段并不太多,其中比较常用的只有频率均衡、延时反馈、限幅失真等3种基本方法,然而这些效果处理设备的不同参数组合所产生的音色则大相径庭。 效果处理器的参数设置可以有很多项,尤其是延时反馈,这种模拟混响效果参数的设置理论上可达几十项之多。当然这些专业性极强的参数,大多数人都难以理解,也不知道如何理解。因此,大部分效果处理设备都只设置一、二个可调参数,并且其可调范围也比较狭窄。这种调整简单的效果处理设备容许人们在上面进行尝试性调整,而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但对于效果处理要求更为精细的调音场合,例如在多轨录音系统当中,则必须使用更为专业的效果处理设备,用以做出更为精细的效果处理。 频率均衡 很明显,频率均衡的分段越多,效果处理的精细程度也就越高。除了图示均衡,一般调音的均衡单元通常只有三四个频段,这显然满足不了精确处理音源的要求。为了能足够灵活的对人声进行任意的均衡处理,我们建议使用增益、频点和宽度都可调整的四段频率均衡。 多数频率均衡的可调参数只有增益一项,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两项参数不存在,而且这两项参数为不可调的固定参数。当然这两项参数设置为可调也并非难事,但这些会增加设备的成本,并使其调整变得复杂化。所以增益、频点和宽度都可调整的参量均衡电路,通常

录制人声时如何巧妙的使用均衡器

录制人声时如何巧妙的使用均衡器 录制人声时如何巧妙的使用均衡器 从严格的定义上讲,人声部分是一首“声乐歌曲”的焦点。不过,要想将人声缩混得十分出色,使它的音色富有穿透力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当使用大量的电子音乐作背景的时候。所以,这里给大家列举一些有关均衡器的提示和技巧,以便大家提高人声的缩混质量。首先,一定要记住这个“进来什么样”/“出去什么样”的定律:这是得到满意的人声和满意的录音的前提条件。 超越性能极限 如果你不是刻意追求一种极端少见的人声效果,类似完全压扁的人声、极度尖锐/低音技术的声音,或着是那种长途电话里的声音的话,那么恰如其分地使用均衡器能够极大地增强你音乐的表现力。我的偏好是基本上关掉125到240Hz附近的推子,将2.5到3.5kHz的推子拉下少许以衰减部分dB,这样就可以除去那些十分尖锐的频率,而10到15或16kHz的频段范围则要提升,以便强烈地突出旋律。 所有那些常见的、不定因素(歌手、麦克风等等)将最终决定你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均衡器,不过作为开始,这是应该掌握的基本原理。目前的趋势是那种清脆的主音音色,高音清澈透明,低音也很好但不冒尖。主唱与乐队的混音应当保持恰当的比例, 一开始,我使用高通滤波器将部分低音关掉。有些话筒和大多数的调音台都内置这种滤波器。常用的这些频段范围根据硬件的设计或生产厂家的不同,衰减的频段范围也有所不同(例如:每八度关掉6dB,100周波以下),一般都是从60Hz到200Hz左右。 运用这样的滤波方式可以使贝司的低音部分从声乐轨分离出来,使它适应它的自己恰当的频响范围,这样也不会和其它伴奏乐器发生频段上的冲突。它还有助于弱化一些破裂音(爆响的扑声以及其它一些辅音),使其不是那么明显。一个好的滤波器应当会将它们全部过滤掉。当然,大多数的人声通常都不会在160左右周波以下有什么作为,所以,将这一部分切掉并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 其次,在大约125到240Hz的频段范围衰减4到6个dB,是为了使人声从底鼓/贝司/大桶鼓的音响区域中脱离出来。要知道,一下切掉得太多的话可能会导致人声特别地单薄,所以应该循序渐进,每次一点一点地剪切。此外,即便是在同一首歌曲当中,剪切的频段范围和剪切的多少还应依据歌手的不同而因地制宜。在有些缩混中,主音轨就是一种完全平直的人声,或者只是在录入时加了少量的均衡。不过有时候,一首曲子本身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歌手可能会在几个小节之内突然降低或提升一个八度的音高,这就要求增加均衡器来与 乐曲其它声部相匹配。 根据所使用的设备,有许多办法可以可以实时进行均衡器调节。如果用的是模拟调音台,通常的办法是将人声轨分叉到两个调音台的通道上,每个的均衡器设置不同(经常音量推子也有所不同)。然后,你只要根据需要将一个音轨静音,同时开启另一个音轨,或将它们交叉渐变即可完成。 如果调音台的通道不够用了,也可以使用外接的均衡器来进行交替设置,同样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既可以使用调音台的通道插入开关,也可以使用均衡器的经过控制按钮来方便地打

录音话筒的使用及话筒摆位方法

录音话筒的使用及话筒摆位方法 录音话筒的使用及话筒摆位方法 蘑菇型的标志也叫超心型,它也只拾取来自正面的声音,但拾取的声音范围很小,只拾取来自正对着话筒方向的声音。所以又叫超指向。 有些话筒只具有一种或者几种指向,也有很多话筒具备所有的指向,可以随意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选择话筒,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是没有什么规律可言的。不可能说这个人就适合这个话筒。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录音话筒很多,反正越贵的越好。不过,也不完全如此,很多时候,也不一定昂贵的话筒就一定适用。在录音师熟悉了一个话筒的声音特点后,完全可以靠自己的感觉去给某乐器或者某个人使用某支话筒。而话筒的声音特点除了看它本身所标注的电声参数之外,凭主观听感也是很重要的。 一般来说,做为个人工作室,只拥有一两支话筒,录音也仅仅是以录人声为主,这样的工作室就需要挑选一两只能够尽可能适应各种声音的话筒来录音就可以了。而在大录音棚中,我们就需要各种各样的话筒来搭配。比如录制一个交响乐团,面对各种各样的乐器,我们就得根据不同的情况来使用不同的话筒,同时不同的乐器,话筒的摆位也都不同。 一般来说,话筒按照摆放来说,可以分为单只话筒录音、双话筒立体声录音、多话筒录音等情况。这些都是经常要遇到的。

单话筒录音顾名思义也就是只用一支话筒。这个不必多说了。而立体声拾音,则需要两只话筒来录音。我们一直在强调:一支话筒就是一个声道,那么我们想录立体声,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两支话筒。就如同人的两只耳朵一样。 立体声录音的话筒摆位方法有多种,一般分为AB制、XY制、MS 制、人头录音以及OSS等。 所谓AB制,就是将两个完全一样型号的话筒并排放置,相距几十厘米到大约一米的这么一个距离,然后进行录音。 AB这种摆位方法的优点是临场感好,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两话筒之间容易产生相位干扰。关于相位干扰我们后面会讲到。因此,这种方法已经很少使用了。 XY制和AB制不同之处就在于两只话筒是重叠的。 一般XY制话筒的角度都是90度,这样的摆位不存在时间差和相位差,因此效果比AB要好。是经常被使用的一种方法。

人声后期精细效果处理方法

人声后期精细效果处理方法 在人声效果的精细处理上,大多数人都是使用反复试探性调节的方法,以寻找音 感效果最好的处理效果。此种调音方式的不足十分明显: (1) 寻找一个理想的调音效果,需经多次猜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 (2) 较好的调音效果常常是偶然遇到的,这对于调音规律的归纳总结没什么帮助,并且以后也不易再现。 (3) 不同设备的各项固定参数和可调参数都不尽相同,因而使用某一设备的经验,通常都无法用于另一设备。 发展到目前的效果处理设备,用于改变音源音色的技术手段并不太多,其中比较常用 的只有频率均衡、延时反馈、限幅失真等3种基本方法,然而这些效果处理设备的不 同参数组合所产生的音色则大相径庭。 效果处理器的参数设置可以有很多项,尤其是延时反馈,这种模拟混响效果参数的设置理论上可达几十项之多。当然这些专业性极强的参数,大多数人都难以理解, 也不知道如何理解。因此,大部分效果处理设备都只设置一、二个可调参数,并且其可调范围也比较狭窄。这种调整简单的效果处理设备容许人们在上面进行尝试性调整, 而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但对于效果处理要求更为精细的调音场合,例如在多轨录音系统当中,则必须使用更为专业的效果处理设备,用以做出更为精细的效果处理。 频率均衡 很明显,频率均衡的分段越多,效果处理的精细程度也就越高。除了图示均衡,一般调音的均衡单元通常只有三四个频段,这显然满足不了精确处理音源的要求。为了能足够灵活的对人声进行任意的均衡处理,我们建议使用增益、频点和宽度都可调整的四段频率均衡。 多数频率均衡的可调参数只有增益一项,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两项参数不存在, 而且这两项参数为不可调的固定参数。当然这两项参数设置为可调也并非难事,但 这些会增加设备的成本,并使其调整变得复杂化。所以增益、频点和宽度都可调整的参量均衡电路,通常只有在高档设备上才能见到。 实际上,增益、频点和宽度都是可调整的频率均衡,几乎不可能使用胡猜乱试的方法找出一个理想的音色。在这里我们必须研究音频信号的物理特性、技术参数以及他在人耳听感上的对应关系。 人声音源的频谱分布比较特殊,就其发音方式而言,他有三个部分:一个是由声带震动所产生的乐音,此部分的发音最为灵活,不同音高、不同发音方式所产生的 频谱变化也很大;二是鼻腔的形状较为稳定,因而其共鸣所产生的谐音频谱分布变化不

教你如何调节人声音色的调试技巧

教你如何调节人声音色的调试技巧 人声音色的调试技巧 1. 人声是一个复合音。也就是由声音的基音和一系列的泛音所构成。这些泛音都是基音频率的位数,物理学叫分音,电声学叫谐波,音乐中叫泛音。低频泛音的幅度较强,音色就表现得混厚;中频泛音的幅度比较强,音色就表现得圆润、自然、和谐;高频泛音的幅度比较强,音色就表现得明亮、清透、解析力强。 2. 如果高频段频率过弱,其音色就变得灰哑、缺少韵味、和个性;如果高频段频率过强,音色就会变得尖噪、刺耳。 如果中高频段的频率过弱,音色就变得暗淡、朦胧;如果中高频段的频率过强,其音色就会变得呆板。 3. 如果低频段的频率过弱,音色将会变得单薄、苍白;如果低频段的频率过强,音色会变得浑浊不清。 音响话筒怎样调节使用效果好! 调试篇 1.怎样调好话筒? 目前流行、通俗的演唱使用的动圈话筒音箱摆放尽量不要把话筒拾音区域覆盖进去。唱歌底气不足的加中高频,突出他的亮,底气很足的减低频,省得声音破掉,女人加低频声音厚,男人加高频声音透。 2.如何调音? ①设备的开、关机顺序 由音源设备(CD机、DVD机、)、音频处理设备(效果器、等)到功率放大器到电视机、投影机、。关机时顺序相反,应先关功放。这样操作可以防止开、关机对设备的冲击,防止烧毁功放和扬声器。 KTV音响声道系统三大的特点 声道系统的特点: 第一从声音效果上,能够使声音的密度感更好,声场更加宽阔,能够很好的营造出临场感和现场气氛,声场的密度感大大增加歌唱时倍感轻松, ◆第二从声压水平上来看,采用三只辅助音响能够使较小尺寸的音箱达到相同的声音量感和声压水平,这样更加便于我们进行箱体的安装,使其更好的溶入装修之中。同时在低频的表现上来看,多只小尺寸的扬声器的低频速度感比单只大口径扬声器单元更好,主观听感的冲击力和刺激感更加强烈,表现的声底将更干净,清晰。 第三从音箱运行安全性上,众所周知卡拉OK 音箱的扬声器是很容易损坏的,除了摔MIC,啸叫等

合唱话筒的使用技巧

合唱话筒的使用技巧 合唱话筒在使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有:合唱队要用多少只合唱话筒?如何摆位?使用中,特别困扰大家的是啸叫问题,合唱话筒音量打不开,开大了啸叫,开小了,音量小,满足不了听音的需要。本文在合唱话筒的使用上,从以下几个问题,分享一下工作中的经验,以供参考,不足之处,大家多提意见。 一 常见的合唱话筒 大振模电容话筒、小振模电容话筒、立杆式电容话筒,可以落地放置,可以吊挂。 1、关于合唱电容话筒指向性选择:根据大合唱的要求和特性,需要拾取的是整个团队,而不是单一的声源,因此,传声器要摆放在离合唱队相对较远的前方或上方。这就要求在选择话筒时,要选择灵敏度较高、低阻抗(抗干扰性强)和频率响应较宽的电容话筒,按指向性应选择心型或超心型传声器(可用于稍大范围或抑制更多环境音)。 2、合唱话筒在工作中方式可以吊挂和落地:立杆式(落地)使用比较灵活,缺点是视线不美观,话筒占地方。吊挂式固定安装,美观但不灵活。吊装式一般会在专业场所固定安装,线路都从舞台上空与吊杆捆绑在一起。优点是舞台上没有传声器线缆,不会出现演员碰倒传声器的情况。缺点是不可随时调整,每次调整都需要升降吊杆,并且传声器线缆要足够长,而线缆越长信号损耗越大。 二 合唱话筒需要的数量 跟声部有关,和话筒的指向性有关。 1、现场演出,首先应该考虑合唱队伍有多少“声部”、每个声部有多少人,话筒数量不应少于声部。合唱可以采用按照声部分区域拾音(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 2、心型电容话筒的拾音角度一般为110°-130°,可收15人左右,对于纵深较为深的合唱团可以采用分排分区拾音,并调整好话筒的收音角度。 三 合唱话筒的摆位 1、心型电容话筒的拾音角度一般为110°-130°:建议将传声器置于第一排人员前上方正中央,并指向最后一排。在这样的设置中,对于排成矩形或楔形的合唱队,单只心型指

录音人声处理步骤

录音人声处理步骤和方法 2009-05-05 22:31:28| 分类:音乐技术交流阅读1132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 录音人声处理步骤和方法 母带处理软件IZotope.Ozone3臭氧教程 母带处理软件IZotope.Ozone3臭氧教程 软音源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5617897643.html,本工作室开设:古典吉他考级和电吉他班编曲作曲电脑音乐制作班乐理辅导班等等 希望广大乐迷积极参与哦!{注:深圳吉他} 各位录音兄弟们好。现在是凌晨三点半。我从睡梦中醒来,给大家写这个教程。由于时间仓促,所以行文快速,有错漏的请各位高手们一一指出了。 后期处理即是母带处理。也就是录音混缩最后一个阶段的制作处理,做混音最后一步的调整和处理。母带处理不是件小事,绝对不能忽视,它甚至关系到整个作品给人的听觉上的感受。后期处理广义上指的是整个作品经过伴奏的录制、人声录制,人声效果混音、合成混缩后的再进行的环节。这是我对后期处理的理解,不知各位觉得是否贴切。许多兄弟位后期处理用恐龙(T-RACKS),哪个更好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过我还是对臭氧情有独钟。 Ozone3,江湖人称臭氧3。是一款运行在DX平台上的综合式音频效果插件,主要用于后期的母带处理。也就是最好用的后期处理软件。该插件界面超酷、功能强大、操作复杂、品质一流,目前最新版本为3.0.111版,由izotope公司开发。 OZONE3是个组合式的插件。包含有10段均衡器、混响器、电平标准化、高质量的采样精度转换、多段激励器、多段动态处理、多段立体声扩展、总输入/输出电平调节。比OZONE2多了好多新功能和算法。软件预置的方案比以往版本更丰富,有很大的实用和参考价值,并且还可以到https://www.doczj.com/doc/5617897643.html,下载许多新的预置参数。 我用臭氧的时间不长,不过细细研究了一番。发现它并没有像许多人说的那么难。对OZONE的六个效果器基分别解释: 1)均衡器 是个典型的参量式EQ,可任意定制频段数量、范围和频点。这是我用过的音质最好最精细的EQ。EQ也并没有有些人说得那么神话。如果只是做流行音乐的话,你只需要记得这些人声的频段就行了。 100hz 以下(必切,喷麦声,低频噪音频段) 200-500hz 人声低音(决定响度、力度、震撼度;鼻音重则衰减) 500-900hz 人声中音、乐音、泛音(决定温暖度、音色;音色坚硬则衰减) 900-2Khz 人声齿音、人声高频(决定穿透力,音色太刺则衰减) 4-10Khz 选择切除 臭氧3 EQ的使用快捷键: ←→左移/右移频段节点(每按一次) ↑↓增益/衰减0.1db(每按一次) Ctrl + ← 增加Q值(值越大,带宽越小) Ctrl + → 减少Q值(值越小,带宽越大) 我一般只用它来修补和突出某频段的人声,这是我的常用设置: 1.5K 提升 5.3db 增加明亮感 29hz 衰减-2.3db 减少轰隆声 69hz 衰减-0.9db 减少轰隆声 600){return this.width=600;}"> 2)混响器 母带加的混响不同于混缩时的混响。最重要的是不能破坏作品的清晰度、原有声相,并要合理地设置声场。要与混音时的混响相互配合。这是我混音的设置: 600){return this.width=600;}"> 与之相对应的后期混响,要适度了(也就是说要两次混响,混音时一次,后期时一次,所以混音时的混响要适度)。不要加了效果像唱K房的感觉,这是最失败的混响。做音乐不像唱K,可以猛加混响掩盖声线的缺陷。混响太多,会令人感到不亲切,不真实,不自然地。 600){return this.width=600;}"> 后期处理加的混响主要用来冲淡伴奏轨和人声轨的混响达到统一,令人声与伴奏融合得更和谐。所以添加一定要适度。界点为50hz和7khz,以保证混响不至于浑浊。 3)音量最大化 左边部分是最大化音量(电平标准化),这个很好理解,也可以说这部分是个母带处理的整体限制器。相信用过WAVES L2的朋友很容易上手的。比L2多了几个选项。要慢慢理解。

话筒的最佳拾音范围

话筒的最佳拾音范围 声源有不同的发声部位,每种话筒有不同的拾音范围,能不能使用不同类型的话筒把不同特性声源完美地记录下来,这就是一个音频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话题。 时至今日,经常使用的话筒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动圈式、电容式、鹅颈式、头戴式和领夹纽扣式等多种款式、类型,它们各自有自己的拾音特色,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拾音场合。 1 人声用话筒(Voice mic) 在广播语录室拾取人声语言类节目,常使用的是动圈话筒与电容话筒两种类型。动圈话筒坚固耐用,灵敏度高,指向性好,拾取的声音清晰、纯净、柔和,频响在40 Hz~16 kHz范围;电容话筒音质好,灵敏度高,拾取的声音丰满、明亮、细微、精妙,频率响应在20 Hz-18 kHz的人耳可听频段。电容话筒指向特性好,如NeumannU89i话筒,共有5个指向特性可供选择:全向、半圆形、心形、超心形和8字形,能够在多种录音条件下使用。 广播语言类节目主持人形式的录音,以清晰度为主要指标,大多选用心形、超心形动圈话筒或者电容话筒拾音。心形指向特性是单向拾音,只检拾正前方的声音。当人声嘴部对准话筒中心轴线夹角为“0°”,话筒的输出频响最佳,如果演讲人在讲话时脸部、脖颈左右摇摆,上下晃动,嘴部偏离话筒中心轴线发声,声音能量就会漂移或衰减。8字形指向性话筒是双向指向特性,话筒正面和背面的声音均可拾收,可用于访谈类节目的拾音。 全向形话筒在360°范围内的声音都能收录,如Neumann U89i话筒,拾音面积大,可用于人数较多的拾音场合。 录制广播语言类节目,不仅要熟悉话筒的指向特性,而且还要调整好话筒与声源之间的距离,拾音距离影响着声音的音色,也关系到直达声的混响声的比例关系,而“直混比”影响着声音的清晰度。也就是说,话筒与声源过近,低频加强,声音分不出层次、没有空间感;话筒与声源过远,人声清晰度差,声音发虚,直达声被削弱,可懂度差。录音实践证明:在室内频响均衡、声功率分配均匀的良好拾音条件下,反复调整话筒的俯仰角度、话筒立杆高度及与声源间的距离,并安置于声场的混响半径之内,这是话筒拾取声音的最佳角度,也是拾取声音的有效距离,更是保证声清晰度、融合度。 不可否认,影响语言清晰度的因素还很多,如语音中的“噗噗”声。喷话筒现象常存在,这是因为在声波气流冲击下,话筒膜片受到振动,当吐字声音过大时,就会听到噗噗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稍稍拉大拾音距离,稍稍偏离气流冲击的方向,或者开启话筒增益衰减开关,从而达到消除失真,降低增益,改善声音音质的目的。人声响度过大过小的问题也经常存在。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声源同时发声时,人们在听觉上会有声音大小不一样的感觉。就人们平常的讲话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声特点,有自己的音调,有基音、有谐音、声音有高有低、有强有弱,小声说话其音能量20-30 dB,大声演讲60dB左右,语音音频带宽在60 Hz-10 kHz之间范围。所以,人们在讲话时响度不一致可能是拾音话筒在录音时摆放的角度、方位和拾音距离问题,也可能是声源的质量、特性和声频频率大小不一致的问题。在实际录音操作中,利用调音台与周边设备调整声频各个频段,是保证声频均衡的重要手段。在广播语录室或新闻直播间,均有均衡器、压限器、效果器、移频器等硬件周边设备,这是美化人声音色、保证语言类节目清晰度的重要录音手段。 电视音频系统的拾音,与广播用话筒的应用技术大致相同。然而,电视音频拾音要求话筒的灵敏度与指向性指标更高。 从目前来说,摄像机大多都配置两支话筒,其中一支在机身上方,话筒追随摄像机转动,从而使话筒拾音的主轴方向总是指向音响画面;另一支话筒用于摄像机周围声源的声音的拾取。摄像机配置的两支话筒一般具有超强指向特性,拾取的音响画而总是与镜头投影在一致的拾音方向“同时”出现。

文艺演出中话筒的选取与使用技巧

文艺演出中话筒的选取与使用技巧 文艺演出中话筒的选取与使用技巧 为了使演出中各种不同种类的乐器及各种不同风格的演唱都能取得最佳音色的演唱效果,就 需要选择最适合演出风格的话筒来进行拾音。 1 话筒在音响系统中的重要性 话筒是将音源的声波转换成电能(音频电压)的换能器,为电声系统提供初始的音频信号。如果在拾音的过程中,由于话筒的技术原因使音源中的频率有所丢失或失真,后面的各级设备放大处理后通过音箱播放出的声音也是一个被放大的频率缺失和失真的声音。故话筒是音 响系统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2 话筒的分类及其应用范围 话筒的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舞台上有不同风格的演出。如交响乐、民族音乐、通俗音乐、摇滚音乐,其乐队由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等不同乐器组成;声乐中有美声风格、民族风格、通俗歌曲、摇滚歌曲等,其风格不同,演唱特点不同,音质也不同。所以要想使用一种话筒就把世界上的各种不同音源的最佳音色、最佳音质状态拾取进来是不可能的,音响工程师们就设计并制造出了各种不同结构的话筒,用来匹配各种不同音源。常用的 可分为如下几种。 1)动圈式话筒 动圈式话筒适用于语音、通俗歌曲演唱以及强声级的乐器拾音。 2)电容式话筒 电容式话筒灵敏度高、频率响应范围宽、失真度小、噪声低,适用于美声歌曲演唱和弦乐器 的拾音。 3)强指向性话筒 由于强指向性话筒对音源的方向有选择性,因此多用于歌剧、话剧、戏曲舞台台口的拾音和 新闻采访。 4)压力区话筒(PZM话筒) 这种话筒是由一个话筒极头安置在一个反射区域内,所有的声波都要经过反射面的反射进入话筒的极头,所以也称之为反射型话筒。由于各种声波几乎是同时进入话筒的极头,所以就 消除了由于多个音源而造成疏状波形的失真。 压力区话筒(PZM话筒)适用于歌舞晚会舞台台口拾音和某些乐器,如钢琴、大提琴的拾音和

对人声的调音技巧

对人声的调音技巧 调音技巧 无论人声、歌声,还是乐器的声音,它们都不是一个单音,而是一个复合音。也就是由声音的基音和一系列的泛音所构成。这些泛音都是基音频率的位数,物理学叫分音,电声学叫谐波,音乐中叫泛音。它对音色的特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些泛音的数量和泛音幅茺的不同构成音色的频率特性曲线。这条曲线就体再了音色的表现力。例如,钢琴的最低音频率是27.5Hz,最高音频率是4186Hz,而钢琴有十几个泛音,它的高频可达10kHx~20kHz,一般可测到16个泛音或24个泛音。这些泛音可分为低频泛音、中频泛音和高频泛音,。如果低频泛音的幅度较强,音色就表现得混厚;中频泛音的幅度比较强,音色就表现得圆润、自然、和谐;高频泛音的幅度比较强,音色就表现得明亮、清透、解析力强。 频谱曲线,就是将音色的各泛凌晨幅度的顶点在坐标上连接起来,这个包路线就是这个凌晨色的频谱曲线。 一个音色的频谱曲线各不相同,这和发声体的物质结构、状态和发声的力度以及共振体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什么是最佳的音色呢?根据意大利美声学的观点,就是将基音到第16个泛音的强度在坐标上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被称为最佳美声线,如图2所示。那么,哪个音色的频率特性曲线越接近这条直线,哪个音色的低、中、高频泛音的比例也最为均衡,其音色的艺术表现力也最为尚佳。 在对人声的美化、修饰上,可以通过调音台上面的输入通道中的四段均衡器,对音色进行频率处理,来提高音色的艺术表现力。调音台中的四段均衡器分为的4个频段,根据德车柏林音乐研究所资料介绍,它们是: ? HF:6-16 kHz,影响音色的表现力、解析力。 ? MID HF:600Hz~6 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清晰度。 ? MID HF:200~600Hz,影响音色和力茺和结实度。 ? LF:20~200Hz,影响音色的混厚度和丰满度。 如果高频段频率过弱,其音色就变得色彩、韵味、个性的失落;如果高频段频率过强,音色就会变得尖噪、嘶哑、刺耳。 如果中高频段的频率过弱,音色就变得暗淡、朦胧;如果中高频段的频率过强,其音色就会变得呆板。 如果中低频段的频率过弱,音色会变得空虚、无力、软绵绵的;如果中低频段的频率过强,音色会变得生硬、失去活力。 如果低频段的频率过弱,音色将会变得单薄、苍白;如果低频段的频率过强,音色会变得浑浊不清。四频段的音色特性如附表所示。 四段均衡器的频率特性 附表: 频段感觉状态人耳的听觉感受 过低丰满过高 6-20kHz 韵味失落色彩鲜明富于表现力尖噪、嘶哑刺耳 600Hz-6kHz 暗淡、朦胧明亮、清晰呆板 200-600Hz 空虚无力圆润有力生硬 20-200Hz 苍白单溥丰满、混厚深沉浑浊不清 要使音色有美感,就要泛音丰富、有层次,使歌声有音响美,听众听起来悦耳动听,提升量不易过强。LF(低音)过量,声音混浊不清;HF(高音)过量,声音尖噪刺耳。提升某一频段后,还工考虑对其他频段的影响,要总体地考虑歌声的清晰度和丰满度。 下面介绍几种曲型人声的调音手法。 1 对主持人的调音 主持人多为小姐,其语音特性是清晰流畅,富于表情。她可以影响观众的情绪,因此要把她的音色

调音技巧:教你调出最美的人声

调音技巧:教你调出最美的人声 无论人声、歌声,还是乐器的声音,它们都不是一个单音,而是一个复合音。也就是由声音的基音和一系列的泛音所构成。这些泛音都是基音频率的位数,物理学叫分音,电声学叫谐波,音乐中叫泛音。它对音色的特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些泛音的数量和泛音幅茺的不同构成音色的频率特性曲线。这条曲线就体再了音色的表现力。例如,钢琴的最低音频率是,最高音频率是4186Hz,而钢琴有十几个泛音,它的高频可达10kHx~20kHz,一般可测到16个泛音或24个泛音。这些泛音可分为低频泛音、中频泛音和高频泛音,。如果低频泛音的幅度较强,音色就表现得混厚;中频泛音的幅度比较强,音色就表现得圆润、自然、和谐;高频泛音的幅度比较强,音色就表现得明亮、清透、解析力强。 频谱曲线,就是将音色的各泛凌晨幅度的顶点在坐标上连接起来,这个包路线就是这个凌晨色的频谱曲线。 一个音色的频谱曲线各不相同,这和发声体的物质结构、状态和发声的力度以及共振体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什么是最佳的音色呢根据意大利美声学的观点,就是将基音到第16个泛音的强度在坐标上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被称为最佳美声线,如图2所示。那么,哪个音色的频率特性曲线越接近这条直线,哪个音色的低、中、高频泛音的比例也最为均衡,其音色的艺术表现力也最为尚佳。 在对人声的美化、修饰上,可以通过调音台上面的输入通道中的四段均衡器,对音色进行频率处理,来提高音色的艺术表现力。调音台中的四段均衡器分为的4个频段,根据德车柏林音乐研究所资料介绍,它们是: HF:6-16kHz,影响音色的表现力、解析力。 MIDHF:600Hz~6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清晰度。

调麦 话筒调试 10个使用麦克风时要知道的重要声学知识!

10个使用麦克风时要知道的重要声学知识! 1、混响声音在房间内衰减的方式是影响声音录制的重要因素。混响对声音的作用是两面的,可以更好也可以更坏,混响时间是其中重要的条件。混响时间指的是从声源停止发声到声音完全消失所间隔的时间。用更技术性的语言描述就是:声音衰减60dB所需要的时间。对语言和人声的录音来说,混响时间必须很短(“寂静”的房间)。控制室的混响时间要相对短一些。而音乐收声间的混响时间通常要视音乐类型而定。一个房间的脉冲响应(声音取自一只爆炸的气球),可以看到所有的独立反射。 将声音转换为电平值(这样可以以dB值读取) 混响时间的频率分析。信号已经经过滤波器处理。在这个例子中低频(63Hz)的混响时间已经超过了限制,这个采样取自一个用于声音编辑的小房间。 通常而言,关键的问题在于混响时间随频率不同的变化。如果低频的混响时间超出中频太多,就会造成很大的困扰。在录音棚和控制室里,一般低于125Hz的低频混响时间达到中频的1.5倍是可以允许的。不过,在摇滚乐现场则更倾向于低频的混响时间与中频相近。下面是不同应用下一般会采用的混响时间(500Hz下): 应用场合混响时间(秒)说明

人声房间 0.1 – 0.2 房间不要太小。太小的房间会带来像盒子似的声音,并且总会存在低频的问题(低频过重) 控制室 0.2 – 0.3 如果你想要在控制室也演奏一些原声乐器,那么混响时间也可以稍微再高一点 录音间 0.4 – 0.6 起居室 0.4 – 0.5 如果你的房间只有五个音箱和一把木椅子,那么混响时间很可能会超过这个数值 报告厅 0.6 – 0.9 既要保证语言的音量,也要保证其可懂度 影院 0.7 – 1.0 要保证均衡的回放音质 摇滚乐现场(小型)0.6 - 1.6 要有均衡的频率响应。房间容积在1.000 m3 至 10.000 m3. 剧院 1.1 – 1.4 歌剧院大约1.6 混响时间要让歌唱声有足够的延音,但还要保证一定的可懂度 古典音乐大厅 1.8 – 2.2 根据大厅的尺寸和音乐类型可有上下浮动 混响时间的计算 T = 0.161 * V / A T 表示混响时间,以秒为单位 V 表示房间的容积,以立方米为单位 A 表示房间总吸声系数 总吸声系数是根据房间内每种材料的吸声系数乘以该材料的总面积(平方米)得出。该公式适用于任何需要计算的声音频率。一般经常采用的计算方式是使用从63到8kHz的八度带通,或从50Hz到10kHz的1/3八度带通。 如何得到合适的混响时间 房间内总音量的大小和总的吸声系数决定了混响时间。(见下文关于吸声的段落)。应当知道的一点是,穿孔型吸声材料是非常高效的——但只是在高频端。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很多的低频吸声来获得整个频段的自然混响。 2. 隔声 隔声也就是防止声音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的方法。基本上要达到隔声效果的唯一有效方式就是用厚重的墙和地板/天花板把房间密封起来。要想使相邻两个房间的隔声更为有效,那么两个房间之间不应该有固定的连接部分。一般来说,这意味着每一个房间都是建立在同一地基上的两个独立封闭的盒子。 录音间内放置隔板、声屏障等装置的效果取决于屏障的尺寸。为了避免低频衍射绕过屏障,屏障必须非常的大。而在实际情况中,还是建立封闭的房间更为容易。有时候失败的隔声原因来自于地板(或舞台)。为确保不会拾取到麦克风本身的噪声,麦克风应该安装在防震架上以避免产生问题。 如何获得良好的隔声低频的隔声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声源放置在独立的房间内。如果需要非常大的隔声量,那么房间应该有独立的墙壁,每一面墙采用三层石膏板或类似的结构制作。地板必须采取浮筑(floating)方式。对于高一些的频率(例如高于300-400Hz),可以通过声屏障来获得一些隔声量。不过这样做的效果是很有限的。如果只是在录音间或舞台上用于将乐器分隔开,采用声屏障的方法可以避免直接声窜入到相邻乐器的拾音麦克风中去。 3. 吸声 我们通过使用吸声材料的方式来实现对声学的控制,比如控制混响时间。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材料对声音各个频段的不同作用效果。从技术上讲,我们可以将吸声系数界定为从0.00(完全没有吸收,例如硬质大理石表面,所有声音都被反射)到1.00(例如敞开的窗,声

使用均衡器调整音色的方法

使用均衡器调整音色的方法 1.低频段的调整调好各种音源的基音部分及丰满度,结实度: 一般情况下把20Hz-315Hz的频率范围划分成低频段,这一段调整的重点是注意各种音源的主要基音部分,就象一座金字塔,没有基础部分也就不会有塔尖部分,所以低音频率的调整是很重要的. 在具体操作上: A.25Hz,32Hz这两个频率基本上都是完全衰减的,因为现在很多音箱的低音频率还没有下潜至这个频段. B.40Hz,50Hz这两个频率恰好是目前我国220V交流电的频率,为了减少电源部分的干扰我们一般也把这两个频率衰减5个dB左右. C.63Hz,80Hz,100Hz这三个频率决定了音源的丰满度,一般不要做大的提升和衰减. D.125Hz,160Hz,200Hz,250Hz这四个点决定了音源的力度和结实度,提升太多声音生硬,衰减太多则声音模糊,发虚,因此这几个点在低频段最为关键. 整个低频段需要着重注意一点的就是低音部分增加3个dB,功放的负载就增加了一倍,所以调节时候一定要慎重,既要注重音色,又要兼顾声场,还要兼顾功放的承受能力. 2.中频段的调整 调好各重音源的二三次泛音及圆润度,明亮度: 一般情况下把400Hz-2.5KHz的频率范围划分成中频段,大家知道大部分音源的主要基音部分都会在低音部分,那么它们的2次泛音,3次泛音,四次泛音……就会在中音频段;当然也有一些音源由于频率较高,其主要基音部分在中频段.总之这一段调整的重点是调好大部分音源的二三次泛音及音色的圆润度,明亮度. 在具体操作上: A.315Hz,400Hz,500Hz,630Hz,800Hz,这五个频率影响着音源的力度和圆润度,这一段频率一般很少提升,因为提升后影响音质,比如315Hz-500Hz段提升太多时,声音就会变得象从井底发出来一样;对630Hz-800Hz段提升太多时,音质就会变得象电话里的声音一样. B.1kHz,1.25kHz1.6kHz,2kHz,2.5kHz这五个频点影响着音源的明亮度,这几个频率是人耳听觉最灵敏的,因此对整体的音色影响也最大,有时在这一段频率内稍微提升或衰减1,2个dB,都会改变整体的听音感觉. 整个中频段也是声反馈最容易产生的频率范围,因此对中频段频率点的调整时要非常灵活,仔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