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的作用

浅谈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的作用

浅谈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的作用
浅谈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的作用

浅谈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的作用

摘要:近年来人们在河道修复工程中常常选择混凝土和预制砖等材料建设硬质化护岸,这种护岸虽然有很好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但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要大力提倡建设生态护岸,并阐述了生态护岸的优点和建设生态护岸的原则与步骤。

关键词: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护岸;植物

天然的河流是一个健全的生态系统,水体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功能。这种修复功能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依靠与河道紧密相联系的水生、水岸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得来的。然而,人类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按自己的意志去“改造自然”,全世界约有60%以上的河流已被人工改造,包括筑坝、筑堤、裁弯取直等,许多河道被渠化,河流在纵向和横向均变成不连续。这些人为导致的变化使河流的形态多样性大大降低,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反过来又影响了人类自身的利益。因此,应提倡进行生态护岸的建设,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1.生态护岸的概念与优点

1.1 生态护岸的概念

传统护岸仅侧重于某些功利价值如防洪、水运、灌溉等,有以下缺点:①沟渠化的河道改变了河流蜿蜒的基本形态,导致生境异质性降低,最终可能引起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②改变了水陆交错过渡段,改变了河床材料的透水性与多孔性等。③带来更大洪水隐患,迫使提高防洪标准,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市河道整治中,回归自然、亲水、景观与文化等新理念不断涌现,以生态学为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流近自然治理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提出了生态护岸(河堤)的概念。它拥有渗透性的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底,丰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生态护岸与传统岸堤区别见表

表1 生态护岸与传统硬质护岸的区别

1.2 生态护岸的功能

①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生态护岸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一种“可渗透性”的界面。丰水期,河水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缓解洪灾;枯水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另外,生态护岸上的大量植被也有涵蓄水分的作用。

②保护和建立丰富的生态系统。如果在河道中形成浅滩和深潭,把岸线也做成不规则的,即有宽有窄,使护岸有陡有缓,扩大水面和绿地,与岸边绿地、树林之间形成水、绿网络,增强岸边动物栖息地的连续性,这样,就可以营造出多种多样的、丰富、稳定的生态系统。

③形成优美的风景。生态护岸不仅可以与周围环境形成相协调的河道景观,而且可以通过保护和建立丰富的生态系统营造美丽的自然生态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2. 生态护岸的设计与建设

2.1 生态护岸的设计原则

2.1.1 稳定性原则

河流护坡的设计首先应满足稳定性的要求,应对影响坡岸稳定的水力参数和土工技术参数进行研究,从而实现对护坡的水力稳定性设计。

2.1.2生态和谐原则

生态护岸设计应与生态过程相协调,使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达到最小,尽量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河道边坡作为水体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缘带,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边缘效应,注意保持有效数量的动植物种群,保护各种类型及多种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尊重各种生态过程及自然干扰。

2.1.3 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的河段由于水的流速,坡岸基质以及景观的要求不同等等,在设计时要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类型的材料。譬如在水流湍急的河段,就要使用抗冲刷能力相对较强的材料来构筑护岸。而在水流较缓的河段则不需使用强度太大的材料,以降低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选择护岸植物的种类时应尽量选择本地的乡土物种,如从外地引进新的植物种类时,要充分考虑该种植物的生态习性以及可能产生的生态入侵问题。

2.2 生态护岸的构建

生态护岸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到坡岸的生态结构,在尽量保护其原有的

动植物物种和原有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修复。

这里是河流两栖动物及其他陆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应使用透水性能好的材料,上面覆土后,种植草、芦苇等护坡植被。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提高,三维植被网护坡、土工格室植草护坡、棕纤维生态垫等新型护坡技术陆续获得应用,这些技术能够加固坡岸,防止冲刷、保持土壤并可支持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成活率。

2.3 生态护岸的植被恢复

生态护岸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坡岸上植物的保护作用来实现的。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植物的根系可以稳固河岸保持水土,为水生动物提供生境,还可以过滤雨水中的沉淀物和营养物质,使其不会流入河水中造成污染。因此,生态护岸植物群落的恢复对整个生态护岸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进行坡岸植被的生态恢复时,恢复物种的选择和群落的空间配置是至关重要的两大因素。

2.3.1 先锋物种的选择

先锋物种的选择是在对水生植物生物学特性,耐污性以及补偿点的研究基础上,筛选出几种具有一定耐污性、能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物种作为恢复的先锋物种,同时为水生植物群落的恢复提供建群物种。物种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则:

(1)适应性原则,所选物种应对该流域的气候水文条件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2)本土性原则,优先考虑采用当地的原有物种,尽量避免引入外来物种,以减少可能存在的不可控因素。

(3)可操作性原则,所选物种的繁殖、竞争能力较强,栽培管理容易,

收获方便,又具有一定的经济利用价值。

2.3.2 植物群落的配置

植物群落的配置就是通过人为设计,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比例在空间、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高效运行,达到恢复目标,即形成稳定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

从河道断面方向看,坡岸可从上到下分成坡顶、坡面和坡脚。生长的植物有陆生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就陆生植物从垂直方向看,又有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水生植物群落的生长和分布与水深有密切的关系,有的植物群落只能分布在浅水区;有的植物群落常分布在较深水区。因而在进行植物群落配置时,要按照不同的河水深度选择不同生活型或同一生活型不同生长型的水生植物。这些物种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生态位,能适应不同水深处的光照条件,以它们作为建群物种形成群落。

3.结束语

建设生态护岸对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正常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进行河道治理时,应该在确保护岸稳定性的基础上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尽量建设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河道景观,通过保护和建立丰富的生态系统,使河流重现清澈见底、鱼虾洄游、水草茂盛的自然生态景观,美化我们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筱媛.浅谈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护岸设计[J].治淮,2007,(6):38-39.原则

2、陈明曦, 陈芳清,刘德富.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城市河道生态护岸[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1):97-101.

3、刘明辉,陶宇君.生态护坡在城市河道防护工程中的应用[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19-123.

审稿:石建民东营黄河河务局副局长

作者:牛伟峰东营黄河河务局工程师

何英娥东营黄河河务局工程师

单位:山东东营黄河河务局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西四路378号

邮编:257067

电话:0546-----8322840

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探讨了河道治理中前期所采用的硬质驳岸技术的缺陷,从景观、生态、经济等多角度分析了硬质驳岸对河道的危害,提出了以生物生态技术例如生物菌、水下森林、水上森林、水湿生动植物等,以及曝气造流、生态护坡等工程技术来进行河道水环境修复的优点及技术手段。 【关键词】河道治理;硬质驳岸;生态修复;生物生态 水和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当前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和某些不当措施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和空气质量每况愈下。在水环境方面由于污染源增加以及在营建水利工程中偏重于水利安全的考虑,河道成为纳污渠,该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大量污水和垃圾的排入使得河道生态系统功能逐渐丧失,严重限制了现代城镇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历史教训表明,我国大部分城镇正在重蹈欧美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欧美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又花费巨资治理受污染河道,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后,许多城市河道水质已恢复正常。而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疏于管理,重视度不高,经济实力有限,并最终导致水体生态系统退化,水质恶化,黑臭和水华现象频繁暴发,丧失自净能力,水域栖息生物减少或消失,河岸自然生物群落消失、绿地人工化、生物多样性受损等一系列恶果。 1 存在的问题 1.1 河道硬质化(硬质驳岸) 即采用水泥浆砌石块的方法形成排水沟渠 河道硬质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断面形态的人工化,将蜿蜒曲折的天然河道截弯取直,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型的人工化河流;把天然河槽复杂多变的横断面改造成梯形、阶梯型和矩形等规则的几何断面。(2)建设材料的硬质化。采用混凝土、块石等材料浇(砌)筑护岸及河床,河槽严重硬质化。(3)滨岸带破坏或消失。滨岸带植被缩窄或消失,自然土壤,植被系统被人造道路、码头、步道等取代。 1.2硬质驳岸的缺陷 (1)天然美景破坏多少天然美景因硬质驳岸而消失。天然河流中的曲流、深潭、浅滩、河漫滩、积水沼地、阶地、三角洲等丰富的地貌构成了河流形态的多样性,由此形成流速、流量、水深、河床材料等多种生态因子的异质性,为多种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整齐划一的河道断面、笔直的河道走向、灰白色的堤防护岸,极大影响了水体的可达性和景观质量。破坏了植被丛旱生向水体的过渡生长,从而使该区域最具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带消失 (2)亲水性下降,动植物失去生存空间。

完整版浅谈河道生态护坡方式

,多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传统的护坡工程中现浇或预制混凝土等刚性材料护坡,摘要:且具有稳定性好、排涝以及水土保持等功效,这类护坡形式可以发挥出城镇河道的行洪、逐渐意识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节省土地等优点。但是人们的环保观念也越来越强生态护坡不仅具有传统护坡这类护坡形式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容易引起生态退化。本从而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功能,而且还融入了景观、生态等多方面内容旨在为生态护,文在对生态护坡概念分析的 基础上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生态型护坡技术, 坡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1.生态护坡的定义绝大多数人目前国内外对其还没没有明确的定义,生态护坡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泛.笔者认为生态不仅仅包括植认为岸坡上种植植物就是生态护坡,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特别物,它应是一个系统的含义。生态河道护坡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护坡。是水位变动区的水土保持,其次是生态,这二者的高度统一才是真正的生态边坡。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简而言之,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根系锚固作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用) 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2.生态护坡的内涵生长植物的生一是河道护坡满足防洪抗冲标准要求,要点是构建能透气、透水、态防护平台。1

由高大乔即要建立良性的河坡生态系统,二是河道护坡满足边坡生态平衡要求,木、低矮灌木、花草、鱼巢、水草、动物滩地、迎水边坡、坡脚及近岸水体组成河坡立体生态系统。的系有利于河道系统恢复生态平衡”生态护坡应是“既满足河道体系的防洪要求,后即人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安全改造自然;统工程,前一个要素是人对自然的要求,“人二者结合体现了一个要素反 映了人对自然的尊重,即改造自然但不破坏自然的平衡。与自然和环境协调发展”理念。3.生态护坡的设计原则 生态护坡系统将植物生长基质固定在袋体内,同时利用植物根系的“锚固”作用而使护坡更稳定和具有抗冲刷能力,同时生态护坡还具有造价低、能美化环境的独特效果,在国外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也有一些应用。生态护坡设计的基本原则为: 1) 生态边坡必须能够营造一个适合陆生植物、水陆两生植物、水生动植物生长的生命环境; 2) 生态护坡应满足渠道功能和堤防的稳定要求,并降低工程造价: 3) 尽量减少刚性结构,增强护坡在视觉中“软效果”,美化工程环境: 4) 进行水文分析,确定水位变幅范围,结合植物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植物: 5) 尽量采用自然的材料,避免二次环境污染: 6) 布置时考虑人们的亲水要求。 生态护坡效果图 2 4.生态护坡的形式生态生态石笼护坡、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常用的生态护坡形式有 植物型护坡、袋护坡、多孔结构护坡、自嵌式挡土墙护坡等。 深根锚固, 利用植物发达根系的力学效应()(1植物型护坡:通过在岸坡种植植被进行护坡固土、防止水土流)降低孔压、削弱溅蚀和控制径流和浅根加筋) 和水文效应(在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的同时进行景观造景。,失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治污、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治污减排、改善环境、防范风险”为主线,依托治理工程,实施综合整治,强化环境监管,打造完善的“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促进流域生态指标明显改善,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按照流域性、综合性、系统性治污原则,以提升小清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最终将小清河(段)建设成为集生态、航运、防洪、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沿河两岸建设成为全省生态经济先行区和蓝黄经济增长极,打造“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样板区。 三、时间范围 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紧紧围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流域污染治理、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和生态修复保护等四个方面,总体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2.4-2013.12)。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及管网配套工程。2013年6月底前,彻底解决我市小清河流域污水直排环境问题。2013年底前,在重点排污口、河流入湖口、支流入干流处,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切实发挥湿地系统在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事故蔓延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构建好我市小清河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基本框架。 (二)第二阶段(2014.1-2015.12)。2015年底前,我市小清河流域形成完整的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小清河干流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主要支流张僧河、阳河消除劣Ⅴ类水体,基本解决小清河流域污染问题。 四、主要任务 本次治理共实施污染防治、再生水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生态旅游、饮用水安全与环境安全防控工程等6大类22小类98项,计划总投资74.07亿元。 (一)污染防治工程。1、工业污染治理工程。按照新修订的排放标准要求,以造纸、化工和畜禽养殖等行业为重点,开展新一轮限期治理工作,投资5.18亿元,实施14项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工程。从2013年起,我市小清河流域区域内企业直排废水COD、氨氮排放浓度限值分别不得超过60mg/L、10mg/L。对不能按期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实施限产治理,限产治理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依法采取限产限排或者停产整治措施。2、城镇污水和污泥处理工程。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管网铺设、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管网覆盖范围和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所有新(扩、改)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3、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提高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投资4.8亿元,实施2项城乡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及处理场建设工程。到2015年,建成一批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小清河流域内镇全部建成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基本解决城镇垃圾污染问题。4、农业污染防治工程。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投资6900万元,实施1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到2015年,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同时,投资5.8亿元,实施11项清洁种植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示范面积达到723公顷。投资1.2亿元,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节肥等23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到2015年,基本解决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二)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在张僧河新建橡胶坝16座,提水泵站21座,利用巨淀湖调蓄下泄再生水。加大电力、化工、造纸等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再生水循环利

浅谈河道治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浅谈河道治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水工一项王琪 摘要: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吃好穿好,而是更多的关注周边环境问题,人们对水环境的要求也日趋强烈,河道治理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河道治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让人们甚为关注。 关键词: 河道治理; 环境; 大石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是生命之源亦能剥夺生命。近年来水问题不断出现在人们视野,尤其是2012年的7.21特大暴雨全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直接遇难人数达79人。因此河道治理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河道的治理不仅能减少人们财产和生命的损失还能改善河道周边水文环境人文环境等。 下面就以大石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浅谈河道治理的重要性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大石河为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北拒马河支流,发源于房山区百花山南麓堂上村西。坨里以上为山区性河流,山高坡陡,水流湍急。自坨里出山逶迤南下,在马各庄以下先后纳入丁家洼河、东沙河、周口店河、夹括河等支流,最后在河北省涿州市码头镇与北拒马河、小清河相汇后,入白沟河。大石河总流域面积1280km2,其中山区面积882km2,平原区域面积398km2.北京市境内流域面积1243km2,约占总流域面积的97%。其流域主要在房山偏远地区,这就不得不对偏远地区水环境恶化问题进行分析。 由于偏远地区对河道的治理缺乏重视,再加上河道多年处于枯水期,更加无人关注。造成河道淤积严重,清淤力度又不大,使得“清”没“淤”快。河道周边小工厂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造成水质严重恶化。沿岸居民私搭私建,任意向河道排污,倾倒垃圾等,使得河道阻塞,在降水区造成水流不畅,使得河道功能降低,各种垃圾充斥河道,不仅使周边环境脏乱不堪,使得清澈小溪变臭水沟,垃圾场。水质严重恶化,每到夏季臭气熏天,蚊蝇滋生,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质量,而周边居民更不注重保护河道环境继续向河道肆意倾倒各种垃圾,使得河道及河道周边环境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并随着水流向整个流域蔓延,使得整个河流流域都存在着这些普遍的河道问题。而且可能在几十年一遇的汛期甚至会由于河道的阻塞而造成重大的人身财产损失。 偏远地区河道水环境恶化不仅有人为因素还有许多自然因素。其实自然因素也是造成河道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再加上人为因素,使得偏远地区河道治理显得更为严峻。 (1)河道基流小河流水生态系统脆弱,自净能力低,导致不能净化周边垃圾。 (2)河道断面不规则,在水流冲刷下极易导致岸坡坍塌,造成淤积。 (3)有的河道内杂草丛生,造成河道淤积,使活水变死水,在加上生活垃圾囊集,难以清理,使得河道变臭水沟严重影响周边环境。 对于偏远地区的河道治理工作应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措施才能阻止水环境恶化,才能显著改善河道周边水环境。不仅要对河道进行平整清淤,还要提升河道水环境的自净能力,这就需要采取治理河道生态治理。生态护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在满足河道基本功能的前提下, 恢复和保持河道及其周边环境的自然景观, 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改进河道亲水性, 更好地保护水生态环境。同时打造人工景区把过去臭气熏天的河流改造成景色宜人的的休闲娱乐空间,再完善河道周边居民的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并有必要的管理宣传,就能从根本上改善河道水环境的现状。 大石河环境治理工程就是以河道治理生态恢复为主,为建造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空间为辅的提高防洪标准的公益工程。

常用生态护坡护岸技术

常用生态护坡护岸技术 1一般规定 1.1本规程参照《广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指南(试行)》,梳理出适合城市河湖较为生态的护坡护岸技术。 1.2生态护岸是一种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既能有效减小水流和波浪对岸坡基土的冲蚀和淘刷,又能美化造景、维护生态环境的新型护岸形式。 1.3生态护岸的功能主要包括防洪安全、固土护坡、水土保持、缓冲过滤、净化水质、生态修复、改善环境、美化景观等。 1.4生态护岸工程设计应使工程措施对河流的生态系统冲击最小化,不仅对水流的流量、流速、冲淤平衡、环境外观等影响最小,还要创造适于动物栖息及植物生长、微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多样性生境。 1.5生态护岸工程设计应遵循岸坡稳定、行洪通畅、材质自然、透气透水、节省投资等原则。 1.6常用生态护岸主要包括植物护岸、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护岸、绿化混凝土护岸、格宾石笼护岸、机械化叠石护岸、生态浆砌石护岸、多孔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岸、自嵌式挡墙护岸等。2植物护岸 2.1植物护岸技术是一种完全依靠植物进行河道岸坡保护的技术,通过有计划地种植植物,利用其根系锚固土壤的力学效应和茎叶截留降雨、削弱溅蚀、抑制地表径流的水文效应,消浪促淤、减小水土流失、固滩护岸。 2.2植物护岸主要优点如下: 1对河流生态环境影响小,有利于维护河流健康,生态环保效果好。 2在固土护岸的同时,兼具景观营造的功能。 3促进有机物降解,改善水质,净化空气,调解小气候。 4节省工程材料和人力,低碳节能,环境负荷小。 5节省投资。 6植物护岸具有自我适应、自我修复的能力,管理维护成本低。 2.3植物护岸对基土的抗冲刷保护能力较弱,适宜用于坡度较缓、水流速度较小的岸坡,河道水流速度一般宜小于2m/s。 2.4护岸植物设计的总原则是建立符合当地的立地条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植物群落。植物种类的选择应考虑河道类型、功能、河段和坡位等因素进行,并遵循下列原则: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护岸设计 郝文奎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护岸设计郝文奎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形势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巨大,在诸多生 态破坏中,人们对河流生态的破坏是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利工程在不同程 度上遭到破坏,使得河道的功能衰退、水质下降,同时传统的河道护岸方式的弊 端也逐渐显露出来,生态护岸的建造与其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整 个生态护岸工程中,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与河道周围环境保持一致性,改 善河道功能,最终使河道为城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护岸;设计 前言: 水利工程中的生态护岸型式主要有自然原型护岸、自然型护岸和多自然型护岸,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按照安全稳定性、经济有效性、生态持续性、 因地制宜性、空间异质性和景观亲水性六个重要原则进行科学设计。在水利工程 中合理应用生态护岸型式,还要充分结合相应水利工程的断面形式、环境条件、 水流条件以及各种其他要求对护岸植物实现合理化选择,以保证生态护岸型式可 以发挥出最佳的功能作用。 1生态护岸概述 生态护岸就是恢复自然状态的自然河岸,或者拥有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转 变传统的混凝土护岸结构,改造为生物与水、土体与水体相互涵养的自然护岸形式。生态护岸包括了渗透性能突出的河岸基底与自然河床,河流地貌多样化且非 常丰富,能够切实提升河流水体与河岸彼此之间的调节功能和水分交换能力,同 时还能有效抵抗水流冲击力,达到护坡目的。 2生态护岸的作用 2.1水土保持、涵养水源与净化水质 地表水和地下水之所以能够相通、互相补给、交换是靠生态护岸做连接渠道。在河道水位较高、水源充足的情况下能够将水源流入到地下水当中,给地下水做 补给,充分的涵养水源;而当情况反过来,遇到雨水较少的干旱时节时,河槽里 的水量就会变得很少,就需要地下水的补给。关于水土保持方面就是生态护岸当 中种植的水生植物可以快速的将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然后将有害物质进行吸收,从而保证水源的纯净,净化水质维持生态护岸的水土环境,使护岸的生态环 境保持恒定状态。 2.2保持生物多样性 生态护坡为河湖鱼类、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确保 了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改善水质,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提出:一定要重视生态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保护陆地和海洋生物 的多样性。生态型护岸就可以满足这一点,不同于传统的河道护岸。传统的河道 护岸会严重破坏生态系统,让水生动物失去巢穴,阻碍两栖动物的生存繁衍。传 统护岸会使自然河流的生物链损坏,严重时水生动物甚至会频临灭绝,而生态护 岸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可以有效的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2.3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护坡增加了绿化的面积,水面与绿化交相辉映形成优美的自然风光,而 且生态护岸可以把河道治理的纯净自然、清澈见底,并且有丰富的生物种类,河 道里鱼虾富足、水生植物绿草盈盈,从而形成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观,让人们感觉 到生命的活力。这些有生命力的景色可以让现代人感受到回归真我的恬静氛围。

黄河工程常见的几种河道治理方法

黄河工程常见的几种河道治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8-04-11T16:33:54.42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上作者:卢建军 [导读] 河道整治工程是为稳定河槽、缩小主槽游荡范围、改善河流边界条件及水流流态采取的工程措施. (东平湖管理局东平黄河河务局,山东东平 271513) [摘要] 河道整治工程是为稳定河槽、缩小主槽游荡范围、改善河流边界条件及水流流态采取的工程措施.河道整治分长河段的整治及局部河段的整治.在一般情况下,长河段的河道整治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洪和航运,而局部河段的河道整治是为了防止河岸坍塌、稳定工农业引水口以及桥渡上下游的工程措施.主要工程类别有:控导工程、护岸工程、护滩工程等.控导工程的作用是约束主流摆动范围、护滩保堤,引导主流沿设计治导线下泄,有利于引水和保护滩地.护岸工程的作用是防止主流直接顶冲高岸或堤防,防止高岸坍塌,保护高岸、堤防免遭溃决、防止主流改道;护滩工程主要是防止塌滩而在滩岸线上做的工程。 [关键词]河道整治;措施;防洪工程;水利建设; 河道整治工程是为稳定河槽、缩小主槽游荡范围、改善河流边界条件及水流流态采取的工程措施.河道整治分长河段的整治及局部河段的整治.在一般情况下,长河段的河道整治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洪和航运,而局部河段的河道整治是为了防止河岸坍塌、稳定工农业引水口以及桥渡上下游的工程措施.主要工程类别有:控导工程、护岸工程、护滩工程等.控导工程的作用是约束主流摆动范围、护滩保堤,引导主流沿设计治导线下泄,有利于引水和保护滩地.护岸工程的作用是防止主流直接顶冲高岸或堤防,防止高岸坍塌,保护高岸、堤防免遭溃决、防止主流改道;护滩工程主要是防止塌滩而在滩岸线上做的工程。 河道整治作为一种纯公益性的水利工程,本身并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但因治理而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 河道整治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湿地有巨大的渗透能力和蓄水能力,可以减少并滞后降水,削减并滞后洪峰,减少洪水径流,具有水库的功能。 河道整治工程中的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具有强大的净化污水能力,湿地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水流速度缓慢,有利于沉积物沉降;在湿地中生长、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微生物相同地域的净化能力是森林的1.5倍。因此河道整治工程可以有效的降低水中的污染物质,减少对周边农田灌溉和饮用水的污染. 河道整治具有控制土壤侵蚀的价值。河道整治的侵蚀控制功能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农田用地不受洪灾;二是减少了因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肥力丧失。 河道整治可大大改善长期以来由于河流破坏带来的诸多问题,对于保障两岸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起到重要作用.冲滩塌岸现象将大大减少,有利于稳定滩涂、改善滩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滩区的土地利用价值,使滩区及高岸的居民安居乐业,可以基本保障河两岸的人民安全定居,有利于改善两岸各种大、中、小型提灌站的引水条件,保障两岸灌区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 常见的河道整治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防洪工程。加强河、库治理,完善防洪减灾体系,以堤防为基础,控制性枢纽工程为骨干,防汛调度指挥系统为中枢,确保城镇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继续加强建设以关田、铅厂二个圩镇防洪堤,并以此为辐射加强沿河两岸农田的防洪护岸,另一个是以建立县城防洪堤体系,拉动小江下游沿河两岸的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河段河道整治。以发电和供水为主的水利枢纽要按照流域防洪规划的要求,安排留足防洪库容;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抓紧进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水文测报、防汛调度指挥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建设,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 二、水利建设。抓好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技术改造,同时加快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充分利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强灌区水利设施建设,搞好配套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按照水利水资源有序开发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规划和建设水力发电项目,使水电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开口堤的修建。开口堤是在堤防的上游按一定标准设防,头部以下堤防高度逐渐降低,尾部不建堤,这样洪水就从尾部慢慢淹入区内滞纳洪水,可防止洪水从堤防头部进入保护区毁坏农田;洪水退后,保护区内洪水及时从尾部开口处排出,开口堤宜布置在干流区与河源区衔接段,还可与蓄滞洪区的布设相结合。这一技术的推广着眼于减少干流区洪水损失,进一步提高干流区的防洪能力。四、堤防上设置溢洪堰。堤防上设置溢洪堰是指在封闭式堤防上选择一段,将其设计成允许洪水漫溢的堰坝,堰顶高程与规划防洪水位齐平,当遇超标准洪水时,洪水可从溢洪堰溢入堤防保护区。这样既可起到超标准洪水的滞洪,降低外口水位,保护重要城镇等设施安全,又可平衡两侧水位,起到保护堤防安全,减少水毁工程的作用。 五、防洪排涝。根据滨海平原河网河流汛期水位变化、外海潮汐条件,以及河网内城市、乡村、农田保护标准的不同,可以对其进行合理布局以及必要的调整,作出最优的排涝方案;并根据新的防洪排涝形势重新规划,建立完备的排灌系统。另外,滨海平原河网河流与独流入海河流治理最大不同之处是:除了要考虑排涝的效果之外,还必须考虑航道、河网水面率、调蓄供水作用和水产养殖等多功能的需求。为此,在河道规划方面,有必要实施新河开挖、拓宽、疏浚;对侵占河道的设施如违章建筑、鱼栅、桥涵等进行清障,实现一定河网水面率,保证通航及涝水通畅。 六、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先制定出流域的综合规划和各河流的独立规划,按照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分批实施的治理方案逐步实施。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以河流流域治理为目标,以生态学治理为主线,科学地进行综合治理。 七、疏汲河床,清除底泥。城市河流不但河水严重污染,而且河流底泥也受严重污染。底泥中含有重金属、有机质分解物和动植物腐烂物,因此即便其他水污染源能以控制,但底泥仍可使河水二次污染。 作者简介:卢建军(1968—),男,山东梁山人,河道修防工技师,长期从事水利工程施工与维修养护,具有丰富的经验。

生态护岸设计

9. 5."2生态护岸设计 9. 5." 2.1工程设计的原则目标 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中,建议遵循下列原则: 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生态系统的自设计、自修复;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反馈调整式设计。根据护岸工程的特点,结合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在生态型护岸设计中应依照岸坡稳定、正常行洪、表面异质、材质自然、内外透水、及成本经济等原则来进行。生态型护岸设计的最终目标应是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前提下,使工程结构对河流的生态系统冲击最小化,不仅对水流的流量、流速、冲淤平衡、环境外观等影响最小,而且要适宜于创造动物栖息及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多样性生活空间。[5][4] 9. 5." 2.2工程实施前的调查 对于所提出的各种生态护岸设计方案,在选用之前应对工程区进行调查,以确定生态工程技术是否适用。建议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气候条件,水文条件,河势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岸坡土体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工程区关键物种的分布,工程管理状况,现场可用或容易取得的施工材料,有无严重的土质和水质污染,工程施工是否会带来新的生态问题,以及是否需要相应的补偿措施等。水文调查的重点之一是对当地的正常水位及最高、最低水位有一个了解,掌握水位的季节变化规律。工程管理状况的调查内容建议包括能否采取措施防止人为或动物破坏。调查关键物种时应明确不同植物类型对河流采光的影响程度。同时,应与当地环境部门进行协商,尤其注意项目实施是否影响当地的湿地地区。

9. 5." 2.3植物种类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非常必要。采用天然材料护岸时,特别是通过植被措施护岸时,不同植物材料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对于水位和底土土质的适应性。可根据不同水位,结合当地情况,将河流岸坡分为干燥、偶然的洪泛带,潮湿、季节性洪泛带,沿岸水位变动带,淹没带等几个区域[6],在不同区域选取适合的植物种类(图2)。 一般来说,混合使用几种不同的植物往往比使用单一植物种类更为有利[8]。另外,现场或现场附近已有物种对于护岸工程中植物种类的选择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可在当地苗圃种植培育所需植物种类,但要考虑到工程施工中的时间因素。 9." 5. 2."4反滤层的设计 在生态型护岸工程中,除考虑传统的技术要求外,还要兼顾生物栖息地的加强和改善等要求,因此要引入一些新的结构型式,以利于植被的生长发育,如石笼、间插植被的堆石、空心混凝土块、生态砖、鱼巢砖等。如这些结构直接作用于土坡上,在水流和波浪的淘刷作用,下垫土层在植被完全发育之前将会受到严重的侵蚀,从而使防护结构失稳,影响栖息地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不利于生态系统的修复。因此,在这些防护结构下面设置土工合成材料或碎石反滤层十分必要。 在土工合成材料作为反滤层的生态型护岸工程中,除了对土工合成材料的保土性、透水性、防淤堵性、及强度有所要求外[9],对于土工合成材料的可栽种性也应有所要求,可栽种性指的是相对植物向上生长的可长穿性或植物向下扎根的可植根性。对于土工合成材料层,其可栽种性通常与力学和水力性能要求相矛盾。从可栽种性的角度出发,大孔径或大网眼的土工材料比较适宜,而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 一、项目概况 (1) 二、项目任务 (1) 三、项目规模 (1) 四、设计依据 (1) 五、设计原则 (2) 第二章技术分析 (2) 一、物理法 (2) 二、化学法 (4) 三、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4) 四、最终技术方案 (8) 第三章方案设计 (8) 一、设计水量 (8) 二、设计水质特征 (9) 三、治理目标 (9) 四、实施阶段 (9) 五、实施路线 (9) 六、方案设计 (10) 第四章投资运营费用估算及维护 (16) 一、投资估算 (16) 二、运营费用 (17) 三、系统维护 (18)

第一章综合说明 一、项目概况 城市河流是城市景观中一个流动的、与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紧密联系,且相对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河流对外源污染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恢复能力,然而城市河流由于沿岸居民数量众多,居民的生产生活对城市河流造成巨大影响,致使城市河流生态功能在不断退化和丧失,出现黑臭、蚊虫滋生,不仅丧失了作为城市景观的功能,反而成为城市负担:干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影响城市声誉。 根据“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的治理思路,在恢复河道原有自然功能的同时满足居民活动需求队河道进行治理规划和设计。 二、项目任务 本项目涉及35000m3河道水体的治理和维护,主要任务对受污染水体进行污染物消减和生态自净功能恢复。去除水体中的氨氮、BOD等污染物,提高水体含氧量和透明度。建立河道稳定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态链,实现水体自净,维护水体水质。 三、项目规模 本项目设计规模35000立方,河道长约700m,河宽25m,平均水深约1.95m。根据现有水体的污染现状,对水体进行水质治理和生态维护。 四、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3、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十一五”专项规划;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

关于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措施经验材料

关于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措施 经验材料 我省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河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江南水乡独特的风景线,也是灌溉、排涝、航运、发展国民经济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生命线。但是,近年来我省河道普遍存在淤积严重、河水污染、堤防坍塌等现象,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据初步统计,全省河道总淤积量达20亿m3,平原河网普遍淤高0.6m,淤积严重的河段淤高2.5m以上。根据XXX 个省控河段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统计,全省有21.6%的河段失去了作为饮用水源的功能,河网水体普遍富营养化,主要水系的干流水质多为Ⅳ类或V类,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因此,省政府提出争取用5年时间,整治重要河道1万km,工程总投资XXX多亿元,基本改善水环境、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再现扛南水乡“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风貌。 一、河道生态建设思路 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要考虑生物的多样性,为水生、两栖动物创造栖息繁衍环境,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自净能力。除满足宣泄洪水的要求外,还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的多样化,只有水流的多样性才有水生物的多样化。例如宽窄交替,深潭与浅滩交错,急流与缓流并存,

偶有弯道与回流,岸边水草、礁石大量存在的多自然型河流,为各类水生物提供栖息繁衍的空间。为此,河道整治要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多方面来考虑,既要恢复自然河道的功能,又要满足人类依赖生存的要求,以“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相结合为河道治理思路。“回归自然”是恢复河道原有的自然功能,满足行洪、蓄水、航运、水生态等要求,具有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以人为本”是满足人类活动的需求,处理好人水和谐相处的环境,具有亲水、安全的特性。 二、治理措施 1.山溪性河道治理 (1)滩地的保留和利用 滩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产物。一般河道滩地较开阔,洪水期水流漫滩,利于行洪滞洪,应保留其功能,并充分开发利用。流经城区的河道,在维持滩地行洪功能的同时,利用滩地设置绿化地、公园、交通辅道和运动场所,开发其休闲、亲水功能,成为市民娱乐、健身、游玩的好地方。整治中,顺应河势,因河制宜,保留河滩和弯道,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减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减少洪峰压力,同时可降低防洪堤的高度。另外,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为各种牛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2)复式断面的设计 山溪性河道一般河滩开阔,河道断面设计可采用复式断面形式。枯水期流量小,水流归槽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许洪水漫滩,

河道生态护坡工程的方案选择

河道生态护坡工程的方案选择 1.0 护坡型式方案选择 为了充分体现生态护岸的设计理念,在满足安全稳定的基础上,护岸结构要尽量考虑有利于河道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利用植物将污染物进行体内新陈代谢而分解掉或将吸收的物质存储在体内,从而起到对水体的净化作用。生态护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护岸或具有自然护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护岸与河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抗洪强度。 综合考虑河道地形、地质、水流、工程造价、施工条件和河道总体布置等因素,结合近年来我院在一些河道整治工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迎水侧斜式护坡结构选择草皮护坡、砌石护坡、砼预制块护坡、无砂混凝土护坡、生态混凝土护坡、三维生态袋护坡等几种常见的护岸结构进行比较。其优缺点简述如下: 方案一:土工格网草皮护坡,造价最低,但易受人畜破坏和生物影响,抗冲刷能力差,可用于背水坡或水流流速较小岸段。 方案二:砌石护坡,包括干砌石护坡、浆砌石护坡等。砌石护坡一般能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由于块石表面粗糙不平,与水体之间摩擦大,能够起到一定的消浪作用,同时砌石护坡本身能很好的经受风浪水流冲刷,其中干砌石适应变形能力强,浆砌石较差。但不能机械化操作,受当地材质、石料尺寸影响大,护砌厚度难以保证,且浆砌石将坡面完全封闭,隔绝了坡面与水体间的联系,生态和景观效果较差。该方案也还存在施工管理难度大和建设周期长的问题。

方案三:砼预制(联锁)块护坡,造价略高,但整体性好,强度高,本身受风浪水流的影响小,能机械化施工,工期短;因其表面平滑,消浪作用小,对堤坡变形适应性较差,如开孔种植草皮,需在护坡下设置反滤层和土工步防止边坡土体的掏空,草皮覆盖率也较低。 方案四:无砂混凝土植草护坡是在周边采用混凝土保护框并兼作模具,中间填筑无砂混凝土成型,只有水泥和粗骨料及复合肥,并对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孔隙内高碱性水环境进行动态改造,从而得到适合于植生(草、灌木等植物)的粗大空隙和适宜植物生长的PH值范围,但其强度低、空隙率难以控制及耐久性差。在保证25%~30%孔隙率和大透水性的前提下,混凝土强度仅为3~7 Mpa,适应水流冲刷和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较弱,抗孔融次数约30次,难以满足水利工程对护坡的要求。 方案五:现浇反滤.植生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之生态混凝土结构层是采用经过筛选的粗、细骨料(粒径与被保护的堤体材料相匹配)、水泥和水的混合物里添加生态混凝土专用添加剂,经充分搅拌混合后现场浇筑而成。该技术由于生态护坡专用添加剂的特殊贡献,使反滤型生态混凝土同时具有强度高、孔隙率合理、孔径小的性能特点,实现了耐久、透水、整体反滤的护坡功能;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同时具有强度高、孔隙率大、孔径合理的植生性能特点,既达到耐久、稳定的护坡目的,又能适应多种植生方式,满足绿化覆盖率达至95%以上的设计要求。形成堤坝常水位以下以反滤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常水位以上以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的完整的生态护坡体系。

对生态河道治理思路探讨

对生态河道治理思路探讨 【摘要】本文在介绍生态河道治理的基础上,结合湖州市水利的发展现状,对生态河道治理中应当遵循的设计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河道治理;水环境;生态;措施;回归自然;以人为本 前言 生态河道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景观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它以保护河道系统中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创造和谐的自然景观为前提,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改造成水系统、土壤系统以及生物系统三者相互涵养的近自然状态。构建具有良好循环功能的水生态系统,以实现人水和谐的关系,进而促进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河道治理 生态河道治理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保证河道防洪、排涝及引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过采取一定的人工修复措施,恢复河道水生态系统,从而构建完整、良好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 根据生态河道治理的要求和特点,在进行生态河道治理时,需要遵一定的原则,通过确定生态河道治理的目标、利益相关者、分析人类活动对河道功能的影响、识别河道主要天然资产、确定生态河道治理的有限次序,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资产保护和河道改善措施和策略,并对制定的策略和措施进行细化,制定出更加详细、可以度量的目标,对目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制定和设计修复工程的详细计划和评估方案,进行修复工程的组织工作,制定时间进度表,明确施工任务,落实资金来源,在完成以上步骤之后,再进行生态河道治理工程的具体实施,工程完成后,评估确定其达到了生态河道的治理要求后,即完成整个生态河道治理的工程。 生态河道治理需要遵循综合性、协调性、自然性和经济性的原则。生态河道治理的综合性原则,要求在进行修复方案的设计时,既要保证河道的基本功能,又要充分考虑到河流生态功能、景观等功能的要求,同时还要兼顾人们亲水活动的安全;生态河道治理的协调性是指河道要与周边区域发展的特点、沿线的整体风貌相协调;在进行修复工作时,要坚持以人工修复辅助自然修复的思路,因地制宜,充分地利用河道周围的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及河岸、水下物种,以保证构建起的水生态系统能够有较强的自我维持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到经济方面的影响,在确保达到河道治理目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统筹好前期的建设和后期的维护工作,减少维护成本,以实现河道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2、河道生态治理思路

浅析河道治理的方法和方向

浅析河道治理的方法和方向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及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河道人为破坏的影响较为严重,垃圾的倾倒及污水的排放,使当前河道中的水质不断恶化,不仅水生物在不断的减少,而是河道淤堵的较为严重,严重影响了防洪功能的发挥,同时大规模的采砂活动,使河道堤岸失稳的情况严重。同时由于雨水多少的原因,也会导致河道内发生洪水及泥石流灾害,或是河道干涸,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产用水需求等。这些情况的存在,使河道治理更具有迫切性,因此,需要对河道进行有效的治理,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使河道的功能性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1 河道治理的意义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及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所需要排出的废水量不断增加,再加之监管方面的不完善,所以导致大量废水未经处理即排人河道当中,使河道内的水质受到严重的污染,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使城市的形象受到较大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国各地方都加大

了对城市河道治理的力度,并取得较好的成效,不仅使河道的防洪、排水和排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也美化了城市的环境。河道治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系统工程,其涉及的专业较多,所以需要从全方位对于河道治理进行考虑,不仅要使河道的功能性得到快速的恢复,同时还要使河道满足人类生存的要求,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载体。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劣,使我国的水资源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而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大量使用,又进一步与水中的生物进行氧气的争抢,加速了生态系统恶化的程度,再加之人类活动的增多,也使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所以加强河道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河道治理的方法 2.1 从源头上进行治理 我们应该先从源头抓起。河流在山涧中汇集而成,而一旦遇到暴雨或者连续的阴雨天,雨水就会顺流而下,而河流两边的松散尤其颗粒大的固体物质就会随

7种常用河道生态护坡形式

生态护坡的定义 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 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 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生态护坡的功能 (1)、护坡功能:植被有深根锚固、浅根加筋的作用; (2)、防止水土流失:能降低坡体孔隙水压力、截留降雨、削弱溅蚀、控制土粒流失; (3) (1))和水文效应( 优点:耐高温干旱, 缺点: b.,优点:1. c. 优点:1.土工格 缺点:当土工格栅裸露时,经太阳暴晒会缩短其使用寿命;部分聚丙烯材料的土工格栅遇火能燃烧。 (3)、生态石笼护坡:石笼网是由高抗腐蚀、高强度、有一定延展性的低碳钢丝包裹上PVC材料后 使用机械编织而成的箱型结构。根据材质外形可分为格宾护坡、雷诺护坡、合金网兜等。 优点:1.具有较强的整体性、透水性、抗冲刷性、生态适宜性;2.应用面广;3.有利于自然植物的生长,使岸坡环境得到改善;4.造价低、经济实惠,运输方便。 缺点:由于该护坡主体以石块填充为主,需要大量的石材,因此在平原地区的适用性不强;在局部互岸破损后需要及时补救,以免内部石材泄露,影响岸坡的稳定性。 (4)、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生态混凝土是一种性能介于普通混凝土和耕植土之间的新型材料,由 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缓释肥料和表层土组成。

优点:1.可为植物生长提供基质;2.抗冲刷性能好;3.护坡孔隙率高,为动物及微生物提供繁殖场所;4. 材料的高透气性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被保护土与空气间的湿热交换能力。 缺点:1.降碱处理问题;2.强度及耐久性有待验证;3.可再播种性需进一步验证;4.护岸价格偏高。(5)、生态袋护坡:生态袋是采用专用机械设备,依据特定的生产工艺,把肥料、草种和保水剂按一定 密度定植在可自然降解的无纺布或其他材料上,并经机器的滚压和针刺等工序而形成的产品。 优点:1.稳定性较强;2.具有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3.利于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4.施工简单快捷。缺点:1.易老化,生态袋内植物种子再生问题。2.生态袋孔隙过大袋状物易在水流冲刷下带出袋体, 造成沉降,影响岸坡稳定; (6)、多孔结构护坡:多孔结构护坡是利用多孔砖进行植草的一类护坡,常见的多孔砖有八字砖、六棱护坡网格砖等。这种具有连续贯穿的多孔结构,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和栖息场所,可在水陆之间进行能量交换,是一种具有"呼吸功能"的护岸。同时,异株植物根系的盘根交织与坡体有机 优点:1.,水 缺点:1. (7),主要情况下, 优点:1. ,施工 缺点:1. 垮塌;2.,且容

河道生态护岸设计概况

1、护岸型式及选择 1.1形式概念: 生态护岸有自然护岸、人工护岸和生态护岸三种基本形式。 自然型生态护岸形式为河道天然(自然)形成的驳岸防护体系。 人工护岸形式是按河道防洪排水、灌溉输水、航运交通、水生养殖等功能而进行工程需要建设相结合的各类护岸防护形式。 生态护岸形式是按自然驳岸形式和人工护岸功能体系、实现生态功能的无缝融合、“天人合一”的统一形式。 1.2生态护岸的生态功能表现在具有实现水土保持、物质交换、环境空间等三方面的具体实施措施。 1.3组合形式的生态护岸的基本形式可有直立(挡土墙)、坡形、多极、平台及相互组合并与景观相结合的具体型式。 1.4型式选择 1.4.1基本规定 生态护岸设计的形式应遵循满足河道功能、坡体安全稳定、结构适应耐久、维持生态平衡的原则。 生态护岸的坡体安全稳定符合现行规范的相关安全稳定的要求。 生态护岸的结构形式应满足现行规范工程结构使用年限的要求。 生态护岸应就地取材、利于施工和维修。对不同河段或同一坡面不同部位可选用不同的护坡形式。 临水侧护坡的形式应根据风浪大小、近坡面水流、坡后土质等情况,结合护坡的等级确定。通航河流船行波作用较强烈的河段,护坡设计应考虑其作用和影响。 背水侧护坡的形式应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浪高要求,并结合护坡高度和土质情况确定。 挡墙和护坡均应该设置基座,挡墙处基座埋深不宜小于0.5m,能够满足挡

墙和护坡的安全要求。 坡面高度大于4m后,宜设置排水设施。坡面竖向排水沟可每隔50~100m 设置一条,并应与平行河堤走向的排水沟相连通。 护岸生态防护的设计形式与使用措施,应具有对维持生态平衡的功能,宜遵循、符合和满足物质交换原则、水土连续原则、植物生长及多样性原则。 (1)交换原则:组成体系具有满足如水、气等能量与物质不断流动、交换的型式。 (2)连续原则:坡面防护组成不得隔断坡面土层深度信息联系的原则,满足坡面植物存活、发育、生长的自然条件。 (3)多样性原则:坡面生成结构满足多样性植物相对调节、生长的环境,使得组成体系具有一定的自动适应、相调节的生物生存与生长环境。 1.4.2生态护岸注意点 河道护岸自然适应形式。基于对河道流向特点、边坡土质力学特征,融合两岸城市建筑形式、道路交叉形式,区位地形特征,体现自然生态驳岸特点,与天然河道边坡安全相适应的护岸天然自成形式。 对河道流向稳定、边坡土质较好、坡度延缓,周边区位特征适宜,应体现自然生态护岸特点,采用天然河道边坡安全相适应的天然护岸自成形式。 可采用抛石插枝、梢料类排捆、织物袋、植活木桩、块石石笼等、格室结构、低挡墙等符合自然的形式要求和功能要求。 1.5生态护岸的技术指标 1.5.1 砌块的生态功能指标及参照范围。 1.5.2 采用各种材料的组成结构护岸所具有的生态功能,应参照以下指标进行设计。 (1)植物覆盖容积率 边坡防护的工程措施是通过工程设计边坡工程构件来实现。通过边坡组件单体形成生态的重要条件,是具有植物生长的可能空间,在防护坡面上,即坡面的植物覆盖容积率(平面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