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练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练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一轮复习练习【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本课重点古代西亚、埃及和阿拉伯文化成就,认识世界文化的多元特征

本课难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理解上述地区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

一、选择题

()1.初创之时楔形文字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工具。后来,楔形文字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后就具备了完善的功能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2.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就是由某种文字书写在十二块泥板上流传至今。这种文字是

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腓尼基文字D.拉丁文字

()3.“公元前4300年,人们发明出一套以图表意的记录系统,后来发展成楔形文字,同时他们制定了最早的法律条文,发明了车轮。”这些古代文明成就产生于

A.尼罗河流域B.爱琴海区域C.印度河流域D.两河流域

()4.特殊的地理环境塑造了苏美尔人独特的民族特性。埃及、赫梯频繁的入侵,境内文化传统、法律秩序的混乱和等级分化、私有财产分化的日趋严重,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不安全感。为此,他们制定了A.《德拉古法典》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D.《汉谟拉比法典》

()5.两河地区天然无屏障……许多古代民族在此演出一部战争史。北部的大雨加上源头山脉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毁坏农田。苏美尔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两河地区依靠对外移民生存B.法典指《汉谟拉比法典》

C.洪水导致苏美尔人对外掠夺D.地理环境影响政治走向

()6.《汉谟拉比法典》中多次出现耕犁、耕牛等词汇。此外,对有关出租和耕耘土地,放牧和管理牲畜以及修建管理果园等事,该法典也都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这反映出

A.阿拉伯帝国以畜牧业为生B.古巴比伦农业较为发达

C.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兴盛D.古代埃及农业体系形成

()7.下图是古埃及墓葬壁画《收割图》(局部),描

绘了古代埃及人们从事农业生产、获得丰收的场景。另外,

据考古资料显示,古代埃及人为死者提供的祭祀品也非常丰富,包括粥、面包、鹤鹑、鸽肉、水果等。据此可知,古埃及

A.奴隶制国家已经形成B.宗教观念深入人心

C.丧葬习俗反映农业繁荣D.等级秩序十分严明

()8.古埃及金字塔是一个角椎体,四面的倾斜度完全一致,且四个斜面正好对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内有上下坡道、法老和王后墓室、通风道等。这反映出古埃及

A.建筑水平高超B.神话故事丰富多彩C.天文历法精准D.法老权威至高无上()9.作为埃及最大的神庙,卡尔纳克神庙给人的感觉就是夸张,且不说塔门巨大而厚重,雕像高大而挺拔,就连多柱式大厅中的134根圆柱子,每根“盛开”的莲花大圆柱顶可以站立100余人。最神奇的要数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方尖碑,高30米,重320吨。这说明

A.古埃及统治深受宗教影响B.神庙富甲一方,势力强大

C.古埃及人以此宣扬来世说D.豪华的陵墓建筑备受欢迎

()10.桑科尔大学是非洲撒哈拉以南最古老的大学,它建立于14世纪末的廷巴克图,是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文化中心的标志。当时建造这座大学的是

A.加纳B.马里C.桑海D.津巴布韦

()11.它是人头、牛身的组合,生有鹰的翅膀,更特别的是它有五条腿。人从其身边走过时,从大多数角度,都可以看到它的四条腿,以充分显示其完整性。它是一种王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该雕像属于古代哪个文明的产物:

A.古巴比伦B.古埃及C.古希腊D.亚述

()12.当中国的造纸术在公元8世纪时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后,便逐渐取代了埃及传统的、原料单一的纸莎草造纸术。这表明埃及纸莎草造纸术失传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A.埃及纸莎草短缺且依赖进口B.中国和埃及商贸联系进一步加强

C.中国造纸术造纸成本降低D.埃及纸莎草造纸工序未见详细记载

()13.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A.体现自由平等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14.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D.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充分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15.下表为古代非洲文明简表。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地区表述

A北部非洲接近亚欧大陆,文明开化较早

B东部非洲桑海帝国政治法律制度完备、文化学术繁荣

C西部非洲拥有比较发达的对外贸易

D南部非洲大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

二、非选择题

16.“金字塔”作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承载着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埃及首席考古学家称,日前在吉萨发现的新墓群的随葬品中发现大量测量、计算和加工石器的工具。此外,还发现了原始的金属手术器械和一些死者在骨折后得到医治的痕迹,说明这些死者得到了很好的医疗待遇,而奴隶是不可能得到这种待遇的。通过对这些遗迹测算,共有大约2万名劳工参与建造金字塔,他们的生活费用由其家乡的富裕家庭承担。——摘编自《北京晚报》(2010年10月27日)材料二1560年,瑞士钟表匠布克在游览金宇塔时,做出一个石破天惊的推断:金字塔的建造者,绝不会是奴隶,而只能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锒铛入狱。在狱中,布克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而在自家的作坊里,布克能轻松制造出误差低于1/100秒的钟表。——摘编自刘燕敏《平和的心是金》(1)根据材料一,指出考古学家提出的关于金字塔建造者的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埃及金字塔建造的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布克做出这一推断的因素。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人们关于“金字塔建造”新看法的认识来源。

一轮复习练习(3.2.3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参考答案

1-15:BDDDD BCAAB DCCDB

16.(1)新观点:大金字塔的建造者是劳工,而非人们普遍认为的奴隶。

社会条件:古埃及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法老对全国实行专制统治;古埃及陵墓文化提供文化基础;几何、天文等科技的发展。

(2)因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个性解放;布克的人生经历。

认识来源:考古发掘的新成果;个人的生活经验与所处的社会环境。

【部分试题详解】

1.B【详解】楔形文字由被用来记账到辅助人们记忆,再到记录口头语言,最后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可以得出文字的功能是不断丰富完善的,B项正确;A、C两项说法绝对,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文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D项错误。

5.D【详解】由材料“两河地区天然无屏障……许多古代民族在此演出一部战争史”可知,地理环境影响政治走向,故选D;材料中两河地区的人民是通过战争或编制完备法典的方式解决矛盾,以求得生产空间,而非对外移民或掠夺,排除AC;《汉漠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人制定的,排除B。

10.B【详解】马里征服加纳后,逐步成为西非最大的国家,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1.D【详解】材料中描述的是古雕像人首飞牛,这是亚述帝国修建的守护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故选D;ABC项文明的特征与材料主旨不符合。

12.C【详解】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原料易得,成本低廉,为造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公元8世纪时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后,导致了纸莎草造纸术的失传,C项正确;纸莎草是尼罗河特产,是埃及的主要出口物资,排除A项;中国造纸术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并非通过中埃双方的商业贸易,排除B 项;“埃及纸莎草造纸工序未见详细记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13.C【详解】材料“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体现的是对奴隶主阶级私有财产的保护,C正确;《汉谟拉比法典》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专制的工具,不可能实现自由平等,A排除;材料与“君权神授”无关,B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14.D【详解】三幅图片分别出土于世界不同的区域,代表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因而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故D项正确;甲骨文的发现,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A项错误;罗塞塔石碑的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故B项错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古两河流域的文物,故C项错误。

15. B【详解】根据所学,桑海帝国是西部非洲兴起的重要国家,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北部非洲接近亚欧大陆,文明开化较早,如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拥有比较发达的对外贸易,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今津巴布韦境内的大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6(1)新观点:根据材料一“还发现了原始的金属手术器械和一些死者在骨折后得到医治的痕迹,说明这些死者得到了很好的医疗待遇,而奴隶是不可能得到这种待遇的”可知大金字塔的建造者是劳工,而非人们普遍认为的奴隶。条件:结合所学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方面来回答。

(2)因素:根据材料二“1560年”“而只能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在狱中,布克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而在自家的作坊里,布克能轻松制造出误差低于1/100秒的钟表。”说明布克从以人为中心出发提出这个观点,受到当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以及布克的人生方面的经历。认识来源:根据材料内容总结是考古发掘的新成果,以及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所处的社会环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32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教案

课题32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 一、中古时期的亚洲 1.阿拉伯帝国: 建立①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②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③到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扩张①7世纪中期起,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②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文明表现政 治 ①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②各部大臣辅 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经 济 ①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②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 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③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文 化 ①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 重要成就;②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2.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兴起: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统治。 ①政治: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②经济: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 ③外贸: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3.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1)笈多帝国。 ①政治与经济: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国王政令不够统一。 ②宗教: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2)德里苏丹国: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苏丹。 (3)日本。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综合提升学案(部编版)板块四世界古代史

综合提升(四)世界古代史 纵横关联一古代文明具有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特点 1.多样性的表现 (1)古代的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凭借大河流域灌溉之利,发展农业生产,产生了国家,创造了文字,形成各具魅力的文化,构成了世界文明的源头。 (2)美洲大陆在相对孤立的条件下,形成玛雅、阿兹特克、印加三个印第安文化中心,丰富了人类文明。 (3)希腊城邦民主制、精彩纷呈的艺术文化成果以及罗马法制为欧洲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的孕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4)随着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形成以庄园经济、附庸采邑制和基督教信仰为基本特征的封建社会。 (5)古代世界基本上处于各地区独立发展为主的区域文明阶段,文明起源多元性、文明发展多样性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2.统一性 (1)这个统一性是指具有共同的本质。如不同地区的人类,都有基本的物质(衣、食、住、行等)、精神生活(文字、文学、思想、艺术等)的需要,但是,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的手段和方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民族中是有差异的,即统一性存在于多样性之中,是多样性的本质和依据。 (2)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都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成果,形成自身的文明特点,逐渐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针对训练 1.(2022·惠州模考)苏美尔人利用两河流域丰富的芦苇秆和泥板进行书写,《吉尔伽美什》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莎草制作纸张,阿拉伯人继承融合了周边文化遗产,创造了阿拉伯文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世界各地文化是多样的且独立发展 B.不同的生存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类型 C.世界各地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D.区域文化的发展是与其他区域交流的结果 答案B 解析“独立发展”不是阿拉伯文明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区域文化的发展主要靠自身条件,排除。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练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一轮复习练习【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本课重点古代西亚、埃及和阿拉伯文化成就,认识世界文化的多元特征 本课难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理解上述地区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 一、选择题 ()1.初创之时楔形文字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工具。后来,楔形文字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后就具备了完善的功能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2.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就是由某种文字书写在十二块泥板上流传至今。这种文字是 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腓尼基文字D.拉丁文字 ()3.“公元前4300年,人们发明出一套以图表意的记录系统,后来发展成楔形文字,同时他们制定了最早的法律条文,发明了车轮。”这些古代文明成就产生于 A.尼罗河流域B.爱琴海区域C.印度河流域D.两河流域 ()4.特殊的地理环境塑造了苏美尔人独特的民族特性。埃及、赫梯频繁的入侵,境内文化传统、法律秩序的混乱和等级分化、私有财产分化的日趋严重,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不安全感。为此,他们制定了A.《德拉古法典》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D.《汉谟拉比法典》 ()5.两河地区天然无屏障……许多古代民族在此演出一部战争史。北部的大雨加上源头山脉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毁坏农田。苏美尔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两河地区依靠对外移民生存B.法典指《汉谟拉比法典》 C.洪水导致苏美尔人对外掠夺D.地理环境影响政治走向 ()6.《汉谟拉比法典》中多次出现耕犁、耕牛等词汇。此外,对有关出租和耕耘土地,放牧和管理牲畜以及修建管理果园等事,该法典也都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这反映出 A.阿拉伯帝国以畜牧业为生B.古巴比伦农业较为发达 C.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兴盛D.古代埃及农业体系形成 ()7.下图是古埃及墓葬壁画《收割图》(局部),描 绘了古代埃及人们从事农业生产、获得丰收的场景。另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与中古时期的世界3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和美洲(含解析)

第3讲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和美洲 【自主复习】 考点一、中古时期的亚洲 【知识清单】 【名师点拨】 1.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阿拉伯人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亚非古国文明的营养,融汇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精华,创造了兼容东西方文明的阿拉伯文化。形成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继承吸收、兼收并蓄、交流发展、开拓创新等特点。 2.奥斯曼帝国衰落原因

3.日本中央官制 4.日本封建等级制度 【认知深化】 一、阿拉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数学: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2.医学: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3.文字:《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4.沟通作用: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二、阿拉伯人对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沟通 1.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的文献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学者们将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 2.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他们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 3.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三、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对比

比较项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不同点时间632—1258年1299—1923年 政治 哈里发权力与地方割据势力和部族势力 一直处于一种权力制衡态势 确立了绝对君主制,苏丹统括军、政、神 权,中央集权势力强大 经济 手工业、商业发达,阿拉伯商人在世界各 地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 帝国控制传统亚欧商路,对过往商品征 收重税,导致欧洲商业危机 东西 交流 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 流的桥梁;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印度的数 字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 化的发展 后期对东西方商路的控制,不利于东西 方交流,成为促使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动 因 灭亡被蒙古帝国灭亡 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所 推翻 相同点军事均积极对外扩张,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 政治均属于君主专制的帝国 经济一度非常繁荣,都城均属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文化均由开放自由趋于封闭保守,由包容进步趋于压迫反动 考点二、古代非洲和美洲文明 【知识清单】 【名师点拨】 1.东非和西非的对比

第34讲古代非洲与美洲教案--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4讲古代非洲与美洲教案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 5—14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世界各国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具体表现: 1.政治上:欧洲从王权、教权和城市自治并行,到拜占庭和俄罗斯两大帝国得以发展;在亚洲,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南亚的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先后兴起;东亚的日本和朝鲜学习唐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在非洲,以加纳、马里和桑海为代表的古国先后兴起;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则是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代表。 2.经济上:西欧封建庄园盛行,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亚欧帝国的工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商贸往来频繁;古代非洲和美洲均培育了一些重要的农作物,但经济总体落后。 3.思想文化和科技上:区域文化特色鲜明。西欧城市大学得以发展,但天主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亚非欧文化各有特色,都城往往成为文化交流中心;东亚的日本和朝鲜逐渐成为“中华文化圈”的组成部分;美洲的三大印第安文明均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时期非洲、美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近几年的全国和地方高考题: 命题分析: 由于原来教材没有涉及的内容,是新教材增加部分,近几年来高考命题较少,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但是一定重视。 备考建议: 1.非洲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化的丰富多样和交流传播有着深远影响; 2.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就,尤其是对世界农业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3.注意非洲文明与美洲文明的比较。 时空定位: 主要内容: 知识点1:古代非洲文明; 知识点2:古代美洲文明。 教学过程: 知识点1:古代非洲文明 (一)非洲文明开端:班图人 基础概念:班图人 “班图”意为人或人民,班图人因说班图语而得名,非洲最大的民族,主要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从公元1世纪开始,班图人不断向南迁徙,一直持续到19世纪才最后结束。班图人迁徙对非洲文明影响巨大。 快速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问题思考: 班图人迁徙对文明的影响? 材料在迁徙过程中,班图人与其他族相互融合形成一些新的部落或民族…他们由赤道附近的某一地区扩散到赤道以南的广大地区,并且人口不断增殖繁衍。过去农业是主要的行业,后来畜牧业也成为重要的生计,手工业也日益发达。在迁徙过程中互相流动和混合,大的部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对应练习--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古代西亚文化 1.(2020辽宁朝阳凌源中学高一月考)2001年伊拉克举行了“文字发明5000年”的庆祝活动,为其祖先发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而深感自豪。伊拉克人的祖先发明的文字是() 2.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两河流域的人们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B.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 C.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D.古代巴比伦是当时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3.据史诗《吉尔伽美什》记载,乌鲁克城邦的贵族对于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招募年轻人修筑城墙等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因此乞求天上诸神惩罚吉尔伽美什。这一现象() A.反映出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B.表明城邦首领受神庙控制 C.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 D.表明国王权力呈现集中的趋势 4.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商业繁荣,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与商务有关的条文几乎占《汉谟拉比法典》总条数的一半。由此可以推知() A.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 B.《汉谟拉比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的法律争端 C.国家、神庙和私人都直接推动了商务法律条文的制定 D.《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主要得益于汉谟拉比国王的命令 题组二古代埃及文化 5.(2020北京平谷五中高一月考)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通过考察研究金 字塔,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哪些方面的社会状况() ①建筑技术②宗教信仰 ③自然科学④专制王权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古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古埃及人制定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后篇巩固提升 1.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闪米特人为争夺这块肥沃的大河流域地区而展开长达数千年斗争的历史。此观点强调了() A.人类文明的冲突 B.古代战争的目的 C.地理环境的影响 D.历史形成的残酷 ,这是因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有广袤的冲积平原、肥沃的土地,故选C项。 2.后世史书中记载了古代两河流域许多辉煌的文明成就,但一直有学者存在质疑。下列能够证实大部分史书记载真实性的史学成果是() A.发现《汉谟拉比法典》 B.找到早期的《吉尔伽美什》 C.成功释读了楔形文字 D.发现古巴比伦时期的绘画 ,释读楔形文字是证实史书记载真实性的前提,故C项正确。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A.等级性 B.公平性 C.随意性 D.民主性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维护公民权利和奴隶制度,对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和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有不同的处罚方式,这反映了法典具有等级性,故选A项。 4.古代亚述王朝的几个重要国王都十分热衷于大规模的宫廷建筑,“人首飞牛”是王宫大门的守护神兽雕像(见下图)。其是人头、牛身的组合,生有飞翼。这一雕像的寓意是()

A.专制王权的神圣威严 B.农耕文明的吉祥象征 C.民族振兴的尚武精神 D.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 “人首飞牛”是守护神兽,其守护的是王宫,因此其寓意是专制王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故A项正确。从题干中无法看出“人首飞牛”与农耕文明、民族振兴和渔猎生活的关系,故B、C、D 三项均错误。 5.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A.甲骨文的发现,有力证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D.体现了古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故选D项。甲骨文在殷墟中被发现,故不能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排除A项;楔形文字为古代西亚的文字,古埃及使用的是象形文字,排除 B项;《汉谟拉比法典》出自古代两河流域,排除C项。 6.《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规定:“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这反映了法典() A.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 B.集该区域各国法律之大成 C.规范各阶层义务的意图 D.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性质 “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对自由民损害别人财产的行为进行严惩,故A项正确;题干中未涉及法典与该区域各国法律的关系,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规定只涉及自由民,未涉及其他阶层,故C项错误;题干中未突出强调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故D项错误。 7.据《吉尔伽美什》记载,乌鲁克城邦贵族对于首领吉尔伽美什招募年轻人修筑城墙等扩大自己权 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因此乞求天上诸神惩罚吉尔伽美什。这一现象() A.反映出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B.表明城邦首领受神庙控制 C.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 D.表明国王权力呈现集中的趋势

第4练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导学案-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一轮复习

第4练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重难知识记忆】 1.《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 ①法典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体现国王汉谟拉比的绝对权威,并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②法典体现了团体本位思想:要求国民遵循“先国家后个人”的原则去行使权利,以团体利益为重。 ③法典仍保留有原始习惯的残余:如同态复仇和私仇的保留、对神明裁判和发誓的法律效力的认可。 ④各种法合在一起,民刑不分:法典有实体法和程序法,民法和刑法不分,典型地代表了早期东方法律的特点。 (2)评价 ①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较为完整地继承了两河流域原有的法律精华,使其发展到完善地步。 ②对当时: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③对后世:法典不仅被后起的古代西亚国家如赫梯、亚述、新巴比伦等国家继续使用,而且还通过希伯来法对西方法律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中世纪天主教教会法中的某些立法思想和原则也渊源于该法典。 2.古代埃及文化的主要特征 角度特征表现 文字不断演化的成熟的象 形文字,使文化得以 延续和传承 公元前4千纪末,埃及出现了象形文字;为实用和 方便起见,创造了祭祀体文字;之后又出现了祭祀 体文字的草写形式,即世俗体文字;古埃及文字发 展到最后一个阶段是深受希腊文、《圣经》文学影 响的科普特文字 文艺文学体裁的多样性和 艺术创作的固定模式 古埃及人创作了后来文学的所有体裁:神奇迷人的 神话传说、炫耀功德的传记文学、规范人们行为的

1.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古埃及神话。如表为不同地区文化中对斯芬克斯形象的描述,它反映出() C.中东文明与埃及文明一脉相承 D.文化现象在交流中嬗变 2.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7第九单元古代世界文明第27讲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

练案[27] 第九单元古代世界文明 第27讲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 一、选择题 1.(2023·广西期中)帝国鼎盛时期,国际大都会巴格达舟车辐辏,市场上汇聚了印度的香料、中亚的宝石、东非的象牙和金砂、北欧的毛皮等,它们除部分在当地消费外,大多再由商人转销世界各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C ) A.拜占庭帝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B.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C.巴格达发展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枢纽 D.古巴比伦王国的海外贸易繁荣 [解析]根据“国际大都会巴格达舟车辐辏,市场上汇聚了印度的香料、中亚的宝石、东非的象牙和金砂、北欧的毛皮等,它们除部分在当地消费外,大多再由商人转销世界各地”可得出这是指阿拉伯帝国时期,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帝国,而不是拜占庭帝国,也不是古巴比伦王国,排除A、D两项;材料不能反映出阿拉伯帝国的疆域,排除B项。故选C项。 2.(2023·江西期中)阿拉伯帝国在对外征服扩张的过程中,并不是将被征服地区原有的工商业城市予以摧毁,而是加以保护,对帝国工商业的发展予以鼓励。这些做法的直接结果是( A ) A.加快帝国境内经济的发展 B.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C.促进中欧丝绸之路的开通 D.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解析]根据材料“阿拉伯帝国在对外征服扩张的过程中,并不是将被征服地区原有的工商业城市予以摧毁,而是加以保护,对帝国工商业的发展予以鼓励”可知,阿拉伯帝国保护工商业城市,推动工商业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促进帝国境内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的是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行为,排除B项;中欧丝绸之路的开通与阿拉伯商人相关,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阿拉伯帝国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在材料里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3·黑龙江期中)从下列表格的内容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阿拉伯人( D )

第3课 古代西亚、北非文化 导学案-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一轮复习

班级 姓名 选择性必修3第3课默写检测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一、上古时期的西亚、埃及文化 (一)基本史实 1、古代西亚与古埃及在国家治理和人生态度上的不同,并分析原因。 (1)不同: ①古代西亚重视法律,重 世,态度 ; ②古埃及重视法老的权威,重 世,态度 ; (2)原因:①西亚频遭外族入侵、政权更换频繁,自然灾害频繁; ②古埃及国家长期 、政权较稳固,尼罗河定期泛滥,更利于农耕,生活惬意; 2、两河流域经常泛滥的洪水与统一集权的君主国之间有何关系? 治水需要强大的国家组织,产生了集权的君主 ; 3、两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数学、历法、天文等发达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中古时期的西亚、北非文化——阿拉伯文化 领域 成就 文学 ①“ ”。②《 》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其影响。 数学 ① 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②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称为“ ” 天文 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 的可能性。 他的《 》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医学 伊本·西那的《 》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 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①融合 文化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并深刻影响世界。如《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源于古埃及和西亚民间传说,同时对但丁《神曲》等产生影响。阿拉伯人在代数、天文、医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影响了欧洲 的发展; ②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 。如将中国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欧洲社会转型;印度的数字符号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古代西亚 古代埃及 文字 文字(泥板文书)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文字(莎草纸) 文学 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神话、诗歌、哲理故事、散文故事 建筑艺术 宏大的王宫( 雕刻是王权的象征) 、神庙(卡尔纳克神庙) 法律 《 法典》 宗教信仰 沙马什等神灵,宣扬 敬畏神,祭司宣扬 是神的化身;重“死”后 科学技术 60进制 历(最早)、数学、医学

专题八考点22+中古时期的世界+专项练习A卷- 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高频考点一轮复习

考点22 中古时期的世界A卷 1.有学者认为,事实上,不同地区独立的“发明”了农业……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古代非洲人不会炼铜术,且不能独立地将炼铜术应用到炼铁问题的解决。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这一观点() A.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B.认为非洲文明历史悠久独立发展 C.意在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 D.反映了文明交流和融合的必要性 2.7世纪,拜占庭帝国将大量闲散弃耕土地充作军饷,按照军种和级别颁发 给各级官兵,被称为军区制。各级官兵的地产不可剥夺且享有免税权,并可以永久拥有,世袭继承。军区制的建立有利于() A.解决帝国的兵源和财政问题 B.帝国的兵役征派和赋税征收 C.开垦荒地发展帝国小农经济 D.加强世俗王权推进国家统一 3.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七世组织学者收集古典作品,编撰百科全书及抄写名著。当时编撰的有历史丛书、战术教令、农业丛书、医学及兽医丛书、国家管理规程、宫廷礼仪及圣者生活实录等。这说明() A.拜占庭帝国推行文化专制主义 B.拜占庭成为东西文化交汇之地 C.拜占庭文化具有浓厚宗教色彩 D.国家力量推动拜占庭文化繁荣 4.中世纪欧洲的制度,其实就是把放大的个人(希腊)放小一点,把放大的国家(罗马)也放小一点,但把部落的习惯、家族血缘的习俗放大了,从而变成了一种制度。这一制度是() A.欧洲自然经济的产物 B.封建王权加强的体现 C.民族国家发展的结果 D.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 5.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忏悔罪过”,史称“卡诺莎之辱”。1309年起,共有7位教皇被迫居住在靠近法国边境的城市阿维尼翁,长达70年之久,被称作“阿维 尼翁之囚”。上述事件反映了() A.西欧正在经历社会转型 B.教权与皇权的此消彼长 C.法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天主教会统治中心转移 6.印加帝国法律要求国民统一学习克丘亚语,并规定不懂克斤亚语的人不能

备战2023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19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 课时训练(教师版)

十九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021·杭州模拟)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 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 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解析】选C。材料反映巴格达城的码头集聚着来自中国、印度、中亚细亚、非洲等地的货物,说明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故选C;没有世界其他地区城市的比较,不能得出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的结论,排除A;B中“垄断”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D材料信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 2.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选C。根据材料“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可知,阿拉伯文化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重新传回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产生深远影响,C正确。 3.(2021·台州模拟)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先后崛起,就其历史发展过程看,属于两大帝国的相似之处有() ①地理位置都位于西亚地区 ②都信仰伊斯兰教 ③政治制度中都体现政教合一特点 ④都通过灭亡拜占庭帝国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阿拉伯帝国位于阿拉伯半岛,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起源于小亚细亚,所以二者都位于西亚地区,故①正确;阿拉伯帝国创立了伊斯兰教,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信奉伊斯兰教,可见二者都信仰伊斯兰教,故②正确;阿拉伯帝国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所以二者政治制度上都体现了政教合一的特点,故③正确;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终灭了拜占庭帝国,而阿拉伯帝国没有,故④错误;选择A符合题意。 4.(2021·绍兴模拟)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以下关于三大教的知识组合错误的一项是()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练习

基础夯实练26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2022·济宁月考)世界上可以食用的野生草本植物,其中一半以上生长于两河流域的“新月沃地”。有学者指出,相比之下,智利最肥沃的土地只有两种,“加利福尼亚和非洲南部都只有一种,而澳大利亚西南部连一种也没有。这一事实有助于我们解释人类的历史进程”。由此可以推知() A.早期不同文明生产水平差异较大 B.两河流域文明水平优于其他地区 C.农业革命助推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D.自然环境决定了文明的发展速度 2.在《神秘的北纬30度》一书中,作者归纳了让许多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的秘密。这一纬度附近的文化现象有美洲玛雅文化、埃及金字塔、中国三星堆、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多元文明受时空环境影响 B.不同文化传统导致 C.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D.生产方式相似所致 3.下列图片是有关不同地区古文字的考古资料,对这些资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西亚地区出玛雅刻有埃及神庙中国出土 土的楔形象形文字刻有象形刻有甲骨 文字泥板的门楣文字的壁画文的牛骨 A.它们都没有演变成现代文字 B.为古代文明提供了实物佐证 C.文字是文明产生的主要标志 D.体现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4.下面为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吉尔伽美什》史诗中记录的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它反映出当时苏美尔人() 吉尔伽美什最好的朋友恩基杜被杀身亡,在悲痛中,他不愿放弃他的朋友。当国王接受沮丧

A.神灵崇拜盛行的社会生活 B.渴望人类永生的观念 C.命运受到环境制约的现实 D.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5.在建筑和绘画里,埃及人不考虑抽象而严格规则的透视法,而古希腊人重视的是一种主观的透视法,希腊画家发明前缩法,不理会审美的客观标准:盾牌本来有其完美的圆形,而观看者看东西是平透视,这圆形就可以随观看者的视点而调整。这说明() A.古埃及与古希腊文明缺少互动 B.激进民主导致了个人主义泛滥 C.夸张变形的现代美术逐渐兴起 D.艺术审美上富有人文价值取向 6.有学者这样描述印度的种姓制度:各种姓集团都居住在自己的种姓区内……各种姓使用自己的水井,有自己的庙宇。各种姓之间职业世袭,不通婚,不共食。从历史长时段看,种姓制度的影响是() A.职业世袭,经济组织焕发新活力 B.贫富悬殊,社会地位不平等加剧 C.种姓隔离,导致民族凝聚力较弱 D.同姓通婚,导致种族歧视很严重 7.法国某学者对雅典公民的日常生活作了如下描述:“某天,他被区议会召集,讨论这个小团体的宗教或财政事务。又某天,他被部落议会召集,筹备宗教节庆,或讨论开支,或制定法令,或任命首领及审判官。每月有三次,他得出席民众大会,他不能请假。”据此可知() A.雅典公民的政治权利被严格限制 B.雅典民主政治的宗教色彩非常浓厚 C.雅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D.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范围比较狭隘 8.阿伊哈努姆城(今阿富汗东北部)建于公元前3世纪末,城中德尔菲神殿上用希腊文刻着“童年时,听话;青年时,自律;成年时,正义;老年时,智慧;死去时,安详”的箴言;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公元前303-前232年)颁布的一些法令都会附有希腊文译文。这些信息可以用来印证() A.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欧亚文明交流互鉴 B.丝绸之路促进了希腊文化向亚洲传播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1.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他们不仅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还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他们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这反映出,阿拉伯文化() A.推动了各民族间的融合B.核心作用是保存东西方优秀文化 C.以伊斯兰教经典为灵魂D.体现出吸收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 2.《汉谟拉比法典》第23条规定:“如果没有抓住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这一规定() A.形式主义色彩浓厚B.蕴涵人人平等原则C.体现贵族意志D.强调政府责任 3.下列属于西亚两河流域文明的是() ①种姓制度②《汉谟拉比法典》③佛教④楔形文字 A.①②B.②③C.②④ D.①③ 4.公元1-3世纪埃及的秘书文献有一个特点,都运用了许多希腊字母和很多世俗语符号,这被视为老科普特语。这种文字系统的改进非常普遍,以致早期的基督教作家都开始使用这种文字体系,他们把世俗语符号限定为7个再加上24个希腊字母。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 A.亚历山大帝国对后世影响巨大B.文明一体化是早期文明的特征 C.文化符号的稀少推动文化交融D.埃及文明成为早期文明的中心 5.公元前6世纪,某一民族崛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希腊。该民族是

A.罗马人B.希腊人C.波斯人D.苏美尔人 6.花剌子密是古代阿拉伯的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印度数字和零号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12世纪,印度数字和零号通过花剌子密的著作传入欧洲,被欧洲人称作“阿拉伯数字”,后为全世界所采用,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B.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D.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7.英国著名东非史学家马修回忆他20世纪50年代在东非的考古工作时说:“我认为所调查的一些遗址是沿海地区阿拉伯或波斯殖民遗物……但我逐渐发生了怀疑,因为它们是非洲式的。”据此可推知 A.东非文明的发展深受周边民族文化影响B.阿拉伯或波斯殖民者的文化逐渐东非化 C.东非文明遗址的存在说明东非外贸发达D.阿拉伯的伊斯兰教文明在东非广泛传播 8.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通过考察研究金字塔,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哪些方面的社会状况() ①建筑技术②专制王权③宗教信仰 A.①B.①②C.①②③ D.①③ 9.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A.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文明 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阿拉伯文化是最先进文化 D.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使者 10.它是人头、牛身的组合,生有鹰的翅膀,更特别的是它有五条腿。人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练习)--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这里开创了一系列的“世界之最”:最古老的城市和文字,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历法,最早的冶金技术,最早的学校、图书馆,最早的神话,最早的药典。“这里”是指() A.希腊半岛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2.下列是小王同学在课本剧《汉谟拉比》中所撰写的台词,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我是法老,太阳神之子” B.“神授我法律,严惩社会犯罪” C.“我是国王,无权制定法律” D.“神予我象形文字,嘱我修订法律” 3.古巴比伦国王为了强化统治,缓和社会矛盾,命人编写了一部内容丰富的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是() A.《秦律》 B.《汉谟拉比法典》 C.《法国民法典》 D.1787年美国宪法 4.下列对两河流域的文化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古代西亚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B.《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C.阿拉伯人创造并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D.苏美尔人发明了十进制 5.古代埃及人对尼罗河的最初崇拜对象是河水,后来奥西里斯神和哈比神成为古埃及人民心中重要的河神。这一变化说明古埃及人() A.敬畏尼罗河的泛滥 B.认识水平的提高 C.感恩尼罗河的馈赠 D.摆脱神灵的崇拜 6.下表体现了古代不同地区的文字及其发明时间。恩格斯说,人类社会正是“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文字能更好地记录人类社会的文化 B.文字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唯一途径 C.古埃及最早进入文明社会 D.古代文字都起源于象形并独立发展

7.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下列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古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 B.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C.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的 8.《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是至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古代西亚优秀文学作品之一。它最初使用的文字是() A.楔形文字 B.甲骨文 C.腓尼基文字 D.青铜铭文 9.如果你去世界文明古国研学旅行,下列可能经历的情景是() A.在埃及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在古巴比伦王国的故土欣赏大竞技场的异域风光 C.在印度古城感受《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古老 D.在罗马博物馆品味佛教起源地的千年沧桑 10.据说古埃及的农民在建造金字塔时热情很高,他们相信正在为一位能决定他们共同的幸福的神建造宅邸。下列叙述与上述观点相符的是() A.法老实行专制统治 B.法老是智慧和真理的化身 C.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 D.法老的原意是房子或宫殿 11.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功能 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12.用以下关键词概括古代两河流域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恰当的是() A.大河、农业、金字塔、文学 B.大河、农业、法典、史诗 C.王国、农业、金字塔、法典 D.王国、文字、史诗、法典 13.《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内容。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A.内容较全面 B.思想落后 C.传播很广泛 D.注重经济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一:尼罗河为埃及人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水源,但它不寻常的水位也会给埃及人带来灾难。当尼罗河处于意外高水位时,它会冲毁横向的堤坝,将居住区夷为平地,它会破坏粮仓,危及

四川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亚非文明 练习题(含解析)

四川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亚非文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建于约公元前2600年,原塔高约146.5米,基底每边长230多米,用石200多万块,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这一工程的修建主要得益于()A.统治者胡夫很富有B.科学技术领先于世 C.国家组织力量强大D.建筑材料非常丰富 2.(2022秋·四川成都·九年级统考期中)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暑期研学旅行,撰写了一些旅行广告词,下列哪一项正确?() A.参观罗马石拱门,了解种姓制度的内容B.在两河流域驻足,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C.在恒河南岸观光,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D.沿尼罗河而行,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3.(2022秋·四川成都·九年级统考期中)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诞生于哪一流域?()A.两河流域B.黄河流域C.恒河流域D.尼罗河流域 4.(2022秋·四川雅安·九年级雅安中学校考期中)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意思是() A.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的势力范围B.尼罗河哺育了古埃及文明 C.有了古代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D.古埃及人把尼罗河治理的很好 5.(2022秋·四川内江·九年级校考期中)关于亚非文明,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金字塔——古代埃及B.种姓制度——古巴比伦王国 C.甲骨文——古巴比伦王国D.太阳历——中国 6.(2022秋·四川宜宾·九年级统考期中)尼罗河从南向北贯穿其间,孕育了以灌溉农业为特色的()A.古埃及文明B.古巴比伦文明C.古印度文明D.古希腊文明 7.(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在其前言中宣称,颁布法典的目的是发扬正义于世,灭除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该法典用某种文字镌刻在黑色石柱上,这种文字是() A.阿拉伯文B.两河流域楔形文字C.拉丁文D.古埃及象形文字8.(2022·四川遂宁·校联考三模)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代表性成果是 A.楔形文字、金字塔B.《掷铁饼者》帕特农神庙遗址 C.凯旋门、万神庙D.自由自治的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陕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亚非文明 练习题(含解析)

陕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亚非文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某古代文明具有如下表现:象形文字,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经济,修建了狮身人面像,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该文明是() A.古埃及文明B.古印度文明C.古希腊文明D.两河流域文明 2.古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财富用于为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殉葬品。法老们修建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祭司们则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这体现了古埃及() A.法老权威受到制约B.借鉴融合东西方文明 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拥有较高的建筑水平 3.下图所示邮票反映的人类早期文明起源于() A.尼罗河流域B.印度河流域C.两河流域D.黄河流域 4.(2022·陕西咸阳·一模)一位游客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听讲解员指着一件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这部法典制定的目的是 ①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①维护奴隶制社会秩序 ①保护奴隶的权利不受侵犯①保护商人的利益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5.这是一块刻有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像的黑色石柱,它被称为“一件历史和文学作品⋯⋯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司法典籍”。这个“作品”代表的古代文明是() A.古代埃及文明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C.古代印度文明D.古代罗马帝国文明 6.下列世界古代文明成果,属于下图所示文明地区的人们所创造的是()

A.金字塔B.《汉谟拉比法典》C.司母戊鼎D.帕特农神庙 7.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浮雕上,刻有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权标的内容。该浮雕台在强调 A.全民信仰沙马什B.法律由神所制定C.中央集权的强化D.国王权力的神圣 8.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典型。当时在位的古巴比伦国王是() A.亚历山大B.图特摩斯三世C.伯里克利D.汉谟拉比 9.(2022·陕西咸阳·一模)“一考古队从非洲出发,由西向东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的顺序是 ①尼罗河流域①印度河流域①黄河流域①两河流域 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 10.(2022秋·陕西西安·九年级统考期末)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属于古印度文明的有()①孔雀王朝基本上统一了印度①修筑空中花园 ①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①根据月亮盈亏制定阴历①创造阿拉伯数字 A.①①①B.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11.《梨俱吠陀》诗:“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首诗() A.证明了人类如何产生B.反映了种姓制度的等级性 C.描述佛教的等级制度D.阐释了伊斯兰教的顺从性 12.(2022秋·陕西咸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底层人民难以有晋升机会或空间,对未来不抱有太多的希望和期待,最终使整个印度社会充斥着动荡与不安。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 A.种姓制度B.宗教压迫C.外族侵扰D.国家分裂 13.一位老师在飞机上遇到了一位自称是“婆罗门”后裔的印度人,他用极其自豪的言语讲述了自己家族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