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高渗油藏空气泡沫驱油机理

浅谈中高渗油藏空气泡沫驱油机理

浅谈中高渗油藏空气泡沫驱油机理
浅谈中高渗油藏空气泡沫驱油机理

注空气泡沫驱油综合了空气驱与泡沫驱的优点,成本很低,安全可靠,它适用的油藏种类、深度、范围较为广泛,尤其适用于高含水、非均质严重、存在裂缝或大孔道的油藏,是相对较廉价、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三次采油方式之一。深入研究空气泡沫驱油机理,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空气泡沫驱油机理的认识,为空气泡沫驱矿场试验提供依据,对指导实际油田空气泡沫驱采油具有现实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注空气驱油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以来,提高采收率成为当今石油工业发展的热点。提高采收率项目,尤其是注空气驱油及其配套技术逐渐完善。1985年至今,美国对低渗轻质油油藏进行注空气二次和三次采油先导性试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技术成果,引起了广泛影响。

在国内,注空气驱油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庆油田、新疆油田和胜利油田对此项技术分别进行了实验性研究。2004年9月吐哈油田注空气可行性研究获得良好成果。由其突出的是胜利油田和中国石油大学合作立题,在室内进行了相关的机理研究试验和现场前期工作。

1.2华北油田现状分析

从华北油田开发现状看,注空气采油技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华北油田油藏部分属于中低渗透油藏,如何提高

这些油藏的开发水平,开发新区块,探

索新的可替代资源提高采收率的研究

工作刻不容缓。华北油田部分老油区也

急需开展三次采油工作,以寻找继注水

开发打后期的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

所以注空气驱油技术是华北油田这种

双低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是目

前挖掘低渗透剩余油最廉价、最有发展

前景的三次采油方法之一。

2注空气提高采收率

2.1适用条件

国内外研究及实践证明,适合注空

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条件如下:①油藏

岩石中最好含有粘土矿物和金属,催化

氧化反应;②地层条件中垂向变化和地

层倾角,对重力驱油起到双驱作用;③

注空气泡沫驱油技术适用于进入注水

开发后期的各类油藏;④油藏原油的相

对密度要小于0.9340。油层深度越深,

温度越高,实施条件越好。高温高压能

提高氧气的利用率和混相能力。

2.2原油的氧化反应

注空气不但具有一般注气的作用,

而且具有氧化产生的其他效果——

—低

温氧化和烟道气驱。空气注入轻质油藏

后,氧气和原油发生低温氧化反应,氧

气被消耗,生成碳的氧化物,并且反应

产生的热量使油层温度有所升高,促使

轻质组分蒸发。因此,直接起驱替作用

的并不是空气,而是在油层内生成的

CO、CO2、以及由N2和轻烃组分等组成

的烟道气。原油氧化反应主要分两大

类:一是加氧反应:烃+氧一加氧化产

物。这里的加氧产物包括有机酸、乙醛、

烷基过氧化氢等。因为加氧反应常在

350℃以下发生,所以常称为低温氧化反

应。二是裂解反应:烃+氧一二氧化碳+

水。

2.3轻质油藏注空气驱油机理

轻质油藏注空气驱油机理是多方

面和复杂的,对不同的特定油藏来说驱

油的主要因素也各不相同。主要原因有

以下几点:空气由于氧化反应而使得注

入气以N2为主,反应形成烟道气,产生

一定的热量。

2.3.1氧化反应过程

轻质油藏注空气过程根据原油与

氧气发生低温氧化的不同反应阶段,可

以划分为3个区域,不同区域具有以下

不同的特征:

(1)氧化反应前缘区。是一个较大

的氧化带,在这里氧气与原油发生反应而

被消耗,氧气的浓度从21%逐渐降至0。

(2)氧化反应后缘区。为注入井附

近油藏带,该区被注入空气所驱替,部

分原油被氧化,剩余油饱和度较低,并

且不再耗氧。

(3)氧气未波及区。是位于氧化带

前方的一个较宽的烟道气驱带,为烟道

气以及少量轻质油组分驱油的过程。

当空气注入油藏后,油藏中的原油

饱和度很快降低,原油受到驱替,生成

浅谈中高渗油藏空气泡沫驱油机理

李楠田敏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

摘要:空气泡沫驱综合了空气驱油和泡沫驱油的双重优势,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提高采收率新方法,阐述了空气泡沫驱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注空气/空气泡沫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其安全性,空气

泡沫驱可用于中高渗油藏的调驱或驱油,效果较好。指出对注空气泡沫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相关油田的应

用与推广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空气泡沫;低温氧化;驱油机理;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TE357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0-05-28

应用技术

185

P I ONEERING WITH SCIENCE&TECHNOLOGY MONTHLY NO.82010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TECHNOLOGY MONTHLY

月科技创业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TECHNOLOGY MONTHLY 刊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第8期

的二氧化碳气体与原油极快接触,使原油膨胀,导致油相密度降低,地层体积系数增大,粘度减小,流度增加。同时氮气、二氧化碳抽提原油中轻质组分,使之在燃烧前缘不远处冷凝,形成油墙,有混相驱作用。气体穿过油墙时形成很大的阻力同时推动油墙前进,从而提高了气体的波及效率。在这个低温氧化过程中,产量的增加不是来源于温度的升高,而是由于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的综合作用提高了驱油效率。注空气驱油机制是烟道气溶胀驱动效应,主要是降粘(CO 2溶解)、原油轻组分萃取、混相驱作用以及热效应。

2.3.2主要驱油机理

包括:①空气驱增加储层压力,提

高油藏能量;②烟道气使原油膨胀。烟道气有85%的N 2,15%的CO 2,在注入压力下,比较容易溶解于原油当中;③燃烧产生的热使原油产生热膨胀引起抽提效应;④在地层温度下,可实现间接的烟道气驱;⑤产生的CO 2溶于水产生弱酸,对碳酸盐岩层起酸化作用;⑥改善注入气、残余油和水之间的密度和粘度比度,可有效减少空气和氧化前缘超过油带而发生指进;⑦针对正韵律油藏依靠气体重力分异作用能改善顶部油层低渗透部位的开发效果;⑧在地层条件相应的温度下,通过原油低温氧化把空气中的氧气消耗,至少可实现氮气驱。

3

注空气泡沫提高采收率

3.1

泡沫驱

利用表面活性剂发泡性配成驱油

剂进行采油的方法称为泡沫驱,泡沫驱是在三元复合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驱油方法,它既能显著提高波及效率,又可提高驱油效率,同时减小了以往化学驱导致的环境伤害。注空气泡沫提高采收率技术,可以有效的封堵大孔道,防止指进和气窜现象的发生。

3.1.1泡沫驱的应用条件

起泡剂、工艺处理、油藏环境是泡

沫驱能否获得成功的三个条件。起泡剂主要是用来产生为了满足驱油过程中对泡沫性能的不同要求的气泡。工艺处理是为了保证泡沫的生成、泡沫对油藏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作用效果,主要包括起泡剂配液、成泡方法、注人方式、注

人速度与压力控制、动态监控等。

3.1.2泡沫驱机理

泡沫驱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在蒸汽

开采稠油、注气驱油、注水驱油、化学驱油过程中都可以应用泡沫驱技术。其机理如下:

(1)泡沫降低水(气)相的相对渗透率。油藏中的泡沫也能降低水相的相对渗透率,因而也能改善或提高水驱或强化水驱的原油采收率。同时泡沫能减少气相相对渗透率,因而能改善或提高注气(汽)驱油的采收率。

(2)泡沫的调剖作用。油层的非均质性,关系到其高导流通道,驱油剂是优先流经这些通道,绕过或封闭了相邻较低渗透率层带中的原油,驱油剂洗油效率差。泡沫能够改善驱油剂波及效率,同时在油层中,渗透率越高的地方越有利于泡沫的生成和存在,阻力系数或阻力因子也越大,调剖效果越好,是一种“堵高不堵低”的选择调堵,对低渗透富油带的渗透率不会造成较大伤害。

3.2空气泡沫驱3.2.1

驱油机理

空气泡沫驱油现场实施中更多的

采用利用空气加起泡剂经气液接触后产生泡沫的原理;但是,在中高渗油藏采用地面发泡,段塞式注入方式其抑制气窜的相对效果更好。

3.2.2空气泡沫驱展望

空气泡沫驱能提高特低渗油田采

收率,注空气泡沫后油井产液量增加,含水率降低,产油量增加,取得了油井稳产、增产的效果,达到了温油控水和增加产能的目的,在低渗、特低渗油田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前景。油井在注空气泡沫时期产油量高,效果好;而未注空气泡沫或者注入不正常时,油井产油量低,油井稳产、增产效果变差。开展注空气泡沫技术后,油井伴生气增加,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气锁”的影响。空气泡沫驱能提高中高渗油田注水开发后期采收率,对于高渗透油藏到了注水开发后期,通过注空气泡沫能够改善驱油效率、降低产水率、提高采收率。油藏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氧气消耗,从而延长无氧生产时间,更有利于提高采收率。降低驱替速度,延长气体突破及含氧量上升的时间,提高这段时间内注入空气泡沫体积,从而增加在安全限值内

的驱油效率。

4结论

(1)空气泡沫驱油综合了空气驱与

泡沫驱的优点,有利于保持地层压力,增加弹性能量;稀释降粘、堵水不堵油、提高洗油效率、调剖作用。

(2)空气泡沫驱有效的控制了气窜现象,延缓气体的突破时间;有效的调整注入剖面,使驱油效率不断提高。

(3)泡沫驱与后续水驱阶段泡沫有效地封堵气窜,可提高采收率约20%,空气泡沫驱可用于中高渗油藏的调驱或驱油,效果较好。

(4)空气泡沫驱在非均质严重的中高渗油藏中的应用有着巨大的潜力,是一种十分有发展潜力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建东,孙守港,陈宗义等.低渗油田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技术[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8)

2孙守港.低渗透油藏注空气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J ].油气与采收率,2002(2)3

李松林,王东辉,陈亚东.利用高压注空气技术开发低渗透轻质油油藏[J ].特种油气藏,2003(5)

4

张旭,刘建仪,易洋等.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挑战与发展———注空气低温氧化技术[J ].特种油气藏,2006(1)

5

张旭,刘建仪,孙良田等.注空气低温氧化提高轻质油气藏采收率研究[M ].天然气工业,2004

6

张景存等.正韵律注水开发后期注空气矿场试验[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85(4)

(责任编辑高平杜倩倩)

浅谈中高渗油藏空气泡沫驱油机理

186

空气泡沫驱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应用实用版

YF-ED-J4258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空气泡沫驱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应用实用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空气泡沫驱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 应用实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摘要: 由于空气气源丰富,成本低廉,注 空气泡沫驱油逐步成为低渗透油田进一步挖掘 剩余储量的经济而有效的方法。20xx年以来空 气泡沫驱技术已在中原油田采油五厂成功应用4 井次,目前仍在扩大试验之中。鉴于该技术对 安全的特殊要求,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试验探 索,对空气压缩机、施工管线、注入井、生产 井等存在的隐患进行了安全评估,并作出了有 效管理控制,达到了消除安全隐患、高效施工 的目的。通过现场试验,提出了下步可能存在

的安全隐患和应对办法。 主题词:空气泡沫驱压缩机注气管线爆炸极限安全控制 一、引言 20xx年以来在中原油田采油五厂试验应用空气泡沫调驱4井次,无论从工艺的适应性或增油效果都显示了该技术广泛的优越性,目前仍在扩大试验之中。 但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使用高压空气压缩机组,设备、管网、井筒都处在高温、高压、高氧、强腐蚀的环境下,安全问题将成为工艺成败的决定因素。 众所周知,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当空气与天然气混合时,形成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易发生爆炸,同时空气和泡沫密度小,注入

空气泡沫驱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应用(新编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空气泡沫驱安全控制技术的研 究应用(新编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空气泡沫驱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应用(新 编版) 摘要:由于空气气源丰富,成本低廉,注空气泡沫驱油逐步成为低渗透油田进一步挖掘剩余储量的经济而有效的方法。2007年以来空气泡沫驱技术已在中原油田采油五厂成功应用4井次,目前仍在扩大试验之中。鉴于该技术对安全的特殊要求,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试验探索,对空气压缩机、施工管线、注入井、生产井等存在的隐患进行了安全评估,并作出了有效管理控制,达到了消除安全隐患、高效施工的目的。通过现场试验,提出了下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应对办法。 主题词:空气泡沫驱压缩机注气管线爆炸极限安全控制 一、引言 2007年以来在中原油田采油五厂试验应用空气泡沫调驱4井次,

无论从工艺的适应性或增油效果都显示了该技术广泛的优越性,目前仍在扩大试验之中。 但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使用高压空气压缩机组,设备、管网、井筒都处在高温、高压、高氧、强腐蚀的环境下,安全问题将成为工艺成败的决定因素。 众所周知,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当空气与天然气混合时,形成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易发生爆炸,同时空气和泡沫密度小,注入压力高,因此对注入设备、地面管线及井筒的安全要求远大于常规的调驱施工。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现场探索,对空气压缩机、施工管线、注入井、生产井等存在的隐患进行了安全评估,编制了注空气现场试验安全控制预案,并作出了有效管理控制,达到了消除安全隐患、高效施工的目的。 二、空气泡沫驱安全控制技术应用 注空气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主要包括空气压缩机安全控制;采出气的爆炸极限研究和临界氧含量监测;注气管线安全控制;注入井井筒安全控制。

3聚合物驱油原理

聚合物驱油原理 早期的聚合物驱油机理认为,聚合物驱只是通过增加注入水的粘度,降低水油流度比,扩大注入水在油层中的波及体积来提高原油采收率,聚合物驱后残留在孔隙介质中的油的体积和水驱之后相同,即聚合物驱不能增加岩石微观扫油效率。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由于聚合物的非牛顿粘弹性,聚合物驱不仅能够扩大波及体积,而且能够增加油藏岩石的微观驱油效率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聚合物驱可有效地驱替簇状、柱状、孤岛状、膜(环)状、盲状等以各种形态滞留在孔隙介质中的残余油。室内实验还表明,具有粘弹性的聚合物溶液与具有相同粘度但不具备粘弹性的驱替液相比,多提高采收率3-5个百分点。聚合物驱油机理主要可以归纳为一下几个方面: 1 降低油/水粘度比 研究结果表明,降低油/水粘度比可以提高驱油效率。因此,设法降低地层原油的粘度和提高驱油剂的粘度就可以达到提高驱油效率的目的。但是,大面积的降低地层原油粘度的做法是不现实的,不过可以在注入水中添加高相对分子品质聚合物,以提高驱替相粘度。 2 降低水/油流度比 降低水/油流度比可以减少注入水单层突进现象。同时可以提高注水波及体积系数和驱油效率。水/油流度比的降低扩大了注水波及体积系数,使得原来需要大量注水才能采出的的原油,仅用少量的稠化水便可采出。 3 降低注水地层渗透率 降低水油流度比的方法是降低注入水的流度或提高地层油的流度。显然大面积提高地层原油流度的做法是不现实的,而设法降低注入水的流度是很容易实现的。降低注入水流度的途径:一是降低地层的有效渗透率;二是提高驱替相的粘度。这两种途径都是可以通过人工方法实现的。例如,通过机械的或是化学的方法对地层中的高渗透层段进行封堵作业(调整注水地层吸水剖面)可以降低地层的有效渗透率;通过在注入水中添加聚合物增稠剂可以提高驱替相的粘度。 4 产生流体转向效应 聚合物溶液在非均质油层中优先进入高渗透带,由于注入流体粘度的增大和高渗透带渗透率的下降使得进入的驱替流体转入未曾被注入水波及的含剩余油部位,提高了采收率。 5 提高油相分流系数 根据达西定律,油、水相的粘度μ o 、μ w 和油、水相的有效渗透率K o 、K w 决定了 油、水两相同时流经孔隙介质时油相的分流系数f o :

空气泡沫驱

空气泡沫驱理论: 泡沫流体应用于油田, 在国内外已有 4 0 多年的历史。最初的泡沫驱为了防止因注气的气体粘度过低而导致发生过早气窜的现象, 只是简单的加活性剂水溶液进行处理。但在实践中由于常规泡沫稳定性较差, 阻碍了它的推广应用。空气泡沫驱油技术是在常规泡沫驱和注空气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三次采油新技术, 其主要原理是注空气时空气与原油发生低温氧化反应, 产生烟道气形成烟道气驱。空气泡沫驱技术除具有常规泡沫的驱油机理外, 还有空气驱时的低温氧化效果。 空气泡沫驱时, 原油在油藏温度下自发发生氧化反应消耗空气中氧气, 生成烟道气实现烟道气驱,利用泡沫降低气体流度, 提高波及系数, 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目的。 (1) 空气注入油藏以后, 氧气和原油发生低温氧化反应, 氧气被消耗, 生成碳的氧化物, 并且反应产生热量使油层温度有所升高, 促使原油粘度降低, 膨胀产生驱动效应。 (2) 对陡峭或倾斜油藏来说, 顶部注空气还可产生重力驱替作用; 在油藏温度下通过原油低温氧化把空气中的氧气消耗掉, 实现氮气驱或间接烟道气驱; 烟道气有85% 的N 2 , 15% 的CO 2 , 在注入压力下,易溶解于原油中, 发展为混相驱。 (3) 泡沫能够堵大不堵小, 堵水不堵油; 封堵高渗夹层, 泡沫与空气交替有效防止气窜, 达到调驱目的, 可较好驱扫残余油, 实现注水未波及驱油的效果, 提高原油驱替和波及效率。 (4) 泡沫能减低水和气的相对渗透率, 增加裂缝油藏及高渗夹层不均质油藏的水驱和气驱采收率,同时起泡剂本身是活性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能较大幅度地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 提高注入剂洗油效率, 从而提高油藏产油量和采收率。 (5) 空气泡沫驱综合了注气、泡沫两种驱替作用, 充分发挥泡沫驱和空气驱两种技术的优点, 能更大幅度提高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

高层建筑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设施技术规定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508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A Group Or Social Organ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 o Abide By The Rules Or Rules Of Action And Require Its Members To Abide By Them. Different Industries Have Their Own Specific Rules Of Ac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s According T o The Plan And Requirement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高层建筑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设施技术 规定通用范本

高层建筑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设施技术规 定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团体或社会组织中,需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并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都有其具体的做事规则,目的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满足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需要,结合重庆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含有住宅功能的商住楼、综合楼等除外)。 第三条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设施设计和施工除符合本设计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范及技术标准的规定。

CO2驱油技术

SCCO2超临界二氧化碳 气藏可作为CO2以超临界状态(SCCO2)稳定埋存的地质载体。但由于气藏中储存的有具有开发潜力的天然气,会影响SCCO2埋存的稳定性。 CO2储存采用低温低压储罐,常用温度、压力工作参数为-20℃、2.2MPa.就投资成本、操作工艺和保冷性能来讲,建议大罐采用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浇注成型保冷工艺,小罐采用真空粉末绝热保冷工艺。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不同的温度压力下,对应的饱和压力也不一样,当其压力低于它的饱和压力时,二氧化碳可为香槟酒提供气泡。当压力超过2.1MPa,且温度在-17℃以下或更低时,二氧化碳以稳定液体状态存在,适合运输和储存。假如温度足够低,在一定压力范围内,二氧化碳则以固态形式(干冰)存在。 纯二氧化碳临界温度31.11℃,临界压力为7.53MPa(或为1071psi)。在高于临界温度时,无论压力有多高,二氧化碳都以气态存在,而且密度与压力的关系成正相关系。 二氧化碳易溶于原油和水,在原油中的溶解度是在水中的4~9倍。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增加而降低,随水中的矿化度的增加而减少。在大部分混相驱中,油藏温度在临界温度之上,因此在油层中很难形成二氧化碳液态驱。 二氧化碳驱的种类 二氧化碳混相驱。混相驱油是在地层高退条件下,油中的轻质烃类分子被二氧化碳提取到气相中来,形成富含烃类的气相和溶解了二氧化碳的原油的液相两种状态。当压力达到足够高时,二氧化碳把原油中的轻质和中间组分提取后,原油溶剂沥青、石蜡的能力下降,这些重质成分将会从原油中析出,残留在原地,原油粘度大幅度下降,从而达到混相驱的目的。 混相驱油效率很高,条件允许时,可以使排驱剂所到之处的原油百分之百的采出。但要求混相压力很高,组成原油的轻质组分C2~C6含量很高,否则很难实现混相驱油。由于受地层破裂压力等条件的限制,混相驱替只适用于重度比较高的轻质油藏,同时在浅层、深层、致密层、高渗透层、碳酸盐层、砂岩中都有过应用的经验,总结起来,二氧化碳混相驱对开采下面几类油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a、水驱效果差的低渗透油藏;b、水驱完全枯竭的砂岩油藏;c、接近开采经济极限的深层、轻质油藏;d利用二氧化碳重力稳定混相驱开采多盐丘油藏。 (2)二氧化碳非混相驱。二氧化碳非混相驱的主要采油机理是降低原油的粘度,使原油体积膨胀,减少界面张力,对原油中轻烃汽化和油提。当地层及其

聚合物驱油技术机理及应用的综述

聚合物驱油技术机理及应用文献综述 目录 聚合物溶液种类及性质 (2) 聚合物驱油机理 (3)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因素 (4) 油层条件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因素1 (4) 聚合物条件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4 (5) 国内油田形成的聚合物驱主要技术 (7) 一类油层聚合物驱油技术 (7) 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技术 (9) 聚合物驱油技术应用效果 (10) 大庆油田北一区断西聚合物驱油工业性矿场试验效果 (10) 胜坨油田高温高盐油藏有机交联聚合物驱试注试验12 (12) 大港油田港西五区一断块聚合物驱油试验效果 (13) 参考文献 (15)

聚合物溶液种类及性质 驱油用的聚合物有下面几种,黄胞胶(天然),聚丙烯酰胺(PAM),梳形抗盐聚合物,疏水缔合聚合物等等1。 黄胞胶是一种由假黄单胞菌属发酵产生的单胞多糖,具有良好的增粘性、假塑性、颗粒稳定性。由于其凝胶强度较弱,不耐长期冲刷,以及弹性差、残余阻力系数小,现场试验驱油效果不好,还容易发生生物降解作用,因此调剖和三次采油现在不怎么样用,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聚丙烯酰胺是丙烯酰胺(AM)及其衍生物的均聚和共聚物的统称。产品有三种形式,水溶液胶体、粉状及胶乳,并可以有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等类型(油田一般用粉状阴离子型产品,再者是非离子,阳离子正在发展)。具有双键和酰胺基官能团,具有烯烃的聚合性能以及酰胺结构的性能。具有水解、霍夫曼降解、交联等反应属性。聚合物溶液应用过程中会发生氧化降解、自发水解、铁离子促进降解等化学反应,以及机械剪切降解和生物降解作用。经试验证明,粘度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水解度、浓度、温度、水质矿化度、流速有很多依赖性,基本上相对分子质量越高,水解度越小,浓度越大,温度越低,水质矿化度越小,流速越小,其粘度就越大。聚合物溶液在孔隙介质中流动特性有絮凝、粘弹等特性。聚丙烯酰胺的絮凝作用具有电荷中和和吸附絮凝两大因素,能降低聚合物在水中的有效浓度和粘度。通过稳态剪切流动和稳态剪切流动实验,证明了聚合物具有粘弹性,一定条件下随流速增加而发展,粘弹效应是聚合物溶液提高微观驱油效率重要机理。另外聚合物溶液的注入性差会导致注入压力上升,严重时将引起地层破坏,致使聚合物驱油失败。 普通聚丙烯酰胺耐温、抗盐性能差,为此有关专家研制出梳形抗盐聚合物,经过试验,其粘度、黏温性、增稠性、热稳定性都得到大大的提高,此类产品现已经成为普通聚合物的替代品。另外研制出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增粘及抗温、抗盐、抗剪切性能提高,但是其溶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计算公式

一、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是指将液体举升到地面的有效作功能量与系统输入能量之比,即抽油机的有效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i e p p =η 其中,抽油井的有效功率是指将井内液体举升到地面所需要的功率;抽油机的输入功率是指拖动机械采油设备的电动机总的消耗功率。抽油机的输入功率可由现场测试取得,抽油井的有效功率可由以下公式计算: Q·H·ρ·g P e =———————— 86400 式中:Pe ——有效功率,KW ; Q ——油井日产液量,m 3/d ; H ——有效扬程,m ; ρ——油井液体密度,t/m 3; g ——重力加速度,g=9.8m/s 2; 其中有效扬程: (Po —Pt )×1000 H=Hd + --———————— ρ·g 式中:Hd ————油井动液面深度,m; Po ————井口油压,MPa; Pt ————井口套压,MPa; 二、抽油机井平衡合格率 1、抽油机井平衡度 抽油机井稳定运行过程中,下冲程时的最大电流与上冲程时最大电流比值。(80-100%合理,小于80%欠平衡,大于100%超平衡)。 平衡度=(I 下行峰值/I 上行峰值) ×100% 采液用电单耗:油井采出每吨液的用电量,单位t

采液用电单耗=W/Q 式中:W—油井日耗电量,Kw;Q—油井日产液量,t3/d 2、抽油机井平衡度合格率: 抽油机井平衡度达标的井数占总开井数的比值。 抽油机井平衡度合格率=(S合格/S总)×100% 式中:S合格—抽油机井平衡度达标的井数; S总—抽油机开井总数。 三、抽油机井泵效 抽油机井的实际产液量与泵的理论排量的比值叫做泵效。η=(Q实/Q理)×100%; 式中:η—泵效(%) Q实—指核实日产液量(m3/d); Q理—泵理论排液量(m3/d); 其中:Q理=×10-3×S×N×D2 式中:S—冲程(m) N—冲数(n/m) D—泵径(mm); 四、采液用电单耗 油井采出每吨液的用电量,单位t 采液用电单耗=W/Q 式中:W—油井日耗电量,Kw;Q—油井日产液量,t3/d

浅谈中高渗油藏空气泡沫驱油机理

注空气泡沫驱油综合了空气驱与泡沫驱的优点,成本很低,安全可靠,它适用的油藏种类、深度、范围较为广泛,尤其适用于高含水、非均质严重、存在裂缝或大孔道的油藏,是相对较廉价、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三次采油方式之一。深入研究空气泡沫驱油机理,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空气泡沫驱油机理的认识,为空气泡沫驱矿场试验提供依据,对指导实际油田空气泡沫驱采油具有现实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注空气驱油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以来,提高采收率成为当今石油工业发展的热点。提高采收率项目,尤其是注空气驱油及其配套技术逐渐完善。1985年至今,美国对低渗轻质油油藏进行注空气二次和三次采油先导性试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技术成果,引起了广泛影响。 在国内,注空气驱油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庆油田、新疆油田和胜利油田对此项技术分别进行了实验性研究。2004年9月吐哈油田注空气可行性研究获得良好成果。由其突出的是胜利油田和中国石油大学合作立题,在室内进行了相关的机理研究试验和现场前期工作。 1.2华北油田现状分析 从华北油田开发现状看,注空气采油技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华北油田油藏部分属于中低渗透油藏,如何提高 这些油藏的开发水平,开发新区块,探 索新的可替代资源提高采收率的研究 工作刻不容缓。华北油田部分老油区也 急需开展三次采油工作,以寻找继注水 开发打后期的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 所以注空气驱油技术是华北油田这种 双低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是目 前挖掘低渗透剩余油最廉价、最有发展 前景的三次采油方法之一。 2注空气提高采收率 2.1适用条件 国内外研究及实践证明,适合注空 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条件如下:①油藏 岩石中最好含有粘土矿物和金属,催化 氧化反应;②地层条件中垂向变化和地 层倾角,对重力驱油起到双驱作用;③ 注空气泡沫驱油技术适用于进入注水 开发后期的各类油藏;④油藏原油的相 对密度要小于0.9340。油层深度越深, 温度越高,实施条件越好。高温高压能 提高氧气的利用率和混相能力。 2.2原油的氧化反应 注空气不但具有一般注气的作用, 而且具有氧化产生的其他效果—— —低 温氧化和烟道气驱。空气注入轻质油藏 后,氧气和原油发生低温氧化反应,氧 气被消耗,生成碳的氧化物,并且反应 产生的热量使油层温度有所升高,促使 轻质组分蒸发。因此,直接起驱替作用 的并不是空气,而是在油层内生成的 CO、CO2、以及由N2和轻烃组分等组成 的烟道气。原油氧化反应主要分两大 类:一是加氧反应:烃+氧一加氧化产 物。这里的加氧产物包括有机酸、乙醛、 烷基过氧化氢等。因为加氧反应常在 350℃以下发生,所以常称为低温氧化反 应。二是裂解反应:烃+氧一二氧化碳+ 水。 2.3轻质油藏注空气驱油机理 轻质油藏注空气驱油机理是多方 面和复杂的,对不同的特定油藏来说驱 油的主要因素也各不相同。主要原因有 以下几点:空气由于氧化反应而使得注 入气以N2为主,反应形成烟道气,产生 一定的热量。 2.3.1氧化反应过程 轻质油藏注空气过程根据原油与 氧气发生低温氧化的不同反应阶段,可 以划分为3个区域,不同区域具有以下 不同的特征: (1)氧化反应前缘区。是一个较大 的氧化带,在这里氧气与原油发生反应而 被消耗,氧气的浓度从21%逐渐降至0。 (2)氧化反应后缘区。为注入井附 近油藏带,该区被注入空气所驱替,部 分原油被氧化,剩余油饱和度较低,并 且不再耗氧。 (3)氧气未波及区。是位于氧化带 前方的一个较宽的烟道气驱带,为烟道 气以及少量轻质油组分驱油的过程。 当空气注入油藏后,油藏中的原油 饱和度很快降低,原油受到驱替,生成 浅谈中高渗油藏空气泡沫驱油机理 李楠田敏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 摘要:空气泡沫驱综合了空气驱油和泡沫驱油的双重优势,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提高采收率新方法,阐述了空气泡沫驱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注空气/空气泡沫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其安全性,空气 泡沫驱可用于中高渗油藏的调驱或驱油,效果较好。指出对注空气泡沫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相关油田的应 用与推广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空气泡沫;低温氧化;驱油机理;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TE357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0-05-28 应用技术 185 P I ONEERING WITH SCIENCE&TECHNOLOGY MONTHLY NO.82010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计算公式

机采系统节能指标 一、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是指将液体举升到地面的有效作功能量与系统输入能量之比,即抽油机的有效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P e P i 其中,抽油井的有效功率是指将井内液体举升到地面所需要的功率;抽油机的输入功率是指拖动机械采油设备的电动机总的消耗功率。抽油机的输入功率可由现场测试取得,抽油井的有效功率可由以下公式计算: Q, H- p - g P e= ----------------------------- 86400 式中:P e——有效功率,KVV Q-一油井日产液量,m3/d ; H—有效扬程,m P——油井液体密度,t/m3; g --- 重力加速度,g=9.8m/s2; 其中有效扬程: (P L Pt)x 1000 H=Hd + - ------------------------ P - g 式中:H ------------ 油井动液面深度,m; P ------------ 井口油压,MPa; Pt ---------- 井口套压,MPa; 二、抽油机井平■衡合格率 1、抽油机井平■衡度 抽油机井稳定运行过程中,下冲程时的最大电流与上冲程时 最大电流比值。(80-100%合理,小于80%欠平衡,大于100%? 平衡)

平衡度=(I下行峰值/I上行峰值)X 100% 采液用电单耗:油片采出每吨液的用电量,单位Kw.h/t 采液用电单耗=W/Q 式中:M油井日耗电量,Kw, CH油井日产液量,t3/d 2、抽油机井平■衡度合格率: 抽油机井平衡度达标的井数占总开井数的比值。 抽油机井平衡度合格率=(S合格/S总)X 100% 式中:S合格一抽油机井平衡度达标的井数; S总一抽油机开井总数。 三、抽油机井泵效 抽油机井的实际产液量与泵的理论排量的比值叫做泵效。 = (Q实/Q 理)X 100% T] 式中:门一泵效(%) Q实一指核实日产液量(m3/d); Q理一泵理论排液量(m3/d); 其中:Q理=1.1304 x 10一3 x Sx NX D 式中:S一冲程(m) N 一冲数(n/m) D —泵径(mm); 四、米液用电单耗 油片采出每吨液的用电量,单位Kw.h/t 采液用电单耗=W/Q 式中:M油井日耗电量,K^『油井日产液量,t3/d

空气泡沫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

空气泡沫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研究生作业 摘要:分析空气泡沫在油藏孔隙尺度上的渗流特性和驱油过程。观察分析了空气泡沫的生成、运移、破灭及再生过程以及微观尺度上的驱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泡沫综合了注气、活性水、泡沫三种驱替作用,具有堵塞大孔隙而不堵小空隙、封堵水而不堵油的特点。泡沫可以较好地驱扫残余油,封堵高渗夹层,泡沫与空气交替有效防止气窜,达到调驱的目的。泡沫驱油的微观机理主要体现在不仅扩大了微观波及体积而且提高了微观采油效率。 注空气驱油技术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注空气驱油气体来源 广,不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气源丰富,成本廉价,氧化反应产生的热效应也可增加采收率,但对我国大多非均质薄层、无倾角的水平地层来说,由于气窜和粘性指进,单纯注空气的驱油效率受到限制,并导致氧气窜到油井引起一些安全隐患。禾I」用泡沫能降低水和气的相对渗透率,增加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可大幅度提高油藏采收率,但是泡沫驱中泡沫稳定性严重影响了泡沫驱的发展,其影响范围为井筒周围不超过100米的范围,而且泡沫中表面活性剂易被大量吸附在岩石表面,增加了泡沫的作业成本。因此,注空气泡沫能充分发挥泡沫和空气驱两种技术的优点,用泡沫作为调剖剂,空气作为驱油剂,既能大规模注入提高地层压力,又能有效避免水窜和气窜问题,从而提高单井产油量、驱油效率以及采收率,成本很低,安全可靠,具有较强实际应用价值,是非均质强、高含水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最具发展前景的三次采油方式之一。 1空气泡沫驱技术的起源 泡沫流体应用于油田,在国内外已有4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泡沫驱为了防止因注气的气体粘度过低而导致发生过早气窜的现象,只是简单的加活性剂水溶液进行处理。但在实践中由于常规泡沫稳定性较差,阻碍了它的推广应用。空气

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

1. 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在驱替方程中如何表征 在注入水中添加表面活性物质可改善常规注水的采收率,其主要机理如下: (1)向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明显地降低油水接触面上的表面张力,油滴更容易变形,结果降低了将其排出孔隙喉道必需的功,同时也增加了原油在地层中的流速。 (2)使选择性润湿接触角变小,使岩石颗粒表面水润湿性加强,即使岩石更加亲水。 (3)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能够清洗掉以薄膜形式覆盖在岩石表面的原油,使得这些油膜破裂并被冲洗出来。表面活性剂可以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取代原油在岩石上形成牢固吸附层的那部分活性原油组份,使原油不易束缚在岩石上。 (4)表面活性剂使地层孔隙毛管中的弯液面发生变形,加强毛管力作用,增强了水利用毛管渗吸进入饱和有原油的孔隙介质的深度以及渗吸的速度。 (5)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原油在水中弥散作用加强,不但使油滴逐渐变小,而且增强了这种原油分散体的稳定性,从而使油滴重新合并以及在岩石表面上粘附机率大大减少,导致相渗曲线右移现象,即向水润湿方面移动,表明残余油饱和度下降。 (6)表面活性剂能吸附到结构性原油的某些组份上,并减弱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使原油粘度下降。 综上所述,表面活性剂主要作用在油水界面处及岩石表面处,即在油水界面处降低界面张力,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二者的共同作用提高采收率。以一单元体表征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流动过程。 考虑一单元体,如图所示,宽为b ,高为H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流速为v w ,含水饱和度为S w ,表面活性剂浓度为C 。则 d t 时间内流入单元体中的表面活性剂量为:w v bHCdt d t 时间内流出单元体的表面活性剂量为:()d d d w w v C v bHC t bH x t x ?+? d t 时间内单元体水中表面活性剂增量为:()d d w S C bH x t x φ?? d t 时间内单元体中表面活性剂吸附量为:d d A bH x t x ?? 其中,A 为单元体中表面活性剂量。 根据物质平衡条件:流入量?流出量=水中表面活性剂增量+吸附量。其中,水中表面活性剂增量为单元体中水中的表面活性剂的量,作用在油水界面处;吸附量为吸附在岩石表面及结构性原油的某些组分上。二者共同构成了表面活性剂在单元体中的滞留量。根据此物质平衡条件,可得方程: ()()d [d d d ]d d d d w w w w v C S C A v bHC t v bHC t bH x t bH x t bH x t x x x φ???-+=+??? 化简得: d w v bHC t d x t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计算公式word精品

机采系统节能指标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是指将液体举升到地面的有效作功能量与系统输入能量之比,即抽油机的有效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P i 其中,抽油井的有效功率是指将井内液体举升到地面所需要的功率;抽油机的输入功率是指拖动机械采油设备的电动机总的消耗功率。抽油机的输入功率可由现 场测试取得,抽油井的有效功率可由以下公式计算: Q? H- p ?g P e= ------------------- 86400 式中:P e——有效功率,KW; Q油井日产液量,vn/d ; H—有效扬程,m 3 p ――油井液体密度,t/m ; g --- 重力加速度,g=9.8m/s ; 其中有效扬程: (Po- Pt )x 1000 H=Hd + - ------------------------ p ?g 式中:H ------------ 油井动液面深度,m; Po ---------- 井口油压,MPa; Pt ----------- 井口套压,MPa; 二、抽油机井平衡合格率 1、抽油机井平衡度 抽油机井稳定运行过程中,下冲程时的最大电流与上冲程时 最大电流比值。(80-100%合理,小于80%欠平衡,大于100%超平衡)

平衡度=(1下行峰值/I上行峰值)x 100% 采液用电单耗:油井采出每吨液的用电量,单位Kw.h/t 采液用电单耗=W/Q 式中:W—油井日耗电量,Kw Q-油井日产液量,t3/d 2、抽油机井平衡度合格率:抽油机井平衡度达标的井数占总开井数的比值。 抽油机井平衡度合格率=(S合格/S总)X 100% 式中:S合格一抽油机井平衡度达标的井数; S 总—抽油机开井总数。 三、抽油机井泵效抽油机井的实际产液量与泵的理论排量的比值叫做泵效。 n = (Q实/Q 理)X 100% 式中:n—泵效(%) Q实一指核实日产液量(m3/d); Q理一泵理论排液量(m3/d); 其中:Q理=1.1304 X 10-3X S X NX D2 式中:S—冲程(m) N —冲数(n/m) D —泵径(mm); 四、采液用电单耗 油井采出每吨液的用电量,单位Kw.h/t 采液用电单耗=W/Q 式中:W—油井日耗电量,Kw Q-油井日产液量,t3/d

聚合物驱油机理

1、聚合物溶液的流度控制作用 聚合物溶液的流度控制作用是聚合物驱油的重要机理之一,对于均质油层,在通常水驱油条件下,由于注入水的粘度往往低于原油粘度,驱油过程中油水流度比 不合理,导致采出液中含水率上升很快,过早地达到采油经济所允许的极限含水率的结果,使得实际获得的驱油效率远远小于极限驱油效率。向油层注入聚合物的结果,可使驱油过程中的油水流度比大大改善,从而延缓了采出液中的含水上 升速度,使实际驱油效率更接近极限驱油效率,甚至达到极限驱油效率。 在水驱油条件下,水突破油层后采出液中油的分流量为: KKro 入0 110 fo X w 入 KKrw KKro 1W (10 该式经简化得出: 1 fo 1 o ?Krw w Kro

2、聚合物溶液的调剖作用 调整吸水剖面,扩大波及体积,是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的另一项重要机理。 因 为在聚 合物的调剖作用下,油层水淹体积的扩大,将在油层的未见水层段中采出 无水原油。这就是说,油层水淹孔隙体积扩大多少,采出油的体积也就增加多少。 聚合物的调剖作用只有在油层剖面上存在渗透率的非均质状态时才能发生。 对于这类油层,在通常水驱条件下往往发生注入水沿不同渗透率层段推进不均匀 现象。高渗透率层段注入水推进快,低渗透率层段注入水推进慢。加上注入水的 粘度往往低于原油粘度,水驱油过程中高流度流体取代低流度流体的结果, 导致 注入水推进不均匀的程度加剧,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会出现高渗透率层段早巳被注 入水所突破,而低渗透率层段注入水推进距离仍然很小的情况, 致使低渗透率层 段原油不能得到有效的开采。 在不考虑重力影响的前提下,我们可以给出高渗透率层段水突破之前任一注 水阶段时两层段间吸水量之比: K1Krw1 K1Kro1 —Krw1 w Kro1 q1 1 w 0 K1? q 2 2 K2Krw 2 K2Kro 2 K2 ' —Krw2 Kro2 K1> K2 w 0 w

氮气泡沫驱机理

一、氮气泡沫驱简介 我国现已发现的油田大部分属于陆相沉积储层,受地层非均质性及不利水油流度比的影响,水驱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而对于低渗、超低渗油藏,注水压力高,开采难度大,该类油藏普遍采取压裂措施,压裂后产量快速上升,但有效生产周期较短,表现为含水率快速上升,产油量快速降低。 与CO2和空气相比,氮气具有较高的压缩系数和弹性能量,且为惰性气体,无生产安全隐患。氮气密度小,在地层中可向油藏高部位运移,在高部位形成次生气顶,增加了油藏的弹性能。另外,氮气分子比水分子小很多,可以进入原来水驱不能进入的油藏基质,将基质内的原油挤压、驱替出油藏,从而提高了采收率。但受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氮气更易沿高渗透层窜进,造成生产井产气量高,氮气含量高。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对生产井气体正常使用造成一系列影响。 氮气泡沫驱是近年来国内比较成熟的技术,泡沫在地层中具有较高的视黏度,遇油消泡、遇水稳定,在含水饱和度较高的部位具有较高的渗流阻力,封堵能力随着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可以有效增加中低渗透部位的驱替强度,同时发泡剂一般都是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因此,泡沫调驱既可以改善波及效率,也可以提高驱油效率。 二、氮气泡沫微观渗流阻力分析 泡沫在多孔介质中产生的渗流阻力本质上是泡沫在孔道中产生的毛细管效应附加阻力。根据气泡在多孔介质中的存在状态,主要可以分为以下3种情况。 (1)液体近壁边界层引起的附加阻力 由于固体表面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靠近固体表面的水层具有不同于自由水的性质,这一水层称为静水边界层。 考虑固体表面的微观结构和水分子的结构与性质,可以清楚地知道润湿实际上是水分子(偶极子)时固体表面的吸附形成的水化作用。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固体表面的不饱和键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极性,水分子受到固体表面的作用并在固体表面形成紧贴于表面的水层,即静水边界层。静水边界层中,水分子是有秩序排列的,它们与普通自由水分子的随机稀疏排列不同。最靠近固体表面的第一层水分子,受表面键能吸引最强,排列得最为整齐严密。随着键能和表面势能影响的减弱,离表面较远的各层水分子的排列秩序逐渐渴乱。表面键能作用不能达到的距离处,水分子已为普通水分

碱驱驱油机理

碱驱驱油机理:1降低界面机理:NaOH.Na2CO3在水中解离出来0H,碱能与石油中的有机酸反应生成便面或新物质,活性剂聚集在油水界面4油层从地层表面被洗下来提高了洗油能力,根据ER=EdXEs洗油效率Ed提高采油效率ER提高.2乳化机理: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在一般7—18范围,它在水界面吸附可形成水包油的乳状液当d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计算公式复习课程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计 算公式

机采系统节能指标 一、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是指将液体举升到地面的有效作功能量与系统输入能量之比,即抽油机的有效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i e p p =η 其中,抽油井的有效功率是指将井内液体举升到地面所需要的功率;抽油机的输入功率是指拖动机械采油设备的电动机总的消耗功率。抽油机的输入功率可由现场测试取得,抽油井的有效功率可由以下公式计算: Q·H·ρ·g P e =———————— 86400 式中:Pe ——有效功率,KW ; Q ——油井日产液量,m 3/d ; H ——有效扬程,m ; ρ——油井液体密度,t/m 3; g ——重力加速度,g=9.8m/s 2; 其中有效扬程: (Po —Pt )×1000 H=Hd + --———————— ρ·g 式中:Hd ————油井动液面深度,m; Po ————井口油压,MPa; Pt ————井口套压,MPa; 二、抽油机井平衡合格率 1、抽油机井平衡度 抽油机井稳定运行过程中,下冲程时的最大电流与上冲程 时最大电流比值。(80-100%合理,小于80%欠平衡,大于100%超平衡)。

平衡度=(I下行峰值/I上行峰值) ×100% 采液用电单耗:油井采出每吨液的用电量,单位Kw.h/t 采液用电单耗=W/Q 式中:W—油井日耗电量,Kw;Q—油井日产液量,t3/d 2、抽油机井平衡度合格率: 抽油机井平衡度达标的井数占总开井数的比值。 抽油机井平衡度合格率=(S合格/S总)×100% 式中:S合格—抽油机井平衡度达标的井数; S总—抽油机开井总数。 三、抽油机井泵效 抽油机井的实际产液量与泵的理论排量的比值叫做泵效。η=(Q实/Q理)×100%; 式中:η—泵效(%) Q实—指核实日产液量(m3/d); Q理—泵理论排液量(m3/d); 其中:Q理=1.1304×10-3×S×N×D2 式中:S—冲程(m) N—冲数(n/m) D—泵径(mm); 四、采液用电单耗 油井采出每吨液的用电量,单位Kw.h/t 采液用电单耗=W/Q 式中:W—油井日耗电量,Kw;Q—油井日产液量,t3/d

如何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文档

如何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科学化管理的是提高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有效手段。针对降低抽油机生产能耗,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优化生产管理方式是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有效方法。只要把日常工作做严,做细,原因分析清楚,措施实施得当,就能实现从管理要效益,油井系统效率得到提高的目的。 、影响因素 2017年我区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测试220 口井,平均单井系统效率为22.759%。其中,系统效率低于平均值的有119 口井,比例超过54%,系统效率相对较低。原因有以下几种: 1、抽汲参数不合理,符合上调参、下调参条件的没能及时 调整,该类井占近35%的比例。 2、方案设计管理不到位,一些优化的参数,采取的措施没 能及时进行调整,该类井占近10%。 3、漏失井的影响,有部分井由于管柱、泵的原因,出现少 量漏失,造成产液量下降,举升高度减少,该类进占近20%。 4、其它因素影响,包括皮带的传动效率低,冲程损失大, 不平衡运转和出沙、结蜡因素等,该类井占近35%。 二、强化技术管理 1、实施动态管理,优化参数运行,提高单井系统效率 由于油井生产的动态化,参数管理成为重要,及时合理的调

整,不仅改善泵况,对提高油井系统效率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根据油井生产数据动态变化,及时地进行参数调整,但无论上调参还是下调参,必须遵循合理沉没度的规律,也就是说,在通过提高泵效,提高系统效率的方式上,参数和泵效并非性关系,随着有效扬程的增加,泵效增加的趋势逐渐变缓,直到达到最大。 合理沉没度的确定一般定为300-400 米,单井合理举升高度可由公式进行计算。 2、优化作业井方案设计 优化方案设计,不仅可以有效延长油井的泵周期,同时通过设计过程中的方案调整,还可以有效提高油井的系统效率。近几年来,加大了检泵井的方案优化力度,换泵同步实施和优先泵挂深度。防护措施上也相应地采取油管锚定和低沉没度井热洗质量,跟踪措施井措施后生产情况,效果明显,减少一次性投入,延长油井检泵周期的同时,油井的系统效率也有所增加。 1)检抽泵井。通过加强方案设计管理,实施检换泵同步施工35口井,其中检换小泵15 口井,检换大泵20口井,通过 方案设计过程中合理的参数调整,措施效果明显,系统效率也有所增加。资料对比35 口井,单井产液时上升17.8 吨,举升高度增加了111.2 米。系统效率上升了8.21 个百分点。检换小泵井,单井产液量上升3.6 吨,举升高度下降了102.3 米,系统效率上升了1.98 个百分点,吨液百米耗电减少0.369 千瓦时。 2)优化泵挂。优选泵挂深度不仅改善泵的工况,同时也 改善了抽油机驴头悬点受力情况,特别是上提泵挂井,节电效果明显。针对含水相对较高的井上提泵挂9 口井,对比9 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