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病学课件 1 Introduction_

流行病学课件 1 Introduction_

流行病学83350讲解学习

学习资料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其定义包涵的四个基本点:1.研究对象是从群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2.研究的疾病不限于传染病,包括各种各样的疾病。 3.着重点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4.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消灭疾病和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社区流行病学是用流行病学的方法来研究社区人群的健康。它是通过对社区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自然环境、机体和社会影响因素的研究,探索疾病病因、开展疾病防治、改善人群健康、建立和评价疾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的一门科学。 社区流行病学的用途:1.对社区和人群健康作出诊断。 2.探讨病因及影响因素。 3.疾病监测。4.疾病的自然史。5.评价疾病防治的效果。 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在地区、时间和人群(简称疾病的三间分布)中的存在方式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发病率是表示特定人群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一年)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期间某人群某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 罹患率常用来恒量人群中在较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 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同期间暴露人口数*K 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值。 患病率=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得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数*K 患病率分为时点患病率和期间患病率。 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发病率和病程。 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感染率是指在检查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的比例。 感染率=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100% 续发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它是反映传染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 续发率=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易感接触者总数*100% 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一年)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死亡率=某时期内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间内患病的人群中因该病儿死亡者的比值。 病死率=某时期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换某病人数*100% 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是指在随访期末仍存活的病例数与随访病例的总数之比。 N年存活率=随访n年后存活的病例数/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100% 疾病的流行强度:1.散发。 2.暴发。3.流行。 散发是指某病在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子人群中散发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形成散发的原因:1.某病在当地常年流行,居民有一定的免疫力或因疫苗接种维持人群一定的免疫水平。2.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3.传播机制难以实现的传染病。4.潜伏期长的传染病。 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呃患者。流行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疾病的分布特征:一,地区的分布。1.疾病在国家间与国家内的分布。2.疾病的城乡分布。 3.疾病的地方性。(1)统计地方性。(2)自然地方性。(3)自然疫源性。二,时间的分布。1.短期波动。2.季节性。3.周期性。 4.长期变异。三,人群的分布。1.性别。2.年龄。3.种族与民族。4.职业分布。 5.社会阶层。 6.婚姻与家庭。 7.行为。 8.流行人口。 仅供学习与参考

学习流行病学心得体会

学习流行病学心得体会 篇一:医院感染培训心得体会 (2) - 副本 医院感染岗位培训心得体会 在我们院领导的支持下,我有幸参加了第九届医院感染岗位培训。听到来自各地院感专家的专题讲座,让我真正懂得了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改变了对院感工作的价值观。 三天的院感年会,每一个专家的授课都是那么生动令人受鼓舞。在精彩的课堂上我感受到院感前辈对院感工作付出的心血与努力,以及他们对院感工作的那种责任感,那种严谨,执着和热情。这也使我对院感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李六乙老师的讲课,都是他亲自工作的体会,为了控制医院感染推动手卫生他跟大家作了真实的榜样。接下来一周理论的学习,每一位老师都是从自身的实际工作中对院感工作细细的讲解,使我更加认识了院感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我们的老前辈史广鸿老师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从基层医院的实际工作开始讲,我知道到了医院感染科职责及任务,知道了自己今后怎样开展工作。也是我对以后的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周的学习是那么的短暂,我知道自己理论知识掌握的那么少,让我对医院感染产生深深的敬畏。如:血液传播的艾滋并梅毒、SARA、事件等等,诸多实例的讲述,带动了大家投入到医院感染的控制监测和干预、医院感染爆

发的处理流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内容的掌握。 不知不觉中一周的理论学习结束了,我又来到安徽省立医院进行实践培训,谢主任是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前辈,有着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实践技能,她把省立医院院感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介绍给我们,从书面到实例,从实验室到临床,从普通科室到重点部门,从大气候到小环境,把院感管理检查及监测讲得全面透彻,让我们对院感管理更有了深入的了解。在这培训的过程中,让我明确了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不仅要做好外源性感染的预防,而且要加强内源性感染的预防措施。掌握了判断院内感染的原则,能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干预,加强防范措施,控制院感大的爆发。院感专家和老师们还带领我们参观聊重点科室:供应室、内镜室、血透室、手术室、新生儿室、重症医学监护科等重点科室,老师将这些科室的流程、布局、管理重点、监测内容一一讲解,并和大家互动,指导我们如何监测、如何管理,遇到问题如何解决……还带领我们下到:妇产科、肿瘤科、干部病房等临床科室进行实地检查,从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到院感病例的上报,从手卫生到环境学监测,从消毒隔离到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详细讲解和指导,让我们真正地掌握了医院感染管理知识。通过这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我熟悉医院感

流行病学期末试题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课程类别:必修[√]选修[ ] 使用班级: 考试方式:开卷[]闭卷[√]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姓名:流行病学参考答案 班级: 考试时间:2007 年 5 月30 日 学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C) A、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 B、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 C、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 D、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 E、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 2.为了调查广州市初中生近视情况,将全市中学按照学校等级(省重点、市重点和普通学校)分成好、中、差三层,每层抽出若干学校。将抽到的学校按年级分成三层,每个年级抽取若干班,对抽到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和检查。这种抽样方法称为:(E) A、系统抽样 B、整群抽样 C、分层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多级抽样 3.队列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C) A、混杂偏倚 B、信息偏倚 C、失访偏倚 D、选择偏倚 E、入院率偏倚4.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A) A、散发、流行和爆发 B、季节性、散发和周期性 C、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和周期性 D、长期趋势、流行和爆发 E、散发、爆发和长期趋势 5.1940年4月,某地80人出席了在教堂举行的晚餐,第二天有46人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体温正常,被诊断为胃肠炎。这个事件可以称为:(E) A、epidemic B、sporadic C、rapid fluctuation D、secular trend E、outbreak 5.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是指:(C) A、病因、宿主、环境 B、传染源、宿主、环境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机制 E、生物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7.某个(些)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称为:(C) A、信息偏倚 B、失访偏倚 C、混杂偏倚

流行病学思考题

一、绪论 1.目前我国的流行病学定义是什么?该定义包含哪些特征? 2.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3.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4.简述流行病学的主要应用领域 5.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以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二、疾病的分布 1.发病率与患病率有何联系和区别?使用发病率时应注意什么 2.若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和民族差异,其原因有哪些? 3.某地人口及其年龄、性别构成稳定,经三年观察,某病发病率逐年下降而患病率略有升高,可能是什么原因? 4.若某病分布呈现出家族聚集性,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三、描述性研究 1.简述现况研究的特点 2.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哪些? 3.生态学研究的局限性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4.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5.现况调查研究的实施主要有哪些步骤? 四、队列研究 1.什么是队列研究?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2.简述队列研究优缺点 3.试述队列研究的便倚及其防止 4.在一项关于吸烟与肺癌的队列研究中,获得如下资料:吸烟组肺癌的发病率为51.0/10万人年,非吸烟组的肺癌发病率为 5.0/10万人年,而一般人群(全人群)的肺癌发病率为21.0/10万人年。请据此计算吸烟暴露对肺癌发病的各项效应指标,并对其结果作出解释与评价。 五、病例对照研究 1.试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何谓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其含义是什么? 3.什么叫配比?什么叫匹配过度?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如何正确进行配比? 4.如何正确理解、分析和解释OR值? 六、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1.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2.什么是真实验和类实验?真实验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3.现场试验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是什么? 4.什么叫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5.影响实验流行病学样本估计的因素有哪几点? 七、理论流行病学 1.什么叫理论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数学模型有什么用途? 2.流行病学数学模型抽象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3.建立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4.试述理论流行病学在控制传染病中的重要意义。

伤害流行病学

伤害流行病学(Injury epidemiology ) 概述 一定义及内涵: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伤害定义是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在机体组织无法耐受的水平上,所造成的组织损伤或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我国伤害的操作性定义 到医疗机构诊治,诊断为某一种伤害 由家人、老师或其他人作紧急处置或看护 因伤请假半天以上 伤害的分类 按照造成伤害的意图分类: 意外伤害 自杀与自伤 暴力与他杀 意外伤害 是指无目的性、无意识地伤害,主要包括车祸、跌落、烧烫伤、中毒、溺水、切割伤、医疗事故 自杀 暴力 是由他人有意识的加害而造成的伤害,包括家庭暴力,虐待儿童、强奸、他杀、斗殴等 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按照伤害发生的地点分类 机动车 劳动场所 家庭 公共场所 车祸 家庭暴力 职业性伤害 发生在公共场所最常见的死因是溺水 按照伤害的性质分类 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两种体系: 根据伤害发生的外部原因或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伤害发生的部位进行分类 (三)按照伤害的性质分类 1. 国际疾病分类 中国CCD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分类 伤害流行病学(injury epidemiology) 运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描述伤害的发生频率及其分布,分析伤害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提出干预和防制措施,并对措施效果做出评价的一门流行病学分支学科。伤害流行病学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重点需要和优先安排,阐明分布,明确因果关系,制定控制策略。伤害的危害 1.伤害是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 全球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伤害,伤害死亡占年龄调整死亡率,发达国家为7.6%,发展国家为10.7%,在各国的死因顺位排列中伤害位居第4~5位。我国的伤害死亡率为65.24/10万,每年大约有70万人死于各类伤害,伤害死亡占全部死亡的11%。 1990年世界主要死因构成(%) 1996年我国部分城乡前5位死因的死亡率和构成比 伤害的危害 2.低年龄人群的首位死因: 伤害是美国0-44岁人口首位死因。 我国1990-1995年疾病监测显示,35岁以下人口中51%的死亡为伤害死亡,而伤害的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占全部PYLL的24%。 伤害的危害 3.多发、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特点: 美国每年8万人因伤致残,车祸伤害导致6000例 截瘫。 我国肢体残疾中26.14%是由意外伤害所致。 1996年全世界53个国家数据显示,每年自杀死亡 约占全部伤害死亡的16%。 据WHO统计,2000年全球约有100万人口自杀, 我国2000年城市自杀死亡率为5.96/10万,农村为 20.88/10万。 伤害的危害 4.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 劳动力人口健康丧失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伤害本 身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美国伤害导致的医 疗花费占总医疗花费的12%,约2 600亿美元。 我国1990~1995年的疾病监测显示,伤害疾病负 担占全部疾病负担的17%。世界银行估计中国每 年约有2000万因伤害需要急诊处置和入院治疗者。 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 1.摸清我国伤害发生的频率、种类和分布特点。 2.收集、整理和分析伤害发生率、死亡率、潜在 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 建立全国或地区性伤害监测系统。 3.进行伤害原因或影响因素的研究,寻找伤害的 主要危险因素。开展伤害的防制工作。 4. 进行伤害干预研究。减少社会经济负担。 第二节伤害的分布特征 全球分布特征 1, 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报告,全球每年有500余 万人死于伤害,占全部死亡的1/10。

(医学)流行病学课件总结.doc

(医学)流行病学课件总结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数理,…,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1.群体观点2.比较的观点3.概率论的观点,2,,病因研究方法,(一)建立病因假设应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帮助提出病因假设。 逻辑推理方法:求异法、求同法、共变法、类推法、排除法(二)检验病因假设应用分析性研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三)证实病因假设应用实验性研究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证实病因假设。 ,3,因果推断,,暴露与疾病存在统计学联系,只说明两者的联系排除了随机误差的干扰,并不一定存在因果联系。 (一)排除虚假联系和间接联系(二)判断因果联系,病因模型,1.三角模型2.轮状模型3.病因网络,因果联系方式,1.单因单果2.单因多果3.多因单果4.多因多果,4,因果推断的标准1.联系的时间顺序(必要条件)2.联系的强度:RR、OR3.联系的特异性:暴露与疾病一对一、联系强度大 4.联系的一致性(重复性)5.剂量-反应关系6.分布的一致性7.联系的合理性(生物学言之有理)8.实验证据:动物实验、人群实验,5,二、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指标,(一)率和比的概念,2.比,1.率,(二)疾病指标,1.发病率,6,2.罹患率: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与发病率的区别:罹患率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 ,3.患病率,4.感染率,7,5.续发率,(三)死亡指标1.死亡率粗死

亡率、死亡专率,2.病死率,用途:通常用于急性传染病,8,3.存活率,用途:常用于评价某些慢性病如癌症、心血管病等的远期疗效。 ,应用该指标时,应确定随访开始日期和截止日期。 ,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1.散发(sporadic):适用于较大范围的地区2.流行(epidemic):大流行,隐性流行3.暴发(outbreak):短时间:该病的最长潜伏期,9,疾病的分布(一)疾病的地区分布描述疾病地区分布的术语(1)地方性(endemic)①统计地方性②自然地方性③自然疫源性(2)输入性疾病(外来性疾病)(二)疾病的时间分布1.短期波动2.季节性3.周期性4.长期趋势,10,(三)疾病的人群分布1.年龄分布分析年龄分布的方法:①横断面分析(crosssectionalanalysis):特别适用于潜伏期短和病程短的急性病。 ②出生队列分析(birthcohortanalysis):适用于评价慢性疾病年龄分布的长期变化趋势。 2.性别分布 3.职业分布 4.种族和民族分布 5.社会阶层分布 6.婚姻状况分布 7.行为分布,11,(四)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1.地区和时间分布的综合2.地区和年龄分布的综合3.时间和年龄分布的综合4.“三间”分布的综合移民流行病学,12,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是最经典的流行病学方法,常常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也是分析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 ,主要信息来源:1.常规收集的数据;2.特殊调查资料。 类型:1.个例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2.生态学研究(相关性研究)3.现况调查(横断面研究)个例调查主要用于传染病或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题集(DOC)(汇编)

流行病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C) A、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 B、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 C、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 D、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 E、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 2.为了调查广州市初中生近视情况,将全市中学按照学校等级(省重点、市重点和 普通学校)分成好、中、差三层,每层抽出若干学校。将抽到的学校按年级分 成三层,每个年级抽取若干班,对抽到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和检查。这种 抽样方法称为:(E) A、系统抽样 B、整群抽样 C、分层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多级抽样 3.队列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C) A、混杂偏倚 B、信息偏倚 C、失访偏倚 D、选择偏倚 E、入院率偏倚 4.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A) A、散发、流行和爆发 B、季节性、散发和周期性 C、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和周期性 D、长期趋势、流行和爆发 E、散发、爆发和长期趋势 5.1940年4月,某地80人出席了在教堂举行的晚餐,第二天有46人出现了恶心、 呕吐、腹泻和腹痛,体温正常,被诊断为胃肠炎。这个事件可以称为:(E) A、epidemic B、sporadic C、rapid fluctuation D、secular trend E、outbreak 6.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是指:(C) A、病因、宿主、环境 B、传染源、宿主、环境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机制 E、生物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7.某个(些)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称为:(C)

A、信息偏倚 B、失访偏倚 C、混杂偏倚 D、选择偏倚 E、随机误差 8.在40岁以上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定期筛查血压、血脂,询问心绞痛病史,这 属于:(B) A、一级预防措施 B、二级预防措施 C、三级预防措施 D、疾病诊断措施 E、疾病治疗措施9.某县有10万人口,2001年12月31日登记的结核病人有400人,而2002年共发生 结核300人。2002年因各种疾病死亡1000人,其中有60人死于肺结核。请问该 县2002年总死亡率为:(D) A、300/10万 B、60/1000 C、60/10万 D、1000/10万 E、资料不足,不能计算 10.根据上述资料,结核的病死率为:(C) A、60/300 B、60/400 C、60/700 D、60/1000 E、60/10万 11.在某病的高危人群中开展定点、定时的监测,称为:(C) A、主动监测 B、漏报调查 C、哨点监测 D、被动监测 E、以上都不是 12.下列哪一个因素与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估计无关?(B) A、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 B、研究疾病的发病率 C、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 D、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 E、该因素预期引起的相对危险度或比值比13.胰岛素对治疗糖尿病有效,但不能治愈糖尿病,此时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C) A、糖尿病患病率减少 B、糖尿病发病率减少 C、糖尿病患病率增加 D、糖尿病发病率增加 E、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降低 14.疫苗的预防效果的评价用下列哪种方法?(D) A、病例对照研究B、队列研究 C、现况调查 D、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E、以上方法均不行15.英国医生的肺癌死亡率为80/10万,其中重度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C) A、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 B、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 C、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 D、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 E、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 2.为了调查广州市初中生近视情况,将全市中学按照学校等级(省重点、市重点和 普通学校)分成好、中、差三层,每层抽出若干学校。将抽到的学校按年级分 成三层,每个年级抽取若干班,对抽到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和检查。这种 抽样方法称为:(E) A、系统抽样 B、整群抽样 C、分层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多级抽样 3.队列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C) A、混杂偏倚 B、信息偏倚 C、失访偏倚 D、选择偏倚 E、入院率偏倚4.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A) A、散发、流行和爆发 B、季节性、散发和周期性 C、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和周期性 D、长期趋势、流行和爆发 E、散发、爆发和长期趋势 5.1940年4月,某地80人出席了在教堂举行的晚餐,第二天有46人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体温正常,被诊断为胃肠炎。这个事件可以称为:(E) A、epidemic B、sporadic C、rapid fluctuation D、secular trend E、outbreak 6.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是指:(C) A、病因、宿主、环境 B、传染源、宿主、环境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机制 E、生物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7.某个(些)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称为:(C) A、信息偏倚B、失访偏倚C、混杂偏倚 D、选择偏倚 E、随机误差 8.在40岁以上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定期筛查血压、血脂,询问心绞痛病史,这属于:(B) A、一级预防措施 B、二级预防措施 C、三级预防措施 D、疾病诊断措施 E、疾病治疗措施 9.某县有10万人口,2001年12月31日登记的结核病人有400人,而2002年共发生结核300人。2002年因各种疾病死亡1000人,其中有60人死于肺结核。请问该 县2002年总死亡率为:(D) A、300/10万 B、60/1000 C、60/10万 D、1000/10万 E、资料不足,不能计算 10.根据上述资料,结核的病死率为:(C) A、60/300 B、60/400 C、60/700 D、60/1000 E、60/10万 11.在某病的高危人群中开展定点、定时的监测,称为:(C) A、主动监测 B、漏报调查 C、哨点监测 D、被动监测 E、以上都不是12.下列哪一个因素与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估计无关?(B) A、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 B、研究疾病的发病率 C、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 D、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 E、该因素预期引起的相对危险度或比值比 13.胰岛素对治疗糖尿病有效,但不能治愈糖尿病,此时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C) A、糖尿病患病率减少B、糖尿病发病率减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