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术能力培养

学术能力培养

学术能力培养
学术能力培养

论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转载)

一、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概念界定

在英语中,根据词源学的考证,最早出现在1549年的“学术”(academy)这个词源自拉丁语“academia”一词,而"academia”的词源则是希腊语的“akadomeia”,意为古希腊著名哲学其弟子研究学问的小树林,柏拉图的讲坛即设立在此小树林中…。一般而言,“学术”指的是的、较专门的学问"。学术能力实际上就指专门对某一学问进行系统的哲理或理论研究的能力不仅包括思辨的方面,而且还包括实践的方面,还有感性的敏感力等方面。

1.问题的发现与提出的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探究问题的意识与动力。人类天生就具有很强

能,对任何事物、事情、事理都有天然的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事实上,问题也是无处不在的,

周围环境无时无刻不存在问题。至于学术领域,这样的问题也到处都是,因为我们人类到目前

多没有探究清楚或者还亟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况且学术问题是没有穷尽的——一环套一环,

问题,小问题生更小的问题;小问题激发出大问题,大问题又互相联系,从而生发出更大的问题

题相互促进,构成了无穷无尽的问题链,

形成了宏大的问题域。

此外,仅发现了问题还远远不够。问题发现了之后,紧接着就是问题的提出——提出问题

问题究竟是什么。这就需要运用理性概括出问题的实质。问题表面上看也许是很简单的,但是在

简单的现象背后,所隐藏着的往往都不是细小的本质;只要我们敢于提出问题,那么沿着问题

路前进下去、探究起来,最终往往能够得出非凡的结果。科学研究史上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

上这样的故事亦俯拾皆是。所谓以小见大,实质上就是指这个道理。

2.文献的收集与整理的能力

文献是深入探讨学术的必要资源。资源占有量的多少与质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学术质量的优

够的、高质量的文献作为学术研究的基础,我们将做很多不必要的无用功;有足够的文献参考

够将学术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更远的地方——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我

更远,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文献占有有两项细致的工作:其一是文献的收集,其二是文献的整理。文献的收集指查找文

工作看起来并不怎么重要,但事实上这却是学术能力中一项不可小视的重要能力。文献

----------------------- Page 2-----------------------

巧,否则,在浩如烟海的图书馆中费力费时却找不到对自己的研究有任何帮助的文献。所以,

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就是文献的收集。那些学术成就很高的学者,他们往往都有很强的文献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术研究的必备文献资料。现代社会资讯信息越来越丰富,纪后半叶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人类的知识呈现出大爆炸的局面,因此,文于从事学术研究而言,其重要性日渐彰显。仅占有文献材料还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对文献进行归类与整理。占有的文献中,有的是基的,有的是前沿性的;有的是拓展性的,有的是辅助性的;有的是理论性的,有的则是实践性的高效率、准确地将这些资料分类整理,这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有些研究者占有了大量的宝可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文献整理的能力,因此导致了文献使用的不当。对于学术研究而言,文献项毫不亚于文献搜集的重要工作。

3.概念的生成与厘定的能力

概念的生成是指从所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之中形成核心概念的过程与结果(术语)。学术研究需要以为基石,因而概念之于学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术史上那些富有学识与取得卓越成绩的大家生成与建构概念的高手。这些大师们提出的概念是后人理解其深奥学理的门径。这也就是为什学者的学术著作非常艰难或晦涩的缘故,因为其中很多学术概念是他们自己的个人建构的成果不同的高明之处。因而,我们认为概念的生成是学术创造的不二法门之一。创造一套专属于自己的学术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设自己的学术大厦,最终取得的学术业绩将是无与伦比的。

当生成概念之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概念的厘定,即概念的概念化——对概念进行界定或样一来,概念指涉的对象、包容的范围与内含的意义就明晰化了。通过这一工作,不仅使学术更加清晰自己的学术概念究竟指的是什么,而且还能够让读者明白这些概念究竟指称的是什么究的过程中,有不少学者生成了很多崭新的概念,但是由于没有做好细致的概念厘的工作,经不起严格的学理推敲,致使其学术解,功亏一篑。学术研究史上,这样令人遗憾警醒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当今这个浮躁与功利的代者喜欢造弄一些新词,或者从国外舶来些概念,但事实上,这些人往往自己也不知道其所说的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概的厘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术能力的缘由。

4.做出学术命题的能力

在逻辑学中,命题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系词把主词和宾词联系而成”;在数学或物理“要进行某种说明的问题”;在社会科学中,“比概念更为上位的、运用一组概念而构

成的一链”。命题对学术研究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果说问题与文献是学术大厦的地基的话,那么概和命题就是其钢筋或者龙骨。

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文献的收集与整理、概的生成与厘定之后,做出学术命题就提上了日程以上述三项工作为前提,学术命题的做出就拥有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学术而言,仅有概念是不要由在概念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命题的支撑并且,命题能够将概念所不能言指的对象说明得更加涉得更为明了。因此,命题之于学术重要价值与意义就是不证自明的。从命题出发,我们能够进学术的疆域,能够将概念的力量伸至更广阔的领域,从而充实、丰盈学术大厦,使之更为坚实、更加辉煌。所谓做出命题的能力,其本质上就是指建构一组组为了将概念联系起来体的概念链的能力。这一能力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命题之于学术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精炼达深刻的思想。

5.设计研究过程的能力

设计研究过程,首先要设计研究的整体目标后就是研究的过程,再次就是研究的方法。这样是说谁比谁重要——都很重要,而是为了方便论述起见才这样。研究的目标与过程都自不待言想要着力强调的是研究方法的选择。对于任何一项学术研究而言,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究方法都对研究的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方法作为指导学术研究的宏观要旨,就像指南一样,能够确保我们的研究进程的准确性。不同的研究领域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主体、不同的研究背景等都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对于研究的科学性是尤为重要的。盲目使用研究方法会造成学术研败。

6.对学术前沿的敏感

研究若想有所创新,就需要对学术前沿动态保持密切的关注,培养自己的学术敏感性。这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构成要素。我们的学术研究必须要具有创新性。要保持学术研究的创新性,我们始终保持对学术前沿信息、动态与趋势的敏感,从而保障在进行选题与选择参考资料时能够伍,同时也能够避免重复研究。对学术前沿的敏感性,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极其重要的学术

二、培养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意义

1.形成学术洞察力

洞察力是指我们透彻觉知、理解与把握事物的能力。对于学术研究而言,洞察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力。洞察力之高下,往往能够决定我们对事物的质的规定性的认识程度。因此,重视洞察力的培

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研究生的学习是不同于其他学习的一种以研究为学习过程的学习活动。这一类型的学习要求

体——研究生——必须要具备研究的能力。在这些研究的能力中,洞察力扮演着一种至关重要的角色

些学术成就非凡的学者往往不是凭借笨鸟先飞的勤奋,而是借助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锻炼起来的洞察力

察力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审视事物、学理、学问的直觉,这种感觉能够促进感知的主体迅速把握感知

的特征、范畴与本质。对于研究生来说,洞察力的培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我们的研究生

养书呆子或者先飞的笨鸟,我们要大力培养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研究型人才。具备较强

有创新精神的人,因为洞察力能够启

发智识,并且促生新思维、新认识、新方法,从而帮助主体走向

大道。

上述六大部分研究生的学术能力能够帮助研究生形成卓越不凡的洞察力——洞察力的建构

凭空而来的,它需要前提性条件,而六大学术能力就是形成洞察力的根基。我们倡导大力培养

术能力,其要旨就是要最终通过培养使我们的研究生具备较强的洞察力。惟有具有洞察力的研

够在学术领域开拓出新的天地。那些抱着书本、守着成见、缺乏洞察力的研究生,很难进行高

有创新性的学术研究工作。因此,我们认为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其重要的价值之一就是能

生形成洞察力。

2.培养学术鉴赏力

鉴赏本意是指“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在本文中,鉴赏意指“对学术问题

论、学术方法论等的鉴定和欣赏”。对于学术研究而言,鉴赏力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能力。它能

者敏锐地觉察到某些学术问题、学术理论、学术方法论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学术鉴赏力能够帮

成内在的关于学术的独特能力。

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必须要自觉地培养研究生的学术鉴赏力。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

线、各个领域的研究性、创新性的专家,这些高层次的人才必须具有其他人所不具备的特殊能力

作为一种独特的能力,对于学术人才的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人才不是知识的罐子,

存器,而应是在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同时具有鉴赏力的人。没有学术鉴赏力的研究生

义上说是不合格的研究生。由于研究生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性,而创

术鉴赏力为依托,因此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应该特别注意对研究生的学术鉴赏力的培养。

学术鉴赏力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一定的基础才能够形成。学术鉴赏力作为重要的学术素

以基本的学术能力为基石的;同时,学术鉴赏力又能够反过来促进基本的学术能力的培养。要大力培

究生的学术鉴赏力,需要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必须关注研究生的基本学术能力的培养,而前述六

一工作提供了可以依循的进路。

3.提高学术判断力

判断力是分析决断的能力,即做出判断的能力。判断力是学术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

作为高学历、高学识、高层次的专门

人才,研究生的学术判断力是其学术生命指标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学术领域,有诸多问题尚待我们进一步钻研。一些传统的学术见解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反思

2011-02-21

----------------------- Page 4-----------------------

论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页码,4/6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发展。这就需要一种学术的判断力,即这些问题或者已有的识见究竟是否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

学术判断力的人或者学术判断力不强的人不可能对似乎定论了的观点、知识、理论等提出挑战

有良好的学术判断力的人却能够从常识似的学术成见中通过反思找到开掘新理论的切人点。这

备学术判断力的鲜明区别。此外,学术视野的开阔,也需要杰出的学术判断力。那些学

够准确把握学术走向、趋势,因为学术判断力可以帮助他们认清学术的未来发展。因此,对于我

生教育而言,学术判断力的培养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学术判断力需要学养的积累。学养的积累又需要基本的学术能力作为基石。因此培养研究生的

力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帮助研究生形成学术判断力。学术判断力形成之后,能够帮助研究生准

握学术研究的发展趋向,从而对研究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有效地研究,进而促进他们的研究质

三、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

1.广泛阅读,尤其是读外国人编著的原版著作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曾说过:“没有理论的具体研究是盲目的

没有具体研究的理论则是空洞的。”这就需要我们的研究生进行大量的学术阅读,而阅读也正是

学术素养生成的一个必要途径。没有广泛的阅读,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更不可能提出自己的

论,除非凭空臆想。对研究生而言,广泛阅

读学术著作以及期刊、网站文章是

一种重要的储备知识、启发思维、习得方法论的途径。在广

程中,研究生既能够获得知识与信心,又能够获得思维与方法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对于

术素养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

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学术素养集中体现在其撰写的学术论文尤其是学位论文上。学术论文的特

“论”:“论点”、“论据”和“结论”。学术论文总得探讨并回答一个问题,包括这个问题

来的,它究竟是怎样的一个问题,探讨和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理论上或实践上的意义。问题就是事物

中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变量之间的我们要去探索的某种关系,比如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与他的社

间有没有关系,有着怎样的关系,二者之间相关程度有多高。此外,对于论文研究中的某个或某些

它在历史上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的;前人或同时代的人对此作了哪些研究,有哪些重要的文献

视,都需要梳理清楚。要想把这些问题弄清楚,阅读学术著作就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认为,研究生应该多阅读国外的学术类的著作和期刊杂志、专业网站上的学术类文章

的知识产权保护严格,在学术论著中很少有剽窃、抄袭之类的现象发生,并且创新性较强。更

是,外国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他们所采用的方法论与我国的区别很大,通过对他们的学术成果的

生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迪,并且可以及时了解国际学术动向。

2.勤写论文,特别是选题要能以小见大的论文

论文写作是培养、锻炼、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根本目的。多写学术论文不

研究生不断寻找新的学术兴趣点,占有学术资源与资料,与此同时还促使他们利用这样的机会

学术成果,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术研究无疑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倡导研

学术论文,为以后的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于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选题不要太宏大,不要动辄就是什么什么

某的思想述要之类,而应从小问题切人,深入挖掘,从而以小见大,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来。

的学术经历、人生阅历和理论水平都还有限,因此建议最好不要选择那些太过于理论化、思辨性太

象性过高的论文选题。作为打基础

的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非常细

需要从点滴小事做起,逐渐形成。对于写论文而言,以小题目反映大问题是最佳的选择。此外

目也要细心打磨、精炼概括,能够让人一眼就看出论文的所指所论。

3.重视思维模式与研究方法的训练

方法论意识和方法论是做学问的核心要素。方法论的优劣与否,能够直接决定一项学术研

至是成败。因此,我们在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把方法论的学习作为

缺乏方法论或者方法论选择不当,都会对学术研究产生消极的影响。

方法论的核心是思维模式与研究方法。显而易见,囿于一种方法只会阻碍研究的进展。尝试

2011-02-21

----------------------- Page 5-----------------------

论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页码,5/6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方法或者多种研究方法一起综合使用,会对学术研究大有益处。对于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而言

尤其重要。学术研究能不能有创新,关键在于研究中所采用的思维模式与研究的方法是否对该

益。我们的研究生要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的素养和能力,那么方法论的学习就是一个

面。广泛涉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方法,将对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有所裨益

总而言之,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长期工作,既需要导师在教育教学

的重视,同时也需要研究生自觉地锻炼自己的这方面的能力。事实上,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

术能力培养是衡量研究生学术修养或素质的一个极为关键的要素。在研究生持续扩招的今天

能力较低的问题已经凸显出来。这是一个极其紧迫的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对

尽早着手,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

(原文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9期)

被过滤广告

享到: QQ空间腾讯朋友人人网开心网新浪微博腾

讯微博搜狐微博

欢迎浏览苦乐斋个人图书馆中收藏的文章,想收藏这篇好文章吗?

赶快吧,分钟拥有自己的个人图书馆!

1

一篇:读博士期间需要自觉养成五个好习惯

一篇:研究生成长过程中的6个台阶和9项修炼

我也要收藏复制网址发给朋友 (苦乐斋的分类

相关文章

学术研究 2009-08-10 CSR

戏剧网络资源- 文献索引- 戏剧研究——国内第一家戏剧研究学... 2009-05-20 左书右网

创建个人数字图书馆 2009-07-26 hai-360doc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图书-卓越亚马逊 2009-12-18 petersccd

研究生学习要会熟练运用三个工具pumc -学问博客-学问社区2008-10-21 老憨子

如何阅读学术论文、聆听学术报 2006-02-25 碧水蓝天

导师变“老板” 学生叫错了还是导师做错了——重庆法制网2008-01-06 大鹤飞翔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 2010-02-10 foxer

百度推广助理镜头企业管理职业教育

发表评论游客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您还没有注册?30秒快速拥有您的“个人图书馆”!

2011-02-21

----------------------- Page 6-----------------------

论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页码,6/6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dcfegb发送评论时内容自动复制到剪切板发送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opyright ? 2005-2010 https://www.doczj.com/doc/5a16827258.html, ,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条款设360doc为首页留言交流联系我们友情链接客服QQ:524562434

京ICP证090625号京ICP备05038915号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备案编号:1101051118 2011-02-21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方案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一、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教育创新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客观条件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有利于

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内容已作为中小学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国内外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次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产生的。它全面概括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实施策略和指导方法。通过研究,旨在使青少年学生坚定科技兴国信念、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目标:①探索一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并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②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完善科研评价体系 提升学术创新能力

完善科研评价体系提升学术创新能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 科研评价问题是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大难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体制机制,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并将其作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五大任务之一。同时,教育部酝酿多年的《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也于日前出台。我认为,当前高校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应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基础与应用。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评价,并注重对其社会效用的评价,是国外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对于我国高校而言,可借鉴这一做法,对基础性学科与应用性学科确立不同的标准、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对于基础性学科及其研究成果,应当以学术效果评价为主,重点是按照“创新性、前沿性”的标准考察其学术价值,尤其是对应用性研究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对于应用性学科及其研究成果,则应当以社会效用评价为主,重点是考察其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有无贡献及贡献程度。 二是数量与质量。在当前高校所面临的各种检查、评估中,尤其是在学科排名、学位点申报等方面,科研成果的数量都是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完全以质量为标准进行科研评价是很难做到的。尽管如此,仍应进一步提升科研精品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以激励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产出具有较高显示度与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在具体措施上,可借鉴国外高校的“代表作制”,对经同行评议认定的标志性学术成果的作者,可在职务聘任、导师资格认定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减轻其科研考核压力,努力为高水平学术人才创造一个宽松的学术环境。 三是形式与内涵。在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体系中,文献计量、引文分析、影响因子等技术手段被广泛采用。由于科学、权威评价体系的缺位,这些原本属于技术上、形式上的手段逐步偏离了其工具属性,越来越多被作为目的本身来追求,而学术成果的内涵及其理论价值、社会效用反而被忽略。为遏制这种形式与内涵倒置的“技术主义”倾向,必须进一步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方法,对科研成果的内涵与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在具体措施上,对基础类的研究成果,由于其理论价值的显现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可适当延长其评价周期,并扩大同行评议的范围,尤其是要适当增加无利害关系的评价主体数量;对于应用类的研究成果,可借鉴英美等国高校的做法,试行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很多法律、政策、规划、文件都是由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主导或参与制定的,对于其中的部分研究成果,可在其实施一定时期后,组织由同行专家、实务部门专家、利益相关者代表构成的评议组,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 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重要保障 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胡敏强 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重要保障。当前,主要应从科研评价体系、科研组织与管理体系、经费投入与保障体系以及成果转化体系等方面,实现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质量与创新是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的首要标准,并且要提升到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否能够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是否能够服务国家重大现实需求以及是否能够产生促进学术发展的实质性贡献的战略高度。在制定科研评价体系的思想意识和指导原则上,要破除一味追求“科研GDP”的简单做法,倡导质量结合、分类评价和诚信公正的原则。在基础研究上要注重思想高度和学术原创性,要能够做到思想创新、传承文明和推动学科建设;在应用研究上应能够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做党和各级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还要和高校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相结合,和高校的整体学术评价体系建设与学风建设相结合。 二是建立高效的科研组织与管理体系。主要应从三个方面来推动。第一,紧密结合大学制度改革,建立学部、学院与科研管理部门“三位一体”的科研组织体系。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逐渐确立,学部、学术委员会等在大学的科研组织、管理与评价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探索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如何创新性地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体制改革。应积极探索社会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研究院)、学术特区、开放性研究机构等在未来10年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发展规律,在时机成熟时推进综合改革与创新试点。第三,要建立高效务实的校、学部(学院)、科研平台多层次科研管理体系。要充分

培养学生化学自学能力的途径

培养学生化学自学能力的途径——教会学生读书 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教育应成为科学—技术—生产的基础,特别是理科教学更应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内容。 培养自学能力的途径包含的内容很多,例如:通过读书,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结论;通过查找资料,提高理论;会用工具书,查找所需资料,都是自学的基本要求和培养自学的基本途径。中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自学基础的时候,学生对自学后的成果得到满足,对自学感到兴趣,自学的劲头也就更大。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们能够不断的发现问题,这就是使学生把现在的学习和将来学习的东西,变成了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了,他们对周围世界不懂的东西越多,求知愿望就表现的越明显,这样的学生思维就越敏锐。依据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教学研究目标,根据本学期的教学特点,我尝试了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使学生有自学的心理准备 根据高二、高三的教材特点,在开学初对学生提出的化学课要求时就明确指出,高二《醛》、《酯》、《石油和煤》四节为自学的内容,高三的《中和滴定》、《化学反应速率》两节为自学的内容。把自学的内容公布后,使学生心理有了自学的准备,在自学这些节前采取了布置自学作业,如《醛》一节布置的作业是: 1.醛基与羟基的不同点; 2.醛基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醛基的检验方法; 4.乙醛的性质,制法,用途; 5.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醛类结构特征及分类; 7.通过实验证明醛基的特征; 8.醛类的通性,命名; 9.小结或网络图。 学生们根据布置的自学作业与自己亲手做探索性实验(教师精心的布置好探索性实验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到准确的结论,然后选择三组学生上讲台,分别写出本节的笔记,用投影片打出实验报告,本节的小结及注意事项、网络图及规律。最后由教师评价,表扬自学好的和笔记认真的及能够总结出规律的学生,并把本节知识点及与其他节的知识联系加以说明,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延伸。这样自学后,对本节进行反馈测验,经统计学生的成绩都在80~90分以上,学生们自己也感到自学的乐趣,好像长了本事,不用老师讲课,自己也能学到、学懂新的知识,表现出喜悦。有些学生学习完本节知识后说:有些章节教给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一言以蔽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现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体会,以与同仁共勉。 一、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②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

如何提高学术能力

江西财经大学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活动策划 主办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会学术委员会

目录 一、活动名称 二、活动背景 三、活动目的 四、活动意义 五、活动主题 六、主办单位 七、活动具体内容 八、经费预算: 九、活动中注意的问题与细节

1. 活动名称:2011江财研究生新生经验交流会 2.活动背景 对于研究生而言,学术研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邀请优秀老师与研究生进行关于学术研究有针对性的交流,能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能为未来几年的学术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会学术委员会作为研究生会的一面旗帜,多年来在研究生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院团委的细致指导和研究生会其他部门的帮助下,凭着自身有序的管理、高素质的队伍和团结的氛围,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工作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年,针对当前研究生对学术研究的需求现状,让新生能尽快熟悉研究入门知识,我们邀请了我校首席教授吕江林教授,围绕“如何提高学术研究能力”进行讲座。 3.活动目的 通过新生与教授的交流,初步开展以学术生涯规划基本内容的规划教育。引导新生认清自身优势与不足,帮助他们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素质、发展愿景确立研究方向,引导新生提高自己的眼界和思想高度,鼓励他们加强专业学习,拓展综合素质,增强科研创新能力,以延续和传承江财优良的传统。 4. 活动意义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导向,以学术活动为载体,促使学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尽快融入研究生校园生活。 5. 活动主题:如何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6. 主办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会学术委员会 7. 活动对象:江西财经大学2011级全体研一新生 8. 活动具体内容 8.1 活动时间 时间:2011年11月12日下午7:00至9:00 9.2 活动具体地点 基于我校本届研究生本部新生住宿安排在1-3栋,距离研究生院办公楼最近的情况,因此根据就近原则和到会人数的预期选择研究生楼报告厅作为活动地点。 9.2 活动的具体内容 9.2.1 提前介入,掌握情况 (1)与各院系新生班级班委会建立联系,宣传我们的活动; (2)做好宣传工作,准备一定数量的宣传单、宣传海报,在活动前在各主要教学楼,1-3栋宿舍楼张贴以本次活动为主题的各类海报; (3)嘉宾的邀请,邀请吕江林教授充分利用QQ群等网络信息工具做好活动正面宣传引导工作; (4)活动开场及过程中用到的幻灯片的制作; (5)审批教室以及宣传海报; (6)影音录制工具的准备; (7)联系主持人选和安排会场工作人员; 9.2.2 精心组织,认真落实

浅谈中国硕士研究生与科学研究创新能力

浅谈中国硕士研究生与科学研究创新能力 王春艳临床六班 2014120249 摘要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21世纪的研究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和承担者。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科研创新能力也是高级人才的必备能力之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富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的呼唤和国家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一下当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之处, 提出相应对策略, 即完善研究生教育创新机制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根本; 课程创新与探究性教学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基础; 良好的科研资源环境和学术环境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保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多样化培养模式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研究生; 科研能力; 创新能力; 研究生科研能力即研究生在各科学领域进行旨在探究真理的普遍理智创造活动所需的能力。简言之,指研究生顺利完成科研活动任务所需的能力精神和创新思维, 并能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一种智力特征, 更是一种综合素质, 不可能作为一种孤立的、单一的能力来培养, 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渗透在整个教育培养环节,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实践。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之处 1.1 研究生选拔和淘汰机制的局限性 我们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是以考知识为主而不是考能力,主要是通过严格的统一考试初选, 然后进行复试后录取。而统考成绩起了决定性作用, 主要是针对基础理论和知识的考查,很少有反映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测试题种研究生选拔和淘汰机制的弊端造成近年来研究生生源整体水平不高, 尤其是高等医学院校,一般只需完成在校期间所学课程的考试, 并完成学位论文通过答辩, 即可获得研究生学位并不需要过的的医学技术考核。毕业论文的形式化导致研究生不重视学位论文的创新点, 以致一些研究生不去关注所研究领域学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这样不利于激发研究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1.2. 研究生培养和管理不到位 对交叉知识不够重视: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因此必须重视“专”。但是研究生教育同时是一种以研究为本质特征的教育,因此又应该强调“博”,因为只有具备较宽厚的知识面,刁一可能厚积而薄发。但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长期存在重专不重博的倾向,从而出现了“硕士不通、博士不博”的现象。由于知识面的狭窄、缺乏跨学科学习和研究的机会,必然导致研究生研究视野的局限性,也不善于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进而妨碍了其科研能力的提高。 我国研究生教育普遍实行导师负责制, 这一制度有着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和社会发展, 一些弊端开始显现。由于招生数量增长过快, 造成对研究生培养、指导和管理的欠

小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

学生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培养计划 东高平联小 一、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强国富民的理论高度。人类正处在新旧世纪交替时期,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教育创新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客观条件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有利于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内容已作为中小学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次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产生的。它全面概括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实施策略和指导方法。通过研究,旨在使青少年学生坚定科技兴国信念、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 研究目标: ①探索一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并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②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带动各学科深化教学改革,使原来的以教为主的传授式教学真正转变为以学为主的创造性教学。 ③能促使学生优化学习行为,从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的研究性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使学生逐步形成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精神,能不断提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2.研究内容: ①明确实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

学术能力培养

论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转载) 一、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概念界定 在英语中,根据词源学的考证,最早出现在1549年的“学术”(academy)这个词源自拉丁语“academia”一词,而"academia”的词源则是希腊语的“akadomeia”,意为古希腊著名哲学其弟子研究学问的小树林,柏拉图的讲坛即设立在此小树林中…。一般而言,“学术”指的是的、较专门的学问"。学术能力实际上就指专门对某一学问进行系统的哲理或理论研究的能力不仅包括思辨的方面,而且还包括实践的方面,还有感性的敏感力等方面。 1.问题的发现与提出的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探究问题的意识与动力。人类天生就具有很强 能,对任何事物、事情、事理都有天然的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事实上,问题也是无处不在的, 周围环境无时无刻不存在问题。至于学术领域,这样的问题也到处都是,因为我们人类到目前 多没有探究清楚或者还亟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况且学术问题是没有穷尽的——一环套一环, 问题,小问题生更小的问题;小问题激发出大问题,大问题又互相联系,从而生发出更大的问题 题相互促进,构成了无穷无尽的问题链, 形成了宏大的问题域。 此外,仅发现了问题还远远不够。问题发现了之后,紧接着就是问题的提出——提出问题 问题究竟是什么。这就需要运用理性概括出问题的实质。问题表面上看也许是很简单的,但是在 简单的现象背后,所隐藏着的往往都不是细小的本质;只要我们敢于提出问题,那么沿着问题 路前进下去、探究起来,最终往往能够得出非凡的结果。科学研究史上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 上这样的故事亦俯拾皆是。所谓以小见大,实质上就是指这个道理。 2.文献的收集与整理的能力 文献是深入探讨学术的必要资源。资源占有量的多少与质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学术质量的优

浅谈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创新论文)

浅谈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姓名:荆龙学号:102081902220 班级:研106班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扩招,研究生的数量急剧增加。这自然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好事,它顺应了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但与此同时,在研究生培养的要求与标准方面也出现了新问题。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念在研究生和教师当中广为流传。其一是:“研究生就是大五”;其二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这两种观念完全违背了研究生教育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宗旨。我们研究生应不断培养使其具备批判的科学精神、怀疑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和真诚的科学道德,运用恰当的科学方法来进行科学研究,真正实现研究生的价值。 国家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对所学专业有理论和系统上的把握,同时具备严谨的学风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并且要有新的见解。“理论和系统的把握”要求研究生必须要大量地阅读本学科的有关文献,在大量的研读和写作的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概括和抽象能力。较强的概括和抽象能力是研究生区别于本科生的一大要素。研究生必须掌握从大量的有关文献资料中抽象出要点,同时又能将其还原成所需的具体形式的能力。即一些学者们所谓的“把书读薄”。研究生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钻研和理解理论性学术专著,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并从中得到启发。所以独立地、有目的地博览群书是研究生的首要任务。研究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读书、思考、研讨、写论文,这几个步骤交错、复杂而又独立地进行,直到有了一定的创新成果,又开始另一轮探索。研究生的这种教学模式同本科生以获取基本知识、操练基本技能为主的学习方法完全不同,在质的方面是一次飞跃。这与把研究生教育当作是大学本科简单继续的所谓大学本科五年级的教学方式,显然是大相径庭的。 真正的学术研究论文必须首先基于对研究对象的直接研究,对与其有关参考文献资料的研究,更普遍的是两种研究形式的结合。学术研究论文写作的整个过程包括:拟定题目,查找原文以及有关参考文献,研读与评析原文及有关资料,综合别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然后发展和表述自己的观点。由于学术研究论文离不开引用有关参考文献,因而很容易被误认为“天下文章一大抄”。学术研究论文固然要引用大量的文献资料,但每一处以不同方式所引用的重要观点或数据都需要确切地标明出处,以备读者核查和参考,同时给原作者以

创新能力培养文献综述

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其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大世,其中创新能力更是其中的重头戏,一个国家如果如果有了足够强的创新能力他就能长盛不衰不断发展进步,如果没有创新能力那就只能固步自封,走向灭亡。大学生作为时代的精英,他们的创新能力如何更是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成为了各国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作了简要综述,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其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做出了一些个人分析。 关键字:创新能力大学生培养经济发展影响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 知识经济需要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摇篮。当代大学生, 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2006 年,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示: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奋发努力、扎实苦干,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周笑妮等,2010)他们能力的强弱,将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 我国的高等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 并且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除此之外, 还要有一定的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最为重要的, 是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王丽萍,2008)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其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基础 创新能力的内涵:目前国内外关于创新能力内涵的解释有很多我简要选取了这三种:第一种观点以张宝臣等为代表, 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 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 ,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 核心是创新思维(张宝臣,2004)。第二种观点以安江英等为代表, 她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 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 另一部分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安江英,2006)。第三种观点从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着手,认为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Burton R. Clark,1993)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1.标准化思维 传统的标准化思维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痼症, 从高考的标准化训练到考研命题的标准化引导, 从中学教师的“刻板”讲解到大学教师的“规范”说教, 满脑子的标准化答案, 使学生固步自封, 思想越来越趋同, 想象力越来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摘要]: 科技辅导员对青少年创新意识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做一名优秀的科技辅导员呢?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整合资源、配合教学;激发兴趣、科学探究;鼓励创新、活动开路;创设和谐,共同合作。 [正文]: 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辅导员是一支至关重要的队伍。他们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高。我们作为科技辅导员,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整合资源、配合教学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容的,它还包括电视、电影、录音、幻灯等多媒体,还有实验教学。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建设、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比较完善,实验室建设也比较规;有的则缺这少那,特别是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大多不到位;有的资源建设比较好,但由于多种原因,设备长期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科技辅导员要积极配合校领导,制订好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 其次是抓好资源的管理,对现有资源进行鉴别、取舍、维修,对新添的资源建设要有系统的“管理使用制度”,构建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体系。

第三,抓好资源使用率,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科技辅导员既要协助校领导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和水平,还要努力协助学科教师制订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计划”,为他们写好教案,提供方便,包括制作教学课件,选择音像教材资源等。 二、激发兴趣、科学探究 如何让学生热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这需要科技辅导员付出更艰辛的劳动。 1、要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往往是靠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去激发的。如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育生活化。如在教“周长和面积”的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课件,即教师买了一套住房(多媒体展示高楼大厦),要进行装修,有几个问题请你帮忙解决。问题一:计算出这套房子的总面积;问题二:用边长5分米的石铺地需要多少块?每块石售价8元,需要多少钱?学生听后跃跃欲试,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2、引发科学探究。小学生对上科学课普遍很感兴趣,都能自发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而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来源于对事物观察后所产生的科学问题。他们想了解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引发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要比较出水的多少,不能只从容器的大小,液面的高低来确定,而是要综合地考虑到多种因素,液面虽高,但由于容器的体积(底面积)小,所以所装的水不一定多。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判断出哪瓶水多,哪瓶水少呢?此时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亲身探究一

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既是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更是一个难点问题。本文分析美国一流大学本科生科研机会计划,结合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经验,探索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提出大学生科研训练与国际学术前沿,社会热点相结合,与本科课程教学相结合,强化专业特色的培养理念,在培养中激发学生创新动力、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训练;创新能力;城市生态学 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大学本科教学的核心问题之—,近年来,美国众多一流大学的“本科生科研机会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yProgram,UROP)引起高等教育界的高度关注。这种旨在培养和支持教师科研与本科生学习创新之间的伙伴关系的计划邀请本科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教师科研,他们可以获得学分或酬劳。麻省理工大学(M1T)的具体做法是:“本科生科研机会计划”为本科生提供从事尖端科学研究的机会,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全过程,包括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分析数据和提出书面形式的研究成果并口头报告;本科生申请到的“本科生科研机会计划”项目可以是持续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更长,从事研究的领域可以在麻省理工大学的任何院系或跨学科的专业;本科生在研习过程中获得实际技能和知识.将适用于他们未来的毕业后职业生涯或研究生的研究工作,最重要的是,他们成为参与令人兴奋的科学研究的一分子甚至主体。 在“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支持下,我国高校的一大批优秀大学生从本科阶段就开始融入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中。这为发掘大学生的创新研究潜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大学生的学习、学术适应和新环境适应才刚刚开始,他们普遍存在着专业基础知识积累不够、科研创新能力欠缺等问题,因此在科研训练计划实践过程中,一些学生也相继出现了创新动力不足的情况。针对这一突出问题,采取怎样的创新培养模式,如何推动该计划的持续良性发展,既让他们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又能使他们在进入大学一开始就能接触到一流的科学研究工作,正是本文研究的中心问题。 本文在以城市生态学研究领域为例,探索如何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与国际学术前沿和社会热点接轨、如何与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彰显专业特色。

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对策

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对策?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本质要求,但当前研究生培养中比较普遍存在不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象,以致于不少研究生科研素质偏低、科研能力不强。针对现存的这一问题,现从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学位论文、学术活动等主要培养环节来探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可行途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展,研究生培养质量也日益受到关注。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贯穿其中的本质要求,但当前研究生培养中比较普遍存在不注重科研能力培养的现象,以致于不少研究生科研素质偏低、科研能力不强,这已成为较突出的培养质量问题。这一问题表现在多方面,比如研究生学习中潜心钻研、探索的氛围不浓,学位论文中资料堆砌的成份多、研究和创新的部分少,对研究知识和方法的了解和利用较为缺乏等。尽管当前研究生数量增多,毕业研究生并不一定都要进入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工作,但如果作为高级人才进入到其他应用行业,研究生也应能展现出较强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从事的工作领域因人才层次的提高而得到更快发展,从而体现出研究生教育的深远意义和作用。可见,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既是研究生教育本身目标,同时也具有现实紧迫性。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是一个多方面逐渐积累、提高的过程,笔者根据研究生培养环节,并针对现存的一些问题,从以下几方面探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可行途径。改变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良倾向,推行具有研究特点的教学方式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环节,其显著特点之一是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锻炼自主研究、探索的能力,不仅要研究生“学会”,而且要研究生“会学”。但现实中却存在有背于这一特点的教学方式,比如有些课程全过程口授笔录,研究生缺乏参与思考、研究的机会,有些教师从开课到结束,与学生见面就仅有几次,其余让研究生自学,研究生得不到教师必要的指导,也难以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对于以课程学习为主的一年级研究生来说,存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免让其中有些人感慨仿佛继续读了一年“大五”,没有循到研究的入门。从保持研究生课程教学自身应有特点和改变当前存在的不良倾向出发,研究生课程教学必须坚持传授知识与培养探求知识能力相结合,教师在传授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的基础上,采用自学答疑、讨论、指导撰写小论文等具有研究特点的教学方式,做到引导研究生逐步学会探究。要求众多教师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注意教学方式和效果,研究生管理部门有必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激励机制,比如推行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召开研究生反映课程教学情况的座谈会、奖励课程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等,促使研究生课程教学中不良倾向的转变。研究生在所学课程中,在各位教师具有研究特点的教学方式引导下,其研究问题的能力会逐渐得到锻炼,科研意识和能力必然获得提高。创造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引导研究生从事科研实践活动研究生培养的特点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不仅要学习,而且要进行科学研究,因此研究生的培养除了必要的课程学习,还需要结合课题研究在导师指导下培养系统的科研能力,养成创新精神,取得创新成果。在当前研究生招生数量增加的情形下,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培养研究生的主旨却显淡化,特别是在硕士研究生中,有些反映在就读期间对课题研究几乎没有接触,有些表现出对课题研究略知一二,但没有系统概念。可见缺少从事课题研究的实践经历,研究生的科研训练必定是不完整的,也难以在短期内有效提高科研能力。要做到研究生培养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促进研究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有效提高,可以考虑从以下环节来创造有利条件:①把研究课题作为遴选导师的硬指标,并鼓励导师让研究生参与相关的课题研究。导师有一定的课题和科研经费,使所带的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从事科研实践活动具有可能条件,另外如果做到在有些课题评审、验收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种有效方法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种有效方法 摘要:现代社会是改革创新的社会,今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学生,就是从学科创新方面选拔人才。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辟途径和形式,鼓励学生创造发明,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成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后备人才。 关键词:创新途径形式 纵观世界风云变幻,有的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也有的企业却由强变弱、由大变小,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创新。现代社会是改革创新的社会,没有创新精神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淘汰。今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学生,就是从学科创新方面选拔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学校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 学校专门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领导一手抓,以保障各项措施顺利实施。计算机掌握较好的老师负责各个兴趣小组,每周举行一次活动,让学生不拘泥于教科书的限制,引领他们大胆畅想,形成了一批科技创新骨干教师队伍。 二、学校提供了足够的物质保障

学校建立了配套设施齐全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器材室,使学生能及时对所学知识动手操作,做到对知识灵活运用,从而对实验进行创新。我校有5名学生获得省实验创新奖。我们建成了两个多媒体网络教室、一个远程教育室和一个电子备课室等信息化功能室,班班配备了多媒体,为学校的科技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的创作,并且在网上参加各种比赛,在这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三、建立科技展览室和参观科技巡展活动 我们把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放到展览室中,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由科技辅导老师对每项展品进行详细的讲解,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每年都组织学生参观上级部门举办的科技巡展活动,学生实际操作各种展品。通过亲身体验、共同探讨,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创新的实际意义,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加强科技创新教师的培养 学校选派优秀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组织各项科技创新活动,每年都去外地参加培训,学习电脑动画、绘画、信息学奥赛、机器人等方面的技巧,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开拓了创新思路,及时、不断地学习和传播新的科技教育信息。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对比赛获得省级名次的,给予教学能手的荣誉称号和一定的奖金,保障科技教师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与对策 摘要:研究生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重大使命,也是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关系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文章针对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从管理者和研究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有关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关键字:研究生创新能力探索 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1]。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硕士研究生应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博士研究生应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研究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是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的学生[2]。随着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培养规模的迅速扩大,如何保证和提高培养质量,尤其是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课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因素。 创新是人们长期从事实践活动而总结出来的成果,是科学认知的突破,是人类在参与自然斗争、生产活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地认知、了解、积累、突破和再突破而形成的。由于创新价值和创新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创新的性质归纳如下:(1)创造性。创新的领域或方法是前人科学研究中没有开展和涉及的或创新的成果是前人所没有取得的;(2)否定性。创新的内容和实质是在否定前人理论或技术的基础上,改进或提出新的且更加合理的理论或技术;(3)继承性。创新的思路或方式是可以建立在前人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之上,并结合自身的实验研究而有所突破并且达到新的高度[3]。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

金山小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一言以蔽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现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体会,以与同仁共勉。 一、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②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