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管理学论文

质量管理学论文

质量管理学论文
质量管理学论文

吉林财经大学

质量管理学科论文

质量文化建设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1024

学生姓名周婉男

学号0801102409

二○一三年六月

一、质量文化的含义

(一)从人类社会学的角度看

“文化”概念反映了任何特定人类群体世代相传的本质特征。根据文化的可觉察性特征以及文化自身对文化变革的抗性特征,我们能够推演出文化概念所包含的两个不同层面,即文化的较深层面和文化的较浅层面。文化的两个不同层面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一个层面的变化自然影响到另一个层面,其最为明显的表现就在于群体共有的基本价值观念作用于群体的行为模式。同时,这种因果关系也可以逆向推定——这就是说,行为模式和实践活动也可以反作用于群体的基本价值观念。事实上,群体共有的基本价值观念正是群体行为模式和实践活动的长期积累的结果或效应——由此可以说,质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正是人类自20世纪以来的质量实践活动的自然结果。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实践活动之一,质量实践活动是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脚步共同成长起来的。如今,从乡村旅馆到皇家大酒店,从米老鼠到航天飞机,从街道小院到联合国大厦,质量实践活动已经从最初的工业领域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纯技术的范畴看,质量实践体现为确保实体(可以觉察或想象到的任何事物)与需要和期望有关的性质得到持续满足的完整过程,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满足既定的需要和期望;二是满足需要和期望的能力的持续改进。随着质量实践活动的不断积累,质量实践逐步超越了其纯技术的范畴而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质量文化。

作为一个解释当代质量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质量文化”的涵义是指“以近、现代以来的工业化进程为基础,以特定的民族文化为背景,群体或民族在质量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物质基础、技术知识、管理思想、行为模式、法律制度与道德规范等因素及其总和”。质量文化概念天然地体现着二十世纪以来工业文明的特征,它继承了当代质量实践活动的主流价值观念——TQM思想的绝大多数精髓,并突破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的企业文化的界限。可以认为,质量文化是当代文化学研究的最新课题,也是国家或地区借助于文化力量振兴其经济竞争力的强大武器。值得说明的是,由于质量文化思想还处在初创阶段,存在着将质量文化概念与企业文化概念混同的现象。

(二)从涵义上看

企业文化通常是指企业内大多数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它体现为企业全体员工所普遍接受和共同遵循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而质量文化是指群体或民族在质量实践中所形成的技术知识、行为模式、制度与道德规范等因素及其总和,两者在概念上是完全不同的。从范畴上看,企业文化研究的重点是塑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它可能是质量取向的,也可能是非质量取向的,其着眼点是组织层次,而质量文化研究的重点是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质量文化建设,其着眼点包括组织层次、地区经济层次或国家经济层次。毫无疑问,质量文化涉及的范围更宽、包含的层次更多、产生的影响更大。因此,将质量文化界定为某种特定涵义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基本的认识误区。图1展示了质量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不难看出,当前有些学者所谓的“质量文化”或“品质文化”,可以理解为“企业质量文化”,它是从组织层面研究企业的质量实践活动的,既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子范畴,也是质量文化的一个子范畴。

二、质量文化的结构化特征

质量文化作为一种与现代工业文明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有其自身独特的结构化特征。通过对质量文化的结构化特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质量文化的定性评价与定量度量建立一个基本的框架或机制。

从时间的横断面上看,质量文化的结构化特征由其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和道德层面构成,这四个层面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共同组成了质量文化金字塔,与文化变革的抗性特征相一致,质量文化变革的抗性特征从物质层面到道德层面逐渐增强,如图2所示。其中,物质层面和行为层面具有较高的易觉察性,属于质量文化中的较浅层面,而制度层面和道德层面具有较低的易觉察性,属于质量文化中的较深层面。

(一)质量文化的物质层面

物质层面是质量文化的基础性层面,构成质量文化金字塔的基座。质量文化的物质层面由国家或地区经济中的现有物质性因素构成,包括财富的数量与结构、财富的质量、科学与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的状况等。一般来说,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中物质性因素水平决定着该国或该地区质量文化的基本力量,在一个物质层面相对薄弱的国家,其质量文化的强度也相对较弱。

但是,就影响力的大小而言,与其它层面相比,物质层面对质量文化

强度的影响力相对较小。日本经济的发展进程清楚地表明,通过强化其它层面的作用,质量文化的强度能够得到显著地加强,而强大的质量文化又能够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进入一个更高的物质层面——这就使得质量文化得以建立在不断提高的物质层面之上。

(二)质量文化的行为层面

质量文化的行为层面建立在其物质层面之上,物质层面是行为层面的载体。行为层面体现为群体使用物质层面的因素创造财富的行为模式。在同样的物质层面之上,不同的行为模式将导致不同的质量文化强度。然而,与物质层面相比,行为层面对质量文化的影响更大。从地区经济的角度看,在物质层面水平基本相同的城市之间存在的质量文化强度的差异,通常归因于群体的行为模式差异。可以用来测度行为模式与质量文化强度之间相关性的例子大多来自服务业,这是因为在服务业,组织的服务行为对顾客而言基本上是透明的,并与顾客的消费行为同时发生。

(三)质量文化的制度层面

质量文化的制度层面是塑造行为层面的主要机制。制度层面涉及以下3个方面,即标准化与规范体系、奖励制度和法律体系。其中,标准化与规范体系提供了对行为及行为结果的指导与评价体系,揭示了质量实践活动的基本目标:满足既定的需要或期望。奖励制度体现出对行为模式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并传达出国家或地区管理当局的政治倾向。例如,8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由于意识到美国经济竞争力正在减弱,通过立法程序设立了马可姆?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MALCOLM 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希望藉此重振美国经济。而法律体系是行为层面的强制性塑造机制。法律体系对质量文化的影响力依赖于3个方面,即执法的公正性、执法的及时性和质量法律体系的健全性。

(四)质量文化的道德层面

质量文化的道德层面位于质量文化金字塔的顶层,既是质量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最高境界,也是质量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它表现为群体积极主动地尊重与维护顾客主权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道德层面涉及以下4个群体价值取向,即尊重顾客主权;积极主动地维护社会质量文化的权威;追求行为结果的社会效益与完美主义;以及以连续与持久的眼光看待经济资源,倡导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质量文化的构建

既然质量文化如此重要,那如何建立符合企业理念的质量文化并提升其强度呢?推进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下面笔者把美的空调在质量文化建设中的情况简单进行介绍,以供讨论和参考。

(一)领导作用是质量文化的主导和方向,广大员工决定质量文化的强度和效果

领导作用在质量文化中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是质量文化建设的龙头。领导的关注和引导是质量文化建设中效果最显著的方式,正面和负面的举动都会对基层人员造成很大的影响,充分发挥领导作用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领导重视了,就可以把质量文化通过体制、组织架构、激励制度、人员晋升制度、薪资制度等载体向基层传播,使质量文化提升工作能得到快速有效地推进。美的空调从总裁开始,所有管理层都非常重视质量,在决策时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把不影响质量作为所有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同时每年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产品质量的提升和改进。领导通过言传身教,在各种会议、决策、沟通时向广大员工传达对质量的重视,在员工心里也逐渐树立起质量第一的概念。

质量文化最终通过广大员工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作用于产品、服务等载体上,只有广大员工与领导的方向一致时,质量文化才可能发挥最大的效用,质量文化的强度才可能最大。领导作用通过影响广大员工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最终通过产品、服务和品牌等载体传达给顾客。由于沟通和理解的偏差,以及广大员工对方向和要求本身的认可程度不同导致执行时或多或少存在偏差,然而质量文化的强度评价的是群体的行为模式,所以说广大员工是决定质量文化强度和效果的关键。

(二)质量文化建设的阶段

质量文化的形成和强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文化形成的初期,其稳定性通常较低,不具有鲜明的模式特征,文化的模式一旦形成,通常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如果需要变革或调整,其难度相对较大,周期也会较长。

质量文化建设首先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质量文化对企业的影响主要通过群体的行为模式表现出来,企业最初的行为模式主要是通过群体中所有个体的行为模式组合而成。我们要提升质量文化,就要对群体的行为模式施加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制度的建设来影响行为模式,一个企业的制度以及企业所处国家和社会的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群体的行为模式,所以建立一个好的企业制度在质量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制度层面的问题得到解决以后,经过长久的执行,会使员工把制度的要求作为一种习惯,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一旦达到这种境界后,质量文化便已经深入人心、化有形为无形,无须刻意地推进和提醒,所有员工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已经固化,这些价值观念是一个群体所共有的,即使这一群体中成员不断更新,质量文化也会得以延续和保持,这使得质量文化能得以传承。

(三)、质量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手段

首先通过培训、宣传、活动等把质量文化逐渐渗透进员工心里,让员工对此有一定的认识,即在员工心里埋下质量文化的种子;再运用“胡萝卜策略”,通过激励体制正面引导员工提升,让员工有主动提升的动机;然后用“大棒政策”,通过考核、处罚等手段鞭策员工强制提升。

1.逐渐渗透

结合公司的培训地图,将质量意识培训、质量案例、质量工具的培训融入其中,根据培训地图,由人力资源主导按月制定计划,各部门根据计划实施培训,人力资源对培训结果进行监控和总结。

通过标语、板报、看板、内部刊物等向全体员工传递质量要求和信息,给员工反复的视觉冲击,逐步温和地渗透。

领导在平时的经营、决策、会议、沟通中所起的表率作用也是强势渗透的方式之一。

2.正面引导

首先要建立适当的激励体制,结合激励短期和长期作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双管齐下,对质量有贡献的员工在进行即时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建立长期的累积积分制度,将一贯表现优秀的人员甄别出来,予以更高标准的激励,树立榜样,并在公司范围内加以大势宣传,在激励优秀员工的同时扩大其在群体内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力,起到正面引导作用。

其次通过人力资源的绩效政策和晋升制度,正面引导员工提升质量文化。

3.强制提升

建立了全员品质绩效考核方案,树立品质导向。考核方案中顾客满意度和产品市场维修率作为事业部重要指标,与全员的品质绩效关联,其他指标是经过详细分解和细化的个性化指标,跟被考核者工作直接相关,驱动全体员工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入手,积极改善和提升。

对质量问题进行严厉的责任追溯,推行了零缺陷考核、质量事故考核、制度执行考核机制,对未达到要求的每单进行考核,鞭策全体员工认真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形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刘宇.现代质量管理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5.

[2] 中国质量协会、卓越国际质量科学研究院 .中国企业质量管理创新实践(1)[N].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2-01).

[3] 方志耕.质量与可靠性管理(第2版)[M]. 科学出版社 (2011-02出版).

[4]罗国勋.质量工程与管理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02出版).

[5]苏秦.现代质量管理学 [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1出版).

[6]邓绩、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蒋曙东.顾客满意的测量分析与改进[M] .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10出版).

自学考试_00153质量管理学_复习资料全

自考“质量管理学” 名词解释题汇总(1) 1、质量: 根据国家标准GB/T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 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 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 用活动的概念模式。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6583—94 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 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管理学: 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 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 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 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管理: 国家标准( 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 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 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 管理途径。”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浅论工程质量管理毕业论文

试论工程质量管理毕业 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 (Ⅰ) 1.引言 (1) 2. 建设工程质量含义 (1) 3.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 (1) 4.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2) 5.0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3) 5.1工程质量控制 (3) 5.1.1工期是保证质量的前提 (3) 5.1.2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3) 5.1.3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 (3) 5.1.4控制施工工序 (3) 5.1.5抓好施工现场的管理 (4) 5.1.6把握关键环节,控制工程质量 (4) 5.1.7严把工程验收关 (4) 5.1.8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4) 5.2 对施工中的劳动力进行施工技术培训 (5) 5.3材料管理 (5) 5.3.1材料的计划管理 (5) 5.3.2材料的采购与进场验收 (6) 5.3.3材料的储存与保管 (6) 5.3.4材料的使用监督 (6) 5.3.5要大力开展节约材料的活动 (6) 5.4建议 (6) 5.4.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 (6) 5.4.2自觉接受检查 (6) 5.4.3积极参与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7) 6.0工程事例 (7) 6.1.质量事故分析 (7) 6.1.1裂纹原因分析 (7)

6.1.2温度应力分析 (8) 6.2防止裂纹的措施 (8) 6.2.1控制温度 (8) 6.2.2改善约束条件 (9) 6.2.3从施工质量防止 (9) 6.2.4使用减水防裂剂 (10) 6.3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10) 6.4管理措施 (11) 7.0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1.引言 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基建投资项目的不断增加,建筑施工队伍和建材生产企业也随之大量发展。但由于对施工质量未能进行有效地管理,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和危害,也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工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这对统筹建筑施工全过程、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优化建筑施工管理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2.建设工程质量含义 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是指工程的使用价值及其属性,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现合同中明确提出的,以及隐含的需要与要求的功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工程投产运行后,所产生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所使用的材料、设备、工艺、结构的质量以及他们的耐久性和整个工程的寿命。 3.工程的其他方面,如造型美观、与环境协调以及可维护性和可检查性等。 3.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 目前,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使质量管理的措施不能到位,质量控制不够严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质量第一、顾客第一的质量方针并未落到实处。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口号,但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真正做到的可以说并不 多。 2.以人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最高 阶段,强调的是全员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但以往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没有 从系统的质量管理的方面去调动每一个人员的责任心,从而真正激发施工企 业的每一个职工来关心质量。

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

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关键字:食品安全安全监管防患未然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07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

《项目管理》课程论文撰写要求

课程论文撰写要求 一、总体要求 1.论文字数要求在2000字左右; 2.题目自拟,内容可任选《项目管理》所学五大模块: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团队管理(项目组织管理)、项目过程管理之一内容为主题,撰写一篇论文。 3.论文要求结合项目实践情况进行项目管理案例分析,可以是对某具体项目管理方法的全面论述,也可以选取项目管理具体的某个方面作深度剖析;可以描述项目现状,提炼项目管理经验,也可以提出不足,研究项目管理的改进措施。 4.严禁抄袭下载,论文一律采用A4纸打印,提交电子稿和打印稿; 5.论文提交截止时间为2014年11月14日,以班级为单位,将论文交给学习委员; 二、关于论文成绩评定 (一)评分标准 1.论文按时提交(5月28日6时前),字数符合要求(20分) 2.排版规范,版面整洁,图表规范清晰;(20分) 3.理论研究深入,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结构严谨;(30分) 4.案例分析透彻,文字通顺,论证充分,论据详实;(30分) (二)优秀论文标准 态度认真,选题恰当,资料丰富,观点正确,并有一定深度的个人见解,论据充分、确凿,结构合理,逻辑性强,语言准确、流畅,符合规范化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内容翔实等。 三、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课程论文格式具体要求见《项目管理》课程论文模板和具体撰写要求(见下页)。

长沙学院 课程论文论文题目: 系部:经济与管理系 专业:物流管理专业 课程名称:项目管理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汤毅 年月日

项目质量管理在厂房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 用 摘要:21世纪世界发展迅速,各国科技和社会竞争已趋于白热化,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都演变的越来越激烈,对于工程建设领域,也变的复杂多样。人们日益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是如何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按照预定的计划,保证质量的完成某项任务,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厂房建筑项目是用于生产的专业建筑项目,是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围绕最终建筑产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制造出适用、安全、经济、环保的各类厂房建筑。到了今日,厂房建筑业在自己的产品生产上和经营管理上形成了一定的特点。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项目、项目管理和项目质量管理基本概念和管理方法,并分析研究了项目质量管理中所涉及到的项目质量策划、项目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改进等问题。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对鑫胜有限责任公司厂房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进行了系统分析。 关键词:项目管理;厂房建设项目;项目质量管理

管理学论文范文

管理学论文范文 管理学论文范文 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企业不仅要盈利负责,还要对环境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定义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它是组织管理者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保护社会利益所承担的一种管理责任。但是,随着近几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不由得让人思考:为什么现在的食品企业责任感缺失呢?这需要我们的进一步探究。 企业社会责任的分类,若从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可以分为经济性社会责任,即是指以货币、实物等经济性要素为承担方式,如销售收入指标,利润指标,服务水平,净资产增加,股东回报,职工收入水平,税赋等;另一种则可分为非经济性社会责任,它是指除经济性社会责任以外的所有社会责任的总和,如员工的心理健康,工作环境的改善,承担社区义务,周边环境智力,解决就业,关注弱势群体等。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是非常有必要的,正如我们是国家的公民,我们要对国家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它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使社会的整体环境更有利于它的发展。不过,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应该遵循一些原则,不应只注重自己的利益,还应该考虑到相关利害关系人及全社会的综合利益,不要单纯追求效率,要多方面考虑经济行为的实际影响,关注综合效益。 那么,为什么近几年来,我国的部分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会

缺失,甚至其中不乏我国知名的大企业。我想原因有其中几点: (一) 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是部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重要原因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从19xx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最早提出的,至今不过xx年,在这短短的xx年里,虽然我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直到现在,对如何搞好市场经济等问题上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对作为市场经济主题的企业行为的规范,至今还是存在很多空白。 (二) 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及其错误的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盈利至上,利润唯一”成为许多企业发展目标的功能和基本定位。而有些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许多企业对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理解不一。认识的不一致和不全面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同时某些企业管理者采用不恰当的管理方法。在20xx年x 月份,腾讯公司与360公司的利益之争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两大网络巨头不顾消费者利益的恶性竞争凸显当前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三) 社会诚信系统不健全必然造成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诚信是现代企业中任何组织存在的重要基础,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诚信不仅有道德价值,而且还蕴涵着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中外企业管理实践证明,诚实是任何一个企业成功的法宝。

浅析全面质量管理毕业论文.docx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浅析全面质量管理浅析全面质量管理 院系名称:院系名称:经管系专业班级:工商质检(专业班级:工商质检(二)学生姓名: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学校名称:学校名称:河南质量工程学院 2010 年 12 月 29 日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毕业 摘要 随着产品的日益丰富,大部分产品已处于买方市场,人们购买商品时越来越挑剔;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购买商品的标准逐步从“价廉”向“物美” 转变。在这种宏观环境中,企业要想长久生存,必须把握好产品质量关。产品质 量管理应是对生产过程的全面跟踪管理。正如“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 是生产出来的”所以说,只有做好商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保证 产品质量的检验合格。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动态质量,始终不断地寻求改进,但 是它没有规范化、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能否成功,关键是要深刻领悟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 可行的实施计划。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关键词 核心 存在的问题

影响因素 1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毕业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rich products, most product has a buyer's market, people buy goods is more and more captious; Meanwhile people life level also increased quickly, buy goods from the standard gradually to "affordable" price "transformation. In this macro environment, enterprise to long survive, must grasp the good quality of products. Product quality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process should be comprehensive tracking management. As the "product quality is not inspection to come out of, but production comes out" say so, only making goods production every link of quality management, ability assures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qualified.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emphasizes dynamic quality, always constantly seeking to improve, but it has no standardized, no unified standard. Therefore, the enterprise implementation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can succeed, the key is to a profound comprehension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connotation,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our enterprise and formulate feasible implementation plan. Keywords: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core problems Influence factors : 2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毕业 目录 摘要··································································································································· 1 1 绪论·································································································································· 4 2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论文

ISO9001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ISO 9000系列是众多国际标准化组织设立的国际标准中,最著名的标准。此标准并不是评估产品的优劣程度,而是评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流程控制的能力,是一个组织管理的标准。认证是一间企业获得ISO 9000标准的程序。但是,一间公司无须一定要获得其他机构的认证,也可达至ISO 9000的标准。ISO9001是ISO9000族标准所包括的一组质量管理体系核心标准之一。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适合希望改进运营和管理方式的任何组织,不论其规模或所属部门如何。然而,要获得最佳的投资回报,公司应准备在整个组织中实施该体系,而不是只在特定场所、部门或分部内实施。此外,ISO 9001可以与其他管理系统标准和规范(如 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 ISO 14001 环境管理体系)兼容。它们可以通过“整合管理”进行无缝整合。 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的原则,因此选择整合的管理体系可以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实施ISO9000族标准的现实意义:为提高组织的运作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增进国际贸易,消除技术壁垒;有利于组织的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以及ISO9001的明显优势:一、获得了国际贸易绿卡——“通行证”,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许多国家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设置了种种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其中非关税壁垒主要是技术壁垒,技术壁垒中,又主要是产品品质认证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壁垒。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内,各成员国之间相互排除了关税壁垒,只能设置技术壁垒,所以,获得认证是消除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我国“入世”以后,失去了区分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严格界限,所有贸易都有可能遭遇上述技术壁垒,应该引起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及早防范。二、节省了第二方审核的精力和费用。在现代贸易实践中,第二方审核早就成为惯例,又逐渐发现其存在很大的弊端:一个组织通常要为许多顾客供货,第二方审核无疑会给组织带来沉重的负担;

质量管理课程标准

质量管理学 一、概述 1.课程性质:主要立足培养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改进和管理能力,特别是汽车维修质量和内部的质量管理,提高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课程基本理念:质量是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质量的重要性和如何提高质量管理,它的理论、概念、方法的介绍。 3.课程设计思路:我国已经加入“WTO”,正处于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特别是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必须实行质量振兴的基本国策,树立“质量第一,用户第一”的质量理念,了解质量竞争的特点和方式,并且,根据不同需要,掌握必要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认识和熟悉质量管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追求产品质量与经济性的和谐统一,满足个性化需求。 2.具体目标:要求掌握和了解质量的概念、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质量审核的程序、质量监督和检验质量成本管理、顾客满意程度、工序质量控制等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应用新的科技成果满足需求的多样化和产品高质量、低成本的能力和对有形资源统一和谐调配的素质。 第一章:概论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活动安排:上网查阅质量的发展史,讲述一遍 考核评价:质量的内涵,质量管理与社会生产力进步之间的关系

知识要点:质量、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技能要点:质量管理基础性工作 第二章:六西格玛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六西格玛的产生和基本概念、六西格玛的组织结构和项目选择 活动安排:六西格玛实施流程的培训 考核评价:六西格玛成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第二层级 知识要点:六西格玛组织管理和项目、六西格玛的概念和质量文化 技能要点:六西格玛实施流程与改进方法 第三章: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质量控制和质量统计的基本概念、常用的统计方法 活动安排:因果分析法(因果图)来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的关系 考核评价:对各类图表分析和应用以及举例说明 2.第二层级 知识要点:质量控制和质量统计的基本概念、常用的统计方法 技能要点:绘制和分析各类图表 第四章:工序控制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工序质量、工序能力、工序能力指数的概念,控制图的用途、基本格式和理论活动安排:工序能力调查 考核评价:常用和通用控制图的设计与应用 2.第二层级 知识要点:控制图的原理和分析方法 技能要点:工序能力和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质量检验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质量检验的概念、必要性、方法、管理制度。 活动安排:制定产品检验计划、不合格品的处置、纠正措施的实施 考核评价:检验的质量职能活动

XX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工业工程 XX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杨振宁说:“质量也是一种财富的生产力,80年代日本产品具有很高价值的精神结构,这是日本经济的成功之道”。[6]这个精神结构就是对质量精益求精的精神。由此可见,质量作为一种文化和理念正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质量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它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社会和各国经济建设中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深刻地感受到提高质量的紧迫感和不提高质量就不能生存的危机感。质量的竞争已成为贸易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中国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必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内外市场竞争与挑战。商品社会的竞争是激烈而又残酷的,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又对企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中国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管理基础薄弱、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低技术、低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对产品的质量管理方面的认识还存在巨大的不足。 因此,对中国中小企业来说,在这个时代潮流中为了能抓住机遇,全面提升中国中小制造业形象,建立全面的优质的卓有成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拥有了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才拥有了核心的竞争力之一,企业才能具有坚固的发展基础使企业兴旺发达,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本毕业论文,将对目前国内外的质量管理体系理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讨论,针对国内中小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上所存在的问题,以新华星铝业有限公司为代表,分析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然后提出解决其存在问题的方法,完善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最终使其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为其带来经济利益。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论文研究的对象是新华星铝业有限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重点放在调研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现今的运行状况,分析得出其现在质量管理体系所存在的不足,然后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完善的措施。 本文准备探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从建立到改进的过程和措施,并对其中“产品关键过程的控制”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研究的第一部分是通过查

质量管理学_尤建新_试卷2 --人造板质量控制--课件 ppt 期末考试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试卷(B卷) 2006 - 2007 学年第 1 学期 课号:010378 课程名:质量管理学考试考查: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得分 1.质量的好坏由谁来评判?() A、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 B、产品或服务的接受者 C、质量管理机构 D、质量认证机构 2.判断商品质量的优劣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A、品牌 B、顾客的期望和需求的满足程度 C、价格 D、性价比 3.“Juran质量螺旋曲线”包含()个环节 A.13 B. 12 C. 10 D. 9 4.下列关于2000版ISO 9000族标准说法正确的是() A. 通用性加强 B. 增加了程序文件的数量 C. 与环境、安全等管理体系难以兼容 D. 是对20世纪90年代的ISO 9000族标准进行局部修改而形成 5.将企业在废次品上发生的成本比作“矿中黄金”的质量管理专家是()A.Feigenbaum B. 石川馨 C. Juran D. Crosby 6.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企业应确立一名()A.质量管理专职人员 B. 质量管理经理 C. 内审员 D. 管理者代表 7.排列图又被称为() A.帕累托图 B. 分类法 C. 石川图 D. 相关图 8. 计算过程能力指数是以过程质量特性值服从()为假设前提的。 A.F分布 B. 指数分布 C. 正态分布 D. 威布尔分布 9.在制作直方图时,如果分组过多,容易出现() A.偏态型 B. 平顶型 C. 双峰型 D. 锯齿型

10.可靠性指标和技术性能指标的主要区别在于() A.复杂性 B. 时间性 C. 可行性 D. 客观性 二多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得分 1.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主要解决了质量检验阶段的那些不足?() A.操作与检验职能没有分化 B. 事后检验 C. 全数检验 D. 破坏性检验(判断质量与保留产品之间发生矛盾) E. 缺乏管理分工 2.下列属于质量保证成本的费用项目是() A.质量奖励费 B. 专职检验和计量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基金 C. 事故分析处理费D. 诉讼费 E. 产品降级损失 3.下列属于质量策划的输入的因素有() A. 组织的战略 B. 对法律法规要求的评估 C. 对产品性能数据的评估 D. 过去的经验教训 E. 已识别的改进机会 4.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包括()。 A计划 B.执行 C.控制 D.检查 E.改进 5.在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时,需要考虑() A.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交付及以后的活动 B.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D.组织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E.外部审核方要求 三是非题:10分(每小题2分)得分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的目的是形成一套体系文件。()2.人的因素(如心理的、社会的)不属于工作环境范畴。()3.计量抽样方案的优点在于手续简便、费用节省,且无需预先假定分布律。()4.当产品进入偶然失效期时,产品寿命分布服从指数分布。()5. 若点子全部处于控制界限内,但出现7个点子连续上升,则判断过程不稳定。() 四简答题:30分(每小题6分)得分 1.ISO 9000族标准提出那些质量管理原则?这些原则以哪一条原则为核心,为什么?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标准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标准 1.前言 1.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1.2 适用专业三年制食品营养与检测。 1.3 课程性质《食品质量管理》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先修课程是《基础化学》、《食品化学》、《仪器分析》、《食品加工技术》、《食品理化检测》、《食品微生物》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食品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食品设计、加工、贮藏和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法;深入理解食品质量控制的方法,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培养学生食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的应用,学会针对不同食品加工企业进行质量保证体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以适应日益严格的安全食品生产、质量检验、控制及评价工作的需要。它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规范性的课程。 1.4 设计思路食品质量管理的课程设计是根据以就业为主导、职业岗位为载体、工作任务为目标,按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该课程是在对食品质量管理岗位群的职业分析基础上,确立典型工作任务,然后设计其职业行动领域,最后转化为该学习领域。该学习领域的情景设计与食品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工作方式相一致,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来学习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本学习领域课程以食品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以现场实际操作和场景模拟为主要手段来进行教学。整个学习领域包括10章,每个章节依据它的难易程度及重要程度,分配不同的学时,共计56个学时。在课程的结束安排学生进行一周的实训,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与应用。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中强调3个原则:(1)开放性原则:以现实社会中食品链的各个环节为载体进行实际训练;关注社会食品焦点问题,提出问

质量管理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5b12921605.html, 质量管理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质量管理学论文选题参考 1、感恩的人——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质量管理学家刘源张 2、军用软件质量管理学 3、质量管理学教学模式研究 4、独立学院质量管理学发展性评价的构建 5、质量管理学(第2版) 6、现代质量管理学(第2版) 7、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刍议 8、基于教研结合的质量管理学启发式教学 9、《质量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10、华职教育自学考试自考试卷类赠送随身学习手册2014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创新型试卷系列质量管理学阶梯式突破试卷 11、《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浅谈 12、质量管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13、质量管理学(第二版) 14、质量管理学 15、质量管理学 16、质量管理学 17、质量管理学的新发展—田口玄一新学派 18、采用质量管理学工具进行产能提升改善的实例演示 19、论现代企业质量管理学

https://www.doczj.com/doc/5b12921605.html, 20、质量管理学 二、质量管理学论文题目大全 1、应用质量管理学工具解决某框架波导厚度加工超差问题 2、质量管理学 3、质量管理学 4、质量管理学 5、质量管理学 6、质量管理学 7、质量管理学一考通优化标准预测试卷 8、现代质量管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9、质量管理学 10、质量管理学 11、质量管理学 12、质量管理学 13、质量管理学 14、质量管理学 15、质量管理学 16、质量管理学 17、质量管理学 18、质量管理学 19、质量管理学 20、关于创立卫生质量管理学的思考

https://www.doczj.com/doc/5b12921605.html, 三、热门质量管理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1、高校及中等专业学校开设质量管理学课程 2、今天我们向日本的质量管理学什么 3、质量管理学(第2版)(十一五规划教材) 4、质量管理学(第3版) 5、现代质量管理学(面向21世纪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系列规划教材) 6、质量管理学——新世纪高职高专实用规划教材 7、质量管理学(第2版) 8、质量管理学第1版 9、质量管理学 10、质量管理学 11、现代质量管理学/21世纪普通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教材 12、质量管理学 13、质量管理学 14、质量管理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同步辅导·同步训练 15、对现代质量管理学中10Q的一些思考 16、质量管理学(21世纪工商管理系列教材) 17、《质量管理学》 18、质量管理学 19、质量管理学 20、现代质量管理学第1版 四、关于质量管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质量管理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学课程设计 学生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工商管理 小组成员彭裕发学号:3110004251 陈冠桦学号:3110004239 指导教师董延峰 2013年6月23 日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前言 20世纪以来,在工业革命的火车高歌猛进的时候,人们对于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监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时,质量管理学应时代之呼唤而崛起。它以先进的模式,科学的工具和方法,系统地为人们进行标准化生产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照。 学习这门课,不仅要学会各种理论,将其付诸实践,以服务社会,更要学会其内在的精神价值,崇尚科学,实事求是。20世纪以生产力的世纪载入史册,21世纪将是以质量的世纪影响人类的未来。 目前中国生产力高速发展,但产品质量却让人触目惊心,毒奶粉,毒大米,地沟油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正在为中国的未来敲响警钟。我们缺乏各种质量的监管,很多企业生产大都没有特定的质量标准,以至于市场一片混乱。因此,我们选取了商品的标准化生产检验,希望大家能以一孔而窥全豹,让社会更加关注质量管理重要性,这就是我们的选题精神。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以实事求是的原则,查阅书本,浏览资料,将问题集中起来进行讨论,可能结果有失偏颇,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却让我们获益匪浅。 选做部分: 选做七大工具应用中D项:分析超市里某种商品的某种数据(比如重量)的正态性,画出直方图,概率图等来验证,比如某种商品的重量,是否符合规格的公差要求 我们选取了广州市A超市的台湾果子町-进口芝麻苏打饼,随机抽取了一百包产品,经过称重得到如下数据。(标准重量:360克/包) 组号重量 1:330 335 340 357 375 359 361 349 345 354 2:367 346 347 360 361 359 370 365 362 361 3: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4: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5: 330 335 340 357 375 359 370 365 362 361 6: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商品学论文——商品质量与企业管理

商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摘要:商品质量是商品所具备的能够满足人们一定消费要求或需要的属性,是衡量商品使用价值的尺度,体现了商品所具有的特征和满足用户全面要求的程度。产品的质量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成败,也决定着企业在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的地位。产品品种是企业的血液,商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是成功企业家的共识。所以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商品质量企业发展质量管理 前言 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深入,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下,世界各地区的经济基本上呈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上升,随之对商品的要求和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面对消费市场,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如何能在竞争中使企业不断做强做大,企业应在在增强创新能力和产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好的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随着新开工项目的逐渐减少,质量的重要性变得比过去愈加突出。好的产品质量是开拓市场的坚强后盾。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只有用合格的产品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才有可能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拓展企业生存空间。 一质量决定企业的经济效益 如今,质量的概念已从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满意性质量上升为卓越质量。全新的卓越质量,就是顾客对产品与服务的感知超出其期望,是顾客感到惊喜。卓越质量的衡量标准是,一是体现顾客价值,追求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二是降低资源成本,减少差错和缺陷,三是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质量世纪。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或工程质量如何,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效益。质量是经济效益的基础,任何效益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从质量成本分析,质量与成本是成反比的。买方市场的形成,优质的产品或服务是消费者的首选。像海尔、小天鹅等企业无一不是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占领国内相当的市场份额。所有的事实都都证明了质量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通过质量经营,有效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创造更多的利润。 1走质量效益道路的必要性 (1)质量是市场的后盾 经营困难的企业大多都有一个通病,就是产品质量不过硬。商场如战场,争胜要诀就是质量。质量是企业走向市场的通行证,是市场的坚强后盾。只有真正视质量为生命,扎扎实实开展质量工作,不断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才能占领市场,使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例如,华北地区生产高压电瓷的最大厂家河北省唐山市高压电瓷厂生产的棒形支柱绝缘子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产销率连年飙升。 (2)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以质量求效益,效益显著,以质量求发展,前途宽广。例如,世界诸多著名企业中,质量始终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摩托罗拉的6S管理,海尔BPR与市场链等范例已成为是世界市场质量管理的典范。 (3)质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际贸易和世界性的经济合作是每个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一个相互交流产品、服务和资源的国际市场,质量是进入这个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支柱。当前各

质量管理学期末试题二及答案

质量管理学期末小测(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为使质量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是____。 A.质量管理 B.质量保证 C.质量控制 D.质量体系 2.日本被誉为战略型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所使用的武器就是______。 A.资源 B.技术 C.垄断 D.质量 3.田口方法是一种_____的方法。 A一次性设计 B.稳健性设计 C.容差设计 D.参数设计 4.采购的质量职能就是为产品提供一种_____的保证。 A.“早期报警”B.“中期报警” C.“晚期报警”D.“警钟常鸣” 5.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就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所进行的正式评价就是_____。 A.过程审核 B.管理评审 C.质量审核 D.计划审核 6.在PDCA管理工作方法中,关键是____。 A.P阶段 B.D阶段 C.C阶段 D.A阶段 7.把收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意见、观点、想法和问题,按它们之间的相互接近关系加以归类,汇总的一种图示技术是_____。 A.树图 B.因果图 C.亲和图 D.矩阵图 8.将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同公认的处于领先地位的竞争者的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比较,以识别自身质量改进机会的方法,称为_____。 A.标杆法 B.分层法 C.调整法 D.统计法 9.质量监督是对产品进行宏观管理的_____。

A.非常措施 B.重要手段 C.一般要求 D.重要原则 10.质量法制是_____。 A.关于产品质量和权利、义务、责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B.关于质量检查评审的一系列的方法的制度 C.关于《产品质量法》的简称 D.关于质量监督的重要法律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质量环 2.质量改进 3.产品质量 4.质量职能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质量信息的分析与评价。 2.简述质量改进的程序。 3.设置质量控制点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在采购阶段进行质量管理。 2.试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 12345678910 A D B A B D C A B A 二.名词解释。 1.质量环是指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建筑质量管理论文关于质量的论文

建筑质量管理论文关于质量的论文 论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及措施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质量就更为引起关注。建筑工程质量和其他产品质量一样,既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也就成为了建筑企业管理的首要问题,这也是企业管理的根本。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反映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因此,施工的质量管理是重之重。 一、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1)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多,如立项决策、设计、施工、机械、环境、工艺、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人员素质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2)质量波动大:工程建设因其复杂性、单件性,不象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那样有固定的生产流水线,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完善的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稳定的生产环境及相同系列规格和相同功能的产品,所以其质量波动大。

(3)质量变异大:由于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均会影响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系统的质量变异。 (4)质量隐蔽性大,终检局限大: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交接多,若不及时检查和发现其存在的质量问题,事后表面上质量尽管很好,但很可能内部质量就存在质量隐患。 二、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2.1 对工程质量问题的分析 由于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众多,一个工程质量问题的实际发生,既可能因设计技计算和施工图纸中存在错误,也可能因施工中出现不合格或质量问题,要分析究竟是哪种原因所引起,必须对质量的特征表现,以及其在施工中和使用中所处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工程质量问题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 (1)进行细致的现场调查研究,观察记录全部实况,充分了解与掌握引发质量问题的现象和特征。 (2)收集调查与质量问题有关的全部设计和施工资料,分析摸清工程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及面临的各种条件和情况。 (3)找出可能产生质量问题的所以因素。

食 品 原 料 学课程论文

《食品原料学》 课程论文 题目:畜产食品原料中不安全因素及控制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畜产食品原料中不安全因素及控制 【摘要】 我国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而且畜产品也是人民营养必需食物之一。畜产品的生产始终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和基础。环境污染、饲料、兽药、农药、畜产食品疫病等不安全因素困扰着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对此本文综述引起畜产食品原料中不安全的一些因素包括:饲料的污染,滥用激素、抗生素,药物残留,饲养环境,同时提出了针对畜产食品的不安全因素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畜产食品,原料,不安全因素,对策 【正文】 一:畜产食品现状 我国有“粮猪安天下”的古训,可见畜产品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它能够提供人类所必需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等营养素。畜产品是指通过畜牧生产获得的产品,如肉、乳、蛋和皮毛等。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中肉、蛋、奶的消费比例也日益增加,人们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也日益关注,特别是畜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已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畜产性食品安全生产隐患主要来自于畜产饲料的污染,滥用激素、抗生素,药物残留,饲养环境等,同时还包括如食品质量、安全教育等问题。二:畜产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1.饲料的污染 饲草、饲料安全是畜产品安全的前提和保证。它包括饲料的金属毒物污染,饲料的霉菌毒素污染。污染饲料的金属毒物有汞、镉、铅、砷等,上述有毒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地区土壤,饲料原料和饮水中某些有毒元素含量过高以及工业三废污染;饲料的霉菌毒素污染危害最重的当属黄曲霉毒素污染,感染霉菌后饲喂动物,可使动物中毒;我国每年有数万吨有机氯和有机杀虫剂撒在地上,直接导致饲料的农药污染。长期食用被污染的饲料,不仅诱发各种疾病,而且严重影响畜禽肉品质的质量。 2.有毒金属元素(汞、铅、镉、砷、铬、硒、钼、锌等)及农药的污染 工业“三废”(废气、废液、废渣)的排放和农业化学物质的使用,使有毒金属元素或其化合物污染环境,并通过相应的途径转移到饲料中。其次,饲料中过量应用微量元素添加剂也会导致有毒金属残留,有毒金属元素随饲料进入动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