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古代秘书工作制度探析

我国古代秘书工作制度探析

我国古代秘书工作制度探析
我国古代秘书工作制度探析

恨之声。显然赵仁恕使用的这种木驴是用来刑讯犯人的,而赵仁恕所刑讯的犯人是男是女,没有明说。

综上所述,不管木驴是作为攻城用具、水车、还是用做刑具,使用者多是男性。作为刑具的用法是把男犯抬上木驴,用铁钉将其四肢钉在木驴的四条腿上,然后送至刑场凌迟处死。看来木驴的用处不过是把犯人的四肢固定住而防其脱逃或有人劫法场,而且也只是对于凌迟处死的犯人才使用。这种作为刑具的木驴是什么形状,高度宽度如何已不可考,但可以确知的是,它一定没有攻城用的木驴那么高大宽大。至于

把木驴当作专用于女性犯人的刑具的说

法,史书里并没有记载,只有在小说里(如

《水浒传》里处决王婆一节)有描写。究竟历

史上有无这种让女性“骑木驴”的刑法,而

木驴又是如何骑的,只能存疑。本人认为,

古代的刑法虽然残酷,但对于女性还是有

照顾的:“手杻亦以干木为之,死罪重囚用,

轻罪及妇人不用。”[11]“杻长一尺六寸厚一

寸,以干木为之,男子犯死罪者用杻,犯流

罪以下及妇人犯死罪者不用。”[12]“犯妇有

孕亦不得用拶指,违者降一级调用。该管上

司不查实具报者罚俸一年。”[3]25卷由此可见

木驴这种用极其残酷的器械致死女性的刑

具,不大有存在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戴侗.六书故(卷十四).

[2]贺复徵.文章辩体汇选(卷一百十四).

[3]张廷玉,等.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光绪十二年撰.

[4]允禄.钦定大清会典(卷六十八).

[5]汉孔氏撰,唐陆德明,孔颖达疏.尚书注疏.

[6]《毛诗注疏》卷二十五,召旻篇.

[7]周祈.名義考,明万历十二年(1584).

[8]褚人耯.坚瓠续集(卷四).柏香书屋校印,P8.

[9]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乙)[M].大化书局,1979.

[10]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五十九).

[11]三泰,徐本,等.大清律例(卷二“杻”条),清乾

隆三十三年(1768).

[12]李东阳,等.明会典(卷一百四十五)“,明正德

四年(1509)重修.

★作者简介:刘振峰,吉林大学副教授.

英子,吉林大学副教授.

秘书工作已经存在了几千年,早在商就产生了专职秘书史官,商末建立起中央秘书机构——

—太史寮。此后,秘书机构不断演进成熟,秘书官吏名目纷繁,各项秘书工作制度与法规逐渐完备,秘书官吏秉笔直书等优良传统世代相传,对当今秘书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古代秘书官员的培养、选拔制度

我国历代都十分重视对秘书官员的培养和选拔。从君王左右到全国各郡县,经过层层培植推选,形成了一支多层的庞大的秘书队伍。对这支队伍的培养、选拔,历朝历代,制度不同,方法各异。

1.从专门学校培养秘书。秦代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选用秘书的主要特点是世代相袭。当时以承办文书为主要业务的秘书人员称“史”。这是一种专门职业,世代相袭,其后代自幼就被送入专门的学校学习,这是最早的培养秘书人员的专门学校。学校培养这些人员拟制、处理公文,练写书法的技能,而绝不允许将非史官子弟和犯过罪的人及其子弟作为培养对象。这些从专门学校培养出来的秘书人员,是统治者认为可信、可靠并逐渐录用为秘书官员的后备力量。

2.通过察举、征召、辟除等方法选用秘书。察举、征召、辟除是汉代选用秘书的制度。这一制度对中央秘书机构官员的年龄、文化程度、书法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当时,中央政府机构尚书台和御史府任用秘书,需经过严格的考试。这些部门的秘书,年龄须在

17岁以上,要能背诵籀书九千字以上,并考

其大篆、小篆、刻符、摹印、隶书等八种字体。

每年年底,先在郡一级考试,合格者由郡守

移送至京城,再经太史面试,取其中优秀者

派至尚书台和御史府任尚书令史,掌写文

书。尚书台中为朝廷起草公文的尚书侍郎,

要求更高,除注重文采外,还很重视实际工

作的锻炼。初入台时只能任尚书郎中,为见

习秘书官员,满一年后升为尚书郎,协助侍

郎办理文书事务,三年后才能任尚书侍郎。

3.从有实践经验的官员中挑选秘书。

古代选拔秘书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从有实

践经验的官员中挑选。元代在注重入选者

文化素质的同时,明确规定必须品行端正,

有可靠的人作担保,担任公职三至五年,并

经有关官衙审查合格后方可担任秘书。还

规定国家政务中枢中书省的秘书须从枢密

院、御史台的秘书中选用,而枢密院、御史

台的秘书从六部的秘书中选用,六部的秘

书则从诸路岁贡(各地每年按规定向中央

贡献人才)中任用,岁贡须通吏事、知经史。

清代设立了协助皇帝处理军政事务的

军机处,相当于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军机处

人员精干,除若干名军机大臣外,具体处理

文书等事务的秘书官称军机章京,俗称“小

军机”,名额仅为36人,由军机大臣从内

阁、六部、理藩院等部门的中书、郎中、员外

郎、主事、笔帐式等职官中初选,予以考试。

合格者被引见皇帝,由皇帝亲自决定是否

任用,其任用的条件有四:“人品端方”、“年

富力强”、“字画端指”、“庶官之傲慎者”,即

品德良好、相貌端正、年富力强、字迹端正。

4.从幕僚中招聘秘书。我国的幕僚制

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这

种制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历代君王在他们

建立王朝过程中,手下都招揽了一批幕僚。

这些幕僚在君王夺取王位斗争中,出谋划

策,深得君王信任,因而很自然地成了新王

朝的智囊团和秘书班子。

从这些幕僚招聘而来的秘书,大都“文

理明通”、“熟于律例”、“工于写算”。汉代

“建安七子”中的阮禹就是由曹操招聘担任

记事参军一职的,“军国书檄,多出其手”,

曹操大军出发讨伐韩遂时,受命作檄文,阮

禹在马背上一挥而就,撰成《为曹公作书与

韩遂》,曹操审阅时,竟无法增减一字。

5.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秘书。科举制度

是隋朝以后至清末各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

制度,同时也是选拔秘书官员的主要途径

之一。如唐代的秘书官员就主要通过科举

考试选用。

凡经过初试、省试的人,还要经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任雪浩李伟华刘新钰

我国古代秘书工作制度探析

兰台世界

2009.8上半月

71

过选试,考其书法、文理、处事能力、口才和形象,要求入选者具有高层次的文化水平,工于书法,擅长写作,娴于辞令,仪表大方。

宋代,朝廷开设宏词科专门选拔朝廷所需文字秘书,报考者首先要具有进士资格,再根据当时流行的12种公文文体,各写习作两篇,经审阅合格后才可应试。考试内容为拟写六种公文,答卷要求字迹美观得体,内容准确无误,语言平直流畅。

明代,科举制度臻于完善。统治者通过层层考试,将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任用为朝廷各部门重要的兼职或专职秘书,并由进士、举人担任地方政府中的秘书,提高了各级秘书工作的质量。

清代科举考试分数级,最后通过殿试(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的被称为进士。进士的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授予翰林院修撰、编修之职,负责记录皇帝的起居注、进讲经史及草拟朝廷册诰等公文,为带有秘书性质的官职。他们如升任翰林学士,则往往入内阁成为拟制公文的高级秘书。

6.从民间“幕馆”中擢用秘书。与官方选拔秘书途径相呼应,明清以来民间开办了“幕馆”,招纳士人,传授秘书技能,讲授官场礼节。也有的是父授于子、兄授于弟。这些民间培养的幕僚博学多才、工于辞章、精于吏务、办事干练、长于谋略,地方各级衙门主官普遍乐于聘用他们为秘书。

二、古代秘书工作的主要制度

1.行文制度。魏晋时期,在文书处理过程中依一定程序,上行文一律先送丞相府,由丞相府送尚书,再进呈皇帝阅示。皇帝批示后,由尚书拟办,再交丞相府分发各政务部门执行保管。人事察举性诏书由尚书先交御史大夫阅办,再交丞相府颁布下达。秦汉时,对公文的名称、用途、规格、体裁都有严格的规定。唐代开始,对公文的用纸、折叠、誊写、收发、登记、移交又有明确的细则。元代又规定了公文的署押、照刷(检查有无稽迟、失错、遗漏等)、磨勘(查卷宗是否改正、齐全等)、注销制度。清代则进一步实行全国统一的奏本格式,限定题奏本章及贴黄的字数,还制定了严格的书写规则。

2.文书用印制度。印章的使用始于西周,当时多用于私人检验财物时的凭证,春秋后期用于检验文书,但未普及,到战国时往来文书必须用印封。秦以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玺印的等级制,即从称谓、质

地、纽式、组绶等方面加以区分。规定“玺”

为皇帝一人独用,玺用玉制成。一般人的印

章只能称“印”,印的材料用除玉之外的金、

银、铜等,一般为铜质。汉代以后,诸侯王、

王太后用印可称“玺”,将军、太守及私人用

印一律改称“章”、“印章”或“印信”。

3.一文一事制度。即一篇公文只能叙述

一件事情,不能在一篇公文里写几件事情。

这种制度始于唐代,强调“非一宗事者不得

同为一状”,宋朝普遍施行。其好处是,能够

把要说的事情说得明白详尽,有利于提高行

文效率和公文处理工作。一文一事作为文书

撰制的一项制度规定下来,加快了文书的处

理速度,既利于保密,又提高了办事效率,因

而这一行之有效的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4.正副本制度。始于西周的一种文书

制度。著作、书籍或文件正本以外的复制本

称副本。从王命文书到各类文书都有正副

本,有的文书要有几份副本。王命文书宣读

后,交正本予承办者,内史另抄副本藏于王

室备查。正副本制度的建立,对于保存真实

可靠的历史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5.文书驿传制度。文书传递的一种制

度,始于西周,当时有邮驿通信,邮驿即古

代传递文书所设的馆舍。唐代文书驿传制

度发展很完备,每隔三十里设一驿站,用于

传递公文。到了清代驿传发展更加完备,每

十五里设急递铺一所,公文到铺,立即登

记,随到随递,不能延误。

6.保密制度。西周、春秋时代已经确立

了保密制度,并为后代所重视。如唐代法律

对中书舍人有四禁:一曰禁泄,二曰稽缓,

三曰违失,四曰误忘。凡泄密者轻则杖责,

重则绞刑。宋代规定,枢密院专管机要文书

的官员不准私出访问,也不准接见客人。明

代的“密旨”、“密疏”都要在御前封出或开

拆,清代奏折不许“与人参酌”或互相传看。

7.贴黄、引黄制度。贴黄、引黄是古代

文书撰写与处理所形成的一项制度。即上

行文于黄纸上作补充说明,贴于文尾为贴

黄;将内容摘要和日月写于黄纸,贴于文前

封皮,为引黄,其目的是便于阅读理解,加

速公文办理。在唐代,敕书是用黄纸写的,

如需要改正,就用黄纸贴上,然后改正,称

为“贴黄”。对一些篇幅较长的文书将其内

容要点引出,书写于文书封面或文首称为

“引黄”。宋代往往将章奏文书主要内容与

时间地点写于文书的封皮或文书之前。这

是后来公文摘要叙事的开端。

8.票拟制。也叫做票旨、条旨,对于来

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

前,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即把批阅建

议写在纸上并贴于各奏疏上以进呈。明代

自英宗后,凡朝廷重要文书,由内阁拟定批

答文字,以墨笔写于票签上,送请皇帝批

准,称票拟,亦称票旨、条旨或调旨。这实际

上就是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

9.三省制。隋朝以前,自西汉至南北朝,

基本沿袭秦朝官制,隋文帝即位后,为加强

中央集权,综合前代制度,确立了三省六部

制。唐代确定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共同

负责朝廷的秘书工作。中书省是决策机构,

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中书

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

违失,其长官为侍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

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左右仆射。

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三省长官同为宰

相,既相互分工、配合,又相互监督、牵制。

10.催办制度。唐代法律规定,公文必

须如期完成,误期一日办理人笞十下,三日

加一等。宋代中书省、尚书省下设“催驱

房”,专事催办。元代特设急传铺,遍布全

国,加快了公文传递速度。同时也实行限期

催办,公文下达后,根据公文行移的远近,

规定五百里内十五日一催,一千里内三十

日一催,三千里内七十日一催,如三催不

报,主管官员则解京问罪。明代规定承办事

务者,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限

期完成,误期则罚。清代规定办理文书超限

一月者,罚三个月官俸。

11.签名制度。始于殷商时代。殷商甲

骨文书是由史官或巫卜来占卜刻制的,他

们在起草文书或记录活动时,常在甲骨文

上签字,或刻上记号,以示对所写文书负

责。唐宋时期主管文书工作的官吏要在审

定的文书上签字,一般字迹潦草,称为“花

押”、“花书”,有的以符号代替。

我国古代秘书工作制度是封建君主集

权的产物,掺杂着大量封建等级制度的糟

粕,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积极的一面,

这些制度在客观上适应了当时秘书工作的

需要,有利于国家事务运转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任群.中国秘书学[M].重庆出版社,1999:36-48.

[2]陆瑜芳.秘书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74-175.

[3]朱传忠.秘书理论与实务[M].浙江大学出版

社,2006:30-42.

★作者简介:任雪浩,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副教授.

72兰台世界

2009.8上半月

文史探源

略论宋代秘书制度和人物

略论宋代秘书制度和人物 作者孙波 摘要:宋代强化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国家行政机构庞大,为保证其正常运作, 建立了较完备的秘书制度,对秘书的选拔、秘书工作的保密、公文程式的规范化、秘书工作的签判、公文拟写的期限和传递等都有具体规定,其中有些对今日的秘书工作仍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宋代、机构、选拔、翰林学院、公文、特点。 一、宋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1.三省、枢密院及三司中的秘书机构, (1)中书省内的主事房、点检房、催驱房、班薄房、制敕库房。中书舍人五案办事:上案、下案、制诰案、谏官案、记注案。 (2)门下省的通进司、银台司、章奏司、封驳司、发敕司。进奏院:邸报、阖门通事舍人、阖门祗候。给事中五案办事:同中书舍人(制诰案-封驳案) (3)尚书省内的秘书机构主要有开拆房、催驱房、班薄房、制敕库房。官职如唐例:令、仆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左右员外郎。此外尚书省各部也设立了专门的秘书机构,一般以案称之,如刑部设有进拟案,掌断案文书。 (4)枢密院的秘书机构有枢密院承旨司:下设兵籍库、吏房、教阅房;重要的秘书官:检详官。 (5)三司的秘书机构,三司是北宋前期国家最高财政机关,分盐铁,度支,户三部。秘书机构:催驱房、开拆司、勾凿司,发放司。 小结:宋代中央政府秘书机构更为专业化,分别负责文书收发、等级、督促、催办、检查、拟稿、封驳、承转、保管、汇录,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系统周密,较之唐代更为成熟。 2.政事堂的秘书机构,政事堂的长官为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职掌为“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主要秘书机构有:孔目房、勾销房。主要秘书有:检正官、堂后官。 3.地方秘书机构,宋代地方行政建制为:路、州、县三级,路下面有帅、曹、宪、司,四司官署中的主要秘书官:主管机宜文字官、主管书写机宜文字官。州下面的官僚官有判官、掌书记、儒林郎。县下面有主簙、押司、贴司、录事。 二、宋代皇宫秘书机构——翰林学士院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 宋沿唐制设学士院,也称翰林学士院,有时亦称翰林院。翰林学士实际上充当皇帝顾问,很多宰相都从翰林学士中选拔。北宋前期的翰林学士,亦无秩品。元丰改制后,翰林学士承旨和翰林学士成为正式官员,正三品,并且不任其他官

中国古代史——人才选拔制度

中国古代史——人才选拔制度 人才选拔制度脉络:西周(世卿世禄制)——秦(军功爵制)——汉(察举制、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清 沿用(科举制) 1、秦朝以前 (1)春秋以前:官吏主要通过“世卿世禄”制度产生。 (2)战国:出现“军功爵制度”,又兴起“养士”之风(收养门客),招揽有才干、善言辞的人才,不论出身,为国君、诸侯服务。 (3)秦:以辟田和军功为选官依据。 2、汉代:察举制和征辟制 (1)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考试是察举制度的重要环 节: ①汉高祖刘邦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 开“察举制”先河; ②文帝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定下了“对策”(考试)和等第; ③武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尤其是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 (2)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 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徵”,官府征召称“辟”。 3、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魏文帝曹丕于黄初元年制定)

(1)在各郡、各州设置中正,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当、且多由 现任中央官员兼任。 (2)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被评者的族 望和父祖官爵)、道德、才能。 (3)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 4、隋唐滥觞的科举制 (1)隋朝:①隋文帝废除维护门阀贵族地位的九品中正制,设“志 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②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因为是分科 取士,所以名为“科举”。——王朝开始用公开考试的方法来甄别人 才高下,从而量才录用,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上的重大改革,为以 后历代所沿用。 (2)唐朝: ①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创立完善科举 的关键人物。 ②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3)明朝: ①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②考试内容基本以"四书五经"为准,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参照朱熹《四书集注》。

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 (2) Keywords: (2) 一.古代秘书管制时代 (2) 二.秘书选拔的历史演变过程 (3) (一)原始社会时期 (3) (二)奴隶社会时期 (3) 1.夏代时期 (3) 2商朝时期 (3) 3西周时期 (4) 4春秋战国时期 (4) (三)封建社会时期 (4) 1秦代 (4) 2汉代 (4) 3三国时期 (5) 4魏晋南北朝时期 (5) 5隋、唐时期 (5) 6宋朝时期 (5) 7元朝时期 (5) 8元朝时期 (5) 9 明清时期 (6) 3. 结论 (6) 注释: (6) 参考文献 (6)

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 摘要:中国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而我国秘书工作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 我国古代的秘书活动,上可追溯到三皇五帝,下可查询到明清两代。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经历了几千年的变化和演练,从出现到初步形成、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总管这几千年的的秘书活动,虽然它们在每个朝代的称谓和职位都不尽相同,对机构的设置也不尽一致,但是其具有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辅助君主政令顺利地颁布。而每个朝代对于秘书的选拔制度也是不相同的,条件及要求都有每个朝代自己的特色。本文通过例举我国古代对秘书选拔制度和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虽然这些都只是古代旧社会选拔秘书官员的方法,但其中也有着它独特的精华所在。这对我们当今社会的秘书人员的工作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古代秘书选拔制度政策措施 Abstract:Chinese culture has a history of five thousand years, and our secretary work is also a long history. China's ancient Secretary activit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Three Emperors and Five Sovereigns, can query to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wo generations. Chinese ancient secretary work experience of change and drill for thousands of years, from there to the preliminary formation, development, mature stage. Duct that thousands of years of secretary activities, although they are in every dynasty titles and positions are not the same, the institutions are not consistent, but the common purpose of its is to assist him smoothly promulgated decree. And every dynasty for the Secretary of the selection system is not the same, conditions and requirements of each dynasty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 by the example of ancient China's secretary selection system and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measures, although these are ancient old social selection Secretary officials, but it also has its unique essence. Have a certain guiding role the Secretary of our social work. Keywords: Ancient secretary Selection system Policies and measure 一.古代秘书管制时代 国家的产生和公共事务的发展促进了相应的秘书职位和人员的出现,但是,我国古代秘书史上的秘书工作到底是从哪个时代开始萌生的,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观点。有一种观点认为秘书工作起源于夏代的奴隶社会,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秘书的工作起源于尧舜时期。 在我国,“秘书”这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而最初的含义是指物不像今天一样是指人。根

人才选拔制度

?中国文化概论 ?我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 ?所谓“古代人才选拔”,实则指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而非今天所言的各种专业人才的选拔。由官府主持的人才选拔制度用五个字概括,便是“学而优则仕”。 ?一、先秦的选拔制度 ?1、世卿世禄 ?在中国的夏商周时代,还没有成熟的人才选拔机制,由于奴隶主贵族把持政权,各级官吏实行“世卿世禄”,即奴隶主

贵族凭借血缘关系,子孙世代为官,占据统治地位。 ?一、先秦的选拔制度 ?2、商周时代——访贤任能?伊尹 ?傅说 ?姜尚 ?一、先秦的选拔制度 ?3、战国时期——养士、奖励和“客卿制” ?养士:是贵族以其威势蓄养各方人才,以便为其效力的方法。?战国“养士四公子”——齐国孟尝君、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和楚国春申君

?秦代的吕不韦。 ?奖励(军功、耕织): ?以功得禄,以功授爵,这种方法以秦国的影响最为深远。?二、汉代的选拔制度 ?纳赀 ?任子 ?察举 ?征辟 ?任子 官僚子弟不按才学、能力、仅凭门弟和父兄职位跻身于 政治舞台。汉代颁布“任子令”:“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年, 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为以

德选”。 ?纳赀 纳,捐纳;赀,赀选。即纳钱财换取官职的一种做官制度——卖官鬻爵。 ?察举征辟制 ?察举: ?根据皇帝诏令所规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有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将士人或下级官吏推荐给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授予一定官职或予以提升。 ?察举的科目主要有四种:?(一)贤良方正。贤良方正常与能直言极谏者。 ?(二)孝廉。颜师古注云:“孝

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孝子廉吏。?(三)秀才(茂才)学识卓著者。?(四)明经:通晓经义者。 ?征辟制 ?(一)征召 ?征召是皇帝对社会上个别名流、贤达采用的临时选官方法,因此在方法、程序 及授职等方面都无一定常规。①被征召 者大都为社会有名望的品学兼优之士。 ②被征召者礼遇隆重——“安车蒲轮”。?(二)辟除。 ?辟除,亦称辟举、辟召,是中央和地方长官自行任用属员的一种作官制度。汉 制规定,公府上自丞相(或司徒)、御 史大夫(或司空)、太尉(或司马)、九卿及州郡长官等,都可自行聘用其属 员。 ?征辟与察举的不同点在于:察举是举主对举者

秘书处工作职责

( 秘书基础)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25174 秘书处工作职责Responsibilities of the Secretariat

秘书处工作职责 秘书处工作职责篇一 一、负责协会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及重要规章制度等综合性文件材料的起草。 二、负责协会会员大会、理事会、会长办公会和协会召开的其它重要会议的组织和服务工作。 三、负责联系全省各地市召集人,布置落实会员大会、理事会委托交办的各项工作;根据协会领导的指示,检查督促各项决议、决定的贯彻落实情况。 四、负责协调开展各项汽车流通行业培训工作。 五、负责协调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组织举办专家论坛、专题讲座、研讨会等活动。 六、负责协会的编制申报和人力资源工作。 七、负责协会文件资料的收发、登记、批办、传递、催办、归档、保管及印鉴管理、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和保密工作。 八、负责协会有关党建方面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 九、负责做好会费收缴工作。

十、完成协会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秘书处工作职责篇二 一、负责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联系。 二、负责协会与会员单位的联系协调工作。 三、负责协会日常工作及具体事务的处理。 四、负责协调各委员会之间的工作。 五、负责本会与市州旅游协会之间的联系协调工作。 六、负责本会与全国各省、市旅游协会及港、奥、台旅游协会和世界有关国家协会之间的联系协调工作。 七、负责协会章程、规则、规范、公约、工作制度的制和下发执行。 八、责协会各项大型活动的计划拟定、报批组织实施等工作。 九、负责协会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学术论坛、行业简报、杂志的创办发行工作。 十、负责协会会员的吸纳、取消、奖惩等工作。 十一、负责召开会员大会、会长办公会、常务理事会、年会的筹备及组织工作。 十二、负责本会会费收缴及财务管理工作。 十三、负责完成中国旅游协会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十四、负责本会年度审计、年检工作。 十五、秘书长应严格章程规定履行工作职责,行使工作职权。重大事项应报告会长、副会长。 十六、及时向会员单位传达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行业法律法规。密切联系相

我国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和影响

一、我国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 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是为政之本。在我国通过一定形式选拔、考核并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做法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在原始社会,选贤任能成为推举首领的主要方式在氏族社会曾长期存在。“能者”,是指有某项发明或专长者;“贤者”是指用氏族的传习衡量,品德高尚者。原始社会末期,被推举为联盟首领的接班人,除了才能出众,其道德高尚也是被考虑的重要因素。 夏商西周是我国奴隶制国家由诞生到发展直至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诸如兴办官学选才制、“乡兴贤能”制、贡士制、世卿世禄制等,主要是采取世卿世禄制。在这种制度下,只有王公贵族子弟才能世代为官。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主要实行“察举征辟制”。察举制是通过地方官的考察、推荐,将一些符合朝廷要求的人才推荐出来,供朝廷直接任用或经过一定形式的考核再加以任用。所谓征辟制,就是皇帝直接下诏“征召”人才为官和政府行政长官自行“辟除”(聘任)属员制度。征辟者无需考核即被授予高官。察举制度和征辟制度,虽然比夏商西周的“世卿世禄”制有进步,也选拔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治国的人才,但由于缺乏客观的人才选拔的标准,加上有荐举权的官吏营私舞弊,滥用职权,以至于出现了“权贵子弟多以人事得举,而贫约守志者常以穷退见遗”[①]的现象。甚至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反常现象。这首古谚谣深刻揭露和无情嘲讽了荐举制的弊端。这种现象到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时发展到了极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比汉代多了一条以推荐考核为选官途径的“九品中正制”。它是在对东汉察举制的反思与损益的基础上创设的,但在其实际操作过程中,选举大权几乎全部被盘踞朝廷的士族高官所垄断,而品第士人的标准也就逐渐舍弃才德,不论贤愚,专讲家世门第。南北朝后期,察举制实施的重心开始向考试方面转移,依靠门资选士的九品中正制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腐败局面。于是,时代呼唤一种新的、相对合理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应运而生。 从隋唐到明清,我国推行科举考试制度约1300年。正如清代著名学者张之洞所说:“取士之法,自汉至隋为一类,自唐到明为一类……汉魏到隋,选举为主,而亦间用考试……;唐宋到明,考试为主,而亦参用选举。”[②]科举考试制度的创造性,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考试制度表明了中国封建时代以知识选拔官员标准的确立,这在一千多年前的世界范围内是绝无仅有的创举。在此之前,从察举制重长官意志和重知识的结合,征辟制度重声名,至赀选制重金钱,九品中正制重血统、重家世,古人经历了数以千年的探索,终于找到了一种新制度。它排除了察举制度中长官意志起决定作用的成分,保留了其中重知识的标准,终于通行了千年之久,体现了它长久的生命力。其二,考试制度体现了选拔官过程中的公正,平等的原则。当然,在阶级社会中,平民子弟不可能“公正”地受到教育,自然不可能公正地受到选拔和任用。这里所说的公正,是指在统一的知识标准下,科举制毕竟为庶民子弟的入仕提供了可能。据潘光旦、费孝通对近世900名进士的研究,明清时代的一半进士来自农村,科举考试是我国历史上具有一定平等竞争的选官制度。其三、各王朝所建立的具有一套完备的考试方法和惩戒舞弊的规定,如锁院制、糊名制、回避制、复试制、殿试制、校验制等,科举考试由礼部(有时也为吏部)主持,但有检察机构进行监督。考官因徇私舞弊、违犯考试规条,轻则流放、革职,重则斩首。这都是对封建官僚特权的严格约束,体现了公正的原则。

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守则.doc

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 秦代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选用秘书的主要特点是世代相袭。当时以承办文书为主要业务的秘书人员称史。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 这是一种专门职业,世代相袭。其后代自幼就被送入专门的学校学习,这是最早的培养秘书人员的专门学校。秦律规定,凡非史之子不得混入这类学校,违者治罪。同时,凡犯过罪的人也不能担任文书工作。 汉代,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王朝已趋于巩固,选用秘书人员已着重于业务能力。当时,中央政府机构尚书台和御史府任用秘书,需经过严格的考试。《汉书艺文志》和《说文解字》卷十五引《尉律》中均有记载。这些部门的秘书,年龄须在17岁以上,要能背诵书九千字以上,并考其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书、隶书等八种字体。每年年底,先在郡一级考试,合格者由郡守移送于京城,再经太史面试,取其中优秀者派至尚书台和御史府任尚书令史,掌写文书。尚书台中为朝廷起草公文的尚书侍郎,要求更高,除注重其文采外,还很重视实际工作的锻炼。初入台时只能任尚书郎中,为见习官员,满一年后升为尚书郎,协助诗郎办理文书事务,三年后才能任尚书传郎(事见《东汉会要诏令》)。 魏晋南北朝时,秘书写作已发展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艺。统治者在选用秘书时已要求其精于业务,以提高文书工作的质量和使文书卷面字迹美观。当时,士人中出现了文、笔之分。文即文章诗赋,须有情辞声韵。笔即公文,不须有韵,也不必具有文采,只须直言,着眼于叙事达意,施于实用。凡表、奏、书、檄

等公文皆称笔,它有一定的格式,多为四字一句。能写文章诗赋的士人不一定能拟写公文。为此,产生了许多专以拟写章、表、书、奏的着名人才。统治者都竞相招纳、礼聘他们担任秘书。如陈琳、阮路被曹操所聘用。曹丕赞誉他们为章表书记,令之隽也。 ①又如南朝善作表、奏、书、记的任陆,先后为宋、齐、梁三朝所任用,时王公的表奏、朝廷的文诰多出其手,时人将其与当时着名诗人沈约并称为沈诗任笔。这些秘书落笔神速、拟稿精确。如阮禹在曹操大军出发讨伐韩遂时,受命作檄文。他在马背上一挥而就,撰成《为曹公作书与韩遂》。曹操审阅时,竟无法增减一字。 同时,由于魏晋南北朝时书法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书法家。统治者纷纷聘请他们担任秘书。如曹操四处募求,聘得梁鹄为选部尚书,掌管文书奏章;梁武帝聘用工褒为秘书郎;北齐尚书令司马子如任用赵彦深为文吏,掌抄写文书、参与机密;着名书法家王蒙之、王献之、王徽之各被聘为内史、中书令、黄门侍郎等秘书官。 唐代选用秘书的要求已趋于全面,不但要求他们文化水平高,工于书法,擅长写作,还要求其娴于辞令和有制理公文的能力,且考虑到了外貌的要求。唐代以科举考试取士,凡应试士人须经所在学馆或地方政府初试,合格者送礼部参加省试。省试录取者为进土及第,他们还须通过束部主持的释褐试才能接官。释褐试包括身(身材相貌)、言(口才)、书(书法文理)、判(判理政事的能力),先考书、判,凡楷美道美、文理优长,即书法工整、文理通顺、判事能力强者,才能再看其是否体貌丰伟、言辞辨正,即相貌端正、口齿清楚。四项全通过者授官,其中大多数授予九品小品,派往地方政府任文吏,日后再逐渐提升。文束即从事文

古代官员选拔制度

古代官员选拔制度 古代官员选拔制度 一、先秦:世卿世禄制为主 1、宗法制和嫡长子继承制 2、客卿、食客等制度 3、军功授爵制 二、两汉:察举制、征辟制 察举制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对于被察举的人,朝廷会提出一些治国和经义方面的问题进行考核,叫做策问,应举者回答朝廷提出的问题,叫做射策或对策。 董仲舒就是在汉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以贤良方正连对三策而被录用的。 征辟制地位仅次于察举制,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辟除制在汉武帝以前就已推行,直到隋朝被废。 察举的主要科目: (1)孝廉:孝敬廉洁者(郡推举) (2)秀才:才能优秀者,汉光武帝为避讳改为茂才(州推举) (3)明经:通晓经义者 (4)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 三、魏晋:九品中正制 魏文帝曹丕时的吏部尚书陈群创议的。到西晋时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 但类别却只有上品、中品和下品(二品至三品为上品;一品为虚设,无人能达到;四品至五品为中品;六至九品为下品)三类 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 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家世﹑道德﹑才能。 四、隋唐:科举制 隋朝:起源 唐朝: 1常科:每年分期举行 1、进士:时务策和诗赋、文章。宰相大多进士科出身 2、明经:时务策与经义 3、秀才: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 4、明法、明算、明字 5、俊士:不经常举行 6、……(共50多种) 考生生徒(学馆出身)、乡贡(经经州县考试)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2制科: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 武则天时期,出现殿试、糊名、武举(科目: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交等)新郎官:最早出现于唐代,是称呼考试登科及第的学子郎是古代一种高级官员的称呼,唐代祝贺新科进士称为新郎官

古代秘书对现代秘书启示

古代秘书对现代秘书的启示 白梦婕 文秘(2)班

2012072095

摘要:我国秘书工作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后,形成了丰富的秘书工作传统。现代秘书借鉴秘书工作,杜新时代秘书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古代现代秘书工作启示 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征途上,传统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对于秘书工作的传统来讲也不例外。我国古代秘书工作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后,形成了自己丰富的、独特的的诸多传统,级秘书工作的传统。这些传统也如同其他传统一样,有精华亦有糟粕。现代秘书人员借鉴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优良传统,对于做好新时期秘书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1] 世界上最古老的秘书工作,大约可溯源到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约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我国古代的秘书,诞生于殷商后期,距今约三四千年之间。秘书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说,人类社会有了公共事务的管理与社会组织分工,有了领导工作,出现了领导人与领导集团,也就有了秘书工作。秘书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称呼不同,如“御史”、“尚书”、“吏”等在历史上都有秘书的工作职能。古代的“秘书”情况与名称多种多样,很难与今天的秘书简单相比,所以“秘书”这一词语实际上只是近代的产物。 一、古代优秀秘书事迹 我国历代的许多优秀史官(秘书)历来都把秉笔直书视为持义、别善恶的神圣事业和崇高美德。为了直书,他们不畏风险,不避斧钺,求实求真,善恶必记,忠于职守,表现了中国古代史官人格上的高风亮节。文天祥在《正气歌》里,把“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作为“塞于天地之间、至至刚”的浩然正气表现之一。这两则古代史官故事,都高扬着一种誓死遵守史官的职业道德、捍卫史官直书实录传统的精神。 齐太史的故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齐国臣崔杼弑其君齐庄公,齐太史乃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崔杼知道后要求史官立即删改,史官坚决不改,崔杼怒,杀了齐太史。齐太史的两个弟弟继承兄长遗志,前仆后继,仍然秉笔直书,也遭到杀害。接着,太史的小弟又义凛然,直书如故。崔杼慑于太史秘书兄弟仨的浩然正气,无可奈何,只好由他直书下去。为了维护记史的直书实录传统,对历史和后代负责,齐国的太史们一个接一个地不畏强暴,不惜以身殉义,视死如归,成为秘书史上秉笔直书的著名范例!

[论文]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

我国秘书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历代选拔秘书的经验尤为可贵,对今天培养和任用秘书人员有借鉴作用。兹将散见于史籍的这方面记载搜集、整理,作扼要介绍。秦代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选用秘书的主要特点是世代相袭。当时以承办文书为主要业务的秘书人员称史。这是一种专门职业,世代相袭。其后代自幼就被送入专门的学校学习,这是最早的培养秘书人员的专门学校。秦律规定,凡非史之子不得混入这类学校,违者治罪。同时,凡犯过罪的人也不能担任文书工作。汉代,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王朝已趋于巩固,选用秘书人员已着重于业务能力。当时,中央政府机构尚书台和御史府任用秘书,需经过严格的考试。《汉书·艺文志》和《说文解字》卷十五引《尉律》中均有记载。这些部门的秘书,年龄须在17岁以上,要能背诵书九千字以上,并考其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书、隶书等八种字体。每年年底,先在郡一级考试,合格者由郡守移送于京城,再经太史面试,取其中优秀者派至尚书台和御史府任尚书令史,掌写文书。尚书台中为朝廷起草公文的尚书侍郎,要求更高,除注重其文采外,还很重视实际工作的锻炼。初入台时只能任尚书郎中,为见习官员,满一年后升为尚书郎,协助诗郎办理文书事务,三年后才能任尚书传郎(事见《东汉会要·诏令》)。魏晋南北朝时,秘书写作已发展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艺。统治者在选用秘书时已要求其精于业务,以提高文书工作的质量和使文书卷面字迹美观。当时,士人中出现了文、笔之分。文即文章诗赋,须有情辞声韵。笔即公文,不须有韵,也不必具有文采,只须直言,着眼于叙事达意,施于实用。凡表、奏、书、檄等公文皆称笔,它有一定的格式,多为四字一句。能写文章诗赋的士人不一定能拟写公文。为此,产生了许多专以拟写章、表、书、奏的著名人才。统治者都竞相招纳、礼聘他们担任秘书。如陈琳、阮路被曹操所聘用。曹丕赞誉他们为“章表书记,令之隽也。”①又如南朝善作表、奏、书、记的任陆,先后为宋、齐、梁三朝所任用,时王公的表奏、朝廷的文诰多出其手,时人将其与当时著名诗人沈约并称为沈诗任笔。这些秘书落笔神速、拟稿精确。如阮禹在曹操大军出发讨伐韩遂时,受命作檄文。他在马背上一挥而就,撰成《为曹公作书与韩遂》。曹操审阅时,竟无法增减一字。同时,由于魏晋南北朝时书法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书法家。统治者纷纷聘请他们担任秘书。如曹操四处募求,聘得梁鹄为选部尚书,掌管文书奏章;梁武帝聘用工褒为秘书郎;北齐尚书令司马子如任用赵彦深为文吏,掌抄写文书、参与机密;著名书法家王蒙之、王献之、王徽之各被聘为内史、中书令、黄门侍郎等秘书官。唐代选用秘书的要求已趋于全面,不但要求他们文化水平高,工于书法,擅长写作,还要求其娴于辞令和有制理公文的能力,且考虑到了外貌的要求。唐代以科举考试取士,凡应试士人须经所在学馆或地方政府初试,合格者送礼部参加省试。省试录取者为进土及第,他们还须通过束部主持的释褐试才能接官。释褐试包括身(身材相貌)、言(口才)、书(书法文理)、判(判理政事的能力),先考书、判,凡“楷美道美”、“文理优长”,即书法工整、文理通顺、判事能力强者,才能再看其是否“体貌丰伟”、“言辞辨正”,即相貌端正、口齿清楚。四项全通过者授官,其中大多数授予九品小品,派往地方政府任文吏,日后再逐渐提升。文束即从事文书工作的秘书人员。 [!--empirenews.page--] 宋代以直接考试拟写应用公文的能力选用秘书。选拔目的具体,要求明确,将秘书选拔制度大大推进了一步。由于王安石改革科举时,考试内容由重文学诗赋改为重经义、策论,录取者虽通晓经学而文学水平降低,且不熟习公文拟写,使朝廷在起草诏、洁、章、表等公文时,极感缺乏专门人才。为此,三省上书皇帝,陈述其严重性,指出:今进土既纯用经术,如诏诰、章表、赦敕、檄书、露布、戒谕之类,皆朝廷官守日用不可缺者,若悉不司试,何以兼收文学博异之士。②宋哲宗采纳此建议,特设宏词科,专门选拔朝廷所需的文字秘书,规定只有取得进土资格者才能报考,以要求考生必须博览古今、熟悉经史,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在此基础上再试其公文写作能力。相当于今天从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中考选文字秘书。自此形成了两宋选拔朝廷文字秘书的制度。南宋高宗时,改词科为博学鸿词科,并放宽报考限制,以扩大生源,不论有无出身者皆

秘书工作制度

恋日花都业主委员会 秘书工作制度 1、(职位设立)由于目前恋日花都业主委员会的全体委员,均为公益性或兼职为园区服务,故业主委员会必须设立秘书这一职位。 2、(职责)秘书是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恋日花都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所制定的制度履行职责: 秘书是业主委员会日常行政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秘书按照有关考勤制度按时工作并领取全体业主支付的报酬;秘书应服从业主委员会的要求,遵循严守机密等职业道德。 3、秘书的聘任和解聘均需要业主委员会决议决定,任何委员无权决定秘书的聘用和解聘。 4、结合业主委员会的实际情况,秘书的工作应分为两类,即:政务类和事务类。 5、政务类主要包括: (1)依照《北京市丰台区恋日花都业主委员会对外发文原则和程序》完成其中的全部具体工作。 (2)对业主委员会安排的事项进行催办、查办。及时提醒各位委员审阅相关文件和各自负责管理的事情的进展;对于收文 中需要批复或答复的文件应制作备忘并负责提醒该项负责 委员;应了解和掌握业主委员会发文事项的进展。

(3)对收到的含有多个项目的文件,通知相应的负责委员。 (4)接受业主投诉。对于业主投诉的信件将其整理(编号、索引)归档,对于电话投诉事件则应完整填写投诉记录,将记 录与投诉信件一起归档。 (5)安排会议,记录、整理各种会议的记录和纪要。 (6)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对收集到的信息均应编码、索引存档。要求秘书对信息的收集准确、及时、全 面、实用。秘书应在工作之中或工作之余应积极通过报纸、 网络或其他媒体收集对业主委员会工作有用的信息,将其存 储于剪报夹或电脑中。 (7)秘书应在第一时间到达工作岗位,了解一下当天的工作内容,根据所安排的工作内容开始工作。 6、事务类主要包括: (1)文件的收发、传递和管理。对于收到的各类文件应根据业主委员会的编码规则将其进行存档,发文应及时送达接收单位,经接收人签字后方可存档。在传递过程中应遵循保密的原则。在文件查阅的过程中,应保持文件的完整性。 (2)文书的立卷和归档。年终对各类文件(发文、收文、内部文件、传真)进行整理,编写文件目录,归档。 (3)印章管理。印章的保管通常由秘书担任,按规定保管者不

中国古今秘书制度的功能性对比分析

中国古今秘书制度的功能性对比分析 中国古代秘书制度最早出现在上层建筑的权利机构,早在原始社会的后期,秘书工作的发生条件已经具备了,在社会成员内部,秘书工作的雏形已经产生,但是在封建社会时期秘书的功能较现代而言还比较的单一,秘书的功能的发展经过了长期的磨合和探索,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秘书制度因此存在着很多的不同,这些都标志着秘书制度的发展和进步。 一、中国古代秘书的由来和演变 中国古代秘书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秘书机构的设置逐渐的详细化并且具备了明显的特点,在秘书的选拔和任用上也体现了一定的严密性,古代秘书制度由此不断的演变发展。 (一)秘书一词的由来 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是在原始社会当中,由于原始社会的组织构造非常的简单,人们之间没有等级关系,所以秘书制度没有产生的契机,到氏族社会之后秘书制度随着社会结构的发展逐渐的有了形成的条件,尤其是在夏代之后,文字和国家机构都已经基本成型,秘书和公文写作就有了形成的条件。秘书一词在东汉时期才产生,但是具体的不是指秘书人员,而是图书典籍。由物到人的转变是在清末时期,设置秘书官,管理公文的起草记录等。 (二)秘书机构的设置及特点 秘书机构在古代的权利政权机构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哪一个朝代对于秘书部门都会有重视,秘书部门最为上传下达,承上启下,部署全局的重要部门,是政治活动的以开展的重要工具和保障。古代秘书制度特点尤为鲜明,历朝历代的秘书都能尽职尽责、刚正不阿地记录真实的历史,使中央集权能够不断地强化,实现对权利的集中,是帝王专权的重要工具。但是在封建专制的权利强化过程中也存在着弊端,秘书工作实质效果也产生了异变。 (三)中国古代秘书的选拔和任用 中国古代的秘书选拔和任用非常的严格,经过了层层的筛选,培养一批秘书队伍,实现对中央集权的巩固和保障。秘书的任用需要得到君王的充分信任,在君王的执政过程中出谋划策。甚至还有专门的秘书选拔和培养的机构,在这些机构中实现对秘书候选的各项技能的培养,为君王所用。在选拔的方式上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察举制度、征召和辟除、科举考试等方法,在选拔任用的过程中对于参选者各项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业务能力上能够针砭时弊,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对于辅佐君王有重要的贡献和作用。 二、现代秘书制度的功能分析 现代秘书制度在对于古代秘书制度有着颠覆性的继承和发展,现代秘书制度的功能非常的丰富,服务的范围也是非常的广泛的,从具体的服务对象和秘书工作的内容上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具体总结出秘书工作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一)秘书工作辅助功能 秘书工作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能够在组织系统中对领导者起到辅助的作用,能够领会领导的精神和决策,并且将这些决策很好的执行和开展,传达给相应的权力部门,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秘书的辅助职能能否有效的实现对于组织系统的运行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秘书的工作必须得到有效的重视。秘书应该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并且提升团队合作的凝聚性,提升工作的效率,创造更多的效应。 (二)秘书工作行政执行功能 秘书工作贵在执行能力,一个秘书最应具备的能力就是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秘书的工作纷繁复杂,对于各个部门的工作都有所涉猎,所以秘书工作能够带动各个部门的良性运转,发掘工作执行过程中最有效地方法。执行能力对于秘书工作是一项挑战,灵活的应该好处理突发的状况是秘书工作的基本素质。 (三)秘书工作的技术操作功能

古今中外人们是怎样选拔人才的

古今中外人们是怎样选拔人才的 选官用人是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从孔子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至孟子的“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短长”再到诸葛亮的“示其危,示其勇,示其利,观其志。”后到19世纪、20世纪形成的近代企业人事管理制和政府公务员制度,大致体现了对人才选拔工作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过程。 察举制 春秋以前,官吏主要通过“世卿世禄”制度产生。战国时,“世卿世禄”制逐渐废除,官吏的选举就发生了根本变化。秦在统一之前,“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而胜敌是其主要途经,秦统一之前的官吏,也就多出于军功。到了汉代,朝廷为了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在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统治人才的选官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任子等多种方式,不限于一途,而且还可以交互使用。 九品中正制 在汉末军阀混战的冲击之下,乡里组织遭到破坏,“乡举里选”的传统做法难以为继。在此情况下,三国时的曹魏御史大夫陈群制定和推行了“九品中正制”。在朝官中推选有声望的人担任各州、郡的“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吏部依据中正的报告,按品级授官。到魏晋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已经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此后的三百年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 科举制 古代均田制实行后,中小地主势力增长,非常渴望进入统治阶层。隋唐时期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革新政治、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在选官上实行了科举制。 唐代科举有常举和制举两类。常举每年举行;制举由皇帝临时立定名目。科举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但到了明清时期,专重“四书”“五经”,以八股文取士,禁锢了士人的思想,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西方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国的科举制度被介绍到了西方。科举制用考试选拔人才的原则备受推崇,对欧洲文官制度的确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世纪欧洲各国政府实行赐官制,文职官员的录用不进行任何考试。因此,像大哲学家培根这样有才华的人,为了求得一管半职,只好去巴结宫廷权贵。赐官制必然导致吏治腐败,“朝有南郭,野有遗贤”的现象相当普遍。 新航路开辟以后,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潜心研究中国的典章制度,不断向欧洲传递东方的信息。16世纪中期来华的传教士克鲁兹,发现科举制与西方人事制度迥然不同,实行“学而优则仕”的原则,随后在游记中把中国科举制介绍到欧洲。这个世纪末,欧洲就有了关于中国科举制度的详细报道。18世纪介绍中国最有影响著作是阿尔德的《中国概况》,其中介绍了中国科举制度。至1810年,《大清律例》被译成英文,也有关于科举的法律条文。 16世纪的门多萨认为,中国是世界各国中治理得最好的一个,他把原因归于中国竞争性的科举制度,说中国通过竞争开放一切官职,从而利用了所有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中国只有通过严格考试的人才能出任官职,“中国由那些及第的人治理着”,

教学秘书工作职责及管理制度

教学秘书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安排和管理各类教学、带教、继续教育和学术活动,经医院研究决定在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设立教学秘书,各科医、护各1名。具体规定如下: 一、教学秘书由科室主任、护士长提名推荐,由科教科、医务部、护理部共同审核,经院领导批准后正式任用,任期二年。任用期间每月给予津贴100元。 二、教学秘书是科主任、护士长的教务工作助理,其任务是协助科主任、护士长搞好教学、带教、业务学习、科室人员继续教育、安排科室有关学术活动等工作。教学秘书业务上受科主任、护士长及科教科的双重领导。 三、教学秘书工作内容: (1)协助科主任、护士长管理本科室的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安排见习活动(接到安排表后,及时备课并指定好指导老师),检查带教计划执行情况。 (2)维护正常带教、学术活动秩序,了解教师、学生(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见习生)的教学情况,及时处理带教、学术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向科主任汇报病区带教情况,提出改进带教的意见或建议。 (3)负责实习生进科教育,介绍科室情况各项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等,根据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要求,安排实习轮转程序。安排好带教老师,指定专人负责,明确带教任务,经常检查督促带教工作。 (4)负责组织安排科内的专题病例讨论,病区小讲座,教学查房,并予登记备案。 (5)组织督促本科室工作人员和各类实习进修人员参加科教科安排的各类业务学习、继续教育和学术活动。 (6)负责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科内业务学习(每月不少于2次),并做好记录及签到。

(7)协助科教科做好各类考试(实习生出科考试、医务人员三基考试等)的考务工作。将科教科批准的考试安排通知有关的师生和医务人员。 (8)严格执行实习生出科考试和基本技能考核工作,并及时填写好实习生的实习评语和出科考试成绩,并登记备案。 (9)负责本科室教学档案的整理保管工作。含教学文件、教务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学生学习档案和学生考试答卷等(即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工作总结、教学质量调查表、学生的成绩表、鉴定表等),并按规定时间将有关档案材料移交给科教科。 (10)严格实习纪律,必须凭科教科的轮科条接收学生,认真考勤,对违反纪律和规章制度的学生及时向科主任或科教科提出处理意见。 (11)协助科教科开展教师教学带教质量评估工作。每月负责提供各类教学资料供科教科进行质控查房。 (12)完成主管领导委托的与教学相关的其它任务。 四、教学秘书的工作依据为《科教工作质量控制考核标准》的要求。 科教科每月对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责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优秀者给予奖励,不合格的将予以相应处罚。每学年评选若干名优秀教学秘书。 本制度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苗木供应合同书 甲方: 乙方:周至县哑柏镇绿星苗圃 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以下简称甲方)从周至县哑柏镇绿星苗圃(以下简称乙方)购买银杏苗木,(用于渭政办发[2010]205号文件,渭南市区绿化),并就相关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一、苗木数量:

中国古代五大有名秘书

中国古代五大有名秘书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5个秘书 准备写一篇题为“秘书为什么能成功”的博文。在此之前我想跟各位网友认 识一下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5名秘书。他们的成功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史上最牛秘书——NO1 姜尚—公元前1021年字子牙号太公望是我国周初著名军事家。因其先祖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南阳宛县西故从其封姓也称吕尚一吕望。新乡市卫辉太公泉乡人。 姜尚青年时期家境穷困曾在朝歌今河南淇县屠牛卖肉后又到孟津今河南孟州市司厨卖饭他还在商朝做过官因感商纣王昏残无道辞官而去。游说诸候无所遇遂隐居下来。《孟子》曰“太公避纣乱居于东海之滨。”后来姜尚听说周文王西 伯在西歧崇贤尚老就千里跋涉迁徒陕西。这时的姜尚已是古稀之年但他音识曲籍见闻广博胸怀治国之道心藏用兵之术兴世强国之心不衰。 相传姜尚到陕西后垂钓于渭滨周文王出猎相遇两人一见如故话语投机周文王听了姜尚侃侃而谈治国安邦之策赞赏不已遂同载而归说“吾太公望子久矣。”尊号“太公望”并立为掌管军事的“太师”。 公元前1066年一说1027年武王以姜尚为国师率部伐纣由孟津渡河大战于牧野今新乡市郊纣军纷纷倒戈纣王见人势已去逃回朝歌城中登鹿台自焚。姜尚辅佐武王灭商纣有功封于齐都营丘今山东淄博。为齐国始祖。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亦称“齐太公”。成王时曾被授权自以讨伐有罪之小国齐国逐渐强大起来 成为周初大国。相传作有兵书《六韬》。 太公卒后归葬于故里后人在太公泉上修建了太公庙、太公祠以示怀念。 史上最牛秘书——NO2张良—前186宇子房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被封留侯谥文成侯。 秦灭韩时张良尚有家僮三百人。他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后乘始皇东游之机与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未遂。于是变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曾从圯上老人学《太公兵法》。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聚众响应。不久归属刘邦此后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他协助刘邦制订作战方略并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