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最全版

(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最全版

(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最全版
(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最全版

(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

临夏州以工代赈办公室杨映伟

产业发展是壹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主体。面向“十壹五”今后壹个时期,充分认识我州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对于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现我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推动全州建设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州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和发展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我们本着对州情再认识、再分析、再研究,实实在在寻找出我州适时适势发展,具有经济支柱能力的主导产业,且就其成因和发展对策建议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分析。

壹、全州产业发展现状

我州八县(市)中除临夏市外,其余七个县都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历经各届州委、政府的努力,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基本培育和建立起了加快经济发展的框架体系,全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农业产业化运营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趋于合理。2007年全州完成农业总产值30亿元,比上年增加5.8%;农业增加值19.4亿元,占GDP26.6%;第壹产业中种植业完成产值17.05亿元,比上年增长4.24%,畜牧业完成产值10.68亿元,增长7.15%。粮食生产形势稳定,农作物区域布局、品种品质结构取得新进展,区域优势产业更加集中,地方特色主导产业日趋明显,马铃薯、双低杂交油菜、玉米、设施蔬菜、豆类、百合、中药材7个产业基地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

壹批“农”字牌龙头企业竞相发展,初步形成了产加销壹条龙、农工贸壹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企业活力增强。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工业化是我州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十五”以来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工业的发展,不断营造工业发展的环境,加大对工业发展的力度,提出了工业强州战略,制订出台了壹系列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我州的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第二产业20.83亿元,占GDP28.6%,其中电力生产及供应业实现增加值6.95亿元,增长5.69%;基本上形成了以兰郎公路壹线为主的皮革毛纺企业聚集区、刘盐俩峡冶炼铸造聚集区、以黄河、洮河、大夏河流域为重点的水电能源工业开发区、以临夏市为中心的清真牛羊肉、乳制品、手工地毯加工聚集区。农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酿造、民族工艺品等各具地方特色的的工业布局,基本形成了以水电能源、清真牛羊肉加工、农产品加工、皮革毛纺加工、手工地毯加工、冶炼铸造、建材加工为支柱的特色工业生产体系。

商贸旅游呈现出平稳的发展态势。2007年,我州第三产业实现总产值32.69亿元,占GDP44.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2亿元,增长14.24%;输转劳务39.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5.59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断趋好。我州具有独特的区位环境和人文优势,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塑造了以民族贸易为重点的特色商贸流通业。成为西部有较大影响力的皮革、羊毛、茶叶、木材、日用百货、清真食品、牛羊活畜产品的集散中心。商贸流通市场体系逐渐完善,商贸流通业规模水平进壹步提高,形成以各县县城、重点集镇为骨架,以各类市场为依托的商贸流通网络。流通网络延伸到全国各地,物流交易由传统贸易向期货贸易、定单贸易发展,新型商业业态正在兴起。近年来,我州旅游景区

(点)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加强,配套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黄河山水风光游、史前生物探秘游、森林生态休闲游、民俗风情游、河州文化巡礼游等五大旅游品牌已基本形成,吸引了壹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有效带动了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2007接待游客124.7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2亿元,增长19%。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带动饭店、餐饮、娱乐、交通运输、零售等行业的发展重要因素之壹。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结我州产业发展历程,虽然在上述几方面都有所发展,但就总体而言,尚存在着四大关键性问题。壹是基础设施仍相对薄弱。现有的交通等基础设施仍然不能满足以人流、物流资源为主要特征的临夏产业进壹步发展壮大的需要。二是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主要表当下生态结构不尽合理,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生态系统不稳定,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等。三是产业深加工能力薄弱。特色产品绝大部分是以初级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缺乏深加工,附加值低,从而带来的收入不高,产业关联度低,带动能力不强。四是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市场化水平比较低,壹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州特色经济的发展。特色产品需要依靠市场力量来调节供给和需求,但由于我州的市场化程度低,相应的特色产品市场就得不到很好的发育,这就容易导致特色产品的销路不畅、规模上不去、低价竞争造成恶性循环。

三、主导产业发展思路及重点产业选择

全州主导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州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打民族牌、走民营路、谋富民策、建和谐州”的总体发展思路,依据“壹线俩点”区域经济布局,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扩大开放为手段,突出前瞻性和产业关联度,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强化支柱产业,推进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主导产业升华,优势产业的强化,潜质产业的显化,调整优化国民经济内部结构,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主导产业的发展中,坚持经济区划优先原则、特色化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开放带动原则、城乡统筹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着力抓好以下五个主导产业:(壹)水电能源工业

重点在黄河、洮河、大夏河流域开发建设大中型水电站,督促加快炳灵电站、

康乐的莲麓电站、冶木河二级电站、临夏县土门关壹二三级电站按期建成发电。督促支持东乡达板电站、永靖福川电站、白川电站、广河齐家电站及早开工建设。督促抓紧做好大河家二级电站、广河白马浪电站、太子山林区十四座小型电站今明俩年的前期工作。整合现有水电关联企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壮大和水电产业关联度强的相关产业,积极开发化工、冶金、铸造等工业产品,努力形成环刘家峡库区经济带。

支持刘电、刘化、盐电等企业进壹步做大主业,积极开发新型产业,带动地方工业的发展,使水电能源工业对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进壹步巩固我州在全省水电能源基地的重要地位。

(二)特色旅游业

以旅游景区为节点,以旅游线路为骨架,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构建覆盖全面、资源集约、成本优化、结构科学的旅游网络,逐步形成“点、区、群、带”相配套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以发展休闲度假游为目标,推进旅游产业开发,着力培育以黄河三峡、炳灵寺石窟、炳灵石林为主的环刘家峡库区风光游,以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为主的古生物探秘游,以齐家文化、半山文化、边家林文化等为主的马家窑文化遗迹寻古游,以松鸣岩、莲花山、太子山为主的生态休闲游,以穆斯林民俗民风、临夏雕刻、彩陶文化、花儿文化、傩文化为主的民族风情游五大旅游品牌,加大力度面向西北乃至全国包装推介精品旅游线路和品牌,加快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

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深度开发临夏砖雕、雕刻葫芦、彩陶复制品、民族服饰、保安腰刀等旅游产品。加快开发壹批集特色、品位、品牌为壹体的工艺品、纪念品等旅游商品,集中力量发展壹批文化旅游产业的龙头企业。

积极发展和旅游关联的餐饮、娱乐、物流、信息等第三产业,提高旅游综合收益,培植稳定的财源支撑。通过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全民参和,把临夏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深厚、民族风情浓郁、地域特色鲜明的旅游知名地。2010年全州接待游客达到21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89亿元;2020年全州接待游客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5亿元。

(三)畜牧业

坚持走科技兴牧、区域化发展和产业化运营的路子,积极推进畜牧产业化,重点发展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加工业。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各类资金,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招商引资、园区集聚、激活民间资本等多种方式,重点推进高原牛羊育肥产业,扶持壮大现有清真肉乳制品、皮革和清真系列小食品等为主的龙头企业。

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建立龙头企业和农户利益紧密联结的机制,不断提高畜牧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推行“X公司+协会+农户”和“X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加快形成肉羊、肉牛、奶牛三个产业带和猪、鸡、渔三个养殖基地。

大力发展牛羊育肥产业。北粮南畜中育肥。建立甘肃省最大的高原肉牛育肥贸易基地,全省最大的肉用羊生产和育肥基地。养殖业由规模养殖向规模育肥、规模加工、规模贸易转变。

重点建设清真食品、民族特需用品、农畜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国内市场销售网络,充分发挥和中东阿拉伯国家联系广泛的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开拓国外市场,打通产品出口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建立生产加工销售紧密衔接、上下游产业相互依托的畜牧产业集群,力争把“壹线俩点”区域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清真食品、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加工的重要基地,建成全州清真食品和农畜产品运营开发示范带。到2010年,畜牧业产值达到14亿元,递增11.00%,占农业总产值的45%之上;到202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50%之上,畜牧水产业的主导作用进壹步凸显,对全州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四)特色种植业

规模种植、良种种植、规模加工、特色品牌。着眼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农产品种植面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科技含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力争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取得新突破。坚持突出特色、龙头牵动、利益联结、集中开发的原则,发展特色种植业。

加快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扩大马铃薯、花椒、啤特果、百合、双低油菜、蚕豆、中药材、花卉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大力研发推广优良品种,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比重,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机制转换,提升技术装备、生产运营规模和管理水平,以中药材、淀粉、乳产品、花椒、蔬菜、林果、粮油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发为重点,创品牌、打优势,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培育产业集群,提升农产品加工的整体实力,形成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服务社会化的产业化格局。

重点发展以东乡为中心,辐射带动永靖、积石山、临夏县、广河县的马铃薯种植业;以和政为中心,辐射带动积石山、临夏县的双低油菜种植业;以临夏县北片、积石山县东北片、东乡县北片、永靖县南片为重点的花椒种植业;以临夏市、永靖县、临夏县、广河县为重点的花卉种植业;以和政县为重点的啤特果种植业;以永靖县为重点的无公害蔬菜种植业;以临夏县、积石山县、和政县为重点的蚕豆种植业。大力扶持和培育刘家峡果制品、和政88果品、莲花湖食品X公

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到201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双低油菜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花椒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啤特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蔬菜种植业达到12万亩,蚕豆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沙棘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

(五)劳务产业

努力提高劳务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坚持把劳务经济作为最大的富民产业,不断扩大劳务输转规模,提高劳务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力争全年培训劳务7.5万人,输转劳务43.6万人,其中有组织输转1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7亿元。到2010年输转劳务达到4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0.25亿元。到2020年输转劳务达到5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5.75亿元。注重提高劳务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积极和劳务输出地协调联系,采取“1+1”、“2+1”等形式,进行联合培训,实现外出务工人员从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农民向城市居民转移向产业工人转变。重点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劳务输转。在继续搞好牛肉拉面、东乡手抓、驾驶员、家电维修、电器装配、麦杆贴画、家政、饭店服务等方面技能培训的同时,积极开拓具有我州特色的古典建筑、木雕、砖雕、葫芦雕刻、地毯编织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打响劳务品牌,力争全年劳务培训达10万人(次)。巩固现有劳务输出基地,力争每县(市)再开辟壹个具有壹定规模的劳务基地。

四、加快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壹)把政府引导支持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壹是政府要根据产业开发的总体规划,结合市场供求状况及各地特色资源的开发条件,安排好我州特色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的总体顺序,明确年度扶持培育的重点。二是政府要通过转移支付和直接投资等方式增加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帮助修建必需的基础设施,为特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政府要制定壹系列有利于特色产业发展的特殊政策,如吸引外部资本、技术、人才的优惠政策、有针对性的金融政策等,支持特色产业的发展。

(二)特色产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适应市场需求,由市场需求来引导产业开发和调整产业结构,发现和评价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壹要坚持适销对路的原则,适应国内外统壹开放的市场,适应消费的需求,开发名优新特产品,巩固现有的市场,开辟新的市场;二要坚持速度规模和质量效益且重的原则;三要坚持以销促产原则,以州内市场建设为中心,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以中介服务组织为纽带,加快市场培育和开发。

(三)进壹步调整产业结构是我州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合理优化的产业结构是特色产业的基本构架,我州要发展特色产业,必须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应该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立足于充分发挥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尽可能的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抓住最具优势的产业,而放弃比较优势不是很明显的产业,进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发展特色产业,在本质上应是更充分展示特定生态环境及资源配置的内涵,遵循其要求,发展特色产业本身便应当是可持续的。发展特色产业,必须以可持续开发为目标,采取保护和开发利用同步进行的原则,要在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其进行合理开采,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做到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避免出现环境恶化的情况,以免给我州未来发展带来损失。

(四)培养产业集群发挥后发优势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发展特色产业,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重视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断增加工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增强特色产品的深加工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临夏要发展,必须提高资源的深加工系数,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此,应建立健全科技管理、示范、培训、推广服务体系,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培育和推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加快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在发展比较优势工业方面,壹定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科技成果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创建更多的科技先导型和示范型实体,形成新的经济优势,培育形成产业群落。产业集群不仅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而且改进激励方式,创造出信息、专业化制度、名声等集体财富。能够改善创新的条件,加速生产率的成长,也有利于新企业的形成。壹要注重产业内部互助,促进新观念、新战略、新技巧快速扩散,激发产业的升级效益,不断强化产业集群内的关联作用,从而带来新的竞争观念、新机会、新智慧的组合;二要着力促进产业集中,推动产业集群各企业克服惯性和僵化,鼓励竞争,进而推动产业升级;三要通过集中招商和组织推销会等形式,扩大产业和产品知名度;四要着眼于形成规模优势,不断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五)坚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县域经济特色。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全面提高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优先建设核心产业区,对重点项目集中摆布,在此基础上进壹步扩张,使先期产业带动后期产业,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上游产品带动下游产品,逐步形成资源整合、产业互补、特色突出的区域发展格局。

(六)坚持区域发展和产业发展相结合。注重将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在改善区域发展基本条件的同时,更加突出地强调区域产业政策的

制定和实施。

(七)优化软硬俩个环境,加快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在软环境上,要进壹步解放思想,改变封闭保守、无所作为,树立市场意识和发展意识。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在硬环境上,全面实施“科教兴州”战略,提高科技含量和推广应用率。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努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活跃商贸流通,增强县域经济的对外辐射力。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分析论文.pdf

1、国外主导产业选择相关理论研究 ①罗斯托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罗斯托是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理论的学者之一,其经济增长阶段论和非总量的部门分析法在当代经济学中颇有影响。罗斯托根据技术标准把经济成长阶段划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成熟、高额群众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而每个阶段的演进都是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替为特征的。罗斯托认为,无论在哪一个时期,甚至在一个己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中,所以能够保持前进的冲击力,是因为为数有限的主要部门,即主导部门(leadingsectors)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些部门的扩大,又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在研究经济起飞问题时提出,对经济成长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即主导产业部门,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二是有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三是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上游产业乃至所有下游产业的增长起着巨大的影响。以上三个特征反映了主导产业必须具备的能力和作用,它们是有机的整体,缺一就不能称其为主导产业。尤其是扩散效应,是与其他产业区别的重要特征和标志。首先,主导产业部门自身的增长能对其他非主导产业部门产生回顾效应;其次,主导产业部门能对新兴工业、新技术、新质量、新能源的出现起诱导作用,发挥前瞻效应;再次,主导部门能对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旁侧效应。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日益深化,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己经不是单个主导产业,而是几个产业共同起作用,罗斯托称之为“主导部门综合体”。他认为,主导部门综合体是由主导部门和与主导部门有很强后向关联、旁侧关联的部门组成的。罗斯托还认为,主导部门序列不可任意改变,任何国家都要经历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等等。 ②赫希曼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赫希曼在其名著《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了不平衡发展战略。实现该战略的途径有两条,第一条是由生产短缺达到发展,即发展后向关联大的产业。第二条是由生产过剩达到发展,即发展前向关联大的产业。发展政策就在于努力谋求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效应。也就是说,主导部门通过扩大的关联效应,可带动经济的有效增长。赫希曼将后向关联描述为“投入供应、衍生需求”,即每一非初级经济活动将导致提供其所需投入的意图。后向关联被描述为“产品利用”,即利用其产品作为某种新生产活动的投入品。赫希曼的关联效应的测度比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测度复杂得多。[1] ③筱原三代平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筱原三代平首先在理论上突破了李嘉图的静态比较成本学说,同时借鉴了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观点,提出了著名的“动态比较费用论”。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著名的规划产业结构的“两基准”理论(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开创了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指标化的先河。他认为,从发展的眼光和动态的角度来看,虽然在某一时点上,有些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但经过一定时期,特别是给以有利的扶持,有可能转化为优势产品,即产品的比较成本是可以转化的,这就是动态比较费用论的基本观点。以动态比较费用论为基础,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两基准,认为,在工业化初期,所有产业的发展不仅资金有困难,而且必然在资本、技术市场问题上会发生摩擦。因此,必须选择符合筱原两基准,并且关联效应比较大的产业为主导产业来重点发展。动态比较费用论从理论上论证了后进国家的幼小产业可以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而得到发展,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然而,这一理论毕竟与国际贸易理论密切相关,只能成为日本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起点。在实践中,如何具体把以上设想付之实施?另一个日本学者赤松要对此提出了著名的“雁行形态论”。[2] ④赤松要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是在他对以东亚为中心的亚洲经济发展与主导产业演替关系的历史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雁行形态论”或称“产业的雁行形态发展论”。 20世纪30年代,赤松要研究了日本当时的主导产业棉纺工业史时,发现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棉纺业的发展通常要经过三个阶段:国外进口、国内加工生产、向国外出口。赤松要把这种进口——生产、进口替代——出口的形式称之为“雁行形态”。“雁行形态论”最早是被用来描述后起国家某一特定产业产生、发展和趋向衰退的生命周期或过程。二战后,赤松要、小岛清等学者研究一国到另一国的产业转移问题时进一步研究拓展了“雁行形态论”。这一理论的局限性在于,“雁行模式”本身具有不切实际的静态化缺陷。后起国(地区)后来居上是完全可能的。日本经济本身的发展历史就是佐证。同时,“雁行模式”的形成具有特定的条件限制。这一模式可以适用于东亚中小国家和地区,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发展中大国;可以说明过去,不一定能说明将来。“雁行模式”只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代表了日本对东亚经济发展和合作的认识与构想。 2、国内主导产业选择相关理论研究 ①梯度推移模式 梯度推移模式认为,由于不平衡的区域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所导致的经济梯度;高梯度地区的创新,在市场驱动下由于扩散效应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转移方向依照梯度最小律原理向具有较高接受创新能力的地区转移;主导产业的发展状态决定区域经济的发展状态,较强的创新能力是主导产业的主要特征。梯度推移模式局限性在于,作为区域经济不均衡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 临夏州以工代赈办公室杨映伟 产业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主体。面向“十一五”今后一个时期,充分认识我州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对于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现我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推动全州建设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州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和发展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我们本着对州情再认识、再分析、再研究,实实在在寻找出我州适时适势发展,具有经济支柱能力的主导产业,并就其成因和发展对策建议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分析。 一、全州产业发展现状 我州八县(市)中除临夏市外,其余七个县都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历经各届州委、政府的努力,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基本培育和建立起了加快经济发展的框架体系,全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趋于合理。2007年全州完成农业总产值30亿元,比上年增加5.8%;农业增加值19.4亿元,占GDP 26.6 %;第一产业中种植业完成产值17.05亿元,比上年增长4.24%,畜牧业完成产值10.68亿元,增长7.15 %。粮食生产形势稳定,农作物区域布局、品种品质结构取得新进展,区域优势产业更加集中,地方特色主导产业日趋明显,马铃薯、双低杂交油菜、玉米、设施蔬菜、豆类、百合、中药材7个产业基地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一批“农”字牌龙头企业竞相发展,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企业活力增强。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工业化是我州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十五”以来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工业的发展,不断营造工业发展的环境,加大对工业发展的力度,提出了工业强州战略,制订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我州的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第二产业20.83亿元,占GDP28.6%,其中电力生产及供应业实现增加值6.95亿元,增长5.69%;基本上形成了以兰

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NO.5,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304 论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以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金 莉 (河南工业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文化产业突出体现了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坚持的“以人为本”理念,这种二十一世纪的新型经济形态代表了我国文化与经济相互依存以及一体化态势。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政府无疑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仅以河南省为例,简单论述政府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政府作用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5-0304-2 文化产业是本世纪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进而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一种朝阳产业。在2002年中央明确提出发展中国文化产业以来,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河南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众多的文化遗产资源。浓郁的中原文化特色与经济的快速发展都使河南的文化产业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完善河南省文化产业,河南省政府作出了多方努力。2005年通过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同年9月又推出了《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奠定了未来十五年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2007年出台《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2009年省委办公厅与省政府办公厅又联合转发了《省委宣传部、省编办、省文化厅、省广 常会受情绪左右,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调节自身情绪、消除紧张与焦虑的能力。在创造性戏剧激烈的戏剧冲突中,他们感受、表现着鄙陋和高尚;在丰富多样的角色里,真实感受喜、怒、哀、乐、愁,体味人间百态。创造性戏剧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宣泄情绪的合法途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三、创造性戏剧教育应用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策略 (一)将创造性戏剧作为人文课程教学手段 人文课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简称,是指根据人文素质教育这一特定目的和为实现一定目标围绕人文学科而设计、开发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其进程的总称。主要包括文学、历史、伦理、艺术、哲学等科目。 创造性戏剧活动的主题来源广泛,如政治、道德、社会、艺术等。通过创造性戏剧活动,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事物,领悟人生、评析时事;学生深入剧中人物心理状态,具备同理心,形成自我约束力,具备道德判断力;学生努力自我表达,与人商讨剧本、台词,逐渐增强自信心、提高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学生深入刻画人物形象,设计舞台布景、道具服装,提升艺术表现力。 (二)开设创造性戏剧课程 20世纪60年代始,西方一些国家以教育立法的形式陆续将创造性戏剧纳入课程。90年代初,一些对戏剧有兴趣的学者如胡宝林、林玫君等把国外创造性戏剧相关观念引入台湾。至2000年,“台湾地区的创造性戏剧教育课程开始纳入到一般艺术课程教学‘艺术与人文’课程的范围之内。 我们可借鉴西方及我国台湾地区先进经验,将创造性戏剧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当然,与培养专业演员的戏剧课程不同,创造性戏剧课程的开设旨在增加学生的群体体验,“其发展的重点在参与者经验重建的过程和其动作及口语‘自发性’之表达。在自然开放的教室气氛下,由一位领导者运用发问的技巧、讲故事或道具来引起动机,并透过肢体律动、即席默剧、五官感受及情境对话等各种戏剧活动来鼓励参与者运用‘假装’(pretend)的游戏本能去想象,且以自己的身体与声音去表达。在团体的互动中,每位参与者必须去面对、探索且解决故事人物或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与情境,由此而体验生活,了解人我之关系,建立自信,进而成为一个自由的创造者、问题的解决者、经验的统合者与社会的参与者” (三)深入幼儿园开展戏剧教学活动 学生可利用幼儿园实习机会,积极开展戏剧教学活动。采用“体验戏剧”的方式,即“围绕某一特定的材料或主题,设置若干场景,使用不同的技巧,以不同方式来表演。”学生通过与儿童共同表演,为儿童带来灵感和动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活动质量。 综上所述,创造性戏剧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应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将其应用于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中,从而提升学前教育教师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索丽珍.创造性戏剧教育融入幼儿园艺术课程的实施探索[C].东北师范大学,2009. [2]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 林玫君.创造性戏剧理论与实务——教室中的行动研究[M].台北:心理,2005. [4]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5] 徐东霞.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 策[J].教育教学研究,2008(11). [6] 门保全.高职院校人文课程建设研究[J].郑州铁路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责任编辑:罗 红 作者简介:金莉,河南工业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网络出版时间:2013-02-20 17:18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5c10871576.html,/kcms/detail/53.1133.D.20130220.1718.167.html

盐城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初探

盐城主导产业选择与发 展初探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盐城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初探现代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演进通常是通过不同时期主导产业的发展和更替实现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浪潮的不断推进,产业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地选择好主导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对盐城这样一个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欠发达地区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盐城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主导产业是指在一个地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经济发展起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产业或产业部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盐城市产业经济前所未有地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品牌响、质量好、市场份额大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一批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形成的区域生产集中度高的特色加工体系,一批依托人力、技能、智力优势形成的特色产品生产企业群体,形成了机械、化工、纺织、食品等支柱产业。这些产业和企业支撑着盐城市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为盐城市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一)农村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 截至2003年底全市已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37个,进入超市的农产品已达到648个,其中部分优质农产品已进入家乐福等国际知名的大超市。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已发展到517个。经市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加工企业已达60个。全年新办投资额500万元以上外向型农副产品加工项目43个,新增省级龙头企业两家。科技兴农成效明显,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二)工业产业呈现聚集发展新趋势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研究综述 摘要: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进行了描述,然后综述了国家层面上国内外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最后总结国内学者根据这些原则和基准而得到的关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区域主导产业;原则;基准 区域工业主导产业通常是指那些在区域工业产业体系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代表着地区工业产业结构演变方向或趋势、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或产业部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区域政府为了推动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争取动态比较优势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在一定阶段、一定条件下从一定范围的产业群体中选出预期将在未来某一阶段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选择区域主导产业,既要判断区域开发的经济背景、经济环境、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开发目标;也要考虑资源禀赋、区域特色,投入的保障、产出的效率、市场潜力、产业的成长性和生命周期等。 一、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第一,关联强度原则。主导产业应能够通过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来组织、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当那些关联强度大的产业得到优先发展时,通过产业关联而产生一系列带动、支撑与推动作用,并使这些产业派生出对其他产业的进一步导向拉动和促进作用,从而产生经济发展中的连锁反应和加速效应,这样必将推动和促进整个区域产业的发展。 第二,发展潜力原则。区域主导产业必须拥有长期而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容量,只有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业才能对经济增长具有较高的贡献度,才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因此,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应充分体现市场需求情况,应把那些市场需求弹性高的区域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市场需求弹性高的产业不仅能够带来更大的收入、创造更大的需求,而且其发展机遇好、发展收益高、发展速度快、发展潜力大。 第三,技术进步原则。作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应具有较快的技术进步机制和吸纳先进技术的潜力,这样才能推动区域内产业整体技术进步的速度,从而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技术进步能够促进产业的演进,加快区域产业生产率的上升速度。技术进步快的产业,具有提高生产率的巨大潜力,能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技术进步快的产业,可以节省资源、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扩大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大批量的生产和销售,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第四,动态比较优势原则。在进行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时要遵循发挥区域优势原则,这种优势不仅包括现有优势,而且包括后发优势。这就要求选择区域主导产业必须从地区实际出发,着重发挥那些本地拥有竞争优势和资源优势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形成能够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以及城市竞争力的区域产业结构。另外,还要考虑到比较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产业,在目前虽然不具有比较竞争优势,但是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和潜在比较优势或比较优势呈上升趋势。这种具有较高加工程度、较高附加价值的产业,如果选定并经过培育和扶持,可以发展成为区域主导产业。 第五,产业结构升级原则。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适应区域工业化所处阶段,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主导产业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发挥带动和引领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实现区域经济结构的动态调整和优化升级。 第六,资源优势原则。主导产业的选择应建立在深刻认识本区域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的基础上,具有相对集中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社会发展基础,才能在区域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同其它区域的竞争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在考察资源优势时,要用发展的眼光,从长远来考察。 第七,保护环境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主导产业的选择要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

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重点分析

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重点分析 2005年10月12日 目前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仍在继续扩大,除了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生态环境脆弱等原因外,突出的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化程度低,自我发展能力弱。在"十一五"乃至更长的时期内,西部地区还必须加快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 --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依托特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一些产业已经在全国工业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是能源建设。通过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大型煤炭基地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建设,初步形成新疆、青海、陕甘宁、川渝等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黄河上游、长江上游水电基地,陕北、蒙西、宁夏和云贵等煤电基地。 2004年西部地区主要能源产量及在全国所占比重 产量在全国所占比重(%) 煤炭51866万吨32.7 原油4071万吨23.3 发电量5099亿千瓦时23.9 其次是原材料工业。甘肃、云南的铅锌、四川的钒钛、内蒙古的稀土等得到较快发展。青海100万吨钾肥工程建成投产,成为我国重要的钾肥生产基地。贵州和云南磷肥企业通过改造,使我国高浓度磷肥自给率提高到50%以上。 第三是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新疆的优质棉和果蔬、内蒙古的乳业和羊绒制品、云

南的烟草、广西的制糖等已逐步成为优势产业。 第四是旅游业。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各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度假旅游和探险旅游,丝绸之路、长江三峡、香格里拉、青藏雪域高原等跨区域旅游线路已经形成。九寨沟、喀纳斯、黄果树、兵马俑、桂林山水、草原风光等一批旅游景点已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精品。 此外,西安、成都、重庆等地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等也渐成气候。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金祥分析,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四大有利条件:一是资源优势明显。二是基础设施的改善。三是巨大的市场潜力(全国对能源、原材料和农副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四是毗连众多国家的区位优势显现。 虽然成绩不小,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仍然存在如下四个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产业结构不够协调仍是西部地区的首要突出问题。其次,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第三是产业链条短。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齐同生介绍,宁夏目前的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为1:2.1,显著低于全国1:1的水平。当前煤转电效益可增加5倍,煤转化工效益可增加10倍,煤转油效益可增加20倍。但从内蒙目前情况看,主要以输出原煤为主,加工转化率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第四是在个别地区和个别领域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西部地区近五年来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五年前现在 内蒙25:39.7:35.318.7:49.1:32.2 陕西18.43:1.38:38.913.7:49.1:37.2 青海14.6:43.3:42.110.6:51:38.4

7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 文档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我省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大省、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我省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明显,潜力和空间巨大。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与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与沿海先进地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有着明显差距。当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各省市区也竞相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意见,出台政策,抢占产业制高点,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抢抓中央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好机遇,精心谋划,强力推进,努力把我省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

式发展,更好地满足全省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二、总体思路 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思路是,以文化资源为依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艺演出业、文化旅游业等为代表的主导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网络服务业、广告会展业、文化创意和动漫、网络游戏业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业、体育休闲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业等为代表的社会文化产业。经过努力,形成一批强势文化产业,发展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建立一批具有地域优势的文化产业基地,着力构建地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明显、发展重点突出、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亮点,使之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在继续发展图书、报刊、音像电子、广播、电视等行业的同时,着力发展影视节目制作和电子网络出版、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现代传媒业,实现纸介质向光电介质、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跨越。文艺演出业要继承和弘扬我省优秀地方剧种和民间艺术,特别要发展现代表演艺术形式,加快演艺业市场化进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文化旅游业在巩固“郑、汴、洛”三点一线黄金旅游带的基础上,推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旅游区块、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带动交通、餐饮、旅馆、商业、娱乐等行业的全面发展。 ——瞄准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要以高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 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之间由于资源条件不同、生产技术水平不同,主导产业的选择也不尽相同。那么,主导产业选择需要注意哪些呢? (一)、竞争优势明显 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主导产业不仅应该具有更强的获取资源的能力,从而在资源配置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应该具有更强的价值创造能力, 从而不断将资源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将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得以发展、壮大。从主导产业发展的过程来看,其壮大是现有产业优势得以利用并不断改进、提升并转变为竞争优势的过程。主导产业是未来的支柱产业,应该具有预期的产业优势,主导产业的壮大实质上是支柱产业和产业优势的动态发展过程:现实的支柱产业是主导产业(即未来支柱产业)发展的基础,现实的产业优势是主导产业的优势(即预期的产业优势)得以创建、积累的条件。因此,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充分考察备择产业现有的产业优势及其发展趋势,并进一步判断其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二)、内生增长能力强 主导产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只是其外在表现,而产业的内生增长能力才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以必须选择内生能力强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迈克尔?波特(2003)从生产要素的角度阐述了内生能力对产业竞争优势重要性的机理。他将生产要素分为基本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两类。其中,基本生产要素大都是天然禀赋,是既定的条件,高级生产要素是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来自后天创造。当产业发展面临选择性的劣势时(如土地昂贵、天然资源缺乏等),要想在市场竞争中

生存,就必须通过高级生产要素的作用将基本生产要素带来的劣势消化,并创造出产业的竞争优势。这种创造力主要依靠的是以创新力为主体的产业内生能力。 早在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中,就提出了创新是产业兴衰的主要动力,是产业内生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主导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有了创新,主导产业的增长率就会大大超过国民经济总增长率。创新通过多方面的作用来影响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首先,创新氛围可以培养劳动者对产业发展相关知识的敏感,尤其是对创造性要求高的产业;其次,不断创新可以通过完善现有生产要素供给状态、创造或调节现有生产要素供给等方法来改善生产要素供给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第三,创新可以不断带来新的投资领域、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进而影响需求结构;最后,对于产出需求弹性较大的产业,创新可以通过创造新的市场需求而吸引生产要素的流入,从而提高产出的数量并有可能获取较高的收益;而对于产出需求弹性较小的产业,创新通过需求的相对缩小而引起生产要素的流出。 (三)、需求弹性大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了对各种产品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市场需求是主导产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要条件之一。作为区域主导产业,必须拥有长期而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容量。主导产业的产品应在国内甚至是国际市场具有较大的、长期的需求。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拉动,主导产业很快就会衰落。所以,主导产业选择必须把“需求的收入弹性最大化”作为一个基本原则,也就是说,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至少要大于1。 产业是一个诸要素相互关联的系统,产业需求结构的任何一点变动都将触发到产业系统的方方面面。其中,消费需求结构是需求结构变动的主要方面,它可以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漯河市特色优势产业 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我市特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我市制定优惠政策,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在成为全国食品加工基地的基础上,形成中部地区重要的造纸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盐化工基地。目前盐化工、造纸等优势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优势突显。 一、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情况 1、食品工业。我市食品工业起步较早,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9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7.4%,资产总计达217亿元,从业人员8.1万人;实现增加值115.2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2.2%,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38.6%;实现销售收入626.2亿元,同比增长33.6%,出口交货值达7.9亿元;实现利润67.1亿元,同比增长48.9%;实现利税89.4亿元,同比增长42.3%;目前,我市已培育出年销售收入超300亿元的企业1家,超40亿元企业3家,超10亿元企业8家。主要产品近20种,年产小麦粉350.7万吨,鲜冷藏冻肉41.4万吨,畜肉制品88.6万吨,配混合饲料82.3万吨,饼干28.5万吨,速冻米面食品35.4万吨,方便面35.5万吨,乳制品10.6万吨,饮料酒4亿升,软饮料114.4万吨。全市已形成肉食品加工、粮食加工、饮料生产、绿色无公害果蔬加工四大产业链,年屠宰生猪1400万头,是全市生猪饲养量的4倍;年转化粮食300

万吨,是全市粮食年产量的2.5倍;鲜冻肉出口占全省的90%以上,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先后获得“河南省食品工业基地市”、“河南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市”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 2、盐化工业。漯河盐矿总面积77平方公里,赋存盐层36层,累计厚度225.43米,储量400亿吨,是全国品位第一,储量第二的大型盐矿。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盐矿资源优势,以建设河南重要盐化工基地为目标,通过招商引资、战略重组等多种措施,成功招引了金大地、永银等一批盐化工项目。2007年,全市盐化工业实现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83.9%;实现销售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80.1%;实现利税3.8亿元,同比增长116.7%;实现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112.4%;年产原盐11.5万吨,纯碱38.5万吨。盐化工业将成为漯河新的主导产业和经济支柱。 3、造纸及纸制品业。2007年,全市造纸及纸制品业共完成增加值19.3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销售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利润7.7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现利税9.7亿元,同比增长10.4%;目前我市机制纸及纸板产量达74.5万吨,纸制品10.6万吨,纸浆13.5万吨。造纸龙头企业银鸽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9.8亿元,增长19.3%;实现利润2.1亿元,增长23.9%;实现利税3.3亿元,增长25.0%。银鸽集团5万吨特种纸项目,目前已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5000万元;年产15万吨高强瓦楞纸项目总投资20607万元,已完成投资9150万元。2008年银鸽集团产品产量可以达到100万吨。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_李飞

2007年3月第15卷第2期 河南社会科学 HENANSOCIALSCIENCES Mar.,2007Vol.15No.2 摘要: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是加快 区域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始于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的研究,目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存在缺乏动态性研究、选择基准与指标体系不相配等问题,进行基础理论再研究、开展选择结果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和培育支持体系研究将是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主导产业;选择;综述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07)02-0106-03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 李 飞 (中国地质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20074) 收稿日期:2007-01-20 作者简介:李飞(1971— ),男,河南新郑人,中国地质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根据主导产业的特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约束因素,选择出主导产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积极、主动、有效的战略行为。 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各地区在“十一五”规划中,都纷纷提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各自的主导产业。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再度成为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和重点研究课题,有必要通过对区域主导产业的研究进展的回顾,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研究重点,从而促进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作进一步研究。 一、国外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发展回顾 国外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主要是以国家层面的主导产业为研究对象,在主导产业理论研究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20世纪60年代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华尔特?特曼?罗斯托 (WaltWhitmanRtstow,1916—2003)出版了《经济成长的阶段》。他在经济史料分析的基础上,将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进行研究,概括出一个世界经济和历史的普遍的经济成长模式,也就是经济成长阶段论。他通过研究各国经济发展效率的差异发现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主导部门,在每个阶段,甚至在一个成熟并继续成长的发展阶段中,都存在一些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部门,并称这些部门为主导部门,从而描绘出经济成长阶段的依次更替与主导部门依次变化之间的关系。罗斯托认为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正是这些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这种扩大作用是通过主导部门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项效应实现的。主导部门正是通过所表现出的这三种效应的产业关联作用,使其 带动的作用远远超过其本身发展的作用,并能在整体上带动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全面增长。罗斯托对主导产业系统而明确的总结研究,奠定了主导产业理论的坚实基础[1][2]。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赫希曼(A.O.Hirschman)在《经济发展战略》中也对主导产业进行了研究,认为由于资源稀缺、企业家缺乏和平衡增长的不可行性等原因,提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资本有限的情况下,应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重点发展一部分产业,并以此逐步扩大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政府应主动加大供给与需求的不均衡,对重点产业进行重点投资,并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进而使产业整体发展[3]。 罗斯托在对发达国家的各成长阶段进行研究时,发现主导产业的存在,并对主导产业的特征和作用进行了论述,指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必要性,实质上是一种总结。 赫希曼对主导产业研究的贡献在于对主导产业关联效应的研究。他们都没有明确提出怎么选择主导产业。但正是他们对主导产业的研究成果,即主导产业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进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并吸引了学者们的眼球,引起学者们对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关注并深入研究。 20世纪50年代,为规划日本的产业结构,实现日本的赶 超战略,日本产业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产业结构论》一书中,首次进行了主导产业怎么选择的研究,明确提出了选择标准:需求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需求收入弹性是指产业的需求增长率与收入增长率之比,表征需求增长对收入增长的依存程度。筱原三代平认为在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应选择需求增长快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生产率上升 ?106 ?

特色产业提升情况汇报

特色产业提升情况汇报 三都农业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县政协、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省、州农委的大力支持下,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产业布局越来越合理,农村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农村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业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早熟蔬菜、水晶葡萄、柳源香鸡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凸显,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现将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蔬菜播种面积达13万亩,其中商品蔬菜播种面积104万亩。全县水果种植总面积达15万亩,其中葡萄种植面积达23万亩。全年大牲畜存栏10.9万头、出栏8万头,生猪存栏105万头、出栏105万头,柳源香鸡存栏805万羽、出栏150万羽。“185工程”顺利推进,完成实施“185工程”106亩,“185田”36万亩、“185山”3万亩、“185工程”畜禽及水4万亩。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2个,完成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个,州级龙头企业2个,县级龙头企业3个,县级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完成“山野水晶葡萄”品牌国家注册,农业总产值达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78元。

(二)特色产业主要成效 1、种植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以来,我县在政策和项目上,得到国家、省和深圳对口扶持,种植业得到快速发展,在结构调整上狠抓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确定并推进主导产业—-茄果类早熟蔬菜、野山水晶葡萄、九阡李、脐橙等种植上规模。在农业产业布局上已初具雏形北面乡镇合江、大河、丰乐、三合、交梨、普安成为早熟蔬菜生产区;南部的水龙、周覃、廷牌、三洞、中和、九阡等乡镇为冷凉蔬菜生产区;东部都江、打鱼、拉揽和西部的大河、丰乐、合江为柑桔生产区;交梨、普安、三合为葡萄生产区;九阡、扬拱、周覃为九阡李生产区;恒丰、塘州、廷牌为辣椒生产区。 2、果蔬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果蔬收入占到种植业收入1147元的61%,达到758元。2011年蔬菜播种面积130万亩,其中冬春蔬菜75万亩;夏秋蔬菜55万亩。商品蔬菜104万亩,产量215万吨,产值9亿元,纯收入6亿元;其中冬春商品蔬菜播种面积20万亩,产量162万吨,产值9亿元,纯收入24亿元;夏秋商品蔬菜播种面积84万亩,产量153万吨,产值2亿元,纯收入36亿元。水果种植总面积15万亩,总产量为41万吨,总产值65亿元。种类主要有葡萄、九

10河南省文化厅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文档

河南省文化厅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 业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豫文产业…2005?4号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精神,结合全省文化工作实际,省文化厅确定全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依托三个抓手,突出三项重点,发展三大文化产业,奋力实现全省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依托三个抓手 (一)抓骨干文化产业企业的培育。 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培育和扶持一批重点文化企业集团或公司,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在省电影公司的基础上,发展壮大“河南奥斯卡电影院线”,组建河南省影视文化集团公司,在巩固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同时,开展影视节目的制作,在文化系统形成龙头骨干企业;以省演出公司、濮阳市杂技团、新乡市杂技团、濮阳市杂技学校、开封市杂技团、郑州市杂技团、漯河市杂技团为核心成员,成立河南省中原杂技有限责任发展公司,在此基础上,整合全省杂技资源,组建河南杂技集团;在河南省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的基础上,组建河南省文化艺术音像公司,开展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业务,逐步形成辐射周边及西北诸省的大型音像制品出版、发行基地。 (二)抓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抓好文化产业项目库建设,以文物、杂技、少林功夫、豫剧等为重点,建立完善文化产业项目库,借助科技力量和市场运作方式,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和艺术团体进入国内、国际市场;认真做好一

年一度的文化项目推介。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为载体促进产业的发展。加快中州影剧院的维修改造进度,尽快开展演出经营业务,最大限度地吸引国内外团体演出,为省会人民提供一个新的文化娱乐场所;加快文化音像广场的建设进程,吸引国内外音像制品经营单位投资经营,形成中部地区有影响的音像制品集散地;以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和省群众艺术馆为依托,建立文化艺术培训基地,并以各地文化艺术学校为支点,推动艺术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省文物交流中心和省美术馆为依托,成立文物复仿制品和艺术品拍卖经营机构,形成文物复仿制品和艺术品物流基地;注重开发动漫、网络游戏、杂技剧、舞剧等文化项目;各地区依托自身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努力实现一市一景、一县一品发展格局。 (三)抓知名文化品牌的打造 抓好我省世界文化遗产品牌,进一步提升河南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推动我省文化旅游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继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抓紧进行安阳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少林功夫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将更多的河南文化遗产推向世界。 抓好精品文艺品牌。加强《程婴救孤》、《村官李天成》、《木兰诗篇》、《风中少林》、《河洛风》、《清明上河园》等文艺精品剧目的市场化演出运作,探索与旅游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式,通过演出完善精品艺术,通过精品艺术提高旅游的文化内涵,使这些艺术精品成为我省的演出品牌。 抓好河南省奥斯卡电影院线品牌。扶持河南省电影公司在郑州、洛阳、西安、上海、广州等省内外大中城市再建一批现代化影城,

主导产业培育方案

新蔡县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培育方案 新蔡县产业集聚区按照布局合理、产业支撑、龙头拉动、功能完善的思路,立足我县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做大做强机械电子制造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立足我县现有的河南堂福电子有限公司、高普电子有限公司、新蔡县吉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新蔡县爱康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台资工业园LED电子节能灯项目、驻马店市环宇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新蔡县天能科技有限公司等电子制造业为基础,在我县文化路以南人民路西段以北科学规划电子制造业集群。 二、立足实际,科学招商。 特色就是潜力,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市场占有率。立足资源优势,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特色,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确定了“主导产业做强、重点工业做优、区域品牌做响”的发展思路。重点做好主导产业。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电子制造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抓住东南沿海产业转移机遇,积极对接上海电子制造业,延长产业链条。 (1)坚持亲情招商。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旨在招商的经济恳谈会、老乡会,充分利用新蔡籍在外地工作的便利条件,大力推介新蔡电子制造业。

(2)、坚持以商招商。对已入驻园区的河南堂福电子有限公司、高普电子有限公司、新蔡县吉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新蔡县爱康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台资工业园LED电子节能灯项目、驻马店市环宇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新蔡县爱康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新蔡县天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助推企业科学运行。让企业老板切实感受到新蔡县创业投资的“乐土”,是施展才华的“基地”。企业老板与外地老板沟通交流,使外地企业纷至沓来。 (3)、坚持专业招商。产业集聚区立足电子制造产业,派出专业招商工作队4个,由集聚区专职副主任带队,常年辗转于上海、浙江、深圳、郑州等地,积极开展招商工作。各专业招商队千方百计深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深入企业,针对我县电子制造业进行招商。 三、围绕电子制造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 我县在国家规定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的基础上,县财政给予一定的扶持。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对当地经济拉动作用强,高科技电子制造业项目用地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处理。对外来投资企业行政规费、经营服务性收费除县政府无权免收的之外,地方性收费部分一律免收。四、高效服务、为企业保驾护航。 县领导实行重点企业分包责任制,一人包一企业,现主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产业集聚区对重点电子制造企业

发展特色农产业情况汇报

发展特色农产业情况汇报 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空间。××乡为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设特色农业之乡。现已种植反季节无公害蔬菜2100亩,优质超级稻500亩,食用菌大棚150个,草本药材1000亩,花卉苗木育苗1000亩,花椒种植300亩,优质烤烟200亩,甜玉米200亩,已规划猪沼菜、猪沼鱼等生态示范项目160个,已形成“一村多品”、特色各异、亮点纷呈的良好发展势头。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注重特色,调大规模,强调品牌。一是注重特色,形成了××以黄姜、反季节蔬菜为主,××的巴西菇、白蘑菇为主,××的优质超级稻、黄姜、反季节蔬菜为主,××的生态示范项目为主,各具特色的产业项目。二是调大规模,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由去年1000亩,发展到XX亩,计划冬季种植XX亩,食用菌大棚由110个到160个,力求达到260个;生态示范项目力求发展150个;三是我们打造好的青扁豆、美国红菜为主的绿色蔬菜品牌,有“黄金之药”称号的黄姜品牌,有山珍之称的巴西菇和白蘑菇的食用菌品牌,着力以组织生产向商品流通的转向。

二、用好用活扶贫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政策。积极运用税收、贴息、补助等经济杠杆,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和农业。我们用好用足扶贫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政策,信用部门积极行动,核定项目,发放信贷资金130多万元,产业老板也投入了资金70余万元,充分激活农民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 三、推行好“大户”带动运作模式。我们实行了干部联系产业大户的制度,充分发挥“大户带动”示范作用。×××××年计划出栏200头以上,现存栏50多头,各出栏30多头,建好沼气池2个;××××发展食用菌大棚6个,年纯收入可达3万多元。这一批典型的事例,起到鲜明的示范作用,带动作用,促使我乡规模养殖和食用菌项目得以逢勃发展。 四、以市场运作为主,发展订单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政府必须做好积极地引导工作,但也必须按市场经济的需求进行运作,发展订单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切实降低农业产业化风险的有力保障。我们有1700亩蔬菜生产实行订单农业,由×××公司和××蔬菜公司进行销售;有由××鹏老板组织生产销售的食用菌产业;有隆平高科分公司、县药材开发办组织销售的优质超级稻、黄姜等产业。 五、实行菜稻连种,提高土地的覆种指数。我们积极支持已有的科研成果的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提高农业产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