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确定诉讼代表人

确定诉讼代表人

确定诉讼代表人
确定诉讼代表人

确定诉讼代表人

单位作为嫌疑人、被告人参加刑事诉讼是由其代表人代为进行的,但这个“代表人”由谁充任,我国刑事诉讼法未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理论界和司法实际部门的解释和作法也各说不一。有的认为由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参加诉讼活动,可起到简化程序,提高诉讼效率的效果,但不可避免地出现单位法定代表人身兼自然人嫌疑人,被告人和法定代表人这两种诉讼角色的情形,不利于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有的认为由单位委派一个“诉讼代表人”参与诉讼,这样可克服前一种作法的弊端,但可操作性太差。因为,单位犯罪通常与单位法定代理人有关,但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以及刑事诉讼法第33条的规定,无论是在审查起诉阶段或者庭审阶段以及是作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是作为自然人代表自己,其刑事责任都处于待定状态,在法律上处于无罪公民的地位,因此其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并没有依法被取消,这样,谁来委托“诉讼代表人”才合法。其次,根据我国刑法第31条的规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都要被处罚,那么,被委托的“诉讼代表人”就只能是对案情不了解不熟悉的局外人,他的陈述或辩护既不能真实反映案件的事实又不能很好地维护单位的权益,容易导致误判。我们认为,应分别不同案情区别对待,灵活把握,如果需要委托“诉讼代表人”的时候,应由其主管部门指令单位的监事或纪检监督员参与诉讼。

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代表单位进行诉讼活动的法律依据是被告单位的授权,他在单位授权的范围所实施的行为的活律后果应由单位直接承受,在诉讼中的地位不同于嫌疑人,被告人;其次,虽然他并不直接目击犯罪行为的发生过程,但其在诉讼中的身份不具有不可替代性,与证人也不同;再次,由于他是该单位一员,案件的处理结果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其发生影响,这也有别于诉讼代理人的身份。因此,诉讼代表人的诉讼地位是独立的。其特点表现如下:1.诉讼代表人在单位授权范围内实施的诉讼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该单位承担。

2.在诉讼代表人参加诉讼的情况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因应承担刑事责任而不能代表该单位行使诉讼权。因此,为了保障被告单位的诉讼权利不被侵犯,诉讼代表人应享有被告人的主要诉讼权利,即可以行使控告权、辩护权申请回避权,上诉权和最后陈述权等诉讼权利。

3.诉讼代表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不得有中途退出诉讼或拒绝出庭代理的权利,否则,司法机关可以对其采取传唤、拘传等措施。

4.诉讼代表人在诉讼过程中,无论是在单位的授权或授意下或者是自己故意虚假证明、毁灭、伪造证据、贿买、阻止证人作证、报复证人、冲击法庭、转移财产等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立法完善(一)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立法完善(一) 关键词:代表人诉讼/集团诉讼/完善 内容提要:针对群体性侵权案件频发的现象,我国民事诉讼法上有关代表人诉讼制度的规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通过合理地借鉴和吸收国外较为成熟的集体诉讼模式,完善和发展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对于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鹿奶粉”事件可谓是举国震惊,这一事件极大地打击了民众对于食品安全乃至政府公信力的信心。“三鹿奶粉”绝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近年来,各类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假药案、假酒案对人们健康有严重危害的食品案件等等不胜枚举,以至于许多人发出了我们还敢吃什么的惊呼。但仍然有大量的企业,继续从事此类不法行为。究其原因,一方面,政府的监督方式、查处力度有待改进和提高,另一方面,相关司法制度的相对滞后,也为受害人采取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对于这类受害人人数众多且具体数目不确定的侵权案件,代表人诉讼制度无疑是广大民众维权的最佳司法途径,因此,如何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地借鉴和吸收国外较为成功的司法经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代表人诉讼制度,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现状 (一)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司法实践 改革开放之初,实践中很少发生群体性诉讼纠纷,而且由于理论准备

不足,代表人诉讼作为法律上解决群体性诉讼纠纷的一种诉讼方式并没有规定于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中。1986年发生的1569户稻种经营户诉安岳县种子公司水稻制种购销合同纠纷一案,尝试性地变通了当时立法中唯一可援引的共同诉讼制度,接受了由几位作为稻种经营户的农民代表几百户受种子公司侵害的原告提起诉讼,使得法院判决对所有与该种子公司有同类购销合同纠纷的农户均有法律效力,创我国群体性诉讼之先例,该案也从实践上提出了建立代表人诉讼制度的需要。1991年颁行的《民事诉讼法》用了两个条文(第54条和第55条)规定了代表人诉讼制度,也即两种代表人诉讼形式:一是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二是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又用了6个条文对代表人诉讼制度作了具体的规范(即从59条至64条)。 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推动了利益格局的复杂化,曾经因环境污染、证券违法等问题被公司、企业侵害的个人利益保护不再受限于被夭折,维权意识的提高使得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欲与侵害主体对簿公堂。由同一类违法事件所引起的涉及多数人利益的纠纷也大幅上升,而且出现了类型多样化,但法院面对此类增多的案件,并不是全部予以受理。对于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各人民法院普遍予以受理,但对于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由于需要经过公告、说明案件情况和诉讼请求、权利登记等程序,直接依据《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受理的案件非

诉讼代表人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 委托单位: 法定代表人:职务: 受委托人: 工作单位:职务:电话: 现委托以上受托人在我单位涉嫌罪一案中作为我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代表我单位行使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委托权限包括但不限于: 1、依法委托辩护人; 2、依法出庭,陈述案件事实,发表出庭意见; 3、申请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相关人员回避; 4、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 5、代收法律文书; 6、依法提出上诉或申诉; 7、我单位在刑事诉讼中应享有的其他权利。 本委托书有效期自即日起至时止。 委托单位:(章) 法定代表人: 年月日

附:相关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2年11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9次会议通过2012年12月20日公布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百七十八条 人民法院受理单位犯罪案件,除依照本解释第一百八十条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外,还应当审查起诉书是否列明被告单位的名称、住所地、联系方式,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以及代表被告单位出庭的诉讼代表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需要人民检察院补充材料的,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在三日内补送。 第二百七十九条 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应当是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被指控为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因客观原因无法出庭的,应当由被告单位委托其他负责人或者职工作为诉讼代表人。但是,有关人员被指控为单位犯罪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或者知道案件情况、负有作证义务的除外。 第二百八十条 开庭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应当通知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出庭;没有诉讼代表人参与诉讼的,应当要求人民检察院确定。 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不出庭的,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诉讼代表人系被告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可以拘传其到庭;因客观原因无法出庭,或者下落不明的,应当要求人民检察院另行确定诉讼代表人; (二)诉讼代表人系被告单位的其他人员的,应当要求人民检察院另行确定诉讼代表人出庭。 第二百八十一条 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享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有关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开庭时,诉讼代表人席位置于审判台前左侧,与辩护人席并列。

东师《民事诉讼法学16秋在线作业1

东北师范大学东师民事诉讼法学16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 A. 一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B. 两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C. 三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D. 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正确答案: 2. 人民法院在诉讼中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责令申请人提供但保。 A. 可以 B. 应当 C. 必须 D. 不可以 正确答案: 3. 对不服裁定的上诉案件,法院经审理后作出裁判时 A. 应当使用判决书 B. 应当使用裁定书 C. 应当使用决定书 D. 可以使用调解书 正确答案: 4.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债权人要求给付的下列物品中,哪一种是不能申请支付令的? A. 10000元人民币 B. 5000元国库券 C. 2000股某公司的股票 D. 一枚白金戒指 正确答案: 5. 必须有委托人特别授权才能代理的事项不包括 A. 提供证据 B. 进行和解 C. 提起反诉 D. 提起上诉 正确答案: 6. 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包括 A. 选民资格案件 B. 宣告公民失踪案件 C.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D. 债务催偿案件 正确答案: 7. 劳动争议案件仲裁 A. 应当公开进行 B. 一般不公开进行 C. 一律不公开进行 D. 通常公开进行 正确答案: 8. 李老汉与王律师签订了一份一般委托代理合同,请问在代理诉讼过程中,王律师有权进行下列哪些行为? A. 承认对方的诉讼请求 B. 与对方进行和解 C. 提起反诉 D. 申请证人出庭 正确答案: 9.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支持起诉原则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 A. 支持者只能是单位,被支持者只能是个人 B. 支持者只能是单位,被支持者也只能是单位 C. 支持者只能是单位,被支持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 D. 支持者只能是个人,被支持者也只能是个人 正确答案: 10.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 A. 1年内提出 B. 任何时候提出 C. 2年内提出 D. 4年内提出 正确答案: 民事诉讼法学16秋在线作业1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构成必要共同诉讼具备的条件是 A. 一方或双方为2人以上 B. 受诉法院对数个诉讼请求有管辖权 C. 诉讼标的是共同的 D. 双方当事人一同起诉应诉 正确答案: 2. 民事诉讼证据的构成要件

试论集团诉讼制度的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群体性纠纷出现,利用集团诉讼形式保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解决当事人纠纷的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解决群体性纠纷,各国法律设计了集团诉讼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中也有关于集团诉讼的规定,但是,集团诉讼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的诉讼形式,不仅法律规定非常笼统,程序操作方面也十分单薄,在实际运作中存在许多问题。 一、当前集团诉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集团诉讼制度和共同诉讼制度认识上有误区。由于集团诉讼是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制度中的新问题,集团诉讼案件也是近年来才大量出现,法律规定不够明确、具体,司法实践中经验也不够丰富,一些人对集团诉讼的认识相当肤浅。例如有不少人认为只要一方人数众多,需要推选代理人参加诉讼就是集团诉讼,其实不然。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两种解决群体性纠纷的诉讼形式:一种是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但起诉时人数是确定的共同诉讼,又分为普通的共同诉讼和必要的共同诉讼;另一种是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并且在起诉时人数不确定的普通共同诉讼,或者称之为集团诉讼。两者在当事人的人数是否确定、诉讼代理人的产生以及人民法院判决效力的适用范围等方面是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 2.在实际操作中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护不够。例如,对于当事人申请以集团诉讼立案并要求发布公告的,有的法院不以集团诉讼立案也不发布公告通知权利人登记,或者虽以集团诉讼立案,但不发布公告,或作出任何答复,对当事人来说也没有相应的救济措施;又比如,一些地方对于大量的群体性纠纷的处理,不是告知当事人以共同诉讼的形式或集团诉讼的形式起诉,而是担心一方人数众多,推选代表人参加诉讼麻烦,采取单个立案、分开审理的形式处理,其直接结果是增加了诉讼成本,耗费了时间、人力和财力,有时还对同一类案件作出不同的互相矛盾的判决,造成了混乱。要知道法律创立代表人诉讼及集团诉讼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节省审判资源,追求诉讼经济,提高效率,一些地方的作法显然不符合法律的规定,也不能保护当事人的民事权利。 3.关于集团诉讼缺乏统一、规范的规定,实际操作中作法不一。对于集团诉讼中涉及的受理、代表人的产生和更换、诉讼文书的制作和送达、诉讼费用的计算和分担、判决的效力和执行等诸多方面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的比较笼统,实际操作中只能参照一般诉讼方式的作法进行,各个地方作法也不统一。比如诉讼费用的预交,有的地方规定当事人必须按照总的争议标的预交诉讼费用后,法院才审理;而有的地方考虑到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分散,标的额不好确定及预交诉讼费有困难等实际情况,规定诉讼费用可以在判决时由人民法院按裁判额核定收取,由败诉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二、集团诉讼的概念和适用条件集团诉讼制度起源于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的英国衡平法院,是为了解决英国工业革命经济交往过程中同一或同类违法事实引起的众多当事人受损的纠纷而创立的代理人诉讼制度。集团诉讼制度发展完善于美国,尤其是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和六十至七十年代保护消费者运动大大推进了集团诉讼制度的发展。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一家法院对因吸烟而染病的数十万烟民状告美国五大烟草公司赔偿一案作出判决,五大烟草公司被判赔偿烟民1450亿美元,这项判决涉及的金额在美国法律史上排名第一。在我国,近几年来,因产品责任、环境污染、消费者权益受损等原因引起群体性纠纷不断发生,并有增长的趋势,权利主体(受害人)规模有的还挺大,有的分布跨县、跨省,比较分散,如果按照共同诉讼或单个分别审理这类案件,不仅当事人出庭、法庭传唤、开庭审理、制作裁判文书困难,而且容易造成重复诉讼和判决相互矛盾的后果。为了保护处于相同情况下的一大批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便于众多当事人进行诉讼,便于法院审理这类案件,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代表人诉讼制度。集团诉讼是代表人诉讼的重要形式。 [!--empirenews.page--]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5条第规定:“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人数尚未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发出公告,说明案件情况和诉讼请求,通知权利人在一定时期内向人民法院登记。”因此,我们对于集团诉讼的概念可以这样表述:诉讼标的为同一种类,在起诉时尚未确定人数的众多当事人中由其中一人或数人作为代表参加诉讼,法院所作出的判决和裁定对已登记的权利人和

代表人诉讼之裁判效力扩张的几个程序问题

-55- ①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4条。文内以下均简称《适用意见》。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了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制度。依照规定,人民法院对于这种诉讼所作的判决、裁定具有扩张性,即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提起诉讼时,人民法院如若认定其诉讼请求成立,即应裁定适用此前已经作出的判决、裁定。① 显而易见,这种裁判效力的有限扩张性,对于保护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的民事权益、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以及保持人民法院前后裁判的一致性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裁判效力扩张时的下述几个具体的程序问题,现行立法及司法解释却未能作出进一步的规定或者规定得不甚合理。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诉讼请求不一致时能否适用原判决、裁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55条和《适用意见》第6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认为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的诉讼请求成立的,即应裁定适用原已作出的判决、裁定。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式其实只能适用于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的诉讼请求与原案件中原告一方的诉讼请求相一致时的情况,而在这两种诉讼请求不一致时则无法加以适用。在审判实践中,诉讼请求不一致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1)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的诉讼请求是与原案件中原告一方的诉讼请求性质不同的另一种请求,例如,旨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产品质量纠纷诉讼中,原案件中原告一方的诉讼请求是赔偿损失,而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的诉讼请求则是要求退货或者要求更换符合质量的产品。(2)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的诉讼 请求只有一项,而原案件中原告一方的诉讼请求则是包括该项类似请求在内的数项请求,例如,前者只要求赔偿损失,而后者则要求退货并赔偿损失、停止侵害等。(3)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的诉讼请求有数项,而原案件中原告一方的诉讼请求只有一项,例如,前者要求更换产品并赔偿损失,而后者只要求赔偿损失。在上述情形下,虽然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的诉讼请求与原案件中原告一方的诉讼请求都是基于同样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而产生,但是由于这些请求在性质、类别上不具有同一性,因而显然不能依照《民事诉讼法》第55条及《适用意见》第64条的规定作出适用原裁判的裁定。换言之,由于原裁判所保护的民事权益并不是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所请求保护的民事权益,或者二者在范围和种类上并非一致,故而作出适用原裁判的裁定之处理方式无疑是不合适的。所以笔者认为,在诉讼请求不相一致的情况下,如果人民法院认定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的诉讼请求成立的,则应当作出新的判决,而不应裁定适用原裁判。 二、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对人民法院的原裁判能否表示异议 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提起诉讼,而人民法院意欲作出适用原判决、裁定的裁定时,该权利人能否对原裁判表示异议呢?对此,《民事诉讼法》及《适用意见》均未作出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在审判实践中,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完全有可能对原裁判提出下列异议:(1)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提起诉讼后, 代表人诉讼之裁判效力扩张的几个程序问题 ●刘学在 法学1999年第2期 司法实践

浅谈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浅谈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作者:蓝钦如发布时间:2008-12-24 16:23:02 一、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实施不佳的原因分析目前我国的群体性纠纷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在司法实践中几乎没有启动代表人诉讼程序,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或者说是什么因素制约着代表人诉讼程序的有效启动和运行。 (一)代表人诉讼制度本身存在缺陷 设计一个法律制度,不仅要在法理上有依据,同时还要在实践上有基础。如果一个法律制度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哪怕在法理上再自圆其说也是起到摆设作用。代表人诉讼制度被闲置起来的症结之一就是其不能适应现有的群体诉讼。理论界一般认为,我国民事诉讼第54条是参照了日本的选定当事人制度,而民事诉讼第55条是借鉴了美国的集团诉讼制度,似乎是集大成者。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在引进、改造过程中把一些重要的技术环节进行了删除、变更,以致原有的制度在我国不能开花结果。 日本选定当事人制度是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多数人中选定其中一人或数人作为当事人进行诉讼,而其他共同利益人则脱离诉讼,不是案件的当事人,他们仅与诉讼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我国民事诉讼第54条的规定,所有的共同利益人都是案件的当事人,他们并不因推选了代表人而脱离诉讼,只是在诉讼中委托代表人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表面看起来,这是尽最大程度地保护当事人的权利,但这些改造出来的“优点”似乎抹杀了代表人原有的优势。设立代表人的本意是把众多当事人打包成一个简单的文件——代表人,与被告对簿公堂,以便还原成一对一的传统诉讼模式。如果把众多的利益人列为当事人,就会出现个别积极分子要求参加诉讼,同时也会出现个别顽固分子坚持己见抗争到底。这样一来,诉讼程序就会变得非常紊乱,甚至还要掀开已被程序贴上封条的先前诉讼活动。 美国集团诉讼的集团成员采用退出制,即“除非明确表示退出(opt out),否则那些被‘牵

集团诉讼知识(二)

“中国特色”的集团诉讼 1、“集团诉讼”的概念在我国有什么“中国特色”吗? 我国的“集团诉讼”主要是指当事人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共同规定了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 2、《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是对必要的共同诉讼和普通的共同诉讼的规定。 第五十二条: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 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对诉讼标的没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 3、《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是规定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核心条款,该条赋予诉讼代表 人以合法性,并规定了代表人在诉讼程序中的权利及其界限。 第五十三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同时,司法解释规定,所谓“人数众多”是指“10人以上”。(法发(1992)22号)4、《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包含有补充规定普通共同诉讼中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内容,包 括普通共同诉讼中的代表人推选问题和代表人在诉讼程序中的权利及其界限。 第五十四条: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人数尚未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发出公告,说明案件情况和诉讼请求,通知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向人民法院登记。 向人民法院登记的权利人可以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推选不出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与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商定代表人。 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对参加登记的全体权利人发生效力。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提起诉讼的,适用该判决、裁定。 5、我国的法院一般怎么理解“集团诉讼”这个概念呢? 在司法实践中,必要的共同诉讼、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和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是法院在处理群体性纠纷案件中的几个重要尺度。法院所指的“集团诉讼”,有时特指《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所指的当事人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但在更多情况下泛指一般代表人诉讼。 6、集团诉讼在我国主要指代表人诉讼,那代表人诉讼是什么呢,它跟共同诉讼、诉讼代理 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代表人诉讼制度是共同诉讼与诉讼代理制度相结合的产物。它兼具二者之长,是一种既有共同诉讼和诉讼代理制度的某些属性,又与之不同的新的诉讼制度。 7、代表人诉讼是集体诉讼的一种,那究竟要“集体”到怎么样的程度,才能用代表人诉讼 呢? 代表人诉讼的适用范围: 1)只适用于解决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纠纷,而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均为多数的情况下,则不能适用代表人诉讼; 2)只适用于解决当事人一方为10人以上的纠纷。10人以下的案件一般可以进行共同诉讼。 8、什么时候老百姓才能用代表人诉讼的方式请求法院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民事诉讼法常识:诉讼代表人制

民事诉讼法常识:诉讼代表人制度 (一)诉讼代表人的概念诉讼代表人,是指由人数众多的一方当事人从本方当事人中推选出来,代表他们的利益实施诉讼行为的人。 (二)诉讼代表人制度的性质我国的诉讼代表人制度,是以共同诉讼制度为基础,并吸收了诉讼代理制度的机能。以共同诉讼制度为基础,是指诉讼代表人所进行的诉讼应当符合共同诉讼基本条件,如果所代表的当事人不能作为共同诉讼人,也就不能在诉讼中推选代表人代为实施诉讼行为。诉讼代表人制度吸收了诉讼代理制度的机能,使众多诉讼主体的诉讼行为通过诉讼代表人集中实施,扩大了诉讼的容量,避免了因众多当事人直接参与诉讼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但诉讼代表人制度与共同诉讼制度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代表人诉讼中,人数众多的一方当事人只要推选出诉讼代表人,就可不必亲自参加诉讼:而共同诉讼人必须亲自参加诉讼。(2)诉讼代表人实施的诉讼行为,除法律规定必须经过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才对其有效的以外,原则上对全体当事人都有效。但共同诉讼人一人的诉讼行为,在必要共同诉讼中,原则上只有经过其他当事人的承认,才对其他当事人生效;在普通共同诉讼中,则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生效。

诉讼代表人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他是诉讼当事人;另一方面他又是代表人。这是诉讼代表人的一个特点,也是其与诉讼代理人的区别所在。具体来讲,诉讼代表人与诉讼代理人有以下几点区别:(1)由于诉讼代表人是本案当事人,因此他与本案的诉讼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诉讼代理人不是本案当事人,与本案的诉讼结果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2)诉讼代表人实施诉讼行为,不仅是为被代表的当事人的利益,也是为自己的利益;诉讼代理人实施诉讼行为仅是为被代理的当事人的利益。(3)诉讼代表人在人数不确定的情况下,是由部分当事人推选出的,即由部分当事人授权,但其实施的诉讼行为对全体利害关系人有效;诉讼代理人实施诉讼代理行为必须有全体被代理人的授权。 (三)诉讼代表人的种类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民诉意见》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诉讼代表人包括: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中的诉讼代表人和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中的诉讼代表人。 (四)诉讼代表人制度的作用诉讼代表人制度既为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人进行诉讼提供了可能,又简化了诉讼程序。

诉讼代表人授权委托书

诉讼代表人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一: 委托单位: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受委托人: 姓名:_________,工作单位: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职称: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工作单位: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职称:_________ 现委托上列受委托人在我单位与_________因_________纠纷一案中,作为我方诉讼代理人。 代理人_________的代理权限为:_________ 代理人_________的代理权限为:_________ 委托单位(盖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名):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 授权委托书二: 1.格式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

兹委托×××(姓名、性别、年龄、职务)代表本企业为×××(项目名称)的代理人,其权限如下: ×××(具体说明代理的事项和内容,包括谈判权、签订合同权、代为承认或者放弃一定权利权等) 法定代表人:××× ×年×月×日 2.说明 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是企业法人委托他人代为某种法律行为的法律文书。法定代表人因事不能亲自为某种行为时,可以通过授权委托方式,指派他人去办理。这时,就需要制作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被委托人在授权的范围进行活动,对委托人直接产生法律效力。 填写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应当注意的事项有:必须写明被委托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务等基本情况。写明授权的范围,不能简单写“全权委托”,而应当逐项写明授权的内容。如委托代理诉讼,就应写明在诉讼过程中委托代理人的权限,有无放弃、承认诉讼请求的权利,有无反诉权,有无和解权等。如果未写明,则认为不具备这些具体权利,只有诉讼代理权。如果是签订合同,则应当明确在什么条件下、什么范围内签订的合同是有效的,超过这个范围就是无效的。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一、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将本归属于公司的专利权申请为个人名下侵害公司利益的,其他股东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案例】 吴林祥、陈华南诉翟晓明专利权纠纷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裁判摘要】 一、《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条(新修订第157条)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踏实义务和勤勉义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的财产。"该法第一百五十三条(注:原公司法)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损害股东利益的,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上述规定,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控股股东等人员违

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侵害公司利益,而公司在上述人员控制之下不能或怠于以自己的名义主张权利,导致其他股东利益受到损害的,其他股东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及公司的利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根据《专利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8年第1期(总第135期)。 二.证券公司股东起诉证券公司清算组、托管组等行政处置期间损害证券公司利益的诉讼,属于股东代表诉讼 【案例】

深圳市海信汇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与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甘肃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清算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红岭南路证券营业部侵权纠纷上诉案(最高人民法院[2008]民二终字第151号民事裁定书)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证券公司股东起诉证券公司清算组、托管组及其成员在行政处置期间损害证券公司利益的诉讼,属于《公司法》第152条(修订后第151条)第3款规定的股东代表诉讼。由于股东代表诉讼是股东提起的诉讼,诉讼的结果直接归属于公司,与公司在利害关系,因此公司应列为股东代表诉讼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在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后,该公司的股东提起的股东代表诉讼依据《企业破产法》第21条的规定向受理破产申请的人民法院提起。 《立案工作指导》2009年第1辑(总第20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224~226页

诉讼代表人委托书范本

诉讼代表人委托书范本 精品文档 诉讼代表人委托书范本 ×××(具体说明代理的事项和内容,包括谈判权、签订合同权、代为承认或者放弃一定权利权等) 法定代表人:××× ×年×月×日 诉讼代表人委托书范本 [篇2] 委托人根据法律规定,聘请等人共同为作为委托人的代理人,参与案件代理事务。 委托权限为下列各项: 基本授权:提供法律咨询、参与合同谈判、起草合同或协议、收集证据或证明、提起诉讼或仲裁、提出反诉或反请求、进行和解、变更诉讼或仲裁请求、提出新的诉讼或仲裁请求。 其他授权:代理出庭辩论、提起上诉、提起申诉、起草家庭协议、申请执行、领取执行标的、在执行程序中向委托人提供法律咨询、向执行程序参与人提出法律意见、代为聘请律师、提起行政监察建议、提起行政复议、提起国家赔偿。 规则:当委托人意见不能一致时,以多数委托人的意见为准;进行诉讼时,仅有两人参与案件的开庭审理程序;本人有权随时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解除委托关系。 1 / 4 精品文档 其他: 。

委托期限自委托代理协议生效后开始,自本案审或仲裁或代理协议签订月后或年月日或执行程序开始后个月或取得结果为: 时结束。 委托人: 委托人代表: 年月日 诉讼代表人委托书范本 [篇3] 委托单位: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受委托人: 姓名:_________,工作单位: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职称: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工作单位: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职称:_________ 现委托上列受委托人在我单位与_________因_________纠纷一案中,作为我方诉讼代理人。 代理人_________的代理权限为:_________ 代理人_________的代理权限为:_________ 2 / 4 精品文档 委托单位(盖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名):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 诉讼代表人委托书范本 [篇4]

三大诉讼法之诉讼代表人制度比较

诉讼代表人 诉讼代表人制度存在于三大诉讼法中,属于共同诉讼的一种。 行诉、民诉的诉讼代表人都在当事人中间产生。 【刑诉】 单位犯罪时,法定代表人或其他负责人(与负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重叠时,由检察院确定)作为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出庭应诉; 【行诉】 原告一方人数众多,推选1至5名诉讼代表人参加诉讼;在指定期限内未选定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指定。不同于被告方出庭的是机关的法定代表人。 主要有三种类型:(1)合伙企业。合伙企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以核准登记的字号为原告,由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作诉讼代表人;(2)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其他组织。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作诉讼代表人,没有主要负责人的,可以由推选的负责人作诉讼代表人;(3)同案原告人数5人以上的。同案原告,应当推选1至5名诉讼代表人参加诉讼;在指定期限内未选定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指定。 【民诉】 共同诉讼中,一方或双方的当事人人数众多(10人以上)成立代表人诉讼。推选2至5名诉讼代表人。 (1)人数确定时:全体推选共同的代表人,或部分推选自己的代表人——必要共同诉讼中自己参加诉讼,普通共同诉讼中另行起诉。 (2)人数不确定时:当事人推选——法院提出人选与当事人协商——法院指定。

详细材料 【民诉】 司法考试的主要考查点在于共同诉讼的构成以及两种共同诉讼的区别。 代表人诉讼是共同诉讼的一种,只是由于人数众多,法律要求推举代表人参加诉讼,以便程序的进行。诉讼代表人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确定的代表人诉讼中的重要概念。诉讼代表人,是指在代表人诉讼中由人数众多的一方当事人推选出来,代表该方当事人进行诉讼的人。构成代表人诉讼的条件是: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一般指10人以上;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同一种类(这是构成共同诉讼的前提)。代表人诉讼根据起诉时当事人人数能否确定分为两类: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 代表人诉讼与共同诉讼的区别在于: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形式上的区别);具体诉讼由诉讼代表人进行而不是由全体当事人进行(实质上的区别)。但是代表人诉讼的基础仍在平共同诉讼,众多当事人之间具有共同的或同一种类的诉讼标的。 当共同诉讼中一方或双方的当事人人数众多,已经达到了10人以上,此时就可以成立代表人诉讼,由当事人推举代表人参加诉讼。 诉讼代表人应当是本案的共同诉讼人,并且具有诉讼行为能力。根据代表人诉讼的种类不同,诉讼代表人的产生程序不同,下面分述之。 1.人数确定的诉讼代表人的产生 注意两点: (1)推选方式(范围):可以由全体当事人推选共同的代表人,也可以由部分当事人推选自己的代表人。 (2)推选不出代表人的当事人,在必要的共同诉讼中可由自己参加诉讼,在普通的共同诉讼中可以另行起诉。 2.人数不确定的诉讼代表人的产生 分为三个步骤: (1)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 (2)当事人推选不出的,可以由人民法院提出人选与当事人协商。 (3)协商不成的,也可以由人民法院在起诉的当事人中指定代表人。 3.诉讼代表人的权限 (1)在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和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诉讼代表人的权限是相同的。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2)注意代表人诉讼在此与共同诉讼的区别: ①在普通共同诉讼中,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 ②在必要共同诉讼中,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 ③在代表人诉讼中,除特定的对实体权利的处分外,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当然发生效力。 行诉 行政诉讼中的代表人诉讼是指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由一人或数人作为代表人进行诉讼,其他当事人不直接参与诉讼活动,但人民法院裁判的效力及于全体当事人的制度。代表全体当事人直接进行诉讼

确定诉讼代表人

确定诉讼代表人 单位作为嫌疑人、被告人参加刑事诉讼是由其代表人代为进行的,但这个“代表人”由谁充任,我国刑事诉讼法未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理论界和司法实际部门的解释和作法也各说不一。有的认为由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参加诉讼活动,可起到简化程序,提高诉讼效率的效果,但不可避免地出现单位法定代表人身兼自然人嫌疑人,被告人和法定代表人这两种诉讼角色的情形,不利于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有的认为由单位委派一个“诉讼代表人”参与诉讼,这样可克服前一种作法的弊端,但可操作性太差。因为,单位犯罪通常与单位法定代理人有关,但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以及刑事诉讼法第33条的规定,无论是在审查起诉阶段或者庭审阶段以及是作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是作为自然人代表自己,其刑事责任都处于待定状态,在法律上处于无罪公民的地位,因此其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并没有依法被取消,这样,谁来委托“诉讼代表人”才合法。其次,根据我国刑法第31条的规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都要被处罚,那么,被委托的“诉讼代表人”就只能是对案情不了解不熟悉的局外人,他的陈述或辩护既不能真实反映案件的事实又不能很好地维护单位的权益,容易导致误判。我们认为,应分别不同案情区别对待,灵活把握,如果需要委托“诉讼代表人”的时候,应由其主管部门指令单位的监事或纪检监督员参与诉讼。 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代表单位进行诉讼活动的法律依据是被告单位的授权,他在单位授权的范围所实施的行为的活律后果应由单位直接承受,在诉讼中的地位不同于嫌疑人,被告人;其次,虽然他并不直接目击犯罪行为的发生过程,但其在诉讼中的身份不具有不可替代性,与证人也不同;再次,由于他是该单位一员,案件的处理结果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其发生影响,这也有别于诉讼代理人的身份。因此,诉讼代表人的诉讼地位是独立的。其特点表现如下:1.诉讼代表人在单位授权范围内实施的诉讼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该单位承担。 2.在诉讼代表人参加诉讼的情况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因应承担刑事责任而不能代表该单位行使诉讼权。因此,为了保障被告单位的诉讼权利不被侵犯,诉讼代表人应享有被告人的主要诉讼权利,即可以行使控告权、辩护权申请回避权,上诉权和最后陈述权等诉讼权利。

仲裁代表人制度有何应用意义

问:仲裁代表人制度有何应用意义? 答: 劳动争议仲裁代表人制度指,在劳动争议仲裁过程中,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在10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可以推举代表参加仲裁活动。 代表人制度是针对集体劳动争议而设立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涉案人数众多,有的集体争议中劳动者数量甚至达到数万人,而且双方矛盾也更加集中尖锐,社会影响更大,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对企业、对仲裁机构来说,纠纷处理的压力都更大;而且,发生集体争议时,让所有人参加诉讼也不现实,因此仲裁代表人制度的建立非常必要。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的仲裁代表人制度有利于争议双方的快速有效沟通,增强劳资双方的互信,保证企业生产工作秩序在争议期间的正常维持与运行,有效促进争议的快速解决,也维护了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参考法规: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7条。 例: 王某是某外商投资公司员工,在众多农民工中,有高中文凭的王某做事有头脑,又热心助人,是大家的主心骨。 1995年劳动法开始施行时,公司为包括王某在内的143名农民工交纳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四项社会保险,工人们都很高兴,以为总算没有后顾之忧了。 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某从人事部得知,公司为职工交纳的社会保险都是以当地最低工资为交费标准的,远低于职工的实际收入。公司职工们知道这一情况后,共同推举王某与公司人事部协商补交社会保险费,遭到了公司方面的拒绝。 工人们于是以未足额交纳社会保险为由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受理了申请,并建议工人们推举一个代表参加仲裁活动,工人们商量后推举王某作为参加仲裁的代表。 解: 本案提示了以下法律要点: ●涉及人数较多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劳动者可以推举代表人参加争议双方的仲裁活 动; ●推举代表人的劳动者须有共同的请求,推举的代表须是争议当事人中的一员; ●推举的代表人应具有一定的诉讼能力,能始终站在维护全体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立

代表人诉讼制度研究---功能主义比较视角分析

代表人诉讼制度研究 ————功能主义比较法视角分析 摘要:群体性诉讼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社会性问题,各国致力于探索这一问题的解决机制,面对相同的课题和实践需求,也许所构建的制度形式千差万别,但却因承载相同或相似的功能而殊途同归。然任何制度孕育于特定的环境和时代背景,为有效实现群体性诉讼应对机制的借鉴和移植,必须探寻制度背后的原因和更深层次的发展规律,运用功能主义比较法,把脉我国诉讼代表人制度,为我国群体性纠纷的解决制度构建提供合理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代表人诉讼;功能主义比较法;集团诉讼;群体性纠纷 时下的中国正历经剧烈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各领域发展日新月异,成就举世瞩目,与此同时,发展阶段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不可避绕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群体性纠纷不断涌现,甚至呈急剧增长之态。尤其在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污染、城市房屋征收、证券市场股民利益的保护等领域更是高发“地带”,而“苏丹红一号”事件,“大头娃娃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更是冲击国人神经,挑战法律与道德的底线,引致举国哗然与热议;极端群体性上访、静坐、打砸烧、攻击政府事件严重破坏了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群体性纠纷成为特有的敏感性话题。面临上述纠纷,仅凭传统的单独诉讼方式去解决尤显“力不从心”,一对一的诉讼结构不能满足诉讼主体的群体性,完全共同诉讼却又过于繁琐,有悖于诉讼经济和司法效率,为有效应对与处理群体性纠纷所提出的挑战,理论界和实务界广大同仁不懈努力,进行了深入的求索和探讨。我国在借鉴美国集团诉讼制度、日本的选定当事人制度等其它国家的有益解决机制的基础上,于1991年颁行的民事诉讼法确立了代表人诉讼制度,在这一制度确立之初,诸方曾对其寄予期盼,希冀这一利益集合纠纷解决机制能有效缓解诉讼主体众多和诉讼空间不足的矛盾,促进诉讼经济,提升司法效率,护航司法统一性,扩大司法解决纠纷能力,化解群体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成为群体性纠纷解决的一剂良方。然从西方发达国家移植的这一制度在中国本土上却呈现“水土不服”之状,从20年余司法实践情况看来,诉讼代表人制度在我国很少被加以援用,长期被置于“失宠”境地,群体性纠纷案件在实际运行中,大部分法院没有按照法律的规定采用诉讼代表人制度程序,许多本应适用诉讼代表人制度的群体性案件在立案审查时遭遇“拆分”,采用“单独立案、合

民事诉讼中代表人诉讼制度及完善.pdf

目录 引言 (1) 一、诉讼代表人制度概述 (1) (一)代表人诉讼的概念 (1) (二)诉讼代表人制度的意义 (2) (三)诉讼代表人的分类 (2) (四)代表人诉讼的管辖 (3) (五)诉讼代表人的产生 (3) 二、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难以运行的原因分析 (4) (一)代表人诉讼制度本身存在缺陷 (4) (二)立法规定的过于粗疏,不宜技术层面的操作 (6) (三)对代表人缺乏一种激励机制 (6) 三、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完善 (7) (一)取消代表人诉讼的分类 (7) (二)管辖权问题 (8) (三)代表人的权利和义务 (9) (四)判决方式 (10) 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民事诉讼中代表人诉讼制度及完善 作者姓名 摘要:为了保障当事人的诉权,我国《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对代表人诉讼进行了规定,其主要有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和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这种诉讼究其根本,是共同诉讼的延伸。我国对这个制度的规定还不完善,现实中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代表人诉讼问题完善 引言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从表面上看,我国民事诉讼第55条的规定,是最大程度地保护当事人的权利,试图克服“退出制”所衍生出来的弊端,但是也有其存在的弊端。本文对我国的代表人诉讼进行了论述,对诉讼代表人制度的相关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以便后文对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行分析,接着对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难以运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几点比较应该急迫解决的问题,并在最后对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完善措施阐述了本文的观点希望能共同探讨诉讼代表人方面的问题。 一、诉讼代表人制度概述 (一)代表人诉讼的概念 所谓代表人诉讼,是指当纠纷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同时起诉或者应诉比较困难或者不可能时,由人数众多一方推选出诉讼代表人进行诉讼的多数人诉讼形态。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4条、第55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民诉意见)59、60、61条有相关的表述。根据民诉意见第59条,人数众多一般指十人以上。代表人诉讼,本质上是共同诉讼的延伸,是共同诉讼与任意诉讼担当[1]在某种程度上的结合。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或二人以上的诉讼。其中,诉讼标的是同一的,为必要共同诉讼;诉讼标的为同一种类的,为普通共同诉讼。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股东诉讼代表制度 一.股东诉讼代表制度的定义 股东代表诉讼,又称派生诉讼、股东代位诉讼,是指当公司的正当权益受到他人侵害,特别是受到有控制权的股东、母公司、董事和管理人员等的侵害,而公司怠于行使诉权时,符合法定条件的股东以自己名义为公司的利益对侵害人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诉讼制度。 二.股东诉讼代表制度的特征 第一,股东代表诉讼是基于股东所在公司的法律救济请求权而产生的,这种权利不是股东传统意义上的因其出资而享有的股权,而是由公司本身的权利而传来的,由股东行使的。 第二,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必须是公司的股东,作为原告的股东必须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 第三,法院判决的结果直接由公司承担,股东作为名义上的诉讼方,股东没有任何资格、权利和权益。 第四,股东代表诉讼发生在其怠于行使诉讼权利的情况下,怠于行使的情形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三种情况:为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情形下。 三.股东代表诉讼的程序性问题 股东代表诉讼的程序与一般民事诉讼中的程序有些不同,其中,主要涉及的是当事人的法律地位问题。在英美法中,由于股东是为公司利益提起诉讼,因而它并不是真正的原告,公司法将股东仅看作是名义上的原告;公司尽管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告,但由于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不授权或批准该种诉讼,因而,它不能作为原告。公司又是诉讼中的必要的当事人,没有它,诉讼就无法进行,为了,能使法庭作出的判决对公司产生效力,英美法将处于真正原告地位的公司看作是名义上的被告。公司致害人在诉讼中处于被告地位,但它不得与公司一起成为共同被告, 而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并未明确股东的诉讼性质,也无股东个人诉讼和代表人诉讼的规定,因而,其许多程序性问题不同于英美法系,就其诉之当事人而言,原告股东被作为实质意义上的原告,尽管其诉讼之目的是为了公司之利益。公司在诉讼中既非原告,也非被告,而是一种处于独立地位的诉讼参加人,得于原告之侧参加诉讼。提起代位诉讼股东以外的股东如想参加代位诉讼,原则上法律准许,但如不当的使诉讼迟延及使法院的负担显然大大的增加,则不在此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