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了凡四训的观后感

了凡四训的观后感

了凡四训的观后感

初看《了凡四训》不知其中的趣味和含义,但是随着深入的了解,我发现《了凡四训》其中蕴含着修身、齐家、养性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人生的迷茫在此刻瞬间觉得明朗了很多,解开了我心中很多年的迷惑。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为教训子孙后代而写的一部家训,原名《戒子文》,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此书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书中描绘的是了凡先生一生的亲身所闻和自己终极一生得到的各种做人、处事的经验,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阐述人生的真谛。

作为影视作品的《了凡四训》更加直观而生动的描绘出其中蕴含的道理。了凡先生讲述的是自己人生最为宝贵的人生经历,了凡先生通过自己的人生回忆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人生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手中,不要去相信所谓的运数、未来、命运。一切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做出来的,任何想通过捷径获得巨大成功都是几乎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才会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佛家曾经说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对于这个观点其实我并不有太多的苟同,但是看了《了凡四训》以后,我心里清楚认识到了这一句话的真实性和准

确性。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头上都有一把天犁,我们看不见更摸不着,但是我们必须时刻警惕这把我们看不见的天犁,因为它是我们人生的一种警示,它在时刻告诉我们去遵循心中的那一份正义。

了凡先生在没有遇到云谷禅师的时候,他一直认为自己的命运已经被别人安排好了,自己已经没有任何能力去改变这一切。在经过云谷禅师的教导后了凡先生顿时恍然大悟,从那以后了凡先生奋发图强。如果了凡先生没有自己后天的努力,那么他的人生真的还会像现在这一般吗?我想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评判的标尺。

错!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过,但是我们可能有时候犯的是小错,我们不以为然,也有可能我们犯的是无法原谅的过错。无论我们曾经有哪一种错,我们的错就是错,我们没有理由去狡辩,更没有理由去推脱我们应该为自己犯的错误去承担的责任。错并不可怕,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错,并且找到正确的道路去改正自己的错,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愈来愈远。错不是我们最应该去担心的事情,我们担心的事情应该是我们错了以后如何去改正?如何去弥补?如何不让我们的错误再一次发生?改过的方法可能有很多,我认为最好的改错之法是心。我们必须问自己的内心是否认识到自己的错?是否会从自己的内心深刻的去改正?这也许才是我们改过的最重要的一点,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如

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错依然是错,依然是不可原谅的错,不论它是大是小。

人生有时候需要我们懂得很多,行善积德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去做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拒绝这些。了凡先生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有行善积德我们才会得到福报。从了凡先生的命运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做善事,积善因,“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这就告诉我们无论犯下什么样的过错,只要我们真心改过,我们就能得到他人的原谅。多做善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我们每一个人人生的一个肯定。我们有时候可能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就有可能会帮助一个人走出人生的困境和迷茫,我们没有理由去拒绝做善事。

谦卑的态度是我们人生成功的一个巨大的基石,无论我们什么时候我们都必须记得我们思想中最为宝贵的财富,那就是谦卑。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我

们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没有能力去涉足那么多的事情,我们能过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古以来,谦逊的态度都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向往的。孔子作为我们国家的伟大思想家,他也曾经很恭敬的向老子请教。“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必须从身边每一个人的身上去发现属于每一个人的美,我们没有理由去拒绝那些离我们很近的人,他们身上的品格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发掘和去体谅。

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我们没有办法去考虑的事

情,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的度过我们人生中的每一分钟。做好我们应该做的每一件事情,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人不应该只为我们自己活着,我们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别人更好的活着,自私自利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所憎恶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怎样的胸怀?只有做到这样的胸怀,我们才会感觉到我们的人生是需要我们好好去经营的。

了凡先生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做人的道理,更多的是告诉我们作为人应该去做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世界对我们是不公平的,没有给我们足够的金钱、名誉、功名。。。。。。。熟不知这一切都是我们付出努力应该得到的,天上没有掉元宝的事情,我们做的更多的就是努力。爱因斯坦曾经有一条至理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聪慧。”就连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都这么认为,那么我们就更没有理由去怨天尤人了,只有努力才会得到我们想要的一切。

在现在这个物质充裕的社会,各种诱惑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我们可能不经意间机会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所以保持我们内心的宁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作为21世纪的人们,我们做的更多的不是去追求那些所谓的物质生活,我们更多的是保持我们心灵的宁静。道德观日益缺失,这不是我们某些人的过错,更多的是我们整个社会的病态所现。《了凡四训》上告诉我们如何该去对待今天

出现的情况。

社会教会我们太多我们不应该接触到的东西,我们有时候不能免俗,因为我们都只是凡夫俗子而已。道德的底线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当我们迷茫的时候,我们可以静下自己的心,静静的聆听一下我们心的声音,仔细想想自己的心告诉我们些什么。不要违背我们心里真实的想法,一旦我们违背我么心里那残存的道德底线,那么我们的人生可能就会陷入到不可自拔的境地。“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样的道理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但是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个人?在今天这个社会,什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从不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我们活在这个社会上,不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为了别人更好的活着,我们做的事情有时候不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是为了我们的朋友,家人,同学。。。。。。我们没有必要每一件事情都要去问一句为什么。

当我们迷茫的时候,我们就会像是一叶在茫茫的大海上迷失方向的扁舟,没有目的,没有想法,只是随着海水的怒吼麻木的漂泊。了凡先生告诉我们怎么去做,我们这个时候应该重新拾起我们早已经丢失许久的理想,认真的思考我们到底想去要什么?不要再去随波逐流,我们要为我们那早已经麻木不堪的人生寻找一个灯塔,让它指引着我们努力前行。不要害怕那些所谓的狂风巨浪,我们要坚定我们心中的信念,

勇往之前,不抛弃,不放弃,永远的做好应对人生的挫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了这样一种宏伟的理想,我们的生活将不会在失去骨感,丰满的感觉将会慢慢的回到我们的身边。有时候我们回头看我们曾经走过的脚印,我们会不禁哑然而笑。

人生其实很简单,要的是我们要有伟大的理想,不懈的努力,宽宏的胸襟,坚韧的毅力··如此下去,我们的人生会有一个新的篇章!

凡四训是非常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命运又能改变命运的书,常看常有心识,好好修养德行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奋斗之间的关系,我并不是完全不相信命运的人,但我更愿意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训,终于找到了一种说服我的观点,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虽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时也没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意味才能过得兴致盎然,回味悠长,直到遇到了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说来简单,“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说得多好,人只要起心动念,就有命运,极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长,他的命算不来。极恶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修大富大贵,因为造恶把福折损了,虽折还有余福。俗话说: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只

是报应的时间未必在当世,可能祸及后代子孙。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指完全被命运捆住的人,即听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实践说明了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也印证了古圣贤孟老夫子所谓:“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我不仅懂得了命运可以改变及改变命运的方法,同时还认识了“佛教”是一种至善圆满的教育。不管过去了多少年,我还是有幸看到了这本书。我将努力实行!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读这本书,并按照古圣贤的教育理论来教育子孙后代,那我们的国家一定没有现在这么乱,一定会比现在更繁荣富强

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至此已通读一遍,文虽读完,却感到自己要做的事才刚开始.人们常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又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由此可知,数千年以来,人人皆知有命运的存在,也都感慨命运的不可捉摸,反复无常,对命运的无可奈何.了凡四训里面则把此谜底揭开了: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人因为有心,多生妄念,所以才有数,才有天命,才会为阴阳所缚,不得转动分毫.如果人无心,也便无数可讲,又怎能为阴阳所缚?

看相算命,数千年来不绝,之所以能算准,是因为绝大部

分的人都是有心的,所以有数,所以用数学可以推算出来.但得无心,即是无数,数学又如何能算定?数是如何来的呢?一切福田,不离方寸.福报也好,恶报也好,其实都是由心而起.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意识决定.人的七尺之躯,其实大抵是差不多的,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多行善事,有的人多行恶事?有的人得善报,有的人得恶报?是身躯的关系吗?不是的.关键在于心.身躯是受心的支配,要它东就东,要它西就西,很听话的.有时做好事,有时也做坏事,全在于一念之间.肉身只不过是一个附庸而已,没有丝毫自主权.由此可知,这三尺臭皮囊,实在没有必要太珍惜的.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我们每天都在追逐名利,可是都没有仔细想想,我们应该拥有这些东西吗?我们有福吗?我们积功累行了吗?我们有容人之量吗?我们是不是喜欢捉弄

别人,来抬高自己呢?是不是常妄言妄语呢?很惭愧,我们没有修福德,没有积功累行,没有容人之量,更是经常打压讽刺别人来抬高自己,妄言妄语数也数不清.既然如此,我们还整天奢求什么功名利禄呢?从前我总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自己怀才不遇,文章读到此,扪心自问,不由得羞愧万分.至于读到无子的种种因由,自己更是无地自容了.了凡先

生所言种种,自己哪一样没有呢?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了凡无子,而我竟得之.我有何德何能受此福德呢?前半生自己虽走得不太顺利,可是相比之下,还是得到了很多,而自己竟不知感恩,不知反省,反怨气丛生,真是罪业深重了.

易经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开篇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教人行善,这是易经的第一要旨,否则,凶何可避,吉何可趋.可惜很多研易之人,并没有重视这点.千方百计骗取他人钱财,易德败坏者时有听闻,真是愧对易经,愧对老祖宗.此种人,不惟难逃数之所拘,而且会自减福报. 读这篇文章,对我震撼很大.从前,因家庭教育的原因,也知道要行正,行善,也不敢做过分之事,但都没有如此深刻地反省过自己.从今之后,立志必须改过,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日日如上述准则去做,相信我们的德行会增进不少.世间聪明的人太多了,到处可见,有改过念头的人,也很不少.可是有成就的却非常少,为什么?因为苟且偷安.自己起这些改过的念头也很久了,但一直没有大动作,当然也没有大福报,就是因了

“苟且”二字啊.

读完此文,自己便长存了知耻心与畏惧心,勇猛精进心,剩下的就是如何付诸于行了.相信在同盟诸位老师的教诲下,必定能使自己的德行日益精进,同时也更明白了同盟设立易德学习的良苦用心.在此,感谢同盟,感谢众师。

破除私心和私欲、快乐至诚、改变命运

----读《了凡四训》解译有感

虽然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人种,而文化背景差异大,各有各的思惟模式、生活、工作方式,但大家共有的目标及心愿却是相同的。就是追求“快乐、幸福、健康、财富等。

然而,快乐的反面「苦」并非是我们想丢就能丢,事实上它是丢不掉的。「苦」的因、一切烦恼的根本是什么呢?佛家讲是「我执」,一种执为自我的心。「我执」愈强时,不仅会造成自己的不开心,也会造成别人的很多的问题。比如:怀有瞋恨心。一个人心中对他人、对社会总是充满怒恨、嫉妒心,这人不仅造成自己的不开心,也致使周遭的人感受到痛苦。我们可以发现这世界上的人也好,各种动物也好,都有「我执」这个烦恼。时常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关心自己多一点,总是观察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关怀比对自己少一些。我们总是执着「我」。

破除“我执”是人们学习佛法的根本内容,同时也是整个东方哲学的核心。佛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破除“我执”

的一系列教育和训练方法。其实不光佛法,我国古人讲的凡人和圣人的区别,就是以是否破除“我执”作为最主要的区分标准。可以这样说,一般人之所以是一般人,就是因为有“我执”;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是因为已经破除“我执”。关于破除“我执”,佛门中有很多方法。同时破除“我执”有很多层次。实证无私是一种层次,超越生命意志的束缚是又一种层次,洞察宇宙和生命的本质是最高层次。可以说,整个学佛的过程都是破除“我执”的过程。

自私心理和人类合理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同,更多是人性局限性的表现,在很多情况下是人们产生扭曲欲望和错误认识的根源,而自卑心、自慢心和固执心无一例外是人们后天的情感模式发育不良造成的人格缺陷,会对人的情感指向和正常思维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达到更高道德境界,保持身心健康,人们必须首先破除私心和私欲对人格的束缚。对于现代人,领会破除“我执”的意义和基本境界,即使做不到无私、见性等最高境界,但是在领悟的过程中,人经常进行自省对于保持心理健康仍然有重大必要。当一个人确实去思维、正视这个心上的烦恼,也就是「我执」这个问题,并且愿意透过修持来去除这根本问题,这个人是有可能得获真正的快乐,而这个快乐是永恒不变的;

富贵、儿女、长寿都是人在人世间最执著的东西,所以,人总想留住美好的东西,控制命运、控制世界,这是凡人本

性“我执”使然。然而现代人的人生的悲喜都在于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些人不审视自己内心,只是盲目地向外面追求名利福寿;过份的乱求,过份的贪得,为求而不择手段,那就把心里本来有的道德仁义,也都失掉了。

现代人的浮躁,只想到今世享受一切福报,有些人觉得遵守道德,并不能得到什么真正的好处。相反,投机取巧的、损人利己的人并没有吃亏、甚至得到很多实在的利益。实际上这是一个长期、短期利益,身体和心理统一的问题。人应当知道,一个人的平安,身体的健康,美满的生活,事业的成功......这许多好事,都可以说是一种福。当他遵守道德的时候,心境坦荡,在做善事的时候,因为帮助别人得到了很多快乐。许多身体上灾祸没有降临,这些是很大的福分。其实福和祸包含的范围很广。中国古人讲“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这都是告诉你怎样成为一个高尚的生命。

孟子所说,“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甚至孔子在五十岁发出了“天命不可违也的感慨”。然而,《了凡四训》这本书明确告诉我们命运可以改变。怎样改变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人是因为先天、后天的“我执”所影响迷失了先天的本性,使人迷失的心智,无法认识命运的真相。人只有提升自己的道德标准,以至诚为立人之本,明辨善恶的标准,扶正自己的思想及心态,才能逐步把握自己的命运,开始改变

自己的命运。《了凡四训》中所讲,求外

之心,不可能得到人所想要的美好的种子。所有各种的福田,都决定在各人的心里。福离不开心,心外有福田可寻,所以种福种祸,全在自己的内心。人的行为是由思想所主导,一个人如果真正能够做到始终向自己内心里去寻找问题,那他就一定能够在行为上达到自己的目标。以至诚为立仁之本,“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在思想和行为上都做一名有仁义道德的人,身外的功名富贵也会伴随而来,内外双得。

总之:《了凡四训》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启示有两点:一、人类所有苦恼的源泉是先天和后天的“我执”,,要想保持身心健康,人们必须首先破除私心和私欲对人格的束缚;

二、一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要想改变命运,必须要提升自己的道德标准,要以至诚为作人根本,明辨善恶,努力为别人、为社会做更大、更大的有价值的事情。

在现实的生活中,如果大家都能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贡献自己的爱与行动,理解别人、,摒弃自私自利与损人利己,那么,命运一定可以改变,你的努力奋斗就是符合天道的,个人与社会都将从你的努力中受益。

初识了凡先生之时,思绪繁杂,冥冥中似是受教许多,却又理不出个头绪,待到夜静沉思,反复观读之后,渐渐明悟,此影虽以了凡先生平生为叙,但是寓理内涵深刻,兼融

儒释道三家思想,尽现真善美中华文化,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章,论证“种瓜得瓜”、“善有善报”、“积极进取”、“有愿皆成”之理。平实而无虚华,深奥而不迷信。大家对“命中注定”这个词都耳熟能详了,也许有人要问:是不是真有“命运”这回事呢?如果有,我们能不能改变既定的命运呢?答案是肯定的——有,而且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变!《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到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了凡先生在没有遇到云谷禅师前,光是知命认命,听凭命运的安排,那是消极而被动的;而在后期根据立命之学自强不息地改造命运,则是积极而有益的。他教导子孙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照此实践,也既是自利利他之道。观此碟,给我以最大的感觉就是心态,心态改变人的命运,从了凡的知命认命,到最后的知命而不认命,从这一转变就是心态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碟讲述的恰巧符合现在的心态-----思维

-------行动------命运这一说法,或许不是恰巧,而是这一说法的一种更加形象的陈述吧

什么是心态?心态就是人的各种心理素质,修养和承载能力。具体地讲:它是人的心理对外界各种信息刺激后做出反应的趋向,而这种趋向对人的思维、言谈和行动具有向导和支配作用。正是因为这种向导和支配直接或间接的决定了我们事业的成败,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既然了解了什么是心态及一个良好的心态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该具备哪些良好心态呢?

1.干大事、做大老板的心态。首先我们必须要有想做大老板的魄力,虽然现在我们是小职员,但我们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要远,要把每件小事做好,全身心地去做。得到老板的赏识,紧接着升迁为部门经理,再接着积累资本,这个资本当然是指资金与经验,然后出来单飞,最后实现我们人生的所有梦想和抱负,使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魄力,这样的心态,那我想我们将停滞不前,只为自己衣食住行而劳碌奔波。

2、归零的心态。指的是我们务必每天保持一种新形象,今天的我们和昨天的我们一切都毫不相干,不论我们昨天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富有还是贫穷,是开心还是沮丧。但现在这时我们既没有正数也没有负数,我们都是从零开始。

3、一定要成功的心态。生存是动物的本能,要成功是人的本能。我们不要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也不要抱着尽力而为的心态,我们

一定要有一种是全力以赴一定要成功的心态,去完成从开始做起到最后成功的飞越,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心态才会让我们更加的积极主动,更加的努力奋发,这样才能在气势上压倒一切,在行动上拼尽全力,不达目的决不放弃。

4、团队的心态。团队是由个人组成,个人在团队的带动下逐步成长。然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又渐渐地壮大了团队,团队的壮大又促成了每个人的成功,就这样团队和个人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所以说个人和团队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要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而损坏了团队利益,到最后又损失了自己的利益,真得划不来。

5、专注的心态。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把有限的精力高度集中在一点上才能形成巨大的穿透力,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不要做那种朝秦暮楚、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人,否则到头来一事无成,空走人间一趟,证明了那句赤裸裸的来,赤裸裸的走,人生连死了还带着遗憾,真是让人悲哀!

6、坚持的心态。世界上很多事情成功都是在坚持的努力中,所有的失败者都是失败在放弃上。这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感受。马克思撰写“资本论”用了四十年,“红楼梦”一书耗尽了曹雪芹毕生的心血…….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放弃就是失败,坚持就能成功,这是成就事业的铁律。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坚持相信上面的几点心态,它们真的会改

变我们的事业,改变我们的命运。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我们可以知命,但不能认命。即使结局无法改变,最起码我们努力了,我们付出了,我们再也不会留下任何遗憾而赤裸裸的离开。

在观看《了凡四训》电影的时候,我记得开头有这么一段话:了凡先生本名袁黄,早年被孔先生将一生命运算定,后遇云谷禅师,为其开示“命自我立”之学,遂改别号“学海”为“了凡”。了凡先生书其一生,实践改过积善之法,成为世人行善修德,改造命运的杰出典范。

了凡先生告诉世人,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方法就是要多积善行,多培养善德,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真的很感谢公司向我们推荐了这部电影,并且发放图书,时刻鞭策我们,提醒我们要时刻的反思自己,常在有时思无时,莫在无时思有时,多积德行,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了凡先生劝世行善,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可以说是佛教智慧的体现。云谷禅师曾对了凡先生说,人的命数确实是有的,但这是对于凡夫俗子,对于极善的人,和极恶的人,命数都是不能约束他们的。极善的人即使命中注定要贫穷短命,但因为他行了善事,那么这善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贫穷短命变成富贵长寿;相反,极恶的人即使命中注定要富贵长寿,但因为他行了恶事,那么这恶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富贵长寿变成贫穷短命。

人的能力和人的道德是两回事,当今的一些国人,盲目的追逐金钱而忽略了传统的道德美德。他们的言行盲目,内心浮躁,见义勇为的反遭诬陷,公车让座的反被骂,中国已经出了多少个彭宇?这不禁让人思考,作为有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现在这些人都是怎么了?看完这部电影,使我感受最大的就是心态改

变人的命运,从了凡的知命认命,到最后的知命而不认命,从这一转变就是心态发生了质的变化,神奇教练米卢带领中国足球队历史性冲进世界杯,我记得他的名言就是:态度决定一切。心态就是心大一点,一切从心开始,结善缘,积仁德,俗话说:“恶从心中起,口乃心户之门”,对别人,对亲人,对孩子,口出恶语,冲动这个魔鬼会让你肝火旺盛,最终损伤的还是自己的身体。

保持良好的心态,多积善行,不计较一得一失,时刻记得提醒自己,让浮躁的心静下来,不要管别人计较你什么,也不要管别人说你什么。谁能救自己?谁又能解读自己?只有自己,从我做起,从心做起,才能改变自己的个性,改变未来的生命走向。

隋俊维

《了凡四训》读后感

放下手中的《了凡四训》,对人生长路的迷茫,不知所措的我顿时茅塞顿开,眼前豁然明朗。

此书是袁了凡先生用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的家训,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用自己的行为做例子,举出了许多因行善而得善报、改变命运的实例,阐述了积德行善的种种方法,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到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点明了命运不是算定的;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体现了要想改变命运,人们只有通过积极改过修身,力行善道,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真谛。

一开始,了凡先生也和我们一样,只是些凡夫俗子。他相信命运是永恒不变的,不会更改。在碰到一位姓孔的算命先生后,他为了凡先生算的命从未错过,使了凡先生更加深信不疑。但是在碰到了云谷禅师后根据佛经的指引,做善事,最终善有善报。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我们可以知命,但不能认命。即使结局无法改变,最起码我们努力了,我们付出了,我们再也不会留下任何遗憾而赤裸裸的离开。

首先感谢公司给我这样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一个学习平台,通过这一个来月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许多以前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在思想上和心态上我也有很大的转变,让我进一步了解到公司的企业文化,也使我了解到传统文化意义。看到了凡先生这一生由相信命运到改变命运,受到了很大的感触。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读了可以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实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好书。我们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不但如此,我们还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可以改变和决定我们的命运,这个人就是我们自己。如果想改变命运,最重要的是首先要改变自己。一个故事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哲理可改变千万人的命运。它会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人生的观念,感悟人生的意义,思考探究命运的奥妙。所谓‘立命’,就是我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我。立命之学,就是讨论立命的学问,讲解立命的道理。袁了凡先生将自己所经历,所见到改造命运种种的考验,告诉他的儿子;要袁天启不被命运束缚住,并且应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也必须努力断恶,“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此,则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谓“断恶修善”,“灾消福来”,这是改造命运的原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命运。一个人的命运不是上天决定的,也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由自己决定的,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最重要的要改变自己,改变心态,改变环境,这样命运也会随之而改变。

了凡四训学习心得

《了凡四训》学习心得 本月观看了《了凡四训》及《穹顶之下》两部视频,两部看起来是没有什么关联的影片,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是相通的。袁了凡先生在第一篇里讲到自己的立命之学,重点讲了自己以前深信人的命运已经注定,不能更改,因此事事无所谓,无所求,处于一种听天由命的状态,后与云谷禅师交谈后方幡然醒悟,以积善行德的方式改变了所谓的既定命运。中国传统的主流学问,是儒释道三家,儒释道三家,皆身心安顿的立命之学。立命之学,首在体验,重在实践。立命之学,是“说食不饱”,再怎么言说食物、再怎么描绘美味,若不实际去吃,都肯定无济于事。行者若要言说,就必先有真实体会;有一回,子贡问“君子”,孔子回答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行者明白,但凡做不到的,就千万别说。立命之学,首先是言、行二者,不可分割。其次,学与思,也不可落于二元。由此想到我们的工作,很多时候在面对新项目新产品的时候,首先就会想到我们肯定做不好,然后就不会去做,结果也就是肯定是接受失败的命运;事实上,当我们去竭尽全力想办法去做的时候,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因此要想改变工作上的被动局面,必须像袁了凡一样采取行动改变命运,而不是一味的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在讲到怎么样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自己,首先是要有羞耻心,第二是要有敬畏心,第三是要有改过的勇气。世界之大,勇者当头。自不知耻,何以为勇?“耻”是人们千避万讳的字眼,但也是人生中踏上成功的必经之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耻而后勇”,是千百年来中华美德的结晶,是历史跑道上催人奋进的枪响,是宇宙万物生存发展的前提。因此,“知耻而后勇”自古不变的真理。能够承认耻辱的人就像微弱的一团火,不久就可以燃烧整个草原。面对“耻”,若能坦然,其之度也必非一般。就像我们做实验,有的时候报以很大的希望去做,最后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于是深受打击,甚至于灰心丧气,不愿意再继续做下去,但须知“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面对失败,整理好失败的经验,鼓起勇气重新制定应对措施,紧紧抓住哪怕是一丝的希望,竭尽全力坚持做下去,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了凡先生在第三节中以叔梁纥、杨荣、谢都事、莆田林氏、冯老先生、应尚书、徐凤竹、屠康僖、包凭、支立之父等十人行善积德而福泽及子孙后代的事例,讲述了一个人做好事终究会有好报。其实我们在学习稻盛和夫先生的《六项精进》的时候,也提到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邪念恶意,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影响一个家庭的主导方向,偏离正确的奋斗目标,人生轨迹。种下邪恶的种子,迟早收获的恶果会越多。我们的一切行为,应该行得端,走得正,光明磊落。让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怎样去做、什么事才算是为善,了凡先生从真假、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和指导。运可改,命可造,命由己作,福由己求,才是人生最明智的选择!生活中将一些邪念收起,让邪恶的种子断绝清理,保持身心清净,天清地宁,每个人的福德才会积累起来。袁了凡先生在第四篇中提到了“满招损,谦受益”,并举了丁敬宇、冯开之、赵裕峰、夏建所、张畏岩等五人的例子来说明谦虚谨慎的人一定会有好报,而狂妄自大的人则会自食恶果,所谓的“举头三尺有神明”,你所做的一切都会有神明关注。一个人能谦虚,虚怀若谷,就能够接受别人的教诲,这样有德行的人和长辈就能够喜欢你,帮助你。这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那我们在工作中,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会做的完美,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当别人指出我们的不对之处的时候,我们应该以感谢的态度来听取别人的建议,并迅速地改正,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高效圆满的完成。当上级批评我们的时候,那说明我们某个地方做的不好,那我们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吸取教训,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只有保持虚怀若谷的心态,我们才能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自己,才能享受“福德”。

六项精进的总结 六项精进感悟

六项精进的总结六项精进感悟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六项精进的总结六项精进感悟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六项精进的总结,供大家参考。 六项精进的总结 了解到稻盛和夫源于之前王总在周例会上的一次偶然提起,说到了京瓷董事长稻盛和夫的一些事。一生致力于京瓷的发展以及晚年出任日航CEO更是创造了奇迹,让我对其产生了兴趣,进而在网上搜其人,观其视频,并组织人员对其企业管理理念、人生态度的《六项精进》进行了学习了解。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是《六项精进》中最先提到的便是这一条,这既是人们获取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经营最重要的一条。每个人、每个企业的机会都是相同的,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先人一步,才能够脱颖而出。干什么事都要付诸于行动,有想法只是成功的开始,需要为了想法而付出自己的努力,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企业亦是如此,时代在发展,企业亦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如若不去创新,不去发展,只能随波逐流,最终被淹没淘汰。只有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要谦虚,不要骄傲。谦虚是一种态度,我们无法改变他人的意志,但必须要坚定自己的态度。在工作生活中,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事实也是如此,任何人都没有

骄傲的资本,即便是他在某一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也不敢说已然彻底精通。生命有限知识无限,谦虚能让我们正确处事,热情关心别人;谦虚促使我们自知之明,以诚待人。谦虚意味着不吹嘘,不骄傲,不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谦虚是尊重的基础,它让我们努力做到相互支持而不彼此奉承,各抒己见又不出口伤人,相互鼓励又不屈尊俯就。 要每天反省。即便每天再忙再累,也要给自己留一点时间来思考,进行反省。圣人尚且一日三省吾身,而作为年轻人的我们,行为及思想尚且不够成熟,有很多需要提升,唯有不断地反思,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才能进步。其实每天进步一点点,常年累月,最终的进步无疑是巨大的。往往我们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未能反省,让问题搁置又搁置,小问题变成了大麻烦。其实有时花一点点时间反思和总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着,就要感谢。就是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不管是生活上、工作上,还是感情上,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就要懂得感恩。或许我们做不到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但是一句赞美,一句谢谢,都能够向他人表示感激。在这一生之中,对于父母、公司、同事乃至身边的万物都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他们帮助了我们成长,给予了我们很多的东西。当你对别人说谢谢的时候,当你怀着感恩之心去工作的时刻,你会发现整个人生都不一样了,不再是满腹牢骚,

教师值班工作总结报告

教师值班工作总结报告 教师值班工作总结报告四篇尊重学生,任何一个孩子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都会有困难。对学生的困难,我每次都做到耐心、细心的和学生一起找原因,分析原因,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发自内心的去克服困难。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教师值班工作总结报告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教师值班工作总结报告一20__―20__学年度,根据大汶河教管办的安排,我来到担山小学支教,担任七个班的体育教学工作。回顾自己一年来的工作和表现,我觉得我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受到了家长的好评,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在任教的担山小学留下了一抹馨香,回忆支教的经历,觉得是自己的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乐于支教,积极创新 我报名参与了第一批到担山支教的教师,支教是我多年的一个愿望,想到那儿的孩子的需要,想到他们渴望的眼神,我总是感觉自己很神圣,特别是哪儿缺乏的体育教师,想想能够和他们一起锻炼、上精彩的体育课,看孩子们欢乐的表情,自己就特别的高兴。

带着满怀的期待,在20__年8月26日,我踏进了担山小学,从那一刻起,就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流水的兵”,而是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挥汗付出,辛勤付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早上班,晚下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无论是体育课的教研活动,还是其他学科的听课、学习活动我都会积极主动参加。在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我积极参加本校老师的公开课并积极评课,不管是体育,还是语文,数学,综合等学科,都抱着学习的态度与执教老师、听课老师一起交流学习。在我们体育组的课题论证活动中,我为课题组老师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在这一学年中,我在体育学科组开课《跳绳的过程》、《队列的整齐》等,上的课有新颖的教育教学理念,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和老师们的欣赏学习。 二、关爱学生甘于奉献 走近学生,担山小学的学生有个性,这话不假。我执教七个班的体育,在开学的第一周里,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所有问题学生进行家访,熟悉学生的学习心理的特点,尽快认识每一位学生,并把每一位学生在体育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记录下来。例如:小范同学体质弱,运动是总跟不上,小周同学身体胖,仰卧起坐很困难,小张同学上体育课拖拉等等。关注生活

李艳鹏的支教心得

生如夏花 ---我的支教 大三第一学期末学校给我们做完最后的培训,等待的就是第二学期的扶贫实习顶岗支教。假期里元宵节的那天中午正在吃午饭时,一个远方的电话,让我结识了山西省五台县黑崖堂小学。 如今的我,从远方赶来在这儿已近半年。 2月13日,从清晨到中午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条条河,柏油路变成沥青路、沥青路又变成水泥路,路面由宽阔变普通,普通变崎岖,尘土飞扬后来到了黑崖堂小学。人到这,生活的轨迹也就随之转移到了这。 山里很美,看我们选择什么视野。如果愿意面对,那么所有的无限都会被一一发现。初来乍到时,这里寒风瑟瑟,冰封百里。针对这里的生活状况必须调整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吃穿住行都得静下心来慢慢地适应。在这儿前一个多月,可能是有些水土不适的关系,说不定哪会儿就得十万火急的跑向厕所,着衣加减就得看天色了,等等开始的诸多不适,都随着荏苒的时间,把我融进了大山里,现在夏花已绚烂,静静地绽放,清风徐徐吹来,芬芳弥散大山深处,我被深深陶醉! 由于这里老师很少,所以每个人带的课就很自然的不会少。主任把三年级数学,六年级综合和作文,五六年级体育的课程交给了我。接下这份责任,就得为人师表,爱岗敬业。 第一节是给六年级上综合课,那天下午张校长在教室外面把教材递给我,要我先和学生彼此适应一下,顺带着练练手讲讲课。当我走上讲台,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时,真的是非常激动,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就匆匆的讲起课来了,因为没有备课,所以只有清口讲,幸好第一节是介绍房屋建筑,自己有些底子没有吃瘪,很连贯的讲了下来。激动过后仔细的回想了当时的情景,很后怕,怕自己卡在讲台上,如若那样就真的很失自尊。基于这种心理养成了我在上课之前必须写完教案备好课,才有信心去给学生呈现一场满堂彩。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尊,更是于人于己的一种责任。 日复一日,四个多月的三尺讲台,粉笔屑和红墨水挥舞的是心理永恒的光辉。 五月,学校要迎接六一儿童节。体育老师的我,每天忙下来真的很累,最大的麻烦就是给全校一百三十多名学生教弟子规操,因为大家都不会做。我就找到视频,自己分解了全部动作,熟悉了自己会做之后再手把手的教给每一个班。另外,学校还组织全校学生参加了山西晚报首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六年级的作文责无旁贷的由我来承担,记得那个雨天我批改了48篇作文,直到晚上11:30多还在电脑前给学生的作文编辑电子版。侥幸,我们班3篇成型的作文已有一篇在海选中成功入围,现在正在冲刺第二关! 五月的确累,但很充实,因为感动和释怀是主角。五月份的期中考试三年级的孩子们数学考的都很棒,我和孩子们很高兴。但作为老师,我要保持冷静,提醒自己和孩子们要不骄不躁,于是接着我就拿了一份代县的期中试卷去考他们,难度也不是很大,但是却做得很差,判完卷子心情糟糕透顶,正好下节课是活动课,要排练六一节目,和六年级的孩子们关系处的一直都很好,在他们毕业之际,心想要教会他们一套舞蹈,他们都很兴奋,因为那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这类舞蹈。趁此活动课排练节目,我把六年级的孩子们编好队形,开始悉心的去教。进行到一半时,我正在前面给他们分解动作,回头一瞧,却看见他们集体走神,莫名的火种彻底燃爆了我的小宇宙。差散他们回去教室,自己到寝室默默的发呆,但让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5篇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5篇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以下是我整理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拥有无穷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美如山河,拥有高尚的精神品质。悠悠漫漫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风骨犹存,源远流长,独树一帜,而又熠熠生辉,深深念念中华悠久历史古迹,风韵犹存,博大精深,而又清新自然。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化气质,还可以开阔我们的人生境界,启悟生命的智慧。学习诵读名家经典,领悟传统道德的魅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是仁爱精神的象征,“色思温,貌思恭,居处恭,执事敬”那是礼法的遵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那是和的终极追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那是内圣外王的思想,“上善若水”那是道的境界。接触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解道家,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感悟佛教,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古圣先贤以己之思明我之智哉,明心见性,睿智笃行。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洞察体悟人生,开阔心胸。也许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但是人心却在逐渐的泯灭,高贵的道德修养又有几人能拥有。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

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体悟方能感知,感知方能做到。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学习感悟与行动。人的处世之法其实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也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更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至今,风雨无阻,彩虹依旧。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不去做到它!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如今的你应该倍加珍惜与运用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有生命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个人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在学习中,如果我们时时如此,积极主动地学习。那么,我们的学习也许会是一件和谐惬意的事,至于学,而乐在其中已矣。 感悟了,知晓了,学习了,懂得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领神会方可。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2) 正式接触佛教是从听陈大惠老师的中华传统文化论坛开始的,陈老师的第一讲便是趋吉避凶——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他让我从新认识到了道德,认识了人生

读了昆虫记后的心得体会5篇

读了昆虫记后的心得体会5篇 读书心得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评价,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以下是小编整理读了昆虫记后的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 读了昆虫记后的心得体会(1) 《昆虫记》是一部昆虫学的传世佳作,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比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昆虫习性。 今天,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知道了关于昆虫的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比如说:在田野里经常闪烁着的亮光,大家都知道是萤火虫的杰作吧!以前,我以为萤火虫只吃树叶、草,读了《昆虫记》后,我大吃一惊——萤火虫竟然是肉食性动物,主要猎物是蜗牛。萤火虫先用嘴里的两颗獠牙向蜗牛注射毒素,再用一种特殊消化液把肉汤液化,蜗牛就这样成了萤火虫的美食。萤火虫会发光是因为发光带上面有层白色涂层,是有一种非常细腻的颗粒构成的。然后由白色涂层供了可氧化物质,导管则输进了气流,当可氧化物质与气流相遇,变产生了光。 读了《昆虫记》,我知道了大自然的奇妙,昆虫界里还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作者以散文式的文笔,向大家讲述许多栩栩如生的昆虫的情况,有关于昆虫的进食保护自己、交配、养育后代等等,都做了详细的描述。让我们真实的领略昆虫的世界、昆虫的生活。法布尔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五十余年深入到昆虫世界中,用毕生的精力对昆虫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试验,真实、细微、详实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特征用第一手资料将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真实而形象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读了昆虫记后的心得体会(2) 我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了《昆虫记》,知道了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里面写了他家非常穷,除了一所房子和小小的园子外就一无所有,后来,他的爸爸妈妈就给他了些鸭子,他把小鸭子们带到神秘的池塘。在那里,法布尔不知不觉的喜欢观察动物和植物了,特别是昆虫。 法布尔在写《昆虫记》的时候,也像写作文一样,运用了许多好词佳句,写

讲卫生的作文范文8篇

讲卫生的作文范文8篇 篇一:讲卫生 周末,爷爷带着小明去散步,小明吃完香蕉后,随手把香蕉皮丢到马路上。爷爷看见了一脸严肃地说:小明你不能把垃圾乱丢在马路上,赶快捡起来吧!因为香蕉皮很滑,如果有人踩到了很容易摔倒,孩子!还有要从小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哦,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人人都有责。你明白这个道理吗?小明一边回答:明白啦,明白啦!一边迅速把香蕉皮捡起来放进路边的垃圾箱里。爷爷满意地笑了,小明也会心地笑了。 篇二:不讲卫生的小花狗 在森林里,住着一只小花狗,这只小花狗啊,很不讲卫生,小动物们都不和它玩。 有一天,小花狗把自己的帽子弄丢了,它请小兔帮忙找帽子,小兔连蹦带跳的逃走了。小花狗又请了大象,大象理也不理它。小花狗很奇怪:大家都怎么了? 它回去问妈妈,妈妈说:“你这么脏,它们当然不理你啦!”“哦,我再也不不讲卫生了。”小花狗不好意思的说。 篇三:不讲卫生的外婆 我的外婆除了没记性,还是一个不讲卫生的外婆。 一走进外婆的屋子,就闻见一股臭尿味,原来她要淋菜,把尿用桶装起来。还看见满地都是垃圾,好像很长时间没有扫过地了。院子里满是鸡屎,臭气冲天,让人感到很难受。 她经常吃完了饭,盘子不洗,碟子也不洗,碗筷也不洗,招引来许多苍蝇和蚂蚁。满屋子苍蝇和蚂蚁,让人看见都想吐。外婆的餐具也洗不干净,洗了还油油的,过了几天就发霉,怎么能用来吃饭? 更可怕的一次是,我吃剩的馒头和豆浆,放了一天一夜,都变质了,外婆还不舍得丢,偷偷地硬把它给吃了。结果,肚子痛,要去看医生,大大的给折磨了一阵,她才有所醒悟。 我的外婆就是这样不讲卫生,我们可不要向她学习,要做一个从小讲卫生

的孩子。 篇四:不讲卫生 西宁藏族朋友家中住了一周,躲开了各地的酷热,比较从容的看完了《了凡四训讲记》,凉爽的早晨,找了张纸边看边抄写里面看着会念,动手就陌生的汉字,一个打记事儿起就把耳朵搞大的词儿—“卫生”又英勇的蹦了出来,结合讲记,猛然间醍醐了这个词的深刻含义。 正好LP摇了过来假装文化人儿,顺势打了她一耙:你讲卫生吗?文化人儿马上招供:我最不讲卫生了!然后准备奔逃(估计是想起来我看着每天早起一地长头发的显微犀利眼神,条件反射了)。再问:你知道部队的卫生员干嘛的吗?文化人儿:给小战士打针吃药的……吧?¥ 在过度宣扬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里,这个重要的、关系到人本身命运的词儿被大大的引申了好几下,生而为人,卫护一切生灵的高级智慧和使命,被搞成饭前便后要洗手,服装整洁,打针要消毒等等生活习惯指南了。挺无厘头的。 智慧再教育是应该贯穿生命历程的,有缘一起学习这个词汇的人士,以后再教育子女,安排清洁活动时,要给娃讲解一下如下指令:打扫卫生去!打扫是打理清扫灰尘脏物,卫生是打扫的同时要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看不见的就算了,看见的请出家门,尽量战胜自己的“卫生”习惯,别把一个同呼吸只是没跟咱家娃共命运的别的不同物种的娃“bia”在地上,墙上,手上,它们的确没咱家娃聪明,只是没有“家”“国”的概念,就被bia死了,子非虫母虫娃,焉知虫族之痛也? 另外,掰着娃的小黑手儿,骂娃:不讲卫生!时,也要想想自己讲“卫生”了吗?懂了这个词的深刻含义后,再听时有点惭愧心比较好。 不讲卫生的野生动物大都是被讲卫生的人灭绝的。 篇五:卫生 根据《高级汉语大词典》,“卫”,动词,会意字,繁体作“卫”,甲骨文中“卫、韦”同字,意思是“在大道(行)站岗保卫(韦)”,故其本义为“保卫、防护”。“生”,动词,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故其本义为“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当“生”的词性转变为名词时,其意义则为“生”之表象“生命”,或“生”之载体“身体”。显然,作为词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