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政治常考易错点:心中有法

中考政治常考易错点:心中有法

2016中考政治常考易错点:心中有法

易错清单

1.道德、纪律与法律的比较

2.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3.有人认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是不会走上犯罪道路的

(1)本题的观点是“小错、一般违法行为不会导致犯罪”。事实上,一般违法和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二者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许多犯罪行为都是从小毛病开始的,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如不及时改正,就可能走向犯罪。可见,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危险的。小错是大错的开始,犯大错往往是从犯小错发展起来的。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就有可能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

(3)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4.青少年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护,就不用自我保护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应受到各方面的特殊保护;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肩负着保护青少年的责任。他们采取的保护措施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我国法律在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虽然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不同方面的保护措施,但由于环境和条件所限,这些保护有时会出现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使青少年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教给我们必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我们更冷静地面对侵害,保护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有助于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人生的路很漫长,青少年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学会自护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功。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有助于增强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5.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是丢脸的事,不应该打官司

(1)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没有做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诉讼就是我们所说的打官司,它是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打官司这一维权方式,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打官司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也可以打击违法犯罪分子,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3)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要勇敢地到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打官司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因为勇敢地状告侵权者,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可以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否则,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更是对侵权者的纵容。

名师点拨

(一)重点

1.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2.青少年怎样保护自己

(1)提高警惕: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2)用智慧保护自己:面对不法侵害,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遭到意外险情时,需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办法。青少年学会自我保护,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勇气,更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

(3)用法律保护自己:我国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或手段

(1)非诉讼手段,也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2)诉讼手段,也就是打官司。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可以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3)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机构寻求帮助。

4.同违法犯罪分子善于斗争的方法

(1)设法稳住歹徒。

(2)记住歹徒相貌。

(3)了解歹徒去向。

(4)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

(二)难点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即公民平等地遵守法律。

(2)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法律之上。即公民一旦触犯法律,平等承担法律责任。

犯罪的基本特征

2.青少年为什么要加强自我保护

(1)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在面对侵害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因处于被动地位而受到侵害。

(2)自我保护是人的本能,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是未成年人向成熟迈进的重要一步。

(3)面对突发的事故和侵害,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保护不能及时到位。

3.青少年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为什么要讲究智斗

(1)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

(2)我们在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

4.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公安、司法机关侦破案件,惩罚犯罪活动的需要,也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2)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事业,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和集体主义精神的表现。

(3)青少年要从小培养见义勇为、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高贵品质,要克服那种遇到违法犯罪现象不敢管、不愿管、见危不救、听之任之的错误态度。

提分策略

【规律总结】

引导青少年学生学法、守法、用法,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是全国各省市中考思品卷命题的重点,题型一般为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及辨析题,而且这一专题的考查除了进行知识考查外,更重视能力立意的考查。如广东卷7题以通过安全生产法为背景材料、广西贺州卷第4题以福州市原副市长杨爱金受贿判刑为背景材料考查法律的特征;徐州卷第6题、绥化卷第13题、白银卷第4题、扬州卷第9题,以不同的材料和漫

画为背景,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杭州卷第28题以两则材料为背景考查违法行为以及犯罪的基础知识。

【趋势总揽】

内容上,本课时涉及的知识点有: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法律的含义以及基本特征、违法与犯罪的关系、法律对未成年人实行的特殊保护。本课时内容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贯彻了“生活即课程”“生活即考试”的理念,2015年的中考会继续有所体现,因此同学们应予以关注。题型上,常见的是选择题,还有多种形式的非选择题。但是在命题形式上,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可能以漫画或图表的形式出现。

在考查时,中考多结合新近通过的一些法律为材料考查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特征;通过对社会上的某些重大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来考查法律的强制性特征;结合高官落马、反腐败等热点考查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结合一些不良青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考查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对青少年的启示。结合一些具体事例考查该事例属于哪一种保护。结合一些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事例以及国家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举措等热点材料,考查依法自我保护的形式、方法和意义等。

【锦囊妙计】

1.根据本专题的命题重点及命题趋势,复习时要以教材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为主线,多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重大时政热点进行复习训练。如关于“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网络的两面性,国家新法律的颁布与修订,未成人的保护,尤其是加强个人的自我保护,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等应作为复习训练的重点。

2.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模拟自护情景,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会必要的方法,以增强保护自己的信心。

3.学会依靠家长、老师和朋友的帮助,与同学一道抵制不良诱惑,学会运用法律和智慧来保护自己。

4.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教材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复习这一专题的设置训练题时一定要注重理解与实际的相结合,采用情境分析法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增强对所学本专题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2014·江苏无锡模拟)在十字路口,尽管车多人杂,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井然有序。如果南来北往、东行西去的车辆各不相让,结果谁都难以通过。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

A.每个人都可按自己的规矩办事

B.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C.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维持

D.只要不影响到他人通行是可以闯红灯的

2.(2014·江苏无锡模拟)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方面面。对青少年来说,预防违法犯罪要( )

①认真学习法律,自觉依法律己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③采取一切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④要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2014·广东汕头金平东厦中学月考)下面漫画中的一幕在许多城市的街头都能看到,下列选项中对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和行为

②该行为违法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③这种行为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④未成年人日进斗金,值得借鉴和推广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2014·河南南阳质量检测)“暴打路人甲”是一种伤人游戏,是一群“90后”团伙为寻求好玩、刺激而发明的。他们随机选择路人,突然围住路人就是一顿暴打。不到一天时间,他们连续殴打了3名无辜路人,导致被害人受伤。近日,

警方将这一团伙抓获。“暴打路人甲”团伙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其原因可能有( )

①不能正确面对社会诱惑,沾染不良习气,交友不慎②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淡薄,品德低下,法制观念差,是非不分,善恶不辨③学校教育的缺位,学校缺乏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及前途理想和法制教育④家庭关爱的缺失或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欠妥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2014·江西南昌一模)漫画《提醒》中的父亲要( )

提醒

①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②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引导未成年人③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④保障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2014·河北赵县期末考试)七年级(2)班在学习了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后,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观点正确的是( )

①李红,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受到法律的规定和保障

②王敏,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后,就再也不会有侵害我们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了③胡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④杜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2014·安徽马鞍山一模)对于漫画中妈妈的行为,评价正确的有( )

A.没有依法履行对孩子的抚养义务

B.没有做到以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引导、教育孩子

C.母亲教育孩子的行为是正确的

D.家长的封建思想很严重

8.(2014·湖南湘潭一模)某中学学生王某从一教师宿舍盗走财物,公安人员到王某居住地调查时,不开警车,不着警服,不扩大知情面。这体现了( )

A.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B.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C.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宽容和理解

D.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9.(2013·广西贵港质检)2013年3月27日,《扬子晚报》报道:为购买彩票,河南襄城县城关镇一社区原党支部副书记兼各组出纳段某利用职务便利,私自将该社区委托其保管的征地补偿款400万余元分批取出。近日,襄城县法院一审依法判处段某有期徒刑20年。这体现了法律( )

①依靠公民自觉遵守②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对高官具有特殊的约束力④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2013·陕西延安模拟)2012年5月14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武汉建行网点爆炸案作出一审宣判,该案主犯王海剑因犯爆炸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

权利终身,从犯王伟、王安安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6年。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死刑、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都是主刑③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④法律主要对违法犯罪的人具有约束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13·河北廊坊安次区初中毕业生调研)小泉进入初中后,结识了几个朋友。他们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经常旷课、夜不归宿,或到网吧玩游戏,或进入营业性舞厅,有时还结伙打架。后来小泉因参与打架致人重伤,被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据此回答11~12题。

11.小泉的经历告诉我们( )

A.只有致人重伤才会受到法律制裁

B.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C.有不良行为的人必定走上犯罪道路

D.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不良

12.从小泉身上我们吸取的教训是( )

①要自觉提高个人道德修养②要提高判断力,学会慎交朋友③必须珍惜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④要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2014·河南平顶山一模)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奇谈怪论盛行;“绿领巾”“蓝校服”“三色作业本”怪象频出;“天价”补习班泛滥;“虎妈”“狼爸”家庭教育方式被追捧……

“报班多,作业多,考试多;锻炼少,睡眠少,做家务少”已成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分数至上、拔苗助长的现象屡见不鲜。压力与日俱增,学生不堪重负,身心健康受到无情摧残!一位中学生在升旗仪式上大声疾呼:“我们是人,不是机器!”许多教育专家和有识之士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吁:“决不能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

请回答:

(1)请分析上述现象带来的危害。

(2)怎样才能真正杜绝上述现象,请你出谋划策。

14.(2013·辽宁鞍山台安月考)案例分析

2013年4月25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复旦大学投毒案犯罪嫌疑人林某依法批准逮捕。经警方初步查明,复旦大学枫林校区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某的室友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发生矛盾,心存不满,于3月31 日中午,将其做实验剩余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槽。4月1日,黄某饮用了寝室内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医院抢救无效于4月16日死亡。

请回答:

(1)上述案例中,林某的行为侵犯了黄某的什么权利?

(2)林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该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3)假如你是法官,你会如何判决此案?

(4)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发生矛盾,心存不满而投毒,最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你从中得到哪些警示?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本题考查规则的重要性。材料中列举的现象的原因是大家没有遵守规则,启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遵守共同的规则,这样才能做到井然有序。C 符合题意。

2.B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预防违法犯罪。预防违法犯罪,就要学习法律,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①②④属于预防违法犯罪的正确做法;③的说法错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采取合法的手段。故选B。

3.B [解析]漫画中的成年人利用未成年人乞讨来获取不法之财,其行为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违法行

为,①②③正确。④是对漫画的错误认识和理解。故选B。

4.D [解析]①②③④都可能是“暴打路人甲”团伙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故全选。

5.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家庭保护和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解答漫画题,一要看标题,二要看文字材料,三要找出漫画的寓意,然后结合教材知识进行解答。漫画《提醒》中的父亲正在添加食品添加剂,儿子指着“良心”说还需要添加“良心”,这说明父亲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和非法的,①正确。父亲的这种行为会给儿子带来不利的影响,给我们的启示是②。③④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故选A。

6.A [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后,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不能确保不再发生侵害未成人合法权益的事情。②错误,用排除法,故选A。

7.B [解析]漫画中的妈妈因为自己打麻将输了而火冒三丈地呵斥孩子,通过整个画面,可知漫画中的妈妈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没有做到以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引导、教育孩子。B符合漫画寓意,故选B。

8.D [解析]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公安人员到中学居住地调查时采取的措施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故选D。

9.D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含义的有关知识。段某利用职务便利贪污被判刑说明了我国的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因此②正确;无论名人还是

普通人、无论官职大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因此③错误,④正确。①说法错误。故选D。

10.A [解析]材料中主犯王海剑的行为是刑事犯罪行为,对社会具有危害性。被判处死刑体现了我国法律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有力武器。①③符合题意;②表述错误。剥夺政治权利属于附加刑;④说法错误,法律对全体公民都具有约束力。故选A。

1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通过材料中小泉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可以看出:他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犯有一般违法行为时,没有及时改正,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据此分析,B正确;A观点错误,只要触犯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C也错误,有不良行为的人如果及时改正就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D分析错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应

该在于未成年人自身。故选B。

12.A [解析]通过分析小泉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可以看出:他没有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交友不当、有不良行为、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淡薄。因此,①②③④均是我们从其身上得到的教训。故选A。

13.(1)违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违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违背教育规律;与素质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严重威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致使学生压力过大、负担过重,造成厌学、考试焦虑等;扼杀学生个性,剥夺学生应拥有的幸福;增加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等等。

(2)国家应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国家应加强监管,规范办学行为;国家应不断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绝不能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校应认真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应坚持育人为本,切实纠正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教师应切实做到依法执教,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培养、教育子女应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全社会应确立正确的人才观;有关部门应严格规范课外辅导班的办班行为;等等。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这是一道材料分析题,解答材料分析题时首先要认真审读,掌握材料的主题和中心,以及试题的具体要

求;其次要以材料的主题为中心联系教材的相关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最后,结合试题的具体要求进行作答,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1)分析材料,我们可知,①材料中的“绿领巾”“三色作业本”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②“报班多,作业多,考试多”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容易导致学习压力大、考试焦虑等不良心理;③“锻炼少,睡眠少,做家务少”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④“虎妈”“狼爸”等教育方式违背了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规律,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不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培养交往的品德。(2)学生可从国家、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等不同的角度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国家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监督和管理,及时纠正和处理一些不法现象等。

14.(1)生命健康权。

(2)①犯罪行为。②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3)判处林某承担刑事责任并附带民事赔偿。(或判处其有期徒刑并赔偿黄某的家人)

(4)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同时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②法不可违,违法必究。③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④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要自觉履行不伤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⑤在与同学交往中,要学会宽容待人、尊重他人,加强沟通和交流。

⑥要学会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因一时冲动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解析]依据相关的法律知识对材料中的行为进行定性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林某的投毒行为导致黄某死亡,侵犯了黄某的生命健康权。(2)主观上投毒致人死亡违反了刑法,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属于犯罪行为。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3)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学生根据刑罚处罚对此案进行判决即可。(4)该案例给我们的警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和概括:法不可违;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宽容待人、尊重他人;学会调控不良情绪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