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摘要】目前,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也逐渐得到了延长。但是,在每年的死亡的人数之中,因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而死的仍居各种死因之首。

因此,人们应该对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好心

血管

疾病的预防工作。本文主要对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希望对人们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 Q08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371-01

据研究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教授指出,高血压是诱发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只要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有效的预防高血压的产生,这样就能

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据相关报告显示:高血压的发病率在近几年来一直呈上升的

趋势,截止到现在为止全球大约已有10亿的高血压患者了。

据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高血压病的特点当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三高”和“三低”。“三高”分别是指高血压的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和残疾率高。全国高血压患者的人数以每

年350万的速度激增;在每年的全国人口死因中,因患有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疾病而死的就占

了41%l而且,目前全国已有600万人因高血压病而留下了半身不遂、痴呆等后遗症。“三低”分别是指得患者的知晓率低、服药率低和有效控制率低。据相关的普查报告表明,知道自身

患有高血压的人数还不到高血压患者总人数的一半;患者按医师要求服药的不到12.5%,这

就是服药率低;有的人虽然吃了药,但真正的有效控制率还不到30%,这就是有效控制率低。

一、高血压发病的具体原因

1、肥胖的青少年以及儿童患高血压的概率是较大的,对于相对肥胖的人来说,用药物

来控制患者的血压是比较困难的,而且要想对血压进行很好的控制,所需要的要剂量也相对

较多。

2、至于成年人,吸烟和酗酒会导致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影响到血压的高低。由

于吸烟极大的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使得吸烟者的人更加容易患高血压,而且由于烟中含有

大量的尼古丁,而尼古丁在很大程度上又会对降压药的疗效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要大力

宣传戒烟以防治高血压。

3、生活长期不规律,长时间的压力过大也会引起高血压。对于那些从事精神紧张度高

的职业者,例如驾驶员、医师、新闻工作者等人群,由于他们的生活长期以来很不规律,而

且心理压力也很大,再加上他们很少有时间来进行体力活动和锻炼,就使得他们患高血压的

概率要比正常人群高很多。

二、预防高血压的健康生活方式主要有

1、合理膳食

在日常的生活中,对控制血压最为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就是合理的膳食。据预防高血压

的洪教授讲,在日常的饮食方面,人们想吃什么就应该去吃什么,但是一定要做到“虽然什么都吃,但绝对保证适可而止”,每次吃饭的时候吃个七八分是最好的,有句话不是这样说的“七八分饱,百岁不老”。由于人体需要42种营养素,而没有任何一种食物是能够完全含有这42种营养素的,因此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头一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就是食物的多样化。人们

在饮食方面,不能因为喜欢吃什么就天天去吃那样东西,不然会大大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终稿)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终稿) 我国心血管疾病从1990年起持续为居民首位死亡原因,2008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40.27 %,尤其35~54岁青壮年死亡人数增加最为迅猛。1998年WHO全球健康报告显示,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将比2000年增加3.7倍。因此控制心血管疾病蔓延成为我国21世纪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中之重。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疾病尚未发生或疾病处于亚临床阶段时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群体发病率。在致残致死的心血管疾病中,75%以上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早期病变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存在,不及时控制就可能在中老年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尤以冠心病和卒中为重,常在首次发病就有致死、致残的风险。多数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所以,有效控制致病因素,将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成临床心血管疾病,减少心脑血管事件,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人群健康水平。 美国自20世纪40年代起冠心病死亡率持续升高,1968年冠心病死亡率高达336.5/10万;此后政府重视预防,主抓控制胆固醇、降压和戒烟;到2000年冠心病死亡率下降了50%,其中危险因素控制的贡献率最大,全人群胆固醇水平下降0.34 mmol/L,收缩压下降5.1 mm Hg(1 mmHg =0.133kPa),吸烟量下降11.7%,对死亡率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24% ,20%和12%。二级预防和康复的贡献率为11%,三级预防为9%,血运重建仅为5%。西欧各国近30年来因加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冠心病死亡率平均下降了20%~40%。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提示,一级预防对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 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CC/AHA)1997年制定了第一个《心血管疾病及卒中一级预防指南》,并于2002年进行了更新,此后相继发布了大量一级预防循证医学证据,2006年ACC/美国卒中学会(ACC/ASA)联合发布了《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06年WHO公布《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更新了《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我国卫生部2009年出台的新医改方案和“健康中国2020”战略,均明确提出“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疗方针。以此为契机,为提高中国医生对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重视,合理规范应用一级预防治疗措施,使我国尽快实现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达下降拐点的目标,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发起,心血管科、神经科、内分泌科、外周血管科以及肾内科专家共同讨论,最终形成本共识。 1 我国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危险因索流行病学现状 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不容乐观。根据2006年和2008年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2006年为183.7/10万,2008年为241.0/10万,分别占当年死亡构成比的34.8%和40.3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始终居我国居民死因首位,且呈不断上

心血管病与危险因素管理

心血管病与危险因素管理 2019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诊疗标准(Sta n dards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9)刚刚正式颁布。该指南中关于心血管病防治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管理做出以下推荐建议: 一.高血压 1. 每次患者就诊均应测量血压,非同日重复测量血压≥140/90 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2. 所有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均应在家中监测血压; 3. 为每位患者确定个体化的血压控制目标; 4. 若能安全达标,应将心血管高危患者(确诊ASCVD者或10年心血管风险>15%的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30/80mmHg; 5. 若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较低(10年心血管风险<15%),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 mmHg;

6. 合并糖尿病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 120~160/80~105 mmHg范围内; 7. 血压>120/80 mmHg的患者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体重控制、合理饮食(低钠高钾)、减少酒精摄入、增加体力活动等; 8. 血压≥140/90 mmHg者应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以保证血压达标; 9. 血压≥160/100 mmHg的患者,应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及时启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或应用单片复方制剂,以期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 10.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降压药物可应用ACEI、ARB、利尿剂或CCB; 11. 为使糖尿病患者血压达标通常需要联合应用多种降压药物,但不宜联合应用ACEI与ARB或ACEI/ARB与直接肾素抑制剂;

12. 尿蛋白排泄量增高(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的患者,应该首选最大耐受剂量的ACEI或ARB治疗; 13. 应用ACEI、ARB或利尿剂治疗的患者,每年至少应监测一次血肌酐、eGFR和血钾; 14. 应用包括利尿剂在内的三种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不能达标者应考虑加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 二.血脂管理 15. 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管理的基石; 16. 对于甘油三酯升高(≥1.7 mmol/L)或/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男<1.0、女<1.3 mmol/L)的患者应该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并优化血糖控制; 17. 建议未应用他汀或其他降脂药物治疗的患者检查血脂。年龄40岁以下者至少每5年检测一次,必要时增加监测频度;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策略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策略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木胡牙提 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人类健康无可争议的“第一杀手”。2003年世界212dz组织报告,全球每年约1670万人死于CVD,占总死亡人数的1/3;每年至少2000万的心脏病和卒中生还者需长期医疗护理;每年全世界用于CVl)治疗的费用高达3300亿美元。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的心脏病和卒中统计—2010更新数据显示,近50年美国CVD所致死亡率持续下降,但2006年美国CVD致死人数仍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4.3%。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我国每年死于CVD的人数约30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45%。2008年,CVD所致死亡人数仍占我国总死亡人数的40.27%。因此,正确认识CVD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是当务之急。 一、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 自1961年公布的FraminR—ham随访6年报告首次提出“危险因素”概念以来,欧洲、美国和亚洲开展的多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一致证明了CVD的三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吸烟。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心血管疾病前瞻性研究高潮,不仅发现了新的危险因素,而且对三大危险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1、传统危险因素 (1)年龄和性别:是不可控制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随年龄增长,暴露于心血管疾病危险的时间增加,患CVD的可能性增加。近年的研究显示,男性的CVD发病率高于女性,但女性的发病年龄晚于男性,致死性心肌梗死更为常见。 (2)家族史:研究表明一级亲属出现早发CVD时,个体患CVD的危险增加。而男性在55岁前或女性在65岁前患CVD即为早发。 (3)高血压:大量研究表明血压水平与CVD密切相关,50岁以上成人,与舒张压(DBP)相比.收缩压(SBP)更显重要。

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方法

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方法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20世纪末以来,国际上各种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均强调了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整体危险评估和危险分层治疗策略的重要性。 目前全球有多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初筛工具,包括Framingham危险评估模型、欧洲SCORE危险评估模型、WH0/ISH风险预测图、中国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模型等。Framinghtim危险评估模型应用最广泛,但该模型高估了我国人群的心血管风险。国家“十五”攻关“冠心病、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建立了国人缺血性心血管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和简易评估工具(表1),危险因索包括年龄、性别、血压、总胆固醇水平、超重与肥胖、糖尿病和吸烟。该量表适用于35~59岁人群,预测该人群未来lO年心肌梗死、卒中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年龄≥60岁人群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使用该量表常低估其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危险。 上述危险评分工具计算的是个体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绝对风险,由于年龄是预测心血管事件最重要的因素,对于年轻个体来说,尽管未来10年心血管事件绝对风险低,但相对于同龄人,可能患病风险增加了数倍,因此2008年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相关临床和流行病学专家共同制定了“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评估量表”(图1),强调与同龄健康个体比较,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增加的倍数。健康个体未来10年冠心病平均危险见表1,相对危险量表使用方法见图1。 根据不同危险分层决定控制目标和干预力度,不但有益于降低高危患者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避免了低危患者的医疗风险和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2002年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建议:40岁以上个体应至少每5年进行一次危险评估。 建议: ·危险因素评估:40岁以上个体应至少每5年进行1次危险评估。有2个以上危险因素[年龄(男>45 岁,女>55岁)、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胆固醇或低HDI.-c血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的个体,应每年进行1次危险评估。 ·危险评估推荐使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综合危险评估模型,所有40岁以上个体应该了解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绝对风险。对绝对风险低的个体推荐使用“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评估量表”,了解其心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程度。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 研究表明,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提前。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人类健康无可争议的“第一杀手”。2003 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约1670 万人死于CVD,占总死亡人数的1/ 3;每年至少2000万的心脏病和卒中生还者需长期医疗护理;每年全世界用于CVD 治疗的费用高达3300亿美元。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的心脏病和卒中统计——2010更新数据显示,近50年美国CVD所致死亡率持续下降,但2006年美国CVD致死人数仍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4.3%。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我国每年死于CVD的人数约30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45%。2008年,CVD所致死亡人数仍占我国总死亡人数的40.27%。因此,正确认识CVD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是当务之急。 1、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最早由美国Framingham研究提出并定义。目前比较认同的定义是:存在于机体的一种生理生化或社会心理特征(因素),由于它的存在使个体发生某病的危险(几率)增加,减少或去除该因素后个体发生某病的危险就减少或消失。这样的特征(因素)称为某病的危险因素。自1961年公布的Framingham随访6年报告首次提出“危险因素”概念以来,欧洲、美国和亚洲开展的多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一致证明了CVD的三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吸烟。心血管病有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已知心血管危险因素有近300种,但最重要的有十几种。危险因素的分类方法各家意见不一,大体上有三种。第一种分类是分为“传统的”和“新的”两大类;第二种是分为“可改变的”和“不可改变的”两大类;第三种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大类。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将危险因素归为三大类(表一):(1)主要(传统)危险因素(只研究较早,已有较详实可靠的研究结果);(2)潜在危险因素(指较新的,目前仍存在争议或尚未被充分证实的因素);(3)社会经济∕心理行为因素(较早就了解并研究过,但因研究方法存在一定困难,可靠的研究结果不多,需进一步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心血管疾病前瞻性研究高潮,不仅发现了新的危险因素,而且对三大危险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表一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类 主要(传统)危险因素潜在危险因素社会经济∕心理行为因素 1、年龄 1、超重∕肥胖 1、教育程度(偏低) 2﹑家族史 2、血清TG升高 2、经济收入 3、男性 3、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异常 3、职业及其变动 4、高血压 4、血清LP(a)升高 4、不健康饮食 5、吸烟 5、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5、缺乏体力活动 6、血清TC升高 6、凝血因子升高 6、过量饮酒 7、血清LDL-C升高 7、慢性炎症(hsCRP↑) 7、精神紧张(压力) 8、血清HDL-C降低 8、氧化应激 8、某些精神疾病 9、糖尿病 9、血浆HCY升高 10、肾功能受损 10、睡眠呼吸障碍 1.1 传统危险因素 (1)年龄和性别:是不可控制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随年龄增长,暴露于心血管疾病危险的时间增加,患CVD的可能性增加。近年的研究显示,男性的CVD发病率高于女性,但女性的发病年龄晚于男性,致死性心肌梗死更为常见。(2)家族史:家族史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早发冠心病(CVD)家族史(男性一级亲属发病时﹤55岁或女性一级亲属发病时<65岁)的个体发生CVD是无家族史的1.5~1.7倍,而且与患CVD的家庭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摘要】目前,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也逐渐得到了延长。但是,在每年的死亡的人数之中,因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而死的仍居各种死因之首。 因此,人们应该对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好心 血管 疾病的预防工作。本文主要对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希望对人们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 Q08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371-01 据研究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教授指出,高血压是诱发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只要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有效的预防高血压的产生,这样就能 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据相关报告显示:高血压的发病率在近几年来一直呈上升的 趋势,截止到现在为止全球大约已有10亿的高血压患者了。 据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高血压病的特点当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三高”和“三低”。“三高”分别是指高血压的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和残疾率高。全国高血压患者的人数以每 年350万的速度激增;在每年的全国人口死因中,因患有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疾病而死的就占 了41%l而且,目前全国已有600万人因高血压病而留下了半身不遂、痴呆等后遗症。“三低”分别是指得患者的知晓率低、服药率低和有效控制率低。据相关的普查报告表明,知道自身 患有高血压的人数还不到高血压患者总人数的一半;患者按医师要求服药的不到12.5%,这 就是服药率低;有的人虽然吃了药,但真正的有效控制率还不到30%,这就是有效控制率低。 一、高血压发病的具体原因 1、肥胖的青少年以及儿童患高血压的概率是较大的,对于相对肥胖的人来说,用药物 来控制患者的血压是比较困难的,而且要想对血压进行很好的控制,所需要的要剂量也相对 较多。 2、至于成年人,吸烟和酗酒会导致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影响到血压的高低。由 于吸烟极大的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使得吸烟者的人更加容易患高血压,而且由于烟中含有 大量的尼古丁,而尼古丁在很大程度上又会对降压药的疗效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要大力 宣传戒烟以防治高血压。 3、生活长期不规律,长时间的压力过大也会引起高血压。对于那些从事精神紧张度高 的职业者,例如驾驶员、医师、新闻工作者等人群,由于他们的生活长期以来很不规律,而 且心理压力也很大,再加上他们很少有时间来进行体力活动和锻炼,就使得他们患高血压的 概率要比正常人群高很多。 二、预防高血压的健康生活方式主要有 1、合理膳食 在日常的生活中,对控制血压最为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就是合理的膳食。据预防高血压 的洪教授讲,在日常的饮食方面,人们想吃什么就应该去吃什么,但是一定要做到“虽然什么都吃,但绝对保证适可而止”,每次吃饭的时候吃个七八分是最好的,有句话不是这样说的“七八分饱,百岁不老”。由于人体需要42种营养素,而没有任何一种食物是能够完全含有这42种营养素的,因此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头一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就是食物的多样化。人们 在饮食方面,不能因为喜欢吃什么就天天去吃那样东西,不然会大大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兰陵县人民医院刘秀广 近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的生活和医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从总体看,人民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均寿命逐年延长。但研究表明,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提前。 这种上升趋势主要与下列两项因素有关:(1)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上升;(2)人口老龄化。由于心血管病的高致残率和死亡率,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如何应对和遏止我国心血管病的上升势头是摆在政府和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严峻挑战。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家族史; 可干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吸烟、缺少运动、心理压力、不良生活方式。 常见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周围血管病(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 图1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图2各种危险因素的关系 高血压病 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主要是血压偏高(即所谓的“高血压前期”),高盐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体重增长过快和过量饮酒。血压升高又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衰、肾功能不全等严重致死致残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当3次非同目诊室测量血压的平均水平收缩压≥140 mm Hg及(或)舒张压≥90 mm Hg时,即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一经诊断应立即进行全面的诊断评估和危险分层,在此基础上,根据血压水平以及伴随疾病、靶器官损害以及其他危险因素的情况。 我国有2亿高血压患者,三高(患病率高、危害性高、增长趋势高);三低(知晓率、治疗率、达 ①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者经过验证(BHS、AAMI和ESH)的电子血压计。 ②使用大小合适的气囊袖带,气囊至少应包裹80%上臂。大多数成年人的臂围25~35cm,可使用气囊长22~26cm、宽12~14cm的标准规格袖带(目前国内商品水银柱血压计的气囊的规格:长22cm,宽 12 cm)。肥胖者或臂围大者应使用大规格气囊袖带;儿童应使用小规格气囊袖带。 ③测血压前,受试者应至少坐位安静休息5分钟,30分钟内禁止吸烟,饮咖啡、茶和排空膀胱。 ④受试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上臂,上臂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如果怀疑外周血管病,首次就诊时应测量左、右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较高读数一侧的上臂血压,必要时加测下肢血压,选择宽度>16cm的袖带。特殊情况下可以取卧位或站立位。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应在卧位改为站立位后1分钟和5分钟时测量。 ⑤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的上臂,袖带的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将听诊器探头置于肱动脉搏动处。 ⑥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压时,快速充气,使气囊内压力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升高30 mmHg,然后以恒定的速率(2~6mmHg/s)缓慢放气。心率缓慢者,放气速率应更慢些。获得DBP读数后,快速放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残率高的疾病。一旦得上这类疾病,自己很难生活自理,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病人自己也常常因为拖累了家人,心情不畅,反而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无论是从经济角度、家庭角度,还是从健康角度来讲,唯有预防才是万全之策,高明之举。早一日预防,早一点安心。我国每年大约有260多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由于该病是因血液的病变所引起,它对人体的损害是隐秘的、逐渐的,全身性的,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而被称为“沉默的疾病”,然而它却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心脑血管疾病在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经呈现下降趋势,而在我国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绝对数已居世界首位。 目前,中老年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及症状应该有所了解,掌握病因、预防发病,及时或定期对身体进行健康检查是应该提倡的,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最主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因此预防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是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这样才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才能延长人类寿命。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认识自身存在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实行自我保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适应社会发展与变革,心有朝霞,胸怀开阔,积极参加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参加健身运动,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以减缓肌肉萎缩,防止肥胖,增强心脏功能。以心率为例,如按70次/分,如果经过运动锻炼可以减到60次/分,表面看也许与以前没什么差别,只减少了10次心跳;可是在一年间,就减少了550万次心跳。健身锻炼有益心脏健康,最有益的锻炼项目是大步行走。身体的局部锻炼(如哑铃、拉簧)则对心脏无甚益处。 其次,戒除不良嗜好与不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生活规律与方式,有个人的文化兴趣爱好。 预防的关键在于,坚持低脂膳食,改变高脂肪饮食习惯。据某大城市对33 0万居民饮食习惯调查,近20年来,粮食、薯类、豆类食物从以往占三分之二,下降至占三分之一;而肉类和油脂食品上升近10倍,每人每天平均摄入食物油83克,远远超过了正常需要25~35克的水平。要有健康的身体就该增加纤维膳食,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每日摄入纤维量35克—45克为宜。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多吃鱼和鱼油,鱼油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功能,能够预防动脉硬化。大量摄取富含ω-3的鱼油可对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国际营养组织建议:人们每天摄取2500千卡的能量,相应的应该摄取0.6—1克以EPA和DHA形式存在的ω-3脂肪酸。拿国货精品鸿洋神中老年型鱼油为例,每天必须至少服用3—5粒700mg含量为30%的鱼油胶丸,才能保证人体的基本需要;多吃豆制品,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

浅谈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控制与预防

浅谈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控制与预防 发表时间:2017-11-13T13:48:43.9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下第16期作者:吴著梅[导读] 总结归纳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控制与预防措施.方法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中医院;甘肃白银730600) 摘要:目的总结归纳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控制与预防措施.方法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最重要的是高血压、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肥胖、吸烟、缺少运动和心理压力。结论:在心血管病防治中除了要“标本兼治”外,还必须要有全局观点。在发现了一种危险因素的时候要主动寻找有无其他危险因素。对于并存的危险因素必须关注并予以更积极的治疗才能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与预防 心血管疾病全球每年引起约1600万人的死亡,其中死于心肌梗死的720万人中近50%是高血压引起的,今后20年其发病率还将增长60%。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心血管疾病将使人类健康受到更大的威胁。目前,中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人,患血脂异常1.6亿人,超重2亿人,肥胖6千万人,糖尿病2千多万人,烟民3.5亿人,另外还有大量饮酒和缺乏体力活动者,这些都是心血管病的巨大“后备军”。半个世纪以来大量研究证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最重要的是高血压、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肥胖、吸烟、缺少运动和心理压力。这些危险因素常积聚于同一个体,互相协同,互为因果,大大加速了心血管病的进程[1]。本文简述了可改变因素致心血管病机制及防治方法。 1.高血压: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它既是一种独立性疾病,又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和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一个长期的、逐渐进展的慢性疾病。其常见因素:1.1烟酒与高血压吸烟是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的病因,也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国外多项研究都证明吸烟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相关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过量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已十分肯定,饮酒量越大危害越大。酗酒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特别是脑出血)的重要诱因之一。 1.2摄盐过多高盐摄入是我国北方人群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1.3超重肥胖超重肥胖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为超重肥胖发生率高,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并难以治疗,对健康和生活质量有不利影响。超重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的最重要的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现在各国对高血压的防治均制订了详细的指南,对人群高血压的防治起到重要指导作用。结论:(1)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危险呈正的、连续性相关。(2)高血压与其他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有强的协同致病作用。(3)有效的治疗(药物和非药物)高血压可以明显减少心血管病及其并发症,同时治疗其他并存的危险因素十分重要。在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时,控制高血压可以有效减轻其他危险因素的致病作用[2]。 2.糖尿病:糖尿病(DM)是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终身慢性进行性疾病,病因极为复杂。糖尿病是冠心病(CHD)与心肌梗死(MI)的重要危险因素,是DM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是遗传性因素,病毒感染、环境因素、人格特征、生理功能障碍之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综合征。它又是一种与心理因素有关的躯体性疾病,而且合并症多,致残及早逝率高,亦可损害多个器官和系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可导致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研究结果可以归纳如下:(1)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呈正的、连续等级相关;(2)多数研究显示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相关程度高于与脑血管病的相关程度;(3)血脂异常与其他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有协同致病作用;(4)通过干预(药物和非药物)减轻血脂异常的程度可以明显减少心血管病事件(包括初发和复发)的发生率。在血脂异常和其他危险因素合并存在时,控制血脂异常可以有效减轻其他危险因素的致病作用。 4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对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分为非药物(即生活控制)和药物控制两大方面。 4.1非药物控制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维多利亚宣言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能使高血压减少55%,脑卒中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冠心病减少60%。改变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戒烟限酒、限制钠盐、高糖、高脂饮食、减轻体重、增加体力活动,适用于所有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等患者。合理膳食,限制钠盐量、饮食习惯南方化和食物种类的丰富多样可自然减少盐摄人量。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标准补充钙和优质蛋白,有利于降血压和预防骨质疏松;少食动物脂肪,多食水果、蔬菜和粗纤维食品,降低升高的血浆胆固醇水平是预防冠心病指南的基石。心理健康是整个生活方式疾病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心理健康的强大的保护作用几乎可抵消包括遗传因素在内的各种不利因素。现代已有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明性格、心理、情绪、应激对于疾病的定性与定量关系。 4.2药物控制:4.2.1对高血压的治疗降压药物的选择:选择降压药时要考虑对每个患者个体化,因为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的治疗。降压治疗的目标:①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135/85mmHg);有糖尿病者降至120/80mmHg,②逆转靶器官损害。③减少心血管事件,降低病死率。④提高生活质量。4.2.2对糖尿病的治疗使已患糖尿病者减少或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是积极、严格、合理的治疗糖尿病,将血糖控制在能明显减少或防止并发症发生的理想水平。患者应积极主动地密切配合,开展健康教育和自我保健技能的培训,控制饮食、合理运动、戒烟减肥以及自测血糖、尿糖、调整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品种和剂量等。临床还必须积极监测、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合并症。4.2.3对超重肥胖的治疗除减少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人,增加活动、降低血脂外,应服用降脂药如奥利司他等。总之,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原则是加强防病知识宣传教育,提高认知率,做好预防和干预性治疗,出现危险因素及早有效的治疗,减少卒中和猝死的生,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病死率。参考文献:1洪昭光,生活方式与健康老龄化.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7,5(6):243-244 2.刘国仗,齐建华高血压研究进展.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1996,4(5):193.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 教学目的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基本病变及主动脉粥样硬化的的病变特点。 2、掌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死的病变特点。 3、掌握高血压病的基本病变特点。 4、掌握风湿病的概念,基本病变及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特点。授课内容(重点、难点) 1、动脉粥样硬化 1- 1 动脉粥样硬化概念、病因。 1- 2 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病变。(重点) 1-3 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 2、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2- 1 冠心病概念、病因。 2- 2 冠心病分类、心肌梗死病变特点。(重点) 3、高血压 3- 1 高血压概念。 3- 1 良性高血压病理变化。(重点) 4、风湿病 4- 1 风湿病概念、病因。 4-2 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重点)

4- 3 风湿性心脏病病变特点。(重点) 复习题 1、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特点以及炎症的类型? 2、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分期特点如何? 3、不同类型心肌梗死的病变特点如何? 教材与参考文献 1、Emanuel Rubin,JohnL.Farber:Pathology,Philadelphia:Lippincott-Raven,1998. 2、John M.Kissane:Anderson 's Pathology, Philadelphia:The C.V.Mosby Company,1990. 3、杨光华主编.病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2-152. 教学内容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 1-1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吸烟等 2)发病机制: 损伤应答学说;脂质渗入学说;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学说 1-2 基本病理变 1)脂质条纹期 2)纤维斑块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