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浮法玻璃的发展历程

中国浮法玻璃的发展历程

中国浮法玻璃的发展(一)“洛阳浮法”技术的诞生“洛阳浮法”技术的研制,始于60年代初。当时,英国皮尔金顿兄弟玻璃公司刚刚发表了经过约十年研制,发明并取得成功的国际上最新最先进的平板玻璃生产方法——浮法的问世。同时,国际上一些学术刊物、杂志、论文和专利,都相继对有关浮法玻璃技术进行报道和简介。但是这些报道都侧重于商品的性能和功能,而对浮法技术,不仅没有什么具体内容,相当多的都是不真实的,甚至进行误导。而且当时的中国是处在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封锁的情况下,不要说参观工厂和购买技术是不可能的,就是想买一点浮法玻璃的样品,都难以实现。因此,我国是在一无资料,二无情报,三无样品的情况下,根据物理化学的公共原理,“白手起家”着手进行研制的。1960年开始时,曾由北京管庄建材科学研究院与上海耀华玻璃厂协作,进行过浮法工艺的初步探索。后来在建材部主管领导的倡议和支持下,在建材研究院建筑玻璃研究室进行了实验阶段的研究。通过静态单元试验、半连续工艺试验和连续性工艺试验,特别是对浮抛介质的选择,保护气体的成分和净化,玻璃成分的组成,以及加热元件和锡槽结构及耐火材料的选取等,都历经多次的试验,探索和筛选,直到1967年终于获得了一系列试验室阶段性成果。接着在此基础上进入中间试验阶段,同时有些试验室阶段的工作,还继续同步进行。1968年由建材研究院、玻璃设计院、湖南株洲玻璃厂三家合作,利用株洲玻璃厂尚未建成的玻璃球车间,改建为浮法玻璃中间试验线。经过二年的努力,最后在1970年7月完成了中国浮法玻璃的中间试验。经过长达6个月连续试验,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最主要的成果是解决了浮法玻璃的成形方法——玻璃液的直接流入法,并生产出了中国的第一批6毫米浮法玻璃样品。同时,在技术上对流槽的安装,槽体的构造,雾点的消除以及操作方法和工艺制度等多方面都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成果。紧接着在中间试验成功的基础上与河南洛阳玻璃厂合作,将洛阳玻璃厂建成投产不久的压延玻璃生产线改造为浮法玻璃工业性试验生产线,即进入工业性试验生产阶段,在秦皇岛玻璃研究院(建材研究院玻璃室的一部分)、株洲玻璃设计所(原北京玻璃设计院的一部分)、株洲玻璃厂、管庄建材研究院和洛阳玻璃厂等五个单位的协同合作下,扩大进行浮法玻璃的工业性试验,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共同奋战,克服了一系列的困难后,终于在1971年9月胜利投产,并成功地拉出了原板宽近2米、厚6毫米的质量较好的浮法玻璃,并向市场提供了商品,取得了商业性的成果。随后在洛阳玻璃厂的试验生产过程中,经过1974年和1978年的两次冷修改造,玻璃熔窑由日产90吨提高到

250吨,保护气体由净化煤气发展为空气制氮,电解制氢,玻璃原板最宽达到2.4米,玻璃厚度又增加到3~6毫米。在1971年到1980年的十年期间,为了全面的改进和完善浮法工艺技术,经过六个单位(在70年代中期又加入了秦皇岛玻璃所)的长期合作和共同努力,基本上实现了浮法玻璃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在洛阳浮法的工业性生产试验中,曾出现过许多闻所未闻的棘手问题,有时废品成山,有时数月不出一片玻璃。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前进道路上,遇到过不少困难和曲折,也走过不少弯路,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之后,才取得了更完善的成果。洛阳浮法工业性试验生产线的主要成果,就是扩大了规模,实现了产品的商业化,在技术上完善了锡槽的成形方法,取得玻璃展宽、拉薄和稳定产品质量的技术成果。在退火、冷端切裁、全线的机械化和自动控制方面发展了为浮法生产专用的一些机电装备和材料,并且在保护气体的制备方面,达到了国际的同等水平。与此同时,上海玻璃机械厂为浮法专用设备的配套,武汉建材学院为浮法激光检测仪的研制也都做出了贡献。因此,才有前言中所述的国家科委在1981年召开全国性的技术鉴定会。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洛阳浮法玻璃工艺”技术的正式诞生,从此也就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经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世界玻璃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二)“洛阳浮法”的技术成就“洛阳浮法”技术,自1981年经国家科委鉴定命名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国各地就像雨后春笋般地推广开了,从洛阳玻璃厂第一条工业性试验生产线开始到1999年底,采用“洛阳浮法”技术装备投产的生产线累计达55条,还有几条正在建设中,将在今后几年内相继投产,加入到“洛阳浮法”的行列。通过80年代和90年代20年的继续深入发展和完善,“洛阳浮法”技术在拉薄、增厚、加宽、着色和在线镀膜、喷涂以及机械化、自动化的配套装备等多方面,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辉煌的成就。除诞生“洛阳浮法”本身是一项重大发明创造外,其继续发展和完善的成就主要表现在:1.生产能力按已建成的55条生产线计算,其生产能力已达到年产玻璃8000多万重量箱,比洛阳第一条试验生产线年产玻璃120万重量箱最大生产能力增加了近66倍。

2.产品质量由于浮法玻璃的发展,在80年代,国家专门制定了高于普通平板玻璃的浮法玻璃质量标准,国标GB一11614。其优等品都能满足国内一般汽车和制镜等加工玻璃的使用需求,并部分地提供出口。目前

国家已制定了要求更高的浮法玻璃质量标准,将在2000年1月1日起实施。届时将有部分生产线达到发达国家的质量标准或中外合资产品质量的同等水平。

3.生产规模浮法玻璃熔窑的熔化能力,已由最初的日产90吨发展到日产600吨,目前大多数都是400--500吨。最大日熔化能力,比最初的提高了5倍多。

4.产品品种主要指玻璃的厚度、宽度、色彩和功能玻璃厚度:由3--6毫米发展到2--19毫米玻璃宽度:由原板宽约2米发展到约4.5米玻璃色彩:由无色发展到蓝、绿、灰、褐等不同深浅色调的颜色品种。玻璃功能:由透光、透明发展到吸热、反射、单向透视和低辐射等多种改性品种。

5.燃料构成熔化玻璃的燃烧技术,由单一的发生炉煤气,发展到可根据能源条件选择,除发生炉煤气外的重油、天然气、焦炉煤气或全电力等多种途径,在技术上都已完全掌握。

6.技术指标是以国内先进的可比的技术指标而言,主要包括熔化率、能耗、窑龄和渗锡量,而其他由于条件各异,就不叙述了。熔化率:一般由1.4~1.5吨/平方米·天,发展到一般都能保持在2.O吨/平方米·天以上,最好的可达到2.4~2.5吨/平方米·天。这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相当。能耗:一般由2400千卡/千克玻璃液左右(即10032千焦/千克玻璃液左右),发展到国内先进的熔窑可达到1650千卡/玻璃液左右(即6897千焦/千克玻璃液左右),这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接近。窑龄:一般由2~3年发展到国产耐火材料可达到5~6年以上,而发达国家用国际优选耐火材料配套,可达到8~10年,个别的达到10年以上。

渗锡量:主要指浮法玻璃下表面的渗锡量(以锡计数及表面微克量计)与中外合资的产品比较,由过去成倍的差距,发展到优质的只差10%左右,一般的相差50%左右。7.技术出口在80年代未和90年代中,我国先后向印尼、印度和伊朗出口了四条“洛阳浮法”技术和装备的生产线,其生产能力是日产300吨至500吨的玻璃熔让量。还为印尼一家由西方发达国家转让技术和装备的生产线进行了安装调试和试生产的服务,并取得了成功。这都标志着中国洛阳浮法技术已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三)国外浮法技术的引进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的后期,我国先后通过合资、合作和购买国外浮法玻璃的许可证技术,在国内兴建了8条现代化的浮法玻璃生产线,其中除1条全部是用内资建设的以外,其余7条都是以中外合资的形式建设起来的,另外,还有2条中外合资线在建设中。用国外浮法技术装备建设的这8~10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其技术基本涵盖了国际上领先的、有代表性的跨国玻璃公司,它们是英国皮尔金顿公司、美国匹兹堡公司、日本旭硝子公司、板硝子公司和法国圣哥班公司,以上这些公司都是国际上着名的玻璃生产商和销售商,同时也是玻璃技术的研制和开发商。可以说这些玻璃公司在国际玻璃技术开发和市场销售上,都具有强大势力和瓜分市场的地位,同时也都涉足了中国市场。另外,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些专门从事有关浮法玻璃技术、装备和材料的服务商和供货商,它们都是国际驰名的专业公司,也都在中国云集了它们各自专有技术和装备、材料。因此、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对国外浮法技术及有关设备、材料和仪器、仪表的引进,对“洛阳浮法”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也起到了借鉴、竞争和促进的作用。中国广阔的土地,集世界浮法玻璃技术和装备的大成,也成为世界浮法玻璃技术和装备的大展馆。

(四)“洛阳浮法”的技术差距这里所说的差距,不是中国浮法玻璃的差距,因为不包括购买国外许可证技术装备起来的中外合资和内资企业,而这些中外合资企业的外资方,多数都是拥有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中一流水平玻璃技术的跨国公司,

都是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而它们又都在中国生产浮法玻璃。因此,换句话说,是“洛阳浮法”与它们的差距,另外,对一些有的已经做到,而能够做到,但又有多数原因还没有做到的事,如原料的选矿等,就不在此述及了。1.品种主要是超薄和特厚玻璃的品种,其中超薄玻璃是指小于2毫米厚度的玻璃,包括1.5、1.0、0.8、0.5毫米等,既不能兼产,也没有专产的生产线,不掌握这方面的技术,也不能提供商品。特厚玻璃是指19毫米以上厚度的玻璃,包括22、25毫米等,也没有做到能兼产或专产的生产线,自然也没有掌握这方面的技术,也不能提供商品。同时,也包括有关成形、退火和冷端处理的技术,都是尚待研制和开发。2.规格由于不能生产超薄和特厚的品种,自然就没有形成在线自动处理切裁、分片、堆垛等小规格(如600毫米X900毫米)、大规格(如4000毫米X6000毫米)的成套定型的配套装备和地面水平输送专用设备。3.规模主要指玻璃熔窑的最大日熔化能力。国际上有日产700吨、800吨甚至更多的大型玻璃熔窑,而我国“洛阳浮法”最大的玻璃熔窑也只有日产600吨,所以,这方面的技术差距尚待填补。

4.质量除个别企业的个别生产线,在现有的产品品种中,能达到或接近中外合资的水平外,大多数生产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玻璃板的渗锡量多,不能做为加工玻璃使用,其他如点状缺陷、线状缺陷、含铁量、平整度、公差等,不能普遍的经常保持良好状态,稳定性差。

5.改性主要指本体着色,在线镀膜、镀银和在线喷涂等的本体改性和表面改性。其中包括吸热、反射、阳光控制、光线过滤、低辐射、光变色、单向透视和耐急冷急热等。这些通过在线改性而生产的产品,不仅增加了品种和使用功能,同时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发达国家的玻璃公司都在大量投入研帘、开发和创新,而我国虽然有部分地起步,但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包括行业的导向和企业的支持等,所以这方面的差距是在扩大。

6.素质我国大多数玻璃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直接从事生产一线的职工,数量多、平均素质差,如车间主任、工段长、班组长以及车间技术管理和维修、维护、检测等岗位)多数都缺少工科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如果多数操作工人,都具有中专或同等学历,再经过相当的培训和实践,则素质的平均水平,比现在

上升一到二个学历等级,预计生产人数将可减少,事故将会降低,事故的处理将会及时,生产的稳定性将会提高,效益将会更好。其他象管理、窑龄、材料、元器件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差距,其本身基本不属于单纯的技术问题,有的是可以采用国际通行的办法,只要有钱,适当选购,就可以解决,有的就需要在人事劳动制度方面进行调整,这里就不述及了。

三、中国浮法玻璃的展望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在信息高速公路急速来临的时代,展望我国跨世纪的浮法玻璃工业的发展,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看法,值得关注。

(一)需要形成几个大型的跨国玻璃集团公司

我国现在的玻璃企业,大多数都是地域性的,生产线不多,各自孤立经营,品种不多,效益不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差,缺少统一的销售网,管理费用高,原料、燃料、材料等物资都是分散采购,没有统一的配送等。为了改变这种高成本低收益的状况,应当组建具有四跨性质的大型玻璃集团公司,每个集团公司拥有生产线应在10条以上。目前国内还没有具有如此规模的玻璃集团公司。可以以“洛阳浮法,技术为纽带。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破产拍卖、合资合作等方式,达到组合成大型集团的股份制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进行独立自主的经营和决策,克服政企不分的弊端,体现自负盈亏的机制。若能在全国早日实现几个大型集团公司,则企业的积极性和活力,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发挥和发展。

(二)实施鼓励、淘汰、限制和约束的积极政策

当前和今后对玻璃工业的发展,不是采取一刀切,而是应当区别对待,对一些先进的要支持,对一些落后的要禁止,对一些一般的要制约。

1.鼓励不同时期可以赋予不同内容。就目前来讲,像建设大规模的生产线,日产500~600吨以上的规模、像超薄、特厚的专业生产线,像发展在线新品种或新功能产品的创新生产线以及建设大型的原料采选与配送基地和耐火材料品种发展与提高的基地等,都应视为先进的行列,不仅应当鼓励,而且在资金的贷款、税收和融资的发行债券与股票上市等政策方面,都应予以优待、减免和关照,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发展。

2.淘汰对那些工艺落后、质量低劣、能耗高、污染重的生产线,要坚决勒令予以淘汰,像小平拉、小压延、四机以下的垂直引上等,都应停产、转产,至于质量、能耗、环保等都要严格执行国家法规,没有法规的要立法。凡不能达标的,都要勒令停产,甚至在资金、税收、罚没以及水、电等方面予以制约,促其淘汰。

3.限制凡是资源、能源,即大宗原燃材料都不能就近取材,而要通过长途运输才能获得的,必然成本高,不能任其再改造和壮大;有些企业、在大中城市的商业和居民住宅的中心,就不能任其再发展,只能维持现状,如果有条件,迁移到资源、能源、电源、水源等更加富集地区去扩大生产,再就是一些中型厂,工艺并不先进,应有计划分期分批地促其消亡或转产,诸如此类,都是属于应当予以限制的。

4.约束就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对玻璃企业的建设、发展与消亡,应当成为投资者的自我约束行为,而不是政府或行业导向的决策。因为一切市场行为,都取决于投入产出比,如果回报率不高,投资者就不会轻易地把资金投向元底的深渊,如果前景暗淡,投资者就会悬崖勒马,而转向有投资效益的产业。要实现投资者的自我约束行为,就应把政企不分的投资主体予以改制,在竞争和优胜劣汰中,自我调节这种长期失衡的供求关系。

(三)应建立自主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开发和培训中心这对具有四跨性质的大型玻璃集团公司尤为重要。一个大公司,如果没有自主的创新能力,就永远不能位于行业的前沿,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走,就没有占领制高点的优势和活力,就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在知识产权保护逐渐完善的当今世界,是丝毫不能松懈的。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企业重生

产轻创新,致使多数企业没有独立自主的研究开发中心,而一些科研、设计等单位,都集中在行业的主管部门。又往往不能完全与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而产生科研与生产脱节的现象。即使有的企业已初步形成了一些自主的研究开发力量,但由于基础薄弱,短期内还形不成拳头,更谈不上产生突破前沿的作用。为了有效地推动这方面的进程,最好把一些具有技术优势的单位,与四跨大型集团公司联合起来进行前沿性的开发研究和现实生产的监管。同时加大投人力度,如用每年企业销售总额的5%左右,作为研究开发资金。若能组建这样的研究开发中心,在短期内必将会有加倍的回报。同时相应地还要组建自主的培训中心,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在线生产的各级员工需要培训,就是从事研究开发的各类科技人员也要培训,以及企业对外转让技术或进行技术服务时,亦需要对接受方的各类员工进行培训,因此,培训中心需要强化,也是长期的使命。

(四)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结合我国资源和能源的国情,开展战略性研究1.硅砂由于我国幅源广大,硅砂资源分散,多数的硅砂质量和品位都不高。因此,如何通过选矿、配料成分、助熔、分解、脱色等多种途径的研究,使之能就近就地使用,可充分利用硅质资源,具有重大意义。2.能源玻璃熔化最好是高热值燃料。目前的能量来源,主要是重油和天然气,而我国能源的构成,煤又是其中蕴藏量最丰富的,所以,研究如何利用煤气或将煤转化为高热值燃料,如焦炉煤气等,将有不可估量的前景。又如水电、在我国西部地区,水电资源丰富,又是洁净能源,价格便宜,国家正着力加紧开发。为此,如何加强全电熔和辅助电熔等在玻璃工业上应用范围的研究,其前景将是十分可观的。3.材料主要指耐火材料,由于耐火材料品种繁多,资源分布极其分散,根据已探明的储量,有的资源又十分紧缺,如锆英砂等,因此,如何根据资源状况充分利用国产资源,研究开发符合需求的各类耐火材料新品种,是非常迫切的,若能取代一些当前必须进口的品种,其贡献就相当可观。4.碎玻璃碎玻璃也是一种资源,如何着力研究,使之有效地回收和合理利用,将是一大福音。过去由于没有很好地研究,留给小玻璃厂再生和利用,造成了对大玻璃厂市场的冲击,如果对碎玻璃的回收和利用取得成效,就可使小玻璃厂断粮,并促其淘汰,岂不美哉。因此,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势在必行。可行

的方法有回收分类,把可替代原砂和纯碱符合一般使用要求的分离出来,供普通平板玻璃厂使用,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如利用经破碎处理的碎玻璃微粒修建公路,既可增加耐磨性,又可在夜间反光,提高路面的亮度,又如用碎玻璃制造泡沫玻璃等产品,还可提高附加值等。总之,只要加大研究的力度,就可变废为宝,避免不应有的泛滥。以上这些对资源和能源的研究,是具有战略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理应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若能实现,则功德无量。

(五)积极加强浮法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研究,从而带动浮法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1.改性浮法玻璃工艺,在当今世界虽然只有40年的历史,但已发展到相当广泛和成熟的地步,往后应向何处去?我认为除继续缩小和消除差距外,应利用浮法生产线向玻璃改性的方向发展。近20多年来,发达国家的大玻璃公司,都在紧锣密鼓地大量投入研制、开发和创新,而我国仅有部分起步是不够的。其研制的内容,除已知的吸热、反射、低辐射、光控制等多种新工艺产品外,是否还可另辟溪径,向热感、电感、强化、软化等方面进行前沿的探索。2.招展利用浮法玻璃生产线的特点,拓展玻璃新品种。如夹丝、夹网玻璃,又称为安全玻璃的一种,但由于用压延法生产,表面不可能平滑光洁,同时也不透明,国际上常用磨光的办法来实现透明和光滑,为此,能否研究用浮法来生产夹丝、夹网,同时又实现抛光的效果,这就是一种新的开拓。3.加工是否可以将一些利用浮法玻璃,离线二次加工的产品,转移到浮法生产线上,变成在线的产品,这样可以减少储运、中转、变质、污染等环节,同时也可降低成本,如镀银制镜、彩绘印刷等产品。4.惜鉴众所周知,浮法是利用高温熔融的金属液成形无机非金属板材玻璃的一种工艺方法,为此是否可以借鉴浮法成形原理,研究一些其他的经过高温熔化成型的无机非金属板材,借用生产浮法玻璃的方法,来成形和生产的可能性及可行性。如耐磨用的铸石板材和建筑用的微晶玻璃板材等。

(六)大力开展浮法玻璃在各部门广泛研究应用玻璃具有许多良好的性能,是不可替代或缺少的产品,自有可考历史以来,几千年来都在不断的发展,而没有被淘汰和取代之患。因此,扩大应用领域的研究,是玻璃行业的光荣,有人说,现代建筑的标志就是金属加玻璃。可以说,当今世界凡是有人活动的地方,就有玻璃的应用。如在建筑方面,如何进一步用玻璃做墙体)屋面、楼面、踏步、温室、仓库、隔断以及用玻璃做成复合材料等。其他在文化、娱乐、体育、卫生等方面,也都厂一泛应用,是大有前途的。同时平板玻璃相对一些金属和化工板材,又是廉价的,而且具有特殊的良好性能和功能,是不可比拟的,因此,强化这方面的研究,是大有可为的,希望能得到积极的引导和支持,这将会推动我国玻璃工业的长足发展,并拓展一个崭新的未来。

浮法玻璃成形缺陷及解决办法

浮法玻璃成形缺陷及解决办法 熔融的玻璃经流道、流槽进入锡槽,在锡槽中成形后由过渡辊台进入退火窑,在这一过程中玻璃液(板)要与闸板、唇砖、锡液、拉边机、保护气体过渡辊台等直接接触,同时与锡槽水包、顶盖砖、底砖等密切相关,很容易形成与成形相关的各种缺陷,包括锡石、锡点(顶锡)、光畸变点(脱落物)、粘锡、虹彩、雾点、气泡等,除气泡之外的可统称为锡缺陷,这些成形缺陷严重制约着玻璃的质量等级与加工性能。本文对其成因及防止措施作些探讨,以期有助于改善浮法玻璃质量。 1锡缺陷的成因分析 1.1锡与锡槽中锡化合物的性质 纯净的锡的熔点是232℃,沸点为2271℃,在600~1050℃的温度范围内锡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较高的沸点,较低的饱和蒸汽压,同时还具有较大的密度和容易还原的性质,以及锡液与玻璃液之间具有较大的浸润角(175°)几乎完全不浸润等性质,锡用来作为玻璃成形的良好载体。 氧化锡SnO2,密度6.7~7.0g/cm3,熔点2000℃,高温时的蒸汽压非常小,不溶于锡液,正常生产时在锡槽的温度条件下为固体,往往以浮渣形式出现在低温区的液面上,通常浮渣都聚集在靠近出口端。如果氧化严重,浮渣会延伸很长,容易形成玻璃板下表面划伤。 氧化亚锡SnO,熔点为1040℃,沸点为1425℃,固体为蓝黑色粉末,能溶解于锡液中,SnO的分子一般为其聚合物(SnO)x形式。在中性气氛中SnO只有在1040℃以上才是稳定的,1040℃以下会发生分解反应。在锡槽的还原性气氛中SnO可以存在,它往往溶解于锡液中和以蒸汽形式存在于气氛中。 硫化亚锡SnS,密度5.27g/cm3,固体为蓝色晶体,熔点为865℃,沸点为1280℃,具有较大的蒸汽压,800℃时为81.3Pa,正常生产时,在高温区易挥发进入气氛,低温区易凝聚滴落。 1.2锡槽中的硫、氧污染循环 氧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气氛中的微量氧和水蒸汽以及从锡槽缝隙漏入和扩散的氧。在锡槽工况下,它们使锡氧化成SnO和SnO2浮渣,SnO溶解于锡液和挥发进入气氛,并在顶盖、水包处冷凝、聚集而落到玻璃表面。另外,玻璃本身也是一个污染源,玻璃中的氧部分进入锡液,同样会使锡氧化,玻璃的上表面会有水蒸汽进入气氛,增加了气氛中的氧化气氛。 硫的污染在使用氮、氢保护气体时主要由玻璃带入,一是来源于玻璃组分及熔窑气氛,再者来源于锡槽出口处的二氧化硫处理玻璃下表面技术。在锡槽工况下,玻璃的上表面以H2S形式释放进入气氛,在玻璃下表面硫进入锡液被氧化成SnS,气氛中的H2S与锡反应生成SnS,这些SnS溶于锡液并部分挥发进入气氛中,SnS蒸汽同样使玻璃产生锡缺陷。这是硫的污染循环,如图2所示。其中主要化学反应为:(略) 与氧、硫污染相关的化学反应在锡槽的不同温度区域保持着动态平衡,平衡状态与保护气体的组成和锡槽工况密切相关。氧化组分高,则还原组分就低,氧化反应激烈;还原组分高,则氧化组分就低,可避免或降低锡的氧化。 2锡缺陷的判别与治理

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姓名:马欢 分院、系:国际经贸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级:2013级 学号:IBT13086 指导教师:陈嵚崟职称:教师职称 2015年12月30日

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明确标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而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日期:年月日

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摘要】所谓流行音乐,即通俗音乐.是指那些内容朴实直白、真挚表达、朗朗上口,被广为传唱欣赏,流传很久的器乐曲和歌曲。中国的流行音乐出现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左右,流行于少数的发展城市中,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深入群众,那个时候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了,可以称的上是百姓的精神寄托和真实的写照.在国内得到迅速的传播,被广大人民接受和认同,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趋于写实。所以流行音乐很容易和群众联系在一起,易于大众接受。 【关键词】中国流行音乐大众生活创作与发展邓丽君音乐

Thesis Title [Abstract]The so-called pop music: popular music. Is refers to the content of the simple and straightforward, sincere expression, catchy, was widely sung appreciate, spread long instrumental music and songs. Chinese pop music appears in the 30s of the last century, popular in a few urban development, and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and the masses, that time is not only an art, can be called is people's spiritual sustenance and realistic portrayal. Spread quickly in the domestic, accepted and recognized by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the form and the content also tends to be more and more realistic. So pop music is easy to link with the masses, easy to accept the masses. [Keywords]Chinese pop music,Public life,Creation and development,Teresa Teng music

浮法玻璃市场分析(171010)

浮法玻璃行业分析 1 行业政策环境 我国平板玻璃行业在经历飞速发展阶段后,进入了产能相对过剩时期。自200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平板玻璃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以后,平板玻璃行业年年受到国家政策的关注。在国家颁布的政策中,主要目的是促进化解产能过剩、推进转型升级和实现绿色发展。而去产能、稳增长、节能减排以及强自律是政策的着力点。图表1是2013年以来国家发布的主要玻璃行业政策。 图表1 2013年以来国家发布的主要玻璃行业政策

2 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重要阶段。玻璃工业发展既有投资和消费结构变化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速优化产业体系,拓展发展空间,注重提质增效,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平稳发展。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建筑能效提升、农房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及高端装备等重大项目实施,为玻璃工业提供持续中高速增长空间。需求结构变化和有效供给不足,迫使玻璃工业优化调整产业体系。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消费需求日趋多元,要求玻璃工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增加有效供给。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要求建筑材料向绿色化和部品化发展。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要求玻璃工业尽快增强光伏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新能源、新兴产业保障能力。加快发展新兴制造业,要求玻璃工业适应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深化信息技术和玻璃工业的融合,优化产业结构。 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倒逼玻璃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推进绿色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实现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倒逼玻璃工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提高行业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低碳发展水平,更加注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过渡时期(1949-195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文革时期/ 动乱时期(1966-1976) 徘徊时期(1976-1978) 改革开放时期/ 新时期(1978至今) 1. 1949,西柏坡会议(重心:乡村→城市);《共同纲领》 2. 1950,土地改革 3. 1952,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4. 1953,过渡时期总路线(核心:一化三改) “一五”计划(1953-1957)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外交政策成熟)5.1954,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参加日内瓦会议(第一次……) 6.1955,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7. 1956,中共“八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双百”方针 8. 1958,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特点:“多快好省”)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 9. 1959-1961,自然灾害,经济困难 10.1960,经济调整(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1.1962,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12.1964,原子弹 13.1965,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14.1966,导弹 15.1966-1976,“文革”,停止高考,“样板戏” 16.1970,人造卫星(东方红1) 17.1971,重返联合国(26届联大) 18.1972,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建交 19.1973,杂交水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20.1975,邓小平对经济进行整顿 21.1977,恢复高考 22.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 23.1979,《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 中美建交 24.1980,开始设立经济特区 25.1982,“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6.1983,“三个面向” 27.1984,开放沿海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8.1985,设立沿海经济开发区 29.1988,“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30.1992,“南方谈话”,开发上海浦东;“九二共识”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流行音乐世界流行音乐发展史资料全

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教案 静宁二中王倩 一、导入 如今电子科技遍布全球,信息的传递也是飞快,相对来讲,对音乐也形成了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那么我们接下里来了解一下究竟是什么推动了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世界流行音乐的分支。 2、了解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世界流行音乐的展史 课前流行音乐是在都市文明中发展起来的。有人认为其源头可上溯至古代希腊、罗马帝国城市中的游吟歌手,但绝大多数的学者还是倾向现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兴起于19世纪的欧美工业化城市。 在19世纪上半叶,流行音乐尚未形成独立的体裁形式。当时的流行音乐主要有两种形式:通俗化的的古典音乐和精雅化的的民间音乐。前者是将古典音乐中的一些篇幅短小、音乐语言通俗易懂的小品或选段加以改编,使之变得简单,然后通过各种传播手段使其为更多的人接受。19世纪中出版的许多根据歌剧和交响乐的片段改编的钢琴四手联弹乐谱就是供广大市民家庭在茶余饭后消遣用的。后者是将质朴单

纯的民间音乐用现代音乐手段加以美化包装,削弱地方色彩,使其能够在更大的范围里流行。如爱尔兰民歌《伦敦德里小调》(丹尼男孩)和《夏天最后的一朵玫瑰》,19世纪中经过作曲家的改编后,在欧美各国广为传唱。即便到了今天,这种通俗化的古典音乐和精雅化的民间音乐依然在流行音乐(尤其是器乐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进入20世纪后,流行音乐逐渐产生了一些独有的体裁形式,如爵士乐、摇滚乐、“叮砰巷”风格的流行曲等,开始了独立发展的新时期。然而此时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影响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在层次和深度上比19世纪更甚。“乡村与西部”(Country and Western)音乐原是一种典型的处于原始状态的美国民间音乐。20年代后,经过广播电台、唱片公司等媒介的发掘推广,很快进入了流行音乐领域,成了美国流行音乐中的一处重要分支。在60年代中美国的“民谣复兴运动”、80年代欧美流行乐坛的“世界音乐”(World Music)潮流乃至中国的“西北风”中都可以看到民间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巨大影响。还有些民间音乐则与流行音乐完全融和为一体了。像拉美的一些舞蹈音乐(如:控戈、伦巴和桑巴等)就很难确定其窨应归属于民间音乐还是流行音乐的范畴。 本世纪20年代初,以格什温的《布鲁斯狂想曲》为代表的美国“交响爵士”(Symphonic Jazz)运动试图将爵士音乐

中国流行音乐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1120150789 张红健 中国流行音乐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出现在少数发展城市中,但真正流行音乐的大众化应视为80年代中期。20多年来,流行音乐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冲击着各个音乐欣赏市场并大有发展之势。但正如我国改革开放大业决非一帆风顺一样,新时期的中国当代音乐同样也有曲折和坎坷,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不容乐观。 一.流行音乐的现状 中国流行音乐在改革开放后进入真正的繁荣时期。对外开放使国外的流行音乐有了进入中国内地的可能性。中国人思想上的解放与进步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再加上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流行音乐,在度过了80年代与社会话语的磨合期与广大听众的蜜月期之后渐渐步入常态,基本能够按照自身规律独立运行,一个前景广阔的音像娱乐市场渐已形成。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线上升的,流行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经济利益的影响。为了获得足够的利益和回报,流行歌曲的创作陷入了一个怪圈:靠庸俗低下的内容来吸人眼球,依赖所谓时尚却毫无内涵的歌词来哗众取宠。在加上国内对版权立法的不健全,盗版猖獗让流行音乐的发展受到巨大影响。流行音乐需要大众的支持。 从2004年的网络歌曲到2005年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再到现在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这些都是中国流行歌曲界的大事。然而中国流行音乐在其中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进步了么?仔细想想这些事情,“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节目固然火爆,观众看起来也大呼过瘾,可实际上这些节目推出的许多歌曲只考虑到如何吸引人们的注意,如何可以得到更多金钱上的收益,却忽略了对于音乐本身的关注。这些音乐的确是“流行”极了,可这样的“流行”的背后缺乏真正的音乐态度。粗糙的包装制作早已丧失了音乐的本质,其实质意义只有策划者们才能获得的充足利益。参赛者大多都是翻唱、改编,以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来获得暂时的吸引力,没有自己的风格,只是在学别人。这样做怎么能让流行音乐真正的蓬勃成长。 其实,中国并不缺少优秀的歌手、创作家,是什么让中国流行音乐萎靡不振?是整个流行音乐界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几乎所有的歌手都渴望创作出新的歌曲来实现名利双收,可大多数却缺乏创作的灵感与耐心。而他们又不肯放弃垂手可得的金钱名气,于是翻唱改编成了他们的捷径。他们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可流行音乐却是原地踏步。李宗盛曾谈到了中国流行音乐圈的诸多怪现状,他直言不讳地批评:“现在的流行音乐圈,包括内地、港台在内,都进入了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 二.流行音乐的发展 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流行音乐失去了希望。不能否认的是,中国流行乐坛还是有一批血液里流淌着单纯音乐的音乐人在默默用功。如天王周杰伦从别人的故事里寻找灵感,才女戴佩妮会记录长途旅行时的随想,情歌王子宇桐非则回味过去。正因为他们,未来的中国流行音乐还有希望。 我们应该怎样来发展中国的流行音乐?可以参考一下欧美国家流行音乐的发展。对比一下中国和欧美的流行音乐发展史:中国的流行音乐发展时间短却迅速,可以说在短短几十年里就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然而这样的发展是站在从欧美流入中国的较成熟的流行音乐的基础上才实现的;而欧美的流行音乐起源于一百多年前,是从无到有,是从较为缓慢的从不成熟渐渐走到成熟的;还有,欧美的流行音乐大都起源于人民对生活的有感而发。从这对比中可

大学选修课流行音乐与鉴赏论文《论中国流行音乐》

论中国流行音乐 中国流行音乐现状 纵观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中国流行音乐似乎是从八十年代开始流行。在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歌曲创作领域以传统的抒情歌曲为主,港台流行音乐开始传入内地,同时,校园歌曲也成为了当时的一道靓丽风景。这一时期可谓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巅峰时期。 这一时期诞生的大多数情歌都比较高质量,歌曲歌词简单平淡却又真实深刻的折射了人生,曲调悠缓动听并且总能直达人的内心深处,抒发了大众的真实情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歌手,例如王菲,陈奕迅,张雨生等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代表,如今仍在乐坛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同时还有很多经典的歌曲,诸如《红豆》之类的经典情歌至今风可以在大街小巷听到……而校园歌曲大多成了永恒的经典流传下来,像《同桌的你》,《想把我唱给你听》……这些歌曲每在毕业之际几乎都可以听到。 以上是对中国流行音乐全胜时期的一个简述,这个时期的大多数音乐都成为了经典,但现在的乐坛情况却不尽人意。如今的乐坛出现的歌手一批又一批的,却只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少有歌手能长久屹立不倒,由此可见经典的歌曲更是少之又少。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个感觉,似乎每过一段时间,总会有一种形式的音乐成为流行,随后这种音乐中好的就会成为经典流传下去,而不好的就会被遗忘被另一种代替,依次类推下去。在前几年,这种感觉依旧很强烈,一提到当时的流行总能很快的想到几首歌,而当这个时期过去,就会有几首歌被人们所铭记;但现在,我却不清楚这个时代的流行在哪里?似乎音乐的世界变得很复杂了,各种各样的音乐几乎将它染得看不见原有的颜色了。以前提起流行就很自然地将它与好的经典的联系在一起,而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提起流行我们想到的总是一些恶搞的歌词很恶俗的或根本没有内涵的歌,而这些歌人们却甘之如饴。像《爱情买卖》,这首歌的曲调算是不错的,歌手的声音也很有穿透力很有特点,但是我却不明白它的内涵到底在哪(这里并不是批判也不是讽刺这位歌手,只是单纯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很直白的歌词,到底是要讽刺爱情的背叛还是要抨击现实的黑暗呢?而流行还有另一种形成方式,那就是人们的“恶作剧”。《最炫名族风》可以说是一首不错的歌,但是网上各种各样的恶搞却让它面目全非失去了它原有的韵味完全变成了一首搞笑供人娱乐的所谓的“神曲”。总结而言,音乐的本质没变,但流行的本质却变了。人们不再仅仅追求好的经典的有韵味的有内涵的,而是把眼光放在了恶搞的能满足一时之乐的或是歌词很极端的这些歌上面,至于歌曲本身的歌词曲调内涵感情就完全忽略掉了。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一、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与巩固时期:1949—1953年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与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 新中国成立前夕,空军成立;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 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 1951年:西藏与平解放。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 1、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与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4、1954年4—7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关于解决朝鲜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与国宪法》,这就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掀起高潮。 7、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

大学选修课流行音乐与鉴赏论文-《论中国流行音乐》

大学选修课流行音乐与鉴赏论文-《论中国流行音乐》

论中国流行音乐 中国流行音乐现状 纵观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中国流行音乐似乎是从八十年代开始流行。在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歌曲创作领域以传统的抒情歌曲为主,港台流行音乐开始传入内地,同时,校园歌曲也成为了当时的一道靓丽风景。这一时期可谓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巅峰时期。 这一时期诞生的大多数情歌都比较高质量,歌曲歌词简单平淡却又真实深刻的折射了人生,曲调悠缓动听并且总能直达人的内心深处,抒发了大众的真实情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歌手,例如王菲,陈奕迅,张雨生等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代表,如今仍在乐坛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同时还有很多经典的歌曲,诸如《红豆》之类的经典情歌至今风可以在大街小巷听到……而校园歌曲大多成了永恒的经典流传下来,像《同桌的你》,《想把我唱给你听》……这些歌曲每在毕业之际几乎都可以听到。 以上是对中国流行音乐全胜时期的一个简述,这个时期的大多数音乐都成为了经典,但现在的乐坛情况却不尽人意。如今的乐坛出现的歌手一批又一批的,却只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少有歌手能长久屹立不倒,由此可见经典的歌曲更是少之又少。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个感觉,似乎每过一段时间,总会有一种形式的音乐成为流行,随后这种音乐中好的就会成为经典流传下去,而不好的就会被遗忘被另一种代替,依次类推下去。在前几年,这种感觉依旧很强烈,一提到当时的流行总能很快的想到几首歌,而当这个时期过去,就会有几首歌被人们所铭记;但现在,我却不清楚这个时

代的流行在哪里?似乎音乐的世界变得很复杂了,各种各样的音乐几乎将它染得看不见原有的颜色了。以前提起流行就很自然地将它与好的经典的联系在一起,而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提起流行我们想到的总是一些恶搞的歌词很恶俗的或根本没有内涵的歌,而这些歌人们却甘之如饴。像《爱情买卖》,这首歌的曲调算是不错的,歌手的声音也很有穿透力很有特点,但是我却不明白它的内涵到底在哪(这里并不是批判也不是讽刺这位歌手,只是单纯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很直白的歌词,到底是要讽刺爱情的背叛还是要抨击现实的黑暗呢?而流行还有另一种形成方式,那就是人们的“恶作剧”。《最炫名族风》可以说是一首不错的歌,但是网上各种各样的恶搞却让它面目全非失去了它原有的韵味完全变成了一首搞笑供人娱乐的所谓的“神曲”。总结而言,音乐的本质没变,但流行的本质却变了。人们不再仅仅追求好的经典的有韵味的有内涵的,而是把眼光放在了恶搞的能满足一时之乐的或是歌词很极端的这些歌上面,至于歌曲本身的歌词曲调内涵感情就完全忽略掉了。 时代在进步,网络成为了最大的传媒工具,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就音乐而言,产生的影响很大。网络让音乐的传播变得很方便,也造就了很多优秀的网络的歌手,像许嵩等;而另一方面,网络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网络歌手活跃在网上,于是诞生了一大片网络歌曲,尽管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但仅是凤毛麟角。 综上所述,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中国流行音乐现在处在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经典的依旧是那些经典的歌,歌曲更新极其的快却很难有新的经典诞生,大量的网络歌曲充斥着现在的音乐世界,不乏好的但仅是凤毛麟角;最后,流行的本质完全变了,现在可以回归到

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详细版)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1956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 3月七届二中全会 9月新政协《共同纲领》 10月2日中苏建交 *国民经济恢复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50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与17国建交 1950-1953 抗美援朝 1953 12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化三改”一五计划(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三大改造 1954 第一届人大(①宪法②三大制度确立) 日内瓦会议 1955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十年探索时期 1956 9月八大(提出主要矛盾) *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双百方针” 1958 八大二次会议 三面红旗(大、人、总) 1960 八字方针、农村纠左 1964 原子弹&中近程导弹 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6-1976 文革时期 1966 文革开始(对法治践踏) 国民经济受到影响 取消高考 1970 东方红一号

1971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3 南优二号杂交水稻 1976 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 1976-1978 两年徘徊 1977 2月两个“凡是” 恢复高考 1978-今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978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健全法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 中美建交 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和平方式统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一国两制” 1980 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2 “十六字方针” 修宪 中共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形成 1983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银河一号” 1984 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1985 开辟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地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6 《义务教育法》 1987 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1988 开放海南为经济特区

研究报告: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发展

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发展 音乐作为一种轻松、时尚,也因为毕竟贴近生活的休闲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 一、韩国流行音乐作品的发展轨迹 早期的韩国流行音乐主要是韩国演歌(朝鲜半岛最早期的流行音乐),这种音乐被认为是韩国最早期的流行音乐,随后,韩国流行音乐开始朝多样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徐太志的出现成为其发展的转折点:1992年,徐太志与孩子们发行了首张专辑《SeotaijiandBo ys1》,这是一张极具突破性、改写了韩国音乐史的专辑。 代表作品《我明白》,是韩国流行乐史上首次以舞曲与说唱乐为基调并将其发挥到极致的作品。全新的曲风如洪水般横扫全国。韩国乐坛以韩国演歌与慢板叙事曲为主流的局面,以1992年这张专辑的出现为分水岭,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韩国流行音乐开始朝电子舞曲方向发展。 随后韩国开始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流行音乐,与此同时,大量的组合与歌手也开始涌现。比较典型与知名的作品有WonderGirls的《N obody》、李孝利的《十分钟》以及现如今最火的一首《江南style》等等。在那个时候最流行的音乐风格应该要属于舞台表演与音乐相结合的表现形式。

可以看到那时候的歌手大部分都是由团体组成,而这种音乐风格也恰好能够在其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在这种音乐风格获得成功后,韩国的舞曲团体与歌手就如雨后春笋般开始涌现。如深受中国很多人喜爱的SuperJunior团体以及知名的PSY(鸟叔)。 韩国的舞曲之所以获得这么大的成功,与其自身独特的表演风格和音乐特点是密不可分的。韩国流行的舞曲主要是电子舞曲,但是在表演的时候表演者并不只是针对电子舞曲进行表演,由于在韩国表演者很多都是以组合形式存在,在团体中每个人的声音与特点都不一样,故表演者会在表演过程中融入其他的一些音乐元素与音乐风格。比如Hiphop、Rap、R&B等流行表演形式。 韩国的流行音乐发展至今已经有了一些年头,从当年单纯的电子舞曲风到如今将各种音乐风格与舞蹈融合到表演中去,韩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大家都有目共睹。在如今经济与教育都很发达的前提下,未来韩国的流行音乐相信还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走向新的高度。 二、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现状 中国流行音乐早期的音乐风格主要是校园作品、乡村和摇滚等,随后,国外流行音乐开始引入,欧美的一些音乐风格比如:Hiphop、电子和蓝调等开始影响中国流行音乐。他们的音乐风格都被大部分人接受与认同。对于汪峰,其音乐风格偏向于摇滚,这也是目前中国流行音乐的一个主要流派。

浮法玻璃成型工艺详解

第一部分浮法玻璃成型工艺 浮法玻璃成型工艺流程:经熔化、澄清并冷却至1100℃左右的玻璃液,经流道(包括安全闸板和流量调节闸板)和流槽流进锡槽内的熔融锡液面上,在自身重力及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玻璃液开始进行摊开、抛光、均匀降温,在拉边机的作用下,进行拉薄或积厚形成一定厚度的玻璃带,在水包的强制冷却和槽体自热的降温的双重作用下,成型后的玻璃带降温到600℃左右,通过过渡辊台,出锡槽进入退火窑。 一、锡槽的工艺分区 1.抛光区 锡槽抛光区的功能是使从流槽流入锡槽的玻璃液在这里摊平抛光。所谓抛光就是玻璃液在其重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达到平衡,使玻璃表面光滑平整。此区必须要有足够高的温度,而且横向温度必须均匀,以使玻璃的粘度小而均匀,才能使玻璃得以充分摊平。 ●玻璃液在此区的粘度102.7---103.2Pa·s。 ●玻璃液在此区的温度1000--1065℃。 ●玻璃液在此区的冷却速度不得大于60℃/min。 ●玻璃液在此区的停留时间不得小于72秒。 玻璃带的流动和边部液流 玻璃液经唇砖流落在锡液面上,分为两部分流动,大部分玻璃液向下游流去,形成玻璃带的主体部分,很少一部分玻璃液反向流动,与背衬砖接触,然后缓慢的分成左右两股玻璃液流沿背衬砖和八字砖形成玻璃的左边部和右边部,这样与耐火材料接触的玻璃液形成的玻璃带边部质量较差,都将在冷端掰边作业中除去。 2.预冷区 ●玻璃液在此区的粘度103- 104Pa·s。 ●玻璃液在此区的温度1000-900℃。 3.成型区 ●玻璃液在此区的粘度104.25- 105.75 Pa·s。 ●玻璃液在此区的温度900-780℃。 4.冷却区 冷却区长度包括收缩段在内的后面窄段的全部长度。玻璃液在此区由于快速冷却,粘度急剧增大而不再收缩。 ●玻璃液在此区的粘度范围105.75-107 Pa·s。 ●玻璃液在此区的温度780-590℃。 二、锡槽的成型机理 1.玻璃的粘度 粘度是液体的一种内摩擦系数.当某层液体以速度ü运动时,邻近液层也将一起运动,不过速度要小些,并且距离愈远,速度愈小.这种流动称为粘滞流动。粘滞流动是用粘度来衡量,从玻璃液到固态玻璃的转变,粘度是连续变化的,其间没有数值上的突变。 粘度是玻璃的重要性质之一,它贯穿着玻璃生产的各个阶段,从熔制、澄清、均化、成型、退火都与粘度密切相关。影响玻璃粘度的主要因素是玻璃的化学成分和温度,玻璃的粘度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大。在成型过程中,玻璃粘度产生的粘滞力与重力、摩擦力与表面张力形成平衡力系。

中国浮法玻璃的发展历程

中国浮法玻璃的发展(一)“洛阳浮法”技术的诞生“洛阳浮法”技术的研制,始于60年代初。当时,英国皮尔金顿兄弟玻璃公司刚刚发表了经过约十年研制,发明并取得成功的国际上最新最先进的平板玻璃生产方法——浮法的问世。同时,国际上一些学术刊物、杂志、论文和专利,都相继对有关浮法玻璃技术进行报道和简介。但是这些报道都侧重于商品的性能和功能,而对浮法技术,不仅没有什么具体内容,相当多的都是不真实的,甚至进行误导。而且当时的中国是处在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封锁的情况下,不要说参观工厂和购买技术是不可能的,就是想买一点浮法玻璃的样品,都难以实现。因此,我国是在一无资料,二无情报,三无样品的情况下,根据物理化学的公共原理,“白手起家”着手进行研制的。1960年开始时,曾由北京管庄建材科学研究院与上海耀华玻璃厂协作,进行过浮法工艺的初步探索。后来在建材部主管领导的倡议和支持下,在建材研究院建筑玻璃研究室进行了实验阶段的研究。通过静态单元试验、半连续工艺试验和连续性工艺试验,特别是对浮抛介质的选择,保护气体的成分和净化,玻璃成分的组成,以及加热元件和锡槽结构及耐火材料的选取等,都历经多次的试验,探索和筛选,直到1967年终于获得了一系列试验室阶段性成果。接着在此基础上进入中间试验阶段,同时有些试验室阶段的工作,还继续同步进行。1968年由建材研究院、玻璃设计院、湖南株洲玻璃厂三家合作,利用株洲玻璃厂尚未建成的玻璃球车间,改建为浮法玻璃中间试验线。经过二年的努力,最后在1970年7月完成了中国浮法玻璃的中间试验。经过长达6个月连续试验,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最主要的成果是解决了浮法玻璃的成形方法——玻璃液的直接流入法,并生产出了中国的第一批6毫米浮法玻璃样品。同时,在技术上对流槽的安装,槽体的构造,雾点的消除以及操作方法和工艺制度等多方面都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成果。紧接着在中间试验成功的基础上与河南洛阳玻璃厂合作,将洛阳玻璃厂建成投产不久的压延玻璃生产线改造为浮法玻璃工业性试验生产线,即进入工业性试验生产阶段,在秦皇岛玻璃研究院(建材研究院玻璃室的一部分)、株洲玻璃设计所(原北京玻璃设计院的一部分)、株洲玻璃厂、管庄建材研究院和洛阳玻璃厂等五个单位的协同合作下,扩大进行浮法玻璃的工业性试验,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共同奋战,克服了一系列的困难后,终于在1971年9月胜利投产,并成功地拉出了原板宽近2米、厚6毫米的质量较好的浮法玻璃,并向市场提供了商品,取得了商业性的成果。随后在洛阳玻璃厂的试验生产过程中,经过1974年和1978年的两次冷修改造,玻璃熔窑由日产90吨提高到

浮法玻璃成型工艺讲解

第一部分 浮法玻璃成型工艺 浮法玻璃成型工艺流程:经熔化、澄清并冷却至1100C 左右的玻璃液,经流道 (包括安全闸板和流量调节闸板) 和流槽流进锡槽内的熔融锡液面上, 在自身重 力及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玻璃液开始进行摊开、抛光、均匀降温,在拉边机的作 用下,进行拉薄或积厚形成一定厚度的玻璃带, 在水包的强制冷却和槽体自热的 降温的双重作用下,成型后的玻璃带降温到 600C 左右,通过过渡辊台,出锡槽 进入退火窑。 一、锡槽的工艺分区 1. 抛光区 锡槽抛光区的功能是使从流槽流入锡槽的玻璃液在这里摊平抛光。 所谓抛光就是 玻璃液在其重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达到平衡, 使玻璃表面光滑平整。 此区必须 要有足够高的温度, 而且横向温度必须均匀, 以使玻璃的粘度小而均匀, 才能使 玻璃得以充分摊平。 玻璃液在此区的粘度102.7---10 3.2 Pa - s 。 玻璃液在此区的温度1000--1065 C 。 玻璃液在此区的冷却速度不得大于 60E /min 。 玻璃液在此区的停留时间不得小于 72秒。 玻璃带的流动和边部液流 玻璃液经唇砖流落在锡液面上, 分为两部分流动, 大部分玻璃液向下游流去, 形 成玻璃带的主体部分, 很少一部分玻璃液反向流动, 与背衬砖接触, 然后缓慢的 分成左右两股玻璃液流沿背衬砖和八字砖形成玻璃的左边部和右边部, 这样与耐 火材料接触的玻璃液形成的玻璃带边部质量较差,都将在冷端掰边作业中除去。 2. 预冷区 玻璃液在此区的粘度 玻璃液在此区的温度 3. 成型区 玻璃液在此区的粘度 玻璃液在此区的温度 4. 冷却区 冷却区长度包括收缩段在内的后面窄段的全部长度。玻璃液在此区由于快速冷 却,粘度急剧增大而不再收缩。 玻璃液在此区的粘度范围105.75-107 Pa ? s 。 玻璃液在此区的温度 780-590E 。 二、锡槽的成型机理 1. 玻璃的粘度 粘度是液体的一种内摩擦系数?当某层液体以速度u 运动时,邻近液层也将一起 运动 , 不过速度要小些 , 并且距离愈远 , 速度愈小 . 这种流动称为粘滞流动。 粘滞流 动是用粘度来衡量, 从玻璃液到固态玻璃的转变 , 粘度是连续变化的 , 其间没有数 值上的突变。 粘度是玻璃的重要性质之一 , 它贯穿着玻璃生产的各个阶段 , 从熔制、澄清、均化、 成型、退火都与粘度密切相关。 影响玻璃粘度的主要因素是玻璃的化学成分和温 度,玻璃的粘度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大。 在成型过程中, 玻璃粘度产生的粘滞力与 重力、摩擦力与表面张力形成平衡力系。 2. 玻璃的抛光原理 玻璃的抛光时借助玻璃表面张力的作用使表面平滑, 浮法玻璃成型工艺的抛光过 程可以控制较小的降温速度和均匀的温度场,使表面张力充分发挥其作用。 玻璃的表面张力:在两相交界处的表面层分子受到内层分子的引力与受到外界分 子的引力是不相同的,这样,在液体表面层就形成了一种力图使液体收缩的力, 这就是表面张力。 对于一种给定体积的液体, 表面张力倾向于使其维持最小的面 103- 104 Pa - s 。 4.25 5.75 10 - 10 Pa ? s 。 900-780 E 。

浅谈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浅谈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流行音乐有着独特的美学主张和美学品质、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它不仅给中国传统音乐和传统音乐理念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且还改变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不仅使中国的音乐格局发生了变化,而且还使中国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显现出中国音乐自我更新的活力和张力。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出现了多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和大量流行音乐作品。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流行音乐的发展更为成熟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为我们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和繁荣 (1).改革开放初期抒情歌曲的复兴。首先获得群众推许的作品为《祝酒歌》。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与《歌曲》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产生了著名的“十五首抒情歌曲”。它们继承了50-60年代抒情民歌的传统,抒发了大众的真实情感,旋律优美流畅,是对“文革”期间“高强硬响”音乐观念的逆反,代表了80年代初期群众歌曲的成就。 此时的抒情歌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而是处于“文革”之前的群众抒情歌曲与80年代中期的流行歌曲之间的一种过渡体裁。 (2).港台歌曲的传入和内地流行音乐的兴起。 随着改革开放,外面的东西开始不断涌进国内。音乐上人们最先接受

的便是港、台的流行歌曲。伴着录音机、卡式磁带的大量进口,这些歌曲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尤以邓丽君的流行歌曲盒带传播最广,它们对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校园歌曲作为台湾年青一代流行乐创作向现代过渡的成就也影响到内地校园歌曲的产生。如《清晨我们踏上小道》(韩先杰词、谷建芬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张枚同词、谷建芬曲)等。港台歌曲的传入带来了一种新的音乐文化形态。 (3).多方位的尝试和走向繁荣。 “港台风”持续了较长的一个时期后,人们变得冷静了,听久了港台歌星的嗲声嗲气,洋腔洋调,已不满足歌曲中的风花雪月,柔情蜜意,于是开始寻找自己的通俗音乐创作的出路。这样“西北风”便应运而生。其代表作品有《一无所有》、《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我心中的太阳》、《少年壮志不言愁》、《心愿》、《我们是黄河,我们是泰山》,以及电影《红高粱》插曲《妹妹曲》等。“西北风”代表了自邓丽君以来的阴柔的演唱风格的转变,在音乐观念上是对港台流行音乐、南方及中原音调为主的我国音乐创作现状以及前几年流行音乐界“阴盛阳衰”现象的一种逆反。它明显地引入了欧美摇滚思维,挖掘和汲取了我国北方音乐的巨大能量;内容具有批判意识,风格慷慨激昂,带有强烈的宣泄色彩;是刚刚萌生的乡土摇滚与传统民歌的折中,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进程中是个很大的突破。 2.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新发展 经过十余年的徘徊,从90年代起,由于著作权法的实施,国家

浅谈中国现在流行音乐

浅谈当代中国流行音乐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浅谈当代中国流行音乐 摘要:中国的曲艺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但是现在国际乐坛上几乎找不到一席之地,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比如我们的音乐灵魂哪里去了,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学习欧美日韩音乐的哪方面,20世纪末我们辉煌过但为什么现在如此低迷……总而言之,要想在东方乐坛屹立不倒,没有创新,失去自己的风格就等于自我消亡,盲目追随外国风格来拯救中国音乐无异于饮鸩止渴! 关键词:创新流行音乐中国风 正文: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指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国黑人的blues音乐为基础,最初以商业为目的,发展至今有着众多风格及多方面融合的调性音乐体系。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而既然是艺术,在之前就应该只是少部分高贵的人才能为之津津乐道的东西,而伴随着工业的发展,产品由机器生产而大大提高了效率,生产快速而廉价的产品可以被每一个人享有,而不单单是贵族,于是以盈利为目的而被广泛享有的一种新型音乐的形式“流行音乐”步入了我们的视野,所以可以说,流行音乐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自从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展开,流行音乐在中国才真正的成为了可以“流行”起来的音乐。在今天,中国流行音乐的概念已经不仅仅只是通过它的“本体”来进行展现,而且还明确的反映在诸如商业化制作、发行、销售以及演艺经纪与管理等一系列商业化操作的行为之中,因此可以说,今天中国的流行音乐

已经完完全全的成为了一种集艺术与产业于一身的文化商业。1986 年是一个被乐迷们铭记的年份。在那年的北京举办的纪念国际和平百年演唱会上,百名歌手齐唱《让世界充满爱》,而崔健的一首《一无所有》更是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于是 1986 年被称为中国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的元年。但从86年到今天,流行音乐已经发展了20余年。但中国流星音乐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首先,中国的流行音乐深受欧美流行音乐的影响,虽然说中国的流行音乐也发展了好几年了,但最吃香的流行音乐歌手大部分还都是台湾和香港歌手,虽然说都是“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但归根结底都是资本主义土地上生根的流行音乐,中国的流行音乐还是缺少特色,正在成长中,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可以说是半路出家,不像欧美的流行音乐,从爵士到摇滚,每个时代都有辉煌的人物,欧美开始是从音乐上发现了赚钱的渠道,而中国的流行音乐则是为了赚钱而去发展的流行音乐。 其次,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民众思想的侵蚀,具体表现在流行音乐上就是炒作和过度的商业化。许多歌曲只考虑到了如何吸引人们的注意,如何获得金钱上的收益,却忽略了音乐的本身。这样创作出来的音乐是没有灵魂的,他没有作者的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试想一下连自己都无法感动的东西怎么可能感动得了别人呢?当音乐成了次要的出发点,当行业内所有的人都不得不用这样的方式去做的时候,起初的情况可能还不算太糟糕,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恶性循环,音乐产品的可听性已经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2018历史考研:为你奉上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 1.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3.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4. 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5.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 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 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 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 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 1.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 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 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 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 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5.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