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缝制作业指导书

缝制作业指导书

缝制作业指导书
缝制作业指导书

缝制作业指导书

文件号:GX/-CY-02 版本号:A0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受控 :

编号:

修改记录

1.目的

规范服装零部件及成衣缝制的作业,确保产品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服装的缝制管理。

3.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制定本规程,并监督其有效实施。

3.2 车间主管负责缝制各工序的控制。

3.3 机修员负责缝制设备的维护保养。

3.4 质检部负责产品质量的巡检抽查。

4.作业内容

4.1 缝制工艺参数的确定和一般技术要求

4.1.1 缝制工艺参数的确定

有关服装部件及成衣缝制的工艺参数,包括线迹、缝型、缝迹密度、缝针号数、缝线及辅料规格,由跟单部在制定服装“生产制造单”时,根据客户订单的技术要求和板杉制作过程所确定的技术要点,作出明确规定。生产部在进行首件加工时,应对相关的工艺参数进行复核确定,各工序在进行大货加工时,应严格执行规定的工艺参数。

4.1.2 缝制的一般技术要求

1)各部位线路顺直、整齐(起止回针牢固,搭头线长度适宜,无漏针、脱线),底、面

线松紧适宜(与面料厚薄、质地相适应),平服美观;

2)领头平服,不翻翘,领子端正,领形要活,领角圆顺,左右对称,不变形,不吐止

口;

3)绱袖圆顺,前后基本一致,吃势均匀;

4)衣片上不能有针板及送布牙所造成的痕迹;

5)滚条、压条要平服宽窄一致;

6)袋布的垫料要折光边或包缝;

7)袋口两端打结可采用套结机或平缝机回针;

8)商标位置端正,号型标志正确清晰;

9)袋位准确,高低大小一致,袋盖无反翘,贴袋应圆顺,缉线宽窄一致,挖袋无毛边;

10)前门襟止口顺直,左右长短一致,止口略向内吐;

11)摆缝、袖缝无松紧现象,底边、袖口圆顺,贴边宽窄一致平服;

12)对称部位基本一致(目测无明显差异);

13)驳头内外均匀平展,左右一致;

14)裤子摆平,双腿长短、大小相同,侧缝不能过紧,无吊裆、骑裆现象,线道宽窄一

致,外观平整美观;

4.2 缝制设备的配置

由厂长负责根据缝制工艺参数的要求,对缝制设备进行统一配置。设备配置的原则如下:

1)半成品的搬运距离最短;

2)区分主支流分别配置;

3)保持一定弹性;

4)确保运输工具顺利流通;

5)适当的作业空间原则;

6)通道出入顺畅。

4.3 缝制材料和车针的领取及使用

4.3.1 主料的领用:由生产部车间收发员根据“生产制造单”规定,向裁房领取各制单的裁

片,领用时应核对裁片的分包情况,包括布料的颜色、款号,裁片尺寸、数量,工票和包号等,核对无误后进行签收。

4.3.2 辅料的领用:由生产部车间收发员根据“生产制造单”规定,填写“领料单”向仓库领

取各种辅料,包括车线、纽扣、肩棉、挂牌等。

4.3.3 车针的领用:由生产部车间收发员负责管理车缝工所用的车针。各车位所用车针应根据

工艺参数的规定进行配置。发生断针后,由车工将断针的针头和针干全部收集起来交收发员后,方能领取新的车针。发放或更换车针,应登记在“车针领用更换记录表”中。

4.4 缝制工艺流程

衬衫缝制工艺流程图见附件一。

工装缝制工艺流程图见附件二。

长裤缝制工艺流程图见附件三。

4.5 缝纫工位作业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

4.5.1 缝纫工位作业要求

1)各车位缝纫工应自觉服从生产指导工安排和调度,确保生产流水的畅通;

2)各车位缝纫工在生产前,应对照板衫,核对工艺,清楚质量要求,不清楚处应及时请

教指导工,要严格按照工艺技术要求进行操作,针距均匀,大小规范,线路顺直,严格控制公差;

3)在生产过程中,各工位发现次布、色差、抽纱等质量问题,应及时停止加工及向下道

工序传递,立即报告指导工处理,待问题解决后方能恢复生产;

4)下道工序应监督上道工序,若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停止向下道工序传递,并向指导

工报告,如下道工序不能及时发现和退回上道工序的质量问题,则由上下道工序共同

承担返工;

5)在生产过程中,如遇中途接线,均由自己剪清。领、袖口、袋、肩头、门筒所有折出

部位不准接线;

6)车位回修设在中、下午休息时间,以不影响影响正常生产,当天回修当天还,赶货时

间,查衫即查即送,车位即送即修,任何人不准收藏衣服;

7)不可把半成品、成品衣服拖地及堆放在地板上;

8) 每批成品加工完成后,应及时将该款辅料的剩余部分上交车间收发员,确保辅料不错

用。

4.5.2 缝纫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在开机之前,要严格检查机器各部位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检查工具、夹具与量具是否

完好;

2)在操作过程中严禁把手放到传动部位中、挑线杆和机针下面;

3)在换取梭芯、梭套和穿线时,脚必须离开脚踏开关;

4)要注意保持油箱和机身的洁净,每天下班前拆开针板擦一次车,及时上油。每天上班

前擦一次车,以防油污。生产白色衣服时,更应注意清洁。

5)离开机器时,应随手关机,不可空机等待。

4.6 生产记录

各缝纫工位当日的生产和质量情况应由指导工于当日下班前填写于“生产日报表”中,并及时交车间主管汇总,由生产部按《记录控制程序》规定保管。

5.相关文件

5.1缝制工艺卡

5.2 记录控制程序

6.记录表格

6.1 生产制造单

6.2 领料单

6.3 车针领用更换记录表

6.4 生产日报表

7.附件

7.1 附件一衬衫缝制工艺流程图

7.2 附件二工装缝制工艺流程图

7.3 附件三长裤缝制工艺流程图

附件一衬衫缝制工艺流程图

附件二工装缝制工艺流程图

附件三长裤缝制工艺流程图

裁剪验片作业指导书

裁剪验片检验作业指导书 为了保证缝制车间工序的正常进行,避免次品进入缝制车间,必须对裁片质量进行检验,验片依据是来自样板和客户标准的规定。 (一)验偏刀 (1)将最上层、中间和最下层裁片进行测量、比对,看是否超过允许误差(0.2~0.3cm)。如果超过误差,则说明裁剪过程中裁刀没有垂直。 (2)将裁片与纸样对照,(对称裁片要对折比看)看裁片是否与纸样版大小一致,一般面料各部位允许误差(0.2~0.3cm),有弹力的面料允许误差(0.3~0.5cm),对照裁剪工艺单,刀眼是否准确、齐全。 (二)检验方法 (1)检查每一个裁片是否有疵点。 (2)对有问题的裁片进行修、洗脏斑,如无法修正,则做记录并将该裁片抽出,进行换片。 (3)验片必须单片验片,不可以整捆一半一半验片,这样不能整体看到裁片的疵点。 (三)检查内容 (1)整件衣服上裁片超过10cm以上的都要验片。 (2)主件、附件、零部件裁片的规格、直线、曲线、弧度是否与样板一致。(3)裁片的疵点、色差、经纬丝缕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4)各定位标记是否准确。 (5)上下裁片相比,各层裁片误差是否超过规定标准。 (6)刀口、定位孔的位置是否准确,有无漏裁。

(7)对格、对花是否准确。 (8)裁片边缘是否光滑圆顺。 (9)左右对称片必须对合验片,以防纬斜、开刀走位造成大小不一。 二、换片 (1)每卷面料的余料要做上缸号、床次、层次的记号,避免换片的出现颜色色差。 (2)换片时要根据每床裁片所对应的每卷面料的余料进行换片。 (3)换片时一定要看面料的丝缕与纸样的丝缕一致,相对应的尺码、大小要与纸样版一致,如要对格、对花型的要根据要求进行换片。 三、每天做好《验片记录表》

服装生产作业指导书

服装生产作业指导书 LT/QMSF305- 2011 一、裁剪 1.拖料: A)首先要弄清该产品的门幅,拖长规格搭配,面料货号名称,花型颜色和层数。 B)每天做好放面料工作,有收缩的面料,先放布一天后再拖。 C)拖料前先要看清面料的正反面、倒顺花、倒顺毛。 D)拖料每层均匀平服,条纹顺直。 E)拖料时查验面料疵点,不符要求及时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商量处理措施,疵点处都必须做好明显标记。 F)面料匹与匹之间必须填好夹层作为分包标记。 2.排料、划样: A)按生产通知单的款式型号,向技术科领取样板,必须仔细核对所用样板的款式规格,弄清产品的组合结构。 B)掌握面料的门幅宽度,检查排料是否合理。 C)弄清原料的正反、倒顺及格条的排料方向。 D)划样清晰、整洁,花刀(刻痕)记号不要遗忘。 E)摊料高度一般不能超过10—12cm。 3.开刀: A)开刀前先复查裁片的规格搭配、衣片另部件是否完整,了解款式特点,看清工艺单, 掌握裁片是裁净还是裁毛,检查无误码后方可开刀。 B)开刀必须先从端边开始,不允许从中间开始裁剪,行列中最大的裁片最后裁剪。 C)布料两端高时,先裁两端,角与转弯处宜用低速裁剪。 D)花刀深度为3mm 4.分包编号: A)分包前先复核生产记录单中的名称、规格、型号。 B)分包时必须按顺序写出每包数量与编号。 C)分包必须复核裁片、组合是否欠缺,尺寸有否搭错,对每包数量必须做到绝对正确。

D)有主、次嵌色料的款式,注意裁片分包数必须相配、对号。 E)分好后捆扎成大包放到指定地点,要包持产品和场地的清洁。 F)分包时发现疵片要及时更换。 二、缝纫1.缝纫前必须掌握生产产品的工艺技术要求,并检查设备有否漏油,台板是否干净,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底线、面线是否与面料相适应。 2.缝纫时注意每件衣的前片、后片、袖片、领片的号码必须对应,以防产生色差。3.缝纫要求: (一)一般规定 (1)主副料之间的色差按客户确认的色卡。 (2)各种缝迹要清晰,松紧适度,不得发生针洞和跳针。 (3)卷边起头在接缝处(圆筒产品在胁处),接头要齐,重线只允许一次,重针在2-3cm 内。 (4)如遇断线或返修,需拆清旧线头后再重新缝制。 (5)厚绒产品的缝合,应先用三线包缝机缝合再行双针绷缝。 (6)平缝、包缝明针落车处必须打回针或打结机加固。 (7)合肩处必须加纱带(直丝本料布或肩条)或用三针机缝制。 (8)打眼处衬平细布或双面布。 (二)注意事项: (1)肩部:了解使用肩的种类(棉或尼龙),肩带所衬的位置(前片或后片)及肩带所配的颜色,彩条衣服无过肩时,前后肩要对条,有过肩时左右须对称。肩缝的倒向 通常为后片,接肩时注意吃势,肩部不可以起皱,不可吊起。 (2)领: A. 圆领衫类注意领子要圆顺,主唛的车法,领部的做法,针距等细节,须特别留意头 围拉伸。 B. 翻领衫类的须注意领子的车线均匀,表面不能见到明显的接缝,针迹,左右领尖要 对称。 C. 如有门襟须注意门襟的规格,门襟要平直居中,车线均匀一致,封口平整,注意打褶,

缝制作业指导书

XXXXX 缝制作业指导书 文件号:XX-XX-06 版本号:A0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受控印讫: 发行编号: 修改记录 1.目的

规范服装零部件及成衣缝制的作业,确保产品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服装的缝制管理。 3.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制定本规程,并监督其有效实施。 3.2 车间主管负责缝制各工序的控制。 3.3 机修员负责缝制设备的维护保养。 3.4 品管部负责产品质量的巡检抽查。 4.作业内容 4.1 缝制工艺参数的确定和一般技术要求 4.1.1 缝制工艺参数的确定 有关服装部件及成衣缝制的工艺参数,包括线迹、缝型、缝迹密度、缝针号数、缝线及辅料规格,由跟单部在制定服装“生产制造单”时,根据客户订单的技术要求和板杉制作过程所确定的技术要点,作出明确规定。生产部在进行首件加工时,应对相关的工艺参数进行复核确定,各工序在进行大货加工时,应严格执行规定的工艺参数。 4.1.2 缝制的一般技术要求 1)各部位线路顺直、整齐(起止回针牢固,搭头线长度适宜,无漏针、脱线), 底、面线松紧适宜(与面料厚薄、质地相适应),平服美观; 2)领头平服,不翻翘,领子端正,领形要活,领角圆顺,左右对称,不变形,不吐 止口; 3)绱袖圆顺,前后基本一致,吃势均匀; 4)衣片上不能有针板及送布牙所造成的痕迹; 5)滚条、压条要平服宽窄一致; 6)袋布的垫料要折光边或包缝; 7)袋口两端打结可采用套结机或平缝机回针; 8)商标位置端正,号型标志正确清晰;

9)袋位准确,高低大小一致,袋盖无反翘,贴袋应圆顺,缉线宽窄一致,挖袋无毛 边; 10)前门襟止口顺直,左右长短一致,止口略向内吐; 11)摆缝、袖缝无松紧现象,底边、袖口圆顺,贴边宽窄一致平服; 12)对称部位基本一致(目测无明显差异); 13)驳头内外均匀平展,左右一致; 14)裤子摆平,双腿长短、大小相同,侧缝不能过紧,无吊裆、骑裆现象,线道宽 窄一致,外观平整美观; 4.2 缝制设备的配置 由厂长负责根据缝制工艺参数的要求,对缝制设备进行统一配置。设备配置的原则如下: 1)半成品的搬运距离最短; 2)区分主支流分别配置; 3)保持一定弹性; 4)确保运输工具顺利流通; 5)适当的作业空间原则; 6)通道出入顺畅。 4.3 缝制材料和车针的领取及使用 4.3.1 主料的领用:由生产部车间收发员根据“生产制造单”规定,向裁房领取各制单的 裁片,领用时应核对裁片的分包情况,包括布料的颜色、款号,裁片尺寸、数量,工票和包号等,核对无误后进行签收。 4.3.2 辅料的领用:由生产部车间收发员根据“生产制造单”规定,填写“领料单”向仓 库领取各种辅料,包括车线、纽扣、肩棉、挂牌等。 4.3.3 车针的领用:由生产部车间收发员负责管理车缝工所用的车针。各车位所用车针应 根据工艺参数的规定进行配置。发生断针后,由车工将断针的针头和针干全部收集起来交收发员后,方能领取新的车针。发放或更换车针,应登记在“车针领用更换记录表”中。

有关服装生产的作业指导书

有关服装生产的作业指导书 1.拖料: A)首先要弄清该产品的门幅,拖长规格搭配,面料货号名称,花型颜色和层数。 B)每天做好放面料工作,有收缩的面料,先放布一天后再拖。 C)拖料前先要看清面料的正反面、倒顺花、倒顺毛。 D)拖料每层均匀平服,条纹顺直。 E)拖料时查验面料疵点,不符要求及时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商量处理措施,疵点处都必须做好明显标记。 F)面料匹与匹之间必须填好夹层作为分包标记。 2.排料、划样: A)按生产通知单的款式型号,向技术科领取样板,必须仔细核对所用样板的款式规格,弄清产品的组合结构。 B)掌握面料的门幅宽度,检查排料是否合理。 C)弄清原料的正反、倒顺及格条的排料方向。 D)划样清晰、整洁,花刀记号不要遗忘。 E)摊料高度一般不能超过10—12cmi 3.开刀: A)开刀前先复查裁片的规格搭配、衣片另部件是否完整,了解款式特点,看清工艺单,掌握裁片是裁净还是裁毛,检查无误码后方

可开刀。 B)开刀必须先从端边开始,不允许从中间开始裁剪,行列中最大的裁片最后裁剪。 C)布料两端高时,先裁两端,角与转弯处宜用低速裁、几剪。 D)花刀深度为3mm 4.分包编号: A)分包前先复核生产记录单中的名称、规格、型号。 B)分包时必须按顺序写出每包数量与编号。 C)分包必须复核裁片、组合是否欠缺,尺寸有否搭错,对每包数量必须做到绝对正确。 D)有主、次嵌色料的款式,注意裁片分包数必须相配、对号。 E)分好后捆扎成大包放到指定地点,要包持产品和场地的清洁。 F)分包时发现疵片要及时更换。 1.缝纫前必须掌握生产产品的工艺技术要求,并检查设备有否漏油,台板是否干净,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底线、面线是否与面料相适应。 2 .缝纫时注意每件衣的前片、后片、袖片、领片的号码必须对应,以防产生色差。 3.缝纫要求: (一)一般规定

电动缝纫机操作保养指导书

xx有限公司 电动缝纫机操作及保养作业指导书 1、目的 通过规范作业程序,使加工工件符合质量要求,避免因不规范操作而造成意外。 2、性能 本机具有布匹等软质材料缝合的功能。 4、作业流程 A缝纫机使用前的准备: 1、先将机器各部位擦拭干;争,并检查部件间紧固部件有否松动现象。 2、检查各油子L是否通畅,按润滑要求进行润滑。 3、检查各运动部位有否障碍,防护装置有否完好、 4、检查压脚与机针之间、压脚与送料牙之间的位置有否合理。 5、以上准备工作确认无误后.才可接入电源,抬起压脚,空车运转,并检查机头手轮方向正确是否,若不正确则应将调整电源两者相对 B 缝纫机调整: 1、调整压脚的高矮位置。 2、调整压脚与机针之间的间隔。 3、调整压脚送料牙位置。 4、调整针杆的位置 5、调整针码的大小。 6、调整挑线簧的弹力大小。

C缝纫机操作: 上述准备、调整工作请在机修工指导之下进行,完成之后即可缝纫操作了。 1、注意正确的坐姿: 2、注意脚部控制电机踏扳及压脚的方法。 3、注意正确的安装梭心的方法. 4、注意正确的穿线、起针、收针、倒针操作。 5、注意送料、接料操作. 6、注意拐弯操作. 7、注意正确绕底线的方法. 8、初学时请勿高速运转。 5、缝纫机维护保养规则: 1、工作中如发现不正常现象(特别是高速运转部位的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机,告知机修工以便找出原因,调整或修理,排除故障,严禁带病运转,严禁私拆机器。 2、有事需离开机器时,请及时关机。 3、机器长期未用,应先进行清理后妥善保管,半年至少一次作短时间空运转。 6、其它: 当操作过程中发现缝衣针有断裂,需立即停机,将断针取出后统一回收,断针回收按照《金属、利器管理程序》进行执行。 核准:审核:编制:

工业工序作业指导书

样板制作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LB/QW -29 1.制板人员应经过培训,掌握面料、裁剪相关的专业知识。 2.接受任务,确定面料品种,了解要求,吃透技术资料工艺,对照实物、图样绘制成品设计草图。 3.画出样板草图,按照工艺确定各部位的实际尺寸。 4.按此尺寸剪出纸样。 5.样品试制,核对规格是否附合设计要求。 6.经核对发现不合理的部分修改纸样,再重复试制直至合乎要求。7.制作正式样板,每组(套)样板要串在一起存放。 8.样品应送生技部确认,待确认意见后方可投产或进行修改后投产。9.打制完成的样板上应标明样板的编号、产品的名称等内容。10.打制完成的样板,经生技部长审核确认后,盖章,连同工艺要求、样品一起发放使用。 编制:审核:日期:

文件编号:LB/QLW-08一.裁剪前的准备 a.操作人员应看懂生技部制订工艺文件的技术要求,熟悉面料的性能和特点。 b.核实所有样板的编号、产品名称、型号等标记,是否与生产通知单、工艺单相吻合。 c.核对所领面料符合规定要求。 二.裁剪过程 a.排板,应按工艺文件精心操作,划线要准确,不得错划、漏划,如超出规定的段长,应及时与生技部联系。。 b.根据要求压剪位置准确、深度适中、点眼画线部位清楚准确,不可以有偏差现象、不得漏打、错打、裁片须与样板吻合,正面毛绒完整,丝纹正确。 c.分包正确,不可有色差现象,捆扎牢固。 d.裁剪工序检验员应严格把好质量关,裁片经检验确认为合格品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e.使用激光切割机时应按照工艺文件要求正确输入,同时在开机前仔细检查面料的外观,确保裁剪质量。 编制:审核:日期:

编号:LB/QW -09 一.生产前,操作人员必须认真看懂工艺文件,熟悉所用面料的规格和特点等,有疑问时应向车间或生技部汇报。 二.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工艺文件要求精心操作,保持每件产品缝制的一致性,不得擅自更改工艺文件,如确需更改,需经生技部同意并形成文件。 三.缝纫针距: 毛绒类:3-4 mm 尼绒和布类:4-5 mm 四.缝纫拼缝拉力>70N 五.缝纫水口:毛绒类:3-4mm 尼绒、布类5-6 mm 六.缝纫用针:毛绒类:用16号缝纫机针 尼绒、布类用14号缝纫机针 七.缝纫拼缝牢固:上下片水口一致,无脱线、断线、跳针、夹毛、污斑。 8.外形轮廓端正,夹缝的耳、尾、膀等位置应正确,对称部位要一一对应。 9.缝纫的头尾、夹缝的耳朵、膀腿和大产品转处理要打回针,回针长度≥4mm,有效回针≥2针。 10.高档产品脸部与身体主要对称部分的毛向一致。 11.夹缝标签位置应正确一致,标签字迹不得夹入拼缝内,字迹清晰

缝纫作业指导书

篇一:缝纫作业指导书 东阳市横店诚鑫制衣肠 缝制作业指导书 1、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的缝制操作全过程。 2、大货生产前缝制车间生产小组长及组检一起合作按技术组提供的《尺寸工艺 单》《数量程序单》《缝制工艺单》、客人确认样、缝制要求做产前样,并包括后整理包装完成后由技术组主管确认。 3、技术组主管将确认意见及整改意见填写《产前封样确认备忘录》,并组织召开产前样确认会; a)缝制组长、组检提出在缝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b)技术组主管就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c)生产线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4、缝制过程中应注意: 4.1、打折收省须按点位及记号车好,长度按点位外1cm收尖,应平顺尖细,线尾不散口,散折须按记号大小和长度做,两端收平,须左右对称,起针、收针须打回针三四针, 但不可有双轨现象,不得有暴口现象; 4.2、贴袋应按片上做好的记号“技术工艺”规定的针距缝制,记号要完全盖住, 缝制位要平服不起皱,左右对称,顺整; 4.3、开袋应按记号位置及工艺要求缝制,两端大小对称,间距对称,袋唇宽 窄均匀一致,袋布放正平服; 4.4、拼缝应按工艺规定的内缝止口缝合,两头对齐,缝制位要平服,不得有 起吊、衣片吃势不均等现象; 4.5、三线包缝按工艺规定的要求,调好机台的线迹、针距、宽度再进行缝制, 要求顺直,不起皱,放置平挺; 4.6、做工应按工艺要求缝制,领面要稍微放松归拢,缝制时布片要平顺,不得有带拉吃势现象,要注意控制手势均匀,送布均匀,滚边不得有起纽纹现象,两肩点、后中点三点要折中对称,做好的领必须领面平顺,左右对称; 4.7、主标、洗涤成份标、尺码标等有关唛头的缝制应按工艺的要求缝制,尺寸 规格必须与产品完全一致,位置准确端正,顺序准确不错位,线迹均匀整洁,不得有双轨线迹; 4.8、线头的修剪应按产品由里到外、由上到下的顺序修剪,不得用手拉,包缝线应留出 0.8cm 长度的辫子线头塞进包缝内,以防散口; 4.9、注意产品缝制堆放过程的清洁卫生,压脚下要垫压脚布,及对机器的擦拭干净,以防油洁、脏污使产品造成次品报废; 4.10、每一工序在做之前要检查上一道工序的完成结果质量是否合格,如不合格的应退回上道工序。 4.11、大货车间生产所需用的辅料由组长凭《数量程序单》上的款号、颜色、 规格尺码、数量到辅料仓库领取相应的辅料。 4.12、缝制数量及其他要求按《数量程序单》要求执行。篇二:缝制作业指导书正确指导员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产品品质,规范生产管理 二.范围: 适合全体缝制员工 三.准备工作:

缝制作业指导书

缝制作业指导书 文件号:GX/-CY-02 版本号:A0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受控 : 编号: 修改记录

1.目的 规范服装零部件及成衣缝制的作业,确保产品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服装的缝制管理。 3.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制定本规程,并监督其有效实施。 3.2 车间主管负责缝制各工序的控制。 3.3 机修员负责缝制设备的维护保养。 3.4 质检部负责产品质量的巡检抽查。 4.作业内容 4.1 缝制工艺参数的确定和一般技术要求 4.1.1 缝制工艺参数的确定 有关服装部件及成衣缝制的工艺参数,包括线迹、缝型、缝迹密度、缝针号数、缝线及辅料规格,由跟单部在制定服装“生产制造单”时,根据客户订单的技术要求和板杉制作过程所确定的技术要点,作出明确规定。生产部在进行首件加工时,应对相关的工艺参数进行复核确定,各工序在进行大货加工时,应严格执行规定的工艺参数。 4.1.2 缝制的一般技术要求 1)各部位线路顺直、整齐(起止回针牢固,搭头线长度适宜,无漏针、脱线),底、面 线松紧适宜(与面料厚薄、质地相适应),平服美观; 2)领头平服,不翻翘,领子端正,领形要活,领角圆顺,左右对称,不变形,不吐止 口; 3)绱袖圆顺,前后基本一致,吃势均匀; 4)衣片上不能有针板及送布牙所造成的痕迹; 5)滚条、压条要平服宽窄一致; 6)袋布的垫料要折光边或包缝; 7)袋口两端打结可采用套结机或平缝机回针; 8)商标位置端正,号型标志正确清晰;

9)袋位准确,高低大小一致,袋盖无反翘,贴袋应圆顺,缉线宽窄一致,挖袋无毛边; 10)前门襟止口顺直,左右长短一致,止口略向内吐; 11)摆缝、袖缝无松紧现象,底边、袖口圆顺,贴边宽窄一致平服; 12)对称部位基本一致(目测无明显差异); 13)驳头内外均匀平展,左右一致; 14)裤子摆平,双腿长短、大小相同,侧缝不能过紧,无吊裆、骑裆现象,线道宽窄一 致,外观平整美观; 4.2 缝制设备的配置 由厂长负责根据缝制工艺参数的要求,对缝制设备进行统一配置。设备配置的原则如下: 1)半成品的搬运距离最短; 2)区分主支流分别配置; 3)保持一定弹性; 4)确保运输工具顺利流通; 5)适当的作业空间原则; 6)通道出入顺畅。 4.3 缝制材料和车针的领取及使用 4.3.1 主料的领用:由生产部车间收发员根据“生产制造单”规定,向裁房领取各制单的裁 片,领用时应核对裁片的分包情况,包括布料的颜色、款号,裁片尺寸、数量,工票和包号等,核对无误后进行签收。 4.3.2 辅料的领用:由生产部车间收发员根据“生产制造单”规定,填写“领料单”向仓库领 取各种辅料,包括车线、纽扣、肩棉、挂牌等。 4.3.3 车针的领用:由生产部车间收发员负责管理车缝工所用的车针。各车位所用车针应根据 工艺参数的规定进行配置。发生断针后,由车工将断针的针头和针干全部收集起来交收发员后,方能领取新的车针。发放或更换车针,应登记在“车针领用更换记录表”中。 4.4 缝制工艺流程 衬衫缝制工艺流程图见附件一。 工装缝制工艺流程图见附件二。

服装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一、安全操作规程 1、全公司员工必须重视安全生产,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人人关心安全,事事必须安全,任何不安全的因素均在克服之列。 2、各工种工人在操作前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不准更改挪用,不准借故违犯。 3、每个员工必须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在工作中集中思想,不准擅离工作岗位及开玩笑、打闹。 (一)、缝纫: 拉布人员 1、把布头人员,在开拉布机前,先检查拉布机开关是否失灵,案板周围是否有障碍物等,打开信号灯,然后方可开车。 2、拉布机运行一次,只许放一匹布,不许超载,拉完一板布后,即时关闭拉布机电源。 3、平布人员应密切注意拉布机行驶方面,每次行驶近人体二米远时,操作者应立即离拉布机三十公分以外站立,以防撞伤。 4、在拉布机来回行驶机来回行驶中,严禁到案板底下取放物品,任何工序不得在案板后一段操作,以防开关失灵被拉布机撞伤。 5、不准推打眼机放手滑行,非自己使用的设备,未经允许不得动用。电气故障找电工修理。 6、设备零件及防护装置,不准拆卸挪用。 7、禁止坐拉布机及送料小车没行。

8 经常整理生产秩序,保持物品放置顺序整齐、稳固。 (二)、缝纫工 1、每天上班必须先开空车运转检查,无阻时方许工作。 2、操作缝纫机,要做到眼不离工作,手指必须离开压脚在2公分以外,防止机针扎手。 3、更换皮带、换针、换线时,必须待机器全部停稳后再进行,机器运转时,不准触动传动部分。 4、非自己使用的设备,未经允许,不准拆卸设备另件及防护装置。 5、离开机器时必须关闭电源,明装电线有机器传动部位不准接触,严禁触动电器设备。 6、勤擦试、保养,做到每天一小擦,每周一大擦,并要经常疏通机器油孔,每天加油二次,保持设备完好正常。 7、使用电熨斗时,要轻拿轻放,不准敲打,不准烧过高的温度,烧热后立即拨掉电源插头,严禁把熨斗放在板上。 8 在拨各种电源插头时,只准用抓住插头拨,不准抓住电线拉头,严禁把电源插头摔在地链面上。 9、保持传送带上下及滚轴两头条等处清洁,不准在传送带上走动及乘坐,严禁把工具及物件放在传送带竹链上。 10、经常整理生产秩序,一切物品必须放置顺序整齐、稳固。距离 电气开关1米以内,不准堆放任何物件。 (三)、喷汽熨斗 1、生产时将两根胶管管理好,不许压和折褶,以防止漏气。 2、在使用熨斗之前,将熨斗排水阀门当户对全开,待熨斗热了,即将排水阀门

缝纫工序作业指导书 (2)

远建家具(北京)有限公司QC/YJ204 缝纫、锁边工序作业指导书 1、目的:确保各生产要素制造产品部件质量达标的有效性,对工序生产过 程管理实行可控性指导。 2、工序:缝纫(外套、内套)、锁边 3、适用设备:缝纫机、锁边机 4、产前准备 4.1.不适用本工序设备使用的工具、刀具、材料不得继续使用并退回其出处。 4.2.班前机器设备的润滑保养和设备空载运行安全检查。 4.3.产品部件加工规格尺寸、形状、材质、面料皮革种类、颜色、数量必须 与产品工艺流程单、生产(作业)计划等书面技术文件相符合。 4.4.现场面料、皮革裁剪半成品检验合格后在产品工艺流程单交接验收签字。 5、生产过程控制 5.1.产品部件加工过程执行本岗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5.2.产品部件加工过程执行产品工(序)艺质量控制计划。 5.3.缝纫、锁边工艺规程 5.3.1. 缝纫前应检查缝纫机,不能有浮线、跳针等现象;对面料、皮革裁剪 半成品核查产品部件数量,检验裁剪质量、挑出不合格返回上工序; 5.3.2.根据要加工的物料领取针线,如皮料用粗(6股)丝线、用19﹟以上 的针;布料用细(6股或3股)丝、涤线、19﹟以下的针;针线颜色按加工材料 的颜色搭配; 5.3.3.针距标准(参考): 单位:毫米用料情况明线与明线对应的暗线与双明线对应的暗线面料与面料4—5 4—5 2—3 厚皮与厚皮7—8 5—6 4—5 厚皮与人革7—8 4—5 3—4 薄皮与人革5—6 3—4 3—4 薄皮与薄皮5—6 3—4 3—4 人革与人革4—5 3—4 2—3 人革与布4—5 3—4 2—3 5.3.4.加工皮料针距:暗线为2.5针/CM、4mm,明线为 2针/CM、5m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