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具设计开发程序

模具设计开发程序

模具设计开发程序
模具设计开发程序

模具设计开发程序

————————————————————————————————作者:————————————————————————————————日期:

XXXX(苏州)有限公司

品质程序书

文件编号:

文件名称:模具设计开发管制程序

核准:

核准日期:

制作单位:厂务部

审核:

制作者:

制作日期:

变更日期:

版本识别:第1版,第1次

XXXX (苏州)有限公司 品质程序书

文件编号: 版本识别:第1版,第1次 文件名称:模具设计开发管制—流程图

保存期限:三年 页 次:第1/10 页

图 说明 单位 使

用表单

NG

设计接获RD 所传之3D/2D 产品图 由RD 主导会同厂务部/制一( 制二部)进行开模检讨

厂务设计课负责工程师进行结构分析并绘制组立图 由设计课将模具組立图交于研发部/制一部( 制二部)进行图面确认

设计人员依据检讨结论及組立图面进行细部设计

由设计课负责召集制造部门进行模具加工检讨

由设计课主管负责对图面进行审核后发行

制造部门进行加工作业

已完成模具由生管课负责联络制一部进行试模事宜

试模OK 由工程课负责安排模具量产移交事项

研发部 工程课 设计课 生管课

研发部 厂务部 制一部 ( 制二部)

设计课 设计课 研发部 制一部 ( 制二部)

设计课 设计课 制造课 图管中心

生管课 制造课 生管课 制一部 ( 制二部)

工程课 制一部

模具制作规格书 模具开发前设计参数输入

表(合审单)

模具組立图

3D 加工图 2D 加工图

会议记录

图面发行记录表 模具材料BOM 表

无 试模报告

新模具交付量产验收记录

NG 工程接获合审单通

知设计,生管 开模检讨 结构分析組立图设计图面 设计图图面审核/发行

模具移交 生产作业

设计变更

程序 试模确认

XXXX(苏州)有限公司品质程序书

文件编号:版本识别:第1版,第1次

文件名称:模具设计开发管制程序

保存期限:三年页次:第2/10

1.0流程图

如前页流程图。

2.0目的

为使厂务部模具设计作业能顺利进行,并能及时整合各方面意见,使模具在设计阶段能得到最优化之方案,故制定本文件来规范厂务部模具开发作业。

3.0范围

厂务设计课

4.0参考资料

<模具设计图面管制程序>

<压铸模具设计标准作业规范>

<塑胶模具设计作业指导书>

5.1权责区分

5.1.1开模前之模具检讨:研发部/厂务部/制一部( 制二部)

5.1.2组立图确认:研发部/厂务部/制一部( 制二部)

5.1.3 模具图面设计:厂务设计课工程师

XXXX(苏州)有限公司品质程序书

文件编号:版本识别:第1版,第1 次

文件名称:模具设计开发管制程序

保存期限:三年页次:第3/10页

5.4.1由厂务设计课工程师与RD负责人,制一负责人共

同对绘制完成之组立图面进行最终确认,对于一些细

节性问题点进行沟通,协调以达到最优化的模具设计

方案.

5.5图面设计

5.5.1设计课课工程师依据确认之组立图、<设计开

发前设计参数输入表>及<模具规格制作确认书>进

行模具细部设计.

5.5.2依据RD特殊要求及产品实际状况,建立正确

的分模面,完成公母模及滑块等3D造型.依据组立图

的浇道,溢流井布置方式及大小,深度等要求在公母

模仁或滑块上进行造型.

5.5.3在3D造型中,对于某些拐角,深筋,薄片或部

分重点尺寸管控处,需做成入子形式,以利于模具后

加工或易于调整尺寸.

5.5.4 依据组立图进行其它辅助零件,模架等的设

xxxx(苏州)有限公司品质程序书

文件编号:版本识别:第A版

文件名称:模具设计开发管制程序

保存期限:三年页次:第 4/10页

5.8 图面存档发行

5.8.1图面经核准后由设计工程师转交至图管中心进行发行,在设计图面上加盖<出图

章>,<严禁复印章>,发行给生管部门,并将发放记录登记于<发图记录表>中,由

生管部门转交给制造部门。若图面需要更换时,要盖<出图章>,

<严禁复印章>,<蓝图更换章>,若是提供至现场加工参考之用图面,

则不用登记只须加盖<参考章> 即可。

5.8.2 <模具材料BOM表>,打印后再复印2份,分别发给生管,采购,钳工,并加盖<出图

章>,<严禁复印章>,并将发行记录登记于<发图记录表>中,以利于查询。

5.9生产作业

5.9.1 产品制作与组装则依照<模具生产管制程序>、<模具制程管制程序>作业之。

6.0 试模验证

6.0.1模具组装并检验OK,由品管部门知会生管,生管部门负责联络制一生技办理试

作事项,模具进出管制则依照<模具进出管制作业规范>作业之,模具试作中管理

则依照<试作管理>程序作业之

6.1量产移交

6.1.1当模具需量产移交给制一时,则RD通知各部门及厂务开立量产移交会议,会议完

后该模具需送至品管部门进行模具检验,检验规范则依照<模具制程与最终检验管

制程序>作业之,检验OK后,再将模具移交制一部进行量产.

8.0使用表单

6.1设计开发前设计参数输入表(合审单)

6.2 会议记录

6.3模具规格制作确认书

6.4发图记录表

6.5模具材料BOM表

xxxx(苏州)有限公司记录表单

文件编号: 版本识别:第A版

文件名称:模具开发前设计参数输入表(压铸)

保存期限:模具停用后一年页次:第5/10页

xxx x(苏州)有限公司

厂务模具设计课模具开发前设计参数输入表page/ 产品名称:填表日期:

出席人员会签:

产品量产性开模设计检讨要项:

1.产品属性:□外观件□内构件□强度件______________ (研发附图标注)

材料:□AZ91D □ADC12 □A380.1 □ZA3 □ZA8□_________

2.外观处理:涂装--------□液体涂装□粉体涂装,光泽□高□中□低□_____度

电镀--------□镀镍□镀无电解镍□镀锡钴□镀沙丁铬□镀亮铬

□________

皮膜披覆--□铬白□铬黄□磷酸盐□________

□阳极处理颜色______ □电着涂装颜色______□喷砂□__________

3.产品基准:位置Datum ---量测基准,----加工基准,----平面度(研发附图标注)

4.模具刻字:□产品品名□料号____________□模穴号__________ □供货商_______

刻字:位置__________,刻字于铸件成品面□下沉□上浮 _______mm (研发附图标示)

5.成品管制尺寸公差:(研发提供附图标注)

□组配处尺寸?成品公差依图面作于上端或下端□上限_____ mm □中心值□下限_____ mm(研发提供附图标注)

Ex:Notebook之Hinge ,Jack,Floopy,HD,CDROM,Battery,RamDo or,Heatsink

EX:Mobile Phone& PDA之Hinge, Battery,Display…..

□涂装处尺寸?成品公差依图面之□高度□宽度,作于□上限_____ mm;□中心值;□下限_____ mm. (研发提供附图标注)

Ex:Notebook之logo溢漆沟,EX:Mobile Phone & PDA之Hinge, Battery,Displ ay

□电镀处尺寸?成品公差依图面作于上端或下端□上限_____ mm;□中心值;□下限

_____ mm(研发提供附图标注)

□增肉后,加工铣削尺寸?成品公差依图面作于上端或下端□上限____ mm;□中心值;□下限____ mm(研发提供附图标注)

□CTF重点尺寸(研发提供附图标注)

6.禁放置顶针:排列限制区域____,顶针于铸件成品面□下沉□上浮___ mm(研发提供附图标

注)

7.分模线:模侧,母模侧,滑块区标示,分模线位置,模具入仔区(研发提供附图标注)

8.外观要求:必须R角,锐角(研发提供附图标注)

9.压铸流道入料口位置:□侧面□中央□____ □侧面滑块

□从成品侧面肉厚处入料□搭接于成品面后加工处理

10.后处理加工:难以成型区域,须加工冲切bridge,冲切(研发,制二提供冲切附图标注搭接,侧

入)

11.增肉区域;hole,增肉之后加工区域(研发,制二提供后加工区域附图标注)

12.3D分模:图形直角处拔模角度_____度(上端或下端) (研发,提供附图标注),

13.□对手件穴/模□对手件装配尺寸(研发,提供附图面相关尺寸标注),

14.遮蔽图(研发提供附图标注)

□-Underspray喷涂禁止区______ □-Overspray喷涂可溢区_______□-EMI区_______

15.加工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注

审查日期: 核准: 制表:?使用期限:至模具停用后一年格式:A4 表单编号:

xxxx (苏州)有限公司记录表单文件编号:版本识别:第A版

文件名称:会议记录

保存期限:三年页次:第

6/10 页

xxxx(苏州)有限公司会议记录

会议名称: 开会日期: 时间:地点:

参加人员: 主席: 记录:

项目提案或问题陈述分析决议及改善行动负责人完成日期备注

保存期限:三年格式:A4表单编号: xxxx(苏州)有限公司记录表单

文件编号: 版本识别:第A 版 文件名称:模具规格制作确认书(压铸)

保存期限:至模具停用后一年 页 次:第7/10页

x xxx x x x x (苏州) 有 限 公 司

厂务模具设计课 模具规格制作确认书 p age /

产品名称 模穴号码

预计交模日:

主办单位

厂务模具设计课

核决权限

模具设计课主管

客户

规格: 1.产品属性: □外观件 □内构件 □强度件_____________

审查结果 审查单位 /签 章

2.压铸成品材料:镁□AZ91 □AM60 铝□AD C12 □A 380.1 □ZA3 □ZA8 □其

是 否

3.穴/模: / 4.缩水率: /1000 □

□ 厂务

模具设计课

5.成品平均肉厚 m m 重量: 克 模具尺寸: mm

6.拔模斜度: 度

7.锁模力 Ton

8.模仁材料:□HITAC HI D AC55 □ASSA B DIEVAR □ASSAB HOTVAR □SKD61 9.模仁热处理回火后硬度:H Rc _____

10.机器:□热室□FREC H T,□HIS HINUMA T ,□I TALP RESS T ,□兴行 T

□冷室□ITALPRE SS,□TOYO ,□Toshiba 机台吨数: T

11.冷室柱塞直径:□ψ50 □ψ60 □ψ70 □ψ80□ ψ90 □ mm 12.喷嘴直径ψ

13.□母模更换式灌口套环□F RECH T,□HISHINU MA T,□IT ALPRE SS T

14.定位圈直径ψ

15.母模灌口位置□射中____ □射下____ ,数量1PC S 并机标记于外观平面处 16.□真空排气座□大量排气座:-宽□80mm 宽□60mm 宽_____.

17.滑块位置模具: □天侧____. □地侧____. □操作侧____. □非操作侧____. 18.滑块作动方式

: □斜销 □油压缸 □无 19.□顶出板:(倒拉孔-钻孔攻牙) □FRECH T,□HIS HI NUMA T,□ITALPRESS T

□T OY O T □T osh iba T □兴行 T,数量1PCS 各1PCS 并标记于外观平面处

□挂台

20.顶出后板: □强制回位 □弹簧复位

21.入料口开于□公模□母模 □滑块 □搭接 □侧入

22流道制作于□公模□母模 □滑块

23.冷却管路:水路管牙规格□PT 1/4 油路管牙规格□PT 1/4 □PT 3/8

24.模穴表面: □镜面 □喷砂 □放电加工 □蚀刻

25. 刻字:成品为□凸字□凹字 字型:依据□实样 □图绘 内容_______________

26.备品□公模仁 □母模仁 □滑块

27.成品开模设计参阅 □资料模具开发前-设计参数输入表 □__________________

28.工作日期: 第一次检讨日期: 最后确认日期:

設計:1.公母模仁須鑽吊環孔,並附吊環,吊環size用公制螺牙

要項200噸機台以下吊環製作M24X40 ,350400 500噸機台吊環製作M30X40 2.防止公模仁,頂出固定板變形,模仁補強輔助腳須製作成方形或凸字形,補強防止模仁,固定板變形並於固定板後側裝置補強塊.

3.若模具有真空座,頂出固定板須閃除真空座固定螺絲孔,便於公模真空座取放螺

4.頂出固定板必須裝倒拉孔,並裝彈簧以利頂出針歸位.

5.頂出板攻螺孔後必須用熱處理製作,避免生產時螺孔崩牙.

6.模具頂出針孔必須用線切割,禁止鑽孔.

7.模座四個角落須製作45度逃角設計,以便於拆模.

8.水路,油路出口,設計時避免與滑塊相互干涉,影響組立水路,油路

9.模具滑塊油壓鋼須裝lim i t switc h s ensor,以利機器控制信號.

10.導柱製作:熱式壓鑄機:導柱固定於公模側.冷式壓鑄機:導柱固定於母模側

11.母模面禁止焊補,熱處理後不許有裂紋.燒傷,和明顯腐蝕痕跡

会签:研发: 制一:

使用期限:至模具停用后一年格式:A4 表单编号:

xxxx(苏州)有限公司记录表单

文件编号:版本识别:第A版

文件名称:模具规格制作确认书(塑胶)

保存期限:三年页次:第8/10页

客戶資料

客戶名稱機種品名

模號預計T1日預計TF日

試模地點

□制二□指定____

__

量產地點□制二□指定______ 材料提供

□制二□客戶T1送樣__

___件

客戶提供□2D圖檔□3D圖檔□模具圖□樣

驗收標準□2D圖□3D圖□樣品

客戶承認成型確認模具廠核可填表人

成型產品要求

客戶料號: □外觀件□非透明(需鏡面) □機構件□透明

成型原料塑料型號:

收縮率: _/1000塑料供應商及排號: 色板:

成型機台銷模力: Ton

定位環直徑:

打開量: ____

射嘴長度: __機台柱間距:寬: 高:____________ 頂桿間距:

頂桿孔直徑:

模具厚度限制:MIN MAX

成型周期:秒預設成型模溫: 母模側_________℃公模側

表面處理□無

□有-----------□咬花(規格)

□塗裝(規

格 )

□鏡面(規

格)

□噴砂(規格 )

□放電花(規格 )

□是□否確認外觀電極位置指示□2D圖檔□3D圖檔□試模後提供位置指示□2D圖檔□3D圖檔□試模後提供位置指示□2D圖檔□3D圖檔□試模後提供位置指示□2D圖檔□3D圖檔□試模後提供位置指示□2D圖檔□3D圖檔□試模後提供□是□否確認表面處理

外觀刻字□無

□有-----------□凸字(高度 )

□凹字(深度)位置指示□2D圖檔□3D圖檔□試模後提供位置指示□2D圖檔□3D圖檔□試模後提供

公模刻字□無

□有-----------□模號□穴號□版本號

□塑料料號□環保章

□日期欄 _______________

□其他_____(深度)日期章□年□月□日

位置指示□2D圖檔□3D圖檔□試模後提供

其他要求:

模具基本規格

模具結構□兩板□三板□熱流道□其他________

_

模具壽命: 萬模模座形式□FUTABA□HASCO □D.M.E □其它

_________

模具穴數: ___穴

熱澆道□無

□有----------□MOLDMASTER □HUSKY

□YODO□MOLDMAX □ICORE

□其他_______________ □客戶提供□自購□是□否閥式熱灌嘴熱嘴數目: _______支

模具安裝□壓板□螺絲緊固Y方向________ X方向_________ □其它

澆口形式□直接□搭接□針點

□扇形□香蕉式

□潛伏式進RIB □其他如附圖澆口位置□如附圖共______點可更換澆口型芯、套□要□不要

流道取出□機械手□自動落下□人工產品取出□機械手□自動落下□人工

合模面導向

□零度定位□圓形束塊□斜度束塊

□模仁自然定位個數__ _______

型開防止板□要□不要

導柱導向□在公母模型芯最高點干涉前30mm作用

其他零件

指定標準件廠牌□無指定□MISUMI □HASCO □D.M.E □PUNCH □TOHATSU □其它_________

三板開模控制器□無□樹栺開閉器□機械開閉器□定距拉板□引張版 (可全自動生產)

模次紀錄器□要□不要頂出板回位感應器□要□不要

模具移轉資料

□無□模具圖面□模具圖檔□履歷表□備品□電極□夾具□成形條件其它:__________

冷卻系統

冷卻介質: □水□油□加熱器□冷凍水

冷卻水孔螺紋尺寸: □PT1/8 □PT1/4□PT3/8 □接銅管其它:_________

冷卻區域: □公模板□母模板□公模仁□母模仁□滑塊□公模型芯□母模型芯

安裝孔位置要求: □不使用沉孔安裝形式□使用沉孔安裝形式尺寸∮________ 深_________ 出水位置要求: □無限制□左右側□天地側□反操作側

傳感器□要□不要

隔熱板□要□不要

澆口尺寸及形式(請圖示)

澆口套材料:

A=

b=

h=

SR=

模具基本規格(接上頁)

頂出系統頂出形式:□頂針□推管□型板□頂出塊

□油缸□強制頂出

□二次頂出□其它

強制回位□要□不要

頂出導向(E.G.P) □要□不要

KO孔襯套□要□不要頂針材質:□SKD61□SKH51 其它:

推管材質: □FDAC □SKD61 □SKH51 回位螺絲規格M_____

模具材料(無指定硬度時參考: NAK80:37-43 \ SKD61:48-52 \ SKH51:58-60 \ SKD11:60-63 HRC )

模座

母模側公模側滑塊斜銷其他零件材質:__________硬度:____________

母模仁材質:____________ 硬度:__________

母模入子材質:____________ 硬度:__________

公模仁材質: _______硬度: ____

公模入子材質: ______ 硬度:__________

外觀滑塊材質: ______ 硬度:____ 數量:___________

機構滑塊材質:______ 硬度: ____ 數量:___________

斜銷材質: ______硬度: ____ 數量:___________

鎖緊塊材質: ______ 硬度:__________

滑塊壓板材質: ______ 硬度:__________

耐磨板材質: ______ 硬度:__________

滑塊斜銷油槽□要□不要

滑塊後退確認開關□要□不要

滑塊動作□彈簧□斜楔□斜導柱□油壓缸其它:

滑塊限位□止位銷□球頭鋼珠□擋塊□限位塊其它:

拆模注意事項

分模線位置

段差要求

模具結構

結合線位置

拆模檢核表

備料圖日期:正式圖日期: T/1日期: 設變後T/1日期:

檢核項目參考項目確認備註

1 模座規格(模具長,寬,高) □上下固定板□定位環尺寸□KO距離(機台鎖開模厚度行程)

2強迫回位規格□位置70cm*15cm □位置40cm*10cm(橫放)

3 成品投影面積,肉厚□肉厚= □面積= cm*cm*4適用機台,周邊設備□鎖模力t. □周邊需求

5 那裡會縮水CAE□是□

□螺絲柱,肋,肉厚比例不均□進點太遠□肉厚過薄

6 那裡會填充不足CAE □是□否□肉厚比例不均□流動長度

7 那裡會包風CAE □是□

□肉厚比例不均□狹橋□澆口彙流□肋太深□排氣不良

8那裡會有合膠線CAE □是□否□澆口匯流□有小凹洞□靠破孔□裝飾孔過深

9 那裡會有陰影CAE□是□否□肉厚不均□澆口流痕□應力因素

10 那裡會造成變型CAE□是□否□澆口不平衡□成品結構因素□冷卻不良

11 那裡會斷裂□結構弱=□會包風□肉厚薄□塑膠材質因素

12 使用什麼塑料,成型收縮率□品牌型號□肉厚□澆口佈置□模具溫度

13 使用什麼鋼料,模具壽命□一般打光□透明□鏡面□熱處理□防腐蝕

14 那裡會打白(頂針之佈置) □直徑小□佈置不平衡□肋深□螺絲柱肉厚太薄

15 PL之佈置□影響外觀□影響脫模□結購弱

16 那裡有倒勾□使用滑塊□使用斜梢□二段頂出□螺牙□強制脫模

17活動件之結構□滑塊□斜梢□二段頂出

18 那裡不能量產□機構脆弱□機械手拿取□黏母模

19 澆口之佈置□型式□尺寸□平衡□組裝□外觀

20 模座&結構強度□厚度□頂出銷結構□支持柱佈置□射壓

21水路要求

□水栓規格□水孔直徑□佈置平衡□O型環種

22 成品頂出會夾在斜梢或滑塊□用方銷□脫模角度作大□T型肋□母仁做活動

23 穴號刻字位置□作1,2,3,4之記號

24 熱膠道,澆口處刻上番號□作1,2,3,4之記號

25 脫模角度夠否□不咬花□咬花(粗花、細花)□鏡面

26 配合件之脫模角度□同方向□不同方向

27 牛角進膠頂出針及入口距離適當否□頂出不平衡□彈跳□頂出行程不夠

28 冷料井肉厚是否太厚□成型時間過長□料頭易拉斷

29 加工性的效率□拆入子□做逃孔□留自然R □刀具空間足夠

模具標準件的使用□有: □無

業務: 設計:程式:

鉗工:

使用期限:至模具停用后一年格式:A4表单编号:

xxxx(苏州)有限公司记录表单

文件编号:版本识别:第A版

文件名称:发图记录表

保存期限:三年页次:第9/10页

xxxx(苏州)有限公司

圖紙發行/回收記錄表

模具编号:

发行日期模号图号

发图

内容

发行

份数

回收

情况

负责

交付人接受人接受时间备注

保存期限:三年格式:A4表单编号:xxxx(苏州)有限公司记录表单

文件编号:版本识别:第A版

文件名称:模具材料BOM表

保存期限:三年页次:第10/10页

客戶機種品名

模具

縮水率材質

編號

模具尺寸:

序號工件號零件名稱尺寸規格材質數量熱處理硬度備注1

2

3

4

5

6

8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制表:審核:保存期限:三年格式:A4 表单编号:

模具管理控制程序文件

广州睿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表单编号/版本:D-QC-0002/A0

1目的 保证生产模具在使用中保持完好的运行状态,确保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广州睿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所有生产模具的管理。 3 职责 3.1采购部:负责模具采购单的下达及供应商的选择、采购。 3.2开发技术部:负责模具设计的评审及后期模具加工进度的跟进、试模样件的确认、以及最 终模具的验收工作。 3.3品质部:负责小批产品的检验验收工作。 4 内容 4.1模具开发 4.1.1依据产品要求由产品工程师填写《开模(修模)申请单》,经领导核准审批后执行。 4.1.2采购部汇总各模具厂报价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选定模具加工供应商。评审内容包 括:模具厂加工能力、加工周期、模具价格等。 4.1.3模具工程师联合模具供应商对影响模具设计制造和存在成型风险的产品结构进行分析, 并提出更改方案,对可能存在风险而产品设计不予更改的结构应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数模评审报告》予以记录。 4.1.4模具供应商完成或基本完成模具结构设计后,模具工程师须组织供应商相关模具技术人 员对模具数模进行结构设计评审,并监督模具供应商改进。 4.1.5模具设计评审通过后方可通知模具供应商进行模具加工,模具供应商每周向模具工程师 提供一次模具加工制造进度表,使模具的加工进度可控。 4.2模具验收 4.2.1模具工程师必须参与模具在供应商处的试模工作,并配合产品工程师找出产品在尺寸、 外观、工艺方面存在的缺陷,并记录于试模问题清单。 4.2.2模具工程师对模具的结构、制造、水路等不合格、不完整、不适用、不可靠的地方提出 来,并记录于试模问题清单。 4.2.3针对于试模问题清单,模具工程师与模具供应商相关人员一起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提 出改进计划,落实责任人,并记录于试模问题清单。模具工程师和供应商各保留一份。

模具设计的一般流程(doc 20页)

模具设计的一般流程(doc 20页)

.模具设计 ———成品篇 1 利用Pro/E 进行模具设计的一般流程 2 成品检查及处理 2.1 肉厚检查 对于塑料模来说,肉厚不均会严重影响到最终的射出成型。因此, 成品检查及处理 利用Pro/E 拆模 倒钩处理 模仁处理 滑斜 入顶 肉厚 脱模角缩水

拿到一个成品,我们最先要做的是肉厚检查。对于有肉厚不均的现象要及早通知客户, 以及时寻求解决方案。 进行成品肉厚分析的方法: Pro/E main menu → Analysis → Model Analysis 弹出如图2-1所示对话框:(右图为选取Slices 后的对话框) 图2-1 选择分 分析指定层状显 选取 分析結 显示所 清除显保存分 显示分 设定最设定最 选取方 设定层 设定

1)选取Thickness: 2)选择Slices 在Slices Offset中输入10 3)根据成品要求及塑料特性输入最大肉厚(本例为2.4)与最小肉厚(1.8) 4)选取起始位置点与终止位置点 5)选择方向平面,点取Compute 分析结果中红色圈内表示肉厚过厚,蓝色圈内表示肉厚过薄,即在允许的肉厚范围之外。点Show all , Pro/E将显示图标结果; 点Clear,将清除图标结果显示;可以用Info来查看相关文字信息。本例分析 结果如图2-2所示: 图2-2 2.2 脱模角检查

为了保证成品的顺利脱出,使模具开模时不至于有粘模现象,需要在平行于开模方向的壁上有一定的脱模角度。 进行脱模角检查的方法: Pro/E main menu: → Analysis → Surface Analysis 弹出如图2-3所示对话框: 图2-3 点取Display 后出现对话框如图2-4所示: 选择分 选择分选择中选择脱 最大脱 要检查脱模 显示方

模具设计及制作流程及管理办法

模具设计与制作作业流程及管理办法 1.目的: 建立本公司的模具设计及制作程序,使本公司的模具从设计、评审、制作、试样到交接各阶段有条不紊,目的在于确保模具之品质以及提升模具设计及制作效率,以满足客户要求、市场的需求和公司设计开发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新模具及改良模具的设计、制作。 3.定义: 3.1新模具:未完成设计、未移交进行首次生产时的模具统一界定为新模具。 3.2样品:按照设计开发的要求制造出来,用于验收、确认、订购等之物品。 3.3项目负责人:由研发部经理指定的对某一个开发项目总体负责的人员。 4.职责: 4.1研发部:负责新模具产品资料的提供,模具结构、模具制作进度的评审,并参与模具 验收。负责统计模具开发及时率。 4.2品管部:负责模具样品的测量与检测,参与模具验收。负责统计模具验收合格率。4.3冲压车间:负责模具的试样及参与模具验收。 4.4模具部:负责模具设计、制作、修改,并协助进行模具成本分析,主导模具的评审、 确认及验收。 4.5采购部:寻找合格供应商及采购模具制作所需的材料、配件。 4.6 PMC部:负责根据模具制作进度安排模具试样。 5.作业流程: 本公司设计开发程序分为8个阶段: (1)模具结构设计阶段(2)模具制作阶段(3)模具验收阶段(4)模具移交阶

段各阶段内容如下: 5.1模具结构设计阶段: 5.1.1《模具开发申请单》经总经理批准后,研发部将申请单及相关技术文件及设计要 求交模具部。模具部经理对申请单、技术资料、相关要求进行确认。 5.1.2经模具部经理确认可行的,指定模具设计工程师进行模具设计。模具设计工程师 根据客户要求、产品图纸、设计要求设计模具结构。并出具模具结构图。 5.1.3模具设计工程师设计出模具结构图后,交模具部经理审核。经模具部经理审核的 模具图纸,由模具设计工程师召集品管部、研发部进行模具结构评审。评审的结果须形成《模具评审表》,对各部门在评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模具部须制定出改善对策进行纠正,在现在技术能力、设备等因素无法解决的,则模具部经理报总工程师进行确认。 5.1.4模具评审须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A.可维修性; B.可检测性; C.操作的简便性; D.操作的安全性; E.是否满足客户、设计的要求等。 5.2模具制作阶段 5.2.1模具组根据经评审及确认OK的模具图纸制作《模具制作进度表》,进度表包括以 下内容: A.模具制作的各阶段。 B.各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 C.每个阶段的任务、责任人、进度要求。 D.物料采购的进度。

模具设计的详细流程

模具设计的详细流程 产品的前期处理 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进入了一个学习误区(拿着一个产品就开始急急忙忙的分模)首先我们拿到一个产品后,先不要急着分模,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先检查产品结构,产品公差的修改,拔模,一些产品还会有段差的出现。当你前期处理完后那么产品的分型面,结构基本就能确定出来了,以及浇口的位置。当然这些最终还是要跟客户确认的。 确认产品的不合理处 有些同学可能会问,是不是我分析好了产品结构后,就可以开始设计模具了呢,答案当然是不能。要想在设计时少走弯路,修修改的话,那么一定要了解客户对模具的要求,这些是一定要达到客户要求

的。 客户用来生产的注塑机的吨位及型号类型。这个确认不好,你就没法确认你模具的浇口套的入口直径以及定位圈的直径,顶出孔的大小跟位置,甚至模架的大小,模具的高度等等。你辛辛苦苦的设计好了一套好的模具结构,你也颇有成就感,可模具到了客户那里没法生产,模具大小厚度跟客户的注塑机对不上,客户是不会验收你设计好的模具,估计那时你会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分析产品的问题点,以及产品夹线,产品材料及收缩率。不要想当然的认为ABS的塑料收缩率就一定是%,这个一定要跟客户确认好,要知道他们最终用于生产的材料是什么牌号的,有没有添加什么改性材料等等。有条件时,最好能熟知产品的装配关系以及产品的用途等等,这些信息对于将来的模具结构设计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了解了这些,你就知道哪些是外观面,哪些是非外观,哪些地方的拔模角度是可以随便加大的,哪些地方是不能改的。甚至包括一些产品的结构,如果你了解了产品的实际装配关系以及用途,你就知道哪些倒扣结构是可以取消或改成另外一种简单形式的。 一定要牢记,做模具的过程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常看到一些人做了一套多么多么复杂的结构而感到骄傲自豪,我觉得那是非常得无知。因为很多产品工程师可能会由于自身

新产品设计开发流程

1.目的: 1.1 明确公司各职能部门在开发设计流程各阶段的责任和任务。 1.2 确保产品开发的品质规范产品开发各环节,确保产品开发的结果能有效地符合客户(市场)之需求, 并有效控制产品开发的成本及周期。 2.适用范围: 2.1 客户提供设计图样或样品,由公司开发产品之过程。 2.2 2.2 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开发产品之过程。 3.定义: 3.1 产品开发:将公司未生产过的产品,导入生产的过程。 4.权责: 4.1业务部 4.1.1 负责收集客户及市场需求信息。 4.2产品开发部门 4.2.1 收集及整理与产品有关的标准技术要求/法规/专利状况以及客户特殊要求的数据。 4.2.2 产品成本评估。 4.2.3 下达产品开发指令《产品开发案审核单》。 4.2.4 产品结构设计出图(或图面转换)/包装设计/规格书拟订/材料表建立/设计审查/产品评估/承认书制 作/试产主导。 4.2.5 产品的制造作业流程拟定,标准作业指导书的制定。 4.2.6 模具开发的跟进。. 4.2.7 提供样品给客户确认并追踪客户对样品的确认结果。 4.2.8 工程文件试作版发行。 4.2.9 设计变更及其实施。 4.2.10 主导新产品试产,发布及转移。 4.3品保部门 4.3.1 参与产品设计审查。 4.3.2 产品QC工程表及检验指导书的制定。 4.3.3 产品可靠性验证测试的执行。 4.3.4 样品制作及试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及记录,样品检验。 4.4 生产部门 4.4.1 参与产品设计审查。 4.4.2 配合产品开发部门进行样品试作及试产作业。 4.4.3 负责就新产品的认知及组装作业对作业员进行训练。 4.5 PMC部门 4.5.1试产工作指令单的开立。 4.5.2 试产物料需求。 4.6 PE部门 4.6.1 参与产品设计审查。 4.6.2 负责产品的机器设备及治具的设计、制作、验收及改善。

模具管理规划1217

模具管理规划1217

塑胶工模厂规划 一)质量方针: 建立标准、持续改进、顾客满意、追求卓越 建立标准:建立科学的适合的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检验标准及质量管理 体系标准,全力推行各项标准化管理,做到凡事有事可依,有 章可循。 持续改进:在现有的标准、现有的管理基础上我们不满足现状,以更高的 要求为标杆,积极找出差距,寻求不断修正、完善和提升的改 进事项,建立合理机制,确保质量管理处于持续改进的良性循 环的轨道。 顾客满意:保持持续的客户满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及时、准确调查与分 析客户的需求并满足之,做到不断的持续改善。全员树立一切 始终服务于顾客的意识,对内的上道工序服务于下道工序,下 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顾客,每道工序的员工必须接受下道工序 的抱怨并改善,从而全员追求持续的“顾客满意”。 追求卓越:以精益求精的服务精神、精心管理、精选材料、精益生产、不 断改进、做出更优质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赢得客 户持久的信赖。力求完美、实现零缺陷,是生久追求卓越的最 高境界。 二)工模厂主要工作项目: 1.负责进行新模具的开发和制造、旧模具的维修和改善; 2.组织新模具设计评审,对旧模具设计的更改负责; 3.制定并确认模具图纸和模具制造,加工工艺。 三)工厂规模和设备配置:(第一期) 注:按公司配置。

一)组织架构:(参考) 二)岗位责职: 1.塑胶项目总监: 2.模具部经理: 3.模具设计主管: 3.1 CAD模具设计: 3.2 CAM设计: 3.3 模流分析: 3.4技术工艺: 4.模具车间主管: 4.1装配组: 4.2保养和维修组: 4.3抛光组: 4.4 CNC组: 4.5 EDM组: 4.6仓库: 5.品检主管: 5.1检验组:

模具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模具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规范设计和开发策划、评审、验证、确认、更改及记录管理等工作,使设计和开发达到预期的目的,特拟定本程序。2.范围 适合本公司所有新产品设计开发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3.权责 3.1业务部 3.1.1负责同客户沟通及顾客对产品要求信息的取得; 3.1.2新产品设计开发需求的提出; 3.1.3新产品设计开发、客户端文件和资料的提供; 3.1.4?产品确认阶段,送样予客户承认并追踪确认问题及结果。 3.2技术部设计课 3.2.1负责产品和模具图纸设计工作。 3.2.2负责设计和开发工作的策划,主导评审、验证及出样的最终判定。3.2.3制作相应技术文件,标准。 依期完成设计和开发工作。 3.3技术部生技课 3.3.1?负责产品试样,试产所需夹治检具设计,制作。 3.3.2协助新产品样品试做。

3.3.3负责试产过程跟进,问题点汇总。 3.4技术部工模课:负责模具制作,维修,修改及试模确认。 3.5采购课:负责外发加工及物料的采购与进度跟进。 3.6PMC:负责试产物料之备料及试产,量产计划之排期。 3.7注塑课,冲压课:负责零件试模,试产,打样,模具报修。 3.8制造课:负责产品组装及人员安排。 3.9品质部:负责产品性能检验测试。 3.10?文控:负责相关工程资料新版发行,旧版回收。 4.定义: 4.1设计:参考相关资料,样品或概念,将产品的计划,设想,通过电脑软 件转化为视觉形式传达出来的过程。 4.2开发:实现设计结果,使之形成实物产品的过程。 4.3评审:为确定产品开发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评议和审查活动。 4.4验证:通过客观的测量,测试,分析,对产品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认定过程和结果,对产品进行耐久性测 试以确认产品是否达到规格要求。

模具设计开发程序

模具设计开发程序

————————————————————————————————作者:————————————————————————————————日期:

XXXX(苏州)有限公司 品质程序书 文件编号: 文件名称:模具设计开发管制程序 核准: 核准日期: 制作单位:厂务部 审核: 制作者: 制作日期: 变更日期: 版本识别:第1版,第1次

XXXX (苏州)有限公司 品质程序书 文件编号: 版本识别:第1版,第1次 文件名称:模具设计开发管制—流程图 保存期限:三年 页 次:第1/10 页 流 程 图 说明 单位 使 用表单 NG 设计接获RD 所传之3D/2D 产品图 由RD 主导会同厂务部/制一( 制二部)进行开模检讨 厂务设计课负责工程师进行结构分析并绘制组立图 由设计课将模具組立图交于研发部/制一部( 制二部)进行图面确认 设计人员依据检讨结论及組立图面进行细部设计 由设计课负责召集制造部门进行模具加工检讨 由设计课主管负责对图面进行审核后发行 制造部门进行加工作业 已完成模具由生管课负责联络制一部进行试模事宜 试模OK 由工程课负责安排模具量产移交事项 研发部 工程课 设计课 生管课 研发部 厂务部 制一部 ( 制二部) 设计课 设计课 研发部 制一部 ( 制二部) 设计课 设计课 制造课 图管中心 生管课 制造课 生管课 制一部 ( 制二部) 工程课 制一部 无 模具制作规格书 模具开发前设计参数输入 表(合审单) 无 模具組立图 3D 加工图 2D 加工图 会议记录 图面发行记录表 模具材料BOM 表 无 试模报告 新模具交付量产验收记录 表 NG 工程接获合审单通 知设计,生管 开模检讨 结构分析組立图设计图面 设计图图面审核/发行 模具移交 生产作业 设计变更 程序 试模确认

模具设计流程详细讲解

模具设计流程详解 在成为公司的模具设计学徒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 要了解本部门的工作流程,同时把部门其他同事出的图纸仔细阅读,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出的图都表达了一些什么内容。先是模仿,再是理解。要主动问同事,不要怕吃闭门羹,因为有的人不一定肯教,他可能觉得没有教你的必要,但是你不问,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人会主动去教你东西。当有帮其他同事出散件图的机会的时候更加应该抓住机会向其 请教,他让你出散件图 一是给你练手的机会,二是减轻他的工作。当然最开始肯定是一些相对简单且不是很重要的零件,不要害怕出错。 现在说UG转图,以UG6.0为例,其他版本大同小异。接到任务,如果有比较多的零件,先将每个零件分好层,一个零件一个层。比如有10个零件,你分别将其放入1~10层,UG层的名字为1~256阿拉伯数字。再进入制图模式,默认快捷键crtl+shift+d。投影前设置好视图首选项,将线形以及虚实线以及光顺线的颜色设置好。再新建图纸(new sheet),弹出的对话框,可以设置图纸的大小,有标准图纸尺寸可以选择,也可以自定义尺寸大小。接下来是图纸名称,

默认即可。图纸单位,默认是毫米;最下面是投影角法,根据公司标准选择,一般情况下应当为第三视角,这些属性设置一次后,以后可以不需要再次设置,当然图纸大小可能会在有所差异。图纸大小的更改也可以在任何时候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调整,如果仅仅是想将图从3D里面转成CAD格式的话,是不需要讲究太多东西的。 现在转第一个零件,将其他层关闭,只显示要转图的那个零件,点“基本视图”图标按钮,投影三视图,一般是俯视图、主视图、右视图或者左视图这三个视图,虚线显示出来。再投影一个3D斜轴测图,可以让钳工看到这个零件加工出来大概是什么外形。第一个零件的视图投影完毕后转下一个,打开层管理器(CRTL+L)将上一个零件所在的层关闭,将下一个零件所在的层设置可见属性。同样进行投影操作依次完毕后,依次点菜单“文件”——“导出”——“2D转换”,进入2D转换设置弹出的对话框,转换的格式一般选dwg格式,文件的保存路径自行选定,设置妥当后一路确定就可以了。在进行转图操作的时候,很多初学的盆友很容易错误地进入菜单“文件”——“导出”——“DXF/DWG……”进行转图操作,结果每次发现导出来的是一个3D视图。

模具设计开发管理程序

字体大小:大- 中- 小rongli发表于09-08-19 12:00 阅读(1338) 评论(2)分类: 1.0目的 确保公司模具设计品质,产品顺利量产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自制模具设计、制作 3.0职责: 工程系:负责模具设计,工装夹具的设计,绘制模具设计图纸,产品图纸及模具材料的申购及设计输出表单填写。 工模系:工模系负责模具材料的检查及模具制作及相关制作过程记录填写。 采购:负责模具材料的购买及外发加工。 4.0作业内容 4.1设计要求评审 4.1.1模具正式设计指令由业务以《样品制作联络单》形式通知模具开 发课,品管课等相关职能部门. 4.1.2工程系组织相关技术人员,业务人员根据客户提供部品图纸或电子 档及样件,对产品的公差、结构、加工工艺等进行评审,若不清 楚或有异议地方需与客户沟通。必要时,可向客户了解该部品的 用途及特殊特性。并将评审结果记录于《新产品可行性评估报告》 中,评审内容需含概模具设计的相关要求。 4.2模具图纸设计 4.2.1模具开发课长安排设计人员负责设计冲压工序图。设计应考虑不 同设计部份的功能,结构的衔接与配合,在零件的选用原则上, 以标准件或已使用过没有问题的零部件为优先考虑,模具设计寿 命及精度按客户图纸及相关订单量信息实施。 4.2.2设计员根据冲压工序安排,条料和工件定位方式确定,卸料和出 件的方式确定等设计模具结构排样图,并交由工程课长审核工序 排样,模具结构可行性,合格后方可正式进行模具设计,否则重 新排样直至OK。必要时将排样图提交客户批准。 4.2.3进行冲压模具设计及制作时要根据已有的生产条件,综合考虑影 响生产顺利进行的各方面因素,合理安排零件的生产工序,优化 确定各工艺参数的大小和变化范围,合理设计模具结构,正确选 择模具加工方法,选用机床设备等,使零件的整个生产达到优质、 高产、低耗、安全的目的。

模具制造过程管理程序

模具制造过程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了使本公司所有模具能有计划,按秩序的进行,确保模具质量与客户交期,特制定此制度。 2.适用范围 公司内部所有模具制造过程:包括采购、加工、组立、试模和品管检测计划进度管控。3.定义 3.1各部门以接受到设计图纸,工艺卡开始为制造过程。 3.2 模具制造过程包括:采购购料,制造一部加工,制造二部组装调试,品质检查,PMC 进度管理。 4.职责与权限 4.1 PMC职责 PMC按照《冲压模具制作确认传达书》《生产指令书》《冲压件需求单》安排各相关部门进行检讨,制定出时间然后根据检讨时间制定出公司《冲压模具制作计划排程》并下发到各个部门,开始设计。 客户确认后根据实际情况(客户还是自己延误)重新制定制造排程计划,各部门按照此计划开始运行,PMC负责监督汇报各部门计划达成状况。遇到未达成计划PMC有权力召集各部门检讨及提出处罚。对于严重延误直接上报总经理。(此流程也使用与产品设变) 4.2生产计划实施 4.2.1设计部依据《冲压模具制作计划排程、制作确认传达书》中所拟定的工作进度,进行模具设计作业,内部结构确认后第一时间先排出《海益五金模具物料清单》时间给采购部,优先购料。 4.2.2采购计划的实施 采购按照设计部排出的《五金模具物料清单》和零、配件加工图并依据《模具制作计划排程生产指令表》进行采购作业。采购必须与供应商确认交期满足《模具制作计划排程生产指令表》上规定的时间。遇到未达成或达成不了情况,召集汇报公司总经办商讨,重新制定解决方案来确保纳期。 4.2.3加工部门加工计划实施 4.2.3.1 CNC加工:按照工件流程(图纸上附有工艺说明) 4.2.3.1.1 CNC加工部接到制二部加工物料及盖有生管章加工工艺图纸转到制一部CNC 加工区。4.2.3.1.2制一部CNC编程员按照工件工艺图纸,从设计部共用文件夹tooling 里调取与图纸日期相同模号,相同编码进行编制,按照《编程标准文件》进行操作。 4.2.3.1.3 编程员确认2D与3D无误时,编制程式,出示程式单把电子档程式放入制 一部程式文件来保存。 4.2.3.1.4 CNC操机班长及操面员按照纸及程式单,在加工区,找对应工件按照《上 机前准备工作表》来进行检查,装备。 4.2.3.1.5 操机人员根据加工内容工件设定装夹,机台机动加工,按照编程《刀具进 给标准表》加工。工件加完后根据《自检条例表》进行自检,确认无误后下机,放到 已加工好区域。 4.2.3.2线切割加工:按照工件工艺图纸及图档加工。 4.2.3.2.1 (慢走丝、中走丝)线割部,接到制二部加工物料及附有盖有生管章《受 控章》加工工艺图纸转到制一部线割加工区。注:所有上工序转下工序都要有《转序单》 4.2.3.2.2 制一部线割部按照工件工艺图纸,从设计部共用tooling文件夹里调取相 对应模号、编号、日期2D图确认进行编制程序。 4.2.3.2.3 线割部操作人员,工件自编程序自操作,程序编好,根据工件排好相应机台,上机前按照《线割上机前准备工作表》操作上机。 4.2.3.2.4 操机人员,根据加工内容设定装夹方法,按照图档要求进行加工,并结合《加工中注意事项表》进行操作。

模具开发流程

模具设计开发流程 设计输入阶段: 1. 设计人员接收《模具设计任务书》和相关技术资料后, 应认真消化产品图纸或样品,有疑问(例如图纸漏尺 寸、尺寸封闭、尺寸不清晰、图纸与样品不符、产品技 术要求不清楚、产品材料及性能不清楚、成型工艺有问 题等)应及时与输入方联系、解决; 2. 按照《设计信息检查清单》对输入方传递的顾客技术要 求逐项进行检查,确保模具设计所需的资料是齐全的, 要求是明确的。例如用户提供的机床设备资料是否完整 清楚,如有不清楚,应及时与输入方联系、解决; 设计方案阶段: 1. 在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完全清楚的前提下仔细分析产品成 型工艺,并综合考虑产量、周期、成本等因素进行方案 设计; 2. 首先确定产品设计基准尺寸,计算展开尺寸或毛坯尺 寸,确定模具设计基准尺寸,交审核人员校对确认后方 能进行后续设计。设计人员同时提供必要的资料(包含 《技术协议》或《模具设计制造申请单》、产品图、样 品、顾客技术方面传真、计算公式、计算过程等)供审 核人员参考; 3. 初步确定排样方案,并同时设计模具结构,审核人员参 与排样及结构方案的确定,设计人员对比1-3个方案的优 缺点,做出简要的文字说明,指明参考的模具名称或编 号(已经批量验证过的),形成评审方案。 4. 设计人员运用FMEA工具对其推荐的成型方案进行分析, 列出影响程度最严重的几种失效模式进行重点控制。 设计方案评审:

1. 设计人员准备好评审方案后,提出方案评审申请,设计 主管根据情况安排评审,设计人员在评审前填好设计评 审记录中的设计意见,等待评审; 2. 在评审时提供必要的资料(包含《技术协议》或《模具 设计制造申请单》、产品图、样品、顾客技术方面传 真、计算公式、计算过程、评审方案、收缩系数、参考 模具图、DFMEA报告等); 3. 评审时先由设计人员介绍评审方案并提出模具设计难 点,设计、评审人员应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最终由评 审主任委员填写评审意见并得出评审结论,形成《模具 设计评审报告》。一经确定,设计人员应严格按评审结 论进行设计,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发现有不妥之处,应及 时提出讨论并确认,必要时安排再次评审。 设计阶段: 1. 设计人员根据评审结论进行排样图或方案及模具装配图 的修改,审核人员应随时在计算机上检查,修改完成 时,应对排样图或方案及模具装配图进行审核; 2. 从装配图上分解零件,进行零件设计,审核人员也应随 时检查其细节设计是否恰当; 3. 零件设计完成后,审核人员应在计算机上对照设计基 准、排样图或方案及装配图进行零件的审核,不恰当处 应及时修改,如有分歧可提出会议评审。 设计输出阶段: 1. 经过计算机上审核后,设计人员打印并整理模具图纸, 编制零件加工工艺; 2. 审核人员按照《级进模设计输出评审报告》或《型腔模 设计输出评审报告》中规定的项目逐一检查,如实填写 意见,并签名确认;

设计开发管理程序

QG B3100GQAQ(2011)374 QG205200-2011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企业标准 QG205200-2011 代替QG205200-2010 设计开发管理程序 (试行) (Global Transmission Development Process) 2011-08-15发布 2011-09-01实施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发 布

QG205200-2011 前言 本标准依据QG000101《管理标准编写规则》、及QG500001《质量手册》和ISO/TS16949:2002《质 量管理体系—汽车行业生产件与相关服务件的组织实施ISO9001:2000的特别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B、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标准化室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设计工程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华、陆明。 √GF2011-04唐华11.06.01王惠忠11.07.10叶崇平11.08.16 杨春保11.08.18 3 √CF2010-02 陆明10.05.17唐宝忠10.05.21叶崇平10.05.28 汪磊10.06.02 2 √GF08-08陆明08.09.16唐宝忠08.09.24叶维芳08.10.28 杨春保08.10.30 1 √GF08-04陆明08.06.01王惠忠08.06.13陈勇08.06.18 金游08.06.19 序号制 定 修 订 确 认 更 改 通知书 编号 编制 或更改日期校核日期审定日期批准日期编制方式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履历

模具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模具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1.目的 对模具设计和开发的过程有效控制,确保模具按计划完成,能批量生产合格的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新模具设计和开发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包括按客户模具开模,试模及生产中的模具修改。 3.职责 3.1销售部:负责公司内外有关模具、产品的信息和资料的沟通与联络. 3.2生产部:负责模具设计、制造、试模的时间计划的下达及跟进;采购部负责模具产品所需物料的采购。 3.3技术部:负责模具设计和开发过程的实施、控制和督导。模具、产品的技术研讨,模具设计,并组织模具设计和开发的验证(试模)及参与处理各类品质和技术问题;模具制造班负责模具的制作、组装、调试及维修。 3.4质检部:负责模具和样品的检测及各类品质问题的跟进处理. 4.程序 4.1生产部下发《模具制造通知单》及《模具开发计划书》到技术部设计员附全部设计技术资料 4.2模具设计输入评审。 4.2.1产品成型生产的要求与性能. 4.2.1.1产品成型生产的要求与性能. 4.2.1.2模具结构、用料要求;以前类似模具设计的适用信息。 4.2.1.3模具、产品的验收、检测标准以及其他特性要求,包括:安全、包装、运输、贮存、维护及环境等。

4.2.2设计和开发的输入应有形成文件《模具定制要求》、《模具设计制造要求》及其他相关要求资料。 4.2.3技术部经理组织设计开发人员和相关部门对输入资料进行评审,并在《模具设计输入评审项目》中记录找出和解决存在问题,确保设计和开发任务的完成。 4.3设计输入评审出的问题,销售部负责与客户沟通协商解决,并反馈给技术部设计,必要时修改设计要求资料及文件。 4.4技术部设计制订出《模具设计日程表》,详细规划出设计各阶段完成工作内容及时间。 4.5模具设计师最初要绘制产品图(针对以样板和3D为依据的模具)、排位图或结构草图要经技术部经理审核批准。必要时经客户确认后才能订购物料。 4.6模具结构的设计. 4.7绘制零件图和总装图(2D,3D). 4.8模具设计输出评审:按实际需要可分适当阶段对单张图纸甚至整套评审,最后填写《模具设计输出评审项目》,详细记录设计可行性与存在问题,并加以改善对策。涉及改模按 5.13项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4.9模具设计输出资料包括模具总装图、部件图、零件图及《模具零件/物料清单》,其下发按《生产图纸管理办法》。 4.10 生产部采购组按《请购单》采购物料。技术部整理出《模具零件/物料清单》给财务部、生产部采购组和仓库各式各一份。 4.11模具零件制造参照《零、配件制程作业流程》。 4.12模具设计和开发的验证见《试模送样流程》和《修改模具控制程序》。 4.13客户验证及确认(具体参照《模具验收管制办法》). 4.14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模具设计完整流程

设计事例研究 一.设计准备 1.必需的图纸、金型仕样书的内容等的确认: 在正式的金型设计之前,下列图纸或文件通常要具备: ①部品图;②金型设计制作仕样书;③设计制作契约书;④其他 并且要对上述资料完全理解,不明确处要得到客户的确认。 2.把握图面的概要 部品图决定了金型设计的最终目的,必须透彻地理解。日本客户提供的部品图是按照JIS 制图规定采用三角法绘制的,通常由以下部分构成: 正面图、平面图、侧面图、断面图、详细图、参考图、注记、公差一览、仕上记号一览、标题栏、其他 在视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①公差要求较严格处;②对金型构造有影响的部位; ②现有图面无法理解的部分;④注记中特别突出的事项 ⑤特殊的材料和热处理要求;⑥部品壁厚较薄处(t<0.6mm) ⑦部品壁厚较厚处;⑧外观上有无特别仕样要求 ⑨三维曲面部分;⑩设计者、日期、纳期、价格等 3.部品立体形状的理解 部品图是二维绘制的,要通过视图转换成设计者头脑中的三维形状,而手绘立体图对此很有帮助。 准备好纸和铅笔。 首先绘制出制品的大致外形轮廓,然后再根据自己对部品图的理解,绘制出部品各部位的断面图。 上述这些对将来分型面的确定、入子的分割非常重要。如果条件允许,使用粘土等辅助物来帮助理解会更好。 4.标题栏的检讨 部品图的标题栏一般注明了图面中的公差、部品的材料等一些内容,必须要认真研读。 ①部品名;②图名;③图番;④材质(包括收缩率);⑤仕样,指材质的详细仕样,如生产厂家、商品名、树脂代号;⑥尺度;⑦设计者;⑧变更栏; 5.注记部分的检讨 ⑴浇口种类、位置、数量 如无特殊要求,则金型设计者在自行决定后需征得客户的同意。 ⑵入子分割线的要求 由于入子分隔线会在制品表面形成接痕,影响外观,尤其对折叠部位有害,所以设计者应遵守部品图的规定。 ⑶成型品表面划伤等缺陷的规定 金型设计者应避免可能发生上述缺陷的金型结构设计。 ⑷未注公差的要求。 ⑸成型品形状及尺寸上的变更需征得客户的同意,作为金型设计者来说,不可自行决断。 ⑹主视图的检讨 主视图是图面中尺寸较集中的地方,确认两侧公差及片侧公差,并标记其中较严格者。 ⑺其他各视图的检讨。方法同上 ⑻必要型缔力的检讨 熔融树脂在注射时,会在金型分型面上产生一个相当大的注射压力。如注射机最大型缔力

模具设计开发流程管理【项目】

模具设计开发流程与指导规范 设计输入阶段: 1.设计人员接收《模具设计任务书》和相关技术资料后,应认真消化 产品图纸或样品,有疑问(例如图纸漏尺寸、尺寸封闭、尺寸不清 晰、图纸与样品不符、产品技术要求不清楚、产品材料及性能不清 楚、成型工艺有问题等)应及时与输入方联系、解决; 2.按照《设计信息检查清单》对输入方传递的顾客技术要求逐项进行 检查,确保模具设计所需的资料是齐全的,要求是明确的。例如用 户提供的机床设备资料是否完整清楚,如有不清楚,应及时与输入 方联系、解决; 设计方案阶段: 1.在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完全清楚的前提下仔细分析产品成型工艺,并 综合考虑产量、周期、成本等因素进行方案设计; 2.首先确定产品设计基准尺寸,计算展开尺寸或毛坯尺寸,确定模具 设计基准尺寸,交审核人员校对确认后方能进行后续设计。设计人 员同时提供必要的资料(包含《技术协议》或《模具设计制造申请 单》、产品图、样品、顾客技术方面传真、计算公式、计算过程等) 供审核人员参考; 3.初步确定排样方案,并同时设计模具结构,审核人员参与排样及结 构方案的确定,设计人员对比1-3个方案的优缺点,做出简要的文 字说明,指明参考的模具名称或编号(已经批量验证过的),形成评 审方案。 4.设计人员运用工具对其推荐的成型方案进行分析,列出影响程度最 严重的几种失效模式进行重点控制。 设计方案评审: 1.设计人员准备好评审方案后,提出方案评审申请,设计主管根据情 况安排评审,设计人员在评审前填好设计评审记录中的设计意见, 等待评审; 2.在评审时提供必要的资料(包含《技术协议》或《模具设计制造申

请单》、产品图、样品、顾客技术方面传真、计算公式、计算过程、 评审方案、收缩系数、参考模具图、报告等); 3.评审时先由设计人员介绍评审方案并提出模具设计难点,设计、评 审人员应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最终由评审主任委员填写评审意见 并得出评审结论,形成《模具设计评审报告》。一经确定,设计人员 应严格按评审结论进行设计,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发现有不妥之处, 应及时提出讨论并确认,必要时安排再次评审。 设计阶段: 1.设计人员根据评审结论进行排样图或方案及模具装配图的修改,审 核人员应随时在计算机上检查,修改完成时,应对排样图或方案及 模具装配图进行审核; 2.从装配图上分解零件,进行零件设计,审核人员也应随时检查其细 节设计是否恰当; 3.零件设计完成后,审核人员应在计算机上对照设计基准、排样图或 方案及装配图进行零件的审核,不恰当处应及时修改,如有分歧可 提出会议评审。 设计输出阶段: 1.经过计算机上审核后,设计人员打印并整理模具图纸,编制零件加 工工艺; 2.审核人员按照《级进模设计输出评审报告》或《型腔模设计输出评 审报告》中规定的项目逐一检查,如实填写意见,并签名确认; 3.设计人员按审核意见将不恰当处及时修改,改后由审核人员进行再 次检查,直到无异议为止,如有分歧可提出评审; 4.经审核并完善后的图纸提交设计主管进行标准化检查,设计主管对 照《级进模设计输出评审报告》或《型腔模设计输出评审报告》中 规定的标准化项目进行检查,如实填写意见,并签名确认; 5.设计人员按设计主管意见将不恰当处及时修改,改后由设计主管进 行再次检查,如有分歧可提出会议评审;审核和标准化进行完成后 由工程部长进行批准。然后提交总工艺师、总装工艺师中的一人或

模具开发管理程序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s://www.doczj.com/doc/5e990174.html, 好好学习社区 模具开发管理程序 1.0 目的: 为确保本公司模具开发作业能够顺利达成满足客户的质量,交期,成本及效率要求,特制订本开发管理程序。 2.0 适用范围: 2.1 适用于本公司新业务中心冲压模具和塑胶模具开发,也适用治具及样品制作开发活动的管理。 2.2 适用于为本公司提供冲压模具和塑胶模具开发的外协供应商的选择、监控、评价的管理。 3.0 职责、权限: 3.1 销售部:开发客户承接业务订单,确认客户产品相关图纸、技术规范、交货计划等要求 的信息,组织模具开发部、品质部、采购部、生产部等相关部门召开立项会议,相关部门对客户产品进行全方位可行性评估确认,并下发《模具开发任务书》及制定相关项目进度计划。 3.2 模具开发部:根据销售部下发的《模具开发任务书》和相关项目进度计划,及时制定 模具开发计划并对模具进行评估报价后下发有关部门,并负责进度管控和协调;根据 客户产品相关图纸、技术规范的要求,负责设计模具或协助采购部门开发模具外协供应商,并在制造及试模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 协助试模,对试模样品进行评估;最终按《模具开发任务书》的要求对模具进行确认验收。 3.3 品管部:采购材料来料验收,模具零件检测,模具试模后产品品质检测,相关技术文件资料归档管理。 3.4 采购部:负责模具材料、试模材料的采购以及开发模具外协供应商,并负责与外协模具 供应商沟通,对外协模具供应商进行选择、监控、组织有关部门对供方进行评价考核。 3.5 生产部:协助模具开发部试模并对试模结果作好记录。 4.0 特殊用语定义: 本程序引用ISO/TS16949:2009标准中的有关定义。 5.0 程序:

模具设计的一般流程

.模具设计 ———成品篇 1 利用Pro/E 进行模具设计的一般流程 2 成品检查及处理 2.1 肉厚检查 对于塑料模来说,肉厚不均会严重影响到最终的射出成型。因此,拿到一个成品,我们最先要做的是肉厚检查。对于有肉厚不均的现象成品检查及处理 利用Pro/E 拆模 倒钩处理 模仁处理 滑块 斜梢 入子 顶针 肉厚检查 脱模角检查 缩水处理

要及早通知客户, 以及时寻求解决方案。 进行成品肉厚分析的方法: Pro/E main menu → Analysis → Model Analysis 弹出如图2-1所示对话框:(右图为选取Slices 后的对话框) 图2-1 1)选取Thickness: 选择分析类型 分析指定面厚度 层状显示厚度 选取Mold 分析結果 显示所有结果 清除显示 保存分析结果 显示分析信息 设定最大厚度 设定最小厚度 选取方向平面 设定层间距 设定层数

2)选择Slices 在Slices Offset中输入10 3)根据成品要求及塑料特性输入最大肉厚(本例为2.4)与最小肉厚(1.8) 4)选取起始位置点与终止位置点 5)选择方向平面,点取Compute 分析结果中红色圈内表示肉厚过厚,蓝色圈内表示肉厚过薄,即在允许的肉厚范围之外。点Show all , Pro/E将显示图标结果; 点Clear,将清除图标结果显示;可以用Info来查看相关文字信息。本例分析 结果如图2-2所示: 图2-2 2.2 脱模角检查 为了保证成品的顺利脱出,使模具开模时不至于有粘模现象,需要在平行于开模方向的壁上有一定的脱模角度。

进行脱模角检查的方法: Pro/E main menu: → Analysis → Surface Analysis 弹出如图2-3所示对话框: 图2-3 点取Display 后出现对话框如图2-4所示: 选择分析类型 选择分析对象 选择中性面 选择脱模方向 最大脱模角 要检查脱模角的方向 显示方式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YT/CX-13-2017 1目的 对设计和开发全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设计产品的质量满足客户和有关标准、法规的要求。 2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设计和开发的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及更改的控制要求。本程序适用本公司各类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包括产品的重大技术改进。 3 职责 3.1总经理负责批准设计项目,设计和开发过程评审、验证、确认结果的审批。 3.2 技术质量部负责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并负责设计开发过程的相关记录的归档和保存。 3.3 供销部销售负责提供市场调研报告,提出对新产品的设想与要求,并负责新产品的试用安排。 3.4 供销部采购负责样品及试制所需零部件的采购。 3.5 生产部负责批量试制(试产)的安排。 3.6 检验部负责产品鉴定报告的编制,样品及试制产品的检测。 3.7 相关部门负责各自范围内的配合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设计和开发的工作流程见附图。 4.2 设计、开发的策划及输入 4.2.1立项的依据、设计和开发的项目来源于以下方面: 4.2.1.1与顾客签订的特殊合同或技术协议。 4.2.1.2市场调研和分析。 4.2.2 由总经理根据策划的结果及合同评审的结果向研发部下达《设计开发任务书》。 4.2.3技术质量部根据《设计开发任务书》和上立项依据,组织编制《设计和开发计划书》,计划应经过评审组审议后报总经理批准。内容包括: (1)设计开发输入、输出、评审、样品制作、设计验证、设计确认等各阶段的划分和主要工作内容。

(2)各阶段的人员职责分工、进度要求、信息传递和联络方式。 (3)需要增加或调整的资源(如仪器、设备、人员等)。 (4)产品功能、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及主要零部件结构要求等。 (5)适用的相关标准、法律法规、顾客的特殊需求等。 (6)以前类似设计的有关要求,及设计开发所必须的其它要求,如环境、安全、寿命、经济性等要求。 4.2.4由技术质量部负责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列出《设计开发输入清单》,内容包括: (1)顾客的要求(合同评审),如:产品功能和性能要求、技术协议、,特殊特性、标识和包装。 (2)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国际或国家标准,行业规范。 (3)信息的利用,如以往设计项目、竞争对手分析、供方反馈、内部输入、外部数据及其他相关来源获得的信息。 (4)设计目标,如:产品质量、寿命、可靠性、耐久性、可维修性、时间性和成本的目标。 (5)顾客指定的特殊特性要求。 (6)先期策划产生的记录。 4.2.5由技术质量部组织相关部门对《设计和开发计划书》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填写在《设计评审报告》内,并送总经理审批。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改正。 4.3设计和开发工作的输出 设计和开发输出的文件,能够提供给采购和生产作为控制的依据,应经总经理批准后,方能下发执行。由技术质量部负责确定设计和开发工作的输出,列出《设计开发输出清单》,发出的文件根据需要有下列几种: (1)产品图纸或样品(机)及技术条件; (2)原材料、设备、仪器及配套明细表; (3)技术标准和检验标准,产品使用说明书; (4)工艺规程和图纸; (5)有关产品安全性和正常使用的产品特性。 4.4设计和开发评审 4.4.1 技术质量部根据策划的安排,按设计评审阶段要求,可组织相关部门的代表(必要时可包括有关的专家、外部机构代表、客户代表),对设计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进行正式的、综合性的、系统的检查评审,以发现和协商解决设计缺陷和不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