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XML的异构数据交换技术的研究

基于XML的异构数据交换技术的研究

基于XML的异构数据交换技术的研究
基于XML的异构数据交换技术的研究

3 2010204206收到,2010206223改回

33 李 沐,女,1985年生,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人工智能。

文章编号:100325850(2010)0820037204

基于X ML 的异构数据交换技术的研究

Research on Heterogeneous Da ta Exchange ba sed on X ML

李 沐 谢红薇

(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太原 030024)

【摘 要】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政府的各个部门间需要交换的数据日益繁重,因此,基于电子政务的异构数据交换技术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论文提出了基于XM L 的异构数据交换技术,使用XM L 可以将来自异构系统的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很容易的集成在一起,应用软件可以在中间层的服务器上对后台数据库的数据进行集成,然后以XM L 格式发送给客户端或其他服务器。客户端在接收到数据以后,可以使用本地软件来解析数据,并对数据作进一步处理,这样就能有效地解决网络中日益繁重的异构数据交换问题。【关键词】XM L ,数据交换,异构系统

中图分类号:T P 3111138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 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 ent of e 2governm ent ,data w h ich needs to be exchanged betw een vari ous governm ent departm ents is becom ing heavier 1T herefo re ,the research based on data exchange of e 2governm ent system s in heterogeneous system s is particularly i m po rtant 1U se the X M L can integrate the data from different data sources very easy 1A pp licati on softw are can integrate data from back 2end database server in the m iddle level ,and then ,send data to the client o r o ther servers in X M L fo r m at 1T he local softw are can parse the received data ,and use the data fo r further p rocessing 1T h is can so lve the increasingly seri ous p roblem of heterogeneous data exchange in the netw o rk 1KEYWOR D S X M L ,data exchange ,heterogeneous system s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府的各个部门都建立了基于各种数据库的信息管理系统,由于建设初期各种资源和技术的限制,各个部门采用的网络环境、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都有所差异,因此数据共享比较困难,形成了众多信息孤岛。然而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各部门之间需要交换的数据日益繁重,异构系统数据交换技术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异构系统的异构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网络环境的异构:网络的拓扑结构、通信协议的异构等;②操作系统的异构:操作系统可以是L inux 、U n ix 、W indow s 等;③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异构:可以是数据模型相同厂商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如SQL Server 、O racle 、DB 2等,它们都是关系数据库,但数据的存储模式不同,数据处理语言也不同;也可以是数据模型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如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以及面向对象模型等。目前,政府部门的数据异构主要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异构,因此异构交换技术主要实现的是异构数据库系统间的数据交换。

目前常见的异构数据交换技术可以分为电子数据交换(ED I )方式、中间数据库法、中介层方式、数据仓库方式、中间数据方式等几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1]。本文提出一种理想的基于XM L 技术的异构系统数据交换技术,此技术是通过数据交换中间件实现的,它可

以处理日益繁多的电子政务需要交换的数据。由于XM L 文档本身是纯文本格式的,良好的数据存储格式使得XM L 文档能方便有效的在网络中传输,而且XM L 采用结构化的方式来组织数据,使数据具有统一的格式,方便其他应用程序对数据做进一步处理,因此,XM L 是目前最好的数据交换的标准。

1 XM L 技术的优势

XM L 是Ex ten sib le M arkup L anguage 的缩写,意为可扩展置标语言,用于置标电子文档,使其数据具

有结构化的格式[3]。XM L 作为SG M L 的一个子集,保留了SG M L 的强大功能,降低了SG M L 的复杂性,使其具有强大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在各种应用中XM L 都有一定的优点,如:①由于XM L 本身是纯文本格式的,可以很轻松的实现数据在W eb 上发布,而且描述的数据具有统一的格式,其他程序可以对数据作进一步处理,有利于开发灵活的W eb 应用程序;②XM L 采用结构化的方式描述的是数据的本身,数据的显示要使用CSS 和XSL 以及XSL T 来控制,这样用户可以使用丰富的样式来显示数据;③使用XM L 可以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很容易的集成在一起,应用软件可以在中间层的服务器上对后台数据库的数据进行集成,然后以XM L 格式发送给客户端或其他服务器,

接收到数据以后可以使用本地的软件来解析数据,并对数据作进一步处理,XM L 文档的DOM 模型允许使用脚本或其他程序设计语言来处理文档中的数据,使数据的转换具有了灵活性,这样有利于解决网络中日益繁重的异构数据交换问题。本文就是利用XM L 的这些特性来实现异构数据交换的。

2 基于XM L 的异构数据交换的总体过程

由于系统的异构性,需要交换的数据具有多个数据源,不同数据源的数据模式可能不同,导致源数据和目标数据在结构上存在差异。在进行数据交换时,首先必须将数据模以统一的XM L 格式来描述,这就需要使用XM L 的D TD 或XM L Schem a 来定义文档的结构,D TD 定义XM L 文档的基本结构,但不涉及到任何有关的实际数据,通过定义适当的D TD 将源数据库中的数据转换成XM L 文档,然后使用DOM 技术来解析XM L 文档,这样就可以将XM L 文档中的数据存入目标数据库,从而实现了异构数据的交换。由于D TD 文档定义的数据结构与源数据库中得数据结构保持一致,这样保证了生成的XM L 文档与源数据库中数据的保持一致。

其总体交换过程如图1所示

3 数据库数据与XM L 文档的映射原理

在XM L 数据和数据库之间转换时,需要考虑许

多问题,XM L 不支持任何有实际意义的数据模型,所有XM L 文档中的数据都会被当成纯文本处理。通常数据转换中间件需要把XM L 文档中的纯文本转换成数据库的数据类型,或把数据库的数据类型转换为纯文本的XM L 格式。在XM L 文档结构和数据库模式结构之间进行相互映射,一般有两种映射方法:模板驱动映射与模型驱动映射。311 模板驱动映射

基于模板驱动的映射是一种浅层次的映射[4],是一种基于模板的D TD 到关系模式的转换算法,其转换比较简单,只要给出模板,就可以快速生成相应XM L 文档。基于模板的映射方法不用预定义XM L 数据与数据库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只是在XM L 文档中嵌入带参数的SQL 命令,这些模板中的命令由数据转换中间件来处理,在转换过程中被识别和执行,将执

行的结果替换到命令所在的位置上,从而生成XM L 文档。因为使用模板驱动映射在数据转换时需要生成大量合理的模板,所以系统要为用户提供生成模板的工具,以及相应的指令执行程序。其过程如图2所示

在下面的模板中,用SEL ECT 发文字号,发文机关标识,缓急时限,

标题FROM 公文< Select >

< 公文>

当数据转换中间件处理该文件时,每个SEL ECT 语句都会用数据库的查询结果来替换,从而形成XM L 文档,其转换结果是:

<公文>

查到的公文信息如下:< Intro ><发文字号>晋政发〔2010〕4号< 发文字号>

<发文机关标识>山西省人民政府文件< 发文机关标识>

<缓急时限>普件< 缓急时限>

<标题>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

发展的通知< 标题>

< 公文>

基于模板映射的优点是转换步骤简单,查询语言灵活性大,支持通过H T T P 的传递参数,允许嵌套查询,支持SEL ECT 语句的参数化,支持编程结构,如可以由程序构建loop 循环或if 判断等。目前大多数的数据库产品都属于模板映射,如SQL Server 、DB 2和O racle 等。缺点是模板驱动映射是以XM L 内嵌的SQL 执行的数据结果集为依据,不涉及数据库赖以存在的数据模型,它只能将关系数据库的数据转换为XM L 文档,并舍弃了关系模式的约束条件,所以也不支持反向的转换。312 模型驱动映射

模型驱动映射是一种深层次的映射,其原理是利用XM L 文档中的数据模型的结构显性或隐性地映射

成其他数据模型的结构。要实现数据库和XM L 文档

间的数据转换的关键是在数据库模式和XM L Schem as 或D TD 之间建立映射关系,用具体的模型来实现数据间的映射。通常关系数据库利用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数据库利用对象模型,而XM L 文档依赖的是Schem as 或D TD 。当数据从数据库转换成XM L 文档时,因为依照得是单个模型,通常需要结合XSL 来控制模板驱动,从而保证了系统的灵活性。

要实现关系数据库数据转换XM L 文档时,将层次结构的XM L 文档理解成一张二维表,直接与数据库中的关系表相对应,把表或查询结果的数据插入到XM L 文档的相应位置便可,相反把XM L 文档数据转换成数据库数据时,只要把内容插入到相应的二维表中即可。如果是把对象数据库中的数据转换为XM L 文档时,首先要将XM L 文档映射成同样具有层次结构的对象树(DOM ),然后将对象树映射到面向对象的数据库中,或通过“对象2关系技术”将对象树映射到关系数据库中,其过程如图3所示

基于模型驱动映射的XM L 文档中的数据视图通常包括两种模型:表模型映射和特定对象模型映射[5],当然也可能出现其他模型,如当XM L 文档采用I D 和

I DR EF 属性来表示一个指定的图形时,就不属于这两种模型了,不过由于大多数中间件不支持其他模型,所以目前基本上很少用其他模型。31211 表模型

基于表模型的映射是最简单的模型映射方法,它把XM L 的模型看成一个单独的表格或表格的集合,用根节点表示数据库,用根节点的直接子节点表示关系数据库中的表,用这些直接子节点的下一层节点代表数据库中关系表的值,也就是将表中每行中各属性值都映射成XM L 元素,这种方法可以很容易的从关系数据库中导出XM L 文档,也可以很容易的将XM L 文档存入关系数据库中。目前许多中间件软件在XM L 文档和关系数据库之间进行转换时都采用表模型。如下就是将数据库映射为XM L 文档的结构的例子:

…< co lum n 1>…< co lum n 2>

< row >< table 1>

< database >

其中,在单个表格的情况下“”并不出现。“tab le ”是当从数据库向XM L 转换数据时单一的结果集,或者也可以是当从XM L 向数据库转换时的一个单独的表格或可更新的视图。当来自数据库数据的数据需要多个结果集时,或者当数据存入数据库时表达成一系列表格的集合。基于表的映射要求转换生成的XM L 文档必须有一种特定的结构,数据的含义要从XM L 文档的语义中蕴含。因而它只适合于两个具有相同表结构据的数据库库之间的数据转换,当XM L 文件格式不符合的时候,基于表的映射就不再合适。

31212 特定数据对象模型

基于特定数据对象的映射方法是将数据库中的数据映射为一棵对象树,XM L 文档的层次结构也映射为树状结构,这时文档中的元素就是树的节点,然后将这对象转换到XM L 文档中或数据库中。这种模型不同于文档对象模型DOM ,DOM 是对文档本身进行建模,而特定对象模型是对数据建模。在特定对象模型中,元素类型通常对应对象,XM L 中的内容模型、属性和PCDA TA 则对应对象的属性。基于特定对象模型通常直接能映射成面向对象数据库或层次数据库,当需要与关系数据库进行映射时,可以利用传统的“对象—关系”映射技术来实现。其例子如图4所示

以上例子通过基于表的映射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

果,但是基于特定数据对象映射可以用于任何类型XM L文档的映射,更具有通用性。

基于模型映射转换的优点是有数据模型的支持,相对比较简单,可以实现XM L数据与数据库数据间的双向映射。缺点是XM L文档结构受数据模型的限制,不够灵活,不适用与嵌套层次比较深的XM L文档进行映射,也不能适用于多个对象集合的映射,映射的时候表的结构必须与对象结构一致,对结构不一致的数据表也很难映射,不能定制数据库数据与XM L的映射。

4 结束语

本文的出发点在于解决电子政务中异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问题,使用XM L来实现数据交换不仅满足了政府部门各个层面的数据共享交换需求,同时也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扩展性和兼容性,有效地解决了电子政务中信息孤岛问题。

参考文献

[1]刘 博.跨平台数据交换中间件技术研究[D].广州:

中山大学,2007.

[2]庄子明.基于X M L的数据库技术及应用[J].计算机

工程,2002,28(1):1192121.

[3]张晓晖译.Charles F.Go ldfarb,Paul P rescod著[M].

X M L H andbook,Fourth Editi on.北京:电子工业出

版社,2003.

[4]M ustafa A,A rtem C.Efficicnt Sehem a2based X M L2

to2R elati onal D ata M app ing[J].Info r m ati on

System s,2007(32):4582476.

[5]E lisa B,Barbara C.Integrating X M L and D atabases

[J].IEEE Internet Computing,2001,5(4):84288.

(上接第28页)

对于任意两个特征矩阵,Y i={Y(i)1,Y(i)2,…,Y(i)d}和Y j={Y(j)1,Y(j)2,…,Y(j)d},它们之间的距离定义为:

d(Y i,Y j)=∑d k=1(Y(i)k-Y(j)k)2=‖Y(i)-Y(j)‖(7)利用特征矩阵投影后得到M特征矩阵Y11,Y12,…,Y c N i,计算每类样本的类内平均距离:

d k=

2

N k(N k-1)

∑d(Y k i,Y k j),i=1,2,…,N k,j=1,

2,…,N k,i

d=

1

N k

∑d(Y,Y k j),j=1,2,…,N k(9)

若d≤d k,则判定给定的测试样本A属于第Ξk个类别的合法用户;否则为非法用户。

3 实 验

为验证本算法,实验中采用剑桥ORL人脸数据库,该数据库由英国剑桥大学的A T&T实验室采集,包括40人的每人10张人脸灰度图像,共计400张。每张图像的尺寸为112×92像素,包括表情变化,微小姿态变化,10%以内的尺度变化。比较充分地反应了同一个人不同人脸图像的变化和差异。将图像库中的人脸图像平均分为两组,其中200张为训练样本,另外200张为测试样本。实验中,人脸的识别过程所需的时间平均为015s,对于合法用户的识别率为90%,非法用户的识别率可达97%。

结果表明此方法对非法用户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并且识别时间较短,可以满足门禁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的要求。

4 结 论

由于将射频识别与人脸识别相结合,进行人脸图像的一对一比对,所以识别速度更快,合法用户与非法用户的识别率均较高,提高了身份验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智能门禁系统适用于高度机密性场所安全保护和高效率管理的需要,同时也适用于大规模用户进行快速、准确的身份鉴别的需要。

参考文献

[1]V i o la P,Jones M J.R ap id O bject D etecti on U sing a

Boo sted Cascade of Si m p le Features[C]

Internati 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 isi on and

Pattern R ecogniti on,2001207211.

[2]杜 平,张燕昆,刘重庆.基于广义对称变换的人脸检

测和面部特征提取[J].计算机仿真,2003(2):1172

119.

[3]Yang J,Zhang D V,Yang J Y.Tw o D i m ensi onal

PCA:A N ew A pp roach to A ppearance2based Face

R ep resentati on and R ecogniti on[J].IEEE T rans.

Pattern A nal.M ach ine Intell,2004,26(1):1312137. [4]N IST.A dvanced Encryp ti on Standard(A ES)[S].

Federal Info r m ati on P rocessing Standard,F IPS2197,

2001.

[5]何国辉,甘俊英.二维主元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研

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24):466724673.

ESK数据交换平台常见业务功能介绍V1.0

ESK数据交换平台常见业务功能介绍V1.0 一:数据库同步处理 现在的企业正在使用的软件,只要业务量大的,基本上都存在问题,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数据量大,使用报表分析的频率很高,造成数据库的压力太大,而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就是:将报表使用的数据库分开,然后将报表使用的数据库与正式的数据库自动同步,同步的方法有很多种,有的难有的易,ESK数据交换平台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很简单。 1):首先设置要同步的两个数据库,即设置两个数据源. 2):设置一个数据库模型,模型处理类要选表同步处理.你还可以设置同步的条件,比如从2011/01/01之后的数据才需要同步.为了进行自动增量同步,假如是从A库的A1表同步到B库的A1表,你需要将A1表增加一个时间戳字段. 3):设置一个JOB,并进行调度。让系统按照你的设置自动同步. 二:当作一个简单的ETL抽取工具 现在很多人都在讲数据仓库,多维分析,其实这是同一类型内的概念,BI之所以分析数据快,除了它特殊的存储格式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对一些关系型的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在不用数据仓库的情 如果我们能就上面的表格建立一个事实表,将每天产生的业务数据,按照某种条件汇总成一条insert,这就是一个进行预处理的过程.如果我们再对这个报表进行数据分析,性能是不是提高了很多.采用这种办法的软件很多,但大多要自已写代码单独进行抽取汇总,而使用ESK数据交换平台就很简单,设置多个数据库传输模型即可. 三:常见的数据导入处理 这种业务是很多的,比如: 1):软件实施前,需要将原来客户使用的系统导入到新的系统里面; 2):公司用了很多软件,但这些软件是数据是不相通的,需要将A软件的数据导到到B软件里面,常见的,业务系统导财务软件. 有的人说,这种情况我写sql也可以,是的,没错,有的情况是可以的,但有的情况使用工具确很简单,比如: 1):我要经常性的导入, 2);从A表到B表,它们的字段差别很大,B表的字段有的可能是固定值,有的是变量,有的是通过某种规则从别的表中取过来的另外一个值,有的数据 是汇总的. 四:与淘宝网,拍拍网的数据同步 现在是一个电子商务的时代,除了以前进行的线下业务之外,线上还有很多新的业务。分销零售行业,这种企业很多。比如我现在所处的鞋服行业,它的店铺就包含了实体店,淘宝店,拍拍店等.传统的行业管理软件基本上不能解决线上店的业务模式,比如(库存同步,分销订单同步),有的企业为了解决这种需求,一般有两种方案: A:买第三方软件 B:请原来的软件供应商进行二次开发 对于这两种方案都有弊端,对于A,成本高,可能还不支持多仓多店模式,对于B,成本高,时间是一个问题.ESK数据交换平台提供第三种方案,简单的设置一下接口模型,就可以让企业使用的软件和淘宝网,拍拍网进行数据传输.

LIS与HIS数据交换流程的研究

LIS与HIS数据交换流程的研究 唐慧李晓华张晓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计算机中心(430030 武汉) 【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医疗信息共享问题,提出制定数据交换流程的目标和原则,并经过调研总结出了三种LIS系统与HIS业务数据交换流程,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对比,制定出合理可靠的业务流程,实现异构系统的集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关键词】 异构系统集成;数据交换;数据交换流程;LIS Research on data communication flow between LIS and HIS TANG Hui , LI Xia-hua , ZHANG Xiao-xiang . Center of Computer ,Tongji Hospit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30,China 【Abstract】 Based on issues in medical information sharing during hospital’s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we proposed aims and principles of data communication flow. We also proposed three data communication flows between HIS and LIS, and obtained an applicable and reliable flow through comparison of work flow analysis, which enabled system integration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in heterogeneous system. 【Key Words】Heterogeneous system integration; Data communicate; Data communication flow; LIS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也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医院信息化正由单一的HIS 系统向医院信息系统(HIS)、检验科信息系统(LIS)、医学图像存储传输处理系统(PACS)等多系统异构集成过渡。 HIS系统侧重于医疗文书和收费,LIS和PACS则侧重在与医疗设备的通讯,完成检验数据和影像数据的传输、存储、统计和分析,近年来逐渐被广泛应用在医院的检验科和放射科。由于这些系统专业性强,功能复杂,早已不是单一开发商可解决的。不同厂商的产品在同一家医院的应用存在着集成问题,而且数据交换与共享也急待解决,系统衔接中合理的业务流程规划是提高诊疗效率降低医疗差错的有效保障。 实现异构系统的数据交换和耦合集成,目前国内已有比较成熟的标准和中间件技术,但是如何合理规划业务流程,让检验样本快速准确送达、结果快速发布并避免差错是各医院和信息化研究机构面临的难题。为此我们调研了全国三十余家三甲医院的HIS和LIS系统间的业务流程、数据交换和接口方法,并加以分类、概括和分析,期望能找出信息化后优化合理的业务流程。下面,本文就LIS系统与HIS系统的信息共享与交换问题,提出LIS与HIS数据交换流程的设计和实现。

高校异构数据库间的数据交换

现 代 计 算 机(总 第 二 六一期) 收稿日期:2007-03-28修稿日期:2007-06-05 作者简介:匡银虎(1974-),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 0引言 校园网中现存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 异,部署平台的不同,采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不同,数 据库在物理上和逻辑上都存在异构。在各个异构系统 之间进行信息通信、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比较困难, 造成了数据冗余度大,数据不一致等弊端。这样多种 架构系统并存但却又各自为政的现象,极大的降低了 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效率。 1异构数据库的概念 异构数据库系统是相关的多个数据库系统的集 合,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透明访问,其体系结构如 图1所示。 图1异构数据库体系结构图 异构数据库体系结构可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数据库系统的客户端/服务器结构,不 同的数据库可能对应着相同的客户端,同一个数据库 可能对应着不同的客户端。 另一部分是客户端/服务器转换结构,就是利用转 换程序将各种不同的客户端数据源中的数据进行相 互转换,转换程序是异构数据库实现互联的关键部分。 每个数据库系统在加入异构数据库系统之前本 身就已经存在,拥有自己的DBMS。异构数据库的各 个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自治性,实现数据共享的同 时,每个数据库系统仍保有自己的应用特性、完整性 控制和安全性控制。 DBMS的不同表现在表达结构和限制以及语义 两方面。不同的数据模型提供不同的结构原语,例如 相同的信息在关系模型中用关系表达,而在网络模型 中用记录类型表达;不同的数据模型可能支持不同的 限制;不同的数据模型通常对应不同的数据库语言, 即使数据模型相同也可以有不同的语言。数据语义的 不同,指不同的成员数据库的相同或相关数据在含 义、解释或用途方面的不同。异构数据库系统的目标是 对地理上分布的多个异构数据库,在尽可能少的影响 其本地自治性的基础上,构造具有用户所需要的某种 透明性的分布式数据库,以支持对各数据库的全局应 用和各数据库之间灵活的信息交换和共享,面向分布 式的异构数据库,一般是存在于跨平台的网络环境中。 2中间件技术的应用 采用中间件技术,在表示层与应用层之间增加一 个中间层,为原有应用层提供身份验证、流量控制、格 式规范化等功能最后提交回原有应用层处理,扩充原 有应用层,从而保留原有应用层,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2.1数据交换中心的设计 (1)数据交换中心的系统结构 整个体系结构为一个星型结构,数据中心处于中高校异构数据库间的数据交换 匡银虎,张虹波 (宁夏大学物理电气信息学院,银川750021) 摘要:通过对现存于各高校之中的异构数据库的信息进行集成之重要性的分析,提出了通过 XML来解决高校内部各部门数据库间的信息交换,给出了具体的技术实现方法。 关键词:中间件;异构数据库;数据交换 !" MODERNCOMPUTER2007.6

基于XML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模型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012345678329-":2;0<:5.= *%%+年第(+卷第$期 *%%+=>?@A(+=#?A$ *B,+C $%’&$%C=$$D 基于E FG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模型 章明=许青松=沈锡臣 -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北京$%%%B(. 收稿日期H*%%$&$$&*+ 基金项目H清华大学I九八五J项目 作者简介H章明-$D C B&.=男-汉.=浙江=硕士研究生K 通讯联系人H沈锡臣=副教授=L&M72@H:71N:O P1234567A

数据交换过程详解

数据交换过程详解 前言: 本文主要介绍数据交换过程中常用的数据交换方法和方式以及数据交换在新技术下所面对的“挑战”,方便大家深入理解数据交换过程。普元实施数据交换项目已有多年成功经验,本文也将分享大数据时代数据交换所遇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目录: 1、为什么要进行数据交换 2、数据交换存在的问题 3、数据交换面临的挑战 4、数据交换破解“数据孤岛” 5、总结 1.为什么要进行数据交换 企业大量的IT投资建立了众多的信息系统,但是随着信息系统的增加,各自孤立工作的信息系统将会造成大量的冗余数据和业务人员的重复劳动。企业急需通过建立底层数据集成平台来联系横贯整个企业的异构系统、应用、数据源等,完成在企业内部的ERP、CRM、SCM、数据库、数据仓库,以及其它重要的内部系统之间无缝的共享和交换数据。 数据是在流通、应用中创造价值的,这就涉及“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在实施数据交换的过程中,不同的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和数据质量千差万别,有时甚至会遇到数据格式不能转换或数据转换格式后丢失信息等棘手问题,严重阻碍了数据在各部门和各应用系统中的流动与共享。因此,对企业内各系统异构底层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已成为增强企业商业

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2.数据交换存在的问题 企业对数据服务的需求日趋迫切,如何有效的管理数据、高效的提供数据服务是目前企业对所面临的关键挑战。目前集团层面客户信息分散,各子公司之间的客户信息无共享。内部系统获取客户数据来源系统分散,方式多样难以管理,且获取客户数据时效性较低,供数标准不统一,缺乏统一的客户数据服务平台。 1.数据平台中数据内容繁多,难以全面掌控。 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营,企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业务应用系统,有效的支撑了核心业务的创新和发展,但随着应用系统的增多,数据量和数据应用环境增大,在对这些数据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存在不合理、不统一的问题。 2.数据平台中数据的流转和逻辑过程复杂,难以追溯数据来源。 许多企业目前没有统一的数据资产标准,各业务系统中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不同部门同一名称数据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同一个数据可能又有不同的命名,数据有效交互和共享存在问题。存在部分系统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问题,核心业务数据无法朔源,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较低,现有报表在建模时几乎每个报表都要重复建模,人为参与工作过多且层次复杂,无法高效的对流程及指标进行精确监控及分析,数据的利用效率和模型重复使用率较低。 3.业务部门对数据结构和质量无法管控 目前数据管控的发展方向和需求是由业务部门提出,但业务人员对公司复杂的系统无法进行全面深入掌握,特别是技术层面。为了使业务部门从数据结构到数据质量上更好的管控,梳理业务系统与数据库结构关系,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数据交换服务(1)

1.1.1数据交换服务 本项目的数据交换应用主要包含在以下两个方面,即: (1)内外网门户平台之间由于逻辑隔离,需要进行数据交换。 (2)在内网范围内存在已建系统、在建系统和待建系统,系统之间存在数据交换的需求。 1.1.1.1 数据交换功能分析 本交换服务基于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基于面向服务的SOA 架构,采用消息服务服务总线(ESB)技术实现多个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 数据交换平台在统一数据规范和数据接口的基础上构建,主要功能如下:(一)实现(但不限于)以下多种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方式 基于SOA的设计思想,数据交换以统一的基于服务的交换来管理。服务可以绑定文件,也可以绑定数据库或其它服务产生的SDO。在源服务到目标服务的执行路由上,我们设置中间格式转换服务,注册到ESB上,负责适配数据格式。通过ESB的交换也可以和操作权限、数据权限的管理相结合,满足管理需求。主要交换方式如下: 1、文件交换。实现各委办局之间、各应用系统之间灵活的、可定制的一对 一、一对多的文件交换。 2、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各应用系统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及中间格式转换。 3、基于服务的交换。能够实现基于Web服务的信息资源交换,能够方便、快速地包装、解析委办局提供的各类服务接口中的数据,并转化为需求方的数据格式。 (二)支持多种会话策略 实时:基于事件驱动,由系统运行时动态产生和控制的会话方式; 定时:由系统定时器根据预设的定时策略产生和控制的会话方式; 手工:系统运行时由用户手工产生和控制的会话方式。

(三)支持多种灵活的交换策略。包括两种数据交换方式 交换共享(数据“落地”集中)模式:各应用系统之间通过交换服务实现交换,数据中心在ESB上注册源到目标的路由监听服务。交换数据时,ESB将源数据及目标返回数据作为参数,调用数据中心注册的服务。交换的数据通过此监听服务,将数据“落地”,存储在基础数据库中,形成需要共享的基础数据。 对等交换(数据“不落地”)模式:各应用系统之间通过交换服务实现交换,交换的数据不需存储在交换中心节点中。这种模式实际上建立了一种数据交换通道或交换总线。 (四)支持多种数据接口和传输协议 基于数据交换产品可提供数据库、文件系统、WebService等多种接口服务方式,支持不同格式数据内容的交换共享。同时,遵循国际主流成熟的、通用的传输标准、规范和协议,如TCP/IP、XML等。以XML应用为例,XML数据交换格式和标准:以XML为基础,定义了数据标识、数据传递、数据操作、数据存储映射等内容。 根据行政学院的数据情况和SOA平台的实际采购情况,可以有两种对协议的处理。数据提供方及数据接收方都使用标准协议,SOA平台对此交换支持协议间转换;数据提供方及数据接收方都内部处理数据,产生XML或SDO,SOA 平台提供接口适配功能,处理数据接口的适配。 (五)支持跨网段数据交换: 支持HTTP、HTTPS协议,能够在不影响交换性能的前提下跨网段、跨防火墙访问,提供相同或不同网络之间的消息传输服务,以透明方式支持数据各类数据的交换共享。 (六)交换安全保障服务 能够基于产品自带的安全服务功能,对敏感信息交换进行MD5、DES、SSL 加密,根据数据加密应用途径进行交换信息内容的加密(可逆或不可逆),保障数据交换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同时还将具有数据合法性验证功能,能够对交换服务与应用系统之间以及交换系统之间的两类合法性验证,确保数据可信交换。 拥有断点续传功能,保证数据“只传一次”,即不重传、不漏传、断点续传,

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目录 前言 (4) 1.引言 (5) 1.1适用范围 (5) 1.2引用的规范文件和有关规定 (5) 1.3术语和定义 (6) 1.4缩略语 (7) 2.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7) 2.1平台介绍 (7) 2.1.1概述 (7) 2.1.2体系架构 (7) 2.1.3系统结构 (9) 2.2功能体系 (9) 2.2.1数据交换 (9) 2.2.2交换节点管理 (10) 2.2.3交换流程管理 (11) 2.2.4系统管理 (11) 2.3技术要求 (12) 2.3.1基本要求 (12) 3.系统性能要求 (13) 3.1开发环境要求 (13) 3.1.1要求描述 (13) 3.1.2性能指标 (13) 3.2平台部署、运行要求 (14) 3.2.1要求描述 (14) 3.2.2性能指标 (15) 3.3数据共享交换服务要求 (15) 3.3.1要求描述 (15) 3.3.2性能指标 (17)

3.4平台扩展性需求 (17) 3.5平台管理模式要求 (18) 3.5.1要求描述 (18) 3.5.3性能要求 (18) 3.6共享交换应用服务要求 (18) 3.5.1要求描述 (19) 3.7对性能的规定 (19) 3.8运行环境适应性要求 (20)

前言 《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并且在多年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应用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信息资源交换平台的功能技术条件编制而成的。 政府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为本单位的办公业务系统开发软件接口,实现与数据交换平台无缝对接,从而实现与全市其他单位的系统联网进行电子公文、业务资料、业务信息等各类信息资源的交换。 本规范只给出交换平台的技术约定,不涉及信息资源的管理规定。各单位使用本规约的时候,应注意遵守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异构数据集成思路总结

基于XML的异构数据集成方案 一、设计任务 设计出基于XML的异构数据集成方案,具体要求: i.数据源包括: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 ii.实现功能包括:能够用统一的方式实现查询等处理 iii.应用的技术为XML技术,实现异构数据集成 二、设计应用的具体集成方法 2.1异构数据集成方法简介: 异构数据集成方法包括:模式集成和数据复制方法。 1、模式集成方法中的数据仍保存在各数据源上,由集成系统提供一个虚拟的集成视图(即全局模式)以及全局模式查询的处理机制。用户直接在全局模式的基础上提交请求,由数据集成系统处理这些请求,转换成各个数据源在本地数据视图基础上能够执行的请求。 2、数据复制方法将各个数据源的数据复制到与其相关的其它数据源上,并维护数据源整体上的数据一致性、提高信息共享利用的效率。 3、模式集成包括:联邦数据库和中间件集成方法是现有的两种典型的模式集成方法。 4、数据复制方法:数据仓库方法。 2.2异构数据集成方案分析 1.联邦数据库数据集成 联邦数据库是数据库集成的最简单结构,将所有组件数据库进行一对一的连接为了实现各个数据库和其它数据库数据之间的互操作,需要解决各个数据库之间的格式冲突问题,就要为每一个数据库向其它数据库的数据类型转换提供转换规则。这就是说这样的异构数据库系统需要建立N X(N一1)/2个转换规则,或者说要编写N X (N一1)/2段代码来支持两两之间的查询访问。 在联邦数据库数据集成方式中,如果要向系统中加入新的节点,就需要再建立很多转换规则,并且为系统之间只有通过编写软件来实现互相的信息正确地传递,这样做既费时又费工。如果各个子系统需要修改,那么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大大影响了系统的可扩展性、移植性和稳定性。其模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数据交换技术.

数据交换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三种数据交换技术及用途; (2)能比较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优缺点; (3)理解IP电话的工作原理; (4)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种数据交换技术 教学难点:比较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优缺点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数据交换技术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以学生相对较熟悉的生活例子作为铺垫,通过情境设计,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通过知识的类比、迁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1、问题提出 问题:假设有一火箭需通过铁路从制造厂运到发射场,现有三种方案:专列专线、专列非专线、非专列非专线,现要求大家一起讨论这三种方案的优劣。 前提条件:假设使用每一线路所需费用 均相等。 2、问题分析 (在讲这部分时,应该引导学生对速度、 对火车头的依赖、铁路利用率(即费用)进 行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面 的实践题打下基础。) 甲线:专门使用一列火车来运输火箭, 并使用专线,其他车次不得占用。 乙线:专门使用一列火车来运输火箭,但不使用专线,该火车按照正常的火车时刻表,服从铁路部门的调度。如:现按照正常的车次进入第一个站点停靠,听候调度,有合适的火车头和线路才能继续往下一站点,如此循环,直至将火箭运到目的地。 与甲线相比,使用乙线的优点、缺点有哪些?大家一起来分析(速度:比甲线慢;费用:由于与其他火车共用一条线,可降低费用;对火车头的依赖:火箭整体总量较大,需要较大功率的火车头才能推动,所以对火车头的依赖较大。) 丙线:不使用专门的火车来运输,而是将火箭进行拆分,拆分之后火箭与普通货物一样进行运输。可见这是在乙线运输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由于火箭拆分之后可看成与普通货物同等对待,对火车头的依赖较小,可挂靠在任一火车头上。一来可以有效地提高运输速度,二来可以提高铁路的利用率,与其他货物均担费用,降低了运输火箭的费用。由此可见,相对于乙线,丙线的方式更加灵活。但相比之下它也有个缺点:运输前后需要对火箭进行拆分和组装。 下面我们通过表格来比较这三种运输方式的优劣。

政府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政府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各地政府部门和机构或多或少均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化系统,包括门户网站内容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办事审批系统、其它业务系统等。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使同一地区的政府机构间也无法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可以说是一座座的“信息孤岛”。电子政务实施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将这些“孤岛”有机地串连在一起,充分发挥其效能,同时也保护了各部门在该方面的经济投入和精力投入。此外,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即使是统一规划,但具体的实施单位和解决方案会有很多,建设完成后的系统常常是自治的,异构的,数据可能存放于数据库、文本文件、XML文件,甚至普通文件中。因此也需要一种机制使不同时期建设的应用系统能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上述两种情况,均要求解决应用系统间数据和信息的互通、互用问题。 如上图所示,原来的典型处理方法是需要一个个直接的“点对点”的数据链接,并且需要定制开发以实现系统之间的“会话”。随着新系统的不断增加,直接的定向连接和定制开发的情况会急剧增加,这最终将成为信息流动和系统维护的瓶颈。 在数据交换领域中,没有标准的部落式交换的代价是高昂的,相同的数据分析处理模块在很多应用中被重复地撰写,可能只是为了将某一数据源的数据转换到各个不同的目标数据源中去。由于没有中间标准,各个系统的实现人员也几乎没有可能将代码重用,昂贵的数据交换代价使得数据源只能散乱孤立地存在。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通用的、分布式的数据集成平台,用以解决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对于基于异构数据平台上的数据无法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的问题。“大汉网络数据交换平台”就是解决该类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

“大汉网络数据交换平台”能够为需要数据集成的应用提供数据服务,解决数据从何而来,哪个应用对其感兴趣,以及如何被每个系统使用的问题。“大汉网络数据交换平台”通过把信息提供者和消费者隔离,来构建灵活的系统,使得这些系统不会受到数据的物理位置的影响,也不会受到需要存取数据信息的应用个数的影响,对于每一个系统就不需要进行特别的定制处理,就可以在系统之间实现信息的集成了。 “大汉网络数据交换平台”通过一个集成框架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为开发人员提供一组标准接口(适配器)来实现这个方案。 “大汉网络数据交换平台”主要功能为:各应用系统数据的抽取或加载;交换数据通过交换平台完成数据的交换传输;各应用系统交换数据的比对、整理。各应用系统仅需负责确定本系统参与交换的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库之间数据的传送。 二、系统设计 1.设计原则 数据交换平台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设计原则: 不影响现有或其它相关信息系统的使用和信息安全。 采用先进成熟、稳定的技术和软硬件平台。 坚持开放性,易于技术更新。 采用国际通用标准,便于和国际接轨,易于系统扩展及升级。 建立一个坚实的系统应用平台,便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技术易于更新,网络及业务规模可以逐步扩展。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xml数据交换安全解决方案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效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通过网络从事其相关活动,基于网络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作越来越频繁。XML作为一种用来描述数据的标记语言,具有对数据进行统一描述的强大功能;同时可扩展性、结构化语义以及平台无关性的特点充分满足了互联网和分布式异构环境的需求,成为网络数据传输和交换的主要载体,有力地推动了电子商务等网络应用的发展。 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由于资源的共享性和互操作性,互联网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如信息窃取、恶意欺骗、伪装、非法修改以及各种扰乱破坏等。针对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人们提出了一些安全措施,比如安全套接字(SSL)、IP层安全标准(IPSec)、安全/多功能因特网邮件扩展(S/MIME)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网络信息安全的困境。随着XML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 XML语言自身具有的结构化特征,对数据信息安全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如XML加密解密、XML数字签名和确认、XML文档局部数据的安全性要求等,这些是现有的安全技术和协议无法做到的。 1、基于XML数据交换的安全问题 在开放环境下进行XML数据交换,确保信息的安全性是XML应用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没有可靠的安全控制体系,重要文档和敏感信息的明文存储和传输都是非常危险。 数据交换涉及的安全性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身份验证:要求数据交换双方的身份可鉴别,防止第三者假冒。 2、访问控制:对不同的用户,能控制其对数据的访问权限。 3、数据的机密性:防止未授权的用户窃取数据。 4、数据的完整性:确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篡改。 5、非否认服务:保证收发双方无法否认已接收或发送数据这一事实。 由于XML文档的结构化和可读性,对来自外部的数据交换请求或访问请求,首先必须有相应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机制;其次, XML数据经常作为公文或流程数据,以合作的形式流转,因此需要有细粒度的加密和签名支持;另外,针对XML应用系统的特性,必须有相关的密钥管理设施为用户提供密钥管理。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建立一个可信任的网络环境,保证基于XML数据交换活动中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鉴别性、不可伪造性和抗抵赖性。 2、XML安全标准概述 为了促进上述问题得解决,推动XML应用和安全服务的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W3C和OASIS提出了一系列新的XML安全服务标准,来为以XML作为数据交换载体的应用提供安全性保障。这些标准包括:XML加密(XML Encryption)、XML数字签名(XML Signature)、

基于XML的异构数据交换技术的研究

3 2010204206收到,2010206223改回 33 李 沐,女,1985年生,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人工智能。 文章编号:100325850(2010)0820037204 基于X ML 的异构数据交换技术的研究 Research on Heterogeneous Da ta Exchange ba sed on X ML 李 沐 谢红薇 (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太原 030024) 【摘 要】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政府的各个部门间需要交换的数据日益繁重,因此,基于电子政务的异构数据交换技术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论文提出了基于XM L 的异构数据交换技术,使用XM L 可以将来自异构系统的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很容易的集成在一起,应用软件可以在中间层的服务器上对后台数据库的数据进行集成,然后以XM L 格式发送给客户端或其他服务器。客户端在接收到数据以后,可以使用本地软件来解析数据,并对数据作进一步处理,这样就能有效地解决网络中日益繁重的异构数据交换问题。【关键词】XM L ,数据交换,异构系统 中图分类号:T P 3111138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 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 ent of e 2governm ent ,data w h ich needs to be exchanged betw een vari ous governm ent departm ents is becom ing heavier 1T herefo re ,the research based on data exchange of e 2governm ent system s in heterogeneous system s is particularly i m po rtant 1U se the X M L can integrate the data from different data sources very easy 1A pp licati on softw are can integrate data from back 2end database server in the m iddle level ,and then ,send data to the client o r o ther servers in X M L fo r m at 1T he local softw are can parse the received data ,and use the data fo r further p rocessing 1T h is can so lve the increasingly seri ous p roblem of heterogeneous data exchange in the netw o rk 1KEYWOR D S X M L ,data exchange ,heterogeneous system s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府的各个部门都建立了基于各种数据库的信息管理系统,由于建设初期各种资源和技术的限制,各个部门采用的网络环境、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都有所差异,因此数据共享比较困难,形成了众多信息孤岛。然而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各部门之间需要交换的数据日益繁重,异构系统数据交换技术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异构系统的异构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网络环境的异构:网络的拓扑结构、通信协议的异构等;②操作系统的异构:操作系统可以是L inux 、U n ix 、W indow s 等;③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异构:可以是数据模型相同厂商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如SQL Server 、O racle 、DB 2等,它们都是关系数据库,但数据的存储模式不同,数据处理语言也不同;也可以是数据模型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如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以及面向对象模型等。目前,政府部门的数据异构主要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异构,因此异构交换技术主要实现的是异构数据库系统间的数据交换。 目前常见的异构数据交换技术可以分为电子数据交换(ED I )方式、中间数据库法、中介层方式、数据仓库方式、中间数据方式等几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1]。本文提出一种理想的基于XM L 技术的异构系统数据交换技术,此技术是通过数据交换中间件实现的,它可 以处理日益繁多的电子政务需要交换的数据。由于XM L 文档本身是纯文本格式的,良好的数据存储格式使得XM L 文档能方便有效的在网络中传输,而且XM L 采用结构化的方式来组织数据,使数据具有统一的格式,方便其他应用程序对数据做进一步处理,因此,XM L 是目前最好的数据交换的标准。 1 XM L 技术的优势 XM L 是Ex ten sib le M arkup L anguage 的缩写,意为可扩展置标语言,用于置标电子文档,使其数据具 有结构化的格式[3]。XM L 作为SG M L 的一个子集,保留了SG M L 的强大功能,降低了SG M L 的复杂性,使其具有强大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在各种应用中XM L 都有一定的优点,如:①由于XM L 本身是纯文本格式的,可以很轻松的实现数据在W eb 上发布,而且描述的数据具有统一的格式,其他程序可以对数据作进一步处理,有利于开发灵活的W eb 应用程序;②XM L 采用结构化的方式描述的是数据的本身,数据的显示要使用CSS 和XSL 以及XSL T 来控制,这样用户可以使用丰富的样式来显示数据;③使用XM L 可以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很容易的集成在一起,应用软件可以在中间层的服务器上对后台数据库的数据进行集成,然后以XM L 格式发送给客户端或其他服务器,

异构数据库跨库检索技术综述

异构数据库的跨库检索技术综述 黄镝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上海200030 [摘要] 异构数据库的跨库检索是电子资源整合的核心技术,本文介绍了异构数据库的特征、异构数据库的连接和数据交换技术;探讨了跨库检索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和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国外一些有影响的跨库检索系统进行了介绍。 [关鍵词] 异构数据库跨库检索数据库连接Webfeat MetaLib [分类号] G250.73 Review of Cross Searching Technique for Heterogeneous Database Huang Di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Library, Shanghai 200030 [Abstract] Cross searching technique for heterogeneous database is core technology of integrating electronic resource. The paper has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 of heterogeneous database, the technology of heterogeneous databases connection and information exchanging. It also discussed the function of cross retrieval system for heterogeneous databases. The paper has also included a survey of foreign products in cross database searching. [Keywords] Heterogeneous databases Cross database searching Database connection Webfeat MetaLib 1.引言 近几年,图书馆通过引进和自建数据库,已使电子资源的建设具有相当规模,电子文献在文献服务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增加。在继续加强电子资源建设的同时,图书馆开始更加关注电子资源的管理工作,整合已有的资源,将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不同环境、不同用法的各种异构数据库纳入统一的检索平台,以便于用户更方便、更高效地获取信息。 2.数据库的异构特征 图书馆要整合的数据库主要包括:书目数据库(OPAC)、题录/文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相关的WEB网站等。这些数据库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由不同的信息服务公司和出版社提供、或由图书馆自建,成为各具不同特性的异构数据库,其异构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数据模型的异构分层次、网状、关系和面向对象4种。 2.2 数据结构不同如ORACLE与Sybase数据库物理模型异构、数据结构不同,而有些数据还是半结构或非结构的。 2.3 系统控制方式不同有集中式与分布式。 2.4 计算机平台的异构从巨、大、中、小型机到工作站、PC。 2.5 通信协议的不同有Z39.50、HTTP及非标准等。 2.6 通信结构模式的不同有主从结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2.7 操作系统的异构有UNIX、NT、OS/2、Apache、Sun Solaris、Linux等。 2.8 网络的异构有LAN、WAN、以太总线结构与令牌环结构等。 3.异构数据库连接与存取的相关技术

基于XML的数据交换

实验一基于XML的数据交换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了解基于XML数据交换的基本原理 (2)掌握基于SQL Server进行XML数据发布的方法 (3)掌握基于XML数据交换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要求 (1)基于HTTP实现基于SQL Server的查询(结果以XML格式返回) (2)使用ADO实现基于SQL Server的数据交换 三、实验环境 实验环境:配置有windows记事本、写字板或XMLSpy 2006开发环境、IIS、SQL Server开发环境的计算机设备 四、实验原理 1、利用关系数据库发布XML数据 2、发布为XML格式的数据可以进行交换 实验步骤 (1)配置IIS服务器:建立用于映射虚拟目录的文件夹;创建通过IIS访问的数据库;配置虚拟目录。 (2)使用HTTP查询SQL Server 直接在浏览器地址输入带有查询语句的URL,以对SQL Server数据库执行查询操作,并将查询结果返回到浏览器中,如图所示 (3)查询SQL Server 2000 pubs数据库中的Astock_cus表内容,并以XML格式返回http://localhost/sqliis?sql=select * from Astock_cus for xml auto&root=A_H_stockinfo http://localhost/sqliis?sql=select * from Astock_cus for xml auto,elements&root = A_H_stockinfo

(4)返回结果还可包括schema内容 http://localhost/sqliis?sql=select * from Astock_cus for xml auto,xmldata,elements &root=A_H_stockinfo&outputencoding=gb2312 (5)首先建立一个数据查询界面,它由HTML网页实现;当点击查询界面中的执行按钮时,查询语句作为参数被传送至服务器端调用一个ASP程序来处理,该程序通过ADO 接口与指定数据库联接,执行查询语句,并按XML格式将查询结果返回到客户端浏览器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