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附标准答案)

2012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附标准答案)

2012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附标准答案)
2012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附标准答案)

8、误差复映系数反映了(毛坯)误差与(工件加工)误差之间的比例关系。

9、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包括(径向圆跳动)(轴向圆跳动)(倾角摆动)

10、工艺系统热源传递方式有(导热传热)(对流传热)(辐射传热)三种形式。

1、试分析下图所示的三种加工情况,加工后工件表面会产生何种形状误差?假设工件的刚度很大,且车床床头刚度大于尾座刚度。

A) 加工外圆面将产生左小右大的圆柱度误差

B)端面形状根据工件在切削力作用下的偏转和刀架偏转的相对角度变化而不同,形成内凹或者外凸端面,也可能没有平面度误差

C)工件的偏转角度随位置不同而不同,由此造成工件加工成鞍形,产生圆柱度误差

2、如图表示了再生颤振产生的四种情况。图中实线表示前一转切削的工件表面振纹,虚线表示后一转切削的表面。分析哪一种有可能产生再生颤振?

D有可能产生再生颤振(因为其后一转的振纹的相位滞后于前一段振纹)又再生振纹只有当后一转的相位滞后于前一段振纹,且角度为A在0到180才有可能产生再生颤振。

3、分析磨削烧伤的形式及改进措施。

A.如果磨削区的温度未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但已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工件表面金属的马氏体将转化成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称回火烧伤。

B.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再加上冷却液的急冷作用,表面层金属会出现二次淬火马氏体组织。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高;在它的下层,因冷去较慢,出现了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低的回火组织,称为淬火烧伤。

C.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而磨削过程又没有冷却液,表层金属将产生退火组织,表层金属的硬度将急剧下降,称为退火烧伤。

改进措施:a.正确选择砂轮 b.合理选择磨削用量 c.改善冷却条件 d.选用开槽砂轮。

1、试提出成批生产如图所示盘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从工序到工步),并指出各工序的定位基准,图中φ20的孔数量为6个。(列表表示)

工序号工步定位基准(面)

1 车端面C,粗、精镗φ60H9mm孔,内孔倒角小端外圆面

2 粗车、半精车这批工件的φ200mm外圆,并车

φ96mm外圆及端面B,粗、精车端面A,内

孔倒角

φ60H9mm内孔面

3 拉键槽φ60H9mm内孔及端面

4 钻、扩、铰6-φ20mm孔φ60H9mm内孔及端面

5 钳工去毛刺

6 检验

2、加工如同所示的零件,生产批量是大批大量。

1)应该选择那些表面作为粗基准?那些表面作为精基准?说明理由。2)简述零件的加工路线安排。

3)加工孔时¢30+0.01,有那些加工方法选择?各有什么特点?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图所示轴套,其加工工序如图所示,试校验工序尺寸标注是否合理(极值法)?为什么?并提出改进措施?

解:1)分析

从零件图上看,设计尺寸有10-0.3mm 、15±0.2mm 以及50-0.34。根据工艺过程分析是否全部达到图纸要求.其中10-0.3、 50-0.34直接保证,15±0.2间接保证,为封闭环,必须校核。

2)查找组成环,建立尺寸链3)计算尺寸及偏差 求得 A0=15-0.4+0.5 ( 超差) 4)解决办法:

改变工艺过程,如将钻孔改在工序40之后;

提高加工精度,缩小组成环公差。5)重新标注尺寸,校核计算

现将尺寸改为:10.4-0.1 ,14.6 ±0.1,10-0.1 可求得:A0= 15±0.2 符合图纸要求.

50-0.34

15±0.2 10-0.3 零件图

50-0.34

10.4-0.2 20 车外圆及端面

14.6±0.2 30 钻10-0.3

40 磨外圆及台阶

51-0.4

10 车孔及端面

1、磨削外圆时候使用死顶尖的作用是(使主轴的回转误差不反映到工件上、提高加工精度。

2、镗床的主轴径向跳动将造成被加工孔的(圆度)误差。

3、零件表面物理机械性能包括(加工表面层的冷作硬化)(表面金属的金相组织变化)(表面金属的残余应力)。

4、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的(退火)(正火)、调质等热处理工序,为了改善工件的切削性能。

5、加工过程由,表面层若以冷塑性变形为主,则表面层产生(压缩)残余应力;若以热塑性变形为主,则表面层产生(拉伸)残余应力。

6、加工表面质量主要对(耐磨性)(疲劳强度)(零件配合性质)(耐蚀性)等使用性能产生影响。

9、影响机床部件刚度的因素有:(联结表面间的接触变形)(零件间的摩擦力)(接合面间隙薄弱零件本身的变形)

1、在车床上装夹工件加工细长轴外圆表面,试分析可能产生鼓形误差的原因。

答:A.机床导轨直线度误差的影响,特别是水平面内直线度误差的影响;当导轨向前凸出时,工件就会产生鼓形加工误差。

B.工件的刚度:在不考虑主轴箱、尾座变形的情况下,如果工件的刚度差,在加工过程中工件可能会变形,工件也可能会产生鼓形加工误差。

C.误差复映:当毛坯有形状误差或者相对位置误差时,工件也可能产生鼓形加工误差。

2、分析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及其控制。

答:车削:1.几何因素(刀尖圆弧半径rε、主偏角kr、副偏角kr′、进给量f)

2.物理力学因素(工件材料的影响、切削速度的影响、进给量的影响、润滑、前角、刃磨质量等影响)

控制:选择较小的进给量f和较大的刀尖圆弧半径rε,加工塑性材料选择低速宽刀精切和高速精切,在粗加工或精加工前安排正火或调质处理,合理使用冷却润滑液,适当增大刀具的前角,提高刀具的刃磨质量等,均能有效地减小表面粗糙度值。

磨削:1.几何因素(砂轮的磨粒、砂轮修整、磨削用量)

2.物理因素(磨削用量、工件材料、砂轮粒度与硬度)

控制: 增加砂轮的转速,降低工件的转速,减少砂轮的纵向进给量,减小砂轮的粒度,增加金刚石笔锋利程度、减少其纵向进给量进行砂轮修整,硬度合适、自励性好,以及合适的砂轮材料都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3、为什么磨削加工容易产生烧伤?如果工件材料和磨削用量无法改变,减轻烧伤现象的最

佳途径是什么?

答:磨削加工不仅磨削比压特别大,且磨削速度也特别高,切削单位体积金属的功率消耗远大于其它加工方法,而加工所消耗能量的绝大部分都要转化为热量,这些热量中的大部分将传于被加工表面,使工件具有很高的温度,就会使工件表面层金属的金相组织产生变化,使表层金属硬度下降,使工件表面呈氧化膜颜色,从而出现烧伤现象。 最佳途径:在磨削过程中不断地对砂轮进行修整,使其保持锋利状。 2、车削一批轴外圆,其尺寸要求为?

3001

0-.mm ,若工件尺寸按正态分布,均方差为σ=0.025mm ,

公差带中心小于分布曲线中心0.03mm ,试指出该批工件的常值系统性误差及随机误差?并计算合格率?要求画出尺寸分布示意图。 Z 0.74 0.76 0.78 0.8 0.82 0.84 0.86 0.88 Ф(Z)

0.2703

0.2764

0.2823

0.2881

0.2939

0.2995

0.3095

0.3106

解:常值性系统误差=0.03mm

随机误差=6*0.025=0.15mm

Z=

025

.003

.02/1.0-=0.8

查表:Φ(Z)=Φ(0.8)=0.2881

合格率:F=0.5+0.2881=0.7881mm

3、在甲、乙两台机床上加工同一种零件,工

序尺寸为50±0.1。加工后对甲、乙机床加工的零件分别进行测量,结果均符合正态分布,甲机床加工零件的平均值X 甲=50,均方根偏差

σ甲

=0.04,乙机床加工零件的平均值

X 乙=50.06,均方根偏差σ乙=0.03,试问:

(1)在同一张图上画出甲、乙机床所加工零件尺寸分布曲线; (2)判断哪一台机床不合格品率高?(3)判断哪一台机床精度高?

(2)乙机床加工零件的废品率高 (3)乙机床的精度高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零件如图示,设计尺寸50-0.17、10-0.36,因10-0.36不好测量,而改为测量A2,试确定工序尺寸A2。当A2尺寸为40+0.36能不能说一定是废品,为什么?

解: 1)确定封闭环、建立尺寸链、判别增减环。

2)尺寸及偏差计算:

A2=40+0.19

3)假废品情况:

当A2=40+0.36(按上述计算应

为超差),此时A1=50,A0=10-0.36(合格)这种废品为假废品。

2、如下图所示小轴的部分工艺过程为:车外圆至0

1.0

5.

28

-

φmm,铣键槽深度为H T

H+

,热处理。磨外圆至024

.0

008

.0

28+

+

φ。设磨后外圆与车后外圆的同轴度公差为04

.0

φmm,采用极值法求

保证键槽深度为16.0

4+mm的铣槽深度H T

H+

10-0.36

A1=50-0.17

A2

A

A

2

A

1

最新试卷分析及补救措施

2012-2013学年下期七年级英语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补救措施 一、总体分析 本次考试试题难易程度适中,学生答题情况一般。21人次及格,13人次不及格,优秀人数3人。 二、试题分析 本次检测命题的设计,凸显双基要求,强调积累运用,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而且均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评价的激励性、诊断性、过程性和发展性的作用。英语命题加强了考试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体现了“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目标”的命题原则,依据课本,但又摒弃教材中的机械知识,题型灵活,覆盖面广,难度适中,重点突出,全面检测了学生的综合知识及实际运用能力,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三、学生答卷情况 ——词汇题作答方面: 部分学生对必会打次的掌握不牢固,辨认基础词汇能力较差,这些反映出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选择题方面 大部分学生做得较好,得分较多。 ——情景交际型试题作答情况: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及语言逻辑能力,大部分高分生能够较好的完成,得分较多。个别失分较多的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不能将语境和句子联系起来,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阅读理解题作答情况: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知识及理解能力应用。 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有:(1)理解判断能力差(2)不认真审题,不能按题目要求作答。(3)对词汇掌握不扎实,无法正确理解阅读材料。(4)写作水平普遍较低。 五、对改进今后教学的几点反思: 1、组织学习活动,总体把握教材要求,挖掘理解每节内容。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研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做好辅优补差工作。 4、渗透思想,体现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doc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 试卷一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1.劳动生产率是指用于制造单件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 ) 2.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 ( ) 3.成批生产轴类零件时。机械加工第一道工序一般安排为铣两端面、钻中心孔。 ( ) 4.箱体零件多采用锻造毛坯。 ( ) 5.采用试切法加工一批工件,其尺寸分布一般不符合正态分布。 ( ) 6.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疲劳强度越高。 ( ) 7.在机械加工中,一个工件在同一时刻只能占据一个工位。 ( ) 8.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 9.用六个支承点就可使工件实现完全定位。 ( ) 10.成组技术的主要依据是相似性原理。 (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基准是( )。 A .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关系的点、线、面 B .在工件上特意设计的测量点 C .工件上与机床接触的点 D .工件的运动中心 2.ES i 表示增环的上偏差,EI i 表示增环的下偏差,ES j 表示减环的上偏差,EI j 表示减环的下偏差,M 为增环的数目,N 为减环的数目,那么,封闭环的上偏差为( )。 A .∑∑==+N j j M i i ES ES 11 B .∑∑==-N j j M i i ES ES 11 C .∑∑==+N j j M i i EI ES 11 D .∑∑==-N j j M i i EI ES 11 3.精加工淬硬丝杠时,常采用( )。 A .精密螺纹车床车削螺纹 B .螺纹磨床磨削螺纹 C .旋风铣螺纹 D .普通车床车螺纹 4.磨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了(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试卷 一、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10×1分=10分)(×)⒈工件在夹具定位中,凡是有六个定位支承点,即为完全定位,凡是超过六个定位支承点就是过定位。 (×)⒉钻床夹具也简称为钻模板。 (√)⒊夹具的对定就是夹具定位表面相对刀具及切削成形运动处于正确的位置。 (×)4. 粗基准因为其定位精度低,因此绝对不允许重复使用。(×)5.对普通机床来说,其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可以忽略。(×)6.工艺规程制定的原则就是加工精度越高越好。 (×)7 辅助支承只限制一个不定度,一般常用作第三基准。(√)⒏圆偏心的升角是变化的,故夹紧力也是变化的。 (√)⒐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应尽量避免过定位及欠定位。(√)⒑加工表面层产生的残余压应力,能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二、填空题(36×0.5=18分) 1.表现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对__耐磨性_的影响,对_耐蚀性___的影响,对__疲劳强度_的影响,对__零件间配合性质_的影响。 2.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常用_表面粗糙度_和表面微观几何形貌来衡量。 3.将零件加工全部工步尽可能集中在少数工序内完成,叫做工序集中,将零件加工全部工步分散在较多工序内完成,叫做工序分散。

4.选择粗基准的出发点是为后续工序提供合适的__定位基准_____,保证各加工表面的__相互位置精度__并__保证加工余量的均匀分配。 5.对于有较多加工表面的工件,应选毛坯上__不加工_____的表面为粗基准,以保证各加工表面都有___正确的相互位置精度____。6.选择加工方法时要考虑被加工材料的性质,例如:淬火钢必须用___磨削____的方法加工,有色金属则必须用__车削_____的方法加工。 7.排列切削加工工序时应遵循的原则是__先加工基准面,再加工其他表面_、_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_、_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_和_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8.最终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零件材料的__强度___、__耐磨性__ 和__硬度_ 等力学性能,常用的最终热处理方法有__正火__、_退火_ 、__回火__ 和 __淬火__。 9.磨削加工时,提高砂轮速度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__减小_____,提高工件速度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____增大___,增大砂轮粒度号数,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___减小____,提高砂轮修整时工作台速度,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___增大____。 10.若主轴轴承为滑动轴承,影响车床主轴径向跳动的主要因素,为__轴颈____的圆度误差,影响镗床主轴径向跳动的主要因素,则为__轴承孔___的圆度误差。 11.成批生产中,零件单件时间定额包括__基本时间_、_辅助时间_、

2012年深圳中考科学试卷分析

1.选C, 7(上)第二章生物内容 考点:动物的分类 分析:考察五类动物的基本特征 2.选D, 7(上)第二章生物内容 考点:细胞的结构 分析:本题考察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3.选D,9(下)第三章生物内容 考点:身体的防卫 分析:本题考察人体的三道防线 4选C,7(下)第三章生物内容 考点:植物的一生 分析:本题考察植物花的结构和功能 5选B,7(上)第二章生物内容 考点:细胞 分析:考察细胞核的具有遗传功能

6选B,9(上)第三章生物内容 考点:体内物质的运输 分析:本题考察血液的循环特点 7选C, 9(上)第三章生物内容 考点: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分析:本题考察人体新陈代谢的特点 8选B ,9(下)第二章生物内容 考点:生态系统 分析:本题考察生态系统的构成和特点 9选A,7(下)第三章生物内容 考点:种子的萌发 分析:本题考察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控制变量法进行试验 10选C, 9(上)第三章生物内容 考点:食物的消化 分析:本题考察消化酶的三性”高效,专一,多样性”特点. 11选(B),7(上)第四章理化内容 考点:物理和化学变化 分析:本题考察物质的变化和实验仪器认识 12选A,8 (下)第一章化学内容 考点:化学用语 分析:本题考察表示物质符号的认识 13选C, 8 (下)第一章化学内容 考点:化学用语 分析:本题考察水的电解和元素符号 14选D,9(上)第一章化学内容 考点:金属的性质 分析:本题考察金属的活泼性 15选C,9(上)第二章化学内容 考点:物质的转化 分析:考察物质的转化规律和常见材料应用

16.选A,9(上)第一章化学内容 考点:酸碱盐 分析:本题考察酸碱盐的性质 17选B,8(下)第一章化学内容 考点:表示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分析:本题考察元素量的计算 18选C, 8(下)第二章化学内容 考点:相对质量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察化学基础概念的计算 19选C,化学知识小综合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酸碱性和化合价 分析:本题考察物质的一些基本化学性质 20选B, 8(下)第一章化学内容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的性质 分析:本题考察用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能对应写出相应的化学式. 21选D, 8(上)第四章物理内容 考点:物质的导电 分析:本题考察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22选C,7(上)第一章物理知识 考点:常见物理量 分析:本题考察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认识,并学会估计 23选A, 7(上)第四章物理知识 考点:六种物态变化 分析:本题考察常见生活中的一些液化过程。 24选,7(下)第一章物理知识 考点:声音的三要素 分析:本题考察音色是由物质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1.设计工艺过程的基本要求是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工艺过程必须满足 优质、高产、低消耗要求。 2.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3.为保证加工表面和非加工表面的位置关系,应选择非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4.铸件、锻件、焊接件毛坯须进行时效处理。 5.生产过程是指将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全过程。 6.由机床、刀具、工件和夹具组成的系统称为工艺系统。 7.生产类型一般分为单件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大批大量生产。 8.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查表法、估计法和分析计算法。 9.机械零件常用毛坯有铸件、锻件、焊接件、型材等。 10.工艺基准是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11.选择精基准时,采用基准重合原则,可以较容易地获得加工表面与 设计基准的相对位置精度,采用基准统一原则,可以较容易地 保证各加工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采用自为基准原则,可以使加工面加工余量小而均匀。 12.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13.零件的生产纲领是包括备品和废品在内的零件的年产量。 14.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的工步,称为复合工步。 15.以工件的重要表面作为粗基准,目的是为了__保证重要加工面均匀___。 16.常采用的三种定位方法是直接找正法、划线找正法和夹具定位的方法。 17.工件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是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它、先面后孔。 18.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和夹紧的过程算为装夹。 19.在工件上特意加工出专供定位用的表面叫辅助精基准。 20.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内容称为安装。 21.工艺过程中的热处理按应用目的可大致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 22.调质处理常安排在粗加工之后之后,半精加工之前。 23.渗氮常安排在粗磨之后,精磨之前之前。 24.加工轴类、套类零件上的深孔时、其装夹方式常常是一夹一托。 25.加工轴类、套类零件上的深孔时,单件、小批生产常在卧式车床上加工、大批量生产则在专用深孔加工机床上加工。 26.磨削轴类零件时、中心磨削的定位基准中心孔,无心磨削的定位基 准外圆表面。 27.与纵磨法相比,横磨的生产率高,表面质量低。 28.单件、小批生产花键常在卧式铣床上加工、批量生产在花键铣床上加工。 29.定位销元件适用于工件以内孔面定位。 30.夹具尺寸公差一般取相应尺寸公差的 1/2—1/4 。 31.定位误差包含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 32.菱形销安装时,削边方向应时垂直(垂直或平行?)于两销的连心线 33.偏心夹紧机构一般用于被夹压表面的尺寸变化小和切削过程 中振动不大的场合。 34.定心夹紧机构是一种工件在安装过程中,同时实现定心和夹紧作用的机构。 35.V型块定位元件适用于工件以外圆表面定位。V形块定位的最大优点是对中性好。V形块以两斜面与工件的外圆接触起定位作用,工件的定位基面是外圆柱面,但其定位基准是外圆轴线。 36.根据力的三要素,工件夹紧力的确定就是确定夹紧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7.主轴箱常用的定位粗基准是重要孔(主轴孔)。 38.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表面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三个方面 39.丝杠加工过程中为了消除内应力而安排多次时效处理。 40.轴类零件最常用的定位精基准是两中心孔,粗车时常用 一夹一顶的定位方式。 41.中心孔的修研方法有铸铁顶尖、油石或橡胶砂轮加少量润滑油、 用硬质合金顶尖修研及用中心孔磨床磨削中心孔。 42.同轴孔系的加工方法有镗摸法、导向法、找正法。调头镗法为保证同轴度,要求:①镗床工作台精确回转180度,②调头后镗杆轴线与已加工孔轴线位置重合。 43.平行孔系的加工方法有:镗模法、找正法、坐标法 44.中心孔的技术要求:足够大的尺寸和准确的锥角、 轴两端中心孔应在同一轴线上、中心孔应有圆度要求及同批工件中心孔的深度尺寸和两端中心孔间的距离应保持一致。 45.有色金属件的精加工应采用金刚镗或高速细车的方法。 46.滚压使表面粗糙度变细,强硬度较高,表面留下残余压应力,但仅宜于加工塑性金属材料的零件表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附标准答案)

8、误差复映系数反映了(毛坯)误差与(工件加工)误差之间的比例关系。 9、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包括(径向圆跳动)(轴向圆跳动)(倾角摆动) 10、工艺系统热源传递方式有(导热传热)(对流传热)(辐射传热)三种形式。 1、试分析下图所示的三种加工情况,加工后工件表面会产生何种形状误差?假设工件的刚度很大,且车床床头刚度大于尾座刚度。 A) 加工外圆面将产生左小右大的圆柱度误差 B)端面形状根据工件在切削力作用下的偏转和刀架偏转的相对角度变化而不同,形成内凹或者外凸端面,也可能没有平面度误差 C)工件的偏转角度随位置不同而不同,由此造成工件加工成鞍形,产生圆柱度误差 2、如图表示了再生颤振产生的四种情况。图中实线表示前一转切削的工件表面振纹,虚线表示后一转切削的表面。分析哪一种有可能产生再生颤振? D有可能产生再生颤振(因为其后一转的振纹的相位滞后于前一段振纹)又再生振纹只有当后一转的相位滞后于前一段振纹,且角度为A在0到180才有可能产生再生颤振。 3、分析磨削烧伤的形式及改进措施。 A.如果磨削区的温度未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但已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工件表面金属的马氏体将转化成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称回火烧伤。 B.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再加上冷却液的急冷作用,表面层金属会出现二次淬火马氏体组织。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高;在它的下层,因冷去较慢,出现了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低的回火组织,称为淬火烧伤。 C.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而磨削过程又没有冷却液,表层金属将产生退火组织,表层金属的硬度将急剧下降,称为退火烧伤。 改进措施:a.正确选择砂轮 b.合理选择磨削用量 c.改善冷却条件 d.选用开槽砂轮。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与答案(四套全)

一、是非题(10 分) 1. 建立尺寸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目最少。 ( √) 2. 圆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与其偏心距同直径的比值有关。 ( √) 3.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 √) 4. 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有关而与装配方法无关。 ( ×) 5. 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 √) 6. 由工件内应力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 7. 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 √) 8. 冷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 ( ×) 9. 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 √) 10.分析工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力对定位的影响。 ( √) 二、填空(30 分) 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5.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

(展成法)。 6.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6.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加工位置。 7.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 和R 的波动反映的是(变值性误差的变化)和(随机性误差)的分散程度 。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工件是否连续完成)。

2012数学试卷分析

2012数学试卷分析

2011-2012焦作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分析 李同喜焦金安 我市第一次质量检查较之年前期末调研试题,无论理科还是文科在考察范围,试题难度,模拟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比较好地体现了第一次质量检查的命题指导思想,达到了考试的目的。本次考试是以备战高考为目标,对高三复习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测,检测学生复习备考中的知识漏洞和知识盲点,为下一步开展好二轮复习提供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信息,便于我们及时调整复习策略。试题立足于考查学生在第一轮复习阶段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运用,一方面力争试题有一定的基础性、层次性,发挥试卷的诊断功能,另一方面又立足于高考在选拔人才时对数学学科素养的要求,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和终生学习能力的需要,加强对学生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考查;试题突出以能力考查为主线,没有偏题、怪题,比较有利于推进下阶段高三数学复习工作。 命题指导思想:1、重点知识重点考,同时兼顾知识覆盖面;222、重点考查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和通性通法掌握程度;3、重视对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下面从几个不同方面对试卷进行评析: 一、数据分析

三、试题分析(以理科主观题为例) 13题是本试卷的亮点,暴露出的问题是学生错在弄不清楚“必要不充分条件” 的概念,因此说后复习阶段且不可放松概念的辨别。 14题多错在焦点位置没有判断正确,个别学生还写了两个方程。 15题错的最多,学生应该一是没有弄明白几何体的形状,二是计算能力欠火候, 这样表面积自然求不对了。 16题错的不多。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填空题做完已经花去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事实上,得分情况不是很理想,也间接影响了解答题的得分,导致整体得分受 影响。如何研究高考,采取恰当的答题策略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得分的效率 值得全体师生认真研究,并不断实践。 第17题等比数列与三角函数的综合问题, 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通法通性解题. 题目小巧,设问新颖,考查知识的同时,又考查学生的能力,得分率较高 第18题该题主要考查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和数学期望的求法问题.题目较简 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运算不到位,出错率较高. 第19题数学(文科)试卷分析 本题为立体几何证明和线段求值,共两问,满分12分。 学生失分原因如下: (1)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没有掌握好; (2)证明时条件没有写全面; (3)空间图形当作平面图形; (4)数学符号使用错误; (5)计算失误。 建议在以后复习时加强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和掌握,规范证明过程。 试卷分析 理科数学19题出现的问题: 1. 建系理由不充分,即没有证明两两垂直。 2. 建系后点的坐标错误较多。 3. 计算出法向量的余弦值之后,不能很好的结合图像回答出二面角的余弦 值。 4. 第二问相对做得较好,但部分同学不会利用图像特征准确找出球心位置。 5. 做题步骤不规范,比如求平面法向量时没有过程。求出两平面的法向量 的余弦值后,没有回答二面角的余弦值。 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规范学生的做题步骤。进一步加强基础题的 练习。 第20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本题第⑴问是容 易题,得分主要在此实现;第⑵问应属难题,学生很难找到准确的解题途径和 方法,即使找到,准确转化与运算的能力也过不了关。存在的问题:题速度较 慢,来不及做;题能力较差,看不懂题;运算能力差,不善于用平面几何知识帮 助解题;转化能力差。 近几年,解析几何一直是区分度较高的试题,理科考查的是圆锥曲线的问 题,第一问属于送分的,很容易就求得轨迹方程,第二问需要用的几何知识, 这和初中内容联系比较密切。这值得大家引起对初中知识的重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09答案

试卷九答案 -:、(10分)是非题 1.辅助支承起定位作用,而可调支承不起定位作用。 (x ) 2.菱形销用在一面双销定位中,消除了垂直于连心线方向上的过定位。 (V ) 3.毛坯误差造成的工件加工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 (X ) 4.装配精度与装配方法无关,取决于零件的加工精度。 (X ) 5.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远离加工部位,以防止夹紧变形。 (X ) 6.斜楔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只取决于斜角,而与长度无关。 (V ) 7.粗基准定位时,一般正在加工的表面就是零件的精基准。 (X ) 8.过盈心轴定位一般用于精加工,此时可保证工件内外圆的同轴度可利用过盈 量传递扭矩。 (V ) 9.V形块定位,工件在垂直于V形块对称面方向上的基准位移误差等于零。(V ) 10.装配尺寸链中的封闭环存在于零部件之间,而绝对不在零件上。 二、(20分)填空 1.机械加工中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自动控制法)。 2.基准位移误差是(定位)基准相对于(起始)基准发生位移造成的(工 序)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3.分组选配法装配对零件的(制造精度)只要求可行,而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 4.镗模上采用双镗套导向时,镗杆与镗床主轴必须(浮动)连接。 5.工艺系统是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构成的完整系

统。 6.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采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7.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量)生产时,极少采用夹具,一般用划线及试切法达到加工精度要求。 8.工艺系统热变形和刀具磨损都属于工艺系统的(动态)误差,对工件加工误差而言,造成(变值)系统性误差。 9.工件上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点、线、面称为(定位基准)。 三、(10分)解释概念 1.基准统一(统一基准)原则 零件在同一次安装中,方便地被加工多个表面,而且多个加工工序一致采用的一组定位基准。 2.工艺能力系数 表示所要求加工的公差范围^与实际工序加工误差(分散范围65)之比。 3.原理误差 由于釆用了近似的刀具形状和近似的加工运动而产生的误差。 4.过定位 定位中工件的一个不定度同时被多个定位元件所限制的情况。 四、(10分)如图所示零件,A、B、C面已加工好,现以C面定位加工D面,尺寸要求如图,试问以C面作为定位基准时,D到C的工序尺寸是多少?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一、是非题(10分) 1.只增加定位的刚度和稳定性的支承为可调支承。(×) 2.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而欠定位则不允许。(√) 3.一面双销定位中,菱形销长轴方向应垂直于双销连心线。(√) 4.装配精度要求不高时,可采用完全互换法。(×) 5.车削细长轴时,工件外圆中间粗两头细,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刚度差。 (√) 6.机床的热变形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7.机床的传动链误差是产生误差复映现象的根本原因。(×) 8.工序集中则使用的设备数量少,生产准备工作量小。(×) 9.工序余量是指加工、外圆时加工前后的直径差。(×) 10.工艺过程包括生产过程和辅助过程两个部分。(×) 二、填空(30分) 1.机械加工中,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光整加工)。 2.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加工精度包括(尺寸)、(形状)、(位置)三方面的容。 4.定位误差由两部分组成,其基准不重合误差是由(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造成的,它的大小等于(两基准间尺寸)的公差值。 5.圆偏心夹紧机构中,偏心轮的自锁条件是( e D) 20 ~ 14 ( ),其中各符号的意义是( D为圆偏 心盘的直径;e为偏心量)。 6.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7.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展成法)等几种。 8.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小。 9.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基准重合)、(基准统一)、(互为基准)、(自为基准)。 10.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位置。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 工作地点不变 )和工作是否连续完成。 三、解释概念(10分) 1.经济精度 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即完好设备、适当夹具、必需刀具、一定的熟练工人,合理的工时定额下,某种加工方法所达到的公差等级和粗糙度。 2.工艺系统刚度 垂直加工面的切削力FY与刀刃相对加工面在法线方向上的相对变形位移Y之比为工艺系统刚度K, 即K= y F y 3.粗基准 未加工面为定位基面的定位基准。 4.原理误差 由于采用了近似的加工运动或近似的刀具形状而产生的误差。

2012年高考数学卷试卷分析及2013届教学建议

2012年高考数学卷试卷分析及2013届教学建议 试卷整体分析 2012年高考试卷整体难度略显偏难,各考点分布比较合理,与2011年高考数学卷题型相当,重点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前8题较容易,学生看到题目后就有一些解题想法,9,10,11,12,13各题难度上去了,但学生只要静心计算,认真思考,一定能算出来,14难度太大。解答题15、16比较平稳,自然过度,受到中等成绩的学生一致好评,17题题目理解有困难,学生不知如何解答,18(1)、(2),19(1)、20(1)算正常考察的题目学生该能做出来,但其它问难度就太大了。总之整份试题难度比2011年试题难度略显偏大。对2013年的教学工作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 典型题分析 9.本题主要考察向量的计算,矩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两角和的余弦公式,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解:解法一:由AB AF = cos AB AF FAB ∠= cos =AF FAB DF ∠ 。 ∵AB =DF =1DF =。∴1CF =。 记AE BF 和之 间的夹角为,AEB FBC θαβ∠=∠=,,则θαβ=+。 又∵2BC =,点E 为BC 的中点, ∴1BE =。∴()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AE BF AE BF AE BF AE BF θαβαβαβ+- ) =cos cos sin sin =121AE BF AE BF BE BC AB CF αβαβ--=?= 解法二 :本题也可建立以, AB AD 为坐标轴的直角坐标系,求出各点坐标后求解。 10.本题主要周期函数的性质。最关键的一步是()()11f f -= 解:∵()f x 是定义在R 上且周期为2的函数,∴()()11f f -=,即2 1= 2 b a +-+①。 又∵311 =1222f f a ?? ?? =--+ ? ?????,1322f f ?? ?? = ? ????? , ∴14 1=23b a +-+②。联立①②,解得, =2. =4a b -。∴3=10a b +-。 11.本题主要考察同角三角函数,倍角三角函数,两角和的三角函数。∵α为锐角,即 02 << π α,∴ 2= 6 6 2 63<< π π π π πα+ + 。∵4cos 65απ??+= ???,∴3sin 65απ? ?+= ???。 ∴3424 sin 22sin cos =2=3665525αααπππ???? ? ?+=++ ? ? ??? ? ? ? ? 。 ∴7 cos 2325 απ? ?+= ?? ? 。 ∴sin(2)=sin(2)=sin 2cos cos 2sin 12 343434a a a a π π πππππ??? ?+ + -+-+ ? ???? ?247=252252- 本题有一种较笨的解法能算出,但耗时较长:先算sin α,cos α再计算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题库

现代制造工艺学 一.名词解释 1.生产纲领:计划期,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的产量称为生产纲领。2.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3.加工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差称为加工总余量。 4.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 5.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对机械产品中的零件采用各种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以及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6.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的定位。 不完全定位:允许少于六点(1-5点)的定位。 欠定位: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的定位。 过定位:工件一个自由度被两个或以上支承点重复限制的定位。 7.加工精度、加工误差: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加工误差: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8.误差复映:当车削具有圆度误差的毛坯时,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变化而使工件产生相应的圆度误差,这种现象叫做误差复映。 9.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轮廓是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轮廓,其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小于50. 10.冷作硬化: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统称为冷作硬化(或称为强化)。 11.工艺系统刚度:工艺系统抵抗变形的能力。 12.工序能力: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时,加工误差正常波动的幅度。 。 13.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14.安装: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

(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一填充题 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机械加工中的三大问题即(a),(b),(c)。 答案:加工质量、生产率、经济性。 2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包括(a),(b),(c),(d)等四个方面。 答案:机床、夹具、工件、刀具。 3 工艺过程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是:(a),(b),(c),(d)。 答案:提高加工质量、合理利用机床、安排热处理工序、及早发现毛坯缺陷。 4 在机械制造中,通常将生产方式划分为(a),(b),(c)三种类型。 答案:单件小批、中批、大批大量生产。 5 确定毛坯加工余量的方法有三种即(a),(b),(c)。大批量生产用(d)。 答案:计算法、查表法、经验估计法、计算法。 6 根据作用的不同,基准通常可分为(a)和(b)两大类,定位基准属于(c)。 答案: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艺基准。 7 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安排机加工顺序的原则是(a),(b),(c),(d)。 答案:先面后孔、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它。 8 选择定位粗基准要考虑(1)使各加工面都有一定的和比较均匀的(a);(2)保证加工面与非加工面的(b)。 答案:加工余量、相互位置精度。 9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a),(b),(c)。 答案: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表面相互位置精度 10 零件表层的机械物理性质包括(a ),(b),(c)。 答案:表面冷硬、表层残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 11 刀具磨损属于(a )误差,可以通过计算后输入(b )来补偿。 答案:变值系统误差、等值异号的误差

12 零件的表面质量包括(a),(b),(c)、(d)。 答案:表面粗糙度及波度、表面冷硬、表层残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 13 工艺系统的振动分为两大类即(a)与(b),其中振幅随切削用量而变的是(c)。 答案:强迫振动、自激振动、自激振动 14 切削加工后,引起表面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有(a),(b),(c)。 答案:塑性变形、温度变化、金相组织变化 15 精密机床加工精度零件为了减少热变形,加工前应具备两条:(a),(b )。 答案:热平衡、恒温室 15 弯曲的轴进行冷校直后,原来凸出处会产生(a )应力,原来凹下处产生(b)应力。 答案:拉、压 16 磨削长薄片状工件时若在长度方向两端顶住,在热影响下工件发生(a)的变形,冷后具有(b)的形状误差。 答案:上凸、下凹 17 解释自激振动的原理主要有两条(a),(b)。 答案:再生振动、振型耦合 18 在普通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长轴外圆,若机床刚度较低,则工件产生(a)的形状误差;若工件刚度较低,则工件产生(b)的误差。 答案:中凹、腰鼓形 19 普通车床上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导轨误差是(a)及(b)。 答案:水平面内的平行度、导轨的平直度 20 切削加工中,若同时用几把刀具加工零件的几个表面则称这种工步为(a),若一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则称这种刀具为(b)。 答案:复合工步、复合刀具 21 十大原始误差中(a),(b),(c),(d)属于动误差。 答案:热变形、内应力变形、弹塑性变形、磨损

(新)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精)

大学学年第二学期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或同时对几个工件 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尺寸链:相互联系,按一定顺序首尾相接和尺寸封闭图形。 .基准: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过定位:几个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 .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各表面的实际形状与表面理想形状之间的附和精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小题,每空分,共分) .牛头刨床的主运动是(刨刀)的直线往复移动,进给运动是(工件)的间歇移 动。 .工时定额是完成某一(零件)或(工序)所规定的时间。 .刨削和插削都是(间断)切削,刀具易受到(冲击),因此(切削速度)不宜 太高。 .电火花加工是在一定的(介质)中,通过(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之间的(脉冲放电)的电蚀作用,对工作进行加工的方法。 .切削用量是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和()的总称。 .装夹是工件在加工前,使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获得(正确而固定位置)的过程,它包括(定位)和(夹紧)两部分内容。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三个方面。 三、不定项选择(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车床主轴的纯轴向窜动对(、)加工有影响。 、车销内外圆、车销端面车销螺纹 .制定零件工艺过程时,首先研究和确定的基准是() 、设计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 、设计基准、工艺基准、装配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 .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常采用()来保证 、基准重合、互为基准、自为基础、基准统一 .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成所需零件的过程为 () 、生产过程、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受迫振动系统在共振区消振最有效的措施使() 增大系统刚度;增大系统阻尼;增大系统质量 .用()来限制六个自由度,称为()。更具加工要求,只需要少于()的定 位,称为()定位 六个支撑点;具有独立定位作用的六个支撑点;完全;不完全;欠定位.零件装夹中由于()基准和()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 合误差。 设计(或工序);工艺;测量;装配;定位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及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入(),每题1分共25分。 1.金属切削加工中,工件与刀具的相对运动叫(切削运动)。 2.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一般会形成(以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和过渡表面)等三个不断变化的表面。 3.切削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c= d w n/1000)。 4.车刀切削部分一般要由(三面、两刃一尖)等六个要素组成。 5.车刀的(切削平面)与工件上的过渡表面相对。 6.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的连接部分是(刀尖)。 7.(主后角)是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8.硬质合金代号“YT”代表(钨钛钴)类硬质合金。 9.(立方氮化硼)是目前为止硬度最高的刀具材料 10.标准麻花钻由(工作部分、柄部和颈部)三部分组成。 11.标准麻花钻的顶角2φ=(118°)。 12.标准麻花钻的横刃斜角ψ=(55°)。 13.整体式铰刀由(工作部分、柄部和颈部)三部分组成。

14.砂轮的结构包括(磨粒结合剂和气孔)等三部分。 15.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能,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叫(工艺过程)。 16.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设备或同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叫(工序)。 17.机械加工常用的毛坯有(铸件、锻件、型材和组合件)。 18.产品的生产纲领是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年产量)。 19.产品的生产类型一般分为(件生产、批量生产和大量生产)三种。 20.常用的机械加工工艺文件有(工艺过程卡、工艺卡和工序卡)。 21.在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中,按加工性质和目的不同可划分成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精加工和光整加工)。 22.粗加工阶段的任务是(切除大部分余量),使毛坯的形状尽可能接近成品。 23.在工序图中用以确定被加工表面的位置的依据叫(工序基准)。 24.加工余量确定的方法有查表修正法、(经验估算法、分析计算法)。 25.工序尺寸的公差带一般规定按(入体方向)分布。 二.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题1分,共35分。 1.刀具的前角可以是正值、负值和零。(√)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及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一、填空 1.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有_轨迹法_、成形法、_展成法_。 2.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_椭圆__形。 3.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_加工精度_和_加工表面质量__。 4.表面残余_拉_(拉或压)应力会加剧疲劳裂纹的扩展。 5.车削加工时,进给量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_变大_。 6.切削液的作用有冷却、_润滑__、清洗及防锈等作用。 7.在受迫振动中,当外激励频率近似等于系统频率时,会发生_共振_现象 8.刀具静止参考系的建立是以切削运动为依据,其假定的工作条件包括假定运动条件和假定安装条件。 9.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_刻划_、__滑擦(摩擦抛光)和切削三种作用的综合过程。 10.产品装配工艺中对“三化”程度要求是指结构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11.尺寸链的特征是_关联性和_封闭性_。 12.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_珩磨_、研磨、超精加工及_抛光_等方法。 1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实际上就是指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_工艺文件 14.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及性质的过程。 15.零件的几何精度、表面质量、物理机械性能是评定机器零件质量的主要指标。 16.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工艺 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17.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主要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由于的制造误差与磨损引起。 18.轴类零件加工中常用两端中心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 19.零件的加工误差指越小(大),加工精度就越高(低)。 20.粗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高的生产率。 2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 22.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规定的质量要求。 23. 零件的加工误差值越小(大),加工精度就越高(低)。 24机械产品的质量可以概括为__实用性____、可靠性和__经济性____三个方面。25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_定尺寸刀具法__、__调整法_____、自动获得尺寸法。 26__加工经济精度_____是指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27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_椭圆形______。 28工艺上的6σ原则是指有__99.73%_____的工件尺寸落在了 3σ范围内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2012春学期语文学科试卷分析报告

江都区樊川镇永安小学 2012春学期语文学科试卷分析报告一、总体数据信息

二、各年级卷面分析 一年级 总体状况:试卷考核知识较全面,内容有针对性。从卷面分析看,学生答题时大多数人做到细心,做完有检查,有部分同学学习态度不够好,反映在试卷上为不认真书写,检查不细致,审题不清楚。 原因分析:试卷考核内容全面,除涉及到对课文中任务特点的分析稍有难度,其他均为学生掌握得知识。学生学习呈现出较大差异,有两极分化倾向。此外,对于平时接触较少的题目以及稍有难度的题目应变不够。 改进措施: 1.继续做好“七认真”常规工作 2.加强家校联系,尽量挖掘家长资源 3.精选一套辅导练习题,让学生多练习,学习各种题型考核的重点 4.挤时间重点辅导坐校车回家的学生 5.及时学习关于低年级语文检测的新动向新要求 二年级 总体状况:本次试卷共有九道题,整个试题体现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试题主要从字词句段方面命题,很好地涵盖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要点,朱晓红学生的阅读态度的考查,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文章,要求学生以自己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收获。 原因分析:从得分来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较好,个别学生失分的原因是答题时粗心大意,对二类字的字音掌握不牢固,从班级失分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读音选择方面:由于平时对二类字的学习不够重视,错误较多。 二、写话部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语言积累不多,表达不够完整;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书写不规范,错别字较多;有部分学生不能抓住图意,突出不了中心。 改进措施: 1.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抓好课堂效率,落实学生的课堂学习,二类字也要会读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题库定稿版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题 库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

现代制造工艺学 一.名词解释 1.生产纲领:计划期内,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产量称为生产纲领。2.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3.加工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差称为加工总余量。 4.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 5.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对机械产品中的零件采用各种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以及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6.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的定位。 不完全定位:允许少于六点(1-5点)的定位。

欠定位: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的定位。 过定位:工件一个自由度被两个或以上支承点重复限制的定位。 7.加工精度、加工误差: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加工误差: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8.误差复映:当车削具有圆度误差的毛坯时,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变化而使工件产生相应的圆度误差,这种现象叫做误差复映。 9.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轮廓是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轮廓,其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小于50. 10.冷作硬化: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统称为冷作硬化(或称为强化)。 11.工艺系统刚度:工艺系统抵抗变形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