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进化论的错误

进化论的错误

进化论的错误
进化论的错误

1

科学的见证

一、进化论是尚未证实的假说

地球上的上生命是怎样起源的?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怎样来的?这些从来就是人们所关心

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归根结底可分成两大类:神创论和进化论。按照进化论的观点,地球上先出现原始生命(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然后是物种进化。现在我们就看一下它的错误。

(一)、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很早就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下面是中学生物教材的一种观点。

根据科学推算,地球从诞生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地球上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绝对不会有生命存在的。最初的生命是地球温度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的而成的。这种关于生命起源是通过化学进化过程可以分成下列四个阶段。

(1)、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根据推测,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开始进行的。请注意氰化氢有巨毒。

关于原始地球的情况都是推测。地球的历史有几十亿年,而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不过几千年,对于几十亿年来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人们只能根椐一些间接材料进行推测,很难进行有关地质变化的精确的科学试验。原始地球的情况到底如何尚无定论。

(2)、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目前只是推测,没有实验证据。

(3)、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目前只是推测,也没有实验证据。

(4)、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从多分子体系演变成原始生命,这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它直接涉及到原始生命的发生。目前,人们还不能在实验室验证这一过程。

教材在论述进化过程中,多次用到“根据推测”、“可能”等词语。根据推测能定人的罪吗?用的是不确定、摸棱两可的话。最后的总结是:关于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研究,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但是绝大多数实验只集中在第一阶段,有些阶段还仅仅限于假说和推测。因此,对于生命起源问题,还必须继续进行研究和探讨,即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尚无定论。其实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根本不成立。有人推算过,从杂乱无章的有机物自然构成有高度复杂、高度严整结构的原始生命的概率几乎是零。

概率论是研究随机事件的规律性的一个数学分支。所谓随机事件,直观地说是指这样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它出现与否具有偶然性,但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它却是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即规律性。

所谓随机试验就是指这样的试验,它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试验,试验的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已知的,但每次试验到底是其中的那一个结果预先是不能确定的。

在随机试验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在每次试验中必然出现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必然不出现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随机事件虽然有其偶然性的一面,即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但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人们还是可以发现它是有内在的规律性的,即它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是可以“度量”的。随机事件的概率就是用来计量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字,它是概率论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其排列形式有2051(2.2517998x1066)种可能性,但只有一种排列是牛胰岛素。如果地球的年龄是46亿年(6.0444x1015秒),每秒产生100万个不重样的蛋白质,46亿年仅能产生6.0444x1021种蛋白质,还不足以产生一个牛胰岛素。更不用说是一个生命体了(在现在的条件下,核酸没有酶不能复制,而酶没有核酸也不能产生出来。故核酸、酶同时产生并形成原始生命根本不可能)。

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论是建立在偶然的基础上,这与人的有目的性相矛盾.有谁见过一堆砖头、瓦块、木材等建筑材料自动变成房屋,一堆机械零件自动变成机器?难道一堆杂乱无章的有机物就会自动变成生命体并且有生命?即使按细胞结构做成一个细胞,也不见得有生命。正如一辆摩托车,如果不发动,它是不会跑的。

(二)、物种起源的进化论

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怎样来的?对这个问题,自古就存在争论。特创论者认为,现在地球上的

2

各种生物都是由神创造出来的。按照特创论的说法,最初创造出多少种生物,现在就只有多少种生物,而且这些生物是都是一次创造出来的,各种生物之间并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圣经》的《创始记》第一章。进化论者则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演变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从先后次序讲,先有生命起源,后有物种起源。现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尚无定论,就无资格谈论物种起源。我们暂且撇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来看看物种起源的进化论的错误之处。

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最重要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为什么老虎就那么少呢?这是过度繁殖无法解释的。另外,有些动物集体自杀怎样解释?

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但是事实,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这是为什么?达尔文认为,生物的过度繁殖使后代的数量及剧增加,而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空间等)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在争夺有限的生活条件时,进行斗争。这种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的)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如干旱、寒冷)之间的斗争,赖以维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就叫生存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但是,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来呢?这就涉及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遗传和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相似,这就是遗传现象。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个体之间的差异,这就是变异现象。

适者生存生物虽然普遍具有变异性,但是,生物的变异,有的对生物的生存有利;有的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即其性状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即其性状不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当生物产生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决定其生存或淘汰。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才能生存下来,产生后代,而那些与不相适应的变异类型则被淘汰。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自然选择,生物的有利的变异被定向积累。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新类型。

但是,分子遗传学根本不支持上述观点。根据分子遗传学的观点,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物种。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在自然状态中,对一种生物来说,突变率是很低的。据估计,大约在一万到一百亿个细菌中才会产生一个基因突变的细菌。高等生物中,大约在十万到一亿个生殖细胞中才会有一个生殖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并且生物所发生的基因突变,一般都是有害的,甚至是致死的(参见生物教学参考书),故不可能通过基因突变实现物种进化。以下用极限推导:

limA(B.η1.η2)n=Alim(B.η1.η2)n =A.0=0

n→∞ n→∞

A——某种生物父代的个数;

B——某种生物父代每个个体的后代数;

η1——基因突变率;

η2——有利的基因突变率;

n——代数

一般人都认为,化石为进化论提供了充分的论据。其实,达尔文主义的最大困难正是化石的证据。进化论最大的敌人不是宗教领袖而是研究化石的专家们。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不久,在德国的一个石灰岩层发现一个动物化石,被取名为“始祖鸟”,兼具爬行动物和鸟类的特征,被认为是由爬行动物进化到鸟类的中间类型。进化论者为之雀跃,以为进化论已找到了充分的证据。然而达尔文本人十分清楚,化石的证据显明中间类型的缺失,对他的理论是致命伤。但他推委于化石记录的不完全。

综述:进化论与进化生物学的发展

综述:进化论与进化生物学的发展自达尔文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一书以来,“进化”(evolution)已逐渐成为生物学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进化生物学(evolutionary biology)则成为当今生命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前沿领域。 纵观150年来,随着科学界对生物进化现象的认识不断深化,人们对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解也随之不断深入,进化论自身也走过了曲折的发展之路。除了像其他任何一种科学理论一样需要补充和修正外,进化论还经受了来自科学领域之外的一次又一次挑战。今天,分子水平的生物进化研究正在蓬勃兴起,人们对进化论的兴趣有增无减,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以进化论为核心的进化生物学研究不仅应能够解释各种复杂生命现象,重建生物的自然历史,而且还应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和应用潜力。因而,藉纪念达尔文(C. Darwin)诞辰200周年和《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之际,回顾进化论与进化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科学理论与知识,并用于指导21世纪生命科学的研究。 进化论的科学本质 进化论从本质上改变了人们对地球生命现象的理解。进化论围绕生物多样性的起源与发展,引导人们探索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或称进化谱系)。例如,作为地球生物的一员,人类究竟何时又是如何在地球上出现的?不同人种或不同人群之间关系如何?人类与其他生物(如细菌)有何种进化上的关联?如此等等,进化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在进化论中,具有有益性状的生物存在差异的繁殖优势被称为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因为是自然来“选择”提高生物生存与繁殖能力的性状。如果生物的突变性状降低其生存与繁殖能力的话,自然选择就会减少这些性状在生物群体中的扩散。人工选择也是一个类似的过程,但在这种情况下是人而不是自然环境使生物交配以选择理想的性状。最常见的莫过于通过人工选择来获得人们所需的家畜品系和园艺植物品种等。 迄今为止,支持进化论的证据层出不穷,从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到酵母实验进化的分析,不胜枚举[1]。近年来比较突出的例子有加拿大北部“大淡水鱼”化石的发现。科学家们根据进化理论和化石分析预测出浅水鱼类向陆地过渡阶段的大致时间,随后他们将目光投向加拿大北部努维特地区的埃尔斯米尔岛,那里有大约37 500万年前的沉积岩。通过四年的努力,科学家们终于从岩层中发掘出命名为“Tiktaalik”(因纽特人的语言中意为“大淡水鱼”)的生物化石,它既具有许多鱼类特征,又具有早期四足动物的典型特征,而它的鳍包含骨骼,可形成类似于有肢动物的肢体,用来移动和支撑躯体[2]。“大淡水鱼”的发现证实了科学家们基于进化论的预测。反过来,对于进化论预测的证实也提高了达尔文理论的可信度。的确,每一种科学理论本质上都要具备对尚未观察到的自然事件或现象作出预测的能力。 另一个经典的例子是科学家们对特立尼达岛阿立波河中的虹鳉鱼进行的观察与实验。按照进化理论,不同时间尺度上的自然选择可能产生全然不同的进化效应。在仅仅几个时代的周期内,生物个体就有可能产生小规模的变异,可称之为微进化(microevolution)。科学家们发现,生活在阿立波河中的虹鳉鱼无论是其幼体还是成体均遭受较大鱼类的捕食,生活在河流上游小溪中的虹鳉鱼只有其幼体会被较小鱼类捕食,因而长期的进化过程导致该河流中的虹鳉鱼个体较小(更易于躲避捕食者),而溪流中的虹鳉鱼则个体较大(不易被较小的鱼类捕食)。科学家们将河流中的虹鳉鱼置于原来没有虹鳉鱼种群的溪流中,发现它们仅仅在20代后就进化出了溪流中虹鳉鱼的特性[3]。 毋庸讳言,在科学上,我们不可能绝对肯定地证明某种解释是完美无缺的,或者是终结性的。然而,迄今为止,许多科学解释已经被人们反复检验,不断增添的新观察结果或新的实验分析很难对其作出重大改变。换言之,科学界已广泛接受这些解释,它们是以观察自然世界获得的证据为基础的。进化理论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明确地将

生物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完成版)

生物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马璇 5120209158 进化思想源远流长。两千五百年前,中国和希腊古代哲学家的著作中就早已孕育了朴素的进化思想。我国古代早期的唯物主义者管仲就提出。水是万物本源。《管子水地篇》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无独有偶,古希腊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等哲学家的著作中,也都含有一些进化思想。众所周知.进化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拉马克、达尔文等知名学者在批判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提出自己新的观点,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被修正。这些观点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 在进化科学发展的历史上,最早提出系统进化论的是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他在1809年出版的《动物哲学》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拉马克进化理论。他认为生命具有向上发展的必然趋向.并且强调动物意志、器官用进废退及获得性状遗传在进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代科学进化论的奠基人是英国学者达尔文,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则是科学进化论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标志。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的原理,他认为进化的动力在自然界内部,并把进化的机制归结为自然的原因。这就科学的说明了生命自然界发展的主要过程。 在过去的近一百五十年期间,较其他自然科学理论而言,生物进化论的影响远远超越了自身的领域,许多社会科学学科都在借鉴、使用进化概念。随着生物进化论研究的纵深和发展,进化论还将在深度和广度上继续影响社会和科学的进步。总结进化论对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具体影响及其得失,重新认识和审视进化学说,将其用于对科学和社会的探索及实践,有着理论创新的意义。 说到生物进化论和社会的关系,不得不说社会达尔文主义。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是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演绎而来。它是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适者生存”的思想,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当中的一种社会理论学说。其核心概念是,由于生存竞争所造成的优胜劣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中也是一种同样普遍适用的生存适用法则,并在人类的社会进化和社会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与社会达尔文主义有着本质性的区别。达尔文进化论,是达尔文通过深入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种生存的变异过程,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科学总结得出的。在1859年出版了体现以“自然选择”为主导思想的《物种起源》一书。而后来《自然选择》的进化论思想,被斯宾塞定义的《适者生存》的理论在社会的理论发展中所取代。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创立者赫伯特?斯宾塞把进化论中的“适者生存"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上,特别是在教育学与不同的阶级斗争方面。斯宾塞远比达尔文在写作《物种起源》时期的观点更有依赖性。他认为无论是对于物质、自然的世界,还是人类社会,同质性都是无条理的,不稳定的。保守主义思想家萨姆纳认为生存竞争是社会生活的核心特征,如果有人在路上倒下,这不应该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但我们的社会道德伦理要求的是关心弱势群体,救死扶伤的一种人道主义的救助美德。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错误之处就是,将达尔文的一般意义上的动物之间的进化思想移植到社会当中,在社会中广为使用,是对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理论的一种误读。 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表明了“人是道德的生物",人类社会的进化是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生物进化。社会达尔主义的滥用,给社会带来了更深程度的负面影响,产生了恶劣

进化论面临的挑战

进化论面临的挑战 (一) 自达尔文写出《物种起源》一书,比较详尽地提出进化论的观点以来,立即就面临着种种的挑战,首先进行挑战的是以基督教义为代表的教会和学术团体,最著名的一次是自命为“达尔文的斗犬”的赫胥黎与英国教会之间进行的一场公开的大辩论,赫胥黎用猿人化石为例,并通过雄辩的口才取得“伟大的胜利”。从此,进化论开始在欧洲并向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其“弱肉强食”、“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之类的“科学理论”逐渐扩散到所有的学术领域。。。。。。 (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德国法西斯为首的军事集团,开始利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疯狂屠杀他们认为需要“淘汰”的“劣等民族”,其中德国法西斯杀害了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日本法西斯在亚洲杀害数以十万计的朝鲜、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人民。这些都是借助达尔文的“弱肉强食”、“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之类的“科学理论”堂而皇之的进行的。身为犹太人的达尔文并没有想到,他提出的“伟大的”进化论竟给自己的民族带来如此深重的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开始总结这场战争的惨痛教训,彻底批判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对人类世界造成的严重危害。尤其禁止了以“优秀民族”的名义消灭“劣等民族”的“种族灭绝”的罪恶行径。达尔文的进化论从此很不光彩地撤出人类的政治历史舞台。 当然,目前人类社会仍在进行着种种的竞争,但己回归到理性、人道和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不知在今后的世界里还会不会有人再次打起“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旗号来征服、统治这个小小的地球村?。。。。。。 (三) 地球上自诞生人类以来,人类就开始驯化野生动物和栽培野生植物,于是就有了六畜和五谷。这些畜禽和庄稼与原来的野生动植物相比,在生物性能上己发生明显的和重大的改变。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畜禽和庄稼对野外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己明显地减弱甚至消失了,一旦脱离了人类的庇护,(除非重新恢复原来的野性)那就必然消亡无疑。

孟德尔遗传学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孟德尔遗传学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2011年11月20日

1859年达尔文正式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里程碑式的巨著奠定了生物进化论的诞生,将整个科学界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时代。简单点说,达尔文进化论可以概括为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学说的中心是自然选择学说,即人们常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然而,由于时代的因素和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进化论也存在着很大缺陷。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达尔文学说的主要缺点是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阐述不够。 首先,要指出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中,“生存”这两个字是不够的,因为如果适者只是能生存而不能繁殖和留下后代,它的适应性特点便不能影响进化。其次,假使生物能繁殖而它的适应性特点不能遗传的,那同样对进化也不能产生效果。因而一个完美的进化理论,必然要牵涉到遗传的问题。而在达尔文发表进化学说的时期,由于近代遗传学还没有出现,这种缺陷是不可避免的。达尔文所采用的遗传学是当时流行的前人遗留下来的融合遗传的学说,其要点是,在两性繁植的过程中,亲本的遗传性能象两杯溶液一样,在子代里混合。例如在杂交的过程中,将父本比作一杯墨水,母本比作一杯清水,而子代是一杯浓度较低颇色较淡的墨水。 后来,1869年,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中提出了“泛生论假设”。大致地说,达尔文的遗传学理论是这样的达尔文设想父母传递给子女的“建筑平面图”是父母的性腺通过汇集身体各部分的信息而形成的。更确切一点说,达尔文假设,机体的数十亿细胞中的每一个细胞,都把他称之为“胚芽”的各种信息粒子传送到性器官。达尔文之所以对这一理论感兴趣,是因为它说明了机体的“建筑平面图”怎样才能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改变。由于使用而发生改变的某些器官,如,鸭脚和长颈鹿的脖子,则传送数量和质量上都发生了改变的胚芽。换言之,达尔文的遗传学理论为“后天获得性”,即在环境与自然选择的共同影响下由某些种逐渐传递给其他种的性状的遗传提供了解释。可以看出,达尔文提出的遗传理论强调的是外界环境是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根本因素,这遭到了不少生物学家的质疑。遗传学基础的不牢固也是达尔文进化论受到怀疑的重要因素。 1866年,孟德尔写下《植物杂交的实验》,提出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现代遗传学的基础理论。孟德尔的遗传理论表明,遗传是颗粒式的,而不是融合性的,这种颗粒式物质结构各自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在形成配子和受精过程中只彼此分离和自由组合,但绝不发生融合。因此变异在杂交之后并不消失,而是一代一代地保留着,虽然有时并不表现出来。只有这样,自然选择才可能把变异积累起来形成新种,物种也才能不断进化。显而易见,孟德尔的这种颗粒式遗传理论不仅代表了遗传学的正确发展方向,现代遗传学已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3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3.1 地球的起源和圈层分异 地球起源问题自18世纪中叶以来同样存在多种学说。目前较流行的看法是,大约在46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开始分化出原始地球,温度较低,轻重元素浑然一体,并无分层结构。原始地球一旦形成,有利于继续吸积太阳星云物质使体积和质量不断增大,同时因重力分异和放射性元素蜕变而增加温度。当原始地球内部物质增温达到熔融状态时,比重大的亲铁元素加速向地心下沉,成为铁镍地核,比重小的亲石元素上浮组成地幔和地壳,更轻的液态和气态成分,通过火山喷发溢出地表形成原始的水圈和大气圈。从此,行星地球开始了不同圈层之间相互作用,以及频繁发生物质-能量交换的演化历史。 正是由于地球形成以来经历过复杂的改造和变动,原始地球刚形成时的物质记录已经破坏殆尽。我们是怎样推测它已经有46亿年寿命的?这需要从地球自身的最老物质记录、太阳系内原始物质年龄和相邻月球演化史几方面来探讨。 3.2 地球的年龄 地球上已知最老的岩石(石英岩,一种由石英颗粒组成的沉积岩,后来遭受过温度、压力条件变化)出露于澳大利亚西南部,根据其中所含矿物(锆石)的形成年龄测定,证明已有41~42亿年历史。根据地质学研究,这种岩石和矿物只能来自地壳的硅铝质部分(见第四章1),而且必须经过地表水流的搬运、筛选和沉积。所以我们可以据此作出推论,地球的圈层分异在距今42亿年前已经完成。 地质学领域较精确的测定年龄方法,主要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蜕)变原理:放射性元素的原子不稳定,必然衰变为它种原子(如238U衰变为206Pb等),而且衰变速率不受外界温压条件变化影响(如238U经过45亿年后其一半原子数衰变为206Pb,故称为半衰期)。我们只需在岩石中测出蜕变前后元素的含量,就可以获得母体岩石形成的年龄。 不同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长短有很大差异,其测年的精度也存在重要区别(表2-2)。因此,要根据研究对象实际情况选择测试物质,采用合适的方法。例如,时代很新的湖南长沙马王堆考古发掘中,西汉初期(约200BC)的棺木保存完好,可以用14C法测得木材的绝对年龄数值与古墓内的文史资料相当符合。至于地球漫长演化史中保存的物质记录(岩石和矿物),只能采用238U-206Pb、87Rb-87Sr等方法,精度误差允许达到几个百万年。实际操作中包含复杂的技术因素,如测试手段的误差,测年方法使用条件的偏离,野外采样不当(标本已受风化影响,不够新鲜),地质关系观察错误等。这种方法已发展为地质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同位素年代学。

未来商业模式

未来商业模式 大家了解过未来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吗?未来我们的 商业模式会是怎么样子?小编为你带来了“未来商业模式” 的相关知识,这其中也许就有你需要的。 未来商业模式的大胆思考 1、中国未来产业分为三种:一维的传统产业——二维的互联网产业——三维的智能科技产业。一维世界正在推倒重建,二维世界被划分完毕(bAT掌控),三维世界正在形成,高维挑战低维总有优势。所以网店可以冲散实体店,而微信的对手一定在智能领域诞生。因此,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2、中国当下的企业分为三个等级:三等企业做服务——二等企业做产品——一等企业做平台。今后企业的出路唯有升级成平台,平台化的本质就是给创造者提供创造价值的机会!

3、中国互联网进化论: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pc互联网解决了信息对称,移动互联网解决了效率对接,未来的物联网需要解决万物互联:数据自由共享、价值按需分配。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搭建一个底层建筑,使上面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迅速找到目标。无论是找客户、找恋人还是找伙伴。 4、中国电子商务进化论:b2b——b2c——c2c——c2b ——c2F,从商家对商家、到商家对个人、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商家、最终是个人对工厂。未来每一件产品,在生产之前就知道它的顾客是谁,个性化时代到来,乃至跨国生产和定制。 5、中国的电子商务正在改变城市格局。“北上广深” 正在变成“北上深杭”。传统贸易的衰落将广州拉下马,跨境电商的兴起将杭州扶上位,未来中国的城市格局应该是“北京的权力调控+上海的金融运作+深圳的智能科技+杭州的电子商务”。 6、中国经济结构进化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共享经济——共产经济。从“按计划生产、按计划消费”

进化理论的发展历史有图

进化理论的发展历史 一、从进化思想到进化学说 进化学说产生与发展是一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即进化思想形成、发展阶段(从古希腊时期,中国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18世纪)和进化学说产生、发展阶段(18世纪以来)。所谓进化思想,即是指对自然界的朴素的认识,认为自然界是变化的、可相互转化或演变的。进化学说则是指系统地阐述生物由来、变化、发展的原因及规律的理论或假说。 从进化思想发展到进化学说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可以具体地区分出如下几个时期,即古代演变论的自然观形成与发展时期,中世纪创世说和不变论占统治地位时期,18~19世纪进化学说产生时期,19世纪末以来进化论修正与发展时期(图4-1)。 1、古代的自然哲学——进化思想的萌芽

古代哲学思想中包含着一种近代人称之为演变或蜕变(transmutation)的概念,即认为自然界万物相互转变(由一种形式变化为另一种形式),认为今日的复杂的生物来自某种较简单的祖先,可以一直追溯到最原始的生物类型(一种传衍的概念)。这可以说是进化思想的萌芽。例如古希腊最早的自然哲学家之一、米利都的阿纳克西曼德(Anaximande of Miletus,BC 550年)就表达过一种生命起源观点。他认为生命最初是从海中软泥产生的,由海中软泥产生出来的原始生物经过蜕变而产生出陆地植物。 2、中世纪西方的宗教哲学——反进化思想 宗教的“创世说”(creationism)。基督教圣经中的《创世记》把世界万物描绘成创世主上帝的特殊创造物。从创世论的基本思想延伸出两个教条,即对自然界中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目的论”(teleology)的解释和物种不变论(fixitism)。创世说认为世界是一下子被创造出来的,而且一旦被创造出来就永远不变了:陆地、山川、海洋以及各种生物永远不变地存在着和存在下去,自然界无变化,无发展。 3、自然神学 宗教扼杀不了科学,神学家企图调和宗教与科学之间的矛盾。它包含这样的观点:整个自然界是按上帝制定的自然法则调节和安排的、和谐、完美的世界,一切自然现象都从属于使整个自然界保持和谐、秩序、平衡和完美的目的;生物是上帝直接的创造物,生物结构是按照它的功能要求而设计的,因而结构是严格对应于它的功能的;每一种生物都是绝对完美地适应其生存环境的;如果一种生

创 世 论 与 进 化 论 的 世 纪 之 争 ——二十世纪美国反进化论运动

创世论与进化论的世纪之争 ——二十世纪美国反进化论运动概述 张增一 在二十世纪这个“科学的世纪”里,尽管由于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一些国家先后发生了社会性的反科学运动,例如纳粹德国对相对论的批判、前苏联的“李森科”事件以及中国大陆在“文革”期间对“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的批判等等,但是,在科学最为发达、最崇尚自由和民主的美国却发生几乎贯穿整个二十世纪的反进化论运动,并且至今仍未结束。与其它反科学运动不同,美国的这场反进化论运动既非出于科学上的无知,也不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产物。而且,在这场争论中,双方都借助了法律程序捍卫己方的论点,从而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运用国家法律来禁止或捍卫一个具体的科学理论的一系列事件。本文试图对这场争论的发展线索进行梳理,希望引发人们对科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予以更多的思考。 一、基要主义的兴起与二十年代的反进化论高潮 作为一种保守神学思潮,基督教基要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南部。坚持从字面上解释圣经来抗拒现代性是基要主义的出发点和宗旨。在1910—1915年间,阿姆齐·狄克逊(Amzi.C. Dixon)组织出版了12卷本的小册子《基本原理》(The Fundamentals),平均每册的发行量大约25册,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的是向大众宣传清教徒的基要主义教义,重申《圣经》的绝对权威,坚持《圣经》中的话句句都是真理,但几乎没有涉及到反进化论方面的内容。1 基要主义者从捍卫自己的宗教信仰转变到反对进化论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在这一时期美国的公共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发展迅速,使更多的人关心中学教科书的内容。据统计,1890年美国在校中学生的人数大约是36万,1910年超过110万,1920年又增加到250万。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如此多的出身于社会中、下层家庭的子女进入学校读书。其次,德国军国主义的出现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严重灾难,使一些保守的基督徒误认为是进化论所导致的结果,并且把伦理道德的丧失和社会对这类行为的容忍也归结为进化论带来的必然结果。2第三,约翰·德雷珀(John Draper)的《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史》( History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Religion and Science, 1875)和安德鲁·怀特(Andrew D. White)的《基督教国家中科学与神学的战争史》(A History of the Warfare of Science with Theology in Christendom, 1896)所渲染的“冲突”和“战争”气氛,使美国公众尤其是保守的基督徒相信科学尤其是进化论,是宗教信仰的敌人。3第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共同体内围绕着达尔文进化论的争论特别是对自然选择的怀疑,这使得进化论更容易成为创世论者攻击的目标。例如,在1907年出版的《今日进化论》(Darwinism To-day)一书中,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弗农·凯洛格(Vernon Kallogg)将第一章的标题起名为“达尔文学说的灵床”。4谈到20年代的基要主义反进化论运动,必须要提到的一个人就是威廉·布莱恩(William J. Bryan)。严格地说,他并不是一个基要主义者,他曾三次作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全部落选,还担任过参议员和国务卿。由于他一贯提倡保护农场主、工人、妇女和儿童的权益,反对“强盗—大亨”的资本主义,人们称他为“伟大的平民”。但是,他的政治立场和社会声

生物多样性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大纲 一、生物多样性的演化; 1.物种; 2.物种的形成; 二、影响生物多样性演化的因素; 1.地质年代(Geological age); 2.生物进化(Bio-Evolution); 3.地球板块运动(Plate movement); 4.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 一、物种: 1、每一个物种由它不变的本质形成特征,并通过一个明显的非连续性与其他物种分开。 2、物种完全是人为的,是存在于生物学家脑子里的具有相同名称的生物集合体,不是自我组织及在自然界发生的真实实体。 3、具有不变性状的生物与其他具有非常相近结构的生物一起构成一个物种(达尔文)。 4、生物学物种概念 A 、一个杂交集群,是有性生殖的(Poulton ); B 、靠血缘关系联接的个体在一个区域中形成一个单独的动物区系的单位; C 、物种是实际的或者潜在的杂交自然种群的类群(Mayr, 1942 ); D 、物种是在自然界中占据特殊生态位的种群的一个生殖集群(Mayr, 1982 );

3.1.1物种的特征 1、真实性; 2、非连续性; 3、生殖属性与形型属性; 3.1.2 隔离机制与物种形成 一、物种形成机制; 隔离机制:Dobzhansky (1987)创造了隔离机制,根据他的观点,有一套重要的分布和表型的生物性状,这些性状能区分开两个不同的物种,它们在生殖上相互隔离。 Mayr与Dobzhansky都认为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后者反过来导致两个新近分衍的物种之间一般表型分异的巩固和进一步发展; 二、物种形成模型 A、异域物种形成:物种形成主要源于地理隔离的初始原动力; A…、同域物种形成:物种的形成主要源于生殖隔离,而生殖断裂产生于生物之间的常规接触部分。 B、跳跃模式:物种形成不受自然选择的影响; B?、趋异模式:隔离阻障以一种连续的方式(不必很慢)进化,伴随着一些自然选择的形式,或者直接或间接作为导致生殖隔离的动力,即此物种形成模式因为自然选择而发生。 3.1.3 物种演化与生物多样性演化 一、物种暴发式形成 见幻灯 四、物种灭绝 3.2 Four Impact factors

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旧石器考古热点探讨 人类起源研究的简要回顾 1856年在德国尼安德(Neander) 山谷发现了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是当时已知最早的人类,其年代不超过距今10 万年。1891年在印尼发现了爪哇猿人化石,但没有发现石器与之共存。由于当时人类学界普遍认为古猿只有进化到能够制造工具才算变成了人,因此爪哇猿人是否是人类的问题争论了近40 年。1929年在中国周口店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并在1931年确认了与之伴存的石器和用火的遗迹,基本解决了争论40年的爪哇猿人是人是猿的问题,把人类历史的记录提前到大约50万年前。1959年在坦桑尼亚的奥都威峡谷发现了175万年前的石器和“东非人包氏种”(Zinjanthropus boisei)头骨。1960年在同一峡谷大约19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能人头骨破片,于是一般认为那些175万年前的石器更可能是这种早期人类制造的。人类历史又得到延伸。60年代发现黑猩猩也能制造工具,说明制造工具不是人类独有的能力,因此这种能力不宜作为区分人和猿的界标。人类学界改而采用两腿直立行走作为人类最初的独有特征,这样南方古猿被纳入人类范围。70年代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南方古猿阿法种(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将人类的历史记录延长到300多万年。1994年报道了新发现的44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始祖种(Australopithecus ramidus)(次年改为地猿始祖种Ardipithecus ramidus)人类历史记录再次得到延长。2000年在肯尼亚Baringo地区的Turgen 山区又发现了一批距今6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其中一根股骨的形态显示能直立行走。这些被称为“千禧人”的古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原始人图根种(Orrorin tugenensis)”。至此,人类的最早化石记录达到600 万年前。 迄今在非洲已经发现了大量200-400 万前的人类化石,而在非洲以外还没有发现早于2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因此人类学界普遍认为人类发源于非洲。早先认为人类走出非洲的时间大约在100万年前。90年代在格鲁吉亚发现170 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和爪哇Mojokerto 类化石地点测得的181 万年前的的新年代数据使人们认为早期人类在大约200万年前开始走出非洲。 目前国际人类学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1)早期人类是否起源于非洲及早期人类走出非洲的时间;(2)现代智人的起源。在这两个领域中国古人类研究都可能对之做出较大的贡献。尤其在现代人起源方面是我国最可能做出重大贡献所在。在时间上从这个热点向前追溯与人类何时走出非洲这个热点相衔接,就是早期人类走出非洲到达中国后的经历,也就是人类在东亚这个地区进化的过程,正是我国古人类学应该特别关注而且潜力最大的的领域。 主要问题: 1)研究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有何意义? 2)旧石器考古学在探讨早期人类起源和现代人类起源方面能够扮演什么角色? 3) 中国更新世古人类在行为模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4)旧石器考古学还能在学术领域取得哪些突破? 人类起源与演化研究的意义: 1)基础科学的一个主要领域:人类起源仍是科学界未被破解的重大谜团之一 2)现实意义:正确认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一张图解读工业与互联网的关系

互联网新概念层出不穷,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火热之后,工业4.0在2014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2015年成为热点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个新概念究竟是什么含义,它和其他互联网概念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2013年4月,德国政府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提出“工业4.0”战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5] 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德国的工业4.0没有明确指出它与互联网有什么关系,但实质上工业4.0依然是互联网进化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通俗的说,就是无数个行业被互联网浪潮冲击后,互联网开始改造工业制造业了。

我们在2007年发表的互联网进化论论文中提出“互联网将向着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它将具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神经系统,也会拥有自己的记忆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也就是是说,互联网正在形成一个互联网大脑”,并绘制了下列互联网未来结构图. 2014年我们曾经用这幅图分析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互联网的关系: 1.物联网是互联网大脑的感觉神经系统,因为物联网重点突出了传感器感知的概念,同时它也具备网络线路传输,信息存储和处理,行业应用接口等功能。而且也往往与互联网共用服务器,网络线路和应用接口,使人与人(Human ti Human ,H2 H),人与物(Human to thing,H2T)、物与物(Thing to Thing,T2T)之间的交流变成可能,最终将使人类社会、信息空间和物理世界(人机物)融为一体

生物进化论-人类未来发展趋势

人类未来发展趋势 对于生活在现在的人来说,对于未来的畅想总是很多的。我们会憧憬未来的美好,也会恐惧未来的未知,未来对于我们来说,是神秘的。因此,好奇的人总是希望能预知未来,掌握未来。那么,首先就要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于未来,很直接的会想到比现在发达,比现在进步,这都是理所应当的。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所以,我们的未来是,科技上的巨大进步,带动着我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巨大提高,整个社会也会跟现在有巨大的差别。我们可能再也用不着燃油的汽车了,不用再用人力去做各种事,一切都是智能化什么的,就像我们小时候幻想的一样。但是不管未来怎么发展,人类的未来只要还是掌握在人类手里。每个人都应该是自由的,有自己的独立的义务权利;人与人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尊重,友爱;在人类社会这个大环境里,和谐稳定,这才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的发展,总是跟经济息息相关,那么就不能说到职业的发展。当然,从现在的生活也能看出来。像现在热门的计算机行业,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依旧很不错。新兴的产业,有生物技术(基因)方面的,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还有什么空间技术,海洋技术之类的,在未来的人类社会中都会占有很大比重。还有就是与我们人关系最为紧密的

饮食与医疗,在未来发展中更是不可或缺的。 提到生物技术,作为生命科学的学习者,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生物技术在未来人类生活会有多大作用。生物技术或者说生命科学,是有极好的发展前景的。不久的未来,我们可能通过基因治疗彻底解决那些危害人类健康的不治之症;转基因作物的大量推广,极大促进生产的发展;生物能源的应用,改善现在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微生物的发酵工程,还有蛋白质工程等等。总之,生物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未来发展趋势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技术的进步对于人类的未来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类的未来到底是什么的样的,我们都不敢妄断。但如今人类的活动,让我们对人类的未来,并没有完全的信心。我们大量的占用着自然资源,污染着环境,改变着自然的发展规律。我们都不敢想,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不会生活在PM2.5达到500甚至1000的环境里,是不是还能和到天然的淡水资源,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担忧的事。既然知道我们的未来可能变成那样,我们就不能坐以待毙,我们不仅要正确的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更要在这之后改变对我们人类不利的趋势,趋利避害,才能让我们人类有更长足的发展。所以说,未来如何发展,是什么趋势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现在所做的会影响未来。

生命演化历程

生命演化历程 生命演化历程纪录地球上生命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本条目中的时间表,是以科学证据为基础所做的估算。 生物演化指生物的族群从一个世代到另一个世代之间,获得并传递新性状的过程。并解释长时段的生物演化过程中,新物种的生成与生物世界的多样性。经历数十亿年的演化与物种形成,现在的各物种之间皆由共同祖先互相连结。 冥古宙 时代事件 45.7亿年前地球从环绕早期太阳旋转的吸积盘之中形成。 45.33亿年前依大碰撞假说,原始的地球与忒伊亚相撞,在原始地球周围产生一个环,这个 环在数百万年之后形成月球。重力的拉扯使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建立了地球生 命的形成环境。[1] 41亿年前地球表面温度降低使地壳得以凝固,大气与海洋形成。[2] 40亿年前最早生命的出现,可能是源于能够自我复制的RNA分子。这些生命的繁殖所需要的资源有限,所以不久之后便开始竞争。由于天择青睐在复制上更有效率 的分子,因此DNA逐渐成为最主要的复制物。之后它们开始在膜内发展,这 些膜拥有更稳定的物理与化学环境,形成了原始的细胞。此时大气中尚未有自 由的氧气存在。 39亿年前后期重轰炸期:地球、月球、火星及金星受到小行星及彗星(微行星)撞击的高峰期。连续的干扰可能诱发生命的演化(参胚种论),海洋被完全煮沸。[3] 细胞以及原核生物出现。这些都是化能生物:以二氧化碳为碳源及氧化无机物 来抽取能量。后来原核生物演化了糖酵解,从如葡萄糖的有机物释出能量。糖 酵解产生了现今所有生物都用到的三磷酸腺苷(ATP)分子来临时储存能量。太古宙 时代事件 35亿年前最后共同祖先出现,细菌及古细菌分裂。细菌发展了光合作用的原始模式,但最初不会产生氧。这些生物透过电化学梯度产生三磷酸腺苷。 33亿年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菌出现,它们以水为还原剂,并排出氧。氧首先将海洋中的铁氧化,产生铁矿石。氧在大气层的浓度上升,对很多细菌都有毒。 元古宙 时代事件 25亿年前一些细菌演化到有能力去使用氧来有效的从有机物中抽取能量。差不多所有生物都用相同的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来使用氧。"runawayicehouse" 效应[4]造成休伦系冰期。[5] 21亿年前更多复杂的细胞出现,包括有细胞器的真核生物。最接近的可能就是古细菌。大部份有细胞器的都可能是从共生细菌衍生而来:粒线体会用像现今 立克次体般从有机物抽取能量,而叶绿体则从光及有机物合成能量。这是 共同演化的例子。 12亿年前出现有性生殖,引发更快的演化。[6]大部份的生命于海洋及湖中出现,一些蓝菌已经生活在湿润的泥土中。 10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出现,首先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藻及海苔。[7]

品牌生态学——品牌理论演化的新趋势

品牌生态学——品牌理论演化的新趋势 作者:来自:发布时间:2005-8-28 22:45:27 品牌被企业用做区分工具已经由来已久。实际上,英语“品牌”(brand)一词源于古挪威语的“Brandr”,意思是“打上烙印”。现在,品牌的用途已远远超出早期的“识别”范畴,此变化主要发生在19世纪后期。由于不断演化,品牌已经具备了识别、质量承诺和质量保证、广告和导购、心理效用、资产、获利、竞争、延伸和价值链等一系列功能,品牌运营已经代替产品经营、资本运营成为当今国际大企业成长的主要方式。中国商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由资本、市场、品牌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逐步向品牌集中。可见,“品牌管理”已经成为公司发展最重要的因素。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双向互动和共同进化时代的到来,品牌又具有了构建关系、价值范畴和生态系统的新功能。然而,传统品牌理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更新和发展,已经严重束缚了企业品牌管理的视角,当务之急是更新和发展品牌理论。 一、品牌问题的复杂性及其生态特征 从企业的视角来看,发展品牌至少有36个关键要素:即市场定位、品牌辐延、驰名商标、工业设计、专利发明、新产品开发、技术进步、信息网络、市场调查、公关策略、广告创作、CI策略、新闻宣传、企业外脑、价格策略、销售观念、营销改革、战略联盟、企业竞争、CS理念、市场扩张、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作业管理、人力资源、企业财务管理、企业文化、资产评估、上市公司、股份制、资产重组、企业融资、风险投资、扩张兼并、海外战略以及国际市场等等。由此可见,品牌管理再也不可能仅仅由营销部门独自承担了,它应成为公司整体战略的核心。而品牌生存的真正意义更在于和市场生态的相互作用之中,这是企业无法控制的领域。很多公司看到的品牌,只是印在产品包装上的名称和商标,它们忽略了以下真相:真正的品牌其实是存在于利益相关者的内心。换言之,即使公司拥有品牌名称和商标所有权,品牌的真正拥有者却是利益相关者(Tom Duncan,1998)。利益相关者可分为四类(David Wheeler和Maria Sillanpaa,1997):(1)主要社会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和管理人员、投资者、客户、供应商、业务伙伴和当地社区;(2)次要社会利益相关者:包括竞争对手、贸易团体、媒体和评论家、压力集团和工会、社会和政府;(3)主要非社会利益相关者:包括自然环境,非人类物种,人类后代;(4)次要非社会利益相关者:包括环境压力集团,动物利益压力集团。因此,企业的品牌问题是由各种复杂的物理、事理、情理关系综合在一起的复合生态系统的调控问题,牵涉到各种组织和人的行为、体制和观念问题,单靠经济或营销手段是解决不好的(Agnieszka Winkler,1999)。 从外部环境来看,目前品牌管理的层次已经与以前大不一样,其视野已经扩展到了生态系统的疆域,其中至少有四股力量成为这场剧变的催化剂,即科技进步、全球化、自由化和民营化 (Philip Kotler,2002)。这些催化剂的改变造就了“新经济”、“今日(新旧混合)经济”和“旧经济”的分界、区别以及行事方式的根本性差异,奠定了现代企业和现代经济兴起的基础和前提,即“技术和最终使用者是固定的、既有的”,“管理的范围由法律和政治界定”,“管理领域只限于内部”等假设已成为一种限制和管理政策失误的最大根源(Peter

关于进化论的完整论文

动物的进化过程论文 Animal evolution 摘要:达尔文的进化论已经创立140余年了,在其诞生之初,是作为一种假说被提出来的。除达尔文本人从对一些植物,动物形态的观察得出的推论外,并没有什么化石证据。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书中论及化石时,标题为“不完美的地质记 录”。他承认在当时的化石研究中并未有证据显示有物种间过渡类型的存在,并指出这可能是最易于检验而又具有杀伤力的反进化论的理由。他看到了进化论的先天缺陷,并希望后人能予以验证。但是时至今日,进化论已成为一个公理;一个信仰;甚至一个宗教。不能讨论,更不能批判,只能无条件接受,否则就将招致无情的围剿,甚至被贴上“伪科学”,“反科学”的标签而断送自己的研究前程。在当今任何一本生物学杂志上,已经找不到任何质疑进化论的论文了。SCOTT和COLE 在八十年代初,检索了当时的4000多种学术刊物,未发现任何一篇反进化论的论文,在68种与生物起源有关的学术期刊中,也未发现任何一篇是质疑进化论的。GEORGE W. GILCHRIST在1997年调查了世界上最大的五种期刊数据索

引,也未发现反进化论或非进化论的论文。进化论者自豪地宣称,进化论对神创论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似乎进化论的合理性及不言自明性又得到了一次证明。 Summary: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has created more than 140 years, at the beginning of its birth, is to be brought up as a hypothesis. In addition to Darwin himself on some plants, animal morphology of inferences derived from outside, and there is no fossil evidence. Darwin in the origin of species and fossil in the book titled "geological record of the imperfect". He admitted that at the time of research does not there is evidence that a species of fossil transitions between types exists, and points out that this is probably the easiest reason for inspection and destruction against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He sees the evolution of birth defects, and hoped that future generations would be verified. But today, evolution has become an axiom; a belief even a religion. Cannot be discussed, let alone criticism, only unconditional

【精品】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关键字】精品 3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3.1 地球的起源和圈层分异 地球起源问题自18世纪中叶以来同样存在多种学说。目前较流行的看法是,大约在46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开始分化出原始地球,温度较 低,轻重元素浑然一体,并无分层结构。原始地球一旦形成,有利于继续吸积太阳星云物质使体积和质量不断增大,同时因重力分异和放射性元素蜕变而增加温度。当原始地球内部物质增温达到熔融状态时,比重大的亲铁元素加速向地心下沉,成为铁镍地核,比重小的亲石元素上浮组成地幔和地壳,更轻的液态和气态成分,通过火山喷发溢出地表形成原始的水圈和大气圈。从此,行星地球开始了不同圈层之间相互作用,以及频繁发生物质-能量交换的演化历史。 正是由于地球形成以来经历过复杂的改造和变动,原始地球刚形成时的物质记录已经破坏殆尽。我们是怎样推测它已经有46亿年寿命的?这 需要从地球自身的最老物质记录、太阳系内原始物质年龄和相邻月球演化史几方面来探讨。 3.2 地球的年龄 地球上已知最老的岩石(石英岩,一种由石英颗粒组成的沉积岩,后来遭受过温度、压力条件变化)出露于澳大利亚西南部,根据其中所含矿物(锆石)的形成年龄测定,证明已有41~42亿年历史。根据地质学研 究,这种岩石和矿物只能来自地壳的硅铝质部分(见第四章1),而且必须经过地表水流的搬运、筛选和沉积。所以我们可以据此作出推论,地球的圈层分异在距今42亿年前已经完成。 地质学领域较精确的测定年龄方法,主要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蜕)变原理:放射性元素的原子不稳定,必然衰变为它种原子(如238U衰变 为206Pb等),而且衰变速率不受外界温压条件变化影响(如238U经过 45亿年后其一半原子数衰变为206Pb,故称为半衰期)。我们只需在岩石中测出蜕变前后元素的含量,就可以获得母体岩石形成的年龄。 不同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长短有很大差异,其测年的精度也存在重要区别(表2-2)。因此,要根据研究对象实际情况选择测试物质,采用合适的方法。例如,时代很新的湖南长沙马王堆考古发掘中,西汉初期(约200BC)的棺木保存完好,可以用14C法测得木材的绝对年龄数值与古墓 内的文史资料相当符合。至于地球漫长演化史中保存的物质记录(岩石和矿物),只能采用238U-206Pb、87Rb-87Sr等方法,精度误差允许达到几个百万年。实际操作中包含复杂的技术因素,如测试手段的误差,测年方法使用条件的偏离,野外采样不当(标本已受风化影响,不够新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