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红楼梦_杨宪益译本中饮食词汇翻译商榷_谢俊

_红楼梦_杨宪益译本中饮食词汇翻译商榷_谢俊

_红楼梦_杨宪益译本中饮食词汇翻译商榷_谢俊
_红楼梦_杨宪益译本中饮食词汇翻译商榷_谢俊

2012.02

学教育

文内容摘要:在《红楼梦》英语译本中,由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英语译本是公认的优秀作品,其译本中的饮食词汇翻译出现频率非常高,是英文读者极为关注的对象,而这些传统的中国美食也是译文中能起到中西方

文化交流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为了让所有饮食词汇翻译的贴切易懂,

译本都尽量遵从英语语言习惯去翻译,这是一种带有

“归化”色彩的翻译。但是在这种翻译理念下,有一些饮食词汇的翻译是值得我们商榷的。关键词:《红楼梦》饮食词汇翻译商榷

《红楼梦》杨宪益译本中饮食词汇翻译商榷

硕士论坛

在《红楼梦》英语译本中,由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英语译本(以下简称杨译本)是公认的优秀作品,该译本不仅完整的保留了全一百二十回的故事情节,详实的表现了由封建礼教压迫造成的宝黛爱情悲剧,而且对于原著所展现出的中国传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也进行了极为细致的翻译。如在服饰、

风景、游戏、饮食等场景的翻译上都尽可能的将它们所涵盖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向英文读者传达出来。

杨译本中的饮食词汇翻译可谓是其中的一个显著代表,民以食为天,作为在文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饮食词汇,是英文读者极为关注的对象,而这些传统的中国美食也是译文中能起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为了让所有饮食词汇翻译的贴切易懂,杨译本都尽量遵从英语语言习惯去翻译,这是一种带有“归化”色彩的翻译。

但是在这种翻译理念下,有一些饮食词汇的翻译是值得我们商榷的。

在茶类的翻译中,“千红一窟”被译为ThousandRed

Flowers

in

OneCavern,这相当于一种直译,即为“千朵红花汇一洞窟”。“千红一窟”在原文中实际上是一个谐音双关词,谐“千红一哭”之音,“一哭”可以理解为“同哭”,整个词隐含的意思是这茶是由无数少女的泪水烹制而成,这个词虽然在原文中没有将其谐音双关解答出来,但是深入到文中去就会发现它与整个第五回有着紧密的联系且有更深刻的意义。这对读者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和激发,作者将秘密隐藏在文中,期待读者自己通过表相去追寻真实的答案。而杨译本做了这种直译化处理,且没有在译文中对其有所点拨。虽然这样做是顺理成章,因为原文自己也没有直接表现出“千红一窟”的双关意思,翻译时不完全按照谐音双关去翻译,也因为汉语语音和英文语音不同,有可能找不到恰到好处的又能表意又能表音的英文谐音双关词来表示

“千红一窟”,这样也能让英文读者不用伤神的去理解原词谐音双关的那种意境。

可是就这样完全将“千红一窟”淡化为一个非常平常的词似在

136

2012.02

学教育文

硕士论坛

翻译的传神上打了折扣,毕竟这个词在原文中是非常让人印象深刻的,而且一款叫做ThousandRedFlowersinOneCavern的茶对于英文读者来说也显得很突兀。

在酒类的翻译中,“万艳同杯”被译成TenThousandBeau-tiesinOneCup,意思是“万千美艳汇于一杯”。这样翻译所显现出来的问题与“千红一窟”相同。

原文中“万艳同杯”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词,也是谐音双关,谐“万艳同悲”之音。杨译本依然将其直译,并模糊谐音双关,让英文读者不对其产生联想。

是否可以对其做些点拨呢?如果能在译文中对此做稍许的说明,比如做个小注解,也许能让英文读者理解的更透彻。或者干脆进行意译,突显出其双关之意,或许更能激发英文读者的阅读兴趣。

比如在由霍克斯和闵福德翻译的《红楼梦》中(以下简称霍译本),“千红一窟”被译成Maiden’sTears,意思是少女之泪。Maiden’sTears依然没有谐音的效果,虽然比较接近原词的双关之意,可是它与文中对此茶来源的说明也毫不相干了。但这并不重要,霍译本这样翻译的重点除了想表示出原文的双关意境之外还有可能在于Maiden’sTears更具有神秘感,且这种简短的词组更适合作为茶的名称,也许英文读者终究不可能明白为何要将茶叫做“少女之泪”,但他们可以始终沉浸在对这茶的想象之中。这样处理虽然完全将原词搁置不用,却有它积极的意义。

而霍译本对于“万艳同杯”的翻译则更显出深刻的含义。霍译

本中的“万艳同杯”被译作Lachry-

maeRerum,意思是“万物之泪”。

这个词出自古罗马诗人维吉尔

(Virgil)的长诗《埃涅阿斯纪》

(《Aeneid》),埃涅阿斯是特洛伊

人,由于特洛伊在战争中战败被

毁,他只好带着家人逃离流浪。有

一次埃涅阿斯在教堂中看见一幅

描述特洛伊战争的壁画,当看到

特洛伊人惨遭屠杀的画面时,历

经亡国流浪之痛的埃涅阿斯再也

控制不住自己,痛苦流涕,悲伤不

止。诗人维吉尔将埃涅阿斯流出

的汇集了无数特洛伊人痛苦的眼

泪称作LachrymaeRerum。用

LachrymaeRerum来表示“万艳

同杯”没有谐音却可以透彻的表

示出原词的双关意,熟知罗马史

诗的读者定会对此产生联想,而

且这样以罗马史诗词汇来命名更

能增添读者在阅读时的神秘感,

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样看来,杨译本中对“千红

一窟”和“万艳同杯”这两个词的

翻译略微显的有些平淡苍白。

在酒类的翻译中,“屠苏酒”

被译成New-Yearwine,意思是新

年酒。实际上这并不能完全代表

屠苏酒的意思。“屠苏酒起于晋,

昔人有居草庵,每岁除夕,遗闾

里,药一帖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

水置酒尊,合家饮之不病瘟疫。谓

曰:屠苏酒,屠,割也,苏,腐也。言

割腐草为药也。晋海西令问议郎

董勋曰:正月饮酒,先小者,何也?

勋曰:小者得岁,故先贺之。老者失

岁,故后也。”(明·徐树丕《识小

录》)后演变为每“阴历正月初一,

家人先幼后长,饮屠苏酒,相传可

避不正之气。”(周汝昌《红楼梦辞

典》,1987)由此可见,“屠苏酒”是

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

酒,“屠苏”的含义也不仅仅在于

指新年饮酒。如果能在译文中对

这种传统酒做些注解,也许能更好

的传达出原文的文化韵味。

在零食点心类的翻译中,“桂

花糖蒸的新栗粉糕”被译为pow-

deredchestnutcakesweetened

withosmanthus,意为用桂花糖拌

的栗粉糕。糖蒸酥酪被译为

sweetenedjunket,意思是糖拌乳

酪。在这两个词的翻译中,杨译本

都将其制作手法“蒸”模糊掉了,

取而代之的是“sweetened”,在此它

作动词用,意为“用糖拌”。在西方

糕点中用糖蒸的手法实在是不多

见,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将“蒸”处

理成了“sweetened”,以符合西方人

的饮食习惯。对中国传统糕点这

样改动翻译,略显出不准确。

在粥类的翻译中,“腊八粥”被

译作sweetgruel,意思是甜粥。前

文中出现的“腊八节”被译作Feast

ofWinterGruel,意思是冬日粥

节。杨译本做这样意译的处理,目

的在于将腊八的含义简化,直接用

表示其大意的词语来让英文读者

明白腊八节和腊八粥。可是这样

做虽然能简化原文意思,让读者阅

读流畅,但是失去了原文原词的文

化韵味。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

日,相传农历腊月初八是佛陀得道

的日子,于是人们为了纪念这一

天,就用各种干果粳米熬粥祭祀且

食用。但在其演变的过程中,腊八

的宗教意味渐渐淡化,而民俗风味

却越来越浓。对于这样传统的食

物“腊八粥”,译者仅用sweetgru-

el来翻译,显得过于单薄了。也许

我们在日常的英文交流中可以这

样说,但是作为在中国古典名著

《红楼梦》的翻译中表现出“腊八

粥”,是否可以更具特色一点。比

如用拼音做翻译,并加注解。读者

应该对弄清楚腊八粥和腊八节到

137

2012.02

学教育

文底是什么同样感兴趣。当然,在译文中加注解太多也并不是好事,容易影响读者阅读的流畅性,所以如

“腊八粥”这样的词,译者宁愿模糊掉其所具有的传统文化色彩,翻译成符合英语国家饮食习惯的词语,也不愿对其多加注解。但我们可以只对那些极具文化特色的词语保留原汁原味翻译再加以注释,因为这样的词是值得去加注解的。

在腌制菜类的翻译中,有三个词的翻译值得商讨。

“豇豆”被译为string-bean,这里略显不准确,string-bean表示四季豆或者刀豆,英文中表示豇豆的应该是cowpea。

“法制紫姜”

被译为crystallizedginger,这是一种西方国家的甜点,类似于蜜饯姜糖。而法制紫姜是“一种用嫰姜制作的酱菜。法制:按传统方法制作,是地道、标准的意思。”

(周汝昌《红楼梦辞典》,1987),酱菜姜和蜜饯姜还是有区别的。

“茄鲞”被译作friedegg-plant,意思是油炸茄子。油炸倒也可以算作是这道菜的制作方法,只是译者把“鲞”字没有译出,“茄鲞”实际上就是“茄干,鲞,原指干鱼、腊鱼,也泛指成片或成丁的腌制食品。”(周汝昌《红楼梦辞典》,1987)。如果再加上一个diced(丁,小块儿),也许会更形象些。不过在这里译者就简单的译作油炸茄子也没什么不好,毕竟在后文,杨译本对这道菜的做法做了非常详细的描写。

在药类的翻译中,杨译本的失误比较多。

“八味地黄丸”被译作six-flavour-digitalis

pill,将“八

味”译成“六味”,也没有什么大的

不妥,六味地黄丸与八味地黄丸的功效相近。只是di

gitalis做为地黄来讲并不准确,它表示的是一种叫做毛地黄的植物,毛地黄跟地黄同科不同属,而且药用功效也不一样,八味地黄丸主要是补肾养气,而毛地黄恰恰对肾有害。

“梅花点舌丹”被译作plum-blossom

powder,这里只把

主料梅花译出了,“点舌”是服药的方法,“服药时将丸药放在舌尖之上,以麻为度,俗称点舌”(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点舌”在此确实不容易翻译,译者将其模糊也无可厚非,只是原药为“丹”,而译后成为“powder”,pow-der意思是粉末,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散”,中药中“丹”和“散”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活络丹”被译作t

onicfor

theblood。顾名思义,活络丹应该是活血化瘀的药,而tonic意思是滋补药,tonicfortheblood则表

示血液滋补药。这与

“活络”相去甚远。

“催生保命丹”被译作restora-tive

pill,意思是复原丹,完全模糊了其

“催生”功效,并将功效“保命”降低到了“复原”。“保命”在此并不夸张,在古代,医药不发达,产妇难产而亡的事情经常发生,所以“保命”在此是一种写实。用restorativepill来对应此药名略显薄弱。

“调经养荣丸”被译成fortifyingpill,fortifying意思是加强、稳固,这样对应也不准确。

“冰片”被译为barooscam-

phor,而这个词组表示樟脑。

“陈皮”被译作orange

peel,

陈皮虽然是桔子皮,但是也是晒干脱水过后的,这里直接用orangepeel,不太准确。

这些颇有争议的药类翻译都带有很强的归化翻译色彩,杨译本均将其简化,而这种简化很多是将原药繁杂的功效性状都模糊了,取而代之的是英文读者最容易懂的词。虽然这样可以让不熟悉中医药的英文读者不用伤神的去琢磨这些完全陌生的药物,让他们的思绪不被这些药名从故事情节中牵走,但是简化后译文将不能保有原文中那种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气息。

纵观上面这些值得商讨的饮食词语,可以发现当原词有不足以用英语常用词翻译出的意思却又带有传统文化韵味时,译者常常以满足读者流畅阅读为第一位,而牺牲掉表示文化韵味的部分,并且没有对任何一种饮食词汇做注解,这样的归化翻译实际上显出的是一种保守的姿态,力求中规中矩,不过分张扬。不过不同的翻译理念代表着不同的时代精神,杨译本受当时某些因素的制约,出现上述值得商讨之处也是无可厚非。在现在看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实用性也在增强,我们在翻译上也许应该更加自信,过度的表现出向西方语言靠拢会让许多带有中国文化的信息在翻译中丢失,这不利于汉语跟外语的交流融合。

当然杨译本作为优秀的《红楼梦》译本来说,是非常成功的,即使有上述这些颇有争议的地方,也不能说译者是翻译错误,因为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理念,本文的分析也只能是站在大师肩膀上的眺望,我们跟随大师们的脚步所做的探讨和研究也是对前辈大师们最好的致敬。

谢俊,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

硕士论坛

138

《红楼梦》英译诗词赏析

《红楼梦》英译诗词赏析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共约170首。不同译本采用了不同的体裁翻译,一些英译本采用自由体进行翻译。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红楼梦》英译诗词赏析,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红楼梦》英译诗词赏析 例1、冯紫英唱曲 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精灵;——你是个神仙也不灵。 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去背地里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你! 杨译:You can bill and you can coo, Be an imp of mischief too, But a fairy? No, not you, As my word you doubt. Ask around and you’ll find out I love you. yes, I do! 霍译:You’re so exciting, And so inviting; You’re my Mary Contrary; You’re a crazy, mad thing. You’re my goddess, but oh! You’re deaf to my praying: Why won’t you listen to what I am saying? If you don’t believe me, make a small investigation: You will soon find out the true depth of my admiration. 解析:1)对于这段唱曲,两位译者的译文不论是风格还是遣词造句上差别较大。原文小调活泼俏皮,霍译不免有些沉闷臃肿。此外,investigation、admiration这类大字眼用在民间小调上似乎并不适合。反观杨译,弃“形”求“神”,整个译文节奏轻快,押韵得当,朗朗上口。 2)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刁钻古怪鬼精灵”的处理,霍译其中的“刁钻古怪鬼精灵”被霍克斯译成了“Mary Contrary”,“Mary Contrary”来自英国的一首儿歌,所谓contrary, 指她颇难相处,难按常规捉摸,在这一点上,接近原文的“刁钻古怪鬼精灵”。霍克斯

红楼梦中术语翻以杨戴译文为例

红楼梦中术语翻以杨戴译文为例

————————————————————————————————作者:————————————————————————————————日期:

红楼梦 A Dream of Red Mansions(杨,戴夫妇译本)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美国人霍斯译本) 个人认为后者比较恰当。Mansion是大厦,楼房的意思;而chamber指女子闺房,更能体现红楼意境。 地名: 大荒山 Great Waste Mountain 无稽崖Baseless Cliff 即无根据的,无稽的悬崖 青埂峰 Blue Ridge Peak 若从意思上看倒没什么问题,只是失去了“情根”的谐音,甚是可惜。这也是翻译中最难顾全的方面之一。 仁清巷(甑士隐住处) the Lane of Humanity and Purity 即人道与纯净的小巷 葫芦庙 Gourd Temple 这个易解,只是字面直译。 灵河岸(绛珠草所在) the bank of Sacred River 神圣之河,勉强。 三生石畔 beside the Stone of Three Incarnations 这里有些晦涩。直接看就是“三次赋予人身的石头边”,好怪。不过因为轮回是中国独特的说法,所以此处确实难以处理得当。 赤瑕宫 Palace of Red Jade 将“瑕”理解为“玉”?似乎有些联系。 太虚幻境 the Land of Illusion 因“太虚”原有“虚幻”的意思,因而此处只取“幻境”而略去“太虚”,个人认为极当。 智通寺 Temple of Perspicacity 敕造宁国府 Ningguo Mansion Built at Imperial Command 奉皇旨建造的宁国府邸 荣国府 Rong Mansion 这里只翻译了“荣”字,而之前宁国府却翻了“宁国”二字,不知什么原因。 荣禧堂 Hall of Glorious Felicity 荣耀,幸福之殿 碧纱橱(黛玉初入荣国府住处) Green Gauze Lodge 绿色薄纱小屋。其实意思上并无问题,只是总觉得一经翻译便少了那份优雅的美感。东西方文化差异太大啊。 梨香院 Pear Fragrance Court 与前面的问题一样,翻译后的名字一下就变的通俗了,少了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诗词意象翻译的比较研究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诗词意象翻译的比较研究 王 军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摘要:由于意象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怎样在诗歌翻译中处理它就成为一个重要议 题。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诗词篇篇精品,意象丰富,比较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思的两个英译本对诗词意象的处理,发现各有特色,怎样结合两者的长处,是译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红楼梦;意象;诗歌翻译 中图分类号:H 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754(2005)04-0110-03 ①参见敦诚《四松堂集》。昌谷:唐诗人李贺,家居昌谷(今河南省宜阳)。诗集《李长吉歌诗》亦名《昌谷集》。破篱樊:《四松堂集》嘉庆刊本及《熙朝雅颂二集》作“披篱樊”。破,披,义同。篱樊,亦作“樊篱”,篱笆,喻前人的诗歌境界。收稿日期:2005-05-06 作者简介:王军(1977-),女,四川邻水人,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 我国伟大文学家曹雪芹因其未完成之巨著《红 楼梦》闻名,然而也正是由于这部小说的巨大成功掩盖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才华。其生前好友敦诚曾盛赞曹的诗学禀赋:“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藩 篱。”① 《红楼梦》前80回中近200首诗词,或铺陈,或衔接,为全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诗词本身更是光彩夺目,美不胜收。曹不惜笔墨,大量采用“风”“花”“雪”“月”等意象,描绘出一幅行将没落的盛世图景,读来令人慨叹唏嘘。在20世纪70年代,《红楼梦》有了两个英文全译本,分别由英国著名汉学家大卫?霍克思和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及其夫人译出。这两个译本与以往译本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充分再现了小说中的诗词部分,处理方法各有千秋,可圈可点。本文试图从意象的角度对这两个译本的诗词部分做一粗浅比较,以求教于方家。 一、红楼梦诗词中的意象 意象(image )是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筛选、再融入诗人的思想感情,用语言媒介表现出来的物象,是主观的意(情思)和客观的象(景物)的有机融合。[1] 对于诗歌这种十分讲求形象思维的文学形式来说,意象是其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是其灵魂———意境的重要载体,也是诗人独特风格的有力体现。袁行霈先生曾说一个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屈原的风格,与他诗赋中的香草、美人,以及众多取自神话的意象有很大关系。李白的风格,与他诗中的大鹏、黄 河、明月、剑、侠,以及许多想像、夸张的意象是分不开的。杜甫的风格,与他诗中一系列带有沉郁情调的意象联系在一起。李贺的风格,与他诗中那些光 怪陆离、幽僻冷峭的意象密不可分。[2] 《红楼梦》诗词 中大量“风”“花”“雪”“月”“金”“玉”“春”“秋”意象的 出现虽然主要是服务于小说主人公们表达其伤春悲秋、怀金悼玉之用,但一定程度上也可说体现了作者忧郁细腻、华美深沉的风格。 一般来说,意象选取和安排的方式或手法有三种:赋,比,兴。《红楼梦》诗词更多的是用到前面两 种。“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朱熹《诗集传》 )。也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物象直射出感情来。如“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赋象有一般陈述如上例,也有铺排陈述,如晚唐诗人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及马志远的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红楼梦》第18回黛玉所做“杏帘在望”有两句即取此法:“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菱荇”、“鹅儿”、“燕子”、“稻花”等意象的铺陈令一片美丽丰足的田园风光跃然纸上。 《红楼梦》诗词中的意象更多用的是“比”这种营构方式,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即我们常说的打比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李白的“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就是将青丝、雪这样的 第25卷 第4期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8月Vol.25 No.4Journal of Guangdong Education Instit ute Aug. 2005

_红楼梦_杨译本_冷笑_翻译研究

doi :10.3969/j.issn.1673-6060.2011.05.015 《红楼梦》杨译本“冷笑”翻译研究 顾晓波 (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研究基于自建红楼梦语料库,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机统计手段,细致而深入 的探讨杨译本中“冷笑”一词的翻译,借以探求杨译本在“冷笑”翻译方面的特点。研究发现《红楼梦》原文中抽象、模糊、单调的“冷笑”,在杨译本中96%都得以译出,且更加具体、清晰、丰富。关键词:红楼梦;语料库;冷笑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060(2011)05-0064-03 收稿日期:2011-03-03 基金项目:常州工学院校级教育教学课题 “基于ILIAS 平台的导向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资源库建设研究”(J090937)作者简介:顾晓波(1979-),男,江苏盐城人,讲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研究。 《红楼梦》集中国古典小说与古代传统文化之 大成,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最高的荣誉和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中 也受到高度重视, 对研究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历史文化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国内外红学研究蓬勃发 展,甚至有“开谈不讲《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 据考证,从1830年至今,《红楼梦》的英译本共有十一种 ,“成为中国文学英译史上一道独特而灿烂的风景”[1] 。我国翻译界的泰斗、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及其英籍夫人戴乃迭于20世纪70年代末合作完成 翻译《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并取名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 ,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分别于1978年及1980年出版发行。杨戴合译本(以下简称杨译本)是最早完整出版的《红楼梦》英译全译本。在促进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过去的几年里,有关红楼梦经典英译本的研究业已成为翻译界和比较文学界关注的热点。国内学者对《红楼梦》的英译本从诗词、回目、警句、习语、书名、人名、文化内容、人物语言、修辞、翻译史等多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红楼梦》的笑貌描写翻译方面,叶常青利用 语义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杨译本前八十回中“笑道”的翻译做了统计分析,发现“笑”的语义范围最广,在英文里,没有一个词的语义及其语义范围与“笑”一样,所有表示如何笑的英文词都只是“笑”的下义词,都没有中文的笑那么抽象,更不能像笑那样包含 那么多隐含意义[2] 。而对于《红楼梦》中“笑”的下义词“冷笑”,在英译本中的翻译的专门研究目前仍为空白。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基于自建红楼梦语料库,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机统计手段,细致而深入的探讨杨译本中“冷笑”一词的翻译,借以 探求杨译本在“冷笑”翻译方面的特点。杨译本前八十回用的底本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出版的上海 有正书局石印本《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 (又称戚序本、戚本或有正本)的影印本,后四十回底本是人民文 学出版社1959年根据程乙本 《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整理出版的《红楼梦》[3] ,并参照其它版本修订了抄本中的错误[4] 。因此,自建语料库中文文本来自有正本 (前八十回)与程乙本(后四十回)并参考了蔡义江校 注、浙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120回《红楼梦》。英译文本来自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及其英籍夫人戴乃 迭合译的120回 《红楼梦》。4 6第5期No.5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年5月May.2011

目的论视角下浅析《红楼梦》诗词意象翻译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f9299934.html, 目的论视角下浅析《红楼梦》诗词意象翻译研究 作者:乔丹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3期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富含意象。伟大的诗人总能凭借意象的各种组合带给读者无尽的想象。本文选取“意象”这一极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概念作为研究《红楼梦》诗词英译的切入点,以功能学派目的论为分析框架,对两个英译本意象转换的得失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而探索了《红楼梦》诗词英译研究的另一蹊径。 关键词:目的论、《红楼梦》、诗词意象、翻译 引言 众所周知,《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可谓是一朵绚丽的奇葩,在书中,作者曹雪芹透过薛王贾史四家的兴衰描绘了没落王朝各个阶层的人生百态,后人常常将其奉为纵观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不管是对于专家学者还是普通读者,《红楼梦》都有着无法忽视的深远影响,它独特而恒久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研究者,随着《红楼梦》研究课题的蓬勃发展,“红学”也应运而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开始着手翻译《红楼 梦》前八十回,后四十回的翻译工作由他的女婿约翰·阂福德完成。这部名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的译本由企鹅出版集团发行。同年代末期,翻译家杨宪益和妻子戴乃迭也完成了整个巨著的翻译工作。这本名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的译作由外文出版社发行。诗词是《红楼梦》的一大特色。尽管穿插诗词是我国古典章回小说创作的一大传统,但其他作品中常常用于开头和结尾,起总领或是总结作用,或是作者用以感慨评价。《红楼梦》诗词一部分具有相似的功能,另一部分则作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按头制帽,诗即其人”的特色为其他章回小说诗词所不具有。在霍克思之前,从未有译者能完整译出《红楼梦》的诗词。 针对《红楼梦》诗词翻译这一问题己有许多学者的相关研究在前,赵雨柔以《石头记》诗词意象翻译为中心,通过分析霍克思针对不同语境下意象的翻译方法,探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的文化起源,她从霍克思译本《红楼梦》诗词意象和翻译方法出发,将诗词意象和翻译方法按直译、转换、增译和减译四种翻译方法分类,并选取代表性的意象分别在中西两个文化语境下对其进行文化溯源。她指出评价一部译作,应结合具体的历史语境、文本语境、译者个人动机、目标受众群体等因素评价一部译作的真正价值。武华慧以目的论作为理论框架,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诗词翻译进行了研究,并认为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霍克斯版《红楼梦》力求将原作带给他的快乐传达给西方读者,因此他更多地采取了归化的策略。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跨文化交际,但是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却实现了作者最初的翻译目的;而杨宪益的版本主要采取了异化的翻译策略,他的翻译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保留中国传统元素,将中国文化内涵忠实地传达给西方读者。张蕾讨论了“红诗”译作的意境美和情趣美,认为

红楼梦杨译本中双关语的翻译_

3.3 Barriers in Translation of Puns As a kind of language phenomenon, pun is deep-rooted in language and culture. Since different languages bear different styles and expressive means, the Chinese pun,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its language and culture, bears the distinct trait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English pun. Puns can be easily translated if they come from the same language family that has near-equivalents in the source and target languages, particularly if they simply contrast the material and the figurative sense of the word. However, as we know, English and Chinese belong to different language families. The two languages are lexically different in writing and pronunciation, some words in one language even having no semantic equivalents in the other. Therefore, pun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really needs pains-taking efforts, if not completely impossible. Barriers in pun translation are mainly caused by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nd culture. 3.3.1 Language Barriers Language barriers mostly occur in the translation of homophonic puns, whose appeal lie in the similarity of sound and disparity in meaning. Meng Jiangang points out that most English words are composed of two or more syllables. There are few words that share the same pronunciation. English puns are mainly based on the polysemy. On the other hand,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words are monosyllable or disyllable. There are far less combinations of syllables in Chinese than in English because few Chinese words begin with vowels or have any consonant clusters. As a result, most Chinese puns fall into the homophonic category (Meng Jiangang, 2000: 3). To retain such puns depends on the coincident correspondence in pronunciation and word meaning between two languages. However, since Chinese belongs to 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 while English belongs to 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when a Chinese word is translated into its correspondent meaning in English, the coincidence in pronunciation will most probably disappear. Thus, translators have to struggle between the maintaining of sound and meaning, which are of equal importance in the pun translation. Liu Miqing maintains that the sound-form rhetoric

红楼梦经典语句英译

《红楼梦》熟语英译三十例 1. 至午后,金桂故意出去,让个空与他二人,薛蟠便拉拉扯扯起来。宝蝉心里也知八九了,也就半推半就。 译文:After lunch, Chin-kuei deliberately went out to clear the coast for them both, and Hsueh Pan started making advances to Pao-chan. Well aware of that he wanted, she only made a show of resisting. 2. 咱们家没人,俗话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晓华(六十七回) 译文:Our family’s short-handed and, as the proverb says, “A slow sparrow should make an early start.”We don’t want to find, when the time comes, that we’ve forgotten this, that and the other, so that people laugh at us. 3. 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义新奇,别开生面了。(六十四回) 译文:And these five Cousin Lin has written today can also be considered as fresh and original, but goes as slowly as unraveling a concoon?” 4.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译文:Haven’t you heard the saying:“Illness comes as fast as a wall falling down, but goes as slowly as unraveling a concoon?” 5. 姐姐博古通今,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儿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一套。这叫做“负荆请罪”。(三十四) 译文:Why, cousin, surely you are sufficiently well versed in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to know the title of that opera. Why do you have to describe it? It ‘s called “Abject Apologies”. 5. 虽才干优长,未免贪酷,且侍才侮上,那同寅皆侧目而视。(十五回) 译文:But although his intelligence and ability were outstanding, these qualities were unfortunately offset by a certain cupidity and harshness and a tendency to use his intelligence in order to outwit his superiors; all of which caused his fellow officials to cast envious glances in his direction. 7. 说着,就自己举手,左右开弓,自己打了一顿嘴巴子。(六十八回) 译文:He raised his hands and slapped himself on both cheeks. 8. 我们没事评论起来,你们这几个,都是百里跳不出一个来的。妙在个人有个人的好处。

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比较

二、霍译《红楼梦》与杨译《红楼梦》之比较 霍氏译本与杨氏译本在历经了30多年的大量传阅之后,都被认为是传世之作。 (1)两个版本中的人物姓名的不同翻译 杨氏版《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采用的是威式拼法,大多数名字都是译音。如:贾政(Chia Cheng),宝玉(Pao-yu),黛玉(Tai-yu)等。威氏拼写法沿用的是英语拼写的规律,由于英语发音与拼写之间并无规律可循,因此常出现一种拼法多种读法的现象,如作品第十回中出现的金荣与秦钟二人被分别译为Chin Jung 和Chin Chung,两个不同姓氏的人居然变成了同一姓氏,不利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霍氏版《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采用译音法与译意法相结合的策略,且译音法使用的标准是《汉语拼音方案》。 对于作品中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物,霍克斯大多采用的是译音法进行翻译。如:贾政(Jia Zheng),宝玉(Bao-yu),黛玉(Dai-yu)等。借助汉语拼音可以使原著中人物名称做到一人一音,避免混淆。 霍克斯深谙中国文化,他对作品中的一些下层群体的人物名称还采用了译意法。这些汉语名有的反映出其主人的显赫地位,如:琥珀(Amber),珍珠(Pearl)等;有的则体现出主人的高雅情趣,如:袭人(Aroma),晴雯(Skybright)等。 不同的译名法在作品中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杨氏译本采用的译音法更为广大英语国家的读者熟悉,符合西方人取名发音的习惯,但在艺术气质的表现力上却有所欠缺,无法完全传达出曹雪芹原作中要表达的一些信息。霍氏译本把译音法与译意法相结合,虽然不为大多数西方读者所熟悉,但是具有一定的新意并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性。 (2)典故与双关的不同翻译 在文学作品中,典故和双关是两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更是被众多作家所采用,它们能够生动地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底蕴。而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典故与双关又是一个难点,既要让读者能够理解其含义,又不失作品原有的文化内涵。杨译本和霍译本就采取了不同方法来处理典故与双关的翻译。 典故实例作品中有贾母到清虚观看戏一回: (贾母)又问第三本(戏),贾珍道:“第三本是《南柯梦》。” 贾母听了便不言语。 杨译本:― And what‘s the third?‖ ―The Dream o f the Southern Tributary State.‖ At this she made no comment. (V ol.1,431) Based on a Tang story in which a scholar had a dream of great wealth and splendor: then he woke up and found it was an empty dream. 霍译本?:What‘s the third one going to be ? ‘ ?The South Branch,‘said Cousin Zhen. Grandmother Jia was silent. She knew that The South Branch likes the world to an art-heap and tells a tale of power and glory which turns out in the end to have been a dream. (V ol.2,81) 贾母为何在听了贾珍话后便不言语了呢?杨译本采用了直译的方法译出《南

_红楼梦_诗词曲赋两种英译文的对比和赏折

《红楼梦》诗词曲赋两种 英译文的对比和赏折 朱 晓 茜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是我国清代伟大文学家曹雪芹的传世之作,曹雪芹把复杂的生活现象成功地描绘下来,组成了一幅广阔的时代画卷。《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在我国广为流传,在世界文坛上也颇受瞩目。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十四种文字的53种不同译文在世界各地发行。仅英文就有两种全译本,一种是英国大卫?霍克思(译前八十回)和其婿明菲尔德(译后四十回)的T he Story of the Stone;另一种是我国杨宪益及夫人戴乃迭合译的A Dream of Red M ansions。 霍克思在译《红楼梦》之前曾译有屈原、杜甫等人的作品。他的中文修养相当好,不但能用中文写文章,而且还能写中国旧体诗。为了潜心翻译《红楼梦》,他辞去了牛津大学讲座教授的职务,并且仔细研读过许多红学专家如俞平伯、吴世昌和赵冈等的著述。 杨宪益夫妇是我们所熟悉的老翻译家,他们学贯中西,几十年如一日,密切合作,辛勤劳动。除《红楼梦》外,还翻译过《阿Q正传》、《老残游记》等著作,共有上千万字的译著。 因此,霍克思、杨宪益这两个译坛高手的《红楼梦》英译本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兴趣和重视,并且受到一致称赞。他们的译文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本文拟从两位译者对《红楼梦》

红楼梦学刊?一九九七年第三辑 经验与教训,供翻译工作者参考。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他小说也有把诗词组织在故事情节中的,比如小说中某人物所写的与某事件有关的诗等等,但在多数情况下,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这些无关紧要的附加文字,删去后并不影响内容的表达,有时倒反而使小说文字更加紧凑、干净。有些夹入小说的诗词曲赋,虽然在形容人物、景象、事件和渲染环境气氛上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总不如正文重要,有些读者不耐烦看,碰到就跳过去,似乎也没有多大影响。《红楼梦》则不然。它的绝大多数诗词曲赋都是融合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的。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后文意弄明白,或者等于没有看到那部分的情节。以《十二钗图册判词》为例,判词中作者预先隐写了小说人物的未来命运,暗中预示了一些故事情节并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态度。如果我们跳过去不看,那么我们顶多知道宝玉做了一个荒唐的梦,甚至自己亦如置身梦中。《红楼梦》判词的这一特点,要求译者将原文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译文读者。我们来看霍克思和杨宪益的翻译。 例一 副册判词之一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第五回) 霍译:Seldom the moo n shines in a cloudless sky, And days o f brig htness all too soon pass by. A no ble and aspir ing mind, In a base-born frame confined, Your charm and w it did only hatred gain, And in the end you w ere by slanders slain,

_红楼梦_杨宪益译本中饮食词汇翻译商榷_谢俊

2012.02 学教育 文内容摘要:在《红楼梦》英语译本中,由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英语译本是公认的优秀作品,其译本中的饮食词汇翻译出现频率非常高,是英文读者极为关注的对象,而这些传统的中国美食也是译文中能起到中西方 文化交流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为了让所有饮食词汇翻译的贴切易懂, 译本都尽量遵从英语语言习惯去翻译,这是一种带有 “归化”色彩的翻译。但是在这种翻译理念下,有一些饮食词汇的翻译是值得我们商榷的。关键词:《红楼梦》饮食词汇翻译商榷 谢 俊 《红楼梦》杨宪益译本中饮食词汇翻译商榷 硕士论坛 在《红楼梦》英语译本中,由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英语译本(以下简称杨译本)是公认的优秀作品,该译本不仅完整的保留了全一百二十回的故事情节,详实的表现了由封建礼教压迫造成的宝黛爱情悲剧,而且对于原著所展现出的中国传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也进行了极为细致的翻译。如在服饰、 风景、游戏、饮食等场景的翻译上都尽可能的将它们所涵盖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向英文读者传达出来。 杨译本中的饮食词汇翻译可谓是其中的一个显著代表,民以食为天,作为在文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饮食词汇,是英文读者极为关注的对象,而这些传统的中国美食也是译文中能起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为了让所有饮食词汇翻译的贴切易懂,杨译本都尽量遵从英语语言习惯去翻译,这是一种带有“归化”色彩的翻译。 但是在这种翻译理念下,有一些饮食词汇的翻译是值得我们商榷的。 在茶类的翻译中,“千红一窟”被译为ThousandRed Flowers in OneCavern,这相当于一种直译,即为“千朵红花汇一洞窟”。“千红一窟”在原文中实际上是一个谐音双关词,谐“千红一哭”之音,“一哭”可以理解为“同哭”,整个词隐含的意思是这茶是由无数少女的泪水烹制而成,这个词虽然在原文中没有将其谐音双关解答出来,但是深入到文中去就会发现它与整个第五回有着紧密的联系且有更深刻的意义。这对读者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和激发,作者将秘密隐藏在文中,期待读者自己通过表相去追寻真实的答案。而杨译本做了这种直译化处理,且没有在译文中对其有所点拨。虽然这样做是顺理成章,因为原文自己也没有直接表现出“千红一窟”的双关意思,翻译时不完全按照谐音双关去翻译,也因为汉语语音和英文语音不同,有可能找不到恰到好处的又能表意又能表音的英文谐音双关词来表示 “千红一窟”,这样也能让英文读者不用伤神的去理解原词谐音双关的那种意境。 可是就这样完全将“千红一窟”淡化为一个非常平常的词似在 136

红楼梦中的术语翻译,以杨戴译文为例

红楼梦 A Dream of Red Mansions(杨,戴夫妇译本)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美国人霍斯译本) 个人认为后者比较恰当。Mansion是大厦,楼房的意思;而chamber指女子闺房,更能体现红楼意境。 地名: 大荒山 Great Waste Mountain 无稽崖Baseless Cliff 即无根据的,无稽的悬崖 青埂峰 Blue Ridge Peak 若从意思上看倒没什么问题,只是失去了“情根”的谐音,甚是可惜。这也是翻译中最难顾全的方面之一。 仁清巷(甑士隐住处) the Lane of Humanity and Purity 即人道与纯净的小巷 葫芦庙 Gourd Temple 这个易解,只是字面直译。 灵河岸(绛珠草所在) the bank of Sacred River 神圣之河,勉强。 三生石畔 beside the Stone of Three Incarnations 这里有些晦涩。直接看就是“三次赋予人身的石头边”,好怪。不过因为轮回是中国独特的说法,所以此处确实难以处理得当。 赤瑕宫 Palace of Red Jade 将“瑕”理解为“玉”?似乎有些联系。 太虚幻境 the Land of Illusion 因“太虚”原有“虚幻”的意思,因而此处只取“幻境”而略去“太虚”,个人认为极当。 智通寺 Temple of Perspicacity 敕造宁国府 Ningguo Mansion Built at Imperial Command 奉皇旨建造的宁国府邸 荣国府 Rong Mansion 这里只翻译了“荣”字,而之前宁国府却翻了“宁国”二字,不知什么原因。 荣禧堂 Hall of Glorious Felicity 荣耀,幸福之殿 碧纱橱(黛玉初入荣国府住处) Green Gauze Lodge 绿色薄纱小屋。其实意思上并无问题,只是总觉得一经翻译便少了那份优雅的美感。东西方文化差异太大啊。 梨香院 Pear Fragrance Court 与前面的问题一样,翻译后的名字一下就变的通俗了,少了韵味,不似原文般引人遐想。这应该是《红楼梦》翻译中最大的难点之一。因为此书中国韵

《红楼梦》翻译研究综述

摘要:《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已经被翻译成了英、法、德、日、韩、俄、泰、西班牙等多种译本。随着外语研究及翻译研究的发展,学者们对《红楼梦》各种版本的语言翻译、文化翻译、译本对比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主要对目前国内《红楼梦》翻译研究做了大体回顾,从语用学、修辞学、文化等方面对翻译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指出了目前《红楼梦》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红楼梦》翻译研究可能的领域与途径。 关键词:《红楼梦》翻译语用学修辞学文化 《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已经被翻译成了英、法、德、日、韩、俄、泰、西班牙等多种译本。海外的《红楼梦》译本有摘译、节译、全译三种形式。虽然《红楼梦》已有多种语言的全译本,但是从目前国内的翻译研究来看,却只涉及到三种语言的版本。英译本的研究最多,占所有研究的90%以上,俄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版本的研究虽有涉及,但都总计不过十余篇。主要有成蕾的《“潇湘馆”里的“潇湘妃子”――〈红楼梦〉两个法译本中建筑专名的语义层级分析及其翻译策略选择》(《译林(学术版)》2011年第3期);郭玉梅的《〈红楼梦〉法译本传统文化内涵的翻译策略》(《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5月)、《从〈红楼梦〉法译本看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法语学习》2011年第3 期);森中美树的《简述日译〈红楼梦〉之难点――以平冈龙城〈国译红楼梦〉为例》(《红楼梦学刊》2011年第3辑);苏德昌的《从红楼梦的日译看“そんな”的感叹词性用法》(《日语学习与研究》1993年第3期);史华慈与姚军玲的《〈红楼梦〉德译书名推敲》(《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6辑)等。 一、《红楼梦》翻译研究现状评述 (一)《红楼梦》翻译研究总体概述 在进行《红楼梦》翻译研究的内容前,有必要从数量和质量上对其研究的总体状况进行宏观概述,为下面研究内容的归纳和分析提供相关数据。笔者通过CNKI中国知网,输入“红楼梦”及“译”两个关键字,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选择“题名”检索条件,进行模糊检索,得到以下数据。 表1 ■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红楼梦》翻译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更多的相关博士论文及专著的出版,《红楼梦》翻译的研究的范围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二)《红楼梦》翻译研究状况 1.语用学视觉下的《红楼梦》翻译研究李蓓在《〈红楼梦〉语言学研究综述》(《红楼梦学刊》2011年第4辑)中认为汉语版《红楼梦》中语言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的性质、构成、词汇、词汇系统及对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熟语方面的研究。而目前的翻译研究来看还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涉及到词汇、委婉语、习语、典故等方面。《红楼梦》中词汇的翻译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词汇的翻译研究主要涉及某一类词的翻译。 (1)人名的翻译。王静在《〈红楼梦〉姓名翻译与注释译法》(《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月)中分析了杨、霍两英译本《红楼梦》的人物命名艺术,提出要忠实地再现《红楼梦》的文化内涵,就必须利用音译法和意译法、运用双关语法和借用法语、拉丁语等方法译出其中姓名的含义。赵丽娟在《金陵十二钗判词中人物姓名的英译本解读――浅谈霍克斯〈红楼梦〉版本主要人物命名》(《语文建设》2013年第6期)中以霍克斯对《红楼梦》译本中人名的翻译为蓝本,以金陵十二钗判词中所暗含的人名含义为研究对象进行阐

红楼梦 英译本研究

红楼梦》英译本简介 《红楼梦》不仅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大放异彩,也在世界文坛中获得了极高的赞誉。《红楼梦》先后被译成了英、日、德、意、俄、蒙、朝以及越南等十几种文字,近20年来,各种译本仍有增加。 《红楼梦》最早的外文译本是英译本,由英国人John Davis于1830年翻译,题为Chinese Poetry,作者仅翻译了第三回片段。在1830年至1892年间,《红楼梦》英文译本(节/选译本)陆续面世,包括1842年Karl Gutzlofe所写的Dreams In The Red Chamber (介绍《红楼梦》的摘译文章)、1846年Robert Tom翻译的Dream of Red Chamber (第6回片段)、1868—1869年E.C. Bowra所译的The Dreames of The Red Chamber(前8回)以及1892—1893年Bencraft Joly翻译的Dream of Red Chamber (前56回)。 进入20世纪后,《红楼梦》又陆续出现了3种英文译本,其中一个译本由《红楼梦》德文版转译。直到1973年,世界首部《红楼梦》英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终于面世,该译本由英国学者David Hawkes翻译,于1973年起陆续出版,最为西方读者所熟悉。1978年,由我国学者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合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 据不完全统计,除霍克斯、杨宪益夫妇的英文全译本外,国外出版的《红楼梦》外译本共约22种。其中英译本7种、德译本6种、匈译本3种、法译本2种、俄、意、荷、罗译本各1种。 《红楼梦》人物别号英文译名 怡红公子:Green Boy(字面含义即“绿公子”) 潇湘妃子:River Queen(字面含义即“江河女王”) 枕霞旧友:Cloud Maiden(字面含义即“云少女”) 蕉下客:Plantain Lover(字面含义即“爱蕉客”) 藕榭:Lotus Dweller(字面含义即“莲花居士”) (摘自《莎士比亚眼中的林黛玉》)

《红楼梦》第一回诗歌翻译比较

《红楼梦》第一回诗歌翻译比较 , , 于发表在红楼艺苑品读红楼 摘要:在当前日益迅速地全球化与文化融合地背景下,翻译者们本着尊重和保存民族文化地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多样性与多元性.本文通过对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地某些诗词翻译地对比研究,探讨了如何在翻译中保存和向国外读者介绍中国文化地问题.《红楼梦》地两位译者,杨宪益和霍克斯,本着不同地翻译目地,在翻译中分别采用了异化为主和归化为主地翻译策略.杨采用了更多地语意翻译和文本翻译,而霍克斯采用了更多地交际翻译和工具翻译.本文根据韩礼德地功能语言学理论从三个元功能角度,采用比较地方法对两个翻译大家地译文作了初步地比较.关键词:《红楼梦》《好了歌解》翻译文化比较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思想性最高、艺术性最强地一部古典主义小说.《红楼梦》诗词是《红楼梦》地有机组成部分.具体地分析《红楼梦》诗词及其在《红楼梦》全书中地作用,对于全面、深入地探讨这部古典杰作地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以及其诗词地不同英文翻译版本是很有意义地.《红楼梦》第一回中除《好了歌》之外,还有两首诗是很有指点意义地,它们分别是《青埂峰顽石偈》和《好了歌解》.本文重点对《好了歌解》地杨、霍两种译文版本做出比较.《红楼梦》第一回: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地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青埂峰顽石偈》是曹雪芹为《红楼梦》写地一首序诗.这首诗带有浓厚地愤世嫉俗地色彩,表面上是写顽石地怨恨慨叹,而实际上寄寓着作者地自我剖白,它点出了曹雪芹创作地《红楼梦》地基本立场和用意.曹雪芹透过“康乾盛世”表面繁荣安定地现象,敏锐地看到了封建阶级地“天”已残破,这就是他对封建末世地基本特征地深刻概括.但值得注意地是,曹雪芹不仅仅看到封建阶级地“天”已经残破,他还深切体会到了封建阶级地“天”已经无法修补.曹雪芹对封建社会地必然衰亡,无法挽回地历史命运地认识,不但使他对封建社会做出了最后地判断:“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且他在《红楼梦》里描绘了一副中国封建社会衰亡史地生动画面.然而,曹雪芹对封建宗法制度地背叛,对封建地主阶级专政地怨恨,以及对渺茫未来地向往,还不可能改变或是脱离封建地主阶级这个基本政治立场.“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这种既惭愧,又惶恐,外加郁郁不得志地心情,依稀可闻,这正式曹雪芹只想“补天”,而不想也不愿意“翻天”或“变天”地复杂心情.他地不得“补天”之恨,最终形成了一首凄惨地挽歌,贯穿于《红楼梦》全书始终,并且对《红楼梦》全书地其他词曲做出了总地引领.但有一点我们应当指出,雪芹在这首《青埂峰顽石偈》中所表现出来地“无才补天”和“枉入红尘”怨恨心情,乃至于对往日贵族之家豪华生活地眷恋于悼念,实质是不愿封建制度没落和崩溃地思想流露,所以在他地内心深处还存在着对往昔地无限留恋之情. 在《红楼梦》第一回地这四首诗中,除了《青埂峰顽石偈》,还有一首诗歌体地韵文,《好了歌解》,是对甄士隐听到《好了歌》后,结合自己地遭遇对其做处地自我对人生地感想.《好了歌》和《好了歌解》,包含着虚无主义地消极因素,却对《红楼梦》地全书地主题思想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