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石坝设计参考

土石坝设计参考

土石坝设计参考
土石坝设计参考

目录

1土石坝尺寸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形地质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筑坝材料及坝基砂砾物理力学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等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它........................................... 错误!未定义书签。大坝轮廓尺寸的拟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坝顶高程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坝顶宽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坝坡与马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坝体排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坝防渗体.....................................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土石坝渗流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渗流分析计算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计算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渗流分析的计算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土石坝类型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方案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3土质心墙坝稳定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计算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计算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稳定成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4细部构造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坝的防渗体排水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反滤层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护坡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坝顶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5设计小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1土石坝尺寸设计

基本资料

1.1.1地形地质情况

某坝坝址处河床宽约190m,坝址轴线处河床最低高程为302m,河床覆盖层上层为粘土黄土夹杂有砾石,下层有沙砾层,坝址基岩为花岗岩,透水性很小。

1.1.2水位

死水位:321m;

正常蓄水位:334m;

设计洪水位(1%):337m;

校核洪水位(%):338m;

正常蓄水时下游水位:302m;

校核洪水时下游水位:309m;

1.1.3气象资料

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6m/s;

水库吹程1.5Km.

1.1.4筑坝材料及坝基砂砾物理力学性质

(注:内摩擦力及凝聚力中分子为水上数值,分母为水下数值)

1.1.5工程等级

本枢纽为二等,主要建筑物为二级。

1.1.6其它

地震基本烈度:7度。

大坝轮廓尺寸的拟定

大坝剖面轮廓尺寸包括坝顶高程,坝顶宽度、上下游坝坡、防渗体等排水设备。

1.2.1坝顶高程计算

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以下简称“规范”)规定,坝顶高程分别按照正常蓄水位加正常运用条件下的坝顶超高、设计水位加正常运用条件下的坝顶超高、校核水位加非常运用下的坝顶超高进行计算,因该地区地震烈度为7,故还需考虑正常蓄水位加非常运用时的坝顶超高再加上地震涌浪高度,最后取以上四种工况最大值,同时并保留一定的沉降值。

坝顶高程在水库正常运用和非常运用期间的静水位以上应该有足够的超高,以保证水库不漫顶,其超高值y按下式计算:

A e R y ++=

式中:

R ——最大波浪在坝坡上的爬高,m ; e ——最大风壅水面高度,m ;

A ——安全加高,m ,根据坝的等级,设计运用条件时取1.0m ,非常运

用条件是取0.7m ;

根据“规范”,计算大坝波浪爬高时,所采用设计风速:正常运用条件下为多年平均最大风速的倍,非常运用条件下,采用多年平均最大风速,根据气象资料统计该水库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6.0m/s ,最大吹程为1.0km 。 1)平均波高及平均波长按下式计算:风壅水面爬高的确定

βcos 22????

?

?=m gH D KV e

K-综合摩阻系数,一般取

6

106.3-?=K 。

V-计算风速,m/s ,正常运用条件下3、4、5级坝采用多年平均最的~倍.非正常运用条件下,采用多年平均最大风速。 D -风区长度,即为有效吹程,m 。 H m -坝前水域平均水深,m 。 β-风向与水域中线的夹角。

2)最大波浪在坝面的爬高的确定 用莆田公式计算波长及波高。

?

?????????

??????????????? ????? ?????????

???? ??=7.0245

.027.0227.013.00018.07.013.0o m o o m o m v gH th v gD th v gH th v gh 5

.029.13???

? ??=o m o

m

v gh v gT th 为双曲函数。

式中:

h m ——平均波高,m ; T m ——平均周期,s ; W ——计算风速,m/s ; D ——风区长度,m ; H m ——水域平均水深,m ; g ——重力加速度,取9.81m/s 2; L m ——平均波长,m 。

平均波浪爬高R m 参照“规范”附录A.1.12计算,初步拟定水库大坝上游坝坡为m=3,故波浪平均爬高按“规范”附录A.1.12式计算:

()

m

m w m h L m K K R ??

????+=?21

式中:

?K ——斜坡的糙率渗透性系数,护面类型为砌石护面确定?K =; w K ——经验系数,由风速W 、坡前水深H 、重力加速度g 所组成的无

维量gH /W ,查表A.1.12-2得设计条件:w K =;校核条件:w K =;

m ——斜坡的坡度系数。

最大波浪在坝坡上的爬高设计值R 按2级土石坝取累积概率P=1%爬高值R 1%计算。根据计算该水库在设计条件下和校核条件下的累积概率P=1%的经验系数Kp 值为。

根据以上公式及参数,坝顶超高计算成果见表3.1.1。 表3.1.1 坝顶超高计算成果表

由于水库所在地区地震基本烈度6°,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93—97),水工建筑物抗震计算的上游水位可采用正常最高蓄水位,地震区的地震涌浪高度,可根据设计烈度和坝前水深,一般涌浪高度为0.5m~1.5m,该水库地震涌浪高度不考虑,不考虑地震作用的附加沉陷计算。

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第5.3.3条规定,坝顶高程分别按以下运用情况计算,取其最大值:

1、设计洪水位加正常运用情况的坝顶超高:337+=338.7m;

2、正常蓄水位加正常运用情况的坝顶超高:334+=335.7m;

3、校核洪水位加非常运用情况的坝顶超高:338+=339.55m;

4、正常蓄水位加非常运用条件的坝顶超高,再加地震安全加高:

334++=336.7m。

经计算可以看出该大坝坝顶高程由校核情况控制为339.55m,取340.0m。1.2.2坝顶宽度

坝顶宽度主要取决于交通需要、构造要求和施工条件,同时还要考虑防汛抢险、防空、防震等特殊需要。根据“规范”规定,坝顶无特殊要求时,高坝的顶部宽度可选用10~15m,中低坝可选用5~10m。该水库挡水大坝坝基高程为302m,根据计算坝高为38m,大于30m,属中坝,故综合各方面因素可取该土石坝坝顶宽度为8m。

1.2.3坝坡与马道

土石坝的坝面坡度取决于坝高、筑坝材料性质、运用情况、地基条件、施工方法及坝型等因素。一般是参考以建成类似工程的经验拟定坝坡,再通过计算分析,逐步修改确定。在满足稳定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使坝坡陡些,以减小坝体工程量。

根据规范规定与实际结合,上游坝坡取,下游自上而下均取,下游在330.0m 高程处变坡一次。

在坝坡改变处,尤其在下游坡,通常设置~2m宽的马道以使汇集坝面的雨水,防止冲刷坝坡,并同时兼作交通、观测、检修之用,综合上述等各方面因素其宽度取为m。

1.2.4坝体排水

由于本地区石料比较丰富,故采用堆石棱体排水比较适宜,另外采用棱体排水可以降低坝体浸润线,防止坝坡冻涨和渗透变形,保护下游坝址免受尾水淘刷,并可支撑坝体,增加下游坝坡的稳定性。

按规范棱体顶面高程高出下游最高水位1m为原则,校核洪水时下游水位为309.0m,最后取棱体顶面高程为310.5m,堆石棱体内坡取1:,外坡取1:,顶宽2.0m,下游水位以上用贴坡排水。

1.2.5大坝防渗体

大坝防渗体的设计主要包括坝体防渗和坝基防渗两个方面。

(1)坝体的防渗

坝体防渗的结构和尺寸必须满足减小渗透流量、降低浸润线控制渗透坡降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构造、施工、防裂、稳定等方面的要求。该坝体采用粘土斜心墙,其底部最小厚度由粘土的允许坡降而定,上游校核洪水时承受的最大水头为m,墙的厚度B﹥36/4=m.参考以往工程的经验,心墙的顶部宽度取为4m(满足大于3m机械化施工要求),粘土心墙的上游坝坡的坡度为1:~1:之间,有资料研究认为,心墙向上游倾斜的坡度为1:~1:时较好,本次设计粘土心墙的底部厚度取10.0m,粘土心墙的顶部高程以设计水位加一定的超高(超高~0.6m)并高于校核洪水位为原则,最终取其墙顶高程为m,经计算底宽为10m,大于m.墙顶的上部留有1.0m的保护层。

(2)坝基防渗

由于本土石坝基础为岩石基础,故不设坝基础防渗设施。

土石坝剖面图 1:1000

2 土石坝渗流分析

渗流分析计算目的

1)确定坝体浸润线及下游出逸点的位置,绘制坝体及坝基内的等势线分布图或流网图;

2)确定坝体与坝基的渗流量;

3)确定坝坡出逸段与下游坝基表面的出逸比降,以及不同土层之间的渗透比降;

4)确定库水位降落时上游坝坡内的浸润线位置或孔隙压力;

5)确定坝肩的等势线、渗流量和渗透比降。

计算方法

土石坝的渗流分析通常是把一个实际比较复杂的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土石坝的渗流分析方法主要有解析法、手绘流网法、实验法和数值法四种。

解析法分为流体力学法和水力学法。前者理论经验严谨,只能解决某些边界条件较为简单的情况;水力学法计算简单,精度可满足工程要求,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验证。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采用了水力学法。

渗流分析的计算情况

1)上游正常蓄水位与下游相应的最低水位; 2)上游设计洪水位与下游相应的水位; 3)上游校核洪水位与下游相应的水位; 4)库水位降落时上游坝坡稳定最不利的情况。 本次设计就上游校核洪水位情况进行了稳定分析。

土石坝类型的选择

一般心墙坝土料的渗透系数很小,比坝壳小1万倍以上。因此,在进行计算时可以不考虑上游坝壳降落水头的作用。下游坝壳的浸润线也比较平缓,水头损失主要在心墙部位,单下游有排水设备时,可以近似认为浸润线的逸出点为下游水位与堆石内坡的交点,将心墙简化成厚度为δ的等厚度矩形,则:

()212

1

δδδ+=

通过心墙、截水墙段的单宽渗流量: (

)

δ222

101h H K q -= 通过下游坝壳和坝基段的单宽渗流量:

(

)2

2

2

22H h K q -=

由q 1=q 2=q 得心墙后浸润线高度和渗流量q 。下游坝壳浸润线用式子:

K

qx h y 22-=

方案一:土质心墙坝

计算结果分析:

下游有水时的侵润线方程为:

下游无水时的侵润线方程为:

该坝体采用粘土斜心墙,其底部最小厚度由粘土的允许坡降而定,本设计允许渗透坡降[J]=5,故满足渗流稳定要求。

方案二:均质坝

计算结果分析:

下游有水时的浸润线方程为:

下游无水时的浸润线方程为:

下游有水时的渗流量为0.0016m/s 3,当下游无水时的渗流量为0.0018m/s 3。

方案的选择:

影响土石坝坝型选择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影响因素有附近的筑坝材料、地形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施工条件、坝基处理、抗震要求等。本次选择几种比较优越的坝型,拟订剖面轮廓尺寸,然后对工程量、工期、造价进行比较,最后选定技术经济可靠合理的坝型。本设计限于资料只作定性的分析来确定土石坝坝型。

土石坝按其施工方法可分为碾压式土石坝、抛填式堆石坝、定向爆破堆石坝、水中倒土坝和水力冲填坝。从地形地质条件以及附近建筑材料来看本次设计坝型应选择碾压式土石坝。碾压式土石坝根据土料配置的位置和防渗体所用材料种类的不同,又分为均质坝和土质防渗体分区坝、非土质材料防渗体分区坝。

均质坝材料单一,工序简单,但坝坡较缓,剖面大,工程量大,施工易受气候影响,冬季施工较为不便,坝体空隙水压力大,并且均质坝的渗流量远大于土质心墙坝,因此从材料上考虑均质坝方案是不宜采用的。

土质防渗体分区坝主要有心墙坝、斜心墙坝、斜墙坝和多种土质坝等类型。

心墙坝土质防渗体设在坝体中部,两侧为透水性较好的砂石料,该坝型粘性土料所占比重不大,施工受季节影响较小,但施工时心墙与坝体同时填筑,相互干扰较大。

斜墙坝土质防渗体设在上游或接近上游面,该坝型斜墙与坝体施工干扰小,但其抗震性和适应不均匀沉降的性能不如心墙坝。由于该工程所在地区为地震烈度定为7度,故不宜采用斜墙坝。

由上述比较可以看出,心墙坝的渗流量小,满足坝体的渗透稳定且心墙坝的应力状态较好,因而最终采用土质心墙坝的方案。

3土质心墙坝稳定分析

计算目的

稳定分析是确定坝体设计剖面经济安全的主要依据。由于土石坝体积大、坝

体重,不可能产生水平滑动,其失稳形式主要是坝坡滑动或坝坡与坝基一起滑动。

土石坝稳定分析的目的是保证土石坝在自重、孔隙压力、外荷载的作用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不致发生通过坝体或坝基的整体或局部剪切破坏。

计算方法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瑞典圆弧法来计算土体的稳定分析。

按施工期、稳定渗流期、库水位降落期三个控制时期核算土石坝的稳定。心(斜心)墙坝的上下游坝坡滑动时形成折线滑动面.部分浸水的非粘土坝坡,由于水位上下的土料容重不同,有水时、C 值也有所降低,此时坝坡失稳时最可

能的滑动面近乎折线。

在滑动面上抗剪强度的发挥是一样的,安全系数的表示方式为

c K tg tg )(11??=

;c K tg tg )

(22??= ;c

K tg tg )(33??= ; 式中:?1、?2、?3为实验得到的抗剪强度指标。 计算安全系数:

()[]{}()∑∑??

????

+±+--±=

R M V W b C Q ub V W K c i

i i

i i i i i

ββ?βββsin sec tan sin sec cos ``

W i —土条重量。

Q 、V —水平和垂直地震惯性力(向上为负、向下为正)。 u —作用于土条底面的孔隙压力。

βi —条块重力线与通过此条块底面中点的半径之间的夹角。 b —土条宽度。

C i '、ψ'—土条底面的有效应力抗剪强度指标。 M c —水平地面惯性力对圆心的力矩。 R —圆弧半径。

算得K=>稳定分析满足要求。

计算过程

E

稳定分析剖面图

下游坝坡稳定分析计算表

稳定成果分析

根据计算成果表可看出大坝上下游坡稳定均满足规范要求,由于上游坝坡较缓,稳定渗流期以及库水位降低期,不考虑地震。下游坡情况也类似,正常情况K min =>K 允=[],坝的稳定安全系数偏大,就此而言,可考虑加陡坝坡以减小工程量.鉴于各种因素考虑不全,实际安全系数可能要小些,故而不改变坝坡,维持原拟订的剖面。

4细部构造设计

坝的防渗体排水设备

坝体防渗体内心墙,心墙上下游设置反滤层;坝基防渗体为防渗墙和粘土截水墙;坝体排水为棱体排水。在排水体与坝体、坝基之间设置反滤层;下游马道设置排水沟,并在坝坡设置横向排水沟以汇集雨水,岸坡与坝坡交接处也设置排水沟,以汇集岸坡雨水,防止雨水淘刷坝坡,见细部构造设计图。

反滤层设计

(1)设计标准.对于被保护土的第一层反滤料,考虑安全系数为~,按太沙基准确定,即

{

5

~4/5

/85151515≤≥d D d D 式中,15D 为滤料粒径,小于该粒经土占总土重的15%,d 85为被保护土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占总土重的85%,d 15为保护土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占总土重的

15%。

第二层反滤料的选择也按上述办法进行。

按此标准天然砂砾料不能满足要求,须对土料进行筛选。 (2)设计结果 设计结果见表6.7.1。

表6.7.1 反滤层设计成果表

护坡设计

上游护坡用于砌石因其抵御风浪的能力较强,下游坝面直接铺上20cm 的碎石作为护坡.上游护坡由至坝顶做至死水位以下(加设计浪高),见细部构造设计图。

坝顶布置

坝顶设置泥结石路面,坝顶向下游设1%横坡以便汇集雨水,并设置纵向排水沟,经坡面排水排至下游,坝顶设置栏杆以策安全,见细部构造详图。

上游护坡详图

岸坡排水

大坝细部构造设计图

5设计小结

实习小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如果我们在实际当中不能灵活运用,那就等于没有学。实习就是将我们在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中去的一个过程。

在经过为期一个多星期的实习后,我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包括土石坝的设计流程、土石坝设计中应该注意的许多细节问题。

当然,在实习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或多或少的问题,例如:

1、在进行稳定分析的时候没有对正常蓄水位情况和设计洪水位情况进行分析,至对校核情况下的稳定进行了分析。

2、由于课程设计的时间有限,很多种土石坝相关的建筑物都没有进行设计,包括土石坝土料的选择、土石坝的下游连接物等等。

3、在渗流分析的时候可能是渗流水平距离L定错了,导致算出来的浸润线方程可能存在问题。

4、由于本次设计的心墙很厚,防渗效果较好,故后面算出的浸润线很缓,近似一条直线,因此只对下游有水的情况下进行了稳定分析。

5、由于CAD学的不怎么好,导致画出来的设计图纸不符合建筑设计图纸要求。

6、在设计过程中,对坝基的表面一层壤土没有进行渗流分析近似看成岩石地基,这样就没有进行地基的防渗处理,可能导致地基渗流不稳定。

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没有发现,同时我也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专业知识的匮乏。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的少。

总的来说,这次认识实习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开阔了我的视野和认知,让我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样的实习正是我所希望要的。同时,要感谢张老师给了我这样的一个机会来接触水工设计方面的一角,在实习中获得的经验都离不开张老师对我的教诲和批评!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加倍的努力学习学校的各种专业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实在计算水平渗流长度L的时候,我就想要张老师教我做的,但是张老师说叫我自己仔细思考,相信我是可以算出来的,还不让别人告诉我,最后虽然算出来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是我还是要和张老师说声:谢谢您,张老师!

土石坝设计

土石坝设计计算说明书 一、基本资料 1.1 工程概况 S水库位于G县城西南3公里处的S河中游,该河系睦水的主要支流,全长28公里,流域面积为556平方公里,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431平方公里;沿河道有地势比较平坦的小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由高变低。河床比降3‰,河流发源于苏塘乡大源锭子,整个流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下游盛产稻麦,上游蕴藏着丰富的木材、竹子等土特产。 由于S河为山区性河流,雨后山洪常给农作物和村镇造成灾害,另外,当雨量分布不均时,又易造成干旱现象,因此有关部门对本地区作了多次勘测规划以开发这里的水利资源。 1.2枢纽任务 枢纽主要任务以灌溉发电为主,并结合防洪、航运、养鱼及供水等任务进行开发。 根据初步规划,本工程灌溉面积为20万亩,装机7200千瓦。防洪方面,由于水库调洪作用,使S河下游不致洪水成灾,同时配合下游睦水水利枢纽,对睦水下游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洪作用,在流域900m3/s。在航运方面,上游库区能增加航运里程20公里,下游可利用发电尾水等航运条件,使S河下游四季都能筏运,并拟建竹木最大过坝能力为25吨的筏道。 1.3地形、地质概况

1.3.1地形情况 库区属于低山区,两岸山体雄厚,分水岭山顶高程在550m~750m 左右。山体多呈北东向展布,山高坡陡,坡度在30°~50°,局部60°~70°,地形险峻。库区植被茂盛。沿河两岸冲沟发育,以北东—南西向为主。基岩在河流两岸及冲沟处出露良好。 坝址附近河流流向总体向南,河床宽约8-15m。两岸山体雄厚,山顶高程在370m以上。坝址两岸上、下游均发育有冲沟,冲沟切割深度20m左右。 1.3.2地质情况 库区地质构造以断层和裂隙为主,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以小断层为主,未发现有区域性大断裂通过。库区主要发育以下几组节理裂隙: ①北东东组:产状N70 ~80°E/NW∠65~85°,裂面平直,闭合~微张,延伸长短不一,约3~4条/m。 ②北西组: 产状N30~40°W/SW∠50~75°、NE∠65~85°,裂面平直~稍起伏,闭合~微张,延伸一般较短,约4~5条/m。 产状N60~70°W/NE∠50~75°,裂面平直,闭合~微张,延伸一般较长,约3~4条/m。 坝址区断裂构造不发育,勘察所发现的断层构造均分布在坝址下游,有北东和北西两组。 在坝址区地震折射时距曲线,未发现明显的时间间隔变缓跳跃点,推测所测量的物探剖面中没有断裂构造带。

土石坝设计开题汇报.doc

土石坝设计开题报告 是我们写的时候需要写的,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土石坝设计,大家一起阅读吧! 土石坝设计开题报告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一种工程实践中常用的坝坡(或边坡)稳定分析软件的应用方法。 2.熟悉坝坡(或边坡)稳定分析步骤,判断坝坡(或边坡)的稳定性,并得出其稳定安全系数。 3.掌握各种参数对坝坡(或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便于今后的设计或施工工作中更好地进行稳定控制,保证坝坡(或边坡)的安全。 二、实验内容或设计思想 根据指导老师提供的面板堆石坝或土石坝相关工程资料,应用理正边坡软件对坝坡进行稳定分析验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三、实验环境与工具 实验平台:Windows 系统操作平台。 软件:理正、AutoCAD。 四、实验过程或实验数据 1.工程名称:湖北小溪口工程坝体下游边坡稳定分析。 2.坝型:面板堆石坝 3.坝体标准剖面图(经镜像处理后) 4.坝体分区简述 根据坝体标准剖面,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分为混凝土面板、垫层、过渡层、堆石区、下游护坡、堆石排水棱体等。

垫层料位于混凝土面板下面,根据面板坝对垫层料的要求:半透水性、高渗透稳定(并有自愈功能)、低压缩性、高抗剪强度及对细砂起反滤作用,设计垫层料水平宽度为3m。垫层料应为连续级配,最大粒径为75mm,小于5mm含量占30%~40%。垫层料是经过两种方式获得的:其一,由河床天然砂砾石掺20%人工砂所得;其二,料场石料经加工,并适当掺配而得。现场试验证明,这两种方式所得到的垫层料其压实干容重23kn/m ,孔隙率15%,渗透系数0.001cm/s。 过渡料水平宽为3m,垫层料与过渡料以相同厚度平起并同时碾压。为保证过渡料的反滤作用,确保各接触面的施工质量,必须按先铺粗料,清理合格后再铺细料的顺序施工。垫层料和过渡料接触界面上大于300mm颗粒必须清除。 主堆石对面板起支撑作用,因此要求具有足够的密度和必要的变形模量,以减少其变形量。铺层厚度0.8~1.0m,最大粒径600mm,5mm含量10%~15%,填筑干密度21.5kn/m ,孔隙率23%。 5.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内容,以及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 软件安装。 安装了2013版AutoCAD和理正岩土计算软件。 (2). 熟悉工程资料。 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熟读资料,了解工程构造,熟悉工程数据等。 (3). 绘制工程断面CAD图。 根据老师提供的工程资料,运用AutoCAD2013版绘制工程断面CAD图。在此做到数据、比例等与资料完全相同,要特别

土石坝设计大纲

1 前言 1.1 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灌溉为主,兼顾发电、防洪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1.2 设计任务简述 土石坝,最高坝高 m,坝顶宽 m,坝顶长 m,上游平均坝坡,下游平均坝坡。坝基座落在岩基上。设计阶段应按水利水电有关技术规范规定进行设计,并提出设计成果。 2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2.1 有关本工程的文件 2.2 本大纲遵循的规程规范及标准 (1)GB50201—94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标准; (2)SL252—2000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3)SL274—2001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4)SDJ213—83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 (5)SL237—1999 土工实验规程; (6)DL/T5073-1997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7)SL47—94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8)DL/T5057—1996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基本资料 3.1 工程等级和洪水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有关规定,根据工程总库容,水电站装机容量,应列为小(1)型二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4级建筑物,坝按4级水工建筑物设计。 大坝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年一遇洪水校核,并按可能最大洪水保坝。

3.2 特征水位 依据水库调洪演算成果,水库特征水位为: 正常蓄水位: m; 汛期防洪限制水位: m; 死水位: m; 设计洪水位: m; 校核洪水位: m; 防洪最高水位: m; 3.3 气温 (1)月平均气温:见表1 表1 月平均气温单位单位:℃ (2)绝对最高气温:℃; (3)绝对最低气温:℃; 3.4 风速和吹程 (1)逐月多年平均最大风速: m/s; (2)逐月多年平均最大风速相对应的风向:; (3)吹程: km; 3.5 降雨量 多年平均降雨量:见表2 表2 多年平均月降雨量 3.6 冻土情况 (1)坝址冻土平均深度: m; (2)土料场冻土平均深度: m;

《土石坝设计与施工》实训任务书(一组)

《土石坝设计与施工》实训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1、地形、地质资料。 某河流位于山区峡谷内,全长约122km,两岸地势高峻,土石坝坝址处位于其中游地段的峡谷地带,为梯形河谷,河床比较平缓,坡降不太大,河床宽约220m,河床基面高程为490.0m。坝址一带均为原生黄土,河槽底部有深4~5m的沙卵石。 2、水文水利计算资料如下: 正常高水位526.0m,相应下游水位492.0 m; 设计洪水位527.0 m,相应下游水位495.0 m; 校核洪水位528.0 m,相应下游水位496.40 m; 死水位516.2 m; 3、气象地理资料如下: 多年平均最大风速 12m/s 水库吹程:1km; 该地区地震烈度5度。 4、建筑材料资料如下: ①该坝址附近壤土比较丰富,蕴藏量约为500万m3,河床中有沙砾料可供开 采,运距约1.5km,但储量仅为15万m3,距坝址5km处可开采块石,交通较方便; ②壤土试验有关指标:干容重16.5kN/ m3,浮容重10.6kN/ m3,饱和容重 20.6 kN/ m3,粘结力19Kpa,内摩擦角18度,渗透系数2.4×10-5cm/s; ③可供作堆石排水体的石料有关指标:比重2.71,干容重19.50 kN/ m3, 饱和容重22.30 kN/ m3,浮容重12.30 kN/ m3,湿容重20.30 kN/ m3,内摩擦角31°,渗透系数2×10-2cm/s。 二、实训要求 1、根据所给资料规划工程布置;绘制其布置图 2、试按选择坝形设计土石坝,按比例绘制其剖面图并做必要的计算; 3、画出防渗、排水和护坡等细部构造,标明必要的尺寸和高程; 4、编制设计说明书,绘制设计图(设计图手绘、机打均可)

土石坝设计说明书

前言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大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独立承担专业工程技术任务重要。通过毕业设计可以进一步培养和训练我们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毕业设计,我们能够系统巩固并综合运用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和掌握有关的资料、规范、手册及图表,培养我们综合运用上述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培养我们对土石坝设计计算的基本技能,同时了解国内外该行业的发展水平。 这次我的设计任务是E江水利枢纽工程设计(土石坝),本设计采用斜心墙坝。该斜心墙土石坝设计大致分为:洪水调节计算、坝型选择与枢纽布置、大坝设计、泄水建筑物的选择与设计等部分。

1 工程提要 E 江水利枢纽系防洪、发电、灌溉、渔业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该水利枢纽工程由土石坝、泄洪隧洞、冲沙放空洞、引水隧洞、发电站等建筑物组成。 该工程建成以后,可减轻洪水对下游城镇、厂矿和农村的威胁,根据下游防洪要求,设计洪水时最大下泄流量限制为900s m /3,本次经调洪计算100年一遇设计洪水时,下泄洪峰流量为672.6s m /3。原10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1680s m /3,水库消减洪峰流量1007.4s m /3;其发电站装机为3×8000kw ,共2.4×104kw ;建成水库增加保灌面积10万亩,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为17.70km 2,为发展养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上该工程建成后发挥效益显著。 1.1 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根据SDJ12-19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之规定,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根据其工程规模﹑效益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划分为五类,综合考虑水库的总库容、防洪库容、灌溉面积、电站的装机容量等,工程规模由库容决定,由于该工程正常蓄水位为2821.4m ,库容约为 3.85亿m 3,估计校核情况下的库容不会超过10亿m 3,故根据标准(SDJ12-1978),该工程等别为二等,工程规模属于大(2)型,主要建筑物为2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临时性建筑物级别为4级。 1.2 洪水调节计算 该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2级建筑物土坝堆石坝的防洪标准采用100年一遇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水电站厂房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临时性建筑物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标准。 根据资料统计分析得10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设Q =,/16803s m (p=1%), 2000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为校Q =2320m 3/s ,(%05.0 p )。

土石坝设计报告

目录 目录 (1) 前言 (3) 1、综述 (4) 1.1、基本资料 (4) 1.2 、综合说明 (14) 2.坝型坝址选择 (15) 2.1坝型选择 (15) 2.2工程等别确定 (15) 3.坝体布置 (16) 3.1溢流坝段布置 (16) 3.2泄水孔坝段布置 (16) 4.非溢流坝设计 (17) 4.1、剖面尺寸拟定 (17) 4.2、荷载极其组合 (19) 4.3、坝体抗滑稳定计算 (22) 4.4 、坝体应力计算(选做) (22) 5.溢流坝设计 (24) 5.1、溢流坝剖面确定 (24) 5.3消能防冲设计 (30) 6.坝身泄水孔设计(略) (32) 7.坝体构造 (32) 7.1坝顶 (32) 7.2坝内廊道 (33) 7.3坝体分缝 (34) 7.4坝体止水与排水 (36) 7.5、大坝混凝土材料及分区 (36) 8.地基处理设计 (38)

8.1一般规定 (38) 8.2 坝基开挖 (38) 8.3 坝基固结灌浆 (39) 8.4 坝基防渗与排水 (39) 总结 (41) 参考文献 (42)

前言 本次水闸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能熟悉水闸设计的基本步骤、方法。让我们对以前所学的水工建筑物课程中水闸做一个整体的了解,并能将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的实际工作中,由于本设计作者水平有限,所以设计中难免有不妥之处,请老师指出以便纠正和改进。 编者 2011-10-28

1、综述 1.1、基本资料 1.1.1、工程概况 C重力坝是规划中某江中下游河段梯级电站的第11级,也是某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推荐的首期开发的4个骨干工程之一。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约113987km2,多年平均流量1720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42亿m3。水库正常蓄水位732.00m,相应库容2.412亿m3,死水位727.00m,相应库容1.914亿m3,调节库容0.498亿m3,为日调节水库。电站共装5台220MW 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100MW。 1.1.2、地形 坝址处于河道S形拐弯下游出口处,正常蓄水位732m处河谷宽约412m。右岸山坡坡度约60°左右,左岸高程710m以上为山坡,坡角为25~36°,以下为河流阶地,阶面宽约74m。左岸河漫滩宽约126m,河漫滩在坝址上游长约240m,下游长约300m。主河床位于右岸,枯水位河床宽约100m,水深约10m,水流湍急。坝基右岸为玄武岩,左岸为白云岩,右河床与左岸漫滩之间为基岩凸起小岛。地形条件有利于布置厂坝导墙兼施工导流纵向混凝土围堰。 1.1.3、工程地质: 1、库区地质:德山水库、库区属于中高山区,河谷大都为峡谷地形,只西城峪至北台子一带较为宽阔沿河两岸阶地狭窄,断续出现且不对称,区域内无严重的坍岸及渗漏问题。 2、坝址地质:ⅰ地貌:坝址位于扬查子村南300m处,为低谷丘陵地区,两岸相对高差不大,河谷开阔,宽约300~400m上下游两公里范围内,河道S 形拐弯,主河槽位于右岸。枯水期河床宽约100m,由于受河流侧向侵蚀两岸地形不对称。右岸坡度较陡约60°左右,左岸较缓坡角为25~36°,河床中除漫滩外,左岸还有三级阶地发育,一、二级阶地高程自700~710m。三级阶地与缓坡相接直达山顶。覆盖层厚度为7~12m的砂砾卵石冲积层。ⅱ岩性:坝区主要岩性为太古界拉马沟片麻岩,其次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以及不同时期的侵入岩脉,坝区范围内片麻岩依其岩性变化情况可分为六大层,其中第一、四、六层岩性较好,但第一、六层因受地形限制建坝工程很大。第四大岩层(Ar I 4)为角闪斜长片

土石坝设计计算说明书

土石坝设计计算说明书 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指导老师:李培 班级:水工1303班 姓名:王国烽 学号:1310143 成绩评定: 2015年10月

目录 一、基本材料 (2) 1.1水文气象资料 (2) 1.2地质资料 (2) 1.3地形资料 (2) 1.4工程等级 (2) 1.5建筑材料情况 (2) 二、枢纽布置 (3) 三、坝型选择 (4) 四、坝体剖面设计 (5) 4.1坝顶高程计算 (6) 4.1.1 正常蓄水位 (6) 4.1.2 设计洪水位 (7) 4.1.3 校核洪水位 (8) 4.2坝顶宽度 (9) 4.3坝坡 (9) 五、坝体构造设计 (10) 5.1坝顶 (10) 5.2上游护坡 (10) 5.3下游护坡 (10) 5.4防渗体 (10) 5.5排水体 (11) 5.6排水沟 (11)

一、基本资料 1.1水文气象资料 吹程1km,多年平均最大风速20m/s,流域总面积2971km2。上游地形复杂,沟谷深邃,植被良好,森林分布面广,为湖北主要林区之一。 1.2地质资料 河床砂卵砾石最大的厚度达23m。两岸基岩裸露,支局不存在有1~8m厚的残坡积物。在峡谷出口处的左岸山坡,存在优厚1~30m,方量约150万m3 的坍滑堆积物,目前处于稳定状态。 1.3地形资料 坝址位于古洞口峡谷段,河谷狭窄,呈近似“V”型,河面宽60~90m。 1.4工程等级 本工程校核洪水位以下总库容1.38亿m3,正常蓄水位325m,相应库容1.16亿m3,装机容量3.6万kw,设计洪水位328.31m,校核洪水位330.66m,河床平均高程240m。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20m。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2003的规定,本工程为二等大(2)型工程。1.5建筑材料情况 坝址附近天然建筑材料储量丰富。砂砾料下游勘探储量318.5万m3,石料总储量21.86万m3,各类天然建筑材料的储量和质量基本都能满足要求。

土石坝水库设计重点和难点的分析

土石坝水库设计重点和难点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6-07-04T15:28:18.5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6期作者:杨黎明[导读] 基于土石坝水库质量角度考虑,应该充分落实好相关的设计工作,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应力求符合相关的规范。 楚雄欣源水利电力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基于土石坝水库质量角度考虑,应该充分落实好相关的设计工作,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应力求符合相关的规范,而且需要慎重考虑当地的实际特点。然而在现阶段对土石坝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尤其是其中存在一些重点难点,一旦不能用综合系统性思想去考虑,将难以得到充分解决。基于此,本文结合现阶段土石坝水库项目实际情况,就如何进行科学有效设计开展一定探讨,旨在能够充分解决设计阶段面临的重点与难点。 关键词:土石坝;水库;设计;重点;难点 土石坝历史十分悠久,属于较为古老的坝型。在我国尤其是很多基层地区,应用十分广泛。但是目前的很多土石坝仍然不能保持良好质量,始终具有一系列问题,经常不可避免出现渗漏或者滑坡。这些问题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情况就会更加严重,甚至可以造成溃坝等不良问题的出现。我们通过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发现土石坝设计开展阶段,相关人员责任不够明确,并且在各项工作落实上也不够到位,所以土石坝设计非常关键。 一、土石坝建设现状 (一)建设概况 土石坝实际建设阶段,一般就地取材即可,所以说在此过程中花费的成本也相对较低,并且在适应性上也会更强。同时坝体以此作为基础,抗震性十分良好,在寿命上也相对来说较长,因此非常值得在我国尤其是基层地区推广。就我国水库来说,在具体应用方面普遍较为广泛[1]。并且土石坝在具体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一般就地进行取材,在造价方面也相较于其他工程建设比较低廉,同时具备良好的抗震能力,寿命上也往往会较长。所以水库土石坝质量方面要想得到保障,需要对其展开有效的设计,这点相对来说十分重要。一旦设计过程中出现不当,普遍容易出现错设抗洪数据的问题,并且无法实现抵抗宏讯。设计开展阶段,如果不能够对各个方面予以考虑周全,就会容易导致勘测等环节也存在一定滞后性,并且非常容易导致施工超前,造成较为严重的溃坝问题。 (二)土石坝险情 第一,土石坝渗漏方面问题,这也是溃坝现象十分关键因素。渗漏本身存在较多种类,只有找出此类问题的原因,渗漏才能合理控制。在材质方面,普遍容易不够过关。就地取材一般也是没有办法,因为对于有些地区,在交通条件等方面就不够方便,因此在取材开展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更不科学。在筑坝的材料方面,存在较多不过关现象。例如在杂质上容易过多,并且很多材料水溶性强。坝身设计开展过程中,在很多方面也存在着不过关。一些排水体方面的设计,也不够科学[2]。第二,土石坝在投入使用之后,通常来说很多情况下还容易产生裂缝。我们通过分析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发现清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相对而言不够彻底。尽管目前已经采用相关坝基防渗措施,但是实际上并未奏效。在泄洪等工序开展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着操作不当问题。第三,土石坝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此类现象的原因一般包括如下几点:首先,在勘察设计开展的过程中,普遍所作的工作不够到位。其次,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所作工作也不够规范。此外,在碾压等工序开展的过程中,同样也不够合理。 二、土石坝设计方面的重点及难点 (一)水文分析计算 第一,在年径流量情况方面,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科学有效的计算。通常对于多数水库来说,在一年整体范围之中,其相应的径流量分配离散型程度较高,一般集中于汛期,也就是常说的六至八月份期间。第二,对于洪水方面的有关特性,也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有效的分析。洪水一般情况由暴雨引起,而暴雨在发生的过程中,不仅强度上相对较大,而且相对比较集中。第三,应注重加强洪水设计。结合暴雨途径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推算。对于洪峰流量等方面各项指标,也应该遵循规范进行推求。 (二)建筑物设计 第一,对于工程规模方面的实际情况,应该进行合理有效的复核。结合水库项目现状,合理有效判定究竟建设多大规模。同时在水库死水位方面,也应该予以合理有效确定。在地形测量的过程中,应优先选择较为先进测量仪器,争取在测量精度上符合规范。第二,土坝工程方面设计。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坝顶高程。对于坝顶方面的设计来说,一定出现超高等现象,也需要遵循科学公式进行计算。对于坝体细部方面的构造,应该力求实现合理有效设计。首先对于坝坡来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规范进行确定。另外对于上游护坡,也应该开展有效的设计。第三,对于水库来说,水位观测同样较为重要,因此对于观测站点来说,也应该对其进行布设。 (三)环境保护设计 第一,对于生活区来说,为了实现人民健康,首先应该合理确定水源和水质。需重视水库方面的管理,并最大限度保护周围植被,杜绝开垦荒地等不良行为的出现,这样才能防止出现水土流失问题,也不会污染水源。第二,在施工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生活污水,因此需要结合施工期实际情况,妥善加强各个方面的管理,同时对于垃圾污水集中进行处理。第三,需要加强水土保持,同时还应该适当的采取相关绿化措施。通常工程建设具体开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因此需要加强水土保持防护。在植被有效的作用之下,一方面能够避免雨水冲击,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冲刷作用,所以需要加强绿化工作,重视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力求凸显工程实际效益。 (四)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施工导流方面问题。要想能够更加方便后续的施工建设,并且大大的缩短实际工期,并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在建筑物施工具体开展过程中,应该合理确定导流方式。对于导流建筑物方面,也需要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并且不能忽略基坑排水。第二,料场对于后续各项工作非常重要,因此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选择,并力求便于后续的开采。在粘土料场方面,应该使其尽量靠近或者位于库区。考虑到后续施工阶段,不可避免的会用电,因此需要注重接线设计。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报告范例

万州区苎溪河库岸综合治理4#护坡、挡土墙和土石方回填单位工程验收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重庆恒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批准:审查:校核:编写:

目录 1.工程概况 (3) 2.工程投标 (5) 3.施工总布置、总进度和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8) 4.主要施工方法 (12) 5.施工质量管理 (18) 6.文明施工与安全生产 (27) 7.价款结算与财务管理 (29) 8.经验与建议 (30) 9.附件 (31)

1工程概况 1.1地理位置及工程简介 1.1.1 地理位置 万州区苎溪河库案综合治理工程4#地段,位于万州区北滨路长江制药厂外侧,库岸线长约800多米,东起318国道关塘口段,西至老万一桥场地中部靠苎溪河万州新大桥与天子路万开路相通。万州区苎溪河库案综合治理工程4#地段工程分为一、二两个治理阶段,高程160.3米以下工程是一期治理工程,现已基本完成。高程160.3米至177.3米段工程属二期治理项目。 1.1.2 主要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根据施工合同(合同编号:冠荣工合09-07-15)的规定,万州区苎溪河库案综合治理工程4#地段工程内容包括: 护坡、挡土墙、土石方回填施工。 1.1.3 完成工程量对比情况见表。 完成工程量一览表

1.1.4工程投资及工期 本单位工程计划投资总额为24502843.78元,合同投资金额为按实结算,实际完成投资金额为20000000.00万元。 本单位计划开工日期:2009年7月6日,竣工日期:2009年12月30日,实际竣工日期:2010年11月23日。 1.2 气象及水文 本工程所在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20℃,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零下5℃;无霜期多年平均在30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1169mm,最大年降雨量1408m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达1800~2100h;最大风速达4m/s,汛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5m/s;洪水汛期为5~10月份,主汛期为7~9月份。由于本工程施工期间雨水偏多,年初汛期提前进入,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引水总干渠加固工程施工期雨天统计情况见表1.2.1。 表1.2.1 施工期雨天统计表 1.3 工程地形地质 1.3.1地质条件 经勘察,本工程区域内属多层结构土体类型。在低山丘岗、堆积岗

土石坝毕业设计_说明

前言 1、设计任务书及原始资料是工作的依据,因此首先要全面了解设计任务,熟悉该河流的一般自然地理条件,坝址附近的水文和气象特性,枢纽及水库的地形、地质条件,当地材料,对外交通及有关规划设计的基本数据,只有在熟悉基本资料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选择建筑物的类型,进行枢纽布置、建筑物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因此,应把必要的资料整理到说明书中。通过对资料的了解和分析,初步掌握原始资料中对设计和施工有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和关键问题,为以后设计工作的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本次设计内容及要求: (1)坝轴线选择。 (2)坝型选择。 (3)枢纽布置。 (4)挡水建筑物设计:包括土坝断面设计、平面布置、渗流计算、稳定计算、细部构造设计、基础处理等。 (5)泄水建筑物设计:溢洪道或导流洞设计(仅选其中一项),以水利计算为主。选取溢洪道设计。 (6)施工导流方案论证(选作内容)。仅作简单的阐述。 3、工程设计概要 ZH水库位于QH河干流上,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990km2,库容5.05×108m3。水库以灌溉发电为主,结合防洪,可引水灌溉农田71.2×104亩,远期可发展到10.4×105亩。灌区由一个引水流量45m3/s的总干渠和4条分干渠组成,在总干渠渠首及下游24km处分别修建枢纽电站和HZ电站,总装机容量31.45MW,年发电量1.129×108kw·h。水库防洪标准为百年设计,万年校核。

枢纽工程由挡水坝、溢洪道、导流泄洪洞、灌溉发电洞及枢纽电站组成。摘要:土坝设计渗流计算稳定计算细部结构

第一章基本数据 第一节工程概况及工程目的 本水库建成后具有灌溉、发电、防洪、解决工业用水和人畜吃水等多方面的效益,是一座综合利用的水库。水库近期可灌溉农田71.2×104亩,远期可发展到10.4×105亩。枢纽电站和HZ电站,总装机容量31.45MW,年发电量1.129×108kwh。除满足农业提水灌溉用电外,还剩余50%的电力供工农业用电。防洪方面,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990km2,占全流域面积的39%,对下流河道防洪、削减洪峰、减轻防汛负担也有一定的作用,可将下游10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6010m3/s 削减到3360m3/s,相当于17年一遇;可将50年一遇洪水流量6000m3/s削减到2890m3/s,相当于12年一遇。另外,每年还可供给城市及工业用水0.63×108m3。 由于市库区沿岸山峰重迭,村庄零散,耕地不多,故淹没损失较小。按库区移民高程770m统计,共需迁移人口3115人,淹没耕地12157亩,房屋1223间,窑洞1470孔。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 范,sl2742001 篇一: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的技术要求和安全监测、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1、2、3级碾压式土石坝的施工,4、5级土石坝应参照执行。坝高超过70m的碾压式土石坝,不论等级均应按本标准执行。 对于200m以上的高坝及特别重要和复杂的工程应作专门研究。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6722-1986 爆破安全规程

GB50201-1994防洪标准 GB50290-1998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DL / T5128-200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SD220-1987 土石坝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规范SDJ12-19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DJ17-1978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 SDJ217-19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SDJ218-1984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SDJ336-1989 混凝土大坝安全观测技术规范 SDJ338-1989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SL52-199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60-1994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62-1994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SL169-1996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 SL174-1996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 SL237-1999土工试验规程 3总则 3.0.1 为了反映近年来土石坝施工技术的重大进展,对SDJ213-83《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进行修订, 以适应当前土石坝建设的需要。

土石坝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参考)

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土石坝是修建历史最悠久、世界上建设最多而且也是建得最高的一种坝型。公元前2900年,在埃及首都孟非司城(M emphis)附近尼罗河上修建的一座高15m,顶长240m的挡水坝是世界上第一坝,它就是土石坝。我国已建的8.6万座水坝绝大多数是土石坝。前苏联修建的罗贡土石坝坝高325m。土石坝如此长久而广泛地被采用,与它对基础的广泛适应性、筑坝材料可当地采取、施工速度快、经济等主要优点有关。选择土石坝坝型进行设计研究,目的是:①了解土石坝枢纽各建筑物组成、建筑物的工作特点以及在枢纽中的布置;②了解和掌握调洪演算的方法和水库各种特征水位的确定;③在对土石坝枢纽中各建筑物的设计中,了解各建筑物的选型比较方法以及所选定建筑物的设计难点和重点,并掌握相应的设计方法;④掌握计算机绘图和程序计算方法,培养设计报告撰写能力;⑤通过设计研究,培养文献资料查阅、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土石坝水利枢纽的设计研究,掌握一个水利枢纽的设计步骤程序和方法,学习和发展土石坝设计理论,促进土石坝建设。 2.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1)水利电力部,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DJ218-84),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2)华东水利学院主编,水工设计手册,土石坝分册和结构计算分册,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 3)水利电力部,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 5073-1997),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 4)华东水利学院译,土石坝工程,水利电力出版社,1978。 5)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工建筑物基本部分,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 6)水利电力部,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DJ21-78),水利电力出版社,198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D134-84),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SL 74-95),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10)成都科技大学水力学教研室合编,水力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11)华东水利学院等合编,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上下册,水利出版社,1981。 对20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的一系列大坝失事进行调查后,美国总统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于1979年6月25日在写给卡特总统的报告中指出“虽然人类筑坝已有几千年历史,但是直到目前,坝工技术并不是一门严密的科学,而更恰当地说是一种‘技艺’。不论是建造新坝还是改建老坝,在每一个规划和实施阶段都还需要依赖于经验判断”。因此坝工研究更依赖于工程实践,对其的研究工作贯穿于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从国内外土石坝建设状况看,土石坝数量最多,相应的筑坝经验最丰富。但前些年国内百米以上的土石坝很少,这主要受当时的施工机械和技术限制。近年来,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振动碾压机械的应用,国内土石坝建设速度很快,且往高坝建设发展,目前已开工建设的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坝高233m。虽然土石坝筑坝经验很丰富,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解决,因此,选择土石坝设计为主要研究方向。 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伦潭水利枢纽土石坝设计说明书

伦潭水利枢纽土石坝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工程概况 伦潭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铅山县天柱山乡境内,距县城约50km,坝址地处铅山河支流杨村水中游,是铅山河流域内具有防洪、灌溉、发电、供水及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的控制性工程。 铅山河是信江中上游南岸的一条主要支流,发源于闽赣边境的武夷山脉。流域东邻石溪水,西毗陈坊河,南靠武夷山,北抵信江,集雨面积1255km2。流域内山高林密,植被良好,气候温和,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铜矿著称。铅山河流域理论电力蕴藏量约14×108 kW·h,初步查明的可开发水电装机有18.46×104 kW,可开发电量6.7×108 kW·h,其水力资源之丰富为信江之冠。 经综合分析论证,伦潭工程规模基本选定为:水库正常蓄水位252.0m,死水位230.0m,防洪限制水位250.0m,防洪高水位为254.70m,相应防洪库容为0.261×108m3,调节库容0.938×108m3,水库总库容1.798×108m3;灌溉农田面10.62万亩;电站装机容量20.0MW;枯水季节能为下游工矿企业补充1500×104m3生产生活用水。 在发电方面:电站装机2×10.0MW,年发电量6074×104kW.h,保证出力4520kW,年利用小时3037h;在供水方面:枯水季节能补充下游工矿企业生活生产用水1500×

104m3。 第二章设计的基本资料及水库工程特性 2.1 设计的基本资料 2.1.1水文气象 伦潭水利枢纽坝址处于铅山河支流杨村水中游。杨村水为信江二级支流,发源于武夷山脉读书尖。河流自南向北流经篁碧、港口、天柱山、港东、杨村、五都等地,在下坂与石塘水相汇后称铅山河。杨村水主河长70km,流域面积465km2,河道平均坡降6.6‰。伦潭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42km2、主河长41.9km,流域平均宽度5.77km,主河道平均比降11.62‰。坝址附近无水文测站,选择铅山河流域内铁路坪水文站作为参证站,由1959年至2000年共42年径流资料,推求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11.0m3/s,C v=0.31,C s=2.5C v,多年平均径流深1438.8mm,多年平均径流量3.48×108m3。铅山河为雨洪式河流,洪水与暴雨相应,多发生在4~9月份,洪水主要由锋面雨形成,台风雨也能形成较大洪水。经分析计算,坝址设计洪水成果:校核洪水标准(P=0.1%),相应洪峰流量为2640m3/s,洪量W1=87.73×106m3、W3=155.17×106m3;设计洪水标准(P=1%)、相应洪峰流量为1500m3/s,洪量W1=52.06×106m3、W3=92.08×106m3。铅山河属少泥沙河流,坝址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4.55×104t、推移质输沙量1.82×104t。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土石坝设计)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任务书(Ⅱ)学院名称:能源与环境学院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年级:2008级 1 设计题目 黑河水利枢纽土石坝设计 2 主要内容 本工程采用混合式开发,开发任务为发电,兼顾下游环境与生态用水。该枢纽挡水建筑物为土石坝,坝体防渗体材料采用粘土;泄洪建筑物为布置在右岸的水工隧洞;引水发电隧洞亦布置在右岸。 枢纽主要工程参数: (一)发电及水库特征 (1)、本电站装机容量_________万千瓦。 (2)、水库校核洪水位:_________m; 水库设计洪水位:_________m; 水库正常蓄水位:_________m,设计死水位:_________m; 正常蓄水位以下相应水库库容________m3。 (3)、厂房型式为引水式发电厂房。 (4)、坝底高程为 ______ ___m。 (5)、多年平均最大风速__ ___m/s,库面吹程__ ___k m,风向与坝轴线垂直。 (6)、土石坝坝型为粘土__ ___堆石坝。 (二)地震设计烈度为度。 (三)河床处坝基相对不透水层埋深_____ ___m。 (四)其他 ___ __。 黑河水利枢纽设计资料说明: 黑河水利枢纽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江河干流水电规划“一库七级”开发方案的龙头水库梯级电站。首部枢纽距九寨沟县县城约74km,厂区距九寨沟县县城约54km,若尔盖—九寨沟公路从工程区通过,对外交通方便。 (一)水文 (1)流域概况 白水江系白龙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岷山山脉东麓,分为黑河和白河两源,两源于黑河桥汇合后始称白水江,自西北向东南流,流经九寨沟县白河乡、安乐乡、城关、双河乡,自柴门关出四川境,流入甘肃省文县,于碧口汇入嘉陵江一级支流白龙江。白水江九寨沟县境内河道长约50km。该河段南部与平武县境内的火溪河为界;西南部与松潘县岷江源头分水;西北毗邻黄河的黑河流域;北接白龙江。

土石坝设计基本资料3

土石坝设计基本资料(三) 一、设计资料 1、概况 江平水库位于G县西南3公里处的江平河中游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431km2;沿河道有地势较平坦的小平原,地势自南向东有高变低。最低高程为62.5m。河床比降为千分之三,河流发源于苏唐乡大源锭子,整个流域物产风丰富。土地肥沃,下游盛产稻麦,上游蕴藏着丰富的木材,竹子等土特产。江平河为山区性河流,雨后山洪常给农作物和村镇造成灾害,另外,当雨量分布不均时,又造成干旱现象,因此,有关部门对本地区作了多次勘测规划以开发这里的水资源。 2、枢纽任务 枢纽主要任务是以灌溉发电为主,并结合防洪,航运,养鱼及供水等任务进行开发。初步规划,本工程灌溉面积为20万亩(高程在102m以上),装机容量9000KW。防洪方面,使江平河下游不致洪水成灾,同时配合下游水利枢纽,大意下游起到一定的防洪作用,在流域规划中规定本枢纽在通过设计洪水流量时,控制最大泄流流量不超过900 m3/s。航运方面,上游库区能增加航运里程20公里,下游可利用发电尾水等航运条件,并拟建竹木最大过坝能力为25吨的筏道。 3、地形地质概况 地形情况:江平河流域多为丘陵山区,在江平枢纽上游均为大山区。河谷山势陡峭,河谷边坡一般为600~700,地势高差都在80~120m,河谷冲沟切割很深,山脉走向大约为东西方向,岩基出

露较好,河床一般为100m左右河道弯曲相当厉害,沿河沙滩及坡积层发育,尤以坝址下游段的更为发育,在坝轴下游300m处的两岸河谷呈马鞍形,其覆盖物较厚,岩基产状凌乱。 地质情况:靠上游有泥盆五通砂岩,靠下游为二迭纪灰岩,几条坝轴线皆落在五通砂岩上面,地质构造特征:在江平咀以南,即灰岩与沙岩分界处,发现一大断层,其走向近东西,倾向大致向北西,在第一坝轴线左肩的为五通砂岩,特别破碎,在100多米范围内就有三四处小断层,产状凌乱,坝区右岸破碎深达60m 的钻孔芯获得率仅为20%,岩石裂隙十分发育。岩石的渗水率很小。坝区下游石灰岩中发现两处溶洞,江平咀大溶洞和大泉眼大溶洞,前者对大坝及库区均无影响,后者朝南东方向延伸的话,可能通过库壁,库水有可能顺着溶洞漏到库外。坝址覆盖层沿坝轴线厚度达1.5~5.0m,K=1×10-4cm/s,浮容重V浮=10.7KN/ m3,内摩擦角Ф=350 4、水文、气象 (1)、水文:千年一遇雨量498.1mm,二百年千年一遇雨量348.2mm,五十年千年一遇雨量299.9mm,雨洪峰流量Q0.1%=1860 m3/s,Q0.5%=1550m3/s,Q1%=1480m3/s,多年平均水量为4.55亿m3 (2)、气象:多年平均风速10m/s,水库吹程D=9Km,多年平均将雨量430mm/年,库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9℃,年最高气温40.5℃,年最低气温-14.9℃ 5、其它 (1)、坝顶无交通要求 (2)、对外交通情况

土石坝-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南沟门水库枢纽布置 及粘土心墙坝设计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班级工113 学生胡健 指导教师王瑞骏 2015 年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 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毕业设计的目的,本设计的课题来源于南沟门水库枢纽的工程实际,本设计的课题类型属于设计类。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选题目的: (1) 本设计主要解决南沟门枢纽布置,以及粘土心墙坝的设计; (2) 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创造性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的全面人才。 2.选题意义: (1) 南沟门水利枢纽主要向延安石油化学工业基地及当地城乡生活用水,改善灌溉条件,并利用供水进行发电;南沟门水库工程工程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境内,由葫芦河南沟门水库、洛河引洛入葫马家河引水枢纽和输水隧洞三部分组成,该水利枢纽工程为Ⅱ等大(2)型工程,其永久泄水建筑物导流泄洪洞、溢洪道按2级建筑物设计,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00年一遇。南沟门水库位于洛河支流葫芦河下流,距黄陵县城约20公里。水库坝址距河口3km,控制流域面积5443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约99.9%,工程由拦河坝、泄洪洞、引水发电洞、泄洪道组成。马家河引水枢纽位于洛河中游洛川县西北约12km的马家河村,距下游交口河水文站约38km,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1548平方千米,占洛河流域总面积的42.9%。引洛入葫输水隧洞洞长6.115km。 (2) 由于延安市境内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是陕西省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规划建设的延安石油化学工业区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延安石油工业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区建设步伐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也日益尖锐,修建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不仅可以解决延安石油工业区用水问题、灌溉条件等问题,而且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土石坝设计参考

目录 1土石坝尺寸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基本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形地质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位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象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筑坝材料及坝基砂砾物理力学性质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等级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它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坝轮廓尺寸的拟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坝顶高程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坝顶宽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坝坡与马道错误!未定义书签。 坝体排水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坝防渗体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土石坝渗流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渗流分析计算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渗流分析的计算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土石坝类型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案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3土质心墙坝稳定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计算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过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稳定成果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4细部构造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坝的防渗体排水设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反滤层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护坡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坝顶布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5设计小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1土石坝尺寸设计 基本资料 1.1.1地形地质情况 某坝坝址处河床宽约190m,坝址轴线处河床最低高程为302m,河床覆盖层上层为粘土黄土夹杂有砾石,下层有沙砾层,坝址基岩为花岗岩,透水性很小。 1.1.2水位 死水位:321m; 正常蓄水位:334m; 设计洪水位(1%):337m; 校核洪水位(%):338m; 正常蓄水时下游水位:302m; 校核洪水时下游水位:309m; 1.1.3气象资料 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6m/s; 水库吹程1.5K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