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货物贸易法.

国际货物贸易法.

国际货物贸易法.
国际货物贸易法.

第三章国际货物贸易法(一)

一、国际货物贸易法概说

一、国际货物贸易与国际货物贸易法的概念

(一)国际货物贸易的概念

国际贸易分为三个部分,即国际货物贸易,

国际技术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国际货物贸易即以货物为标的国际买卖交易。

国际货物贸易法是指用以调整国际货物贸易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广义的国际货物贸易法是指调整国际货物贸易关系以及附属于国际货物贸易关系的其

他法律关系,包括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关系、国际货物运输关系、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关系、国际支付与结算等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国际货物贸易法,也称国际货物买卖法,是指调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本书采用狭义国际货物买卖法的观点。

二、国际货物贸易法的特征

第一,国际货物贸易法是调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关系的私法性质的法律规范。

第二,国际货物贸易法调整的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关系,具有国际性。

第三,国际货物贸易法范围包括国际法规范与国内法规范,有新的特点。

三、国际货物贸易法的渊源

国际货物贸易法的渊源是指国际货物贸易法的形式渊源。

国际货物贸易法的渊源包括:国际贸易惯例、国际条约和有关于国际货物贸易的国内法。

(一)国际贸易惯例

、对一般的国际贸易活动或其一特定领域的国际贸易活动具有调整作用的行为规范。

1、国际贸易惯例是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形成的行为规范;

2、为有关的国家所认可;

3、为有关的当事人所接受;

(二)关于国际货物贸易的条约

:其一,是国际货物贸易合同领域;其二,是国际货物运输领域;其三是国际支付领域。

(三)关于国际货物贸易的国内法

由于国际贸易的进行主要是通过本国当事人和外国当事人之间的货物买卖合同来完成

的,所以国家从私法方面对贸易关系进行法律调整,也就是通过制定民法、商法或货物买卖法等法律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关系进行调整。

美国《统一商法典》(Uniform Commercial Code,简称UCC)是由美国统一州法委员会和

美国法学会等民间团体在吸收美国《1896年统一票据法》、《1906年统一买卖法》、《1933年统一信托收据法》等7个成文法的单行法规内容基础上所起草的,该法典于1952年公布,供美国各州自由选用。所以,实质上《统一商法典》并非法律,而是一部法律样本。但由于

《统一商法典》能适应当代美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故至1990年止,美国各州均以立法程序

采用了《统一商法典》,使之成为本州的法律(路易斯安纳州仅部分采用)。《统一商法典》颁布之后,几经修改,目前为多数州所采纳的1994年文本。1995年该法典的制订者对涉及到

信用证部分的第五篇进行了修改。《统一商法典》的第二篇专门是调整买卖关系的,包括:

简称、解释原则和适用范围,合同的形式、订立和修改,当事人的一般义务和合同的解释,

所有权、债权人和善意购买人,履约、违约、毁约和免责,救济等,共计七章104条。凡是该篇中未作规定的事项,均适用普通法的一般原则处理。

在中国,关于国际货物贸易的法律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民法通则》中

的有关规定。此外,在国际货物贸易管理法律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

等亦是重要的法律渊源。

1988 年我国参加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这样,我国公司、企业通过合同

进行国际货物买卖时,主要受我国合同法的调整;如果符合《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的适用条件,则要受该公约的支配。

二、国际货物买卖公约简介

一、调整国际货物贸易关系的主要国际条约

1、海牙公约

国际货物贸易是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间进行的,由于各国货物买卖(或贸易)的立法规定的不同,给国际货物贸易带来了诸多障碍,严重阻碍了国际货物贸易的顺利进行。制订一项有关国际货物贸易的统一法,势在必行。1924在当时国际联盟的主持下,在罗马设立了

一个有40多个成员国参加、专门从事制订统一法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罗马国际统一私

法协会。该协会于1930年4月做出决议,决定在该协会下设一个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起草

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负责拟定一项有关国际货物买卖的统一法。1934年10月委员会提出最初草案——《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草案》,交各国政府评议。后来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这项工作一度中断。二战后,罗马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继续进行这项工作。经过30多年的准备,1964年4月25日,在海牙外交会议上审议并正式通过了《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公约》

(The Uniform Law on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简称ULIS)和《国际货物买卖合

同成立统一法公约》(The Uniform Law on the Formation of Contract for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简称ULF),这两个公约因在海牙签署,故简称两个海牙公约。

这两个海牙公约在试图以国际统一实体法形式调整国际货物贸易方面是一次创举,是国际货物贸易法向法典化方向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但是,两个公约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局限与不足伴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日益明显

的暴露出来:首先,该公约的国际性是极其有限的。由于该公约基本上是欧洲大陆法系的产

物,主要反映了欧洲国家的外贸实践和大陆法的传统习惯,参加国数目少且多是欧洲国家,

ULIS参加或核准国仅有比利时、冈比亚、联邦德国、以色列、意大利、荷兰、圣马利诺、

英国;ULF参加或核准国为上述除以色列以外的7个国家。其次,公约缺乏对发展中国家利

益的考虑。最后,公约某些条款表达不清楚,形式不简洁,一些条文过于繁缛。这些局限在

客观上削弱了两个公约作为国际货物买卖统一实体法的作用。

2、《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为了实现上述两个海牙公约没有达到的目的、扩大国际经济合作、促进国际贸易向深层

次发展、减少法律冲突,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成立了一个国际货物买卖法工作组对1964年的两个海牙公约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拟订了一项新的国际条约,力求使之能获得不同

社会、经济和法律制度的国家的广泛承认。该工作组成立了一个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分别代表大陆法系、普通法系和社会主义国家法律体系的大卫(David)、施米托夫(Schmitthoff)和巴布斯库(Tudor Popescu)组成。工作组于1978年完成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

约(草案)》的起草任务。62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1980年3月11日至4月11日在维也纳召开的外交会议,与会代表采取对草案逐条讨论和表决的方式通过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

合同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s of

Goods,简称CISG或销售合同公约)。1988年1月1日,包括中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在

内的11个国家完成了该公约的批准、参加手续,公约正式生效。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在国际货物贸易领域中达成的最重要的国际公约。

截止于1999年5月11日,全世界共有56个国家批准加入了该公约,其中既包括大陆法系

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又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普通法系国家。

3、《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代理公约》。该公约原为罗马国际统一私法协会起草,1983年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通过。在CISG通过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旨在补充CISG没有涉及的代理问题,因而将其置于联合国管辖下。该公约限于调整代理中的外部关系,即代理人或本人与第三人的关系,而代理中的内部关系留给国内法调整,无论代理人是否以自己名义

实施代理行为,该公约都适用。该公约规定了代理的成立和权限范围、代理人行为的法律效力、代理权限的终止。该公约亦由当事人选择适用。该公约需10个国家批准或加入始能生效,截至1999处4 月只有5个国家批准或加入,即意大利、法国、南非、墨西哥和荷兰。

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1980年3月10日至4月11日,联合国在维也纳举行了关于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会议。

62个国家的正式代表,以及1个国家和8个国际组织的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了这资会

议。包括中国代表在内的54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从而通过了该公约。中国于1986年12月11日递交了该公约核准书。1988年1月1日,该公约生效。至2001年11月15日,公约共有60个缔约国。

101条。第一部分:适用范围和总则;第二部分:合

同的订立;第三部分:货物销售;第四部分:最后条款。

1、适用公约的合同主体的范围

1条第1款明确规定:本公约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

物销售合同:(a)如果这些国家是缔约国;或者(b)如果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

国的法律。

2、适用公约的销售范围

公约第2条对不属公约管辖的销售作了归纳,明确规定公约不适用于以下销售:1)购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货物的销售,除非卖方在订立合同前任何时候或订

立合同时不知道或没有理由知道这些货物是购供任何这种使用。这种销售交易一般被称作消

费品买卖交易,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货物进出口交易,因此,不在公约的适用范围之内。

2)经由拍卖的销售。这种销售交易通常是处于拍卖地法律的实际控制之下的,因此,

亦不受公约的支配。

3)根据法律执行令状或其他令状的销售。这种销售交易不是由当事人的销售合同规

定的,所以,自然也就不能适用旨在确立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统一规则的公约了。

4)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或货币的销售。此类销售不是货物销售,亦不

在公约的适用范围之内。

5)船舶、船只、气垫船或飞机的销售。此类商品的销售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例如在

销售合同的履行上通常没有包装和装运等内容,因此,亦不宜适用公约的规定。

6)电力的销售。电力的销售亦有明显的特殊性,例如其传输无须通过船舶等运输工

具,而是通过导线,因此,亦不宜适用公约的规定。

3、加工、装配合同和服务合同不适用公约

4、公约在实体上的适用范围

根据公约第4条的规定,公约只适用于销售合同的订立和卖方和买方因此种合同而产生

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公约除非另有明文规定,与以下事项无关:

(1)合同的效力,或其任何条款的效力,或任何惯例的效力。由于各国法律对合同的

有效性存在不同的规定,而有的规定属于国内法中的强行法范畴,例如,受欺诈、胁迫而订

立的合同为无效合同,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或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无行为能力的当事人签订的合同无效等等。涉及合同效力的诸项问题,各国法律分歧极大,难以弥合,故公约

明文规定不涉及有关合同的效力问题。

(2)合同对所售货物所有权可能产生的影响。货物买卖合同所产生的所有权问题主要

表现在两方面:一为货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二为买卖合同能否切断第三人对已出售的货物

固有的权益问题。鉴于各国立法存在根本差异,无法统一,故公约亦对此不作规定。

5、产品责任不受公约管辖

根据公约第5条的规定,公约不适用于卖方对于货物对任何人所造成的死亡或伤害的责

任。这种责任通常被称作产品责任,属于产品责任法或者消费者保护法调整的范畴,在性质上应当属于特殊的侵权责任,而并非合同责任,各国对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赔偿标准、买

卖合同免责条款的效力等规定均不相同,公约也未涉及这些问题。

6、公约的任意性

根据《销售合同公约》第6条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不适用该公约,也可以在第12条的前提下,减损公约的任何规定或改变其效力。即使双方当事人营业地分处公约的两个缔

约国,只要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不适用公约,就可以排除对公约的适用。然而,若当事人并

未明确约定法律适用问题,则公约就应自动适用于营业地分处不同缔约国的当事人的货物买

卖合同。此外,当事人还有权部分地排除公约的适用,或者以合同条款改变公约中任何一条

规定。在此情况下,当事人的自主权受到其所在国在批准加入该公约时所作的保留的限制。

例如,如果一缔约国在批准公约时,对合同的订立、修改的形式要件的声明保留,那么,当

事人就必须遵守缔约国所作出的此种保留,不得通过合同约定予以改变,即必须以形式订立或者修改合同。

7、对公约的保留

根据条约法的一般原则,如果缔约国对其所参加的条约中的某项规定作出了保留,那么,该缔约国就不受该项规定的约束。《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规定了缔约国可以对下

述事项作出保留:

1)根据公约第92条的规定,缔约国可以对公约的第二部分——合同的订立或第三部分——货物销售,做出保留。

2)公约第93条规定了领土保留,即如果缔约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领土单位,而

依照该国宪法规定,各领土单位对公约所规定的事项适用不同的法律制度,则该国得在签字、批准、接受、核准或加人时,声明公约适用于该国全部领土单位或仅适用于其中的一个或数

个领土单位。

3)公约的第94条规定了缔约国之间的保留,即:第一,对属于公约范围的事项具有

相同或非常近似的法律规则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缔约国,可随时声明公约不适用于营业地在

这些缔约国内的当事人之间的销售合同,也不适用于这些合同的订立。此种声明可以联合作出,也可以相互单方面声明的方式作出。第二,对属于公约范围的事项具有与一个或一个以

上非缔约国相同或非常近似的法律规则的缔约国,可随时声明公约不适用于营业地在这些非

缔约国内的当事人之间的销售合同,也不适用于这些合同的订立。

4)根据公约第95条的规定,缔约国可以对公约的第1条第1款b项的保留,即对关于在国际私法规则导致某一缔约国法律的适用的情况下,以适用公约来代替适用缔约国国内

法这一规定的保留。

5)公约的第96条规定缔约国可以对非书面形式的保留,即缔约国可对公约关于合同

的订立、修改或终止等关于合同的意思表示得用非书面形式作出的规定,加以保留。

95条和第96条的规定,作出了两项保留。即对公约第1条第1款(b)项以及第11条合同的形式作了保留声明。

我国不同意扩大公约的适用范围,公约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当事人的营业地位于不同缔约

国之间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如果中国当事人与营业地位于其他国家(该国未参加公约)的当事人之间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约定适用第三国法律,而该第三国亦为公约的缔约国,不能援用该第三国之国际私法转而适用公约。

《销售合同公约》第11条规定:“销售合同无须以书面订立或书面证明,在形式方面也不受任何其他条件的限制。销售合同可以用包括人证在内的任何方法证明。”在我国核准公约时,调整涉外经济合同关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明确规定一切涉外经济

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这样,就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形式而言,因我国政府声明对合同形

式作了保留,故我国当事人与营业地位于其他缔约国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或者对合同进行修

改,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生效后,对于涉外合同的形式做了与《涉外经济合

同法》截然不同的规定,合同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

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该法不区分国内合

同及涉外合同,对合同形式适用同一标准。同时在分则中,并未规定买卖合同必须以书面方

式订立。这样,基于该法的精神,我国的涉外货物买卖合同也可采用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鉴于我国已参加了《销售合同公约》,并在核准公约时对涉及合同形式规定的第11条、第29条等声明予以保住。在此情况下,我国当事人与营业地位于《销售合同公约》其他缔

约国境内的当事人进行贸易时,以及与其他国家当事人进行贸易往来时,必须解决合同形式问题。

因此,在《合同法》生效后,我国当事人与营业地处于其他缔约国当事人达成国际货物

买卖合同时,将面临以下四种情况:①在合同法生效后,而我国政府尚未宣布撤销核准书中

所作之合同形式保留之前,我国对公约所作的保留仍然有效。如果国际货物买卖另一方当事

人之营业地所在国为《销售合同公约》缔约国,仍然必须采用书面方式。②对于我国当事人

与非《销售合同公约》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的货物买卖合同,如果依据国际私法规则确定应

适用我国法律,则有关的合同可采用口头形式。③如果今后我国政府宣布撤销对《销售合同公约》所作的保留,则我国当事人与营业地在该公约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的货物销售合同亦

可采用口头形式,但下述第四点所列的国家除外。④阿根廷、白俄罗斯、智利、匈牙利、乌

克兰等国在参加《销售合同公约》时,也就与合同形式有关的条款作了类似于我国的保留。

这样,如果我国当事人与营业地位于这些缔约国的当事人进行货物买卖时,则有关的买卖合同仍然必须采用书面方式。

第三章国际货物贸易法(二)

第三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基本内容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包括一个序言和四个部分,共101条。

1、订立合同的形式

销售合同无须以书面订立或书面证明,在形式方面不受任何其他条件的限制。销售合同可以用包括人证在内的任何方法证明。

2、要约

(1)要约的概念

公约第14条对要约的概念作了规定:

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十分确定并且表明发价人在得

到接受时承受约束的意旨,即构成发价。一个建议如果写明货物并且明示或暗示地规定数量

和价格或规定如何确定数量和价格,即为十分确定。

(2)要约生效的时间和要约的撤回

发价于送达被发价人时生效。

一项发价,即使是不可撤销的,得予撤回,如果撤回通知于发价送达被发价人之前或同时,送达被发价人。

(3)要约的撤销

公约第16条对要约的撤销作了如下规定:

在未订立合同之前,发价得予撤销,如果撤销通知于被发价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送达被

发价人。

但在下列情况下,发价不得撤销:

A.发价写明接受发价的期限或以其他方式表示发价是不可撤销的;或

B.被发价人有理由信赖该项发价是不可撤销的,而且被发价人已本着对该项发价的信

赖行事。

在要约已经生效,而合同尚未订立之前,要约人可以撤销业已生效的要约,但条件是撤销通知必须于被要约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送达被要约人;在此时间之后,要约不得撤销。

(4)要约的终止

公约第17条是关于要约的终止事项的规定:

一项发价,即使是不可撤销的,于拒绝通知送达发价人时终止。

3、承诺

(1)承诺的概念和承诺生效时间

公约第18条第1款对承诺的概念作了规定:

被发价人声明或做出其他行为表示同意一项发价,即是接受,缄默或不行为本身不等于接受。

根据公约第18条第2款和第3款对承诺生效时间的规定,承诺于其通知送达要约人时

生效。但承诺通知必须在要约规定的承诺期见内,或者(在本规定此种期限的情况下)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送达要约人,方为有效;在确定何为“一段合理的时间”时须考虑到交易

的各种具体情况。而对口头要约,则必须立即接受,方为有效,除非交易情况表明应另当别

论。

如果被要约人并非以通知的形式表示其对要约的同意,而是通过一定的行为作此种表

示,则该行为亦须在上述期限内做出。

(2)承诺与反要约

根据公约第19条第1款的规定,对要约虽表示接受,但却同时对要约作出了添加、限

制或其他更改者,并非是对要约的承诺,而是反要约(亦称“还价”)。

(3)承诺时间的确定

按照公约第20条的规定,要约人在电报或信件中规定的承诺期间,从电报交发时刻或

信件上标明的发信日期起算;如果信件上未标明发信日期,则从信封上所载明的日期起算。

在要约人通过电话、电传或其他快速通讯方法规定承诺期间的情况下,承诺期间从要约送达被要约人时起算。

(4)逾期承诺

逾期承诺可以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在要约中规定了承诺期限时,被要约人的承诺通知是在承诺期限后送达要约人的;其二,是在要约中未规定承诺期限时,被要约人的承诺通知是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后送达要约人的。

(5)承诺的撤回

承诺的撤回是指在承诺通知已经发出后,但尚未生效时,由被要约人将撤回承诺的通知

送达要约人,从而收回通知。

按照公约第22条的规定,承诺得予撤回,但条件是撤回通知须于承诺原应生效之前或

同时送达要约人。

4、合同成立的时间

公约第23条规定:合同于按照本公约规定对发价的接受生效时订立。这表明,承诺的

生效时间,也就是合同的成立时间。

(三)公约关于货物销售的基本规则

1、总则

公约第三部分的第一章题目为“总则”。在该章中,对若干一般性事项作了规定。

(l)根本违约

“根本违约”是公约中一个特殊的重要概念。根据公约第25条的规定,凡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至于实际上剥夺了后者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

得到的东西,即为根本违约,除非违反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并不预知而且一个同等资格、通情达理的人处于相同情况中也没有理由预知会发生这种结果。

构成根本违约,有三个要件:其一,当事人一方有违约行为;其二,该当事人违约行为

的结果已经严重到了在实际上剥夺了对方当事人根据合同规定而有权期待得到的利益的程

度;其三,违约方当事人自己对其上述违约结果是预知的,或者,即使他没有预知,但与其

具有同等资格、通情达理的第三人处在与其相同的情况中是能够预知的。

(2)通知及其效力

公约第27条对通知及其效力作了规定:

除非公约本部分另有明文规定,当事人按照本部分的规定以适合情况的方法发出任何通

知、要求或其他通知后,这种通知如在传递上发生耽搁或错误,或者未能到达,并不使该当

事人丧失依靠该项通知的权利。

第三部分采取的是“发送生效原则”,这与公约第二部分中所采取的“送达生效原则”是迥然有别的。

(3)实际履行的法院判决

按照公约第28条的规定,虽然如果依公约的规定,一方当事人有权要求另一方当事人

履行某一义务,但法院并没有义务一定要作出关于此种实际履行的判决,除非法院依照其本身的法律对不属于公约范围的类似销售合同愿意作出此种判决。

(4)合同的修改与协议终止

公约第29条第1款对合同的修改与协议终止的规则作了一般性的规定:只需双方当事

人协议,即可更改或终止合同。

但该条第2款又对书面合同的修改与协议终止的规则作了特殊规定:如果书面合同中规定了任何对合同的更改或据协议终止合同都必须以书面作出,那么,就不得以任何其他方式更改或协议终止合同。但是,一方当事人的行为如被另一方当事人寄以信赖,那么,在此范

围内,就不得坚持必须通过书面形式修改或协议终止书面合同的规定。

2、卖方的义务

(l)交付货物和移交单据

对于货物销售合同的卖方而言,交付货物和移交货物单据是其最基本的合同义务。

A.交货地点

公约第31条规定,如果根据合同,卖方没有义务在其他特定地点交货,那么,他的交

货义务如下:a.如果销售合同涉及到货物的运输,卖方就应当把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以

由后者运交给买方;b.在不涉及货物运输的情况下,如果合同指定的是特定货物或从特定

存货中提取的或尚待制造或生产的未经特定化的货物,而且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已经知

道这些货物是在某一特定地点,或将在某一特定地点制造或生产,那么,卖方就应当在该地

点把货物交由买方处置;c.在其他情况下,卖方应当在他于订立合同时的营业地把货物交

由买方处置。

B.运输义务

公约第32条规定:如果卖方按照合同或公约的规定而将货物交给承运人,但并没有通

过在货物上加标记,或通过装运单据或其他方式清楚地将货物注明在有关合同项下,那么,

卖方就必须向买方发出列明货物的发货通知。如果按照合同卖方有义务安排货物的运输,那么,卖方就必须订立货物运输合同,以按照通常运输条件,用适合情况的运输工具,把货物

运至指定地点。如果按照合同,卖方没有义务对货物的运输办理保险,那么,卖方就必须在买方提出要求时,向买方提供一切现有的必要资料,使买方能够办理这种保险。

C.交货时间

公约第33条规定,卖方必须按以下规定的日期交货:a.如果合同规定了交货日期,或者,虽合同宋明确规定交货日期,但从合同中可以确定交货日期,卖方就应当在该日期交货;b.如果合同规定有一段时间,或从合同中可以确定一段时间为交货期,那么,除非情况表

明应由买方选定一个日期以外,卖方就应在该段时间内的任何时候交货;c.在其他情况下,卖方应在订立合同后的一段合理时间内交货。

D.移交单据

公约第34条规定,如果按照合同的规定,卖方有义务移交与货物有关的单据,那么,

卖方就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移交这些单据。如果卖方在合同所规定的交单

时间以前已经移交了这些单据,卖方可以在合同所规定的交单时间到达以前,纠正单据中任何不符合合同规定的情形,但是,卖方的这种权利的行使不利使买方遭受不合理的不便或承

担不合理的开支。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买方仍然保留根据公约的规定其所具有的要求损害

赔偿的任何权利。

(2)货物相符与第三方要求

就货物相符而言,公约第35条第1款规定,卖方交付的货物必须与合同所规定的数量、

质量和规格相符,须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方式装箱或包装。该条第2款进而规定,除双方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货物必须符合以下规定,否则即为与合同不符:a.货物适用于同规格货物

通常的目的;b.货物适用于订立合同时曾明示或默示地通知卖方的任何特定目的,除非情

况表明买方并不依赖卖方的技能和判断力,或者这种依赖对他是不合理的; c.货物的质量与卖方向买方提供的货物样品或样式相同;d.货物按照同类货物通用的方式装箱或包装,如

果没有此种通用方式,则按照足以保全和保护货物的方式装箱或包装。

(3)卖方的品质担保义务

就卖方对其所交付的货物的品质担保义务而言,公约第35条第1款规定,卖方交付的货物必须与合同所规定的数量、质量和规格相符,须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方式装箱或包装。该条第2款进而规定,除双方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货物必须符合以下规定,否则即为与合同不符:a.货物适用于同规格货物通常的目的;b.货物适用于订立合同时曾明示或默示地通知

卖方的任何特定目的,除非情况表明买方并不依赖卖方的技能和判断力,或者这种依赖对他是不合理的; c.货物的质量与卖方向买方提供的货物样品或样式相同;d.货物按照同类货物通用的方式装箱或包装,如果没有此种通用方式,则按照足以保全和保护货物的方式装箱

或包装。公约中上述的规定,通常被称为卖方对其所交付的货物的品质担保义务。

(3)卖方的权利担保义务

卖方不仅对其所交付的货物有品质担保的义务,而且还有权利担保的义务。公约第41条规定了卖方的一般权利担保义务: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提出任何权利或

要求的货物,除非买方同意在这种权利或要求的条件下收取货物。公约之所以作出这一规定,原因在于国际货物买卖交易中卖方向买方交付的货物必须是无瑕疵所有权的货物。货物买卖

交易不仅需要转移货物的占有权,而且还需要转移货物的所有权。买方从卖方购买并收取货物,有权对货物享有不受任何干扰的权利。因此,卖方有义务保证其所交付的货物是第三方

不能提出任何权利或要求的货物。

(4)卖方违约的救济方法

公约的第45条一第52条对卖方违约的救济方法作了详细规定,其主要内容如下:

卖方违约的救济方法分以下几种:a.实际履行合同义务;b.交付替代货物; c.修理、补救不符合同规定的货物;d.买方宣告合同无效;e.减低货价; f.拒收货物;g.损害赔偿。

(5)卖方违约的救济方法

公约的第45条一第52条对卖方违约的救济方法作了详细规定,其主要内容如下:

卖方违约的救济方法分以下几种:a.实际履行合同义务;b.交付替代货物; c.修理、补救不符合同规定的货物;d.买方宣告合同无效;e.减低货价; f.拒收货物;g.损害赔偿。

3、买方的义务

作为货物销售合同的买方、其基本的合同义务是按照合同与公约的规定支付货物的价款

和收取货物。

(l)支付价款

A.买方有义务履行付款的预备步骤

公约第54条明确规定,买方支付货物价款的义务包括根据合同或任何有关法律和规章

规定的步骤和手续,以便支付价款。

B.付款地点

根据公约第57条的规定,如按照合同的规定,如果买方没有义务在其他特定支付货物

价款,那么,买方就必须在以下地点向卖方支付价款;a.卖方的营业地;或者,b.在凭移交货物或单据支付价款的场合,移交货物或单据的地点。如果在订立合同后,卖方的营业地发生了变动,那么,卖方就必须承担因其营业地变动而使买方增加的与支付价款有关的费用。

C.付款时间

公约第58条对买方的付款时间规定了3条规则,即:

第一,如果按照合同的规定,买方没有义务在任何其他特定的时间内付款,那么,买方就必须于卖方按照合同和公约的规定将货物或控制货物处置权的单据交给买方处置时付款。

卖方可以将买方的付款作为其移交货物或单据的条件。

第二,如果合同涉及到货物的运输,卖方可以将在买方付款后,才把货物或控制货物处

置权的单据移交给买方,作为发运货物的条件。

第三,买方在未有机会检验货物前,无义务支付货款,除非这种机会与双方当事人所约

定的交货或付款程序相抵触。

与买方的付款义务有关的一个问题是:在合同中求规定货物价格的情况下,应当如何确定货物价格?公约第55条对这个问题的规定是,如果合同已经有效地订立,但却没有明示

或暗示地规定货物价格或规定如何确定货物价格,那么,在没有相反表示的情况下,应当视双方当事人已经默示地引用订立合同之时,合同项下所销售的同种货物在有关贸易的类似情

况下销售的通常价格。

(2)收取货物

买方的第二项基本合同义务是收取货物。按照公约第60条的规定,买方收取货物的义

务有以下两个方面:A.采取一切理应采取的行动,以期卖方能交付货物;B.接收货物。

(3)买方违约的救济方法

概括言之,公约所规定的买方违约的救济方法有以下几种:A.实际履行,即卖方可以

要求买方支付货物价款、收取货物或履行其任何其他合同义务;B.卖方可以规定一段合理

时限的额外时间,让买方履行其义务;C.宣告合同无效;D.损害赔偿。

第四节国际货物买卖的风险防范

1、风险转移

(l)风险转移后的货物灭失或损害

根据公约第66条的规定,即使货物在风险转移到买方承担后发生遗失或损坏,买方支

付货款的义务也并不因此而解除,除非这种遗失或损坏是由于卖方的行为或不行为造成的。

这表明,公约对货物风险转移的后果如何划分和承担作了规定,即货物风险一旦转移,即使发生货物的遗失或损坏,买方仍须履行其付款义务;但是,尽管货物的风险已经转移至买方,若因卖方的行为或不行为造成货物遗失或损坏,买方即得不履行其付款义务。

(2)涉及运输的货物风险转移的时间

国际货物销售交易通常是包括货物运输事项在内的。公约第67条规定了确定涉及运输的货物风险转移的时间规则:

如果货物销售合同涉及到货物的运输,但卖方并无义务在某一特定地点交货,那么,自货物按照合同交付给第一承运人以转交给买方时起,风险就转移到买方承担。如果卖方有义务在某一特定地点将货物交付给承运人,则在货物于该地点交付给承运人以前,风险并不转移到买方承担。即使卖方授权保留控制货物处置权的单据,也并不影响风险的转移。

然而,在货物通过在货物上加标记,或以装运单据,或向买方发出通知或其他方式清楚

地注明有关合同以前,风险并不转移到买方承担。即是说,在货物特定化于合同项下以前,

货物的风险仍由卖方而非买方承担。

(3)路货风险转移的时间

所谓“路货”,通常是指运输途中的货物。公约第68条对路货风险转移的时间作了规定:对于在运输途中销售的,从订立合同时起,风险就转移到买方承担。

(4)在其他情况下,货物风险转移的时间

从买方接收货物时起,或者,如果买方不在适当时间内接收货物,则从货物交给买方处置但其并不接收货物,从而违反合同时起,风险就转移到由买方承担。但是,如果买方有义务在卖方营业地以外的某一地点接收货物,那么,当交货时间已到,而买方知道货物已在该地点交给其处置时,风险即转移到由买方承担。如果销售合同所交易的货物是在订立合同时

尚未特定化于合同项下的货物,那么这些货物在未清楚地确定于合同项下以前,不得视为已交给买方处置。因此,亦不发生风险的转移。

(5)卖方根本违约对货物风险转移的影响

在卖方根本违约的情况下,风险是否发生了转移?应当认为,卖方根本违约既不必然阻

碍风险转移,更不必然致使风险转移。卖方根本违约不妨碍买方因卖方根本违约而可以采取

的各种救济方法:卖方可以采取宣告合同无效这一救济方法,亦可以放弃该救济方法。如果买方采取了宣告合同无效这一救济方法,那么,就应当自然阻止风险由卖方转移至买方。反之,如果买方并未采取宣告合同无效这一救济方法,那么,就不能阻止风险由卖方转移至买方。

2、卖方和买方义务的一般规定

(l)预期违约和分批交货合同

公约第71条规定:如果在订立合同以后,另一方当事人由于以下原因显然将不履行其

大部分重要义务,一方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义务:第一、对方当事人履行义务的能力或他的

信用有严重缺陷;或者,第二、对方当事人在准备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中的行为。此外,如

果卖方在前述的理由明显化以前已将货物发运,那么,即使买方持有其有权获得该项货物的

单据,卖方亦可以阻止将货物交付给买方。中止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否认是在货物发运前

还是发运后,都必须立即通知另一方当事人,如果该另一方当事人对履行义务提供充分的保证,则中止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必须继续履行义务。

(2)损害赔偿与利息

损害赔偿是公约规定的一项重要救济方法。按照公约第74条的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

应负的损害赔偿数额,应与另一方当事人因其违约而遭受的包括利润在内的损失额相等。不过,这种损害赔偿不得超过违约一方在订立合同时,依照其当时已经知道或理应知道的事实

和情况,对违约预料到或理应预料到的可能损失。

按照公约第75条的规定,如果合同被宣告无效,而在宣告无效后一段合理时间内,买

方以合理方式购买替代货物,或者卖方已经以合理方式把货物转卖,那么,要求损害赔偿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取得合同价格和替代货物交易价格之间的差额,以及按照第74条规定可以得到的任何其他损害赔偿。

(3)免责

公约中虽然没有使用“不可抗力”等类似概念,但是,公约中具体地规定了免责条款。

按照公约第79条的规定,如果任何一方当事人当事人能够证明其未能履行合同义务,是由

于某种非他所能控制的障碍,而且没有理由预期他在订立合同时能考虑到或能避免或克服这

种障碍或其结果,那么,该当事人对于其未履行合同义务,不承担责任。如果当事人不履行

合同义务是由于其所雇用履行合同的全部或部分的第三方不履行义务所致,该当事人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得免责:第一、该当事人根据上面的规定应当免责;第二、假如上面的免责规定适用于该当事人所雇用的人,该被雇用的人亦应当免责。为使自己免责之目的,不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必须将存在障碍及其对他履行义务能力的影响通知另一方。如果该项通知在不履行义务的一方已知道或理应知道这一障碍后一段合理时间内仍未为另一方收到,则该不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应当对由于另一方当事人因未收到通知而遭受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上述免责规定在障碍存在期间均有效。但是,上述免责规定并不妨碍任何一方当事人行使公

约规定的要求损害赔偿以外的任何权利。

尽管有上述免责规定,但是,按照公约第80条的规定,如果任何一方当事人因其行为

或不行为而使得另一方当事人不能履行义务,那么,该当事人无权指控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

义务。

(4)宣告合同无效的效果

宣告合同无效是公约规定的一项重要救济方法。按照公约第81条的规定,宣告合同无效解除了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的义务,但应负责的任何损害赔偿仍应负责。宣告合同无效不影响合同中关于解决争议的任何规定,也不影响合同中关于双方在宣告合同无效后权利和义

务的任何其他规定。在宣告合同无效后,已经全部或部分履行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可以要求另一方当事人归还他按照合同供应的货物或支付的价款。如果双方都须归还,他们必须同时归还。

(5)保全货物

保全货物是公约对不同情况下的买方和卖方规定的一项非常富于实务性的义务。

公约第85条规定了卖方保全货物的义务:如果买方推迟收取货物,或在支付价款和交

付货物应同时履行时,买方没有支付价款,而卖方仍拥有货物或仍能控制货物的处置权,那么,卖方必须按情况采取合理措施,以保全货物。在这种情况下,卖方有权保有货物,直到

买方把卖方所付出的合理费用偿还给卖方为止。

公约第86条规定了买方保全货物的义务:A.如果买方已经收到货物,但打算行使合同或公约规定的任何权利退货,买方必须近情况采取合理措施,以保全货物。在这种情况下,

买方有权保有货物,直到卖方把买方所付出的合理费用偿还给买方为止。此外,B.如果发运给买方的货物已经到达目的地,并交给买方处置,而买方行使退货权,则买方必须代表卖

方收取货物,除非这样做需要买方支付价款而且会使其遭受不合理的不便或需承担不合理的

费用。如果卖方或受权代表他掌管货物的人也在目的地,则上述规定不适用。如果买方根据本款规定收取货物,那么,买方的权利和义务与A款中规定的相同。

第三章国际货物贸易法(三)

五、国际货物买卖惯例的形成和作用

一、国际商业惯例概述

国际商业惯例,或称国际经济贸易惯例(简称国际经贸惯例),是指国际货物贸易合同

的当事人在长期的国际商业实践中,经常并反复使用的、通用的习惯做法或通例,用以确定他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标准和准则。

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

在长期的国际商业实践中,为了有效地规范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当事人之间权利和义务,

一些国际经济组织、国家逐渐起草了一些标准合同、示范合同或商事合同,希望能够为参与国际商务实践的当事人在签署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时提供一个可供借鉴、参考、使用的范本和一些基本规则。

(一)国际货物买卖标准合同概述

关于国际货物买卖的标准合同的类型,目前使用较多的示范合同或标准合同主要有以下

几种类型:

第一类是国际经济组织制定的标准法律文本。如1994年5月由罗马统一国际私法协会

制定的《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它不仅适用于一般货物贸易,也适用于特许经营和服务贸易。在货物销售合同方面,则有国际商会的《国际销售示范合同》,以及由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

负责制定的示范合同。这些合同涉及有关成套设备、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买卖合同等。

第二类是各类行业贸易协会制定的标准合同。例如由国际毛纺织品组织、伦敦可可协会等制定的标准合同。

第三类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共同制定的有关双边货物买卖的标准合同。如,中日两国共同制定的《中日两国一般货物销售合同条款集》和中德共同起草的《中德标准合同研究委员会

一般货物销售合同示范条款》等。

(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

1、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概述。罗马统一国际私法协会在1980年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来

准备《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草案起草。该工作组的成员是由合同法和国际贸易法领域的主

要专家组成,同时它也吸收了世界各主要法律体系国家的代表。草案的起草工作从1980年开始,一直到1994年5月,罗马统一国际私法协会通过了《国际商事合同通则》。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以下简称通则)的特点主要在于,通则的目标是要制定一套可

以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均衡的规则体系,而不论它们被适用的国家的法律和政治条件如何。

因此该通则的大部分内容在许多法律体系中可以见到,并且有意避免使用任何现行法律体系

的特定术语。由于该通则融合了各种法律体系和国际商业惯例的一些基本法律原理、规则,

因此,目前它正在为国际货物贸易法律统一进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基本内容。《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由前言和主文两部分组成。

三、《国际销售示范合同》

目前在国际货物贸易领域里影响较大的当属《国际销售示范合同》,它是国际商会于1997年6月6日通过的。该示范合同制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统一

化和规范化。

六、几种常用的国际贸易术语简介

一、国际贸易术语的概念

国际贸易术语亦称“交货条件”或“价格条件”,是国际贸易惯例的一种具体形式,是

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用来表示国际货物贸易当事人双方在交接货物过程中

的具体责任、费用和风险等权利和义务内容的专门术语。

二、《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所规定的贸易术语共有13种,按其顺序分为E、F、C、D四组:

E组术语

(…named place),E组中只有1种术语,即EXW(工厂交货)。该术语全称为EXWORKS

其中文意为:工厂交货(…指定地点)。该术语指卖方在其所在地(工厂或仓库),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将货物交付给买方,即履行了其交货义务。货物的风险亦于此时从卖方转移至买方。

买方则从这时起承担将货物从交货地亦卖方工厂或仓库运至目的地的一切风险、责任和费

用,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办理货物的出口和进口手续、支付进口/出口关税、签订运输合同

和保险合同、支付运费和保险费、货物装运前的检验费用等。此外,买方还应偿付卖方在自

己的义务范围外应买方的请求并为其所做的工作而支付的费用。

F组术语

F组术语中共包括3种术语,即FCA、FAS和FOB,分别述之如下:

l、FCA(货交承运人)

FREE CARRIER(…namedplace),其中文意为:货交承运人(…指定地点)。交至合同指定地点由买方指定或选定的承运人或其他人照管,即履行了其交货义务。货物的风险亦从此时从卖方转移至买方。但是,如果由于买方未能及时指定或选定承运人或其他接

货人,或者其所指定或选定的承运人或其他接货人未能按约定时间接收货物;或者,如果由于买方未能及时向卖方发出适当的装运通知,从而致使卖方不能履行其交货义务,则从约定的交货期限届满之日起,买方即须承担货物的一切风险。不过,这须以有关的货物已正式划

归于合同项下为条件。

与卸货义务上,该术语简明地规定:若卖方在其所在地交货,则卖方应当负责装货;若卖方在任何其他地点交货,则卖方不负责卸货。这是《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对《199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做出的重大修改之一。

2、FAS(船边交货)

FREE ALONGSIDE SHIP(…named port of shipment),其中文意为:船

边交货(…指定装运港)。

的船边,即履行其交货义务,这意味着买卖双方各自所应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均以船

边为界。

在办理海关清关手续的义务上,该术语要求买方办理进口清关手续,而卖方办理出口清

关手续。这是《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对《199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做出

的重大修改之二。

3、FOB(船上交货)

FREE ON B OARD(…named port of shipment),其中文意为:船上交货(…

指定装运港)。

货物装到买方指定的船上;一俟货

物越过船舷,卖方即履行了其交货义务。这意味着买卖双方各自的责任、费用和风险均以船

舷为界。

箱运输的场合,使用FCA术语更为合适。

(三)C组术语

C组术语中共包括4种术语,即CFR、CIF、CPT和CIP,分别述之如下:l、CFR(成本加运费)

COST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其中文意为:成

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在《l98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该术语为C&F。

装船后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及货物装船后所发生的任何额外费用,则自货物于装运港越过船舷

时起从卖方转由买方承担。

箱运输等情况下,使用CPT术语更为适宜。

2、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

(…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其中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

文意为: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

CFR术语相同的义务外,还必须办理货物在运输途中应由买

方承担的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的保险。卖方签订保险合同并支付保险费。买方应注意根据CIF术语,只能要求卖方投保最低的保险险别。货物装船后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及货物装船后

所发生的任何额外费用,则自货物于装运港越过船舷时起从卖方转由买方承担。

内河运输。在船舷无实际意义时,如在滚装/滚卸或集装箱运输

等情况下,使用CIP术语更为适宜。

3、CPT(运费付至)

CARRIAGE PAID TO(…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其中文意为:运

费付至(……指定目的地)。在《198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该术语称DCP。

承运人照管。货物交至承运人后的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及所发生的任何额外费用,均自货物交至承运人时起,从卖方转由买方承担.

铁路、公路、海上、航空、内河或

这些方式联合运输或承担办理运输业务的任何人。

风险自货物交付第一承运人时起由卖方转移至买方.

4、CIP(运费和保险费付至)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

其中文意为:运费和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

CPT术语相同的义务外,还必须办理货物在运输途中应由买

方承担的货物灭失或损坏风险的保险。由卖方签订保险合同并支付保险费。不过,买方应注意,根据CIP术语,只能要求卖方以最低的保险险别投保。

(四)D组术语

D组术语中共包括5种术语,即DAF、DES、DEQ、DDU和DDP,分别述之如下:

1、DAF(边境交货)

DELIVERED AT FRONTIER(…named p lace),其中文意为:边境交货(……指定地点)。

毗邻国家海关关境之前,将货物运至边境上的指定地点。货物风险从卖方将货物交至边境指

定地点时起,即从卖方转移至买方。

因此,在该术语中,用指定地点明确地规定所指的过境是非常重要的。

2、DES(目的港船上交货)

DELIVERED EXSHIP(…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其中文意为:船上交货(……指定目的港)。在《198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该术语称EXS。

方必须承担将货物交至指定目的港船上的一切风险和费用。但此后的一切风险和费用均由买

方承担。

目的港船上把货物交付给买方,而不得以向买方交付提单或其他单证代替货物的交付。

3、DEQ(目的港码头交货)

)(…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其中DELIVERED EXQUAY(DUTYPAID

文意为:码头交货(关税已付)(……指定目的港)。在《198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该术语称为EXQ。

定的时间,在指定的目的港码头办理进口清关,将货物交付买方,以履行其交货义务,卖方必须承担因交货而产生的一切风险和费用,包括关税、捐税及其他费用。

货物进口清关并支付关税,则应使用“关税未付”一词,而非关税已付。如果在该术语时未注明“关税已付”或“关税未付”,则应理解为关税已付。

加上“目的港码头交货,增值税本付(……指定目的港)”等字样。

续。这是《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对《199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做出的重大修改之三。

4、DDU(未完税交货)

术语全称为DELIVERED DUTY UNPAID(…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其中文意为:未完税交货(……指定目的地)。该术语是《199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新增加的。在先前的任何版本《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均无此术语。

指定地点的一切费用及风险但不包括进口关税、捐税及进口时应支付的其他费用),以及办理海关手续的费用和风险。买方必须承担因其未能及时办理货物进口清关而引起的额外费用

和风险。

加以明确的说明。

完税交货,增值税已付(……指定目的地)”等字样,明确加以说明。

5、DDP(完税后交货)

DDELIVERED DUTY P AID(…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其中文意为:完税后交货(……指定目的地)。

行其交货义务。卖方必须承担风险及费用,包括关税、捐税、交付货物的其他费用,并办理进口清关。如果当事人希望买方办理货

物进口清关并支付关税,则应使用DDU术语。

用“完税后交货,增值税未付(……指定目的地)”等字样,明确加以说明。

用该术语。

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所规定的各术语中,DDP术语表示卖方承担的义务最大,而EXW术语表示卖方承担的义务最小。

第三章国际货物贸易法(四)

七、我国有关国际货物买卖的法律

一、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

1、当事人的条件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是当事人合同项下权利、义务的开端。不同国家的法律以

及不同的关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国际条约,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可能有不同的规

定。本节将主要根据中国法律及对中国有拘束力的国际条约,来阐述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问题。

一般地,关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所谓“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当事人的条件”,是指订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当事人所必须

具备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

此外,根据从1994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以下称《外贸法》)的有关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外贸法》第9条明确规定,中国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并经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许可:(l)有自己的名称和组织机构;

(2)有明确的对外贸易经营范围;

(3)具有其经营的对外贸易业务所必需的场所、资金和专业人员;

(4)委托他人办理进出口业务达到规定的实绩或者具有必需的进出口货源;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但是,外商投资企业依照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口企业乍用

的非生产物品,进口企业生产所需的设备、原材料和其他物资,出口其生产的产品,免予办

理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许可。

200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并开始实施《关于进出口经营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以下称“进出口经营资格规定”)。根据“进出口经营资格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一直实行的外贸许可授权制宣告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

之的是外贸权的登记核准制。

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实质要件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实质要件,是指订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所必须具备的实质上的必

要条件。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实质要件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必须是受要约人对要约的接受,是双方当事人就货物买卖交

易意思表示的一致

1、要约与承诺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称《合同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

要约、承诺的方式。《合同法》第14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

思表示应当符合以下规定:①内容具体明确;②向特定人发出;③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

约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合同法》第21条规定: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对于承诺的方式,《合同法》第22条规定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

为作出承诺的除外。该法并未进一步规定缄默或不行为是否构成承诺,这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相应规定有所出入,后者明确规定缄默或不行为本身不等于承诺。

2、合同形式

《合同法》对合同形式未做要求,但其同时又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

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法律、行政

法规规定或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当事人已履行其主

要义务,对方接受的,合同成立。

3、合同解释

合同是建立在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基础之上的。合同的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书面

的或其他形式。但双方当事人仍可能对合同的条款产生歧义,这就需要依据一定规则对合同

的条款做出准确的解释。

4、合同履行

合同的履行是合同生效以后,合同当事人依照合同的约定全面地、适当地完成合同约定

义务的行为。《合同法》第60条规定了合同履行的原则,即,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合同法》第61、62条对合同内容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时的履行规则作了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时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

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惯例确定;按照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仍不能确定的,按下列规则履行:①质量不明确的,按通常标准履行。所谓通常标准,是指同类或类似标的物的质量标准。②

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市场价格履行;依法由国家定价的,按国家定价履行。③履行地点不明确的,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④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请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⑤履行费用不明确的,由债务人负担。

5、违约救济

(1)损害赔偿。当事人任何一方违约,无论其违约程度、主观是否有过错,受害方都

可以要求损害赔偿。赔偿的基本原则是: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应负的损害赔偿额,应与另一方当事人因他违反合同而遭受的包括利润在内的损失额相等。这种损害赔偿不得超过违反合

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依照他当时已知道或应知道的事实和情况,对违反合同预料到或理应

预料到的可能损失。

(2)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继续履行合同是指违反合同的当事人不论是否已经承

担赔偿金或违约金责任,都必须根据对方的要求,在自己能够履行的条件下,对原合同未履行部分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是指在违反合同的事实发生以后,为防止损失发生或扩大,

而有违反合同行为人采取修理、重做、更换等措施。

(3)支付违约金。当事人可约定在违约后通过支付违约金达到救济的目的。约定的违

约金低于或高于因违约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增加或减少。

(4)其他方式。一方违约,另一方可采取的其他救济措施包括解除合同,以及定金的

返还等。

(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不得违反法律中关于合同有效性的规则

首先应当明确的是,按照《合同法》第44条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由此可见,在《合

同法》中,对合同的订立与合同的生效作了区别。在一般情况下,合同成立时即生效。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是相分离的。那么,这里的“特殊情况”是什么呢?实

际上,这是指关于合同生效的特殊条件。概括言之,关于合同生效的特殊条件有两类:一类是法定的特殊生效条件,例如审批、登记、备案等;另一类当事人自定的特殊生效条件,即

附条件生效合同中的生效条件。

就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而言,中国现行法律并未规定特殊生效条件。应当注意的是,进

出口许可证或配额并非合同的法定特殊生效条件,而只是中国当事人进行个别商品进出口交

易的具体许可和授权。但是,在国际贸易实践上,当事人自定特殊生效条件的情况时常可见。

按照《合同法》第45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

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合同法》并未对当事人自定特殊生效条件作任何具体限制。不过,如果当事人对合同生效条件约定得

不适当,则容易导致复杂的合同争议的产生。

其次,《合同法》中规定了致使合同无效的若干情形。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招待会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此外,即使合同在总体上是有效的,其中个别条款亦可能因某种原因而无效。《合同法》第53条便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1)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2)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八、国际货物买卖法律的冲突规范

一、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形式要件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形式要件,是指订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所必须具备的形式上的必要

条件。

10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合同法》第11条对书面形式的含义作了进一步的说明: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这一规定与中国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所作的相关保留是不同的。

面形式作成。这里,“书面形式”包括以下几种具体形式:(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书)或

协议(书);(2)信件,即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的原始书面函件;(3)电报(telegram,cable);(4)电传(telex)。

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具体内容因各个交易的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而且,在以信件、

电报或电传形式签订合同时,合同的内容常常可能并不十分规范。但是,一般而言,可以把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号码。

是合同项下权利义务的主体。通常,是通过以下各项内容来规定当事人的情况的:

1.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

2.当事人的国籍

3.当事人的注册地址或营业地点或住所;

4.当事人的电话、电传、电报及传真号码;

5.当事人的银行账户。

(三)签订合同的时间与地点

必须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合同订立的时间。

与合同的法律适用紧密相关。

明确的规定。不过,为了明确特定合同项下的特定标的,仅仅规定标的的种类和范围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合同标的的质量、标准、规格和数量加以规定,才能达此目的。

溢短装条款。

的期限、地点和方式

此,合同中必须把履行合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作明确的规定。

务之一。相应地,收取货款是卖方的基本合同权利之一。因此,合同中必须明确地规定价格

条件、支付金额、支付方式和各种附带费用.

贸易术语亦即价格术语,作为价格条件。此种价格术语是以货物的单价所包括的内容来表示

shippingmark)。在货物上喷刷唛头的目的,是为了方

便货物运输、划分与移交。

容:运输方式;装运时间与地点;目的地;转运与分批运输事项;运输中的通知、联络事项

等。

价格术语相协调。

用证为支付方式的场合,尤其如此。

必须与合同中的付款条件条款相协调,在采取跟单托收和跟单信用证付款方式时,尤其如此。

(十)保证

货物,在合同中应当规定保证条款。

此外,还应当规定保证的期限,以及卖方违反保证时的处理方法等。

检验权的时间、地点、方式,以及其检验权丧失的条件等事项。

条款时,一般应当把检验的时间、地点、方式和检验权丧失的条件规定清楚。

或者其委托或授权的第三方来检验货物。除非合同中有相反的明确规定,卖方或者其委托或授权的第三方在任何时间对货物所进行的检验,均不能取代、否定或排斥买方检验货物的权利。

力事件的当事人应当采取的措施、第三方机构对发生不可抗力事件的证明,以及不可抗力对当事人合同权利义务的影响和后果等事项,逐一规定清楚。

依据于一定的法律基础之上,并在一旦发生合同争议时,根据一定的法律和采取适当的途径

来解决争议。

是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法域的法律,也可以是一定的国际统一实体法。法律适用条款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国际私法规则来确定的。应当注意的是,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实务中,现代的通常作法是采取分割的方法来处理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

(完整版)当代国际服务贸易新特点及发展趋势

当代国际服务贸易新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对外贸易,即发生国际收支行为的服务业经营活动,如国际间运输、保险、金融、旅游、技术等劳务的有偿提供和接受。国际服务贸易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商品活动领域而迅猛发展的。随着《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签订并生效,国际服务贸易日益得到各国的重视,已成为世界经贸竞争的又一热点。据世界贸易组织1997年12月发表的1997年世界贸易年度报告显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速,1996年增长5%,1997年预计增至7%,总额将达2.7万亿美元。纵观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1、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加大。服务贸易的发展是产业进步的标志。二战以后的半个多世纪当中,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分工的深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科技革命加剧以及跨国公司的崛起,促使国际服务贸易以高于货物贸易增长的速度迅速发展。1970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只有710亿美元,而到1980年则猛增至3830亿美元,10年间增长5倍多。1980年以后,国际服务贸易依然保持着迅猛增长的势头,年平均增长率约为5%,是同期国际货物贸易年平均增长率 2.5%的两部。到1993年,世界服务贸易额达到1.03万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人们预计,随着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实施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正式运行,各国将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也会随之进一步发展,到本世纪末将会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 2、国际服务贸易的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范围包括:(1)国际运输(海运、空运和陆运);(2)国际旅游;(3)国际金融服务(包括保险);(4)国际信息处理和传递软件资料服务;(5)国际咨询服务(包括会计、律师等);(6)建筑和工程承包等劳务输出;(7)国际电讯服务;(8)广告、设计、会计管理等项目服务;(9)国际租赁服务;(10)商品的维修、保养、技术指导等售后服务;(11)国际视听服务(12)教育、卫生、文化艺术的国际交流服务;(13)商业批发与零售服务;(14)知识产权(工业产权和版权)服务;(15)国际投资服务;(16)其他官方国际服务等。 3、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不平衡。首先,工业化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一般说来,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顺差国。据统计资料显示,1986年工业化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为78.6%,其中运输、投资净收益、旅游收入等均占各项目的75%以上。1996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前20名的排名榜上,工业化国家占了15位,美国则以出口额2,026亿美元高居傍首。其次,行业发展不平衡。随着服务贸易业全球市场的迅速扩展,在服务业的行业区别越分越细的同时,行业发展速度则高低不同。传统的全球运输服务业仍在增长,但增速已趋缓,年增长率仅为2%;旅游业则增长了6%,而金融服务、电信服务及专利等的增长率则达到了7%。再次,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势头良好。就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处于明显的劣势,除了旅游业和劳务汇回款等个别项目(即基于劳务输出之上的项目)之外,它们在服务贸易上几乎全部是逆差。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其国际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迅猛发展。1996年亚洲各国和拉美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都达到了8%,高于北美和西欧各国。新加坡、韩国、中国、泰国和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均跨入了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前20名行列。 4、国际服务贸易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由于国际服务贸易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加大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力度,并加强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和前景研究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和前景研究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世界产业升级和发展,服务贸易的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引人注目的现象,服务业已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服务贸易的地位及作用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下文研究了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并对前景作出预测,欢迎阅读。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市场上主力军,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服务贸易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态势。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正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迅速提升,服务业的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逐渐提升。我国加入WTO以后,在逐步开放服务业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关键字国际服务贸易现状问题前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一个国家服务业的现状及前景对本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发展做了详细的介绍,深入剖析其发展的原因与过程,以及对中国服务业的前景做出了重要的分析。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 国际服务贸易是以服务业为产业背景发展起来的,国际贸易狭义的概念是指传统的为国际货物服务的运输,保险,金融以及旅游等无形贸易。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 首先、服务是无形的,具有不可触摸性,不可存储性和不以运输

性。 其次、服务业的生产与消费往往是同时产生的,通常无法将服务转让从而达到盈利目的。 第三、国际服务贸易更多的依赖于生产因素的全球化移动和服务机构的不同国家间的设置,国际间的服务交换无论采取怎样的形式,它都与资本、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间移动密切相关。 第四、服务贸易的发展数据和货物贸易的发展数据一基本样,在各国国际发展收支平均表能得到体现。但是,货物贸易的统计发展结果可以在各国海关进出口表中得以显现,而服务贸易的统计发展结果无法在各国海关进出口结果中得以显现。 第五、中国对服务贸易发展的监制只能通过国家的法律法规来行使作用。因此,它的法律法规的形式和力度都超过货物贸易的有关法律法规。 三.国际贸易的分类 1、按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分类: 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及社会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其他服务。 2、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类: 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和宣传,电影和

《国际贸易法》总结

第一章国际贸易法概论 概念:国际贸易法调整的货物贸易关系、技术贸易关系、服务贸易关系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其他各种关系,均因国际贸易法主体从事上述管理协调活动或者从事贸易交换活动以及相关活动而产生。这些主体包括国家、国际组织、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法人以及自然人等 渊源:1国际贸易法的渊源指国际法的外在表现形式,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三大类,即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国家立法。 2国际条约既可以双边条约、协定;多边条约、协定;区域性条约、协定;国际贸易公约以及国际组织发表的宣言、决议、议定书等形式。 3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在长期的国际贸易活动中逐渐中形成的,并为从事国际贸易交易的有关各方普遍承认和共同遵守的原规则及习惯作法。 4国家立法。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的适用和效力皆来自于国内立法的规定。国内立法在过去、现在及其将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仍应作为国际贸易法的重要渊源。 主体:自然人、法人、国际组织和国家 第二章国际货物买卖适用的法律、惯例 国际货物贸易(买卖)是国际贸易的最古老形式,与国内货物买卖相比,具有下述特点: 一,当事人位于不同的国家,彼此不是很了解,缺乏信任; 二,当事人所处国家的法律制度不同,由此导致当事人权利、义务不同,争议解决方法,争议解决的时间长、难度大; 三,国际货物买卖一般需要经过长距离运输,货物较长时间处于第三人控制中,风险大; 四,货物和与货物有关的单据是分别处理的,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甚至有时交付单据即可获得偿付; 五,货款交付一般很少即时清结,通过需要通过某种付款安排; 六,货物的交付很少是双方直接交接,通过需要经过第三人转交,转交时货物的质量可能发生变化。 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在国际贸易的长期实践中,在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逐渐形成的为该地区或该行业所普遍认知、适用的商业做法或贸易习惯,作为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则对适用的当事人有约束力。 构成国际惯例必须具有三个条件:

中国与外国服务贸易比较

一、市场占有率与出口增长速度的比较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货物贸易角度衡量,我国是世界公认的贸易大国,目前总量位居第三。事实上从服务贸易的角度看,我国也已经成为贸易大国,据世界贸易组织2004年国际贸易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排名位居世界第九,进口位居第八,是唯一进入服务贸易前十名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香港排名第十)。如果以经济体计算,中国仅次于欧盟、美国和日本,位居第四。而十年以前的1993年,中国仅处于世界排名第21位,十年间我国的排名前进了十几位。 从总量上来考察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另外两个最直观的指标是世界出口市场占有率和出口年增长率。市场占有率指标直接反映某行业或某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现状态,它表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一国的某个产业所具有的实力。出口年增长率则说明一国该产业的扩张速度和发展势头。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提供的数据,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近十年来增长迅速,世界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提高,已经超过了不少传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服务贸易大国和地区,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 二、贸易竞争指数的国际比较 国际上在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的时候通常使用的一个指标是贸易竞争力指数,也有将其称为可比净出口指数,或贸易专业化系数。贸易竞争力指数表示的是一国某产业或商品贸易差额占其贸易总额的比值。七个国家过去十年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变化。该指数显示,与90年代相比,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指数的确有所下降,然而从2000年开始,该指数处于稳定状态。国内一些人士担心由于我国服务业长期处于垄断和保护状态,很难抗衡国外同行的竞争,再加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服务业开放做出的许多承诺,因此入世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将出现大的滑坡。应当指出的是,在使用贸易竞争指数来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时可能会产生偏颇,因为该指数仅仅考虑进出口量的变化,而没有考虑导致进出口量变化背后的政策原因和一个国家的市场开放度。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前,服务贸易的竞争指数一直为正数,这并非意味着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高于目前水平,而是当时我国的市场开放度小。2001年中国入世后在服务市场逐渐放开的情况下我国服务贸易竞争指数能够维持原水平,这一事实本身表明我国的竞争力也在相应地提高。 三、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竞争优势指数的国际比较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反映的是一国服务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的相对优势。其计算公式是:一国某商品的出口额占该商品世界总出口的比重与该国总出口额占世界总出口额比重之比。当一国该商品出口在世界上的相对占有率大于该国总出口在世界上的相对占有率时,则表示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和出口方面具有相对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出口竞争力。 主要发展中国家RCA指数的比较可以得出几个结论,第一是从1994年到2004年这十年间几乎每个国家的RCA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些国家在90年代中期有所提升,但是随后又都有所下降;第二是按照该指数排队,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是印度和新加坡,而最不具竞争力的国家是墨西哥和中国。第三,比较而言中国在这些国家中的竞争力属于相对落后的国家。 然而RCA指数的一个明显不足之处它只考虑了出口因素,而没有考虑进口

国际货物贸易法案例习题

国际货物贸易法案例习题 (一) 请参看下列一组电文,思考A与B之间的是否形成货物买卖合同,为什么? 1、A于星期三向B发出电报:“中国松香W级,100公吨,香港仓库交货价每公吨500美元,现金现货交易,星期五之前回电有效” 2、B于星期四复电:“中国松香W级,100公吨,香港仓库交货价每公吨500美元,你能否同意两个月内交货” 3、B于星期五下午一时,在尚未收到A的复电的情况下,立即发电报:“中国松香W级,100公吨,香港仓库交货价每公吨500美元,现金现货交易,我接受” 答案:A与B之间不成立货物买卖合同 1. 合同的成立应经过要约和承诺,受要约人声明或作出其他行为表示同意一项要约内容的行为是接受,即承诺。承诺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即承诺对要约内容未作出实质性变更,否则构成反要约,反要约的法律后果是使原要约失效。 2.B 在星期四的复电中添加了交货的时间,属于实质性变更原要约,是反要约,反要约阻碍了原要约的生效,需要在请求A的承诺合同才成立。在还没受到A的回复前B又发的电报应属于新要约,所以A和B之间只有要约而没有承诺,买卖合同不成立。 (二) 1997年中国某出口公司A与韩国某公司B签订一份大豆的购销合同。合同具体规定了水份、杂质等条件,以中国商品检验局证明为最后依据;单价为每吨XX美元,FOB天津港,麻袋装,每袋净重XX公斤,买方须于1997年8月派船只接运货物。B公司未按期派船前来装运,一直延误了数月才派船来华接货。大豆装船交货,运抵目的地后,B公司发现大豆生虫,于是委托当地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并签发了虫害证明。A公司接到对方索赔请求,一方面拒绝赔偿,另一方面要求对方支付延误时期A方支付的仓储保管费及其他费用。另外,保存在中国商品检验局的检验货样,至争议发生后仍然完好,未发生虫害 问题: (1)这批货物的风险自何时起由卖方转移给买方? 货物在天津港越过船舷后,风险由卖方转给买方 (2)A公司要求B公司支付延误时期的大豆仓储保管费及其他费用能否成立,为什么? 成立,在FOB术语中,由买方指定船只并订立运输合同。由于B即买方迟延派船致使交货时间迟延。买方没有履行其合同义务,构成违约,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3)B公司的索赔请求能否成立,为什么? 不成立,按另一卷的答案。 (三) 中国某进出口公司某自治区甲分公司与印尼乙贸易公司签订了买卖300吨高压聚乙烯合同,乙公司为卖方。双方在合同中选择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合同签订后,按合同规定,中方应先开出信用证。但中方驻印尼的分支机构得知印尼公司的资信极差,极可能不能履行合同。 问: 1、如果中方驻印尼分支机构反映的情况属实,中方是否有权解除合同? 为什么? 无权解除。买卖双方在对方违约的情况下都可以解除合同,但前提是对方必须构成根本违约,即因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而使另一方当事人遭受损害,实际上剥夺了其依合同规

国际贸易法试题库汇总

国际贸易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发价生效的时间是( B ) A、发价发出时 B、发价到达被发价人时 C、被发价人表示接受发价时 D、合同成立时 2、根据《海牙规则》、《华沙公约》和《国际货协》的规定,空运单、铁路运单与海运提单的不同是( C ) A、海运提单是运输合同的凭证而空运单以及铁路运单不是 B、海运提单是运输合同而空运单以及铁路运单不是 C、海运提单不是物权凭证而空运单以及铁路运单不是 D、空运单以及铁路运单不具有物权凭证的任何作用 3、根据海商法的规定,在卸货港无人提货或收货人迟延提货或拒绝提货的,船长可将货物卸在仓库或其他适当场所,由此所产生的费用的承担者是( C ) A、托运人 B、承运人 C、收货人 D、购买人 4、下列选项中,属于一般的被允许的合理绕航发生的情况是( A ) A、救助或企图救助海上人命或财产 B、企图一个著名的港口城市 C、为了接受新海员实习 D、合同中虽然没有约定,但收货人发出指示 5、关于C组贸易术语,下列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A ) A、在CIF术语下,货物的风险是在装运港船舷转移 B、CIF是在目的港船上交货 C、CIP是在装运港船上货 D、在CPT术语下,货物的风险是在目的港交付时转移 6、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下列各贸易术语中卖方义务最大的是哪项?( C ) A、FAS B、FOB C、DDP D、DDU 7、承运人在收取货物以后,签发的载明船名及装船日期的提单被称为下列哪种提单?( C ) A、已装船提单 B、不清洁提单 C、收货待运提单 D、备运提单

8、船舶出租人向承租人提供约定的由出租人配备船员的船舶,由承租人在约定的期限内按约定用途使用,并支付租金的合同属于下列哪个合同?( B ) A、航次租船合同 B、定期租船合同 C、光船租赁合同 D、班轮运输合同 9、FOB合同的交货地点是( B ) A、指定装运港卖方指定的船上 B、指定装运港买方指定的船上 C、指定装运港码头 D、交付给第一承运人的地方 10、下列情形中不属于“软条款”信用证的是( D ) A、载有暂不生效字样 B、载有货物经开证人确认后再生效 C、经通知才生效 D、附生效日期的 11、我国某公司以CIF条件与国外客户订立出口合同。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解释,对海上运输货物我国某公司应投保( A ) A、平安险 B、水渍险 C、一切险 D、一切险加战争险 12、开证行开出的信用证又经另一家银行保证兑付的信用证属于下列哪种信用证?( C ) A、可转让信用证 B、光票信用证 C、保兑信用证 D、可撤销的信用证 13、某货轮在航行途中,A舱起火,船长误以为B舱也同时起火,命令对两舱同时施救。A舱共有三批货物,第一仳货物全部焚毁,另二批货物全部遭水浸,B 舱货物也全部遭水浸,在上述损失中,( B ) A、A舱后两批货物与B舱货物都属单独海损 B、A舱后两批货物与B舱货物都属共同海损 C、A舱后两批货物属共同海损,B舱货物都属单独海损 D、A舱后两批货物属单独海损,B舱货物都属共同海损 14、《汉堡规则》规定的索赔时效为( B )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15、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规定,一切信用证必须注明是可撤销还是不可撤销的,未加注明的视为下列哪种信用证?( A ) A、不可撤销信用证 B、可撤销信用证 C、保兑可撤销信用证 D、可转让信用证 16、关于提单中的承运人的责任问题,《海牙规则》实行的是下列哪种责任?

中国涉外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国涉外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摘要】 现今,全球竞争的焦点有向服务业转移的趋势,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我国刻不容缓的任务。我国服务业虽然在改革开放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不重视发展服务业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其他产业,也落后于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所以,总体来看,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涉外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以及问题 目前,我国已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实现现代化,不能没有兴旺繁荣的服务业。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并把扩大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作为我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 (一)服务贸易起步晚,增长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的跨境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的43.4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570.8亿美元,23年间增长了35.5倍。其中,服务贸易出口739.1亿美元,增长近29倍,年均增长15.9%,是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出口增速的2倍。8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速一直高于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出口增速和全球服务贸易主要出口国家 (地区)的增速,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变化情况与全球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服务贸易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0.8%和20.9%,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分别为11.1%和18%。在21世纪前五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为19.8%,而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为10.1%,中国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1983-2006年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8.6%。而且,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6%,比1982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1983—2006年中国和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情况

第三章历年真题 国际货物贸易法11

2011年4月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宣告合同无效解除了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的义务 B.一方根本违约,另一方只能要求损害赔偿 C.缔约方不得对《公约》声明保留 D.合同当事人不能以寄存方式保全货物 2.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情况是() A.买方提供生产所需大部分重要材料的买卖合同 B.营业地在公约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一般货物买卖合同 C.购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货物买卖合同 D.圆明园兽首拍卖 3.只有经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当事人选择后才对当事人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是()A.《巴塞尔协议》 B.《国际商事合同通则》 C.《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D.《海牙规则》 4.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卖方承担责任最大的国际贸易术语是()A.EXW B.FCA C.CIF D.DDP 5.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可以采取减价救济的情形是() A.买方拒绝接受货物 B.卖方交付替代物 C.货物不符合同 D.买方失去支付能力 6.在国际贸易支付中,属于汇付支付方式的是() A.支票 B.电汇 C.信用证 D.托收 7.根据开证行授权,买入受益人开立和提交的与信用证相符的单据的银行称为()A.保兑行 B.议付行 C.偿付行 D.托收行 8.下列选项中,属于关税措施的是() A.配额 B.许可证 C.从价税 D.外汇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 21.非关税措施主要包括() A.反补贴措施 B.出口配额 C.汇率管理 D.反倾销措施 E.技术标准 三、简答题 31.简述倾销的定义和采取反倾销措施的条件。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和趋势分析

论文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趋势建议论文摘要:当代国际经济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服务贸易的高速发展。在我国加入WTO后,逐步开放服务业的过程中,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文章通过对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今后发展的建议。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中都是以货物贸易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但自从1971年OECD组织在东京回合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服务贸易的概念,随后作为多哈发展议程的重要议题,1994年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的初始性的政策框架看来,服务贸易正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事实也表明,近年来国际服务贸易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国际服务贸易额(包括服务出口和服务进口)从1980年的762.8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4222亿美元(按当年价)。年均递增7.4%,高于货物贸易同期6.5%的增长速度。相应地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包括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比重从1980年的15.7%上升到2004年的18.5%,服务贸易额接近物品贸易额的1/4。一、有关概念服务贸易是指服务产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行为。服务贸易按其发生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提供要素的服务贸易,人员和商品移动引起的服务贸易,还有物化服务的贸易。所以国际服务贸易就是指跨越国界进行服务贸易的商业行为。学术界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狭义定义是:当一国(地区)的劳动力向另一国(地区)的消费者(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务时,并相应获得外汇收入的全过程,便构成服务的出口;相对于服务的出口,一国(地区)消费者购买他国(地区)劳动力提供服务的过程,形成服务的进口。根据1994年4月在摩洛哥正式签署生效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ST)中,对服务贸易的范围和定义的规定,确认下列四种服务贸易提供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属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范畴。第一。过境支付,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提供服务。强调买卖双方在地理上的界限,跨越国境和边界的只是服务本身;第二,境外消费。指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特点在于消费者到境外去享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第三,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要求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在同一成员的领土内,此为四种服务提供方式中最为重要的方式;第四,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的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存在提供的服务。但与商业存在不同的是,服务提供者没有在消费者所在国的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世贸组织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将服务贸易分为11大类,如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等。二、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empirenews.page--]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数额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展。其中,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产业、新部门不断涌现,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面向世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随着开放步伐的加快,形成了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以上可以概括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取得的成绩,但是我们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不少棘手的问题。1、规模较小,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并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但是无论在“质”或者“量”上都很难与发达国家匹敌。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7606.9亿美元,贸易进出口均排名世界第三名,贸易顺兰为1774.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一,而服务贸易仍然是逆差89.1亿美元。可以推测。一旦货物贸易出现逆差,那么肯定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迫在眉睫。2、结构不合理。中国服务贸易的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等传统领域。其出口占中国服务出口的一半以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这种现象肯定会制约我国今后的国际服务贸易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3、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连渐减少。我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由此制定了加快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但是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还有待探讨。因为在现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重点体现在劳动者自身

(2020)投资控股公司国际贸易管理办法

投资控股公司国际贸易管理办法

2019年投资控股公司 国际贸易业务管理办法

2019年1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组织机构 (3) 第三章业务人员操作规范 (5) 第四章业务流程 (6) 第五章客户管理 (9) 第六章附则 (11) 附件:国际贸易业务流程 (1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推动国际国际贸易业务的顺利开展,加强对国际贸易活动的管理,规范操作人员的贸易行为,为国际贸易业务的有效开展提供组织保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国际商贸事业部的一切国际贸易行为。 第三条主要内容 本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机构、操作规范、贸易业务流程、客户管理等四部分。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部门构成 商贸事业部由综合管理部、市场拓展部、贸易管理部、物供部四个部门组成,同时按区域设立办事处负责各地的销售管理工作。 第五条综合管理部部门职责 综合管理部主要负责商贸事业部的日常行政后勤管理工作以及业务相关地法律事务工作。 第六条市场拓展部部门职责 (一)负责市场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 (二)负责根据公司整体战略拟定国际市场中长期市场营销规划; (三)负责制定市场推广计划,并组织执行; (四)负责市场策划和市场宣传; (五)负责建立健全客户管理制度; (六)负责收集整理客户信息,归档管理; (七)负责客户满意度和经销商满意度调查,并作相应处理; (八)负责对市场有关新产品的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向有关生产部门提出新产品研发建议和产品改进建议。 第七条贸易管理部部门职责 (一)负责制定销售计划,并监督执行; (二)负责销售信息的统计,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 (三)负责组织销售渠道的建设;

结合实际案例国际服务贸易类型并认识其特点

一.第四章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国际服务贸易类型并认识其特点 案例: 服务贸易第一案—2004年美墨电信服务案 1997年之前, 墨西哥的国内长途和国际电信服务一直由Telmex公司所垄断; 1997年之后,墨西哥政府授权多个电信运营商可以提供国际电信服务, 但根据墨西哥国内法, 在国际电信市场上对外呼叫业务最多的运营商有权利与境外运营商谈判线路对接条件, 而Telmex公司作为墨西哥对外呼叫业务最多的运营商,自然就享有了该项谈判权利, 事实上就拥有了排除外部竞争者的权力, 从而引发了希望大举进入墨西哥市场的美国电信业巨头的不满。 2000年8月17日, 美国以墨西哥的基础电信规则和增值电信规则违背了墨西哥在GATS中的承诺为由, 向墨西哥提出磋商请求, 之后, 美墨双方进行了两次磋商, 但未能达成共识。2002年4月17日, 根据DSU第6款,成立了专家组, 因双方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就专家组的组成达成一致, 2002年8月26日,WTO总干事最终任命了以Ernst- Ulrich Petersman为首的三人专家组。另有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欧共体、古巴、日本、印度、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等十国提交了他们的书面意见。专家组分别于2003年11月21日和2004年4月2日提交了中期报告和最终报告, 2004年6月1日, 经过再次磋商, 墨西哥放弃了上诉, 正式接受了专家组的最终报告, 并最终就此电信服务争端与美国达成协议。协议中, 墨西哥同意废除本国法律中引起争议的条款, 并同意在2005年引进用于转售的国际电信服务; 美国同意墨西哥继续对国际简式电信服务进行严格限制以组织非授权的电信传输。 分析: 本案涉及的电信服务是WTO体制的服务贸易中一直以来的重要领域,它不仅涉及微观层面的两成员电信商之间的贸易条件,也涉及宏观层面一成员调整其引进国外电信服务的许可、竞争等方面的政策。面临日趋激烈的电信业的竞争, 我国政府和有关电信服务企业还应努力熟悉GATS下争端解决机制, 勇敢面对潜在的一些争端, 争取使我国电信服务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并获得长足的发展。应按GATS及其有关电信服务的附件的要求和中国电信改革开放的方向, 加快制定和出台有关的电信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完善的电信服务贸易方面的法律体系。 国际服务贸易类型: 《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服务贸易所下的定义代表多数专家的意见,该协定从贸易方式的角度,确定国际服务贸易具体是指涉及下列范围的交易活动: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这些交易活动的具体解释是: 1、跨境提供(cross-border supply)。从一成员方境内向另一成员方境内提供服务,其中的“跨境”是指“服务”过境,通过电讯、邮电、计算机联网等实现,至于人员和物资在现代科技环境下则一般无需过境。例如,国际金融中的电子清算与支付、国际电信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卫星影视服务等。 2、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在一成员方境内向另一成员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例如,本国病人到外国就医、外国人到本国旅游、本国学生到外国留学等。 3、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另一成员方境内的商业实体提供服务,它是4种服务提供方式中最主要的方式,也是服务贸易活动中最主要的形式。它主要涉及市场准入和直接投资,即允许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商在另一成员方境内投资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法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法 第一章自测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 1、国际贸易法调整的内容依贸易标的不同能够分为(acd )。 A.货物贸易 B.钱货贸易 C.技术贸易 D.服务贸易 2、过境货物贸易又称为(abd )。 A.三角贸易 B.转口贸易 C.进口贸易 D.再输ft贸易 3、依贸易的方式不同,国际货物买卖能够分为( abcd)。 A.商业方式 B.互惠方式 C.加工贸易方式 D.合作投资贸易方式 4、国际贸易法的法律渊源有(abc )。 A.国际立法 B.国际商业惯例 C.国内立法 D.权威法学家学说 二、填空题 1、国际贸易法调整的内容依交易手段的不同,可分为_钱货贸易_和易货贸易_ 2、国际货物买卖依贸易地区不同可将国际货物买卖分为ft口货物贸易进口货物贸易和_过境货物贸易。 3、我国ft口业务大多采用_信用证的方式汇结。 三、名词解释 1、国际货物买卖法是调整国际货物贸易关系以及和货物贸易有关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国际商业惯例是在国际商业交往中长期形成的,经过反复使用而被国际商业的参加者接受的习惯做法或通例。, 3、信开证是指开证行以航空挂号将信用证邮寄给ft口国代理行或往来行。 4、电开证即开证行将信用证全文用电报通知ft口国代理行。 5、报关是指由货主或报关行向海关申请报验的手续且交验海关所规定的各种单证。 四、简答 1、简述国际商业惯例的特征。 1 普遍接受性2 确定性3 任意性 2、符合那些标准的ft口货物原产地为中国? 1 从中国领土和大陆架提取的矿产品 2 在中国境内收获或采集的植物及其产品。 3 在中国境内繁殖和饲养的动物及其产品。 4 在中国境内狩猎或捕捞获得的产品。4 由中国船只或其它工具从海洋获得的海产品和其他产品。及其加工制成的产品。6 在中国境内制造,加工过程中回收的废物和废料及在中国境内收集的其它废旧物品 7 在中国境内完全用上述产品以及其它非进口原料加工制成的产品。 第二章自测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 1、不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标的有( ABCD)。 A.供私人、家庭使用的货物 B.船舶 C.电力 D.股票 2、标准合同的主要作用有(BC )。 A.确定性 B.针对性 C.简化性 D.长期性 3、在买卖活动中没有中间人参和的是(B )。 A.佣金制贸易 B.主体制贸易 C.客体制贸易 D.货币制贸易 4、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有( BD)。 A.赔偿损失 B.解除合同 C.交付替代物 D.延迟履行 二、填空题 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国际性以_当事人的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_为准。 2、《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用的是_排除法来界定货物的范围。 3、格式合同包括标准合同和格式条款俩类。 4、根据国际货物买卖活动组织上的不同,国际货物买卖可分为_外贸运营权和。 5、索赔期限能够分为约定索赔期限和法定索赔期限。 三、名词解释 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指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就有关货物买卖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达成的协议。

浅析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05649916.html, 浅析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者:王博 来源:《商情》2016年第10期 【摘要】国际服务贸易作为新兴产业的先驱,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已经逐渐赶超货物贸易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的地位。虽然近几年我国的服务贸易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但是还远不及世界水平,尤其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通过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总结其问题所在,并相应地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问题现状对策 一、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实际情况 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在服务贸易方面还落后于西方发到国家,从我国目前的服务贸易发展情况来看,旅游业仍在服务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几乎占据着服务贸易行业的一半以上。基础性运输服务,是我国第二大服务贸易行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一项基础性服务贸易行业,运输服务还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继续发挥着支撑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国际服务贸易在国内发展呈现的不足 (一)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而水平较低 虽然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但行业的总体发展速度快,潜力大。十余年间,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出口的年增长速率达到了16%,出口量平均年增长为6%,是国际上平均增长水平的两倍。但我国在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贸易方面明显落后。 (二)服务贸易体系没有形成平衡的结构 服务贸易行业是在世界科技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产生的新兴行业,这一新兴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新的服务贸易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崛起。自21世开始,整个世界范围内保险行业、金融行业部、技术服务行业、数据处理行业、通讯服务行业、广告业行业等均实现了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服务贸易已经明显失去竞争优势。在此国际背景下,我国过于依赖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型服务贸易的弊端更加明显,虽然以运输、旅游等为代表的服务贸易实现了稳步发展,但是金融行业、保险行业、信息服务等领域没能取得重大突破,使得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发展缓慢。 (三)没有构建完善的服务贸易法规与健全的管理制度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模拟试题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 以服务贸易模式与影响服务提供和消费的壁垒结合起来进行分类,对外商在本国投资比例的限制属于。 A.产品移动壁垒B.资本移动壁垒C.人员移动壁垒D.开业权壁垒 2. 发达国家希望在后续的服务贸易谈判中将《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承诺方式修改为。 A.肯定式B.否定式C.准入式D.限制式 3. 没有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而仅有无形资产优势的服务企业宜采用实现跨国经营。 A.对外直接投资B.对外间接投资C.出口贸易D.特许经营 4. 在衡量贸易政策保护程度的指标中,政府的各种政策转移给服务提供者的总价值与服务总价值之比的是。 A.名义保护率B.实际保护率C.生产者补贴等值D.消费者补贴等值 5. 在下列按照经济用途和性质划分的服务业中除外是构成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 A.政府服务业B.消费者服务业C.生产者服务业D.分配服务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WTO体制下的服务贸易谈判主要集中在方面。

A.改善市场准入B.政府采购C.紧急保障 D.补贴问题E.完善框架协议 2. 服务贸易保护政策产生的微观经济因素有。 A.规模经济B.系统性失灵C.政府干预 D.信息不对称E.信息不完全 3. 在迈克·波特指出的国际经济竞争力提高的阶段中,服务贸易将对发展产生影响。A.竞争因素主导阶段B.投资因素主导阶段C.生产因素主导阶段 D.创新主导阶段E.丰裕主导阶段 4. 体现了服务业跨国经营的内部化优势。 A.避免谈判成本B.弱化技术不确定性C.保证中间产品质量 D.便利运输和通信E.避免政府干预 5. 影响服务贸易的宏观变量主要包括。 A.商品出口额B.商品进口额C.国内生产总值 D.人均国民收入E.服务业增加值及年增长率 三、判断改错题(对的写T;错的写F,并改正。每题2分,共10分) 1. 竞争优势指数又称国际贸易专业化系数,其值等于1表明一国只有进口没有出口。() 2. 服务贸易比无形贸易的范围更为广泛。()

国际货物贸易法案例

国际货物买卖法案例 注意: 贸易术语采用2010年版《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内容作答,L/C采用《UCP600》作答 1、某公司以FOB条件向境外出售一级大米300吨,装船时经公证人检验,货物符合合同规定的品质要求。卖方在货物装船后及时发出装船通知,但在运输途中由于海浪过大,大米被海水浸泡,当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只能按三级大米的价格出售,故买方要求卖方赔偿大米质量下降造成的差价损失。 问题:1、卖方是否应对该项损失负责,为什么? 2、如以CIF或CFR贸易术语成交,卖方是否应对该项损失负责,为什么? 2、2011年1月5日,印尼某公司与非洲某公司签订了一份FOB合同。合同规定的交货期是2011年6月10日。合同订立后,印尼公司在6月10将货物全部准备妥当,准备装运。但非洲公司于6月30日才派船到达装运港接运货物,此时发现,一部分货物已经丢失。对此,非洲公司向印尼公司提出索赔。 问题:1、印尼公司是否应该赔偿丢失部分的货物损失? 2、本案中,哪一方当事人负责安排海上货物运输保险? 3、我国某公司与韩国某公司签订了一份CIF合同,进口电子零件。合同订立后,韩国公司按时发货。我公司收到货物后,经检验发现,货物外包装破裂,货物严重受损。韩国公司出具离岸证明,证明货物损失发生在运输途中。对于该批货物的运输风险双方均未投保。 问题:1、上述风险损失由谁承担? 2、本案中哪一方当事人负责安排运输? 4、我国某公司于2011年3月2日以CIF价格条件向新加坡出口一批货物。和订立后,我方公司于4月11日将货物运到上海港码头,4月15日开始装上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承运船舶,当天下午5时装船完毕。4月16日承运船舶开航,5月4日到达新加坡,5月8日新加坡公司提货。 问题:1、我国公司的交货地点在哪里? 2、我国公司的交货时间是何时? 5、我国某公司与比利时一公司于2011年6月17日签订了一份CIF出口合同。合同规定:货物分四批装运。第一批货物装运时间为2011年10月至11月,目的港是荷兰的鹿特丹。合同订立后,比利时公司按照合同规定向我国某公司发出装船时间的通知,我方由于备货方面的原因,未能在10月至11月出运第一批货物,也未事先告知比利时公司。2012年1月,我方电告比利时公司,要求延长装运期至1月底,外方复电表示同意,但要求加价,我方未能同意,并于1 月底将货物运出。事后,比利时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我方公司赔偿未能按期出运造成的损失。 问题:比利时公司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国际贸易商品分类方法

商品分类[中国对外贸易指数编制说明] 海关总署 按协调编码制度( HS )分类,分为 HS4 位编码指数和 HS2 位编码指数;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初级产品、工业制品两大项及下一级子项分别计算其指数;按广义经济分类( BEC ),分为消费品、中间品和投资品 ;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分为农林业、采掘业、制造业等。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 缩写 HS ,是在《海关合作理事会分类目录》( CCCN )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的基础上,参酌国际间其他主要的税则、统计、运输等分类目录制定的一个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 2002 年版《协调制度》有 22 类 99 章。货物按其加工程度,依原材料、未加工产品、半成品和成品的顺序排列。例如,活动物在第 1 章,动物生皮和皮革在第 41 章,而皮鞋在第 64 章。章内和品目内也同样按此排序。我国从 1992 年开始采用《协调制度》编制对外贸易统计,并根据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实际情况,在《协调制度》原 6 位编码的基础上增加了第 7 位和第8 位编码,以便计税、统计及贸易管理。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缩写 SITC) , 由联合国统计局主持制订、联合国

统计委员会审议通过、联合国秘书处出版颁布 , 旨在统一各国对外贸易商品的分类统计和分析对比。 SITC 采用经济分类标准,按照原料、半制品、制成品顺序分类,并反映商品的产业来源部门和加工阶段。 SITC 第 3 版采用 5 位数编码结构,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按经济类别划分为 10 大类:食品和活动物,饲料和烟草,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矿物燃料、润滑油和相关原料,动植物油、脂及腊,化学和相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和运输设备,杂项制品,未分类的商品。大类下依次分为 67 章、 261 组、 1033 个目和 3118 个基本编号。 按大类经济类别分类(Classification by Broad Economic Categories, 缩写 BEC), 是国际贸易商品统计的一种商品分类体系,由联合国统计局制订、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审议通过、联合国秘书处出版颁布。BEC 是为按照商品大的经济类别综合汇总国际贸易数据制订的,是按照国际贸易商品的主要最终用途,把《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的基本项目编号重新组合排列编制而成。通过 BEC 分类,可以把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编制的贸易数据转换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 )框架下按最终用途划分的三个基本货物门类:资本品、中间产品和消费品,以便把贸易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及工业统计等其他基本经济统计结合起来用于对国别经济、区域经济或世界经济进行分析。BEC 分类采用 3 位数编码结构。第三次修订本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分为 7 大类:食品和饮料、工业供应品、燃料和润滑油、资本货物 ( 运输设备除外 ) 及其零附件、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