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振动信号检测系统设计1

振动信号检测系统设计1

振动信号检测系统设计1
振动信号检测系统设计1

信号检测综合训练

说明书

题目:振动信号检测系统设计

学院: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子(2)班

姓名: 钱鹏鹏

学号:11260224

指导老师:缑新科

2014.12.07

摘要

机械在运动时,由于旋转体的不平衡、负载的不均匀、结构刚度的各向异性、间隙、润滑不良、支撑松动等因素,总是伴随着各种振动。机械振动在大多情况下是有害的,振动往往会降低机器性能,破坏其正常工作,缩短使用寿命,甚至导致事故。机械振动还伴随着同频率的噪声,恶化环境,危害健康。另一方面,振动也被利用来完成有用工作,如运输、夯实、清洗、粉碎、脱水等。这时必须正确选择振动参数,充分发挥振动机械的性能。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除了对各种机械设备提出低振动和低噪声要求外,还需随时对机器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分析、诊断,对工作环境进行控制。为了提高机械结构的抗振性能,有必要进行机械机构振动分析和振动设计,这些都离不开振动测试。

本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专用的振动信号检测系统,具有功耗低、体积小、精度高等优点。

信号检测的内容要求:

通过MCS-51系列单片机设计振动信号检测系统。要求如下:

1 振动信号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设计相应的检测电路;

2 将设计完成的检测电路,通过软件防真验证;

3 主要设计指标:可测最大加速度:-5m/s~+5m/s;可测最大速度:-0.16m/s~+0.16m/s;可测最大位移:-5mm~+5mm;通频带:0.05Hz~35Hz;转换精度:8bit;采样频率:128Hz

4 利用LCD显示振动信号,有必要的键盘控制。

总体设计方案介绍:

本系统由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组成。发射电路主要由加速度传感器构成。接收电路由单片机最小系统和外部串口以及显示部分模块三部分组成。。

硬件电路设计:

(1)使用MMA8452加速度传感器和STC89C52单片机来实现。

一.设计目的:了解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机理,以及单片机的各种性能;

二.设计器材:电源、proteus7.7软件、89C52,MMA8452加速度传感器,导线若干。

三.设计方案介:该系统目的是便于对一些物理量进行监视、控制。本设计以加速度传感器显示出加速度信号即振动信号,再通过单片机将信号从串口接入电脑显示出来,即完成振动信号的检测功能。

(2)振动传感器的分类

1、相对式电动传感器

电动式传感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即当运动的导体在固定的磁场里切割磁力线时,导体两端就感生出电动势,因此利用这一原理而生产的传感器称为电动式传感器。

相对式电动传感器从机械接收原理来说,是一个位移传感器,由于在机电变换原理中应用的是电磁感应电律,其产生的电动势同被测振动速度成正比,所以它实际上是一个速度传感器。

2、电涡流式传感器

电涡流传感器是一种相对式非接触式传感器,它是通过传感器端部与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来测量物体的振动位移或幅值的。电涡流传感器具有频率范围宽(0~10 kHZ),线性工作范围大、灵敏度高以及非接触式测量等优点,主要应用于静位移的测量、振动位移的测量、旋转机械中监测转轴的振动测量。

3、电感式传感器

依据传感器的相对式机械接收原理,电感式传感器能把被测的机械振动参数的变化转换成为电参量信号的变化。因此,电感传感器有二种形式,一是可变间隙,二是可变导磁面积。

4、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可变间隙式和可变公共面积式。可变间隙式可以测量直线振动的位移。可变面积式可以测量扭转振动的角位移。

5、惯性式电动传感器

惯性式电动传感器由固定部分、可动部分以及支承弹簧部分所组成。为了使传感器工作在位移传感器状态,其可动部分的质量应该足够的大,而支承弹簧的刚度应该足够的小,也就是让传感器具有足够低的固有频率。根据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为:u=Blx&r 。式中B为磁通密度,l为线圈在磁场内的有效长度,r x&为线圈在磁场中的相对速度。

从传感器的结构上来说,惯性式电动传感器是一个位移传感器。然而由于其输出的电信号是由电磁感应产生,根据电磁感应电律,当线圈在磁场中作相对运动

时,所感生的电动势与线圈切割磁力线的速度成正比。因此就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来说,感应电动势是同被测振动速度成正比的,所以它实际上是一个速度传感器。

6、压电式传感器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机械接收部分是惯性式加速度机械接收原理,机电部分利用的是压电晶体的正压电效应。其原理是某些晶体在一定方向的外力作用下或承受变形时,它的晶体面或极化面上将有电荷产生,这种从机械能(力,变形)到电能(电荷,电场)的变换称为正压电效应。而从电能(电场,电压)到机械能(变形,力)的变换称为逆压电效应。

因此利用晶体的压电效应,可以制成测力传感器,在振动测量中,由于压电晶体所受的力是惯性质量块的牵连惯性力,所产生的电荷数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所以压电式传感器是加速度传感器。

7、压电式力传感器

在振动试验中,除了测量振动,还经常需要测量对试件施加的动态激振力。压电式力传感器具有频率范围宽、动态范围大、体积小和重量轻等优点,因而获得广泛应用。压电式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压电晶体的压电效应,即压电式力传感器的输出电荷信号与外力成正比。

8、阻抗头

阻抗头是一种综合性传感器。它集压电式力传感器和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于一体,其作用是在力传递点测量激振力的同时测量该点的运动响应。因此阻抗头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力传感器,另一部分是加速度传感器,它的优点是,保证测量点的响应就是激振点的响应。使用时将小头(测力端)连向结构,大头(测量加速度)与激振器的施力杆相连。从“力信号输出端”测量激振力的信号,从“加速度信号输出端”测量加速度的响应信号。

9、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电阻式应变式传感器是将被测的机械振动量转换成传感元件电阻的变化量。实现这种机电转换的传感元件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见的是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为:应变片粘贴在某试件上时,试件受力变形,应变片原长变化,从而应变片阻值变化,实验证明,在试件的弹性变化范围内,应变片电阻的相对变化和其长度的相对变化成正比。

10、激光传感器

激光传感器利用激光技术进行测量的传感器。它由激光器、激光检测器和测量电路组成。激光传感器是新型测量仪表,它的优点是能实现无接触远距离测量,速度快,精度高,量程大,抗光、电干扰能力强等,极适合于工业和实验室的非接触测量应用。

智能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敏感元件将测点的加速度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进入前置放大电路,经过信号调理电路改善信号的信噪比,再进行模数转换得到数字信号,最后送入计算机,计算机再进行数据存储和显示。当传感元件以加速度a运动时,质量块受到一个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的惯性力作用,发生与加速度成正比a的形变,使悬臂梁也随之产生应力和应变。该变形被粘贴在悬臂梁上的扩散电阻感受到。根据硅的压阻效应,扩散电阻的阻值发生与应变成正比的变化,将这个电阻作为电桥的一个桥臂,通过测量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可以完成对加速度的测量

采用MMA7455L的IIC模式

MMA7455L是一款低重力、串行数据输出(包括IIC和SPI模式)、低功耗、紧凑型电容式微机械加速度传感器,具有信号调理、低通滤波器、温度补偿、自测、可配置通过中断引脚(INT1或INT2)检测0g、以及脉冲检测(用于快速运动检测)等功能。0g偏置和灵敏度是出厂配置,无需外部器件。我们可以运用指定的0g寄存器和g-Select量程选择对0g偏置进行校准,量程可通过命令选择3个加速度范围(2g/4g/8g,1g=9.807m/s2)。可以实现基于运动的功能,如倾斜滚动、游戏控制、按键静音和手持终端的自由落体硬盘驱动保护、门限检测和点击检测功能等。提供IIC和SPI接口,方便与MCU通讯,因此非常适用于手机或个人设备中的运动运用。MMA7455L还具备待机模式,使它成为电池供电的手持式电子器件的理想选择。

MMA7455L同时具有如下特性:封装小,LGA-(3mm*5mm*1mm)封装,具备Z 轴自检功能;2.4-3.6V低压操作;可用指定寄存器进行偏移;可编程的阀值中断输出;用于动作识别(撞击、振动、自由落体)的电平检测功能;用于单击和双击识别的脉冲检测功能;在8bit模式下,测量的加速度范围为2g,4g,8g 时,其分辨率分别达到64LSB/g,32LSB/g,16LSB/g。可耐高强度冲击达5000g,低功耗特性,使其可用于手持电子设备等。

它是由一个表面微机械电容传感元件(g-cell)和一个信号调理ASIC容纳在单一封装中。g-cell是由半导体材料(多晶硅)使用半导体加工(掩膜和蚀刻)工艺成型的机械结构,它可以建模成连接到一个可移动中心质量块的极板和两块固定极板的组合,质量块得极板可以在两块固定的极板间移动。当系统给定一个加速度值时,中心质量块所附属的可移动极板则偏离它的静止位置。这样可移动极板到一边固定板的距离就会增加,到另一边的固定板见间的距离就会减少,距离的班花就是对加速度值得测量。g-cell极板组成了两个背靠背的电容,当在加速度的作用下中从而引起每个电容值的改变(如图4所示)。同时ASIC利用开关电容技术测量g-cell的电容并且从两个电容的差别中提取加速度数据。ASIC再进行型号调理、型号滤波最后提供一个提供一个与加速度成比例的数字输出。

MMA7455L的内部结构图如图5所示,X,Y,Z三轴互相垂直三轴上的加速度值分别由X轴变换器、Y轴变换器、Z轴变换器感知,再经过容压转化器、放大增益、AD转换和各种补偿修正后以数字方式通过SPI或IIC串行接口输出。

图4 简明g-cell物理模型

图5 MMA7455L内部结构图

综上可知,采用MMA7455L的IIC模式电路相对简单,且预计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3). 加速度传感器,连接图如下图所示:

(4)单片机最小系统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电路图如图6所示,在此介绍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

单片机最小系统

复位电路:单片机STC89C52最小系统的复位电路由电阻R2,电容C3和复位开关S2组成,其复位端为第9脚。单片机一上电,由电容电压变化的连续性,端立即变为高点平,实现单片机的上电立即复位功能。单片机上电后,按下复位上电开关S2后,第9脚的电压由原来的低电平变为高电平,使单片机实现复位操作。也就是当该端子上保持两个机器周期的高水平时,可对STC89C52单片机实现复位操作。

时钟电路:时钟电路采用内部时钟方式,由电容C1、C4和11.0592MHz 的晶振Y1组成,接在单片机的第18和19脚(即XTAL1和XTAL2端)。STC89C52内部有一个用于构成振荡器的高增益反向放大器,它的输入端为芯片引脚XTAL1,输出端为XTAL2。这两个引脚跨接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

电路中的电容C1、C4可在5~30 pF之间选择,该电容的大小通常会影响振荡器频率的高低,振荡器的稳定性和起振的快速性。晶体振荡的频率范围通常是在1.2-12MHZ,晶体的频率越高,单片机的运行速度也就越快。但反过来,运行速度越快对存储器的速度要求就越高,对印制电路板的要求也就越高,即要求线间的寄生电容要小。晶体和电容应尽可能安装的与单片机芯片靠近,以减少寄生电容,更好的保证振荡器稳定、可靠的工作。为了提高温度的稳定性,应采用温度稳定性能好的电容。

(5)传感器电路

加速度传感器电路:MMA7455L的芯片引脚功能说明如表1所示。

MMA7455L的IIC模式(如图7所示)通信协议是根据菲利普半导体公司的标准,在这个模块的接口中,只有串行数据线(SDA)和串行时钟线(SCL)是需要的。8位串行双向数据传输在标准模式下可以达到100kbit/s,在最快的模式下可以达到400kbit/s。SDA和SCL都是双向数据线,必须通过上拉电阻连接到正电源。电阻选择2.2千欧到4.7千欧比较适宜,在此,我选择4.7千欧。

表1 MMA7455L引脚功能说明

序号名称描述状态

1 AVDD_IO 3.3V电压输入端(数字)输入

2 GND 地输入

3 NC 空角、不接或接地输入

4 IADDR0 IIC地址0位输入

5 GND 地输入

6 AVDD 3.3V电压输入端(模拟)输入

7 CS SPI使能(0),IIC使能(1)输入

8 INT1/DRDY 中断1/数据就绪输出

9 INT2 中断2 输出

10 NC 空角、不接或接地输入

11 NC 空角、不接或接地输入

12 SDO SPI串行数据输出输出

13 SDA/SDI/SD

O

IIC串行数据输出/SPI串行数据输入

/3线串行数据接口输出

双向

/输入/输

14 SCL/SPC IIC/SPI时钟信号输出输入

MMA7455L的IIC模式

IIC模式连接的好处是很多芯片可以连接到这条总线上,但是也受总线容量

的限制。简单的2线串行IIC模式将连线最小化,因此模块有较少的引脚需要连线,体积小,价格便宜。

4 软件设计

部分程序:

#include

#include //Keil library

#include //Keil library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SCL=P2^7; //IIC时钟引脚定义

sbit SDA=P2^6; //IIC数据引脚定义

#define SlaveAddress 0x38 //定义器件在IIC总线中的从地址,根据SA0地址引脚不同修改

typedef unsigned char BYTE;

typedef unsigned short WORD;

BYTE BUF[8]; //接收数据缓存区

uchar ge,shi,bai,qian,wan; //显示变量

int dis_data; //变量

int x,y,z;

void delay(unsigned int k);

void Init_MMA8452(void); //初始化MMA8452

void conversion(uint temp_data);

void Single_Write_MMA8452(uchar REG_Address,uchar REG_data); //单个写入数据

uchar Single_Read_MMA8452(uchar REG_Address); //单个读取内部寄存器数据

void Multiple_Read_MMA8452(); //连续的读取内部寄存器数据

//------------------------------------

void Delay5us();

void Delay5ms();

void MMA8452_Start();

void MMA8452_Stop();

void MMA8452_SendACK(bit ack);

bit MMA8452_RecvACK();

void MMA8452_SendByte(BYTE dat);

BYTE MMA8452_RecvByte();

void MMA8452_ReadPage();

void MMA8452_WritePage();

uchar RX_DATA;

//-----------------------------------

void serial_serve(void) interrupt 4

{

RI=0;

RX_DATA=SBUF;

}

//*********************************************

//串口初始化

//9600 bps @ 11.059 MHz

void init_uart()

{

TMOD=0x21;

TH1=0xfd;

TL1=0xfd;

SCON=0x50;

PS=1; //串口中断设为高优先级别

TR0=1; //启动定时器

TR1=1;

ET0=1; //打开定时器0中断

ES=1;

EA=1;

}

//*********串口数据发送******************

void SeriPushSend(uchar send_data)

{

SBUF=send_data;

while(!TI);TI=0;

}

//********************************************************* void conversion(uint temp_data)

{

wan=temp_data/10000+0x30 ;

temp_data=temp_data%10000; //取余运算

qian=temp_data/1000+0x30 ;

temp_data=temp_data%1000; //取余运算

bai=temp_data/100+0x30 ;

temp_data=temp_data%100; //取余运算

shi=temp_data/10+0x30 ;

temp_data=temp_data%10; //取余运算

ge=temp_data+0x30;

}

/*******************************/

void delay(unsigned int k)

{

unsigned int i,j;

for(i=0;i

{

for(j=0;j<121;j++)

{;}}

}

/**************************************

延时5微秒(STC90C52RC@12M)

不同的工作环境,需要调整此函数,注意时钟过快时需要修改当改用1T的MCU时,请调整此延时函数

**************************************/

void Delay5us()

{

_nop_();_nop_();_nop_();_nop_();

_nop_();_nop_();_nop_();_nop_();

_nop_();_nop_();_nop_();_nop_();

}

/**************************************

延时5毫秒(STC90C52RC@12M)

不同的工作环境,需要调整此函数

当改用1T的MCU时,请调整此延时函数

**************************************/

void Delay5ms()

{

WORD n = 560;

while (n--);

}

/**************************************

起始信号

**************************************/

void MMA8452_Start()

SDA = 1; //拉高数据线 SCL = 1; //拉高时钟线 Delay5us(); //延时

SDA = 0; //产生下降沿 Delay5us(); //延时

SCL = 0; //拉低时钟线}

/**************************************

停止信号

**************************************/ void MMA8452_Stop()

{

SDA = 0; //拉低数据线 SCL = 1; //拉高时钟线 Delay5us(); //延时

SDA = 1; //产生上升沿 Delay5us(); //延时

}

/**************************************

发送应答信号

入口参数:ack (0:ACK 1:NAK)

**************************************/ void MMA8452_SendACK(bit ack)

{

SDA = ack; //写应答信号 SCL = 1; //拉高时钟线 Delay5us(); //延时

SCL = 0; //拉低时钟线 Delay5us(); //延时

}

/**************************************

接收应答信号

**************************************/

bit MMA8452_RecvACK()

{

SCL = 1; //拉高时钟线 Delay5us(); //延时

CY = SDA; //读应答信号 SCL = 0; //拉低时钟线 Delay5us(); //延时

return CY;

}

/**************************************

向IIC总线发送一个字节数据

**************************************/

void MMA8452_SendByte(BYTE dat)

{

BYTE i;

for (i=0; i<8; i++) //8位计数器

{

dat <<= 1; //移出数据的最高位

SDA = CY; //送数据口

SCL = 1; //拉高时钟线

Delay5us(); //延时

SCL = 0; //拉低时钟线

Delay5us(); //延时

}

MMA8452_RecvACK();

}

/**************************************

从IIC总线接收一个字节数据

**************************************/

BYTE MMA8452_RecvByte()

{

BYTE i;

BYTE dat = 0;

SDA = 1; //使能内部上拉,准备读取数据, for (i=0; i<8; i++) //8位计数器

{

dat <<= 1;

SCL = 1; //拉高时钟线

Delay5us(); //延时

dat |= SDA; //读数据

SCL = 0; //拉低时钟线

Delay5us(); //延时

}

return dat;

}

//******单字节写入*******************************************

void Single_Write_MMA8452(uchar REG_Address,uchar REG_data)

{

MMA8452_Start(); //起始信号

MMA8452_SendByte(SlaveAddress); //发送设备地址+写信号

MMA8452_SendByte(REG_Address); //内部寄存器地址

MMA8452_SendByte(REG_data); //内部寄存器数据

MMA8452_Stop(); //发送停止信号

}

//********单字节读取*****************************************

/*

uchar Single_Read_MMA8452(uchar REG_Address)

{ uchar REG_data;

MMA8452_Start(); //起始信号

MMA8452_SendByte(SlaveAddress); //发送设备地址+写信号

MMA8452_SendByte(REG_Address); //发送存储单元地址,从0开始

MMA8452_Start(); //起始信号

MMA8452_SendByte(SlaveAddress+1); //发送设备地址+读信号

REG_data=MMA8452_RecvByte(); //读出寄存器数据MMA8452_SendACK(1);

MMA8452_Stop(); //停止信号

return REG_data;

}

*/

//*********************************************************

//

//连续读出MMA8452内部加速度数据,地址范围0x01~0x06

//

//*********************************************************

void Multiple_read_MMA8452(void)

{ uchar i;

MMA8452_Start(); //起始信号

MMA8452_SendByte(SlaveAddress); //发送设备地址+写信号

MMA8452_SendByte(0x01); //发送存储单元地址,从0x01开始

MMA8452_Start(); //起始信号

MMA8452_SendByte(SlaveAddress+1); //发送设备地址+读信号 for (i=0; i<6; i++) //连续读取6个地址数据,存储中BUF

{

BUF[i] = MMA8452_RecvByte(); //BUF[0]存储0x32地址中

的数据

if (i == 5)

{

MMA8452_SendACK(1); //最后一个数据需要回NOACK

}

else

{

MMA8452_SendACK(0); //回应ACK

}

}

MMA8452_Stop(); //停止信号

Delay5ms();

}

//*****************************************************************

//初始化MMA8452,根据需要请参考pdf进行修改************************ void Init_MMA8452()

{

Single_Write_MMA8452(0x2A,0x01); //

Single_Write_MMA8452(0x2B,0x02); //

}

//******************************************************************* ****

//显示x轴

void display_x()

{ float temp;

// SeriPushSend('X');

dis_data=(BUF[0]<<8)|BUF[1]; //合成数据

dis_data>>=4;

x=dis_data;

if(dis_data<0){

dis_data=-dis_data;

SeriPushSend('-');

}

else SeriPushSend('+');

temp=(float)dis_data; //计算数据和显示

conversion(temp); //转换出显示需要的数据

// SeriPushSend(':');

SeriPushSend(qian);

SeriPushSend('.');

SeriPushSend(bai);

SeriPushSend(shi);

}

//******************************************************************* ****

//显示y轴

void display_y()

{ float temp;

SeriPushSend('Y');

dis_data=(BUF[2]<<8)|BUF[3]; //合成数据

dis_data>>=4;

y=dis_data;

if(dis_data<0){

dis_data=-dis_data;

SeriPushSend('-');

}

else SeriPushSend('+');

temp=(float)dis_data; //计算数据和显示

conversion(temp); //转换出显示需要的数据

SeriPushSend(':');

SeriPushSend(qian);

SeriPushSend('.');

SeriPushSend(bai);

SeriPushSend(shi);

}

//******************************************************************* ****

//显示z轴

void display_z()

{ float temp;

SeriPushSend('Z');

dis_data=(BUF[4]<<8)|BUF[5]; //合成数据

dis_data>>=4;

z=dis_data;

if(dis_data<0){

dis_data=-dis_data;

SeriPushSend('-');

}

else SeriPushSend('+');

temp=(float)dis_data; //计算数据和显示

conversion(temp); //转换出显示需要的数据

SeriPushSend(':');

SeriPushSend(qian);

SeriPushSend('.');

SeriPushSend(bai);

SeriPushSend(shi);

}

//*********************************************************

//******主程序********

//********************************************************* void main()

{

// uchar devid;

delay(2); //上电延时

init_uart();

Init_MMA8452(); //初始化MMA8452

RX_DATA=0;

while(1) //循环

{

// if( RX_DATA==0x31){

Init_MMA8452(); //初始化MMA8452

Multiple_Read_MMA8452(); //连续读出数据,存储在BUF中

SeriPushSend(0x0d);

SeriPushSend(0x0a);

display_x(); //---------显示X轴

// display_y(); //---------显示Y轴

// display_z(); //---------显示Z轴

RX_DATA=0;

delay(50); //延时50ms

// }

}

}

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单片机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在生活中可以说得是无处不在。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来说掌握单片机的开发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回顾起此次单片机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三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对C语言掌握得不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编程问题,最后在和同学的互帮互助中,终于游逆而解。

参考文献:

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彭军编著

西安电子科技大出版社 2003

2、《MCS-51 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

李华编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3

3、《自动监测技术与装置》

张宏建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4、《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

毕满清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5、《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第2版)

自美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故障自动检测系统设计方案.

10KV 母线回路故障检测控制器软硬件设计方案 徐源 南阳理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系 一、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根据附件一的要求,设计故障检测与控制系统架构如下: 高压支线电压送入电压互感器后获得合适的 AC 电压, 经感应电压调整器调整成两路电压,一路作为电压采集信号,一路为驱动电路和执行电路供电,为保证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电压调整器上增加一个抑制峰值电压和反向电涌的抗干扰模块,采集到的电平信号经 A/D数模转换以后,送入 CPU 进行处理,当检测到电平信号的异常后,触发 CPU 的中断系统,在小于 0.1us 时间里对事件反应,先由 CPU 软件进行去抖动处理,滤除干扰信号, 然后判断出故障类型, 由 CPU 发出指令, 由调节执行电路完成高压线回路继电器的通断闭合,从而排除或正确判断故障类型。

系统信息适时通过 LED 屏幕或者 LCD 屏幕进行指示,并且延时参数等信息都可以通过面板的控制键盘进行设置,必要时可以用红外遥控器进行设置。 为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防止 CPU 死机,采用“看门狗”来防止软件意外的发生;为获得系统的适时故障检测信息, 采用 RTC 时钟并对系统进行适时监控, 并把故障信息存储在 8K 的 EERPOM 中去,防止掉电信息丢失,并可以适时对系统历史信息进行查询;数据通信采用 485总线和综自计算机进行通信。 此系统的自动化程度相对来说很高,功能更强大,稳定性也比较高,可以实现时时故 障显示和判断,甚至是简单故障的排除,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因为系统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排除故障或显示故障类型,对电力设备的安全有更大的保障。 二、故障检测控制器走线图

基于单片机音频信号分析仪设计

2007年A题音频信号分析仪 本系统基于Altera Cyclone II 系列FPGA嵌入高性能的嵌入式IP核(Nios)处理器软核,代替传统DSP芯片或高性能单片机,实现了基于FFT的音频信号分析。 音频信号分析仪 山东大学王鹏陈长林秦亦安 摘要:本系统基于Altera Cyclone II 系列FPGA嵌入高性能的嵌入式IP核(Nios)处理器软核,代替传统DSP芯片或高性能单片机,实现了基于FFT的音频信号分析。并在频域对信号的总功率,各频率分量功率,信号周期性以及失真度进行了计算。并在FPGA中嵌入了8阶IIR切比雪夫(Chebyshev)II型数字低通滤波器,代替传统有源模拟滤波器实现了性能优异的音频滤波。配合12位A/D转换芯片AD1674,和前端自动增益放大电路,使在50mV到5V的测量范围下,单一频率功率及总功率测量误差均控制在1%以内。 关键词:FPGA;IP核;FFT;IIR;可控增益放大 Abstract: This system is based on IP core(Nios)soft-core processors embedded in the FPGA of Altera Cyclone II family. Instead of using DSP or microcontroller, we use Nios II to perform a low-cost FFT-based analysis of the audio signal.And we caculated the power of the whole signal,the power of each frequence point that componented the signal.By the way,we anlysised its periodicity and distortion.We also embedded an 8-order Chebyshev II IIR digital low-pass filter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analog Active Filter to perform an excellent audio filter. With 12bit A / D converter chip AD1674, and the front-end automatic gain amplifier, this system’s single-frequency power and total power measurement error is below 1% in 50mV to 5V measurement range. Keyword: FPGA;IP core; FFT;IIR; automatic gain amplifier 一、方案选择与论证 1、整体方案选择 音频分析仪可分为模拟式与数字式两大类。 方案一:以模拟滤波器为基础的模拟式频谱分析仪。有并行滤波法、扫描滤波法、小外差法等。因为受到模拟滤波器滤性能的限制,此种方法对我们来说实现起来非常困难。 方案二:以FFT为基础的的数字式频谱分析仪。通过信号的频谱图可以很方便的得到输入信号的各种信息,如功率谱、频率分量以及周期性等。外围电路少,实现方便,精度高。 所以我们选用方案二作为本音频分析仪的实现方式。

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说明

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 Design on the intelligent system of monitoring environment

摘要 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端和移动监控终端两部分组成。采用16位单片机SPCE061A为处理核心,在数据采集端,利用两片CD4067BE分别挂接16只DHT11温湿度传感器和16只光照强度传感器;采用10位ADC实现对环境声音的实时录制,加入OV7670摄像头进行实时拍照监控,最后把所采集到的数据帧通过NRF905无线传输模块传送到移动监控终端。在移动监控终端,通过NRF905接收数据,将处理后的环境参数数据进行显示,接收到的语音压缩编码通过10位DAC进行解码播放,通过按键切换进入全屏环境参数显示模式或全屏监控照片显示模式,并将接受到的环境参数、声音、照片存储到SD卡中。本文以SPCE061A超低功耗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通用智能终端和智能温湿度传感器,重点介绍了该终端和传感器的任务、硬件、软件以及控制算法的设计与实现。硬件方面,介绍了系统各个部分的设计思想、原理电路以及,并给出了系统总硬件原理图;另外,为了实现系统的低成本和低功耗,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了价格低廉和低功耗的元器件。软件方面,采用了时间触发的混合调度器模式设计,对系统各个任务进行了设计,并给出了系统软件低功耗设计方法。 关键词:SPCE061A;多节点;无线传输;HMI Abstract The system is designed for two parts of data acquisition terminal and mobile monitoring terminal. Its processing core is SPCE061A which is a 16 bits mcu. In the data acquisition terminal, 16 DHT11 of single bus temperature, humidity sensor and 16 light intensity sensor are hung on two CD4067BE. The environmental sound is recorded to coding and compression with 10 bits ADC which is built in the mcu at any time. Add OV7670 which is a camera module to monitor at anytime. ALL collected data is transmitted to the mobile monitoring terminal through NRF905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 module. In the mobile monitoring terminal, the data is received through NRF905.Th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 data is displayed after dealing with and the compression coding of speech is decoded to play with 10 bits DAC.We can switch to full-screen environment parameter display mode or full-screen picture display mode with the keys. At last, th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 sound and photos are stored to the SD card.Based on the SPCE061A ultra low power microcontroller as the core, a general intelligent terminal and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and

微弱信号检测装置(实验报告)剖析

2012年TI杯四川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微弱信号检测装置(A题) 【本科组】

微弱信号检测装置(A题) 【本科组】 摘要:本设计是在强噪声背景下已知频率的微弱正弦波信号的幅度值,采用TI公司提供的LaunchPad MSP430G2553作为系统的数据采集芯片,实现微弱信号的检测并显示正弦信号的幅度值的功能。电路分为加法器、纯电阻分压网络、微弱信号检测电路、以及数码管显示电路组成。当所要检测到的微弱信号在强噪音环境下,系统同时接收到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正弦信号模拟微弱信号和PC机音频播放器模拟的强噪声,送到音频放大器INA2134,让两个信号相加。再通过由电位器与固定电阻构成的纯电阻分压网络使其衰减系数可调(100倍以上),将衰减后的微弱信号通过微弱信号检测电路,检测电路能实现高输入阻抗、放大、带通滤波以及小信号峰值检测,检测到的电压峰值模拟信号送到MSP430G2553内部的10位AD 转换处理后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本设计的优点在于超低功耗 关键词:微弱信号MSP430G2553 INA2134 一系统方案设计、比较与论证 根据本设计的要求,要完成微弱正弦信号的检测并显示幅度值,输入阻抗达到1MΩ以上,通频带在500Hz~2KHz。为实现此功能,本设计提出的方案如下图所示。其中图1是系统设计总流程图,图2是微弱信号检测电路子流程图。 图1系统设计总流程图 图2微弱信号检测电路子流程图

1 加法器设计的选择 方案一:采用通用的同相/反相加法器。通用的加法器外接较多的电阻,运算繁琐复杂,并且不一定能达到带宽大于1MHz,所以放弃此种方案。 方案二:采用TI公司的提供的INA2134音频放大器。音频放大器内部集成有电阻,可以直接利用,非常方便,并且带宽能够达到本设计要求,因此采用此方案。 2 纯电阻分压网络的方案论证 方案一:由两个固定阻值的电阻按100:1的比例实现分压,通过仿真效果非常好,理论上可以实现,但是用于实际电路中不能达到预想的衰减系数。分析:电阻的标称值与实际值有一定的误差,因此考虑其他的方案。 方案二:由一个电位器和一个固定的电阻组成的分压网络,通过改变电位器的阻值就可以改变其衰减系数。这样就可以避免衰减系数达不到或者更换元器件的情况,因此采用此方案。 3 微弱信号检测电路的方案论证 方案一:将纯电阻分压网络输出的电压通过反相比例放大电路。放大后的信号通过中心频率为1kHz的带通滤波器滤除噪声。再经过小信号峰值电路,检测出正弦信号的峰值。将输出的电压信号送给单片机进行A/D转换。此方案的电路结构相对简单。但是,输入阻抗不能满足大于等于1MΩ的条件,并且被测信号的频率只能限定在1kHz,不能实现500Hz~2KHz 可变的被测信号的检测。故根据题目的要求不采用此方案。 方案二:检测电路可以由电压跟随器、同相比例放大器、带通滤波电路以及小信号峰值检测电路组成。电压跟随器可以提高输入阻抗,输入电阻可以达到1MΩ以上,满足设计所需;采用同相比例放大器是为了放大在分压网络所衰减的放大倍数;带通滤波器为了选择500Hz~2KHz的微弱信号;最后通过小信号峰值检测电路把正弦信号的幅度值检测出来。这种方案满足本设计的要求切实可行,故采用此方案。 4 峰值数据采集芯片的方案论证 方案一:选用宏晶公司的STC89C52单片机作为。优点在于价格便宜,但是对于本设计而言,必须外接AD才能实现,电路复杂。

音频信号分析仪(A题一等奖)

题目名称:音频信号分析仪(A题)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参赛队员:陈旭张洋林士明 摘要:本音频信号分析仪由32位MCU为主控制器,通过AD转换,对音频信号进行采样,把连续信号离散化,然后通过FFT快速傅氏变换运算,在时域和频域对音频信号各个频率分量以及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通过高分辨率的LCD对信号的频谱进行显示。该系统能够精确测量的音频信号频率范围为20Hz-10KHz,其幅度范围为5mVpp-5Vpp,分辨力分为20Hz和100Hz两档。测量功率精确度高达1%,并且能够准确的测量周期信号的周期,是理想的音频信号分析仪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FFT MCU频谱功率 Abstract:The audio signal analyzer is based on a32-bit MCU controller,through the AD converter for audio signal sampling,the continuous signal discrete,and then through the FFT fast Fourier transform computing,in the time domain and frequency domain of the various audio frequency signal weight and power,and other indicators for analysis and processing,and then through the high-resolution LCD display signals in the spectrum.The system can accurately measure the audio signal frequency range of20Hz-10KHz,the range of5-5Vpp mVpp,resolution of20Hz and100Hz correspondent.Power measurement accuracy up to1%,and be able to accurately measuring the periodic signal cycle is the ideal audio signal analyzer solution. Keyword:FFT MCU Spectrum Power

振动信号检测系统的设计1

信号检测综合训练 说明书 题目:振动信号检测系统设计 学院: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子(2)班 姓名: 钱鹏鹏 学号:11260224 指导老师:缑新科 2014.12.07

摘要 机械在运动时,由于旋转体的不平衡、负载的不均匀、结构刚度的各向异性、间隙、润滑不良、支撑松动等因素,总是伴随着各种振动。机械振动在大多情况下是有害的,振动往往会降低机器性能,破坏其正常工作,缩短使用寿命,甚至导致事故。机械振动还伴随着同频率的噪声,恶化环境,危害健康。另一方面,振动也被利用来完成有用工作,如运输、夯实、清洗、粉碎、脱水等。这时必须正确选择振动参数,充分发挥振动机械的性能。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除了对各种机械设备提出低振动和低噪声要求外,还需随时对机器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分析、诊断,对工作环境进行控制。为了提高机械结构的抗振性能,有必要进行机械机构振动分析和振动设计,这些都离不开振动测试。 本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专用的振动信号检测系统,具有功耗低、体积小、精度高等优点。 信号检测的内容要求: 通过MCS-51系列单片机设计振动信号检测系统。要求如下: 1 振动信号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设计相应的检测电路; 2 将设计完成的检测电路,通过软件防真验证; 3 主要设计指标:可测最大加速度:-5m/s~+5m/s;可测最大速度:-0.16m/s~+0.16m/s;可测最大位移:-5mm~+5mm;通频带:0.05Hz~35Hz;转换精度:8bit;采样频率:128Hz 4 利用LCD显示振动信号,有必要的键盘控制。

总体设计方案介绍: 本系统由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组成。发射电路主要由加速度传感器构成。接收电路由单片机最小系统和外部串口以及显示部分模块三部分组成。。 硬件电路设计: (1)使用MMA8452加速度传感器和STC89C52单片机来实现。 一.设计目的:了解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机理,以及单片机的各种性能; 二.设计器材:电源、proteus7.7软件、89C52,MMA8452加速度传感器,导线若干。 三.设计方案介:该系统目的是便于对一些物理量进行监视、控制。本设计以加速度传感器显示出加速度信号即振动信号,再通过单片机将信号从串口接入电脑显示出来,即完成振动信号的检测功能。 (2)振动传感器的分类 1、相对式电动传感器 电动式传感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即当运动的导体在固定的磁场里切割磁力线时,导体两端就感生出电动势,因此利用这一原理而生产的传感器称为电动式传感器。 相对式电动传感器从机械接收原理来说,是一个位移传感器,由于在机电变换原理中应用的是电磁感应电律,其产生的电动势同被测振动速度成正比,所以它实际上是一个速度传感器。 2、电涡流式传感器 电涡流传感器是一种相对式非接触式传感器,它是通过传感器端部与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来测量物体的振动位移或幅值的。电涡流传感器具有频率范围宽(0~10 kHZ),线性工作范围大、灵敏度高以及非接触式测量等优点,主要应用于静位移的测量、振动位移的测量、旋转机械中监测转轴的振动测量。 3、电感式传感器 依据传感器的相对式机械接收原理,电感式传感器能把被测的机械振动参数的变化转换成为电参量信号的变化。因此,电感传感器有二种形式,一是可变间隙,二是可变导磁面积。 4、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可变间隙式和可变公共面积式。可变间隙式可以测量直线振动的位移。可变面积式可以测量扭转振动的角位移。 5、惯性式电动传感器 惯性式电动传感器由固定部分、可动部分以及支承弹簧部分所组成。为了使传感器工作在位移传感器状态,其可动部分的质量应该足够的大,而支承弹簧的刚度应该足够的小,也就是让传感器具有足够低的固有频率。根据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为:u=Blx&r 。式中B为磁通密度,l为线圈在磁场内的有效长度,r x&为线圈在磁场中的相对速度。 从传感器的结构上来说,惯性式电动传感器是一个位移传感器。然而由于其输出的电信号是由电磁感应产生,根据电磁感应电律,当线圈在磁场中作相对运动

1222222222222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系统设计.

设计题目: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系统设计一、题目的认识理解 本次设计题目是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系统设计,既然是系统设计,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模块,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数据采集模块,可用光敏电阻将光照强度信号转换为电阻信号从而进行测量计算。 测量电路模块,设置分压电路和比较电路,将电阻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分档输出,用于显示和报警。 显示报警模块,用发光二极管进行显示,同时设置光照过强时蜂鸣器报警。 二、设计任务要求: 设计一个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报警)系统,实现对外界三种不同条件下光强的分档指示和报警(弱、适宜、强) 1、方案的设计 根据题目选定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所用的光电传感器类型; 1)自己设计至少三种以上不同光照条件,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光电传感器的输出; 2)传感器测量电路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比较器完成,完成至少三种以上不同光照条件下显示报警系统方案的论证和设计;

3)完成自然光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报警系统电路方框图、电路原理图的设计; 4)完成自然光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报警系统中核心芯片的选型、系统中各个参数的计算(备注:1. 含各种元件参数的计算过程或依据2. 选定最接近计算结果的元件规格); 5)设计结束后,进行仿真调试。 2、仿真调试方案 利用:Multisim等软件仿真,得出主要信号输入输出点的波形,根据仿真结果验证设计功能的可行性、参数设计的合理性; 给出系统整机电路图(利用PROTEL软件做出原理图SCH文件和PCB文件)。 3、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三、设计所需基础知识及工具 1、基础知识 电路理论中电阻电路的分析、模拟电子线路中运算放大器、 比较器、功率放大器等知识,数字电子线路中开关特性及数 字信号等知识,传感器技术中的光电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测 量电路等部分知识。 2、设计工具 电子电路EDA仿真软件:Multisim 电子线路设计软件:Protel99SE。

振动信号的采集与预处理

振动信号的采集与预处理 几乎所有的物理现象都可看作是信号,但这里我们特指动态振动信号。 振动信号采集与一般性模拟信号采集虽有共同之处,但存在的差异更多,因此,在采集振动信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振动信号采集模式取决于机组当时的工作状态,如稳态、瞬态等; 2. 变转速运行设备的振动信号采集在有条件时应采取同步整周期采集; 3. 所有工作状态下振动信号采集均应符合采样定理。 对信号预处理具有特定要求是振动信号本身的特性所致。信号预处理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影响后续信号分析的重要因素。预处理方法的选择也要注意以下条件: 1. 在涉及相位计算或显示时尽量不采用抗混滤波; 2. 在计算频谱时采用低通抗混滤波; 3. 在处理瞬态过程中1X矢量、2X矢量的快速处理时采用矢量滤波。 上述第3条是保障瞬态过程符合采样定理的基本条件。在瞬态振动信号采集时,机组转速变化率较高,若依靠采集动态信号(一般需要若干周期)通过后处理获得1X和2X矢量数据,除了效率低下以外,计算机(服务器)资源利用率也不高,且无法做到高分辨分析数据。机组瞬态特征(以波德图、极坐标图和三维频谱图等型式表示)是固有的,当组成这些图谱的数据间隔过大(分辨率过低)时,除许多微小的变化无法表达出来,也会得出误差很大的分析结论,影响故障诊断的准确度。一般来说,三维频谱图要求数据的组数(△rpm分辨率)较少,太多了反而影响对图形的正确识别;但对前面两种分析图谱,则要求较高的分辨率。目前公认的方式是每采集10组静态数据采集1组动态数据,可很好地解决不同图谱对数据分辨率的要求差异。 影响振动信号采集精度的因素包括采集方式、采样频率、量化精度三个因素,采样方式不同,采集信号的精度不同,其中以同步整周期采集为最佳方式;采样频率受制于信号最高频率;量化精度取决于A/D转换的位数,一般采用12位,部分系统采用16位甚至24位。 振动信号的采样过程,严格来说应包含几个方面: 1. 信号适调 由于目前采用的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数字化系统,所采用的A/D芯片对信号输入量程有严格限制,为了保证信号转换具有较高的信噪比,信号进入A/D以前,均需进行信号适调。适调包括大信号的衰减处理和弱信号的放大处理,或者对一些直流信号进行偏置处理,使其满足A/D输入量程要求。 2. A/D转换

音频信号分析仪毕业论文

音频信号分析仪 指导老师:邓晶 年纪专业:11信息工程 成员:丽梅(1128401039) 东飞(1128401014) 罗兰(1128401128) 日期:2014年6月

摘要:本音频信号分析仪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原理,以32位CPU STM32构成的最小系统为控制核心,由电压跟随、程控放大、峰值检测、抗混叠滤波等模块组成。本音频信号分析仪由STM32控制,通过AD转换,对音频信号进行采样,把连续信号离散化,然后通过FFT运算,对音频信号各个频率分量以及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通过高分辨率的LCD对信号的频谱进行显示。该系统能够精确测量的音频信号频率围为50Hz-10KHz,其幅度围为5mVpp-5Vpp,分辨力为50Hz。 关键词:FFT 嵌入式系统前级信号处理功率谱 Abstract: This audio signal analyzer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fast Fourier transform, the minimum system consisting of STM32 embedded system as control core, followed by the voltage, program-controlled amplifier, peak detection, such as anti aliasing filter modules. This audio signal analyzer controlled by an embedded system, through the AD conversion, the audio signal sampling, the continuous signal discretization, then through FFT arithmetic, each frequency component and the power index in the audio signal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and then through high resolution display LCD frequency spectrum of the signal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can accurately measure the audio signal frequency range of 50 -10K HZ, its amplitude range is 5 mVpp- 5 V pp ,resolution of 50 Hz.

音频信号分析仪设计报告

音频信号分析仪设计报告 1.摘要: 设计一个可对音频信号进行分析,并在LCD上显示其频率分量及功率的电路,电路还可对输入的失真信号进行失真度测量。电路主要由扫描滤波网络,检波采集网络,以及失真度测量网络构成。扫描滤波部分主要由MAX264开关电容滤波器电路和基于DDS扫描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组成,完成对各个频率分量的提取;检波部分主要由有效值转换电路完成对频率分量功率的测量;失真度测量部分可自动跟踪输入信号的基频,通过谐波检测的方法,实现对失真度的测量,并可借助单片机测量其频率。整个测量电路结构简单,可较好完成对音频信号的各项分析。 关键字:MAX264 AD9851 音频功率检测失真度 2.总体方案设计 2.1方案一 动态信号分析法,即对信号进行时域采集,然后进行fourier变换,转换成频域信号。特点是较快,有较高的分辩率和采样速率。但受采样定理限制,无法推广到高频,且对采集网络要求较高,一般的单片机无法完成信号的频域变换算法。 2.2方案二 并行滤波法,通过一组滤波器网络,且每个滤波器都有自己的检波器,其通频带应尽量窄,数目应应该有足够的密度概括整个测量频带。优点是可实时显示和分析各个信号的频率分布及大小,缺点是其频率分量的个数取决于滤波器数目,当测量带宽增大,所需滤波器数目巨大。 2.3方案三 外差法,采用超外差接收机的方式,利用混频器、中频放大器、中频滤波器、检波器等构成频谱分析电路。其优点是工作频率范围宽、选择性好、灵敏度高。但是由于本振是连续可调谐的,被分析的频谱是依次顺序取样,因此扫频外差式不能实时地检测和显示信号的频谱。 2.4方案四 扫描滤波法,其采用中心频率可调的滤波器。被测信号首先加至可调谐窄带滤波器,其中心频率自动反复在信号频率范围内扫描。扫描滤波式频谱分析电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由于没有混频电路,省去了抑制假信号的问题。我们选择这种方案,用DDS控制滤波器中心频率从而实现对不同频率分量的的提取并且利用滤波网络还可以实现失真度测量。(系统框图如下)

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报警控制系统设计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 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报警控制 系统设计 学号: 姓名: 完成时间:2010、12、13至2010、12、19 总评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设计题目: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系统设计 一、题目的认识理解 本次设计题目是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报警控制系统设计,完成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报警、控制系统。采用电路、数电、模电知识柔和一块设计电路,将系统分为四个模块设计电路:检测、显示、报警、控制,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数据采集模块,可用光敏电阻将光照强度信号转换为电阻信号从而进行测量计算。 测量电路模块,设置分压电路和比较电路,将电阻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分档输出,用于显示和报警。 显示报警模块,用发光二极管进行显示,同时设置光照过强时蜂鸣器报警。 自动控制模块,用或非门实现暗光控制,同时继电器闭合,打开日光灯,当在外界中、强光条件下继电器掉电日光灯熄灭。 一、设计任务要求: 设计一个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报警、控制系统,实现对外界三种不同条件下光强的分档指示和报警(弱、适宜、强) 1、方案的设计 根据题目选定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所用的光电传感器类型; 1)自己设计至少三种以上不同光照条件,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光电传感器的输出;2)传感器测量电路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比较器完成,完成至少三种以上不同光照条件下显示报警系统方案的论证和设计; 3)完成自然光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报警系统电路方框图、电路原理图的设计; 4)完成自然光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报警系统中核心芯片的选型、系统中各个参数的计算(备注:1. 含各种元件参数的计算过程或依据2. 选定最接近计算结果的元件规格); 5)设计结束后,进行仿真调试。 2、仿真调试方案 利用:Multisim等软件仿真,得出主要信号输入输出点的波形,根据仿真结果验证设计功能的可行性、参数设计的合理性; 给出系统整机电路图(利用PROTEL软件做出原理图SCH文件和PCB文件)。 3、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004-振动信号的采集与预处理

004-振动信号的采集与预处理

振动信号的采集与预处理 1振动信号的采集 振动信号采集与一般性模拟信号采集虽有共同之处,但存在的差异更多。在采集振动信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振动信号采集模式取决于机组当时的工作状态,如稳态、瞬态等; 2.变转速运行设备的振动信号采集在有条件时应采取同步整周期采集; 3.所有工作状态下振动信号采集均应符合采样定理。 1.1 信号适调 由于目前采用的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数字化系统,所采用的A/D芯片对信号输入量程有严格限制,为了保证信号转换具有较高的信噪比,信号进入A/D以前,均需进行信号适调。适调包括大信号的衰减处理和弱信号的放大处理,或者对一些直流信号进行偏置处理,使其满足A/D输入量程要求。 1.2 A/D转换 A/D转换包括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组成部分。 1.2.1采样 采样(抽样),是利用采样脉冲序列p(t)从模拟信号x(t)中抽取一系列离散样值,使之成为采样信号x(n△t)(n=0,1,2,…)的过程。△t称为采样间隔,其倒数称1/△t=f s之为采样频率。采样频率的选择必须符合采样定理要求。 1.2.2量化 由于计算机对数据位数进行了规定,采样信号x(n△t)经舍入的方法变为只有有限个有效数

字的数,这个过程称为量化。由于抽样间隔长度是固定的(对当前数据来说),当采样信号落入某一小间隔内,经舍入方法而变为有限值时,则 产生量化误差。如8位二进制为28 =256,即量化增量为所测信号最大电压幅值的1/256。 1.2.3 编码 振动信号经过采样和量化后,量化后的数据按照一定的协议进行编码,成为处理器可以处理的数据。 采样定理解决的问题是确定合理的采样间隔△t 以及合理的采样长度T ,保障采样所得的数字信号能真实地代表原来的连续信号x(t)。 衡量采样速度高低的指标称为采样频率f s 。一般来说,采样频率f s 越高,采样点越密,所获得的数字信号越逼近原信号。为了兼顾计算机存储量和计算工作量,一般保证信号不丢失或歪曲原信号信息就可以满足实际需要了。这个基本要求就是所谓的采样定理,是由Shannon 提出的,也称为Shannon 采样定理。 Shannon 采样定理规定了带限信号不丢失信息的最低采样频率为: 2s m f f ≥或2s m ωω≥ 式中f m 为原信号中最高频率成分的频率。 采集的数据量大小N 为: T N t =? 因此,当采样长度一定时,采样频率越高,采集的数据量就越大。 使用采样频率时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 正确估计原信号中最高频率成分的频率,对于采用电涡流传感器测振的系统来说,一

基于DSP的微弱信号检测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DSP的微弱信号检测采集系统设计 通常所用的数据采集系统,其采样对象都为大信号,即有用信号幅值大于噪声信号。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采集的信号很微弱,其幅值只有几个μV,并且淹没在大量的随机噪声中。此种情况下,一般的采集系统和测量方法无法检测该信号。本采集系统硬件电路针对微弱小信号,优化设计前端调理电路,利用测量放大器有效抑制共模信号(包括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保证采集数据的精度要求。针对被背景噪声覆盖的微弱小信号特性,采用简单的时域信号的取样积累平均方法,有利于减少算法实现难度。 DSP芯片因其具有哈佛结构、流水线操作、专用的硬件乘法器、特殊的DSP指令、快速的指令周期等特点,使其适合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本系统采用TI公司的TMS320C542作为处理器,通过外部中断读取ADC数据,并实现取样累加平均算法。 1. 取样积累平均理论 微弱信号检测(Weak Signal Detection)是研究从微弱信号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通过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利用被测信号的特点和相干性,检测被背景噪声覆盖的有用信号。常用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有频域信号的相干检测、时域信号的积累平均、离散信号的计数技术、并行检测方法。其中时域信号积累平均是常用的一种小信号检测方法。 取样是一种频率压缩技术,将一个高重复频率信号通过逐点取样将随时间变化的模拟量,转变成对时间变化的离散量的集合,从而可以测量低频信号的幅值、相位或波形。时域信号的取样积累方法是在信号周期内将时间分成若干间隔,在这些时间间隔内对信号进行多次测量累加。时间间隔的大小取决于要求恢复信号的精度。某一点的取样值都是信号和噪声

音频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实验八 音频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一、实验原理 MATLAB 是一个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十分强大的工程实用软件,其数据采集工具箱为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提供了十分方便的函数和指令。 本实验基于声卡与MATLAB 实现音频信号频谱分析仪。 1、频率(周期)检测 对周期信号来说,可以用时域波形分析来确定信号的周期,也就是计算相邻两个信号波峰的时间差或过零点的时间差。采用过零点(ti )的时间差T (周期)。频率即为f=1/T ,由于能够求得多个T 值,故采用他们的平均值作为周期的估计值。 2、峰值检测 在一个周期内,求出信号最大值max y 与最小值min y 的差得一半记为A ,同样得到多个A 值,但第一个A 值对应的max y 和min y 不是在一个周期内搜索得到的,故以除第一个以外的A 值的平均作为幅值的估计值。 3、相位检测 采用过零法,即通过判断与同频零相位信号过零点时刻,计算其时间差,然后换成相 应的相位差。)π(T /ti -12=?,同样以?的平均值作为相位的估计值。 4、数字信号统计量估计 (1)峰值P 的估计 在样本数据x 中找出最大值与最小值,其差为双峰值,双峰值的一半即为峰值。 (2)均值估计 ∑=N i=0 iyN 1)y (E ,N 为样本容量。 (3)均方值估计 ∑=Ni=0iy22N 1 )y (E (4)方差估计 ∑=Ni=0 iy2))(E -(N 1)y (D y 5、频谱分析原理 时域分析只能反映信号的幅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除但频率分量的简单波形外,很难明确提示信号的频率组成和各频率分量大小,而频谱分析能很好的解决此问题。 (1)DFT 与FFT 对于给定的时域信号y ,可以通过Fourier 变换得到频域信息Y 。Y 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N 为样本容量,Δt = 1/Fs 为采样间隔。 采样信号的频谱是一个连续的频谱,不可能计算出所有的点的值,故采用离散Fourier 变换(DFT),即

压力检测系统的设计

2014 ~ 2015学年第1 学期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压力检测系统的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11电信一班 姓名: 指导教师:

电气工程学院2014 年11月23日

压力检测系统的设计 摘要 压力参数指标在工业化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诸类仪表中,变送器的应用最为广泛、普遍,变送器大体分为压力变送器和差压变送器。压力测量对于保障正常的工业化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本测控电路的设计,通过智能微压力(差压)变送器将物理型号变成电信号后,在经过模数转换芯片0809输送到单片机中所进行的硬件电路设计。通过80C51单片机的编程设计,完成对硬件电路的控制作用。0809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工艺8通道,8位逐次逼近式模数转换器。然后连接显示器,显示测量时的动态数据。本次课题设计最终结果是对输入信号进行显示与对比,而后输出最终结果,并且在上显示最终结果。 关键词:微压力(差压)变送器、0809转换器、压力传感器、转换器、显示器

目录 第一章设计背景 (1) 一设计任务及内容 (1) 二压力检测系统的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1) 第二章压力检测系统的整体设计 (2) 一压力检测系统的原理 (2) 二模块的划分 (2) 2.1模块划分:...............................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 各模块的具体参数 (3) 2.3 显示方式 (7) 第三章程序的设计 (8) 一程序的流程图 (8) 二程序代码 (9) 第四章仿真原理图 (13) 一仿真图 (13)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4) 答辩记录及评分表 (14)

基于LabVIEW的陀螺仪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

基于LabVIEW 的陀螺仪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 窦修朋,尤传富,欧阳国鑫 (长春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针对陀螺马达振动信号的微弱性,通过数据采集卡检测到的信号要进行大量复杂的线形系统分析,要求数 据准确,根据虚拟仪器设计思想在PC 下利用图形化编辑语言LabVIEW 对陀螺马达的振动信号进行过采样数据采集、波形显示、时域分析、数字滤波、数据存储、频域分析,从而实现对振动信号的多通道信号采集和实时分析。系统逻辑图形清晰,可以有效的防止波形失真,误差小,起到了很好的故障诊断分析作用,在工程应用中实用性强。 关键词:LabVIEW 系统;虚拟仪器;过采样;时域分析;频域分析中图分类号:TP311.52;TP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124(2009)02-0064-03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 of gyroscopic vibration signal based on LabVIEW DOU Xiu-peng ,YOU Chuan-fu ,OUYANG Guo-xin (School of Electric and Electricity Engineering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12,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weakness of the vibration signal of gyroscope motors ,a large number of complex linear system analyses needed to process the signal detected by data acquisition card ,and the data must be precise ,those of the gyroscope motor vibration signal such as data acquisition ,waveform display ,time domain analysis ,digital filtering ,data storage and frequency -domain and so on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virtual instrument design with graphical progamming software LabVIEW on PC to realize the multi -channel signal acquisition and real -time analysis of the vibration signal.The logic diagrams of this system are clear ,the waveform distortion can be effectively prevented ,and the error can be reduced.Thus ,this system can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ault diagnosis and has very practical impacts on engineering. Key words:LabVIEW ;Virtual instrument ;Over-sampling ;Time-domain analysis ;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 收稿日期:2008-09-05;收到修改稿日期:2008-11-30作者简介:窦修朋(1982-),男,河北沧州市人,硕士研究生, 专业方向为信号分析及处理。 1引言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惯性导航系统的 陀螺仪要求越来越高。 陀螺马达是陀螺仪的心脏,要使陀螺定向精度高,必须保证陀螺马达在工作过程中正常工作,尽量减少无规则振动和噪声。转子要保持高度的动态平衡,除此之外,马达轴承在高速旋转时也产生振动信号,转子高速旋转引起风阻和由此引起的噪声会诱导转子转动。而信号往往淹没在机械本体几信号处理电路包含的大量噪声中[1],这些振动和噪声都会影响陀螺罗盘的定向性能。因此,在陀螺马达的设计和安装高度中,非常需要明确振源,是由转子不平衡引起,还是轴承振动或风阻噪声引起的。 振动测试及分析系统主要用来分析陀螺转子的振动情况。引起陀螺转子振动的因素可分为质心 偏移因素和非质心偏移因素,质心偏移因素可通过 动平衡消除,而非质心偏移因素多数是由轴承(特别是滚珠轴承)引起的,无法通过动平衡消除。振动大的陀螺在系统使用中会对系统性能产生较大影 响。因此, 在陀螺总装前对陀螺马达进行振动测试和分析十分必要。 计算机和仪器的密切结合而成的虚拟仪器是目前仪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虚拟仪器的最突出的特点可以发挥出计算机的能力,具有强大的数值处理功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功能强大的 仪器。在这一领域内, 使用较为广泛的计算机和开发环境的是美国NI 公司的LabVIEW 。整个系统只有输入、输出端,其他仪器功能键都在可视软件板上完成,操作简单方便[2],并且能进行远程控制[3]。 2系统硬件设计 如图1所示,陀螺仪振动的信号由传感器接收,经信号调理、数据采集卡后传递到虚拟仪器控制面版,其主要功能如下。 第35卷第2期2009年3月中国测试 CHINA MEASUREMENT &TEST Vol.35No.2Mar.200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