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政策学重点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重点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重点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重点复习资料

《行政管理学》重点自学考试学习资料第1 页共20 页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公共政策学既是___________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又是___________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是一门“显学”,其诞生地是___________。(政治科学、公共管理学、美国)

2、“政策分析”是由___________《政策分析》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林德布洛姆)

3、政策学或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端于_____和_____(拉斯韦尔、勒纳);两人合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作中。(《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4、公共政策学的学科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

5、,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共组织的决策行为)

6、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不属于公共组织。(家庭、企业组织)

7、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是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___________;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就是___________。(决策行为、公共政策)

8、政府组织以外的公共组织被称为___________,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各种事业单位)

9、直接决策者可区分为三种类别,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人、团体、组织)

10、个人决策在面临封闭的、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是___________;在面临开放的、不可计划的、判断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是___________。(理性路径、直观的路径)

11、团体决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碰头会、头脑风暴法、具名团体法、德尔菲法)

12、组织决策的四种模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分析模型、卡内基模型、渐进决策模型、垃圾桶模型)

13、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四种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线性结构、职能结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线性—参谋结构[参谋指令]、矩阵结构)

14、依据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可划分为三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程序设计、政策研究资料的收集或对研究对象的观察、研究视角和路径)

15、___________是公共政策研究的最基本步骤。根据资料的来源不同可简单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资料、一手资料、二手资料)

16、一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抽样方法、实地研究方法)

17、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又称为___________或文献研究,。(非介入性研究)

18、公共政策研究中常用的二手收集与分析方法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分析法、二次分析法、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19、内容分析法的三个关键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抽样、编码、推理)

20、公共政策研究的基础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通常包括_______分析、_______分析、_____分析三个方面。(系统分析法、环境、目标、结构)

21、实施个案研究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资料、访谈、观察、测量)

22、_______是人们选择具体行为、形成动机和目的的基础,是指导社会利益分配的核心原则。(价值)

23、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_____概念_____概念_____概念三个层次。(核心、次级、边际)

24、中国古代的政策研究起很大的作用的是_____制度_____制度_____制度_____制度。(史官、策士、谏议、科举)

25、通常把从上古时代直到20世纪______的政策研究,统称为“前公共政策学时期的政策研究”。(中期)

26、公共政策学是在________世纪________年代初诞生的。(20、50)

27、从产业革命前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对公共政策学的形成起基础作用的学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密、克劳塞维茨、马克思、韦伯)

28、勒纳和拉斯韦尔合编的__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政策科学的开山之作”,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29、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主导范式是__________。(拉斯韦尔、行为主义)

30、拉斯韦尔将政策过程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个阶段或步骤。(信息、建议、制定、执行、运用、评价、终止)

31、公共政策学发展第二阶段是以__________《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使用》、《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构想》三部著作的发表为标志。(洛德尔)

32、________是公共政策学学科成熟的外在标志。(建制化)

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

第2 页共20 页

33、美国四大公共政策研究机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布鲁金斯学会、美国企业研究所、传统基金会、胡佛研究所)

34、张金马教授编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书,是中国大陆系统引进国外公共政策学学科体系和研究成果的第一本教材。(《政策科学导论》)

35、“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是___________教授构建的;“一体化民主决策论”地方政策理论模是___________教授构建的;“辩证唯物主义决策模型”和“集体决策模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建的。(宁骚、胡象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36、研究者的主体意识指的是研究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性、主动性、自律性)

37、公共政策学进入中国是从________世纪,________年代初开始的。(20、80)

38、按照公共政策概念界定的侧重点不同,公共政策的类别可分为:侧重于政策______、侧重于政策______、侧重于政策______、倾向于______。(主体、方案、结果、综合)

39、全面揭示公共政策概念内涵定义的中国著名教授有______、______、______。(张世贤、吴定、张金马)

40、公共政策产生须有的三个初始条件或三个核心要素是1__________的形成、2__________的产生、3______________的出现。(公共问题、公共决策机关、公共强制机构)

41、依横向形式特征进行划分,公共政策的五种基本类型是______决策、______决策、______决策、______决策、______政策。(立法、国家元首、行政、司法、执政党)

42、美国总统领导下的行政机构四种类型是:第一类____________;第二类____________;第三类____________;第四类____________。(内阁部(也称行政部)、独立管制机构、其他独立机构、政府公司)

43、美国司法决策的主要形式有:第一,____________;第二,____________;第三,____________。(司法审查、推翻先前的裁决、司法命令)

44、当代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___,党的政策以______的形式和_______的形式成为公共政策。(议行合一制、直接、间接)

45、中国基层政策是指__________。(乡政策)

46、美国的________在地方政策体系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市政策)

47、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是_____功能、______功能、_____功能、_____功能。(管制、引导、调控、分配)48、国家机构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形式。(单一制与联邦制)

49、_______________既是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的组成部分,也是政策支持系统和政策反馈系统的构成部分。(政策行为者)

50、政策系统的组成单位或者子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政策行为者)

51、政策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子系统构成的。(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

52、在议行合一制中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___________,______是代议机关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代议机关、立法)

53、从“事”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客体就是__________。(政策问题)

54、从“人”的角度看,公共政策的客体是__________。(目标人群)

55、由公共政策的客体组成的系统就是__________。(政策客体系统)

56、信息传播系统的基本功能有:信息的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收集、整理、加工、储存、传播)

57、政策咨询系统也称“思想库”、“智囊”或“外脑”,通常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政策研究机构、政府与这些机构的关系、咨询活动)58、政策监控系统的功能是1)建立政策__________2)检测政策________3)发现和纠正政策_______________。(监控标准、绩效、执行偏差)

59、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具有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4)________等特点。(多样性、变动性、主观性和人为性)

60、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1)________2)________两种。(单一制、联邦制)

61、判断政府能力强弱的根本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共政策,决定公共政策质量的关键性要素是___________。(正确地制定和有效实施、政府能力)

62、政策制定主体采纳的基本决策规则有两种:一是________规则,二是________规则。(全体一致、多数)

63、在我国,___________是公共决策的基本规则。(民主集中制)

64、谋求和增进__________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公共利益)

65、公民社会不是一种组织,是与国家相分离的社会团体或社会组织,主要包括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4)________5)________。(非政府组织、公民自愿性社团、协会、社区组织、利益集团)

66、现代国家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实行______________。(政党政治)

67、在野党通过哪几种合法活动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议案、促成议案通过、对政策投信任票或不信任票、)

《行政管理学》本科自学考试学习资料第3 页共20 页

68、大众传播的______________问题,会使对公共利益取向产生负面影响。(公共性缺失)

69、模型有________模型(如地球仪)和______模型之分。(实物、理论)

70、揭示认识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有1)___________模型;2)___________模型;3)

___________模型;4)___________模型;5)___________模型。(理性主义、渐进主义、规范最适、混合扫描、政治系统)

71、_________提出了决策者有限理性命题,在批评理性主义模型中,最具代表性和权性性的是________和_______。(西蒙、西蒙、林德布洛姆)

72、渐进主义模型是由美国学者___________(C.E.Lindblon)构建的。(林德布洛姆)

73、综合模型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___分别提出的,德洛尔提出的叫做_______________模型,埃齐奥尼提出的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模型。(德洛尔、埃齐奥尼、规范最适、混合扫描)

74、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并且最具有普适性的一个模型是_____________。(政治系统模型)

75、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有1)___________模型;2)___________模型;3)___________模型。(机构一制度、集团、现代精英)

76、美国政治学家戴伊认为公共权力机构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显著的特征,即1)_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_。(合法性、普遍性、强制性)

77、现代精英政治理论肇始于意大利学者_________和__________。(莫斯卡、帕雷托)

78、公共政策过程模型须借助于两种资源:第一是_______;第二是__________。(理论、经验认识)

79、“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是由:1)_________________模型2)________________模型3)______________模型等亚模型组成的。(决策认识的真理性、群众一领导、个别——般)。

80、全球现代化浪潮客观上要求公共政策过程实现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4)__________。(理性化、专业化、科学化、民主化)

81、公共政策问题首先涉及______问题______问题和___________问题等概念。(私人、公共、公共政策)

82、一个社会而言,问题通常可分为______问题和______问题或______问题两类。(私人、社会、公共)

83、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结构______结构______和结构_____三种类型。(优良、适度、不良)

84、琼斯和马休斯从政府和私人两种主体出发,将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状况分为四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私人主动、政府有限介入,政府主动、私人有限介入,两者都主动,两者都不主动)

85、邓恩对问题认定的四个步骤是问题______、问题_____、问题_____、问题_____。(搜索、决定、详述、感知)

86、依据政策目标的地位,可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分。(基本目标、具体目标)

87、基本目标也称__________,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元目标、公平、效率、自由和安全)

88、PD=E(O,T,A,S)+L(t,r,a)这是政策设计构成逻辑公式,其中PD表示_________,E表示________。(政策设计、四项政策设计要素)政策规划的主体:

89、政策规划特别强调1)政策规划的___________;2)政策规划的__________。(政府主导化。主体多元化)

90、与政策学习相类似的概念还包括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等。(政策转移、政策移植、政策扩散、经验汲取)

91、政策学习的类型有,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具学习、概念学习、问题学习、社会学习)

92、政策论证的特殊形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政策探究、政策对话)

93、麦克拉伊把政策对话分为即________对话和________对话两种类型。(共识型政策、冲突型政策)

94、政策抉择的重要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论证、政策探究、政策对话)

95、政策抉择的第一个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论证、政策探究、政策对话)

96、政策抉择的第二个环节是________。(政策审议)

97、政策审议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评估、择优)

98、审定的结果有三种可能性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否定、搁置)

99、方案评估与择优的两种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预测性评估、可行性评估)100、邓恩的预测性评估三种方法是: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外推预测、理论预测、判断预测)

101、林水波、张世贤认为,可行性往往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当、可能、可行的、可行性实验)

102、政策抉择的第三个环节是____________,这是政策抉择的最后一环。(政策采纳)103、公共政策抉合法化涵盖的三个方面是________的合法化、________的合法化、________的法制化。(政策内容、决策程序、有关政策)

104、政策立法的主体有:一为_________,二为有权将一般的行政决策上升为行政法规的那些________(立法机关、行政机关)。

《行政管理学》本科自学考试学习资料第4 页共20 页105、从决策的内容划分,公共政策分为________决策、________决策两种。平时时期的决策一般表现为常规的________、________。(平时、危机、程序性和确定性)

106、______________是实现政策目标和解决政策问题的直接途径。(公共政策执行)

107、梅兹曼尼安—萨巴蒂尔模型,即__________。(综合模型)

108、_________是政策执行机关最主要、最核心的特性。(执行性)

109、构建科学的决策机制至少要从以下两方面努力:第一,_______________;第二,_______________。(完善政策评估、推广决策听证)

110、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有1)_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4)___________。(政策本身、执行主体、政策对象、政策环境)

111、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中属于政策本身的因素有1)政策的__________2)政策的_________3)政策的_________。(合理性、具体性、稳定性)

112、公共政策政策对象的特点有1)_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政策规定性、受动性、主观差异性)

113、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政策环境可区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14、政策执行的宣传缺陷主要表现有1)_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宣传不足、宣传过度、宣传不实)

115、__________通常又被称为“政策失效”和“政策失败”。(政策失灵)

116、____________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或者说是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___________。(政策监控、权力行为)

117、评估出现在____世纪____年代美国的____________实验。(20、30、霍桑)

118、公共政策评估始于____________为美国总统罗斯福新政计划成效所做分析。(史蒂芬)119、公共政策评估以____________为核心概念。“政策结果”有两类即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政策结果、政策产出、政策影响)

120、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有①政策___________②政策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制定者、执行者、专业机构、人员、大众传播媒介)121、外部评估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其中_________评估是最主要的外部评估。(受委托、不受委托、受委托)

122、政策过程评估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政策__________存在的问题和二是政策_________存在的问题。(制定阶段、执行阶段)

123、政策结果评估包括____________评估和_____________评估。(政策产出、政策影响)124、公共政策评估过程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筹划、评估实施、评估总结)

125、常见的公共政策评估方法有_________为主的和__________为主的评估方法。(定量、定性)126、政策评估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包含三种类型即:____________取向、____________取向、_____________取向。(经济效益、主观性的福利、公平性)127、以定量分析为主的评估方法有:(一)_________、(二)_________、(三)__________。(指

标法、回归分析法、实验法)

128、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估方法称为____________政策评估。(质化)

129、广义的政策监控对象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各级政府组织、公务员)

130、___________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但政策稳定是______的。政策变动是_______的。(政策稳定、相对、绝对)

131、政策变动即有____________的量变,即政策调整。也有____________的质变,即旧政策的总结或新政策的产生。(渐进式革命式)

132、一项政策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即可能是人们____________使然,也可能是__________的结果。(主观愿望、客观力量)

133、公共政策稳定只是一种_________的平衡。___________是政策系统的一种常态表现,是政策系统对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动态、政策变动)134、政策调整三个特点是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渐进性、局部性、动态性)

135、公共政策调整的主要形式有1) 政策的______、2)政策的______、3)政策的______。(增删、修正、更新)

136、公共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则有1)_________ 原则2)_________原则3)_________原则。(实事求是、渐进调适、追踪反馈)

137、实现政策接续的关键是保持政策目标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稳定、连续)138、巴达奇把推动政策终结的力量分为三类,即: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_。(反对者、节约者和改革者)

139、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在于____________。(应用)

140、政策分析包含哪些一系列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议程建立、政策形成、政策采纳、政策执行、政策评估)二、名词解释

1、公共组织: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2、政策群: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

《行政管理学》本科自学考试学习资料第5 页共20 页的聚合体。

3、政策链: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异性的一系列政策。(最早是列宁提出的)

4、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5、核心概念:反映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决策行为过程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概念集。

6、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7、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结合在一起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8、政策网络:是指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制定性的)和非正式的联系。

9、公共政策的主体:是指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监控的行为者。

10、公共政策议程: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11、问题认定:答:就是对需要由公共政策来解决的公共问题进行性质、范围、涉及领域及相关利益关系的界定过程。通过搜索、整理、感知和判断的过程,用规范的、结构化的方式将拟列人政策议程的公共问题描述出来。12、政府议程:指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13、公共政策制定:就是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针对有关的重要政策问题,依照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拟订、评估和最终择定有关政策方案的过程。

14、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15、政策规划:也称政策构建。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公共权力机关组织力量草拟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16、政策设计:是“政策分析人员有系统地探讨政策问题,并组合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要素,产生政策方案,使各政策要素间具有一致关系,并符合现实环境,以达成政策问题能够解决的一种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

17、公共政策抉择:就是由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根据政策规划建议和要考量的相关事项,按照一定的决策制度和程序规定,对解决有关政策问题的行为方案做出决定性选择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最具实质性意义的阶段)

18、政策论证:是指政策方案的论证以有力的信息来强化自己的政策主张,并且对政策者和利益相关者已经提出或有可能提出的不同意见进行有理有据的抗辩,旨在推动决策者采纳自己的政策方案而拒绝其他政策方案的做法。

19、政策采纳:就是决策者正式同意采用某一政策方案来解决列在政策议程中的特定问题。

20、政策的法制化: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将有些成熟、稳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法规的过程,也称政策立法、

21、政策移植:采纳其他国家的公共政策、行政体制、制度及思想等来解决本国所面临的政策问题。

22、公共政策执行: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23、政策执行机关:是政策执行者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党政机关、立法与司法机关、事业机关、国有企业以及社会第三方组织等。

24、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25、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是指负责组织落实公共政策的人员或组织,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被赋予执行权的其他公共权力机关以及供职于这些机关的公职人员。

26、公共政策评估:就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价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

27、正式评估:是指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根据一定的评估理论,为了实现评估目标,按照一定的评估程序而对相关的评估对象所进行的评估。

28、外部评估:是政府部门外的评估主体所完成的评估。

29、预评估:是在政策执行前即在政策方案处在规划阶段时所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

30、评估标准:是衡量有关政策的利弊优劣的指标和准则。

31、政策效率:是指政策的产生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

32、政策影响:是指政策产生所引起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

33、社会公正:是指政策结果所表现出来的与该项政策有关的成本和收益在社会不同群体或阶层中间分配的均衡程度。

34、质化政策评估:最有代表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估方法称为质化政策评估。

35、政策监控:为了确保政策过程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及时纠正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偏差,提高决策目标实现的程度,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政策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和纠偏,者就是政策监控。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 ※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 1、具体的个别政策; 2、政策群和政策链: (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 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 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 结构 (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程序的设计: 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 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研究报告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1、一手资料的收集: (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 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1)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政策工具本身是(C)的。 A.一元B.单一C.多元D.复杂 2、古德诺(Goodnow)认为,国家和地方利益矛盾,(C)可能导致国家解体或集权政府。 A.利益分配B.权力分配C.权利分配D.资源分配 3、解决国家和地方的矛盾的方法是在中央和地方合理分配(A)的范围。A.意志表达B.利益表达C.呼声表达D.情感表达 4、利益集团最早出现于(B)世纪末的北美13州。 A.16B.18C.19D.20 5、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B)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 A.政治体制外B.政治体制内C.政治体制内外D.政治体制之间 6、政策环境是政策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即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政策活动的(B)客观因素的总和。 A.内部B.外部C.内外部D.所有 7、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是指(C)。 A.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B.没有明确的答案的问题C.没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D.没有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 8、政府过程实质上即(C)政策过程。 A.执行B.监督C.公共D.评估 9、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C)。

A.主体B.客体C.中介D.环境 10、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整体目标需要,服从于政府对(C)的追求。 A.精神B.公开C.利益D.公正 11. Path Dependence 是指(C)。 A.制度依赖B.习惯依赖C.路径依赖D.心里依赖 12. public choice theory是指(C)。 A.社会选择B.自我选择C.公共选择D.生态选择 13. 现代政策科学诞生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A)。 A.政策科学运动B.社会科学运动C.自然科学运动D.工程科学运动 14. 行政决策目标的特征不包括(D )。 A.可行B.合理C.科学D.人治 15. Inter Market意为(B)。 A.外部市场B.内部市场C.国内市场D.国外市场 二、多选题 1、公共政策评估具有(ABCD)。 A.诊断功能B.预测功能C.反馈功能D.校正功能 2、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ABCD)。 A.理论渊源B.概念体系C.研究对象D.研究方法 3、政策方案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及其结合方案的选择,包括(ABD )。 A.实践主体的选择B.在特定的实践时空环境中的选择

公共政策学相关资料

公共政策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学科名称梳理 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4)、决策科学的形成;(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罗斯威尔。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德洛尔 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第二节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 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1、《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 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 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 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 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学科的诞生和发展,为公共政策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 6、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主要有哪些?(1)对当时的政策——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经济政策。(2)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有关政府和市场的理论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3)对政策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他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对后来的理性选择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有影响,并间接影响到现代的政策分析。 7、克劳塞维茨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设定了战略、策略与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基础。(2)将战略要素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这一战略要素分析为政策研究中的因素分析提供了典范。(3)强调战略决策必须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8、马克思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策略、基本政策等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2)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3)历史唯物论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政策的本质,更加深入地认识政策系统与环境之间、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的本质关系等问题。 9、马克斯?韦伯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对后行为主义时期政策研究中倡导的价值分析有显著的影响。(2)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含着动机和目标两大基本因素。这一主张对于公共政策学中的政策评估具有指导意义。(3)提出了官僚制的决策模型。(4)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价值无涉。理想类型的提出为认识现实提供了中介手段。价值无涉为公共政策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指导。 第三节公共政策学的产生(第一阶段、50年代) 1、学科形成的时间和历史条件时间—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历史条件—(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三论提供的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它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信息的方法;反馈的方法;功能模拟的方法)(2)决策科学的形成。其取得的成果直接成为公共政策学的内容。(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是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催化剂。(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和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使得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必要性迅速增加。 2、学科诞生过程(代表人物和著作)勒纳和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视野和方法的近期发展》(1951)——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拉斯韦尔(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对公共政策学的界定:(1)以民主政治体制为前提;(2)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3)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其敏感;(4)具有跨学科的特点;(5)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6)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 第四节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第二阶段、60年代) 1、德洛尔对拉斯韦尔的批判:(1)偏重于方法论和忽视政策内容的研究;(2)片面强调运用纯科学的方法,而忽视了政策过程与自然过程的差别,以及各种政策问题在性质上的相互差别;(3)片面追求理性化和计量方法,而实际上有大量政策问题包含着价值判断,或者无法进行定量分析。 2、[简答题]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的贡献:(1)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误区;(2)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并主张将其引入公共政策学;(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3、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取得了哪些成就?(1)方法论的多样化——行为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结束;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在公共政策学中的运用继续受到关注;公共选择方法论崭露头角;博弈论成为公共政策分析中的重要方法;个案研究受到重视。(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转变——重点由原来的政策制定转向政策执行、评估和终结。(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4、公共选择理论(35)创始人是布坎南。该理论假定理性人为经济人,并以此为起点研究集体决策;其研究范围包括国家、政府、教育、环保等政治和政策问题。 5、公共政策学的近期发展(第三阶段、90年以来)(1)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2)方法论的非科学化——以主观的研究方法(研究决策者主观的思维方式或倾向的)取代客观的研究方法(寻求客观真理)。(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学会、专业研究机构以及专业和课程的建立。 6、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应运而生。 7、1983年孟繁森在《理论研讨》杂志第七期上呼吁“建立一门研究党和国家生命的科学—政策学。 8、1984年李铁映在《哲学研究》第四期发表《决策研究论文》指出决策须由硬结构和软结构组成。 9、1997年初北京大学建立公共政策研究所,宁骚教授任所长,这是全国高校系统中第一个公共政策研究所。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学科要素 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1、公共政策学的含义?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具有跨科学的视野、知识、理论和技术手段,它的显著特征是:可检验、可验证性(方法论上的基本特征);跨科学或多学科交叉、渗透性(理论上的)和功利性等。

《公共政策学》考试大纲

广东金融学院2020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公共政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性质 《公共政策学》课程是2020年本科插班生入学考行政管理专业的招生考试科目,该课程考试大纲是对考试试卷知识点分布、范围的规范与指导。 二、考试大纲目标 要求考生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内容,理解公共政策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中的政策内容,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三、考试方式 1.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题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3.《公共政策学》科目考试参考书:谢明编著,《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ISBN:978-7-300-21528-0。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般重点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 重点第二节全面理解公共政策 文字的游戏:多重定义 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权力与控制、讨价还价、博弈) 从经济角度理解公共政策(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

考核重点:公共政策的含义;具体表现形式;特征;作用;公共政策的类型。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性质与类型 了解第一节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 重点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重点第三节公共政策的类型 重点第四节公共政策的作用 理解掌握三权分立、议政合一、实质性政策、程序性政策、物质性政策、象征性政策、分配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管制性政策、边际效用、福利经济学 第三章公共政策的主体、客体与环境 一般重点第一节公共政策的主体 重点第二节政策客体 理解性掌握第三节政策的环境因素 第四章政策模型及相关理论 一般重点第一节模型概述 重点第二节几种重要的政策分析模型 政策模型:传统理性与有限理性、渐进主义、小组意识(Groupthink)、精英主义、制度理论、博弈理论、团体理论、过程理论、系统理论重点第三节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 公共选择、社会实验、证伪理论、取舍理论 了解第四节中国古代政策史观 中国古代政策思想 第五章政策制定 重点第一节社会问题的产生 重点第二节政策问题的确定 重点第三节政策议程的建立 了解第四节政策规划 理解掌握第五节心理效应与决策质量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就是指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而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政策研究组织:是由具有不同学科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前政治家、行政人员所组成的综合性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其主要工作是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的政策理论研究、政策规划、政策分析、政策评估等工作,以帮助改进执政党及政府部门的政策质量。 3.政策系统是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4.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可以一般地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5.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6.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客观存在的已经被社会上多数人觉察、认同、感觉出来的,已经与既定的价值、规范、利益发生冲突,并且由社会中的团体与个人表达出来属于政府管辖的范围并且能被列入政府的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7.政策议程:又称政策日程,是指政策制定者就某个广为关注的公共问题进行讨论,以决定是否需要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及采取什么行动。 8.公众议程:公众进行讨论的议程;是指公共问题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要求政策制定者将其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 9.政府议程:指政府相关部门根据特定程序而把公共问题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进行讨论、研究和处理的过程。政府议程本质上是一种行动议程,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照特定程序予以解决的实际行动过程。 10.方案规划:指发展一个计划、方法和对策,以满足某种需求,解决某项问题。 11.政策规划者是指参与政策方案的设计、研究、审议等活动的各种机构和人员,他们可分为政策系统内部的规划者和政府系统外部的规划者。 12.方案审议指有关机构、团体和人员对围绕某个政策的所有备选方案进行鉴定、评估和考察。 13.方案择优是指决策主体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优化方案的阶段,它是决策程序中最关键的步骤,其中包含两个紧密衔接的环节: 一是对所有方案进行分析论证,作出评价;二是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从中选优,拍板定案。

《公共政策学》复习指南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型 1、判断题(1*10=10分) 2、单项选择题(1*10=10分) 3、简答题(8*5=40分,6选5)(尽量结合相关实例进行论述) 4、案例分析(15*2=30分)(从实例到理论,用理论透视实例) 5、课程学习总结(10分)(写自己对课程学习的主要收获) 1.请提出5种已经在用的资源分配规则和5种没有在用的资源分配规则,并说明相对于已经在用的规则,没有施行的规则的缺陷在哪里。已经在用的资源分配规则: (1)拍卖(杭州车牌) (2)投标(维克里拍卖法) (3)投票 (4)摇号 (5)比成绩 没有在用的资源分配规则: 2.试述公共政策的六个主要过程(戴明循环)。 政策问题 政策制定 政策执行 政策评估 政策调整 政策终结 3.试比较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之间的区别。 私人物品:竞争性、排他性、耗尽性 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非耗尽性

4.试比较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区别。 个人利益(具体的) 公共利益(抽象的) (1)没有独立于个人的公共利益 (2)公共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加总 (3)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冲突来源于个人利益的冲突 5.试比较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力的区别。 个人权利:施加成本于对方 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官员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 6.结合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解释谈谈你对公共政策概念的理解。 概念界定: 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对社会资源(价值)进行合理配置的决定与实施过程,它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合法规。” 现代政策科学之父拉斯韦尔在《权力与社会》一书中指出“政策是一种为某项目标、价值与实践而设计的计划。”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托马斯·戴伊在《理解公共政策》中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选择要做的或者不要做的事情。” 安德森在《公共政策》中的定义是“公共政策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有关事务而采取的;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机关或政府官员指定的政策。 7.试述何为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资料1

Ch1.公共政策学 ●案例1-1(书P4-6)辨析是否属于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功能(单选/简答P157) (1)引导功能:正向与负向 (2)管制功能:对影响社会良性发展的不利因素进行管制与约束。 如《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为消极性管制,还有突出正激励原则的积极性管制。(3)调控功能 公共政策不仅需要指明人民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而且还需指明人民应该先做什么和后做什么。Eg: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 (4)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分类(了解) 1、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实质性政策与政府将要采取的行动有关; 程序性政策只涉及采取行动和由谁来采取行动的问题。 2、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分配性政策一般只产生得利者,而没有明确的受损者; 再分配性政策涉及社会各阶层和团体中财富、收入和权利的转移分配。 例如,累进收入税、养老退休金额度的重新分配),美国的“反贫困”计划。 3、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制性政策 如广播、电视、煤炭、电力等特殊行业兼具自我管制政策的性质。 4、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 最低工资标准、经济适用房政策、农民收入补贴政策等 设立教师节、环境政策 5、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 国防是典型的涉公政策 而垃圾收集、邮政服务、医疗卫生、养老保障等也带有一些私人物品的特征。 Ch.2 公共政策的理论模型与公共政策系统 ●公共政策理论模型 A**过程模型(P235): 1.公共政策的阶段性 2, 公共政策是一个动态过程

B渐进模型: 1. 林德布洛姆:公共政策是政府根据过去的经验对现行政策作出的局部调整。 2. 渐进模型有以下特点(P238): (1)政策具有承继性,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 (2)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有政策的缺陷; (3)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 C团体模型:公共政策是利益团体之间的平衡。 ●公共政策的系统 1.公共政策的主体 直接主体:执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领袖权威人物 间接主体:利益集团/大众传媒/公众/非执政党/思想库 2.公共政策的客体 公共政策问题(政策问题) 概念:权威当局认为所提出者属其权限范围内的事物,且有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必要者。社会问题如何转化为政策问题:公共权威当局趋同(+概念) 目标群体:公共政策影响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目标群体理解、接受、服从政策的程度是衡量政策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3.公共政策环境(了解) 自然环境社会变迁国际环境 经济环境(经济实力、经济体制、经济利益) 政治文化(政治心理、政治价值、政治行为模式) Ch3公共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工具的内涵:指政府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手段的总称。 ●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型(简答) 公共政策工具分类: 三分法(按国家干预程度分) 自愿性工具(非强制性工具) 强制性工具 混合型工具

公共政策分析-学习知识自学点

公共政策分析 题目 b. 界定政策问题 题目2公共政策的主体 正确答案是:包括各种具有法定权威性的公共部门 题目 正确答案是:外部性 题目4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 正确答案是:市场和政府 题目5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 正确答案是: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题目1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将政策的执行过程看成是从最高的行政机构开始发出并层 层传递所形成的命令序列。该方法从最初的命令开始,逐层分析每一次发出的命令被执行的程度及其原因,并由此来分析政策执行过程是否理想。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政策执行包括三个阶段,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政策执 行的总结阶段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豪伍德与彼得斯所谓的政策病理是指政策分析人员常常因为他们解决的是错误的问题而导致失误,而非因为他们为正确的问题找到了一个错误的方案。政策分析中最致命的错误是第三类错误,即当应该解决正确的问题时,却解决了错误的问题。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5一般认为,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化的政策,而使政策能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政策的合法化过程。包括政治系统自身的合法化和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两个层次。 正确的答案是“对”。 知识点自学1——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 政策分析是对政府行为的动因和结果的解释。应当关注解释(Explanation)而不是开处方(Prescription)(戴伊) 政策分析是一种客户导向性建议,这些建议与公共决策有关,并反映了社会价值。(韦默、维宁) 知识点自学2——公共政策的功能 公共政策的功能 ?导向功能:价值和事实等导向 ?控制功能:制约或促进社会人的行为和事件的发展 ?协调功能: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象征功能:符号意义,不产生实质性效果 知识点自学3——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类型和代表人物 公共政策的类型 依照领域或管理部门而划分:产业政策、农业政策、教育政策等 依实际的效果而划分:实体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依照政策的功能而划分:分配性、规执行和再分配性政策

公共政策学(自考复习资料)知识分享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1、“政策分析”作为学术用语最早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洛姆提出。 2、作为一门学科,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15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3、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4、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 ⑴公共政策: 具体的个别政策: 政策群和政策链: 政策群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实践内指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政策链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统一政策问题而先后指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政策一般:从某项具体的个别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⑵政策系统: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⑶政策过程: 5、公共政策的概念体系分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

边际概念。 次级概念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丛书概念。 边际概念是指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 6、古代中国政策研究十分发达的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7、古代中国重视政策研究的原因:中国古代王朝赓续相传,但在政权更迭中宗教不能为一个政权的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提供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又强烈地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政治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重视人才的征聘并在读书人做官的入口处注重考核他们的对策和施政能力;我国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形成的科举制度又让学业优良者踏上了“读书做官”的人生历程。 8、古代中国没有形成独立的公共政策学的原因:古代中国在政治体制上尚非依据“主权在民”的理念设计而成,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政府政策的公共性都还没有显露出来,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太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只管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的解释往往是从权威和哲学的原则出发。 9、20世界前半期学科孕育的历史条件: ①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特点: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 基本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功能模拟的方法。 ②决策科学的而形成: ③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公共政策学重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重点整理

作者:日期:

公共政策学重点 第一章 1公共政策学的含义: 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 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内涵: ①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以他政治团体所指定及执行,政策体现了主体的意志。②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 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③公共政策表现为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为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 ④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2政策的本质: ①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②公共管理的手段③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3“范式”特征 ① 公共政策学是一个跨学科、应用性的研究领域。②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 法论,又是艺术。③公共政策分析设计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过程。④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 而且也是规范的 4(1)1951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拉纳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艺术,被人们当作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2)叶海卡·德罗尔出版了政策科学的“三部曲” 。 第二章 1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式: (1)全面理性模式 优点: ①目标导向②所有选择皆为已知③偏好明确④偏好已知 ⑤没有时间及成本限制⑥最好的选择可是报偿价值最大化 缺点: ①在政策制定中,决策者往往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而是需要根据一些现象的表征去探查问题的所在,这往往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②在政策制定中, 目标、价值的排列往往因目标不清晰及价值冲突,是的决策者犹豫不决。③ 要列出所有达成目标之备选方案及每个方案的所有可能后果,在人类能力有所限制、环境不确定影响以及时间成本受限制的情况下也难以做到。 (2)有限理性模式 优点: ①更符合实际, 更适用于行政决策行为。 ②对全面理性模式做了深层次的批评, 并强调政策制定中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缺点:这一模式主要是为学术理论服务的,而不是为实际的政策分析服务的。 (3)渐进模式 优点:比较符合政策分析的实际, 承认政策制定者缺少时间、信息和其他资源,而这一切都是对解决现实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时所必须的,同时,通过渐进方式作出的是有限的、注重实效并容易被人接受的决策或政策。 缺点: ①倾向于保守主义, 安于现状和忽视社会变革尤其是革命。②注重目

00318公共政策学选择题知识点

第一章 1. 林德布洛姆最早提出“政策分析” 2. 勒纳和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标志着公共政策学学科的诞生 3. 政策链的概念源于列宁 4. 宋代苏轼《教战守策》 5. 公共政策学产生于20 世纪60 年代初 6. 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 7. 博弈论的提出者是诺依曼 8.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9. 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 10. 德洛尔是对行为主义方法论做了全面批评的政策研究学者的代表人物 11. 公共政策学科的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德洛尔 12. 中国公共政策学学科教材,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 13. 美国四大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布鲁金斯学会,美国企业研究所,传统基金会,胡夫研究所 14. 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 学探索:概念与使用》,《政策科学构想》 15. 中国大陆高校系统中最早成立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的是北京大学 16. 1918 年在洛杉矶成立、现今仍有较大影响力的美国智库是兰德公司 17. 公共政策研究中集体访谈的觉形式是焦点团体座谈会、德尔菲函询法、头脑风暴法 18. 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 一系列政策被称为政策链 19. 我国最早的史书,也是周天子一系列重要决策记录的著作是《尚书周书》 20. 从产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为公共决策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的是:亚 当斯密、克劳塞维茨、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 21. 公共政策学科成熟的外在标志是建制化 第二章 1. 艾斯顿: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2. 安德森:由政府机关和政府官员所制定的政策 3. 拉斯韦尔: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4. 公共政策包括公共问题,目标,利益 5. 公共政策产生的三个初始条件:问题形成,决策机关产生,强制机构出现 6. 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有赖于公共权力的强制性 7. 我国行政法规以总理令形式发布 8. 我国司法解释分为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 9.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管制,引导,调控和分配 10. 公共政策的政治性是灵魂 11. 社会正义,公正,协调和稳定是社会政策的核心价值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规范了具体的客体、 指向目标、 制定程序, 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 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 (事) 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 两个方面。 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 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1) 1)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 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 (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第三章 1、官方政策主体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司法机关。 2、非官方政策主体包括利益团体、公民(选民)、大众传播媒介(是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 3、行政机关在政策规划中起主导作用。 4、公共选择理论如何分析立法机关(或立法者)的行为的? 该理论分析了西方代议民主制条件下立法或政治家的行为特征及模式,并指出,政治家或立法者在政策过程中是以“经济人” 的面目出现的—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最大化的利益表现为在选举中当选或再次当选。所以政治家的行为是为了在选举中获得更多的选票或支持率。而为了回的选民的支持就必须许诺制定并执行某些能够给选民带来利益的政策或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自考00318《公共政策学》考前划重点

本文档资源由考试课件网(https://www.doczj.com/doc/636381104.html, )搜集整理原创制作! 自考00318《公共政策学》 考前划重点 说明: (一)、所谓“考前划重点”是自考资深专业老师经过多年教学的研究,结合考试大纲,归纳考试规律和命题趋势,并为学员缩小考试范围、浓缩考试内容,圈定重点考点,总结提炼出各门课程的必考点、常考点、易考点和预测考点,学员通过对考前划重点的学习,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高效掌握考试重点,快速通关。 (二)、我们将知识点按考查几率及重要性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重点、二级重点、三级重点,其中,一级重点为必考点,本次考试考查频率高;二级重点为次重点,考查频率较高;三级重点为预测考点,考查频率一般,但有可能考查的知识点。 考试学习软件站

本文档资源由考试课件网(https://www.doczj.com/doc/636381104.html,)搜集整理原创制作! 一、《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型分析: 自2011年开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课程,更名为《公共政策学》,教材改用由宁骚主编的2010年版《公共政策学》。 我们以11.7考试情况为例,题型大致包括以下六种题型,各题型及所占比值如下: 题 号 题 型 题量及分值 第一题 单项选择题 (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第二题 多项选择题 (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第四题 简答题 (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第五题 论述题 (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第六题 案例分析题 (共1小题,每小题各 15分,共15分) 由各题型分值分布比重我们可以看出,各个题型在试卷中的比重,由此可知考试复习重点,每种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大家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 单项选择题: 考查知识点比较分散且细致,都是课本的基础知识,也是识记内容,难度一般,不会超出考试大纲涉及的内容。考生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点的积累与记忆,特别要注意知识点细节的掌握与理解。考查的知识点一般会均匀的分布在教材的每一个章节。 多项选择题: 主要考查理解性和识记性的知识,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答题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采取排除法选择答案等方法答题。此种题型的考查一般陷进比较多,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审题并认真的区分相似答案,最终确定并选择正确答案。 简答题: 考查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分散,考查形式比较灵活,考生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通过对已掌握的知识综合应用来简答这种题型。此种题型难度一般不大,但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相对比较高,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论述题: 本题所占分值相对比较大,所以考生务必要认真的解答。论述题一般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难度不是很大,但命题方向一般不容易预测,这就要求考生要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案例分析题: 本题型和论述题一样都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查的知识一般跳跃性比较大,覆盖面也比较广,要求考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二、《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

公共政策学自考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1、“政策分析”作为学术用语最早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洛姆提出。 2、作为一门学科,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 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3、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4、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 ⑴公共政策: 具体的个别政策: 政策群和政策链: 政策群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实践内指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政策链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统一政策问题而先后指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政策一般:从某项具体的个别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⑵政策系统: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⑶政策过程: 5、公共政策的概念体系分三个层次:核心概念、

次级概念、边际概念。 次级概念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丛书概念。 边际概念是指从其它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 6、古代中国政策研究十分发达的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7、古代中国重视政策研究的原因:中国古代王朝赓续相传,但在政权更迭中宗教不能为一个政权的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提供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又强烈地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政治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重视人才的征聘并在读书人做官的入口处注重考核她们的对策和施政能力;中国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形成的科举制度又让学业优良者踏上了“读书做官”的人生历程。 8、古代中国没有形成独立的公共政策学的原因:古代中国在政治体制上尚非依据“主权在民”的理念设计而成,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政府政策的公共性都还没有显露出来,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太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一般是个人只管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的解释往往是从权威和哲学的原则出发。 9、20世界前半期学科孕育的历史条件: ①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特点: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

公共政策学 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复习材料{拣能用的用} 名词解释部分名词解释部分 Method)1、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采用匿名和反复函询的调查方式,拟定调查问卷并提供背景材料,经过几轮的征询与反馈后使各种不同的意见渐趋一致,最后把这些意见汇总后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一个统一的分析结果,供决策参考。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靠的分析方法。头脑风暴法(BrainMethod)2、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Method)又称智力激励法、BS 法、自由思考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 年首次提出、1953 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所谓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现在转而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结构适中(优良)问题:3、结构适中(优良)问题:是指那些包含一个或几个决策者和相对有限数量备选方案的问题政策僵化:4、政策僵化:指的是一项长期存在,没有及时予以终结的政策,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下,继续执行该政策,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成为解决问题的阻力与阻碍,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政策目标:5、政策目标:公共政策目标指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政策合法化:6、政策合法化指法定主体为使选定的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据法定的权限与程序对政策进行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的过程7、定性分析方法:在缺乏历史数据的条件下,利用专家的经验和专业技能进行分析的方法。它主要应用于宏观的、战略的、长期的、总体的和综合的分析,往往是对事件的发展趋势、发展方向的分析。定量分析方法:8、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显著特征之一是,数学、统计学知识的大量运用。9、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指一种对公共政策过程的主要环节进行审查、研究并对相关机构提出政策前景预测和行动建议的活动。或者更具体地说,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就问题构建、未来预测、行动建议、实施监控、执行评价展开分析,并创造相关的知识成果。10、边界分析:10、边界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它是一种决策方法,通过对增量的对比来决定是否采取或取消一种经济行为. 主要目标:划定研究对象的边界。研究问题的边界,必须认清事物某一层次上的本质,把握这一本质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必然联系。为实现边界分析,划定研究对象的边界,使之与外界相对隔离,在边界内部组成一个统一整体,往往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实现:饱和抽样诱导问题的陈述边界估计11、政府(公众)11、政府(公众)议程:(1)、公众议程(public agenda)主要是指社会政治系统地成员普遍认为: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