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_图文(精)

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_图文(精)

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_图文(精)
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_图文(精)

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刘毅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州 510330

摘要:为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步伐,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确保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本文以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为研究内容,客观评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的现状,阐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框架及主要内容,并从我国政府部门、标准化机构、科研院所、相关协会及企业间紧密合作,加紧培养标准化人才,加强新能源汽车基础研究工作,加快制修订目前急需的相关标准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建设需要的具体发展策略。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发展策略;节能减排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Standardization System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LIU Yi

(Guangdong Testing Institute for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Guangzhou 51033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standardization work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contribute to the completion of China’s energy saving &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the standardization work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is main research contents in this paper. The paper summarizes current standardization situa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s, analyzing th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framework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giving som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rom six aspects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ization system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Keywords: new energy vehicles, standardiz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strategy, energy-saving & emission reduction

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全球50%以上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剧增,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减少汽车燃油消耗与降低排放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之一。而大力发展以电动汽车和代用燃料汽车为代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就是在交通领域中践行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国家863计划的持续支持下,经过十多年发展,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已基本成熟,已有40多款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进入国家汽车新产品公告。

1 引言

同时也要看到,技术标准就是市场竞争的话语权,我国要想走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列,就必须

作者简介:刘毅,男,博士研究生,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从事科研及标准化工作

正在制修订的标准项目还有近40项。

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但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完善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为了保证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化工作稳步健康发展,建议重点采取下列几项发展策略:

3 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策略

3.1 尽快成立国家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委员会

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组织国内长期从事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研究、设计、试验及标准化等方面的专家成立全国标准委员会下设的标准工作组,对现有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标准进行分析和研究, 将其中有用的技术介绍给国内各有关部门, 并指导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建设。

3.2 不断完善、修正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框架

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行业协会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内在规律出发,运用标准化的基本原理不断完善、修正既能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保障和支撑,又能适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济发展需求的技术标准化体系框架。标准化体系框架一方面要保证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覆盖全面、可操作性强,另一方面要保证可扩展性和柔性,在实施过程中可不断进行动态修正,逐步完善。

未来10年内,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将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交通工具得到规模化应用。相应地,为了能够满足政府管理、企业研发、检验认证机构试验等的需要,2010~2020年期间的重点任务就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补充完善该领域的标准化体系,尤其是在动力电池、电机及充电系统等方面加大标准的研究力度,争取重点标准全覆盖的目标。同时,燃料电池汽车也将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标准化体系框架也要规划出台一些标准,满足对于燃料电池汽车的性能评价、基础设施规范等的要求。

3.3 加快制修订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及配套设施等标准

按照轻重缓急,有序制定一批生产和管理急需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及配套设施标准。同时,要加强与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标准的接轨,制定出具有国际通用水准的新能源汽车标准。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建议,国家应尽快完成甲醇汽车国家标准的制定,或者借鉴新能源车辆准入管理办法制定甲醇车的准入管理办法,通过划区域试点运行等措施推动这一节能环保产品尽快得以应用。李书福认为,由于我国在甲醇汽车的标准研究上没有及时跟进,导致标准落后于产品产业化,而正是由于没有甲醇汽车的标准,导致甲醇汽车在国内的应用大大滞后。此外,浙江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在今年两会上的议案建议,以锂动力电池为依托,重点推进锂离子电动汽车相关产业标准的制定。

3.4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还不够强大,发展具有起步晚、资金不足、技术较薄弱等特殊性,基本上还处在谋发展的阶段,这种现状就决定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以政府引导为主。因此,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逐步向现代化、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政府要鼓励新能源汽车标准的制定,对标准的制修订、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给予资金支持。

国务院2009年3月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已经明确了相关政策的导向。这份《规划》指出,到2011年,包括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在内的新能源汽车要形成50万辆的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到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同时,中央财政会在三年内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作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补贴投入,以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各级地方政府政策力

度也不断加大,直接助推新能源汽车启动商业化的进程。在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扶持下,各地的新能源产业联盟已开始建立。目前国内已形成北京、广州、重庆、武汉、长春多个产业基地。

3.5 加紧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人才培养和基础性标准研究工作

标准化人才是开展标准化工作最重要的基础。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人才是能够掌握国际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状况以及相关企业发展动向、了解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战略以及国家有关政策、具备一定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以及标准化知识等的专业人才。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要根据行业发展情况,设立相应专业,培养高素质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在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同时建立培训班,对现有从事新能源汽车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提升理论水平,总结实践经验,为标准的制定、实施和信息反馈提供帮助。目前,新能源汽车标准的科研基础还很薄弱,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引起重视,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一定支持,扎扎实实做好新能源汽车基础性标准研究工作。

3.6 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

有句话叫做“一流企业卖标准,末流企业卖苦力”。世界上第一台DVD 出现在中国,但因为相关技术跟不上,产业化迟迟不能实现,最后日本企业获得了DVD 国际标准的制定权,而中国企业则需要购买DVD 核心技术的使用权。前车之鉴告诉我们,在新能源汽车标准的制定上,如果我国企业掉队,那么将无疑会输掉面向明天的竞争。因此,要强化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标准化意识,积极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3.7 建立新能源汽车监督检验机构,完善标准反馈渠道

标准的实施,应该由权威机构监督检查,对标准的实施效果、生产是否按标准执行、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等问题做出评价,并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证据。目前,我国不少新能源汽车厂家和用户苦于没有权威检测机构为他们的产品做出权威性的检测结论。因此,要尽快建立国家认可的权威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监督检验机构。同时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信息反馈渠道,全面收集标准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效果和出现的问题,依此制修订出更高质量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

本文在总结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化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我国初步建立的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框架及主要内容,提出了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建设需要我国标准化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相关协会、企业间紧密合作,以及加紧培养标准化人才、加强新能源汽车基础研究工作、加快制修订目前急需的相关标准等对策建议。

4 结语

当前,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这给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扎扎实实做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1] 何云堂,邵忠瑛. 我国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综述[J]. 标准生活,2010 (5:42-48.

参考文献

[2]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 新能源汽车标准制定工作进展情况[J]. 汽车与配件,2010 (22:38-39. [3] 豪彦. 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J]. 汽车与配件,2009 (26:44.

[4] 赵富强,付俊. 标准经济条件下的电动汽车产业化标准框架构建[J]. 汽车工业研究,2008 (7:18-20. [5] 豪彦. 我国颁布新能源汽车标准汇总表[J]. 汽车与配件,2008 (13:46-47.

[6] 傅俊,杨峰. 基于标准经济的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思考[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 (4:281-284. [7] 刘伏萍. 我国电动汽车标准的现状和发展[J]. 上海汽车,2006(4:37-40.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针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研网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晓明。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及技术要求

新能源汽车补助标准 一、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推广应用补助标 质量能量消耗量和纯电动续驶里程划分,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含增程式)补助标准按照上表纯电动续驶里程划分。其中,6米及以下客车按照标准车0.2倍给予补助;6米<车长≤8米客车按照标准车 0.5倍给予补助;8米<车长≤10米客车按照标准车0.8倍给予补助;12米以上、双层客车按照标准车 1.2倍给予补助。 三、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等专用车、货车推广应用补助 标准:按电池容量每千瓦时补助1800元,并将根据产品类别、性能指标等进一步细化补贴标准。 四、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单位:万元/辆)

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 一、新能源汽车纯电动续驶里程要求(单位:km) 注:1.超级电容、钛酸锂等纯电动快充客车不按上表续驶里程要求执行。 2.M1类是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车辆。 N1类是指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车辆。 二、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车速要求 纯电动乘用车30分钟最高车速应不低于100km/h。 三、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综合燃料消耗量要求 (一)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综合燃料消耗量(不计电能消耗量)与现行的常规燃料消耗量国家标准中对应目标值相比小于60%; (二)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含货车、客车)燃料消耗量(不含电能转化的燃料消耗量)与现行的常规燃料消耗量国家标准中对应限值相比小于60%。

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评价指标说明 为更科学地评价纯电动客车技术水平,特提出“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 kg )”指标,单位Wh/km·kg ,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两位。计算公式如下: M E kg E E 表示电能消耗率,试验检测项。电动汽车GB/T 18386《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试验中消耗的电能除以行驶里程所得的值,单位Wh/km 。 M 表示附加质量,车辆基本参数。GB/T 18386检测试验中的所需附加质量,单位kg ,具体计算如下: 1.最大允许装载质量小于或等于180kg ,附加质量=最大允许装载质量; 2.最大允许装载质量大于180kg ,但小于360kg ,附加质量=180kg ; 3.最大允许装载质量大于或等于360kg ,附加质量=1/2最大允许装载质量。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排放标准和环保标准的提升,为新能源汽车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引领了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对我国的经济、环境有着巨大的益处,而且为我国汽车行业赶超欧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新能源汽车作为当今汽车行业的热潮,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将新能源汽车列入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中,并为其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推动其更高效地发展。由此看来,为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在整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其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目前有两种供能方式:一是利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提供动力,二是在使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的基础上仍然使用常规燃料提供动力。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现状。虽然欧盟美国的很多汽车生产技术领先于我们,但是我国的电池生产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一定的领先地位,因此,目前在世界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了三座大山:中国,美国,欧盟。全世界88% 的新能源汽车是由中国、美国和欧盟生产的,其中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占比最大,高达34% 。由此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势态良好。

早在2001 年根据“ 863 ”计划,建立了“三横三纵”的开发布局(三纵指的是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三横指的是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和动力蓄电池),随后在“十五”期间、“十一五”期间等相继提出一系列的鼓励扶持政策,推动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27 万辆,同比增长59.9%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为125.6 万辆,同比增长61.7%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和新能源专用车的销售额占比最大。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为56 万辆,包括纯电动乘用车销售45 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售11 万辆;新能源专用车为42 万辆,其中城市配送车共销售14.8 万辆,大客车为10 万辆左右,大客车基本上为纯电动的公交车和纯电动的通勤车。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现状。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源技术: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其获取能量的方式不同。纯电动汽车主要通过车载电池放电获取电能,混合动力汽车主要通过发动机和发电机转化不同形式能量的方式获取电能,燃料电池汽车通过燃料电池中化学能的转化获取电能。新能源汽车电控技术:电控技术利用计算机和无线电波实现较高程度的智能化和较完美的远距离控制。目前汽车电控系统利用高性能的微处理器代替传统的处理器作为控制中心,通过双核心架构的方式对汽车电控系统软件进行设计,实现汽车对信息的综合化处理;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当下的充电方式有便携充电、家用充电和公共充电。其中充电功率超过5kw 为快充,低于5kw 为慢充。在实际的充电过程中电能转化效率并不尽如人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目前已经研发出了无线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研究(精)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发展战略论文 摘要: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在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期。文章经过分析,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诸如战略方向不清晰、核心技术缺失及消费环境不完善等问题,并建议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企业加快技术研发等相应改进措施,以期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发展战略 一、前言 本文将基于汽车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代表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还能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基本是“政府+市场”型,即政府积极参与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市场推广,带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自主研发,努力达到量产并成功推向市场的模式。 1. 政府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纵观世界各国,国家能源战略的强力引导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中国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比如2007年l1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2009年2月17日,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相关公共服务领域示范推广单位购买和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这是我国第一次直接用财政补贴的形式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2010年6月,国家决定中央财政对5个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2010年9月8日,国务院确定加快培育和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

2017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附件3 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序号检验项目标准名称标准号备注 1 储能装置(单 体、模块) 电动汽车用锌空气电池 GB/T 18333.2-2015 6.2.4、6.3.4 90°倾倒试验对水系电解液 蓄电池暂不执行。 车用超级电容器QC/T 741-2014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 法 GB/T 31484-2015 6.5工况循环寿命结合整车可靠性标准进 行考核。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5-2015 6.2.8、6.3.8针刺试验暂不执行。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6-2015 储能装置(电 池包)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 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 GB/T 31467.3-2015 对于由车体包覆并构成电池包箱体的, 要带箱体/车体测试;电池包或系统尺寸 较大,无法进行台架安装测试时,可进 行子系统测试。 2 电机及控制 器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 18488.1-2015 5.6.7电磁兼容性结合GB/T 18387-2008 电磁兼容考核;5.7可靠性试验结合整车 可靠性进行考核;附录A不执行。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18488.2-2015 10可靠性试验、9.7电磁兼容性暂不执 行。 3 电动汽车安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GB/T 5.1.2(除乘用车和N1类车辆外的其他汽 1

全系统(REESS)18384.1-2015 车)绝缘电阻测试条件,可在室温条件 下进行; 5.2污染度暂不执行; 5.3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物质排放暂不执 行。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操作安全和故障防护GB/T 18384.2-2015 6用户手册涉及项目暂不执行; 8紧急响应涉及项目暂不执行。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 18384.3-2015 6.3.3电容耦合暂不执行; 7.2B(除乘用车和N1类车辆外的其他汽 车)绝缘电阻测试条件,可在室温条件 下进行; 9用户手册涉及项目暂不执行。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T 24549-2009 4 电磁场辐射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宽带,9kHz~30MHz GB/T 18387-2008 5 电动汽车操 纵件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T 4094.2-2005 6 电动汽车仪 表 电动汽车用仪表GB/T 19836-2005 4.2电磁兼容试验结合GB/T 18387-2008 标准的方法和要求进行。 7 能耗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GB/T 18386-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19753-2013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19754-2015 2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针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研网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晓明。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

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 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日本长期坚持确保能源安全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战略,通过制订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2006年,日本提出了新的国家能源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依赖从100%降到80%,为了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新能源汽车大作业 作业名称: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分析我国与先进国家同行业的差距,提出改进方案建议。 学院:工学院 专业:交通运输 年级:交通运输1201 学号: 策划人:张弟 二零一五年六月 能源领域无疑是 21 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和热点。随着环境保护概念的深入人心和国际原油供应的持续紧张,多数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和汽车厂商都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投资,以替代传统以石油为燃料的汽车,形成了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局面,其中部分技术已经在商业化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功。以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家,特别是通用、福特、大众、宝马、丰田、本田等主要汽车厂商根据本国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先后采取了不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策略,成功研发了多款新能源概念车型和应用车型,其中一些成熟的技术己经投放市场,实现量产。新能源汽车包括的范围较广,大致分为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s,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FCEV)、燃气汽车(Gas Vehicles,GV)、生物燃料汽车(Biological Fuel Vehicles,BFV)等类型。美国将新能源汽车研发重点放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同时推广生物燃料汽车的产业化,日本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方面技术最为先进,德国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方面都有独特技术,同时也努力推广生物燃料汽车产业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之后,从 2002 年开始,我国汽车产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状态,直到 2009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 1360 万辆,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2010 年,中国产销更是双双突破 1800 万辆,继续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的位置。但是在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增长率居高不下,汽车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产生了能源消耗、大气污染、危害安全等方面问题。在我国,汽车对石油需求约占石油总需求量的 35%,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 50%按照目前的汽车普及速度,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无论是石油产量还是石油进口量都将面临严重负担。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汽车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主要源头之一。鉴于此,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主

中国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

中国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 ——2011《汽车与配件》-平安证券新能源汽车研讨会系列报告(二) 何云堂:教授级高工,全国标委会电动车分委会委员、灯光分委会主任委员、全国燃料电池标分委委员、联合国《燃料电池汽车全球技术法规》(HFCV-GTR)专家组中方负责人、联合国灯光专家组(UN/ECE/WP29/GRE)中方负责人、ISO标准《电动摩托车术语》负责人、起草人。 电动汽车标准体系 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整车标准,有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和电动摩托车;二是电动汽车部件标准主要是储能装置——蓄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还有电机及控制器;第三部分是基础设施标准,有能源动力、站车通信及接口、能源补给(见图1)。 在制定我国电动汽车标准时应做一下分析: ·电动汽车标准是汽车标准体系新的组成部分,传统燃油汽车及部件标准也在不同程度上适用于各类电动汽车。 ·以现有的国际标准法规(ECE、ISO、IEC)和应用较广泛国外先进标准(如SAE、EN、JEVS)为参照,结合我国电动汽车产品研发情况制定。 ·针对燃油汽车标准不适用电动汽车的结构、部件特点,除提出基础标准、结构安全要求及部分部件性能要求,大部分为测试方法标准,避免对产品设计和技术发展的限制。 ·标准仍有待完善和提高,依赖于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 ·积极跟踪,参与国际标准法规的制定,如燃料电池汽车标准在国际上非常少,很多是国家自行制定的。 因此,制定电动汽车标准是环境保护及能源安全需要,是节约能源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需要。国家在“九·五”和“十·五”期间重点进行燃气汽车、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初步建立了我国技术标准体系,并进行了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的研究,“十一五”期间重点进行燃料电池汽车、替代燃料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及基础标准的完善。 我国在制定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时得到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国家标委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国家多项政策制定,促进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制定工作。 电动汽车标准制定机构和制定 1.电动汽车标准制定的组织机构(见图2)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下设29个分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使其中的一个。 ·1998年经过国标委批准,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组建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4/SC27)。 ·负责全国电动车辆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 *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研究。 *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电动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标准的研究制定。 *对口ISO/TC22/SC21(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电驱动道路车辆分委会),TEC/TC69(国际电工委员会,电驱动道路车辆和电动工业用载货车技术委员会)开展工作。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能源领域无疑是21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和热点。随着环境保护概念的深入人心和国际原油供应的持续紧张,多数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和汽车厂商都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投资,以替代传统以石油为燃料的汽车,形成了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局面,其中部分技术已经在商业化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功。以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家,特别是通用、福特、大众、宝马、丰田、本田等主要汽车厂商根据本国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先后采取了不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策略,成功研发了多款新能源概念车型和应用车型,其中一些成熟的技术己经投放 市场,实现量产。新能源汽车包括的范围较广,大致分为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FCEV、燃气汽车(Gas Vehicles,GV、生物燃料汽车(Biological Fuel Vehicles,BFV等类型。美国将新能源汽车研发重点放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同时推广生物燃料汽车的产业化,日本在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方面技术最为先进,德国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方面都有独特技术,同时也努力推广生物燃料汽车产业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之后,从2002年开始,我国汽车产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状态,直到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1360万辆,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中国产销更是双双突破1800万辆,继续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的位置。但是在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增长率居高不下,汽车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产生了能源消耗、大气污染、危害安全等方面问题。在我国,汽车对石油需求约占石油总需求量的35%,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0%按照目前的汽车普及速度,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无论是石油产量还是石油进口量都将面临严重负担。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汽车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主要源头之一。鉴于此,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主题下,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007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 车。

新能源汽车管理规范

附件1:新能源汽车技术阶段划分表(2010年12月31日前适用) 1.技术阶段的划分主要以储能装置种类为依据。 2.采用电-电混合方案的汽车,其技术阶段的确定以储能装置中技术阶段较低的一种为准,如:采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电-电混合方案的纯电动商用车,其技术阶段确定为起步期;采用燃料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电-电混合方案的乘用车/商用车,其技术阶段确定为起步期。 3.目前表中所列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括锰酸锂型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和磷酸铁锂型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两种类型。如果有企业申报采用其它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的产品,需临时提请专家委员会确定技术阶段。 附件2: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及审查要求

1.表中准入条件要求分为否决项和一般项两类,标注“*”的条款为否决项。 2.判定原则: (1)现场技术审查全部否决项均符合要求,一般项不符合的比例不超过20%,审查结论为通过; (2)当现场技术审查结果未达到本注中第(1)条要求时,申请企业可在2个月内针对不符合项进行整改,经验证后达到本注中第(1)条要求的,审查结论为通过;验证

未达到第(1)条要求的,结论为不通过,申请企业6个月后方可重新提出申请。整改验证只能进行一次。 附件3: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标准目录(收录到2009年4月1日) 附件4: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准入申请书

申请企业名称(盖章):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职务: 电话:传真: 电子信箱: 填表日期:年月日 填表须知 1.填写本申请书应确保所填资料真实准确; 2.本申请书用墨笔或电子方式填写,要求字迹清晰; 3.本申请所有填报项目(含表格)页面不足时,可另附页面; 4.请在本申请书所选“”内打“√”。 企业声明 1.本企业自愿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 2.本企业自愿遵守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及相关文件的规定; 3.本企业自愿如实提供开展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的现场技术审查、管理、监督所需的信息和资料,并为其审查工作提供方便。 申请企业法人代表(签名): 申请企业(盖章): 年月日

2018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标准

附件4: 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标准 一、新能源汽车纯电动续驶里程标准 单位:km 注:1.超级电容、钛酸锂快充纯电动客车无纯电动续驶里程要求。 2. M1类是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车辆。 N1类是指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车辆。 二、新能源乘用车技术标准 纯电动乘用车和燃料电池乘用车不属于车船税征税范围。免征车船税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应符合以下标准: 工况纯电续驶里程低于80km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B状态燃料消耗量(不含电能转化的燃料消耗量)与现行的常规燃料消耗量国家标准中对应限值相比小于

70%。工况纯电续驶里程大于等于80km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按整车整备质量(m)不同,其A状态百公里耗电量(Y)应满足以下要求:m≤1000kg时,Y≤0.014×m+0.5;1000kg1600kg时,Y≤0.005×m+13.7。 三、新能源客车技术标准 免征车船税的新能源客车应同时符合以下标准: 1.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 kg)不高于0.24Wh/km·kg; 2.非快充类纯电动客车电池系统质量能量密度要高于95Wh/kg,快充类纯电动客车快充倍率要高于3C,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客车节油率大于40%。 四、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技术标准 免征车船税的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应同时符合以下标准: 1.装载动力电池系统质量能量密度不低于95Wh/kg; 2.纯电动货车、运输类专用车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 kg)不高于0.49Wh/km·kg,其他类纯电动专用车吨百公里电耗(按试验质量)不超过10kWh。 五、燃料电池商用车技术标准 免征车船税的燃料电池汽车应符合以下标准: 燃料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不低于驱动电机额定功率的30%,且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不小于30kW。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规范 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新能源汽车新技术。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系统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重点介绍额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对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也进行了介绍。本课程授予学生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等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原理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对于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基本结构、组成和原理,,并对新能源汽车用的电动电池、电动机等各部分的有机联系有清楚的认识。了解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提高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的应用能力和发展本专业的能力,提高和专业有关的工作适应性。 (2)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较强的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知识体系 新能源汽车技术包括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共六大部分。知识体系的结构化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一个知识领域可以包括若干个知识单元,一个知识单元又包含若干个知识点。知识领域是知识体系结构的最高层次,代表一个特定的学科子域。每个知识领域用字母表示,如A1表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部分,A2表示电动汽车用电动机,A3表示纯电动汽车, A4表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A5表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A6表示其他新能源汽车。知识单元是知识体系结构的中间层次,表示知识领域中独立的主题。每个知识单元用该知识领域名称后加一个字母表示,如A1a表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分类、性能指标和要求,A1b表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之铅酸蓄电池。知识单元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是最基本的、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知识单元,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学习部分选修知识单元。知识点是知识体系结构的最底层,表示知识单元中的某个具体问题。 汽车构造知识体系由6个知识领域和32个知识单元构成,其中核心知识单元28个,选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1、前言 1.1 课程性质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为其学习公交客车技术课程打下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共包括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等5个学习模块。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以上学习主题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构成;掌握新能源的种类及特性;知道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掌握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并达到以下具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掌握新燃料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 ●工作原理能认识到燃气安全的重要性 ●掌握它们常见故障、日常维护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教学活动参考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等综合分析进行,积极贯彻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形成“做学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下面列举两个教学活动设计供参考:

5、实施建议 5.1 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以任务引领型工作项目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项目活动组织编写内容。项目活动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3)教材应图文并茂,循序渐进,讲解清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城市燃气概况的认识。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在本标准基础上有所拓展,将城市燃气的新发展、新成果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在教材编写中要突出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以适应燃气行业发展的需要。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The development of present stuation and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about new energy vehicle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和污染问题形势严峻,寻找能够代替化石能源的新能源已经成为了重要解决问题途径。为了对新能源汽车有所了解以及认识新能源汽车 的发展现状以及应用前景,在此进行介绍,并且谈谈新能源汽车的种类等. Abstract Since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energy and pollution issues facing to find new energy to replace fossil fuel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solving approach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as well as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described here, and new energy vehicle types.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应用前景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21世纪,全球能源与环境形势异常严峻,有关资料统计,到2012年和2020年,我国机动车的燃油需求量分别达到1.38亿吨和2.56亿吨,而全球石油储量能过在维持约40年,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两型社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各行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新能源汽车可以宽泛的理解为了燃用汽油和轴的传统动力汽车以外的第三排放环保汽车,对我国这个石油资源匮乏和环境压力大的国家来说,大力发展能源汽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2002—2009年中国的石油产量增长速度平缓,而石油消费量和净进口量却明显增长,见图1所示。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也在逐年增大,自1993年中国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其原油对外依存度由当年的6%一路攀升,到2006年突破45%,其后每年以2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向上攀升,到2009年突破50%的警戒线。据美国能源部预测,2020年以后,全球石油需求与常规石油供给之间将出现

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其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新能源汽车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的财税等相关政策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动力。本文阐述了我国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状况,从财政税收政策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性出发,提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财税政策、补贴 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致使生态坏境日益恶化,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在这种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新能源汽车对于电机控制系统的要求更加严苛。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机控制不仅关系着整车性能,还与行车安全息息相关。高性能电机控制系统对处理器的处理能力和安全特性都提出了很高要求。 1.新能源汽车简介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2006-200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我国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实现了规模示范;纯电动汽车实现批量出口;燃料电池轿车研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007年12月,长安汽车自主开发的中国首款混合动力汽车——杰勋HEV的量产下线。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

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目录》

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目录》 来源:国标委 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1 GB/T 25319—2010 汽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技术条件2009-11-10 2010-5-1 2 GB/T 16311—2009 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2010-11-30 2011-4-1 3 GB/T 24552—2009 电动汽车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的性 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2009-10-30 2010-7-1 4 GB/T 23645—2009 乘用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测试方法2009-4-21 2009-11-1 5 GB/T 24347—2009 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2009-9-30 2010-2-1 6 GB/T 24548—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2009-10-30 2010-7-1 7 GB/T 24549—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2009-10-30 2010-7-1 8 GB/T 15088—2009/ISO 8716:2001 道路车辆牵引销强度试验2009-3-23 2010-1-1 9 GB/T 23335—2009 天然气汽车定型试验规程2009-3-23 2010-1-1 10 GB/T 18437.2—2009 燃气汽车改装技术要求第2部分:液化 石油气汽车 2009-3-9 2010-1-1 11 GB/T 18437.1—2009 燃气汽车改装技术要求第1部分:压缩 天然气汽车 2009-3-9 2010-1-1 12 GB/T 15087—2009/ISO 8718:2001 道路车辆牵引车与牵引杆挂车机械 连接装置强度试验 2009-3-23 2010-1-1 13 GB 23255—2009 汽车昼行驶灯配光性能2009-3-6 2010-1-1 14 GB 6095—2009 安全带2009-4-13 2009-12-1 15 GB/T 14172—2009 汽车静侧翻稳定性台架试验方法2009-3-23 2010-1-1 16 GB/T 23339—2009 内燃机曲轴技术条件2009-3-19 2009-11-1 17 GB/T 23301—2009 汽车车轮用铸造铝合金2009-3-5 2009-9-1 18 GB/T 5054.1— 2008/ISO 4141-1:2005 道路车辆多芯连接电缆第1部分:普 通护套电缆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2008-9-24 2009-7-1 19 GB/T 5054.4— 2008/ISO 4141-4:2001 道路车辆多芯连接电缆第4部分:螺 旋电缆组件的弯折试验方法和要求 2008-9-24 2009-7-1 20 GB/T 5054.2— 2008/ISO 4141-2:2006 道路车辆多芯连接电缆第2部分:高 性能护套电缆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2008-9-24 2009-7-1 21 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 测量方法,宽带,9 kHz~30 MHz 2008-1-22 2008-9-1 22 GB/T 10485—2007 道路车辆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环 境耐久性 2007-4-30 2007-12-1 23 GB/T 8243.12—2007 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第 12部分:采用颗粒计数法测定滤清效率 和容灰量 2007-6-25 2007-11-1 24 GB/T 10826.1—2007 燃油喷射装置词汇第1部分:喷油泵2007-6-25 2007-11-1 25 GB/T 21085—2007 机动车出厂合格证2007-9-10 2008-4-1

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梁旭升 (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陕西西安710038) 【摘要】在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与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方向是一致的,低碳经济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呼吁人们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运用,与此相同的是汽车的发展法相也是节能、环保以及安全。在这三个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未来的日子里,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会使得新能源汽车将会更加普遍地进入大众的视野,为我国的环境保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是时代的选择。本文将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以及应用前景来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和诠释。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人们的消费水平也随之水涨船高,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样,中国汽车的发展进程也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在未来的十年中,我国汽车数量仍处在一个持续增长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道路交通,能源资源以及环境污染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在大环境的呼吁下,消费者应该相应国策,增加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从而减轻能源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压力。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1我国相关政策 1.1提倡低碳经济 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相应国策号召,开始开发电动汽车市场,为低碳经济的实现添砖加瓦。作为低碳经济的主力军之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然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吸引了各行各业的关注。与此同时,低碳经济也面临着很大的产业变革期,变革完成后,这个新兴汽车产业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之一,在可预见的范围之内,电动汽车行业都有着很大的增长空间。 1.2补贴优惠政策 为了扩大电动汽车的市场覆盖率,政府部门筹划加大新能源汽车的购车补贴优惠力度。尽管大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还抱有怀疑态度,但是政府在财政部和工信部的积极推动下出台了多项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而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也渗入到购置新能源汽车的方方面面。尽管业内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不是特别乐观,但是在政府的权力扶持下,新能源汽车产业井喷式的发展不可避免。 2新能源汽车的美好前景 在政府大力鼓励以及扶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在2015年北京举办的国际车展中,“绿色”成为主要卖点,这就说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在必行。作为本次车展的主角之一,新能源汽车将会从它的新型低碳技术方面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方面展示它的优点,为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1问题所在 在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同时,我们发现目前不仅仅是专业汽车充电站存在很大缺口,还有家庭用户很少具有安装私人电源。在小区里也很少安置了家用电源。其次在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方面,可供选择的维修点较少而且对新能源汽车配件的销售也没有受到重视。这些看上去很小的方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却拥有着很大的影响。没有完善的充电网络设施的建成,新能源汽车的普遍依然只能作为一个蓝图。 3.2解决方法 在清醒的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同时,相关的业内人士已经对其进行了反映。电动车的普及离不开充电网络设施的完善。与传统加油站不同的是,快速充电站的形式一共被分为三种,一种是电网直充站,但是这种充电站的修建对场地和大量电网的使用有较大的需求。投资巨大而且回收周期长,因此这种充电站很难再商业 上得到推广。除此之外的一种充电站是安装大量的储能装置来进行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最后一种是在传统加油站中增加汽车的充电设备,这样既省去了重新建立基站的麻烦又在方便传统汽车加油的同时方便新能源汽车的充电。 3.3各地企业的表现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个较大的真空期。在南方电网在深圳投建两个充电站试点之后,国家电网"将在年内完成在27个城市建设试点"的计划。这无疑是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备力量。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虽然还不能妄言已经达到了世界前列的水准但是却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信心。 4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中,直到2020年,我国将有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与此同时一混合汽车的保有量将会达到300万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模即将位居世界前列。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规划》将这一目标分为两个阶段,从第一阶段对各种零件的自主研究及实施到第二阶段充电站网络的完善都需要大家的努力。 从2015年至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的维修技术将会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对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车的销售将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除此之外,对燃料电池的研究和发展也将与国际发展并驾而行。 5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预测 充电设施的建立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着较大推动作用,充电站的覆盖率、充电时长以及充电费用都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选择。为了方便消费者,目前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这些龙头企业都表示了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站建设计划的大力支持。 母庸置疑,想要建设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国家龙头企业的作用不可忽视。在2011年的工作会议上,国家电网提出了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模式为换电为主、插电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这一模式的提出表现出了国家电网的极大诚意。在这种运行方式中,国家电网起主导作用,但是整车制造商和电池制造商配合也必不可少。为了能让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覆盖率,必须要达到以上几个方面问题的完美解决,缺一不可。 6结语 在低碳经济被大力推行的今天,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力扶持都将改变现有的汽车行业的格局分布,为汽车行业的重塑和改善发挥了自己的力量。在本文中,笔者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都做出了自己的讨论和研究,得出了我国大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由于起步晚,我国的传统的汽车行业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在我国汽车行业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这一崭新的战场上,我国企业一定能够与西方的相关产业一较高下,达到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马均明,葛瑞原.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光明[J].安徽科技,2010(03). [2]雷芳芳.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J].汽车工程师,2009(05). 作者简介:梁旭升(1984-),男,陕西咸阳人,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交通技术系,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燃料。 — 49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