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成电路实验4指导书

集成电路实验4指导书

集成电路实验4指导书

实验四版图设计(L-EDIT)----使用L-Edit画PMOS布

局图

集成电路设计通常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系统设计、电路设计和版图设计。在每个设计阶段中利用相关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MAX+plus II、PSpice、Ledit等软件,按照集成电路设计流程,选择恰当的设计方法,设计出一个电路或电子元件,最后形成版图。版图设计是IC设计的重要一环,这也是IC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版图编辑一般只能在大型计算机和工作站上进行,因而硬件造价高,操作复杂,维护困难。当然对于规模不是很大的电路,也有一些微机版的版图编辑软件可以采用。在微机上使用最为普通的是Tanner Tools中的L-Edit。其设计结果的输出格式通常为标准的CIF格式,版图可以人工布局布线,也可以根据电路设计完成后生成的EDIF格式网表和利用标准单元库自动完成布局布线。

本实验就是利用版图编辑软件L-Edit来完成集成电路的版图设计与编辑,使学生能够掌握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编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本实验涉及的课程的知识点有:VLSI设计方法;集成电路的设计过程;MOS 器件与电路设计基础;Ledit开发平台的操作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的基本工艺流程;

2. 熟悉集成电路版图的设计与编辑;

3. 掌握基本的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原理与方法;

4. 能够熟练使用Ledit编辑集成电路版图。

二、实验内容(见有关实验资料)

1. 使用L-Edit画出PMOS版图

2. 进行DRC检查,了解设计规则

3. 进行截面观察

注意:在L-Edit11.1版本中,画PMOS版图时,

1. 一定要取代设定(即执行file/replace setup),文件在L-Edit 11.1/samples/spr/example1/lights.tdb

2. 执行tools/DRC setup/edit来查看或改变设计规则(Rule set)

三、实验报告要求

1. 绘制PMOS版图的步骤

2. 绘制的最终版图

1

大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书_4

大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书 大学物理实验 力学部分 实验一长度与体积的测量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类别:专业主干课 实验学时:2 所属课程:大学物理

所涉及的课程和知识点:误差原理有效数字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长度的几种常用仪器的使用,并会正确读数。练习作好记录和误差计算。 二、实验要求 (1)分别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测金属圆筒、小钢球的内外径及高度,并求体积。(2)练习多次等精度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金属圆柱体,小钢球,铜丝 四、实验方案 1、用游标卡尺测量并计算所给样品的体积。 2、分别用千分尺和读数显微镜测量所给金属丝的直径。 数据处理 注意:有效数字的读取和运用,自拟表格,按有关规则进行数据处理。 描述实验过程(步骤)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五、考核形式 实际操作过程实验报告 六、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和处理。 对实验中的特殊现象、实验操作的成败、实验的关键点等内容进行整理、解释、分析总结,回答思考题,提出实验结论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等。 七、思考题 1、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时如何读数 游标本身有没有估读数 2、千分尺以毫米为单位可估读到哪一位初读数的正负如何判断 待测长度如何确定 实验二单摆 实验类型:设计 实验类别:专业主干课 实验学时:2 所属课程:大学物理 所涉及的课程和知识点:力学单摆周期公式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使用停表和米尺,测准单摆的周期和摆长。利用单摆周期公式求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1)测摆长为1m时的周期求g值。 (2)改变摆长,每次减少10cm,测相应周期T,作T—L图,验证单摆周期公式。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单摆、米尺、游标卡尺、停表。 四、实验方案 利用试验台上所给的设备及材料,自己制作一个单摆,然后设计实验步骤测出单摆的周期,再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速。 改变摆长,讨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五、考核形式 实际操作过程实验报告 六、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和处理。 对实验中的特殊现象、实验操作的成败、实验的关键点等内容进行整理、解释、分析总结,回答思考题,提出实验结论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等。 七、思考题 1、为什么测量周期不宜直接测量摆球往返一次摆动的周期试从误差分析来说明。 2、在室内天棚上挂一单摆,摆长很长,你设法用简单的工具测出摆长不许直接测量摆长。 实验三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类别:专业主干课 实验学时:2 所属课程:大学物理 所涉及的课程和知识点:力学牛顿第二定律摩擦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气垫导轨的使用,使学生通过在气垫导轨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更深刻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本质。 二、实验要求 验证当m一定时,a∝F,当F一定时,a∝1/m。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气垫导轨,数字毫秒计,光电门,气源 四、实验方案 1、调整气垫导轨水平。 在导轨的端部小心安装好滑轮,使其转动自如,细心调整好导轨的水平。

福州大学集成电路应用实验一

《集成电路应用》课程实验实验一 4053门电路综合实验 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年级: 2015级 姓名:张桢 学号: 指导老师:许志猛

实验一 4053门电路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当前广泛使用的74/HC/HCT系列CMOS集成电路、包括门电路、反相 器、施密特触发器与非门等电路在振荡、整形、逻辑等方向的应用。 2.掌握4053的逻辑功能,并学会如何用4053设计门电路。 3.掌握多谐振荡器的设计原理,设计和实现一个多谐振荡器,学会选取和 计算元件参数。 二、元件和仪器: 1.CD4053三2通道数字控制模拟开关 2.万用表 3.示波器 4.电阻、电容 三、实验原理: 1.CD4053三2通道数字控制模拟开关 CD4053是三2通道数字控制模拟开关,有三个独立的数字控制输入端A、B、C和INH输入,具有低导通阻抗和低的截止漏电流。幅值为4.5~20V的数字信号可控制峰-峰值至20V的数字信号。CD4053的管脚图和功能表如下所示 4053引脚图

4053的8种逻辑功能 CD4053真值表 根据CD4053的逻辑功能,可以由CD4053由4053电路构成如下图所示8种逻辑门(反相器与非门或非门、反相器、三态门、RS 触发器、——RS 触发器、异或门等)。 输入状态 接通通道

]) 2)(()(ln[ T DD T DD T DD T V V V V V V V RC T -+--=2.多谐振荡器的设计 非门作为一个开关倒相器件,可用以构成各种脉冲波形的产生电路。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容器的充放电,当输入电压达到与非门的阈值电压VT 时,门的输出状态即发生变化。因此,电路输出的脉冲波形参数直接取决于电路中阻容元件的数值。 可以利用反相器设计出如下图所示的多谐振荡器 这样的多谐振荡器输出的信号周期计算公式为: 当R S ≈2R 时,若:VT=0.5VDD ,对于HC 和HCU 型器件,有 T ≈2.2RC 对于HCT 型器件,有 T ≈2.4RC 四、实验内容: 1. 验证CD4053的逻辑功能,用4053设计门电路,并验证其逻辑功能: (1)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如下的反相器电路图: CD4053构成反相器电路

环境监测实验知识讲解

环境监测实验

环境分析实验教案任课教师:赵艳琴 河北联合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实验五. 差值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水中微量苯酚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 掌握差值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水中微量苯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酚类化合物在酸、碱溶液中发生不同的离解,其吸收光谱也发生变化。 λ为210nm 例如,苯酚在紫外光区有两个吸收峰,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 max λ位移至235nm和288nm: 和272nm,在碱性溶液中, max 图1为苯酚在两种溶液中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分析中,有时利用不同的酸、碱条件下光谱变化的规律直接对有机化合物进行测定。 图1 苯酚的紫外吸收光谱 曲线A:在0.1mol/L KOH溶液中苯酚的吸收光谱; 曲线B: 在中性溶液中苯酚的吸收光谱; 曲线A-B:苯酚的差值光谱

废水中含有多种有机杂质,干扰苯酚在紫外区的直接测定。如果将苯酚的中性溶液作为参比溶液,测定苯酚碱性溶液的吸收光谱,利用两种光谱的差值光谱,就有可能消除杂质的干扰,实现废水中苯酚含量的直接测定。这种利用两种溶液中吸收光谱的差异进行测定的方法,称为差值吸收光谱法。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容量瓶(50mL 10个);吸量管(10mL,5mL)。 试剂:苯酚标准溶液:称取苯酚0.004 mol·L -1;KOH 溶液:0.1mol·L -1。 四、实验步骤 1. 配制苯酚的标准系列溶液 将10个50 mL 容量瓶分成两组,各自编号。按表1所示加入各种溶液,再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苯酚的标准系列溶液。 表1 配制溶液数据表 2. 绘制苯酚的吸收光谱 取上述第3号的一对溶液,用1cm 吸收池,以水作参比溶液,分别绘制苯酚在中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的吸收光谱(250nm-320nm)。然后用苯酚的中性溶液作参比溶液,绘制苯酚在碱性溶液中的差值光谱,将数据填入表2,找差值光谱中的最大吸收波长。 3. 测定苯酚两种溶液的光谱差值 从上述绘制的差值光谱中,选择288nm 附近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测定波长 max λ,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固定测定波长为max λ, 然后以中性溶液为参

大学物理实验4-指导书

1.1 静电场 实验内容 图示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同心球壳电场及电势分布图。 实验设置 有两个均匀带电的金属同心球壳配置如图。内球壳(厚度不计)半径为R 1=5.0 cm ,带电荷 q 1 = 0.6?10-8 C ;外球壳半径R 2 = 7.5 cm ,外半径R 3 = 9.0 cm ,所带总电荷q 2 = - 2.0?10-8 C 。 实验任务 画出该同心球壳的电场及电势分布。 实验步骤及方法 基本原理:根据高斯定理推导出电场及电势的 分布公式;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如Microsoft Excel 绘制电场及电势的分布图。 在如图所示的带电体中,因内球壳带电q 1,由于静电感应,外球壳的内表面上将均匀地分布电荷-q 1;根据电荷平衡原理,外球壳的外表面上所带电荷除了原来的q2外,还因为内表面感应了-q 1而生成+q 1,所以外球壳的外表面上将均匀分布电荷q 1+q 2。 在推导电场和电势分布公式时,须根据r 的变化范围分别讨论r < R 1、R 1 < r < R 2、R 2 < r < R 3、r > R 3几种情况。 场强分布: 当r < R 1时, 001=?=???E dS E S 当R 1 < r < R 2时, ?= ???0 1 εq dS E S 2 1 0241 r q E επ= 当R 2 < r < R 3时, 00 3=?=???E dS E S 当r > R 3时, 1

2 210 40 2 141r q q E q q dS E S += ? += ??? επε 电势分布: 根据电势的定义,可以求得电势的分布。 当r < R 1时, 3 2 10210110143211414141 3 3 2 21 1R q q R q R q U dr E dr E dr E dr E dr E U R R R R R R r r ++ -=?+?+?+?=?=?????∞ ∞ επεπεπ 当R 1 < r < R 2时, 3 2 102101014321414141 3 3 2 2R q q R q r q U dr E dr E dr E dr E U R R R R r r ++ -=?+?+?=?=????∞ ∞ επεπεπ 当R 2 < r < R 3时, 3 2 10143141 3 3 R q q U dr E dr E dr E U R R r r += ?+?=?=???∞ ∞ επ 当r > R 3时, r q q U dr E dr E U r r 2 1014141 += ?=?=??∞ ∞επ 至此,可以用MS Excel 来绘制电场及电势分布图。方法如下: 打开Excel 后会有一个默认的表格出现(如下图) 在A1、A2、A3单元格内分别输入“R1=”、“R2=”、“R3=”;在B1、B2、B3单元格内分别输入R1、R2、R3的数值。

福州大学集成电路应用实验二-参考模板

《集成电路应用》课程实验实验二锁相环综合实验 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年级: 2015级 姓名:张桢 学号: 指导老师:许志猛

实验二锁相环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锁相环的基本原理。 2.掌握锁相环外部元件的选择方法。 3.应用CD4046锁相环进行基本应用设计。 二、元件和仪器: 1.CD4046 2.函数信号发生器 3.示波器 4.电阻、电容若干 5.面包板 三、实验原理: 1.锁相环的基本原理。 锁相环最基本的结构如图所示。它由三个基本的部件组成:鉴相器(PD)、环路滤波器(LPF)和压控振荡器(VCO)。 锁相环工作原理图 鉴相器是个相位比较装置。它把输入信号Si(t)和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So(t)的相位进行比较,产生对应于两个信号相位差的误差电压Se(t)。 环路滤波器的作用是滤除误差电压Se(t)中的高频成分和噪声,以保证环路所要求的性能,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压控振荡器受控制电压Sd(t)的控制,使压控振荡器的频率向输入信号的频率靠拢,直至消除频差而锁定。 锁相环是个相位误差控制系统。它比较输入信号和压控振荡器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从而产生误差控制电压来调整压控振荡器的频率,以达到与输入信号同频。在环路开始工作时,如果输入信号频率与压控振荡器频率不同,则由于两信号之间存在固有的频率差,它们之间的相位差势必一直在变化,结果鉴相器输出的误差电压就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在这种误差电压的控制下,压控振荡器的频率也在变化。若压控振荡器的频率能够变化到与输入信号频率相等,在满足稳定性条件下就在这个频率上稳定下来。达到稳定后,输入信号和压控振荡器输出信号之间的频差为零,相差不再随时间变化,误差电压为一固定值,这时环路就进入“锁定”状态。这就是锁相环工作的大致过程。 2.CD4046芯片的工作原理。 CD4046是通用的CMOS锁相环集成电路,其特点是电源电压范围宽(为3V -18V),输入阻抗高(约100MΩ),动态功耗小,在中心频率f0为10kHz下功耗仅为600μW,属微功耗器件。 CD4046锁相的意义是相位同步的自动控制,功能是完成两个电信号相位同步的自动控制闭环系统叫做锁相环,简称PLL。它广泛应用于广播通信、频率合成、自动控制及时钟同步等技术领域。锁相环主要由相位比较器(PC)、压控振荡器(VCO)、低通滤波器三部分组成,如下所示。 4046组成框图

福州大学集成电路应用实验一

福州大学集成电路应用实验一

————————————————————————————————作者:————————————————————————————————日期:

《集成电路应用》课程实验实验一 4053门电路综合实验 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年级: 2015级 姓名:张桢 学号: 指导老师:许志猛

实验一 4053门电路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当前广泛使用的74/HC/HCT系列CMOS集成电路、包括门电路、反相 器、施密特触发器与非门等电路在振荡、整形、逻辑等方向的应用。 2.掌握4053的逻辑功能,并学会如何用4053设计门电路。 3.掌握多谐振荡器的设计原理,设计和实现一个多谐振荡器,学会选取和 计算元件参数。 二、元件和仪器: 1.CD4053三2通道数字控制模拟开关 2.万用表 3.示波器 4.电阻、电容 三、实验原理: 1.CD4053三2通道数字控制模拟开关 CD4053是三2通道数字控制模拟开关,有三个独立的数字控制输入端A、B、C和INH输入,具有低导通阻抗和低的截止漏电流。幅值为4.5~20V的数字信号可控制峰-峰值至20V的数字信号。CD4053的管脚图和功能表如下所示 4053引脚

4053的8种逻辑功能 CD4053真值表 根据CD4053的逻辑功能,可以由CD4053由4053电路构成如下图所示8种逻辑门(反相器与非门或非门、反相器、三态门、RS 触发器、——RS 触发器、异或门等)。 输入状态 接通通道

]) 2)(()(ln[ T DD T DD T DD T V V V V V V V RC T -+--=2.多谐振荡器的设计 非门作为一个开关倒相器件,可用以构成各种脉冲波形的产生电路。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容器的充放电,当输入电压达到与非门的阈值电压VT 时,门的输出状态即发生变化。因此,电路输出的脉冲波形参数直接取决于电路中阻容元件的数值。 可以利用反相器设计出如下图所示的多谐振荡器 这样的多谐振荡器输出的信号周期计算公式为: 当R S ≈2R 时,若:VT=0.5VDD ,对于HC 和HCU 型器件,有 T ≈2.2RC 对于HCT 型器件,有 T ≈2.4RC 四、实验内容: 1. 验证CD4053的逻辑功能,用4053设计门电路,并验证其逻辑功能: (1)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如下的反相器电路图: CD4053构成反相器电路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样本

附录2: 实验指导材料 实验指导 实验1 水的物理性质检验 实验2 水中碱度的测定 实验3 水中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4 水中阴阳离子的测定 实验5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实验6 高锰酸钾指数的测定 实验7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实验8 生化需要量的测定 实验9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实验10 固体中有害物质的测定 实验一、水的物理性质检验 一、色度 ( 一) 铂-钴标准比色法 仪器: 1.50mL成套具塞比色管, 2.离心机。 试剂 : 1.铂-钴标准溶液: 称取1.246g氯铂酸钾K2PtCl6, 再用称量瓶称取1.000g 干燥的氯化钴CoCl2·6H2O, 共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00mL HCl , 将此溶液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 再稀释至标线, 此标准溶液的色度为500度。 步骤: 1.标准色列的配制: 取50mL比色管11支, 分别加入铂-钴标准溶液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mL,

加去离子水至标线, 摇匀。即配制成色度为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度的标准色列, 密封保存, 可长期使用。 2..水样的测定取50ml透明的水样于比色管中, 如水样色度过高, 可取适量水样, 用去离子水稀释至50mL与标准色列进行比色( 观察时, 可将比色管置于白磁板上, 使光线从管底部向上透过柱液, 目光自管口垂直向下观察) , 将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计算 C =M V ×500 式中, C—水样的色度, 度; M—相当于铂钴标准溶液用量, mL; V—水样体积, mL 问题: 用铂钴标准法测定水的色度有何适用范围? ( 二) 稀释倍数法 仪器 50mL具塞比色管, 其标线高度要一致。 步骤 1.取100-150mL澄清水样置烧杯中, 以白色瓷板为背景, 观测并描述其颜色种类。 2.分取澄清的水样, 用水稀释成不同倍数, 分取50mL置于50mL比色管中, 管底部衬一白瓷板, 由上向下观察稀释后水样的颜色, 并与蒸馏水相比较, 直至刚好看不出颜色, 记录此时的稀释倍数。 ( 三) 分光光度法 仪器 1.分光光度计 2.离心装置。 步骤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4磁盘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四 实验题目:磁盘管理 实验目的:熟悉并掌握磁盘管理常用命令;掌握利用虚拟机增加新硬盘,使用fdisk对磁盘分区操作;熟悉和了解磁盘显示信息内容;掌握使用卷组进行磁盘管理操作。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要求:必修 仪器设备:计算机 实验内容、方法、步骤: 1,使用GUI方式建立用户user01,具体属性如下: 登录shell为/bin/bash, 主目录/user01, 用户id: 520, 用户组grp01 2,使用修改配置文件方式建立用户user02,具体属性如下: 登录shell为/bin/bash, 主目录/user02, 用户id: 530, 用户组grp02 3,使用命令方式建立用户user03,具体属性如下: 登录shell为/bin/bash, 主目录/user03, 用户id: 530, 用户组grp03,附属组grp02 4,对user01,user02,user03,设置密码并登录。 一、磁盘和分区信息查看 1 fdisk查看当前系统硬盘及分区情况,在实验报告中说明当前的磁盘容量,分区数量、名称和大小,分区挂载点,分区使用方式(卷组名称、逻辑卷名称和大小)。 步骤:fdisk –l 2 显示当前文件系统使用情况,在实验报告中说明当前主要文件系统信息及使用情况(包括主要文件系统名称、挂载点、容量、使用量及百分比等)

步骤:df –h 二、添加新硬盘 内容:关闭虚拟机操作系统,添加2块硬盘,大小分别为5G和10G。开机后查看新硬盘是否成功添加。 步骤: 1 关机:init 0 2 添加新硬盘:右键单击虚拟机,选择setting(设置)。在Add中按照要求添加2块新硬盘(HardDisk) 3 开机后,打开终端。输入命令fdisk –l 或ls /dev/sd*查看新硬盘是否添加成功。 三、对新添加硬盘进行分区 内容: 1. 将第二块硬盘sdb分区(5G),要求分区1(sdb1)为主分区,类型为swap (82),大小为500M;分区2(sdb2)为主分区,类型为linux(83),大小为2G;分区3为扩展分区(sdb3),大小为sdb所有剩余容量;分区5为逻辑分区,类型为lvm(8e),大小为2G。分区后,查看sdb新添加所有分区,将截图添加到实验报告中。 2. 将第三块硬盘sdc分区(10G),要求分区1(sdc1)为扩展分区,大小为10G;

集成电路实验 王向展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二、实验项目名称: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与仿真 三、实验地点:211大楼606房间 四、实验学时:4 五、实验目的: (1)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自主完成相应的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掌握基本的IC版图布局布线技巧。 (2)学习并掌握国际流行的EDA仿真软件Cadence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版图的的设计与验证 六、实验原理: IC设计一般规则: ①根据用途要求,确定系统总体方案 ②根据电路的指标和工作条件,确定电路结构与类型,然后通过模拟计算, 决定电路中各器件的参数(包括电参数、几何参数等),EDA软件进行模拟仿真。 ③根据电路特点选择适当的工艺,再按电路中各器件的参数要求,确定满足 这些参数的工艺参数、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 ④按电路设计和确定的工艺流程,把电路中有源器件、阻容元件及互连以一 定的规则布置在硅片上,绘制出相互套合的版图,以供制作各次光刻掩模版用。 ⑤生成PG带制作掩模版 ⑥工艺流片 ⑦测试,划片封装

实验模拟基于Cadence 平台的电路设计与仿真 七、实验内容: 1、UNIX操作系统常用命令的使用,Cadence EDA仿真环境的调用。 2、设计一个运算放大器电路,要求其增益大于60dB, 相位裕度大于45o, 功耗小于10mW。 3、根据设计指标要求,选取、确定适合的电路结构,并进行计算分析。 4、电路的仿真与分析,重点进行直流工作点、交流AC分析、瞬态Trans 分析、建立时间小信号特性和压摆率大信号分析,能熟练掌握各种分析的参数设置方法。 5、电路性能的优化与器件参数调试,要求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 6、整理仿真数据与曲线图表,撰写并提交实验报告。 八、实验仪器与器材 (1)工作站或微机终端一台 (2)EDA仿真软件 1套 九、实验结果: 1、根据实验指导书熟悉UNIX操作系统常用命令的使用,掌握Cadence EDA仿真环境的调用。 2、根据设计指标要求,设计出如下图所示的电路结构。并进行计算分析,确定其中各器件的参数。 4、电路的仿真与分析,重点进行直流工作点、交流AC分析、瞬态Trans分析,能熟练掌握各种分 ①增益与频率之间的关系、相位裕度与频率之间关系图如下所示: ②输入、输出关系曲线 十、实验结果计算与分析: 从幅频特性曲线图像中可以读出,电路的增益A V=59dB略小于设计所要求的60dB;找出增益接近于0时候的截止频率为102.4MHz,对应到下方相频特性曲线图像中为-130o,则相位裕度为180o-130o=50o,

集成电路系统设计实验

实验一集成电路系统EDA软件使用简介 (基础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利用Quartus II 8.0 软件开发数字电路的基本流程以及掌握Quartus II软件 的详细操作。 2、了解使用VHDL原理图设计进行集成电路系统设计的实现方法。 3、掌握Quartus II 8.0 软件开发数字电路的基本设计思路,软件环境参数配置,时 序仿真,管脚分配,并且利用JTAG接口进行下载的常规设计流程。 二实验前的准备 1、将红色的MODUL_SEL拨码开关组合的1、 2、8拨上, 3、 4、 5、 6、7拨下,使数码 管显示当前模式为:C1. 2、检查JTAG TO USB转换接口和USB连接线的连接,并且将JTAG线连接到核心板上的 JTAG接口(核心板的第二个十针的插口)处。 三实验要求 学习使用Quartus II 8.0软件,掌握VHDL文本描述和原理图描述的RTL级描述方法。 四实验内容 (一)了解门电路元件库 1、新建原理图设计文件,并在原理图设计文件的基础上插入各种基本门电路元件,包 括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 2、利用原理图图形编辑窗,将基本门电路元件进行连接,形成布线。 3、为连接好的门电路组合电路添加输入和输出端口。 (二)了解逻辑电路的仿真 1、保存原理图设计文件,新建时序仿真文件。 2、将各端口的信号标出,并对其实施功能仿真或时序仿真。并将仿真波形写入实验报 告。 (三)了解原理图文件的综合和下载 1、对原理图文件进行综合和引脚连结。 2、将对应FPGA端口连接至原理图电路端口中,并将原理图文件综合后的网表文件下载 到FPGA中,进行功能验证。 3、将硬件功能情况描述记录于实验报告中。

生产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以下所附签名者代表已审阅并确认此份标准作业程序书所明列的细则且了解所有职责归属。

1.目的 1.1.为车间(配料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提供微生物控制检测依据,最终保 证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车间(配料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的微生物控制和检测。 3.职责 3.1.品管部:负责本标准的制定、修改、解释,对规定内容进行检测。 3.2.生产部:负责车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的微生物控制。 3.3.储运部:负责配料间的微生物控制。 4.作业内容 4.1.车间(配料间)空气菌落总数内控标准 4.1.1.制作间<1200cfu/m3,即<8cfu/平皿。 4.1.2.预处理间、配料间(配料中转间)<1000cfu/m3,即<7cfu/平皿。 4.1.3.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含液洗库)、分装走廊、分装间、冷配间、净瓶储存室 <800cfu/m3,即<5cfu/平皿。 4.1.4.抽检频率:制作间、预处理间、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分装间走廊、分装间、 冷配间、净瓶储存室、配料间(配料中转间)每周至少抽检一次。 4.1. 5.包装间每周抽检一次,不作为判定依据,只作为空气质量跟踪和检查的参考依据。 4.1.6.取样数量:制作间6个,冷配间3个,包装间5个,预处理间3个,净瓶储存室3个, 膏霜半成品库3个,液洗半成品库3个,半成品中转间2个,分装走廊3个、分装间5个,配

料间4个,配料中转间2个。 4.1.7.取样方式:取样皿按取样区域面积均衡放置(不得放于风口处或进出口处),暴露 时间5分钟,离地面不得低于40cm,不得高于1.5m。 4.1.8.检测方法:按照《车间洁净度检测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测。 4.1.9.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取平均值,如不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4.2.车间(配料间)空气霉菌内控标准 4.2.1.分装间、分装走廊、净瓶储存间、冷配间、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500 cfu/m3 , 即<3cfu/平皿。 4.2.2.制作间<1000cfu/m3 ,即<7cfu/平皿。 4.2.3.预处理间、配料间(配料中转间)<800cfu/m3,即<5cfu/平皿。 4.2.4.每月至少抽检一次。 4.2. 5.取样数量同4.1.6;取样方式同4.1.7;检测方法:同4.1.8。 4.2.6.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取平均值,如不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4.3.纯水菌检内控标准。 4.3.1.纯水每天生产前抽检一次,内控标准<100cfu/ml。 4.3.2.取样:每天生产第一料加水前从出水口取样,分成两份作平行样,取平均值。 4.3.3.检测方法:同4.1.8。 4.3.4.判定: 根据检测结果取平均值,如不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4.4.器具菌检内控标准 4.4.1.准灌装机料斗、输料管道、勺子(或铲子)、半成品桶内壁、导流槽等与膏体接触

电子科技大学 集成电路原理实验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验证 王向展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集成电路原理 实验名称: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验证小组成员: 实验地点:科技实验大楼606 实验时间:2017年6月19日 2017年6月19日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一、实验名称: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验证 二、实验学时:4 三、实验原理 1、电路设计与仿真 实验2内容,根据电路的指标和工作条件,然后通过模拟计算,决定电路中各器件的参数(包括电参数、几何参数等),EDA软件进行模拟仿真。 2、工艺设计 根据电路特点结合所给的工艺,再按电路中各器件的参数要求,确定满足这些参数的工艺参数、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 3、版图设计 按电路设计和确定的工艺流程,把电路中有源器件、阻容元件及互连以一定的规则布置在Candence下的版图编辑器内。并优化版图结构。 四、实验目的 本实验是基于微电子技术应用背景和《集成电路原理》课程设置及其特点而设置,为IC设计性实验。其目的在于: 1、根据实验任务要求,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自主完成相应的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掌握基本的IC版图布局布线技巧。 2、学习并掌握国际流行的EDA仿真软件Cadence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版图的的设计与验证。 通过该实验,使学生掌握CMOS模拟IC版图设计的流程,加深对课程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设计与综合分析能力。 五、实验内容 1、UNIX操作系统常用命令的使用,Cadence EDA仿真环境的调用。

2、根据实验2所得参数,自主完成版图设计,并掌握布局布线的基本技巧。 3、整理版图生成文件,总结、撰写并提交实验报告。 六、实验仪器设备 (1)工作站或微机终端一台 (2)EDA仿真软件1套 七、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指导书掌握Cadence EDA仿真环境的调用。熟悉版图编辑器Layout Editor的使用。了解基本的布局布线方法及元器件的画法。 2、根据实验2所计算验证的两级共源CMOS运放的元器件参数如表1所示,在版图设计器里画出相应的元器件,对V+、V-、V out、V DD、GND的压焊点位置合理化放置,通过金属画线将各个元器件按实验2的电路图合理连接,避免跳线。 表 1运放各器件版图参数

专用集成电路实验2---导线

实验2 导线特性 1 实验目的 了解导线的RC特性和建模方法。 2 实验内容 设某层金属阻值为0.086欧姆/方。金属层导线长度为1300um,宽度为0.13um;其集总电容为0.1pf。设信号源为1.2V,内阻1K欧姆。利用Elmore延时公式计算、并使用下列模型仿真此导线的延时(50%至50%)以及上升和下降时间(10%至90%)。 (1)一个电阻、一个电容的集总模型; (2) 3型RC模型; (3)T3型RC模型。 下面是当时编写的,自己都记不清了,问号是保存为记事本txt有问题。 (a) INVa .options list node post .model m1 pmos level=2 .model m2 nmos level=2 m1 out in vdd vdd?m1 L=0.250u?W=1.125u m2 out in 0? 0? m1 L=0.250u?W=0.375u cl out 0 1pf vdd vdd 0 dc 2.5 vin in 0 dc 2.5 .op .dc vin 0 2.5 0.5 .print dc v(in) v(out) .probe dc v(in) v(out) .END (b) INVb .options list node post

.model m1 pmos level=2 .model m2 nmos level=2 m1 out in vdd vdd?m1 L=0.250u?W=2.750u m2 out in 0? 0? m1 L=0.250u?W=0.375u cl out 0 1pf vdd vdd 0 dc 2.5 vin in 0 dc 2.5 .op .dc vin 0 2.5 0.5 .print dc v(in) v(out) .probe dc v(in) v(out) .END (c) INVc .options list node post .model m1 pmos level=2 .model m2 nmos level=2 m1 out in vdd vdd?m1 L=0.250u?W=1.125u m2 out in 0? 0? m1 L=0.250u?W=0.375u cl out 0 1pf vdd vdd 0 dc 2.5 vin in 0 dc vd .data vd_table 1 1.5 2.5 .enddata .op .tran 100p 100n .print tran v(in) v(out) .probe tran v(in) v(out) .END (d) INVc .options list node post .model m1 pmos level=2 .model m2 nmos level=2 m1 out in vdd vdd?m1 L=0.250u?W=0.750u m2 out in 0? 0? m1 L=0.250u?W=0.375u cl out 0 1pf vdd vdd 0 dc 2.5 vin in 0 dc 2.5

环境监测与评价实验指导

实验一 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的微量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方法原理 2.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3.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4.通过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实验原理 邻菲罗啉(phen )和Fe 2+在pH3~9的溶液中,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 物Fe(phen)2+3 ,其lg K =21.3,κ508=1.1×104 L·mol -1·cm -1,铁含量在0.1~6μg·mL -1 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显色前需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将Fe 3+全部还原为Fe 2+,然后再加入邻二氮菲,并调节溶液酸度至适宜的显色酸度范围。有关反应如下: HCl OH NH 2Fe 223?++ ==== 22N Fe 2++↑+ 2H 2O + 4H + + 2Cl - N N Fe 2++ 3 N N Fe 3 2+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即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在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 ,以溶液的浓度C 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Ax ,根据测得吸光度值Ax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值Cx ,即可计算试样中被测物质的质量浓度。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分光光度计,1 cm 比色皿。 2.试剂 (1)100 μg·mL -1铁标准储备溶液,10 μg·mL -1铁标准使用液。 (2)100 g·L -1盐酸羟胺水溶液50mL 。用时现配。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终稿

实验一清零、移数、判断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调试方法。 2、掌握RAM存储器读写及存储块操作方法 3、熟悉分支结构程序的设计。 二、实验内容 将片内30H~40H及片外0010H~0100H清零,然后将片内41H~47H的内容移到片外0041H~0047H,判断: 若(0041H)<15,则求其平方存到0050H中,并将位00H置1。 (0041H)=15,则加15存到0050H中,并将位01H置1。 (0041H)>15, 则减15存到0050H中,并将位02H置1。 三、实验说明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单片机读写存储器的读写方法,同时也可以了解单片机编程,调试方法。 四、实验框图 片内外RAM清零流程图移数流程图

判断流程图 五、思考题 1、如果平方数超过255,怎样将数放到片内RAM 30H和31H单元内,写出指令。 2、位的表示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将01H位清零的方法有几种,写出指令。

实验二排序、加法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调试方法。 2、掌握数据排序的算法及加法运算。 二、实验内容 1、有两个长度为10个字节的无符号数分别放在片内30H和40H为首的存储单元中 (低字节),求其和(带进位位),放在50H为首的单元中。 2、将50H为首单元中的数按升序排列放在60H为首的单元中。 三、实验说明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单片机排序的算法,本程序采用“冒泡排序”法,算法是将一个数与后面的数相比较,如果比后面的数大,则交换,如此将所有的数比较一遍后,最大的数就会在数列的最后面。再进行下一轮比较,找出第二大数据,直到全部数据有序。 四、实验框图 加法运算流程图排序流程图 五、思考题 1、-125与-9相加,PSW中OV、AC、CY的值是多少?各表示什么含义? 2、两个压缩BCD码59和22相加,结果放到片内RAM 30H单元中,写出程序。

集成电路综合实验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综合实验 题目:集成电路设计综合实验 班级:微电子学1201 姓名: 学号:

集成电路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培养从版图提取电路的能力 2、学习版图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3、复习和巩固基本的数字单元电路设计 4、学习并掌握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二、实验内容 1. 反向提取给定电路模块(如下图1所示),要求画出电路原理图,分析出其所完成的逻辑功能,并进行仿真验证;再画出该电路的版图,完成DRC验证。 图1 1.1 查阅相关资料,反向提取给定电路模块,并且将其整理、合理布局。 1.2 建立自己的library和Schematic View(电路图如下图2所示)。 图2 1.3 进行仿真验证,并分析其所完成的逻辑功能(仿真波形如下图3所示)。

图3 由仿真波形分析其功能为D锁存器。 锁存器:对脉冲电平敏感,在时钟脉冲的电平作用下改变状态。锁存器是电平触发的存储单元,数据存储的动作取决于输入时钟(或者使能)信号的电平值,当锁存器处于使能状态时,输出才会随着数据输入发生变化。简单地说,它有两个输入,分别是一个有效信号EN,一个输入数据信号DATA_IN,它有一个输出Q,它的功能就是在EN有效的时候把DATA_IN的值传给Q,也就是锁存的过程。 只有在有锁存信号时输入的状态被保存到输出,直到下一个锁存信号。其中使能端A 加入CP信号,C为数据信号。输出控制信号为0时,锁存器的数据通过三态门进行输出。所谓锁存器,就是输出端的状态不会随输入端的状态变化而变化,仅在有锁存信号时输入的状态被保存到输出,直到下一个锁存信号到来时才改变。锁存,就是把信号暂存以维持某种电平状态。 1.4 生成Symbol测试电路如下(图4所示) 图4

集成电路测试

第一章 集成电路的测试 1.集成电路测试的定义 集成电路测试是对集成电路或模块进行检测,通过测量对于集成电路的输出回应和预期输出比较,以确定或评估集成电路元器件功能和性能的过程,是验证设计、监控生产、保证质量、分析失效以及指导应用的重要手段。 .2.集成电路测试的基本原理 输入Y 被测电路DUT(Device Under Test)可作为一个已知功能的实体,测试依据原始输入x 和网络功能集F(x),确定原始输出回应y,并分析y是否表达了电路网络的实际输出。因此,测试的基本任务是生成测试输入,而测试系统的基本任务则是将测试输人应用于被测器件,并分析其输出的正确性。测试过程中,测试系统首先生成输入定时波形信号施加到被测器件的原始输入管脚,第二步是从被测器件的原始输出管脚采样输出回应,最后经过分析处理得到测试结果。 3.集成电路故障与测试 集成电路的不正常状态有缺陷(defect)、故障(fault)和失效(failure)等。由于设计考虑不周全或制造过程中的一些物理、化学因素,使集成电路不符合技术条件而不能正常工作,称为集成电路存在缺陷。集成电路的缺陷导致它的功能发生变化,称为故障。故障可能使集成电路失效,也可能不失效,集成电路丧失了实施其特定规范要求的功能,称为集成电路失效。故障和缺陷等效,但两者有一定区别,缺陷会引发故障,故障是表象,相对稳定,并且易于测试;缺陷相对隐蔽和微观,缺陷的查找与定位较难。 4.集成电路测试的过程 1.测试设备 测试仪:通常被叫做自动测试设备,是用来向被测试器件施加输入,并观察输出。测试是要考虑DUT的技术指标和规范,包括:器件最高时钟频率、定时精度要求、输入\输出引脚的数目等。要考虑的因素:费用、可靠性、服务能力、软件编程难易程度等。 1.测试界面 测试界面主要根据DUT的封装形式、最高时钟频率、ATE的资源配置和界面板卡形等合理地选择测试插座和设计制作测试负载板。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治理综合实验(指导书)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治理综合实验》指导书 实验名称: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治理综合实验 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学时: 32学时 适用对象: 环境工程专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空气中甲醛、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监测分析方法。 2.提高对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室内空气污染的综合治理能力。 二、实验要求 1.根据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的规定,甲醛(HCHO)测定选择GB/T18204.26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或室内空气甲醛快速测定法;二氧化氮(NO2)测定选择GB/T15435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可选择GB/T17095重量法,并预习实验内容,进行实验准备。 2.按照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室内空气监测技术导则”要求,在房间内设3个点,甲醛和二氧化氮测定取1小时均值;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取日平均浓度。 3.将采集样品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与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进行对照,指出室内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并提出可行性治理方案。 三、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 1.原理 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生成嗪,在高铁离子存在下,嗪与酚试剂的氧化产物反应生成蓝绿色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本法检出限为0.1μg/5mL(按与吸光度0.02相对应的甲醛含量计),当采样体积为10L 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m3。 2.仪器 (1) 大型气泡吸收管:l0mL。 (2)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L/min。 (3) 具塞比色管:l0mL。 (4) 分光光度计。 3.试剂 (1) 吸收液:称取0.10g酚试剂(3-甲基—苯并噻唑腙C6H4SN(CH3)C∶NNH2·HCl,简称MBTH),溶于水中,稀释至l00mL,即为吸收原液。贮存于棕色瓶中,在冰箱内可以稳定3d。采样时取5.0mL原液加入95mL水,即为吸收液。 (2) 1%硫酸铁铵溶液:称取1.0g硫酸铁铵,用0.10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l00mL。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 (环境监察专业用)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监察教研室 二○○七年十月

目录 实验一废水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 (1) 实验二颜色的测定 (4) 实验三氨氮的测定 (6) 实验四水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12) 实验五水中铬的测定 (15) 实验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19) 实验七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25) 实验八水中挥发酚类的测定 (31) 实验九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 (36) 实验十污水和废水中油的测定 (41) 实验十一废水中苯系化合物的测定 (45) 实验十二校园空气质量监测 (47) 实验十三大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54) 实验十四土壤中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56) 实验十五头发中含汞量的测定 (59) 实验十六环境噪声监测 (61) 实验十七工业废渣渗沥模型试验 (63)

实验一废水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方法。 实验前复习残渣和浊度的有关内容。 二、悬浮固体的测定 (一)、原理 悬浮固体系指剩留在滤料上并于103—105℃烘至恒重的固体。测定的方法是将水样通过滤料后,烘干固体残留物及滤料,将所称重量减去滤料重量,即为悬浮固体(总不可滤残渣)。 (二)、仪器 1.烘箱。 2.分析天平。 3.干燥器。 4.孔径为0.45μm滤膜及相应的滤器或中速定量滤纸。 5.玻璃漏斗。 6.内径为30—50mm称量瓶。 (三)、测定步骤 1.将滤膜放在称量瓶中,打开瓶盖,在103—105℃烘干2h,取出冷却后盖好瓶盖称重,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5g)。 2.去除漂浮物后振荡水样,量取均匀适量水样(使悬浮物大于2.5mg),通过上面称至恒重的滤膜过滤;用蒸馏水洗残渣3—5次。如样品中含油脂,用10mL 石油醚分两次淋洗残渣。 3.小心取下滤膜,放入原称量瓶内,在103—105℃烘箱中,打开瓶盖烘2h,冷却后盖好盖称重,直至恒重为止。 (四)、计算 式中:A——悬浮固体+滤膜及称量瓶重(g); B——滤膜及称量瓶重(g); V——水样体积(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