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必然性1

陆军军官学院汪冰

摘要:绿色发展理念是我党对当今全球环境现状和我国现实国情的深刻把握基础上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它既体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朴素的生态自然观,又反映出经典作家马恩的生态思想,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它对于我们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并把它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

把握后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因此,研究其理论依据和现实必然性,对于我们在实践中更好的贯彻落实这一理念具有重大意义,它将指引我们更好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人与自然和谐,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依据

绿色发展理念是一种新理念,它既体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朴素的生态自然观,又反映出经典作家马恩的生态思想,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其理论依据有三个方面。

1学院政工课题“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必然性”(项目编号:16ljjgxy030)

1、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是绿色发展的理念提出的思想渊源

我国古代很早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如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道经第二十五章》)庄子提出的民胞物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儒家提出的性天相通,“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第二十二章)还有张载提出的辅相参赞,“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西铭》)这些论述都闪耀着天人合一的思想智慧。它把人与天地万物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认为它们都是由同一宇宙本源所创生的,都是有生命的存在物,相互之间处在一种血肉相依的生态联系中。人类源于自然、顺其自然、益于自然、反哺自然。人类和自然应该共生、共处、共存、共荣。因此,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也必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善待宇宙万物。

2、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的基本遵循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态环境方面作了许多论述,其思想主要包括:(1)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是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必然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道:“自然科学却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作准备,尽管它不得不直接地完成非人化。工业是自然界同人之间,因而也是

自然科学同人之间的现实的历史关系……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

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人通过劳

动把人的身体力量释放给自然,并把自然的力量转化为人身上的力量。正是由于劳动创造了人类,也正是由于劳动推动人类的发展。

(2)人与自然在互动中可持续发展思想。马克思认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类对立,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但是,随着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水平

的提高,人与自然不断走向统一,即“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同上)如果无视自然界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根源性和整体性,那必将是人类遭到自然的报复,“我们不要过于得意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这种胜利,第一步我们确实达到预期的结果,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常常正好把那第一个结果的意义又取消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当前,我们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也就是把自然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及社会是自然的一

部分,人类的一切活动最终都必须服从整体的自然规律。只有充分认

识自然、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3、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是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的重要参考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绿色运动,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逐步趋于理论成熟的左翼社会思潮。它提出了一整套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以满足新兴需要为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未来社会理论,并试图寻找一条通向生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道路。主要代表有威廉·莱易斯的《自然的控制》和《满足的极限》、本·阿格尔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安德烈·高兹的《作为政治学的生态学》、《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生态学》、大卫·佩玻的《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和格仑德曼的《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等等。其重要思想主要是,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历史过程。一方面,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离的,它们各自通过对方来规定自己、展现自己;另一方面,它们又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人类作为自然界整体的一部分,必须服从它的内在规律,必须承认外部自然或第一自然的优先性,但是同时人类又可以作用于它所产生的第二自然。

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看来,在强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生态系统中的中心地位,同时也并不否认自然生态系统内其他自然存在物同样有它们各自的生存和发展的要求。如格仑德曼等人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它的整体性决定了人类利益与自然利益的统一,人类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

维护人类自己的生存权是一致的。提出以生态保护为宗旨的理性,即生态理性。只有消灭那种仅仅坚持经济理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坚持生态理性和经济理性统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新型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彻底解决好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发展的双赢。

因此,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思想,对于我们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另外,生态理性和绿色发展理念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绿色发展理念的现实必然性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当今全球环境现状和我国现实国情的

深刻把握。因此,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必然要求。

1、当今全球环境严重威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局部的。到了现代工业时代,人类面临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时代开启。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七点共同看法,宣布人类进入自觉认识和解决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新时代。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系统分析了人类面临的共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数十年来,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生态环境问题,

签署了不少国际公约,但我们仍面临诸多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等。

2、现实国情的深刻把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此同时,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我国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举措

早在200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

让绿色发展成为一种选择》报告中提出绿色发展。现在我党把它上升到战略高度并把它系统化,让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治国方略,切实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明确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方向。

1、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

习近平同志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些生动形象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自然环境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相反会阻碍生产力发展。现在的状况是自然环境阻碍生产力发展了,所以我们必须改善生态环境使之与生产力相适应,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在全社会普及绿色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树立非绿色消费就是增加自身健康成本、绿色消费就是提高健康效益的消费理念,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

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坚持走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路子。循环发展就是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基本理念是没有废物,废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实质是解决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资源消耗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低碳发展就是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增加森林碳汇,降低能耗强度、碳强度以及碳排放总量,实质是解决能源可持续问题和能源消费引起的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只有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充分考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推动城乡建设和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实施循环经

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快生态修复保护,才能有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明确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方向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其中包含的重要内容就是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同志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这是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目标方向,它也是随着实践发展而逐渐完善的。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十八大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作为行动纲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系统化,成为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最新成果。

从人类社会的演进历程来看,当前正处在向生态文明过渡的关键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绿色革命”,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它的核心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时代。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

的目标指向,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参考文献:

[1] 刘晓星,邢飞龙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中国环境报 2015年11月02日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3]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编2014年6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