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X4059-DATASHEET-V1.0(单节锂电池充电管理带锂电保护复合芯片)

SX4059-DATASHEET-V1.0(单节锂电池充电管理带锂电保护复合芯片)

SX4059-DATASHEET-V1.0(单节锂电池充电管理带锂电保护复合芯片)
SX4059-DATASHEET-V1.0(单节锂电池充电管理带锂电保护复合芯片)

单节1A锂电充电IC M1056

简述 M1056是一款完整的单级锂离子电池采用恒定电流/恒定电压线性充电器。其底部带有散热片的SOP-8/MSOP-8封装与较少的外部元件数目使得M1056成为便携式应用的理想选择。M1056可以适合USB电源和适配器电源工作。M1056采用了内部PMOSFET架构,加上防倒充电路,所以不需要外部隔离二极管,热反馈可对充电电流进行自动调节,以便在大功率操作或高环境温度条件下对芯片温度加以限制。充电电压固定于4.2V,而充电电流可通过一个电阻器进行外部设置。当充电电流在达到最终浮充电压之后降至设定值1/10时,M1056将自动终止充电循环。 当输入电压(交流适配器或USB电源)被拿掉时,M1056自动进入一个低电流状态,将电池漏电流降至2uA以下。M1056在有电源时也可置于停机模式,以而将供电电流降至50uA。 M1056的其他特点包括电池温度检测、欠压闭锁、自动再充电和两个用于指示充电、结束的LED状态引脚。 特点 高达1000mA的可编程充电电流 无需MOSFET、检测电阻器或隔离二极管 用于单节锂离子电池、采用SOP封装的完整线性充电器 恒定电流/恒定电压操作,并具有可在无过热危险的情况下实现充电速率最大化的热调节功能 精度达到±1%的4.2V预设充电电压·用于电池电量检测的充电电流监控器输出 自动再充电 充电状态双输出、无电池和故障状态显示 C/10充电终止 待机模式下的供电电流为50uA 2.9V涓流充电 软启动限制了浪涌电流 电池温度监测功能 封装: SOP8-PP/MSOP8-PP 应用 移动电话、PDA MP3、MP4播放器 数码相机 电子词典 GPS 便携式设备、各种充电器 典型应用图

(完整版)了解一下锂电池充电IC的选择方案

随着手持设备业务的不断发展,对电池充电器的要求也不断增加。要为完成这项工作而选择正确的集成电路 (IC),我们必须权衡几个因素。在开始设计以前,我们必须考虑诸如解决方案尺寸、USB标准、充电速率和成本等因素。必须将这些因素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排列,然后选择相应的充电器IC。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不同的充电拓扑结构,并研究电池充电器IC的一些特性。此外,我们还将探讨一个应用和现有的解决方案。 锂离子电池充电周期 锂离子电池要求专门的充电周期,以实现安全充电并最大化电池使用时间。电池充电分两个阶段:恒定电流 (CC) 和恒定电压 (CV)。电池位于完全充满电压以下时,电流经过稳压进入电池。在CC模式下,电流经过稳压达到两个值之一。如果电池电压非常低,则充电电流降低至预充电电平,以适应电池并防止电池损坏。该阈值因电池化学属性而不同,一般取决于电池制造厂商。一旦电池电压升至预充电阈值以上,充电便升至快速充电电流电平。典型电池的最大建议快速充电电流为1C(C=1 小时内耗尽电池所需的电流),但该电流也取决地电池制造厂商。典型充电电流为~0.8C,目的是最大化电池使用时间。对电池充电时,电压上升。一旦电池电压升至稳压电压(一般为4.2V),充电电流逐渐减少,同时对电池电压进行稳压以防止过充电。在这种模式下,电池充电时电流逐渐减少,同时电池阻抗降低。如果电流降至预定电平(一般为快速充电电流的10%),则终止充电。我们一般不对电池浮充电,因为这样会缩短电池使用寿命。图1 以图形方式说明了典型的充电周期。 线性解决方案与开关模式解决方案对比 将适配器电压转降为电池电压并控制不同充电阶段的拓扑结构有两种:线性稳压器和电感开关。这两种拓扑结构在体积、效率、解决方案成本和电磁干扰 (EMI) 辐射方面各有优缺点。我们下面介绍这两种拓扑结构的各种优点和一些折中方法。 一般来说,电感开关是获得最高效率的最佳选择。利用电阻器等检测组件,在输出端检测充电电流。充电器在CC 模式下时,电流反馈电路控制占空比。电池电压检测反馈电路控制CV 模式下的占空比。根据特性集的不同,可能会出现其他一些控制环路。我们将在后面详细讨论这些环路。电感开关电路要求开关组件、整流器、电感和输入及输出电容器。就许多应用而言,通过选

FM2113(单节锂电池保护IC)

概述 FM2113内置高精度电压检测电路和延迟电路,是用于单节锂离子/锂聚合物可再充电电池的保护IC 。此IC 适合于对单节锂离子/锂聚合物可再充电电池的过充电、过放电和过电流进行保护。 特点 高精度电压检测电路 各延迟时间由内部电路设置(无需外接电容) 有过放自恢复功能 工作电流:典型值3uA ,最大值6.0uA (VDD=3.9V ) 连接充电器的端子采用高耐压设计(CS 端和OC 端,绝对最大额定值是20V ) 允许0V 电池充电功能 宽工作温度范围:-40℃~+85℃ 采用SOT23-6封装 产品应用 1节锂离子可再充电电池组 1节锂聚合物可再充电电池组 引脚示意图及说明 SOT23-6 引脚号 引脚名称 引脚说明 1234 5 6 OD CS OC NC VDD VSS 1 OD 放电控制用MOSFET 门极连接端 2 CS 过电流检测输入端,充电器检测端 3 OC 充电控制用MOSFET 门极连接端 4 NC 悬空 5 VDD 电源端,正电源输入端 6 VSS 接地端,负电源输入端

FM2113(文件编号:S&CIC1162) 单节锂电池保护IC 电气特性

FM2113(文件编号:S&CIC1162) 单节锂电池保护IC

FM2113(文件编号:S&CIC1162) 单节锂电池保护IC *3、C1有稳定VDD电压的作用,请不要连接0.01μF以下的电容。 *4、使用MOSFET的阈值电压在过放电检测电压以上时,可能导致在过放电保护之前停止放电。 *5、门极和源极之间耐压在充电器电压以下时,N-MOSFET有可能被损坏。 工作说明 正常工作状态 此IC持续侦测连接在VDD和VSS之间的电池电压,以及CS与VSS之间的电压差,来控制充电和放电。当电池电压在过放电检测电压(VDL)以上并在过充电检测电压(VCU)以下,且CS端子电压在充电过流检测电压(VCIP)以上并在放电过流检测电压(VDIP)以下时,IC的OC和OD端子都输出高电平,使充电控制用MOSFET和放电控制用MOSFET同时导通,这个状态称为“正常工作状态”。此状态下,充电和放电都可以自由进行。 注意:初次连接电芯时,会有不能放电的可能性,此时,短接CS端子和VSS端子,或者连接充电器,就能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过充电状态 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一旦电池电压超过过充电检测电压(VCU),并且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超过过充电检测延迟时间(TOC)以上时,FM2113会关闭充电控制用的MOSFET(OC端子),停止充电,这个状态称为“过充电状态”。 过充电状态在如下2种情况下可以释放: 不连接充电器时, (1)由于自放电使电池电压降低到过充电释放电压(VCR)以下时,过充电状态释放,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2)连接负载放电,放电电流先通过充电控制用MOSFET的寄生二极管流过,此时,CS端子侦测到一个“二极管正向导通压降(Vf)”的电压。当CS端子电压在放电过流检测电压(VDIP)以上且电池电压降低到过 充电检测电压(VCU)以下时,过充电状态释放,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注意:进入过充电状态的电池,如果仍然连接着充电器,即使电池电压低于过充电释放电压(VCR),过充电状态也不能释放。断开充电器,CS端子电压上升到充电过流检测电压(VCIP)以上时,过充电状态才能释放。 过放电状态 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当电池电压降低到过放电检测电压(VDL)以下,并且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超过过放电检测延迟时间(TOD)以上时,FM2113会关闭放电控制用的MOSFET(OD端子),停止放电,这个状态称为“过放电状态”。 过放电状态的释放,有以下三种方法: (1)连接充电器,若CS端子电压低于充电过流检测电压(VCIP),当电池电压高于过放电检测电压(VDL)时,过放电状态释放,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2)连接充电器,若CS端子电压高于充电过流检测电压(VCIP),当电池电压高于过放电释放电压(VDR)时,过放电状态释放,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3)没有连接充电器时,如果电池电压自恢复到高于过放电释放电压(VDR)时,过放电状态释放,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即“有过放自恢复功能”。 放电过流状态(放电过流检测功能和负载短路检测功能)

GS单节锂电充电芯片

特点 ·锂电池正负极反接保护; ·高达500mA 的可编程充电电流; ·无需MOSFET 、检测电阻器或隔离二极管; ·用于单节锂离子电池 ·恒定电流/恒定电压操作,并具有可在无过热危险的情况下实现充电速率最大化的热调节功能; ·可直接从USB 端口给单节锂离子电池充电; ·精度达到±1%的4.2V 预设充电电压; ·最高输入可达9V ; ·自动再充电; ·2个充电状态开漏输出引脚; ·C/10充电终止; ·待机模式下的供电电流为40uA ; ·2.9V 涓流充电器件版本; ·软启动限制了浪涌电流; ·采用6引脚SOT-23封装。 应用 ·充电座 ·蜂窝电话、PDA 、MP3播放器 ·蓝牙应用 典型应用 500mA 单节锂离子电池充电器 绝对最大额定值 ·输入电源电压(V CC ):-0.3V ~9V ·PROG :-0.3V ~V CC +0.3V ·BA T :-4.2V ~7V ·CHRG :-0.3V ~10V ·BA T 短路持续时间:连续 ·BA T 引脚电流:500mA ·PROG 引脚电流:800uA ·最大结温:145℃ ·工作环境温度范围:-40℃~85℃ ·贮存温度范围:-65℃~125℃ ·引脚温度(焊接时间10秒):260℃ 400mA 电流完整的充电循环(600mAh ) 描述 一款完整的单节锂离子电池充电器,带电池正负极反接保护,采用恒定电流/恒定电压线性控制。其SOT 封装与较少的外部元件数目使得便携式应用的理 想选择。 可以适合USB 电源和适配器电源工作。 由于采用了内部PMOSFET 架构,加上防倒充电路,所以不需要外部检测电阻器和隔离二极管。热反馈可对充电电流进行自动调节,以便在大功率操作或高环境温度条件下对芯片温度加以限制。充满电压固定于4.2V ,而充电电流可通过一个电阻器进行外部设置。当电池达到4.2V 之后,充电电流降至设定值1/10,将自动终止充电。 当输入电压(交流适配器或USB 电源)被拿掉时,自动进入一个低电流状态,电池漏电流在2uA 以下。的其他特点包括充电电流监控器、欠压闭锁、自动再充电和两个用于指示充电结束和输入电压接入的状态引脚。 尚亿微电子 李华 GS1407 GS1407GS1407GS1407GS1407GS1407GS1407GS1407TEL135********Q1839845898

电动汽车中的电池能量管理系统

一、前言 电动汽车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电动汽车的应用前景广阔。但电动汽车尤其纯电动汽车的应用遇到了动力电池的难题,电池的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动力电池比能量不高,影响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要求,价格太高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初始成本; 其二是电池的性能差,使用寿命低影响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电动汽车用的电池使用中其性能发挥得如何,除与电池模块自身性能有关外,与其应用的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电池模块质量不太理想的条件下,应用功能完备的电池能量管理系统其作用就更加突出。借助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的正常工作会使电池模块的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减少电池模块故障,延长电池模块的使用寿命,增加电动汽车的使用安全感。因此,电动汽车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的应用备受电动汽车设计者和使用者的重视。 二、电动汽车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电动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中的电池能量管理系统是该车的一种相当重要的技术措施,可以称为电动汽车电池的“保护神”,它起到了对电池性能的保护、防止个别电池的早期损坏、有利于电动汽车的运行,并具有各种警告功能等[1]。由于它参加电池箱内电池模块的监控工作使电动汽车的运行、充电等功能与电池的有关参数(电流、电压、内阻、容量)紧密相连和协调工作。它有计算,发出指令、执行指令和提出警告的功能。各种电池模块虽然有结构和性能上的差异,但它们都具备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功能。典型的电池能量管理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2.1 对能量的检测功能 电动汽车在行车过程中,该系统能随时对车辆的能耗进行计算,最终给出该电池箱内电池模块剩余的电池能量值,并通过剩余能量计将数据显示出来,使驾驶人员知道车辆的续驶里程,以便决定如何行驶.在能量允许的条件下使车辆行驶到具有充电功能的地方,补充电量防止半路抛锚。 2.2 对电池工作状态的监测与控制功能 电池能量管理系统按电池箱内安装的传感器提供的信号对电池进行管理。一般情况下,电池箱内有温度传感器及电压、电流和内阻的测量值。由于温度的变化对其他参数都有影响,所以一般都以电池模块的温度来做为控制的指令信号,将测得的温度值与事先设定的温度值进行比较,决定对电池冷却与否。电动汽车能源是很宝贵的,应尽量采用节能元件,所以电池箱内的冷却风扇一般都是采用分级参与工作。这样能做到在保证电池性能的条件下尽量使用小排量的风扇。当第一级风扇工作后尚不能达到要求的温度时,第二级冷却风扇才参与工作,加强冷却。此时电池箱内的温度如果还不能达到要求的工作条件,温度继续升高已达到影响电池模块的正常工作条件,为保护电池模块不受损坏,能量管理系统会发出停止电池模块供电的指令,强行车辆停驶。当电池在充电状态下,能量管理系统会强令充电机停止充电而不损坏电池,由维修人员进行检测排除故障。 2.3 保证充电功能

锂电池保护板工作原理资料

锂电池保护板工作原理 锂电池保护板根据使用IC,电压等不同而电路及参数有所不同,下面以DW01 配MOS管8205A进行讲解: 锂电池保护板其正常工作过程为: 当电芯电压在2.5V至4.3V之间时,DW01 的第1脚、第3脚均输出高电平(等于供电电压),第二脚电压为0V。此时DW01 的第1脚、第3脚电压将分别加到8205A的第5、4脚,8205A内的两个电子开关因其G极接到来自DW01 的电压,故均处于导通状态,即两个电子开关均处于开状态。此时电芯的负极与保护板的P-端相当于直接连通,保护板有电压输出。 2.保护板过放电保护控制原理:

当电芯通过外接的负载进行放电时,电芯的电压将慢慢降低,同时DW01 内部将通过R1电阻实时监测电芯电压,当电芯电压下降到约2.3V时DW01 将认为电芯电压已处于过放电电压状态,便立即断开第1脚的输出电压,使第1脚电压变为0V,8205A内的开关管因第5脚无电压而关闭。此时电芯的B-与保护板的P-之间处于断开状态。即电芯的放电回路被切断,电芯将停止放电。保护板处于过放电状态并一直保持。等到保护板的P 与P-间接上充电电压后,DW01 经B-检测到充电电压后便立即停止过放电状态,重新在第1脚输出高电压,使8205A内的过放电控制管导通,即电芯的B-与保护板的P-又重新接上,电芯经充电器直接充电。 4.保护板过充电保护控制原理: 当电池通过充电器正常充电时,随着充电时间的增加,电芯的电压将越来越高,当电芯电压升高到4.4V时,DW01 将认为电芯电压已处于过充电电压状态,便立即断开第3脚的输出电压,使第3脚电压变为0V,8205A内的开关管因第4脚无电压而关

锂电池组保护板均衡充电基本工作原理

成组锂电池串联充电时,应保证每节电池均衡充电,否则使用过程中会影响整组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常用的均衡充电技术有恒定分流电阻均衡充电、通断分流电阻均衡充电、平均电池电压均衡充电、开关电容均衡充电、降压型变换器均衡充电、电感均衡充电等。而现有的单节锂电池保护芯片均不含均衡充电控制功能;多节锂电池保护芯片均衡充电控制功能需要外接CPU,通过和保护芯片的串行通讯(如I2C总线)来实现,加大了保护电路的复杂程度和设计难度、降低了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增加了功耗。 本文针对动力锂电池成组使用,各节锂电池均要求充电过电压、放电欠电压、过流、短路的保护,充电过程中要实现整组电池均衡充电的问题,设计了采用单节锂电池保护芯片对任意串联数的成组锂电池进行保护的含均衡充电功能的电池组保护板。仿真结果和工业生产应用证明,该保护板保护功能完善,工作稳定,性价比高,均衡充电误差小于50mV。 锂电池组保护板均衡充电基本工作原理 采用单节锂电池保护芯片设计的具备均衡充电能力的锂电池组保护板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1为单节锂离子电池;2为充电过电压分流放电支路电阻;3为分流放电支路控制用开关器件;4为过流检测保护电阻;5为省略的锂电池保护芯片及电路连接部分;6为单节锂电池保护芯片(一般包括充电控制引脚CO,放电控制引脚DO,放电过电流及短路检测引脚VM,电池正端VDD,电池负端VSS等);7为充电过电压保护信号经光耦隔离后形成并联关系驱动主电路中充电控制用MOS管栅极;8为放电欠电压、过流、短路保护信号经光耦隔离后形成串联关系驱动主电路中放电控制用MOS管栅极;9为充电控制开关器件;10为放电控制开关器件;11为控制电路;12为主电路;13为分流放电支路。单节锂电池保护芯片数目依据锂电池组电池数目确定,串联使用,分别对所对应单节锂电池的充放电、过流、短路状态进行保护。该系统在充电保护的同时,通过保护芯片控制分流放电支路开关器件的通断实现均衡充电,该方案有别于传统的在充电器端实现均衡充电的做法,降低了锂电池组充电器设计应用的成本。

单节双节线性锂电池充电器控制电路

开关型单节、两节锂离子/锂聚合物充电管理芯片HB6298A 1、功能简述 1.1、特性 ●适用于单节或两节锂离子/锂聚合物高效率充电器设计 ● 0.5%的充电电压控制精度 ●恒压充电电压值可通过外接电阻微调 ●智能电池检测 ●内置功率MOSFET ●软启动 ●开关频率400KHz ●可编程充电电流控制,最大充电电流可达1.5A ●防反相保护电路可防止电池电流倒灌 ● NTC 热敏接口监测电池温度 ● LED充电状态指示 ● CYCLE-BY-CYCLE电流限制,短路检测、保护 ●输入管脚最大耐压18V ●工作环境温度范围:-20℃~70℃1.2、应用 ●手持设备,包括医疗手持设备 ● Portable-DVD,PDA,移动蜂窝电话及智能手机 ●移动仪器 ●自充电电池组 ●独立充电器 1.3、概述 HB6298A为开关型单节或两节锂离子/锂聚合物电池充电管理芯片,非常适合于便携式设备的充电管理应用。HB6298A集内置功率MOSFET、高精度电压和电流调节器、预充、充电状态指示和充电截止等功能于一体,采用TSSOP20封装。HB6298A对电池充电分为三个阶段:预充(Pre-charge)、恒流(CC/Constant Current)、恒压(CV/Constant Voltage)过程,恒流充电电流通过外部电阻决定,最大充电电流为 1.5A.HB6298A 集成CYCLE-BY-CYCLE电流限制、短路保护,确保充电芯片安全工作.HB6298A集成NTC热敏电阻接口,可以采集、处理电池的温度信息,保证充电电池的安全工作温度. 2、HB6298A应用电路 图2.1、HB6298A应用示意图

可充电电池组智能低碳管理系统的设计

可充电电池组智能低碳管理系统的设计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可充电电池组管理和维护方法。在不拆解电池组的情况下,自动检测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电压、电量等参数,对电池组中任意存在问题的电池进行维护与激活,延长电池组使用寿命;同时,在条件允许时利用电池放电能量对需要充电的电池充电,可以节约能源,实现低碳、节能减排。 【关键词】电池组记忆效应自动检测核对性充放电低碳激活 充电电池作为电能储备单元,具有容量大、内阻小、价格便宜等优点,在电力、通信、医疗、银行、铁路/空行/港口调度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记忆效应,而使用最多的铅酸电池更是具有明显的记忆效应,这就要求必须定期对其进行完全充放电操作,称为全核对性充放电。核对性放电可以检查出电池组中蓄电池容量是否正常,并且及时发现老化电池和活化蓄电池。对老化电池进行多次完全充放电使蓄电池内部化学物质活化的操作,称为激活。 电池组在对外供电时将所有的电池一起放电,再进行整体充电,由于电池的个体化差异,使得部分电池过充电或过放电,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将会极大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使电池组提前报废,造成很大浪费。除此之外,铅酸电池中重金属铅占了整个电池组成成分的2/3以上,其生产和回收都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传统的核对性充放电方法是用大功率电阻放电,这部分能量被直接消耗;传统的对老化电池激活需要拆解电池组,费时费力且容易造成短路打火事故。 本文提出在不拆解电池组的情况下,实现对电池组中任意单只或多只电池的自动检测、自动充放电、自动进行低碳激活、实时检测防止过充电过放电,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目的;在核对性充放电及对老化电池激活时可利用放电能量,把需要放电电池的放电电量用来对需要充电的电池进行充电,这样既节约能源,又避免了使用电阻放电带来的温升以及散热问题,降低碳排放。 本文结构安排:首先进行系统的整体分析,然后是硬件设计,其次是软件设计,最后做了在不拆解电池组情况下检测任意单个电池的电压、电流、容量以及怎样实现电池组中一个电池给另外一个电池充电的实验,得出了新方法比传统的电池组管理方法效率高和节能的结论。 1 系统的整体分析 在不拆解电池组情况下,本系统可对2个以上同规格可充电电池组成的电池组进行日常维护与自动低碳激活。通过电池选择模块从电池组中选择单个电池,通过检测模块检测出选中电池的各种参数。当对电池组整体充电时,实时检测单个电池电压,可以检测出由于单个电池个体化差异所导致过充电和欠充的电池,

锂电池保护芯片均衡充电设计

锂电池保护芯片均衡充电设计 常用的均衡充电技术包括恒定分流电阻均衡充电、通断分流电阻均衡充电、平均电池电压均衡充电、开关电容均衡充电、降压型变换器均衡充电、电感均衡充电等。成组的锂电池串联充电时,应保证每节电池均衡充电,否则使用过程中会影响整组电池的性能和寿命。而现有的单节锂电池保护芯片均不含均衡充电控制功能;多节锂电池保护芯片均衡充电控制功能需要外接CPU,通过和保护芯片的串行通讯(如I2C总线)来实现,加大了保护电路的复杂程度和设计难度、降低了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增加了功耗。 ?本文针对动力锂电池成组使用,各节锂电池均要求充电过电压、放电欠电压、过流、短路的保护,充电过程中要实现整组电池均衡充电的问题,设计了采用单节锂电池保护芯片对任意串联数的成组锂电池进行保护的含均衡充电功能的电池组保护板。仿真结果和工业生产应用证明,该保护板保护功能完善,工作稳定,性价比高,均衡充电误差小于50mV。 ?锂电池组保护板均衡充电基本工作原理 ?采用单节锂电池保护芯片设计的具备均衡充电能力的锂电池组保护板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1为单节锂离子电池;2为充电过电压分流放电支路电阻;3为分流放电支路控制用开关器件;4为过流检测保护电阻;5为省略的锂电池保护芯片及电路连接部分;6为单节锂电池保护芯片(一般包括充电控制引脚CO,放电控制引脚DO,放电过电流及短路检测引脚VM,电池正端VDD,电池负端VSS等);7为充电过电压保护信号经光耦隔离后形成并联关系驱动主电路中充电控制用MOS管栅极;8为放电欠电压、过流、短路保护信号经光耦隔离后形成串联关系驱动主电路中放电控制用MOS管栅极;9为充电控制开关器件;10为放电控制开关器件;11为控制电路;12为主电路;

锂电池充电电路详解

锂电池充电电路图 锂电池是继镍镉、镍氢电池之后,可充电电池家族中的佼佼者.锂离子电池以其优良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 手机、摄录像机、笔记本电脑、无绳电话、电动工具、遥控或电动玩具、照相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 一、锂电池与镍镉、镍氢可充电池: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为石墨晶体,正极通常为二氧化锂。充电时锂离子由正极向负极运动而嵌入石墨层中。放电时,锂离子从石墨晶体内负极表面脱离移向正极。所以,在该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锂总是以锂离子形态出现,而不是以金属锂的形态出现。因而这种电池叫做锂离子电池,简称锂电池。 锂电池具有:体积小、容量大、重量轻、无污染、单节电压高、自放电率低、电池循环次数多等优点,但价格较贵。镍镉电池因容量低,自放电严重,且对环境有污染,正逐步被淘汰。镍氢电池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且不污染环境,但单体电压只有1.2V,因而在使用范围上受到限制。 二、锂电池的特点: 1、具有更高的重量能量比、体积能量比; 2、电压高,单节锂电池电压为3.6V,等于3只镍镉或镍氢充电电池的串联电压; 3、自放电小可长时间存放,这是该电池最突出的优越性; 4、无记忆效应。锂电池不存在镍镉电池的所谓记忆效应,所以锂电池充电前无需放电; 5、寿命长。正常工作条件下,锂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远大于500次; 6、可以快速充电。锂电池通常可以采用0.5~1倍容量的电流充电,使充电时间缩短至1~2小时; 7、可以随意并联使用; 8、由于电池中不含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对环境无污染,是当代最先进的绿色电池; 9、成本高。与其它可充电池相比,锂电池价格较贵。 三、锂电池的内部结构: 锂电池通常有两种外型:圆柱型和长方型。 电池内部采用螺旋绕制结构,用一种非常精细而渗透性很强的聚乙烯薄膜隔离材料在正、负极间间隔而成。正极包括由锂和二氧化钴组成的锂离子收集极及由铝薄膜组成的电流收集极。负极由片状碳材料组成的锂离子收集极和铜薄膜组成的电流收集极组成。电池内充有有机电解质溶液。另外还装有安全阀和PTC元件,以便电池在不正常状态及输出短路时保护电池不受损坏。 单节锂电池的电压为3.6V,容量也不可能无限大,因此,常常将单节锂电池进行串、并联处理,以满足不同场合的要求。字串5 四、锂电池的充放电要求; 1、锂电池的充电:根据锂电池的结构特性,最高充电终止电压应为4.2V,不能过充,否则会因正极的锂离子拿走太多,而使电池报废。其充放电要求较高,可采用专用的恒流、恒压充电器进行充电。通常恒流充电至4.2V/节后转入恒压充电,当恒压充电电流降至100mA 以内时,应停止充电。 充电电流(mA)=0.1~1.5倍电池容量(如1350mAh的电池,其充电电流可控制在135~2025mA之间)。常规充电电流可选择在0.5倍电池容量左右,充电时间约为2~3小时。 2、锂电池的放电:因锂电池的内部结构所致,放电时锂离子不能全部移向正极,必须保留一部分锂离子在负极,以保证在下次充电时锂离子能够畅通地嵌入通道。否则,电池寿命就相应缩短。为了保证石墨层中放电后留有部分锂离子,就要严格限制放电终止最低电压,也就是说锂电池不能过放电。放电终止电压通常为3.0V/节,最低不能低于2.5V/节。电池放

基于智能化锂电池充电管理系统的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的智能化锂电池充电系统是专门为锂电池设计的高端技术解决方案。该系统适用于锂离子、镍氢、铅酸蓄电池单体及整组进行实时监控、电池均衡、充放电电压、温度监测等,采用了电压均衡控制、超温保护等智能化技术,是功能强大、技术指标完善的动力电池充电管理系统[ 1]。 关键词:智能化锂电池恒流恒压充电系统SMBus1.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移动电话、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普及,消费者对电池电能要求日渐提高;人们希望在获得大容量电能的同时, 能够尽量减轻重量, 提高整个电源系统的使用效率和寿命。锂电池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池[ 2], 因具有能量密度高、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和循环寿命长等一系列的优点,很快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获得广泛应用,更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由此可见,设计一套高精度锂电池充电管理系统对于锂电池应用至关重要。 1 锂电池充放电原理 锂电池主要由正极活性材料、易燃有机电解液和碳负极等组件构成[ 3]。因此,锂电池的安全性能主要是由这些组件间的化学反应所决定的。 根据锂电池的结构特性,锂电池的最高充电电压应低于4.2 V[ 4],不能过充,否则会因正极锂离子拿走太多,发生危险。其充放电要求较高,一般采用专门的恒流恒压充电器进行充电。通常恒流充电至设定值后转入恒压充电状态,当恒压充电至0.1 A以下时[ 5],应立即停止充电。 锂电池的放电由于内部结构所致,放电时锂离子不能全部移向正极,必须保留一部分锂离子在负极[ 6],以保证下次充电时锂离子能够畅通地嵌入通道。否则电池寿命会缩短,因此在放电时需要严格控制放电终止电压。

充电管理芯片BQ2057及其应用

先进的锂电池线性充电管理芯片BQ2057及其应用 2007年03月07日星期三 11:09 摘要:本文介绍美国TI公司生产的先进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BQ2057,利用BQ2057系列芯片及简单外围电路可设计低成本的单/双节锂电池充电器,非常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仪器的紧凑设计。本文将在介绍BQ2057芯片的特点、功能的基础上,给出典型充电电路的设计方法及应用该充电芯片设计便携式仪器的体会。 关键词:锂电池充电器 BQ2057 1.引言 BQ2057系列是美国TI公司生产的先进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BQ2057系列芯片适合单节(4.1V或4.2V)或双节(8.2V或8.4V)锂离子(Li-Ion)和锂聚合物 (Li-Pol)电池的充电需要,同时根据不同的应用提供了MSOP、TSSOP和SOIC的可选封装形式,利用该芯片设计的充电器外围电路及其简单,非常适合便携式电子产品的紧凑设计需要。BQ2057可以动态补偿锂电池组的内阻以减少充电时间,带有可选的电池温度监测,利用电池组温度传感器连续检测电池温度,当电池温度超出设定范围时BQ2057关闭对电池充电。内部集成的恒压恒流器带有高/低边电流感测和可编程充电电流,充电状态识别可由输出的LED指示灯或与主控器接口实现,具有自动重新充电、最小电流终止充电、低功耗睡眠等特性。 2.功能及特性 2.1 器件封装及型号选择 BQ2057系列充电芯片为满足设计需要,提供了多种可选封装及型号,其封装形式如图2-1所示,有MSOP、TSSOP和SOIC三种封装形式。其型号如表2-1所示,有BQ2057、BQ2057C、BQ2057T和BQ2057W四种信号,分别适合4.1V、4.2V、8.2V和8.4V的充电需要。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锂电池充电管理系统设计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锂电池充电管理系统设计系部:电子信息系 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学号: _ 学生姓名: ___ ____ 指导教师: _____ ___ 职称: ______ ___ 目录 1摘要 (2)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3) 1.2镍氢电池、镍镉电池与锂离子电池之间的差异 (4)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5) 2 电池的充电方法与充电控 (6) 2.1电池的充电方法和充电器 (5) 2.1.1 电池的充电方法 (5) 2.2 充电控制技术 (9) 2.2.1 快速充电器介绍 (9) 2.2.2 快速充电终止控制方法 (10) 3锂电池充电器硬件设计 (12) 3.1 AT89C51 (13) 3.2 电压转换及光耦隔离电路部分 (15)

3.3 充电控制电路部分 (17) 3.3.1 MAX1898充电芯片充电芯片充电芯片充电芯片 (17) 4 锂电池充电器软件设计 (22) 4.1程序功能 (22) 4.2 主要变量说明 (22) 4.3 程序流程图 (23) 致谢 (28) 参考文献 (29) 1摘要 本课题设计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锂离子电池充电器,在设计上,选择了简洁、高效的硬件,设计稳定可靠的软件,详细说明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包括单片机电路、充电控制电路、电压转换及光耦隔离电路,并对本充电器的核心器件—MAX1898充电芯片、AT89C2051单片机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阐述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以C语言为开发工具,进行了详细设计和编码。实现了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该智能充电器具有检测锂离子电池的状态;自动切换充电模式以满足充电电池的充电需要;充电器短路保护功能;充电状态显示的功能。在生活中更好的维护了充电电池,延长了它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充电器;单片机;;锂电池;MAX1898 Abstract:This topic design is one kind lithium ion battery charger which is based on Single Chip, in the design, it has chosen succinctly, the highly effective hardware, the design stable reliable software, explained in detail system's hardware composition, including the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electric circuit, the charge control electric circuit, the voltag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light pair isolating circuit, and to this battery charger's core component - MAX1898 charge chip, at89C2051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introduction. Elaborated system's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sign. Take the C language as the development kit,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design and the code. Has realized system's reliability, the stability, the security and the efficiency. The intelligence battery charger has the examination lithium ion battery's

锂电池线性充电管理芯片LTC4065及其应用

锂电池线性充电管理芯片LTC4065及其应用 摘要锂电池具有体积小、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高、高电压电池和自放电率低等优点,近年来已经成为微型移动终端设备的首选电源。本文介绍了基于LTC4065芯片的线性充电管理方案,仅需要非常少的外围元件配合,就可以实现低成本、超小尺寸的单节锂电池充电管理。 关键词锂电池充电管理LTC4065 SG2003 随着移动计算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微型移动终端设备在移动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及个人信息服务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锂电池因其体积小、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高、高电压电池和自放电率低等优点,近年来已经成为微型移动终端设备的首选电源。锂电池的特性以及应用环境的需求,对微型移动终端设备充电方案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充电方案的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成本、体积、噪声、效率等因素。 LTC4065是一款用于单节锂电池的完整恒定电流/恒定电压线性充电管理芯片,可提供高达750 mA且准确度为5%的可设置的充电电流,并支持直接使用USB端口对单节锂电池进行充电。同时其热反馈功能可调节充电电流,以便在大功率工作或高环境温度条件下对芯片温度加以限制,确保安全工作。由于采用了内部MOSFET架构,因此无需使用外部检测电阻器或隔离二极管。很少的外部元件数目加上其2 mm×2 mm DFN封装,使得LTC4065尤其适合无线PDA、蜂窝电话、无线传感器终端等应用。功能齐全的LTC4065还包括自动再充电、低电池电量充电调节、软启动等丰富功能。 1 LTC4065的引脚功能 LTC4065采用了热处理能力较强的6引脚小外形封装(DFN),且实现产品无铅化,底部采用裸露衬垫,直接焊接至PCB以实现电接触和额定散热性能。引脚排列如图1所示。 各引脚功能如下: 引脚1,GND,接地端。 引脚2,CHRG,漏极开路充电状态输出。充电状态指示引脚具有三种状态:下拉、2 Hz 脉动和高阻抗状态。该输出可以被用作一个逻辑接口或一个LED驱动器。对电池进行充电时,有一个内部N沟道MOSFET将GHRG引脚拉至低电平。当充电电流降至全标度电流的10%时,CHRG引脚被强制为高阻抗状态。如果电池电压处于2.9 V以下的持续时间达到充电时间的1/4,则认为电池失效,而且CHRG引脚将以2 Hz的频率脉动。 引脚3,BA T,充电电流输出。该引脚向电池供应充电电流,并将最终浮动电压调节至4.2 V。该引脚上的一个内部精确电阻分压器负责设定此浮动电压,并在停机模式时断接。 引脚4,VCC,正输入电源。该引脚向充电器供电。VCC的变化范围是3.75~5.5 V。该引脚应通过一个最小1μF的电容器进行旁路。当VCC处于BA T引脚电压的32 mV以内时,LTC4065进入停机模式,从而使IBA T降至约1μA。 引脚5,EN,使能输入引脚。把该引脚拉至手动停机门限(一般为O.82 V)以上,将把LTC4065置于停机模式。在停机模式中,LTC4065的电源电流低于20μA。使能为缺省状态,但不用时应将该引脚连至GND。 引脚6,PROG,充电电流设置和充电电流监视引脚。充电电流是通过连接一个精度为1%的接地电阻器RPROG来设置的。 2 工作原理 LTC4065主要是为实现对单节电池充电而设计的线性电池充电管理芯片。该芯片利用其内部功率MOSFET对电池进行恒流和恒压充电。充电电流可利用外部电阻编程设定,最大

锂电池充电保护方案

方案一:BP2971 电源管理芯片 特点 ·输入电压区间(Pack+):~12V ·FET 驱动 CHG和DSG FET驱动输出 ·监测项 过充监测 过放监测 充电过流监测 放电过流监测 短路监测 ·零充电电压,当无电池插入·工作温度区间: Ta= -40~85℃·封装形式: 6引脚 DSE() 应用 ·笔记本电脑 ·手机 ·便携式设备 绝对最大额定值 ·输入电源电压:~7V

·最大工作放电电流:7A ·最大充电电流: ·过充保护电压(OVP): ·过充压延迟: ·过充保护电压(释放值):·过放保护电压(UVP):·过放压延迟:150ms ·过放保护电压(释放值): ·充电过流电压(OCC):-70mV ·充电过流延迟:9ms ·放电过流电压(OCD):100mV ·放电过流延迟:18ms ·负载短路电压:500mV ·负载短路监测延迟:250us ·负载短路电压(释放值):1V 典型应用及原理图

图1:BP2971应用原理图 引脚功能 NC(引脚1):无用引脚。 COUT(引脚2):充电FET驱动。此引脚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当过充电压被V-引脚所监测到 DOUT(引脚3):放电FET驱动。此引脚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当过放电压被V-引脚所监测到 VSS (引脚4):负电池链接端。此引脚用于电池负极的接地参考电压 BAT(引脚5):正电池连接端。将电池的正端连接到此管脚。并用的输入电容接地。 V-(引脚6):电压监测点。此引脚用于监测故障电压,例如过冲,过放,

过流以及短路电压。 芯片功能原理图 芯片功能性模式 监测参数 参数可变(选)区间过充监测电压~ 50mV steps V OVP

一款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的研究与设计

一款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的研究与设计 林超 【摘要】:锂离子电池是目前便携式电子产品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可充电电池。而且随着电池容量的不断提高,锂离子电池将成为21世纪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源之一,并将在人造卫星、航空航天和储能方面得到应用。由于锂离子电池本身电学特性的原因,几乎每一块锂离子电池都需要一个充电管理芯片来提供充放电保护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文设计并实现一款成本较低、应用广泛,性能优良的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采用全定制设计思想,完成了从底层电路开始到整个芯片电路的正向设计,实现了过放电保护、过充电保护、短路保护、过温保护以及涓流充电、恒流充电、恒压充电等控制功能。芯片内部用来驱动充电晶体管的MOS管耐压高达30V以上,在不外加扩展电路的情况下,可设计成多节串联电池的充电电路。低压线性稳压器集成在芯片内部,提高了集成度,使芯片具有较小的面积,降低了成本。芯片的外围电路既可以设计成线性控制也可采用PFM控制,应用电路简单。 此外,改变芯片应用电路的外围电阻就可以调节芯片的恒流充电电流、预充电(涓流充电)截止电压、恒压充电电压和电池充满判断电流。这使得芯片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能够应用在很多不同的场合。芯片采用CSMC0.5um DPTM Mixed Signal工艺,使用Cadence工具完成电路设计、仿真、版图设计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电池温度端检测电压大于4.51 V时,充电终止,表明此时电池没有接入;当电池温度检测端电压大于0.05V且小于0.5V 时,充电电流为24mV/Rs;当电池温度检测端电压大于0.5V且小于4.51V时,芯片系统正常工作,此时涓流充电电流为24mv/Rs,预充电结束判断电压为0.61V,恒流充电电流为240mv/Rs,恒压充电判断电压为1.21V,充饱判断电流为24mV/Rs,这些参数均符合设计指标,并且电池充电曲线也符合设计预期。仿真成功后进行版图设计和验证,最终导出GDS文件去foundry流片。 【关键词】:锂电池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三阶段充电法锂电池充放电保护过温保护【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M912 【目录】: ?摘要3-4 ?ABSTRACT4-8 ?第一章绪论8-14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8-10 ? 1.2 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0-11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11-14 ?第二章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设计基础14-24 ? 2.1 锂电池工作原理14-15 ? 2.2 锂电池的电学性能及其充电保护要求15-17

电动车充电管理系统

专利名称:电动车物联网充电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物联网控制电动车充电 技术背景:受蓄电池技术制约,电动车不能满足人们远距离行驶,这就需要人们给蓄电池充电。但是由于人们的作息规律,一般都是白天给电动自行车充电,而白天又是用电高峰,电压电流比较不稳定,容易对蓄电池造成冲击。而在晚上22:00-7:00时段是电网低谷,此时用电能有效利用电网,而且电压电流比较稳定,不容易对蓄电池造成损伤。但是这是人们一般都已经休息,不在电动车旁,所以这就需要远程控制,实现电动车自动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物联网电动车充电系统包括蓄电池,充电器,市电,充电器的输出端 与蓄电池连接,充电器的输入端与市电连接,还包括:用于发送控制指令信号的移动终端,用于接收控制指令信号的车载信号接收模块,用于实现移动终端和车载信号接收模块之间数据通信的基站,以及用于控制蓄电出和充电器连通和断开的控制开关电路;所述的移动终端通过基站与车载信号接收模块连接,所述的车载信号接收模块﹑转换模块、控制开关电路依次相连.. 所述的移动终端为手机,在远距离外控制电动车蓄电池充电.利用移动终端发送控制指令,指令信号通过基站传送给电动车车载信号接收模块,D/C转换模块将车载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得到的模拟信号经过控制开关电路后,将控制开关电路的继电器关断或者导通,而继电器的输出端串联与充电电路,继电器的关断或导通直接影响充电电路是否处于充电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移动终端,电动车放入一个物联网系统,实现远程控制电动车蓄电池充电.只要充电器输入端插在市电上,输出端插在蓄电池充电端上,就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控制冲、断电。 具体实施方式: 电动车物联网充电系统包括手机,车载SIM卡、以及用于实现手机和车载SIM模块之间的数据通讯基站,车载SIM模块接收到手机发出的控制指令后,生成数字信号,再经过D/A 转换模块,转成模拟信号。所述的控制开关电路包括一个小功率的三极管,三极管的控制极与上述的模拟信号连接,三极管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的输入端子串联电连接,继电器触头串联于充电电路。 手机方便用户携带,用户编辑短信“CD”,发送至电动车车载SIM模块上,短信息通过基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