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第二章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第三章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第四章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五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第六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第七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第八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第九章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第十章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第十一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鉴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

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国学经典85--100翻译

8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86.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87.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译文】 做国君的,要做到仁义;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88.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这样才叫心安理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不要欺骗自己),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不要欺骗自己),这就是自己感到心安理得。所以君子一定要在独处的时候保持谨慎的态度。】以上解释二选一 89.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译文】 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

国学经典:《大学》 第八章 修身先正心

国学经典:《大学》第八章修身先正心 【大学第八章修身先正心】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1),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传7) 【注释】 ①身:程颐认为应为“心”。忿懥(zhl):愤怒。 【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 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 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 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读解】 正心是诚意之后的进修阶梯。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但是,仅仅有诚意还不行。因为,诚意可能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所以,在“诚其意”之后,还 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来驾驭感情,实 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这里需要注意 的是,埋与情,正心和诚意不是绝对对立,互不相容的。朱嘉说:喜 怒哀乐惧等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一旦我们不能自察,任其

左右自己的行动,便会使心思失去端正。所以,正心不是要完全摒弃喜怒哀乐俱等情欲,不是绝对禁欲,而仅仅说要让理智来克制、驾驭情欲,使心思不被情欲所左右,从而做到情理和谐地修身养性。也就是说,修身在正其心不外乎是要心思端正,不要三心二意,不要为情所牵,“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几句后来成了成语和名言,用来生动地描绘那种心神不属,思想不集中的状态,是教书先生在课堂上批评学生的常用语言。)这样来理解,修身在正其心也就没有什么神秘感了罢。

国学经典《大学》诵读有感

国学经典《大学》诵读有感 读了《大学》这本书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大学》原属《礼记》中的一篇,在唐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并把《大学》排在了“四书”的首位。 我最喜欢《大学》中“止于至善”的一段话:“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就是说,作为君主,应当广施仁政;作为臣民,应当敬事君王;作为子女,应当孝敬父母;作为父母,应当慈爱子女;与人交往, 应当坚守诚信。 读了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南宋时期爱国将领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在1126年,金兵攻打中原,岳飞要抗击金兵,精忠报国。岳飞的母 亲十分高兴,就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刺在岳飞的背上,教导儿 子要精忠报国。岳飞投军后,打了很多胜仗,无数金兵闻风而逃……。但后来昏庸的皇帝却听信小人的话把岳飞杀害了,但岳飞 的美名却流传于世。我特别敬佩岳飞,不只是他的勇敢和武功,而 是他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岳飞为什么能做到精忠报国呢?就是因 为岳飞孝敬母亲,听从母亲的话。岳飞在国难当头之际,不仅做到 了“为人臣,止于敬”,也做到了“为人子,止于孝”。 读了《大学》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我们从小就要认真听父母的教诲,不能跟父母顶嘴。对兄长要敬重,看到长辈和老师要敬礼。对人要有仁有义,不能骗别人,也不能把我所知道的别人的秘密告 诉他人。在学校要认真听讲,上课不说悄悄话。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上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定要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大学》这本书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从孝敬父母开始,努力尽到做儿子的责任,尽到做学生的责任,从一点一滴做起,长 大后,就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大学中庸全文

书名:《大学》 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五年级上学期国学经典诵读大学

wǔniánjíguóxuéjīngdiǎnsòngdúdàxué五年级国学经 典诵读——《大学》dìyīzhāng第一章 dàxuézhīdàozàimíngmíngdézàiqīnmínzài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zhǐyúzhìshànzhīzhǐérhòuyǒudìngdìngérhòu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 néngjìngjìngérhòunéngānānérhòunénglǜlǜér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 hòunéngdéwùyǒuběnmòshìyǒuzhōngshǐzhīsuǒ后能得。物有 本末,事有终始。知所 xiānhòuzéjìndàoyǐ先后,则近道矣。 gǔzhīyùmíngmíngdéyútiānxiàzhěxiānzhìqí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 guóyùzhìqíguózhěxiānqíqíjiāyùqíqíjiāzhě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xiānxiūqíshēnyùxiūqíshēnzhěxi ānzhèngqíxīn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y ùzhèngqíxīnzhěxiānchéngqíyìyùchéngqíyì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 zhěxiānzhìqízhīzhìzhīzàigéwù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wùgéérhòuzhīzhìzhīzhìérhòuyìchéngyì意,诚意后而至知,至知后而格物. chéngérhòuxīnzhèngxīnzhèngérhòushēnxiūshēn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 xiūérhòujiāqíjiāqíérhòuguózhìguózhìérhòu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 tiānxiàpíng天下平。 zìtiānzǐyǐzhìyúshùrényīshìjiēyǐxiūshēnwéi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 běnqíběnluànérmòzhìzhěfǒuyǐqísuǒhòuzhě本。其本乱而末 治者否矣。其所厚者 báoérqísuǒbáozhěhòuwèizhīyǒuyě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dìèrzhāng第二章 kānggàoyuēkèmíngdétàijiǎyuēgùdì《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 tiānzhīmíngmìngdìdiǎnyuē天之明命。”《帝典》曰: kèmíngjùndéjiēzìmíngyě“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国学经典之大学中庸

国学经典之大学中庸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 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5.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6.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7.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 于信。 8.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9.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10.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11.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12.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13.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14.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15.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16.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 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1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18.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19.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20.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21.” 22.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23.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24.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25.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26.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27.「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28.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29.「忠怒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

小学五、六年级国学经典名句背诵

小学百条国学经典名句(五、六年级)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译文: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7、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10、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 1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 12、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1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 14、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弟子规》 【译文】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

最新整理《大学》经典名句知识讲解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理想,是要彰显一个人光明的德行,是要他亲近爱护百姓,是要他抵达完美的目标。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3、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要想 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通过对万事万物 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5、《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经》中说:“周朝虽然是古老的国家,但却禀受了天命,自我更新。”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6、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做国君的,要做到仁义;做臣子的,要做 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7、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五年级上学期国学经典诵读《大学》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大学》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二章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 “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第三章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四章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五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就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第二章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第三章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就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四章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五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第六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就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国学经典语录100条

国学经典语录100条 甲思想类 《论语》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习,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三十岁开始自立,四十岁面对一切事情都能明

白其中之理而不被迷惑,五十岁了解宇宙自然之理,六十岁时对别人所说的话能分清是非,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随意而为,但一切行为都不会超越规矩准则的。 《孟子》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译文: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仁、义、礼、智是四个初始,就像我本来就所具有的,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 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译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 《周易》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地的品格是坤,君子见坤卦就要消法大地的包容,厚德载物。 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礼记》 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

国学经典《大学》注音版

大学 dà大x ué 学 z hī 之 dào 道, zài 在 mínɡ 明 mínɡ 明 dé 德, zài 在 qīn 亲 mín 民, zài 在 z hǐ止yú 于 z hì 至 s hàn 善。 z hī 知 z hǐ 止 ér 而 hòu 后 yǒu 有 dìnɡ 定, dìnɡ 定 ér 而 hòu 后 nénɡ 能 jìnɡ静,jìnɡ 静 ér 而 hòu 后 nénɡ 能 ān 安, ān 安 ér 而 hòu 后 nénɡ 能 lǜ 虑, lǜ 虑 ér 而 hòu 后nénɡ 能 dé 得。 wù 物 yǒu 有 běn 本 mò 末, s hì 事 yǒu 有 z hōnɡ 终 s hǐ 始, z hī 知 s uǒ 所 x iān 先hòu 后, zé 则 jìn 近 dào 道 yǐ 矣。 ɡǔ 古 z hī 之 yù 欲 mínɡ 明 mínɡ 明 dé 德 yú 于 t iān 天 x ià 下 z hě 者, x iān 先 z hì 治 qí 其 ɡuó 国 ;yù 欲 z hì 治 qí 其 ɡuó 国 z hě 者, x iān 先 qí 齐 qí 其 j iā 家; yù 欲 qí 齐 qí 其 j iā 家 z hě 者,x iān 先 x iū 修 qí 其 s hēn 身; yù 欲 x iū 修 qí 其 s hēn 身 z hě 者, x iān 先 z hènɡ 正 qí 其 xīn 心;yù 欲 z hènɡ 正 qí 其 xīn 心 z hě 者, x iān 先 c hénɡ 诚 qí 其 yì 意; yù 欲 c hénɡ 诚 qí 其 yì意z hě 者, x iān 先 z hì 致 qí 其 z hī 知; z hì 致 z hī 知 zài 在 ɡé 格 wù 物。 wù 物 ɡé 格 ér 而 hòu 后 z hī 知 z hì 至, z hī 知 z hì 至 ér 而 hòu 后 yì 意 c hénɡ 诚, yì 意 c hénɡ诚ér 而 hòu 后 xīn 心 z hènɡ 正, xīn 心 z hènɡ 正 ér 而 hòu 后 s hēn 身 x iū 修, s hēn 身 x iū 修 ér 而 hòu 后j iā 家 qí 齐, j iā 家 qí 齐 ér 而 hòu 后 ɡuó 国 z hì 治, ɡuó 国 z hì 治 ér 而 hòu 后 t iān 天 x ià下pínɡ 平。 zì 自 t iān 天 zǐ 子 yǐ 以 z hì 至 yú 于 s hù 庶 rén 人, yī 一 s hì 是 j iē 皆 yǐ 以 x iū 修 s hēn 身 wéi 为běn 本。 qí 其 běn 本 l uàn 乱 ér 而 mò 末 z hì 治 z hě 者, fǒu 否 yǐ 矣; qí 其 s uǒ 所 hòu 厚z hě 者 bó 薄, ér 而 qí 其 s uǒ 所 bó 薄 z hě 者 hòu 厚, wèi 未 z hī 之 yǒu 有 yě 也。 cǐ 此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复习课程

国学经典之《大学》 全文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二章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第三章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四章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五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第六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上册《大学》

大学 一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4。知止而后有定5,定而后能静6,静而后能安7,安而后能虑8,虑而后能得9。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大学:在古代其含义有两种:“博学”之态;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两种含义虽有明显的区别之处,但都有“博学”之意。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 2.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 3.亲民:一说是“新民”,使人弃旧因新,弃恶扬善。引导、教化人民之意。 4.止于:处在。 5.知止:明确目标所在。 6.静:心不妄动。 7.安:所处而安。 8.虑:处事精详。 9.得:得到成果。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 二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1。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3。致知在格物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国学经典诵读——《论语》 一、学而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二、为政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8.子曰:“由,诲(huì)汝(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10.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11.子张学干禄(lù)。子曰:”多闻阙(quē)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dài),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yú)矩。” 15.子曰:“君子不器。” 1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三、八佾(yì) 17.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8.子谓韶(sháo):“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9.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四、公冶长 20.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ū)也。于予与何诛(zhū)?” 2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2.子曰:“十室之邑(yì),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23.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五、里仁 2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5.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27.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8.子曰:“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 29.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3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3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

国学经典《大学》全文拼音

《大学》全文拼音 《大学》的成书时代大体在孔子、曾子之后,孟子、荀子之前的战国前期,即公元前5世纪左右,系出于曾氏之儒一派的纯儒家作品”。即《大学》的成书年代应是在战国初期,其作者应是“曾氏之儒一派”,即现在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战国初期曾参所作。 大dà学xué 大dà学xué之zhī道dào,在zài明mínɡ明mínɡ德dé,在zài亲qīn民mín,在zài止zhǐ于yú至zhì善shàn。 知zhī止zhǐ而ér后hòu有yǒu定dìnɡ,定dìnɡ而ér后hòu能nénɡ静jìnɡ,静jìnɡ而ér后hòu能nénɡ安ān,安ān 而ér后hòu能nénɡ虑lǜ,虑lǜ而ér后hòu能nénɡ得dé。物wù有yǒu本běn末mò,事shì有yǒu终zhōnɡ始shǐ,知zhī所suǒ先xiān后hòu,则zé近jìn道dào矣yǐ。 古gǔ之zhī欲yù明mínɡ明mínɡ德dé于yú天tiān下xià者zhě,先xiān治zhì其qí国guó;欲yù治zhì其qí国guó者zhě,先xiān齐qí其qí家jiā;欲yù齐qí其qí家jiā者zhě,先xiān修xiū其qí身shēn;欲yù修xiū其qí身shēn者zhě,先xiān正zhènɡ其qí心xīn;欲yù正zhènɡ其qí心xīn者zhě,先xiān诚chénɡ其qí意yì;欲yù诚chénɡ其qí意yì者zhě,先xiān致zhì其qí知zhī;致zhì知zhī在zài格gé物wù。

物wù格gé而ér后hòu知zhī至zhì,知zhī至zhì而ér后hòu意yì诚chénɡ,意yì诚chénɡ而ér后hòu心xīn正zhènɡ,心xīn正zhènɡ而ér后hòu身shēn修xiū,身shēn修xiū而ér后hòu家jiā齐qí,家jiā齐qí而ér后hòu国guó治zhì,国guó治zhì而ér后hòu天tiān下xià平pínɡ。 自zì天tiān子zǐ以yǐ至zhì于yú庶shù人rén,一yī是shì皆jiē以yǐ修xiū身shēn为wéi本běn。其qí本běn 乱luàn而ér末mò治zhì者zhě,否fǒu矣yǐ;其qí所suǒ厚hòu者zhě薄bó,而ér其qí所suǒ薄bó者zhě厚hòu,未wèi 之zhī有yǒu也yě。此cǐ谓wèi知zhī本běn。此cǐ谓wèi知zhī之zhī至zhì也yě。 所suǒ谓wèi诚chénɡ其qí意yì者zhě,毋wú自zì欺qī也yě。如rú恶wù恶è臭xiù,如rú好hào好hǎo 色sè,此cǐ之zhī谓wèi自zì谦qiè。故ɡù君jūn子zǐ必bì慎shèn其qí独dú也yě。小xiǎo人rén闲xián居jū为wéi不bù善shàn,无wú所suǒ不bù至zhì;见jiàn君jūn子zǐ而ér后hòu厌yàn然rán,掩yǎn其qí不bù善shàn,而ér著zhù其qí善shàn。人rén之zhī视shì己jǐ,如rú见jiàn其qí肺fèi肝gān然rán,则zé何hé益yì矣yǐ?此cǐ谓wèi诚chénɡ于yú中zhōnɡ,形xínɡ于yú外wài。故ɡù君jūn子zǐ必bì慎shèn其qí独dú也yě。 曾zēnɡ子zǐ曰yuē:“十shí目mù所suǒ视shì,十shí手shǒu所suǒ指zhǐ,其qí严yán乎hū!”富fù润rùn屋wū,德dé润rùn身shēn,心xīn广guǎnɡ体tǐ胖pán。故ɡù君jūn子zǐ必bì诚chénɡ其qí意yì。 《诗shī》云yún:“瞻zhān彼bǐ淇qí澳yù,菉lù竹zhú猗yī猗yī;有yǒu斐fěi君jūn子zǐ,如rú切qiē如rú磋cuō,如rú琢zhuó如rú磨mó;瑟sè兮xī僴xiàn兮xī,赫hè兮xī喧xuān兮xī;有yǒu斐fěi君jūn

国学经典:大学第一至三章原文

国学经典:大学第一至三章原文 【第一章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 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 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 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 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 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 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 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 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 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 径在于理解、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理解、研究后才能获

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 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 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 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第二章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 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 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 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 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 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品德低下的人在 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 坏事而自吹自擂。 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 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 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曾子说:“很多双眼睛看着,很多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能够装饰房屋,品德却能够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 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

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自南宋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创作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三字经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到处颂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欢迎阅读。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日所躔,日赤道,日所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国学经典名句1~6年级

国学经典名句 国学经典名句(一、二年级) 一年级: 1、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 【译文】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 2、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弟子规》 【译文】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3、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弟子规》 【译文】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4、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弟子规》 【译文】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5、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弟子规》 【译文】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6、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眦《弟子规》 【译文】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如果别人有能力,不能轻视,更不能妒忌。 7、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弟子规》 【译文】只要是人,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8、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弟子规》 9、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初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选自《三字经》 10、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选自《三字经》 二年级: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