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生物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生物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专题训练(含

答案)

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别。以下是查字典生物网整理的种群的特性和数量的变化专题训练,请考生实时练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有关种群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B.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可用样要领举行观察

C.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向

D.种群特性包括遗传特性、数量特性和空间特性

剖析: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蚜虫、跳蝻由于运动能力弱,活动范畴小,因而它们的种群密度可用样要领举行观察;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未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向;种群除具有数量特性、空间特性外,还具有遗传特性,即每个种群都有一定的遗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

答案:A

2.在一稳固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

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裕度

C.可利用样要领观察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剖析:本题议决坐标图剖析,考察种群数量特性以及种间干系对种群数量的影响。物种丰裕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几多。由图知,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松针的长度,没改变落叶松的种类。

答案:B

3.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中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固。在中止增长时期()

A.增长率大于零

B.老年个别数量最多

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D.种群密度最大

答案:D

4.下列关于种群特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向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举行种群密度的观察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答案:B

5.关于下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华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历程中,在抵达K值之前便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抵达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产生相应变化

答案:B

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固。该动物个别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布局(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别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布局

C.该种群的年龄布局随着季候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别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剖析:据图可知,不同月份种群的年龄布局不同,此中4至10月份,个别逐渐发育到性成熟,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别,表明在10月份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C两项正确;天敌迁入后,会捕食该种群中年幼或弱小的个别,影响种群的年龄布局,B项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别会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对种群的密度产生影响。

答案:D

7.下面三种曲线是联合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育终于。以下

剖析错误的是()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纪律

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

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抵达了环境包容量

剖析:图1和图2的横坐标都表示时间,但图1的纵坐标表示种群个别数,图2的纵坐标表示种群增长速率;图3的横坐标表示种群密度,纵坐标表示出生率或死亡率。通太过析曲线可知,三个曲线图中的种群个别数量最终都抵达一个最大值,所以它们都属于S型增长,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图1中,曲线斜率最大的点(a点)增长速率最大,图3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e点)增长速率最大,这两个点对应图2中的c点;图1中的b点增长速率为0,图3中的f点出生率=死亡率,增长速率也为0,这两个点均对应图2中的d 点;图1、2、3中表示种群抵达了环境包容量的点分别是b、d、f点。

答案:D

8.下列对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试管中吸出培育液之前应振荡试管,有利于正确计数

B.先将培育液滴在计数板上,轻盖盖玻片防备气泡产生

C.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时,应将培育液按比例稀释处理

D.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只计数相邻双方及其顶角上的个别数

答案:B

9.假定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如图为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为稳固型

B.a~c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

D.d~e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

剖析:当小于1时,种群的数量是逐渐减少的,所以a~c 年,种群的数量应该是逐渐减少的,c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少,故C项错误。

答案:C

10.下列操纵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小的是()

A.样要领:在个别密集区取样

B.标志重捕法:标记物易脱落

C.抽样检测法:在未经摇匀的酵母菌培育液下层取样

D.丰裕度观察:不统计不明白的物种

剖析:使用样要领的要害是要做到随机取样,若在个别密集

区取样则会使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高;利用标志重捕法观察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易脱落则会使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高;因未经摇匀的酵母菌培育液下层中被观察个别相对集结,若在此处取样也会使数据偏高;在观察泥土动物种群丰裕度时,不明白的物种也要统计在内,若不统计则会使数据比实际值偏小。

答案:D

11.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关于各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

B.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快后慢

C.第3阶段缓慢增长靠近K值

D.第4阶段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剖析:第3阶段种群数量超过了K值,种群数量先上升后下降靠近K值。

答案:C

12.下列观察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据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A.标志重捕法观察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观察泥土小动物丰裕度时,用诱虫器收罗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C.样要领观察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别

D.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吸出培育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

剖析:标志物脱落将导致第二次捕获的鲤鱼中,标志个别比例比实际比例偏低,使实验数据比实际数据偏高;诱虫器中没有打开电灯,会导致泥土中小动物部分残留于泥土中,导致实验数据比实际数据偏低;样方线上的个别,统计时应遵循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的原则,若不统计线上的个别将导致实验数据比实际数据偏低;没有振荡试管,酵母菌漫衍不均匀,下层较多,此时只吸出上层培育液计数将导致实验数据比实际数据偏低。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13.如图所示为某种群不同年龄阶段个别所占的比例,请据图回答下列标题:

(1)图中C表示稳固型,A表示__________型,B表示________型。

(2)A型的种群密度的成长趋向是________,但是不能完全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向,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剖析: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种群数量不断增大)、稳固型(种群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和衰退型(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年龄组成可以预测未来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向,但该趋向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还有气候、食物、天敌等。

答案:(1)衰退增长

(2)越来越小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还有气候、食物、天敌等14.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指导草原牧民更科学地放牧,对草原生物种类举行了观察。请回答下列标题:

(1)该兴趣小组为确定放牧量,对该草原上的某种优质牧草举行了种群密度的观察,所用的观察要领为样要领,取样的要害是要注意________。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N1、N2、N3、N4、N5(单位:株/平方米),则该种优质牧草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株/平方米。

(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了该生态系统,这种田鼠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举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观察,并绘制出如图曲线:

①图中虚线表示在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法。要是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

田鼠的种群数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上的实际增长环境,图中________(填字母)点时,该田鼠种群的增长速率抵达最大。

②在观察田鼠种群密度时应采取何种要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是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保护牧草,牧民开展了灭鼠活动,即在图中所示的某时刻向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投放了灭鼠药,但一段时间后田鼠的数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剖析:(1)观察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要领是样要领,取样的要害是要注意随机取样,谋略种群密度的要领是取均匀值。

(2)图中虚线表示J型曲线,是在理想的状态下产生的。对田鼠来说,繁殖一代后原来的个别还存在,个别总数为

a(1+m);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1+m)n。实线表示该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最大种群增长速率出现在K/2时,即图中的C点。对田鼠举行种群密度的观察时,可用标志重

捕法,要是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那么重捕中标志个别的数值偏小,谋略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高。

答案:(1)随机取样 (N1+N2+N3+N4+N5)/5

(2)理想(或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 a(1+m)n C 标志重捕法偏高灭鼠药对田鼠举行选择,导致种群抗药性个别不断增加

15.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1981年由巴西引入广东举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某些原因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种群密度逐渐增大。

(1)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由于鸟类、鳖等与福寿螺之间形成了________,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福寿螺的________。(2)福寿螺在我国野外由于缺少________而迅速蔓延,猖獗吞噬水稻、茭白等水生作物,直接导致________下降。科研职员将一定数量的鸭子放到稻田和茭白田中,一段时间之后,采取________法观察,发觉福寿螺的数量明显减少,但是许多农作物的叶子却被鸭子毁坏了。

(3)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因此改用鳖举行生物防治,实验终于如图所示。据图可知________时间段福寿螺种群密度下降最为明显,此时,________福寿螺的数量会明显减少。从种群特性上剖析,导致8~9月份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终于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捕食干系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增长)

(2)天敌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样方

(3)6~7月(6月中旬~7月中旬) 成年(生殖期) 出生率基本为零(出生率特殊低)

(4)中华鳖对控制福寿螺种群数量作用十明确显(用中华鳖控制福寿螺种群数量增长比用鸭子好)(合理即可)

种群的特性和数量的变化专题训练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就这些,查字典生物网预祝宽大考生金榜题名。

第 11 页

生物必修三《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习题 ,答案

考向一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辨析A 1.下列关于动物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保持出生率人口就会零增长 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D.各种种群的年龄结构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 (2)曲线图 (3)柱形图 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

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2.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 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 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3.关于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取样器取样法三种调查方法,叙述中不正确的A A.样方法一般要随机取样 B.标志重捕法一般是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D.三种调查方法都可以用来调查种群密度 习题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2.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以下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D A.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乔木丰富度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 B.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C.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 D.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造成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

高考生物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生物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专题训练(含 答案) 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别。以下是查字典生物网整理的种群的特性和数量的变化专题训练,请考生实时练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有关种群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B.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可用样要领举行观察 C.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向 D.种群特性包括遗传特性、数量特性和空间特性 剖析: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蚜虫、跳蝻由于运动能力弱,活动范畴小,因而它们的种群密度可用样要领举行观察;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未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向;种群除具有数量特性、空间特性外,还具有遗传特性,即每个种群都有一定的遗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 答案:A 2.在一稳固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

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裕度 C.可利用样要领观察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剖析:本题议决坐标图剖析,考察种群数量特性以及种间干系对种群数量的影响。物种丰裕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几多。由图知,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松针的长度,没改变落叶松的种类。 答案:B 3.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中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固。在中止增长时期() A.增长率大于零 B.老年个别数量最多 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D.种群密度最大 答案:D 4.下列关于种群特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向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举行种群密度的观察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答案:B

2021《高考调研》生物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32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Word版含答案

题组层级快练(三十二)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肯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诞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将来变化趋势 C.诞生率和死亡率是打算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解析种群的性别比例在肯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诞生率;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肯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的将来变化趋势;诞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打算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虫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答案 B 2.(2021·四川)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解析A项,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生物量均削减,因此植物之间的竞争减弱;B项,从柱状图可以看出,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项,石头导致了地形、光照等变化,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项,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把握蝗虫等有害昆虫数量,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答案 A 3.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争辩的重要方法,右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表示生态学中相关争辩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精确的是() A.1和2可分别表示死亡率和诞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2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肯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 D.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 解析1和2可表示诞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若X表示年龄,Y 表示数量,则2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2可表示S型增长曲线的一部分;群落初生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预测:专题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解析版)

名师预测 1.右图中的实线表示某岛屿上鹿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环境中鹿群的K值始终恒定不变 B.c点时鹿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C.a点时的增长率小于d点时的增长率 D.cd段时间内可能有较多的捕食者 2.调查是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调查方法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确定样方调查芦苇密度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 C.定期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计数,调查其种群数量变化 D.在较大的样本人群中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 【解析】样方法调查芦苇密度时应随机选取样方,A错误;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B正确;每天定时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计数,调查其种群的数量,C 正确;在随机选取足够大的样本人群中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D正确。 【答案】 A 3.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两者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

A.拟谷盗种群增长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以后 B.拟谷盗种群似“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 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 4.下列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解析】只有在理想的状态下,种群才呈现“J”型曲线;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仍然是“S”型增长;“S”型增长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率为0;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的K值不同。 【答案】 B 5.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 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

2021高三统考人教生物一轮(经典版)课时作业:3第9单元 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解析

2021高三统考人教生物一轮(经典版)课时作业:必修3第9单元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含解析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淄博模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18年年底,某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 B.近年来,淄博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 答案C 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A项描述的是性别比例,B项描述的是年龄组成,D项描述的是死亡率,C项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2. 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直接影响甲、乙 B.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丁 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D.甲大于乙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一定为增长型

答案B 解析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直接影响丙(性别比例),通过性别比例失衡间接影响出生率,A错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丁(年龄组成),B正确;蚜虫活动范围小,个体小,一般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C错误;甲可代表出生率和迁入率,乙可代表死亡率和迁出率,甲大于乙时不一定是由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种群不一定为增长型,D错误。 3。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知O~d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B.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 期间一直在下降 C.该田鼠种群增长为“J”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D.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 答案B 解析在O~d期间,只能体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没有呈现出周期性波动,A错误;据图可知,在a~d之间,R先大于1后小于1,即出生率先大于死亡率后小于死亡率,田鼠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在c~d期间,田鼠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R小于1,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所以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及答案29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考点规范练29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基础达标 1.(2018全国Ⅰ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2.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3.(2020广西桂林检测)下列有关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以确保结果准确 B.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C.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将培养液滴入计数室后直接用显微镜计数 D.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时,诱虫器上方要使用冷光灯照射 4.(2021山东潍坊月考)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渔业养殖中,其种群数量维持在环境容纳量时,可获得最大的日捕获量 B.个体之间的生存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大熊猫生存环境的容纳量 D.控制有害生物时,其种群数量应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左右 5.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练习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练习 一、选择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2.如图是生物学习小组根据种群数量特征绘制的人口数量影响因素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某省的人口密度大,该省的人口数量不一定多 B.春节期间影响城市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有①②③④ C.造成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偏低和⑤失调 D.在没有生育政策等因素干扰下,⑥对于预测未来人口数量有重要意义 3.如图是某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统计的某雨水充沛地带的某片草地上的某种一年生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植物最可能是一年生的单子叶植物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样方地点该种植物成熟植株的数量一直减少 D.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植物种群固定的太阳能一直减少 4.如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数量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点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B.a点和c点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相同,所以种内斗争程度相同 C.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K 值约为b点种群数量的2倍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则估计值偏小 5.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高考生物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高考生物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专项练习题(带 答案) 种群是生物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为帮助大家掌握知识查字典生物网整理了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专项练习题,请大家参考。 1.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A.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 B.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 C.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 D.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 解析种群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一群同种生物个体通过种内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其特征是单独个体所不具备的,A、B、D正确。种群的数量特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传染病使种群死亡率升高,C项错。 答案 C 2.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解析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

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故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种群数量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 答案 B 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解析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集群分布(A)、随机分布(C)和均匀分布(D)。B为对种群密度的描述。 答案 B 4.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解析活动范围小的跳蝻、蚜虫和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一般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一般采用标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9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练习案 新人教版

第九单元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C.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解析:C [同一物种在不同时间段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的生物数量可能不同,故种群密度也会有所变化。] 2.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特征,下列影响种群密度变动的直接因素是( ) ①出生率和死亡率②性别比例③年龄组成④迁入率和迁出率 A.①③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B [决定种群密度变动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3.(2018·吉林长春模拟)如图a、b表示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增长曲线,c为b曲线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类似a曲线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 B.在t时刻b曲线对应的种群数量大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 C.b曲线表示种群的数量增长可能受其本身密度增加的制约 D.c曲线表示的种群增长规律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等 解析:A [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其种群的增长曲线可能类似a曲线,A错误;在t时刻b曲线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大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B正确;b曲线中种群数量超过K/2之后,随着种群的数量增长,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所以种群的数量增长可能受其本身密度增加的制约,C正确;t时刻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2可获得最大收益,所以c表示的种群增长速率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D正确。]

高考生物素养拓展特训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含答案

2021届高考生物素养拓展特训★特训: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 1.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 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图2中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 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如图是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会存在类似曲线Ⅰ的种群增长形式 B.在曲线Ⅱ中的b点,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目前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人口发展处于c~d段 D.酿酒过程中,将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控制在K/2可获得最大效益 3.高中生物学实验常需测量和计数,下列操作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估测值偏小的是() A.被标记的动物警惕性增加,不易捕捉 B.在蒲公英生长密集处取样调查其在样地中的种群密度 C.被标记鲤鱼投放入池塘后立即重捕并计算鲤鱼的数量 D.从静止的上清液处取样估测培养液中草履虫种群数量 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C.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过多部分会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会改变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5.如图为银鱼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Q时,银鱼的种群增长倍数λ为0 B.Q时是捕获银鱼的较为适宜时期 C.在L~M时段,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增长速率大于0时,银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6.如图所示为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点和b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等 B.0~d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小于零 C.a~b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D.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 7.下列关于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曲线属于数学模型,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 B.λ<1可表示一定时间中固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关系 C.当λ=1时t1~t4的出生率都相同,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D.引入的外来物种最初都会呈现λ>1的种群增长曲线,t3时的种群密度大于t2时的 8.某生物兴趣小组以3种不同类型的枣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中主要害虫的数量,探究不同类型枣林对害虫行为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与名师对话】2021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生物练习:31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训练(三十一) 一、选择题 1.(2021·河南郑州一模)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以下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A.重捕时误将局部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 C.标志物脱落 D.两次捕获期间,有局部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解析]重捕时误将局部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那么导致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偏大,会使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答案] A 2.(2021·广东惠州三模)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以下有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该环境容纳该种群的最|||大数量,由图可知该藻类的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A正确;分析题图曲线可知,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B正确;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种群增长曲线的斜率最|||大,说明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种群数量将在K值附近维持动态平

衡,D错误. [答案] D 3.(2021·海淀期末)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21年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 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 [解析]此题考查种群数量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根本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难度中等.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A选项描述的是性别比例,B选项描述的是年龄组成,D 选项描述的是死亡率,C选项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答案] C 4.(2021·衡阳期末)某一食用螺引进河流人工养殖,结果迅速蔓延至|||稻田,疯狂吞噬水稻,现用一种能捕食该螺的鳖进行生物防治,结果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调查螺和鳖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取相同的方法 B.7~8月份螺的种群密度下降最|||大 C.从种群特征分析,8~9月份螺种群密度低的原因最|||可能是鳖的大量捕食 D.螺与鳖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解析]此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和生态系统的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信息转换能力,难度中等.由于螺的活动范围小,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鳖的活动范围大,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

《专题28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习题精练(解析版)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1、(2023·山东·山东省实验中学统考二模)科学家曾指出,没有一个自然种群能无限制地增长,必然有许多因素使种群数量减少。图中1、2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随种群密度的改变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1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如自然灾害和气温等 B.图中的2代表非密度制约因素,如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C.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负反馈调节 D.非密度制约因素可通过密度制约因素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答案】D 【解析】A、据图可知,图中的1随种群密度增大而死亡率升高,则图中的1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如食物和天敌、传染病等,这些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会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增强,自然灾害和气温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A错误; B、图中的2代表非密度制约因素,如自然灾害和气温等,这些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食物和天敌、传染病都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 C、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的,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增强,使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种群增长受到抑制,当种群数量降低到环境容纳量以下时,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减弱,从而使种群增长加快,C错误; D、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可通过密度制约因素来调节,例如,当由于某种自然灾害使种群数量下降时,食物等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就会减弱,从而使种群的出生率回升,种群数量还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D正确。 2、(2023·山东聊城·统考三模)将捕食者直接捕食造成的被捕食者数量变化称为致命性影响;由于捕食者的存在产生的捕食风险导致被捕食者生理状态、行为方式和栖息地发生改变的间接的、非致命性的影响,称非致命性影响。人类活动是造成致命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惊飞距离(捕食者接近目标个体并导致其逃避时,捕食者与目标个体之间的距离)通常作为测量鸟类对非致命性影响的耐受程度的一个指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一9.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

种群的特点和数目的变化 (30 分钟100 分) 一、选择题 ( 共 9 小题,每题 6 分,共 54 分 ) 1.跟着“二孩”政策的松开,有专家展望,我国人口数目在此后几年将出现显然增添。以下 有关 ( 人口 ) 种群特点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该政策的实行有益于改变性别比率 B.自然增添率主要由出生率决定 C.一个城市的人口数目能够反应其人口密度 D.年纪构造稳固的人群保持零增添 【分析】选 C。该政策的实行有益于调全年纪构造, A 项错误;自然增添率除了取决于出生 率,还取决于死亡率, B 项错误;对一个城市而言,面积是必定的,人口数目的多少能够反 映出人口密度的大小, C 项正确;年纪构造为稳固型的人群,还受迁入、迁出人口的影响, 所以,没法了解能否为零增添, D 项错误。 2.(2019 ·哈尔滨模拟 ) 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以下有关种群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 一个呈“ S”型增添的种群中,种群增添速率在各阶段是不一样的,数目为K/2 时增添速率最大 C.种群中各年纪期的个体数目比率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 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目能够大于最大值即K 值 【分析】选B。种群是指必定地区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A 项错误;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添速率在各阶段是不一样的,数目为K/2 时增添速率最大, B 项正确;种 K 值是指该环群中各年纪期的个体数目比率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固阶段,C项错 误; 境中所能承载的该种群的最大个体数目,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目不该大于K 值, D项错误。 3.巴西红耳龟是我国入侵物种之一。在其原产地,因为有鹭鸶、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的数目基本保持稳固。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因为食品充分、缺乏天敌,巴西红耳龟在我国将向来呈“J”型增添

2019年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3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题型专练,含答案)

1.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答案 D 解析这是一个利用概念图考查种群数量特征关系的题目,要正确解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确定图中数字代表的是种群数量特征中的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然后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对种群密度的决定作用确定①②,最后根据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影响年龄组成,确定④是年龄组成,则③为性别比例。 2.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答案 B 3.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答案 C 解析K/2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不利于对有害动物的控制。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是控制出生率。K/2时捕捞得到的不是最大日捕获量,得到最大日捕获量应在K时。根据该图可以估算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实际生产。 4.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无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组成 答案 D 5.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笼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在连续10年内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因为放置鸟笼的位置固定,此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 B.0~2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4年后开始的 D.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 答案 C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跟踪练(含解析)

第30讲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 1.如图为有关种群年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b、c的宽度代表该年龄组个体数量的多少 B.大多数的发达国家的年龄结构为c类型 C.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 D.a类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少 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性别比例只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影响种群的死亡率 C.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在近期的个体数量一定会增多 D.所有的种群都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3.《孟子·梁惠王上》提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罟:细网),已知某池塘中某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为K,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捕捞该种鱼时应控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数罟不入洿池”是为了保护幼小个体 C.应在K/2之前用粗网对该种鱼进行捕捞 D.在用标志重捕法统计该种鱼数量时,标志物易被鱼吞食消化,会使统计结果偏大 4.研究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着重要意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采取措施降低环境容纳量,能从根本上限制有害动物的种群数量 B.消灭捕食者,引入被捕食者是保护濒危动物的根本措施 C.在田鼠种群数量达到K/2时进行防治,消耗的防治成本最低 D.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2时进行捕捞有利于鱼类的可持续增产 5.在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统计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7讲 限时规范训练27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限时规X训练27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基础题组】 1.下列表述不属于种群X畴的是() A.某地区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B.某森林中杨树的数量最多 C.2040年,我国将进入超老龄社会 D.我国每年出生人口达到2000多万 解析:选B。某地区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属于种群的性别比例特征失调,A正确;某森林中杨树的数量最多,杨树可能有很多种,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2040年,我国将进入超老龄社会,说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正确;我国每年出生人口达到2000多万,说明种群的出生率较高,D正确。 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其调査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出生率和迁入率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B.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斗争较为激烈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D.随机取样可降低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误差 解析:选C。出生率和迁入率能使种群数量增加,直接影响种群密度,A正确;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可见,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斗争较为激烈,B正确;土壤动物中许多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用于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而是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采集、调查,C错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随机取样可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从而降低实验误差,D正确。 3.下列有关“S”型曲线的说法,与事实相符合的是() A.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变化曲线 B.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的水平 C.ab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慢,其主要原因是受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的影响 D.该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测得的,人工培养中不会出现这样的曲线

2021届高三生物复习课时跟踪检测-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解析

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A级·基础练‖ 一、选择题 1.(2019届让胡路区月考)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能反映出该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 B.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C.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未来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D.秋季,决定我国北方某地区燕子种群数量骤变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解析:选B种群密度不能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B正确;若无自然灾害、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未来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C错误;秋季,决定我国北方某地区燕子种群数量骤变的是迁入率和迁出率,D错误。 2.(2019届开福区模拟)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C.田鼠的种群数量总是在环境容纳量之下波动 D.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 解析:选D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不为零,但是两者的差值为0,A错误;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种群数量迅速降低,但是环境容纳量不变,B错误;在种群数量增长到K值时,其在K值上下波动,C错误;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因为黄鼬的种群数

量还受其天敌影响,D正确。 3.(2019届佛山一模)组成种群的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主要有三种: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位置状态都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B.当环境资源和空间充足时某种杂草可能呈现随机分布 C.调査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呈集群分布的地块取样 D.种群的空间特征可能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解析:选C三种位置状态都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正确;当环境资源和空间充足时某种杂草可能呈现随机分布,B正确;调査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C错误;种群的空间特征可能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动物的种群分布会随着食物和天敌的分布变化而变化,D正确。 4.(2019届福州期中)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志重捕法对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 t=N0λt,其中λ为1.015 C.若已被捕捉、标记过的田鼠不易再次被捕捉到,则估算数值会偏小 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解析:选B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A错误;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 t=N0λt,其中λ为1.015,B正确;若已被捕捉、标记过的田鼠不易再次捕捉到,则估算数值会偏大,C错误;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有害动物的防治越早越好,D错误。 5.(2019届龙凤区期末)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B.同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 C.植食性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二十八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3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2019·哈尔滨模拟)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 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 【解析】选B。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A项错误;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B项正确;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阶段,C项错误;K值是指该环境中所能承载的该种群的最大个体数目,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D项错误. 2.社鼠出生1个月后即性成熟,科研人员对湖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所占比例高于下半年 C。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D.种群密度增大过程中,雄性个体死亡率高于雌性个体 【解析】选B。分析曲线可知,与春季相比,夏秋季种群数量下降,说明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A项错误;上半年种群数量增加,属于增长型的年龄组成,下半年种群数量下降,属于衰退型的年龄组成,幼年个体占比高于下半年,B项正确;该种群位于湖泊中一个岛屿,迁入和迁出不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C项错误;春夏季节,种群密度增大,性别比例下降,雄性个体死亡率低于雌性个体,D项错误. 3.(2020·天津模拟)如图是草原上食草动物对于牧草的净光合作用(净光合量=光合作用合成量-呼吸作用消耗量)的影响。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为放牧量的最适点 B.适量的食草动物能增加牧草的净光合作用 C。该草场的环境容纳量在b点

2020版赢在微点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讲义:第九单元第0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答案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0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年龄组成⎩⎪⎨⎪⎧⎭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加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不变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小种群密度 (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3.种群的空间特征 (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 均匀分布型:如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随机分布型:如田野中杂草的分布集群分布型:如瓢虫的空间分布 4.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 (1) “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2)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比较

答案(M×n)÷m只增大 走出误区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中的4个关键点 关键点①:样方法中样方的选择要合适 a.随机取样:常用五点取样法(如图甲)和等距取样法(如图乙)。 b.大小适中:乔木100 m2、灌木16 m2、草本1 m2;样方数量

不宜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呈网状)。 c.数量合适:样方太少,误差偏大;样方过多,工作量增大,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数量。 关键点②:样方法中的计数要准确: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关键点③:标志重捕法中标记物要合适,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 关键点④:标志重捕法中两次捕捉间种群数量要稳定: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 诊断辨析 (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2)依据年龄组成预测的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最终是否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等。(√) (3)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低。(×) (5)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是空间特征,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热图解读 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图示中黑点表示统计的个体,下列各图中有关取样的方法统计有误的是哪一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