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虫的外部形态-教案

昆虫的外部形态-教案

昆虫的外部形态-教案
昆虫的外部形态-教案

教案模板(试行)

教研组长审阅

年月日

日期:课程:茶树病虫害防治

班级:茶叶1601 章节:昆虫的外部形态(一般构造及头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昆虫的体向、体躯的一般构造。

2.了解昆虫的头部的主要器官。

能力目标:

1.掌握昆虫的体向、体躯的一般构造。

2.掌握昆虫的头部的主要器官的作用。

情感目标:

培养同学们对昆虫的体向、体躯的一般构造及头部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

1.昆虫的体躯的一般构造。

2.昆虫的头部的主要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

昆虫的头部的主要器官的作用。

【课时安排】

组织教学 1min

回顾上一节课内容 4min

本节课的新内容 80min

重点内容的总结 3min

考勤、组织教学 2min

【教学过程】

1、中国分为哪些大的茶区主要的产茶省份有哪些

答:华南茶区:位于欧亚大陆东南缘,是我国最南部茶区,包括广东、广西、台湾、闽南等茶区。

西南茶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贵州,四川,重庆,云南中北部和西藏东南部。

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以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浙、赣、湘、苏南、皖南、鄂南等地。

江北茶区:包括甘南、陕南、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2、中国茶树病虫害种类

答:我国茶区地域辽阔,气候适宜,环境多样,因而病虫区系复杂,种类繁多。已知的茶树害虫达400多种,造成经济损失的害虫有50一60种。这些害虫主要是昆虫,少数是螨类。已知的茶树病害有100多种,其中常见的有30余种。茶树病害主要是由一些真菌侵染所致,还有藻类、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导入新课: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一、体躯和体段

昆虫的身体由一系列连续的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称为一个体节,昆虫的体节分别集合成头、胸、腹三个体段。

有些体节的侧面着生有成对分节的附肢,根据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的研究表明,昆虫体躯共有18~20个体节。

1、体躯的分节与分段

3段20节,6、3、11 切;头部愈合无节痕,胸部各节紧相接;腹部节数常11,少增多减附多缺。

二、体节的分区和构造

体面:身体或体节大致呈圆筒形,左右对称。根据附肢基部的部位,将其划分成4个面:肢基上面的部分为背面;两侧着生肢基的部分为侧面;肢基下面的部分为腹面。

体向:为了描述昆虫各部分的相对位置,通常将昆虫一定的体躯部分作为定向的基础,按照体躯各部分的位置和方向,分为6个体向。

头向(cephalic):与头部的方向一致,与体躯纵轴相平行。

尾向(caudal);与尾部的方向一致,也与体躯纵轴平行,但与头向方向相反。

中向(mesal);向着虫体中轴的方向,与体躯纵轴相垂直。

侧向(lateral):与中向相反,背离体躯中轴的方向。

背向(dorsal),向着虫体背面的方向,背向朝上。

腹向(ventral):向着虫体腹面的方向,腹向朝下。

除上述体向外,在形态描述中也常用到下列部位及名称;

基部(proximal)和端部(distal):昆虫的附器和外长物,以其靠近虫体的部分为基部,远离虫体的部分为端部。前胸背板的后方是基部,前方是端部,而甲虫类的鞘翅则以靠近前胸的部分

为基部,远离前胸的部分为端部。

外边(ectal)和内边(intal);昆虫的体部和附器,凡与体躯纵轴比较接近的一边称为内边,与体躯纵轴较远的一边称为外边。

前缘(anterior)和后缘(posterior):昆虫的体部和附器与体躯纵轴垂直的部分,离头部较近的一方为前缘,离头部较远的一方为后缘。

纵或长(length)、横或阔(width):昆虫的体部和附器凡与体躯纵轴平行的称纵或长,与体躯纵轴垂直的称横或阔。

昆虫的头部

头部是昆虫体躯的第一个体段,位于体躯最前端,由数个体节愈合而成;头壳坚硬,以保护脑和适应取食时强大的肌肉牵引力。头壳上着生有触角、复眼、单眼等感觉器官和取食的口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一、头壳的构造

昆虫的头壳是一个完整的高度骨化的硬壳,称为颅壳。无背板、侧板、腹板之分,头壳上各体节的分节界限虽然已经消失,但有数条由体壁内陷形成的沟,其中除了次后头沟可能代表下颚节和下唇节的分界外,其余都是与分节无关的后生沟。沟内有相应的内脊和内突,形成头部的内骨骼,这些沟将昆虫头部划分为若干区域,头壳的后面有一个圆孔,称为头孔,内部器官穿过头孔进入头部,头孔周围有膜质的颈与胸部相连。

二、头式

昆虫食性和习性间的差异,引起头部部分区域的形状和大小发生了大的变化,口器在头部的着生位置和方向即头式有了差别。

1.下口式

口器向下,头的纵轴与虫体纵轴大致垂直,称为下口式。大多数取食植物茎、叶的昆虫如蝗虫、蟋蟀和鳞翅目的大多数幼虫属此类型。该类型昆虫的取食方式比较原始。

2.前口式

口器向前,头的纵轴与虫体纵轴成一钝角或近于平行,称前口式。很多捕食性及钻蛀性昆虫属此类型。如步甲、潜叶蛾幼虫等。

3.后口式

口器向后,头的纵轴与虫体纵轴成一锐角,称为后口式。常见于刺吸式口器昆虫,如蝉、蝽、蚜虫等。

三、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

1、触角

触角基部着生在膜质的触角窝内,围角片上有一小的突起,称为支角突,是触角活动的关节。

(一)触角的基本构造

昆虫的触角是分节的构造,由基部向端部通常可分为柄节、梗节、鞭节3个部分。

(二)触角的功能

昆虫触角的主要功能是嗅觉、触觉与听觉。此外,昆虫的触角还有一些其他功能,如芫菁在交配时雄虫的触角能起携助拥抱雌虫的作用,魔蚊的幼虫利用触角可以捕获猎物,仰泳蝽在游泳时触角能平衡身体,水龟虫潜水时可以用触角帮助呼吸。

(三)触角的类型

1.刚毛状:触角短,基节与梗节较粗大,其余各节细似刚毛,如蜻蜒、蝉、叶蝉等的触角。

2.线状:线状触角又叫丝状触角,细长,呈圆筒形,除基节、梗节较粗外,其余各节大小、形状相似,向端部渐细。线状触角是昆虫触角最常见的类型。螽斯类、天牛类的触角属典型的线状,有时触角可长达身体的数倍。

3.念珠状:基节较长,梗节小,鞭节由多个近似圆球形、大小相近的小节组成,形似一串念珠。如白蚁、褐蛉等的触角。

4.棒状:棒状触角又叫球杆状触角,结构与线状触角相似,但近端部数节膨大如棒。蝶类和蚁蛉类的触角属于此类。

5.锤状:似棒状,但触角较短,鞭节端部突然膨大,形似锤状。如郭公虫等一些甲虫的触角。

6.锯齿状:鞭节各亚节的端部呈锯齿状向一边突出。如部分叩头甲雄虫、芫菁等的触角。7.栉齿状:鞭节各亚节向一侧显著突出,状如梳齿。如部分叩甲及豆象雄虫的触角。

8.羽状:又叫双栉齿状,鞭节各节向两侧突出呈细枝状,枝上还可能有细毛,触角状如鸟类的羽毛或形似篦子。如很多蛾类雄虫的触角

9.肘状:又叫膝状或曲肱状,其柄节较长,梗节小,鞭节各亚节形状及大小近似,在梗节处呈肘状弯曲。如蚁类、蜜蜂类、象甲类昆虫的触角

10.环毛状:除柄节与梗节外,鞭节部分亚节具一圈细毛,如雄性蚊类与摇蚊的触角。

11.具芒状:鞭节不分亚节,较柄节和梗节粗大,其上有一刚毛状或芒状触角芒。为蝇类所特有。

12.鳃叶状:鞭节端部几节扩展成片,形似鱼鳃。如金龟甲之触角。

(四)了解昆虫触角的类型和功能的意义

1.鉴别昆虫的种类:触角的形状、分节数目、着生位置以及触角上的感觉孔的数目和位置等,

随昆虫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因此触角常作为昆虫分类的重要特征。

2.鉴别昆虫的雌雄:许多昆虫种类雌雄性别的差异,常常表现在触角的形状上。

3.利用昆虫触角对某些化学物质有敏感的嗅觉功能,可进行诱集和驱避。

2、复眼

1.功能:复眼是昆虫最重要的一类视觉器官,能辨别出近距离的物体,特别是运动着的物体。为成虫和不全变态类的若虫或稚虫所具。原尾目等低等昆虫、穴居及寄生性昆虫的复眼退化或消失。

2.结构:复眼多位于头部侧上方,常为圆形或卵圆形,一般由若干个大小一致的小眼组成。昆虫复眼的小眼数目变化甚大,一种蚂蚁的工蚁每个复眼只有一个小眼组成,而鳞翅目昆虫一个复眼常有12000~17000个小眼,蜻蜓目昆虫一个复眼的小眼数在10000~28000个或更多,但昆虫一个复眼的小眼数大体在300~5000个之间。小眼数目越多,复眼造像越清晰。

多数昆虫复眼的视野比人眼的(180°)开阔,如螳螂复眼的水平视野为240°,垂直视野为360°;突眼蝇的复眼长在头部两侧突出的眼柄上,水平和垂直的视野可达360°;多数昆虫复眼能感受的光波波谱范围也比人眼宽广。如昆虫复眼能感受的波长为240~700毫微米,对紫外线或蓝绿光最为敏感,而人眼能感受到的光波波长大约为400~800毫微米。大多数昆虫对于运动物体的反应也比人眼敏捷。如蜜蜂仅需秒就能作出反应,而人眼需要秒才能看清轮廓。但是,昆虫的视程远不及人类。如蜻蜓只可以看清1~2米,家蝇只能看到40~70毫米;另外,绝大多数昆虫是色盲,如蜜蜂不能分辨出青色和绿色,也不能分辨出红色和黑色。

复眼的大小与种类及性别有很大关系,如头蝇科昆虫复眼几乎占据头表的全部,蜻蜒目的种类复眼亦很大,而在缨翅目昆虫和一些同翅目昆虫中复眼要小得多。在双翅目与膜翅目昆虫中,雄虫复眼常显著大于同种雌性的复眼,甚至雄虫复眼在背面相接,称为接眼式,而雌虫复眼则相离,称离眼式。

3、单眼

昆虫的单眼包括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它们只能感受光线的强弱与方向而无成像功能。

1.背单眼:为成虫和不全变态类的若虫或稚虫所具有,着生于额之上部,常为2~3个,极少为1个。若为3个常呈倒三角形排列。背单眼的有无、数目及位置等是有些类群分科或分亚科的特征。

2.侧单眼:仅为全变态类幼虫所具有,位于头部两侧,常1~7对不等,单行或双行,弧形或线形排列,其数目与排列方式对幼虫的分类与区别有较大用途。

四、口器

口器(Mouthparts)也称取食器(feeding apparatus),由属于头部体壁构造的上唇和舌,以及头部的三对附肢,即上颚、下颚和下唇组成。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口器类型。

1、咀嚼式口器(chewing mouthparts)

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与舌5部分组成。主要特点是具有发达而坚硬的上颚以嚼碎固体食物。无翅亚纲、襀翅目、直翅类、大部分脉翅目、部分鞘翅目、部分膜翅目成虫及很多类群的幼虫或稚虫的口器都属于咀嚼式。其中以直翅目的口器最为典型,以东亚飞蝗的口器为代表逐一介绍。

2、刺吸式口器(piercing sucking mouthparts)

同翅目、半翅目、蚤目及部分双翅目昆虫所具有。

刺吸式口器的主要特点是:上颚、下颚延长成口针(stylet);下唇延长成包藏和保护口针的分节的喙(rostrum);食窦和前肠的咽喉部分特化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咽喉唧筒。以蝉的口器为例说明其构造和功能。

3、虹吸式口器:

蛾蝶类所特有。下颚的外颚叶极度延长形成喙,其内面具纵沟,相互嵌合形成管状的食物道。

4、锉吸式口器:

蓟马类昆虫所特有。

5、嚼吸式口器:

兼有咀嚼、吸收功能。上唇、上颚与咀嚼式口器相似,下颚和下唇特化为可以临时组成吸食液体食物的喙,如蜜蜂。

6、幼虫的口器:

口前腔:上唇、上颚、下颚与下唇所围成的空腔叫口前腔(preoral cavity),舌在口前腔的中央,舌将口前腔分为两部分,前面的部分称食窦(cibarium),前肠开口于此处,食物在此经咀嚼后送入前肠。后面的部分称唾窦(salivarium)。唾管开口于唾窦基部,取食时,唾液流人口前腔,与食物相混。

7、口器的类型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咀嚼式口器的农业害虫取食固体食物,咬食植物各部分器官,造成寄主的机械损伤。在进行化学防治时,一般采用胃毒剂或触杀剂进行防治。

对于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一般使用内吸杀虫剂,防治效果最好,触杀剂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胃毒剂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则不能奏效。

虹吸式口器的昆虫吸食暴露在植物体表的液体,根据这一习性可将胃毒剂制成液体毒饵,使其吸食后中毒。如目前常用的糖酒醋混合液诱杀多种蛾类等。

【教学小结】

【课后要求】

1、昆虫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2、昆虫口器类型与化学药剂防治有何关系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昆虫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惯,了解昆虫与人们的关系,通过猜谜、观察以及倾听活动,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昆虫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惯,了解昆虫与人们的关系。 2、通过猜谜、观察以及倾听活动,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兴趣,知道要爱护益虫。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昆虫挂图一张。 3、捕捉到的昆虫,或者是昆虫标本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昆虫的活动主题。 ——教师念蜜蜂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教师念蜻蜓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让幼儿猜谜语,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关注。 二、出示昆虫,或用实物展示仪放大昆虫标本,感知昆虫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教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 ——教师: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爱吃什么吗?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启发幼儿按照“动物名称——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讲述。

——幼儿自主阅读画面,启发幼儿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昆虫?他们都有什么? ——教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他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 教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对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还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虫,例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一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挂图,找一找藏在画中的昆虫。 ——教师:今天有许多小昆虫来和我们捉迷藏游戏,他们就藏在这幅画里面,请大家找一找,有哪些昆虫?他们藏在哪里? ——教师: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你是一下子就发现昆虫的?还是仔细看才发现的?为什么仔细看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颜色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五、介绍几种关于昆虫自我保护的知识,认识保护色。 ——教师介绍昆虫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常识,让幼儿了解昆虫会变颜色保护自己,这种变色白虎自己的办法,叫保护色。 ——介绍几种常见的昆虫保护色。 1、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同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 2、身体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 3、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有毒,不要伤害自己,如:瓢虫。 ——教师扩展幼儿思路: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白虎自己的? 六、初步感知益虫和害虫。 ——教师:在昆虫的大家庭里,对我们人类来说,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教师:你知道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呢?为什么?(蝴蝶在幼虫时有爱吃嫩菜等危害,但在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和观赏的益处。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昆虫? 使幼儿知道:我们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聚集是害虫无法无法生存,同时,我们也要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杀和杀死益虫。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

三年级美术上册《走进昆虫世界》教案 桂美版

《走进昆虫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昆虫的基本形态和生理结构特点,学会巧妙运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有创意的立体和半立体的昆虫。 2、能力目标:能利用各种材料,大胆运用鲜艳明快的色彩创作表现美丽的昆虫。 3、情感目标:增强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爱护昆虫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身边的材料创造性地设计制作昆虫。 难点:巧妙地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创作有创意的昆虫。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请学生猜:目前世界科学家描述过的名称种类有几种?(85万)中国有几种?(7万)因此,有人估计,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昆虫约有200—300万种。 2、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昆虫,并说说这些昆虫的形态、生活习性。 3、学生模仿昆虫的叫声,如知了、蜜蜂等。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昆虫,比较昆虫的颜色、外形、花纹、动态等,认识昆虫的特征。 2、小组讨论:昆虫形态的多样性及共性和不同特点。昆虫花纹的颜色的对称型。 3、教师小结:昆虫的生理结构及特点。 昆虫的身体分有三部分:头部,包括口器及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三对足和一对翅膀;腹部。有透明膜和有特明膜和网状的翅脉。这是昆虫区别其它节肢动物的特征。 三、欣赏 1、欣赏用各种材料和表现方法的昆虫作品。 2、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巧妙的运用各种材料制作昆虫的?用了哪些材料?你能看出是怎样制作的吗? 3、教师归纳制作方法。 4、教师示范制作立体的昆虫。 四、学生设计制作。

1、作业要求:用自己准备的材料,构思制作立体或半立体的昆虫。 2、教师巡堂指导。 四、作品展示。 五、课堂小结。 1、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学到什么?了解到什么? 2、收拾整理,清洁卫生。

小学科学教案《昆虫》两篇

小学科学教案《昆虫》两篇 1.指导学生理解昆虫的特点,初步理解昆虫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水平和演绎推理水平;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科学态度,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蝴蝶等昆虫。 学具准备: 1.每人捉一些当地常见易捉的各种小虫子; 2.每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课前,老师让大家捉虫子,都带来了吗? (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调查学生是否完成了捉虫子 的任务;二是看看学生带来了哪些虫子,带来了多少虫子。让学生带 来一部分虫子,既增加学生的感性理解,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又丰 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2.再看看桌子上摆的是什么?猜猜看,这堂课我们要研究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虫子) 3.这堂课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 [此设计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 习的冲动。]

二、探讨创设情景 (一)提出问题 1.你桌面上有哪些虫子? (让学生说出各自带的虫子的名称,增加对虫子的熟悉水准,在 学生头脑中再现一次捉虫子的情景以及回想这些虫子的生活习性的情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水平、想像力,并为下一步的研究打好基础。) 2.按照学生的回答,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依次出示各种小虫。 (通过放大的虫子逼真有趣,既能够让学生全面理解,又充分利 用了学生的好奇心,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引导探究 1.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桌面上的虫子,他们具有什 么特点?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最仔细,发现的特点最多。 (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大量虫子的观察, 找出每一只虫子的特点,这样一来,既给学生一个发散思维的机会, 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又让学生用自己想出的办法找出虫子的特点, 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行观察探究。 (这个过程在于为学生提供民主、宽松的探究氛围,时间放长一 些给学生以观察的“自由”,讨论的“自由”,相互交流的“自由”。在观察完自己组的虫子之后,能够到其他组去观察虫子,实行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机会,让学生更具体地感知虫 子的外部特征。) 3.汇报观察结果。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归纳形成科学认知

有趣的昆虫主题教案知识讲解

主题内容:寻找昆虫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2、体验寻找昆虫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各种各样的昆虫图、放大镜、画板、画纸、笔等 环境:选择有蚂蚁、蝴蝶的地方。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 提问:你们见过昆虫吗?昆虫是什么样子的?你认识什么昆虫? 小结:昆虫有各种各样的,我们常见的蚊子、苍蝇、蜜蜂、蜻蜓、螳螂等都是昆虫,他们都有六条腿、两对翅膀、一对触角。 二、提出要求 1、引导幼儿讨论到操场寻找昆虫的办法:我们幼儿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昆虫?怎样才能找到它们? 2、为幼儿提供放大镜,告诉幼儿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3、提出观察要求:三人一组,到树下、草地上、花丛中等地方去找昆虫,然后把它们的样子画下来。 4、提醒幼儿观察昆虫长什么样子,在做什么。 三、交流分享 1、展示幼儿的昆虫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介绍,你是在哪里找到了昆虫?它长什么样子的? 2、引导幼儿分辨小朋友画的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 小结:昆虫生活在我们周围,昆虫有各种各样的种类,,昆虫一般有六条腿、两对翅膀、一对触角。

主题内容:小小蚂蚁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3、乐意与同伴合作表现蚂蚁的动态 物质准备:(1)师幼共同捕捉蚂蚁(分装入留有气孔的瓶子中,每组一瓶)。(2)面包渣、米饭粒、青菜、野草等(装在盘子里,每组一份),放大镜,介绍蚂蚁的少儿图书。(3)有关蚂蚁的教学课件、黑板、粉笔。(4)音乐《蚂蚁擞豆》、播放器、可当“豆子”的大软娘或大泡沫积木 活动过程: 一、蚂蚁引趣. 1、出示蚂蚁,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们都捉了不少的蚂蚁,大家想要了解妈蚁哪些方面的知识? 2、教师将幼儿的问题汇总:蚂蚁是不是有眼睛?蚂蚁是吃什么东西的?为什么蚂蚁会一起抬着食物回家?…… 3、引导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黑板简要记录。 引导语:大家要了解的事情太多,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大家想了解的问题呢? 小结:想了解蚂蚁长什么样子?是不是有眼睛,可以用放大镜观察,也可以看看介绍蚂蚁的图书;想了解蚂蚁怎么搬运东西、蚂蚁喜欢吃什么·可以给蚂蚁喂食盘子里的食物…… 二、探究蚂蚁。 1、引导幼儿和伙伴商量,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再着手探究。 2、鼓励幼儿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可以再解决第二个问题。 3、幼儿分组研究蚂蚁,教师观察指导。 三、分享交流。 1、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你们小组用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 2、教师利用课件小结:有些小朋友采用了用放大镜看等方法观察了蚂蚁的外形,发现蚂蚁有两只触须、六条腿,没发现妈蚁有眼睛.有些小朋友给妈蚁喂了食物,发现蚂蚁比较爱吃面包渣和米饭粒,而不吃青菜和野草。蚂蚁是昆虫,所以蚂蚁有昆虫的基本特征—两只触须、六条腿;蚂蚁也有眼睛,但它们看东西不是很清楚。蚂蚁什么东西都吃,是杂食性动物·容易被甜食吸引。蚂蚁喜欢住在干操的地方,妈蚁王国的蚂蚁工作有明确的分工。 四、游戏“蚂蚁搬豆”。

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昆虫》

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昆虫》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昆虫》,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蟋蟀、螳螂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捕捉蟋蟀、螳螂各5-6只,分别放于5-6个透明玻璃瓶内,用纱布封住瓶口。 2.记录表、记录笔5-6套。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1)教师分别说出蟋蟀、螳螂的谜面,请幼儿猜猜是什么,猜对后出示装有蟋蟀、螳螂的玻璃瓶,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2)请幼儿自由观察蟋蟀、螳螂,满足好奇心。 2.分组观察记录,比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征的异同 (1)教师交代观察要求:4-5名幼儿分为一组,一起观察蟋蟀和螳螂。看一看它们身上都长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请一位幼儿把大家的发现在记录表里圈记出来。 (2)幼儿分组进行自由观察和交流。教师加入幼儿的观察,一起交流发现,解答幼儿的疑问,重点指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两只昆虫的异同。 (3)展示观察记录,分享观察收获。请幼儿根据观察记录,说一说在蟋蟀和

螳螂身上的发现。教师对幼儿的介绍进行提升总结,提出昆虫的概念和特征。 提问:蟋蟀和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小结:蟋蟀、螳螂的身上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蟋蟀、螳螂的生活习性 小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阅读幼儿学习资源,拓展幼儿关于昆虫的经验 活动延伸 1.将蟋蟀、螳螂放在自然角,带领幼儿饲养并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后带领幼儿进行放生活动。 2.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或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蚂蚁、蟋蟀等昆虫,观察它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知。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昆虫世界探秘教案

“昆虫世界探秘”活动设计 一、活动产生的背景及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着重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我和孩子们在语文课上学习了《蟋蟀的住宅》一课,共同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的昆虫家——法布尔,并被他笔下的《昆虫记》所深深吸引,他充满爱心地在田野里观察那些可爱的小昆虫,跟它们亲密相处;他用诗人的语言,描绘着这些鲜活的小生命;小昆虫们在他的笔下勤劳、美丽、聪明、勇敢……而最近《微观世界》的热播,更让我们认识了小昆虫不为人知的一面:大力士小蚂蚁可以举起自己体重几十倍的事物,勤劳的小蜜蜂被装在密封的袋子里带到1公里外的陌生地方,依然可以找到回家的路……它们有着许多神奇的本领和不为人知的奥秘,激发了孩子们浓浓的探究欲望,于是我们开始了昆虫世界探秘之旅。

“昆虫世界探秘”主题活动隶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领域。在设计时紧紧围绕“亲近与探究自然,”这个维度,遵循“亲历实践,主动探究”的原则,以神秘而有趣的小昆虫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亲历体验“外出实践观察、收集昆虫知识、饲养小昆虫、策划昆虫图片展”全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体验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继续落实能力生根计划。 本学期的四年级学生,经历一年多综合实践活动经历,对课程的特点以及学习活动方式、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但又处于比较粗浅的程度。而在此次主题活动中,学生也会经历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主题活动的策划等活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突出问题中心,注重能力发展,将能力训练点梯化、细化,实现能力培养的螺旋上升。 二、活动总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等相关知识,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灵感来源于昆虫,初步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2、通过查阅工具书、网络搜索、实证研究等途径搜集到较多与研究目的相应的资料,通过筛选、分类、汇总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学会留存并使用过程性资料,学生形成搜集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 3、通过开展本主题活动,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昆虫的踪迹;饲养小昆虫,继续学习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和比较,辩证地思考问题;提高科学观察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

昆虫的外部形态(一般构造与头部)-教案上课讲义

教案模板(试行) 教研组长审阅 年月日 日期:课程:茶树病虫害防治 班级:茶叶1601 章节:昆虫的外部形态(一般构造及头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昆虫的体向、体躯的一般构造。 2.了解昆虫的头部的主要器官。 能力目标: 1.掌握昆虫的体向、体躯的一般构造。 2.掌握昆虫的头部的主要器官的作用。 情感目标: 培养同学们对昆虫的体向、体躯的一般构造及头部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 1.昆虫的体躯的一般构造。 2.昆虫的头部的主要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 昆虫的头部的主要器官的作用。 【课时安排】 组织教学1min 回顾上一节课内容4min 本节课的新内容80min 重点内容的总结3min 考勤、组织教学2min

【教学过程】 1、中国分为哪些大的茶区?主要的产茶省份有哪些? 答:华南茶区:位于欧亚大陆东南缘,是我国最南部茶区,包括广东、广西、台湾、闽南等茶区。 西南茶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贵州,四川,重庆,云南中北部和西藏东南部。 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以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浙、赣、湘、苏南、皖南、鄂南等地。 江北茶区:包括甘南、陕南、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2、中国茶树病虫害种类 答:我国茶区地域辽阔,气候适宜,环境多样,因而病虫区系复杂,种类繁多。已知的茶树害虫达400多种,造成经济损失的害虫有50一60种。这些害虫主要是昆虫,少数是螨类。已知的茶树病害有100多种,其中常见的有30余种。茶树病害主要是由一些真菌侵染所致,还有藻类、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导入新课: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一、体躯和体段 昆虫的身体由一系列连续的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称为一个体节,昆虫的体节分别集合成头、胸、腹三个体段。 有些体节的侧面着生有成对分节的附肢,根据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的研究表明,昆虫体躯共有18~20个体节。 1、体躯的分节与分段 3段20节,6、3、11 切;头部愈合无节痕,胸部各节紧相接;腹部节数常11,少增多减附多缺。

虫虫世界教案

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自然界中各种昆虫,了解它们的共有特征,欣赏自然界中的美。 2、能运用涂、拼、画、卷、剪、贴、揉搓、纸制等表现昆虫。 3、增强亲近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昆虫的外形,色彩的对称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巧妙地利用不同纸材的质地和象征意义,大胆联想,发散制作出自己熟悉的美丽可爱的昆虫。 教学准备:昆虫图片、范作、各种有关资料。 学具:水彩笔、色卡纸、皱纹纸、挂历纸、胶水、剪刀、油画棒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游戏:猜谜语 师:身穿花衣爱打扮, 一对翅膀光闪闪, 不会唱歌爱跳舞, 花丛里面跳得欢。(蝴蝶) 师:尖细嘴长尾巴,嗡嗡嗡满天飞,白天躲着不敢动,夜里出来吸血乐。(蚊子) 师:脱掉外套,爬上树梢,不懂装懂,硬说知道。(知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刚刚说的那些都是什么呀?(昆虫) 师:那你们还知道哪些昆虫呢?

生:蜜蜂、蜗牛、萤火虫、七星瓢虫…… 师:那蜜蜂喜欢呆在什么地方呢?(花丛中……) 师:小朋友们了解的真不少!好,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中的昆虫世界吧! (3)揭题:昆虫世界 二、授新 在昆虫世界里有几百万种昆虫,有的有翅膀,有的没有,有的是益虫,有的是害虫。 (1)出示各种昆虫的图片 师:看看老师带来的这些昆虫朋友说一说,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生:益虫:蜻蜓、螳螂、蜜蜂、七星瓢虫、蝴蝶; 害虫:蜗牛、知了、蚱蜢、蚊子 我们再看一看这些昆虫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昆虫通常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两对翅膀,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形状各异,色彩丰富) 小朋友你发现蝴蝶翅膀左右两边怎么样?(一样大) 像这样左右一样大小,我们称它为:对称 (2)讲解步骤:(边示范边板书和配色方法) 示范一: 老师从中选好了一只蝴蝶,看看是怎样做的,看仔细。 板书:一想 先想好自己要做什么,再想好一张自己喜欢的颜色纸。

《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2019-05-01 活动目标: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惯,了解昆虫与人们的关系。 2、通过猜谜、观察以及倾听活动,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兴趣,知道要爱护益虫。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昆虫挂图一张。 3、捕捉到的昆虫,或者是昆虫标本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昆虫的活动主题。 教师念蜜蜂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教师念蜻蜓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让幼儿猜谜语,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关注。 二、出示昆虫,或用实物展示仪放大昆虫标本,感知昆虫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教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 教师: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爱吃什么吗?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启发幼儿按照“动物名称――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讲述。 幼儿自主阅读画面,启发幼儿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昆虫?他们都有什么? 教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他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教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对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还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虫,例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一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挂图,找一找藏在画中的昆虫。 教师:今天有许多小昆虫来和我们捉迷藏游戏,他们就藏在这幅画里面,请大家找一找,有哪些昆虫?他们藏在哪里? 教师: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你是一下子就发现昆虫的?还是仔细看才发现的?为什么仔细看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颜色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五、介绍几种关于昆虫自我保护的知识,认识保护色。 教师介绍昆虫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常识,让幼儿了解昆虫会变颜色保护自己,这种变色白虎自己的办法,叫保护色。 介绍几种常见的昆虫保护色。 1、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同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 2、身体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 3、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有毒,不要伤害自己,如:瓢虫。 ――教师扩展幼儿思路: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白虎自己的? 六、初步感知益虫和害虫。 ――教师:在昆虫的大家庭里,对我们人类来说,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教师:你知道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呢?为什么?(蝴蝶在幼虫时有爱吃嫩菜等危害,但在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和观赏的益处。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参考教案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方面的特殊构造,了解蚜虫和草蛉之间的生活习性,从而获得对昆虫世界更多的了解。 过程与方法:会使用放大镜耐心仔细地观察昆虫的特殊构造和本领,发现昆虫王国的更多秘密;知道使用工具比只用眼睛观察获得的信息更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获得更多昆虫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昆虫或昆虫标本、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 2.有关昆虫世界的图片、视频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对话:我们曾经观察过蚂蚁、蝗虫、蚕蛾,他们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有哪些共同特征? 2.讲解: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都属于昆虫。 3.你知道蝗虫头上的触角是什么样的吗?谁能来画一画?

像昆虫的触角、眼睛、耳朵这些细小的器官我们平时看得并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们就借助放大镜来观察它们的特殊构造,也许会发现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 二、观察昆虫的部分器官 1.教师提供昆虫或昆虫标本,学生分组观察蝴蝶的翅,蜻蜓或蝗虫的眼睛,昆虫的各种触角、口器等。要求先用眼睛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边观察边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里。 2.交流自己的发现。 蝴蝶的翅 交流自己对蝴蝶翅的观察与发现。 教师利用多媒体素材展示蝴蝶的翅,并呈现文字“每个美丽的鳞片都有一个小柄,像鱼鳞似的镶嵌在翅上的鳞片窝里。鳞片上有几十条到上千条脊纹,它们具有很好的折光性能。脊纹上还有很多并列的薄片,像书页一样叠合在一起。这些脊纹在光照下闪射出美丽的光芒”。 昆虫的复眼 交流自己对昆虫复眼的观察与发现。 教师利用多媒体素材展示蜻蜓的复眼,并呈现文字“蝴蝶有 1.2 ~ 1.7 万个 小眼,蜻蜓则有 1 ~ 28 万个小眼,家蝇有 4 千个小眼。昆虫的复眼虽然由许多小眼组成,但它们的视力远不如人类的好,蜻蜓可以看到 1 ~ 2 米远,苍蝇只能看到 40 ~ 70 毫米。可是,昆虫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却十分敏感,当一个物体突然出现时,蜜蜂只要 0.01 秒就能做出反应”。 昆虫的耳朵

《走进昆虫世界》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走进昆虫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昆虫的基本形态和生理结构特点,学会巧妙运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有创意的立体和半立体的昆虫。 2、能力目标:能利用各种材料,大胆运用鲜艳明快的色彩创作表现美丽的昆虫。 3、情感目标:增强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爱护昆虫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身边的材料创造性地设计制作昆虫。 难点:巧妙地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创作有创意的昆虫。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请学生猜:目前世界科学家描述过的名称种类有几种?(85万)中国有几种?(7万)因此,有人估计,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昆虫约有200—300万种。 2、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昆虫,并说说这些昆虫的形态、生活习性。 3、学生模仿昆虫的叫声,如知了、蜜蜂等。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昆虫,比较昆虫的颜色、外形、花纹、动态等,认识昆虫的特征。 2、小组讨论:昆虫形态的多样性及共性和不同特点。昆虫花纹的颜色的对称型。 3、教师小结:昆虫的生理结构及特点。 昆虫的身体分有三部分:头部,包括口器及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三对足和一对翅膀;腹部。有透明膜和有特明膜和网状的翅脉。这是昆虫区别其它节肢动物的特征。 三、欣赏 1、欣赏用各种材料和表现方法的昆虫作品。 2、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巧妙的运用各种材料制作昆虫的?用了哪些材料?你能看出是怎样制作的吗? 3、教师归纳制作方法。 4、教师示范制作立体的昆虫。 四、学生设计制作。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和更遥远的物体。 (2)培养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放大镜观察到更多的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 记录观察到的昆虫的细节和生活习性。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法 课前准备 放大镜、昆虫标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动画电影《昆虫总动员》片段。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本节课,我们就借助放大镜来观察昆虫的身体构造,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吧! 二、探究新知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我们都知道苍蝇,它为什么可以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呢?这和它的脚的构造有关。苍蝇的足的末端爪垫多毛,并能分泌粘液。 每种昆虫都有着奇特的身体构造。今天让我们一起用放大镜来观察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观察:蝇的眼、昆虫的耳朵、蝴蝶的翅膀、昆虫的触角。 1.昆虫的眼分为单眼和复眼,复眼在头部上方的两侧。 蝇的眼是复眼。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一个六角形。 不同昆虫的小眼数目是不同的。蜻蜓有1万~28万个小眼,它可以看到1米~2米的物体;蝴蝶有1.2万~1.7万个小眼;家蝇的复眼由4千个小眼组成,它只能看到40毫米~70毫米的物体。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小眼的构造很精巧,每只小眼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整个眼睛看物体就像一个拼凑物。但是它们的视力远不如人类的好。 2.昆虫的耳朵 昆虫的耳朵不像人类的耳朵,它有各种各样的外形,在身体上的位置也不固定。 在放大镜下观察会发现: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蝉的耳朵长在腹部第二

走进昆虫世界任务单 教学设计

走进昆虫世界,感悟别样人生 ——名著《昆虫记》专题探究活动展示课 【教学目标】: 1. 梳理《昆虫记》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初谈感悟。 2. 探究昆虫习性,体会昆虫的品质。 3. 认识学习法布尔身上的科学精神和思想品质。 4. 发挥想象,体验感悟昆虫眼中的人类世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教学目标1、2 难点:教学目标3、4 【教学活动】 学校组织“昆虫记”的阅读成果展,请你参与这次展出活动,并在活动中留下你的足迹和思考。 (一)活动一:漫步长廊,初识昆虫习性 “昆虫记”专题阅读活动中,有这样的一个活动,邀请你参与: 漫步在昆虫长廊,阅读有关昆虫的习性特点的介绍,之后与同学一起畅谈自己的阅读感悟。(按照示例,任选一种自己最感兴趣的昆虫,记录它的特点习性,并写出阅读感悟) (二)活动二:观察分析,学习昆虫品质 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从昆虫的身上,你看到了哪些类似人形的品质呢?挑选你最感兴趣的昆虫,摘录相关文段,分析它的优秀品质并和大家分享。 (三)活动三:透过昆虫,感悟法布尔精神

法布尔眼中的昆虫世界,也是他心中人类世界的体现。读完昆虫记这本书,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法布尔呢? 分析提示: 1、他身上的科学精神 2、他内在的思想品质 (四)活动四:学习创作,挖掘自身潜在力 为了能够深入掌握昆虫特点习性,法布尔做了很多实验,并以人性化的笔触记录下来观察到的现象。作为被观察、实验的对象昆虫们,当时又会如何看待法布尔呢?请你发挥想象,假设自己是某一个或某一类昆虫,记录一下你眼中的法布尔及被法布尔(折腾)时的内心的感受。(大头黑步甲、小阔条纹蝶、萤火虫、圣甲虫的造型术等) 任务展示,师生交流 教学设计 昆虫记 法布尔 科学探索 人生足迹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说课讲解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 特征

一昆虫解剖镜的构造和使用 解剖镜、双目解剖镜又称体视显微镜、立体显微镜、实体显微镜等。其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结构基本一致现以22XB—01型解剖镜为例介绍如下。【目的】1.掌握解剖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材料】解剖镜 【用具】 【内容和方法】 一、解剖镜的构造和功能 (一)机械部分 1.底座是全镜的最下面的部分。在底座的中央有1个可活动的圆盘,即载物盘。载物盘通常为一面为白色,一面为黑色,也有的为通明的玻璃制 成。在底座的中后部有1对压脚,用以压虫体和其它易动物体之用。 支柱是支持镜体的部件,是焦距的粗调装置,可使镜体上下移动,左右旋转。 2.调焦装置为了避免镜身向下滑动和左右偏转,在支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了两个螺丝。上方的为锁紧螺丝下方的为升降螺丝。 3.倍率盘在镜体中央,有1个两侧转动的圆盘,用以改变放大倍率之用。

双目解剖镜构造图 (二)光学部分 1. 物镜在镜体下,安装有大物镜(镜体内部还有变倍物镜)。 2.棱镜罩镜身上面为两个棱镜罩,内部为棱镜,使物象倒转,在目镜中可看到物体的正像。 3.目镜管和目镜在棱镜罩的上方,左右各有一个目镜管,用以承放目镜4.视觉圈一般是位于右边的目镜管上端。视觉圈可调节目镜的上下距离,使得观察者左右两眼都可以看到清晰物体。 5.眼罩,为了防止外来光线的干扰,多在目镜上设有眼罩,便于更好地进行观察。 6.防尘罩有些型号解剖镜带有防尘罩,使用前后均放在目镜管上端。 二、解剖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在取用(或者放回解剖镜)时,若需要连镜箱搬动,应将镜箱锁好,以免解剖镜零件倾出而损坏。同时镜箱的钥匙必须拔除,避免不小心将钥匙碰断在锁孔里。 2.取用解剖镜时,必须用右手握持柱,右手托住底座,小心平稳地取出或移动,严禁单手取用或移动。 3.使用前必须检查附件是否有无缺少及镜体各部有无害损坏,转动升降螺丝有无故障,若有问题立即报告,否则自己负责。 4.镜管上若有防尘罩,应取下防尘罩换上目镜,再将眼罩放在目镜的上端。注意用完后再将防尘罩放回目镜管上。 5.将所观察的物体置于玻片上或蜡盘中,再放到载物盘上,待观察。 7.拧开锁紧螺丝,先把镜体先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锁紧镜体。 8.观察时,可先转动目镜管,使得两个目镜间的宽度适合于自己两眼间的距离。然后转动升降螺丝,使没有视觉圈的目镜成像清晰,另一目镜若不清晰,可转动视觉圈,直至两眼同时看到清晰的物像时为至。如果需要放大观察时,再转动倍率盘直到所需要的放大倍率。 9.在调节焦距时,转动升降螺丝时不能太快。在使用的过程中,若遇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老师报告。 10.使用时若发现目镜或物镜上有异物时千万不能用手、布、手绢、衣服等去擦摸,应用吸耳球吹或用擦镜纸轻轻擦拭。 11.用毕后,先将载物盘上的东西拿走,松开锁紧螺丝将镜体放下,并锁紧。取出目镜,换上防尘罩。将元件全部放回,注意不要与其它镜互换。12.用布把镜身擦干净,放入镜箱内,锁紧镜箱。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昆虫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昆虫 活动目标: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惯,了解昆虫与人们的关系。 2、通过猜谜、观察以及倾听活动,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兴趣,知道要爱护益虫。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昆虫挂图一张。 3、捕捉到的昆虫,或者是昆虫标本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昆虫的活动主题。 ——教师念蜜蜂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教师念蜻蜓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让幼儿猜谜语,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关注。 二、出示昆虫,或用实物展示仪放大昆虫标本,感知昆虫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教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 ——教师: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爱吃什么吗?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启发幼儿按照“动物名称——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讲述。 ——幼儿自主阅读画面,启发幼儿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昆虫?他们都有什么? ——教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他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教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对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还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虫,例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一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挂图,找一找藏在画中的昆虫。 ——教师:今天有许多小昆虫来和我们捉迷藏游戏,他们就藏在这幅画里面,请大家找一找,有哪些昆虫?他们藏在哪里? ——教师: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你是一下子就发现昆虫的?还是仔细看才发现的?为什么仔细看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颜色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五、介绍几种关于昆虫自我保护的知识,认识保护色。 ——教师介绍昆虫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常识,让幼儿了解昆虫会变颜色保护自己,这种变色白虎自己的办法,叫保护色。 ——介绍几种常见的昆虫保护色。 ①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同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 ②身体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昆虫》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昆虫》 设计背景昆虫是幼儿较熟悉的,幼儿对探索昆虫生活,揭开昆虫奥妙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从观察实践入手,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昆虫。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参观昆虫馆,了解昆虫的身体结构等。能由探讨活动获得发现和新的知识,培养出研究昆虫问题的信心和乐趣。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知道昆虫与人类的利益关系。保护昆虫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从小的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昆虫的生活习性及特征。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昆虫歌曲,音乐,各种有关资料等。 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星球上,居住着许多生物,昆虫就是这个家族的一员。同学们利用两周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认识并了解了我们身边这些可爱的小精灵。这节课终于到了我们汇报的时刻。通过猜谜语认识"蝴蝶"。 二、认识身边的昆虫过渡:瞧这些小昆虫已经迫不及待了。 1、展示课件(草坪上飞来蝴蝶、蝗虫、蜜蜂、蜻蜓、瓢虫)

教师解说: 蝴蝶:大家好,我是蝴蝶,在昆虫这个大家族里属我最漂亮,我们蝴蝶种类很多,数量也特别巨大,遍布于世界各地,在鲜花盛开的日子里,总能看到我们煽动的翅膀在花丛中飞舞,寻找自己喜欢的花,吸食花蜜传播花粉。 蝗虫:嗨!大家好!,我是蝗虫,专吃庄稼和牧草,跟人类和牲畜抢食,我们蝗虫种类繁多,仅我国就有700多种蝗虫。 蜜蜂:大家好,我是蜜蜂,我们蜜蜂的勤劳可是众所周知的,从春季到秋季,在开花季节,我么们天天忙碌不停,只有冬季是我们段在休息的时期。 蜻蜓:大家好,我是蜻蜓,是食肉性昆虫,分布在世界各地,喜欢在开阔地带飞翔,黄昏时在空中捕食,帮助人类消灭许多苍蝇蚊子,等害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昆虫捕食的命中率是百分之百,是名符其实的"空中杀手"。 瓢虫:大家好,我是瓢虫,全世界有菌食、草食等不同种类的我超过5,000种以上,我还被别称为胖小、红娘、花大姐、金龟、金龟子(但金龟子实际上是指另一种甲虫)。 看课件分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昆虫2、师:同学们听了他们的介绍,你们知道昆虫有什么特点吗? 小结:昆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通常有两对翅,六条腿。判断昆虫最简单的办法是看它有几条腿。 3、考一考:蜘蛛是昆虫吗?蜈蚣是昆虫吗?蚯蚓是昆虫吗?

幼儿园中班科学《认识昆虫》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认识昆虫》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昆虫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蟋蟀、螳螂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活动准备 1.捕捉蟋蟀、螳螂各5-6只,分别放于5-6个透明玻璃瓶内,用纱布封住瓶口。 2.记录表、记录笔5-6套。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1)教师分别说出蟋蟀、螳螂的谜面,请幼儿猜猜是什么,猜对后出示装有蟋蟀、螳螂的玻璃瓶,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2)请幼儿自由观察蟋蟀、螳螂,满足好奇心。 2.分组观察记录,比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征的异同 (1)教师交代观察要求:4-5名幼儿分为一组,一起观察蟋蟀和螳螂。看一看它们身上都长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请一位幼儿把大家的发现在记录表里圈记出来。 (2)幼儿分组进行自由观察和交流。教师加入幼儿的观察,一起交流发现,解答幼儿的疑问,重点指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两只昆虫的异同。 (3)展示观察记录,分享观察收获。请幼儿根据观察记录,说一说在蟋蟀和螳螂身上的发现。教师对幼儿的介绍进行提升总结,提出昆虫的概念和特征。 提问:蟋蟀和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小结:蟋蟀、螳螂的身上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它们有一

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蟋蟀、螳螂的生活习性 小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阅读幼儿学习资源,拓展幼儿关于昆虫的经验 活动延伸 1.将蟋蟀、螳螂放在自然角,带领幼儿饲养并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后带领幼儿进行放生活动。 2.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或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蚂蚁、蟋蟀等昆虫,观察它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知。

走进奇妙的昆虫世界教案《昆虫记》

走进奇妙的昆虫世界 —《昆虫记》读书交流会 教学目标: 1.对法布尔有初步的了解,了解《昆虫记》的主要内容,了解昆虫的习性、繁衍和死亡等级特点,感受作者对昆虫的爱。 2.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体会作者运用全面细致的观察、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拟人化的手法等写作方法,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1.人手一本《昆虫记》。 2.多媒体课件。 3.学生阅读《昆虫记》,并做好适当的积累摘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读书,是一个陪伴我们长大的话题,它的涓涓细流最终能够汇成一片浩瀚,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使我们了解了大千世界的奇妙,也使我们的人生充满灵气、充满智慧。本学期,《昆虫记》就是我们的必读书目,今天,让我们再次走的近法布尔,走进《昆虫记》,去领略昆虫世界的神秘吧! 二、了解法布尔。 1.鲁迅先生称法布尔为“讲昆虫的楷模”,现在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

2.出示法布尔的资料:(师讲述) 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圣莱昂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获实验生理学奖。法布尔被誉为“昆虫诗人”,《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三、交流昆虫知识。 1.《昆虫记》自出版以来,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经历百年仍是一座无人逾越的丰碑。这小小的昆虫何来如此的魅力,诱惑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你从这本书中了解了哪些内容,知道了哪些昆虫知识呢? 2.我知道有的同学读了这本书还做了昆虫的卡片,那就来展示一下吧!(学生展示) 3.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老师忍不住想考考大家。 4.知识抢答(出示)。 5.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对上千种昆虫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你能从下面的文字中看出他写的是什么昆虫吗? 6.(出示)学生回答。 四、欣赏片段,感受写作风格。 1.《昆虫记》描写了几十种昆虫的外形以及生活习性,光蜜蜂就有11种之多,其实这些蜜蜂都是大同小异的,如果让我们来区分肯定会一头雾水,看看法布尔是怎样区分他们,描写它们的吗?

幼儿园中班科学《有趣的昆虫》教案设计

幼儿园中班科学《有趣的昆虫》教案设 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有趣的昆虫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蟋蟀、蚂蚁等小昆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活动准备 1.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如蚂蚁、蜜蜂、蜘蛛、螳螂)若干。 2.幼儿学习资源③第28-29页。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头带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尺刀,小虫见了

拼命逃(打一动物) 谜底:螳螂。 2.出示蟋蟀螳螂图片,提问:蟋蟀、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总结:蟋蟀螳螂身上都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让幼儿观察各种昆虫图片,引导说出昆虫的外形特征。通过结合图片描述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提问: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他们有什么本领?是人类的好朋友吗? 总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食物少的时候大螳螂会吃掉小螳螂,螳螂妈妈还会吃掉螳螂爸爸。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欣赏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5.欣赏歌曲《虫儿飞》。 活动延伸: 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观察他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