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配变终端技术规范 试行

智能配变终端技术规范 试行

智能配变终端技术规范 试行
智能配变终端技术规范 试行

附件7

智能配变终端技术规范(试行)

智能配变终端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智能配变终端的结构要求、技术条件、功能配置、性能指标、检测规则等主要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范围内智能配变终端的设计、采购、建设(或改造)、运维、验收和检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T 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5095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

GB/T 11022-2011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13729远动终端设备

GB/T 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1459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GB/T 15153远动设备及系统

GB/T 1762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DL/T 500 电压监测仪使用技术条件

DL/T 634远动设备及系统

DL/T 645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

DL/T 721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能配电台区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配电变压器高压桩头到用户的供电区域,由配电变压器、智能配电单元、低压线路及用户侧设备组成,实现电能分配、电能计量、无功补偿以及供用电信息的自动测量、采集、保护、监控等功能,并具有“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化特征。

3.2

智能配变终端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terminal

集供用电信息采集、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智能控制与通信等功能于一体的二次设备(以下简称终端),根据功能及适用范围不同,可分为简易型和标准型,简易型智能配变终端不具备

交流采样能力,通过RS485、以太网等通信方式与集中器通信实现配变监测功能,适用于安装具备交流采样功能集中器的配电台区;标准型智能配变终端具备交流采样能力。

4 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5 总体要求

5.1智能配变终端(以下简称终端)应采用模块化、可扩展、低功耗的产品,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模块支持即插即用,具有高可靠性和适应性;

5.2终端的通信规约支持DL/T 634.5—101、DL/T 634.5—104、DL/T 645、Modbus等规约;

5.3终端的结构形式应满足现场安装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要求;

5.4终端应具有明显的装置运行、通信等状态指示。

6 技术要求

6.1 环境条件

6.1.1环境温度、湿度

环境温度、湿度见表1。

表1 工作场所环境温度和湿度分级

级别

环境温度湿度

使用场所范围℃

最大变化率

℃/min

相对湿度

%

最大绝对湿度

g/m3

C1 -5~+45 0.5 5~95 29 非推荐

C2 -25~+55 0.5 10~100 29 室内

C3 -40~+70 1.0 10~100 35 遮蔽场所、户外CX 特定

注:CX 级别根据需要由用户和制造商协商确定。

6.1.2海拔高度

a)安装场地的海拔高度不应超过1000m;

b)对于安装在海拔高度超过1000m的终端应依据标准GB/T 11022-2011第2.3.2条规定

执行。

6.2 电源要求

6.2.1供电方式

使用交流三相四线制供电,在系统故障(三相四线供电时任断二相电)时,交流电源可供终端正常工作。

6.2.2电源技术参数指标要求

a)额定电压:AC220V/380V,50Hz;

b)允许偏差:-30%~+30%;

c)终端加上电源、断电、电源电压缓慢上升或缓慢下降,均不应误动或误发信号,当电源

恢复正常后应自动恢复正常运行;

d)电源恢复后保存数据不丢失,内部时钟正常运行;

e)电源由非有效接地系统或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三相四线配电网供电时,在接地故障及相

对地产生10%过电压的情况下,没有接地的两相对地电压将会达到1.9倍的标称电压,维持4小时,终端不应出现损坏。供电恢复正常后终端应正常工作,保存数据应无改变。

6.2.3 后备电源

a)终端宜采用超级电容作为后备电源,并集成于终端内部。当终端主电源故障时,超级电

容能自动无缝投入,并应维持终端及终端通信模块正常工作至少1分钟,并具有与主站通讯3次完成上报数据的能力;

b)失去工作电源,终端应保证保存各项设置值和记录数据不少于1年;

c)超级电容免维护时间不少于8年。

6.3 结构要求

a)终端应具备唯一的ID号,硬件版本号和软件版本号应采用统一的定义方式,硬件版本

号可通过二维码方式识别,ID号、软硬件版本号及二维码定义方式见附录A;

b)简易型智能配变终端结构尺寸不大于 150 宽)× 120 mm(高)× 75 mm(深);标准型

智能配变终端结构尺寸不大于300(宽)×180 mm(高)×200mm(深);终端的安装、结构、端子布置等详见附录B;

c)终端中的接插件应满足GB/T 5095的规定,接触可靠,并且有良好的互换性;

d)终端防护等级不得低于GB/T 4208规定的IP31的要求;

e)终端应具有统一的外观标识。

6.4 二次回路要求

智能配变终端二次回路应符合GB/T14285-2006中6.1的有关规定。

6.5接口要求

a)终端接口形式和定义应保持一致,终端接口及定义详见附录C。

b)终端远程通信接口:终端应具备1路以太网、1路2G/3G/4G无线公网远程通信接口。

c)终端当地通信接口:终端应至少具备4个RS-232/RS-485串口,1路以太网、1路宽带

载波通信接口、1路微功率无线通信接口。

d)终端应至少具备4路开关量输入接口,采用无源节点输入,支持出线节点接入。

e)终端宜具备2路直流量输入接口。

f)终端无线公网、宽带载波等通信模块采用模块化,能根据需求更换和选择,宜内置。

6.6功能要求

终端功能由基本功能和扩展应用功能构成,基本功能为必备功能,扩展功能为可选功能。

6.6.1基本功能

6.6.1.1配变监测功能

简易型终端应通过RS485、以太网等通信方式(间隔不大于1min)与集中器通信实现交流量采集,简易型智能配变终端从集中器获取的交流采集量和计算量包括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及3~13次谐波分量;1min内三相电压平均值;频率;功率因数;三相有功功率,三相正、反向无功功率,有功电量,正、反向无功电量。

标准型终端应能实时(间隔不大于1s)采集配变低压侧总的三相电压、电流,实现基本配变监测功能:

a)三相电压、电流有效值及3~13次谐波分量;

b)电压偏差、频率偏差;

c)三相电压/电流不平衡率;

d)电压合格率统计;

e)分相及三相有功、无功功率、四象限累积电量;

f)台区变负载率。

6.6.1.2开关量采集

终端应至少能采集4组开关量变位信号,可用于采集变压器低压总断路器位置状态、脱扣状态、柜门开合状态等信号。

6.6.1.3无功补偿控制功能

a)简易型终端应通过RS485等通信接口与智能电容器进行通信,实现智能电容器容量、投

切状态、共补/分补电压等信息监测。

b)标准型终端在简易型终端无功补偿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与常规电容器配合实现无功功率

的自动跟踪补偿功能,能实时跟踪负荷的无功功率状况,实现电容器的自动投切,支持三相共补、分补并联使用的混合补偿。

c)在使用智能电容器的场合,可通过RS485等通信接口与智能电容器进行通信,实现智能

电容器容量、投切状态、共补/分补电压等信息监测;对于使用常规电容器的场所,智能配变终端具备无功功率的自动跟踪补偿功能,能实时跟踪负荷的无功功率状况,实现电容器的自动投切,支持三相共补、分补并联使用的混合补偿。

6.6.1.4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监测功能

终端可通过RS485等通信接口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进行通信,实现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分/合状态、剩余电流值、电压/电流和事件报警等信息的监测;可通过载波等通信方式实现用户侧运行状态等信息的远程采集和管理。

6.6.1.5低压开关位置信息采集功能

终端可通过RS485通信方式采集低压进出线开关的位置等信息。

6.6.1.6用电信息监测功能

终端可通过RS485、以太网等通信方式与集中器通信实现配电台区的用电信息采集,包括,失电信息、用户侧电压数据信息。终端可通过宽带载波等通信方式与低压用户终端等设备通信实现配电台区的用电信息采集,包括供电电压、用电负荷、低压开关监测等。

6.6.1.7三相不平衡治理功能

标准型终端可通过对台区三相不平衡情况的监测,控制接入的智能换相开关或其他三相不平衡调节设备进行三相不平衡的调节。

6.6.1.8变压器状态监测功能

终端可对油浸式变压器的油温、油浸式变压器的瓦斯保护状态、有载调压/调容变压器的档位状态、干式变压器的绕组温度、干式变压器的风机状态等变压器状态信息进行监测。

6.6.1.9环境状态监测功能

终端可通过配置温度、湿度传感器实现对户外配电箱、配电站和箱式变电站的温度、湿度信息的监测,可配合风机等设备自动调节。

6.6.1.10 数据记录及远传功能

a)配电台区(含低压系统设备)失电、故障等事件发生时,终端应实时自动记录、上传和

追忆;

b)终端应实时记录采集的模拟量数据,并每15min主动上送配电自动化主站。主动上送的

模拟量数据可设置。当地记录数据至少包括变压器低压侧三相电压、三相电流;三相有功功率,三相正、反向无功功率,有功电量,正、反向无功电量;三相电压、电流总畸变率,三相电压、电流不平衡度;变压器有功功率损耗,无功功率损耗;

c)终端应循环存储不少于1024条事件顺序记录,采用文件传输方式上送最新的1024条记

录模拟量数据曲线记录至少保存30天。

6.6.1.11 维护功能

a)终端应能通过当地和配电自动化主站远程两种方式进行参数、定值的修改、读取;

b)终端应能通过当地和配电自动化主站远程两种方式进行程序升级。程序升级支持断点续

传,应保证终端内的历史数据、通信参数、定值参数等重要数据的安全。程序升级后,软件版本号应发生改变;

c)终端应具备热插拔、自诊断、自恢复功能,对各功能板件及重要芯片可以进行自诊断,

故障时能传送报警信息,异常时能自动复位。

6.6.1.12 数据统计功能

a)终端统计按日统计并记录,统计时间1年,统计数据支持配电自动化远方调用,终端应

统计数据包括:

b)常规统计数据:总、尖、峰、平、谷的有功电量和正、反向无功电量;平均负荷率;日

重过载次数及时段;日运行时间;

c)极值统计:三相电压最大、最小值,三相电流最大、最小值及出现时间;功率因数最大、

最小值及出现时间;三相电压、电流畸变率最大值,电压、电流不平衡度最大值及出现时间;

d)电压监测统计:电压监测统计以1min作为一个统计单元,取1min内电压预处理值的平

均值,参照《DL/T 500统计式电压监测仪》的功能要求,并具有下列功能:记录保存按月、按日累计各相别电压合格率;记录保存按月、按日累计各相别电压偏差超上限和超下限累计时间;计量15分钟平均电压。

6.6.1.13 就地指示功能

a)终端应具有本地指示灯终端运行、通信、遥信等状态,检测到以下异常情况时,应能本

地显示并表示出具体异常事件类型:

b)终端自身故障,如各功能板卡及重要芯片发生故障时;

c)通信异常。

6.6.1.14对时功能

接受并执行主站系统下发的对时命令,守时精度误差应满足0.5s/天。

6.6.1.15 安全防护

终端的访问控制、信息采集应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满足国家电网公司电力二次安全防护的要求。

6.6.1.16 即插即用自动配置

终端应具备符合IEC61850的信息自描述能力。在终端初次接入主站时,自动完成信息的注册;在终端上送主站信息变更时,主动告知主站系统终端信息接口,实现终端在主站系统的即插即用功能。

6.6.2扩展功能

a)人机界面:具备当地液晶界面或基于WIFI非接触维护界面,实现智能配变终端的本地

状态监测及信息维护;

b)电能质量综合治理:支持动态无功补偿和有源滤波混合模式,对配电台区无功功率进行

快速动态补偿,对频率、大小都变化的谐波进行抑制,能跟踪补偿快速变化负荷的谐波;

c)门禁安全管理:支持配电台区门禁安全管理功能,对门禁卡及其所属人信息的管理,可

通过远程命令开启指定门锁,能统计门禁卡开门和远程开门的记录;

d)视频监控:通过配置图像传感器监视配电台区安全运行情况,随时发送警情等异常状况

信息和图片;

e)声光报警:通过配置发声、发光等辅助设备,对配电台区的各类事件和事故进行报警。

f)智能充电桩接入管理:能够支持智能充电桩信息的采集和监测,并能够实现充电桩的有

序充电控制。

g)分布式能源接入管理:能够实现分布式电源接入设备的接入,对分布式电源接入设备的

运行数据进行监控与管理。

6.7通信要求

6.7.1 通信协议

6.7.1.1 网络层协议要求

对于使用以太网进行通信的终端,其所使用的TCP/IP协议中的网络层IP协议应同时支持IPv4和IPv6协议相关要求。

6.7.1.2 应用层协议要求

终端本地通信协议应支持Modbus、DL/T 645、Q/GDW 1376.1、Q/GDW 1376.4,满足与智能电容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等设备的通信要求;终端与主站通信规约应采用符合DL/T 634标准的101、104通信规约。

6.7.2 通信传输要求

RS-232/RS-485接口传输速率可选用9600bit/s、19200bit/s等,以太网接口传输速率可选用10/100Mbit/s全双工等。

6.7.3 宽带载波通信技术要求

6.7.3.1 基本通信性能

a)工作频带,终端电力线宽带载波的基本频带为2MHz~30MHz,可支持分段使用。

b)功率频谱密度,发送功率频谱密度在工作频带内不大于-45dBm/Hz,工作频带外不大于

-75dBm/Hz。

c)通信速率,在隔离电源、屏蔽标准测试环境下,通信速率应不小于1Mbps。

d)抗衰减性能,在标准测试环境下,隔离电源、屏蔽环境、丢包率小于10%(业务报文包

长<100字节)、带内发射功率谱密度为-45dBm/Hz的条件下,其抗衰减性能应不小于85dB。

6.7.3.2 网络管理功能

a)节点管理,宽带载波通信单元具备在本地网络中唯一的节点地址标识,用于建立中继路

由关系。应能够在无人工干预情况下,自动管理下属节点的中继路由关系,下属节点数量应不小于1000个。

b)白名单管理,支持本地通信单元白名单管理机制,允许白名单地址入网,剔除不在白名

单地址范围的节点。

c)多网络管理,应支持多网络共存(多台区串扰)下,同时间组网及抄表,性能指标与单

网络保持一致;管理共存多网络数量不少于6个。

d)数据采集功能,宽带载波通信单元应支持台区终端主动方式抄表、路由主动方式抄表及

并发方式抄表,并发数不小于5。

7 性能要求

7.1 基本性能要求

7.1.1 模拟量

a)精确测量范围:电压:0~264V;电流:0~6A;频率:45Hz ~55Hz;

b)测量精度:电压:≤±0.5%;电流:≤±0.5%;频率:≤0.01Hz;有功功率:≤±1%;无功功

率:≤±1%;功率因数:≤±1%;视在功率:≤±1.0%;电度量:≤1.0%。

7.1.2 输入状态量

a)支持单点遥信;

b)电源24V;

c)软件防抖动时间10~60000毫秒可设,事件记录分辨率不大于10毫秒。

7.1.3 交流工频电量允许过量输入能力

对于交流工频电量,在以下过量输入情况下应满足其等级指数的要求:

a)连续过量输入,对被测电流、电压施加标称值的120%;施加时间为24h,所有影响量都

应保持其参比条件。在连续通电24h后,交流工频电量测量的基本误差应满足其等级指数要求。

b)短时过量输入,在参比条件下,按表2的规定进行试验。

表2短时量输入

被测量与电流相乘的

系(倍)数

与电压相乘的

系(倍)数

施加次数施加时间

相邻施加

间隔时间

电流标称值 × 10 - 5 1s 300s 电压 - 标称值 × 2 10 1s 10s 注:在短时过量输入后,交流工频电量测量的基本误差应满足其等级指标要求。

7.1.4 功率消耗

a)终端静态功耗:≤20 VA;

b)电压、电流回路功耗:≤0.5VA。

7.2 绝缘要求

7.2.1绝缘电阻

按GB/T 14598.3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a)在正常大气条件下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3;

表3正常条件绝缘电阻

额定绝缘电压U i(V)绝缘电阻要求(M?)

U i≤60 ≥5(用250V兆欧表)

U i>60 ≥5(用500V兆欧表)

b)湿热条件:在温度40±2℃,相对湿度90%~95%的恒定湿热条件下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

4。

表4湿热条件绝缘电阻

额定绝缘电压U i(V)绝缘电阻要求(M?)

U i≤60 ≥1(用250V兆欧表)

U i>60 ≥1(用500V兆欧表)注:对于安装海拔高于1000m的设备,绝缘电阻要求应为正常绝缘电阻水平乘以系数K (K值参考标准GB/T 11022-2011第2.3.2条规定)。

7.2.2绝缘强度

按GB/T 14598.3中的有关规定执行。终端接线端子及对地(外壳)、无电气联系的端子之

间均应能承受频率为50 Hz,时间1 min的耐压试验,不得出现击穿、闪络等现象,泄漏电流应

不大于5 mA(交流有效值)。试验电压见表5。

表5 绝缘强度试验电压

单位:V 额定绝缘电压Ui 试验电压有效值

Ui<60 500 60<Ui≤125 1500

125<Ui≤250 2000

250<Ui≤380 2500

注:对于安装海拔高于1000m的设备,绝缘强度要求应为正常水平乘以系数K(K值参考

标准GB/T 11022-2011第2.3.2条规定)。

7.2.3冲击电压

按GBT 14598.3中的有关规定执行。电源回路应按电压等级施加冲击电压,额定电压大于60V 时,应施加5kV试验电压;额定电压不大于60V时,应施加1kV试验电压;交流工频电量输入回路

应施加5kV试验电压。施加1.2/50μs冲击波形,三个正脉冲和三个负脉冲,施加间隔不小于5s。

以下述方式施加于交流工频电量输入回路和电源回路:

a)接地端和所有连在一起的其他接线端子之间;

b)依次对每个输入线路端子之间,其他端子接地;

c)电源的输入和大地之间。

冲击试验后,交流工频电量测量的基本误差应满足其等级指标要求。

注:对于安装海拔高于1000m的设备,冲击电压要求应为正常水平乘以系数K(K值参考标准GB/T 11022-2011第2.3.2条规定)。

7.3 电磁兼容性

7.3.1电压突降和电压中断适应能力

按GB/T 15153.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在电压突降ΔU为100%,电压中断为0.5s的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设备各项性能指标满足7.1的要求。

7.3.2抗高频干扰的能力

a)按GB/T 15153.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b)在正常工作大气条件下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在信号输入回路和交流电源回路,施加以

下所规定的高频干扰,由电子逻辑电路组成的回路及软件程序应能正常工作,其性能指

标应满足7.1的要求。

c)高频干扰波特性:

d)波形:衰减振荡波,包络线在3~6周期衰减到峰值的50%;

e)频率:(1±0.1)MHz;

f)重复率:400次/s;

g)高频干扰电压值如表6的规定。

7.3.3抗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的能力

按GB/T 17626.4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在施加如表6规定的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电压的情况下,设备应能正常工作,其性能指标应符合7.1的要求。

7.3.4抗浪涌干扰的能力

按GB/T 15153.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在施加如表6规定的浪涌干扰电压和1.2/50μs波形的情况下,设备应能正常工作,其性能指标符合7.1的要求。

表6高频干扰、快速瞬变和浪涌试验的主要参数

试验项目级别共模试验值 (*) 试验回路

高频干扰3 2.5kVP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4 2.5kVP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快速瞬变3

1.0kVP 信号输入、输出、控制回路

2.0kVP 电源回路

4

2.0kVP 信号输入输出回路、控制回路

4.0kVP 电源回路

浪涌3 2.0kVP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4 4.0kVP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级别说明:

3级安装于没有特别保护环境中的设备:居民区或工业区内的设备。

4级严重骚扰环境中的设备:设备极为靠近中、高压敞开式和GIS(气体绝缘开关设备)或真空开关装置。

注:*差模试验电压值为共模试验值的1/2。

7.3.5抗静电放电的能力

按GB/T 15153.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设备应能承受表7规定的静电放电电压值。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在操作人员通常可接触到的外壳和操作点上,按规定施加静电放电电压,正负极性放电各10次,每次放电间隔至少为1s。在静电放电情况下设备的各性能指标均应符合7.1的要求。

表7静电放电试验的主要参数

试验项目级别试验值

接触放电空气放电

静电放电3 ±6kV ±8kV

4 ±8kV ±15kV

级别说明:

3级安装在具有湿度控制系统的专用房间内的设备。

4级安装在不加控制环境中的设备。

7.3.6抗工频磁场和阻尼振荡磁场干扰的能力

按GB/T 15153.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设备在表8规定的工频磁场和阻尼振荡磁场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而且各项性能指标满足7.1的要求。

表8工频磁场和阻尼振荡磁场试验主要参数

试验项目级别电压/电流波形试验值(A/m)

工频磁场3 连续正弦波 30

4 连续正弦波 100 特定连续正弦波与厂家协商确定

阻尼振荡磁场3 衰减振荡波 30

4 衰减振荡波 100 特定衰减振荡波与厂家协商确定

级别说明:

3级安装于典型工业环境中的设备:工厂、电厂或处于特别居民区内的设备。

4级处于恶劣的工业环境或严重骚扰环境中的设备:极为靠近中、高压敞开式和GIS 或真空开关装置或其他电气设备的设备。

7.3.7抗辐射电磁场干扰的能力

按GB/T 17626.3中的有关规定执行。设备在表9规定的辐射电磁场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而且各项性能指标满足7.1的要求。

表9辐射电磁场试验主要参数

试验项目级别电压/电流波形试验值V/m

辐射电磁场 3 80MHz~1000 MHz连

续波

10

4

1.4GHz~

2.0GHz连续

30

级别说明:

3级安装于典型工业环境中的设备:工厂、电厂或处于特别居民区内的设备。

4级处于恶劣的工业环境或严重骚扰环境中的设备:极为靠近中、高压敞开式和GIS

或真空开关装置或其他电气设备的设备。

7.4 机械振动性能

按GB/T 2423.10中的有关规定执行。设备应能承受频率f为2~9Hz,振幅为0.3mm及f为9Hz~500Hz,加速度为1m/s2的振动。振动之后,设备不应发生损坏和零部件受振动脱落现象,各项性能均应符合7.1的要求。

7.5 连续通电的稳定性

设备完成调试后,在出厂前进行不少于72h连续稳定的通电试验,交直流电压为额定值,各项性能均应符合7.1的要求。

7.6 可靠性

设备本体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不低于50000h;终端使用寿命应为8~10年。

8 安全接入技术要求

8.1 安全原则

a)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局颁布的密码算法,主站部署加密认证装置,终端内嵌入安全芯片,

实现终端和主站之间的双向身份认证,并确保终端和主站之间重要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b)运维终端对配变终端进行现场维护时,应对现场运维终端进行单向身份验证,并确保运

维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8.2安全防护要求

8.2.1 身份认证

配变终端应采用基于数字证书的认证技术,利用国密SM2密码算法,实现与主站和现场运维终端之间的身份认证。

8.2.2 数据加密保护

配变终端应采用国密SM1密码算法实现对业务数据的加密,确保业务数据的保密性;加密密钥应存储在安全芯片中。

8.2.3 数据完整性保护

配变终端应采用国密SM1密码算法对传输的业务数据计算消息认证码,实现对传输数据的完整性保护,计算消息认证码的密钥应存储在安全芯片中。

8.2.4 重放攻击防护

配变终端应采用随机数防止重放攻击,随机数由芯片硬件随机数发生源产生。

9 试验规则

智能配变终端分为型式试验和出厂试验两种。

9.1 试验要求

9.1.1 外观检查

a)检查智能配变终端在显著部位有无设置持久明晰的铭牌或标志,标志应包含产品型号、

名称、制造厂名称和商标、出厂日期及编号。

b)检查智能配变终端有无明显的凹凸痕、划伤、裂缝和毛刺,镀层不应脱落,标牌文字、

符号应清晰、耐久。

c)设备的ID号、硬件版本号和应可通过二维码方式识别。

9.1.2 连续通电稳定性试验

连续通电72h,而且在连续通电 72h ,而且在 72h 期间每 8h 抽测一下,各项功能和性能均应符合第7.1节的要求。

9.1.3 功能试验

根据智能配变终端类型选择试验项目,参照第6章节功能要求。

9.1.4电源影响试验

电源影响试验参照 DL/T 721 标准第 5.4.8 和 5.4.9 章节,各项性能指标满足第7.1节的要求。

9.1.5 绝缘性能

绝缘性能试验包括绝缘电阻试验和介质强度试验,参照 GB/T13729 标准第 3.6 章节要求。

9.1.6 低温试验

低温试验参照 GB/T13729 标准第 4.5 章节要求。

9.1.7 高温试验

高温试验参照 GB/T13729 标准第 4.6 章节要求。

9.1.8 恒定湿热试验

恒定湿热试验参照 GB/T13729 标准第 4.7 章节要求。

9.1.9 机械振动试验

机械振动试验参照 DL/T 721 标准第 4.17 章节要求。

9.1.10 绝缘耐压试验

绝缘耐压试验包括工频耐压试验和冲击电压试验,参照 GB/T15153.1 标准第 6 章节达到 VW3 级要求。

9.1.11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参照 GB/T17626.2 标准达到Ⅳ级要求。

9.1.1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参照 GB/T17626.3 标准达到Ⅲ级要求。

9.1.1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参照 GB/T17626.4 标准达到Ⅳ级要求。

9.1.14 浪涌(冲击)抗扰度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参照 GB/T17626.5 标准达到Ⅳ级要求。

9.1.15 工频磁场抗扰度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参照 GB/T17626.8 标准达到Ⅳ级要求。

9.1.16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参照 GB/T17626.10 标准达到Ⅳ级要求。

9.2 型式试验

由国家认可的权威检测部门对出厂检验合格的设备进行型式检验,全部型式试验应在一台样机上进行,具体试验项目参见表10。

表10 智能配变终端检测项目表

序号检测项目

1 一般检查外观检查

2 电源及电源影响

电源断相

电源电压变化影响

功率消耗

3 通信与通信协议

规约一致性

通信连接信息响应时间

4 功能试验基本功能试验扩展功能试验

5 性能试验交流输入模拟量基本误差试验交流模拟量输入的影响量试验工频交流输入量的其它试验

6 绝缘强度绝缘电阻工频耐压冲击耐压

7 环境试验高温试验低温试验

8 机械性能振动试验

9 电磁兼容

电压暂降

静电放电抗扰度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浪涌抗扰度

阻尼振荡波抗扰度

工频磁场抗扰度

脉冲磁场

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10 防护等级防尘防水

11 连续运行稳定性

12 可靠性质量跟踪

9.3 出厂试验

出厂试验是为了检查材料和制造工艺上的缺陷,保证出厂的产品与通过型式试验的产品相一致所应进行的试验,每台终端出厂前均应经严格检查,并应向用户提供出厂试验报告,出厂试验项目详见表11。

表11 智能配变终端检测项目表

序号检测项目

1 一般检查外观检查

2 电源及电源影响

电源断相

电源电压变化影响

功率消耗

3 通信与通信协议

规约一致性

通信连接信息响应时间

4 功能试验基本功能试验扩展功能试验

5 性能试验交流输入模拟量基本误差试验交流模拟量输入的影响量试验工频交流输入量的其它试验

9.4入网检测

由国家认可的权威检测部门对取得型式试验报告的设备进行入网检测,入网检测检测项目详见表12。

表12智能配变终端入网检测检测项目表

序号检测项目

1 一般检查外观检查

2 电源及电源影响

电源断相

电源电压变化影响

3 通信与通信协议

规约一致性

通信连接信息响应时间

4 功能试验基本功能试验

5 性能试验交流输入模拟量基本误差试验交流模拟量输入的影响量试验工频交流输入量的其它试验

6 绝缘强度绝缘电阻工频耐压冲击电压

7 环境试验高温试验低温试验

8 电磁兼容

静电放电抗扰度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浪涌抗扰度

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9.5到货抽检

在成批产品到货时,按到货样品的2%进行抽检,抽检试验项目见表13。

表13智能配变终端检测项目表

序号检测项目

1 一般检查外观检查

2 电源及电源影响

电源断相

电源电压变化影响

功率消耗

3 通信与通信协议

规约一致性

通信连接信息响应时间

4 功能试验基本功能试验

5 性能试验交流输入模拟量基本误差试验交流模拟量输入的影响量试验工频交流输入量的其它试验

10 运行维护要求

10.1 监督抽检

由监督抽检工作组按照统一的监督抽检方案进行抽样和监督抽检试验,对运行的终端进行监督、考核管理,及时排查故障隐患,对抽检结果不满足判定标准要求的及时通报。

10.2 周期检测

由当地网省级或地(市)级终端检测单位按照有关管理规定要求组织开展终端周期检验。

10.3 故障统计分析

按照制造单位、产品型号等信息分类统计终端故障类型、故障次数、故障原因、故障率,并及时将统计分析结果上报当地网省级终端检测单位进行统计汇总,分析查找影响终端质量的关键因数,及时消除故障隐患,并定期发布统计分析结果。

智能终端技术规范(2018年试行版)

智能终端技术规范(2018年 试行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2018年试行版)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mart terminal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一般技术要求及配置原则 (1) 5功能要求 (3) 6性能要求 (7) 7布置和组柜 (8) 8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 (12) 9对二次回路的要求 (12) 10与相关标准的衔接 (1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接口和虚端子 (14) 附录 B(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面板指示灯 (35) 附录 C(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模型 (39)

前言 本技术规范遵循《南方电网电力装备技术导则》(Q/CSG 1203005-2015)规定的技术原则,根据GB/T 1.1-2009相关规则编制。 本规范旨在规范南方电网智能终端装置的配置原则、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布置和组柜要求、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以及相关二次回路要求,提高智能终端装置的标准化水平,为智能终端的制造、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提供有利条件,提升智能终端的运行、管理水平。 本技术规范代替Q/CSG 1204005.67.6-2014《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第6部分:厂站应用第7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第6分册:智能终端》,与Q/CSG 1204005.67.6-201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根据最新发布的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对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了补充更新,其后的内容进行了相应修改; ——修改了配置原则(见4.2); ——增加了建模原则(见4.3); ——增加了型号规范及软件版本(见4.4); ——增加了适用范围(见4.5); ——重新编写了第5章功能要求内容; ——重新编写了第6章性能要求内容; ——增加了第7章布置和组柜设计规范内容; ——增加了第8章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内容; ——增加了第9章对二次回路的要求内容; ——增加附录A(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接口和虚端子; ——增加附录B(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面板指示灯; ——增加附录C(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模型。 本规范的附录A、B、C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系统运行部(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归口管理和负责解释。 本规范在起草的过程中得到了:广东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云南电网公司、贵州电网公司、海南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和深圳供电局,以及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千宽、陈桥平、张弛、彭业、徐鹏、丁晓兵、刘玮、王增超、刘琨、陈志刚、赵谦、余德冠、付强、安永帅、赵锋荣、王峰。其中第1-3章由刘千宽编写,第4章由陈桥平、张弛编写,第5章由彭业、徐鹏编写,第6章由陈志刚、丁晓兵、刘玮编写,第7章由王增超编写,第8章由刘琨编写,第9章由刘千宽编写,附录A-C由赵志刚、赵谦等编写,编写说明由刘千宽编写。刘千宽、赵志刚负责统稿校核。 本标准自2018年6月起试行。 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统运行部。

用电信息采集专变采集终端安装规范

前言 为进一步规范专变采集终端(以下简称终端)的安装施工、运行调试,统一施工标准,保证工程质量,满足用电信息采集的应用,为营销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有效的数据与技术支撑,根据国家电网公司 [2009]1393号《关于印发〈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以及国家、电力行业、宁夏电力公司的有关规范和标准,特制定本安装规范。宁夏电力公司所有终端安装施工在执行国家、行业的相关规程、规范的基础上,同时应遵守本规范。 本规范由宁夏电力公司营销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郭斌、王翰林、王涛、龙生平、王静波、田永宁、郭凯、史景祥、潘彬彬、杜玮、李靖波、康健、陈涛、陈腾飞、高兴、金宁、郭凯、张军、白小强、张海平。 本办法主要审核人:马林国、葛社伦

目录 1 总体功能及接线要求 (1) 2 安装准备 (1) 3 安装工具、设备及材料 (1) 3.1必备工具 (1) 3.2备用工具 (2) 3.3安装设备及材料 (2) 3.4安装工艺要求 (2) 4 安装注意事项 (3) 4.1安全技术措施 (3) 4.2终端安装位置 (3) 4.3终端安装要求 (4) 5终端安装 (4) 5.1终端安装流程 (4) 5.2终端固定 (5) 5.3终端电压电流 (5) 5.4终端RS-485 (7) 5.5终端天线 (7) 5.6终端遥信 (8) 5.7终端门接点 (8) 5.8终端遥控 (9) 6 终端上电、通讯检查 (11) 7电表参数设置 (11) 附件二:终端安装典型设计 (13)

1 总体功能及接线要求 (1)计量数据抄读:通过RS-485 串口采集现场各个多功能电能计量表实现。 (2)负荷控制:通过接入现场具备自动控制条件的主要生产负荷开关或总控开关的控制节点实现。 (3)开关状态信号采集:通过接入现场受控制的开关状态输出节点实现。 (4)计量门开关信号采集:通过接入无源信号回路计量门行程开关实现。 (5)交流采样功能:通过接入测量回路的三相电压与电流实现。 (6)远方通信功能:通过无线网络方式实现,现场网络信号不够强的情况下,应考虑外引天线。 (7)终端与相关设备的连接参见 附件二:终端安装典型设计。 2 安装准备 (1)对现场环境进行勘查之后,建立用户档案,做好用户一次主接线图及二次原理图分析。 (2)与有关部门或用户商定落实具体安装工作所需的停电时间,确定开工时间。 (3)注意安全措施,做好施工“三措”(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组织措施),并得到各区县供电局安全员的签字确认。 (4)确定终端、天线安装位置;确定控制线、信号线、电源线等具体走线。 (5)准备现场所需装置及附件、各种材料、工具等。 (6)安排好人员和车辆。 (7)工作负责人进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8)对补装或改造终端用户,应按照相关规定提前做好停电通知。 3 安装工具、设备及材料 3.1 必备工具 (1)斜口钳、尖嘴钳。 (2)绝缘安全工具。 (3)大号螺丝刀(十字、一字各一)。 (4)小号螺丝刀(十字、一字各一)。 (5)掌机,用于终端参数设置。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调研报告.doc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调研报告 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 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业委员会 北京财贸职业学校 2010年10 月 摘要:本报告通过对物流信息化优秀企业的面谈与案例分析,通过组织专家座谈会等形式,对物流业物联网应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调研。在调研基础上,报告总结了物流行业物联网应用发展历程,分析了物流行业主要应用的物联网技术,对RFID GPS WSN智能 机器人等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实际应用及前景做了深度剖析。 物联网是各类信息技术的集成性应用创新,物联网的价值也体现在集成应用创新方面。 调研报告结合物流领域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行业物流的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展开深入研究,做了深入分析,并指出了未来物联网在物流业应用的五大发展趋势。 本报告是中国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北京财贸职业学校与电子学会物联网专业委员会联合完成的,版权归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北京财贸职业学校和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业委员会联合所有。报告所使用的各类图表、数据、观点,一部分来自于国家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或分析报告,一部分来自于我们的调研结果。鉴于物联网在物流行业应用为一个新生事物,缺乏公开的统计数据和完善分析 资料,因此本报告的一些分析结论及数据可能存在误差,欢迎各方面专家指正。 目录 一、调研背景 ......................................................................... 3 . 1、引言.......................................................................... 3 . 2、调查方法...................................................................... 3...

配变计量监测终端TTU使用说明书

KD-100T型配变监测终端 配变监测终端(TTU) 使用说明书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一、概述 (2) 二、技术指标 (3) 1、电气参数 (3) 2、通讯接口 (3) 3、遥信/脉冲输入 (4) 4、安全性 (4) 5、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 (5) 6、停电后数据保持时间 (5) 7、工作环境 (5) 8、外壳及尺寸 (5) 三、外形图 (5) 四、主要功能 (6) 1、状态量采集 (6) 2、电能表数据采集 (6) 3、脉冲表数据采集 (7) 4、事件记录 (7) 5、数据存储 (7) 6、显示功能 (7) 7、功率控制 (8) 8、电量控制 (10) 9、终端维护 (11) 五、安装及接线图 (11) 六、运输存储 (14) 七、售后服务 (15) 一、概述 KD-100T型配变监测终端是根据《电能信息采集及管理系统电力配变监测终端订货及验收技术条件》,结合Q/GDW 374.1-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专变采集终端技术规范》、Q/GDW 375.1-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专变采集终端型式规范》和Q/GDW 376.1-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的要求,并结合我国电力用户的实际需求而开发设计的新一代配变监测终端。 本终端采用32位的高速ARM9 CPU及目前流行的LINUX操作系统,具备高性能软硬件平台。采用16位模数转换电路,确保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与快速性。软硬件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可按照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积木式组合。采用GPRS/CDMA作为主通讯方

智能配变终端说明书解析

IDTT-B-615JT 智能配变终端 使用说明书 (通用型说明书 南京捷泰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1 目录 1. 绪论 (4) 1.1概述 ........................................................... 4 1.2功能简 述 ....................................................... 4 1.3智能型配变终端功能配置 表 ....................................... 5 1.4工作原理框图 ................................................... 6 1.5产品特点 . (6) 1.6技术规格 (7) 2. 主要功能 . (9) 2.1电能量计量 ..................................................... 9 2.2配电变压器监测功 能 ............................................. 9 2.3配电变压器保护功能 ............................................. 9 2.4配变计量总表监测功能 .......................................... 10 2.5居民用户用电信息监测功能 ...................................... 10 2.6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监测功 能 .................................... 10 2.7无功补偿控制功能 .............................................. 10 2.8遥信功能 ...................................................... 11 2.9环境温度监 测 .................................................. 11 2.10防盗报警功能 .................................................. 11 2.11防窃电报警功能 ................................................ 11 2.12数据抄读及存储功 能 ............................................ 11 2.13用电异常检测及报警功 能 ........................................ 11 2.14时钟管理 ...................................................... 11 2.15现场维护 (11)

中国消费物联网智能终端行业发展概况-行业产品市场前景

中国消费物联网智能终端行业发展概况-行业产品市场前景 (3)物联网细分产品市场前景 消费物联网智能终端产品应用领域广泛,产品层次丰富。本公司基于自身的研发路线积累,制造的物联网智能终端目前主要专注于以视觉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摄像机、车载智能终端、智能网通网关产品,并逐步在听觉技术领域形成突破,承接了智能音箱等听觉类智能终端产品的订单。 本公司之所以聚焦于音视频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智能终端产品是因为物联网智能终端作为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重要端口,如何有效地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占据数据流量入口制高点的关键。视觉是人类与环境互动的主要感官之一,是人类接收机器信息最高效的模式,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不仅能捕获视觉输入,还可以分析视觉输入并执行动作;同时,以语音的模式传递信息,是机器接收人类信息最高效的模式,与触觉交互相比,语音交互快速、简单,用户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随时访问,并能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未来物联网智能终端产品将会越来越多地呈现视觉交互与语音交互的融合。 ①智能摄像机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 A、智能摄像机行业概述 智能摄像机是由数字摄像机视频显示技术、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及智能追踪识别技术相结合产生的新一代摄像机,是网络摄像机智能化的产物。智能

摄像机可以通过蜂窝网络或WIFI、蓝牙等无线通讯技术联网,并提供视频信息的采集、编码、传输和存储功能,同时嵌入了人脸识别、移动侦测、夜视切换、语音识别交互等技术。万物互联时代,摄像机已从传统的视频摄制工具,转变为具有安防监控、家庭看护、沟通媒介功能的重要载体。与传统的数字摄像机相比,智能摄像机增加了网络接入功能,将数字化的视频信号转换成符合网络传输协议的数据流,支持上传至云端并形成用户的私有云空间。通过网络传输,用户可以在本地或者远程地点实时查看和管理视频数据,或者监听摄像机内置麦克风采集的现场声音。在产品的智能化提升方面,智能摄像机利用人工智能图像深度学习技术,可以精确识别人形移动、哭声检测等异响、异动,自动跟踪拍摄异常运动轨迹,并向用户推送报警信息;智能摄像机还利用红外夜视技术,可自动切换白天、黑夜模式,实现全天候拍摄;在语音交互方面,智能摄像机还可实现双向语音通话,人机语音交互,甚至可通过内置的遥控模块,实现对其他联网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有效提高了家用安防产品的实用性、便捷性和多功能性。

推荐-专变采集终端使用说明书 精品

国网专变采集终端技术与使用说明书 目录

1、概述 GK200专变采集终端采用高性能32位的ARM微处理器、实时操作系统,具有功能强大,处理速度快,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大用电户、配变对用电量进行采集计算,控制和管理。该终端设备设计制造符合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和国家电力、电子、通讯的相关标准。具有电度量采集、远程抄表、电量计算、功率计算、需量计算、历史数据查询、远程或本地定值设置、功控、电控,购电控、遥测、遥信、负荷越限报警、通讯等功能,可以通过GPRS 网络等方式进行远程数据传输。 2、执行标准 终端产品的设计符合下列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GB/T 4208-20XX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T 13384-20XX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7215.211-20XX 交流电测量设备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第11部分:测量设备 GB/T 2829-20XX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DL/T 533-20XX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 DL/T 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DL/T 698.1-20XX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1部分:总则 DL/T 721-2000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Q/GDW 129-20XX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Q/GDW 130-20XX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 Q/GDW 373-20XX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 Q/GDW 374.3-20XX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第三部分:通信单元技术规范 Q/GDW 375.1-20XX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第一部分:专变采集终端型式规范 Q/GDW 376.1-20XX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一部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 Q/GDW 379.2-20XX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第二部分:专变采集终端检验技术规范 GB/T 5169.11-20XX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实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实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 GB/T 16935.1-20XX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 GB/T 17441-1998 交流电度表符号 GB/Z21192-20XX 电能表外形和安装尺寸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 姚程宽张新华詹喆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部安徽安庆246003) 摘要: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的高级产物,目前还没有对物联网权威的定义。从技术的角度说,任何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都可以实现,比如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也可以是一个独立局域网。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物联网重要的不是网络本身,而是基于这些网络的应用服务。能从这些网络中得到哪些服务,这才是与我们的工作生活相关的。简单的说:服务才应该是物联网的关注点。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并从工业、农业、教育和生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物联网的应用,并分析了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物联网;感知技术;服务 物联网是近两三年来非常热门的科技词汇之一,他的英文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写成IOT。简单的说物联网就是物和物互联的网络,它利用并融合感知技术、识别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云计算等技术,把控制器、传感器、人和物等连接起来,实现物和物,人与物的连接,最终得到智能化的网络,被广泛认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高级产物,它利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继承了互联网上的所有应用,同时物联网保留了自身资源和设备的个性化和私有化。

1.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1.1物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 (1)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物联网应用于原材料采购、销售和库存领域,通过完善并优化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生产过程工艺优化物联网技术能提高工业生产线上的过程检测、生产设备监控、材料消耗监测、实时参数采集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生产过程智能监控、智能诊断、智能控制、智能维护、智能决策,从而改进生产过程,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3)安全生产管理把感应器或感知设备安装在矿工设备、矿山设备、油气管道等危险设备中,可以感知在危险环境中的设备机器、工作人员等方面的安全信息,将现有单一、分散、独立的网络监管平台提升为多元、系统、开放的综合监管平台,以实现快捷响应、实时感知、准确辨识和有效控制等。 (4)环保检测及能源管理环保设备融入物联网可以对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类污染源及污染治理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1]。 1.2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1)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加强农副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到最终消费者整个流程的监管,降低食品安全隐患。通过安装电子芯片,物联网技术可以追溯芯片的编码查询产地、生产日期以及检验检疫情况。

负控终端-智能终端-需求侧管理终端-大用户管理终端-智能化配变终端-智能配变终端

专变采集终端(三线) 使用说明书

目录 1技术要求 (1) 1.1 概述 (1) 1.2 执行标准 (1) 1.3 主要功能 (2) 1.4 系统构成 (2) 1.5 机械影响 (4) 1.6 工作电源 (4) 1.7 抗接地故障能力 (5) 1.8 按键定义 (5) 1.9 显示指标 (6) 1.10 冲击耐压 (6) 1.11 数据传输信道 (7) 1.12 本地接口 (7) 1.13 输入/输出回路要求 (7) 1.14 控制告警输出 (8) 1.15 终端接线端子排列 (8) 1.16 状态指示灯 (9) 1.17 SIM卡的安装 (10) 1.18 天线的安装 (10) 2功能要求 (10) 2.1 数据采集 (10) 2.2 数据处理 (11) 2.3 参数设置和查询 (15) 2.4 控制 (18) 2.5 事件记录 (21) 2.6 数据传输 (21) 2.7 本地功能 (22) 2.8 终端维护 (22) 2.9 连续通电稳定性 (24) 2.10 可靠性指标 (25) 2.11 外形及安装尺寸 (25) 2.12 运输和储存 (25) 2.13 维护和修理 (26) 2.14 装箱清单 (26)

1 技术要求 1.1 概述 本终端采用高性能32位ARM7内核CPU,嵌入式操作系统,作为负荷控制与管理系统中的智能采集执行终端,广泛应用于变电站、大用户、配变电站。可利用移动公网GPRS/CDMA 或其它通讯方式和电力符合管理主站进行通讯。终端按照主站发来的计划用电指标实施当地功率和电量控制,还可以直接接收主站的遥控命令来控制用户的负荷。终端可将用户的用电参数、执行负荷控制的结果以及终端运行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和告警信息主动上报或者响应召测上报。终端支持多种规约的电能表数据采集,终端采用点阵液晶显示,菜单驱动,操作简单直观。 1.2 执行标准 GB/T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15464—1995 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7215.211—2006 交流电测量设备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第11 部分: 测量设备 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DL/T 533—2007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 DL/T 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DL/T 698.1—2009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 1 部分:总则 DL/T 721—2000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Q/GDW129—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Q/GDW130—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 Q/GDW 373—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 Q/GDW 374.3—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第三部分:通信单元技术规 范 Q/GDW 375.1—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第一部分:专变采集终端型

智能终端技术规范(2018年试行版)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2018 年试行版)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mart terminal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技术要求及配置原则. (1) 5 功能要求. (2) 6 性能要求. (5) 7 布置和组柜. (6) 8 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 (7) 9 对二次回路的要求. (8) 10 与相关标准的衔接. (8)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接口和虚端子 (9) 附录B(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面板指示灯 (27) 附录C(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模型 (31)

前言 本技术规范遵循《南方电网电力装备技术导则》(Q/CSG 1203005-2015 )规定的技术原则,根据GB/T 1.1-2009 相关规则编制。 本规范旨在规范南方电网智能终端装置的配置原则、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布置和组柜要求、光缆 选型及敷设要求、以及相关二次回路要求,提高智能终端装置的标准化水平,为智能终端的制造、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提供有利条件,提升智能终端的运行、管理水平。 本技术规范代替Q/CSG 1204005.67.6-2014《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第6部分:厂站应用第7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第6分册:智能终端》,与Q/CSG 1204005.67.6-2014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根据最新发布的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对第 2 章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了补充更新,其后的内容进行了相应修改; ——修改了配置原则(见 4.2); ——增加了建模原则(见 4.3); ——增加了型号规范及软件版本(见 4.4); ——增加了适用范围(见 4.5); ——重新编写了第 5 章功能要求内容; ——重新编写了第 6 章性能要求内容; ——增加了第7 章布置和组柜设计规范内容; ——增加了第8 章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内容; ——增加了第9 章对二次回路的要求内容; ——增加附录A(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接口和虚端子; ——增加附录B(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面板指示灯; ——增加附录C(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模型。 本规范的附录A、B、C 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系统运行部(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归口管理和负责解释。本规范在起草的过程中得到了:广东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云南电网公司、贵州电网公司、海南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和深圳供电局,以及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千宽、陈桥平、张弛、彭业、徐鹏、丁晓兵、刘玮、王增超、刘琨、陈志刚、赵谦、余德冠、付强、安永帅、赵锋荣、王峰。其中第1-3 章由刘千宽编写,第 4 章由陈桥平、张弛编写,第 5 章由彭业、徐鹏编写,第 6 章由陈志刚、丁晓兵、刘玮编写,第7 章由王增超编写,第8 章由刘琨编写,第9 章由刘千宽编写,附录A-C由赵志刚、赵谦等编写, 编写说明由刘千宽编写。刘千宽、赵志刚负责统稿校核。 本标准自2018 年 6 月起试行。 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统运行部。

智能终端技术 物联网应用领域

智能终端技术物联网应用领域 西安德阳电子技术交流 2011-12-31 ?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包括公交行业无线视频监控平台、智能公交站台、电子票务、车管专家和公交手机一卡通五种业务。 公交行业无线视频监控平台利用车载设备的无线视频监控和GPS定位功能,对公交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智能公交站台通过媒体发布中心与电子站牌的数据交互,实现公交调度信息数据的发布和多媒体数据的发布功能,还可以利用电子站牌实现广告发布等功能。 电子门票是二维码应用于手机凭证业务的典型应用,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手机凭证业务就是手机凭证,是以手机为平台、以手机身后的移动网络为媒介,通过特定的技术实现完成凭证功能。 车管专家利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无线通信技术(CDMA)、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中国电信3G等高新技术,将车辆的位置与速度,车内外的图像、视频等各类媒体信息及其他车辆参数等进行实时管理,有效满足用户对车辆管理的各类需求。 公交手机一卡通将手机终端作为城市公交翼卡通的介质,除完成公交刷卡功能外,还可以实现小额支付、空中充值等功能。 测速E通通过将车辆测速系统、高清电子警察系统的车辆信息实时接入车辆管控平台,同时结合交警业务需求,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通过3G无线通信模块实现报警信息的智能、无线发布,从而快速处置违法、违规车辆。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产品融合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将各种家庭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网络家电等)通过智能家庭网络联网实现自动化,通过中国电信的宽带、固话和3G无线网络,可以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操控。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提供舒适宜人且高品位的家庭生活空间,实现更智能的家庭安防系统;还将家居环境由原来的被动静止结构转变为具有能动智慧的工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 ?智能医疗

国网I,II,III型专变采集终端区别

国网I,II,III型专变采集终端区别 专变采集终端按照用户性质和容量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230MHz专网采集终端(Ⅰ型)、公网中小型专变采集终端(Ⅱ型)、表计式专变采集终端(Ⅲ型)。 (1)230MHz专网采集终端主要是适用于大型专变用户,立约容量在100kVA及以上的专变用户。230MHz专网采集终端采用230MHz无线电台作为通信信道,能实现对专变用户的电能信息采集,包括电能表数据采集、电能计量设备工况和供电电能质量监测,以及用户用电负荷和电能量的监控,并对采集数据进行管理和传输等。 (2)公网中小型专变采集终端主要是适用于中小型专变用户,立约容量在100kVA以下的专变用户。多数供电企业对50kVA及以上100kVA以下的用户安装公网中小型专变终端。该终端采用成熟的公网(GPRS\CDMA等)通信信道,能实现对中小专变用户的电能信息采集,包括电能表数据抄读、电能计量设备工况和供电电能质量监测,以及客户用电负荷和电能量的监控,并对采集数据进行管理和传输等。 (3)表计式专变采集终端也主要是适用于中小型专变用户,立约容量在100kVA以下的专变用户。一般也适用于供电企业对50kVA及以上100kVA以下的用户安装表计式专变终端。 Ⅰ型、Ⅱ型、Ⅲ型专变终端之间主要区别除了外形、尺寸不一样外,在信道传输上也不相同。Ⅰ型、Ⅱ型不具有交采功能,Ⅲ型具有交采功能等。 目前公司的专变终端已在江苏、辽宁、浙江、山东、安徽、内蒙等地区广泛使用,作为江苏地区专变终端的第一大供应商,至2009年底公司已累计为用户提供专变终端将近3万台,其中Ⅱ型、Ⅲ型专变终端在江苏市场的占有率在40%以上。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规划(2015-2020) -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2015-2020)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 10 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因此,社会对物联网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巨大。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已有了9年的开办历史,为开办“物联网应用技术”新专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新专业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南,围绕“网络化信息感知”、“网络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服务与安全”、“网络化资源优化”等几个主要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广东省“十二五”规划实施要求,整合学院及行业内的优势资源,建立多专业交叉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并推动相关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定位 1、市场影响力定位 立足湛江,辐射粤西,面向全国,内涵发展,创广东省一流的特色专业。 2、特色定位 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强化实

战经验,满足企业一线迫切需要。 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措施 (一)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办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物联行业发展。聘请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同时经常安排教师下企业进行培训。使任课教师理论水平提高,实践经验更加丰富,具备物联网行业“双师”型教师资格。 (二)科学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要根据“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的基本原则,积极跟踪国内物联网技术发展及产业趋势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根据先进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认真制订好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教学计划。吸收国内优质的教育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先进的物联网职教课程和教材。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重视案例教学,加强物联网实用技术的培养和训练,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三)认真实施认证教育,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根据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并重的原则,在专业教学中推行职业资格认证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根据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标准,引进认证教育的师资,对相关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提升教师的认证教育水平,达到专业认证教师资格。同时,通过对学

智能配变终端说明书(必备 选配)

智能配变终端型号:IDTT-B-615JT 使 用 说 明 书 南京捷泰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2014年4月

目录 1.绪论 (3) 1.1概述 (3) 1.2功能简述 (3) 1.3产品特点 (4) 1.4能型配变终端功能配置表 (4) 1.5工作原理框图 (7) 2.主要功能 (7) 2.1电能量计量 (7) 2.2配电变压器监测功能 (7) 2.3配电变压器保护功能 (7) 2.4配变计量总表监测功能 (8) 2.5居民用户用电信息监测功能 (8) 2.6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监控功能 (8) 2.7无功补偿控制功能 (8) 2.8遥信功能 (8) 2.9环境温度监测 (8) 2.10防盗报警功能 (8) 2.11防窃电报警功能 (8) 2.12数据抄读及存储功能 (9) 2.13用电异常检测及报警功能 (9) 2.14时钟管理 (9) 2.15现场维护 (9) 2.16现场和远程升级 (9) 3.技术指标 (9) 3.1电源指标 (9) 3.2计量指标 (10) 3.3失电数据和时钟保持 (10) 3.4输入回路 (10)

3.6RS-485接口 (11) 3.7RS232接口 (11) 3.8USB接口 (11) 3.9RJ45以太网口 (11) 3.10运行环境 (11) 3.11GPRS信号指示 (11) 3.12现场显示 (12) 4.安装说明 (12) 4.1终端外观 (12) 4.2安装尺寸 (12) 4.3开孔尺寸 (12) 4.4终端后面板端子 (13) 4.5终端端子功能说明 (14) 4.6接线注意事项 (18) 5.操作说明 (18) 5.1面板显示 (18) 5.2菜单显示参数设置 (19) 6.终端调试及故障 (28) 6.1调试步骤 (28) 6.2故障显示 (28) 7.装箱清单 (29)

基于智能终端的物联网组网介绍

基于智能终端的物联网组网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从“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国”——物联网已经成为经济危机后期的制高点,甚至被誉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革命。物联网技术融合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无线定位、产品电子编码(EPC)和互联网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国防等领域。云里物里科技在物联网领域也钻研多年,目前BLE蓝牙模块和iBeacon、蓝牙网关产品也服务了80多个国家与地区。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并且由于销量的持续攀升,汽车企业生产效率将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均超过1800万辆,创下全球汽车产销之最,汽车需求的迅速增长,无疑对汽车制造厂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生产要求。市场研究报告预计汽车行业将是推进物联网技术发展的主要行业之一。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物料与产品跟踪上的作用将对汽车生产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物联网技术在汽车生产管理上的应用将包括生产装配、车体识别、零部件与固定资产的跟踪管理、关键零部件(如发动机、轮胎)的防伪标识、整车的物流管理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电子标签与其设备成本相对汽车价格与汽车物流成本来说并不是太高,而整车与汽车零部件自身成本比较高。并且电子标签具有可以重复使用的特点,如果能够合理地使用这项技术,最终会实现汽车生产管理系统中真正的“物联网”,实现整个国家范围内的汽车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 1汽车生产管理系统与物联网技术 1.1汽车生产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主要特征,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是主要目标。汽车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实力。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因为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设备引进,只有采取生产管理信息化等软措施,加强生产线的自动化信息化,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从而全面提升汽车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 一辆汽车由大量的零部件组成,要提高汽车生产管理的效率,必须实施高效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模式。此时生产线上每一点关于加工的确切信息都是需要的。这要求运用计算机通讯与网络技术来管理汽车生产线中庞大的物流、信息流。另外还要确保生产线工人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加工制作信息并做出及时响应,从而满足现代生产装配的要求。因此,实现汽车企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迫在眉睫。 1.2RFID与物联网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自动识别技术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具体应用与发展,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物联网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在的物联网概念,更加宽泛。一切与物物相连,有别于人与人的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的,统称为物联网。

专变采集终端通用技术规范

采集器专用技术规范 专变采集终端 通用技术规范 1

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 2

采集器专用技术规范专变采集终端采购标准技术规范使用说明 1. 本标准技术规范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 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 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中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 1)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 2)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 3)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等条件。 经标书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部分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 对扩建工程,项目单位应在专用部分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5. 技术规范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6. 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标准技术参数表、项目需求部分和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3

目次 专变采集终端采购标准技术规范使用说明 (3) 1总则 (5) 2技术规范要求 (5) 2.1气候和大气环境条件 (5) 2.2机械影响 (5) 2.3工作电源 (5) 2.4结构要求 (6) 2.5绝缘性能要求 (6) 2.6数据传输信道 (6) 2.7输入/输出回路要求 (6) 2.8功能配置 (7) 2.9显示要求 (7) 2.10通信接口结构要求 (8) 2.11材料及工艺要求 (8) 2.12标志及标识要求 (8) 2.13电磁兼容性要求 (8) 2.14连续通电稳定性要求 (8) 2.15可靠性指标 (8) 2.16包装要求 (8) 3试验 (8) 3.1试验要求 (8) 3.2电气性能试验 (8) 3.3现场试验 (8) 4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 (8) 4.1卖方提供的样本和资料 (8) 4.2技术资料、图纸和说明书格式 (8) 4.3供确认的图纸 (8) 4.4买卖双方设计的图纸 (9) 4.5其他资料和说明书 (9) 4.6卖方提供的数据 (9) 4.7图纸和资料分送单位、套数和地址 (9) 4.8设计联络会议 (9) 4.9工厂验收和现场验收 (9) 4.10质量保证 (9) 4.11项目管理 (10) 4.12现场服务 (10) 4.13售后服务 (10) 4.14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及试验仪器 (10) 4

物联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 现状 与 发展语: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也愈 加便利,有了智能手机、电脑、iphone 、ipad 等高科技产品。其中,最重要的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就是互联网的出现与应用了。互联网导、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