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三级质控方案版

医院三级质控方案版

医院三级质控方案版
医院三级质控方案版

医院质量控制体系方案

为了加强医院整体质量的管理,充分发挥各个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保证我院医疗质量的协调运行。经研究决定,医院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负责对医院质量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反馈等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得以持续的改进和提高。

一、院科两级质量管理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一)院级质量管理(院级质控)由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院级质量管理机构是在院长直接领导下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的整体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设于医院质量控制办公室。

院级质量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1、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对全院进行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负责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协助各职能部门制定质量管理标准、质量考核奖惩办法等事宜。

2、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对每月的医院质量管理进行总结、分析,将结果形成文字,以医院政务通报的形式发至全院。同时,院级质控组织每月组织医院质量管理会议,各相关职能部门汇报医院各质量目标检查结果、整改措施;同时,将医院整体质量的检查情况形成报告,交院长办公会研究讨论,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

3、院级质量管理机构每季度负责组织一次多部门进行医院质量管理联合检查,将联合检查结果汇总、分析,并形成报告,交院长办公会,为每季度开展的专题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提供翔实的资料,并制监督、协助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整改措施

4、院级质量管理机构每年一次对本年度内的医院质量与安全检查进行一次

全面的总结分析,为“全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专题会议提供翔实的资料。

5、负责对科级质控组织开展的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做好全面质量评价工作。

(二)科级质量管理

由科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重大问题可在上级的指导下进行。科级质控小组组长由科主任担任,质控员由护士长、及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

质控小组组长的主要职责:

1、编制本科室的质量工作计划和年度目标并组织实施。

2、制定和修订本科的质量指标和管理标准。

3、加强对科内的质量环节控制和质量水平评价。

4、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督促活动,做到质量管理有计划、有重点、有记录、有成

效,定期对本科室的工作进行考核和控制。

5、定期分析科室在医疗、护理、院感、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

进措施。

质控小组成员的主要职责:

1、对岗位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和反馈。

2、掌握本专业领域内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指导和规范医疗行为。

3、做好质量管理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二、各级质控人员名单

(一)三级质控人员名单:

(二)科级质控组织(后附各科质控小组成员名单)

三、院科两级质控网络

1、各级质量管理机构应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两级质量管理机构中,院级质量管理机构统抓全院的质量问题,科级质量管理机构主抓本科室的质量问题。

2、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要协调和指导各职能科室的质量工作,共同做好质量管理的教育、监督、检查、分析和评价等工作,研究和制定新的质控方案,优化管理。

3、上级质量管理机构要经常询问和了解下级质量管理机构的工作执行情况,并及时指导下级质量管理机构的质量控制工作。下级质量管理机构应将质量管理情况定期、及时的反馈给上级质量管理机构,以便对质量管理实施控制。

4、两级质量管理机构在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时,应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方案及措施等的规定,实行医疗质量的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管理。

院科两级质控网络是我院一个从上至下的一套完整、严密的质量管理组织。它对医院整体质量建设直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对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附表:各科质控小组成员名单

可编辑范本

三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包括7类指标:住院死亡类指标(Inpatient Mortality Indicators)、重返类指标(Patients Return Indicators)、医院感染类指标(Hospital Infection Indicators)、手术并发症类指标(Operation Complication Indicators)、患者安全类指标(Patient Safety Indicators)、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Rational Use of Drug)、医院运行管理类指标(Hospit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住院死亡类指标重返类指标医院感染类指标指标分类手术并发症类指标患者安全类指标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医院运行管理类指标图: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框架 一、住院死亡类指标(Inpatient Mortality Indicators)(一)住院总死亡率(Total Inpatient Mortality)。表达方式: 住院总死亡患者人数住院总死

亡率 100% 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次(二)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Neonatal Mortality)。 1.新生儿患者总住院死亡率表达方式: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人数新生儿患者总住院死亡率 100%同期新生儿患者出院人次2.新生儿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表达方式:新生儿手术患者新生儿手术患者住院死亡人数 100%同期新生儿手术患者出院人次住院死亡率3.新生儿非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表达方式:新生儿非手术患者新生儿非手术患者住院死亡人数 100%同期新生儿非手术患者出院人次住院死亡率4.新生儿患者出生体重分级住院死亡率(1)出生体重≤750克的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表达方式:2 出生体重 750克的新生儿出生体重 750克的患者住院死亡人数 100%同期出生体重 750克的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新生儿患者出院人次(2)出生体重751-1000克的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

医院三级质控方案最新版

医院质量控制体系方案 为了加强医院整体质量的管理,充分发挥各个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保证我院医疗质量的协调运行。经研究决定,医院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负责对医院质量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反馈等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得以持续的改进和提高。 一、院科两级质量管理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一)院级质量管理(院级质控) 由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院级质量管理机构是在院长直接领导下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的整体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设于医院质量控制办公室。 院级质量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1、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对全院进行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负责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协助各职能部门制定质量管理标准、质量考核奖惩办法等事宜。 2、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对每月的医院质量管理进行总结、分析,将结果形成文字,以医院政务通报的形式发至全院。同时,院级质控组织每月组织医院质量管理会议,各相关职能部门汇报医院各质量目标检查结果、整改措施;同时,将医院整体质量的检查情况形成报告,交院长办公会研究讨论,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 3、院级质量管理机构每季度负责组织一次多部门进行医院质量管理联合检查,将联合检查结果汇总、分析,并形成报告,交院长办公会,为每季度开展的专题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提供翔实的资料,并制监督、协助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整改措施。

4、院级质量管理机构每年一次对本年度内的医院质量与安全检查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分析,为“全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专题会议提供翔实的资料。 5、负责对科级质控组织开展的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做好全面质量评价工作。 (二)科级质量管理 由科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重大问题可在上级的指导下进行。科级质控小组组长由科主任担任,质控员由护士长、及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 质控小组组长的主要职责: 1、编制本科室的质量工作计划和年度目标并组织实施。 2、制定和修订本科的质量指标和管理标准。 3、加强对科内的质量环节控制和质量水平评价。 4、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督促活动,做到质量管理有计划、有重点、有记录、 有成效,定期对本科室的工作进行考核和控制。 5、定期分析科室在医疗、护理、院感、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制 定改进措施。 质控小组成员的主要职责: 1、对岗位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和反馈。 2、掌握本专业领域内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指导和规范医疗行为。 3、做好质量管理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二、各级质控人员名单 (一)三级质控人员名单: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20190823225047)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指标性质指标说明 (一)功能定位1.门诊人次数与出院人次 数比 2.下转患者人次数 (门急诊、住院) 3.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 例 4.出院患者手术占比▲ 5.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 ▲ 定量计算方法:门诊患者人次数/ 同期出院患者人次数(急诊、健康体检者不计入)。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定量计算方法:本年度向二级医院或者基层医疗机构下转患者人次数 (门急诊、住院)。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定量计算方法:日间手术台次数/ 同期出院患者择期手术总台次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定量计算方法:出院患者手术台次数/ 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次数×100%。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定量计算方法: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台次数/ 同期出院患者手术台次数×100%。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一、医疗质量 6.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 ▲ 7.特需医疗服务占比 8.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9. I 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 (二)质量安全率▲ 10. 单病种质量控制▲ 11. 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阳定量计算方法:出院患者四级手术台次数/ 同期出院患者手术台次数×100%。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定量计算方法:特需医疗服务量/ 同期全部医疗服务量× 100%,特需医疗服务收入 /同期全部医疗服务收入×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定量计算方法: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 同期出院的手术患者人数×100%。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定量计算方法: I 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人次数/ 同期 I 类切口手术台次数×100%。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定量计算方法:符合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定量计算方法: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阳性数/ 同期大型医用设备检查人次数×100%。

医院质控工作方案

医院质控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二)、以各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质量考核体系、考核标准。(三)、强化各种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医院医疗质量的核心制度等,将每个医务人员的单体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的诊疗方案中。 二、管理体系: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分为三级:各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各职能部门执行质量控制组织三级的指导、协调、督导作用。 三、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1)、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4)按时参加

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医疗质量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四、强化个人管理是实现医院质量控制的源动力医务人员自我管理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核心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对各级医生的要求分述如下: 1、门诊医师:(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和会诊制度。(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7)处方书写合格。(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诊治;c、收住院。(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收住院;b、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10)按专科收治病人。(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质量指标::(1)按照门诊医生开出的住院单为依据,统计每个医生的门诊诊断和最后诊断符合率;(2)按着每天出诊的各类医生(科主任、主治医生、高年或低年资医生)的比例进行统计,并做好平时的统计积累。 2、病房住院医师(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3)按

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doc

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1 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 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 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 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专家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暂挂靠在医教办。其职责分 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 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 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 办公会审议。

三级医院急诊质控评价标准

三级医院急诊质控评价标准 一,急诊科设置基本要求:(25分) 1,急诊科布局,流程合理(应为独立的医疗区域,有专门的出入门,急诊门前回车道通畅).(6分) 2,急诊科识别标志醒目,夜间有灯光.内设科室(窗口)标志醒目.(5分) 3,急诊科内设有诊室,抢救室,监护室,清创室,治疗室,观察室.三级医院还需设置急诊挂号收费室,急诊药房,急诊化验室,预检室.(5分) 4,观察床设置不少于核定床位数的2%.(3分) 5,抢救,监护室床位不少于核定床位数的1%.(3分) 6,急诊分科:按一级科目分科,必备内,外,儿科(2个以上要求单独设科室);三级医院要求设置不少于1个二级科目急诊.(3分) 1,不是独立医疗区域扣2分;无专门出入门扣2分;回车道不通畅扣2分. 2,急诊科无识别标志不得分;标志不醒目酌情扣分;夜间灯光不亮扣2分;内设科室标志不醒目,每个扣0.2分. 3,科室设置不全,缺1室扣2分 4,观察床设置少于核定床位数,不足2%扣0.5分,不足1%扣1分. 5,抢救,监护室床位少于核定床位数,不足1%扣0.5分,不足0.5%扣1分. 6,急诊不分科按缺科扣分,每缺一科扣1分. 二,室间质控:(40分) 1,急诊管理制度健全: 1.1,建立首诊负责制度,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留观病历书写制度,病人入院护送制度.(6分) 1.2,固定医师(在急诊一年以上)按床位核定的1%设置,其中中级以上人员不少于1/3,高级≥1人.(3分) 1.3,非固定医师轮转时间不少于半年.(3分) 1.4,进修医师及低年资住院医生不得单独出急诊值班.(4分)

1.1,制度不全,缺一项扣1分. 1.2,固定人员达不比例要求,缺1人扣0.5分;中级以上人员配置不足,缺1人扣0.5分. 1.3,轮转时间少于半年,发现1人扣1分. 1.4,发现不具资质人员单独值班不得分. 2,抢救设备齐全: 2.1,心电监护仪,吸引器配备不得少于监护床位数.(4分) 2.2,至少配备呼吸机1台,除颤仪1台,洗胃机1台,心电图机1台,气管插管设备1套(专科医院不少三种) (4分) 3,应急能力: 3.1,接诊时间≤5分钟.(4分) 3.2,各部门密切配合,通讯,传呼系统通畅.(4分) 3.3,急救药品质量完好,数量准确,放置规范.(4分) 3.4,"绿色通道"畅通,医院应制定"绿色通道"的具体措施,方法,范围及登记记录.(4分) 2.1,配置不足,缺1样扣0.5分. 2.2,配置不足,缺1样扣0.5分. 3.1,现场考核,接诊时间≥5分钟,每超半分钟扣0.5分. 3.2,通讯,传呼不通畅每次扣0.5分;部门配合不密切,每个部门扣0.5分. 3.3,发现过期失效药品不得分;不完整,缺1样扣0.5分;数量不准确,每种扣0.1分.放置不规范酌情扣分. 3.4,无制度措施不得分;无登记记录酌情扣分. 三,室内质控:(30分) 1,急诊水平: 1.1,急救常规,抢救方案齐全(包括心肺复苏,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各种休克,上消化道出血,多发伤,中毒等内容).(10分) 1.2,医务人员熟练操作各种设备,对心肺复苏,呼吸机应用,气管插管,除颤,洗胃等技术操作动作敏捷,掌握熟练.(10分)

医院三级质控方案最新版

医院三级质控方案最新版

医院质量控制体系方案 为了加强医院整体质量的管理,充分发挥各个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保证我院医疗质量的协调运行。经研究决定,医院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负责对医院质量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反馈等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得以持续的改进和提高。 一、院科两级质量管理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一)院级质量管理(院级质控) 由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院级质量管理机构是在院长直接领导下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的整体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设于医院质量控制办公室。 院级质量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1、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对全院进行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负责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协助各职能部门制定质量管理标准、质量考核奖惩办法等事宜。 2、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对每月的医院质量管理进行总结、分析,将结果形成文字,以医院政务通报的形式发至全院。同时,院级质控组织每月组织医院质量管理会议,各相关职能部门汇报医院各质量目标检查结果、整改措施;同时,将医院整体质量的检查情况形成报告,交院长办公会研究讨论,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 3、院级质量管理机构每季度负责组织一次多部门进行医院质量管理联合检查,将联合检查结果汇总、分析,并形成报告,交院长办公会,为每季度开展的专题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提供翔实的资料,并制监督、协助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整改措施。 4、院级质量管理机构每年一次对本年度内的医院质量与安全检查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分析,为“全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专题会议提供翔实的资料。 5、负责对科级质控组织开展的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做好全面质量评价工作。 (二)科级质量管理 由科级质量管理机构负责,重大问题可在上级的指导下进行。科级质控小

三甲医院评分标准.docx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一、医院功能与任务(50分) (一)医疗服务(20分) 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服务。承担危急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开展双向转诊。 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医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区或省。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急救中心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承担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4.开展心理卫生、遗传找寻门诊服务和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康复医疗服务。 (二)教学科研(15分) 1.承担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并承担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进修任务。 2.承担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科研课题。 (三)业务技术指导(10分) 履行对下级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是医院的职责和义务,建立经常性技术指导与合作关系,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才。完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或支农工作。 (四)预防保健(5分) 1.开展健康教育 2.承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工作。 3.参与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二、科室设置(30分) 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业务科室应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下和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部分一级科室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20分) 1.一级专业科室 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医疗设置规划》的规定。 2.二级专业科室 内科:应至少设7个科室,下列科室中地个为必设科室: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等专业科室。 外科:应设普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业科室。 妇产科:应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专业科室。 儿科:应设儿内、新生儿等专业科室。 3.重点专科

医院质控方案

***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一、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我院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医务人员职业素质,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由医院、科室、医务人员,组成医疗质量控制三级网络,通过日常监督随机抽查、每月汇总检查、病案(历)专审、按照二级甲等医院评审达标四个途径,以环节质量为重点,对全院各科室医疗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此外,在抓质量控制的同时,在全院坚持强化医务人员业务学习风气,强化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这两个强化,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治本措施。 第二条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质量理念,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总体目标,以提高病人满意率为宗旨。 第三条本院所有参与医疗活动的人员均适用本方案。 第四条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管医院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医务科及质控科负责。 第五条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有按照本方案对科室、部门、个人进行奖罚的权利。 第六条控制目标;建立任务明确、职责与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工作规范化进行。通过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及工作效率。 二、计划与措施 第八条工作计划 1

(一)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控制系统人员组成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务科及质控科、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组成的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体系。 1、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其职责如下: (1)负责全院医疗、护理、医技工作质量的全面监测、控制和管理。 (2)负责做好医疗、护理、医技工作质控指标评估。 (3)系统科学地制定有关医疗质量的标准、制度与办法,并监督各科室认真执行。 (4)监督并执行国家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5)制定医院医疗质量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及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落实。 (6)及时对医院的医疗、护理、医技部门的质量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建议与措施。 (7)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听取质控办、护理部、院感办等职能部门关于医疗质量情况汇报,研究决定加强质量管理措施,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 2、医疗质量控制科(办公室) 医疗质量控制科(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如下: (1)在院长、主管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制定我院医疗质量监控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 (2)建立质量监控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2

三级医院评审监测指标汇总

监测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信息库 ?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品; ? 合理使用血液和血制品; ? 围手术期管理与手术分级管理; ? 各类手术与介入操作及并发症; ? 麻醉; ? 医院感染; ? 病历质量; ? 急危重症管理; ? 医疗护理缺陷与纠纷; ? 患者满意度等。 临床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 ? 住院重点疾病的总例数、死亡例数、两周与一个月再住院、非预期手术例数; ? 患者安全类指标; ? 单病种监测指标; ?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 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 ? 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要求; 手术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 ? 住院重点手术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计划重返再次手术例数。 ? 手术后并发症例数。 ? 手术后感染例数(按“手术风险评估表”的要求分类)。 ? 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的使用。 ? 单病种过程(核心)质量管理的病种。 临床科室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 ? 月出院人数。月门诊人数。月危重比例。月疑难病例数。患者月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 月用血登记。 ? 每月抗菌药物考核指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 ? 住院重点疾病的总例数、死亡例数、两周与一个月再住院、非预

期手术例数;(按照第七章要求的18个重点监测疾病) ? 患者安全类指标;(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医院内跌 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择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 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手术过 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医源性气胸发生率、医源性意外穿刺或撕裂伤发生率。) ? 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第七章规定的6个病种) ?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增加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药费占医疗总收入比重。) ?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 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 ? 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要求。 手术科室特殊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 ? 住院重点手术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计划重返再次手术例数。 ? 手术后并发症例数。 ? 手术后感染例数(按“手术风险评估表”的要求分类)。 ? 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的使用。(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比例 ≤30%、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 至2小时、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 时)。 麻醉科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 ? 麻醉工作量:各种麻醉(全身麻醉、脊髓麻醉、其他类麻醉)例数、心肺复苏例数(由麻醉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麻醉复苏室例数(出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Steward评分大于4分的例数) 等。 ? 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严重麻醉并发症:麻醉意外死 亡、误咽、误吸引发梗阻等第七章要求) ? 各类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例数(由麻醉师实施镇痛治疗例数。)? 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 重症医学科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 ? 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率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发生率; ? 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 重症患者预期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

医院质量控制方案

为保证我院医疗质量不断提高,特制定如下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医疗质量管理是指为提高病人对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医疗效果和医疗价格的满意程度而进行的组织和控制活动。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及其它各管理组织、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院级管理组织

1、设立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设备管理委员会、学术管理委员会、医疗纠纷责任认定委员会、院感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各委员会要有职责、工作计划、明确的目标、检查监督措施、奖惩办法、整改措施和工作记录等,以保证各委员会工作的切实开展。 2、成立医院质量控制科 (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季度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挂钩。 (6)定期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和不良医疗文件公示栏。 3、设立处理医疗投诉专职人员,使医务部门专注于基本医疗制度、医疗规范的落实等核心工作。 (二)科级管理组织 医院临床科室、医疗科室及护理单元是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第一线。医疗技术质控、服务质量管理、医疗安全防范和医疗成本控制等,

三级病历质量控制体系

三级病历质量控制体系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

重庆宏仁医院 三级病历质量控制体系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医疗水平,坚持不懈地抓好病案书写质量,建立健全医院病历质量管理组织,杜绝医疗差错和重大缺陷的发生,特成立医院“三级”病历质量控制体系并定期开展工作。 一、一级质控小组由科主任、科室质控医师、科护士长、科质控护士组成。负责本科室或本病区病历质量检查。各科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外科质控小组:范志宣梁鑫王亚军李晓 骨科质控小组:蒋兴明张翼补玲郑灿 妇产科质控小组:戴晓萍甘平坪陈韦牟霜 内一科质控小组:杨东涛陈洪樊君瑶卢春玲 内二科质控小组:萧勤陈剑刘静张馨 五官科质控小组:段炼黄骏陈倩杨春三月 一级科质控的实施方法: (一)由科质控小组对科室运行病历管理及质量监控,将发现的问题记录于《重庆宏仁医院时时质控表》,并对责任人进行批评及时纠正,组织科内医护人员学习病历质量控制相关知识,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二)科质控小组对出院病历按照《重庆宏仁医院病历质量评分表》进行科内评定后上交病案室归档。附《重庆宏仁医院病历质量评分表》。

二、二级质控部门为医务科质控办,负责对门诊病历、运行病历、存档病案每2周进行抽查评定,并把病历书写质量纳入医务人员综合目标考评内容,进行量化管理。 二级质控的实施方法: (一)、医务科质控办每月一次对各科室运行病历进行抽查评定,严格按照《病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找出病历书写错误、遗漏、不规范等各种问题,形成书面意见,并提出整改意见,并与责任人进行相关问题的沟通,使其认识到问题所在,明确正确的书写方法。 (二)、对归档病历每月抽查一次,每位医师书写病历抽查2份。严格按照《重庆宏仁医院病历质量评分表》进行评分,书写详细的扣分理由,并形成书面整改意见,一式二份医务科质控办保存一份,返回科质控小组,由科质控小组主持完成整改。(病历奖惩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三、三级质控组织由业务副院长及有经验、责任心强的高级职称的医、护、技人员及主要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每3月进行一次全院各科室病历质量的评价,特别是重视对病历内涵质量的审查。组成人员名单:(见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名单) 三级质控的实施方法:由业务副院长召集相关组成人员对运行和归档病历进行抽查,并主持完成全院各科室病历质量的评价,形成书面整改意见及提高病历书写水平的方法,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所有实施记录均应存档。

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体系(住院临床指标)(2010年版) 《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住院临床指标)(2010年版)》包括5类指标:住院死亡类指标(Mortality Indicators)、非计划重返类指标(Unscheduled Return Indicators)、医院感染类指标(Hospital Infection Indicators)、手术并发症类指标(Operation Complication Indicators)和患者安全类指标(Patient Safety Indicators)。每类指标又分为监测指标和参考指标。利用目前《住院病案首页》现有数据,“监测指标”可进行统计,而“参考指标”则不能。 图1: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住院临床指标框架 一、住院死亡类指标(Mortality Indicators)

【监测指标】 (一)住院总死亡率(Inpatient Mortality ) 表达方式: %100?=同期出院总人次住院总死亡人数住院总死亡率 (二)不同入院情况患者住院死亡率(Mortality Classified by Patient Severity ) 1.危重患者住院死亡率 表达方式: %100?=同期危重患者出院人次 危重患者住院死亡人数危重患者住院死亡率 2.急症患者住院死亡率 表达方式: %100?=同期急症患者出院人次 急症患者住院死亡人数急症患者住院死亡率 3.普通患者住院死亡率 表达方式: %100?=同期普通患者出院人次 普通患者住院死亡人数普通患者住院死亡率 (三)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Neonatal Mortality ) 表达方式: %100?=次 同期新生儿患者出院人数住院新生儿患者死亡人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四)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Mortality of Surgical Patients )

医院质控工作方案

医院质控工作方案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和谐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各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质量考核体系、考核标准.(三)、强化各种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医院医疗质量的核心制度等,将每个医务人员的单体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的诊疗方案中。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分为三级:各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各职能部门执行质量控制组织三级的指导、协调、督导作用。 三、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4)按时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医疗质量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四、强化个人管理是实现医院质量控制的源动力 医务人员自我管理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

护理三级质控管理方案第一次修订

2014年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方案(第一次修订)根据《医院评审细则》2011版要求,对我院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修订,将护理制度执行、患者查对专项进行合并为患者查对专项质量标准,基础护理、分级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合并,临床路径质控标准由一级质控组检查,三级质控组暂不督查。建立科室、追踪检查、护理部三级护理质控体系,强调护理质量领导小组是质控体系的核心,质量监控小组是质控体系的重心,各病区的质控小组是质控体系的基础。通过护理三级质控体系的建立、运行、全体护理人员的参与,从而不断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 一级质控(护理人员人人参与质控)通过一年的运行,运行效果不佳,因此,经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对我院科室一级质控模式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科室一级质控模式如下:科室一级质控组成员为3-4名,组长为护士长,组员为科室组长或科室骨干力量,每个组员负责3-4项质控项目,组长负责全部质控项目。每月护士长组织质控成员根据每项质控标准进行不定期检查,做到每月有质控检查重点、总结,每季度覆盖。针对每月检查的质控实际合格率低于护理部制定的标准合格率,将本质控项目继续纳入下月的质控重点。一级质控问题(护士长已追踪检查确认整改)追踪检查由科护士长二周后完成,追踪检查的合格率为80%。 科室一级质控结构图:

第二组:基础、分级护理质量检查、健康教育、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检查 组长:李月梅 组员:戴小青、王晶(大)、邹蓉 第三组:科室急救药品、物品检查,科室药品检查、护理安全、病区管理质量检查 组长:曹丽花 组员:林佳、严昭仪、谭娟 第四组:护理文书、实习带教 组长:汪兰 组员:李华、李艳芳、朱先花、邹萌丽 第五组:综合ICU,门诊,急诊,手术室,供应室、消毒隔离质量检查 组长:夏慧华 组员:徐琴、王晶(小)、殷艳 【工作职责】 1、负责全院护理质量控制管理; 2、制定全院护理管理目标,制定、完善各项护理质量标准; 3、制定并完成年、季质控计划及年总结、季总结; 4、定期检查、考核。对各项质控标准落实情况进行追踪并进 行评价,体现质量持续改进; 5、汇总检查结果,并向相关科室反馈考核结果; 6、进行质控原因分析,与临床科室共同提出改进措施; 7、定期组织相关护理人员进行有关内容讲课; 【工作安排】 1、每月有重点检查内容,每季度全面覆盖。 2、检查内容:质控标准检查、质控追踪检查、重点科室检查。 综合考核、 3、质控检查内容:患者查对专项、重点环节(中/夜)、基础、 分级护理、健康教育、围手术期护理、科室急救药品、物品检查,科室药品、护理安全、病区管理质量检查 质控标准检查:按各项质控标准进行检查 质控追踪检查:针对上一轮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科护士长检查发现的问题,护理部下发整改通知,并 在二周后由科护士长带一名本病区护士长进行追踪 检查,合格率为80% 重点科室:手术室、ICU、急诊科等重点检查。 满意度调查:全院每月进行一次在院病人满意度调查,满意率为95%,出院病人由病区完成 夜间护理质量:每日安排一名护士长值班,护理

(医疗质量及标准)三级医院分等标准

三级医院分等标准 本标准是三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标准,也是其水平和质量的评价依据。 一、科室设置 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规模相适应。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业务科室应在区域性卫生规划的指导和综合性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 1.一级专业科室 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理疗科、康复科或老年病科、肿瘤科、家庭病床科、介入性放射科。 2.二级专业分科 (1)内科:分设消化、循环、呼吸、神经、血液、泌尿、内分泌等专业科室。 (2)外科:分设腹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烧伤、整形外科等专业科室。 (3)妇产科:分设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专业科室。 (4)儿科:分设新生儿、儿内、儿外等专业科室。 (5)其他:必设ICU病房(室)、CCU病房(室)。 (二)医技科室及其他业务科室 应设药剂科、影像诊断科、检验科、核医学科、营养科、病理科、物理诊断科、内窥镜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病案室、统计室、图书室、预防保健科。

(三)重点专科 1.全院应有2个以上重点专科。 2.重点专科条件: (1)学科带头人具有主任医师职称; (2)专业水平居国内先进行列; (3)专业人才形成梯队; (4)具有20张以上床位,有开展本专业医疗、教学、科研所需的配套设备(包括设备中心的有关设备)。 二、人员结构 医院应配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技术力量,卫生技术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医师与护士比为1∶2 2.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比为1∶3∶5∶7,护师以上占护理人员总数≥30%。 3.临床营养师以上职称人员≥2人。 4.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1%。 5.各一级科室和重点二级科室主任必须是主任医师,一般二级科室主任应为副主任医师。 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以及承担国家教学、科研任务的医院,按卫生部1979年《关于综合医院编制》规定,适当增加人员比例。 三、管理水平

医院质控科工作计划范例(新编版)

医院质控科工作计划范例(新 编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JH-0298

医院质控科工作计划范例(新编版) 【篇一】 一、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1、建立健全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网络体系,以加强医疗质量的监控和各种医疗制度尤其是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 2、医疗质量监督控制管理以零缺陷为目标,以预防为主,重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的控制管理,防患予未然。 3、以国家及省级有关医疗质量标准为主要目标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 4、继续完善质量控制会计、质量分析讲评、质量检查评价、质量信息通报反馈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健康运行。 5、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

6、协助医务科建立健全规范化诊疗标准和示范性临床路径。 二、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目标: 1、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医疗质量管理会议,根据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析,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 2、甲级病历达到95%,消灭不合格病历。 3、自控科控病历率达100%,院控病历率达75%。 4、入出院疾病诊断符合率达到95%,中医辨证论治准确率达到95%,入院三日确诊率达到90%,治愈好转率达到90%,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到80%,中医药治疗率达到70%,处方书写合格率达到95%,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达到95%,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达到90%,优势病种中医治疗比率达到75%,门诊中医药治疗率达到85%,病房中医药治疗率达到70%,中成药辨证使用率达到90%。 三、医疗质量控制管理手段: 1、医疗质量与奖金、晋升、晋级挂钩。 2、医务科、质控办等职能部门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医疗质量考核,并做好记录,每月刊出一期《质控简报》。

(完整word版)护理三级质控实施方案

护理三级质控实施方案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的主题,也是护理管理重要的职能之一,护理质量直接反映护理工作的职业特色和工作内涵,护理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质量,还取决于护理管理方法的优劣及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为提高医院护理管理水平,保证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因此,经护理管理委员会通过,制订医院护理管理质量考评标准及护理质控实施方案。 一、护理质控组织及管理形式: 1、个人质量护理:全体护士是护理质量的操作者,是自我管理责任人, 必须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理念,明确个人岗位职责,确保护理质量是整体质量基础。 主要职责:按照医疗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护理常规和操作流程,按护理质量标准做好自我管理,自查、自纠,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使各项工作符合质量要求。 2、各科成立护理质控组:由护士长任组长,科内主管护师或护师以上 为成员的质控护士组成(3-5人) 主要职责:根据护理管理总体要求,结合本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病区管理制度,措施,,工作指引,对本科的护理质量进行自查,并做好日常检查和全面质量管理,每次质量督查有分析记录,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改进护理流程,每月汇总在护士长手册上交护理部 3、成立医院护理质控组:由护理部主任及各专科护理质控成员担任, 由主管护理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护理部主任任副组长。

主要职责:主要负责全院护理质量标准修订和完善,全院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质量控制,并追踪监督实施效果,促进全院护理质量提高。 二、护理质量管理指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95% 2、特级、一级护理合格率≥95% 3、护理文书合格率≥95% 4、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5、住院患者满意率≥95% 6、护理人员培训覆盖率≥90% 7、护理理论考试合格率≥100%(合格分≥85) 8、健康教育覆盖率≥98% 9、病人知晓率≥95% 10、护理事故发生率为0 11、护理差错发生率≤0.5/100 12、年压疮发生率为0 13、护理计划实施率100% 14、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 15、常规器械消毒灭菌率100% 三、质控内容: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服务品质、护理安全、病历文书、危重病人护理、静脉输液、消毒隔离、急救物品、药品管理、护士规范化培训、技术操作

《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建立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质量治理与操纵体系,促进医疗质量治理与操纵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治理与操纵指标(2011年版)》。现印发给你们,供卫生行政部门和三级综合医院在医疗质量治理与操纵工作中使用。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执行过程中有关情形及时反馈我部医政司。 卫办医政函〔2011〕54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治理与操纵指标 (2011年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建立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质量治理与操纵体系,促进医疗质量治理与操纵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治理与操纵指标(2011年版)》。现印发给你们,供卫生行政部门和三级综合医院在医疗质量治理与操纵工作中使用。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执行过程中有关情形及时反馈我部医政司。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四日 (信息公布形式:主动公布) 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治理与操纵指标

(2011年版) 《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治理与操纵指标(2011年版)》包括7类指标:住院死亡类指标(Inpatient Mortality Indicators )、重返类指标(Patients Re turn Indicators )、医院感染类指标(Hospital Infection Indicators )、手术并发症类指标(Operation Complication Indicators )、患者安全类指标(Patien t Safety Indicators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Rational Use of Drug )、医院运行治理类指标(Hospit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 ) (一)住院总死亡率(Total Inpatient Mortality )。 表达方式: %100?=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次 住院总死亡患者人数住院总死亡率 (二)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Neonatal Mortality )。 1.新生儿患者总住院死亡率 表达方式: % 100?=次同期新生儿患者出院人数 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人率新生儿患者总住院死亡 2.新 生儿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 表达方式: 指标分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