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南理工大学语言学和英美文学基础知识

华南理工大学语言学和英美文学基础知识

华南理工大学语言学和英美文学基础知识
华南理工大学语言学和英美文学基础知识

华南理工大学

(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

科目名称:语言学和英美文学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共4页

Part I. Linguistics (75 points)

1. 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 (15 points)

1). bound morpheme

2). allophone

3). phonol ogy

4). sense relations

5). parole

6). constituent

7). pragmatics

8). reference

9). proposition

10). interlanguage

2.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0 points):

1). What are the design 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

2).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arrow transcription and broad transcription?

3. Analyze the linguistic data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30 points)

1). Diagram the following sentence by way of IC-analysis:

The pretty girl put on her red and blue coat, kissed her mother, and left.

2). The following infinitives and past participle verb forms are found in Dutch.

Root Infinitive Past Participle

Wandel Wandelen gewandel d “walk”

Duw duwen geduwd “push”

Zag zagen gezegd “saw”

With re ference to the morphological processes of prefixing, suffixing, infixing and circumfixing:

a. State the morphological rule for forming an infinitive in Dutch.

b. State the morphological rule for forming the Dutch past participle form.

3). Analyze and explain the refer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minal phrases in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 John likes himself.

b. John likes him.

c. John likes John.

4). Explai n the rules and principles underlying the ungrammaticality involved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 *Is the man who tall is cleaver?

b. *The boy likes probably the girl.

c. *The doors were broke and the windows.

4. Write on the following topics (20 points)

1). Competent and performance

2).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Part II. Literature (75 points)

1. Name a masterpiece of each o f the following authors (10 points)

1). William Faulkner

2). Thomas Hardy

3). J. D. Salinger

4). Arthur Miller

5). D. H. Lawrence

6). Doris Lessing

7). Toni Morrison

8). Eugene O’Neill

9). T. S. Eliot

10). Washington Irving

11). William Golding

12). E. M. Forster

13). Kingsley Amis

14). F. Scott Fitzgerals

15). Emily Bront?

16). George Eliot

17). Bram Stoker

18). John Buchan

19). Herman Melville

20). Edith Wharton

2. 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 in your own words (10 points)

1). Expressionism

2). Harlem Renaissance

3). The New Criticism

4). Expatriates

5). Jazz Age

3. Summarize the plots of two of the following works. (10 points)

1). Oliver Twist

2). Vanity Fair

3). The Moonstone

4). Sons and Lovers

5). Absalom, Absalom!

6). A Passage to India

7).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8). Farewell to Arms

4.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20 points)

1). Who is the unnamed narrator of “A Rose for Emily” by William Faulkner? Why do you think the narrator uses we rather than I? How does the narrator represent the opinions of the townsfolk?

2). Comments on Thomas Hardy’s The Ret urn of the Native.

5. Literary interpretation (25 points)

Read the following excerpt from Charles Dickens’s Hard Times and comment on the characteriza tion of the school principal.

“Now, what I want is, Facts. Teach these boys and girls nothing but Facts. Facts alone are wanted in life. Plant nothing else, and root out everything else. You can only form the minds of reasoning animals upon Facts: nothing else will ever be of any service to them. This is the princi ple on which I bring up my own children, and this is the principle on which I bring up these children. Stick to Facts, sir!”

The scene was a plain, bare, monotonous vault of a schoolroom, and the speaker’s square forefinger emphasized his observation s by underscoring every sentence with a line on th e schoolmaster’s sleeve. The emphasis was helped by the speaker’s square wall of a forehead, which had his eyebrows for its b ase, while his eyes found commodious cellarage in two dark caves, overshadowed by the wall. The e mphasis was helped by the speaker’s mouth, which was wide, thin, and hard set. The emphasis wa s helped by the speaker’s voice, which was inflexible, dry, and dictatorial. The emphasis was helped by the speaker’s hair, which bristled on the skirts of his bald head, a plantation of firs to keep the wind from its shining surface, all covered with knobs, like the crust of a plum pie, as if the head had scarcely warehouse-room for the hard facts stored inside. The speaker’s obstinate carriage, square coat, square legs, square shoulders—nay, his very neckcloth, trained to take him by the throat with an unaccommodating grasp, like a stubborn fact, as it was—all helped the emphasis.

“In this life, we want nothing but Facts, sir; nothing but Facts!”

The speaker, and the schoolmaster, and the third grown person present, all backed a little, and swept with their eyes the inclined plane of little vessels then and there arranged in order, ready to have imperial gallons of facts poured into them until they were full to the brim.

认知语言学主要内容

一、认知语言学的起源 二、主要内容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当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学科之时,语言的认知研究便已开始。1987年是认知语言学正式的诞生年,虽然此前已有一些零星的文章预示着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即将诞生。但是一般认为,这一年出版的Lakoff“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和Langacker“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标志着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独立语言学理论的诞生。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Langacker,Lakoff,Jackendoff, Taylor 和Talmy等人。 认知语言学包括认知音系学、认知语义学、认知语用学等分支,研究内容广,覆盖面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范畴化与典型理论 语言学在方法论和本质上都与范畴化(categorization)紧密相关。范畴化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是“判断一个特定的事物是或不是某一具体范畴的事例”(Jackendoff , 1983∶77) 。 Labov和Rosch对范畴的研究,打破了范畴的“经典理论”或称“亚里士多德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经典理论”认为:范畴是由必要和充分特征联合定义的;特征是二分的;范畴有明确的边界;范畴内的所有成员地位相等。这一理论却

受到了认知科学的有力挑战。Rosch 还提出了“典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 ,认为大多数自然范畴不可能制定出必要和充分的标准,可以公认为必要的标准往往不是充分的;一个范畴的成员之间的地位并不相同,典型成员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视为该范畴的正式成员,非典型成员则根据其与典型成员的相似程度被赋予不同程度的非正式成员地位。例如,在“鸟”范畴内“知更,鸟”常被视为典型成员,而“企鹅”、“驼鸟”等则为非典型成员。当然,一个范畴的典型成员会因不同的人、文化、地理位置而有所不同,但一个范畴中总有典型的。 典型理论对认知科学最有价值的贡献在于它把注意力集中在内部结构上,集中在范畴具有“核心”和“边缘”这个事实上。目前,它已用于语音、句法、词义、语用、语言习得、失语症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概念隐喻 隐喻的认知研究可追溯到18 世纪。约在1725 年,意大利哲学家和修辞学家G. Vico就发现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后在其《新科学》一书中阐述了其认知观点。然而,把隐喻的研究纳入认知语言学领域的重要标志却是Lakoff &Johnson (1980)。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比喻性语言与非比喻性语言本质上无甚差别;日常语言中充满了隐喻,完全不带隐喻的句子大概只占极少数。隐喻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

《英美文学资料》word版

《英美文学》(03119)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英国文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简要介绍英国各个历史断代的主要文学文化思潮,文学流派,主要作家;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英国文学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出现的文学流派以及该时期一至两位重要作家的文学生涯,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代表作品;并要求学生做到在掌握有关知识理论的基础上使之转换这能力,即能用有关知识和理论来分析英国文学中的相关问题。 二、课程重点章节简介: 第一章:古代与中世纪英国文学 1. <<贝尔武夫>> 2. 乔叟及其代表作 第二章: 文艺复兴时期 1. 文艺复兴的定义 2. 萨士比亚的戏剧及十四行诗 3. 培根的代表作 第三章: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 1.弥尔顿的代表作<<失乐园>>、诗剧<<力士参孙>>的主要内容及<<

失乐园>>选短

第四章: 启蒙运动时期 1.新古典主义 2.伤感主义 3.笛福及代表作 4.蒲伯及代表作 第五章: 浪漫主义时期 1.浪漫主义时期文学的特点 2.彭斯的创作特点及代表作 3.华兹华斯的创作特点及代表作 4.拜伦诗歌的特点及代表作 第六章: 维多利亚时期 1.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特点 2.布朗蒂姐妹的代表作 第七章: 现代时期 1.现代主义文学 2.汤姆斯.哈代创作特点及代表作 3. D.H.劳伦斯创作特点及代表作 三、本课程重点和难点内容简介 第一章:古代与中世纪英国文学: 1.<<贝尔武夫>>简介及在英国文学史上的意义。

2.乔叟及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对英国文学做出的贡献。3.名词解释“骑士抒情诗” 第二章: 文艺复兴时期: 1.文艺复兴时期的时间界定 2.“文艺复兴”的名词解释 3.“人文主义” 的名词解释 4.莎士比亚的“Sonnet 18”的主题 5.哈姆雷特的性格分析 6.英语解释《论学习》中的句子 第三章: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 1.英语解释弥尔顿《失乐园》选段中的句子 2.《失乐园》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失乐园》中撒旦的人物分析 第四章: 启蒙运动时期: 1.启蒙运动时期的界定 2.新古典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特色 3.伤感主义的名词解释 4.《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人物分析 5.蒲伯的《论批评》的主题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基础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基础 本科目包括英语语言学基础、英美文学基础知识、英语国家概况、英汉互译四部分内容,总分150分,其中英语语言学基础15分,英美文学基础知识70分,英语国家概况15分,英汉互译50分。 I、英语语言学基础(15分) 一、考试要求和内容 该部分主要考查普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二、考试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 三、参考书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戴炜栋、何兆熊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II、英美文学基础知识(70分) 一、考试要求 本部分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有关英美文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评论简单的文学文本。 二、考试内容 1、英国文学部分 1)古英语诗歌的形成、发展及主要文本。 2)英国中世纪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诗人及其作品。 3)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定义及其主要特征、对英国文学的影响、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4)新古典主义时期(十八世纪)英国文学:启蒙运动形成的原因、启蒙运动的定义、特征及其对英国文学的影响、这一时期主要的作家及其作品。 5)浪漫主义时期(十九世纪早期)英国文学: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作家及其作品、浪漫主义小说的主要作家及其作家品、浪漫主义散文的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6)维多利亚时期(十九世纪中后期)英国文学: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这一时期主要的作家及其作品。 7)现代时期(二十世纪)英国文学: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这一时期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2、美国文学部分 1)早期的美国文学:清教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早期美国文学的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2)浪漫主义时期的美国文学: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作家及作品、超验主义时期的主要作家几作品、后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作家及作品。 3)现实主义时期的美国文学: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及主要流派、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与自然主义文学的异同、这一时期主要的作家及作品。 4)现代时期的美国文学: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及主要流派、战后美国文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时期美国文学的主要作家及作品。 三、考试题型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匹配题、名词解释题、文本分析题。 四、参考书 《英国文学简史》(新增订本),刘炳善,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美国文学简史》(第2版),常耀信,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III、英语国家概况(15分) 一、考试要求 本部分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英美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社会习俗、宗教群体、价值观念以及该国人民的思想态度和生活方式的掌握情况。 二、考试题型 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 三、参考书 《英美概况》(上、下册),张奎武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IV、英汉互译(50分)

英语语言学讲解

《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语言学概论》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语言学概论》研究始于20 世纪初,其目的是揭示人类深层结构,对语言和语言交际作出客观、科学描述。现已形成了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一系分支学科。语言学研究社会学等人文学科的结合逐步形成了社会语言学这样的交叉学科。 对于主修语言学的学生来说,了解语言学的知识和语言理论是完全必要和有益的。 本课程的对象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在本科阶段第6学期和第7 学期开设。其中第一、二、三、四、五、七、八、十一章为必修,其余章节为选修。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语言学概论》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最主要、最有影响的语言理论和原则,从而加深对人类语言这一人类社会普遍现象的理性认识,并具备一定的运用语言学理论解释语言现象、解决具体语言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知识性比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授主要理论、原则、和研究方法,使学生着重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记忆。 本课程的对象是英语专业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原则上采用英语范例,但不排除一些有助于学习者理解的、针对性强的汉语例子。应鼓 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语言实践提供更多的例子来解释相关理论,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这些语言学的核心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音韵学理论、句法结构和各个语言学流派的理论观点及其局限性。 四、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主干性课程。与其相关的课程,如语法学、词汇学和语体学等都是语言学的分支,属于选修课程。 五、学时与学分: 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六、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语言学习的意义 2.语言的定义。 3.语言的定义特征 4.语言的起源。 5.语言的功能。 6.语言学的定义。 7.语言学的核心内容。 8.宏观语言学的定义及分支。

845 英美文学基础知识及运用

电子科技大学 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845英美文学基础知识及运用 注: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均无效。 1. Name a representative work by the following writers and then give a brief summary on the writer’s literary contribution. (20 points) 1Earnest Hemingway 2William Wordsworth 3John Milton 4William Blake 5Jane Austen II Define the following literary terms (30 points) 1 Soliloquy 2 Elegy 3 Sonnet 4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5 Aestheticism 6 Imagism III Read the following selected passage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briefly. (50 points) 1 What a piece of work is a man, how noble in reason, how infinite in faculties, in form and moving, how express and admirable in action, how like an angle in apprehension, how like a god! Questions: 1)Identify the title of the play from which the passage is selected and its author. (2 points) 2)In what way does the passage reflect humanistic spirit? (3 points) 2One short sleep past, we wake eternally, And death shall be no more; Death, thou shall die. Questions: 1) Identify the title of the poem from which the lines are selected and its author. (2 points) 2) Make a comment on the poet’s attitude towards death and its significance? (3 points) 3 My thoughts were now wholly employed about securing my self against either savages, if any should appear, or wild beasts, if any were in the island, and I had many thoughts of the method how to do this, and what kind of dwelling to make, whether I should make me a cave in the earth, or tent upon the earth.

如何学习《英美文学选读》

要通过《英美文学选读》这门课考试,不是考前“冲刺”一类的短训能奏效的。这门课难就难在它的阅读量很大,它包括英国和美国的诸多作家的诸多作品,而每一部作品就是一部书。现行统一教材在作家和作品的选取方面尽管已经是精而又精了,但还是不得不采用节选的办法来压缩篇幅。即便如此,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考生还不得不在对整部作品了解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反复阅读节选,才能对节选部分的内容以及思想有较好的理解。不过文学阅读也有规律可循。下面的文字就“选读”课的性质、阅读时读取什么信息、现行试题各个部分的考查点是什么、如何回答简单论述题等问题,给考生一点提示,希望能对考生学习、复习《英美文学选读》课提供一些帮助。 第一部分《英美文学选读》课的性质 一、《英美文学选读》课的重点是作品顾名思义,“英美文学选读”是有选择地阅读英美文学史上有影响作家的重要作品,熟知作品内容,了解大多数批评家和读者已经接受的对这些作品主题的表述,并能从作品中找到、列举出证明这些表述的细节。这样的定义里有三个要注意的问题。一是作品内容,二是作品里的细节,三是节作品主题。三个同等重要,学习者不能只取其一。以小说为例,所谓作品内容,是指情节(plot)、场景(setting)、人物(characters)、语气(tone)、以及语言(style)。情节是指故事里所展示的事件和这些事件按作家意愿有序的安排,如事件发生的背景、事件中涉及的人物、事件本身(即冲突)、以及解决冲突的办法和结果。情节就是故事;没有情节就没有故事;熟知情节是理解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和戏剧的第一、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不掌握故事情节,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就无从谈起。有故事当然就有人,对人物的分析是对作品分析的核心。语气是指作者在他/她刻画人物、安排情节、描写场景时所持的态度,而作者的态度直接影响我们对作品思想的理解。作者要表达自己对人物、事件的态度,只有通过文字才能与读者交流,而不同的作家使用语言的风格(style)是不一样的。如果掌握了以上内容,就掌握了细节,之所以把细节单列出来,是因为多数考生只记得大概情节,考试中不能用具体的细节进行人物或思想分析、评述,空话太多。劳伦斯小说《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s)里,成年的保罗是如何仍然生活在他母亲的掌控之下的细节,是分析这部作品里的人物和主题的关键,不能引用相关细节作为根据,分析就失去了基础。阅读文学作品一定要在一般性的了解情节的基础上,尽量记一些细节,细节显示考生对作品的熟悉程度。主题是对作品思想的高度概括。教材里作家作品概述和作品简介(斜体部分),对作品主题已有简明准确的表述,考生不可不读。对这些表述的理解,又是以考生对作品内容、细节的掌握为基础的。作品内容、细节、主题是考生学习的重点。 两点说明: (一)这里我们姑且不讨论新批评对作者和作品关系的观点,也不去讨论接受美学和读者反映理论,本科阶段没有开设文学批评理论课,没有必要进行那样的讨论,教师也不要引入类似的话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惑。 (二)从历年考题来看,作家的生卒年月、家庭背景、接受教育情况、作品发表年代等都不在考察范围,考生不必在这些方面浪费时间。目前市场上有一些英美文学教材和辅导材料在作家生平上花费了相当的篇幅,有的甚至远远超过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介绍和分析,这类书籍对考生复习没有多大帮助。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写的现行教材尽管可以再修改、完善,但它的最大好处是它给考生提供了学生最需要的作品概要和精确而恰当的分析(教材里作品前的斜体部分),对考生从作品全貌理解文学作品很有帮助。 二、文学作品与文学史的关系关于文学作品和文学史哪个在先、以及哪个更重要的问题,我们还是留给专门的学者去争论,我们要搞清楚的是考生学习过程中应该以哪一个为重点的问题。前面讲选读课的性质时已经讲过,《英美文学选读》课的重点是作品,以往考试所包括的内容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似乎没有争论的必要。但我们不得不考虑另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对待教材中每个文学阶段前对该时期影响文学作品的经济、文化、社会、思想思

《英语语言学》答案完整版

《英语语言学概论》答案完整版 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时间:100分钟 题型: I. 单项选择(15×1?=15?) II.判断(15×1?=15?) III.填空(10×1?=10?) IV.术语解释(5×2? =10?) V.简答题(4×5? =20?) VI. 分析题(30’) 重点掌握的术语: 1. Linguistics语言学 The study of the nature, structure, and variation of language, including phonetics, phonology, morphology, syntax,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2. design features设计特点 They are a series of features which are uniquely a part of human language and unlikely to be found in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other creatures. They are displacement, productivity, cultural transmission, arbitrariness, discreteness and duality. 3. Displacement移位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things which are in the past, present or future, real or imagined,or in far-away places. 4. Duality二元性 It is generally the case that language is organized at two levels or layers which is known as the physical level and meaningful level simultaneously. 5. Arbitrariness任意性 It is generally the case that there is no …natural? connection between a linguistic form and its meaning. 6. Manner of articulation发音方法 It is the case that we describe the consonant sounds in terms of how they are articulated. 7. Place of articulation发音部位 It focuses on describing consonant sounds in terms of where they are articulated. 8. articulatory phonetics发音语言学 The general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ech sounds is called phonetics. And the study of how speech sounds are made, or …articulated? is articulatory phonetics. 9. Phonology音系学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ystems and patterns of the speech sounds in a language. 10. Assimilation同化 It is the process when two phonemes occur in sequence and some aspect of one phoneme is taken or …copied? by the other. For example, the word …can? in the sentence …I can go.?may pronounce as [k??] instead of [k?n]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following sound [g]. 11. Back-formation逆构法,逆序构词 A word of one type is reduced to form another word of different type. For example, the word …donation? first came into use and then the verb …donate? was created from it.

英语语言学概论大纲(DOC)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英语语言学的基本知识,掌握语言系统内部语言学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和各分支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语言学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应用,熟悉现代语言学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语言(的性质),了解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为日后进一步学习语言学、从事语言教学实践和语言学研究打下扎实基础。本课程的特点是:专业术语多,概念多,内容抽象,所以,考生最好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先学习提高语言读写能力的课程,如高级英语、泛读(三)、写作等,这样可以减少语言障碍,有利于学好语言学的理论知识。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为本书共分四编,计十三章。第一编(一至二章)介绍了语言和语言学;第二编(三至八章)介绍了语言学的主要分支—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第三编(九至十二章)为跨学科领域与应用—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第四编(十三章)介绍了现代语言学流派。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英语语言学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语言的性质、功能,以及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语言学的分支和重要的语言学概念; 2、掌握语言系统内部语言学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和各分支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3、了解语言学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应用; 4、熟悉现代语言学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英语语言学概论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其含盖范围很广,既涉及语言系统内部的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又涉及许多交叉学科,如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用学(包括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以及本教程未涉及的神经认知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等。语言学的进一步研究甚至会涉及到哲学、逻辑学等领域。 在自考课程中,词汇学与语言学关系最为密切,词汇学的许多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都来源于语言学。高级英语、泛读(三)、写作、翻译等课程则是学好语言学的基础。文学与语言学并非对立的关系,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方法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日后无论从事语言学还是文学研究,这两个领域都必须同时涉猎。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英语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英语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1E10935, 1E10905综合英语(一)(二)学分:6.0,6.0 Integrated English I,II 1E10915, 1E10925 综合英语(三)(四)学分:6.0,6.0 Integrated English III, IV 预修课程: 无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 通过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语言功能等),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基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训练,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不同文体的学习,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同时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并达到新《大纲》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 推荐教材:《综合教程》(1—4册),何兆熊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综合教程》(1—4册,教师用书),何兆熊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英语语音语调教程》,王桂珍,高等教育出版社 《College English》,周珊风、张祥保,商务印书馆 《College English》,胡文仲等编著,商务印书馆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章振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E10854,1E10824 英语阅读(一)(二)学分:2.0,2.0 English Reading I,II 1E10834,1E10844 英语阅读(三)(四)学分:2.0,2.0

English Reading III,IV 预修课程:无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词汇量,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质。主要内容包括通过上下文辨认理解难词和推测词义;理解句子的含义,包括句面意思,句子隐含的意思和句间关系;理解段落的意思,包括段落大意,重要信息,段落内部和段落间的关系;掌握全文的中心思想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中心思想和大意的事实,例证和论点;了解作者的态度、观点、意图和感情等等,并对文章做出判断和推理。通过课堂训练和实践,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各种阅读技能,提高迅速、准确捕捉信息的能力、综合概括、分析推理、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荐教材:《新编英语泛读教程》,王守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英语快速阅读》,汪士彬,南开大学出版社 1E10755,1E10725英语听力(一)(二)学分:2.0,2.0 English Listening I ,II 1E10735,1E10745 英语听力(三)(四)学分:2.0,2.0 English Listening III ,IV 预修课程:无 内容简介:英语听力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内容的听力训练,帮助学生克服听力障碍,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包括抓关键词与句,能推测内在含义,释意复述等);学习对所听材料进行推理和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听懂并理解英语国家人士在交际场合中的各种英语和非专用英语的讲话;听懂有关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语言、文学、科技等方面的一般讲话内容及其后的问答;听懂并理解VOA或BBC节目中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记者现场报道。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基础课。本课程通过介绍国外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使硕士研究生了解当代语言研究中功能学派的基本语言观,学会在句法、语义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心理认知角度来解释语言现象的能力,为学位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在硕士研究生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教学上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每次课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答疑并进行课堂讨论。 二、基本教学内容 1、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1)认知语言学的兴起 (2)认知语言学的特征 (3)认知语言学的观念 2、范畴化问题(上) (1)概念范畴的本质属性 (2)范畴化的原型理论 (3)基本层次概念 3、范畴化问题(下) (1)认知模式与范畴化 (2)词语的多义范畴 (3)语言客体的范畴化 4、概念隐喻和隐喻概念系统(上) (1)Lakoff的“隐喻认知观” (2)概念隐喻的典型实例分析 5、概念隐喻和隐喻概念系统(下) (1)结构隐喻 (2)方位隐喻 (3)本体隐喻 6、意象和意象图式(上) (1)Langacker的“意象” (2)“意象”的典型实例分析 7、意象和意象图式(下) (1)Johnson和Lakoff的“意象图式” (2)“意象图式”的界定 8、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 (1)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观点

(2)功能学派关于“句法象似性”的观念 9、复杂性象似动因 (1)形容词的“级” (2)名词的“数” (3)偏正结构 10、独立性象似动因 (1)关于“名词融合”的问题 (2)关于“独立事件编码为独立子句”的倾向 11、次序象似动因 (1)时间顺序原则(PTS) (2)时间范围原则(PTSC) 12、对称象似动因 (1)语言的线性原则和对称表达 (2)对称象似动因的实例分析 13、重叠象似动因 (1)词语重叠的象似动因 (2)动词拷贝的象似动因 14、动因的竞争及象似性的减损 (1)象似原则和经济原则的竞争 (2)动因竞争的典型实例分析 15、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上) (1)常规关系与认知化 (2)词类范畴的家属相似性 16、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下) (1)“有界”与“无界” (2)空间范畴与空间关系 三、主要教学参考书 F.Ungerer and H.J.Schmid著,陈治安、文旭导读《认知语言学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 刘润清、胡壮麟《认知语言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 束定芳主编《语言的认知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石毓智《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四、授课教师:吴为善 五、总学时:54学时

英美文学流派整理

英美文学 玄学派:是指17世纪英国文坛出现的一个独特的诗歌流派。英国诗人约翰·邓恩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他因在诗歌中精妙地运用“奇喻”的比喻手法而蜚声文坛。它们往往以精致典雅的形式表现情感与观念的矛盾,把古典主义的性情与浪漫主义的风骨很好地融合到了一起。骑士文学盛行于西欧,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骑士精神和道德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精神,它是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精神,但它也积淀这西欧民族远古尚武精神的某些积极因素。 三联剧:在古希腊悲剧创作中,有一类悲剧均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即能独立存在,各部之间又有紧密联系。这种剧合则为一,分则为三,代表作家为埃斯库罗斯。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也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七星诗社:是16世纪中期法国的一个文学团体,是由七位人文主义诗人组成的文学团体。他们中以龙沙和杜贝莱最著名。七星诗社的诗人们从事过各种创作,他们的诗声望很高,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却是对于法语改革的主张。 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德国文学界的运动,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 伤感主义:18世纪后期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也称为“主情主义”。该派的得名,源与英国作家斯特恩的小说《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的旅行》。该派作家崇尚感情,把感情看的高于“理性”,因而强调文学的主要任务是细致刻画任务的心理动态和描写人物的不幸遭遇,以便唤起读者在感情上的同情和共鸣,表达出对当时贵族阶级的理性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反抗。伤感主义把个人主义和主观幻想的因素带进文艺,代表作家有英国的斯特恩,理查逊,法国的卢梭(如《忏悔录》《遐想录》),伏尔泰,德国的歌德,里希特,海涅等等。 “梅塘集团”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坛由以左拉为核心的六位作家组成的文学创作团体。因在巴黎郊外左拉的梅塘别墅为主要活动场所而得名。一八七O年开始的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

英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英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一、绪论语言学的定义语言的定义语言学的研究范畴语言的甄别特征 几对基本概念 (2) a large amount of communication is carried out in speech than in writing What is linguistics? 什么是语言学? (3) speech is the form in which infants acquire their native language Language and parole 语言与言语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It studies not any particular language, but languages in general. 语言学是对语言科学地进行研究的学科。语言学所要 研究的不是某一种特定的语言,Language refers to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而是人类所有语言的特性。 Parole refers to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age in actual use The scope of linguistics 语言学研究的范畴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能力与运用 Phonetics语音学\Phonology音系学\Morphology形态学\Syntax句法学\Semantics语义学\Pragmatics语用学Chomsky defines competence as the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Soci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心理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应用语言学 Performance: 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this knowledge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Prescriptive vs. descriptive 规定性与描述性 What is language? 什么是 语言? Descriptive:A linguistic study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英语专业考研:英语综合题型盘点及备考指导

英语专业考研:英语综合题型盘点及备考指导 “综合英语”其实正确的名称叫做“英语综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是针对“基础英语”概念而提出。如果说基础英语考查学生对读写译基础和词汇表达的掌握,那么“英语综合”就是对英语下设的具体方向知识的考查。英语综合类具体方向比较多,包括文学、语言学、文化、教育等等,其中以英美文学、语言学和翻译理论与实践最多。 1.About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的专业代号是050201,一般下设的具体方向为英美文学。部分综合类大学的“英语语言文学”方向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也有的大学的这一专业包含了语言学方向。外国语大学类的方向更多,包括教学法、XX英语国家研究、跨文化交际等等。对外经贸的一大特色是商务英语。传媒大学有两大特色:一是影视翻译,二是英语播音。 有的学校单独把语言学抽出来单独作为一个方向,并赋予一个为050211的代号,所属的二级学科是“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简称是我们老百姓所说的“语言学”。这个学科下面的方向包括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外语教育等等。北京外国语大学还包括X英汉同声传译,但这个我觉得是个“语言学”里面的例外,毕竟人家属于高翻学院,真正的方向是“翻译理论与实践”。从名称上来看,这个专业不限于英语专业报考,其他语种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报考的,比如说上!外! 而对于“翻译学”(一般为0502Z1),也不能说是最偏门的方向,只不过单独把它作为一个方向的学校比较少 2.About科目代号 无论是“英语语言文学”还是“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抑或是“翻译学”,除了“基础英语”这门课之外,另外一门基本考查考生的专业知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050201专业的第二门专业课为英语能力测试(写作),上海外国语大学此专业的第二门专业课为824英汉互译(你说牛不牛,学个英美文学也得考互译T^T),其余学校,大家看看就好。 部分学校部分科目举例 941英语语言文学(北师) 861综合英语(对外经贸,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涉及专业知识)811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中国传媒大学) 870英语语言文学综合二(中国政法大学,文学、语言学、翻译出一张卷子上) 815~818文学、教学法、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化方向(人大) 857综合考试(清华,语言学和文学专业都考这个) 813英美文学史(复旦) 801英语综合(武汉大学,语言学文学都在一张卷子上)而对于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大部分学校都会考“语言学综合知识”这一科,北外的外研中心的语料库语言学方向会考816语料库语言学,然而上外的语言研究院的两门专业课都很“特儿”:640考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中英文七三开(中文70%,英文30%),另外一科是X汉互译。 至于再偏门一点的“翻译学”,专业课也就考英汉互译或翻译综合之类的。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作者:————————————————————————————————日期: ?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语言学的重点,认知语言学能很好地解释一些其他语言学理论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反映了人类认知过程。英语倒装句作为复杂的语言学现象引起很多语言学家的关注。各种不同的语法学派,语言学家和学者在不同的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由于这一复杂的句法特征,很多研究不能系统地解释倒装句。本文以象似性理论为认知原理,对英语倒装句中全部倒装,部分倒装及修辞性倒装进行解释,认为象似性尤其是接近象似性原则和顺序原则是形成倒装的主要原因。 关键字:象似性;倒装句;象似性原则

倒装句作为一种语法形式,是当今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理论对倒装的研究忽视了语言外部的因素,未重视认知对语序的制约作用,研究不够全面。 本文以认知理论为基础,对英语倒装句进行分析研究,以象似性原理为理论为依据,对英语中的不同倒装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在对句首倒装成分做出解释的基础上,本文对倒装句中动词全部活部分出现于主语之前的情况进行了解释,认为邻近象似性是英语倒装句中动词或全部或部分地随着突显成分提到主语之前的原因。 2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做出了很多贡献,如王寅著的《认知语言学》,赵艳芳的《认知语言学概论》,Lackoff. G& M. Johnson’s MetaphorsWe Liveby等等。所以,以期刊、论文方式讨论倒装句的研究出了许多成果。传统研究主要是从修辞、句法、语用和语篇的角度进行的。徐盛桓,以语料统计为依据,研究英语倒装句,认为倒装是为实现句中各种成分的信息状态合理分布的调节装置,通过调节,使语句的成分有恰当的错位,达到全息的语用目的。余笑,从Verschuern提出的语用综观说出发,探讨英语和汉语中倒装语序的语用功能。发现英汉倒装语序均具有焦点分离突出和情景设定的功能。 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英语倒装句日益增多。杨壮春,用射体(trajectory)-界标(landmark)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倒装句的焦点突显功能作出解释,认为倒装句是该理论在语言学中的现实化,它把“射体-界标”转化为“界标-射体”结构形成句末焦点,以使人们注意的焦点落在新信息上,从而达到英语倒装句的凸显效果。更多的是以图形与背景理论为视角,对英语倒装句的焦点凸显功能进行重新阐释,认为英语倒装句符合图形-背景理论中的凸显原则,如王冰营,吕娜;刘先清;王海欧等。 用传统的修辞、句法、语用和语篇的角度进行的分析有其自身的缺陷,仅仅将倒装句认为是一种表示强调手段的句子。而用图形与背景理论分析可以解决为什么句子应该倒装即英语倒装句起始部分的问题,但是却解决不了为什么动词或者功能词应该放在主语前面这样的问题。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概念,可以进一步研究英语倒装句中的问题。 3倒装句 英语句子的正常语序是主语位于谓语之前,然后是宾语或表语或其他句子成分。如果将全部谓语或谓语的一部分,或将宾语、表语、宾语补足语提到主语之前,就称为倒装语序(Inverted Order)。

英语语言学知识要点

Exercises for Lecture 1 Introduction 2009年09月20日15:05 I. 1. By ‘scientific’ is meant linguistics is based on the s 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linguistic data, conducted with reference to some general theory of language structure. 2. In his study of a language a linguist usually tries to collect and observe language facts, make generalizations, formulate hypotheses, and fully prove the validity of these hypotheses. 3. General linguistics deals with the study of language as a whole. 4. General linguistics studies the basic concepts, theories, descriptions, models and methods applicable in any linguistic study, in contrast to those branches of study which relate linguistics to the research of other areas. 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eneral linguistics and a linguistic branch such as semantics lies in the fact that general linguistics studies language as a whole, whereas a linguistic branch such as semantics deals with the particular area. For instance, semantics studies the particular aspect of language, or meaning. 6. Linguistics includes phonetics, phonology, morphology, syntax, semantics, pragmatics, sociolinguistics, psycho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so on. 7. There are different independent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because language is a complicated entity with multiple layers and facets, so it is hardly possible for the linguists to deal with it all at once. They have to concentrate on one aspect of it at a time. 8. Phonetics is the study of sounds used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9. Phonology deals with how sounds are put together and used to convey meaning in communication. 10. Morph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way in which linguistic symbols are arranged and combined to form words. 11. Syntax is the study of the rules of the combination of words to form grammatically permissible sentences in languages. 12. Semantics is the study of meaning. 13. 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context of language use. 14. Socio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socia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its relation with societ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