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物流系统评价与方案选择

第八章物流系统评价与方案选择

第八章 战略评价与选择

第八章要点 一、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 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是在60年代后期由美国波士顿咨询团提出的,嗣后在策略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因而也称为波士顿矩阵。它特别适用于多元化经营的大公司在规划其各种业务结构时分析其各种业务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1、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的基本结构 P219 该法把一个公司各种战略业务单元所处的地位,画在一张具有四个区域的坐标图上。图中横坐标表示某项业务的相对市场占有率,代表公司在该项业务上拥有的实力;纵坐标表示该项业务的市场需求增长率,代表该项业务的市场吸引力;每个圆圈面积的大小表明了该项业务销售收入的多少。 2、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的战略建议 P220 根据资金流向的不同,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把公司从事的多项业务分为四类:问号类、明星类、金牛类、瘦狗类四类。上述四类业务,从市场占有率的角度出发可以有四种战略方针,即扩大市场占有率,保持市场占有率;挖潜利用,允许市场占有率下降;耗用现有实力,务求短期内回收资金;转让退出。 3、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的局限性 P224 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应用的假设前提是:行业的吸引力由市场增长率来表示,企业实力由市场占有率来表示;企业销售量大小和盈利的多少是正相关的,公司在各项业务间的资金回收和资金投入是平衡的。这些假设前提大体上是合理的,但也不是无懈可击的。正是这些假设中的缺陷,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应用。 (1)两个维度的片面性 我们知道,反映一个行业吸引力和企业实力的指标应该是多元的,而这一方法仅仅以市场增长率与相对市场占有率来表示,显而易见是不全面的。

物流系统综合评价

第十章物流系统综合评价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系统综合评价的概念和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理解掌握物流系统的各种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方法。 基本要求:1、理解系统综合评价的概念; 2、掌握物流系统的各种评价方法; 3、理解模糊综合评价法。 教学重点:物流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法 教学时数:6学时 第一节系统综合评价概述 一、系统综合评价的概念 所谓系统综合评价就是根据系统确定的目的,在系统调查和系统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就各种系统设计方案能够满足需要的程度与为之消耗和占用的各种资源,进行评审,并选择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实施上可行的最优或最满意的方案。 二、系统综合评价的步骤 第二节物流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系统评价指标 指标是衡量系统总体目标的具体标志。 在系统评价时通常采用多种尺度进行相互比较,这种尺度就是评价指标。 一般来说,系统目的/目标是多层次的,相应地,用于评价这种目的/目标的指标也不只一个,也应该是具有层次结构的一个体系,这就是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物流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构成

1.政策性指标 2.技术性指标 3.经济性指标 4.社会性指标 5.资源性指标 6.时间性指标 第三节物流系统的单项评价方法 一、经济评价的成本效益法 所谓成本效益法(Cost Benefit Analysis),就是把不同系统方案的成本和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成本反映的是建立新系统或改进系统所需要的主要投资耗费;效益则是反映新建的或改建的系统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将系统评价中的所有指标都归结为效益指标或成本指标: 效益是实现系统方案后能获得的结果; 成本是为了实现系统方案必须支付的投资。 将每个方案的效益与成本分别计算后,再比较其效益/成本,就可以评价方案的优劣。 效益/成本愈大,方案愈好 【例10-1】某企业准备投资新建一个配送中心,经过初步调查研究提出了三个方案,各方案主要指标如下表所示,请用效益成本法对三个方案进行评价。

战略管理教程第八章

战略管理教程第八章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第八章战略控制与评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和掌握战略控制的特征与原则,战略控制与评价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战略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本章重点: 1、战略控制的必要性 2、战略控制的特征 3、战略控制的原则 4、战略控制与评价的过程 5、战略控制与评价的方法 6、战略调整的方法 7、战略调整的必要性 8、战略调整的过程 本章难点: 1、战略控制的含义 2、战略控制的原则 3、战略控制与评价的过程 4、战略控制与评价的方法 5、战略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第一节战略控制的特征与原则 一、战略控制的含义与必要性 1、战略控制的含义:是指将预定的战略目标与实际效果进行比较,检测偏差程度,评价其是否符合预期目标要求,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借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动态调节过程。 2、战略控制的目的:(1)保证战略方案的正确实施; (2)检验、修订、优化原定战略方案。 3、战略控制的必要性:战略失效的存在 所谓战略失效是指企业战略实施的结果偏离了预定的战略目标或战略管理的理想状态。造成战略失效的原因主要有:(1)企业内部缺乏沟通,导致企业战略未能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企业成员之间缺乏协作共事的愿望; (2)战略实施过程中各种信息的传递反馈受阻; (3)战略实施所需的资源条件与现实存在的资源之间出现较大缺口; (4)用人不当,主管人员或作业人员不称职或玩忽职守; (5)公司管理者决策失误,是战略目标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或错误; (6)企业外部环境出现较大变化,而现有战略一时难以适应等。 按照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实践顺序,战略失效可分为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晚期失效等三种类型。可通过战略失效的“浴盆曲线”表示。 二、战略控制层次与类型 战略控制层次可分为战略控制、战术控制和作业控制等三个层次。 (一)战略控制:着眼于企业发展与内外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包括:

第八章 物流自动化技术

第八章物流自动化技术 第一节物流自动化系统设计与模型 一、物流系统计算机仿真 1、物流系统设计面临的问题 2、物流系统计算机仿真设计流程——见书P256图8—1 3、系统仿真的一般步骤 二、物流系统的数学模型 1、模型 可用排队模型来描述物流系统的活动,排队系统解决的主要是服务与被服务的问题。系统模型见书P257图8—2。 2、物流排队模型的组成 有两个基本单元组成:顾客和服务台。 顾客——这里“顾客”即为“物料”; 服务台——这里的“服务台”即为:“仓库、运输设备、装卸设备和操作工人等。” 服务过程的三个基本因素:接受服务、进行服务、等待接受服务的队列。 排队问题的核心是解决系统的效率和效益,即确定适当的服务台数量和服务时间,减少排队等待时间,缩短物料的储运周期。 3、系统参数 一般分为三类:输入参数、状态参数、输出参数。 三、自动化物流系统的层次 有书P258图8—3可知,自动化物流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管理层、控制层、执行层。 管理层、控制层、执行层的主要功能 四、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设计与规划 下图为塔式自动化停车库,右图为结构示意图。

其中,总体规划包含七个方面的内容: (1)库场的选择与规划——涉及运输配送成本,内容是库场的选点及平面的布置 (2)仓库型式和作业方式——涉及作业效率 仓库型式:一般采用单元货格式仓库,此外还有重力式货架仓库和贯通式仓库。如下图所示。 单元货格式仓库重力式货架仓库贯通式仓库作业方式:尽量少采用单作业方式(即单入库或单出库),而尽量多采用复合作业方式(即迂回或回程地进行搬运作业)。 (3)货物单元的形式和货格尺寸设计 货物单元尺寸:在确定货物单元时,应尽量采用标准推荐的尺寸,以利于与其他物料搬运和运输机具相匹配。标准货物单元的长、宽尺寸为:800mm×1000mm;800mm×1200mm;1000mm×1200mm。 货格尺寸:取决于在货物单元四周需留出的净空尺寸和货架构件的有关尺寸。 (4)确定库存量和仓库总体积尺寸 库存量是指同一时间内储存仓库内货物单元数。 仓库内采用存储和搬运机械的数量取决于仓库的最大出入库频率。一般,每台堆垛机每小时平均出库或入库30~40个货物单元。一个巷道的货位数以不超过1500~2000个为宜。 代表立体仓库技术水平的一个主要参数是仓库高度,高度通常为10~20m。 (5)出、入库搬运周期及出、入库能力验算 搬运周期主要取决于巷道堆垛起重机的作业循环时间,而堆垛机的作业循环时间又分:单一作业和复合作业两种。 (6)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总体布置。这种布置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①高货架区和作业区的衔接方式——可采用无轨的高架叉车和堆垛机(巷道式、桥式、拣选式)与其他搬运机械配套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把入库作业区、出库作业区(包括检验、拣选、包装、发运等作业)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系统。大体上这种衔接方式有以下四种:叉车——出、入库台方式,参见书P263图8—4; 自动搬运车——出、入台方式; 自动搬运车——输送机方式,参见书P264图8—5; 叉车(或升降级)——连续输送机方式,常用的连续输送机有:辊式(辊道和辊柱)输送机、链式输送机和带式输送机。见下图。

物流系统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分析

物流系统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分析 物流系统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分析 物流系统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分析 2019-09-04 物流论文 物流系统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分析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也叫做环境友好物流,其最初的定义是在物流管理研究中增加了环境因素,同时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物流管理思想,它充分考虑了物流中各个环节涉及到的环保问题,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同时促使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20 世纪70 年代最早提出了在物流管理中增加环境因素的思想,但当时这种思想仅仅作为物流管理研究的一个次要方面提出来的。随后绿色物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上世纪90 年代初开始大量的、有意识地研究绿色物流。但是,目前国内外关于绿色物流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对绿色物流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1996 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开展了“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首次提出了绿色物流的概念,其目的是将资源优化利用和环境影响结合来考虑制造业供应链发展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物流管理的环境评价、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的设计与结构化、绿色营销、绿色物流的战略实施、全面质量环境管理等方面。与此同时,英国的工程与物理研究会与汽油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资助了“ESRC 全

球环境变化计划”研究,将绿色物流作为其主要研究方向之一。Min H &Galle W P(1997 )探讨了选择供应商的决策之时应该如何考虑环境保护因素,并分析了绿色采购在减少废物中的作用[1]。Handfield等(1997)研究了在供应链条件下的环境管理环节,认为对物流的考虑应包括采购、产品设计、物流与销售、制造与装配等多个环节,并提出了今后将绿色方法融入物流管理的方向和领域,如环境法规、战略动力、环境责任、顾客期望、产品设计等[2]。Carter C R & Ellram L M(1998)提出了应该讲资源放在环境管理的战略的首要位置,因为它能为环境的改善带来的最大的潜在收益,然后依次是再利用、再循环、废物处理与处置[3]。Beamon B.M.(1999)的研究中将一些环境因素引入了供应链模型,并提出了一般化的物流设计方式,并调查了导致环境供应链发展的因素,对绿色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物流绿色化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绿色物流的一些具体的绩效指标[4]。Paul R. & Richard F.(2000)指出物流对环境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环境问题会对价值链中的物流决策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该重视环境问题,并制定出正式的环保政策,这样企业会在环保审计和公共环境中获得好的成效 [5] 。Paul R.等(2003)指出由于环境问题会影响物流多个方面的功能,因此今后环境问题将成为物流及物流管理要面对的主要挑战之一 [6] 。Froseh (2004) 对采购和供应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如何通过改进生产过程减少废物的产生的方法 [7]。Abdelkader和Richard (2007)在《组合优化和绿色物流》,中提出绿色物流关心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如受经济影响的物流政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等,指出绿色物流活动包括测量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分布策略,减少能源使用的物流活动,减少浪费和管理它的费用 [8]。Chieh-Yu Lin an和 Yi-Hui Ho(2011)在《绿色实践采用的决定因素为物流企业在中国》中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绿色实践采用的中国物流公司进行的322个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优势和兼容性的绿色实践、组织支持、质量的人力资源,监管压力和政府支持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通过绿色实践为中国物流公司[9]。 (二)国内研究现状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表格模板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大学金江军 2001年3月,交通部、铁道部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发展现代物流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以及政策措施。各个部门、各个地方都在根据国家的统一决策积极地行动,物流规划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之中。然而,由于缺乏一个科学而且客观的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导致许多地方、许多部门进行盲目建设。由于很多物流项目缺乏合理的评价方法,没有很好地正常运行,实际效果不显着。如果国家在现代物流发展初期就制定物流评价指标体系,使国家能够很好地把握中国物流发展水平,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避免大量的建设资金浪费,同时制约有些政府官员大搞“形象工程”。对于具体物流建设部门,也可以通过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对建设项目进行正确的评估,以便尽早地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从而确保物流快速、健康地发展。这样,中国物流规划建设一开始就能够在一个科学的约束框架进行,物流建设领导部门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子兵法说的“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物流评价指标构成方案、指标数据以及有关统计分析的方法与制度。通过对物流评价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定量地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区域或一个城市的物流发展水平,对于提高推进物流产业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特别是为研究制定物流发展计划提供科学的、量化的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物流评价指标应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的方式。在此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关于加快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本着实用的原则,提出中国的物流评价指标体系,供有关部门及感兴趣的专家参考。 现代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许多方面的容,因此,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比较全面地衡量物流发展水平。我们根据中国实际情况,选择了一些比较实在的、能够反映问题的指标,如物流基础设施指标、物流保障体系指标等。中国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由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保障体系、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构成、物流规划、物流产值、物流用户、物流成本共计8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构成。该指标体系从多个方面比较全

对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认识及应用(1)教学内容

对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认识及应用 物流系统评价是系统分析中复杂而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利用模型和各种数据,从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对系统现状进行评价。对物流系统评价需要有一定的量化指标,这样才能衡量物流系统实际的运行状况。一般把衡量系统状态的技术经济指标称为特征值,它是系统规划与控制的信息基础。对物流系统的特征值进行研究,建立一套完整的特征值体系,有助于对物流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控制,有助于准确反映物流系统的合理化状况和评价改善的潜力与效果。 物流系统特征值的主要有物流生产率和物流服务质量。物流生产率即以一定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投入)完成某种预测的服务(产出)的过程。物流系统的投入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能源和技术,各项投入在价值形态上统一表现为物流成本。物流系统的产出,就是为生产系统和销售系统提供的服务。衡量物流系统投入产出转换效率的指标称作物流生产率,它是物流系统特征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生产率通常包括实际生产率、利用率、行为水平、成本和库存五个方面的指标。物流服务质量是对物流系统产出质量的衡量,是物流系统特征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物流系统的产出,可将物流质量划分为物料流转质量和物流业务质量两方面。 物流生产率包括实际生产率、利用率、行为水平、成本和库存五个方面的指标。实际生产率是指系统实际完成的产出与实际消耗的投入比。如人均年仓储物品周转量,运输车辆每年货运量等。利用率是

系统实际利用的部分与实际投入总量之比。例如运输车辆的运力利用率,仓储设施的仓容利用率等。行为水平是系统实际的产出与期望的产出之比。例如每人每小时完成的实际件数与定额件数之比。成本,物流系统的各项投入,在价值形态上统一表现为物流成本。库存是物流系统劳动占用形式的投入,库存的数量大小与周转快慢是物流系统投入产出转换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志。这方面的指标有库存周转天数、库存结构合理性等。物流服务质量是“用精度、时间、费用、顾客满意度等来表示的物流服务品质”,可具体划分为物品流转质量和物流业务质量。物品流转质量是对物流系统提供的物品在数量、质量、时间、地点上的正确性评价。物流业务质量是对物流系统所进行的物流业务在时间、数量上的正确性及工作上的完善性的评价。 根据不同的衡量目的,物流系统特征值的衡量对象可以是整个物流系统,,也可以是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逆向物流、废弃物物流子系统,还可以是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等物流职能,乃至各职能中具体的物流活动,并由此形成不同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物流系统常用的评价指标有物流目标质量指标、仓库质量指标、运输环节质量指标、库存管理指标和生产计划指标。 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主要是为物流运输企业、企业的运输部门对自身运作效率、服务质量的评价。物流运输服务的客户也可以通过这套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外部评价,通过对各个方面及综合评价,企业可以认识到自己在同行业中所处的水平,发现自身的问题所在,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通过评价,也可以为企业

战略管理教程_第八章_战略控制与评价

第八章战略控制与评价(10分) 1.战略控制是指将预定的战略目标与实际效果进行比 较,检测偏差程度,评价其是否符合预期目标要求,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借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的动态调节过程。(名词解释) 2.企业战略实施控制是指在企业经营战略实施过程 中,把它与预订的战略目标及纯净标准相比较,使 企业战略的实施更好地与企业当前所处的内外环 境、企业目标协调一致。(选择) 3.战略控制的必要性主要源于战略失效的存在。(选 择) 4.简述战略控制的必要性。(简答) 答:战略控制的必要性主要源于战略失效的存在。 经验表明,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战略失效。 所谓战略失效是指企业战略实施的结果偏离了预定 的战略目标或战略管理的理想状态。造成战略失效 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1、企业内部缺乏沟通,企 业战略未能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行动目标,企业成 员之间缺乏协作共事的愿望。2、战略实施过程中各 种信息的传递反馈受阻;3、战略实施所需的资源条 件与现实存在的资源之间出现较大缺口。4、用人不 当,主管人员或作业人员不称职或玩忽职守;5、公 司管理者决策错误,使战略目标本身存在严重缺陷 或错误;6、企业外部环境出现了圈套变化,而现有 战略一时难以适应等。因此战略失效的存在使得战 略控制十分必要。 5.战略失效是指企业战略实施的结果偏离了预定的战 略目标或战略管理的理想状态。(名词解释) 6.在战略实施初期,由于新战略还没有被员工理解和 接受,或者实施者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还不适应,就有可能导致较高的早期失效率。战略实施处于平 稳发展阶段,也会因为一些意想不到的因素,使战 略出现“偶然失效”。(选择) 7.战略控制层次分为战略控制、战术控制和作业控制 三个层次。(选择) 8.战略控制着眼于企业发展与内外环境条件的适应 性,通常有避免型控制、跟踪型控制、开关型控制 和后馈型控制四种类型。(名词解释)(简答) 9.避免型控制是指采用适当的手段消除不适当行为产 生的条件和机会,从而达到不需要控制就能避免不 适当行为发生的目的。(名词解释) 10.跟踪型控制又称事前控制,是指在战略行动成果尚 未实现之前,对战略行动的结果进行预测,并将预 测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如果发现可能 出现战略偏差,则提前采取预防性的纠缠措施,使 战略实施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推进,从而保证战略 目标的实现。(名词解释) 11.开关型控制又称事中控制,是指在战略实施控制中, 要对战略进行检查,对照既定的标准判断是否适宜,如果发现不符合标准的行动,就随时采取措施进行 纠偏。(名词解释)(选择) 12.后馈型控制又称事后控制,是指在战略结果形成后, 将战略行动的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与评价,然 后根据战略偏差情况及其具体原因,对后续战略行 动进行调整修正。(名词解释) 13.作业控制是对企业内部各项业务进展情况的控制, 通常有财务控制、生产控制、销售规模控制、质量 控制和成本控制等方式。(名词解释) 14.账务控制方式覆盖面广,是用途极广的非常重要的 控制方式。(选择) 15.战略控制主要解决企业的效能问题,业务控制主要 解决企业的效率问题。(选择) 16.简述战略控制与作业控制的区别。(简答) 答:1、执行主体不同,战略控制主要由高层管理者 执行,业务控制主要由中层管理者执行;2、战略控 制具有开放性,业务控制具有封闭性。战略控制既 要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又要考虑企业内部连带关系 而业务控制主要考虑企业内部因素。3、控制目标不 同。战略控拆目标比较定性,不确定、不齫业务控 制的目标比较定量,确定、具体。4、控制目的不同。 战略控制主要解决企业的效能问题;业务控制主要 解决企业的效率问题。 17.为了改善战略控制过程,最好是谨慎地、有意识地 以渐进法加以处理,以便决策能够与新出现的和必 要的信息相吻合。(选择) 18.简述战略控制的特征。(简答) 答:渐进性;交互性;系统性。 19.战略控制的原则:确保目标原则;适度控制原则; 适机控制原则;优先控制原则;例外控制原则;适 应性原则;激励性原则;信息反馈原则。(选择)(简 答) 20.战略控制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即确定评价指标、 评价环境变化、评价实际效果以及战略调整。(选择)(简答) 21.附加价值指标是以附加价值为基础来考核企业经营 业绩,并直接衡量企业对社会做出贡献的高低的。 (选择) 22.股东价值是一定时期内分红和股份升值部分的总 和,是股东财富。它可评价一个企业是否以超过股 东要求的利润增长。(名词解释) 23.当今评价环境变化的方法主要是因素评价法。(选 择) 24.简述战略调整的方法。(简答) 答:常规战略变化;有限的战略变化;彻底的战略 变化;企业转向。 25.有限的战略变化,是指企业在原有的产品系列基础 上向新的市场推出新的产品时只需要做出的局部变 化。(选择) 26.简述战略调整过程。(简答)(选择) 答:确定战略调整的必要性、选择恰当的战略调整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01年3月,交通部、铁道部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发展现代物流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以及政策措施。各个部门、各个地方都在根据国家的统一决策积极地行动,物流规划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之中。然而,由于缺乏一个科学而且客观的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导致许多地方、许多部门进行盲目建设。由于很多物流项目缺乏合理的评价方法,没有很好地正常运行,实际效果不显著。如果国家在现代物流发展初期就制定物流评价指标体系,使国家能够很好地把握中国物流发展水平,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避免大量的建设资金浪费,同时制约有些政府官员大搞“形象工程”。对于具体物流建设部门,也可以通过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对建设项目进行正确的评估,以便尽早地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从而确保物流快速、健康地发展。这样,中国物流规划建设一开始就能够在一个科学的约束框架进行,物流建设领导部门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子兵法说的“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物流评价指标构成方案、指标数据以及有关统计分析的方法与制度。通过对物流评价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定量地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区域或一个城市的物流发展水平,对于提

高推进物流产业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特别是为研究制定物流发展计划提供科学的、量化的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物流评价指标应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的方式。在此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关于加快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本着实用的原则,提出中国的物流评价指标体系,供有关部门及感兴趣的专家参考。 现代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许多方面的容,因此,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比较全面地衡量物流发展水平。我们根据中国实际情况,选择了一些比较实在的、能够反映问题的指标,如物流基础设施指标、物流保障体系指标等。中国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由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保障体系、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构成、物流规划、物流产值、物流用户、物流成本共计8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构成。该指标体系从多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对物流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采用定性打分与定量统计相互结合的方式,使中国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既科学又容易实施。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6.2所示。 表16.2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

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

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 1 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定义与分类原则、方法,明确了我国物流企业的类型与评估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各类物流企业的界定、物流市场对物流企业的评估与选择,也可作为对物流企业进行规范与管理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354 物流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18354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物流企业 logistics enterprise 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代理、货物快递)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非法人物流经济组织可比照适用。 注:改写GB/T 18354—2001,基本概念术语3.12。 3.2 物流服务 logistics service 物流供应方通过对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管理等基本功能的组织与管理来满足客户物流需求的行为。 3.3综合物流服务 integrated logistics service 为客户制定整体性的物流方案,并对物流活动要素进行规划、组织、实施和系统化运作。 3.4物流信息管理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完成物流过程中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交换,实现物流信息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 4 分类原则、方法 4.1 分类原则 分类原则如下:

战略评估及选择

战略评估及选择 本节主要内容简介: ●战略适宜性的分析 ●战略筛选 ●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战略的可接受性分析 ●行动计划(省略) 评判战略的成功标准: 1.可行性标准:战略能否被实施?是否有足够的资源? 2.可接受标准:战略能否被接受(利益相关者:投资回报+风险水平)? 3.适宜性标准:战略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问题?是否适合企业的资源状况?

一、战略适宜性的分析(理解) (一)评估战略适宜性的考虑因素 适宜性是指备选战略是否与组织的期望和能力相一致,以及战略是否对周围相关的事件及趋势做出适当反应。 适宜性评估是用于战略筛选的有效方法,对可选战略进行以下提问: 1.该战略是否充分利用了企业的优点。 2.该战略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分析中所识别的难题? 3.所选择的战略是否与企业的目标一致? 战略的适宜性的分析围绕着以下几个选择展开:

(二)生命周期分析:生命周期各阶段之间存在联系;战略各要素之间存在联系; (三)资源和能力考虑:对任何新战略进行评估时,应重点考虑其是否适用于该企业的现有战略资源。 (四)企业概况分析:将可用的战略的预期效果与研究发现所确定的有利参数进行比较来评估备选战略的适宜性。 二、战略筛选(理解) 三种主要的筛选方法:情景分析法、评级和评分法、决策树法 1.情景分析法:将特定战略与一系列可能的未来结果匹配在一起,特别

适用于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的情况。 例子:使用情景分析法筛选图书出版商的公司战略。 第一步:通过不同的环境因素的组合来进行情景规划,找出那些影响重大、高度不确定的环境因素 第二步:确定不同环境因素在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A:(i)适度变化 (ii)急剧变化 B:(i)喜欢的 (ii)不喜欢的 C:(i)成本稳定 (ii)成本高而且还在上涨

(完整版)《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物流系统工程》 习题及参考答案 王长琼 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 目录 第一章系统基本原理 (1) 第二章系统工程基础 (3) 第三章物流系统概述 (4) 第四章物流系统分析 (7) 第五章物流系统建模 (9) 第六章物流系统需求预测 (11) 第七章物流系统规划 (15) 第八章运输及配送路线的优化 (17) 第九章物流系统仿真 (24) 第十章物流系统综合评价 (28) 第十一章物流系统决策 (29)

第一章系统基本原理 1.如何理解系统的集合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和适应性? 答: (1)集合就是将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作一个整体,形成一个集合。系统的集合性表明,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以互相区别的要素所组成的。 (2)系统的整体性可以直观地理解为系统是一个整体的对外联系的单元,系统内部的各组成要素只有在整体中才具有意义。系统的整体性说明,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组合方式,各要素之间必须相互统一、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形成一个系统,才能发挥系统特有的功能;且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各组成要素的功能总和。 (3)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用来说明这些要素之间的特定关系。相关性可用来描述系统整体性的原因,是系统整体性的根据。 (4)系统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总体,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系统,子系统还可进一步分解为更低一级的子系统,并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这就是系统的层次特性。 (5)系统的目的性是指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和一定的功能。 (6)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说明,系统是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和作用的,因此,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起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变化。系统必须通过内部结构的调整,使系统具备新的功能,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2.系统的三个基本属性是什么? 答: 第一,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整体。要素是构成系统的最基本的部分,没有要素就无法构成系统,单个要素也无法构成系统。 第二,系统的诸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要素之间若没有任何联系和作用,则也不能称其为系统。 第三,由于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或效能,这是各要素个体所不具备的功能。 3.什么是系统的结构? 答:“系统的结构”就是指系统构成要素及其关联方式的总和。即,各种要素只有在一定的联系方式下才具有系统的意义。系统的结构反映了系统内部的组成规律。 4.系统结构与系统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

第十章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作业题

第十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一、单项选择题 1.解决大企业集团不得不用好几种不同的物流管理软件的办法是使用一种( C ) A、物流系统软件 B、系统软件 C、平台化软件 D、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2.现代物流的核心是( D ) A、网络化 B、国际化 C、区域化 D、信息化 3.信息平台的核心功能是( A ) A、数据交换功能 B、信息发布服务功能 C、在线交易功能 D、智能配送功能 4.最早的生命周期开发方法是( B ) A、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B、瀑布模型法 C、MIS开发方法 D、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5.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开发一个系统整个开发过程划分为( C )个依次连接的阶段 A、3 B、4 C、5 D、6 6.利用原型法来实现信息系统的开发,其实现轨迹是( B ) A、单次的 B、多重循环的 C、三次循环的 D、五次循环的 7.属于建立高性能的智能编程系统的形式是( D ) A、结构化编程环境 B、非结构化编程环境 C、智能编程环境 D、面向对象编程环境 8.下列属于用户接口的是( C ) A、C++ B、Common Loops C、Macintosh D、https://www.doczj.com/doc/682381911.html, 9.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是以( A )为中心来开发的。 A、数据 B、函数 C、过程 D、表 10.XP开发是一种( C )的过程。 A、动态的 B、受控的 C、多态的 D、长期的 11.下列开创应用软件开发革命的是( B ) A、面向对象的开发 B、基于组件开发 C、结构化开发 D、面向用户开发 12. CBD的发展可以分为( A )个阶段。 A、3 B、4 C、2 D、5 13.可以用于为企业或机构的重要决策和任务提供信息的开发方法的是( C ) A、自底向上 B、自底向上 C、自顶向下D自顶向底 14.属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初步调查部分的是( D ) A、业务流程调查 B、数据流程调查 C、文件调查 D、系统目标调查 15.便于记忆、减少出错,代码逻辑性强,表意明确,这是代码设计的( B )原则。 A、简单性 B、易识别性 C、合理性 D、规范性 16.在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中( B )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A、订单管理 B、外包管理 C、车辆管理 D、运输调度 17.在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过程中主要采用( A ) A、黑盒法 B、白盒法 C、单元测试 D、系统测试 18.物流中的“流”指的就是( C ) A、包装 B、搬运装卸 C、运输 D、仓储

第8章 物流系统要素及其集成

https://www.doczj.com/doc/682381911.html, 物流系统要素及其集成

目录: https://www.doczj.com/doc/682381911.html,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侵权举报电话:010-******** 8-1系统的概念 8-2物流系统的概念 8-3物流系统的三大要素 8-4物流要素的集成

https://www.doczj.com/doc/682381911.html,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侵权举报电话:010-********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而又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整体。要素是构成系统的最基本的部分。 系统的诸要 素之间、要素与 整体之间以及整 体与环境之间存 在着一定的有机 联系。 由于系统要 素之间的联系与 相互作用,使系 统作为一个整体 具有特定的功能 或效能。 系统的定义 系统的基本属性

https://www.doczj.com/doc/682381911.html,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侵权举报电话:010-******** 集合性 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以互相区别的要素所组成。相关性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相关性说明这些联系之间的特定关系。 层次性系统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系统,子系统还可进一步分解为更低一级的子系统,并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 整体性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组合方式,并且是相互统一和协调的,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各组成要素的功能总和。目的性 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要达到既定的目的,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功能,系统的目的一般用更具体的目标来体现。环境适应性 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物质环境之中,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系统的特性

https://www.doczj.com/doc/682381911.html,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侵权举报电话:010-******** 系统 自然系统 与 人造系统实体系统 与 概念系统 动态系统 与 静态系统 封闭系统 与 开放系统 系统的分类

企业战略评价与选择

第七章企业战略评价与选择 第一节战略制定的程序和方法 一、企业战略的形成 企业战略制定是战略活动的起点。企业战略制定在整个战略管理过程中居于首要地位。研究战略的形成: 必须明确企业的使命; 应该清楚企业所处的环境; 企业战略形成时必须了解所需资源的情况以及本身拥有资源的情况。 二、战略制定的原则 战略制定应按以下几原则: 1. 积极稳妥原则 2. 全局性原则 3. 多方案选择原则 4. 明确性原则 5. 长远性原则 6. 一致性原则 7. 预防原则 8. 可调整性原则 三、战略制定的程序 (一)识别和鉴定企业现行的战略 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的战略亦应作相应的调整和转换。然而,要制定新的战略,首先必须识别企业的现行战略是否已不适应于形势。因此,识别和鉴定企业现行的战略是制定新战略的前提。只有确认现行战略巳不适用时,才有必要制定新战略。同时,也只有在认清现行战略缺陷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较为适宜的新战略方案。 (二)分析企业外部环境 调查、分析和预测对企业外部环境的,是企业战略制定的基础。通过环境分析,战略制定人员应认清企业所面临的主要机会和威胁,觉察现有和潜在竞争对手的图谋和未来的行动动向,了解未来一段时期计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的发展动向,以及企业由此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测定和评估企业自身素质 企业通过测定和评估企业的各项素质摸清自身的状况,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四)准备战略方案 准备战略方案时可从三个领域来考虑: 社会领域; 经营领域; 竞争领域。 (五)评价和比较战略方案 企业根据股东、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利益团体的价值观和期望日标,确定战略方案的评价标准,并依照标准对各项备选方案加以评价和比较。 (六)确定战略方案 企业的战略制定出来之后,企业必须将战略的构想、计划转变成行动。在转化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三个相互联系的重要阶段: 战略操作化; 战略制度化; 战略控制与评估。 四、战略制定的方法 根据不同层次管理人员介入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工作的程度,可以将战略形成的方法分为4种形式:自上而下的方法; 自下而上的方法; 上下结合的方法; 战略小组的方法。

第八章 企业战略评价与选择作业题答案

第八章 企业战略评价与选择 思考: 1.IBRD 机构为什么成为世界银行占主导地位的机构?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BRD )。IBRD 向中等收入政府提供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 2.世界银行的战略你有什么评价? 世界银行不只是关注经济利益,它更关注的是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析 BCG 矩阵、GE 矩阵、生命周期分析法、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战略评价、企业战略选择 波士顿矩阵法又称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法,是由波士顿咨询公司(BCG )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规划企业产品组合的方法。波士顿矩阵将组织的每一个战略经营单位标在一种二维的矩阵图上,从而显示出哪些业务单位能为公司提供高额的潜在收益,以及哪些业务单位消耗大量的组织资源。波士顿矩阵的发明者、波士顿公司的创立者布鲁斯认为“公司若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拥有增长率和市场份额各不相同的产品组合。组合的构成取决于现金流量的平衡”。波士顿矩阵法的实质是为了通过业务单位的优化组合实现企业的现金流量平衡。如图1所示。 GE 矩阵法也叫行业吸引力-竞争能力分析法,根据行业吸引力的高、中、低和经营单位竞争能力的强、中、弱,组成一个九象限矩阵,确定企业各战略经营单位在矩阵中的位置,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如图2 所示。 25% 10% 3.0 1.0 0.5 高 相对市场占有率 低 低 高 市 场 增长 率 图 1波士顿矩阵图

生命周期分析法是运用生命周期分析矩阵,根据企业的实力和产业的发展阶段来分析评价战略的适宜性的一种方法。利用它有助于战略选择,可以缩小选择的范围,做到有的放矢。 企业组织结构是实施战略的一项重要工具,一个好的企业战略需要通过与其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去完成,方能起作用。实践证明,一个不适时宜的组织结构必将对企业战略产生巨大的损害作用,它会使良好的战略设计变得无济于事。因此,企业组织结构是随着战略而制定的,它必须按战略目标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在战略运作中,采取何种组织结构,主要取决于企业决策者和执行者对组织战略结构含义的理解,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条件和战略类型,也取决于对组织适应战略发展标准的认识和关键性人物的选择。 企业战略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战略方案评价,即在战略决策前对战略方案的评价;二是战略实施评价,即对战略实施过程中战略活动的评价。对战略方案的评价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对战略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证,并预测战略方案的未来效果及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企业战略方案评价主要是对企业在战略期内所实施的各种战略的评价,因此,必须建立在科学的预测基础之上。对战略实施的评价是指对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企业绩效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可以发现战略实施中存在的误差,以便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战略选择就是决策者根据企业战略的评价结果,从众多方案中选出一组最具吸引力的战略方案的过程。 二、简答题 1.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是什么? 企业组织结构是实施战略的一项重要工具,一个好的企业战略需要通过与其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去完成,方能起作用。实践证明,一个不适时宜的组织结构必将对企业战略产生巨大的损害作用,它会使良好的战略设计变得无济于事。因此,企业组织结构是随着战略而制定的,它必须按战略目标的变化而及时调整。组织结构适应战略发展的标准,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匹配。 2.什么是企业战略评价? 企业战略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战略方案评价,即在战略决策前对战略方案的评价;二是战略实施评价,即对战略实施过程中战略活动的评价。 3.企业战略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企业战略评价所涉及的因素很多,因此,评价的标准是多元化的。战略学大师理查德·鲁梅特(RichardRumelt )提出了可以用于战略评价的四条标准:一致性标准、协调性标准、优越性标准和 高 中 低 强 中 弱 行业吸引力 经营单位竞争力 图2 GE 矩阵图

战略的选择与评价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公司战略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有效的战略既需要感性的洞察,又需要理性的分析。一个有远见,明智的领导者总是需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来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并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总体谋划策略。这种基于实际的可行性是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时必须准确把握的尺度,就需要深入分析影响战略选择的各种可能因素,并创建好的战略框架。 关键词:战略选择,影响因素,战略框架 古有:攻而必胜者,攻其所不守也。 ——《孙子兵法·虚实篇》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孙子兵法·形篇》 今有:“有所为有所不为” “能够做的+可能做的” 从以上名言我们可以看出战略选择的重要性,需要深入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才能为企业量身定做适合的战略。 一,战略选择的必要性(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联想集团的总裁柳传志先生曾经说过,企业发展有“三要素”:一是搭班子;二是定战略; 三是带队伍。其中第二条就是定战略,由此可见,深入分析企业内外影响战略选择的因素,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多重要。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战略的选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 (2)综合考虑:所付成本;所能获得的收益;风险程度; (3)决策者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实际经验等从中取舍。 典型的例子:“电子机票的发展”就很好的说明了顺时选择战略改革的重要性。 二,影响战略选择的因素 战略选择是确定企业未来战略的一种决策。一般来说,备选战略提出以后,就要进行战略选择。战略决策者经常面临多个可行方案,往往很难作出决断。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战略选择行为因素很多。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战略决策者:包括以下几点: (1)对待外部环境的态度:在战略选择中,企业必然要面对供应商、顾客、政府、竞争旨及其联盟等外部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从外部制约着企业的战略选择。如果企业高度依赖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其最终选择的战略方案就不能不迁就这些因素。企业对外界的依赖程度越大,其战略选择的范围和灵活性就越小。(2)战略决策者对待外部风险的态度:企业如果对风险持欢迎态度,战略选择的范围和多样性便会得到拓展,风险大的战略也能被人接受。反之,企业对风险持畏惧、反对态度,选择的范围就会受到驳制,风险型战略方案就会受到排斥。冒险型管理人员喜欢进攻性的战略,保守型管理人员喜欢防守性的战略。 (3)战略决策者的需要和价值观:决策者对发展战略的看法和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价值观和需要是相联系的。有时即使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战略方案若不满足管理者的需求也有可能不会被采取。 2,过去的战略:在开始进行战略选择时,首先要回顾企业过去所制定的战略。因为过去战略的效果对现行战略的最终选择有极大的影响。现在的战略决策者往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