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外科留置胃管意外脱出原因分析及预防

脑外科留置胃管意外脱出原因分析及预防

脑外科留置胃管意外脱出原因分析及预防
脑外科留置胃管意外脱出原因分析及预防

脑外科留置胃管意外脱出原因分析及预防

【关键词】脑外科;留置胃管;意外脱出;原因;预防

留置胃管是脑外科护理中最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是将橡胶或硅胶鼻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由于脑外科部分病人脑部的损伤,导致意识障碍和(或)吞咽反射消失或减弱,患者不能经口进食,胃管内鼻饲流质则成为这些病人最经济、方便的肠内营养方式。为了病情的需要常常要将胃管保留数日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胃管经常意外脱出,需要重新插入,这样就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如何使留置胃管在长时间内保持正确位置,笔者针对脑外科病人的特点,通过两年多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总结出以下各种导致胃管意外脱出的原因及预防和改进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从2007.7~2008.6,本科留置胃管总数272例,有意外脱出者25例,占9.1%(25/272)。2009年5月起,本科室针对胃管意外脱出原因进行护理各环节的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0.1~2010.12本科留置胃管总数291例,有意外脱出者16例,占5.5%(16/291)。

2 原因分析

2.1 意识障碍脑外科部分病人的意识障碍表现为烦躁不安等,医护人员与之沟通障碍,患者易自行将胃管拔除。

2.2 胃管固定不牢固因固定胃管的胶布粘性差或更换的时间过长而导致胶布脱落,使胃管自行脱出。

2.3 频繁咳嗽气管切开者,由于呼吸道分泌物及吸痰操作的刺激,引起剧烈而频繁地咳嗽,导致恶心呕吐将胃管吐出。

2.4 外力的意外在运送患者外出检查治疗及翻身拍背的过程中,胃管未能妥善放置或固定不够牢固,意外将其拽出。

2.5 健康宣教不到位患者家属不十分清楚留置胃管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对保护胃管的意识淡薄。

3 预防

3.1 加强管道的安全护理意识障碍的患者要视情况给予约束带使用,及时巡视病房,确保胃管在位。

3.2 改进胃管固定的材料和方法将原来的常规胃管固定方法改为采用齐连

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观察

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观察 发表时间:2017-07-24T14:51:27.5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8期作者:刘宁 [导读] 着重于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效果分析。 (河南省安阳县第三人民医院河南安阳 455133) 【摘要】目的:着重于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对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进行研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GOS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5%,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优化护理能够显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极高。 【关键词】颅脑损伤术后行气管切开;全程优化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8-0287-02 颅脑损伤病机是多形式的高能外力创伤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因为病情发展迅速,致死率与致残率非常高,所以临床非常重视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工作[1]。 发生颅脑损伤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便会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目前医院里主要采用全程优化护理、常规护理等方式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本次选取80例颅脑损伤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进行研究的初衷是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对其GOS评分、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所获颇丰。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的颅脑损伤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抽取我院在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80例进行研究,4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患者26例,女患者14例,患者平均(33.6±3.5)岁。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5例,女性患者为25例,平均为(33.8±3.8)岁。经研究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年龄等信息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用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经入院后实施传统干预,实验组则采取全程优化护理:(1)专项干预:①保存胃管,昏迷患者在保留胃管间,需关注口部黏膜是否有真菌感染情况,经胃管注食可在患者无躁动的情况下,在此期间勿吸痰操作,避免误吸。②保留尿管,定时更新尿袋,采用氯已定杀死会阴部病菌;取250ml的生理盐水对膀胱冲洗。③入院时采用Braden评分,若评分未超过4分,则采用气垫,每间隔2h更换体位,并叩背1次,避免出现坠积性肺炎现象。(3)呼吸道干预:多数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咳嗽反射逐渐消退,常采用气管切开方法,故需严密关注患者的气道通气状况。对于痰液粘稠患者,可采用生理盐水结合氨溴索行持续湿化气道,可起到保持气道湿化和避免感染的效果。对气管切开部位,实施无菌纱布予以保护,无菌开纱定时更换,保护切开口不受感染[2]。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指抢救时间与抢救成功率等相关指标。本次研究中,患者对护士态度,护理流程,恢复效果等指标满意程度进行研究观察,主要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与不满意,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均数(x-±s)作为t检验计量资料,当P<0.05则具有差异性。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脑损伤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实验组(P<0.05, χ2=7.9412,P=0.0048),蕴含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下:实验组40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表示满意(47.50%);40例患者中19例患者表示满意(47.50%);40例患者中表示比较满意者有1例(2.50%);不满意仅为1例(2.5%);对照组4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有12例(30.00%);对护理效果满意者为17例(42.50%);比较满意者有6例(15.00%);不满意有5例(12.5%)。经数据显示,试验中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2.5%(29/40),差异显著P<0.05。如表所示。 注:*表示与对照组P<0.05。 3.讨论 对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行该护理方案具有可行性[3]。全程优质护理将患者视为中心,可满足患者的需求,而在实施护理先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再从呼吸干预、生命体征检测、胃管干预等方面入手,能有效缓解患者不良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由本研究的结果可知,给予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运用全程优化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参考文献】 [1]闫红侠.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患者误吸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19):140-141. [2]郭艳.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患者误吸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9):100-102. [3]易芳.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行胃管留置的护理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7):2346-2347.

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胃管置入的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胃管置入的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4-07-23T11:22:44.2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陈颖川张健 [导读] 常规的术前胃管置入术是在手术当日由病房护理人员在患者清醒状况下进行操作。 陈颖川张健 (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650032) 【摘要】胃管置入术是消化道手术患者需要常规进行的术前准备之一,随着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持续开展,为减轻手术患者的痛苦和因胃管插入时引起的不良反应,消化道手术患者胃管置入越来越多地选择在全麻插管完成后进行操作。但全麻插管后患者处于无意识且肌肉松弛的状态,而且吞咽反射消失,不能主动配合,通过对152例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后进行胃管置入术的操作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为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进行胃管置入操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相应对策,以提高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胃管置入的一次成功率。【中图分类号】R65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114-01 胃管置入术是消化道手术患者需要常规进行的术前准备之一[1]。常规的术前胃管置入术是在手术当日由病房护理人员在患者清醒状况下进行操作。有研究表明,手术患者在病房清醒状态下进行胃管置入术时,其心率血压的波动明显高于全麻后安置胃管的患者;且呛咳、恶心、呕吐、误入气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高于全麻后安置胃管的患者[2,3]。 随着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持续开展,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因插管引起的不良反应,消化道手术患者的胃管置入术在我院于2012年7月开始由手术室护士在全麻插管完成后进行操作。然而,尽管气管插管全麻后置入胃管减少了置管时的不良反应,但由于患者处于无意识且肌肉松弛的状态,而且吞咽反射消失,不能配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一年半以来对152例留置胃管的消化道手术患者进行实际操作,现将气管插管全麻后留置胃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及对策报告如下。 1 气管插管全麻后留置胃管的常见问题分析 1.1 胃管材质的影响。质地太硬的胃管容易损伤咽喉及食道粘膜,但如胃管质地过软,则在置入过程中遇到阻力时容易改变方向,盘在口腔或咽喉处的梨状窝内。 1.2 胃管盘滞于口腔不能到达胃部。由于全麻后患者吞咽反射消失,胃管在经过咽部时易进入口腔,盘在口腔或咽喉处的梨状窝内。 1.3 胃管下送困难。有时虽然在口内看不到有明显的胃管盘滞情况,但在下送胃管时阻力大,无法插入指定深度。导致此种情况一般为胃管盘于下咽部梨状窝处,也可能因为气管导管气囊充气过足导致压迫食道,阻碍胃管下行。 2 气管插管全麻后留置胃管的常见问题对策 2.1 胃管的选择。在选择胃管时应注意胃管的材质要软硬适中,一般可选用一次性硅胶胃管,因其柔润性由于橡胶胃管,也可选用有导丝支撑的胃管。 2.2 体位的摆放。在全麻下安置胃管时,由于患者在麻醉后已经失去主动配合的能力,因此,置管时的体位对置管的成功率影响很大。当头部处于后仰状态时,位于咽喉处的一段气管导管相对幅度变大使得咽后壁食道入口的空间增大,可充分暴露食道入口,使胃管很容易通过咽部进入食道。 2.3 注意置管手法。置入胃管时,插管动作要轻柔,用力均匀,插管前应用石蜡油充分润滑胃管前端,以减少摩擦力,当胃管进入咽部时,可将左手手指从牙垫旁插入口腔进行引导,或者利用舌钳进行引导以辅助胃管向食管方向下行,提高胃管置入的成功率。 2.4 遇到胃管下送困难的情况时,可先请麻醉医生适当将气管导管气囊中的气体放出一部分或者全部放掉,在胃管置入成功后再将气囊充满。如胃管盘于梨状窝处,可用舌钳或手指进行引导,或者请麻醉医生用喉镜协助观察咽部情况并引导胃管送入。 3 讨论 胃管置入术是护理人员的常规护理操作之一,在手术室内于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进行该项操作,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不良反应。虽然手术患者在全麻后肌肉松弛,痛觉消失,为此项操作带来了有利条件,但由于吞咽反射消失,气管导管气囊压迫等原因也可能导致胃管置入的失败。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常见的问题和对策,更需要勤练基本功,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胃管置入的成功率,为手术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郑修霞.护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2]郭桂珠、贾文娟、赵三梅、张俊. 消化道肿瘤全麻手术安置胃管时机的选.[J]. 临床医药实践,2009,1,40-41. [3]林艳娟、李满华、张淑琴. 减轻全麻下留置胃管患者不良反应的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

普外科患者留置胃管意外脱出原因分析与防范

普外科患者留置胃管意外脱出原因分析与防范 发表时间:2016-06-20T11:33:04.080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作者:张容[导读] 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份18例普外科患者胃管意外脱出的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对18例普外科患者胃管意外脱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 610400 【摘要】目的: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份18例普外科患者胃管意外脱出的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对18例普外科患者胃管意外脱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胃管意外脱出的原因与患者、陪护、护士相关。结论: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加强护士专科技术培训和管理是防止意外胃管脱出的有效预防措施。【关键词】胃管意外脱出;原因分析;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57-02 管道的意外脱出,是患者在病情不允许,医务人员无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各种管道拔除体外,或某因素原因导致导管脱落,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的拔管。国内的一些医院报道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5.4%—15.5%[1]。导管意外脱出增加患者痛苦,增加感染的机会,增加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导致医疗纠纷发生。普外科患者导管种类繁多,包括腹腔引流管、尿管、胃管、静脉插管等。而且范河谷等[2]认为意外脱管的几率:胃管﹥气管插管﹥静脉插管﹥尿管﹥引流管。因此充分了解非计划性胃管脱出的原因,寻求积极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即可将对病人的身心伤害降至最低,对日常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收集了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96例留置胃管的患者,其中胃管意外脱出者18例,并对这18例意外脱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份,我科留置胃管的患者共96例,其中男45例,女5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90岁,手术病人54例,非手术42例。 1.2方法:查阅我科自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份,留置胃管的96例患者其中18例意外脱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置管与拔(脱)管时间、发生时患者的意识、精神状态、有无陪护等。18例患者采用同一种类胃管。胃管的固定方法:除采用Y型固定法外[3],还可加用胃管固定带固定法,使用方法:置胃管前先将固定带中段的棉线打成双套结,备用,为患者置入胃管并确认胃管在胃内后,将该套结套入胃管末端至近鼻孔处,拉紧套结,将固定带两端分别沿患者两耳后上方绕至枕后或一侧颞部,至合适长度后固定尼龙粘,松紧适宜。 2.结果: 3.原因分析 3. 1 患者因素

留置胃管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留置胃管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1.临床资料 普外科2012年9~10月留置胃管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4~82岁,留置天数2~10天,其中:肠梗阻5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2例、胃癌2例、直肠癌2例、胰腺炎1例、胆道手术2例。15例患者60%不了解留置胃管的意义,80%不能忍受留置胃管要求拔管,最多能忍受留置胃管的时间是4~5天,15例中有2例不能忍受自行拔管。 2、常见护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恐惧心理患者不配合操作,甚至拒绝插胃管,影响了操作的正常进行,不利于治疗及护理。原因:(1)患者初次插胃管,由于知识的缺乏,即对操作的目的、方法、意义及注意事项缺乏了解,易产生恐惧心理。(2)由于多次置管或由于操作不当,增加了插管的痛苦。并由此带来的心理、生理的不良影响,如恶心、呕吐、流泪、呛咳,甚至产生心衰、血压发生变化等。 2.2 机械性损伤留置胃管可诱发鼻咽黏膜损伤,甚至引起局部的感染。原因:(1)胃管的质地选择不适。(2)护士操作不熟悉,未掌握留置技巧或反复插管导致黏膜损伤。(3)病情需要长期置管者,因多次反复抽管而损伤鼻咽部黏膜。 2.3 引流不流畅胃管内无液体流出或抽吸胃管时无胃液抽出,胃肠减压效果欠佳。患者腹胀,甚至发生呕吐。原因:(1)胃管的粗细选择不合适。(2)置管长度不够深。(3)未采用负压引流。(4)患者的体位不合适。(5)胃管被胃内容物或血块堵塞。 2.4 鼻胃管滑脱胃管从鼻腔自动或被动脱出。原因:(1)胃管的固定不牢固。(2)患者烦躁,将鼻胃管拔出。(3)恶心、呕吐频繁,将胃管呕出。 3 对策 3.1 胃管的选择根据病情选择质地、粗细及小合适的胃管。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的患者应选择型号较粗的胃管,防止血块或胃内容物堵塞胃管。 3.2 置胃管技巧(1)操作者术前与患者沟通,强调心理干预在操作前的重要意义,即建立干预基础、认知干预、情绪干预、行为干预等。安慰患者[2],采用放松技术及坐位插管,动员家庭成员的帮助等。采取以上措施后,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易取得患者的配合,提高插管的成功率。(2)对情绪紧张,频繁不安,反应敏感的患者操作前可适当应用镇静剂,按照插管方法迅速而准确地插入。此方法既减少了刺激又便于操作,对长期置管反复换胃管患者尤为适用。(3)术前对有心血管疾病,年老患者,插管时有引起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应选择插管时机。(4)为了避免由于置入胃管后证实胃管是否在胃内一难点,可采取空腹侧卧位尤其是右侧卧位,使胃液很快抽出,避免了因胃液不能抽出,将胃管反复盲目插进、拔出或重插,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5)插胃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操作粗暴。 3.3 置管长度胃管的置管长度按常规应插入45~55cm。护理人员将胃管的插入长度在常规的基础上延长5~10cm后置入,使胃管前段达胃体或幽门处,既有利于术后对患者进行鼻饲,也达到了良好的引流效果。 3.4 保持胃管负压引流采用负压引流球或电动负压引流器。如用一次性普通引流袋,应每2~3h抽吸胃管内的胃液,经常检查胃管是否畅通。 3.5 妥善固定翻身时注意勿扯到鼻胃管,可以用别针将鼻胃管固定衣服上,胃管与身体稳定地移动,切不可固定在床单或枕头上,翻身或坐起时要时刻维护鼻胃管,防止脱出。 3.6 胃管阻塞通畅方法采用十二指肠导丝疏通来处理阻塞的胃管。操作时导丝上涂上液

胃管脱出不良事件分析

胃管脱出不良事件分析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针对“27床王言增发生胃管脱出”这一事件进行讨论,2016年9月6日 N2级护士韩玉宇值P班,02:00 27床王言增家属诉患者自行将胃管拔除,护士立即赶往患者床旁,发现胃管已全部脱出,检查患者鼻腔粘膜无损伤后,给予重新置管,并给予妥善固定,向患者家属解释并取得其谅解,因当班护士及时处理,未给患者身体造成进一步伤害。下面请当班护士韩玉宇详细说明当时的情况及过程。 韩玉宇(N2级)她说: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该患者的基本情况,王言增,男,56岁,于2016年08月09日以“头晕、头痛4小时,恶心、呕吐伴意识障碍1小时余”为代主诉入院,呈浅昏迷状,精神差,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急诊头颅CT 示:小脑出血,医嘱在急诊全麻下行“右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加小脑血肿清除术”,术后转往综合ICU继续治疗;2016年08月11日患者由综合ICU转入我科,呈意识模糊状,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光反应灵敏,气管插管内吸氧,给予一级护理、告病危、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并给予脱水、抗菌、化痰、止血、护胃、营养、补钾补液、控制血压等药物治疗,并与当日在急诊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术”;2016年08月16日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遵医嘱转往综合ICU;2016年08月29日患者由综合ICU转入我科,呈嗜睡状,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光反应均灵敏,查患者气管切开处敷料清洁干燥,气管套管通气良好,留置胃管通畅,留置尿管通畅,并给予妥善固定,告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计划培训资料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计 划

一、护理诊断: 清理呼吸道低效与严重的肺部感染,痰液粘稠有关。 护理目标: 病人呼吸道通畅,无紫绀、呼吸困难等表现,病人能有效排出分泌物。 护理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病室温度在22 ℃~25 ℃,湿度在70%~80%,每日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1~3次。 2、遵医嘱予雾化吸入BID,氧气湿化,面罩吸氧,气管套管口遮盖湿纱布,以达到湿化空气,稀释痰液的目的,利于痰液的排出。 3、每次翻身时给病人拍背,拍背时手作空心状,自下而上,由外而内。教会病人正确咳嗽,先进行两次深呼吸,再保持张口,用力进行两次短促的咳嗽,将痰从深部咳出。 4、痰液多时,及时用负压吸引的方法,将痰液吸干净。 二、护理诊断: 有窒息的危险与痰多痰稠不能有效排痰,内套管堵塞、外套管脱出的可能有关。护理目标: 病人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表现为血氧饱和度正常,无气管导管堵塞及脱出。 护理措施: 1、鼓励病人正确咳嗽,给病人翻身拍背,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以利痰液稀释,便于排出。痰液多时,及时负压吸引吸净痰液。 2、限制头部、颈部过度的伸展,以免套管脱出。 3、经常检查其套管系带的松紧是否合适,系带结是否牢固。检查气管外套管有无脱出,如脱出立即通知医师,协助重新插管。

4、检查有无皮下气肿而致呼吸困难的发生。 5、出现呼吸困难应采取以下措施:① 内套管阻塞:迅速拔出内套管,清洁后再放入,呼吸即可改善。② 外套管阻塞:滴入抗生素药物,吸入管内深处痰液,必要时换管。③ 外套管脱出:立即将原套管再度插入气管内。 三、护理诊断:有感染的危险与气管切开处的伤口有关 护理目标:没有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温度在22 ℃~25 ℃,湿度在70%~80%,每日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1~3次,桌面、地板要用专用抹布擦洗,并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每天至少拖地2次,如地面被污染随时擦拭; 2、管内套管每隔6~8 h取出更换一次,先用棉签清洗管内的痰痂,洗后再煮沸消毒30 min,待冷却干水后,即按无菌操作将其放回外管内。 3、气管切开每日换药2次,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擦拭时棉球不宜过湿,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套管脱出。并检查患者颈部及胸部,注意有无伤口感染,皮下气肿,肺部并发症等 4、每日用生理盐水擦洗口腔2次,保持口腔清洁,痰液黏稠时每天行雾化吸入2次。 5、吸痰要准确,快速,无菌,无损伤,吸痰时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再吸鼻、口腔内分泌物,每次时间不超过15 s,每次吸痰不超过3次。痰黏稠时,先湿化气道,吸痰时观察痰量、颜色、黏稠度,及时报告医生。鼻饲后1 h暂停吸痰,翻身,拍背,要防止食物反流,加重肺内感染。 6、吸痰器储液瓶内痰液不超过2/3,每日用1 000 mg/L含氯消毒液100 ml浸泡,吸引器连接管每日更换。 7、监测病人伤口有无感染的症状和体温变化。 8、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9、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有关预防感染的知识,如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潮湿等。 四、护理诊断: 有发生褥疮的危险与肢体瘫痪、长期卧床有关。 护理目标: 无褥疮的发生,病人感到清洁、舒适。 护理措施: 1.每2小时给病人翻身1次,按摩局部骨隆突处,并注意翻身时避免推、拉、拖的动作,以免擦伤皮肤。 2.睡气垫床,骨隆突受压处垫软枕或橡皮圈,以减轻局部受压。 3.保持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便后及时擦洗,出汗多时,及时擦洗,更换干净衣裤。 4.注意合理进食,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5.每天热水泡脚,温水擦浴,促进机体血液循环。

胃管脱出不良事件分析

胃管脱出不良事件分析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针对“27床王言增发生胃管脱出”这一事件进行讨论,2016年9月6日 N2级护士韩玉宇值P班,02:00 27床王言增家属诉患者自行将胃管拔除,护士立即赶往患者床旁,发现胃管已全部脱出,检查患者鼻腔粘膜无损伤后,给予重新置管,并给予妥善固定,向患者家属解释并取得其谅解,因当班护士及时处理,未给患者身体造成进一步伤害。下面请当班护士韩玉宇详细说明当时的情况及过程。 韩玉宇(N2级)她说: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该患者的基本情况,王言增,男,56岁,于2016年08月09日以“头晕、头痛4小时,恶心、呕吐伴意识障碍1小时余”为代主诉入院,呈浅昏迷状,精神差,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急诊头颅CT示:小脑出血,医嘱在急诊全麻下行“右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加小脑血肿清除术”,术后转往综合ICU继续治疗;2016年08月11日患者由综合ICU转入我科,呈意识模糊状,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光反应灵敏,气管插管内吸氧,给予一级护理、告病危、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并给予脱水、抗菌、化痰、止血、护胃、营养、补钾补液、控制血压等药物治疗,并与当日在急诊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术”;2016年08月16日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遵医嘱转往综合ICU;2016年08月29日患者由综合ICU转入我科,呈嗜睡状,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光反应均灵敏,查患者气管切开处敷料清洁干燥,气管套管通气良好,留置胃管通畅,留置尿管通畅,并给予妥善固定,告知家属相关注意事项。2016年9月5日患者转神志清,但仍留置胃管,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下面我具体说一下事件的整个过程。我于2016年9月6日值P班, 02:00 27床王言增家属诉患者自行将胃管拔除,护士立即赶往患者床旁,发现胃管已全部脱出,

住院病人发生管道滑脱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最新知识点)

住院病人发生管道滑脱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一、发生管道滑脱,护士立即到床边,同时汇报医 生,尽快通知护士长。 二、根据病人的情况给予紧急处理。 (1)气管插管、气管套管:病人平卧;吸痰,立即清除口腔分泌物;高浓度吸氧;未清醒或正常 自主呼吸未恢复者,简易呼吸气囊辅助通气; 协助医生重新置管,根据病情连接呼吸机;密 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如意识、呼吸频率、节 律、SPO2等。 (2)胃管:清洁口腔、面部;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有无腹胀、呕吐等;协助医生重新置管。 (3)胸管:从胸腔内滑脱,立即用纱布按压住引流口;协助病人保持半卧位,不可活动;从接口 处滑脱,立即用血管钳夹闭近端引流管,防止 气体进入胸腔;协助医生从新置管或伤口处 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的频率、节律、SPO2,有无呼吸困难等。 (4)伤口引流管: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伤口情况;协助医生重新置管或

伤口处理。 (5)尿管:观察排尿有无异常,尿道有无损伤;做好会阴部的清洁护理;协助医生重新置管。 (6)深静脉置管:局部压迫止血;清除血渍;按需重新选择静脉通路方式。 三、与病人/家属沟通,做好心理护理。 四、严格执行上报流程.及时向护士长汇报,12小 时内(重大事件30分钟内)护士长以口头、电话、短信等形式上报护理部,一周内科室组织讨论、分析原因,确定改进措施。 处理措施:...感谢聆听... 气管插管、气管 套管:病人平 卧;吸痰,立即 清除口腔分泌 物;高浓度吸 氧;未清醒或正 常自主呼吸未 恢复者,简易呼 吸气囊辅助通 气;协助医生重 新置管,根据病 情连接呼吸机; 密切观察病人 生命体征,如意 识、呼吸频率、 节律、SPO2等发生管道脱落 根据情况,予紧急处理 胃管:清洁口腔、面部;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有无腹胀、呕吐等;协助医生重新置管胸管:从胸腔内滑 脱,立即用纱布按 压住引流口;协助 病人保持半卧位, 不可活动;从接口 处滑脱,立即用血 管钳夹闭近端引 流管,防止气体进 入胸腔;协助医生 从新置管或伤口 处理;密切观察病 情 伤口引流 管:无菌纱 布覆盖伤 口;密切观 察病人生命 体征、伤口 情况;协助 医生重新置 管或伤口处 理 尿管:观察 排尿有无异 常,尿道有 无损伤;做 好会阴部的 清洁护理; 协助医生重 新置管 深静脉置管:局部 压迫止血;清除血 渍;按需重新选择 静脉通路方式 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严格执行上报流程

气管切开鼻饲病人误吸原因及护理进展

气管切开鼻饲病人误吸原因及护理进展 关键词误吸气管切开鼻饲护理 引言 经鼻饲给予营养支持对于危重病人机体的康复极为重要,然而肠内营养在应用过程中常发生许多并发症,其中误吸是鼻饲最严重的并发症,它可以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甚至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1】,加之气管切开病人鼻咽部解剖结构改变,且病人多伴有意识障碍,这些因素都使误吸的发生率大大增加。下面就对气管切开病人误吸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综述,帮助临床医护人员预防误吸的发生。 1气管切开病人误吸发生的原因 1.1气管切开与机械通气 有研究表明气管切开患者鼻饲反流率高达30%【2】,气管切开的患者,鼻饲管与气管切开插管同时在咽后部,会厌关闭不全、咽肌萎缩、吞咽功能障碍,常导致误吸的发生。且气管切开的病人上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痰和吸痰等操作均可增加腹内压,这均加重了误吸的发生。机械通气也可以增加腹内压,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而发生误吸。 1.2意识障碍 气管切开病人病情危重,常伴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胃排空延缓,贲门括约肌功能减弱,吞咽功能下降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引起误吸的发生。有学者研究表名,格拉斯哥评分(GCS)<9分,误吸的发生率将明显增加【3】。 1.3鼻饲护理方面的原因 1.3.1体位的选择由于气管切开鼻饲病人多伴有神经系统疾病,有些疾病对于卧位的选择有要求,这就加大了体位护理的难度。多数学者认为,持续的仰卧位可使误吸的发生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坐位可增加腹内压,也可增加误吸的危险【4】。对于床头角度的选择,有研究表明【5】,床头抬高30。或45。误吸的发生较少,但抬高床头并不能减少胃内容物从胃反流至食管的次数,而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促进食管的排空从而使误吸的发生率降低。 1.3.2鼻饲方式的选择鼻饲液的喂养方式包括持续输注和间歇灌注,关于喂养的速度和方式,国内外研究存在很多分歧。多数学者认为持续输注可以使鼻饲液与消化液充分接触,延长消化的时间,防止胃潴留的发生,所以建议应用持续滴注法,由稀到稠,缓慢滴注并逐渐增加滴注的速度,直到病人耐受为止,滴速一般为100-150ml/h【6】。程艳爽【7】等人通过检测食管内PH值的方法,得出结论应用营养泵以10ml/h的速度匀速泵入可以减少反流和误吸的发生。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了相反的意见,王蕊【8】等人通过比较机械通气病人间歇灌注、注射器持续输注和注射泵持续输注三种肠内营养方式得出结论:持续输注所引起的呕吐、反流较间歇灌注发生率高。因为胃排空的速度与胃内容物的体积成直线关系,胃内容物由50ml增至1500ml时,胃内压力很少增加而胃排空的速度却大大加快,所以间歇喂养更加安全有效。临床中由于病情、急性期病人对于肠内营养耐受程度,资金和可行性等问题,还是建议采用由持续喂养过渡到间歇喂养的方法。何贤君【9】通过对ICU病人采用先连续喂养,3天后过渡到间歇喂养的方式,有效地防止反流,避免了误吸的发生。 1.3.3鼻饲途径的选择目前主要的肠内营养途径包括鼻胃管、鼻肠管及空肠造口。有研究表明经鼻肠管营养可有效避免营养液的反流及误吸【10】。临床中留置鼻肠管较为复杂,管路需要通过胃肠的蠕动进入空肠,可能延误初期喂养时间。空肠造口也可预防反流和误吸的发生,但是为创伤性操作,给护理带来一定困难,所以临床中如果病人未发生严重的呕吐与反流还是建议应用鼻胃管,赵晓辉【11】等人通过延长胃管插入深度,即胃管

鼻饲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IILB-YJYA-002 鼻饲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并发症一、鼻咽食管黏膜损伤和出血】 1.发生原因: (1)所选用的胃管过粗或过硬,护理人员在送管过程中动作太快、太急,致鼻咽食管黏膜损伤或出血。 (2)因患者烦躁不安自行拔除胃管或反复插管损伤鼻咽食管黏膜。 (3)长期留置胃管对黏膜的刺激引起口、鼻黏膜糜烂及食管炎。 2.临床表现: 咽部不适,疼痛,吞咽困难,鼻腔流出血性液,部分患者出现发热。 3.预防: (1)对需长期留置胃管者选用质地软、管径小的聚氯酯或硅胶胃管,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2)向患者做好解释说明,取得患者的合作,操作时动作要轻稳、快捷。尤其是胃管同过两个难点、三个狭窄处时应注意插管动作要轻慢,防止黏膜 (3)长期留置胃管者,按时更换胃管,应晚上拔除,翌晨再由另一鼻孔插入。(4)每日做好口腔护理2~3次/日,并用石蜡油滴鼻,保持口腔湿润、清洁,防止鼻黏膜干燥糜烂。 4.处理流程: 安慰患者→监测损伤出血情况→取合适卧位→冷了止血效果不佳时→通知医生协助处理→严密观察鼻粘膜损伤情况→记录 【并发症二、误吸】 1.发生原因: (1)患者胃肠功能减弱,鼻饲液注入速度过快,胃内容物潴留过多,腹压增高引起反流。 (2)年老、体弱或有意识障碍者,喷门括约肌松弛造成食物返流引起误吸。 (3)吞咽功能障碍导致分泌物或食物误吸。 (4)鼻饲后立即给患者翻身。 2.临床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呛咳、气喘、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咳出或经气管吸出鼻饲液。 3.预防: (1)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将鼻饲液匀速限速滴入。 (2)昏迷患者翻身应在鼻饲前进行,以免胃受到机械性刺激导致食物反流引起误吸。 (3)对于危重患者,进行鼻饲前应先吸净气道内痰液,鼻饲前和鼻饲后床头抬高30°~40°,取侧卧位,防止食物反流导致误吸。 (4)鼻饲后,不可立即给患者翻身,以免引起呕吐或呕吐物逆流入气道。 4.处理流程: 通知医生→立即停止鼻饲→取头低右侧卧位→吸出气道内误吸物→胃管接负压瓶→吸氧→检测血氧饱和度→必要时准备气管切开用物→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 【并发症三、腹泻】 1.发生原因: (1)注入鼻饲液量过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2)鼻饲液未妥善保存,发生变质。 (3)鼻饲液配置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造成污染。 (4)注入的鼻饲液速度过快,浓度过高,温度过高或过低,刺激肠蠕动增强。 (5)患者对某些营养物质不耐受而致腹泻。 2.临床表现: 大便次数增多,部分排水杨便,伴或不伴有腹痛,肠鸣音亢进。 3.预防: (1)防止鼻饲液的浓度过高、进食量过多、进食速度快而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2)鼻饲液要现用现配、妥善保存,防止室温过高,引起发酵变质。 (3)鼻饲液配置过程中防止污染,食物及容器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 (4)注意鼻饲液是否新鲜,有无异味或沉淀。 (5)鼻饲液温度以37~42℃最适宜。 4.处理流程: 病情加重者应暂停喂食→遵医嘱用药→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维持水、电

管路滑脱应急预案

管路滑脱应急预案 一、患者管路滑脱的防范 1护理人员应认真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管路滑脱的危险。 2插管时,导管插入深度符合要求,做好标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脱出。 3、作好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管道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使其充分了解预防管路滑脱的重要性, 取得配合。 4、对意识不清、躁动、小儿等不配合的患者,在家属同意情况下适当使用约束带,防止自行拔管,必要时 根据医嘱给予镇静药。 5、在给患者实施各种治疗护理时,应先固定好导管。 6、对外出做检查或下床活动的患者,应认真检查导管接口处是否衔接牢固,并告之患者及家属注意避免 牵拉。 7、护士应按护理分级及时巡视病房,仔细观察导管各连接是否紧密、牢固、固定良好,检查约束部位,加 强巡视,动态评估,并做好护理记录。。 8保持管道引流通畅,避免扭曲、受压。 二、患者发生管路滑脱的处置流程 1 一旦发生管路脱落,立即报告医生迅速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 2、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3、立即向护士长汇报,并将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填写不良报告表,及时上报护理部;。 4、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提高认识,不断改进护理工作,保证护理安全。。 5、发生患者管路滑脱的科室或个人,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6、护理部定期进行分析及预警,制定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管路滑脱风险护理评估表 科室_______ 号 ______ ■生名_________ 性别_____ 年龄_______ 断______

责任护士签名:年月日护士长签名:年月日 根据导管滑脱风险护理评估表评估,患者______________ 估分值为_______________ ,有随时发生导管滑脱的可能,我们已进行相关告知,希望得到您的理解与配合。 患者/家属签名_____________ (与患者关系_________ 时间:_______ 年____ 月____ 日_____ 时 管路滑脱处理流程 发现管路滑脱立 即报告值班医生,安抚患 者情绪,协助处理患者M~~ 判断再次置 ___ 重新置管_________________ —-再次进行管道滑脱相关知识-------- 填写不良事件报护士长,在规定时限内上 报告主管医生/科主任

留置胃管的操作方法与并发症

留置胃管的操作方法与并发症 第一部分:留置胃管操作流程 1、核对医嘱、患者床号、姓名(床头卡、手腕带) 2、评估: A 患者的病情、置管目的、心理需求、意识和合作能力、过敏史等。 B 患者鼻腔情况:有无鼻中隔偏曲、鼻腔炎症、阻塞、脑脊液鼻漏或其他不宜插管疾患等 C 不能进食的原因有无口腔疾患、吞咽困难 D 有无上消化道狭窄或食管静脉曲张等 3、告知 A 留置鼻胃管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减轻不适的方法等。 B 留置鼻胃管后的护理配合和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直管时深呼吸及吞咽的技巧) 4、准备 A 操作者:洗手、戴口罩 B 环境:清洁、无异味、无尘埃 C 用物:治疗盘(治疗碗一个(盛少许NS)、棉签、纱布1张、胶布2张、治疗巾一张、30ML或20ML 空针一具)治疗车上篮子里(电筒、石蜡油纱布块1张、胃管1根、手套一双、笔、标签、治疗卡、听诊器)治疗车下:生活垃圾、医疗垃圾桶 D 患者:取半坐卧位或者坐位,头偏向一侧,平卧者取右侧卧位,头颈部自然伸直,若带眼镜或者义齿 者,取下并妥善放置。 5、实施(操作前再次核对) ①在患者的剑突下做好“标记”。然后再患者的颌下铺一次性使用治疗巾,置弯盘 ②检查清洁鼻腔

③测量并标记胃管应置入的长度 ④润滑鼻胃管 ⑤插管:用镊子或戴上无菌手套插入鼻胃管,插至会咽部(10~15cm)稍停,嘱患者吞咽或抬头置下 颌贴近胸骨的位置,一边置入胃管一边嘱患者做吞咽动作,直到送管到预定的长度 ⑥用三种方法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依次顺序为:first回抽胃液: second: 看水泡third:听诊器听气过水声,固定胃管, ⑦注入20~30温水。 ⑧鼻饲温水后将胃管的末端抬高,直至胃管内的温水流入胃内后关闭胃管开口。反折,并用纱布覆盖 后用橡皮圈绑好。并将胃管用别针二次固定在枕头或者床头。 ⑨脱手套,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贴管道标识。(操作后再次核对) ⑩洗手(消毒手)并记录。 温馨提示:进行此项操作前应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清楚目的及置管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及配合。操作时应多与患者沟通,询问患者的感受及指导患者配合技巧。 第二部分: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 留置胃管喂饲法主要应用于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由于置管时间长,病人自身疾病或操作者水平等原 因,可发生一些并发症,如败血症、声音嘶哑、呃逆、食管狭窄等等。 一、败血症 (一)发生原因 1、患者有某些基础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胃炎等,抵抗力低下,留置胃管对胃黏膜的刺激,加剧了胃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等炎症反应。 2、某些药物,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等使胃液pH值改变,细菌在上消化道内繁殖引起败血症,造成 多器官功能不全。 3、长期留置胃管,细菌由胃管进入胃内,在抵抗力降低情况下诱发感染。

胃管意外拔出整改措施

胃管意外拔出整改措施 篇一:护理质控小组在预防胃管意外拔 护理质控小组在预防胃管意外拔管中的作用 :护理论文网 由于在胃肠减压过程中,经常有胃管脱出及意外拔管的情况发生,因此我科自20XX年3月将科室质控小组内增设了管路护理小组,通过在多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大大减少了意外拔管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选取20XX年1月至20XX年1月住院患者,留置胃管347例,非计划胃管拔管发生为29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22~78岁。其中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14例,活动及固定不牢意外脱管9例,呕吐、鼻部刺激脱管6例。 2. 原因分析 2.1 呕吐:胃管作为一种异物对胃或咽喉部都造成刺激加之疾病的原因使患者恶心呕吐,由于呕吐的连贯动作致胃管脱出。 2.2 舒适的改变:胃管留置对鼻咽、食管、胃是一个很强的刺激过程,引起鼻、咽、喉部黏膜疼痛和不适,因个体差异的不同,对胃管的耐受程度不同。 2.3 缺乏有效的固定:胃管传统的固定方法,常采用胶布固定,由于皮肤油脂分泌,固定不牢,易致胃管脱出。

2.4 缺乏适当的肢体约束:对烦躁不安、精神或情绪异常者,缺乏必要的约束,尤其是在夜间患者将胃管拔出。 2.5 健康教育不到位:由于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人院急,值班护士往往只注重治疗护理措施的紧急实施而缺乏与患者的有效沟通,缺乏耐心细致的讲解,致患者及家属对各种管道的意义认识不足,因而缺乏对自身所置管道的自我保护意识,常因不适自行拔管或自我活动时不慎意外脱管。 2.6 护士巡视不到位不仔细:拔管多发生在中午或晚上,此时值班人员少,护士忙于其他工作,不能及时巡视,特别是患者睡眠时护士放松警惕,而发生意外拔管。 综合以上原因,为减少胃管意外拔出的这一突出问题,寻求有效的护理措施,科室护理质控小组将预防胃管意外拔管作为护理工作重点,纳入质控范围,设立管路护理小组:组长由资深主管护士担任,成员由责任护士2名及轮班护士2名组成。针对多个环节实施护理干预控制获得满意的效果。 3. 讨论 3.1 护士全员知识的培训及工作改进 3.1.1 积极完善各项制度:严格交接班制度,要求每班护士不仅掌握科室留置胃管患者信息,交接班时认真交接患者胃管留置情况及胃管插入长度,为便于查看深度,将胃管置于适当深度后固定,用记号笔在胃管外露根部上划线,使插入深度标识醒目,便于观察,建立胃管意外拔管上报制

留置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留置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一、败血症 (一)发生原因 1.患者有某些基础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胃炎等,抵抗力低下,留置胃管对胃黏膜的刺激,加剧了胃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等炎症反应。而致病菌如克雷伯氏菌主要寄生在人的胃肠道,其荚膜具有特异抗原,在体内不易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繁殖力大,致病力强。病原菌及其产物进入血流造成医源性感染。 2.某些药物,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等能使胃液PH值改变,细菌在上消化道内繁殖引起败血症,造成多器官功能不全。 3.长期留置胃管,细菌由胃管进入胃内,在抵抗力降低情况下诱发感染。 (二)临床表现 患者突发寒颤、高热、四肢颤抖,反复呈现规律性发作,化验白细胞进行性增高,血及胃液培养可见致病菌如肺炎克雷伯氏菌生长(三)预防及处理 1.留置胃管前各仪器及管道须彻底消毒。可选用改良胃管,即在传

统胃管尾部加一个可移动塑料止水管夹,并在尾端口加以硅胶管塞,手轻轻一按即可关闭胃管,既能有效防止胃内液体外流,也能防止细菌通过胃管污染胃腔,从而减少条件致病菌所诱发的感染。 2.对急性胃肠炎患者需留置胃管时要谨慎,胃管的前端不要太靠近胃黏膜,以免损伤充血水肿的胃黏膜而引起感染。 3.注意观察用药后引起的细菌异常繁殖。 4.密切观察胃液的颜色、量,及时发现问题。若发生败血症,即尽早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二、声音嘶哑 (一)发生原因 1.胃管质地较硬,在下插过程中损伤喉返神经。 2.置管过程中患者咳嗽、说话致使胃管移动引起局部摩擦或胃管的机械刺激引起喉头水肿,压迫喉返神经造成声带麻痹。 (二)临床表现 置管后或留胃管期间出现咽喉疼痛,声音嘶哑。 (三)临床表现

30例住院患者胃管意外脱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30例住院患者胃管意外脱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1-10-31T11:38:23.08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于绍霞牟女[导读] 通过对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份3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胃管脱出的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 于绍霞牟女 (烟台市毓璜顶医院山东烟台 264000)【摘要】目的:通过对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份3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胃管脱出的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对3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胃管脱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意外胃管脱出的原因与患者、家属、护士、胃管的固定方法相关。结论:加强护士专科技术培训和管理、加强护士责任心、正确评估患者的合作水平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家属对患者的看护耐心程度、充分的沟通、意外脱管的风险评估、正确可靠的固定、有效镇定、止痛和肢体约束是防止意外胃管脱出的有效预防措施。【关键词】住院患者;意外胃管脱出;原因分析;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207.0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78-02 鼻饲法是通过胃管灌注流食、药物及水分的方法,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措施,应用于所有不能从口腔进食的病人[1]。意外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是指导管意外脱出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2]。神经内科患者多有进食呛咳,留置胃管较多,且发生意外拔管的现象较多。重插胃管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增加费用,而且重插胃管使粘膜出血、水肿的发生率大大增加[3]。笔者收集了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份150例留置胃管的患者,其中对30例意外胃管脱出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份,我科留置胃管的患者共150例,其中男90例,女6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88岁,脑梗塞80例、病毒性脑炎3例、脑出血6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5、心肺复苏术后2。 1.2方法:查阅我科自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份,留置胃管的150例患者其中30例意外拔管的等级情况,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固定方法、置管与拔(脱)管时间、拔管前已采取的措施、值班护士的工作年限、发生时患者的意识、精神状态、有无陪护等。胃管的种类,一种是普通的硅胶管,另一种是复尔凯鼻胃管。胃管的固定方法:均采用Y型固定法——用宽3厘米、长6厘米胶布撕成Y型,从鼻根至鼻尖黏贴鼻梁,另外两端螺旋旋绕于胃管,末端固定于鼻翼处[4]。 2结果 2.1 胃管UE发生的人群特征(表1) 2.2 胃管UE发生的时间分布(表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